中国智慧材料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2:43:09
中国智慧材料范文(20篇)
时间:2023-11-13 12:43:09     小编:琴心月

总结是掌握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也是提高自我的机会。如何面对失败,化挫折为动力,迈向成功?下面是一些相关的案例,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参考。

中国智慧材料篇一

从前,有一个穷人,穷得象教堂里的老鼠,他的孩子多得如丝网里的洞。

有一天,妻子对他说:

“孩子爹,反正我们的生活过得不象生活。你出去试试运气,也许能找到一个工作。否则,我们只能把牙齿放到搁板上去,很快就会饿死。”

妻子给丈夫烤了饼,放进旅行袋里。这样,穷人就出远门了。

他在路上走啊,走啊,竟遇到了一个魔鬼。

“穷人,你上哪里去?”魔鬼问。

“我去找一个朋友,想试试运气。我们一起走,怎么样?”

“好的,我同意。我们去打粮食吧,现在是秋天,麦子成熟了,是农忙季节。我们打多少,就分多少。”

他们就这样商量好了。后来,找到了一个主人,去给他打粮食。他们从早一直工作到晚上,可是糟糕的是,穷人饿得十分虚弱,一点都打不动,而魔鬼身强力壮,他只要轻轻挥舞一下,麦捆上的麦粒就全打下来了。

晚上,麦子打完了,主人看了看说:“小伙子,你们干得很出色,只一天时间,就打完了全部麦子。我要好好酬谢你们。”

穷人和魔鬼把麦子堆成一堆,麦壳堆成另外一堆。主人给他们拿来了容器,给他们分粮食,穷人问主人:“麦壳给吗?”

主人笑了一下说:“麦壳随你拿多少。”

穷人拿了容器,倒出麦子,又在旁边堆起一堆麦壳。堆好麦子和麦壳后,穷人问魔鬼:

“老兄,你挑选吧,要大堆的,还是小堆的?”

魔鬼看了一看,麦堆很小,麦壳堆很大,发出一片金黄色。魔鬼说道:

“我活干得多,应该多拿,大堆的给我吧。”

于是就这样分了:麦子堆给了穷人,麦壳堆分给魔鬼。

第二天,穷人和魔鬼到另一户人家去干活。打下的麦子也堆成了小山。

不言而喻,麦壳比麦粒多。魔鬼又取了一堆大的麦壳堆,他还说,这是他应该拿的。

就这样,一直工作到星期六。他们走了好几户人家,穷人只拿到一袋粮食,而魔鬼却拖着整整一车的麦壳。

他们都回到了家里,把得到的报酬交给妻子。

穷人的妻子用小麦烤面包;魔鬼的妻子用麦壳做面包。穷人烤的面包松软、红润,发出咝咝声;而魔鬼做的面包又扁又平,象只鞋后跟,根本不能吃。

“怎么搞的,穷人妻子烤的面包比你的好吃得多!”魔鬼非常生气,狠狠地揍了老婆一顿。

星期一,穷人和魔鬼一清早又出发了。魔鬼对穷人说:

“穷人,你听我说,上次你骗了我,现在我们不去打麦,去偷。附近有个富人,猪圈里都是猪,我们去偷几头来。干这一行,我是内行,这下你可骗不了我!”

他们一起到了一个地主庄园,溜进了猪圈,里面足足有一百多头猪!

“老兄,你也知道。”穷人说,“我们必须事先决定,谁该分得什么样的猪。否则,你自己说过,干这一行你是内行。可不能让我吃亏啊!”

“好吧,”魔鬼说,“怎么分呢?”

穷人建议:“我们这样来分,你偷出来的猪,按原来的样子丢出来。我偷到的猪,为了识别,将猪尾朝上弯。这样,我们就能知道,哪头猪该归谁了。”

穷人和魔鬼一起动手去偷猪。他们偷了一百头猪,最后魔鬼说:

“够了,走吧,不然要被人捉住了。”

当他们将猪赶到远处时,魔鬼说:

“老兄,分猪吧,你分!”

穷人捉住一头猪,用树枝赶到一边,说:“这是我的!”

他把另一头也赶到一边,说:

“这是我的。”

他又赶了第三头,说:

“这也是!你看,尾巴向上弯的!”

哪头猪尾巴不是向上弯的?魔鬼坐着,还没想通是怎么回事,只听穷人说。

“这头也是我的!”

“这头也是我的!”

一百头猪只有三头的尾巴是直的,而且,看来还是有病的。

穷人把猪赶到家里,过起了富裕的生活。

可是魔鬼依然到处流浪,不知在找些什么。这时,他才明白,不该同人合伙,因为人总是比魔鬼聪明。

中国智慧材料篇二

张xx,女,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万才小学一年级一班学习委员。她人小志坚、品学兼优、活泼热情,每年都被评为校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同学的学习榜样。

张xx年幼时父母先后因病去世,她和70多岁的姥姥相依为命,姥姥没有工作,仅靠低保维持生活。20xx年,姥姥因病瘫痪生活不能自理,8岁的'小峰凡一人撑起了这个家。她每天要为姥姥端水、喂药、接大小便,从不嫌脏嫌臭。她不仅把姥姥照顾得很好,还把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撮煤、抹锅台、刷碗筷、洗衣服……这个坚强的孩子从不喊苦、从不叫累,每天都微笑着面对这一切,她知道姥姥爱着她,邻居叔叔阿姨爱着她,已经离世的爸爸妈妈也爱着她,自己是幸福的。她兴趣广泛,知识面广,学习成绩突出,各科考试都稳居第一,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她的奖状。她懂得感恩,生活节俭,从不舍得浪费一张纸,所有本子都是正反面写满。她热爱劳动,在学校的大扫除中,同学们嫌脏嫌臭的活她都努力去干。有人说,金子是最纯美的,但比金子更美的是人的心灵。她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她相信明天会更好!

中国智慧材料篇三

该同学自入学以来,一直严格要求自己,各科成绩优良,屡获嘉奖,先后荣获“读红书征文活动”一等奖,荣获“读书活动征文”一等奖,在“耒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主办的少儿文艺汇演”中荣获二等奖,连获“演讲比赛”一等奖等等。该同学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些荣誉,与她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密不可分。

同学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把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从入学以来,总是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从小就懂得遵守纪律,讲文明,热爱集体,助人为乐;热爱劳动,加强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好。学习上,求知欲强,课堂上,敢于提问,善于质疑,对所学的知识能理解地掌握;课外,不满足于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大量阅读一些有益的书报,以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碰到难题就向老师请教或自己查阅资料解决。苏轼曾说“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可见,决定自己命运的不是天生的才智,而是后天的不懈勤奋。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终于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每次测试中,都取得优秀的成绩,并获得许多荣誉。

同学无论在家在校,都受到正确思想的教育和熏陶,因此,像一棵充满生命力的小苗儿,在阳光雨露的哺育下茁壮地成长。在家里,虽然是独生女,但是一点都不娇惯自己,总是抢着做家务;在同学中,是一名挺懂事的学生,每逢搞卫生,总带头抢脏活、累活干,在学校看见谁有了困难她会毫不犹豫的伸出热情友爱之手,几年来,她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成为了老师、同学公认的优秀勤务员。工作上一丝不苟,公正无私,正如自己在竞选大队部成员时说的那样:身为干部同学的公仆,不就是敢想敢说敢做的人吗?实践证明每时每刻都在履行自己的诺言。有时她因为认真会被老师埋怨误解,默默承受,可是依然不改认真、公正、严谨的初衷。

作为班干部,总是热心帮助班级里成绩较差的同学,当他们的小老师。经常利用课外休息时间,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解答数学题,还主动纠正英语发音不准的同学,直到他们弄明白为止。祖国的未来需要大批的建设者,仅靠个别人的本领是不行的,只有让全体同学都进步,那才是一件大乐事。这些年来,班上的几名英语较差的同学在她的热忱帮助下,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同学能够珍惜这份荣耀,时刻牢记自己少先队员的时代使命感,努力自强自立,自觉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兴趣爱好广泛是她多年来养成的一个好习惯,几年来参加了古筝、书法、英语班的学习,参加各类竞赛并获得各种奖项。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使同学在各方面进步明显,还成为了老师的得力助手,还制定了鞭策自己行为习惯的座右铭:“保持良好行为习惯,争做品学()兼优的学生”,毫不松弛的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着。

中国智慧材料篇四

早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中酷品三国,妙语连珠地塑造出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他的评说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精练生动,令人印象深刻。而易中天的新作《中国智慧》,文字轻松活泼,谐趣横生,依然是易中天贯有的风格。

此书分为六章节: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办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初看标题,中规中矩,古韵十足,让人难以理解其中个味。继而仔细读来,顿然大笑。

“周易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我国北方人相对阳刚一些,南方人相对阴柔一些,比如苏州人,他们连吵架都很温柔。”像这样平实易懂的句子,书中比比皆是。《周易》是一本特别神秘深奥的古书,一般的人很难看懂。然而,易中天所讲的“周易的启示”却非常简单明了。

如何看待中庸之道,易中天说:“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讲原则,不是各打五十大板。”中庸的原则,书中提出:做事情要拿捏好分寸,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一定得恰到好处。中庸就是中和,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修养,质朴和文雅各占一半,即为中庸之道。

六章节中,我甚是喜欢“禅宗的境界”这一章。禅宗佛道,历经几千年,一直备受追捧。现如今,似乎人人都知晓禅理,但是关于禅宗的境界,却罕有人知,自身修行起来更寥寥无几。书中首先讲到“立地成佛”,就得说禅宗的境界在瞬间,靠觉悟,不是修行。整个中国智慧的体系中,禅宗不同其他,是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层次。

“禅本身的意思是静虑,原本是佛教的一种修行的方法。具体的方法就是打坐,盘腿坐下,安安静静地想。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最后进入一种什么境界呢?想入非非。用最白的话来表述坐禅,就是发呆。”开篇这句诙谐的调侃,使我不觉莞尔一笑。禅宗的境界,易中天用说故事的方式,引人入胜。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把禅宗的由来、传承及觉悟缓缓道来,像沏一杯清茶,经过放叶、冲醒、翻滚、叶沉、茶静,最后万物皆空。“该放下就放下,该拿起就拿起,想放下就放下,想拿起就拿起。”此句言简意赅地道出了禅宗的境界。

《中国智慧》,语言幽默生动,哲思处处开花。可快阅也可慢读,能粗看亦能细品。睿智博学的易中天在《中国智慧》中,精辟地剖析了中华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明智慧;谆谆地警世,为读者洗涤心灵。比起某些晦涩难懂的古书,《中国智慧》是一本让人看得明白、读得懂的好书。

《中国智慧》虽是易中天对于中国智慧的缩略讲述,但与我而言也是发现了许多,懂得了许多。改变了我对佛教看法的便是这本书的第六部分,禅宗的境界。

佛教是懂得与实际相结合的。在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正宗”的佛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的冲突是很大的,比如,儒家讲君臣父子,佛家讲众生平等。出家人见了皇帝不磕头,仅仅是双手合十,道声“阿弥陀佛”。出家后父亲的姓都不能要了,都姓释。这在儒家看来简直就是“无君无父”,更何况出家人不结婚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社会的中国人,有两条最受不了,一是不准他生儿子,二是见了皇帝不磕头。仅凭这两点,佛教就无法在中国立足。因此,佛教人间化了。

佛教人间化、简易化,禅宗的做法就是先把一些糊涂观念给“拆迁”了,具体地说就是向信众讲清:净土无理,佛也是人,读经无用,坐禅无功。净土无理即否定了“天国”,天国被否定,人世就被肯定了。佛也是人,这也是改变了我对佛的看法的一点,中国人的宗教世界有四个角色:鬼、神、仙、佛。普通人死了以后就是鬼,活着的时候有巨大贡献的人死后就会是神,自然界也是有神的。仙和佛则不同,仙是肉体的飞升,佛是思想的觉悟,成仙成佛都不必死,佛和仙都是人,佛祖到了一定的年纪也会死。这一点打破了佛教的神秘感,使之回到人世间。读经无用,坐禅无功则是将佛教简易,讲究顿悟,佛教要中国化就必须简易化才能符合中国人不耐烦的特点。

这就是禅宗的革命。宣布净土无理,佛也是人,创立“人间佛法”。主张读经无用,坐禅无功,创立“简易佛法”。前者去神秘化,后者去繁琐化,人间佛法解决了理论问题,简易佛法解决了操作问题,因此,佛教解决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冲突的问题,在中国得以立足。因此在我看来,佛教也是懂得与实际相结合的。

佛教是智慧的。佛教的`根本是觉悟,佛,就是觉悟者,佛教,就是觉悟的宗教。觉悟是成佛的关键,因此佛性也可认为是觉悟的可能性。佛教认为,佛性是众生皆有的,因此可以做到普渡众生。而众生之所以还未能成佛是因为众生迷。迷,就是众生,悟,就是佛。我们之所以迷是因为我们执,执,就是一根经,认死理,因此就要“破执”。

迷与悟也就一念之差,因此何人何地何时都是可以成佛的。所以处处可以悟道,事事可以修行,时时可以成佛。这就是禅宗为众生开辟的成佛之路,是一条自由之路。

觉悟是关键的,是重要的,但是想要做到也是很难的,它需要悟性,需要慧根,否则鸡同鸭讲。在禅宗看来,成佛正是为了每个人自己。所谓“普渡众生”,无非是为了让每个人都脱离苦海,但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每个人的人生也只属于他自己。因此,成佛,是每个人自己的事。你不开窍,佛也没办法。由此可见,禅宗所谓的“开悟”其实是“找回自己”。然而,“找回自我”又必须“破除自我”。因为一个人最容易执著、最难破除的就是“我”。因此,破我执,才能知真佛。

由上可以看出,禅宗不仅是人间的佛法,简易的佛法,自我的佛法,也是智慧的佛法。禅宗否定的是执著,肯定的是自由;否定的是教条,肯定的是自我。因此,只要不执著,什么都可以说,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能有。但智慧的获得却只能是靠每个人自己。于是,禅宗就从佛法变成了一种境界。因此,反佛的人有些也会去参禅。比如韩愈是反佛的,因为反对皇帝迎佛骨,被贬到潮州。但是韩愈到了潮州却跟禅师来往。也就是说,他反佛不反禅。事实上,知识界不但不反禅,还以参禅为时尚。

因此,通过读易中天的《中国智慧》,我发现了佛学是个懂得与实际相结合的属于中国多年以来的一种智慧的结晶,并不是像很多人所想的那样那么的迷信,单纯的只讲讲神魔鬼怪、因果报应,相反佛学有些思想还是很讲道理,很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的。就像事物有两面性一样,佛学也是具有它的两面性的,它曾经改变了自己去适应中国,如今的我们也不能过于片面的去看待佛学,再怎么说它也是中国传承积淀下来的文化,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佛学。

中国智慧材料篇五

郑xx,坡头区第一小学一(3)班的`学生,学校大队部的学习委员,一个脸上总是挂着自信的微笑,明亮的双眸透着智慧的光的阳光小男孩。

智慧的获取,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只要有时间,他总是拿着有益身心的书报杂志看啊看,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小小年龄的他看过的书一个书柜都放不下。

他读书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爱思考。而积极动脑、大胆发言是他上课时的突出表现,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他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时为了一个问题或一种解题方法和老师、同学展开辩论,老师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正如任课教师所说的“上课缺了郑xx,课堂气氛上不来!”。正是因为这种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善思好问的精神,使他不但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基础,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学校的各级考试中,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校的“学习标兵”等。

中国智慧材料篇六

我叫陆xx,是红旗一小三年级的学生,我是一个酷爱学习,性格开朗的男孩子,上一、二年级时就连续被评为校“三好学生”。

在课堂上,我能积极举手发言,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而且能带动周围的同学认真学习,不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对于作业,每次我都能非常认真的完成,独立思考,所以每学期我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经常被评为班级的“学习之星”。

培根先生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读书给了我阳光的心态,快乐的情怀,积极的态度,无限的正能量,所以我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我喜欢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书籍就是我的良师益友,使我不断的完善,不断地摆正前进的方向。我喜欢的书有《童年》《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等等。一本《格林童话》,带我走进了一个美丽的奇妙世界中,里面有着惊险刺激的场面,有着幸福美满的场面,有着小主人公的喜怒哀乐总之,一个个都让我身临其境。有时,我也会为着悲惨的情节而流泪,也会为坏蛋们得到应有的惩罚而拍手称快。读书给了我丰富的情感体验,告诉了我什么才是真善美。童话故事已不能满足我巨大的胃口,历史、科普的书籍渐渐走进了我的生活,如《十万个为什么》也是我喜欢读的书本,我的求知欲引领着我,找寻更多的“宝藏”。虽说,许多内容我不太理解,但我不会停止前进,我会一直阅读,一直探索。

中国智慧材料篇七

热爱祖国,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把理想付之于实际行动。从入学开始,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虚心接受老师的教育、帮助。

在同学中,每逢搞卫生,总带头抢脏活、累活干,老师和同学都很信任;在学校看见谁有了困难会毫不犹豫的伸出热情友爱之手,几年来,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同学的好朋友。

在同学中,是一名挺懂事的学生,每逢搞卫生,总带头抢脏活、累活干,在学校看见谁有了困难她会毫不犹豫的伸出热情友爱之手,几年来,她勤勤恳恳地为班级为同学服务,成为了老师、同学公认的优秀勤务员。

中国智慧材料篇八

__是__市实验学校三年级四班的一名学生,虽然年龄不大但是却很早就知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不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他都是一个热心肠,在校内,他是同学的好榜样,是老师的好帮手;在校外,他是家长的好儿子,是外人眼中的好孩子。

一、热爱学习,立志报国。

他虽然只是一名小学生,但却从小就志向高远,在蒙学之初就阅读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自此之后,他也立誓要向革命先烈学习,通过自身努力报效国家,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上他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从不懈怠,不断进取。课堂上专心听讲,思维活跃,积极发言。课下喜欢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难题,成绩优秀。在二年级的时候被评为“三好学生”

二、热心公益,奉献社会。

“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一直是他是奋斗目,学习之余他积极参加各项公益劳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回报社会,服务社会。节假日,他跟随家长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清捡垃圾、在街头劝导不文明现象、在集市宣传文明公约、在小区宣传防疫防控为__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卫生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冠疫情持续,防疫工作常抓不懈的当下,想到做小志愿者时看到叔叔阿姨的辛苦,他就想:“面对疫情,我还能做些什么?大事做不了,做点力所能及的小事总行吧!”于是他经常在小区的楼道、电梯内用喷壶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毒,遇到邻居的时候还主动提醒大家要遵守防疫要求,做到“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社交距离”。

在一次乘坐公交车的等候时间里,他发现有一位候车的老爷爷没有戴口罩,于是便上前提醒,在得知老爷爷在出门时忘记拿口罩,又因家距离车站有一段距离且住六楼又没有电梯,不想回家拿口罩的情况后,便主动将自己的备用口罩送给老爷爷,不仅免去了老爷爷来回奔波之苦还解决了老爷爷没有口罩无法乘坐公交车的问题。

三、助人为乐,热爱集体。

在学校里,帮助同学是他快乐的源泉。当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帮助其他同学,细心讲解学习方法,循循善诱,直到同学完全明白。

在班级里,他是值日班长。在学好各科知识的同时,班级工作很有激情,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是老师的好助手。当每次老师叫他帮忙时,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去做,他觉得能为老师分忧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他总是自觉维护班级荣誉,在班级中,每当有什么最脏、最累的活儿,冲在最前面都有他的身影,在有同学因为生病请假不能参加值日的时候,他总是能够主动代劳,在他带队值日的时候,也总能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带领同学们把班级打扫得干净彻底。

在少先队,他是中队宣传委员,负责班级手抄报的出版工作。在每次收到当期手抄报主题后,他总是在第一时间准备素材、召集同学、分工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出版任务。他们班的手抄报在学校评比中多次被评为“最佳手抄报”。

四、兴趣广泛,全面成长。

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__有着善良单纯、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的道德情操;有着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劳动、文明礼貌的优良品质;有着热爱学习、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思想风貌。相信他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保持现在的优点,奋勇向前,不负韶华,做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中国智慧材料篇九

今年是我第二次参加“我读我悦”读书活动了,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这次我读的是易中天先生的《中国智慧》。

说起易中天先生,想必大家对他在百家讲坛中《品三国》这个节目略有耳闻,当年我也是因此而对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产生兴趣的。

今天有幸阅读到《中国智慧》一书,在书中还是能感觉到他一贯的风格,所以读下来并不觉得吃力,你会觉得是一个大师在跟你对话,用最通俗易懂、风趣幽默的话语跟你讲述他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精髓的理解。

本书共分为六个章节: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和禅宗的境界。

正如易中天先生在后记中提及的一样,这六章分别是他对自己在福州、重庆、绵阳、咸宁、南京和黄石做的六场演讲的记录稿进行大幅度修改才公开出版的著作,总标题为《中国智慧》。

然而《周易》、先秦诸子、魏晋玄学和禅宗是中华智慧中的精华,这样走马观花般地浅尝辄止自然难入方家法眼,但他仍旧希望我们这些只是想“观其大略”的读者能够有所收获。

对我来说,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庸的原则一章。

在讲中庸是什么之前,得先讲它不是什么。

中庸不是老好人,不是和稀泥,更不是没有原则。

这也就是说,实际上,中庸的“中”就是不走极端,而“庸”就是不唱高调。

然而,在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孔子被神圣化,中庸被妖魔化,更因为这种对中庸的唱高调走极端的误解,在文化大革命当中,中庸的名声很不好,什么骑墙啊、和稀泥啊、好好先生啊、没有原则啊、各打五十大板等等,成为了当时很多人对中庸之道的理解。

所以今日,我们应该恢复中庸的本来意义!把孔子从神坛上拉下来,中庸才能“去妖魔化”,才能恢复“常人之道”。

其实古人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的用意也与中庸有几分相似之处,他来告诫我们为人不要太苛刻、处事不要过于严厉,否则,就像水过于清澈养不住鱼儿一样,易使大家因害怕而不愿意与之打交道。

中庸一定是适中之道,世界上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而中庸就是最适合,也就是“无过无不及”。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怎么来践行今日之中庸之道?书中提到一个办法——权益。

“权益”首先要抓大放小,“大事经,小事权”;其次是得意忘形,“方向经,方式权”;再次是各行其是,“下级经,领导权”;最后是讨价还价,“不能最好,就退而求其次”。

其中经就是不变的,权就是要变的,有经有权,才是中庸。

总之,今日之中庸之道,它是一种道德境界、一种思想方法、一种处事原则、更是一种做人一书。

虽然中庸是中国智慧,但它也并非是唯一的智慧,在先秦诸子中,法家和道家就不主张。

但至少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学会用理性的思维去理解今日之中庸,辩证地思维去容纳中国古今各个派别的智慧。

或许您会觉得易中天先生所谈的《中国智慧》只是他的一家之言,但我仍然坚信,即便是这“一家之言”,也足够对中国传统文化做出巨大的贡献了,至少你我都从中收获了我们想得到的“中国智慧”。

早先,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中酷品三国,妙语连珠地塑造出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

他的评说幽默风趣,绘声绘色,精练生动,令人印象深刻。

而易中天的新作《中国智慧》,文字轻松活泼,谐趣横生,依然是易中天贯有的风格。

此书分为六章节: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办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初看标题,中规中矩,古韵十足,让人难以理解其中个味。

继而仔细读来,顿然大笑。

“周易认为任何事物都有阴阳,我国北方人相对阳刚一些,南方人相对阴柔一些,比如苏州人,他们连吵架都很温柔。”像这样平实易懂的句子,书中比比皆是。

《周易》是一本特别神秘深奥的古书,一般的人很难看懂。

然而,易中天所讲的“周易的启示”却非常简单明了。

如何看待中庸之道,易中天说:“不是和稀泥,不是不讲原则,不是各打五十大板。

”中庸的原则,书中提出:做事情要拿捏好分寸,不要“过”,也不要“不及”,一定得恰到好处。

中庸就是中和,外在的形式和内在的修养,质朴和文雅各占一半,即为中庸之道。

六章节中,我甚是喜欢“禅宗的境界”这一章。

禅宗佛道,历经几千年,一直备受追捧。

现如今,似乎人人都知晓禅理,但是关于禅宗的境界,却罕有人知,自身修行起来更寥寥无几。

书中首先讲到“立地成佛”,就得说禅宗的境界在瞬间,靠觉悟,不是修行。

整个中国智慧的体系中,禅宗不同其他,是一个新的阶段、新的层次。

“禅本身的意思是静虑,原本是佛教的一种修行的方法。

具体的方法就是打坐,盘腿坐下,安安静静地想。

不是想,叫非想;不是不想,叫非非想,最后进入一种什么境界呢?想入非非。

用最白的话来表述坐禅,就是发呆。

”开篇这句诙谐的调侃,使我不觉莞尔一笑。

禅宗的境界,易中天用说故事的方式,引人入胜。

一个接一个的小故事,把禅宗的由来、传承及觉悟缓缓道来,像沏一杯清茶,经过放叶、冲醒、翻滚、叶沉、茶静,最后万物皆空。

“该放下就放下,该拿起就拿起,想放下就放下,想拿起就拿起。”此句言简意赅地道出了禅宗的境界。

《中国智慧》,语言幽默生动,哲思处处开花。

可快阅也可慢读,能粗看亦能细品。

睿智博学的易中天在《中国智慧》中,精辟地剖析了中华几千年博大精深的文明智慧;谆谆地警世,为读者洗涤心灵。

比起某些晦涩难懂的古书,《中国智慧》是一本让人看得明白、读得懂的好书。

智慧与知识不同。

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

——易中天

《中国智慧》是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最新力作。

在这本书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易中天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六个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

《中国智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精妙解析了中国原典的精髓,确实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易教授对于词语的解读方法。

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阐述对一个词语的理解时,他一般会费尽心思从正面角度罗列许多词汇去描绘个人心中的见解。

但易中天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反面先说它不是什么,这样一来就让人们对于它是什么有了更清楚清晰的认识,这让我不得不佩服有时语言的巧妙运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中庸”一词在文中,易中天是这样评价的:第一,中庸是道德境界;第二,中庸是思想方法;第三,中庸是处世哲学;第四,中庸是做人艺术。

我想“中庸”是一种品德,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

当你有了很高艺术成就,物质财富积累,那时“中庸”很值得你去品味。

但年轻人就应该有拼劲,当然不是要去否认“中庸”,而是将其放在较次要的位置,因为“中庸”这个奇妙的东西必须随着岁月积淀,人生阅历的增长才能慢慢显现出其自身的魅力。

语言的畅谈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

无论你对“中庸”一词的见地如何,或推崇或反对,但你都要尊重“中庸”,因为它是中国智慧。

其实“中庸”一词是适中之道,不高调同时不走极端,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想来,倘若每个人都摆出一副傲视他人的架子高调行事,走着极端,谁都不愿承认理亏而退让,这个社会没有了包容,遇到一点小事就针尖对麦芒,产生口角,找这种趋势发展,社会又谈何“大爱”,又谈何“和谐家园”。

那些伟大的历史学家,他们从不愿意别人称自己是历史家,仿佛那是对“历史”这一字眼的大不敬。

在浩大无垠的岁月长河中,他们更愿意成为为别人供给养料的的藻类。

就如主持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的李济,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使,将中国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但他却视名利为粪土,坚持着对考古学的固执。

伟大的人通常甘做孺子牛,享受中庸,这也正体现出他们的卓越不凡。

如果身边能有一个中庸的朋友就再好不过了,他不会因为你的地位身份高于自己,就谄媚奉承;他也不会因为你的地位身份低于自己,就轻视不屑。

他总是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对待身边的朋友,那是正直的表现,那是人文修养的表现,而这就是中庸的价值。

中庸游走于理想与现实之事,永不极端,那才是切实可行的。

好人是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也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你,而是好人都喜欢你,坏人都不喜欢你。

中庸是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你,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认可你,而是领悟中庸之人都认可你,不甘于中庸之人都不认可你。

另外,这本书还让我加深了对《周易》的理解。

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

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周易》是既讲究自然事物发展的科学书,又是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的哲理书。

它告诉我们万物都有阴和阳的属性,而他本身是一个阴阳平衡的个体,正如男人属于阳而女人属于阴,但一个人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

而“易”的思想还在于它认为事件的阴和阳都是等量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阴和阳会此消彼长,进而发展成一个周期,并且循环往复。

我想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诗中所说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好比是我们物理上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理。

用“变”的方法看世界,用变“的方法找规律,这种智慧一直延续到几千年之后,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探索未知。

虽然易中天的这本《中国智慧》对许多学派的思想方面解读得并不算特别全面,但是作为一本国学入门的书是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对中国古代的一些大家思想有所了解的。

中国智慧材料篇十

张xx,是圣水中心小学一级的一名学生。任班级的文娱委员,她爱好广泛,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富有爱心,多次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的表扬。

她有一颗真诚的心灵,她心地善良、追求纯真、无私无邪。对亲人她是一个孝敬长辈的孩子。在家里,经常帮助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让亲情其乐融融。她也是一个勤俭节约的孩子,作业本用完后,再用反面做练习,当草稿纸。在学校,她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她刻苦学习,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大胆发言,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学校奖励。对于困难同学,总是乐于伸出援助的小手,真诚奉献。在社会中,她遵纪守法,从不做道德败坏的事和违反学校纪律的事情。她热爱科学,爱做实验,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总要弄个明白。这就是她,一个全面发展,孝敬长辈,尊重老师,团结同学,乐观向上的阳光少年。

中国智慧材料篇十一

陈xx,男,20xx年4月生,安庆市迎江区绿地实验学校学生。

父母外出务工,陈xx跟着收破烂的爷爷来到安庆。爷爷每天出门收破烂,风里来雨里去,很辛苦。小陈xx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每天除了学习外,他还学着做一些家务劳动,渐渐学会了打扫卫生、买菜、煮饭、洗衣。这样,他多做一些事,爷爷回来就可以少做一些事,就可以吃上热饭热菜。3年前,爷爷身体渐渐差了,陈xx不忍心看着爷爷每天拖着年迈的身体去收废品,于是他决定带着爷爷收废品。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陈xx每天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踏上三轮车载着爷爷收废品。他利用下课和深夜的时间努力复习功课,成绩依然在全校名列前茅。

中国智慧材料篇十二

原文有六大内容,我按自己的喜好重新排序。一、禅宗的境界二、魏晋的风度三、老子的方法四、周易的启示五、中庸的原则六、兵家的思考、心心相印,叫做“道体心传”。于是菩提达摩就在中土开创了禅宗,成为中土禅宗的初祖,鼻祖。中土禅宗的二祖是谁呢?慧可。中土禅宗的第三祖,叫僧璨。僧璨的法嗣(传人),也就是中土禅宗的第四祖,是道信。到七十多岁,道信圆寂了。衣钵传给谁?弘忍。六祖是谁呢?惠能,也有书上写成慧能。神秀:“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北宗以神秀为代表,主张渐悟,就是一点一点地修,慢慢修成正果。南宗以惠能为代表,主张顿悟,说白了就是“立地成佛”,没有那么麻烦。

所谓“魏晋风度”,看似荒诞或者匪夷所思,其实体现了一种价值观,一种崇尚和追求,那就是:真性情,高智商,美仪容。魏晋风度,其实还要包括风采和雅量。风采与仪容有关,雅量与性情有关。真性情而有雅量,美仪容而有风采,则是因为智慧。政治黑暗,美就只在自然。礼教虚伪,美就只在天际。前途无望,美就只在当下。人生无常,美就只在当世。

中国智慧材料篇十三

易中天在书中提到“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知识是普存的,但能否变成智慧,是因人而异的。我们可以学习知识,但并一定能转化为个人智慧,只有经过自己不断地思索,提炼升华,真正与个人的思想融合的知识,它才会成为智慧。这是一个学习过程,而这个过程的转折点,是“领悟”。如何领悟,可能我们需要他人的点拨,或者说是启迪。易先生的《中国智慧》正是这样一本启迪智慧的书,让我们从中国古代文化精华中汲取知识的养料,转化为自身的智慧。易先生的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条理清晰且观点鲜明。

中庸的原则。何为“中庸”,“中”即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最好。“庸”即常用,不唱高调。如今的社会,当有需要人们对某些事物作判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放弃,错误地以为这就是中庸,其实并不如此,“中庸”不是老好人。在孔子的眼里,老好人就好比那些似而非者,被称作“德之贼”,对道德进行人身伤害,会要了道德的命。“中庸”不是和稀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是智慧,也是知识。“中庸”不是没原则。孔子言“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里的“周”指的是团结,团结是要有原则的,不像小人那样勾结在一起毫无原则,正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甜如蜜”。中庸本身就是最高的原则。其实要做到“中庸”并不容易,它是一种道德境界,只有达到了一定的修养(这种修养包括做人要不卑不亢、不即不离、不偏不倚、不疾不徐),才能有平和的境界。它是一种思想方法,主张“认活理”,要“济其不及,以泄其过”,而不是遇事死钻牛角尖。它还是一种处世哲学和做人艺术,教人们乱世中如何生存,人际中如何相处。

本书中作者还对兵家思考、魏晋风度、禅宗境界有所解读,让读者对这些古代文化思想有了基本的了解,正如封底所言“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当我们将这些思想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的时候,也就形成了一种为人处世的智慧,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

中国智慧材料篇十四

智慧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不仅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同时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我有幸亲眼目睹了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深感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带给人们的福利和便利。通过我的观察和体会,智慧中国给我留下了以下几个深刻的印象。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之一,出现了众多科技巨头,如阿里巴巴、华为等。这些企业在智慧中国的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比如,在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中,阿里巴巴推出了“城市大脑”项目,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城市数据的智能分析和应用,以提供更高效的服务和管理。华为则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推出了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城市各种设备的互联互通,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方式。这些科技企业的发展不仅加速了智慧中国的建设,也推动了中国科技行业在全球的影响力逐渐上升。

智慧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便利。智慧城市建设中,通过智能化的交通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导航、停车场实时查询等功能,使人们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此外,智能化的社区服务也为居民提供了更为便利的生活方式。比如,在一些智慧城市中,居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应用,办理社区事务、预约医生、支付水电费等,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智慧中国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民众的生活质量,也提升了公共服务的效率。

智慧中国的建设不仅追求简单的科技创新,更注重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例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中国倡导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等,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碳排放。此外,智慧城市的建设还涉及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等领域,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能源和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进一步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智慧中国不仅关注科技创新的推动力,也关注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影响。

智慧中国的发展带来了许多商机和机遇。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各种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因此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智慧中国的建设需求企业加大投入和技术创新,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此外,智慧中国的发展还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创业者,他们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推动着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

第五段:智慧中国的挑战和展望。

虽然智慧中国在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挑战。比如,信息安全问题是智慧中国建设中的重要问题,需要加强相关的技术和政策措施。此外,智慧中国的建设还需要克服城市规划和管理的难题,确保城市的发展更加符合居民的需求和期望。展望未来,我相信智慧中国将会继续在技术创新和应用上取得更大的成就,为打造更美好的城市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

智慧中国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国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在全球范围内,智慧中国也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国家。相信随着智慧中国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加便利和美好。

中国智慧材料篇十五

《中国智慧》是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最新力作。在这本书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易中天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六个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中国智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精妙解析了中国原典的精髓,确实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易教授对于词语的解读方法。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阐述对一个词语的理解时,他一般会费尽心思从正面角度罗列许多词汇去描绘个人心中的见解。但易中天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反面先说它不是什么,这样一来就让人们对于它是什么有了更清楚清晰的认识,这让我不得不佩服有时语言的巧妙运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中庸”一词在文中,易中天是这样评价的:第一,中庸是道德境界;第二,中庸是思想方法;第三,中庸是处世哲学;第四,中庸是做人艺术。

我想“中庸”是一种品德,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当你有了很高艺术成就,物质财富积累,那时“中庸”很值得你去品味。但年轻人就应该有拼劲,当然不是要去否认“中庸”,而是将其放在较次要的位置,因为“中庸”这个奇妙的东西必须随着岁月积淀,人生阅历的增长才能慢慢显现出其自身的魅力。语言的畅谈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无论你对“中庸”一词的见地如何,或推崇或反对,但你都要尊重“中庸”,因为它是中国智慧。

其实“中庸”一词是适中之道,不高调同时不走极端,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想来,倘若每个人都摆出一副傲视他人的架子高调行事,走着极端,谁都不愿承认理亏而退让,这个社会没有了包容,遇到一点小事就针尖对麦芒,产生口角,找这种趋势发展,社会又谈何“大爱”,又谈何“和谐家园”。那些伟大的历史学家,他们从不愿意别人称自己是历史家,仿佛那是对“历史”这一字眼的大不敬。在浩大无垠的岁月长河中,他们更愿意成为为别人供给养料的的藻类。就如主持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的李济,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使,将中国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但他却视名利为粪土,坚持着对考古学的固执。伟大的人通常甘做孺子牛,享受中庸,这也正体现出他们的卓越不凡。如果身边能有一个中庸的朋友就再好不过了,他不会因为你的地位身份高于自己,就谄媚奉承;他也不会因为你的地位身份低于自己,就轻视不屑。他总是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对待身边的朋友,那是正直的表现,那是人文修养的表现,而这就是中庸的价值。

中庸游走于理想与现实之事,永不极端,那才是切实可行的。好人是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也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你,而是好人都喜欢你,坏人都不喜欢你。中庸是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你,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认可你,而是领悟中庸之人都认可你,不甘于中庸之人都不认可你。

另外,这本书还让我加深了对《周易》的理解。()。

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中国智慧材料篇十六

快乐的假期快过完了,暑假期间我除了做作业,还去了澳门、梅州旅游。另外我还读了一本书,书名叫做《中国少儿智慧宝典》。

这本书中有19个主题,主要有奇妙的太空、智慧的奇迹、名人名言、榜样的力量、读书的快乐、科学的精华、伟大的瞬间、大自然的奇观及世界的奥秘等章节。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许多没有学到的知识,比如:七大洲名称的由来,四大洋名称的由来,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两个半球的划分等。其中,古代世界七大奇观和两个半球的划分是我最喜欢的章节。

在历史上,人们习惯把地中海一带的古代七种著名的建筑物和雕塑品,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主要包括古代埃及金字塔、古代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及太阳神巨像等。

地球是人类的家,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对地球有了很多认识,并根据不同的需要,对地表进行了各种两个半球的划分。除了我们已经熟悉的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以外,还可以分为水陆半球和昼夜半球。

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对历史、天文及地理等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最让我惊喜的是有一些爸爸妈妈没有告诉我的知识,我通过读这本书都知道了。所以,同学们,我们要多读书,有个名人说过:读书就是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中国智慧材料篇十七

近年来,中国不仅在经济和科技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就,同时也在智慧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智慧中国的建设为各行各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智能化。在这个主题下,我想分享一些我对智慧中国的心得体会。

首先,智慧中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无论是生活中的智能家居,还是手机APP的智能服务,都使我们的日常生活更加轻松和高效。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智能家居系统控制家里的灯光、温度和安防设备,实现智能化的家居体验。同样,手机APP的智能服务也给我们提供了各种便捷的功能,比如在线购物、外卖点餐、打车等等。智慧中国的发展让我们不再需要排队等待,只需轻轻点击手机屏幕,便能轻松解决许多日常琐事。

其次,智慧中国的建设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新的方式和手段。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各级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城市的运行状况,及时解决问题和优化城市管理。例如,智慧交通系统可以通过实时监控交通情况,及时调整交通信号灯,缓解交通拥堵;智能环境监测系统可以监测空气质量、水质情况等,及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智慧中国的发展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更加高效、精准的手段,帮助政府提升治理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

第三,智慧中国的建设也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智能制造和物联网的出现,推动了制造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变,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通过物联网,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实现智能决策和远程操控。这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智慧中国的发展为经济提供了全新的增长点,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智慧中国的发展也带来了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新挑战。智慧化的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和人才支持。然而,目前我国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专业人才相对不足,这成为了制约智慧中国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我们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培养更多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满足智慧中国建设的需求。

最后,智慧中国的发展需要保障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随着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个人数据会被生成和共享,这就要求我们在智慧中国建设中充分保护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政府需要加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加大对数据安全的监管力度。同时,个人也要提高安全意识,妥善保护个人隐私。

总之,智慧中国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同时也为社会治理、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智慧中国的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智慧中国的美好愿景。只有充分发挥智慧中国的优势,解决好相应的问题和难题,我们才能让智慧中国的潜力得到更好地释放,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智慧材料篇十八

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授受,智慧只能启迪。

——易中天。

《中国智慧》是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最新力作。在这本书里面我们可以看到易中天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六个方面内容,具体包括: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中国智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精妙解析了中国原典的精髓,确实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籍。

这本书给我最深的印象是易教授对于词语的解读方法。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人阐述对一个词语的理解时,他一般会费尽心思从正面角度罗列许多词汇去描绘个人心中的见解。但易中天却反其道而行之,从反面先说它不是什么,这样一来就让人们对于它是什么有了更清楚清晰的认识,这让我不得不佩服有时语言的巧妙运用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中庸”一词在文中,易中天是这样评价的:第一,中庸是道德境界;第二,中庸是思想方法;第三,中庸是处世哲学;第四,中庸是做人艺术。

我想“中庸”是一种品德,可能不适用于所有人。当你有了很高艺术成就,物质财富积累,那时“中庸”很值得你去品味。但年轻人就应该有拼劲,当然不是要去否认“中庸”,而是将其放在较次要的位置,因为“中庸”这个奇妙的东西必须随着岁月积淀,人生阅历的增长才能慢慢显现出其自身的魅力。语言的畅谈是自由的、无拘无束的。无论你对“中庸”一词的见地如何,或推崇或反对,但你都要尊重“中庸”,因为它是中国智慧。

其实“中庸”一词是适中之道,不高调同时不走极端,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想来,倘若每个人都摆出一副傲视他人的架子高调行事,走着极端,谁都不愿承认理亏而退让,这个社会没有了包容,遇到一点小事就针尖对麦芒,产生口角,找这种趋势发展,社会又谈何“大爱”,又谈何“和谐家园”。那些伟大的历史学家,他们从不愿意别人称自己是历史家,仿佛那是对“历史”这一字眼的大不敬。在浩大无垠的岁月长河中,他们更愿意成为为别人供给养料的的藻类。就如主持河南安阳殷墟考古发掘的李济,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使,将中国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但他却视名利为粪土,坚持着对考古学的固执。伟大的人通常甘做孺子牛,享受中庸,这也正体现出他们的卓越不凡。如果身边能有一个中庸的朋友就再好不过了,他不会因为你的地位身份高于自己,就谄媚奉承;他也不会因为你的地位身份低于自己,就轻视不屑。他总是不偏不倚、不卑不亢的对待身边的朋友,那是正直的表现,那是人文修养的表现,而这就是中庸的价值。

中庸游走于理想与现实之事,永不极端,那才是切实可行的。好人是什么?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你,也不是所有人都不喜欢你,而是好人都喜欢你,坏人都不喜欢你。中庸是什么?不是所有人都认可你,也不是所有人都不认可你,而是领悟中庸之人都认可你,不甘于中庸之人都不认可你。

另外,这本书还让我加深了对《周易》的理解。

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周易》是既讲究自然事物发展的科学书,又是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的哲理书。它告诉我们万物都有阴和阳的属性,而他本身是一个阴阳平衡的个体,正如男人属于阳而女人属于阴,但一个人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而“易”的思想还在于它认为事件的阴和阳都是等量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阴和阳会此消彼长,进而发展成一个周期,并且循环往复。我想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诗中所说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好比是我们物理上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理。用“变”的方法看世界,用变“的方法找规律,这种智慧一直延续到几千年之后,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探索未知。

虽然易中天的这本《中国智慧》对许多学派的思想方面解读得并不算特别全面,但是作为一本国学入门的书是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对中国古代的一些大家思想有所了解的。

中国智慧材料篇十九

在《中国智慧》这本书中,易中天向读者们以最通俗的方法介绍了中国千年来所及的大家之智慧。

在本人看来,《周易》作为群经之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本典籍。

众所周知《周易》的思想是中国两大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思想的核心——以人为本,以德治国,以礼维持秩序,以乐促和谐。它在传承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

我认为《周易》是既讲究自然事物发展的科学书,又是蕴含着“以不变应万变”思想的哲理书。《易经》告诉我们万物都有阴和阳的属性,而他本身是一个阴阳平衡的个体,正如男人属于阳而女人属于阴,但一个人只有达到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而“易”的思想还在于它认为事件的阴和阳都是等量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阴和阳会此消彼长,进而发展成一个周期,并且循环往复。我想这就是世界的“道”,正如诗中所说的一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也好比是我们物理上学的能量守恒定律,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理。用“变”的方法看世界,用变“的方法找规律,这种智慧一直延续到几千年之后,我们一直用这样的方法探索未知。

《周易》的辩证思想最多的是体现在道家学派之中,比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很赞同老子提出的“顺应天时,无为而治”的观点:大智若愚的处事,讲求众生平等,注重修养身息,让人们能够多元化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与众不同却又十分高尚的治理方法,似是无为更是有所为。这给我们无奈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很大的启示。有人一生不停的追求完美,永远无法很缓慢脚步,有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获得的财富却遗失快乐,但是《道德经》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最平凡的东西也是最好的东西,就像是水一样,很常见却又是自然最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辉煌的荣誉,亦或是累累的财富,但是在追求的途中我们也可以知足常乐,获得乐趣,享受人生。并非什么也不干,而是去接受,去体会自己力所能达到的成就,便是一种逍遥,是人生的智慧,是“大无为”。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自古代以来统治阶级所沿用的政治理念,他的“仁爱”思想是最为后人所用的。比如“创建能和谐社会”便是以仁爱为前提的。虽然我们还不能做到像礼记要求的一样像爱亲人一般爱别人但是我们可以去善待别人,虽然不能“外户而不闭“但是可以要求自己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们可以创造一个符合国情的和谐社会。

墨家兼爱非攻的思想,法家依法治国的思想……这些灿烂的中国智慧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财富。

虽然我觉得易中天的这本《中国智慧》在许多学派的思想方面解读得不是特别全面,但是作为一本国学入门的书也是值得一读的,它非常的通俗易懂,也可以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对中国古代的一些大家思想有所了解。

中国智慧材料篇二十

代表了泱泱华夏的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学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共有精神财富。古往今来,国学贯穿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在历史的潮流中不断的丰富与发展,在全世界的文化领域之中别树一帜,拥有的独特的地位。可是,在当代的社会中,由于文化的改革,当代的国人对那些历史悠久,言简意赅的国学著作失去了了解的兴趣,使得它们慢慢淡出中国的社会。这也许是因为这些著作所用的是古文,相对于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来说,读起来晦涩难明吧。可是,长此以往,属于我们的独特文化便会流失,中华民族的根基便会动摇。因此,了解国学,刻不容缓。而易中天先生的《中国智慧》一书,就是当代国人了解国学的一便捷途径。这本书是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的最新力作,继承了易中天先生在著作《品三国》中妙语连珠,幽默风趣,精练生动贯有的风格,有时在看这本书时还觉得有他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书中更有易先生结合国学对现今社会问题一些看法和国学在适应新环境新形势的发展,有助于读者在读书的过程中联系生活,活学活用。确是一本不容错过的优秀著作。

《中国智慧》是易中天先生在六场演讲稿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一部新著。这六场演讲的题目分别是《周易的启示》、《中庸的原则》、《兵家的思考》、《老子的方法》、《魏晋的风度》、《禅宗的境界》。易中天先生运用其一如既往的生动幽默的语言风格,以他的智慧与博学引领读者游弋恢宏的中国文化圣殿,领悟中国智慧的真谛和内涵,从古人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中获得启迪。

初看这本书的目录时,会感到比较失望。标题都是中规中矩,颇有古韵遗风,仿佛预示其中的内容如一般的国学著作一样严格拘谨,让人难以了解其中的趣味。可是仔细细读十来分钟后,便会不由自主开怀大笑,拍案叫好。

如在周易的启示一节中,易先生解释周朝的天子制度时,妙语连珠。把天下比作一公司,把上天比作董事长,把天子比作总经理,通俗易懂地向读者介绍了当时人们对统治者的观念。周朝伐商在易先生的眼中就是纣王这个”总经理“当得不称职,要撤掉。换上周武王,是因为上天这”董事长“没私心,谁有道德就授权给谁。既然通过道德获得天下,那么保天下也肯定是靠道德。易先生以此风趣近人的语言向读者们娓娓道来了周公的政治智慧之一——以德治国。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便不再一一列举了……在这种如平时打趣交谈论事的语言环境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在易先生的引领下了解到了《周易》这一群经之首的古籍中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教会我们怎样看问题。其字里行间中的忧患意识、理性态度、变革精神等等的启示,悄然间烙印在我们心田中。

在《中庸的原则》里面《中庸与和谐》一节,易先生谈到了如何做到和谐里面第二条讲到要”唱反调“,看了后,使我颇有感悟。其实在合作中,是否有和你唱反调的很重要,如果大家千篇一律、千口一律,全部是大唱赞歌,全部是歌功颂德,那你就应该反思了,。因为没人敢跟你唱反调,没人敢说你的不对,没人敢于指出你的错误,那你所做的一切究竟是对还是错根本无从得知。其实大家在合作中的关系应该是”济其不及,以泻其过“。具体做法就是:一件事情,你认为可行,别人发现还有问题,就提出问题来,作为补充,使这件事真正能够做成。这叫做”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相反,你认为不行的事情,别人发现还有可行的部分,就提出可行的部分来,以便去掉那些”不行“,这叫”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这叫唱反调。我想这一点在现今以合作为主流的社会中非常重要,我们有太多的人只愿意听、只能听那些好听的、顺耳的,而对于那些不好听的、提出意见的都斥之以鼻,甚至打击报复,真的忘记了”忠言逆耳“了!

在《中国智慧》一书的封底上,易先生写着这样的一句话,”智慧与知识不同,知识属于社会,智慧属于个人;知识可以收受,智慧只能启迪。“易先生传授了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些知识中包含了无数中华历代圣贤的各种智慧。通过了解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有机会去拥有这些智慧。虽说这还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根据一个人的人生经历、个人修养、社会环境等因素会受有不同的感受,受到不同的启发,有不同的收获。但是无论怎样,都是会有收获的。

虽然《中国智慧》一书在某些学派的思想方面解释的不是十分的全面,可是相比于那些严谨的国学著作,它通俗易懂,更能引起人们对传统国学的兴趣,能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确是一本国学入门的佳作。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156606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