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化自信的论文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8 12:06:17
热门文化自信的论文大全(15篇)
时间:2023-10-28 12:06:17     小编:BW笔侠

总结是一种思考和反思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撰写总结时,要注重客观、全面地评价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范文中的总结结构和表达方式不同,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写作模式和方法。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一

摘要:文化自信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文化自信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在现代化背景之下当今中国的文化自信的灵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及其现代化对于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的增强有着极为深切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认同;现代化;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自身文化的充分认知与对自我发展的充分肯定,这有利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极发展。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灵魂,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文化自信主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理论的文化自信。其中“外化”表现为道路、理论、制度三种自信,“凝练”为价值观自信。

构成文化自信的因素是多元的,文化自信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其主体内容源于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华夏文明对人类文明做出的重大贡献、中华几千年文明的辉煌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的成就、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成就。这种文化表现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包容姿态。她是对自身历史文化发展的理性认知,对本民族现有文化成就的尊重与以其文化表现出来的自豪感,对当下文化发展道路的清晰认识,对自身文化创新能力与发展潜力的关注与自信,这些都是构成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与关键所在。价值观的正确树立是形成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在文化自信系统构成中更具核心意义,对文化自信的诸多构成因素与维度具有统摄意义。

对文化自信现代化的探索对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现代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至关重要,有利于区分传统的文化自信与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自信,更有利于掌握文化自信现代化的发展脉络。现代化进程研究表明,社会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其社会文化也随着这一历史进程得到不断的现代化。比如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以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为主要形式,社会现代化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社会文化也随之走向现代化进程。对于我国来说,现代化就是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适应现代工业文明社会发展走向现代化的转变过程。由于社会形态的变迁而导致人们对文化的认知、以及对自我文化的心理认同发生的变化,当下文化自信的现代化也就表现为文化认同与文化认知意识的现代化。换句话说,现代化背景下的文化自信即表现为社会文化对发展变化了的社会现实的真切观照,同时也表现为随着社会形态的历史变迁在一代一代地得到传承、发展和弘扬,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容。

近年来国内掀起对文化自信研究的热潮,学界普遍认为文化自信应该是建立在对自身传统文化认知基础之上的。当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探索与研究首先基于对悠久和灿烂的优秀文化传统认知,也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实践,还基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的指导。孟睿在《历史与现实中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分析》一文中讲到我党的文化自信具有特定的历史方位、时代意蕴及话语环境。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正确的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构成因子,将文化自信的基础定义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事业和目标的理解,文化自信的基调则是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美好未来的前景。“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信具有持续性、开放性、基础性和现实性特征。在表现形式上,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主要通过文化认同体现文化自信的知性内容,通过文化自觉体现文化自信的理性意向,通过社会生活体现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通过对外交流体现文化自信的世界关怀。”也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的生成有其自身的规律,文化认知是前提,文化交流是条件,文化话语权的掌握则是关键,文化发展是提升文化自信的基石。

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社会文化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在历史中长期积淀形成的。这是不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认识事物、展现自己、融入世界的基本媒介,还是这个国家、民族的集体思维方式以及道德品格修养的基本体现。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中形成的结晶。因此有的学者将文化自信定义为,一个民族或国家在应对时代变革时保持自我发展立场与应对世界潮流的标识,即对自我文化的价值和历史传统有充分的自我认识与肯定,又对当前的文化状态有理性的认知与对自身文化发展拥有坚定的立场。也有学者认为,文化自信是人在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表现出来的一种自我高度认可的状态,是民族文化心理认同的必然结果。文化自信是一种主体心态、价值诉求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是人的一种深度发展,是人在文化上增进自我、扩展自我的表现。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对于自身文化的发掘、学习、掌握程度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对文化的利用程度,文化指导其生产生活的力度来定的。不仅仅是在于文化的历史以及过去对于人类发展的贡献,也要看当下对于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及其对自身文化的深度认知结果及其心理认同程度来决定的。

真正的文化自信需要源远流长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近代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基础上的,具有充分客观依据的文化自信。中华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当代中华文化自信的根基,是文化自信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从先秦到明清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同时也不断创新与发展。自秦汉以后,中华文化发生一系列新变化。儒家以其中庸中正、克己复礼的价值诉求而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重视和推崇,思想文化与政治文化不断结合,尤其是借助于科举制度,儒家文化不断被制度化,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也成为社会稳定的文化力量。与此同时,地位有所弱化的其余诸家思想学说也并没有真正被禁绝,而是以更加广阔的发展方式,“淡定”地在自己的空间里从事着自己的文化活动。普通的下层民众既接受儒家的教化、又接受“百家”的熏陶,也有着自己的民间信仰。这些都是中国文化自信根本原因。

除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外,在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极大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历史发展的曲折,但在此同时我们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第一颗原子弹实验成功等等,等等。这些都为铸就近现代中国新的社会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存在条件,标志着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极大提升,成为这一时代国民文化自信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教文卫均在飞速发展,中华民族又重新屹立于世界先进文明发展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富起来走向强起来,民族文化自信心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和增强。

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程度,一方面可以从这个国家的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对其国家文化发展的关心程度来体现。一个民族越有文化自信,就越关心本民族的根基和发展问题,这个民族就会越能繁荣昌盛;一个国家越有文化自信,这个国家的人民和它青年就越关心国家的发展道路、发展方针、发展现况,这个国家就会越发强大。同理,民族和国家越发繁荣,综合实力越发强大,其国民和青年的文化自信必然会越发增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对国家、民族的认同和归属感,是中华民族精气神的凝聚和具体体现。在当代的中国高校,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生中入脑入心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广泛传播,体现着高校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切的认同和自信。

从国家民族的高度来看,一个国家越有文化自信,就越重视其文化在青年一代中的发展和继承,这种传承与发展则更多地体现于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和引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发展观。如果一个国家生产力上去了,青年学生的思想文化却滑坡了,那这个国家就不是一个有文化自信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开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新征程,党和国家在高校大学生中大力传播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现的就是一种高度的文化自信。这样的文化自信教育与引领也必将给学生们带来极大的文化力量和精神动力。

青年代表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自信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含义。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不仅仅表现为一个民族对自我的文化认知和认同的心理层面,更多表现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民族的发展水平。文化自信与价值观内在相联,青年大学生的任何文化都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是他们所具有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从青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层面理解文化自信,即是一个国家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现象的总体概括和本质透视。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根本就是其核心价值观自信。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应该表现为国民特别是青年一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在高校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引领中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增强学生从人类情怀、人类解放、共同理想、远大理想等视角的高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处理好“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参与和支持国家发展和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是增强和提升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前提。

青年一代和高校大学生是文化自信的主体,这就要要求大学生在清晰地认识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充分认同和肯定,对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拥有坚定的信念,并积极传承、弘扬和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自觉主动地了解和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先进文化,深入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精髓及其作用,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大学生在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基础上,要对我国传统文化精髓价值充分肯定和引以为豪,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高度认同。培养大学生坚定正确的民族文化意识。在全球化潮流的面前,引领大学生正确地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开放包容的批判吸收外来文化,坚信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还要引领当代大学生积极践行文化自信行为。文化传承、文化弘扬、文化创新都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大学生在多元文化冲击的背景下,选择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和创新,选择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予以践行,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都是文化自信行为的体现,对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9.

[2]张海洋.中国的多元文化与中国人的认同[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3.

[3]孟睿.历史与现实中的中国共产党文化自信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1).

[4]张雷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思想理论教育.2012(01).

[5]廖小琴.文化自信: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j].齐鲁学刊,2012(2).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二

中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他的源头可以一直追溯至鸿蒙未开,天地未分之时,就是在这片黄土地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足以令世界惊叹的文明。孤城绝塞,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声势浩大,威严耸立兵马俑;有形象生动的甲骨文,有龙飞凤舞的狂草;有笔直端庄的正楷,有流畅连绵的行草;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国还有着一套庞大的礼仪,科举,官员制度,这种种的一切,让我们享有着数千年的辉煌历史。我们也因此逐渐产生了自负干。

然而,所有的骄傲,所有的自负,都伴随着炮火声被击碎,被摔破,那些所谓的五千年文明,在面对敌人的刀锋时,竟是如此不堪一击,那一件件精美的瓷器,一幅幅珍美的画卷,被肆意扔掷于地上,踩在脚底,好像我们的文明也被踩在了脚底,陷入沉睡。

我们不禁回想:“我们,做错了吗?”

于是开始广开言路,大招大揽,不断学习和借鉴外国文化,但是我们又回首发现,自己究竟成了什么样子?这边一块,那边一点,中国人的意志也逐渐开始模糊,文化的辉煌好像离我们又远了一点。那种屹立于世界之巅峰的自信,不见了。

丢失了。

他们为了追求而追求,身上那种身为礼仪之邦,天朝上国的自信,那种自付不会输给任何人的自信,好似被我们遗弃了。

如今的中国,文化乱象,急需寻找一支主心骨,作为文化融合的主体,这时候,我们理应高昂着头颅,露出不言而喻的微笑,然后洪亮的说道:“选中国文化!”

理应如此。

只有当我们内心重新拥有那种以一持万的'自信之时,中华民族,华夏文明才有可能回到五千年前那,原本属于我们的宝座上!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三

从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其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丰厚的、创造过辉煌历史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以其特有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这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失去生命的历史文物,也不是只需原封不动地传下去的“传家宝”,而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富矿。当前,它仍然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里。我们不仅要从中汲取文化滋养,而且要努力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这份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肌体的重要内容。所谓创造性转化,是指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所谓创新性发展,是指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为其增添新的内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从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就中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成就,不仅增强了中国人的社会主义信念,也使世界上向往社会主义的人们增添了信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体现,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道路,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经过长期探索,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始,我们形成并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全国兴起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正在转化为人们的自觉遵循和行动。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四

我们是号称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号称是唯一一个文脉和人脉都没有断绝过的文明,在文化方面我们曾经是自信甚至自大的。1840年那场战争以来,我们先是被动的被文化殖民、文化侵略,后来自己主动打倒孔家店,甚至自愿、主动接受文化殖民。

中华文化真的应该被打倒、被抛弃吗?遥想五四时期,对中华文化批判得最厉害的鲁迅、胡适等诸先生恰恰是对中华文化研究得很透,爱得最深的。我们必须继承先辈们的遗志,重拾文化自信,为中华文化的复兴而努力。

摈弃殖民心态,树立文化自觉,重拾文化自信,是让中华文化大放异彩的前提条件。

如果说曾经的文化殖民是被动的,是为了救亡图存,现在的文化殖民则是主动的,是惯性思维,是崇洋媚外。一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主权独立了,经济独立了,不再是殖民地,没有亡国亡种的危险,但是却有亡文化的危险我们的文化殖民的心态不减反增。以我这种非外语专业、外语学得很差的人为例,在读书期间,花在学习英语的时间比任何学科都多。

扎根基层,深入群众,加大交流,走向世界是中华文化大放异彩的重要手段。

大放文化的无穷魅力在于文化是活的,生动的,是融入人民的生活中的。中华文明要大放异彩必须把文化的根深深扎进人民的生活中,植入人民的心理。中华文化绝不仅仅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文物,不仅仅是长城冷冰冰的石头,不仅仅是故宫等无声的建筑,而更多的体现在群众日常的衣食住行中,在“按照穆斯林规矩宰杀”的牲畜的过程中,在农村播放的“坝坝电影”的银幕上。

文化也不能只是少数“文人骚客”的玩物,而是“百姓日用而知”的常识。文化的光彩不仅仅体现在莫言等作家的小说里,不仅仅体现在一两个冷冰冰的奖杯上。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写作根植于人民的生活,因为他的小说是对人民喜怒哀乐、中华民族的苦难最真实的记录。莫言的小说放出的光彩不仅仅是文学的光彩,更是人民的光彩。

文化不仅要走“下”去下到人民群众中间去;还必须走“进”去走进人民心理去;更需要走“出”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文化走出去必须反对文化帝国主义心态,我们绝不能如美国等国家一样,抱着文化侵略的傲慢态度走出去,而是应该以一种平和、和平、理性、谦虚的态度,本着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态度走出去。

制定政策,完善制度,统一标准是中华文化大放异彩的长期保障。

文化的光彩不能仅靠自觉,靠宣传,更为根本的是应该有制度保障。从小国马来西亚到大国俄罗斯,从文化相对弱势的俄罗斯到文化强国法国,无一不从政策制度上对自身的文字、文化加以保护。法语与英语同宗同源,同属印欧语系,尚且知道保护自己文化的纯洁性,我们对网络语言、英语的入侵不能坐视不管。

英语成为强势语言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在于其有标准化,统一化的考试从国际标准的雅思、托福到国内的cet、pets。新东方、英孚、环球雅思……这些培训机构之所以能门庭若市,就是因为有考试这个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就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吸纳社会资金、人才来帮助英语传播文字和文化。有了这些标准,这些企业融资的融资,上市的上市,成为文化产业化运作的典范。尽管这些培训机构本身没有传播多少文化,但是它们却传播了文字,为文化传播打开了通道和可能。我们为英语制定了统一的考试标准,偏偏没有为自己的汉语制度一个标准化的考试标准,这不能不说是这个国家的悲哀。

中华文化是最文明、最平和、最具有包容性的文化之一,让我们一起学习中华文化,践行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化。让我们自信大方大声地告诉世界:我们来了!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五

从不断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

性发展中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与其传统文化有着密切关系。丰厚的、创造过辉煌历史的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我们的祖先以其特有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这是我们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失去生命的历史文物,也不是只需原封不动地传下去的“传家宝”,而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富矿。当前,它仍然存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和心灵世界里。我们不仅要从中汲取文化滋养,而且要努力促进其创造性转化、

创新

性发展,让这份遗产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肌体的重要内容。所谓创造性转化,是指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所谓创新性发展,是指按照时代发展的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为其增添新的内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

从正确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就中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巨大成就,不仅增强了中国人的社会主义信念,也使世界上向往社会主义的人们增添了信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它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文化体现,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着引领和推动作用。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和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在不断发展与进步。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道路,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代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经过长期探索,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始,我们形成并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在全国兴起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正在转化为人们的自觉遵循和行动。这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


怎样增强文化自信要点

如何树立文化自信论文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六

广大团员青年们、同学们:

“洋节”,顾名思义,就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节日,“洋节”主要有:2月14日情人节、4月1日愚人节、10月31日万圣节、12月25日圣诞节等。“洋节”还在一些商家的热捧中,成了促销热卖的噱头,很多人并不了解节日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导致盲目、跟风、被动的过这样的`节日。

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我们要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彰显华夏文明悠久厚重的历史,自觉抵制过“洋节”,过好中国传统节日,守护我们的民族传统,保持我们的文化基因,认同并支持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这是每一个华夏子孙对民族、对传统、对文化的尊重。

在此,旅商共青团向广大师生提出倡议:

1、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向我们身边的朋友及亲人宣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承者。

2、理性思考,拒绝被动过“洋节”: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风、不媚外、不组织、不参与圣诞节的聚会与狂欢;不转发与“洋节”有关的短信、微博、微信。不以过节为名,在校园内悬挂与圣诞节相关的装饰物品;不互赠与“洋节”有关的礼物,如平安果等等。

3、广泛进行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系列宣传介绍,向学生宣传不过“洋节”的理由;各级团组织通过微信、短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拒绝过“洋节”,倡导民族文化深入家庭,号召家长不带孩子参加平安夜活动、圣诞节聚会等。

中华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每个民族都有其传承的节日,这是民族凝聚力的维系。在此,我们呼吁大家拒绝“洋节”,从我做起,传承文明,过中国节!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七

自信是一种独特的力量,让我们有信心向前迈进。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摘要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要最大程度发挥和利用好这项功能,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正视西方文化为主要手段才能切实培养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当前我国对大学生群体宣传进步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与主战场,它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门必修基本课程。政治理论课不仅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马克思主义教育,而且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全球化背景下当代我国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很多高校的实际教学中,政治理论课往往只突出和注重思想政治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对于它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往往被忽视。本文拟从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方面的功能入手,重点探析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文化素质如何通过政治理论课教学来培养。

1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功能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存在令人担忧的弱化趋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西方的文化学说、理论、观点、人物纷纷利用各种机会在中国粉墨登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改变着中国普通百姓的文化观念,在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大学生群体中这种影响或改变更甚。在2003年一次中国文化名人评选活动中,歌星王菲和已故影星张国荣与鲁迅、老舍、巴金、钱钟书等文学、文化大师共同入选,足见当前国人对文化价值的评判、对文化理想的追求、对文化自觉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政治经济支撑下,利用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向中国扩大影响力。他们以功利的务实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文化价值理想,很容易误导、诱导我国民众用极端挑剔、苛刻的眼光去审视、放大自己的不足与问题。长此以往,我国民众、特别是青年学子们对自己文化产生不自信、不认同,最终变得美丑不分、是非不明,不加取舍地一味追求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自由观和民主观。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然会被摧垮。

面对严峻形势,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大学生自觉抵御西方文化攻势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政治理论课本身也具备这一功能。首先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目标与任务的一致性。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引导、帮助大学生在面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时候知道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文化素质教育在于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接受特定文化环境熏陶、进行社会文化活动与实践,来全面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保证其身心协调发展。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专业的文化素质教育尽管重点、性质不同,但都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这个个体自然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觉性与文化自信力。其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上与大学生专业文化素质教育是相融交叉的。在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中,最重要的已不是各种不同的专业素质,而是人文素质。所谓“做学问前先做人”即是这个道理。

2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手段

2.1强化主流文化

在当前全社会掀起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中,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民族基石、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主流文化的内核。总体而言这一主流文化内核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为主流形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当前社会现实中,多元文化的出现与兴起强烈冲击着主流文化的地位。部分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挑战、冲击和侵蚀下难以经受诱惑,不时出现怀疑和否定主流文化内核的思想行为,使大学生信仰危机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得较为严重。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存续下去,和谐社会、主流文化的根基必然会遭到危害。有鉴于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和思想,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表征的主流文化内核及其地位。

在强化主流文化过程中,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完全不用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理论宣传优势理直气壮地用主流文化激发大学生勇于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热情、鼓励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培养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力。对此,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可以首先主动切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通过阐发理论和论证实践来增强主流文化在解决相关问题方面的说服力。然后以形势政策教育切入大学生思想实际,通过解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盲目、浮躁、彷徨等问题来增强主流文化凝聚力。再者,在大学生所钟爱的互联网上狠抓主流文化信息建设,加强多媒体、互联网应用和管理,挖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多媒体数字引导功能,全方位、多层次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环境,让它成为宣传主流文化的新阵地。最后要在有机统一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差别予以重视,以主流文化的共性吸纳、包容个性,使主流文化成为所有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2.2整合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础,亦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宝库。然而,在西方文化蜂拥而入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与普及中优越性渐失,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责任挑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在大学生中传播、普及。在大学生于政治理论课上领略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尊心自然能得以增强。具体而言:

首先,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道德资源、思想资源与教育资源。当代大学生身处社会转型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了解表现得极为迫切。在此前提下,整合并向大学生介绍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元素势必正面影响他们的意识、思想与行为,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远大理想等等都是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活生生的好素材。

其次,在利用优质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为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内涵和意义,即传承历史、面对现实、走向未来。当前,大学生孝敬父母、忠诚祖国、尊重师长等思想意识有逐渐淡化的趋向。对此,传统文化中的百善孝为先、忠君报国、尊师重道等思想内容有必要与时俱进、加以更新,填充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这也为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有关孝顺、忠诚、诚信等新的教学内容。因为只有在思想穿透力较强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才能让大学生重拾传统文化的要义与精义,并从中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最后,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自觉地坚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深受封建小农思想和宗法制度的影响,具有难以改变的狭隘性和保守性,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时,不仅首先自己要正确区分糟粕与精华,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择善而从之,提高他们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明辨是非的道德判断力。

2.3正视西方文化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以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国际优势,经常以人道主义为幌子推行西方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念,公然挑战和试图取代其他国家和民族符合本国家和民族国情的、历史形成的意识形态。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侵蚀和影响下,我国社会上日渐盛行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与我国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相违背的思潮,有的时候这些思潮在年青学子当中尤为泛滥。在校大学生受此影响的几率和程度也越来越高,直接干扰和破坏了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有鉴于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正确的认知与对待,让他们在吸收西方优秀物质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能有效抵制与我国国情不相符合的那些文化侵害,提升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对本国文化的创新发展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键手段。

为发挥和利用好这一手段,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特别注意为大学生拓展视野,让大学生能够自主地判断如何理性对西方文化进行吸收和批判。让大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吸收西方有价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资源,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同时也让他们形成一种谨慎的意识去批判西方对我国有害的文化糟粕,这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使大学生在充分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基础上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于当前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使大学生能够自觉、自信地站在本民族立场来扬弃西方文化。

3结语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项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深远的时代课题。毋庸置疑,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关键是要以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正视西方文化为手段在教学中切实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新鲜血液、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治邦.换位互动式教学法[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2—4.

[2]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04—106.

[3]叶启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自觉[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9—11.

[4]杨英法.文化图强正相宜[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85—87.

[5]潘维.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m].北京:三联书店,2008:1—3.

雄鹰翱翔蓝天是因为它有不断进取的自信心,猛虎笑傲丛林也是因为他有敢争第一的自信心,古今中外的成功者,他们都具有不待扬鞭本自信的性格特点。

自信是一种精神,自信是一种境界,它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你前进的道路,又像在茫茫大海上远航船上的指南针,为你指点迷津,还像风雨之后的彩虹,让你看到七彩的希望。

贝多芬,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当他在音乐事业的巅峰之时,突如其来的耳疾让他进入无声的世界,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声音世界里的他还能作曲吗?面对人们的疑问,他自信这是命运的考验,英雄是不应该像厄运低头的,在强大自信力的推动下,他的最伟大的《第九交响曲》诞生了。

夏洛蒂·勃朗特,十九世纪的英国人。曾屡遭挫折和磨难,因为拥有不待扬鞭本自信的美好资质,她的小说《简·爱》风靡世界百余年。

面对挫折我不学那躲避“暴风雨”的企鹅和海鸭,我要学那勇敢地、自信的、自由自在的海燕,因为大海永远不会风平浪静。

在我两年的中学生活里,交织着汗水和泪水,激荡着希望和失望,纠结着自信和盲从。

七年级下学期的几次月考,我的数学成绩宛如那午后的太阳,光芒不在,偶尔闪过的念头中我也想过要放弃,因为许多人都是这样的,但是我不相信成功与我无缘。

一次次的努力,一次次的付出,不见那位成功“天使”的微笑,却只见失败这颗“扫把星”嘲笑,不,我不能被失败所嘲笑,我更不能被失败所征服,我要振作,我要用我的实力证明给失败看,我可以打败你—失败。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数学成绩得到明显提高,八年级下学期的第二次月考就是证明,我深信,只要自信,我一定会成功的。

臧克家说“不待扬鞭自奋蹄”我要说不带扬鞭本自信。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是史学家的自信。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这是伟人的自信。

“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这是革命者的自信。

自信能让可怕的黑暗变成美丽的晨曦。自信能让今日的弱小变成明日的强大。自信能让我们这群少年从挫折走向成功,从成功走向新的成功。

一、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

文化自信是对本民族文化的信念、信心,体现的是民族精神状态和凝聚力。我们文化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历史根基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若星河的人类文明,留下了丰厚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崇高的价值追求,蕴含着顽强的奋斗精神,包涵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诸多智慧。这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特有贡献,也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据所在。中华文化必定要走向世界,优秀深厚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在对外交流中的重要精神资源,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快速发展是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

我们党拥有高度的文化自觉,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在一个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从战略高度和全局视野出发,制定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方针,出台了许多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政策措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事业全面推进,文化产业加速发展。这些表明我国文化软实力逐步增强,文化竞争力逐步提升,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三)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是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当代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不仅极大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也坚定了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虽然与快速提升的硬实力相比,与历史上中华文化在世界上曾经达到的高度、产生的影响相比,当代中国文化建设还有所不足,但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提升,积累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能量,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最大本源。

二、坚定文化自信的现实意义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总书记的话强调了文化自信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深远和现实意义。

(一)坚定文化自信,是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精神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总书记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必须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创造了灿烂的辉煌,包含着几千年来中国人民生生不息、勤于奋斗的民族精神,体现着和谐宽厚、追求进步的高贵品质和人格。当前,我国社会格局深刻调整,利益格局更加多元,群众思想和利益诉求更加多样,在推进“四个全面”伟大实践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会比以往更加复杂,这就需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找到最大“公约数”,在不同社会阶层中形成最大限度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从而凝聚力量,提供精神动力。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要求

文化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在一个文化信念的荒漠上,立不起一个伟大的民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寻找到它的文化根基和价值支撑,它就是文化自信。正如总书记所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我们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守住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克服前进路上的严峻考验和艰难险阻,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坚定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重要基础

文化是影响道路、理论和制度最深层次的东西,它广泛渗透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文化自信是支撑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没有文化自信,谈不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此外,文化自信也更深厚,一旦树立起来,其影响将是深厚且长远的。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我们能够快速进步,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在这一进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当前,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就必须坚定文化自信。

(四)坚定文化自信,是文化交流中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保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我们对外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开放交流中,相互吸收和借鉴,同时又展现自己的文化特色与精髓。另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思想价值观念也会借助这个平台进行宣扬与传播。在这样的背景中,文化交流,也是文化的交锋与激烈碰撞。总书记多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重视运用中国文化向世界各国阐释中国的主张和智慧。为此,我们必须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以坚持坚守的从容,借助文化的翅膀,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的形象,展示中国人的精气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三、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与方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血脉和传统。加快培育和铸就真正的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一)坚守自身文化认同,阐释传统文化内涵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我国有着五千多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有自己从未中断的文化传统,留下了无数的文化宝藏。坚定文化自信,首先是坚守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我们要珍视中华优秀文化,摒弃民族虚无主义,对传统文化致以礼敬,并以之为自豪,并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坚定文化自信,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和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充分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轨迹、鲜明特色,准确把握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价值理念,让人民群众树立文化自信,自觉成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的主体。

(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工作,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符合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做好创造性转化,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符合改革开放的社会特征,具有时代价值的内容和形式加以改造,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时代内涵和新媒体环境下的现代表达形式。做好创新性发展,就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完善和拓展,为其增添新的内容,确保文化传承的时代性、发展性和前瞻性。总之,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从中找到那些能够体现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和主张,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三)摒弃弱势自卑心理,树立正确文化心态

当今,全球经济文化深度融合,坚定文化自信,必须立足世界性的视野,树立正确文化心态,应大力消除文化自卑心理、文化弱势心理和文化防御心理。首先必须抛弃文化自卑心理。自卑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强盛的民族是靠否定自身而崛起的,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是靠虚无主义托起的。其次还必须摒弃文化弱势心理。有的人不能正确领会中国文化的价值,认为我们的文化不如别人,固守着文化弱势和文化防御的心态,同样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这些思想和文化心理极其有害,因此,我们既不能封闭保守,墨守成规,奉行文化保守主义;也不能妄自菲薄,崇洋媚外,一味照搬西方模式和文化。

(四)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合作交流

封闭的文化不仅是无声的,也是无力的。培育与坚定文化自信,不能自我封闭,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推进文化的交流合作。一方面,中国文化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将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另一方面,中华文化只有通过与其他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交融,才能显示出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敢于和善于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传播到世界,特别是要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出来,把中国人民蓬勃向上的风貌展示出来,全面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只有走出去,在世界文化的舞台上与其他文化相互交流互鉴、创新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信。

(五)推进文化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能力

没有创新,文化就没有生命力。培育和坚定文化自信,既要认同我们深厚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文化改革,增强文化创新创造能力。要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敏锐的创新思维。坚持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方针,大力营造有利于文化创新的优越环境。着力推进文化发展目标、文化价值体系、文化内容的构成、文化传播的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在移动互联时代,尤其要注重文化传播平台和传播方式的创新。只要在文化创新的实践中取得真正有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的成果,就能增强文化自信。

自信是对自身价值的一种认识;自信是对美好未来绝不动摇的执着追求;自信是男孩搏击人生风雨的翅膀;自信是女孩美丽容颜之外极具魅力的精神升华。

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的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自信就是一种美丽,无论你贫穷还是富有,美丽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抬起头,自信就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可爱。

俄国戏剧家斯坦尼夫斯基,有一次在排演一出话剧的时候,女主角突然因故不能演出了,斯坦尼夫斯基实在找不到人,只好叫他的大姐担任这个角色。他的大姐以前只是一个服装道具管理员,现在突然出演主角,便产生了自卑胆怯的心理,演得极差,引起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烦躁和不满。

一次,他突然停下排练,说:“这场戏是全剧的关键;如果女主角仍然演得这样差劲儿,整个戏就不能再往下排了!”这时全场寂然,他的大姐久久没有说话。突然,她抬起头来说:“排练!”一扫以前的自卑、羞怯和拘谨,演得非常自信,非常真实。斯坦尼斯拉斯夫基高兴地说:“我们又拥有了一位新的表演艺术家。”

自信是一种果敢的行为,它会让你在自卑的阴影中走出。

拥有自信不一定会成功,但没有自信注定会失败,自信会使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美丽!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八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东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否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已经成为关乎"中国梦"能否实现的一件大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文化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高大学生抗拒西方文化冲击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这为大学生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更对当前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提出现实要求。当代大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是祖国的栋梁之才,需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决心,拥有共产主义理想并付诸实践。然而,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大学生中出现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倾向一旦为西方分裂势力、反华势力所利用,后果不堪设想。我们只有正确把握中国文化内涵,深挖当前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缺失的原因,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优势,并用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给大学生,使大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先进性,才能实现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对于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术界未给出具体定义,学界采用的是费孝通先生的阐释,即:“‘文化自觉’就是要对本民族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文化自信”就是在文化自觉基础上形成的肯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祖国的情感。因此也可以把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概括为大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其特色和发展方向的掌握,了解其内涵,产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崇敬和自豪感,进而热爱自己的国家,愿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着本质上的联系,“文化自觉”是基础,“文化自信”是发展,基础决定发展,发展巩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有了文化自觉,对自身及自身所处的文化氛围有了正确认识,就形成了文化自信,更加坚信自己的国家会富强,文化更先进。同样,文化自信必然让人们更珍惜这种文化,发现这种文化的独到与优秀之处,产生更坚定的文化自觉,从而更加珍惜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增强民族凝聚力。

(一)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举世瞩目,可是,近代以来中国却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同时,西方工业革命以及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更加剧了旧中国的衰落。时至今日,虽然我国已经崛起,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发生显著变化,但是距离西方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进程也落后西方发达国家。对西方文化缺乏辨别能力的大学生看不到问题的本质,认为中国所以落后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落后,中华民族不如西方民族、中华文化不如西方文化、社会主义不如西方资本主义,甚至产生对社会主义的不自信或否定。一些迷信西方文化的“香蕉人”,盲目追随西方发展模式,崇洋媚外,成为西方文化的代理人。

(二)思想意识淡漠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空间的距离已无法阻碍外界不良信息进入,使西方资本主义普世思想流入高校,这给涉世尚浅、辨别力弱的大学生造成世界同一的假象,模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本质区别,放松对西方资本主义的警惕。受此影响甚至是操控,出现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倾向,由此,西方文化中的资本主义价值观、生活方式也在大学生中广泛流传开来,言必称欧美,行必效西方。一些思想不坚定的大学生,认不清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本质,阶级意识淡漠,甚至走上歧途。

(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市场经济的弊端逐渐显现,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开始侵蚀大学生思想,特别是西方腐朽堕落文化对大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学生开始一切向“钱”看,以高考专业选择为例,考生不是以兴趣、专长和为社会贡献为导向,而是以能赚多少钱为标准选择专业。入校后大学生学习松懈、散漫,出现花钱雇人上课、代写作业、期末考试作弊等不良倾向。过于看重自己的利益,表现得很自私,与寝室同学相处不融洽,打架斗殴事件也屡见不鲜;大学生入党,竞选学生干部动机不纯,未做事先问回报,还要和老师、学校讨价还价,功利主义倾向越来越严重。互相攀比吃穿,用高档手机、电脑、化妆品,甚至进出高档娱乐场所,在qq空间、朋友圈发图大晒,而对于学习却抱着六十分万岁的心理。面对师长的劝诫却大谈人生短暂、行乐需及时的谬论,对自己扭曲的人生态度毫无悔改之意。

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优秀者,但是大学生存在上述种种不良倾向,归根结蒂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熟悉、不了解,传统文化底蕴不深厚,无法形成文化自觉,进而导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自信,无法形成坚定的文化信仰,精神上缺少强有力的正能量。没有强大的文化助推就不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更谈不上爱国主义、那么如何帮助大学生挺起民族脊梁呢?就是要采取种种措施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大学生树立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伟大的中国。

(一)加强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学习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有5000年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绵延至今的中华文明曾经数度领先世界,儒家思想、老子哲学、孙子兵法等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中国的天文学、医学、数学、地理学、航海学等都曾领先于世界。这些都足以让我们骄傲。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华民族文化精髓,领会这种文化的无穷魅力。当代大学生处在网络发达的时代,各种媒体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快餐文化、自媒体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这些都催生出他们浮躁的心理。大学生处于青春易动的年龄,对需要多读书、多学习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他们被被网络文化深深吸引,没有时间、没有耐性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因而,“在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方面,高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要课程设置上要向中国传统文化倾斜,加大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课时,加上相应的考试和考核制度,能够为大学生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在校园文化建设上,要增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到大学生生活中,使大学生身处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接受熏陶,习惯于这种文化。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只有不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才能对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了解,懂得国家创建的艰辛,珍惜国家发展给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带来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年龄上为90后,其父辈也多为70后,没有经历过建立国家的艰辛,所以当代大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爱国主义教育很少,爱国主义教育基础不扎实。进入大学后,又忙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没有时间接受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因此高校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才能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树立为建设国家而学好专业知识、为强大国家而贡献力量的理想。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党的重要指导思想,是经过我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检验的真理。可以说,能够学习并掌握一部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对大学生生活、学习、发展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建立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是十分有利于大学生认清资本主义本质的,使大学生明白,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的。对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制度的认可,是建立在理性分析基础上的,而这种理性只有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才能给予。

(四)高校教师必须树立全面发展意识

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技能,让大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事态下,从事专业知识学习就成为大学生唯一目标,人文素养培养被忽略。而事实上,“就业竞争实际上是综合素质的竞争”,用人单位需要有扎实的专业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专业人才。教师的培养观点很容影响大学生,使他们认为只有专业技能才是王道,忽视包括合作、组织、协调能力在内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参加工作后发现专业技能只是基本的工作要求,更多的对综合素质的要求,而这正是大学生缺失的。所以,高校教师必须树立全面发展意识,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注释:

兰亚佳.职业紧张研究现状与展望[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4,(01):2-6.(责任编辑赛汉)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九

(一)

这几天,媒体、网络一段段长征精神体验,充满着我们的生活记忆。踏过千山万水,仿佛红军的背影,还在泥泞前行。

于是,一个个时代的形象,跃然于我们内心的地核之中。红军尚然可以爬雪山,过草地,作为现代的一个个时代楷模,引领时代的精气神,当然也应该有一种文化的深度自信。

这不是一种形式,同样是一种理想抱负,那就需要一种时代的责任感。回归到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之中,那就是一种信念,一种时代的探索精神。

或许,红军长征的浩气,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这是大家的信念。所以战胜了无数艰难困苦,才有了今天的一种文化传承,也才有了今天无数美好的生活故事。在我们内心里,自然就会产生一种敬畏之感。

(二)

越来越多的人涉及文化,这是新时代的一种理念变化,也是一种文化内在动力的驱动。这种文化潮流,丰富人们内心的同时,也在为讴歌时代的美好,不断贡献着每个人的力量。

很久以前,墨子就主张贤人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是对一个时代的劝慰,也是对文化的肯定。丰富的人文思潮,是一个时代高速前进的见证,更是一个群体精神气概的最终呈现。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同样需要一种厚重文化的支撑,那就是越来越需要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智慧,不仅气宇轩扬,而且高尚贤达,甚至包罗万象。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大地上就产生诸子百家,一直沿用到现在,很多圣贤高君,一直影响着中国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的积淀,无可替代的证明着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文脉红根。没有谁可以替代,没有那个朝代可以更改。

走到了今天,一股朝气,更加证明了时代推进的伟大潜力。

(三)

文化的深度,决定一个时代的厚度,这是中国几千年的实践证明。哪怕历史给我们的都是分分合合,但文化这个土壤,依然一直傲视群雄。

因此,如何重视文化的勾连,就需要每个时代的统筹本领。就今天来说,进步的文化,一直在人们内心酝酿,展示着这个时代的魅力,同时也诠释着伟大复兴的奋斗理念。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思想百花齐放,迁徙、杂居、统一、融合,就是在这样的主线上,让本民族的生活就像钢铸的氛围,一直在东方这片土地上高傲挥写,成就无数风风雨雨的大美历程,不仅值得可歌可泣,也值得傲视传承。

每一天,我们都在思考,也都在前进,沿着每个人的人生路,跟着时代的滚滚洪流,在每一寸干干净净的土地上,交融和发展。

这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风骨,差异并存,融汇贯通,同样都是一种文化的大美大善。也是一种源远流长,更是一种博大胸怀。

(四)

我们国家有很多丰富的文化,就像宇宙的辽阔,从汉字开始,很多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和表达。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的包容,一样储存了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文化传古论今的时代表达,语言不仅仅只是一个符号,而是一种思想,一种传统,一种理解和包容。

“长久的守候,源于一份包容;无言的感动,源于一份真诚。”“学会包容,海阔天空”,这就是中国文字的魅力,也是中国传统的力度。

有时,看到一些人崇洋媚外,甚至对自己国家的包容心丝毫无存,无形中,就会生出很多疑惑。生我养我的土地,就像自己的亲人,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谁又会在自己的国家做出伟大的事业。

让自己无地自容,哪还有文化的厚实璀璨,哪还有文化的传播影响?因此,就整体来说,还是需要文化的影响。如果真正的用心感受我们的文化深刻,一个人就会理解社会进步的不易,还有今天美好的生活的完整。

(五)

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每个人也需要有自己的价值观。可价值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有些价值观是需要更正和引导。

这就需要一种潮流,这种潮流就是一种时代进步的推动力。因此,积极践行文化自信的美好信仰,都需要时代做出一种楷模和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更需要对中国深厚的文化给予充分的肯定。沿着这个深厚的文化发展,创新的找准时代的坐标点,从每一个人的人生道路中,都需要不折不扣的一种坚定信念。

抱残守缺,丟枝捡叶,必须丢弃,因为这不是一种深沉的力量,也不是一种恒久的内心。唯有自信,唯有远大,才能铸就目标的辉煌。

(六)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说过一句话:“文明的建立不是机器而是思想。”可见,一个时代的文明是多么重要,文化是多么重要,思想是多么重要。

文化的自信,需要制度的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而前者自信是一种内在的强力,后三者的自信,都是建立在内在自信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产生一个群体自信的基础。

罗曼。罗兰也说,“我们称呼的英雄人物不是那些以思想或力量得胜的人。我所称呼的英雄人物仅仅是那些有高尚德行的人。”因为只有高尚的德行,才能产生恒久的能量,也只有高尚德行,才能让一个时代有恒久的稳定实力。

发展经济,一定离不开文化的打造。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守好文化的“根”和“魂”,也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需要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七)

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现代文化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这个基础,是一种土壤,一种根基。

只有把握好这种文化发展的根脉,也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和发展,不断的把中国文化推向巅峰之上。

换句话说,只有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文化的盛大发展,才能有根有据,也才能不在借鉴的基础上,推进文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精神是物质不断发展的推动力。用另一种表达形式,那就是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让物质的基础得到极大满足,之后,有一定的价值支撑。

同样的概念,软实力在一定范围内,也是需要一定的文化作为支点,才能达到真正的文化自信。

(八)

在儒家文化的悠久历史之中,一直都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儒”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符号,仅仅这个字,就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在博大精深的思想世界里,就有无数值得挖掘和探讨的思想体系。

孔子作为先师,其代表的“兼容并包”“以和为贵”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实践的可能性。这也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依托。

既然是一种基础和依托,那就需要更多的文化渗透,这种渗透需要每个行业,每个人群,有更多的文化热情。如此博大精深的文化基础,本身就是灿烂文明的很好体现。

那么,不管是行业发展,政治基础,也都值得认真的感受,认真的探索,更值得认真去创新挖掘和发展。

(九)

浮躁和文化自信没有一点关系,文化自信是整个民族的一种成熟表现,是一个国家凝聚力不断提升的标志。

因此,没有成熟,那就谈不上内在动力,思维和信念也只会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于是,就会有更多的残缺思想,或者说,就会有让价值观走向偏移。

(十)

十八大以来,高层一直对文化自信都有重要的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之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更是成为了文化自信的一个尺度。

不难看出,这一番讲话,除了对中国博大的文化肯定之外,那就是很多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忘记了初心,前行的脚步开始出现缓慢甚至停滞了。

中国走到今天不容易,继续前行也需要每个人的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化自信必然是一个决定性的前提条件。

不忘初心,那就是需要会继承和发展,也需要会创新和前行。只有每个人的内心都拥有一种前进的力量,也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就像长征精神,如果没有爬雪山,过草地的勇气,没有征服一切的力量,解放全中国,那还会面临多少困难和艰辛。

我们干事业也是一样,忘了初心,没有坚持,忘记来自不易的生活,又怎能会有不断激进的勇气,又怎能会有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十

弘扬中华文化,我们崇尚真实。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以诚实守信为准则的国家,在文化方面,更应如此。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违背诺言。他们散布谣言说:有一批诺贝尔的得主在结束时的宣言,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去涉及孔子的智慧。但是经过核实后,并无此事。这使得我们的文化遭到了外国人的置疑!我要说;我们的民族精神是真实的,我们的民族文化更是不容置疑的!

弘扬中国文化,我们坚守自信。一百多年来,我们的某件事情或某个商品只要得到洋人的夸奖,就觉得脸上特别有光。而某些商品一旦贴上“洋”标签,价格便会比普通的贵上几倍!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缺乏自信,缺少一种对文化的自信!朋友们啊,我们的东西哪点比外国差,难道我们的文化一定要得到外国人的认可才是文化吗?我们要自信,我们要对我们的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文化,我们重在复兴。朋友们,当英国占领香港时,你们不会心痛吗?当韩国人说端午节的所有权是他们时,你们不会心生怒火吗?当日本人说茶道是从日本产生并发展时,你们不会为之愤恨吗?难道我们不该自觉的扛起复兴文化的责任吗?难道我们不该力争将中华文化弘扬吗?文化复兴,刻不容缓,我们,义不容辞!

中华文化自从产生以来持续不断,一脉相承的发展到现代。世界文化支脉很多,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两河流域文化及古美洲玛雅文化等早就夭折了;曾辉煌一世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也经历了中断发展。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文化虽屡经曲折磨难,甚至几经倾履消亡的厄运,却一次又一次地哀而复兴,蹶而复振,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使得多少国家为之惊叹!

朋友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十一

摘要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要最大程度发挥和利用好这项功能,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以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正视西方文化为主要手段才能切实培养起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政治理论课教学大学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

高校政治理论课是当前我国对大学生群体宣传进步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与主战场,它包括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五门必修基本课程。政治理论课不仅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与马克思主义教育,而且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也起着重要作用,是培养全球化背景下当代我国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很多高校的实际教学中,政治理论课往往只突出和注重思想政治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对于它文化素质教育方面的作用与功能往往被忽视。本文拟从政治理论课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方面的功能入手,重点探析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文化素质如何通过政治理论课教学来培养。

1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功能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存在令人担忧的弱化趋势。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来自西方的文化学说、理论、观点、人物纷纷利用各种机会在中国粉墨登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或改变着中国普通百姓的文化观念,在接受新事物较快的大学生群体中这种影响或改变更甚。在2003年一次中国文化名人评选活动中,歌星王菲和已故影星张国荣与鲁迅、老舍、巴金、钱钟书等文学、文化大师共同入选,足见当前国人对文化价值的评判、对文化理想的追求、对文化自觉的认知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以美欧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占有绝对优势的政治经济支撑下,利用互联网等各种渠道向中国扩大影响力。他们以功利的务实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文化价值理想,很容易误导、诱导我国民众用极端挑剔、苛刻的眼光去审视、放大自己的不足与问题。长此以往,我国民众、特别是青年学子们对自己文化产生不自信、不认同,最终变得美丑不分、是非不明,不加取舍地一味追求西方文化中的价值观、自由观和民主观。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然会被摧垮。

面对严峻形势,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让大学生自觉抵御西方文化攻势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政治理论课本身也具备这一功能。首先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的专业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目标与任务的一致性。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引导、帮助大学生在面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时候知道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解决问题。而文化素质教育在于让大学生通过学习文化知识、接受特定文化环境熏陶、进行社会文化活动与实践,来全面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素质,保证其身心协调发展。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专业的文化素质教育尽管重点、性质不同,但都可以帮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这个个体自然具有一定的文化自觉性与文化自信力。其次政治理论课教学在内容上与大学生专业文化素质教育是相融交叉的。在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中,最重要的已不是各种不同的专业素质,而是人文素质。所谓“做学问前先做人”即是这个道理。

2政治理论课教学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手段

2.1强化主流文化

在当前全社会掀起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中,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民族基石、以改革开放为时代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主流文化的内核。总体而言这一主流文化内核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与爱国主义为主流形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在当前社会现实中,多元文化的出现与兴起强烈冲击着主流文化的地位。部分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挑战、冲击和侵蚀下难以经受诱惑,不时出现怀疑和否定主流文化内核的思想行为,使大学生信仰危机在社会转型期表现得较为严重。如果任由这种局面存续下去,和谐社会、主流文化的根基必然会遭到危害。有鉴于此,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反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和思想,强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表征的主流文化内核及其地位。

在强化主流文化过程中,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完全不用遮遮掩掩、扭扭捏捏,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理论宣传优势理直气壮地用主流文化激发大学生勇于参与和谐社会构建的热情、鼓励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理想、培养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自觉性与自信力。对此,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可以首先主动切入大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难点、热点问题,通过阐发理论和论证实践来增强主流文化在解决相关问题方面的说服力。然后以形势政策教育切入大学生思想实际,通过解决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盲目、浮躁、彷徨等问题来增强主流文化凝聚力。再者,在大学生所钟爱的互联网上狠抓主流文化信息建设,加强多媒体、互联网应用和管理,挖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多媒体数字引导功能,全方位、多层次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网络环境,让它成为宣传主流文化的新阵地。最后要在有机统一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过程中,对学生的个性差别予以重视,以主流文化的共性吸纳、包容个性,使主流文化成为所有大学生的精神家园。

2.2整合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础,亦是我们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思想宝库。然而,在西方文化蜂拥而入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在传播与普及中优越性渐失,发展动力严重不足。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有责任挑选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在大学生中传播、普及。在大学生于政治理论课上领略和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心和自尊心自然能得以增强。具体而言:

首先,政治理论课教学可以充分发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丰富道德资源、思想资源与教育资源。当代大学生身处社会转型期,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了解表现得极为迫切。在此前提下,整合并向大学生介绍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元素势必正面影响他们的意识、思想与行为,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比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远大理想等等都是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可以利用的活生生的好素材。

其次,在利用优质传统文化资源的同时,要特别注重为传统文化赋予时代精神内涵和意义,即传承历史、面对现实、走向未来。当前,大学生孝敬父母、忠诚祖国、尊重师长等思想意识有逐渐淡化的趋向。对此,传统文化中的百善孝为先、忠君报国、尊师重道等思想内容有必要与时俱进、加以更新,填充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内涵。这也为政治理论课提出了有关孝顺、忠诚、诚信等新的教学内容。因为只有在思想穿透力较强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才能让大学生重拾传统文化的要义与精义,并从中培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最后,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自觉地坚持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深受封建小农思想和宗法制度的影响,具有难以改变的狭隘性和保守性,对当代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建立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在运用传统文化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时,不仅首先自己要正确区分糟粕与精华,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择善而从之,提高他们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中明辨是非的道德判断力。

2.3正视西方文化

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国家以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的国际优势,经常以人道主义为幌子推行西方式民主、自由价值观念,公然挑战和试图取代其他国家和民族符合本国家和民族国情的、历史形成的意识形态。在西方文化和价值观侵蚀和影响下,我国社会上日渐盛行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与我国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相违背的思潮,有的时候这些思潮在年青学子当中尤为泛滥。在校大学生受此影响的几率和程度也越来越高,直接干扰和破坏了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有鉴于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正确的认知与对待,让他们在吸收西方优秀物质文化成果的同时,也能有效抵制与我国国情不相符合的那些文化侵害,提升大学生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和对本国文化的创新发展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关键手段。

为发挥和利用好这一手段,政治理论课教学要特别注意为大学生拓展视野,让大学生能够自主地判断如何理性对西方文化进行吸收和批判。让大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心态去吸收西方有价值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资源,这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同时也让他们形成一种谨慎的意识去批判西方对我国有害的文化糟粕,这是文化自觉的表现。因此,政治理论课教学要使大学生在充分认识中国近现代史基础上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之于当前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使大学生能够自觉、自信地站在本民族立场来扬弃西方文化。

3结语

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今天,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已经成为一项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深远的时代课题。毋庸置疑,政治理论课教学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功能优势,关键是要以强化主流文化、整合传统文化、正视西方文化为手段在教学中切实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培养新鲜血液、注入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王治邦.换位互动式教学法[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2—4.

[2]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7:104—106.

[3]叶启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自觉[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9—11.

[4]杨英法.文化图强正相宜[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85—87.

[5]潘维.聚焦当代中国价值观[m].北京:三联书店,2008:1—3.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十二

内容提要:中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各有自己的文化精华,如德国的交响乐、意大利的雕塑、法国的绘画,英国的文学等等,中国的文化精华可总结为一种雅文化,雅文化体现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中,更体现在现代国人的日常生活和喜好中。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人应充分建立起自己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文化中国文化精华雅文化文化自信

文化其实就是一些列价值判断,比如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那些是善?那些是恶,又比如北方人喜欢吃饺子,南方喜欢吃汤圆,喜欢山水画,常京剧昆曲,崇尚天人合一,重孝道等等,说白了,对于普通人来说,文化就是咱中国人的喜好,比如口味上南甜北咸,东酸西辣,这就是文化。

中国和世界上其它国家各有自己的文化精华,如德国的交响乐、意大利的雕塑、法国的绘画,英国的文学等等,其中贝多芬、罗丹、莎士比亚等人连中国小学生都广为熟悉。大家共同的喜好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文化,也成为咱们区别于外国人的特征。谈到中国的文化精华时,国人一是觉得很多,二是觉得说哪一样都觉得不甚合适。中国人有一个文化,就是谦虚。一场日常对话的开场白往往是,“我没文化”。谁没个喜好呢,既然有喜好,怎么能说没文化呢?所以,我觉得,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又对别人无碍,就应该大胆说出来,这是咱老百姓自己的文化自信。

中国文化精华可以总结为一种雅文化,如以昆曲为代表的“雅曲”,以和田玉为代表的“雅玩”,以古琴为代表的“雅弹”等等。松下抚琴,高山流水遇知音;山间草亭,拍便栏杆,烹茶煮酒论英雄,追求的是心与自然的和谐;有诗曰: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品人生、看历史,惊涛骇浪平淡看,是洒脱,也是一种一贯的态度。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中国,古人早已在探求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思考的结果大概就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文化核心,他们的表现或结舍为庐,隐居世外桃源,或行侠仗义,把栏杆拍遍;或兼济天下,出卿入相,文采斐然。他们因此给我们的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安静文化,所凭借的表达形式如书、画、音乐、玉、茶、香以及建筑、园林等等,这些艺术表现形式就是上面所提到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自然关系”的答案,也就是说,艺术是文化的一个出口,文化通过艺术表现出来。而艺术又是一个人灵魂的出口。无论身居高位的宰辅,还是日出而作的农夫,都会自省,而这种自省的表达,便成为艺术。

我们的艺术是安静的,也偏重内心的省察和远大志向的抒发,或者寄情自然的散淡,因此对于观点的表达都是一种内向形的。比如饮茶,大部分都是于静室之中,三两好友,饮茶对谈,往往高于意境而疏于分享;又比如作画,往往大画家都不是职业画家,所做画品都要求意境高致,不落俗尘,画成后多为赠送佳友,或自己收藏把玩,大多曲高和寡。在社会结构扁平化的今天,这就造成了艺术是文化的出口,而艺术却没有为自己找到出口,因为受众窄,无论是古琴,还是茶道、书法、绘画、园林、建筑,能者寥寥。

西方是商业文化,价值的实现必须经过商品交换,财富的创造的这一过程中,影响了西方艺术创作,他们通过绘画、音乐来表现社会普遍的思潮,以期发挥巨大的影响力,特别是电影,从一开始就是为了抓住大众的眼睛而生,他们花费巨资拍摄的影片,却通过每张电影票几块钱的价格售出,几乎让所有人都可以享受电影艺术的成果。有人说西方也有高雅艺术。比如小提琴,交响乐,梵高的绘画,或者是那些雄伟教堂里的高大壁画,那些有着几千年的雕塑等等。我以为那也是商业文化所创造出来的艺术。

商业的价值在于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参与财富的创造与分配,这也是我们感觉西方财富分配相对平衡,大部分人都可以过上体面生活的原因。正是有了这样的物质基础,这些所谓的高雅艺术有着相对较高的普及率。爱因斯坦的小提琴拉的很好,他能从中感受到宇宙那美妙的节奏,但是我们也要知道,小提琴拉得好的人可能大有人在,我们觉得是雅的艺术,在西方可能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是一种优雅的通俗艺术。

这大概是我们总是对自己文化没有自信的原因,这种不自信,曾经自上而下的传播过,导致的结果就是,至今中国人深信“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总以为外国的就是好的。总觉得大英博物馆比故宫博物院好,总以为金色大厅就比北京那个鸟蛋大剧院好其实,这是一场田忌赛马,老拿人家擅长的跟自己的不擅长的比,没有认清自己的优势在哪里。

老祖先留下来的饮茶、书写、绘画、佩玉等雅文化,在社会生产力大爆发的今天,仍被我们所追求。现代人崇尚的安静、舒适、和平恬淡的生活方式的没有改变,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将我们的雅文化发扬光大。现在我们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财富的大爆发以及相对多的财富被分配到了普通大众手中,让他们有能力消费高雅文化——茶道、园林、玉器、昆曲、书画、古琴,这些有着几千年历史的高雅艺术形式将会随着财富创造和分配方式的转变,变得高雅而普遍,就像传说中的西方每个家庭都有一架钢琴一样,未来的中国家庭,应够都知道几个中国书画家的名字,如范宽、韩滉、赵孟頫、王蒙、黄公望、沈周、文徵明、祝枝山,郑板桥、黄慎、吴冠中等等;知道几个中国当代玉雕大师的名字,如顾永骏、刘忠荣、宋世义、江春源、高毅进、薛春梅、易少勇、杨曦、蒋喜等等。

财富的创造分配方式的改变,会让中国艺术找到自己的出口,艺术在普通民众中所形成的凝聚力将爆发出非常巨大的能量,就像美国大片一样,我们只有建立起非常强烈的文化自信,中国才能迎来真正的盛世!

参考文献:

[1]董俊峰,沈乐敏,《中国文化》,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十三

什么是文化自信呢?从字面来理解,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其所属的人民对于自己拥有的灿烂的历史文化的自信,它表现为充分认识了解和学习发展自己的文化知识,充分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识来为自己的发展添砖加瓦。

当今是一个文化多元的世界,各个民族都在彰显其与众不同的民族性,通过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达到自己国家走出去的目的。

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稳步提升,文化发展的必要性愈来愈明显。

一个国家真正的强大,除了经济、军事、政治外,更加重要的是国家软实力――文化实力的提升。

(一)坚定文化自信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源泉

文化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人民构建精神家园、增进思想认同的基础。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当今的世界,社会思想文化愈发多元,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繁重艰巨,迫切需要发挥文化的重要作用。

在当下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加强主流文化的教育,使得广大干部和群众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时代意义和坚持以共产党领导为核心的现实意义。

(二)坚定文化自信是做好价值引领的根本

何谓价值引领,其实就是对人们的价值观有一个主导的领导,只要坚持这个主线,社会就不会乱,国家就不会亡。

在当下的时代,西方“普世价值不断渗透,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现,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在思想领域,有的人对坚持的共产主义理想产生了怀疑。

这时如果丧失了文化自信,人们就会失去自我、失去方向。

所以越是在这种社会思潮纷繁复杂的时代,越是体现出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三)坚定文化自信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度。

罗素曾说: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

从孔子的时代以来,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依然生存。

拥有这样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不得不说是我们的民族之幸,我们的国家之幸。

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心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讲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要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主流展示出来。

讲好中国故事,文化自信是基础。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展现中华审美风范,创新中华文化元素、文化形象、文化符号的表达方式,向全世界充分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

当今世界文化激荡,各种文化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相互传播,相互影响。

西方发达国家借助其强大的经济和媒体力量,传播其生活方式、价值观和思想,极大地冲击了我国的主流社会意识和文化。

其中,高校是最容易受影响的地域,因为当今世界是一个网络极其发达的世界,西方的一些价值观伴随着媒体传入中国,大学生很容易受其影响。

在这种冲击的影响下,少部分大学生在价值取向和政治信念上出现了偏差。

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对传统文化的精华没有很好地吸收甚至棘手的糟粕比精华还多。

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趋势;要么一味地排斥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的轰炸下表现出一种惧怕感。

第三,以经济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注重社会上抢手的热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人文素养。

(一)加强主流文化的学习

主流文化是一个社会的主要的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国家引领人们价值导向的正确的价值观。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文化自信建设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

(二)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如今的社会生活节奏快,外来思想不断渗透,自然而然地产生了一些快餐文化,这些文化在满足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与传统文化相悖,甚至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

他们往往断章取义,完全歪曲了传统文化的本意,致使形成了一些不伦不类的文化,这就危害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情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等。

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比如,当今的大学生尊重长辈、尊重师长方面显得愈来愈欠缺,应当授予其忠君爱国、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操。

当然,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糟粕我们也应该去掉。

(三)打造校园文化,创建校园文化节

通过创建校园文化节,逐步加强加深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也使大学生对校园有了更深的归属感。

比如,通过创办一些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社团活动,剪纸社团不仅可以结交更多的新同学,而且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了解剪纸的来源以及它能延续和传承下来的意义。

汉服社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特定朝代特定场合人们的衣着以及其中蕴含的意味。

参加茶社在品评茶香的同时也了解了我国古老的茶道,可谓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各具特色的社团协会。

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了解了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了文化自信。

(四)提高大学生文化选择与鉴别的能力

在全球化的大前提下,各种文化应接不暇,在进行文化选择时,究竟什么才是主流的文化?怎样去选择和鉴别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诸多选择,坚持主流的意识形态,敏锐的判断和选择是积累起来的。

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该适当性的加入这种能力的训练,透过现象揭露本质。

(五)通过网络来参与文化自信建设

当下是一个网络的时代,各种文化信息通过网络得到了极其广泛的传播。

大学生是运用网络最广泛的群体之一。

因此,通过在网络上发布一些有关传统文化的资料和宣传,很容易收到十分显著的效果,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十四

文化自信,自从十八大以来就被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是指一个民族、国家和政党对本民族文化的喜爱,并在此的基础之上,对本民族的文化积极地进行实践,以此产生对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肯定,进而积极地维护本民族的文化。它既不自恋也不自负,是一种非常理性的自信。它对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文化自信的提出,主要是因为文化在国家的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21世纪的今天,谁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习**也强调,“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是立不起来的。”可见文化对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习**站在时代的高度,反复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挂,要努力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推动我国的发展。毋庸置疑,这个强调不是没有道理的。众所周知,‘文化具有塑造精神家园的作用,它是民族的立根之本,如果一个国家连自己本民族的文化都不热爱,那又何谈精神家园呢?何谈民族的立根之本呢?只有对自身的民族文化的充分自信,才能更好地铸造精神家园,民族才有存在的根基。也才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国家才能繁荣发展。因此,在20**年7月1日胡**同志的首次提出文化自信之后,经过习**的反复强调,终于在20**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将文化自信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文化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例如思想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文字文化和制度文化。虽然文化所包含的内容较多,但它的本质的部分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核心价值观。所以,对于文化来说,它的本质就是核心价值观,因此,文化自信本质上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既然,文化自信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那么在今天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最核心部分,对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习**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从习**的话中可以得出文化自信的重要胜,必须将其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加大力度地加强全民的文化自信,进而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1.因优秀的传统文化而自信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自信与其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有必然联系的,优秀的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和提高文化自信。中华民族有五千年多年的文明,是人类社会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连绵不断的文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可谓是博大精深,其文化传统的深厚可想而知。像古埃及、古印度、两河流域的文明早已灭绝或者被其它的文明所同化了。五千多年所孕育的文化精华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是中华民族存在与发展的重大支撑。习**强调:“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确实,中华文化是极其优秀的,它是璀璨的东方明珠,无论是思想文化,还是科学技术文化,亦或是音乐文化等,都显示出其巨大的魅力,中华民族也因此而自信。而且在21世纪的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是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友好交往的,因为它能提供一种思想的指导。

2.因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中华传统文化因其优秀曾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是,随着近代以来,西方工业文化革命的开展,在西方文明的强势袭击之下,中华文化开始慢陧走向衰弱,以致被西方文明超越。那么,在当时能改变中华文化这种危险的状态,使其重生的方法就是要在传统文化中融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文化的新鲜血液,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时代和环境。这种红色革命文化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结合20世纪初中国的实际的革4睛况而产生的。在共产党成立初期形成的“五四文化”、国共十年内战时期形成的“井冈山文化”和“长征文化”、在解放战争时期形成的“西柏坡文化”等都是中华民族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战胜敌人的宝贵精神财富。重要的是,把这些红色革命文化放在今天来看,对国家全面推行从严治党的政策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中华民族因优秀的红色革命文化而自信。

3.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红色革命文化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形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一种全新的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文化,是能够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为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从其内涵中可以看出,当下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的。这种具有先进性和优越性的社会主义文化,能够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中华民族也因为这种具有优越陛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而自信。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因此,提高文化自信对一个国家来说无疑是有重大的意义。明确提高文化自信的意义,我们才能更有信心地采取措施加强文化自信。

1.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指国家在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已经能够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文化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社会主义文化大国,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得到了提高,但是与文化强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与西方的文化强国相比,.我国则属于文化弱势群体,远不及西方文化强国。无论是从内部来看还是从外部来看,我国都需要加快步伐,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然而,要改变我国当前这一现状,赶上西方的文化强国,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文化自信。通过提高文化自信,我国能够更加积极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对本民族文化的认识;能够更加积极地进行实践,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能够更加努力进行文艺创作,提高我国的文艺创作水平;能够更大力度得将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出去,提高文化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当自身文化遇到问题时,能更加努力得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以实现文化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通过文化自信的提高,我国的文化水平就大大提高了,进而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有利于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的文化没有受到外来不良文化的威胁而处于安全的状态。“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文化安全有两个基本方面,即意识形态安全和民族文化安全。”所以,保护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必须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而以美国为首的国家想要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也主要是通过这两个方面进行。当前,全球文化深入发展,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更无障碍,造成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呈现出交融式地发展的'态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让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发生激烈地冲撞,随之而引发各种问题。以美国为首的国家充分利用这种情况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的侵蚀和民族文化的掠夺,以威胁中国的文化安全。

要改变当前中国文化这一严峻情况,首要的就是要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通过提高文化自信,能够更好地保护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我国民族文化的安全以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进而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免受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袭。所以,现实的情况告诉我们,提高文化自信,无疑是有利于我国的文化安全。

提高文化自信,无论是从内部来看还是从外部来看都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当前我国存在许多对自身的民族文化不自信的现象,为此必须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文化自信。

1.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尤其是其思想文化,在中国人民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基因,融进了中国人民的血液当中,成为了其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所在。所以,必须结合时代条件,传承与弘扬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主要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要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既要看到它的精华部分,也要看到其糟粕的部分;同时,不能厚古薄今或者薄古厚今,必须古今两者兼具,这才是应有的态度。二是要传承与弘扬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包含众多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思想文化,它能构筑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家园,能为社会的进步提供思想保障。所以,要着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部分进行传承,并将其发扬光大,以期推动当今社会的发展。三是要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优秀的传统文化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不能与之相适应。所以,必须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创新,对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进行改造,对其陈旧过时的内容进行创新,可以改变其表现形式,赋予其新的内涵,激发活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2.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井冈山革命稍神、长征精神和西柏坡革命精神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优秀党员们的自身实践下形成了雷锋精神、抗洪救灾精神、xxx精神、抗击非典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攻关的载人航天精神等。党的这些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有的精神资源,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气来源。所以,必须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以加强文化自信。对于传承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有两个措施。一是在全社会贯彻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根本的精神资源,不仅是党必须具备的重要武器,也是整个社会所需要的。只有全社会都贯彻好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才能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二是可以在全社会宣传和学习革命先烈或英雄人的先进事迹。

3.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的本质是核心价值观的自信,要想增强文化自信、无疑就是要从核心价值观入手。在当前,加强文化自信就是要大力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练,也是文化的核心内容,只有将其加以弘扬和培育,文化自信的增强才能得到保障。对于弘扬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虑。一是广泛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加深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二是坚持示范引导。在全社会宣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例,惩戒不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以此起到引导作用。三是在全社会开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地内化为人们的思想。

参考文献:

[1]习**.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上的讲话[m].xxx:人民出版社.2014.

文化自信的论文篇十五

人生需要目标,有了目标才有奋斗的方向,而当你为目标而奋斗时,你会有一种乐趣,一种充实,每当做成一件事,你就会富有成就感,而强烈的成就感也就更加奠定了你的自信心。

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有顺心,必然也有逆境,在人生的道路上越向上走,你越会发现它是一条充满艰辛坎坷,而又充满挑战和挫折的。当面对挫折时,就需要自信。自信反过来就是“信自”——相信自己。不论何时不论何地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的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哥白尼,第一个对地心说提出怀疑,当时的地心说已在人们的心目中根深蒂固了。而他一直相信自己,不轻易放弃,经40年潜心观测与研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日心体系,最终被证实了。他成功了!即使面对被天主教活活烧死的血腥镇压,他也义无反顾。

哥白尼的自信是科学的,并非盲目的任性。是的,自信并不是一意孤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诚然,当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时,我们要相信自己,不要盲从,而当别人诚恳的想你提出异议时,我们也要虚心的听取或接受。

每当太阳升起,新的一天拉开帷幕的时候,你是否已做好准备,以充实、自信面对新的困难?每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你是否已有充分的把握迎接新的挑战?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人才能体会到人生的真谛。一个自信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因为在困难面前,他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想方设法去解决。而不自信的人会咳声叹气、低落消沉。比如很渴的人看到桌上有一杯水,乐观自信者会说:“真好,还有一杯水。”而不自信乐观者则会说:“咳,才有一杯。”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信是多么重要啊!

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只要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两个条件。可见自信的重要。相信我们只有拥有自信,就会战胜恐惧和畏缩,迎来成功的曙光。

人生的航船要靠我们自己掌舵,只有高高扬起自信的风帆,乘风破浪,勇敢前行,穿越层层险滩暗礁,才会抵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一路高歌:我要飞得更高,飞得更高。以满怀的信心,用智慧和汗水,去开创我们辉煌的人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428924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