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19:50:06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范文(16篇)
时间:2023-12-07 19:50:06     小编:文轩

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教学内容,强化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教案的编写要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教学环境的创设。通过研究这些教案范文,你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科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方法。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一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生字。

2、了解本课内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自读理解,讨论交流,朗读感受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

2、学习列宁自觉锻炼意志,培养良好的品质。

3、以读为主,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思维能力。

联系列宁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的含义。

弄清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险路。

课文插图字幕投影幻灯片。

一背景介绍,倒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预习了关于伟大导师列宁的文章《登山》这一课,这个故事发生在1917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前,列宁因从事革命活动被当时的反动政府逮捕,就改名换姓来到波兰,继续革命工作。这个登山的故事,就是写他在波兰时和波兰的革命者巴果茨基一起登山看日出的情景。现在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想知道的问题和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正音正字。

(1)刹(cha四声)的刹闪烁(shuo四声‵)的烁解释(shi‵四声)的释。

(2)区分多音字。

刹薄似得。

2、学生提出问题,根据学生的发言,老师总结几个问题。

(屏幕)1、从哪看出路险?

2、列宁第一次是怎样走小路的?

3、课文的题目是登山,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山上看到的美的景色?

4、下山时列宁为什么还要走那条险路?这两次走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生四个人一组,自读以后,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讨论探究。

2、集体交流。

(1)师:列宁和巴果茨基为了看日出,他们只有走小路才来得及。从哪里看出路的险?

(2)师:列宁第一次是怎样走小路的?谁来读一读?(生读,评价读的怎么样。)生:列宁动作的词:贴、扭、不去看、移动。列宁的感觉:“头晕目眩”。

师:读这一段你有什么感触,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师:走完小路列宁的心情怎样?生:高兴、激动。

(3)师:第三个问题明白了吗?大家一起读一读,和列宁一道欣赏美景。(出示幻灯片)(齐读这一段)使我们感悟到:鸟儿的歌唱,不仅是为列宁看到自然风光而唱,它仿佛为列宁勇敢地走过小路而庆贺,更使人体验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作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了列宁为自己走险路,饱览到美丽景色而欣喜的心情。

(4)重点理解列宁的话。

师:请学生读课文,数列宁说的几句话,怎么理解?生自由回答,老师总结:

a、列宁坦率承认自己害怕走这条路;b、作为一个革命者,要勇于战胜困难,而不是回避困难;c作为一个革命者要时时处处锻炼自己的意志。

第二次走险路,与第一次不同:a、不必走,而列宁仍旧走;b、列宁先走;c、列宁在最先的地方没有停下来,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师: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课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三、深化内容,拓展延伸。

1、师:面对困难不要逃避,你在生活中怎么做的,谁给大家说一说?生自由回答(利用课间改错题,想玩没去;帮小同学往楼上提水;双休日作业一股作气写完再玩……)。

2、师:坚强的意志,对与一个人的成功很重要。在生活中我们要像列宁那样时时锻炼自己的意志,又要注意安全。我认为这就是作者选编这一课的目的。

最后送给大家几句名言共勉: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_。

对于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无事不能为。——海伍德。

人最凶恶的敌人,就是他的意志力的薄弱和愚蠢。——高尔基。

登山。

看日出(必须)走险路。

列宁回去(不必走)仍走险路锻炼自己的意志。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二

小时候,我们曾在空房子里或山谷中,听到过奇妙的回声。那时,一种莫名的兴奋涌上心头。探索科学的兴趣,就在这神奇的发现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现在,我们捧读课本,与学生一起诵读,体验小青蛙的快乐、奇怪,体会青蛙妈妈的亲切、智慧。本着“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快乐,让我们自己在教学中回味童年。”的理念,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

1、巩固练习要求会认的6个生字。会写“倒、圆、游、围”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欢快、奇怪、亲切的语气。

3、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回声形成的原因,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

一、激发情趣、揭示课题:

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有趣的动画片,请同学们边看边想:动画片中的小白兔听到的是什么声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已经知道了回声是一种非常有趣的自然现象,而且大家都想弄明白它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那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31课《回声》。

二、引生入境、复习生字:

大家知道,课文中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青蛙,还有一位慈祥的青蛙妈妈,现在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玩,你们想不想去?不过青蛙妈妈说了,想去的孩子得先读出荷叶上的字词。(复习学过的六个生字,及相关的词语。)。

三、指导朗读,突破重难点:

(一)进入情境,体会景美。

在这个自然段中有两个需要我们会写的字呢!(指导书写:圆、倒。强调生字在格中的占位)。

(二)抓住标点,体会心情。

出示:“呱呱呱,多好看啊!

你是谁?你在哪儿?“。

(启发学生读出小青蛙欢快和奇怪的语气。)。

2、谁想来表演这只小青蛙?谁想来表演那只看不见的小青蛙?咱们一起来看看,看不见的小青蛙是怎样学小青蛙说话的。学生评价。

3、站着的同学来表演小青蛙,坐着的同学来表演看不见的小青蛙。

是啊!小青蛙觉得奇怪极了,所以他跑去向妈妈请教,谁来读读他问妈妈的话?(指导读出奇怪的语气。)。

(三)抓住动词,揭示方法。

1、导:青蛙妈妈听了小青蛙的话是怎样做的呢?自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老师找到了一个表示青蛙妈妈动作的词“跳”你还能找到吗?

老师来读这段话,同学们来做做青蛙妈妈的动作。

3、大家快看,河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练习:青蛙妈妈()着小青蛙()到河崖上。她()起一颗石子,()进河里,河水被()起一圈圈波纹。波纹()到河崖,又一圈圈地()回来。

小结: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写出了青蛙妈妈的动作和河水的变化,所以我们在说话和写话时,也可以用上连续的动词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

(四)抓住因果关系,突破难点。

1、导:水的波纹和桥洞里的回声有什么关系呢?青蛙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咱们一起来听听它是怎么说的。(听青蛙妈妈的讲解)。

3、小青蛙听完妈妈的话高兴吗?是啊,他高兴得一蹦老高。谁来读读他的话?

4、同桌之间互相扮演青蛙妈妈和小青蛙,注意他们说话时的不同语气。

小结:明白了为什么,得到了知识,让小青蛙感到无比的快乐,接下来他又去做什么了呢?谁来读读课文最后一段?(桥洞底下又响起了欢快的叫声)就让我们再次齐读一下课文的最后一段,再一次体会小青蛙那快乐的心情吧!

四、生字迁移、巩固识字:

老师把这篇课文编成了一首小儿歌,里边藏着这篇课文中所有要求会认的字。看谁能正确地读出来。

(小青蛙“呱呱”叫,听到回声好奇怪。妈妈带它跳上崖,扔下石子做实验。波纹圈圈去扩散,碰到崖边又返回。小青蛙,开心哩,蛙声回声连成片。)。

五、举一反三、指导写字:

这课还有两个字我们没有写,一个是游,一个是围。游字的结构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倒”)围字和哪个字是一样的?(“圆”)写这两个字时还要注意些什么?书写练习。

六、拓展阅读、启发思考:

你还在哪些地方听到过回声?讲讲当时的情景。相信同学们都明白回声是怎么回事了,可是在回声中还有许多奥秘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读读这篇文章《山会说话吗》相信你会从中了解更多有关回声的知识。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三

1.认识10个生字,并学习相关词语,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了解谚语的意思,读后有自己的想法。

3.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1.能正确认读本课的10个生字。

2.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1.能深刻理解5条谚语所蕴含的道理。

2.通过收集谚语,增长知识,认识更多的字,养成善于收集积累的好习惯。

1.上课伊始,教师播放童谣《拔萝卜》,和学生一起表演说唱,营造轻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为接下来的一系列语文学习做准备。

生:……。

(引导学生明白“人多力量大,要团结合作”的道理。)。

3.师:今天我们的学习也要依靠小朋友们的集体力量,团结一心才能顺利完成,加油吧!

1.教师给学生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朗读,让学生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教师再放资源,让学生跟着模仿朗读,自行纠正语音语调。

3.师:小朋友喜欢电视上老师读的吗?你也来模仿一下吧,然后读给同桌听听吧!

4.之后教师点名让小朋友读,同学集体帮忙正音。教师播放资源,和学生一起认读本课的生字词,并进行有重点的教授。

1.教师请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对这些谚语的理解,之后逐一进行讲解。

(1)教师为学生出示512抗震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心齐,泰山移”的含义。

(2)教师为学生出示柴多火烧得旺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谚语“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的含义。

(3)“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教师请同学到前面来做实验:请一位女同学来折一根筷子,请班级最高最壮的男生来折一把筷子,看看结果。让学生从眼前的情景中明白道理: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容易”的反义词是“困难”。

(4)教师给学生出示植树造林防止沙尘的画面,帮学生理解谚语“树多成林不怕风,线多搓绳挑千斤”的含义。

(5)师:春天是怎样的景象?(百花盛开),出示画面,帮助学生理解“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含义。

3.教师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谚语,读给大家听,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5句谚语,老师希望大家都将这些谚语铭记于心,作为我们生活中的座右铭,时刻提醒自己,教育自己。

老师从别处又收集了几则谚语,大家课下也一起来收集吧,然后我们开个谚语发布会,看看哪位小朋友能结合自己的实际给我们讲一讲其中的道理。

(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2)众人划桨开大船。

(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让人一寸,行理一尺。

(5)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6)风大就凉,人多就强。

(7)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

""。

""。

""。

""。

""。

""。

""。

""。

""。

""。

""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四

1、学习本文,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

(1)说说五彩池有些什么特点。

(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理解五彩池水的奇异之处。

一课时。

1、板书课题:11、五彩池。

2、齐读课题。本文是一篇游记。

3、看到这个题目,小朋友一定觉得很新鲜吧?

这个五彩池在四川省的藏龙山上,那里的景色既奇异又美丽,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五彩池的美景。

(一)读通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请个别同学分节读课文,注意一亩和漫山遍野两词的读音。

3、谈初读感受。

(1)五彩池给去游览的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奇异、美)。

(2)这儿的异什么意思?(特别)。

(二)熟读课文。

2、指名1人读第1节,1人读2、3节,1人读第4节,交流问题。

理清结构:

课文从池和水两方面介绍五彩池的奇异和美,这两方面分别对应课文的第2、3小节。按总分总结构可把课文分成三段。第一段:第l节;第二段:第2、3节;第三段:第4节。

板书:

水池。

(一)提出突破口,重点分析第二节,自读,分小组讨论。

1、这节共有几句,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写具体的?讨论,归纳。

板书:大大小小形状各异。

(先总后分,列举具体数字,对比,比喻)。

3、默读课文,摘录描写五彩池形状的词语。

板书:像葫芦像镰刀。

像脸盆犹如盛开的莲花。

4、自读第二节,指名读,体会五彩池景象的奇异。

(二)自学第三节。

1、第二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形状,第三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什么呢?

2、默读,找出五彩池的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板书:鲜艳多彩变幻神奇。

3、分小组讨论这节怎么把五彩池的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

造成五彩池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的原因是什么?读句。

(比喻,颜色丰富,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板书: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摘录描写五彩池颜色的词语)。

4、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段意(摘词连句法)。

板书:2、五彩池大大小小、形状各异,池水鲜艳多彩,变幻神奇。

(三)略读一三段。

1、自读第1、3段,归纳段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板书:1、我被五彩池奇异的景象迷住了。

3、我深深赞叹五彩池的美。

2、齐读1、3段。

1、朗读全文;。

2、我们学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感想?

(培养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3、师述: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四川藏龙山上的五彩池不仅池美,而且水也美,怪不得游客们一到那儿,就被那奇异的景象(生)迷住了。同时,不禁从心底里深深地赞叹(生)美啊!藏龙山上的五彩池。

齐读最后一节。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11、五彩池(游记)。

(池)。

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像葫芦像镰刀。

像脸盆犹如盛开的莲花。

(水)。

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互相交流。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简洁、清楚。

2.习作练习: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

3.我的发现:能发现这些比喻句表达的不同的感情色彩。

4.日积月累:读成语,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试着运用。

5.拓展延伸:通过宽带网,了解战争带来的危害,同时,通过课外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形式了解为和平而战的英雄人物。

口语交际、习作练习。

1.激趣导入:

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不断改变。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新闻的存在。想一想,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知道新闻?(看电视、看报、听广播、上网等)

2.你最喜欢看什么新闻?指名说。

3.看新闻有什么好处呢?举例说一说。

4.既然新闻有这么多的好处,假如让你来讲新闻,你们认为应该讲清楚什么呢?

5.那我们就来开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

规则:

1.先在四人小组内讲新闻,讲后每人评议另外三人,讲得怎样,最后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到班上讲新闻。

2.各组代表在班上讲新闻,讲完后班上同学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最后举手表决评选出三名"最佳新闻发言人"。

6.小结延伸: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那你们打算以后该怎么做呢?

一、课前搜集资料交流

同学们,课前我们收集了1937年左右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背景,谁来说一说。

二、结合图形读习作要求。

1.习作有几个要求?哪几个?

2.你认为这次习作的重难点是什么?(观察和想象)

三、根据观察,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1.这个小孩为什么要哭?

2.他的妈妈在哪里?

3.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4.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可能会怎样?

四、根据问题自编故事。

五、方法指导

1.仔细观察图画,结合图画内容介绍历史背景。

2.根据观察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编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清楚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六、练习习作,指名交流,全班提出修改意见。

七、小组交流,评议谁讲得最精彩。

八、推选小组代表在班上交流,全班评议。

九、同学之间互评互改作文。

一、我的发现

1.自由读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

2.同桌交流。

3.全班指名交流。

4、小结:两组带点的词表达的感情不同。

二、教学"日积月累"

1.指名读成语。全班齐读。

2.四人小组交流词语意思。

3.全班指名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说明。

4.读读记记成语。

5.读一读,注意观察每一横排有什么规律。

6.选一个成语说一句话。

三、教学

1.举办故事交流会,评选故事大王比赛。

2.你在生活中还收集了哪些英雄人物的故事?

3.学生展开收集资料。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六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小学语文人教版教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课文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一所小学不幸倒塌了,匆匆赶来的家长悲痛欲绝,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无奈地垂泪,而其中一位父亲却坚信自己的儿子还活着,坚信儿子在等待他去解救,因为他对儿子曾经承诺:无论发生什么,我永远和你在一起。因此,他不顾众人的劝解与阻拦,日以继夜挖了38小时,直至救出他的儿子和其他13位小朋友。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本单元训练主题——父母之爱。这篇课文是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承担了使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的任务。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本文是对父爱的歌颂,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但要去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却是一个难点。在教学时,应该力求通过情境创设,去极力烘托情感,让孩子们在研讨、合作、.反复吟诵中领悟文中文本的感情,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关注人文。”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依据新课程理念,制定以下目标,以求实现“以人为本,终身发展,和谐发展”的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自读,认识本课生字.生词。

2、能力目标:

(1)运用“从内容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领悟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伟大的父爱,儿子与父亲之间互相信任,受到爱的教育。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环境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难点是: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的含义。

课堂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师生生命成长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一群群鲜活的生命在一起彼此对话、唤醒、碰撞、交融、分享,尽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易于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适于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学习方法上以自读自悟,读文悟情为主,辅以小组合作探究。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引导者”,教学时,应遵循阅读课文特点,努力创设一种和文本相和谐的情境,用激励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思维,用阶梯式的环节推动课堂深入。在平等对话中充分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激趣质疑。

设计理念:小学生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较为强烈,这样设计抓住了学习兴趣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说一说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可亲可敬,儿子可爱的形象。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结合第三学段“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的训练要求设计的。

语文是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用人格砥砺人格的语文。只有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才能给学生的生命铺上一层温暖、纯净的底色。

(三)品读精华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七

1、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荷花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课前三分钟的说话活动。

二、导入课题。

如果可能的话,老师和前面那位同学一样,也愿意做一朵洁白无瑕、清香醉人的白荷花。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写的《荷花》,借这个机会老师邀请你们和我一起化身为荷花仙子,亭亭玉立在荷池中,尽情地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身姿,愿意去的同学请举手。都愿意,太棒了!现在,就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飞进那清晨的荷花池中去吧。

三、播放课件,生观看,并说说自己找找自己。

1、学生观看,找找自己,边看边指:满池的荷花中,有你有我,有大家,那么哪一朵是你呢,请赶快找一找,找的时候可以可以指指点点,自由抒发此时的感受。

2、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形容一下池中的自己。

亭亭玉立、千姿百态、洁白无暇、冰清玉洁、含苞欲放、

翩翩起舞、争奇斗妍、雪白雪白、娇艳亮丽。

……。

说得真好,能用积累的词语把自己形容得如此优雅,如此动人,真了不起!想不想知道叶老先生妙笔下的我们又是什么样的呢?好,现在就请大家打开课本,读读课文,找出描写我们样子的句子,并进行朗读分享。

四、生自读课文,勾画句子并朗读汇报。

过渡:荷花们,这些句子美吗,是呀,每个句子都闪烁着美丽的色彩,都洋溢着浓浓的情感。现在就请大家找出你认为写我们荷花写的最美的句子,细细地读读,想想美在哪儿,然后美美地读出来。

五、生自读课文,勾画体现荷花美的句子并汇报。

指名朗读,其他听读感受美,感受到的评议读美。

他读出美了吗?从哪儿听出来的,没有读出来,应该怎么读。

1、“荷叶挨挨挤挤的,象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是简笔画)。

“挨挨挤挤”我从挨挨挤挤中仿佛看到荷叶,数不胜数,密密麻麻,长势茂盛,富有生机。(学生演示)“碧绿”不是一般的绿,是翠色欲滴的绿,是湿润闪亮的绿,好美啊,“大圆盘”是写我们的小裙子,形状像个盘子,又大又圆,同样很美。这是一条多么漂亮的短裙呀,穿上它,我们就更漂亮了。喜欢吗?来,一起读出我们的喜欢来。

2、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跳”!“探”!“蹦”!“伸”!“钻”!

是呀,我们为什么跳出来,不探出来,不跳长出来,不伸出来,也不钻出来,而非要冒出来呢。就是因为我们是怀着这样的心情长出来的,才可以叫做冒出来,。

请问,你们冒出来,最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我想到外面来透透气!(那就做做深呼吸吧)。

我想向人们展示我的美丽!(叶老先生已经感受到了你迷人的美了。)。

我想让人们都来观赏我!站在岸边的人们正在专心地欣赏你呢!

我想欣赏这美丽的世界!(世界很精彩,请好好欣赏吧)。

我想和大家交朋友!(我就是你的好朋友)。

我想让游客记下我的美丽!(看,有两位游客叔叔正在用摄像机记录你的美丽呢)。

让我们再次用动听的朗读表达大家冒出来时的激动迫切的心情和美好的愿望吧。

3、(1)所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启发想象:雪白雪白的花瓣儿,嫩黄嫩黄的莲蓬,碧绿碧绿的叶子,配在一起,真的是鲜艳夺目,美丽极了。读出你的这种美吧!

花瓣像一张洁白无暇的玉床,嫩黄的小莲蓬像一个可爱的娃娃仰面躺在上面酣睡做美梦呢!这种感觉是多么有趣,多么美妙,快点读出来吧!

(2)、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欲开又合,羞羞答答,这是一位文静可爱、娇嫩羞涩的的荷花姑娘啊。是谁呢,我看看,来(学生摆姿势),读一读,读出你的娇嫩羞涩。

(3)、有的还是花骨朵儿,饱胀得好像马上要破裂似的。

花骨朵在哪里,我瞧瞧。好可爱哟,真惹人喜欢。真想摸一摸,还是算了,那样会伤害他的。

是什么力量让它如此饱胀?

花瓣你争我抢,使劲往外挤,想向人们展示自己新换的衣裳。

花蕊着急地探着头,多想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花香拼命想冒出去,非常希望人们闻闻自己沁人心脾、醉人肺腑的味道。

总之,在这小小的花苞里面,有不可阻挡的生命力在膨胀着,在涌动着。

师:读到这儿,有的荷花特别着急,有点不高兴了。为什么呢,因为她美丽的身影并没有出现在叶老先生的笔下。怎么办呢?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机会,请你们大胆地尽情地展示出最优美、最动人的姿态吧。师边看边描述:

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这是一位荷花战士,在站岗放哨。

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哦美丽的姑娘在镜子前梳妆打扮、自我欣赏呢。

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她在享受阳光温暖的拥抱呢。

有的相依相偎,像亲密的姐妹在窃窃私语,偷偷说笑。荷花姐妹在说悄悄话呢。

刚裂开嘴笑的荷花婴儿。荷花婴儿在做美梦,都笑出声了。

六、想象说话,朗读感悟:想荷花。

1、想象说话:你想和他们玩什么?

那就尽情地玩耍吧,快去吧,它在等着你呢,希望你玩的快乐,相信你们会成为好朋友的。荷花们,此时此刻的你们的感受一定和美妙,谈谈吧。通过朗读表达心中的快乐和幸福吧。

2、配乐朗读,自由读文,指名朗读,其他听读表演。

伴着优美的声音,让我们尽情舞蹈尽情欢乐吧,表演。

那画家的本来可真了不起。一个活波可爱的孩子道:男生;这么多的白荷花……那画家的本来可真了不起。听着人们的赞叹,我有个疑问:为什么说我们是活的画呢,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是谁呀,你想对这位画家说什么呢?荷花们可以窃窃私语,交流交流。

是啊,白荷花们,正是神奇的大自然创造了你们美丽优雅的身姿,赋予你们勃勃向上的生机,为人类造就这么一幅明艳动人的画卷!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第三自然段的方式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好吗。

停顿……。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八

1、认识12个字,会写7个生字、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理解句子。

3、懂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而不应这山望着那山高。

重点:能读、写,并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8个生字、词。

难点:能概括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知识的新授阶段。

1、呈现新教学内容。

(1)呈现课文题目“小猴子下山”

(2)老师讲述“小猴子下山”的故事,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致概念。

2、生字教学。

(1)呈现文中的生字、词。

(2)一个学生拼读生字,老师在旁纠正错误;指出注意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老师范读,全体学生跟读。擦掉拼音后再认读。

(3)教写生字。

学生先书空7个生字、词。请两位学生板书。老师纠正错误之处。

提供记忆策略:

往:“住”字再加“丿”

常:底下是“巾”字。

(4)运用生字、词。

非常是什么意思?(参考答案:十分、很、极)。

用“非常”这个词造句。老师提示:老师奖给我一面红旗,我()高兴。

二、巩固与检测。

根据课后习题三,区分不同动词的意义,并会在适当的语言情景下运用。

读“掰”“抱”“扔”“摘”“扛”“捧”;。

学生表演这六个动作(有错误之处及时纠正)。

学生做习题,校对。

三、作业。

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与这堂课有关的原因知识。

1、全体学生朗读字词。

2、请一位学生朗读整篇文章。

3、提问习题四。

二、开始新授课教学。

(听了某同学的朗读之后,大家想知道小猴子为什么只好空手回家去吗?今天我们就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大家讨论一下。)。

1、提问:大家看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发现小猴子摘了什么?(参考答案:玉米)。

提问:那么第三自然段,它又摘了什么?(参考答案:桃子)。

提问:它的玉米呢?(参考答案:扔了)。

提问:第四自然段,小猴子又怎么做了?(参考答案:看到了西瓜,就摘了西瓜,扔了桃子)。

提问:那么第五自然段呢?(参考答案:扔了西瓜去追小兔子了)。

问:结果呢?(参考答案:没追到,所以什么也没有了)。

问:小猴子这样做好不好?(参:不好)。

问:为什么?大家讨论一下。请几位学生回答。

综合那么多的同学的意见,我们觉得做事情要有恒心,有始有终,不能三心二意;不应该像小猴子一样。

2、呈现“小猴子下山”的挂图,请几位用学看着挂图讲一讲小猴子下山的故事。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九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体会作者借助野草的力量表达积极的抗日主张。

1、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2、借助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采用读――划――悟――说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引导学生深层次的阅读。

一、激情导入。

学生带着植物种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既让学生回忆了课文内容,又明确了作者的观点:一粒种子显示出来的力简直可以超越一切。

二、引导自学。

1、自学指导。

(1)分析事例,理解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

(3)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4)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2、展开自学。

三、交流精讲。

1、问题:课文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种子的力非常大的?引导学生抓住“可以分开人的头盖骨”和“在石块瓦砾中顽强的生存的小草”这两个事例,体会种子那超越一切的力。

2、引导学生细读悟理,通过让学生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的方式,引导他们抓住段落里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体会顽强的生命力,并借助小草的生长过程理解“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的表层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

4、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引导学生品读悟情,

问题:“作者笔下的小草只是自然界那普通的野草吗?”让学生对照写作背景自己品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生命的内涵,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情诵读。

5、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通过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小草的力量这一问题,总结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同时教给学生一种新的写作方法――隐喻,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使用,以提高自己文章的内涵。

四、精练点评。

【通过完成一定量的梯度练习题目以达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的目的。】。

五、课堂总结。

让学生谈野草给自己的启示,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具有野草精神的人,从中受到教育,汲取力量。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十

这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意志的故事。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中,通过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小路的险,重点指导学生读懂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两次走有什么不同之处,从而学习他自觉磨炼意志的品格。

投影片、录音机。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有关列宁的故事,谁来说一说?从中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三、讲读课文,体会感情。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列宁为什么要走危险的小路?

3、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二、三段。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理由。

3、师生共同归纳。

(1)指名读直接描写小路危险的句子,出示投影片,引导学生观察、体会。

(2)有关这条小路,巴果茨基是怎样说的?你体会到了什么?

(3)巴果茨基是怎样通过这条小路的?

a、指名读相关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b、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c、巴果茨基轻轻舒了一口气,说明什么?

(4)列宁是怎样走过这条小路的?

4、下山的时候,列宁仍然坚持走小路,第二次走和第一次有什么不同?

(1)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师生归纳。

a、第一次必须走,因为要看日出,时间不够。第二次是列宁自己坚持要走;。

b、第一次走:跟、停、定了定神、碎小的步子移动。第二次走:先走、毅然决然。

(三)学习第四段。

1、从山上回来,列宁为什么还要走小路?

2、课文最后,列宁讲了什么话?这段话每句讲什么意思?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3、齐读第四段,反复朗读列宁的话。

4、在两次走小路中间,作者还描写了一段日出的景色,写的非常美,谁愿意读一读?(指名读)为什么写这一段?(蕴含着“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寓意。)。

四、总结全文。

1、从查找关于列宁的资料。

2、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看日出第一次:跟、停、定了定神、

登山碎小的步子移动自觉磨练。

走小路自己意志。

(危险)第二次:先走、毅然决然。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十一

1. 能感到部首与汉字的关系,感悟汉字的趣味性。

2. 正确、规范地书写“假、似、准、谁”。

3. 继续练习。

4、 继续培养学生善于积累的习惯,及时记录生活中的所观所感。

1. 从“趣”入手,以知识之“趣”调动学习之“趣”。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体验、感悟汉语言文字中蕴涵的美妙之处。

汉字卡片。

2课时。

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小笑脸”)想得到它吗?那你就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些“小笑脸”就愿意和表现好的同学在一起,有信心得到它吗?现在和老师看下面的题目。

1.出示题,请学生认真观察。

2、你发现了什么?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

1. 请平时写字好的学生说说如何把字写好。

2. 观察“假、似、准、谁”四个字的特点(左中右结构)

3. 小组讨论如何写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4.描红写字,评出(写字小能手)

你们的“采蜜集”里一定有采了不少“蜜”吧,快拿出来让大家“尝一尝”。

1. 在小组内读自己的“采蜜集”,最好说出从哪里“采”到的。

2每组推举一个优秀的在班内展示。

4教师鼓励学生继续积累好词好句好段好篇。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短文,并背诵。不认识的字可以。

2. 你还搜集到了哪些描写夏天景色的文章?

3. 小组内展示。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十二

1、能在阅读中自觉复习巩固已学过的字,读准“攒、挟、摄、淼”等字的字音,积累“人头攒动、全神贯注、步履、严阵以待、裹挟、震耳欲聋、不懈努力、摄人心魄、浩淼”等若干词语。

2、能带着自豪、赞叹的情感朗读课文,并背诵有关段落;能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步履、人头攒动、裹挟、摄人心魄、浩淼等词语和词语中重点字的意思。

3、懂得飞船发射成功离不开几代航天人的艰辛努力,体会作者为祖国感到自豪骄傲的情感。

飞船发射成功的过程。

能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和词语中重点字的意思。

老师

词语若干、课件

学生

1、课文预习,扫除字词障碍。

2、收集与“神舟五号”升空及航天员杨利伟的相关资料。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神舟五号”的胜利升空,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

2、板书课题,齐读。

3、读课文1、2节。理解课题的含义。(飞上九天是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梦想,“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成功,实现了这一梦想。)

说明

从学生课前预习的自我认知着手,以竟答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在析题的基础上初步激发学生对祖国科技进步的自豪之情。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2、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时间顺序)

3、交流预习情况。

(1)出示课后练习2。

(2)完成填空

“神舟五号”将在()升空,()在人们的欢送下,登上飞船。9时整,(),几分钟后,得到()的消息,人们()。

说明

通过练习检测,反馈学生预习情况,帮助学生理清课文结构,为学生进一层次理解课文做好铺垫。

三、再读课文,感悟领会。

1、小组学习,读最令自己感动的课文内容,说说令你感动的理由。

2、交流。

3、出示“九时整……来自你的四面八方”,指导朗读。

4、指导背诵。

5、出示句子

只有此时……几代航天人青丝变白发的艰辛。

6、读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1)课文中又提到那些“航天人”?默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些专家和工作人员的句子。

(2)交流。

7、朗读句子,想想课文为什么多次描写了这些人?

8、引读最后一节。

(1)理解体会“神州”五号航天飞船升入太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读后,你想对杨利伟说什么?

说明

文章的学习重在对我国航天技术取得如此大进步的不易做出正确的理解。对航天技术研发过程中艰辛的感悟作为此部分的重点,从而激发学生不畏困难、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课后拓展,升华情感。

1、现在神州7号都已经在太空遨游了。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激动,为此喜悦,为此自豪!

2、作业:去了解中国航天方面的相关知识。

说明

让学生的思维于时俱进,了解我国航天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更深刻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升华学生为祖国感到自豪骄傲的情感。

板书设计:

20、梦圆九天

送行-发射-问候-梦圆

震撼人心、气势磅礴、

声势浩大、惊天动地……

杨利伟:语调激昂,

声音洪亮,充满自豪。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十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写课文的8个字,字书写美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形成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愿望。

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通过朗读启发学生形成爱他人、关爱环境。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这里有一个神笔马良的故事,你们想看一看吗?

(播放课件《神笔马良》)

2.看完动画片,你想说什么?有什么想法?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想用它画什么?

(板书课题,学生书空,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件6个词语(缩着身子,遥远,健康,寻食,哭泣,操场)

齐读词语,小老师领读(读错了不要跟着读),指名读。

2.词语会读了,现在,生字的好朋友回家了,只剩他自己了,你还有信心读会吗?播放课件生字(良,缩,遥,寻,食,泣,健,康,操)

看看谁最勇敢?带拼音读,齐读。然后去掉帽子指名读,其他同学想不想读?后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字良,缩,遥,寻可组词说话的形式来加深理解。)

(预设: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猜谜语,编顺口溜等等)

4.同学们真能干,生字朋友都认识了,如果他们回到了诗歌中,你还认识吗?接下来,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思考一个问题,诗歌中的小女孩都用马良的这枝神笔画了些什么?用横线标出,听明白了吗?(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 品读领悟,合作交流。

文中的小女孩想用马良的神笔画些什么呢?

指名说,师板书(小树,太阳,小鸟,谷粒,西西,好腿)

为什么要画这些呢?小组讨论这三个问题。(播放课件:三个问题)

(组内讨论)

1、 学习第一小节

(1)为什么要给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呢?指名说。

为什么小树在冬天就不能快活地成长?(寒冷的北风,怕冷)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她很冷?(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她叹息什么?好像在说……

(2)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早上在上学的路上,你冷吗?为什么?如果你没穿棉袄,会有怎样的动作?

(师生同做缩着头,双手抱紧身体,浑身哆嗦,皱着眉头,体会"寒冷的北风”,“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练读这三个词语。即课件上红色的词组)

多么令人心痛的一幕啊!同学们假如你就是那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的小树,老师采访采访你们。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小树小树,你现在最需要什么?(随机提问)

看到小树不再害怕寒冷和冬天,快活地成长,小女孩的心里真(开心),我们的心里真(开心)让我们和小女孩一起快乐的读一读这一小节吧!

师范读,练读(注意红色的词语),指名读(读出这个愿望的迫切性)。

2、学习第二小节

引导读课文,假如你是那只小鸟,你会想什么?体会小鸟的心情读。

引导读红色词语“苦苦等待,饿的哭泣”,她在等待什么?

你怎样理解“遥远”?你能用遥远说一句话吗?鸟妈妈可能都飞到哪些地方?

是呀,那么遥远!小鸟呆在家里苦苦等待,饿的哭泣,此刻,小鸟最需要什么?

当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小鸟画上好吃的谷粒时,小鸟会怎样?

(2) 怎样才能把这一小节读好?指名说一说。

(3)练读,指名读,齐读,配乐读。

3、学习第三小节

(1)小女孩除了对小树,小鸟的关爱之外,她心里最牵挂的是谁?

(2)西西为什么是不幸的?小朋友如果你的双腿不能活动,你会遇到哪些困难?

(3)可怜的小西西啊!那么多不方便困扰着她,如果西西是你的好朋友,你会对她说什么?(说话训练:我想对西西说:……)

善良的小女孩用马良的神笔给西西画了一双好腿,让西西和我们一起 。“引导体会读”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2.师生配合读,

师:西西有了健康的双腿,她就再也不用,生读:只坐在屋里……

师:西西有了健康的身体,她就再也不用,生读:只坐在屋里……

是呀!西西会和我们一起尽情的奔跑,尽情的嬉戏,她是不幸的,可又是幸运的,因为有个这么善良的小女孩关心着她,同学们,小女孩的三个愿望我们学完了,你们想不想把他们连起来读一读?老师给你们配上优美的音乐,好吗?(生齐读前三小节)

2、 学习第四小节

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小女孩的愿望只有这三个吗?从哪里看出来?是呀!小女孩美好的愿望还有很多很多!

四 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人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学习条件都有限,老师这里有一组图片,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吧!(播放课件:贫苦图片)

找几个写的不错的孩子,放音乐一个一个读。

同学们和小姑娘一样都有一颗善良的心,可是,我们生活中真的有这样的神笔吗?所以这只是假如.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些假如都变成具体的行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该怎么做呢?(化为具体的行动。(把板书用心形包起来)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十四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学习时间:2课时。学习重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难点:

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学习准备:

4幅插图。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今天我们学习第24课咕咚,这是一篇阅读课。随后板书课题。咕咚是什么东西?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请同学们打开书,读一读课文就会知道了。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1、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2、对照插图读一遍课文,找出课文共讲了几种小动物,能按出场顺序说出来。

3、同桌共读一遍课文,读后互相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

(1)师问:咕咚指的是什么?

生答:咕咚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

(2)师问: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样?从哪可以看出来?生答:这声音很大很重。因为木瓜熟了,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的。

(3)师问:兔子为什么跑?(课后第1题)。

生答:兔子听见这又大又响的咕咚声很害怕,吓跑了。

(4)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说说图意。

举例: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

(1)师问: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生答:小猴子听了兔子的话也跟着跑起来。他说:“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呀!”

(2)师问:还有谁都跟着跑起来?(课后第3题)他们又喊叫什么?

生答:听了猴子的话,狐狸、山羊、小鹿都跟着跑起来。他们一边跑一边叫:“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3)请三个同学分别把兔子、小猴子和大伙喊叫的话读一读,并说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最后一问比较难,老师可做提示。

生答: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4)指导看插图。

(二)。说出图意。

举例:很多野兽都跟着跑起来,它们全张着嘴喊叫,面带惊慌的表情。

3、指名读第5段。

(1)师问:狮子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课后第4题)。

生答:因为狮子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

狮子拦住小兔和其他动物,追问谁看见“咕咚”了。结果谁都没看见“咕咚”是什么,兔子只是说它听见的,“咕咚”在那边的湖里。

(3)指导看插图。

(三),并说说图意。

举例:狮子在前面,非常沉着冷静地拦住大家,追问谁看见“咕咚”了。

4、指导朗读6~7段。

(1)师问: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什么?生答:他们来到湖边看见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听见“咕咚”的声音。

(2)师问:最后大伙儿为什么都笑了?(课后第5题。)生答:因为大伙都明白“咕咚”是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动十分的可笑。

(3)指导看插图。

(四),并说说图意。

举例:大家的表情各不相同。狮子在严肃地讲道理,兔子看清“咕咚”是什么了,不再惊慌,变得不好意思了。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生答:我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的跟别人跑,听信谣传,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二课时指导作业:

(一)分段读课文。1~2、3~4、5、6~7段。

(二)让学生看着插图试着说说这个故事。(自己准备)。

(三)按照课后第1题的5个小问题的顺序同桌互说,互相帮助讲故事。

(四)指名讲故事,大家评论讲得如何。

(五)请1~2人到前面给大家讲这个故事。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十五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首先来复习以前学过的字母:z、c、s、h、i、a、e、u、o

师:声母要读得轻短些,韵母要读得重些。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再一起来认识4位新朋友。

二、新授:

(一)学习四个声母

1、学习声母zh

出示图1

师:图上画的是谁?正在干什么?用一句话来说一说。

生:妈妈正在织毛衣。

师:妈妈为我们织毛衣辛不辛苦?那我们能为妈妈做些什么?

生1:我帮妈妈洗碗。

生2:我帮妈妈捶背。

生1:zh比z多了个h

生2:zh的z像小马扎,h像妈妈的椅子。

师:你能为zh编一首儿歌吗?

生:zhzhzh小马扎,小椅子。

2、学习声母ch

师:看,星期天小明和小刺猬正在家里干什么?

生:他们在家里吃苹果。

师:你们爱吃苹果吗?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苹果的样子、颜色、味道?

生:chchch,小刺猬,小椅子。

3、学习声母sh

师:谁坐在椅子上看书?把“老师”的“师”读得轻些、短些就是第三位新朋友sh 。那你是怎样记住它的样子的?你能为它编一首儿歌吗?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生:shshsh小狮子,小椅子。

4、学习声母r

师:你能向同学提问题吗?

生:太阳底下是什么?

师:就让日头和禾苗来帮助我们学习声母r

生:rrr像禾苗

小结:现在我们认识了四位新朋友,老师随便指哪一个,如果你会读就站起来大声读。

(二)学习整体认读音节

师:认识了新朋友可别忘了老朋友。出示“i”,问:它是谁?“i”想和“zh、ch、sh、r”交朋友,当“zh、ch、sh、r”碰到“i”的时候就变成了整体认读音节,注意读整体认读音节的时候不要去拼读,要整体去读,并且要读得比声母长些、响些。当“ch”和“i”相遇的时候也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谁到黑板上来写这个整体认读音节?你能领读吗?“sh、r”和“i”相遇时也组成了整体认读音节,谁来写一写,我们来个男生和女生比赛,看谁写得好,读得标准。

(三)学习拼读

“e”也想和“zh、ch、sh、r”交朋友,会拼的同桌两人拼试试,加上声调会读吗?会用带声调的音节组词吗?我们来个开火车组词比赛好吗?组的时候不重复,每人说一个词,看哪一行的火车开的长?选一个词说一句话。“a、u”也想和四位小伙伴交朋友,可以小组内拼,也可以下去找你的好朋友拼。“u-o”看到这些单韵母都去和四位小伙伴交朋友,他们也急急忙忙地赶来了,组成了三拼音节,同桌两人互相试着拼读。

三、游戏

游戏的名字叫找朋友,拿声母卡片的同学赶紧去找你的韵母朋友,两人成为朋友后赶紧拼一拼,其他同学是他们的啦啦队员,为他们呐喊助威。

四、学写声母

由于zh、ch、sh、r里的字母单独成为声母时,我们已经会写了,我请一位小老师来写,其余同学是评论员,看他写得好不好。“r”由老师来写,两笔写成的,一笔竖,二笔弯。

五、小结:

登山小学语文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了解列宁和巴果茨基一起登山的这次不同寻常的经历。体会文中细致描写的语段对表现人物精神的作用。

3.针对有关课文的不同观点进行思考,渗透辩证的思维方法,培养客观认识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思考列宁登山这件事的启示和现实意义,学会在生活中面对那些可以克服的困难。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列宁所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列宁的资料。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课前师生围绕名言、格言展开话题,在此基础上引出列宁对巴果茨基说的一段话:

“就是因为我害怕它。”列宁说,“我们不应该让害怕把自己压倒,得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

2.引出课题:登山。

二、自由阅读交流收获。

1.采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读课文,或轻声读,或默读,或边读边画,或两人一起读,读通文句,了解课文内容。

2.交流自学情况。

(1)指名分部分朗读课文,读后评价。

(2)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

狭薄雾耀芒释毅陪锻炼。

(3)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学生质疑,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在交流的过程中,)。

三、质疑定向,合作探究。

1.自由读列宁说的话。

2.读了这段话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自主提问)。

3.教师梳理学生问题,确定主问题:从哪里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令人望而生畏的小路?

4.学生合作探究,思考重点问题。

6.课件出示:

他们登上山顶,一道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远处,蔚蓝色的湖水反射出耀眼的亮光,树丛和草地上的露珠也闪烁着光芒。鸟儿们放开歌喉,欢快的歌唱着。

师生合作有感情读进一步感受日出的壮美,体会登山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谈谈体会。

1.带着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研读。

2.鼓励学生放胆地读和想,把自己的感受、想法记到课本空白处。

3.同桌和小组交流读书体会。

4.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点拨、辅导。

5.教师小结。

6.再读列宁的话。

二、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1.学了课文,大家一定深有感触,请把自己对列宁说的这番话的理解和对全文的感悟,浓缩成一两句话。(引导学生学写格言)。

2.布置课外作业。

(1)活灵活现:把列宁过险路的六个镜头填写完整,然后演一演。

(2)唇枪舌剑:对于列宁过险路这一事件,警卫员们各有想法,有的认为这样做值得,有的认为没必要冒这样的险。你的看法呢?找意见不同的伙伴展开争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99132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