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6:41:06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大全(16篇)
时间:2023-12-07 06:41:06     小编:JQ文豪

总结是反思的过程,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如何进行阅读理解是我们提高阅读能力时需要关注的问题。以下总结范文来自各个领域,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一

我是一名j市某实验高中的高三学生,我目前的零花钱是每月一千元,包括伙食费、生活用品费以及学习用品费用等。我对自己的消费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是没有足够的管理能力,我相信这是大多数高三学生的经济管理现状。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通过查阅一些文献资料以及与周围同学交流,了解了大多数同学的经济管理情况,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数据,我总结出来一些提高我的个人理财能力的措施,希望能因此改善我没有计划性花钱的毛病,提高我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高三同学的经济管理现状。

我校属于寄宿学校,根据调查统计,住校生每月的生活费在300元至2600元之间,平均值是623元;零花钱最多是1500元,最少是0元,平均值是114元。住校生每个月可以支配的金钱在300元到4000元之间,平均值是675元。其中男生是713元,女生是575元,可以看出男生的每月花费高于女生。为了更好的掌握高中生的个人经济管理情况,对我校六个班的高中生放假时间的经济管理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在302份问卷中总结与分析,最后得出以下数据:在接受调查的所有学生中,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学生在寒暑假中的经济储蓄在3000元以上,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同学在假期有超过500元的储蓄额,所有高中生的假期经济储蓄的平均值是元,我国高中生经济储蓄总量约一百五十亿元,并且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的趋势,高中生的经济储蓄总量不断上升,高中生具有一定的理财基础。研究发现,有百分之五十的受访高中生有存储先进的习惯,其中百分之三十五的同学选择银行储蓄的存储方式,百分之十四的同学选择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经济管理。但是目前为止,仅仅依靠现金和银行存款的经济管理方式的学生仍然占据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六。高中生的经济管理能力有待提高。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大多数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懂得管理自己的经济,绝大部分同学不会出现经济负支出的现象,但是这些同学也不能计划性的进行个人经济管理活动,比如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使用一本新华词典会使语文学习变得容易得多,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会立即出发去买新华词典,只有少数学生在总结了自身的经济情况与经济花费速度之后,再把购买新华字典放入自己的购买计划当中。其次,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我身边的同学们包括我都形成了网购的习惯,常常喜欢在网络上购买一些浏览到的东西,尽管这些物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并不高。在我周围的同学中,有网购经历的同学占百分之九十八,并且同学们把自己零花钱放在网购上的比例大概在百分之三十七左右,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一数据呈快速的上升趋势。在生活中我逐渐发现,一些本属于家长的消费行为在我周围的同学中出现的越来越多,如果不进行自我经济管理的分析和研究,同学的经济观念必将被社会上的消费现象所误导,无论是对我们的学习还是对于我们的良好经济观念的形成来说,都具有不利的影响。

二、从经济管理现状中分析理财策略。

为了探究高三学生的自我经济管理能力,在细心的了解同学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观念之后,我对自身以及同学们的经济管理现状进行了总结,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问题。首先父母在生活中给予我的资金经常超出我的平均月支出,每到节假日或纪念日亲戚给的红包经常使我的月资金不平衡,上下起伏变化较大,这给我自身的经济管理计划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其次,我周围的同学们存在不良爱好的居多,比如小明痴迷于游戏,所以在他的经济花费往往以自己的游戏为主。最后,大多数同学容易被经济市场上有针对性的消费现象多吸引,比如网络上推出了专门用于高三学生的提高记忆力的保健品。同学们容易被这些行为误导,出现不必要的经济支出。所以总结来说,我认为提高我个人理财能力的措施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制定经济管理计划并严格按照其执行。我在尝试提高自己的经济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发现,制定明确的月资金支出数量,并将支出计划细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给自己留一定的`其它支出空间,以应对突发情况是一个很好的经济管理方式。我用两个月时间做了这项实验,第一个月我比过去每个月减少了两百元的支出,并满足了我这个月所有的经济需要。第二个月我已经有能力比计划支出节省一部分花销,我成功的攒下了第一笔钱。所以在与同学的交流过程中,我极力向他们推荐这种经济管理方法,在同学们的共同实施之下,大家的经济管理能力都有所提高。(二)提高自己的理财观念。因为在调查中我发现,学生虽然具有足够的理财意识,但是其理财行为主要以现金存储和银行存款两种方法为主,高中生不会通过其它渠道管理自己的资金,这是高中生理财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要想提高高中生的理财能力,首先要提高理财观念,积极探索全新的理财方式,在不断的开拓理财方法的过程中提高我们的经济管理能力。(三)积极与父母沟通。我们班上的同学尤其是女同学看到网络上好看的商品是就控制不住购买的欲望,她们常常为此花费了大量不必要的支出,对于这种现象,我认为在购买这些商品时应首先征求父母的意见,当我们对想要商品有购买的欲望,但是又无法辨别它的使用价值时,我们就要回到家中与父母进行交流,父母在生活中具有比我们更高的经济管理能力。所以父母的观点能提高我们的理财观念,久而久之帮助我们提高经济管理能力,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影响。(四)形成长远的经济管理目标。对于我们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家中的经济条件都不困难,所以在自我经济管理过程中常常出现父母和亲人给我们发红包的现象。在同学当中,自己的零花钱提高了往往会给自身的理财心理带来不小的冲击,同学们认为有了足够的零花钱就可以肆无忌惮的花钱,这不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经济管理能力。所以必须形成一个长远的经济管理目标,比如我在经济管理计划成功实施后,我打算在六个月后用攒下来的钱为自己买一辆自行车,有了更大的目标,我在生活中的经济管理活动就有了更大的动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生尤其是高三学生,自身的经济管理能力对于我们以后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经济管理能提高我们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能力,使我们形成健康的习惯。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可以利用制定经济管理计划、提高自己的经济管理观念、咨询父母的意见以及制定长远的经济管理目标等方法培养自己的经济管理能力。在不断的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格,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恩宇.高中数学学习中经济管理意识的萌芽[j].中国高新区,(02):105.

[2]李柃均.浅析高中数学学习中经济管理意识的萌芽与培养[j].中华少年,(25):137.

[3]冯淯景.浅析高中数学学习中经济管理意识的萌芽与培养[j].知音励志,2017(12):73.

[4]许瑗.高中生个人经济管理的策略初探[j].长江丛刊,2018(4):285.

[5]赵家欣.个人经济管理能力提升策略浅析——以高中生为例[j].赤子,2018(5):118.

[6]常楚煊.高中生个人经济管理的策略初探[j].探索科学,(4):288.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二

要想让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给大家树立榜样。在高中教学中,要从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人中树立道德榜样。首先要建立一支道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在日常言行和规范上发挥表率作用。比如,许多学校就规定年轻教师不能在学校谈对象,在异性面前举止得体,这就给学生树立了很好的道德榜样。其次,我们要重视发挥学生道德榜样的作用。无论从学校还是班级,我们都要优选道德品质高尚的优秀分子,这样的榜样是平等的,他们的榜样作用鲜活生动,有很强的号召力、感染力,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和信服。

二、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生在学校学习和生活的基本背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考方式和行为习惯。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道德标语和漫画宣传,构建道德文化长廊,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思想道德典范和道德行为示范;其次,还可以组织寓教于乐的德育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渗透和道德行为指导。比如,我们学校就经常组织大家利用激情的演讲,用真挚的.感情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和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感想,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提升自身道德素养的目的。

三、健全道德实践。

抽象的说教学生根本听不到心里,但是如果让学生经过亲身体验和感受肯定会强化他们对高尚道德素质的认同,会让他们主动去完善自己的道德行为。我们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走出校园去社会中感受“妍媸美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对比,认识到哪些行为是可耻的,哪些行为是值得学习的。这样就能有效地避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脱节,这才是最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总之,高中阶段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最佳时期,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情感进行引导,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只有这样才能疏、堵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效果。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三

摘要: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所要求的各方面基本素质,也要使学生的个性在符合社会要求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能力等不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能够综合、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德育;个性;策略;有效性。

高中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其能否健康成长是关系到肩负祖国未来建设使命的大事。[1]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静态的知识,更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知”,也就是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是静态的,而“知”是动态的。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要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注入到个性培养中,总之,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能力,只有让学生是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使得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学校教育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个性化教育,为国家更好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个性化教育内涵。

(一)个性。

个性是指个体在发展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一定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身心、才智、德行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个性既反映共同性,也反映差异性。教育学中的个性是指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反映或者表现。对于当代学生而言,个性既是指其自身上所具有的经常性、稳定性的心理特征,也是指这一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里特征。当代学生的个性包括:创造力、表现能力、主动性、敢于怀疑、向权威挑战并提出问题以及具备参与各种活动、交际能力。

(二)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化差异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个性化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综合、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达到培养良好个性、矫正不良个性以及最终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的需要,最终实现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所以,个性化教育既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使得学生个性发展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二、制约个性化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教育体制的制约。

多年来,在我国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在教育教学中,都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管理体制,统一的学制,统一的高考模式,甚至于统一的教材,这无形当中使得教学目的过分的强调共性和社会性,学生如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样,被一步一步生产出来。许多教师将教学目的简单的确定为学习好、就业好,而不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的发展为目的。因此,许多学生学习只学老师教的,学校考的,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并不在意,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绝大多数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可能在萌芽时期就被压制,甚至于被彻底扼杀。个性根本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的制约。

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使得教育工作者重整体而轻个体,重共性而轻个体,重集成而轻创新。一方面表现为强调集体意识,追求整齐划一,从而忽视个体意识和独立人格;另一方面表现为过分强调秩序和规矩,不能挑战权威,人云亦云,遇到问题时,墨守成规,个体的个性和创造力被抑制甚至于被剥夺。

(三)传统价值观制约。

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观对现代社会乃至现代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例如中庸思想的一部分表现就是人们常说“枪打出头鸟”,“外圆内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学生被教育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不能过分张扬个性,抑制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个性化教育实施措施与策略。

(一)改变教育理念。

以往教育过多强调个体的社会属性,对个性强调不足,教育的教学目的在理念上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前文已经提到教育的目的要强调发展个体的个性和培养其创新能力,但是要注意的是强调个性并不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放纵,而是要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通过适当的引导,发展个体的个性。

(二)完善评价机制。

我国的教育体制一直以来都是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准。但每个个体具有的能力各不相同,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教师在评价一个学生成绩好坏的标准也应相应多样化。因此,教育的评价机制的构成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模式等。评价标准的确立不能仅仅将目光停留在学校学习范围内,应该注重评价的学生的学习实践过程和学生未来发展的持续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建立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评价内容除了知识记忆和技巧类的内容外,还应包括可以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内容,这些内容并没有确定的标准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扩散思维、逆向思维以及求异思维等创新能力。

(三)构建个性化课程体系。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地进步,整个世界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政治上的多极化,经济上的全球化,文化上的多元化,等等都直接冲击学校德育工作,于是学校德育在环境、任务、内容、对象以及渠道都必须发生改变。[2]在当前高考制度背景下,我国高中学生的德育工作存在着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其问题主要表现为表现为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其知行脱节问题严重。[3]因此,强化个性化德育课程体系就非常重要,也亟需完成。个性化教育课程体系包括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的合理化构建,这对实现知识、能力、素质最优化,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创造思维的形成以及创新能力。课程设置要加强课程的实践性,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加强课程内容的应用性,既要学习知识结构本身,更要使学生关注知识的产生过程和应用的过程。课程设置要加强课程的可选择性,因材施教。课程设置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克服学的封闭性,能够适应个体个性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增大个学科间的全面综合运用,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教育之间的结合。综上所述,高中德育在高中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有必要也必须对其加以重视,通过有效的途径与策略教育好高中生,从而为社会以及国家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2]孙玉惠.高校德育工作中学生个性化培养的调研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四

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啬的,他只赐予每个人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生活中交通安全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就像我们的朋友。日日夜夜都守在我们的身边,教育我们,劝戒我们。

我曾经不把交通规则放在眼里,我行我素,闯红灯,横穿马路,无所不为。

可最近闪动的那一霎间的场面,才使我确切感受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而且车祸就在我们的身边,生活中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中午,我在街上闲逛。突然,一辆车“唰”地一下擦肩而过,我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叔叔骑着摩托车,不知道要去哪儿,由于他骑得太快了,差一点儿就撞上了斑马路上的行人。行人劝他不要骑得那么快,很容易发生危险,可他不听任何人的劝告,继续骑他的“飞车”,脸上不时露出急促的神情。我想:这个人可能是有什么急事吧!要不然他怎么会骑得那么快呢?但这样很有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的。果然不出我所料。我在一个拐弯的地方,看见许多人围在路中央,我们便带着好奇心地走了过去。“啊”我不禁惊叫起来。一个七八岁的小妹妹躺在血泊之中,手里紧紧的捏着一件红色的连衣裙,而那辆摩托车飞奔着,在远处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听见旁观者议论纷纷,“唉!这孩子这可怜啊!刚才不小心撞上了一辆摩托车,整个人飞了出去。还这么小。”“那个该死的,毙了他……”“如果这个孩子走得慢一点,如果那个骑车的骑慢一点,如果这个他听了我们的劝告,正常的行驶,如果……”可是,再多的“如果”也不能使这朵已经完全凋谢的蓓蕾重新开放。如果没有这件事情,在未来,这个小女孩也许也会是一道风景,也许会有很多男孩都在追她,然而,呼啸的摩托车让她轻轻地飞出,又重重地摔下,让风景化为一缕青烟。

一转眼,看到这个小女孩的父母趴在她的身上,失声痛哭着,瞬间远去的生命和悲痛的泪水交织在一起,在他们的心中烙上一个火红永远不会消失的悲痛的烙。我的耳边不由得想起了爸爸妈妈语重心长的话语和老师的谆谆教导。

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只要多一份忍让,少一些抱怨,多一份耐心,少一些急躁,相信我们会走得更加轻快,心情更加愉快。

在文明的城市中,天会变得更蓝,因为城市中少了许多黑暗和争吵;马路会更宽阔,因为少了些拥挤和堵塞。文明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让我们与你我同行,让安全与你我同在!

同学们,让我们带文明上路,携平安回家。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五

面对高中生体育锻炼中的若干问题,以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为切入点,采用自编问卷调查的方法,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中发7号{》(以下简称《7号文》)颁布初期(3月)调查的数据开始(以下简称“数据”),至2月调查的数据为止(以下简称“数据”),连续都进行了跟踪比较分析,就体育锻炼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动机和行为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为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形成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以《7号文》颁布10周年跟踪调查为例,对高中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分析及形成路径进行研究。

2.2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自编“每天锻炼1小时情况调查”问卷,在《7号文》颁布初期(2007年3月)对学生进行调查,10年后(年2月)再于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以同一做法对学生进行调查。从3200名高中生中随机抽取级(高三级)、级(高二级)、2007级(高一级)和级(高三级)、级(高二级)、2017级(高一级)共6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每个年级抽查学生100人,男女生各50人。

2.2.2数理统计法。采用比较、逻辑归纳等方法,使用excel2007对回收的问卷建立数据项目表,对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3.结果与分析。

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动机和行为的具体表现决定了体育锻炼的质量。要切实解决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问题,有必要对之进一步分析,以求找到一些解决存在问题的路径。

3.1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3.1.1问题分析――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由表1可知,2017年有50.5%学生每周体育锻炼4~5次,与《7号文》颁布初期的44.7%变化不大。不过,每周锻炼6~7次的学生就由2007年的18.4%下降到现在的6.5%,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呈减少的情况,分别为高一13%、高二8%、高三1.3%。在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方面,2017年有70%的学生每天锻炼30分钟以内,比2007年的49.7%增加了20.3%,且各个年级段都比2007年相应的年级要多;在每天锻炼60分钟以上的选项中,2017年则较2007年相应的年级少,分别为高一年级由24.5%下降至13.2%,高二年级由18%下降至12%,高三年级由17.4%下降至5.3%,全校由20%下降至9.2%。

3.1.2形成路径――建全学校体育工作制度从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看,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显然与教育部“中学生每天都进行锻炼”的要求相差很大。为此,如何建全学校的体育工作制度就显得尤其重要,它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保障,其核心内容就是抓落实。(1)落实到“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对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及安全等问题进行督查,确保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进行;(2)落实到学校教学计划中,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强化课程意识,将大课间、课外活动等均纳入课程体系,把体育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3)落实到师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中,科任教师要支持学生体育运动,确保不挤占体育活动时间;(4)落实到学校的考核奖励机制中,把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同等条件下对重视体育的教师实行评优奖励政策。

3.2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运动强度。

3.2.1问题分析――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运动强度。由表2可知,从2007年至今的10年中,学生在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方面提高不多,只有8.2%,但是高三学生在锻炼的积极性方面比2007年的34.8%提高了20%;在锻炼态度的不积极性方面则由2007年的10.9%下降到现在的0%,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锻炼态度表现与以往差别不大。在锻炼强度方面,高三学生的控制也较为合理,有92.3%的高三学生以中等运动强度进行体育锻炼,比2007年的60.9%提升了31.4%。全校学生在这方面也提高较多,有84.6%的学生能够保持合理的运动强度,较2007年提高了20%。而在无明显出汗方面,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呈减少趋势,依次有8%左右的下降比例。

3.2.2形成路径――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现阶段,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程度还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自觉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为此,需要合理设置体育运动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能够达成目标,认识该目标的达成对自身长远发展的意义,这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关键。在学生的个体发展过程中,学生一但认为这种运动是有意义的,从中能够感受到其与自身生命发展的某种联系,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目前,以中等锻炼强度进行运动的学生比2007年增多了20%,说明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时对强度的掌控能力还是不错的,体育运动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

3.3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3.3.1问题分析――学生锻炼的影响因素。由表3可知,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是“空余时间少”,在两个时段中所占比例分别为85.5%和82.3%,这比其他方面的因素要高得多。这反映了现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课外作业严重超标,学生根本没有空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现实。至于“缺乏运动兴趣”选项的学生,两个时段3个年级均有非常大幅度的下降,分别为高一年级由42.4%下降至18.5%,高二年级由32%下降至9.5%,高三年级由28.3%下降至8.8%。

3.3.2形成路径――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当学生处在一种秩序井然、合作和谐的良好运动氛围中时,其运动必定是高效的。从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来看,当人处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就会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获得幸福感。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营造和维护的。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各学科之间要统一课外作业的协调安排,给学生足够多的空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多年的实践表明,靠拼时间提高升学率的做法,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还危害到学生的健康。其次,必须大力改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7号文》颁布至今已10年了,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还是没能得到解决,依然有45.2%的学生感到场地器材不足。再次,要重视学生体育团队的建设,形成人人参与运动的校园体育氛围。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对学生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加强指导,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体育运动模式,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比赛”。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投身到运动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4结论与建议。

(1)学生要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形成思想意识上的统一,他们进行体育运动的目的必须是明确的,就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这是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前提。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一定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使体育锻炼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习惯中。此外,还要加强与社区、家庭之间的沟通合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学校体育运动的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学校体育运动、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局面。这是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

(3)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组织方面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性的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有计划、有内容、有场地、有器材、有辅导、有检查、有保障、有奖惩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这是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邓若锋.从关注生命到生命体验[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4).

作者:庄宏远单位: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六

摘要:以“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为例,从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关注生物科学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阐述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生物科学素养;知识教学;探究能力;科学史教育。

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诸如“转基因农作物能不能吃”“植物激素催熟的果实会不会促进儿童早熟?”等问题。这些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成为当今社会争论的焦点,也时常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如何正确看待并解决这些现实中所面对的问题?这就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所谓的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公民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是高中生物课程的重要教学理念之一,也是一线生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核心任务。笔者就结合“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这一节内容来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一、在知识教学中重视学生科学知识的获取和应用。

具备生物科学知识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要把知识教学摆在重要地位。对于高中生物知识的教学,教师不能一味传授知识,让学生进行机械地记忆,而要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和构建知识网络体系,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理解生物科学知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得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生物知识解释身边的生活生产现象,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并且能够学以致用,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物科学知识的魅力和价值。在光合作用的教学中,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原理、影响因素和应用是知识教学的重点。首先,教师可利用探究历程中一系列经典科学史的结论引导学生不断建构和完善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从中归纳总结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尝试建立光合作用过程的模型图。其次,教师要设置“植物的叶子为何是绿色的”“秋天叶子变黄和变红的原因相同吗”等问题来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释熟悉的自然现象。最后,教师可从“根据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探讨如何提高农作物产量,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粮食危机”这一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决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实验探究中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内容和方法的重要组成成分,在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现行的高中生物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学生认知水平、中学实验条件等因素安排了一定量的探究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设计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的实验方案,用一定的手段方式来控制和干预研究实验对象,在动手实验中归纳总结生命现象的基本规律,探明生命活动的本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展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参与设计、动手操作、思考分析、交流探讨等环节中体验并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从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中找出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提出相关探究课题并做出大胆的假设。其次,根据拟定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从材料的选择、自变量的控制、因变量的检测、避免无关变量的干扰等方面来确定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形成相应的实验方案并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对实验的观察和记录引导学生用图表、文字或模型描述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应用光合作用的'知识和原理解释变化的原因,并从不同方面分析探讨其中存在的实验误差,提出并形成进一步改进或完善的方案。

三、在科学史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大量而丰富的科学史是高中生物教材的一大亮点。科学史详实记录了科学家认识、探索及总结形形色色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光辉历程,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宝贵教学资源。因此,在科学史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在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教学中,教师可先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经典科学史,从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萨克斯实验可设置“为何要对植物进行黑暗处理”“如何检测是否消耗完有机物”“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若遮光部位的叶片也出现了蓝色,请分析其中的原因”等问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和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整合教材中的科学事实,从实验材料的改变、实验方法的改进、实验技术的更新等方面展开比较分析渗透创新思维的培养;也可以从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等方面渗透生命活动的物质性和运动性、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渗透辩证思维的培养。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个探究历程所经历的时间、所面临的困惑、所经历的争论等方面进行思考,让学生从学习中明白科学研究需要具备顽强的意志、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质疑挑战权威的魄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采取合理有效的教学手段,全面落实提高科学素养这一教学理念,实现素质教育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春燕.高中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现状和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2.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七

在传统的教学形式中,老师们经常忽略学生们的主体性。在物理实验中。大多数老师习惯先进行演示教学,再由学生们进行物理实验。这样的方式不仅降低课堂效率,更让学生们失去了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许多学生在老师演示过后,将物理实验的结果现象记录下来,不去亲自动手实验,他们认为自己看过一遍实验过程就等于做过一次实验,这样并没有达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在物理实验中如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根据自己所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自主的实验探究,那么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一定会大大增加。我们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对物理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在无形中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浓厚兴趣能够让学生们将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二)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

传统的教学形式因为其枯燥无聊而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课堂教学效率低下。通过在物理实验中的自主实验探究,能够激发我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增强我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学习欲望对于我们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在自主探究物理实验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实验时,可以找到自我成就感,从而激发出学习的欲望,提高了物理学习的效率。

(三)提升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

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和生活中的许多物理现象都相关联,将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效应用到生活现象中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物理实验则是对物理理论知识的检验,学生们在物理实验中通过自主的实验探究,能够掌握物理实验的步骤,清楚地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以及最后是如何得出相关的结论。这样的过程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在生活中遇到相关现象时懂得现象产生的原理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办法,可以有效的将学习成果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在物理实验中进行自主探究的策略。

(一)加强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主体地位。

上文提到过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物理实验课堂中老师们往往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物理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如果被重视,会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乐意去进行自主探究。在物理实验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在自己所学的相关知识,询问过老师相关的安全问题后,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根据课堂上老师讲过的知识进行自主操作。在一些小实验上,我们可以通过利用身边的物体创造实验器材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旦体现出来,同学们便会更加积极主动的投身到实验中,享受物理实验带给自己的愉快和充实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掌握了相关的物理知识。

(二)学生就地取材进行实验。

有些学校因为物理实验器材的陈旧和匮乏,物理实验的教学受到限制,学生们的物理实验课是在老师的讲述中度过的,这样的课堂往往枯燥无聊,导致一些学生对物理实验丧失力兴趣。其实,在高中物理实验中,有许多实验是可以通过利用身边的材料完成的。我们可以把课桌上的纸、笔、橡皮丢在地上,可以清楚直观的观察自由落体运动,了解物体的质量与物体进行自由落体的相关联系。将牛皮纸封面的书和光滑封面的书相互摩擦,光滑封面与光滑封面的书本相互摩擦,通过两次摩擦的对比,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等等许多身边的物体都能够实现一些物理实验。这样随手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可以增强学生们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进行物理实验的欲望,从而有效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

(三)联系生活将物理实验情境化。

前文提到过,高中物理实验与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是相关联的,把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产生疑问,从而促使学生自主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例如我们在体育课中经常接触到的羽毛球,为什么能够飞起来,如果将它的底部加重,它还能“飞行”吗?通过对生活中的情境提出疑问,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相关的物理实验解决疑问,得出答案那一刻的兴奋与自豪感,会让学生体会到在物理实验中自主探究的乐趣,提高我们自主探究的积极性。

三、结语。

高中生在高中物理实验中进行自主探究是一件充满欢乐和自豪的事情。在物理实验课堂上,我们的积极主动在给我们带来累累的知识硕果的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动手能力。对我们在物理学习过程中理解知识的重难点有直观清楚的帮助,自主进行物理实验是我们学习并牢固掌握物理知识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于秀丽.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策略的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

[2]顾学东.利用“非常规”物理实验促进高中生自主学习的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八

二.通过人物肖像外貌描写和言行举止理解人物形象;。

三.通过林黛玉初进贾府的遭遇理解她的命运遭遇。

【教学重点】。

同上(分别由三课时解决)。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及小说(见资料)。

二.情节梳理。

1.根据林黛玉的见闻,梳理小说节选部分的情节。

进贾府——见贾母等女眷——拜见大舅舅和二舅舅——吃晚饭并见宝玉——安顿住处。

三.贾府印象。

2.小说哪些段落描写了贾府的环境与室内陈设?

1、7、8、9、10。

3.你觉得贾府有什么特点?

轩峻壮丽与小巧精致并存,雍容华贵。

资料介绍:

垂花门、抄手游廊。

垂花门:垂花门是古代汉族民居建筑院落内部的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前院)的分界线和通道。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抄手游廊:抄手游廊的名字是根据游廊线路的形状而得名的.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人抄手(将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时,胳膊和手形成的环的形状,所以叫抄手游廊.

穿山游廊:从山墙开门接起的游廊。山,指房子两侧的墙,形状如山,俗称山墙。中国古建筑中从房山墙上开门接起的游廊叫做“穿山游廊”或“钻山游廊”。

4.荣禧堂有哪些特点?

皇家气派:万几宸翰之宝。

勋袭东安郡王。

用料考究。

大紫檀、楠木、乌木。

紫檀:紫檀要-百年乃至上千年才能长成材。国内的紫檀原木在东阳市紫檀博物馆,东阳市紫檀博物馆陈列着两根大规格的小叶紫檀原木,为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高度达到3.8米,直径更是达到惊人的38厘米和40厘米,是当之无愧的“紫檀王”,堪称无价之宝。

楠木:楠木是中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楠木的木质坚硬,经久耐用,耐腐性能极好,带有特殊的香味,能避免虫蛀。楠木种类一般有金丝楠木、香楠、水楠这三种。金丝楠是楠木中的一种,在光照下可看到金丝闪烁,光亮璀璨,精美异常,皇家专用木材。

乌木:古乌木又称阴沉木,形成时间大多在30至8000年不等,是楠木、红椿、麻柳等树木因自然灾害埋入淤泥中,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经过长达成千上万年的碳化过程形成的。年代越久,保存越完好,价值也越高。古人云:“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

想象:大紫檀雕螭案和乌木联牌的大小,并安排各件器物所摆放的位置。

金钱蟒:明、清时皇子、亲王、一品至七品官所穿,衣上用金线绣蟒,形状像龙,四爪。蟒数自八至五,按等级区别。因金钱蟒的炫丽华贵,后多被用于中高级纺织品的绣文中。

做工精致:錾银工艺、

中西合璧:玻璃hai、洋罽、洋漆小几。

小巧精致: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

世代华贵:三个“半旧的”。

四.贾府人物。

5.林黛玉进贾府后,先后见了哪些人?

贾母、邢夫人、王夫人、迎春、探春、惜春、王熙凤、贾宝玉。

6.为什么没能见到两位舅舅?

贾赦:不愿见;贾政:斋戒。

6.贾母见林黛玉时,对林黛玉持什么态度?

心疼。

追问:她为什么“大哭起来”?

喜:初见孙女;。

悲:女儿早亡(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

怜:孙女年幼丧母。

7.在林黛玉眼中,王熙凤是一个怎样的人?

姿容俏丽、家中地位极高、善于讨好贾母、八面玲珑、办事体贴周到、守规矩、讲礼数。

穿着: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发髻:

(唐朝发髻)。

金钗:

宫绦:一种系在腰间的悬挂饰物,一般配以汉服。中间用绳子,两端系有玉佩,金饰,骨雕,中国结等重物,尾端有流苏。

玫瑰佩:

洋绉裙:洋绉,清卫杰《蚕桑萃编》卷七:即湖绉,经纬用纯生丝,织成后下机,再为炼染。

从穿着打扮看,王熙凤爱炫耀、庸俗。

肖像: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眼睛:

眉毛:

吊梢眉就是眉的后半部近结尾处,仿佛是吊起来似的。

她对林黛玉的夸奖:嫡亲的孙女——八面玲珑。

8.贾宝玉。

贾宝玉的出场与王熙凤的出场有何不同?

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地位。

贾宝玉:王夫人、母亲铺垫,反衬其为人——性情。

宝黛初会时,林黛玉见到了一个怎样的贾宝玉?

似曾相识、长得俊秀、极受宠爱、有些任性、顽皮聪明(突出了其真性情的一面)。

五.林黛玉。

9.在这一回中,作者对林黛玉作了几次描写?

三次。

众人:漂亮动人、较弱多病。

王熙凤:标致。

10.在她初进贾府时,我们见到了一个怎样的林黛玉?

小心谨慎。

第7、8、9、12、14段。

重点:

第12段:只刚念了“四书”。(揣摩贾母意图,迎合贾母)。

第14段: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马上改口)。

11.探究:林黛玉的悲剧,在她初进贾府时,作者是否有暗示?

(1)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我父母固是不从。他又说:‘既舍不得他,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了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p87)。

黛玉一进门就见到贾母哭,后面王熙凤又哭,贾府就她姓林。

(2)府中无人疼爱:大舅二舅皆不见,两个舅母说的都是客套话,王熙凤说的都是场面话。

(3)府中等级森严,规矩繁多。(第七段、第八段、第九段)。

(4)性格原因:自尊心极强,未进门,就告诫自己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去。

(5)身体原因:娇弱多病。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九

摘要: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所要求的各方面基本素质,也要使学生的个性在符合社会要求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化教育要求教师要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爱好、能力等不同个性特点因材施教,促使学生能够综合、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德育;个性;策略;有效性。

高中生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其能否健康成长是关系到肩负祖国未来建设使命的大事。[1]学校教育不仅要让学生获得静态的知识,更是教会学生如何去“知”,也就是主动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是静态的,而“知”是动态的。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要将创新能力的培养注入到个性培养中,总之,没有个性就没有创新能力,只有让学生是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使得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机会,才能最终达到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在学校教育中不断探索和发展个性化教育,为国家更好的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就变得尤为重要。

一、个性化教育内涵。

(一)个性。

个性是指个体在发展生理素质和心理特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通过一定社会、家庭、学校教育等因素的影响,“在身心、才智、德行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特征的总和”。个性既反映共同性,也反映差异性。教育学中的个性是指人性在个体上的具体反映或者表现。对于当代学生而言,个性既是指其自身上所具有的经常性、稳定性的心理特征,也是指这一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心里特征。当代学生的个性包括:创造力、表现能力、主动性、敢于怀疑、向权威挑战并提出问题以及具备参与各种活动、交际能力。

(二)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个性化差异的一种创新教育模式。个性化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综合、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达到培养良好个性、矫正不良个性以及最终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的需要,最终实现个性与社会性的统一。所以,个性化教育既要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又要使得学生个性发展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二、制约个性化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教育体制的制约。

多年来,在我国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在教育教学中,都有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管理体制,统一的学制,统一的高考模式,甚至于统一的教材,这无形当中使得教学目的过分的强调共性和社会性,学生如生产线上的产品一样,被一步一步生产出来。许多教师将教学目的简单的确定为学习好、就业好,而不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的发展为目的。因此,许多学生学习只学老师教的,学校考的,至于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并不在意,久而久之,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绝大多数富有创造个性的学生可能在萌芽时期就被压制,甚至于被彻底扼杀。个性根本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的制约。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十

广告语讲究“真”、“实”。一个是美国某酒店的广告妙语:“本店素来出售掺水10%的陈香美酒,如果不愿掺水者,请预先说明,但饮后醉倒与本店无关。”第二个是海外一家饭店的广告:“请到这里用餐吧,否则你我都要挨饿了!”第三个是点子大王何阳的创意。一天,某饭店老板邀何阳吃饭。何阳看见饭店门口“宾至如归”的字条,即建议老板撕掉,换上如下三个内容的广告语:一是“进门一分钟内服务员不接待你,用餐半价”;二是“碗筷没洗净,杯碟有缺口,用餐半价”;三是“菜谱上便宜的菜售完了,顾客食用其它菜一律以便宜菜计价”。三则妙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真、实。真,是讲真话,不讲假话。如前一例,真话直说地告诉你酒里掺了水,二一则也讲的是发自肺腑的.真心话。这样,容易产生真实感、贴近感。实,是实实在在,不图虚名。几则妙语都没有用那些“饭香酒美,质优价廉”、“宾至如归,服务第一”等冷冰冷的公式化语言,而代之以或亲切、或朴实、或幽默、或创意的妙语,但其效用却远比那些公式化语言更能为顾客认同、接受。可以说,这类妙语真是独出心裁,一语中的。

广告语讲究技巧。某出版商手头压了一批书卖不出去,情急之下便给总统送去一本,并三番五次要总统提点意见。总统无暇应付他的纠缠,便回了一句;“这书不错!”于是,出版商便巧借总统名望,写下一句广告妙语:“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当然,这些书很快便一抢而空。第二次,出版商又将一部书送给总统,总统上过一次当,这回便贬斥“这书糟透了!”自然,书商的广告妙语又改为了“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出于好奇和逆反心理,人们自然又是争相抢购。第三次,总统干脆闭口无言了,而书商的广告妙语也改成了“现有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果然,欲购者竟相“从速”,书商横财大发。

[1][2]。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十一

面对高中生体育锻炼中的若干问题,以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为切入点,采用自编问卷调查的方法,从_中央、_《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z中发7号{》(以下简称《7号文》)颁布初期(3月)调查的数据开始(以下简称“数据”),至2月调查的数据为止(以下简称“数据”),连续都进行了跟踪比较分析,就体育锻炼中学生的体育意识、动机和行为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为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形成提供了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

2.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以《7号文》颁布10周年跟踪调查为例,对高中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分析及形成路径进行研究。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自编“每天锻炼1小时情况调查”问卷,在《7号文》颁布初期(2007年3月)对学生进行调查,10年后(年2月)再于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以同一做法对学生进行调查。从3200名高中生中随机抽取级(高三级)、级(高二级)、2007级(高一级)和级(高三级)、级(高二级)、2017级(高一级)共6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其中每个年级抽查学生100人,男女生各50人。

数理统计法。采用比较、逻辑归纳等方法,使用excel2007对回收的问卷建立数据项目表,对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3.结果与分析。

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动机和行为的具体表现决定了体育锻炼的质量。要切实解决体育锻炼行为习惯的主要问题,有必要对之进一步分析,以求找到一些解决存在问题的路径。

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

问题分析――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由表1可知,2017年有学生每周体育锻炼4~5次,与《7号文》颁布初期的变化不大。不过,每周锻炼6~7次的学生就由2007年的下降到现在的,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呈减少的情况,分别为高一13%、高二8%、高三。在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方面,2017年有70%的学生每天锻炼30分钟以内,比2007年的增加了,且各个年级段都比2007年相应的年级要多;在每天锻炼60分钟以上的选项中,2017年则较2007年相应的年级少,分别为高一年级由下降至,高二年级由18%下降至12%,高三年级由下降至,全校由20%下降至。

形成路径――建全学校体育工作制度从学生体育锻炼的基本情况看,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显然与教育部“中学生每天都进行锻炼”的要求相差很大。为此,如何建全学校的体育工作制度就显得尤其重要,它是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保障,其核心内容就是抓落实。(1)落实到“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中,对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及安全等问题进行督查,确保学校体育运动安全进行;(2)落实到学校教学计划中,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强化课程意识,将大课间、课外活动等均纳入课程体系,把体育作为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3)落实到师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中,科任教师要支持学生体育运动,确保不挤占体育活动时间;(4)落实到学校的考核奖励机制中,把体育工作和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同等条件下对重视体育的教师实行评优奖励政策。

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运动强度。

问题分析――学生体育锻炼态度和运动强度。由表2可知,从2007年至今的10年中,学生在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方面提高不多,只有,但是高三学生在锻炼的积极性方面比2007年的提高了20%;在锻炼态度的不积极性方面则由2007年的下降到现在的0%,高一、高二年级学生的锻炼态度表现与以往差别不大。在锻炼强度方面,高三学生的控制也较为合理,有的高三学生以中等运动强度进行体育锻炼,比2007年的提升了。全校学生在这方面也提高较多,有的学生能够保持合理的运动强度,较2007年提高了20%。而在无明显出汗方面,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呈减少趋势,依次有8%左右的下降比例。

形成路径――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现阶段,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程度还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自觉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为此,需要合理设置体育运动目标,让学生通过练习能够达成目标,认识该目标的达成对自身长远发展的意义,这是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关键。在学生的个体发展过程中,学生一但认为这种运动是有意义的,从中能够感受到其与自身生命发展的某种联系,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去。目前,以中等锻炼强度进行运动的学生比2007年增多了20%,说明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时对强度的掌控能力还是不错的,体育运动的质量和效率有了极大的提高。

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问题分析――学生锻炼的影响因素。由表3可知,影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最主要因素是“空余时间少”,在两个时段中所占比例分别为%和%,这比其他方面的因素要高得多。这反映了现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课外作业严重超标,学生根本没有空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的现实。至于“缺乏运动兴趣”选项的学生,两个时段3个年级均有非常大幅度的下降,分别为高一年级由下降至,高二年级由32%下降至,高三年级由下降至。

形成路径――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因素有很多,当学生处在一种秩序井然、合作和谐的良好运动氛围中时,其运动必定是高效的。从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来看,当人处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就会有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获得幸福感。良好的校园体育氛围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营造和维护的。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各学科之间要统一课外作业的协调安排,给学生足够多的空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多年的实践表明,靠拼时间提高升学率的做法,不仅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还危害到学生的健康。其次,必须大力改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7号文》颁布至今已10年了,场地器材不足的情况还是没能得到解决,依然有%的学生感到场地器材不足。再次,要重视学生体育团队的建设,形成人人参与运动的校园体育氛围。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多元化的需求,对学生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内容加强指导,建立适合本校特色的体育运动模式,实现“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比赛”。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运动氛围,就会有更多的学生投身到运动中,感受到体育的魅力,享受到体育的快乐。

4结论与建议。

(1)学生要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需要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形成思想意识上的统一,他们进行体育运动的目的必须是明确的,就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这是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前提。

(2)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一定要加强宣传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方法使体育锻炼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习惯中。此外,还要加强与社区、家庭之间的沟通合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学校体育运动的氛围,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学校体育运动、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局面。这是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

(3)学校要制定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组织方面加强管理,将各项有针对性的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有计划、有内容、有场地、有器材、有辅导、有检查、有保障、有奖惩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这是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形成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邓若锋.从关注生命到生命体验[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4).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十二

【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品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2.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积累鉴赏的经验,掌握艺术手法。

三、教学手法。

朗读法、情景设置法。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新课导入:。

导入语:大文豪苏轼的词风同学们应该并不陌生,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便把词人豪放的秉性展露出来,苏轼可以说是豪放派词人的集大成者。今天,我们要接触到的是另外一种词风,与豪放词的特点截然相反。没错,就是有些同学已经说出来的婉约词。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以及婉约词的主要特点。

(二)朗读词作,初步感知。

(三)结合意象,体味情感。

1.随同学口述,ppt展示“酒风雁黄花梧桐雨”,师总结,补充并板书:2.意象分析,引导学生结合所学诗句体会词中意象所蕴含的情感(1)“酒”ppt出示诗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艰难苦恨烦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师总结:酒是“愁”的象征。延伸:为何说是“淡酒”?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2)“风”ppt出示诗句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师总结:以秋风渲染愁情。(3)“雁”ppt出示诗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师总结:过雁象征离愁。延伸:为什么作者看到过雁会“正伤心”?引导:“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在,而收信的丈夫却离别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4)“黄花”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孤苦伶仃的晚境。延伸: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5)“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

(四)再读全词,把握情思。

小结:体会“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集聚心头,无法排遣,是和着血与泪写下的千古绝唱。

(五)作业。

1.依据赏析《声声慢》的步骤,赏析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拓展延伸)举例比较分析“婉约派”和“豪放派”词的不同特点。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十三

小时候总有人问我:“你的梦想是什么?”而我总会天马行空的向那个人说一大堆稀奇古怪的梦想。小时候的我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梦想,生活在充满幻想的童年中,我的梦想也是千奇百怪的。一开始的梦想是想开一个糖果工厂,那就会有吃不完的糖,我总是这样幸福的遐想着,那时的梦想,是甜的。接着又想着当一个作家,这样就可以每天待在家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非常自由,那是的梦想,是美的。在长大后的我看来,没有梦想的童年是枯燥的,就像置身于无边无际的荒漠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如同没有阳光的天空,是昏暗的。如果一个人没有了理想,那么他只能过着平凡无庸的生活,不会再有一个全新的开始!梦想就像一双翅膀,带着我翱翔天空,犹如一艘潜艇,让我与鱼儿作伴。梦想,是我人生的起点。

如今的我已经是快要小学毕业的学生了,梦想不再如水中月那般虚无,也不再像小孩子过家家那般幼稚。梦想于我已有了特别的意义。现在的我已有了明确且坚定的梦想——成为一个外交官。如此的梦想,如船桨,撑起它,在远方的渡口,你才不至于守望着当时所留下一只单薄的感叹号。当一块石头有了愿望,谁也阻挡不了他通向城堡的脚步。当一个人有了愿望,他便有了勇往直前的动力。现在的我会用坚定的信念让梦想开花,梦想花开的声音一定十分地美妙。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外交官,为祖国搭上通向国外的桥梁,用我自己的才智为中国梦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当我有了这个梦想后,心里是美滋滋的,但是,也是从开始实现我的这个梦想时,我不再认为梦想甜,梦想美,而是发现,梦想是咸的,是泪水与汗水凝聚而成的,追求梦想的路上,当然少不了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没有努力的汗水,没有失败的泪水,也就不会有成功的喜悦。蝶在沉默了一冬之后,积蓄了全身的力量,终于把飞的梦想变为现实;依米花在沉默了五年之后,爆发了自己毕生的心血,终于把花的芬芳吐给了大家。梦想是我们通往成功的地图,只有付出了行动,迈出我们坚实的步伐,才能让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

确定我们的目标,就要为了他努力拼搏。志当存高远!我们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在实现梦想前,我们一定要先按耐住寂寞,不断拼搏和努力,最后才能真正品尝到成功果实美好的滋味。梦想,就如同品一杯名贵醇美的葡萄酒,闻起来让人垂涎三尺,但在刚喝下去的时候,味道却是让人感到火辣辣而又刺鼻的,回味起来,又让人忍不住陶醉在那芳香扑鼻的酒香味里面了。

我无法忘却,古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付出的努力,无法忘却,孙膑在忍受了挖去膝盖的痛苦之后,忍耐着、坚持着,执着地用心完成一部流传千古的兵法《孙子兵法》。无法忘却诸葛亮在南山躬耕的身影,他的才华使刘备三顾茅庐而不悔,在信念的支撑下,他创造的经天纬地的大业……这一桩桩,一件件流传至今的伟大事例,哪一件不是他们拼尽自己的毕生心血甚至是堵上自己性命的同时才换来的。没有付出,哪来的回报。没有汗水,又哪来的成功。

如今的我,并没有超过常人的智慧,也不是性格叛逆的差学生,我的成绩甚至只是普通的。而每当我向同学提及我的梦想是时,他们不是不屑一顾,就是嘻嘻哈哈的嘲笑着我。但是我并没有受他们的影响,我总坚信着,风雨之后一定会出现彩虹。所以我不气馁,不放弃,我用我的汗水浇灌着梦想,我用我的心血滋润着梦想。我期待着,梦想的种子在我的细心呵护下,它会发芽成长,长成参天大树。

我追求梦想,就像鸟儿渴望在蓝天自由地翱翔;我追求梦想,就像鱼儿渴望在水中自由的游荡。俗话说的好:“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飞吧,放飞我的梦想,我的起飞是辉煌的,我的起飞是美丽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拼搏!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十四

“夜宿峰顶寺,举手扪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在山水诗的创作中,最擅长于以情写景,以景抒情,这首《夜宿山寺》诗描写的是山中的一座小寺院。从诗的语句看,诗人只是写了一座小寺院,但仔细咀嚼,山寺的静穆,环境的净谧,以及超脱凡世喧嚣的佳境,都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味外之旨,正是作者抒发的厌弃世俗,向往自由的情怀。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外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在苏州城西。张继在肃宗至德年间曾游苏,本诗当作于此时。寒山寺是佛寺名,在枫桥西一里处,传说因初盛唐时疯僧寒山曾住此寺,故名。全诗以“愁”为诗眼。写景写声,动静相应,由实写到虚伸,渺渺余意更在诗句之外,抒发了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破山寺,即兴福寺,今江苏省常熟市北。常建的'这首《题破山寺后禅院》最能体现全诗主旨的诗句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颔联意境尤其静净,诗旨在于赞美后禅院景色之幽静,寄托自己借山水遁世的情怀。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诗中“摇落”即零落。“旧垒”指吴公台。这是一首吊古诗,其中“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两句诗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有相同的气韵。作者观赏前朝古迹的零落,不禁感慨万端。首联是写因观南朝古迹吴公台而发感慨,即景生情。中间两联写古迹零落,游人罕至之悲凉。末联写江山依旧,人物不同。最后两句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气韵。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甘露寺是我国一座著名的佛寺,始建于三国吴时,在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上,面对长江,相传建寺时露水适降,因而得名。作者曾公亮(999-1078),字明仲,泉州晋江(今属福建省)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诗题为《宿甘露寺僧舍》,但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寺院的建筑或历史,诗中更没有一点儿佛教所倡导的清静淡泊、超脱尘世的意味,作者的真实本意是以甘露寺所处的地势为立足点,借以展现祖国江山的辽阔,尤其是长江的雄伟,同时也抒发作者本人豪迈、进取的胸怀。作者采用了极度夸张的描写手法,使全诗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这首先是作者颇有诗歌艺术的想象力:小小的枕头却装着浩然的云气,而由于云气,遥远的千山万峰也近在身边了;低矮的木床下面却响着松涛之声,而由于松声,仿佛千沟万壑的风声也都响在耳边了。这样的诗句,没有艺术的想象是写不出来的。至于“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就更是突发奇想、神来之笔了。其次是用语的夸张:写山就是“千峰”,写沟就是“万壑”,写浪之大就是“银山拍天”,写江之涌就是“开窗放入”。正是由于语言的夸张,造成了境界的开阔、气势的宏大。但是由于描写对象本身的阔大,读来并不觉得空疏虚浮,故作惊人之语,而是给人以生动逼真、振奋有力之感。作者在诗歌艺术表现方面的大胆实践精神是值得称道的。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净慈寺”全名“净兹报恩光孝禅寺”,与灵隐寺为西湖南北山两大著名佛寺。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官居直阁秘书。首句看似突兀,实际造句大气,虽然读者还不曾从诗中领略到西湖美景,但已能从诗人赞叹的语气中感受到了。这一句似脱口而出,是大惊大喜之余最直观的感受,因而更强化了西湖之美。果然,三四句诗人用一“碧”一“红”突出了莲叶,荷花给人的视觉带来的强烈的冲击力,莲叶无边无际仿佛与天宇相接,气象宏大,既写出莲叶之无际,又渲染了天地之壮阔,具有极其丰富的空间造型感。“映日”与“荷花”相衬,又使整幅画面绚烂生动。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读过之后,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这些我们在阅读中都要细加品味。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十五

3、落球法液体粘滞系数测定仪的改进。

4、浅议氦氖激光器在光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5、全息照相实验技巧探讨。

6、实验数据的处理和测量不确定度计算。

7、标准不确定度合成中应注意的问题及讨论。

8、钢丝的切变模量与扭转角度关系的研究。

9、物理实验测量和分析的基本方法。

10、向心力实验装置研究。

11、重力加速度测量实验装置研究。

12、液体表面张力实验装置研究。

13、matlab在声学实验中的应用。

14、非线性电阻特性的实验研究。

15、简易万用表的设计制作及校准。

16、体效应管负阻特性的测量研究。

17、微波光学实验研究。

18、组合测量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19、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微小形变实验方法的改进与研究。

20、偶氮染料掺杂聚乙烯醇薄膜的光致双折射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高中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论文参考篇十六

“逆反心理”是人对某类事物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做出与该事物发展背道而弛的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消极的抵抗心理,这种心理一旦产生,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对教师的教育乃至所有的言行都持否定的态度,使教育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矛盾激化。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对自己形成了“逆反心理”,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疏导。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一向学习认真的`汪锋同学上课总是分神,作业也马马虎虎。我便找他谈话,他也是一副不予理睬的模样。我找其他同学了解,原来是因为有一次上课点他回答问题,他没答上来,我在班上严厉批评了他,因为那个问题是我上堂课反复强调过的。而他上堂课由于生病请假没上。我的批评使他委屈,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知道了症结所在,我便主动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将他未听到的课给他重讲了一遍。很快地他又恢复到以前的良好心理状态,并成了我的“朋友”。

对“逆反心理”的追根溯源,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及时从蛛丝蚂迹中发现“逆反心理”的萌芽,采取有效措施去进行疏导。

有一女生性格倔强,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当班干部时工作主动泼辣。上初一和初二时,见到有的男教师处理男女生纠纷、排座位、对男生违纪行为偏袒等。

她便认为男教师对男生有偏爱,对女生存偏见。有几次她站出来为女生辩护,反遭讥讽和嘲笑。于是,她公开宣称:“我就是不喜欢男教师教!”

上初三时,他在我班上就读。刚接触“化学”这门新课,有几个接受能力较差的女生学习感到很吃力,我便利用休息时间给她们开“小灶”。课堂上回答或讨论问题,我都尽量以公平、民主的态度来对待男女生。针对农村女生胆小的特点,课外辅导时,我经常主动询问她们有什么疑难,并不厌其烦地耐心讲解,慢慢地师生感情融洽了。这时我才正面接触这位女生,给她逐一分析我校教师,从白发苍苍的老校长到刚刚毕业的新教师,他们的身上都有一种奉献精神,他们其实都是热爱和关心自己的学生的,只是他们处理问题时有时不那么细致。并引导她寻找这些老师身上的“闪光点”。慢慢地,她的成见消除了。学校一位青年男教师结婚,她组织班上同学,在该教师的新婚典礼时,表演了许多精彩的文艺书目,学校移风易俗为教师办婚事,受到群众的好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79015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