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语文教案(精选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3:58:06
北京版语文教案(精选16篇)
时间:2023-12-03 03:58:06     小编:JQ文豪

教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工具,通过编写教案可以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接着,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此外,合理设计教学步骤和任务,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最后,在教学结束后及时反思总结,不断完善教案,提高教学质量。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教案范文,并借鉴其中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一

1.听写生字词。

2.师:让我们再走入课文,去体会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多姿多彩。

1.小组交流自己欣赏的句段,谈谈自己的体会。

2.班上交流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1)从饮食描写来欣赏春节的传统文化独特魅力。

(2)从场景描写来欣赏人们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

(3)从人们的活动方面来感受名俗文化的深刻。

3.再朗读,再体会。

4.说说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

1.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写法。

2.课文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1)写前教师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说说自己过春节的经历。

(2)教师巡视指导,指导学生写出春节的特点,要有详略。

查阅资料,了解春节各地的习俗。

课堂练习。

1.听写词语。

2.形近字组词。

{逛()狂()。

{拜()掰()。

{宵()霄()。

作业安排: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了解春节各地的习俗。

附录:

《老北京的春节》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第二篇课文,选自现、当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老北京的春节》。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自我问答:

阅读教学如何做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答:阅读教学始终要做到读与写的结合。我通过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教学中指导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等形式在读中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氛围,结合具体的语句和语境来感悟老舍先生淳朴、风趣、通俗的语言,启发学生、耐心地培养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说春节,写春节深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二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促成的词。

2、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3、学习用“先人物后背景”的方法观察图画。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

重组成的词语,会用“四面八方”、“笑容满面”造句。

2、通过点难点。

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自读识字。

(一)介绍相关知识,导入新课。

泼水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的盛大节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1961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西双版纳的黎旺城,与傣族人民共度泼水节。

此教学过程用课件《难忘的泼水节》中系列图片“泼水节”及视频“傣族的泼水节”辅助完成。

(二)指导看图。

出示大课文插图或叫学生看课本插图。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他们在干什么?(用谁和谁干什么的句式说一句话)。

(2)除人物之外,图上还画了什么?(除了人物之外,图上还有撒了满地的花瓣和盛开的鲜花。)。

(三)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由小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能直呼音节的,先拼读后直呼。

(3)指名中差生读课文,学生听后评议,纠正读错的字音。

(4)指名认读生字,师生共同纠正错误。

二、合作交流。

1、认读生字词语。

2、读好长句。

(1)学生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尝试读好长句。

(2)检查自然段标序号情况。

(3)指导读长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停顿符号。

3、读好感叹句。

(1)找出感叹句。

(2)指导读好感叹句,让学生在课文中标出重音符号。

4、读重点段。

(1)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来到傣族人民中间?读一读。

(2)哪个自然段写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福?读一读。

5、看课件的课文范读视频,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自读课本》中27课《绿色的竹楼》,28课《关怀》。

第二课时。

三、品读领悟。

(一)复习检查。

1、指名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细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火红火红,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火红火红——特别红;一年一度——一年一次)。

(2)体会“火红”与“火红火红”有什么不同?(火红只是客观地描写凤凰花的颜色,而火红火红则倾注了作者特别兴奋特别激动的感情。)。

(3)读第一自然段。先读“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再读“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体会作者的感情。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这段话的内容。(原句是先果后因,改句是先因后果,注意“他们”在什么地方用。)。

(1)先自由小声说。

(2)指名说。(今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所以他们特别高兴。)。

(3)齐读第二自然段。

3、自由小声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段共几句?每句话写什么?这段话写了什么?

(1)学生讨论。(共4句话,第1句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了。第2句写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第3句话写人们赛龙船放花炮。第4句写人们热情欢呼。这一段写傣族人民热情欢迎周总理。)。

(2)四面八方、赶来是什么意思?(四面八方——各处,范围很大。赶来——急着按时到达,生怕来迟了。)。

把“赶来”换成“走来”行不行?为什么?

(3)“一条”和“一条条”,“一串”和“一串串”有什么不同?

(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人们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要按句子的顺序有条理地说,理解了的词要用自己的意思表达。)。

4、齐读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第1句话,说这句话写什么?(周总理外貌)。

(2)找出这句话中描写颜色的词,用“~~~~”标出。

(3)笑容满面是什么意思?用“~~~~”标出这个词。

(4)看图,理解“咖啡色、水红色、笑容满面”等词语。

(5)比较读课文。先去掉“~~~~”标出的词读这句话,再加上“~~~~”标出的词读,体会哪样写好,说说为什么。

(6)自由小声读第2句,用“——”标出表示周总理动作的词。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1)祝福、祝愿是什么意思?(祝福——祝愿人幸福平安。祝愿——向人表示良好的愿望。)。

(2)想象周总理会说什么?傣族人民会说什么?

(3)这段话共几句话?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共3句话,第1句泼水节开始,第2句周总理泼水向人民祝福,第3句傣族人民泼水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4)看图理解:周总理端着银碗,向人民祝福;傣族人民有的端着水碗,有的端着水盆,有的拿水瓶,有的打着象脚鼓,个个兴高采烈,祝周总理健康长寿。

(5)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6)尝试背诵这一自然段。

6、学习第六、七、八自然段。

(1)“开心”是什么意思?“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傣族人民这么开心?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六——八自然段。

(3)熟读,尝试背诵第六——八自然段。

(4)背诵五——八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背诵课文五——八自然段。

四、巩固延伸。

(一)学习生字。

1、指名认读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

2、分析记忆字形。

(1)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泼炮鲜祝。

泼,三点水右边加“发”字。

炮,火字旁右边加“包”字。

鲜,鱼字旁右边加“羊”字。

祝,示字旁右边加“兄”字。

(2)用替换部件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瓣:辩字中间的“讠”换成“瓜”,就是瓣。

(3)用偏旁加部件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敬节福驶毯幸。

敬,左边草字头下加“句”字,右边是反文旁。节,草字头下面加单耳刀。

福,示字旁右边加“一”“口”“田”。

驶,马字旁右边是扁口,加一撇一捺。

毯,毛字旁,右上加两个火字。

幸,土字头,下面点、撇,一个“干”字。

(4)用数笔画的方法分析记忆字形。

3、指导书写。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的位置。

鲜,左右相等,鱼字的第8笔要写成提。

瓣,左中右相等,三部分都写窄一点,左边辛字的第7笔写成撇。

节,上小下大,单耳刀要写得宽短一些。

福,左窄右宽,右边的“一”“口”“田”写得紧凑些。

毯,半包围结构,毛字的第4笔要托住两个火字。教师边指导,边板书,学生跟着写一遍。

(2)学生自己练习,每字写3个,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对照黑板自批自改,教师了解批改情况。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三

《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加对祖国民俗文化的了解。

根据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多种阅读形式结合图片、视频等资料呈现,学生能够生动的把握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萌生对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之心。

教学重点、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地位作用及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本身的特点,确定本课的重点、难点如下:首先学生能够熟悉并正确运用重点的字、词,把握句子的含义;其次是从整体上把握作者构思文章的思路以及独特的表达方法;最后是能够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的气氛。

二、说学情。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在教学中,了解教材固然重要,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六年级的学生求知望和好奇心都有所增强,对新鲜事物开始思考、追求、探索。但是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对于文章中描述的丰富的春节活动背后所给予的文化内涵,仅凭自身的经历很难形成深刻的理解,这些都是我在教学活动中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六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采用以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为主辅之以讲授法的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和讨论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并且能够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说学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自身的特点,结合新课改理念的指导,本课采用自主探究法和小组讨论法,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部分,依次为:导入、新授、巩固、小结、作业。

(一)导入。

一上课,我会问大家这样的问题:“大家过年的时候都有哪些活动”这个时候同学们会有各种答案,不管学生们的回答如何,我都予以积极的鼓励,并适时的提出,“大家想不想知道北京的人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吗?”以此来调动学生的顺势导入今天讲课的主题《北京的春节》。

(二)新授。

这一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三个环节进行。

首先:初读,感知内容。学生通篇阅读文章,遇到生字词可利用手边的工具书查询,也可以问周边的同学,在初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够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内容,同时掌握文章中的14个生字的音、意,通过工具书的查阅结合上下文理解“娴熟、通宵、彩排、精密”等生词的含义。

其次:细读,理解文意。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我会以问题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同学们,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动?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的简略?”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内充分的思考和讨论,全班进行分享小组意见,我予以适当的补充,文章以时间为主线,分别描述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的活动。

再次:精读,体会文法。为了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学生们可以在老舍先生详细描写的四天中,选择最为喜欢的一天深入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把他画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物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气氛,体会老舍语言详略得当的魅力。

(三)巩固。

互动结束后,请同学们自己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找几位同学在班内做示范性朗读,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感情。

(五)小结。

课堂巩固练习之后,我会让学生根据板书的内容,结合课后的练习题,总结自己学到的知识,并请一位同学讲述自己总结的成果,若有遗漏的知识点,我再做补充。

(六)作业。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本课的内容,结合同学们讨论的结果,边分析课文边直观形象的板书,帮助学习更好的学习。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四

(师:课前放课件。)

师: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师:今天我们将跟随老舍爷爷一起到许多年前的老北京过春节,体会老北京的传统习俗。(补充课题:老北京的春节。)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哪儿的春节?(指课件)

生:老北京(引导学生再读课题,突出“老北京的”几个字。)

师:是现在的北京吗?不是,是许多年前的北京,所以叫它“老北京”。

师:想去老北京的春节看看吗?请同学们翻开书p118小声的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课后注音,并且把生字多读几遍。

生:自由小声的读文。

师:在读的过程中有哪些字的读音,你要提醒大家呢?

生:提醒大家“色如翡翠”的读音。

师:小老师提醒的好,跟着读/谢谢你对大家的提醒。

生:全班读。

师:课文中的词语带上音节,你们会读吗?注意看清音节,读准字音(课件)

生:自由读、齐读。

师:去掉音节,能读准确吗?

生:开火车读。

三、初读课文

师:认识了新词,那就高高兴兴去看看老北京的春节到底怎样,哪个小组愿意带我们去看看呢?请同学来读读课文。(师随时纠正读音错误)

生:开火车读文。

师: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听的过程中有问题请举手。

生:读文,倾听。

师:刚才同学读得很认真,听的同学也很认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美德,我们同学做得真好。

随文指导朗读:2段---

师:从腊八开始,经过一个月后,蒜就泡的?醋也有?

快流口水了吧,我们品品它的色和味吧。 (生齐读该句)

3段--- “年假”相当于我们这里的什么假期呢? “年根”是什么时间呢?

师:(生读后)读得真好,听的也认真,鼓励他们和自己!

师:听了六位同学的朗读后,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热闹无比” )

师:让我们走进春节去热闹一番。这么热闹的春节从腊月初就开始了,持续的时间长,到了正月十九,春节才结束。(课件)在这期间,还有许多重要的日子和特殊的活动。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用横线勾出还有哪些日子和活动。

生:勾画。

师:同桌交流一下你找到了哪些日子和活动。

生:汇报(师:像老师这样用简洁的话勾出来)

四、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师:(指课件)同学们,看,老北京的春节时间长、活动丰富,你想去体验吗?这6个重要的日子里,你喜欢哪一天呢?就读哪个自然段,边读边勾句子。

生:读勾画

〈4自然段〉

师:你为什么喜欢除夕?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吗?哪个段在描写除夕呢?(4自然段)

师:从哪儿可以看出除夕很热闹呢?

生:“家家、”(生想:春节的这个时候,我们每家也都在准备——腊肉香肠,有什么味? )

师:还从从哪儿可以看出除夕很热闹呢?

生:那鞭炮声彻夜不绝。 (生想:有鞭炮、冲天炮。)

师:说得非常棒,回答得也很完整。谁还能分别说说?

师:哦,除夕哪天各种鞭炮声从十二点开始,一点、直到天亮,响个不停,这就是彻夜不绝,真热闹啊!

生:读该句“鞭炮声彻夜不绝”。

师:除了鞭炮声,还有什么热闹之处?(这一天,出门在外的人?)

师:这一夜人们还要(守岁)?其实,我们现在也有守岁的习俗,让我们回到春节的现场一起来守岁,手拿出来,一起倒数迎接新年。(课件,生倒数)

师:对呀,从零点钟声开始一直到天亮,人们围坐在一起辞旧岁、迎接新年的到来。

师:孩子们,除夕夜你们一家在做什么?

师:老北京除夕这天,人们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看庙会、守岁等等〈板书:热热闹闹辞旧岁〉。把书拿起来把热闹的除夕展现在大家的面前,来,读第四自然段。(齐读)

师:这才叫读得有滋有味。

(小结)老北京的除夕真热闹!

〈5自然段〉

师:除夕过了,谁再来说说你喜欢什么日子?为什么?老北京的大年处一,你们喜欢吗?

师:(配乐插图)这就是老北京的大年初一。你看到了什么呢?请你用“有的。。。有的。。。还有的。。。。人们可真、!”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师指导有顺序的看图)

师:你们不仅说话完整,而且想象力也很丰富。

师:大年初一时,老北京的人们走出家门,有的逛庙会,有的看美景,还有的去拜年,到处都是热闹的味道,老北京春节的味道。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五自然段。

师:孩子们,你们用朗读把我和在座的老师带进了热闹的大年初一,谢谢你们。

生:截然不同

师:真能干!你们的感受和老舍爷爷一样的,让我们把自己和老舍爷爷的想法说出来。(生读句)大年初一,人们(板书:高高兴兴迎新春)

〈6自然段〉

师:领略了热闹的除夕和大年初一,还有哪个日子吸引你?为什么?

生:读句。

师:同学们可别停下脚步,一起到元宵节逛逛,

各种各样的彩灯都挂起来了,处处喜气洋洋,你们想去看看吗?走!(课件)

生:看灯。

师:你们想用哪些词语形容热闹的灯景呢?

生:说词。

师:你们真是积累好词的能手。

师:除了课文里说到的灯,想像一下还有什么形状的灯呢?

生:想象。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啊。元宵节处处张灯结彩,灯火通明,置身五彩缤纷的灯海可真舒服。

此时,我们虽然不能做灯,但我们能用朗读来体现灯的美丽。

生:自由读、分组读(4个组),引读。(看课件)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体会到了老北京的元宵节是如此热闹,难怪老舍爷爷说“元宵一上市,春节的?就到了。

生:读中心句。

师:除了看灯,人们还会?(生答)元宵节时我们也要吃元宵,因为预示着......

师:同学们读书的热情这么高,连老师也被感染了,我们一起来读。(引读)

师:在元宵节里,老北京的人们〈板书:快快乐乐逛元宵〉

〈7自然段〉

师:时间过得真快,转眼......(生答)

师: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只有辛勤的工作才能换来快乐的生活。过年了,你们又张大了一岁,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努力学习,学到更多的知识。

师:孩子们,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去迎接新的一年吧。

生:读该段。

小结:总结全文

师:老北京的春节结束了,同学们可别遗憾,再过三个月,20xx年的春节就要来到了,同学们到那时一定要好好感受一下我们龙泉的春节。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五

学会"梨、桃"两个字,学会本课的词语子,感悟到水果丰收的美丽景象。

1.学习和积累词语。

2.复习识字方法,用形声字的记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

3.指导学生把字写端正。

有的生字笔画较多不好掌握。

1.揭示课题师:孩子们,你们画的这些都叫什么呀?板书:水果。

师:秋天到了,这么多水果都成熟了,真是水果大丰收呀!板书:丰收,跟老师一起认真写。

2.多种形式读书师:课文中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水果呢?一起去看看(打开书41。

(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水果的名字。

(2)你们都认识这些水果了吗?读给同桌听,一定要叫对水果的名字呀!

(3)我注意到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各种各样的水果丰收了。各种各样,都有哪些水果呢?一边轻声读一边用笔圈出来。

(5)没有圈对的同学,赶快改一下。谁改完已经坐好了?

(1)你还认识吗?自己读读。

(2)谁领大家读读。

师:我们看,这几个字里有的是说水果名字的,你能帮他们找到小主人吗?

第一次:菠、梨、桃;那这几个字呢?应该贴在哪?

第二次贴:弯、沙、甜。

3.笔顺。

师:你们还挺聪明,我们再一起读读这6个字吧!你们能运用学过的方法记住他们吗?师:为了记得更清楚,我们一起看看笔顺跟随。

(1)实物投影:桃这个字写的时候容易倒下笔,跟老师一起边说边写。

(2)像这样,边说边写,把剩下这几个字的笔顺记清楚。

师: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记字的.时间了,记字的方法有很多,可以说说怎么记(板书:说)可以描一描书中的红字(描)还可以在本上写写(写)。你们能记好这些字吗?真能?不过,先别着急记,这有两个字提醒大家一下。

(1)弯:怎么记住它?下面的弓不太好写(变红),和老师一起写写。弯弯的什么样?作动作告诉我。

(2)甜:这个字呢?怎么记?右边的字是甘,甘蔗的甘,它也不太好写,再跟老师一起写写。瞧,舌头品尝甘蔗,味道甜又甜,跟老师一起说。

(3)小结:闭上眼睛你能想出弯和甜的样子吗?如果你能想出来,就说明你记住它们了。孩子们,接下来就是我们自己记字的时间了,我给大分钟,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记住这6个字,就评他为识字大王,还有精美的奖品送给他,你们想得到吗?那就赶紧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字吧!一会可要听写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记)。

(4)记住了吗?还用看这些字吗?准备听写了:第一个字要猜个谜语:桃(浑身长满小细毛,歪着小嘴对我笑)想想,是什么?快写下来吧。第二个字还是一个谜语:梨(长得像葫芦,颜色黄澄澄)下面的字看拼音写,课件出示。

(5)老师在课堂上判一判,写完全收上来。

(6)展示学生的听写,纠正错误。

1.仔细观察你发现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木)。

师:看,木加兆字组成桃,木加利字组成梨;谁表音来,谁表意,请你留心多注意!别看它们都有木,可是,一个是瘦瘦木字旁,一个是扁扁木字底。写好它们可不容易!

2.整体观察,你发现什么?课件显示:桃:左窄右宽;梨:上高下扁。

3.师范写5.展示一个人的,比刚才听写时写的进步多了。

学会这么多字,你高兴吗?我们也丰收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再次感受丰收的喜悦吧!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认读6个字,认识1个多音字。

2.能够给指定的句子填空。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学习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并对大自然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第2---5自然段。

教学难点:

写字,在朗读时边读边想象。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7个生字。朗读课文使学生初步了解秋天的自然特征。

2.培养朗读、写字的正确姿势。

3.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识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课后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抓住难写字的关键笔画。

教学过程:

一、诗歌引入:

朗诵《秋叶飘飘》,感受落叶的美。你还想更多的感受落叶吗?那就打开书,读一读14课吧。

二、新授: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按照正确的读音把课文读准确)。

2.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本节课的生字朋友,并画下来)。

3.检查生字读音:小组之间互相读一读,指名读,自愿读,领读。

4.扩词练习。

5.这回大家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快试一试吧。(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用序号标出节次)。

6.体会着读一读,小组一起学习喜欢的自然段中的生字。

7.学习汇报,抢答。(自愿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8.大家有不同意见吗?说一说你的识字方法。

三、指导写字:

1.大家把这些生字朋友都记住了,那么你们能不能把它们工整的写下来呢?试一试。

2.先观察,说说写这些字时注意什么。师个别指导。

3.先描一个,再写一个。

四、作业:

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培养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和想象力。

2.对大自然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第2---5自然段。

教学难点:

在朗读时能够边读边想象。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中是怎么写秋天的呢?自己读书。指名读。

2.树叶是怎么一片一片地落下来,谁来读读?

二、发挥想象读课文。

思考:树叶都落在了哪里,又有哪些小动物把树叶当作了什么?

1.小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它当做屋子。

小虫怎么躲的呀?谁愿意做个动作?

落叶就像小虫子的家。

你就是小虫子,你来读一读。

2.蚂蚁把落叶当做船。你要是小蚂蚁,坐在树叶船里,你怎样想?

3.小鱼游过来藏在落叶下面把落叶当做伞。

小鱼怎么藏呀?

你能做个动作吗?

4.燕子把落叶当做信,你猜他会说些什么?

你们都是小燕子,小燕子们说一说。

这只小燕子说说,小燕子们一起说说。

为什么说催我到南方去呢?一个“崔”说明了什么?应该怎样读?

三、总结课文:

通过读书,我们把书都读懂了吗?真有意思,你们喜欢吗?那就大声读读吧!

四、发散思维:

1.讨论:树叶还会落在哪,还有那些小动物把落叶当做什么。

2.三道题,任选一个,也可以三个都做:

落叶落在(),()把它当作()。

如果我是一片落叶,()。

3.请你写一句和落叶有关的句子。

教学反思:

学生能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七

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

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两课时。

教学目标:认识十三个生字,会写十个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审题、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首都是哪儿吗?说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

二、读中识字。

1、教师范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查读音。

三、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识字。

1、出示图片:你看到北京的那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教师随即出示词语。)。

2、“读读记记”下面词语。

绿树成阴鲜花盛开风景优美来来往往高楼大厦名胜古迹。

四、写字指导。

1、分析字的结构。

2、注重同偏旁的字。

3、突出主笔的字:央、市、旁、城。

4、教师范写:边写边讲解。

五、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用书上的一句话概括?读出语气。

3、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首都北京的巨大变化。初步感受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自由读课文:

北京给你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2、有感情的读这句话,读出赞美的语气。

二、朗读感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作者都抓住了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

2、学生讨论得出:天安门:庄严、美丽,宽阔的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

柏油马路:又宽又长,绿树成阴、鲜花盛开。

立交桥:许多、有绿毯似的草坪、拼成图案的花坛,车辆来来往往、川流不息。(读出立交桥的美)。

名胜古迹和公园、高楼大厦:许多、风景优美。

3、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实践活动。

交流有关的北京变化的资料。

五、布置作业。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八

1、使学生在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中感受6的乘法口诀的含义,能独立整理6的乘法口诀,并与同伴交流整理的过程和结果。

2、培养学生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3、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数学的乐趣。

整理和应用6的乘法口诀。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这图,你发现了有多少张贴画?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体验感悟

1、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经验,编出6的乘法口诀。

2、组织学生记忆6的乘法口诀。

3、用二种方法计算6乘7的结果。

四、实践应用

1、组织学生独立完成p79的第1题到第5题。

2、找朋友游戏,设计成卡片,分发给学生,是朋友的两人走到前台。

3、灵活应用,第5题,先让学生独立算出用几个圈,再组织交流。如学生没想出方法,师可适当引导。

五、小结

你今天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想一想,6的乘法口诀还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哪些地方?

教学板书:

1×6=6一六得六

2×6=12二六十二

3×6=18三六十八

4×6=24四六二十四

5×6=30五六三十

6×6=36六六三十六

6×7=42六七四十二

6×8=48六八四十八

6×9=54六九五十四

一共有多少天

1.编制7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7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每一句口诀含义,初步熟记7的乘法口诀,能利用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编制口诀,初步体会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理解和记忆7的乘法口诀教学准备;初步建立估算意识。

课件、实物投影

一、情景创设

2、四个星期、五个星期各是多少天?

二、问题探究

1、你能根据填写的表,自己编出7的乘法口诀吗?

2、提问:你是怎样编7的乘法口诀的?组织学生交流。

3、组织学生记忆口诀。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完成p81第1、2、3题。巡视并指导。

2、第4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说完整图意,再列出算式。

3、开放性题,第4题,要求根据实际情况完成,再全班汇报交流。

四、实践应用

“口诀对猜”游戏 “口诀游戏车”

五、小结

说说这节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对自己、同学、老师的评价是什么?

你还有更好的建议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想吗?

教学板书:

一共有多少天

1×7=7一七得七

2×7=14二七十四

3×7=21三七二十一

4×7=28四七二十八

5×7=3五七三十五

6×7=42六七四十二

7×7=49七七四十九

买球

1、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2、经历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应用的意识。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学习乐趣。

编制8、9乘法口诀,在探索中记住8、9的口诀,并能正确应用。

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发现应用的意识。

课件、实物投影。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淘气和小明都是体育爱好者,他们来到体育用品商店。 看:(投影p82的插图)“你会提出哪些问题?你能帮他们算算吗?”

二、问题探究

1、你能编出8和9的乘法口诀吗?

2、如何记忆这些口诀呢?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口诀记忆,根据乘法意义记忆;根据相邻两句间联系记忆。

3、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规律。“看乘法口诀,你有什么发现吗?”

三、体验感悟

1、组织学生对口令;完成练一练的第3题。

2、第4题,让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1)(2)题,第3题在小组中提出问题,并解答。

3、第5题,要求学生先看算式有什么特点,再利用口诀计算,体验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四、实践应用

1、小组玩“对口令”游戏(第3题)

2、第4题:引导学生看懂题意然后列式计算

3、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引导学生找出规律

教学板书:

买球

8×8=64八八六十四

8×9=72八九七十二

9×9=81九九八十一

做个乘法表

2、各小组准备一套1~9的乘法口算卡片

自主整理乘法口诀。

课件,实物投影。

一、情景创设

1、“这段时间你学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一说。

2、组织学生在小组里整理乘法口算卡片活动,整理时想一想,把哪些算式排在一起,为什么这样排?经过系统整理,把乘法表填完整。

3、引导学生观察乘法表,说一说发现了什么?

二、实践应用

1、找出乘数是3的乘法算式,并填一填,先独立做,然后小组内交流。如()×()=18的只需要填出一道,其余的通过交流获取。

2、说说淘气做的乘法表,他是怎么得到的?你能帮他填完整吗?学生填,校对。

3、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横着看,竖着看。

三、练一练。

完成1到5题作业,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四、小结。

说说这节课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九

1、能围绕北京这一中心话题用较连贯的语句表达自己的见解。

2、了解北京的建筑和景色。

3、体验热爱祖国的情感。

幼儿用书《首都北京》。

1、共同回忆有关情节,讨论:

——“我们的家叫中国,那中国的首都在哪儿呢?“

2、幼儿阅读图书并讨论:

(1)交流各自对天安门的认识:

——“天安门在哪里?它时什么样的?“

“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是怎样的?“

“人们是怎样观看升国旗的?为什么?”

(2)边看图片边验证他们的介绍,作小结。

交流北京著名的古迹、特产:

——“你们还知道哪些北京非常著名的古迹、建筑?”

“你最喜欢北京的什么地方?为什么?”

选择北京非常著名的古迹、建筑留影:

——“想不想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北京的景点照张相?”

教师用照相机为幼儿拍照留影。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十

1.认识“阔” “矗”等13个生字。会写:申 匹等10个生字。

2.读正确 、读流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感情。

识记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1、 出示课件,一张中国行政图,谁能找出北京在哪儿?

2、一名同学指出后,教师简介北京概况。

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 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去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

2、 多媒体放画面和录音。学生欣赏。

3、 自由的课文,把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由发表建议。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

1、 学生再读课文,把生字画出来,把字音读准。

2、 师出示课件(本课中的字词,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四、指导朗读,感受景美

1、 播发北京的画面,教师朗读课文。

2、 讨论:你看到了什么?

最想去北京哪个地方?

3、 把你最想去的地方读一读,师指导。

4、 自由朗读课文后,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课后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在比一比栏中展评。修改意见

一、复习回顾

2、 下面让我们开起识字的小火车来和这些词语朋友打个招呼吧。

3、 小火车起来,轰隆轰隆开起来火车头就是你……

6、 出示课后练习题,读读记记。

7、 分段接力读课文,看谁读的好。

二、引导观察,书写生字

1、 观察本课中的生字,它们中哪些可以做朋友,(同偏旁的)

2、 观察田字格中字的位置,先描红,再仿写,看谁写的棒。

3、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的习字本,评出“小小书法家”

三、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抓住关键词,把你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

四、扩展活动

在搜集到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上,写出景点的名称。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十一

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第九册中的《铺一铺》一课是一节充满了生活气息,充满了数学美的好教材。本节课是新课标实验教材所新增设的实践活动课。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铺一铺的实践活动,探索密铺知识。密铺也称镶嵌,它是指一种或多种图形没有重叠,没有空隙的铺在平面上的现象。生活中的地板,地砖,墙壁,拼图,装饰画中都存在着密铺。密铺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时密铺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丰富的变化和美的享受。 本节课教材主要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呈现出学生所熟悉的几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铺一铺等实践活动探索发现哪些图形可以进行密铺。然后,再让学生综合运有所学的知识,用几何图形在方格纸上创作出新颖美丽的密铺图案,并计算它们的面积。

本节课对于五年级的孩子说有很强的探索性和趣味性。一方面,学生对于密铺现象并不陌生,对于密铺已经积累较深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对于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正五边形、圆形等等)也是非常熟悉的。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使学生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发现可以密铺的平面图形,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并感受密铺图形的美。在设计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感受到数学知识与艺术的密切联系,经历欣赏数学美,创造数学美的全过程。

本节课的设计与实施十分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基础,通过帮助小区选择地砖铺地面的模拟情境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铺一铺。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主动思考如何铺地面,引导他们把注意的问题总结出来就得到了密铺的理性认识。当然也有可能会有学生用圆形或五边形这些单独不能密铺的图形来铺,这时又可以让学生比较分析出只用一种图形圆。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十二

2.初步感受统计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统计和生活的联系,从而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的能力。

掌握统计整理的方法,能够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并能对调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

课件、统计图、统计表。

一、导入

观看游戏录相,调查换牙情况。

师生观看录相。

录相:学生在操场上做各种游戏,笑得开心,画面最后定在一个缺牙孩子的笑脸上。(配音:下课了,孩子们都高兴来到了操场上,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转呼啦圈,还有的在真有意思!)

师:他们玩得真高兴!刚才看录相时,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在笑,你在笑什么?

生:他的牙掉了,留下了一个空空的洞。

师:其实,这没什么好笑的,因为每个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小朋友的牙齿叫做乳牙,一共有20颗,小朋友到6岁的时候,乳牙就要开始掉落,然后又会重新长出新的牙齿,这个阶段叫做换牙。小朋友们,你们换牙了吗?开始换牙的孩子举起手来!

生纷纷举手示意自己换过牙。

生:3颗、2颗、4颗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十三

一.作者简介:

张先(990—1078)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皇祐二年(1050),晏殊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治平元年(1064)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九。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初以《行香子》词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人称为“张三中”。后又自举平生所得意之三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天仙子》);“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归朝欢》);“柔柳摇摇,坠轻絮无影”(《剪牡丹》),世称“张三影”。《宋史》无传,《宋史翼》卷二六载其事。著有《张子野词》。

二.赏析词文:

1.结合词序内容说说张先不赴府会的原因是什么?

由词序可知,一是位卑(时为嘉禾小吏),二是老病(病眠)。这首词主要表现了位卑老病的感叹。

2.这首词所写内容时间跨度。

从中午到夜晚。

3.仔细体会“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所表达的情感。

“送春春去几时回”,表面上是问自然界的春天,实际上是问自己生命中的青春几时再回来,字里行间充满对生命之春的留恋。所以才会对着明镜,为流水般消逝的光景伤心(“临晚镜,伤流景”)。作者回首过去,则往事成空,瞻望将来,则后期无定,流光堪悲,人事就更堪悲了。“空记省”,想也无益。

4.下片所有景物描写都暗扣一种事物,请说说这是哪种事物。

“风”字又是贯穿整个下片的关键词。因为“风”起春寒,鸟儿才紧紧依偎;因为“风”散浮云,月亮才得以重现;因为“风”起,残花月下始弄“影”;因为“风”起,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

5.“沙上并禽池上暝”为什么要写“并禽”。

“沙上并禽”,用以对照自己的块然独处。

6.王国维《人间词话》说:“‘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请大家赏析“弄”字的妙处。

与上句动静结合,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月下花儿被风吹时的舞动之态,也写出了花儿似乎顾影自怜的人性美。

7.“明日落红应满径”是虚写,分析表达的情感。

结句扣住“送春”,是说今晚还可以看到“花弄影”,大风之后,明天所见到的,惟有“落红满径”,表达伤春之情。

《天仙子》原文和译文。

原文: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译文:

《水调》歌曲一声声,不禁端起酒杯仔细倾听,午间醉后醒来可愁闷却未醒。送别春天,春天要去多少时日才能返回?夜里照一照明镜,感伤流失了光景,旧日的事待到以后,只是徒劳的记省。

沙滩上并立一双飞鸟,池塘上呈现苍暝,浮云撕破,月儿探出头来,花儿舞弄自己荫影。重重叠叠的帘幕密密遮住青灯,随着风儿摇曳不定,人们正入睡乡万籁寂静,明日的落花定将铺满路径。

《天仙子》赏析。

这首词前有一短序,可以成为解读此词的一把钥匙。小序中交待了作词的时间、地点和作者当时的身份,同时也交待了作者借病闲居,不想入俯。这两点说明当时忆经五十二岁的张先因性格孤傲,仕途失意,只做了个掌管文书的小吏。

这首词的上片写伤春之情。词人把酒听歌,所听之歌为水调歌。此歌是隋汤帝凿汴河时所制,其声韵悲切。词人把酒听歌意在消愁,结果却酒醒愁未醒。由此看来,词人伤春为表,伤已才是里。春去尚有回归日,而大好青春却一去无返机了。“几时回”,实际上是“伤己”之余的自问了。向晚临镜自照,青丝变白发,又怎能不渐生华年飞逝的怅惘之情呢?最终发出了往事不堪回首万事皆成空的慨叹!

下片描绘了庭院池塘之景,并借以烘托伤春伤己之情。前两句写所见,鸟儿成双是爱情和美满的象征。“瞑”是暮色,与上片的“午醉”相照应,交待了时间的推移,足见词人惜春恋春之情。“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一个“弄”字写活了月下之“花”,尽显拟人之妙处。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个“影”字,这才是词中的“词眼”,是这首词中美学境界的焦点之所在。春之将去,残花尚且顾影自怜,对这美好的大自然充满了眷恋之情。这能不引起词人的思考吗?帘幕重重,灯影朦胧,人渐静而“风不定”。其中的“风”字又是本片中的关键词,是贯穿整个下片的。因为“风”起春寒,鸟儿才紧紧依偎;因为“风”散浮云,月亮才得以重现;因为“风”起,残花月下始弄“影”;因为“风”起,词人才猜想“明日落红应满径”。终篇“落红”与开篇的伤春前后呼应,使上情下景,浑然一体。

这首词有两个艺术特点。第一是感情激切,有一种郁结于胸的自伤和怅惘之情,不吐不快。

第二是“影”字传神。词人善于抓住“影”字来开拓美学境界。张先对“影”字情有独钟。据记载,当时人们送张先一个美称:“张三中”,谓能道得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也”。他自己却说:“何不曰:‘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风絮无影’,吾得意句也。”(后两影,有人传为“浮萍断处见山影”、“隔墙送过秋千影”)。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十四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优美的词句。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引导学生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产生对北京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生字卡片

二 次 备 课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一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你知道北京有哪些风景名胜呢?自由说。

其实,夜晚的北京城也很美。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识记生字词,交流识字方法。

同学们刚才读得可认真了,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把课文中出现的这些生字词带同学读一读?

夜幕降临 银光闪闪 光彩夺目 五光十色 络绎不绝 华灯高照

长安街 勾画 喷泉 王府井 紫禁城 一束束 一幢幢 繁华 辉煌

3.说说自己记忆生字的小窍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2.讨论交流: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的`( )就亮起来了。

3.你觉得夜晚的北京城里什么地方最美?把描写美景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吧。

4.师生赛读。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及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指导学生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北京亮起来了》一课,谁能美美地给大家读一段课文。(指名学生分节读课文)

2.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中的许多优美词语,看一看谁和他们交上了朋友?出示生字、新词卡片,开火车认读。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2.生读,交流:

长安街,环形路,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紫禁城。(在黑板上贴出四个景点的名称)

3.现在,选择你喜欢的景点,开始今天的游览吧!别急,先看看导游的要求。出示自读提示:

(1)从2-5段中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自由读。

(2)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3)细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哪些词句描写了这个景点的美,画出来,读一读。

(4)同桌交流学习体会,并美美地读一读你选择的内容。

4.全班交流,师点拨突破难点。(学生当小导游介绍,说到哪个景点介绍哪个景点)

(1)东西长安街

a.你看到了哪些地方的美景?(指导说话:来到长安街,我看到了-----引导读句子。)

b.哪些词语写出了长安街亮起来了?

借助图片感知: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轮廓等词语及相关句子的意思。

c.如果现在正是华灯初上,你漫步在长安街街头,身处点点灯光之中,闪烁的灯光如银河从天而降,想象你就身处其中,你能美美地读出这一段吗?自己练一练吧!

(2)环形路

a.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把“犹如”换一个词读一读吗?

b.你能读读你喜欢的句子吗?

c.读,评读,引读,男女分读,齐读

(3)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商业街、王府井、紫禁城。感知“焕然一新”“绚丽多彩”“五光十色”“繁华”等词语。

(4)引导学生用赞美的语气齐读最后一段。

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吧!

二、回顾全文,深化情感。

1.看插图,让学生再次感受北京夜景的美,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北京的赞美之情。(说一句赞美北京夜晚美的话)

2.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要对大家说呢?

三、拓展延伸。

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北京的图片、资料、书籍等,组织学生自由参观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试着用本节课中学到的词句介绍我们居住的城市美丽的夜景。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十五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重难点:北京教案教学设计好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方法:引导自主合作学习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1.出示课文插图或播放根据课文插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看图说话,认读词语。

你看到了北京的哪些美丽的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根据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词语。)

1、激励学生自己认字。

谁会认生字条中的字?能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吗?

(学生复习已会生字,交流自主认识的生字。)

2、打开课本,学生自主学词学字。

(1)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生字词。

(2)借助拼音读词语,用三角画出词语中的生字,认一认,读一读。

(3)发现容易读错的字并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领读。(老师领读,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1.听教师范读,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北京的美?这些景物分别有哪些特点?

3.学生质疑不理解的词,师生共同解答。(庄严、矗立、绿树成阴、川流不息……)

4.指名朗读课文,大家评议,教师进行朗读指导。读出北京的美丽,读出我们的自豪,读出我们热爱伟大祖国的语气。

5.小组交流搜集到的北京新变化的资料。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读

2、读喜欢的段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书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本课要写的字,包含了独体、上下、左右、全包围四种结构。提示、范写易错的笔画和不容易写好的字。

同偏旁的字:坛、城,国、图。

突出主笔的字:央(长横)、旁(秃宝盖)、城(斜霍:

观察字形后,边示范边讲解:提土旁横宜短,竖起笔要高;方框不要充满格子,上下左右都应该留出空隙;/article/秃宝盖的横宜长,覆盖下面的“方”字的弯度,就像一把弓。

3、学生描红练习

搜集有关北京的图片、明信片照片、邮票、火花、文字资料等,在班上展示、交流。

北京版语文教案篇十六

1、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统计材料,引导学生将整理后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并把统计图补充完整,体现统计的过程。

2、通过具体的练习,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体现统计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的初步知识,看看今天对我们又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二、新授

1、出示统计表:

中国的世界遗产情况统计表

项目 合计 文化遗产 自然遗产 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文化景观遗产 数量(处)

(1)观察统计表,明确各项目名称。

(2)出示中国的部分世界遗产名录,阅读,并完成统计。

(3)独立补充统计表。

(4)汇报。

2、出示统计图:

(1)观察,一个单位长代表几处?(理解1个单位长代表几。)

(2)独立完成统计图的绘制。

(3)在中国的世界遗产中,你知道北京有几项吗?(根据统计资料回答。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巩固练习。

(1)试一试,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记录下来并填入统计表中。

(2)合作交流,调查,统计。(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后反思

学生在课堂中能利用教材中所提供的统计材料,将整理后的数据填入统计表,并把统计图补充完整,体现统计的过程,通过具体的练习,进一步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作业

数学一日一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0576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