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精选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1:56:14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精选18篇)
时间:2023-11-27 11:56:14     小编:念青松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问题,找到解决方案。优秀的总结应该具备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将复杂的内容更加容易理解。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思路,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一

作为世界大国,中国理应在经济上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了全球经济的脉搏。入世给中国企业带来了希望,但挑战也随之而来。

入世几年来,中国的经济的确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也要看到中国企业从规模、技术到营销、人力资源等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都不占绝对优势。国内市场上,相对成熟的国际跨国公司积极抢滩,部分行业已成为外国品牌的天下;而以为“走出去”就风光无限的中国企业,在对跨国营销还十分陌生的情况下,又不得不面对诸如“反倾销”、“市场经济地位”等种种难题。“走出去”的道路漫长而曲折,现在正是中国企业重新审视国际定位,调整国际战略的时候。

其实,许多中国企业的失败,并不是失败在“硝烟弥漫”的国内外市场,而是失败在缺乏先进的战术素养和精准的国际定位。环视全球经济,跨国公司正在调整自己的战略步伐,将有限的资源全部集中到产生附加值最高的业务和环节,庞大的国际巨轮正变得越来越小巧。这为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平台,由于各自特点的不同,对跨国公司来说收益不高的产品,可能正是中国企业的优势之所在。曙光微露,商机无限。中国企业正可抓住此时的机遇,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不断挖掘巨大的上升潜力,努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指天做岸,登顶为峰”就不是痴人说梦。

收购剥离资产。

从开始,全球生产体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跨国公司在华的投资是全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跨国公司在华以外的业务和市场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这些资产被剥离后,跨国公司仍希望其发挥以往的联系和作用,这又为实现收购的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商机。

所谓国际战略联盟是指由具有共同利益的企业之间以许可证协议、特许专营协议、单方持股、互相持股或合资办厂等多种形式,在研发、生产、服务以及技术方面进行合作,结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生产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一种合作模式。而在联盟中各合作企业仍可保持各自独立性。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际战略联盟就如同武术中的太极,“借力打力”、“化大象于无形”。竞争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动力,而合作可以实现两者效用最大,实现双赢。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战略联盟被赋予了新的涵义。联盟双方不仅是合作的伙伴,更是竞争对手,合作与竞争共存、共生。因此,国际战略联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竞争,是一种“追随领跑者”的策略。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二

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完善路径研究论文认为应从现有问题出发,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和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改革执法体系、引导舆论监督等措施,来逐步探索和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有效途径。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良好的城市管理秩序,完善的综合执法方式对深入推进城市化进程显得格外重要。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多样化和灵活化,逐步改变了过去城市管理秩序混乱的局面。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因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执法等不良执法形态的存在,给政府的有效管理和社会公信力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如何科学有效的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就成为全面加快城市化进程和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政府管理活动的一次自我大胆改革。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在运行中不断发展完善,实现了行政执法领域的自我创新。

但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如:部门间分工不科学、不细致、职权重叠;执法不严、执法、多头执法的问题出现,严重的影响了法治政府建设的目标落实。

此外,城市化不断积累的“城市病”也需要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保障城市的正常运行。

随着人们眼界的不断拓展和法治观念的日益增强,其对政府的城市行政管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通过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加快政府法治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城市管理水平。

本文旨在指出我国现阶段城市管理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在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探索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

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概述。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又称为相对的集中行政处罚权执行,是将原来由数个行政机关管理领域的,分散的行政处罚权统一集中起来,交由现行的某个行政机关统一集中来行使的行政执法方式。

最早把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其在第16条规定,国务院及经其授权的省级政府,可以决定由一个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但对于涉及公民人身自由的,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由此可以看出,立法明确规定将分散的行政处罚权进行集中,即将行政处罚权化零为整,来实现行政权的聚集。

我国目前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具有创新性。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对行政处罚权的重大变革,是我国行政执法方面的突破性的尝试,是结合我国国情、从制度和源头出发对行政处罚权的制度创新。

二是执法综合性强。

城市管理执法不仅涉及范围大、领域广。

城管执法既不像多家执法、部门联合执法,又不同于专门执法主体主要是各行政机关依法对确定的特定事项进行执法。

三是集中方式下的特定性。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对行政处罚权的相对的、适度的集中,而不是对所有行政处罚权的绝对集中。

四是具有持久性强。

城管执法的执法主体资格与权责固定,执法行为活动是永久固定的,并不是为追求短期效力、采取搞突击的这种应对措施。

只要充分认识城管执法的长期性特点,就能有利于推进城管执法改革,促进城市管理执法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我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从最初的试点到在全国实际推广这几十年成效是显而易见的,执法过程中存在的执法扰民、执法等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的改善,其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精兵简政。

减少了执法机构,省去大部分执法人员,节约了执法资源。

同时,由于城管执法局是统一指挥,统一领导的,化零为整,执法力量集中在一起拧成一股绳,执法效率大为提高。

第二,提高执法效率。

资源拧成一股绳,打出强有力的拳头,行政执法效率显著提高,与群众的矛盾与摩擦能有效地避免,执法现象也在不断减少,改善了执法人员在民众心中的影响,不仅提高执法人员的个人形象,而且树立了良好的国家政府机关执法形象。

第三,积累丰富的执法经验。

多年的城管行政执法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执法经验,为其他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参考,从而和我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宏伟目标遥相呼应。

但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它带给我们的便利的同时,还应重点关注它带来的不利影响。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且受制于综合执法实际执行中一些因素的影响,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还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执法依据不足,法律地位不明确。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应有具体明确的法律依据,但目前我国没有专门针对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法规。

主要的法律依据是借鉴《行政处罚法》第16条的相关内容,而其他的相关法律文件由于其抽象性与理论性太强,法律效力不足导致缺乏实际可操作性。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法律支撑,无统一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导致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在真正执法过程中出现分散的情形,直接影响最终执法的效果。

(二)责权配套不清晰,责任追究不及时。

有权力就应制定配套的责任追究机制,而制定科学合理的行政执法人员评价体系,是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和责任政府的重要保障。

但目前我国的城管执法效果考核责任制度,尚未真正的建立,导致在实际工作中各城管执法局之间、各执法人员之间出现相互推诿、扯皮,不承认自己的违法执法行为,严重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阻碍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正当运行。

(三)对城管执法活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约束。

随着依法治国不断推进,我国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政法律法规来约束政府的行政执法活动,如《行政监察法》、《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等,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监督与权力制约机制正在逐步形成。

但是具体针对城管执法机关的监察监督机制却尚未落实。

若执法人员缺乏相关监督机制的制约,必然导致执法变异和违法执法的现象频频发生。

(四)城管执法队伍建设滞后。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而实施的水平取决于执法者,对于城管执法这一特殊的执法领域,它对执法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有较高的法律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社会执法经验。

虽然政府不断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的效率和质量,但是社会上的执法时时发生。

综合分析,主要表现为:第一,执法人员自身法治观念不强,对自身的职责认识模糊,没有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工作中把“为民执法”变成“对民执法”,公私不分,导致徇私枉法,甚至严重的渎职行为。

第二,部分执法人员不能胜任行政执法工作,不具备娴熟的业务能力,执法中不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

第三,由于缺乏保障执法人员的任职条件,城管综合执法机关在人员录用、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健全,使得各级城管执法工作人员层次不一。

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完善途径。

综上分析,我国要最终形成完善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就需要不断健全城管执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执法人员的职业素养、积极发挥法制监督的作用,营造文明执法、公正执法、透明执法的法治环境。

(一)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作为执法机关,要有法可依,依法行政。

所以,立法机关应结合我国的国情,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及时起草和颁布《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法》,以立法的形式对城管执法机关的性质、设立、运行、权责、执法程序等进行全方位的界定。

国务院及其部门、省级政府和较大的市,应遵循下位法不得违反上位法的原则,制定适合自己区域发展的法规、规章或者其他规范性的文件。

因此,立法机关以及相关的部门应在分析当前存在问题,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积极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二)提升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职业素养。

各级城管局应定期在本单位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执法人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积极宣讲法律知识,职业道德,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水平和职业道德感。

在执法工作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为民服务为出发点,时时刻刻都要以人民利益为衡量工作的标尺;在履行公务时,充分发挥个人道德情感,考虑普通市民的民生困难,坚决排斥任何一切以非道德为基础建立的政绩感,让执法工作健康的运作。

此外,还应当完善执法人员业务培训制度,使之能够积极吸收本单位的教育资源和执法业务知识,做为人民服务的合格执法人员。

(三)执法手段多样化。

城管执法中,应坚持柔性执法,反对硬性的执法。

柔性执法指要学会改变以往我国行政机关的命令,生硬、强制的执法模式,执法过程中坚决摒弃执法,执法人员应时刻铭记保障人权的理念,时刻合理行政,尊重行政相对人的人格尊严等权利。

正是由于我国城管执法机关缺乏柔性执法的意识,在全国各地屡屡曝光执法的丑闻,使行政执法丑态化,而柔性化执法(如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是城市管理转变的必然趋势。

柔性管理执法方式是我国民主集中制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政府行政管理的具体表现,使得“官”与“民”之间的传统对立关系逐渐向平等方向发展。

(四)完善权力监督的机制。

英国思想家阿克顿曾言:“权力导致腐朽,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朽。”所以,对于行使相对集中处罚权的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机关来说,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督监察制度才能够保证综合执法权的依法行使。

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违法执法、执法等问题,保证执法的正常开展。

在我国,应形成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专门行政监察机关监督、社会监督为一体的完整监督体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立法机关,代表人民行使权利,是各种监督形式中最有权威性质的机关。

所以在我国应当以人大为主要监督形式,其他监督相辅助。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三

摘要: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愈加激烈。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企业内部的人才,因此加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加速企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了决定企业是否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的有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还比较薄弱,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人力资源风险,但还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因此,企业人力资源风险是值得关注的课题,正确的认识这些风险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已成为企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招聘;激励分配;绩效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通过对公司人力资源进行规划、组织、控制、激励和引导,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但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源管理与政策无法实现其目标的可能性,为规避人力资源风险,实现经营发展战略,必须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风险管理和有效控制。

一、企业人力资源风险分析。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风险源来自于各种内外部因素,风险点也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来源划分可以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外部风险是国家政策、外部环境所引发的,这部分风险对于企业而言是不可控制的,因此本文将不对此类风险进行分析。而内部风险则来自于企业内部的制度和人员的管理,企业通过加强内部的管理,是可以有效防范和控制该类风险的,这也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重点所在。根据笔者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可以将企业内部的风险归纳为以下五种:

一是规划制定风险,人力资源规划是公司人力资源的整体规划和政策程序的设计,在实现过程中由于人力资源需求信息、供给信息和其他信息的不准确、不相关导致人力资源规划不科学、不合理的可能性;相关岗位设计不合理、岗位人员胜任能力不足等,致使人力资源规划无法实现或实现困难等风险存在。

二是员工的招聘风险,企业要优化自己的内部人员结构,或者扩张企业的规模,就要不断的对企业的人力资源进行循环更替。因此,企业的对外招聘工作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管理模块,也成为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风险点。由于招聘中可能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招聘判别测评工具不是完全精确,影响对求职者的正确判断,有可能出现员工在签订劳动合同后和报到前产生违约的现象,也有可能出现对招聘人员判断不够准确,人员到岗后无法胜任所应聘的岗位等情况。

三是员工离职风险,市场的激烈竞争导致了企业生存的压力加剧,很多企业的员工会在个人职业规划无法得到满足、或者劳动报酬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选择离职。其中核心技术人员的离职,无疑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很大的损失,会给公司带来泄密隐患、岗位空缺、人心不稳的风险,同时对未离职的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减弱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动摇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信心。

四是绩效管理风险,绩效考核风险是指绩效考核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员工的`绩效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对复杂的管控手段,绩效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企业对员工的客观评价,对企业和员工个人的影响都非常大。企业会根据企业自身的特征和员工特点设计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绩效管理体系,因此员工的绩效管理需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并综合考虑设计的指标,由于绩效考核政策制定及考核结果应用不当会使员工产生负面情绪,企业将面临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下降,工作情绪低落,工作效率降低以及企业出现不和谐不稳定现象等风险因素。五是劳务派遣法律风险,随着新《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对公司现有的劳务派遣模式进行了严格限制和规范,使得劳务派遣这种用工形式原来具备的一些优势将会削弱。新的《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的劳务派遣人员应该与企业正式员工同工同酬,规定了劳务派遣所适用的范围以及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公司的连带责任等。因此,企业有必要对劳务派遣用工方式在新《劳动合同法》框架下将会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进行研究,并探索相应的对策来应对新时期的挑战。

二、企业人力资源风险防范。

企业人力资源风险的防范应该以内部控制为主线,依据人力资源业务分类,通过梳理、整合、优化管理流程,划清部门业务间界限,明晰管理权限和责任,强化横向协同合作,解决工作中的交叉、重复和冲突,弥补制度制定缺陷和管理缺失,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效能的不断提高和发挥。针对前述五类来自于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风险,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规避这些风险,同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进行有效控制。

1.科学制定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首先应该有自己的发展目标,然后在企业战略的指引下制定符合企业自身需要的人力资源组织与发展规划。企业的战略目标决定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战略目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对公司员工的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对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科学的配置,使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化、科学化。同时,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明确人力资源相关政策和程序的信息获取与沟通渠道,规划制定和实施中的有关内容应与员工传达与沟通,使企业人力资源政策能够有效传递至相关员工,保障人力资源规划实施的顺利进行。

2.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

企业的薪酬管理和绩效管理制度是影响一个企业员工是否稳定,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平稳运行的基础。因此,企业如果想要稳定员工,避免企业的优质人才流失,避免员工离职风险,应当通过公平、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实现优化绩效管理,通过优化绩效管理降低离职风险。通过对员工的岗位、职称、技能、学历甚至工作环境、工作难度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分析和综合评价,确立关键业绩指标,依据岗位价值体现,实现薪酬的激励作用,让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展现,实现企业内部的公平性。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完善企业整体的员工薪酬体系,同时通过公开、透明的监督机制,确保员工绩效管理的权威性。

3.建立多元化的员工激励分配机制。

多元化的员工激励机制是一种非薪酬方面的员工激励措施。企业通过对员工除了发放薪酬以外,以奖金、补助、福利的发放等物质对员工进行激励,也可以采取对员工提供职业晋升的机会、开展员工培训、为员工提供旅游度假等措施对员工进行精神层面的鼓励。企业一定要将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良好的结合并弹性使用,当对人才的内外激励达到一定程度后,再为人才的发展提供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培训,使人才在不同阶段可以看到自己未来的一个走向和发展。

4.开展员工职业生涯管理。

建立和制定人才职业生涯计划,为员工提供多种职业发展通道,使其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能清晰的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可根据员工的自身发展和企业所需,帮助员工设计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与计划,为员工提供相应的发展通道并帮助他们一步一步的去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使员工清楚自己目前的职业位置,自己的工作表现将和企业的发展、自己的发展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时刻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成果将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也影响自己的个人职业发展。企业通过为员工做好职业生涯管理,可以提高员工对企业的满意度,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实现公司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员工实现了个人职业目标。

5.建立风险防控体系。

紧紧围绕公司的规划目标,对人力资源的“招、育、用、留”等环节工作进行深入的流程完善和价值整合。制定和实施与公司发展战略相匹配的人力资源政策,实施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和薪酬制度,引导员工实现企业目标。制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政策,减少公司关键岗位人才流失,严格招聘考核程序,确保人员质量,加强后备人员储备,保证人力资源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保障公司人力资源的安全,实现人力资源内部控制动态管理,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为人力资源政策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保证。

三、小结。

企业应随着市场的需求、人才的需求及时转变人才管理模式,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人性化管理”。对于企业所面临的人力资源风险,应该提高识别风险的能力,及时发现企业内部的风险源,通过科学、有效的风险管控措施,对已经发生或尚未发生的人力资源风险进行控制和防范。通过加强对人力资源风险的控制,进而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只有拥有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核心竞争力,企业才能更加长远的发展壮大,而企业的员工也将在为企业目标奋斗的过程中实现员工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职业目标。

参考文献:。

[1](美)加里德斯勒(著),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赵曙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国际比较研究[m].人民出版社,1999.

[3]郭京生.人员培训实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4](美)厄威克弗莱姆兹(著),李剑峰(译).通过规范管理战胜企业增长中的危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四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经济继续发展壮大。网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企业的竞争战略管理方法和理念形成了极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单凭自身的实力已难以适应市场复杂的竞争环境,单独的竞争行为只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面对瞬息变化的市场,掌握网络经济的竞争规则,并制定相应的企业战略,对于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系统研究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竞争管理战略具有很大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企业竞争战略纳入到了网络经济环境中,着重考虑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战略选择问题。论文不仅给出了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战略的新趋势以及选择,同时还以腾讯公司为案例进一步分析了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如何对竞争定位,为加强企业创新竞争战略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新思路。

论文主要侧重于理论分析方面的研究,借用网络经济学相关理论与企业竞争战略理论,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将现有网络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竞争战略管理运用到实际当中。通过研究,希望能为目前我国企业在网络经济环境下高效运用竞争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网络经济竞争战略腾讯公司核心竞争力。

目录。

网络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的竞争战略研究。

网络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不仅开创了经济发展的新纪元,而且它带来了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尤其是极大地影响了竞争的特点、性质和模式,为企业创造了一个竞争的新空间-网络经济平台。在这一平台上,现代企业迫切需要深入了解网络经济究竟为企业提供了什么样的市场平台,以及这一平台上的竞争究竟遵循什么样的竞争规律。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网络技术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广泛应用,掌握网络经济平台上的竞争规律,并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对网络经济平台上的企业而言就显得更为重要。

一、相关概念概述。

(一)网络经济的定义。

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人们再一次体会到了19世纪初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社会巨大变革。如果说19世纪是铁路的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就是网络的时代。网络革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智能网络诞生为标志,它代表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新经济时代-网络经济时代。

网络经济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走向一个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时代,它使得21世纪开始进入“网络社会”,这个网络社会“不是未来学,它分析的是正在浮现的新社会结构。它以全球经济为力量,彻底动摇了以同定空间领域为基础的民族国家(nation-state)或所有组织的既有形式”,“国家的新形式与社会的新形式也必须重新开始摸索”[1]。

就广义而言,网络经济是指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经济”,是从劳动资料的角度来划分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是相对于人力经济和机器经济而言的,是以网络为主要劳动资料的经济形态。而从狭义上说,网络经济是指由于网络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新的运行方式,是网络与经济的结合,网络与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融合[2]。网络经济的发展既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又展现出不同于以往经济形态的鲜明特征。

(1)全天候运作的经济:由于网络消除了时空的局限,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自由地交流和从事贸易活动。

(2)全球化经济:跨国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由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及时、经济地传输信息、数据成为可能,跨国经营者可以将各个阶段的生产分布于世界各地,并通过信息传递,把各地生产经营活动组织起来而不至于管理失控。

(3)直接经济:网络使信息在组织的各部门间及时、快速地传递,从而减弱了中间管理层的作用。同时网络也使企业能把产品直接推向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通过网络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而密切的联系。

(4)虚拟经济: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网上空间完成的,供需双方可以在从未曾谋面的情形下完成订货、付款、收货等贸易活动的全过程。企业也虚拟化了,通过网络来组织生产和营销。此时作为经济主体的企业的信誉和品牌是非常重要的,也对企业在网络空间创造自己的品牌提出了挑战,同时要求保证网络上交易信息的安全和个人隐私。

(二)、竞争战略的含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竞争战略理论已成为了企业战略理论的主流,主要形成了三大战略流派:结构学派、能力学派、资源学派,随后出现了关于企业竞争的标准战略。

1.结构学派--基于产业结构分析的竞争战略。

以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为代表,基于产业结构分析竞争战略[3]。他在1980年的《竞争战略》和1985的《竞争优势》这两本著作中,阐明了竞争战略的产业选择、制定思路及竞争对手的分析框架。随后,另一位结构学派的代表人物波特在他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产业结构分析的五种竞争力模型,提出五种竞争作用力-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和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这五个因素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发展,波特提出三个基本竞争战略:低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目标集聚战略。竞争战略制定之后,波特进一步提出了竞争战略的实施,并将其看成是企业寻求和创造竞争优势的保障,并为辨别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

2.能力学派--基于企业能力的竞争战略。

以汉默尔(garyhamel)、普拉哈拉德(c.k.prahald)的“核心能力”[4]为代表,从企业核心能力上分析企业竞争战略。能力学派重新认识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企业竞争的本质,从“争夺位置的战略”变为“快速反应的运动战”,因而识别和开发能提供快速反应的组织能力是竞争战略的目标。

3.资源学派--综合结构与能力的一种分析框架。

以科林斯(davidj.collis)和蒙哥马利(cyntiaamontgonmery)为代表,从企业综合结构与能力上分析企业战略[5]。

资源学派的理论出发点和基础是强调“资源”的重要性,主张“资源是一个企业拥有的资产和能力的总和”,而比较高的资源价值则成为企业制定竞争战略的基础,而对资源价值的评估必须将企业置于所处的产业环境中来考虑,并与其主要竞争对手所拥有的资源价值进行比较。对资源价值的评估有五项标准:不可模仿性评估;持久性评估;占有性评估;替代性评估;竞争优势性评估。所以,资源学派由此建立起了企业外部环境分析与内部分析的桥梁。

4.超竞争学派--实现“价值垄断”

上世纪90年代之后,企业竞争战略的研究重点在于创新和创造未来,超级竞争理论成为竞争战略理论的又一新的发展。“超越竞争”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的爱德华・德・博诺首先提出的,他认为,竞争的概念是一个危险而有诱惑力的陷阱,束缚了企业的发展思想,企业需要的是超越竞争,超越竞争是保证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6]。而超越竞争的实质就是“价值垄断”,也就是最大程度的从客户价值出发,为客户提供其竞争对手无法满足的“综合价值”。

(三)网路经济环境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

依照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的五种力量模型,一个行业的竞争程度和行业利润潜力是由五个方面的竞争力量反映和决定的:现有竞争者的抗衡、潜在的加入者、替代品的威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供应者的讨价还价能力。对此,本文也从这五个方面来分析网络经济环境对企业竞争战略的影响。

1.对购买者、供应者讨价还价能力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直接交互性扩大了购买者对制造商的选择范围,无摩擦性降低了购买者满足消费需求的成本,敏捷性提高了购买者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能力,速度型经济性缩短了购买者的交易时间,所有这些使商品、服务价格比较和消费者需求满足简便易行,提高了购买者讨价还价的能力;而网络经济的地域约束软化性缩短了购买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互联网又为零散的买方进行集结提供了便利,便于形成买方团体,也能进一步增强了购买者的议价能力,从而压低企业的产品价格。

2.对替代品威胁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地域约束软化性扩大了市场范围,敏捷性使得在对市场进行细分的基础_l,充分考虑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创新推动性又使得企业为迎合市场需求变化,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所有这些,使得网络经济环境下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面临的替代品威胁加大。

3.对潜在加入者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敏捷性特征使得企业的目标市场从群体逐渐细分到了个体,并带来了产品定制模式的产生;地域约束软化特征缩短了产品制造者和需求者之间的空间距离;直接交互性特征和无摩擦性特征更是简化和方便了企业和用户之间的交流以及企业对用户需求信息的收集;标准和规范性特征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为新企业设置了进入壁皇,但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又从另一方面降低了新企业的进入难度,使得行业进入壁垒成为一把双刃剑。

4.对现有竞争者抗衡能力的影响。

网络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性特征表明,信息网络扩大了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范围,加快了竞争与合作之间的转化速度。世界已进入了大竞争时代,在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也是为了更好地竞争;网络经济的创新推动性特征也预示着,网络经济平台上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这必然会加剧行业内企业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网络经济的标准和规则性特征,在为新进入者设置进入壁垒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行业内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程度。

二、网络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竞争的新趋势。

竞争是市场经济特有的现象,它是指市场的参与者为取得最大经济利益的争取过程。网络经济的竞争是指市场参与者通过电子网络,为取得最大经济利益的争取过程。网络经济开辟了市场竞争的新领域。在这一领域,竞争的手段、方式、内容、范围、程度等,都有其独特的地方。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网络经济的竞争的特点、竞争的主要模式进行讨论。

(一)网络经济中企业竞争的特点。

1.竞争国际化。

网络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跨国生产经营和兼并,竞争的范围扩展到整个世界而不是某个局部地区,使国际竞争成为普遍的现象。新型的全球生产经营者借助电子网络,追求一切最有利的.投资机会,放弃和卖掉那些经营不善的资产。他们的企业成了世界性公司,他们个人成了世界公民。

2.竞争的方式不再是单打独斗。

网络经济中的竞争往往不是在单个企业之间进行,而是采取企业联盟的方式。由于网络经济改变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成本,使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供货与销售合同的机会成本提高,从而密切了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盟关系,另一方面,价值链的整合也降低了联盟企业的竞争风险,提高了联盟企业在竞争中的抗打击能力。

3.扩大了企业竞争的领域。

网络经济为公司或企业提供了一种可以全面展示产品和服务品种以及数量的虚拟空间,使企业从常规的广告竞争、促销手段、产品设计与包装等方面的竞争,扩大到无形和虚拟竞争空间。常见的形式有网上广告竞争、网费竞争、域名竞争等等。

4.网络经济对交易量大的企业有利。

网络经济具有固定成本投入高,变动成本低廉的特征。从而使那些交易量特别大,或年批发数量大,或用户多的企业和公司更易于获得收益。因此,那些交易量庞大的公司发展网络化,将比交易量少的公司更容易获得竞争优势。但是交易量大的企业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规模大的企业。

5.知识和技能较多的企业可获得较高利益。

网络经济的重要一点是降低了全社会的交易成本。但是,社会总交易成本下降带来的好处并不是在企业间平均分配的,而是非均衡分布的。在网络经济中,有较高的获取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企业,将从交易成本降低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6.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

与传统经济相比,网络经济的竞争范围广、手段多、时间短,竞争不分时间和地点,竞争对手的竞争方式、手段、途径、目的、竞争能力的大小,无从知晓,而且马太效应在这里的作用更加明显和突出,一旦某一企业确立了竞争优势就会形成网络通吃的局面。这些都使得网络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

7.免费消费。

网络经济竞争的重点是争夺消费者,那么,争夺消费的关键又是什么呢?有人提出要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那么,如何锁定注意力?免费消费,给消费者诸多优惠无疑是有效的途径。但我们知道,尽管网络经济扩展了市场竞争的领域,但不会改变市场经济的本质。网络经济不会有免费的午餐。表面上的免费,实际上仍是有偿消费。

8.消费行为资本化。

另一种锁定注意力的方式是消费行为资本化,在生产中,表现为职工持股,在保险业中表现为投资型保险,消费行为、生产行为、投保行为以及上网行为均被资本化。因为,消费者的注意力属于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会随时变化的,通过消费行为资本化锁定注意力,能为企业带来长久利益。要锁定注意力,没有资本层次的合作是不行的,否则,所吸引到的只是有眼无心的注意力,是不稳定的注意力,是随时可逃遁的注意力。

(二)网络经济中企业竞争的模式。

当今企业竞争和战略的情况已变得异常复杂,单从几个简单的因素来说明企业的成长已经相当困难了,新的企业竞争模式开始出现了。

1.竞争寡头化。

这里的竞争寡头化并不是传统经济教科书所说的寡头竞争。这里所要说明的是,在当代商业环境下和剧烈的市场结构变动中,企业的竞争有从完全竞争向寡头竞争发展的趋势。实际上,这里的竞争寡头化应是介于不完全竞争和寡头竞争之间的市场结构。从产业集中的效率去观察,竞争的寡头化有助于生产成本的控制,因为减少竞争对手意味着行业集中程度的提高和规模经济,有助于行业价格的回落。因此,从竞争效率的角度而论,竞争寡头化并非一个贬义的说法。

新兴产业也出现寡头化的趋势,且价格竞争往往是寡头相互间竞争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不同,产品的需求弹性很大,市场又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运用价格竞争能够有效地刺激潜在的需求,扩大市场容量的边界,还可以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市场竞争的领导者。因此,新兴产业的寡头竞争往往采用价格竞争作为主要手段,而价格竞争又加快了寡头在市场上的出现。

2.战略兼并与重组。

与市场竞争寡头化相适应,网络时代条件下企业的竞争策略有向战略兼并与重组(或称并购)的发展趋势,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市场上出现比较少的竞争对手,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寡头企业或具有寡头性质的企业才会出现。与过去相比,今天的企业在兼并和重组方面更具有战略性,也是新竞争战略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

一般说来,横向兼并的市场力量在于,兼并会使同一行业内部的企业数量发生减少,行业中的成员更容易通过共谋来获取垄断利润。纵向兼并也有出现垄断的可能性:由于同时在生产的两个以上的阶段经营要比在单一阶段经营所要求的资本知识更多,纵向一体化可造成较高的进入壁垒。

3.企业的竞合与战略联盟。

企业竞合的出现使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不仅展开必要的正面竞争,还从防御的角度同其他企业合作,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从而加强企业竞争力,这就是战略联盟所带来的企业间新型“竞合”关系。在企业竞合理念的基础上,产生了竞争企业相互之间的战略联盟,主要是指企业双方或多方在具有重大战略价值的领域或环节实行合作,一般是以协议的方式加以确定。

战略联盟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股权安排、合资企业、研究开发伙伴关系、许可证转让等。其中有的涉及股权参与,有的不涉及,有的彼此之间有较高程度的参与,有的参与程度很低。在选择联盟方式时,常有一个从低度参与向高度参与的发展过程,这是因为两个公司参与联盟的深度首先取决于彼此的了解和信任程度。一般在开始时都只做较少的投入作为初步了解的手段,然后随着彼此了解的加深,信任关系的发展而逐步增加投入。

4.全球市场竞争及其当地化。

以大型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大型企业在竞争模式上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战略上更加突出全球战略,局部利益服从于全球利益,并实施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战略联盟;主要跨国公司开始以收购和兼并的投资方式为主,新建军企业的地位有所降低;跨国公司的经营范围越来越广泛,经营业务越来越多样复杂;跨国公司加快了对服务业的投资,服务业跨国经营的发展己经超过了工业界。网络经济中,企业不仅关注全球市场,办成跨国经营的全球性企业,而且也在实现跨国经营活动的当地化。这里所说的“当地化”是指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的投资与经营活动中,有意识缩小与当地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淡化企业的本国色彩,特别是在人事管理上和零部件生态上实行当地化的经营策略,使之成为地道的当地公司。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五

首先,政府部门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开展全员服务中小企业专题培训,构建一支高水平的中小企业服务队伍,提升政府职能部门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意识。政府应将其服务目标和服务情况纳入到考核内容中,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其次,减轻中小企业税费负担。自起,我国分别在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增值税与营业税这五方面实施了税费减免政策。政府应严格按照这些政策执行,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再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新形势下,虽然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多元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发展地方小型金融机构、完善担保体质、鼓励更多的小额贷款公司、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总而言之,争取为中小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渠道。如,我国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设立了总规模为600亿元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2.2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

企业技术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在新形势下,中小企业若想转型成功,科技创新首当其冲。加大企业科技创新力度的重点是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力度,加强企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进而促进个性产品的研发进度。中小企业顺应经济的转变,必须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的发展模式,以便能够在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这是中小企业经济转型创新的主要方向。中小企业实现本企业创新的主要途径有:第一,与科研机构或者高校合作。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科研机构或者高校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持;第二,借助政府创新平台,通过政府平台,企业能够更及时、更直接了解最新科技、最新发展及最新设计,了解发达国家同行业的发展动态,为企业经济转型研发差异化产品奠定良好基础,为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做好铺垫。

2.3提升中小企业社会责任。

以保障民生作为企业发展的出发点,这已经成为中小企业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战略。保障民生除了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外,还应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确保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如今我国有些中小企业为了谋利,置消费者安全于不顾,奶粉、肉、蛋等不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也致使其企业面临破产。实践证明,一个发展良好的企业,其能够很好履行社会责任,树立正面的发展目标,通过优秀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转型成功,除了加大科技创新外,还应将社会责任放在企业发展的关键位置,确保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4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加大产业区域性聚集,可以有效地发展企业规模化优势,以此来提升企业市场集中度。这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是大有裨益的。根据企业的产品特点,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向,合理有效地规划与组织引导企业发展,可以降低企业的市场波动性风险,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成长。在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建立中小企业集群区域发展,使其成为地方经济的主导经济产业,形成具有地方特点的产业带以及产业走廊,以点带面,建立科学完善的企业产业化集群服务体系结构。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发展,通过区域企业的重组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品携手研发,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链结构。对于小企业而言,应该发展自己的特色产品服务,而对于中型企业而言,应该加大自己市场集中度渠道建设,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5构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平台。

企业管理人员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指引者,其能力高低直接影响企业发展。我国应加大构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平台,为这些管理人员提供更广阔的自我提升机会。其平台可包括领导力的培训、经营管理能力的培训、针对中小企业发展瓶颈的讨论等等模块。另外,组织中小企业管理层人员到其他发达地区去学习,吸取优秀经验。如208月22日在深圳举行的摩天之星“企业策划大智慧”,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位企业家,在培训课上,分别对“帮助中小民营企业实现创新突围”、“实战扭亏增盈”、“顶层设计与商业模式创新”等内容进行剖析和讲解,使这些企业家受益匪浅。对于这次培训,参加的40多位企业家一致好评,他们认为非常实用,使他们自身经营水平提升了一个高度,并根据本企业的自身情况,能够找寻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给中小企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迎来了诸多挑战。基于此,我国中小企业经济转型必须从自身创新入手,在政府部门各项政策的配合下,推动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企业管理人员工作能力,以便企业发展能够顺应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过璐璐.论低碳经济时代企业发展战略调整[j].中国高新区,(04).

[2]康晨.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对策[j].中国商贸,(14).

[3]徐洪才.采取六大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国际比较之英国经验[j].经济研究参考,2011(37).

[4]刘桂梅,刘洋.破解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难题[j].宏观经济管理,(01).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六

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必须采取有效的经营战略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本文在这种背景下,首先探讨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并从蓝海战略理念入手,探讨了运用蓝海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项,以求为我国企业更好的开展各项经营活动提供必要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内涵蓝海战略。

可持续发展所强调的“追求现今世代的幸福,不应牺牲后代子孙进行发展机会”的内涵,在1987年被提出来之后,虽受到世界各国广泛的重视与支持,但目前看来所有的可持续发展指标却均显示出:人类的发展似乎离“可持续”的目标越来越远。经济、社会、环境的同步发展被公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从企业视角来看,如何既能维持自身的长期获利,又能满足各界对于企业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殷切期盼,是现今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本文尝试对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力的经营战略进行分析。

在市场化的经济浪潮中,市场形势变化非常迅速,企业竞争异常激烈。此时,企业不能以生硬不变的'经营战略来应对市场形势的变化,而是必须做好应对措施,根据环境的变化随时作出调整。与之相同,管理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也必须综合考虑各种情况,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情况,而随时调整。在市场化的浪潮中,必须保持足够的灵活性,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随时更新,随时调整,这才能够使企业跟上时代发展和行业进步的步伐,在竞争中找准自己的地位并有所发展。经营战略涵盖的范围也很广,所有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所作的行动,都可以包括在内。好的经营战略还需要正确的运用,这样才能发挥其作用。企业的经营战略活动并不是一项单一的事情,而是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从多个方案中选出最优化的方案,要实现经营战略的正确运用,必须考虑以下三点:必须要按照事物发展的逻辑顺序来进行各项活动,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而且必须要保持足够的灵活性和敏感性,当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由于未来出现情况的不确定性,企业必须制定柔性化的经营战略;由于环境不确定性能够随着信息的获取而减少,因此要及时对所得到的环境信息加以分析,并做出反应。

二、运用蓝海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七

所谓发展战略,就是人们为达到某一理想和愿望对决策系统未来目标和方向所作的选择。

它是一个知已知彼,谋求理想目标、选择最佳行动方案的过程。

而区域规划则可概括为对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经济、社会、资源、人口、环境等协调发展与布局的总体规划,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性、地区性、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每一个地域都应该既有发展战略,又有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区域发展战略则为区域规划规定了目标,指明了方向,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的统一。要实现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整体持续、稳定的增长,二者缺一不可。战略就是为实现某种目标而研究其整体关系和决定全局的谋划。凡属发展战略研究、从方法论的角度考虑,都具有一些基本特点:

全局性。因而也决定了对其包含着自身系统存在和发展的环境的认识。

系统性。因而也决定了须采用现代系统分析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科学方法。

对策性。这里更须重视的即是比较分析研究的确立。

指导性。因而也决定了其是为领导决策服务的咨询性研究,是科学决策的基础,有其独立的学术研究性质。成为现实性的物质力量就是一种根本的目标。

综合性。体现在发展战略研究的领域非常广泛。经济、政治、科技、社会、文化、生态、以至军事等,以及它们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无不在研究之内,要从这样复杂的、相互联系的`客观现实中,抽取其整体关系,得到决定全局的谋划,一定要进行综合研究在综合中得到全局的认识。

一、小城镇的范畴和类型。

城镇体系规划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区域规划,因此也遵循上述所谈的原则。

范畴。

一般意义上,小城镇是指县城以下(含县城)、乡域集镇以上的各种聚落。包括了地域范围内广大的集镇聚落、一般建制镇聚落、特殊建制镇聚落(大型工矿居民点、边境要防、农场居民点等)以及县城驻地。当然如果此概念的外涵进一步扩充的话,则还应包括部分县级市的市区聚落。这样的界定是为了使城镇的概念在内涵上遵从趋同这一事实。以便使一般性的理论指导具有针对性和实际的操作性。

据底《黑龙江统计年鉴》统计:黑龙江省现有县城47个,镇445个,乡集镇697个,另有县级市20个。单就上述范围迭加,则有1209个城镇型地域。

上述意义上的城镇基本上都处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由此承担着连接省域13个地级市[含2个地区](即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和3万多个农村居民点。构成了省域城镇体系的中间层次,担负着推动省域整体发展的管理重大职责。

从19各县(市)的主要指标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上述论及的重大意义(见表1)。

类型。

对大量的城镇群。

[1][2][3][4][5]。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八

这是一场不挪必死的危机,也是挪活就能赢的漂亮的转机,如何实现从线下市场向网上市场的“挪活”,是中国零售业变革趋势下摆在传统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但这“挪”的结局则有挪活抑或挪死两种可能。虽然目前尚未出现敢于将传统门店和网络零售在企业发展中的主次地位完全颠倒过来的勇士,但如果不争取提早在网络上挪活,那就只能在网络零售渐趋主流、竞争白热化之际被越来越多消费者和厂商抛弃的过程中“等死”。这是残酷的,又是无奈的。绕出死胡同,找准“挪活”之策乃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dm变革入手。

dm一直是传统零售业的促销传播利器,尽管已有不少零售企业将dm搬到网上,但不过是以图片或电子书格式供消费者在线或下载浏览。虽将dm挪上了新载体,却没有使其“活”起来。试想,有消费需求和购物意向的消费者即便在网上查看了dm,要实现购买行为,传统零售企业依然要“等”消费者前往门店购买。这个过程在网络时代有着更大的不可控性。消费者看到dm中的海报商品,多会在网上顺便搜索该产品的信息评价,这一过程往往就进入了在售该商品的网上b2c或c2c网店。由于网上渠道拥有价格优势、购买方便快捷,因此,很容易就造成传统零售业客源的流失,为他人网上商城做嫁衣。

亦将传统零售企业的品牌优势、顾客忠诚与网络时代购物的便捷性和消费者的网购习惯进行了高度绑定,既避免了客源流失,还无形中扩张了商圈,突破了传统商圈的束缚。在传统市场战中立下汗马功劳的dm,同样能在网上市场“挪”以致用。

抢攻二三级线上零售市场。

近年,零售企业在二三级市场网点下沉方面频频发力,但网络零售市场中,虚拟门店尚未在商圈辐射的布局中实现网购市场的下沉。京沪粤等地虽是网上购物最为活跃的一线城市,但并不代表郑州、济南这样的市场没有需求,更不说明“农村包围城市”不适用于未来的网络零售发展。相反,笔者的观点是,对于意欲在网上“挪活”的传统零售企业而言,抢攻尚未有强势电子商务企业占据的二三级网络零售市场,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我们现在看到,在北京、上海、青岛等相对发达、网民数量居多、网购消费习惯已然养成的城市,往往有利于传统零售业在网络零售中“挪活”,出现了一些传统零售企业电子商务“带头人”,比如上海的百联e城,青岛的利群网上商城等。这些相对成功的尝试,并非简单的传统零售企业上网经营的案例,而是基于现有零售品牌优势、门店资源、会员制、配送体系等组成的一个利用网络更好拓展现实商圈、在竞争尤为激烈的环境中巧妙争夺线上线下双重客源之策。

传统零售企业的竞争格局中,在某些区域尤为强势、另一些市场却死活做不起来的现象较为普遍。根据企业在传统零售市场的这种现状,抢先在拥有强势地位的二三级市场试点或转而着重开发较弱市场的网购需求,拿出开拓江山的气势,观念挪活、理念创新、战略变革先行,最终实现在区域市场将品牌、渠道、客源、资本、战略与营销策略向当地网上零售市场挪活。填补空白进而快速崛起,正是网络市场竞争中的不二法门。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九

保险公司(insurancecompany),是采用公司组织形式的保险人,经营保险业务。保险关系中的保险人,享有收取保险费、建立保险费基金的权利。同时,当保险事故发生时,有义务赔偿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

摘要: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不断扩展,中小型保险企业发展迅速,作为推动保险市场发展的一员,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进而为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战略依据,以期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为我国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中小型保险;发展战略;企业发展;问题。

中小型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使我国保险行业取得更多的发展,需要对中小型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险种等方面进行优化和转变,实现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鉴于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大力发展,企业间的相互竞争激烈,为使自身企业能在众多保险企业中的“独树一帜”,就要尽量找到并实施适合企业发展的战略计划,加快中小型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中的前进步伐。

一、中小型保险企业发展弊端。

(1)经营管理模式落后。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大多数中小型保险企业是股份制的。但受到公司投资人多数为国有公司的影响,这些中小型保险公司真正意义上还是属于国有股份制。这种国有股份制公司的经营管理模式效率低、机构设置复杂臃肿,用国有股份制公司的管理方式进行中小型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致使中小型保险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到位,企业不能快速健康的发展。

(2)国际化程度低。

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由于规模小、业务范围小、缺少知名度,只是限于本地区的保险业务发展,故而与国际保险市场脱节,不能多渠道地进行保险业务的发展,自身竞争力相对削弱,致使保险企业停滞不前。

(3)人力物力的浪费。

由于我国保险行业的中介服务机构不健全,中小型保险企业对于险种业务在理想上实行的是多而全险种销售。加上营销、承保、理赔以及防灾防损都要自己承担,致使中小型保险企业的有限人力、物力没有发挥自身作用,促进保险企业的发展。

(1)加速转变经营管理模式。

在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激烈竞争中,要使自身企业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快转变落后的经营管理模式。

一方面,正确处理好保险企业发展速度与企业效益之间的关系。比如在对险种业务销售上,需要保质量、搞好防灾防损,把开展业务的成本降到最低,增强企业效益。

另一方面,企业需要根绝自身企业发展的实际建立创新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对于产品而言,摒弃单一的产品销售模式,进行多元化的产品销售,先进的承保技术,高水平的服务,可以增强企业在保险市场的竞争力,更快速地开展保险业务。

(2)推进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为使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在全国、以致在国际化保险市场上都具有较强竞争力,在全面开放的保险市场上展现自己的实力,就要求中小型保险公司加快推进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向国际保险市场靠近,与国际保险市场的经营理念、经营制度等相结合,完善自身企业的不足。

比如,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可以与外资保险企业合作,由于外资保险企业在国际保险市场上的地位已经稳固,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可以通过学习外资保险企业的先进经营管理模式、营销手段和服务宗旨等方面提高自身的软、硬实力,加快自身国际化的进程。

在推进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中,国家也可以根据其发展的状况采取相应措施,鼓励推进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走向国际,与国际保险市场接轨,学习国外著名保险企业的经营模式、管理理念,增强我国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3)在保险业建立联合组织。

由于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多而杂,企业间缺乏沟通交流,所以建立一个保险业界的联合组织迫在眉睫,通过联合组织业务活动、学习活动的开展,学习借鉴对方的优点,促进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全面发展。在组织内部,还需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资料库,信息资料的建立是为了收集保险企业的业务信息,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建议。

(4)加强中小型保险企业的专业化。

对于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而言,专业化保险企业包括企业保险经营内容专业化和保险经营环节的专业化。

1、保险经营内容的专业化。

大多数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的经营险种分类都不够明确,加强对险种的分类,推进保险业务的开展,提高经营内容的专业化。比如,在车险方面,保险企业可以对车险进行详细的分类,交强险、第三者责任险、车辆损失险、盗抢险等进行细分,提高业务的专业化,根据顾客的需求,更好的进行保险的销售。

2、保险经营环节的专业化。

在保险经营环节方面,实行差别化、专业化的'经营方式。由于大多数的中小型保险企业经营业务大同小异,专业化的经营环节屈指可数。在这种情况下,中小型保险企业推行保险经营环节的专业化可以提高中小型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中的竞争软实力。

(5)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

为促进河北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发展,河北省可以根据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发展实际,适当放宽个人禁入政策,支持保险公司内部人员对公司的持股。鼓励发展前景良好的中小型股份制保险公司上市,对其资金筹集渠道进行拓宽,资本得到优化。根据各保险企业的发展实际,对中小型保险企业进行重组和兼并,优化企业结构。此外,也有效配置了资金资源,使有限的财力物力得到最大发挥。

三、结束语。

为使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在保险市场中健康发展,需要我国的中小型企业改变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国际化进程、加强保险业务的专业化水平。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学习,提高中小型保险企业在保险市场的竞争力,以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的专业化吸引顾客,促进中小型保险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十

1.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的经营思想落后。一些企业领导人市场经济意识较差,市场营销或不被他们认识和接受,或被他们错误地将营销等同于推销或销售。此外,还有一些企业领导人习惯于接受行政管理的旧体制,对进入21世纪的企业营销如何运作感到不知所措。

2.一些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素质低。不少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市场营销人员属于“半路出家”,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没有系统地读过市场营销方面的专业书籍,对市场经济理沦知识掌握不够。

3.市场营销目标低、眼光浅。有些企业开展市场营销所涉及的范围狭小,同开展市场营销之前的销售范围相比较,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对打破市场分割,开拓新的市场,缺少勇气和谋略,甚至一筹莫展;有些企业缺乏产品创新精神和扩大经营范围的开拓精神,满足于扩大企业现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或将企业的产品限制在特定的行业中,不向相关的领域进行渗透和开拓,更没有生产一批、开发一批、研制一批的战略眼光。

4.营销战略缺乏科学性。许多企业也认识到营销战略的重要,但缺乏科学的策划和决策。个别企业领导在重大经营战略、生产项目上,不做深入细致的市场调查,也不做科学的市场预测和可行性分析,只凭某种经验、感觉和判断,甚至只凭自己的爱好,头脑一热,便匆忙做出决定,结果造成战略上重大失误,使企业陷入困境。

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那样,有比较定型的管理模式。中小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其弹性的组织结构及较强的市场反应力等决定了其实施营销战略是一项创造性与风险性并存的工作,因此,必须从本企业实际出发形成独特的营销战略,才能真正发挥战略的作用。建议可以选择以下的营销战略:。

1)市场补缺者战略。

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特点和自身情况,可以选择既不向市场领导者挑战,也不追随其后,而是选择不大可能引起大企业兴趣的市场“空白点”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中小企业往往选择短期利润丰厚的细分市场,与大企业争夺资源,结果是目标市场定位雷同,形成同水平恶性竞争。中小企业应该争取成为一个小的细分市场的“主宰”。

2)无品牌战略。

品牌策略的成功会给企业带来特别的收益,但是,创品牌一般要求专业的品牌设计,需要产品力的支撑,需要大量的广告、公关投入,更需要系统的品牌管理。这是中小企业无法做到的事情,因此中小企业可以采用无品牌战略。做代工生产比做品牌更适宜于中小企业。

代工生产,是专门为拥有强势品牌的企业从事代加工。这种方式的优点主要在于,一是可以规避大量市场风险;二是起步较容易,进入障碍小,投入小,见效快;三是有利于学习强大企业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制造技术。该方法的不足是生产的稳定性差,命运自主权小,利润薄,发展后劲不足。中小企业可以选择先做代工,然后边做代工,边做品牌,最后再以做品牌为主的渐进式发展之路。

3)专精战略。

中小企业可以进入为大企业所忽视的细分市场,通过专业化经营来获取最大收益。中小企业要发挥其小的特点,专注某一、两个方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做成强的企业。

4)依附战略。

中小企业仅凭自身拥有的资本、人才、技术很难提供有竞争力的最终产品。因此,可以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挂靠大企业,主动当配角,生产配套零部件。中小企业的产品就成为大企业产品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企业的市场也就成了中小企业的市场,不但可以解决产品销路问题,而且可以使中小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管理和企业形象等方面得到有效地提升,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此外,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为大型企业的出口产品生产相关的配套产品方式达到出口的目的,这样就成功地开拓了国际市场。

5)国际化经营战略。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国外对各种各样的特殊的专业化产品的要求正在增加,国际化已是中小企业经营必不可少的业务内容。与大企业相比,在提供专业化产品方面,小企业有自己的优势。中小企业应着眼于国际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生产、销售活动,建立国际营销网络,开拓海外市场。

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可以有多种形式,从商品出口的方式来看,可分为两种,一是通过利用中间商间接出口到海外市场,另一种是企业直接将商品投放到海外市场。

6)差异化战略。

差异化营销战略是以满足被忽视的市场需求为突破口,追求产品质量、服务、技术等方面独特的市场定位,建立在细分市场基础上取得比较竞争优势的战略。差异化营销战略所追求的“差异”是产品的“不完全替代性”,即在产品功能、质量、服务、营销等方面,企业为顾客所提供的是竞争对手不可完全替代的产品或服务。

中小企业通过实施差异化战略,可以逐步培养在某一方面的比较竞争优势,并利用这一优势,扩大生产规模,提升市场份额,在竞争中不断积累企业的实力与经验,成长为在市场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企业。

“虚拟经营”,指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只保留其核心的功能,比如生产、营销、设计、财务等功能,而努力将其他功能虚拟化,即企业内没有完整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而要借助企业外部提供。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和大企业的差距之一是企业资源的相对缺乏,所以小企业应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中小企业的营销网络十分有限,可以通过虚拟经营,把产品销售方面的事宜交给一些在营销渠道方面很有优势的企业去进行。可以虚拟工厂,企业集中资源,专攻附加值最高的产品的设计和营销,其实际的生产活动则委托人工成本较低的企业代工生产。

8)联盟战略。

战略联盟是当各成员达成共同利益目标时,快速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参与市场竞争;当共同目标不存在时,并不会带来太大的损失。组建战略联盟可避免单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孤军作战,并降低各种经营风险。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与大企业相比很难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独立的专业化在竞争激烈和不稳定的环境中难以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小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企业联盟,每一个公司专门负责整个联盟价值链的某一部分,而联盟作为一个整体保持了响应市场变化的灵活性。联盟可以是竞争企业的联合,也可以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合,如中小生产企业与经销商一道,为了共同提高其收益而联合向消费者开展营销活动。

总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很快,但平均寿命较短。这是因为中小企业缺乏系统的公司整体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企业发展缺乏全局性、长远性的系统战略指导思想,不重视市场营销战略的制定,重战术而轻战略。

中小企业应该制定和实施以公司战略为指导核心的市场营销战略。营销战略的主要构成包括市场细分战略,目标市场选择与定位战略,营销组合战略,以及营销费用预算管理。

对于综合实力有限、抗风险能力差的中小企业来说,市场营销战略的选择事关生死。现代企业经营是竞争环境下的经营,竞争的态势和格局,制约着中小企业营销战略选择和实施的有效性。中小企业战略模型的选择要在结合自身优势、竞争环境和竞争格局的条件下,选择符合自身的市场营销战略,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迅速成长为大企业。

参考文献:

[1]陈健平.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战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6).

[2]刘克宇.论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01).

[3]徐俊.中小企业营销的优劣势分析及其营销战略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07,(08).

[4]范明明.市场竞争新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营销战略[j].商场现代化,2006,(28).

[7]杨德锋.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j].工业技术经济,2005,(01).

[8]宋宝华.中小企业营销战略探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4,(06).

[9]姜仁良.我国中小企业市场营销战略选择[j].北方经济,2005,(03).

论文摘要:中小企业经过商战的风风雨雨成长起来,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市场竞争的新形势,中小企业必须采取相应的营销战略。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营销战略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建议。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十一

(一)研究背景。

曾经在计划经济时代中一枝独秀的大型零售企业,现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早已风光不在。一方面,我国自加入wto后,大量外资的进入,如沃尔玛、欧尚,家乐福等,这些大型零售商给我国零售企业带来了第一波的冲击。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更创造了有目共睹的一个又一个奇迹。数据显示,我国的电子商务交易量达到7万亿,随后,以每年近35%的增速发展,到了已达到了近27万亿。但自起,传统零售企业增速一路走低,到了只有3.8%。甚至到了209月,全国竟有160多家百货零售商场亏损严重,不得不相继关闭,可见电子商务对传统实体零售业冲击明显。庞大的互联网人数构成了电子商务的基础,截至20初,中国的互联网使用人数达到了6.49亿,而网购用户规模预计将达到5.2亿人。因此传统零售企业对于电子商务的潜力也早有认同,从百强零售企业中的2家迅速发展到了20的73家,都纷纷进军电子商务市场,开展线上业务,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所以我国零售企业在电子商务带来的经济与商业的革命中要正确定位,制订适合自己的战略规划,利用自身优势,抓住机遇,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转型发展。

(二)研究意义。

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在电子商务背景下,既有自身优势,面临巨大机遇,也有自身劣势,面临极大挑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我国经济gdp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更是把零售业带到了快速发展期,行业发展较为成熟,然而我国电子商务较国外来说起步晚,零售企业在电子商务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处于初级水平。零售企业在经营中把传统模式与电子商务模式相结合,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认清企业发展现状,吸收优秀的国外经验,探讨电子商务背景下零售企业转型策略等问题,对企业是有理论指导与实践借鉴意义的。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对零售企业电子商务的转型主要是探讨电子商务转型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创新。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传统零售企业转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传统零售企业发展与电子商务转型现状。

我国零售企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大型零售企业已初具规模,但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增速变缓,经济增长的疲软给消费品零售市场造成了极大影响。同时,电子商务的异军突起,更是抢夺了传统零售企业的众多顾客。第一,零售企业增速下滑,进入微利时代。年,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整体销售规模比20只增长了10.2%。但是随着各地工资最低保障的出台,企业员工工资每年增长在5%-10%之间,店面租金也以每年4%左右增长,再加上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的上涨,据评估,零售企业销售总体规模增长达到8%,才能平衡销售费用率。例如零售龙头企业华润万家,在年的前三个季度,销售规模虽有较快增长,达到14.2%,但净利润却较2012年同期下滑达82.8%。由此可见,零售企业进入了微利时代。第二,亏损严重,刮起关店、并购风。2012年,外资零售巨头企业卜蜂莲花关闭北京草桥店,负责人称几年来,草桥店一直在亏损;2013年,乐购关闭上海乐购长宁店;同年,永辉超市关闭了全国各地的5家门店。仅上半年,主要零售企业(含百货、超市)在国内共计关闭120家,龙头企业也不能幸免,包括家乐福关闭3家、华润万家关闭6家、永辉超市关闭5家。此外,如大商集团、百联集团、武商联、重庆商社等通过并购形成的商业航母和新燕莎集团、物美、亿客隆等在内的13家北京商业零售企业组建的首联集团,号称“北京商业新旗舰”,资产负债率更是高达85%。预计我国零售市场在未来几年内还会继续整合洗牌。第三,经营形式缺乏创新,竞争手段单一。大型零售企业主要以连锁店经营模式为主,在过去十年间,利用实体店的扩张来占领市场,以庞大的规模占领市场。但是经营模式缺乏创新,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同质化明显,其差异化、品牌化经营不足,核心竞争力单一,仍以价格战为主,市场竞争激烈,使企业生存困难,告别了利润的黄金阶段。第四,有实力的零售企业积极进行电子商务转型。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在电子商务转型中优势明显,凭借自身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与极高的消费者信任度,拥有完善的配送渠道,积累了丰富的运营经验,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比较成熟。如西单商场,早在就涉足电子商务,1月,经过大规模改造升级后的“西单商场igo5爱购物网站”,更以全新面貌进入零售企业电子商务领域。虽然面临激烈的竞争,但凭借品牌保证,售后服务,物流配送等经验和资源,加上运营模式采取网上成交、最近实体店验收、提取商品的便利服务,其消费人群占到40%,从而迅速实现了盈利。第五,电子商务转型中的诸多困难使众多零售企业处于观望态势。网络零售的强势崛起,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改变,使传统零售企业遭到严重冲击。因此许多零售企业纷纷试水电子商务,开展线上业务。但是卜蜂莲花、物美等零售企业的触网失败,使大多数企业不敢倾力投入。另外,零售企业连锁经营中,实体店的布局没有达到饱和状态,企业认为线下经营还有成长空间。这样使得部分零售企业态度谨慎。这也造成了我国零售企业在电子商务转型中,规模很小,思路不清晰的现状。

(二)零售企业电子商务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零售业的消费群体发生巨大变化。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进入我国并快速发展普及以来,伴随其成长的正是70后、80后和90后,这些群体成为了社会经济环境变革中零售企业的主流消费群体。他们追求个性,意识独立,喜欢创新,能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技术来交流信息,对比价格,分享评价。另一方面,新的消费群体又带来了购买行为的变革。这个群体正生活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当中,除了上班族就是上学族,其消费时间都是零碎的、短暂的。所以他们更看中购物体验是否便利、快捷与服务是否周到。而传统零售企业无论是在营销宣传方面,还是在沟通便利方面,都没有达到他们的要求。第二,伴随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技术革新影响着传统零售企业。一方面,沟通方式上的改变。不用面对面但能即时通信的工具,如qq、微信、淘宝旺旺等完全改变了与营业员在实体店中一对一的沟通方式。尤其是淘宝旺旺更为典型,售前信息咨询,售后商品服务,期间物流察看,降低了顾客现场沟通的成本,增加了购物的便利性和乐趣性。另一方面,购物支付环节的改变。如支付宝付款、微信支付、银行转账等都可以通过最方便的手机来操作,更改变了现场柜台“银货两讫”的直接交易,这些电子结算方式在安全性得以保障后,更受到年青消费群体的欢迎。传统零售企业在实体店内只安装个pos机,早已不受顾客欢迎。第三,电子商务转型中的传统零售业不能清晰定位。虽然我国网民已达到了6.49亿,给电子商务带来了极大商机,但也不能忽略那些在实体店进行购物体验的消费群体,电子商务也不能普及到每个人,不能改变所有人的购物习惯,再加上有些零售企业能力不一的情况,零售企业是坚守传统经营,增加连锁,扩张店面,还是把电子商务做强,加大投入来进行战略转型,值得深思。显然,大多数零售企业并没有明晰定位的整体规划。第四,电子商务转型中的传统零售企业配套服务还不到位。零售企业的实力与投入不同,对待电子商务转型的态度不一,使得各网站建设水平也参差不齐。还有处理企业的`电子商务信用问题,都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要素。大多数零售企业都与第三方物流相合作,配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如不同品类的商品有不同的配送要求,在时间、仓储要求上,都要求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建设达到要求,因此造成的高额成本也影响企业利润。大型零售企业自建物流配送规模还没有形成优势,成本偏高,效率较低。

三、电子商务背景下零售企业转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电子商务背景下零售企业转型面临的机遇。

电子商务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进入了迅猛的上升期,传统零售企业进行电子商务的转型已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尤其是传统零售企业经过几十年的经营,积累了丰富经验,在诸如产品种类的数量、配送与库存管理、品牌号召力与顾客的忠诚度上都有先天优势。而些优势就是零售企业在电子商务转型后的宝贵财富,更为企业在转型中抓住机遇提供了内在条件。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为企业转型提供了吸引力。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网购总规模达到了4万亿元,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规模的13.3%。我国电子商务虽发展较晚,但速度惊人,网络购物的市场比较成熟,没有受到宏观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在“十二五”期间,以每年41%的高速逆势增长。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消费群体成倍数的增加,截至2015年,中国的网民人数达到了6.49亿,同时,参与网购的人数更是逐年增加。预计到20,网购规模可达到5.2亿,可见,网络零售的市场空间仍然很大。传统零售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转型增强了竞争力。电子商务的经营模式在企业运营中具有许多优势,比如: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信息传递为媒介,完全可以忽略传统购物方式中的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商品挑选、信息沟通、货款支付等都可以在任何时间与地点完成,其便利的优势更吸引年青的购物群体;零售企业可以利用虚拟网店全方位展示商品信息,更全面的展示商品种类,突破了实体店面货架空间的限制,提高了消费效用,减少了店面压货;充分发挥b2c电子商务模式,减少中间环节,通过减少流通费用来增加利润。这样无论是在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服务和产品需求上,还是在提高企业效率和降低成本上,电子商务模式都能为企业打造强大的竞争力。我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法规,为零售企业电子商务转型提供保障。早在年7月,我国商务部出台《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规范》,法规以保护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为宗旨,禁止价格欺诈、恶性竞争等问题的发生,为网络交易营造诚信、公平的环境,为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我国政府更关注民生的发展,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时要比翻一番,这种提高收入扩大内需的政策,无疑在扩大电子商务市场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二)电子商务背景下零售企业转型面临的挑战。

大的电商已经占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给传统零售企业转型带来最大挑战。据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的b2c电子商务市场,2015年第一季度,仅天猫与京东两家就占领购物网站交易规模市场份额分别为58.6%与22.8%,共计8成以上的份额。更何况还有品牌与业绩不俗的唯品会、苏宁易购、国美在线、一号店与当当网紧跟其后。再以“双十一”为例,2013年,阿里巴巴的交易额在这一天内就达到了350亿元的规模,可知,上海35家百货公司的全年交易额总计才309亿元,而2015年的“双十一”,阿里巴巴的912亿元交易额更让其它电商望尘莫及。这样的市场份额与交易规模,代表了大的电商已经占领了绝大多数消费群体,取得了绝大多数顾客的信任。大的电商再利用自身经验与资金优势,加大体系建设与技术研发,提高行业进入壁垒,使得竞争更加激烈。可以说行业内的竞争是现在传统零售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的最大挑战因素。大型外资零售企业抢占我国电子商务市场。我国自20加入wto后,尤其是,我国政府承诺在年底最终放开零售市场。到204月,全球200强中有25家零售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如万客隆、易初莲花、沃尔玛、欧尚、百安居等均占据着重要的零售市场份额,对我国零售企业造成了巨大冲击。20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虽给我国零售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机遇,但也要接受大量外资带来的挑战。2012年2月,沃尔玛增资扩股b2c电商1号店;同年5月,德国麦德龙正式上线b2b网上商场;到了2015年5月,沃尔玛上线速购o2o平台;6月18日,家乐福网上商城启动o2o业务。外资零售巨头无论是在资金方面,还是在管理经验与能力方面,都给我国传统零售企业的电子商务转型带来了极大挑战。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严重缺乏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零售企业传统的经营模式:低价购进、扩大连锁、利微战术、提高销售规模。无论是其商品采购与流动环节,还是库存成本环节,都不能满足消费者要求便利与个性化消费的需要,这是电子商务转型中最现实的问题。同时管理人员观念落后,电子商务中如营销理念、网站建设、客户服务、物流配送,甚至最新的互联网技术等接受缓慢,可以说人才因素是制约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的瓶颈。

电子商务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变革,传统零售企业在这个巨大变革中,要规避风险,抓住机遇,改变观念并积极进行电子商务转型,以取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笔者从四个方面提出传统零售商转型对策:

(一)电子商务平台的选择与搭建对于零售企业转型至关重要。

电子商务平台对于企业来说,要兼顾到许多方面,如企业的资金实力、触网决心、战略规划等,以b2c模式的电子商务平台最为典型:

1.自建模式。对于大型企业说,多年的实体连锁经营,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拥有了丰厚的资金,打造了信誉良好的品牌。无论是在线下还是在线上,都能吸引住消费者。所以一些大型零售企业以独立的方式自建b2c电子商务平台模式,进入电子商务领域。典型的有苏宁集团,在苏宁电器之上建有苏宁易购;国美集团在国美电器之上建有国美电器网上商城和库巴购物网。这样企业就可以以o2o的营销模式,实现线上与线下业务协同发展。实体店继续完善管理,扩大优势并积累数据为线上业务做支撑;同时线上业务充分利用电子商务特点,突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拓展销售渠道,开辟新市场。传统主体业务与网络销售业务互为支撑与补充,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2.入驻收购模式。现有的b2c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已经成熟,如天猫、京东、苏宁易购、腾讯电商、一号店、当当网等。这些平台有多年经营的品牌知名度,管理规范,配套服务完善。对于零售企业来说,以入驻的方式更为现实,费用少,实施难度低,也能收到较好效果。典型的成功案例,如台湾的东森购物在2012年7月5日正式入驻当当网,使大陆的顾客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原装的台湾商品。对于大型零售企业来说,收购成熟电商平台也是一种选择。如库巴网被国美电器收购,1号店被沃尔玛收购,在企业进行电子商务转型中都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二)线上线下差异化经营以避免价格大战。

大多数零售企业在电子商务转型中,都采取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共同经营的模式。因此,企业就要走创新之路,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大胆探索,精确为企业定位。可以实行市场再细分策略,进行线上与线下商品差异化经营。例如我国拥有3.5亿儿童和2亿多老年人,这两个庞大的市场目前还处于粗放状态,其市场潜力巨大。线上商品与线下商品要发挥互补作用,避免网店与实体店的商品同质化而引起的销售冲突,甚至是价格大战。

(三)进行科技创新并实施人才战略。

电子商务是以互联网为依托的,互联网技术如网店的建设、商品的展示、信息的传播、货币的电子化使用,或如商品的订货与销售系统、企业管理系统、大数据处理系统等,都是电子商务完善与开展的重要技术因素。可谓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零售企业在开展电子商务中以数据为依据进行科技创新与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crm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以大数据处理为手段,深入分析客户详细资料,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重组与设计,达到提高客户忠诚度,提高效率和增加利润的目的。再如eos系统(电子订货系统),减少了商品订单的出错率,节省了人工费,提高了库存管理效率等。而电子商务技术的种种需求,必然要求企业更有针对性的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从而更好为企业转型服务。

(四)完善物流服务体系以提高客户满意度。

更具科学性的、配套服务更完善的物流系统是电子商务转型的一个关键因素和重要环节。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如资金能力、顾客地域、配送商品品类等因素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物流体系。如京东商城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支撑,在20开始自建物流体系,4个物流中心覆盖了全国各大城市。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企业竞争力,使得京东商城在b2c市场创造出极佳业绩。对于大多数零售企业,都是与第三方物流合作提供商品配送服务,这样可以减少建设资金投入,专注发展网上业务。

参考文献:

1.王巍.传统零售企业电子商务转型策略实施的现状分析[j].经济学研究,2013(1)。

2.张枝军.运用电子商务策略加快传统零售企业转型[j].电子商务,2011(5)。

3.刘存绪.我国大型传统零售商电子商务转型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企业管理,2011(4)。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十二

企业营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它是连接市场需求和企业决策的关键环节,是企业获取更大经济利润的重要途径,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坚实基础。企业的发展与营销战略创新密不可分,可以说企业的一切创新也是围绕着企业营销进行的创新,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有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率,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1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创新观念还没有形成。企业的营销战略是指企业为适应发展环境,市场变化而站在战略的高度以长远的观点从全局出发,实现长期目标任务,从长远性、全局性、可行性等方面做出的为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谋划或方案。与大企业不同,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在自身的客观条件,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研究竞争环境,调研市场发展变化,选择符合自身的营销战略来指导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领导根本就没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营销战略,面对市场也束手无策。有的领导也意识到营销的重要性,也有一定的营销策略,但是企业员工根本就没有当回事,加之激励机制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

2.2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方式方法落后。从当前的市场调查来看,中小企业的营销战略方式还是比较单一,还是采用传统的单一销售理念,也没有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开展营销活动,方法比较落后。虽然个别中小企业也认识到市场营销创新战略的重要性,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开始利用营销创新理念进行营销,并在实际中工作中加以运用,但是从最终结果来看成效并不大,根本就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可见落后的营销战略已经严重的影响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2.3中小企业缺乏创新营销战略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可以说目前形势下企业的竞争也可以认为是人才的竞争。然而我国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还没有真正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创新营销人才方面极为紧缺。一些企业在招聘营销人员时也没有具体的要求,招了一堆没有任何营销经验也不具备培养潜力的人充当营销人员,他们缺乏基本的营销知识,很难更好的开展营销工作。另外有的中小企业缺乏动力和应有的激励机制,大家干好干坏一个样,根本没有压力,加之对营销人员缺乏有效的培训,统一的指导、考核和规范化要求,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不同的营销失误,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联动机制,信息渠道不畅,营销人员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比较少,严重的影响着整个中小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从企业内部环境来看,大部分中小企业营销目标不高、水平较低,营销战略缺乏科学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将来发展,导致很多企业走了不少弯路,形成了营销渠道混乱局面,这种短期营销战略行为必将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的广泛应用,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给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广泛开展调研,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创新战略,一定能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3.1营销战略管理的实践给中小企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一些中大型企业发展迅速,经济效益比较高,带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就是它们都比较重视营销创新战略,并形成适合自身长期发展战略。一是加强市场创新,把市场作为生产过程的起点,而不是作为生产过程的.最终环节,根据市场调研情况,充分了解消费者市场需求,做好产品的设计、开发及生产。二是加强营销创新,依据市场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经营实力,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营销策略,在某一方面寻求突破口,追求效益最大化。三是加强管理创新,从集权到分权、从生产导向到消费导向、从机器管理到人本管理、从细密分工到流程再造,管理正逐步走向人性化知识化、柔性化、网络化。四是企业制度创新,不断的完善企业制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潜能,规范管理,促进企业营销战略的落实与实施。五是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创新是文化理念的创新更重要的是要塑造一种有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推动企业不断创新的文化,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中小企业要实施营销创新战略,就必须明确企业发展的市场定位,简单地说就是公司或产品在顾客心目中的位置。要明确企业或产品在顾客心目中有没有位置?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怎样搞好营销战略,提高产品销量,确保市场地位。

4.1定位目标。中小企业实施营销创新战略的定位目标就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此必须分析市场环境,了解消费者生活需求,充分发挥企业优势,明确发展目标与方向,集思广益,创新思路,制定营销战略,改进产品性能,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4.2定位途径。企业营销定位的实施途径必须坚持低成本的优势与差异化战略,突出重点,坚持主营业务。简单地说,可以在科学的市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目标消费者不同的需求特征和购买行为,辨析和识别消费者的需求模式和购买模式,从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和经济实力情况出发,来制定企业能够执行的差异化战略,并且该差异化战略在执行过程中能够与企业的资源配置保持动态的匹配和均衡。在科学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细分市场的评估从而为目标市场的选择、目标市场覆盖方式的选择以及目标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十三

摘要: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对财务管理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在于及时准确的传递企业财务信息,使企业财务管理更加透明化,其最终目标在于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本研究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入手,针对这些问题找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并在此过程中对财务信息化的模式进行思考。

现阶段,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财务管理也紧随其脚步,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是在现代信息技术上形成的一种以协调经营业务与财务为目的的信息系统。该系统将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与财务管理方法与理念完美结合,同时将会计核算制度、财务会计报告制度以及财务管理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现阶段我国最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模式。

一、我国财务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现代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模式之下,企业主要借助通讯技术以及现代网络以十分迅速的速度完成保险、物流、销售、生产以及采购等众多环节的工作,不再需要通过人工才能进行处理。因此,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从根本上转变了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批量处理、网络管理、业务协同、远程处理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在财务管理与其他业务处理上存在很大的时间差异,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差,从而造成了财务信息管理部门与其它管理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的现象,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

2.与电子商务模式不适应。

在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中,交易的双方主要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与沟通,并最终完成签约与交易等一系列过程,这种交易模式具有远程性、即时性与虚拟化的特点。传统的商业模式中需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来完成信息收集、决策以及传递等环节的工作,不同于现代财务信息管理化,可以通过电子采购、支付以及电子订单等轻松完成交易过程。在现代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过程中,要对整个部门的经营数据以及财务信息进行集中管理,例如可以通过汇总相关数据,制定会计财务报表、登记账目的方式,对大量的财务数据很行集中化的处理,使企业内部的资金能够得到集中配置。而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以分散管理的模式进行,这种管理方式往往会造成各个级层管理失控以及不能及时准确反馈财务信息现象的出现,这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模式大相径庭。

3.企业内外部的信息不畅通。

以往各个企业的不同部门都会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在企业内部很难对其进行整体规划,整个公司没有形成一个可以实现信息共享的平台或者管理系统,只是由不同的部分拼凑而成,缺乏整体性的规划,因此公司在进行财务管理信息收集、整理以及传递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财务管理部门无法与其他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同,因此很容易出现信息不同步的情况,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独立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其次,企业与社会以及政府之间的信息交流渠道也不通畅,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无法实现信息的共享,这使得企业形成一种信息隔绝的局面,最终造成政府与企业在所获取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做出决策,这会给社会以及企业带来重大的损失。

由于不同企业的规模大小、资金状况、发展规划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企业在进行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模式设计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目标,例如,在设定预算目标时,首先要考虑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根据发展的状况对其进行设定,以此来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成本,并将所节约出来的资金应用到其他的建设项目之中。其次企业还要认真研究自身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进行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模式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并根据这些问题与难题,再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设置与企业发展一致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模式目标。

现阶段,主要有两种企业财务信息化协同体系存在,一种属于主动方式,而另外一种是基于asp的方式。通常情况下,主动形式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协同体系在大型企业中被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发展模式的优点在于绝对保密性,企业内部的机密信息绝对不会被外界获知,它主要通过企业自行收集与筛选相关信息来进行运行与操作,并由企业自身的管理系统将企业自身信息公布给社会、政府以及其它企业,所公布的信息内容主要包括企业的财政情况、资金流向、企业成果以及经营状况等,这种模式主要通过以上方式来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spa模式主要应用于中小型企业中,它属于被动的信息收集模式,但是通过这种模式所收集到的信息具有较高的真实性,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不是通过企业主动去进行信息收集,而是通过专门的机构来收集信息,因此独立性是该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在进行财务信息公开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与中立性,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根据该种模式所发布的信息对企业的发展做出决策,最终达到提升信息收集质量的目的。

一种合理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是准备工作。在进行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制定之前,企业应该邀请专门的机构对整个企业的运作模式、企业制度以及经营状况做出全面科学的评价,然后在根据全面评价之后的结果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出一种符合企业发展方向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第二点是要全面落实监督管理制度。监督管理部门可以由同类型的企业,政府的相关部门构成,也可以由企业内部的监管部门进行操控,但是这些组成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企业进行全程监管,一旦发现有问题出现,要及时与企业中的相关部门进行交流与沟通,并及时解决,最终达到各方在企业财务信息管理上的有效协同。第三点是要做好管理与人才之间的关系,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关键在于对企业人才的培养,人是企业的构建者,企业运作如果没有人的参与,将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企业;其次,企业内部良好的管理才能够充分发挥出人才的作用,因此只有协调好人才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推动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构建与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即企业及其利益者通过一种特定的方式在网络上进行财务信息收集与共享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财务模式的禁锢,大大提高了财务管理的效率,使财务管理的职能得到拓宽,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工作质量。构建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对企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不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还能够不断提升一个企业的竞争力。有效合理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能够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在这种模式的发展下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由此创造出一种新的良性循环,最终推动企业朝着健康、良性与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因此我国加大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研究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十四

员之间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提高营销能力。三是要加强企业其它部门与营销部门的合作,形成联动机制,促进企业营销良性循环。四是要积累营销经验,积极向同行学习,创新营销手段,开拓新的营销市场。五是要加强市场经济情报的收集、分析,搞好竞争情报决策,从而能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科学的预测,为企业营销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5.2.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客户是营销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原点,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想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方面要提供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品牌。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竞争力。加强营销创新战略,积极开展营销对象创新、营销方式创新、营销手段创新、营销技术创新、营销内容创新以及营销效果创新等,通过营销战略创新,创立企业的产品营销品牌。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有的市场份额的最佳战略是以攻为守,就是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要为产品寻找新的用户或促使现有的用户增加使用量,重视网络销售,实现更大的业绩。

5.3重视营销手段创新。在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营销手段创新,加强以互联网为基础营造网络经营环境,促进网络营销。企业在实施网络营销时,首先应注重网络经营环境,也就是企业内部和外部开展网络经营活动相关的环境,包括顾客、网络服务商、供应商、中间商等。其次企业应注重网站建设、网上信息发布与更新,网上促销、与消费者互动等。企业通过网络营销有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增强企业信息传播的效果,降低企业信息传播的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5.4健全与创新营销管理机制。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重视营销战略管理体系建设,机制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体制不完善,对企业营销战略的研究的少,缺乏一套中长期营销战略筹划。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往往是凭借企业领导的个人智慧和经验决策,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要想对企业营销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与对策,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营销战略创新,建立和完善营销体系,努力做好价格多级调控体系、质量双向控制体系、资金风险控制体系、市场交易调控体系、地销平衡保证体系、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有效缩小供需双方的质检差异、供求矛盾,进一步推进企业营销管理机制建设。

总之,营销战略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性战略,决定着企业生存与发展。在竞争日益残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及弱点,扬长避短,善于抓住挑战和机遇,把握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战略体系的构建,创新营销策略,获得低成本优势,走差异化的发展路线,坚持自己的主营业务,不断地开创新的市场,扩大市场规模,谋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娟,郑继兴,齐秀辉.中小企业实施营销创新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09(11).

[2]刘丹.黑龙江省中小型企业的营销创新战略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27).

[4]马鲁峰.中小企业营销策略创新探悉[j].现代商业,2011(02)。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十五

员之间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提高营销能力。三是要加强企业其它部门与营销部门的合作,形成联动机制,促进企业营销良性循环。四是要积累营销经验,积极向同行学习,创新营销手段,开拓新的营销市场。五是要加强市场经济情报的收集、分析,搞好竞争情报决策,从而能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做出科学的预测,为企业营销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

5.2.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客户是营销战略制定和实施的原点,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极其重要的战略资源。要想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必须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一方面要提供优质产品,树立企业品牌。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就是竞争力。加强营销创新战略,积极开展营销对象创新、营销方式创新、营销手段创新、营销技术创新、营销内容创新以及营销效果创新等,通过营销战略创新,创立企业的产品营销品牌。另一方面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有的市场份额的最佳战略是以攻为守,就是要不断开拓新的市场,要为产品寻找新的用户或促使现有的用户增加使用量,重视网络销售,实现更大的业绩。

5.3重视营销手段创新。在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营销手段创新,加强以互联网为基础营造网络经营环境,促进网络营销。企业在实施网络营销时,首先应注重网络经营环境,也就是企业内部和外部开展网络经营活动相关的环境,包括顾客、网络服务商、供应商、中间商等。其次企业应注重网站建设、网上信息发布与更新,网上促销、与消费者互动等。企业通过网络营销有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增强企业信息传播的效果,降低企业信息传播的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5.4健全与创新营销管理机制。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重视营销战略管理体系建设,机制文秘站-您的专属秘书,中国最强免费!体制不完善,对企业营销战略的研究的少,缺乏一套中长期营销战略筹划。企业营销活动的开展,往往是凭借企业领导的个人智慧和经验决策,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要想对企业营销做出的全局性、长远性的谋划与对策,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营销战略创新,建立和完善营销体系,努力做好价格多级调控体系、质量双向控制体系、资金风险控制体系、市场交易调控体系、地销平衡保证体系、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建设,有效缩小供需双方的质检差异、供求矛盾,进一步推进企业营销管理机制建设。

总之,营销战略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性战略,决定着企业生存与发展。在竞争日益残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及弱点,扬长避短,善于抓住挑战和机遇,把握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的市场营销发展趋势,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加强中小企业市场营销创新战略体系的构建,创新营销策略,获得低成本优势,走差异化的发展路线,坚持自己的主营业务,不断地开创新的市场,扩大市场规模,谋求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娟,郑继兴,齐秀辉.中小企业实施营销创新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11).

[2]刘丹.黑龙江省中小型企业的营销创新战略探究[j].中国城市经济,(27).

[4]马鲁峰.中小企业营销策略创新探悉[j].现代商业,2011(02)。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十六

当前多数电力铁塔公司在固定资产方面区别不大,此种条件下,公司流动资金的多少就决定着该公司的生产能力。流动资金较多的企业,垫资能力相对较强,可以大量库存常规钢材,尤其是当钢材价格处于低位时,从而降低成本并增加生产能力。若流动资金相对较小,则对生产周转、生产能力均有所影响,不利于中标。电力铁塔公司可以与所在省份的电力公司或所属集团进行沟通协商,争取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增加流动资金,减轻资金周转压力。

3.2调整组织结构,重组业务流程。

当前多数电力铁塔公司,与电力铁塔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四个部门:营销部门、物资供应部门、生产部门、质量服务部门。营销部门主要负责产品销售等工作;物资部门主要负责原材料的采购供应、仓库管理及生产进料;生产部门主要负责生产、技术及进度把控等;质量服务部门主要负责质量把关、售前、售后等相关服务。但在部分职能上存在交叉或空缺,例如客户回访等,业务流程较为混乱。以此,在组织结构上应进行各部门职能的重新规划,适当添加新的部门,对每一部门的具体工作进行严格的规定,保证其各司其职,避免重复工作或无人工作。例如,将发货和售后工作交与营销部门,成立采购中心,负责原属于物资供应部门职能范畴的原材料采购。

3.3配置营销人力资源。

在营销部门的人力资源配置上,建议分为国内、国外、发货售后三个部分,改变原有人员结构不合理现状。当前营销人员年龄多为40岁以上,年纪偏大,学历水平偏低,销售观念落后,无法及时适应现代营销形势变化。因此在人员招聘上,应具有多年营销经验,国内业务人员应与电业局有较多往来,熟悉当地政策,并具有电路等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国外业务人员需要知识面较广,语言沟通能力强,商务礼仪、营销等专业知识过硬,熟悉当地的行业标准及政策。

4结语。

综上所述,各电力铁塔公司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改善工作方式,规范营销管理模式,增强市场开拓意识,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获取资金支持,从而提高公司营销水平,保障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易立云等.电力市场竞争[m].北京:中信出版社,.

[2]姚建刚,章建.电力市场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韩德昌.营销理论与实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十七

各级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制度体系建设。国家海洋局、环境保护部等海洋管理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行政职能,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从源头着手,通过立法的方式,完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法律的手段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顺畅开展夯实制度保障。要依法明确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职能和地位,切实落实国家关于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办法、措施。依法规范海洋环境监测行为,确保海洋环境监测工作和谐有序开展。要建立全国性的海洋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将各地区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纳入国家的统一管理之下。管理部门要加大管理、监督、引导、协调力度,各地区的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和管理单位要在国家海洋管理部门的.调度和管理下积极配合,协调运作,形成工作合力,以提高各地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工作、浪费资源或监测缺位情况的出现,营造和谐的海洋环境监测秩序。在具体细节上,要不断完善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执行细则和办法等相关配套制度,比如海洋监测报告制度、海洋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海洋环境监测有偿服务制度等,以此不断完善,形成科学完善、切实高效的海洋环境监测制度体系。

2.2打造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海洋环境监测人才队伍。

针对我国目前海洋环境监测人员业务素质水平不高,队伍稳定性差的情况,要下大力气抓好监测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对现有监测人员加大专业知识技能培训力度,根据监测工作的具体需求,系统开展相关学科的培训、教育工作。同时,通过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措施引进一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形成梯队建设,推动我国海洋环境监测队伍的良性发展。要加强海洋环境监测队伍间横向的交流和学习,利用各自技术优势实现互补,从而提高我国海洋环境监测队伍的整体技术水平。

2.3落实监测工作质量控制措施。

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加强海洋环境监管工作质量管理。相关监测工作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强对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监测工作管理力度,提高监测工作质量。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建设,把质量控制的理念贯彻到各地海洋环境监测中去,融入到监测工作的具体执行过程中去,形成监测工作质量控制常态化管理,实现持续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的目的。

3结束语。

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任重道远。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海洋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国家建设体系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深层次原因的分析探究,制定、实施针对性解决措施,不断完善监测工作制度体系建设,加大资源投入,推动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升级换代,做好监测人员队伍建设,从而推动我国海洋开发与利用工作的不断前进。

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的研究的论文篇十八

按照自治区党委要求,围绕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这一课题,我厅抽调专门人员组成调研组,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深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等私营经济发展较快的盟市,通过实地考察、组织企业家座谈和委托盟市外经贸主管部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认真调查了各地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现状、采取的措施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措施和建议。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区个体私营经济从无到有,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党的'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述以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内党发[20xx]1号),个体私营企业获得了更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空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从1999年1月,国家外经贸部颁布《关于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至今,私营企业积极进军外经贸领域,成为我区对外开放和外经贸发展的新增长点,在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区私营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私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和法制环境进一步改善。

(二)企业数量增加,实力增强。

(三)外贸进出口额快速增长。

(四)生产经营领域不断拓宽。

(五)成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六)在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区外向型私营企业在扩大对外贸易的同时,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截止20xx年底,我区境外投资项目11个,占全区境外投资项目的33.3%,投资额336.3万美元,占全区境外投资额10.6%。鹿王集团分别在蒙古、马达加斯加、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公司5个,投资额累计1543万美元。鄂尔多斯羊绒集团分别在马达加斯加、蒙古、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公司7个,投资额累计196万美元。

二、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私营企业在外经贸领域已经显示出强大活力和勃勃生机,对自治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全区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私营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甚大。

我区外向型私营企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沿海发达地区、江浙一带相比,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差距甚大。沿海私营经济已率先完成了第一次资本积累,正在进行以技术创新为主的二次创业阶段。浙江省20xx年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量的三成,成为外贸出口新的增长点。上海市有外贸经营权的私营企业已增加到2000家,20xx年出口额同比增长了6倍,成为上海外贸出口的一个新亮点。我区私营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虽然呈现出良好态势,但获得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数量仍然偏少,进出口总量仍然偏小,真正形成规模和实力的大集团、大公司不多。20xx年私营企业进出口占全区gdp比重仅5%,私营企业出口总额仅1.3亿美元占全区出口总额的15.3%,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不大,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

调研中私营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就是资金筹措困难。私营企业一般都是通过自筹资金办起来的,家底原本不厚,加上贷款受到种种限制,因此很难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从私营企业资金筹措的主要来源看:70%以上的企业靠自身积累、民间借贷和内部职工筹措,只有30%左右的企业靠银行贷款筹措。筹资融资难是私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瓶颈。据资料显示,私营企业贷款满足率仍然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处于最难获得贷款的部分。私营企业常常因出口退税滞后,占压大量流动资金而无法进行原料收购,组织正常的生产运营,有时会出现有出口订单而不敢接、产品有市场而无力生产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规模小、进出口产品科技含量低。

(四)外经贸专业人才匮乏,企业管理较为落后。

由于缺乏外经贸专业人才,许多私营企业对国家对外贸易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国际贸易规则、惯例了解不多,对产品报关、出口退税、外汇结算等业务操作规程知之甚少,虽然产品在国际上有市场,企业却无法组织正常的对外贸易活动,常常通过委托别的外贸公司或临时聘用一些熟悉外贸业务人员开展相关出口业务,无形中增加了生产运营成本,从长远看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上,除鄂尔多斯、鹿王、华蒙金河等一些大企业外,大多数私营企业在管理模式上还未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有的还延续着家族式管理、生产队长式管理和小作坊式管理模式,管理人员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和发展眼光,常常注重追求短期效益,缺乏开拓长期稳定国际市场的意识,很难适应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需要。

(五)信息不灵,结构调整步伐缓慢。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经济已经逐渐迈入成熟阶段。在如此发达的信息社会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企业信息更新是日新月异的。而我区大部分私营企业自创业之始即存在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上的不合理,很难和外贸联系在一起。这种先天性不足,客观上造成企业只会生产,不会核算,只顾销售,不计成本。企业由于缺乏获取信息的方法、渠道和手段,使企业难以把握相关技术,在新经济浪潮面前,传统产业升级缓慢,产品雷同单一,在全国叫响的知名品牌不多,缺乏市场竞争力,整体经济质量不高,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六)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

有些地区、有些部门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在思想认识上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太适应,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还不敢放手发动、放开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我区乌盟有很多从事肠衣生产外销企业,长期以来,肠衣一直按照农畜产品对待,享受13%的增值税率。从1998年开始,国家把肠衣加工企业作为工业品加工企业对待,将肠衣产品类推为工业品,增值税率相应提高到17%。之后河北、新疆等肠衣主产省区从扩大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及保护地方民族工业的角度出发,仍将肠衣产品作为农产品对待,仍实行出口征13%退13%的零税率政策,而我区则实行征17%退13%的差额税率政策,不仅使我区肠衣生产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很多企业经营陷入困境,直接影响了我区肠衣产品的出口,而且使更多在乌盟投资兴办类似肠衣产业的投资者望而却步。此外,在出口企业征收所得税方面,今年呼和浩特市金川开发区、二连浩特市也出台了各自的征收办法,出口企业反响较大,是否可行还有很多地方值得研究。

尽管私营企业进入外经贸领域时间很短,但其所做贡献之大,生命力之强是勿庸置疑的。外向型私营企业就像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年,优点与缺点同样明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呵护。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发展外向型私营经济的认识。

(二)进一步改善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环境。

同时,应切实加强对私营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督促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统计等各项制度,自觉遵守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公平竞争,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劳动用工、社会保障等法律法规。

(三)加强对外向型私营企业的财政与金融支持。

在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等扶持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同时,自治区设立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资金在使用上应适当对外向型私营企业予以倾斜,每年安排一定比例担保资金。同时应借鉴广东在扶持私营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的成功做法,尽快建立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贴息资金,鼓励各商业银行扩大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贷款规模,缓解私营企业出口退税难问题。从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资金,设立自治区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广东省从20xx年起连续5年省财政每年安排2500万元),资助外向型私营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展销会,采用国际标准,申报国外知识产权,建立国外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开展进出口业务培训等。要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要求和国家有关部署,积极探索适合市场需要和我区特点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模式,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各类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外向型私营企业提供担保,鼓励企业之间依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性融资担保。对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和再担保机构从事担保业务的收入,按照国办发[20xx]59号通知的有关规定办理,3年内免征营业税。

(五)继续放宽外向型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领域。

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放宽外向型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领域。除国家明确限制的投资领域外,所有竞争性领域和对外资开放的领域,都要积极引导私营资本加快进入。鼓励和引导外向型私营企业投资我区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扩大我区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份额,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积极探索和推进在电信、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旅游和体育等领域引进私营投资。依托我区口岸优势,扶持有实力、有条件企业发展现代物流业。充分发挥我区独特的区位优势,参与对俄蒙的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大力拓展俄蒙市场,进一步扩大向北开放。

(六)加强外经贸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外向型私营企业管理水平。

人才是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人才匮乏是制约外向型私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外经贸、税务、海关、商检等管理部门应协同配合,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对外向型私营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引导企业全面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熟悉世贸组织规则,严格按照规则行事,进一步提高企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企业的进出口经营行为。要提高企业管理者运用世贸组织规则规避国际市场风险的意识,引导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保认证、出口信息体系等工作,使企业通过高质量的产品、良好的信誉和规范的经营行为拓展国际市场。同时,要积极引导外向型私营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内部管理机制、经营机制、人才机制和创新机制,充分借鉴国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运用现代管理模式,使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七)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社会服务体系。

各级政府要根据实际需要,扶持建立非公有制经济服务机构,联系和引导各类社会中介机构为非公有制经济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服务。地方贸促会、商会及各类协会应加强与外向型私营企业的联系、沟通和业务指导,为私营企业搭建通向国际市场的平台。政府部门要加快行政制度改革步伐,将部分职能(如贸易促进或投资促进)交由相应的中介组织承担,在给予中介组织一定资助的同时,对其执行效果进行监督和检查,以提高中介组织的活力和专业化服务水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63568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