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品德论文(专业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7:50:13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专业17篇)
时间:2023-11-26 17:50:13     小编:FS文字使者

总结是我们向前看的关键一步,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在总结中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可以使总结更加个性化和富有深度。下文是一些从实际经验中总结出的有效方法和技巧。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一

摘要:

思想品德课作为初中阶段理论性较强的一门课程,无论是在学生当中的主体印象还是综合口碑,都是较为枯燥乏味的,大多数学生对此提不起学习兴趣。而在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还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课程内容的探讨和思考。本文正是立足于此,探讨情景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关键词:

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课程通常表现出理论性较强,思辨性较强,需要学生记忆和背诵的内容较多,这也使得大多数学生对此产生了疲乏反感的情绪。课程内容延续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授,不能够有效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导致课堂教学僵化,这也就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重新思考教学理念,重新开发教学方法,情景教学也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仅能够为课堂带来新的活力,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地提升。

借新课标改革的东风,初中思想品德也在进行很大程度的改革。作为新时期最受青睐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以其立体性、融合性和互动性的课堂特点让无数学生和教师在其中感受到了知识的生活化和情景化,同时,教师通过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引进情境,让学生能够置身于情境之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知识和生活的桥梁。教师通过设计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进行相关问题的解决和思考,从而推动他们对教材内容的深入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最终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从学生角度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情境教学模式正好可以通过知识的情景化再现建构起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点,推翻以往对于该课程的刻板印象,重新感受这一课程的内容特点,重新理解该课程知识的生活化特点,领会到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并非是形而上的,而是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建构起兴趣点的过程中,情景再现通过有效利用现代化多媒体工具,以及多元化课堂带动模式的配合之下,以教师为主导,引领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模拟和想象,脱离传统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二次建构起知识的画面感和声音感,让学生在其中能够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1、情景设计要贴近实际。

我国现阶段的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材为主,重视知识的强调和练习式的巩固,而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设置时也通常是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因此在情景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紧密联系教材内容,立足于教材,寻找贴近生活的情景设计思路。如在讲解人际关系交往的相关内容是,教师尽管可以举一些生活型的例子,但也要立足于教材内容,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人际交往问题入手进行探讨。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就自己曾经遇见过的`人际交往问题提出问题,而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课本知识进行相关的思考,从而得出想要的答案。由于初中生正处于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双重上升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需要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有效地引导,思想品德课程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渠道,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是非观和生活性思维。在这样的情景模拟、环境再现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到做人的道理,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真正能够将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加深思想品德学习效果。

2、采用多元方式进行情景模拟。

传统意义上的初中思想品德常常与枯燥乏味相联系,对于学生们来说,思想品德课意味着背不完的理论和概念,而情景教学模式的引入也正是为了缓解这一种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重新建构起现代化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活跃的课堂模式可以有多种营造思路,情景教学在这其中是一种可供调整和创新的模式思路,无论是方法还是工具方面都可以大开方便之门,积极寻求日常生活中的工具,从而将抽象的只是具体化、立体化,让学生在更为直观的情况下进行知识的摄入。例如在进行《交往艺术新思维》这一单元的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对那些礼仪相关概念产生一种厌烦心理,而教师此时若是将这些礼仪概念转化为模拟情景进行在线,借助多媒体工具进行视听再现,那么学生便可在直观形象的情境中感受相关礼仪知识的意义,如此不仅加深了理解,还克服了以往机械化的摄入模式。

3、积极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在内容上通常会留下一些供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的空间,在这一空间内,学生和教师可以发挥最大的积极性进行互动和想象,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情景再现和构建,从而在这空白的空间中极尽心灵之交流。例如在进行《多元文化“地球村”》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跨文化交流常识进行情景模拟,假设几位同学是来自欧美的交流生,那么在第一次见面时应该如何问好,同时在进行日常交谈时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在这一情境的模拟过程中,学生们可以发挥想象力,营造一些可能出现的场景,从而模拟出一些现实的对话,同时还可以在这一专题的学习中了解到一些跨文化交流的注意事项,从而加强对于中西方文化对比的意识。

三、结语。

新课标改革的风潮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升华和改善提供了一个推动力。无论是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理念上都力求初中思想品德能够引进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情景教学正是其中之一。它不仅是一种视听结合的有效教学模式,还是一种知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在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值得为现代众多初中学校所引用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杨立平.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08)。

[2]于宝军.基于情景教学模式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35)。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二

1.教师专业知识。教师作为一种专业化很强的职业教师知识的形成无疑会受到来自职业的目的、空间、功能、情境等因素的影响和限制此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一般大众的知识以及普通职业的知识有着很大的区别,它影响着教师教育和教学的各个方面从广义的角度讲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所必须具备的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包括各种理论知识或公共知识还有教师的个人知识或实践知识这些知识或具有客观的、科学的、中立的特点或具有实践性、缄默性、个人性、情境性的特点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教师专业知识可以理解为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

2.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教师的教学内容知识(又称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综合理解专业学科知识与教育学知识为特定主题组织、呈现教学以适应学生不同兴趣和能力的知识是教师相互区别的带有个人特性的特殊知识是教师将学科知识与特定内容进行结合的产物,是教师对自己专业的特殊理解,它与学科知识构成了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内容。集中反映课堂教学的复杂性和互动性的特征贯穿于教师的实践过程肩助于教师重构过去与未来。

二、高职院校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现状。

依据学科教学知识内涵的界定对高职院校教师学科教学知识进行访谈了解了课程、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知识方面的现状。

1.课程的知识。职称较高、教龄较长的教师对课程各部分的知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开发等的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优于职称较低和教龄较短的'教师。教龄较长的教师虽然主要围绕教材内容安排教学组织教学活动对教学内容的补充或延伸都很贴切和得当对课程的安排、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课堂的控制整体都比较好;教龄相对较短的年轻教师虽然会根据实际的需要补充教材以外的知识或相关话题用以调节课堂教学气氛但是有些追求表面“热闹”的不足与教师个人预想的教学效果总是有差距。

2.教学策略的知识。教学策略的知识作为一种具有高度实践性和灵活性的知识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慢慢积累足够的教学经验才能够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灵活教学策略的老师何以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逸趣横生并充满活力。教学策略知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停地摸索、积累和总结,才能有所收获而且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蹦而就。

3.教学方法的知识。这部分知识包括教的方法知识和学的方法知识两个方面。高职院校大部分年长的教师还是以讲授法为主然后根据需要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法加探究法、发现法、小组合作学习等但也只是辅助讲授法。年轻教师的理论知识虽然没有年长的教师丰富,但认为新的教学法有很多优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始学生更多展现自己的机会但是由于班级人数过多、学生的参与性低、花费时间较长等因素段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组织和实施。这也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即“以教定学”只有转变为“以学定教”,才能在真正尊重学习规律的前提下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改变我们高职教育教学的尴尬局面。

4.教学评价的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为了及时得到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会通过不同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测验等。但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很少运用过程性评价从为过程性评价操作起来有些复杂,不容易掌握并进行广泛地应用。由此看来高职教育教学要转向更多关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还有很艰难的路要走。

三、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因素。

1教师个人意识。大多数在职高职院校教师对自己目前的专业知识感到满意段有强烈的发展意识感觉自身的专业知识满足教学的需要即可,更不用说对终身学习的坚持。特别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他们从教已经几十年,有些知识显然已经过时了然而他们不想去改变不想花费太多的精力更新专业知识。部分老师参加工作几年后六就变得懒散而不求上进从为只要认真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即可。但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改变教师固有的思想和观点非常必要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教学变得更加有效,也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2.教学实践经验。高职院校教师已有的教学实践经验是影响其专业知识建构的重要因素之一。专家型高职教师往往能运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更加有效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些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定都具有创造性但都非常合适而恰当。不仅仅是停留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层面上,而更多地会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找出具有独创和洞察力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其纳入个人独有的专业知识中这不是每一个高职教师都能做到的。

3.教师的教学任务量。在访谈中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认为学校的教学任务量会影响个人专业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教师教学任务量大而且琐事繁多淆仔占据了教师课堂外的大量时间。而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各种考试的评定,因此很多教师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帮助学生复习、总结、归纳以应对各种考试。大部分教师在应对学校沉重的教学负担的同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或补充,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和反思往往也无法有规律地完成。由此可见掌校内的教学任务无疑成为制约教师完善自身专业知识的客观因素。

4.教学环境。在一个轻松、和谐、互助、友爱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出色地完成基本教学任务便容易在爱岗敬业的同时,乐于分享,对成长和进步也会有更多的期待和追求。如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研组小组学习等,以及校外的教学研究活动和专业学习活动、校级交流学习、专业培训班或研修班等对专业知识的提升和丰富很有帮助。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教师所在学校的教学文化氛围、学校内的专业活动、学校的管理制度、学校所能提供给教师的图书、资料等学习资源等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

总之,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是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改善学校教育质量的战略抉择是学校、学生和教师个人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只有不断提升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建设一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具备优良职业素养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三

摘要:《红楼梦》为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在我国的乃至世界文学上都有着很好高的文学成就,而林黛玉作为书中的主人公之一,具有着复杂的性格,本文就作品中林黛玉的复杂的性格进行梳理与分析,找到这种性格形成的深刻的原因,完善我们对林黛玉的认识,深刻的了解林黛玉的性格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林黛玉;性格;形成因素。

一、《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性格:

1、敏感细心。

林黛玉的性格是极其敏感细心的,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就充分的显示出她这一点,虽然众所周知女孩子的性格都有敏感细心的成分,但是林黛玉的性格却是过度的敏感细心,有点背后的小事就认为他们是在说自己,敏感的性格本身是正常的体现,也可以看作是女孩子的正常的保护自己,而细心可以说是女孩子的美好的品质,它可以使女孩子在做事情时充分发挥这种细心,来很好地完成任务,但是林黛玉由于环境与身体的原因,这就过度的细心了,以至于给自己增加了许多的烦恼,自己的生活的空间也较为的狭窄。这种性格也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贾府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环境,而自己又是寄人篱下,所以这种特殊的敏感使自己的精神时刻处于绷紧的状态,大大增加了身体的负担。

2、淡泊。

而林黛玉的性格中也是淡泊的,这充分的表现在对贾宝玉的态度上,林黛玉是满腹诗书,所以对物质的生活方式还是淡泊的,所以对贾宝玉的爱可谓是一种至情之物,虽然林黛玉的家境一度的落魄,而且还寄居在贾府,可谓是非常贫穷的,这与贾府中的公子贾宝玉在物质上对比可谓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却不是因为林黛玉贪慕贾宝玉家的财富,而是与贾宝玉是真心相爱,所以这种淡泊的性格也注定了这场爱情的纯洁性,此外,林黛玉的这种淡泊还渗透到自身的气质上,在贾府中林黛玉的一言一行,可谓是落落大方,没有那样拘谨,也是由于这种淡泊的性格,对贾府的财富自己本身就是一种淡泊的心里,也就表现为内在的一种气质,这也是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

3、真实。

林黛玉的性格中也是真实的,这种真实表现在,林黛玉在贾府的生活中充分认识到了自己所处的境地,真实的表现出自己的性格,这些都是宝贵的品质。而且林黛玉的性格在书中也有不好的地方,例如尖酸刻薄,小心眼等都有所体现。但是往往这样的性格才使一种真实的表达,作为一位女孩子,这种小心眼的行为是无疑的,人在生活中都不是完美的,而是存在一定的瑕疵的,这在林黛玉的身上也是一样的,虽然书中可以很明显的是在充分的肯定林黛玉,但是对林黛玉的身上的弱者也是写的较为的全面,而这恰恰才是一个真实的林黛玉,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到的。另外,林黛玉的真实的表达出自己的相法,也看出了在林黛玉的身上这种真实性的充分的表达,我们看到了一个洒脱的女子的形象,性格的真实的表达,在贾府中是极为宝贵的。

4、易伤感。

林黛玉性格的重要的一点就是易伤感,这种容易伤感的性格有着多种的因素,在《红楼梦》的书中曾多次表现林黛玉的伤感之情,很明显的就是“黛玉葬花”林黛玉对华的伤感也是充分的.表达内心的苦楚,林黛玉把花比作自己,认为花也也是一样的有着生命,所以对花的死去就显得很是痛苦,对花的伤感,对自己的处境伤感、对与贾宝玉的爱情伤感等等,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生存,这种伤感是致命的也是被大家所充分诟病的,所以大家对林黛玉的看法有着很大的不同,所以在贾府她的这种伤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人们远离林黛玉认为她为人不好,殊不知林黛玉的这种伤感也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的生活更为的苦难,更为的不幸,也是自己的一种情感上的抒发。

5、绝顶聪明。

林黛玉也是绝顶聪明的,可以说林黛玉的在贾府与其他人的智慧是不可与她相比的,这种聪明一方面来源于林黛玉的家庭的教育,另外一个方面来自自身的对生活的感悟,在《红楼梦》中有香菱学诗一回,就充分的显示出了林黛玉的作诗的智慧,而且在贾府生活,林黛玉的这种绝顶聪明还表现在察言观色上,与不同人的接触上,与刘姥姥接触,与王熙凤接触,与薛宝钗接触其方式都是不同的。林黛玉的绝顶的聪明是大家所公认的,也是林黛玉重要的品质之一,这种绝顶的聪明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林黛玉带来你要的保护,但是这种聪明也有可能给林黛玉带来一定的不良的影响,例如,对林黛玉的聪明的表现出的一定的厌恶。所以林黛玉身上的这种绝顶聪明,是需要客观地对待的。

6、悟性极强。

林黛玉的悟性是极强的,领悟能力超出一般人,往往大家在大观园里面的问题的讨论,刚刚进行一半,或者刚刚开始,林黛玉就已经知道问题的答案了,而且这种超强的领悟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就是在林黛玉的家庭的环境的熏陶下,得到的一种能力,而且这也和她所处的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一方面是来自贾府的压力,另外一方面是来自于薛宝钗等人在爱情竞争对手上的压力,这些都促使林黛玉要有着极强的领悟能力,才可以在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生存,还能够与贾宝玉在爱情上得以继续,这些都看出了林黛玉的迫不得已,所以在这种悟性极强的能力上运用就显得格外的重要。

二、林黛玉性格形成因素分析研究:

1、身体虚弱、抑郁性的气质对黛玉性格的影响:

在黛进贾府之后,众人见她,身体虚弱,因问:“常服何药,如何不急为疗治?”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由此可见她从小身体就很弱,只能靠吃药来维持生命。笔者认为:身体的健康状况不佳,给她的性格着上了灰暗的底色。

2、父母双亡对黛玉性格的影响:

父母的相继辞世,是影响黛玉性格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林黛玉父母双亡,孤苦伶仃,不得不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一回中,林如海这样对黛玉说:“汝父年将半百,再无续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极小,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减我顾盼之忧,何反云不往?”黛玉听了,方洒泪拜别。可以看出来,黛玉是极不愿离开自己的家的。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背井离乡,这在她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一个“自已身世不幸”的情结。3、家道中落对黛玉性格的影响:

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也影响着个体性格的形成。林家原来是很兴旺的:小说中这样描述: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兰台寺大夫,本贯姑苏人氏,今钦点出为巡盐御史,到任方一月有余.原来这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至如海,便从科第出身.虽系钟鼎之家,却亦是书香之族。之后,林家却支庶不盛,子孙有限,虽有几门,却与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没甚亲支嫡派的。在一个充满人情世故的家族中,人的价值是与他的家族地位联系在一起的。

三、结语:

林黛玉的特殊的性格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形成的,这些都和她自身与其复杂的处境是密切相连的,所以在总结林黛玉性格的同时,要对这种性格所形成的因素进行客观的分析,才是解开林黛玉性格的真正的钥匙。《红楼梦》为我国的四大名著,在其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林黛玉的形象也深入人心,无论是在电视剧中还是在原著中,都深深的体现出林黛玉的性格的复杂性,对爱情是义无反顾,对人们的嘲讽,她也是接受,所以我们看到了林黛玉作为一个出生在富贵人家却家道中落的无奈,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似乎与后来的贾宝玉有着同样的故事,而林黛玉的病死也是这一性格的终结,我们不仅仅是为林黛玉感到遗憾也为《红楼梦》的故事的发展感到心酸,而恰恰这也是曹雪芹告诉我们的深刻的寓意所在。《红楼梦》的经典缘于一定的历史的大家族的衰落,这些都是我们所深深思考的,无论是林黛玉的聪明与机制还是贾宝玉的玲珑,还是薛宝钗的睿智都体现出贾府的复杂的环境,这也是林黛玉的性格的形成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2]赵海霞.林黛玉性格的形成因素[j].《南都学坛》04期。

[3]蔡定芳.林黛玉的精神偶像及性格形成[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05期。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四

[摘要]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主要是在国家法律制度、社会舆论的熏陶下和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作用下形成的,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加强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

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大都取决于中学的思想政治课,学生在课堂上了解思想品德,在课堂上学习思想品德,在课堂上运用做作业的方式“实践”着思想品德。尽管学生时时刻刻把思想品德挂在嘴边,但真正被学生吸收并通过自身表现出来的品德并没有多少。可现实社会要求的人才是一个以品德高尚为基础的人才,这使得教育与社会现实脱节。

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才干的关键时期,是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阶段,探索其思想品德形成的因素,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中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地成长,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着祖国的荣辱兴衰。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除了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应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青年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才能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创造财富,才能将自己的满腔热血贡献于国家与社会。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对人民影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人民群众的行为反过来又能对统治阶级的言论起推动或延缓的作用。针对这一实际,国家在制定方针、政策时,一定要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制定出适合本国实际,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对青少年一代能积极健康成长的方向着想,并号召人民向英雄学习并宣传他们的英雄事迹,从而形成向英雄学习的良好社会风气。

人们常说:“环境育人”,是指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能陶冶人们的情操,能够催人积极向上,使人们有健康的体魄,以满腔的热情迎接新生活。学生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就要求社会环境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朝着积极健康的方面发展,使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阳光灿烂。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是学生心灵的铸造者。他们不仅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起着塑造学生心灵的作用。学生从开始入学之日起,就受到教师一言一行的感染,而且还会仿效教师的做法为人处事。

性格、品德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的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必须给自己的子女树立光辉的榜样,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以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和教育子女。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都对学生思想品德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而社会各个方面都要共同承担教育青少年的责任。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他们的影响,从而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学校的德育工作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期,作为思想品德教育主体的学生,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自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新时期如何改善和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之一。

1、当前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社会观念的变化,知识的更新,信息的接受,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来说几乎是同步的。就学生而言,他们的社会接触面及接受新事物的速度远比在校门内的老师要广、要快得多。

1.2、教育要求上与学生思想实际相脱节,对受教育者的要求理想化,学生与教师沟通过少,容易产生教育要求不切合受教育者实际的现象。

1.3、教育方法、形式上趋于简单化、形式化、说教化。教育内容上“假、大、空”,空泛无力。

1.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掌握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全体教职工都应参与德育工作,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齐头并举。努力提高教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大力提倡敬业爱岗和无私奉献精神,塑造师魂,树好形象。

1.2、丰富德育内容,突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教育内容应是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愿意接受的。社会改革开放,学校德育工作已不能限于传统封闭式的教育方式,必须引导学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正确客观全面地认识社会。

1.3、拓宽德育渠道,完善德育工作的系统性。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在教学活动中,要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教学方式,变单一的口头教育为活泼生动的教育活动。

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是我国目前德育工作的重心之一,如何做及如何做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前人大不相同,如今的品德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很容易发生变化。所以我们更需要掌握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趋势与其规律,并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观念、认识态度,以达到全民参与、共同关注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长礼。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探究[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2]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五

现在的中学品德课经过改版后,内容有了很大变化,留下了好多的空白,需要教师学生把它填满,还有好多东西简单的不用讲,不知道该讲些什么,对这些东西教师需要想出自己的高招,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更新理念,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而是学会探究,以便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是中学政治教师实现新课程改革任务的必由之路。

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彻底打破封闭、单项、机械、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第一,要结合政治新教材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分析现实社会及生活中活生生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现象或事例,尤其是要善于将当今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时政热点与书本中抽象的政治理论知识生动、形象地相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会对政治课感兴趣,接受所学的政治理论观点,从而加深对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并从课本中寻找解决的办法。例如,作为当代中学生,在金钱面前应当作出怎样的选择?学生中存在很多看法,教师可采取自主学习、综合探究等活动,一方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反映学生对金钱的思想状况;另一方面要发挥教师的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在注重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进行价值判断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鲜明的基本价值标准,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学习。

第三,政治教师还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除常规方法外,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免去了生涩与呆板,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达到对学生有效地实施教学的目的。

第四,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在学习“消费”内容时,我以轿车消费为例进行教学,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学生对这个例子的反映明显不同,此时,我就及时引导他们了解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除了要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六

在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医疗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有很多,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分析却鲜有[1]。自21世纪以来,高科技快速发展,医学的发展也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医学的发展要以医学理论和技术为依据,以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为导向。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生物医学工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扩大的同时意味着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医学能够保持发展步伐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的管理以及使用中的实际问题。

1影响因素。

科技革命为医学也带来了一次新的变革。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传统的看病模式被时代所淘汰,大量的精尖设备投入到医学实践中。但就目前发展态势来看,医学工程技术部门与医院仪器设备的发展有差距[3]。在实际中,影响医学工程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

1.1规章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医院医学工程部门发展晚、起步迟,没有完整的规章制度明确划分各部门职责范围,甚至没有统一的名称。各个医院的医学工程部门的职责存在差异,其基本任务都有及时修复仪器设备,以保证仪器设备的正常运行。医学工程部门中存在重视培训操作人员,而忽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其成因是采购、论证、管理以及维修的脱节[4]。在签订合同时,医学工程部门往往考虑仪器设备的使用,而忽略了对设备维修方面的考虑,甚至有的设备维修手册都不全。工程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的提高受到供管和维修脱节的制约。

1.2维修设备不全。

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一般医院购买的大型仪器设备有限,购买的维修配件也相对较少。一旦这些设备出现故障,就需要立即进行维修,以免影响医院的运行[5]。由于缺少元件配件,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挑战大,专业能力和维修速度都会受到影响。

1.3维修方式不先进。

当前,医用仪器设备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以高度集成化为发展趋势。传统的维修手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维修的要求[6]。例如:要想通过现有的设备,在电路板上更换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是很难做到的。受维修工具不全、检测仪器缺乏等因素影响,很多大型医院的维修模式发生了变化,仪器设备的维修也由起初的元件级维修转为板级维修。板级维修大概需要半个月或者更长的时间,维修周期太长,维修价格也很高,大大地提高了维修成本。

1.4技术交流无组织。

技术人员的工作繁、杂,没有按专业进行明确的划分,造成技术人员负担重。在工程技术工作的性质上,在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医疗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有很多,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分析却鲜有[1]。自21世纪以来,高科技快速发展,医学的发展也与科技的.进步息息相关。医学的发展要以医学理论和技术为依据,以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为导向。作为一个专门学科,生物医学工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扩大的同时意味着对医学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2]。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医学能够保持发展步伐的基础。本文主要探讨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的管理以及使用中的实际问题。

2对策。

2.1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素质主要有四个方面基本要求。首先,身为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既要有好的专业技术,还要懂一定的医学知识[8]。其次,熟练地掌握本专业仪器设备的用途、性能、操作方式、维修及保养方法是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还要了解有关仪器设备的相关知识。再次,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要懂得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最后,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好的职业操守。即使在情况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也要及时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保持良好的服务态度。目前,我国医学工程人员的知识结构相差很大,技术水平也存在差异,成分复杂[9]。因此,在学科建设上,要构造和谐氛围,从初级到高级合理地分布人才,还要加强团队思想素质和文化建设,使医学工程人员能够最大程度地为医院建设和发展服务。

2.2优秀人才团队的建立。

医疗仪器设备的资产就占医院总资产的50%~70%,所占比例较大。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就、高水平的医学工程技术队伍十分必要和迫切。医学工程人员的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是各级管理部门和医院领导都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1)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是目前各大医院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继续再教育,能够有助于扩充、更新他们的知识。有些医院,甚至可以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到国外接受培训,以适应医学工程新技术的发展,与国际医学工程接轨,不断了解、更新、掌握最新科技成果[11]。

(2)有计划地招收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或者相关的学术人才,能够优化团队建设。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统一的管理,实施考核制度,增加临床工程技术培训。当前,在医学领域的重要任务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临床工程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在促进医院临床工程进步的同时,能够推动整个医疗技术的发展。

2.3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社会地位的提高。

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是一门学科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有了完善的制度,医疗设备维修部门中的问题才能够被正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社会地位才会得到很大的改观。长期以来对医学工程的不重视严重制约着医疗设备维修部门的建设和发展。目前,由于没有统一的职称晋升标准,相关的培训、考核以及上岗制度尚未建立,医学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困难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医院应该重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立功授赏、晋职、加薪时,要与临床科室的人员一视同仁[13]。在工程技术人员由突出贡献的时候要给予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努力钻研业务,主动学习新的知识。

3结束语。

在了解目前国内外医学工程相关专业的教育现状的前提下,并结合医院医学工程科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本文分析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技术发展造成影响的几种因素,并提出了建立和管理高素质、高层次优秀人才团队的构想和建议。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七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的作用,应创造良好的积极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使之成为传授知识、培养情趣、启迪智慧、提高觉悟的催化剂。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是提高思想品德学习效果的必要前提。

一、尊重学生,树立自信。

伽利略曾说过:“人不可只被教,重要的是帮助他发现自己。”而发现自己的关键在于情感的调控和兴趣的培养,教师通过情感控制帮助学生确立目标和接受失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树立自信,从而以一定的心理优势投入学习活动。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课堂是一个传播知识的地方,但学生在这里期望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更多的来自教师的真诚的爱,和在学习中给予的点滴关怀与支持。对学生要有爱心,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因为只有爱,才能使学生感到温暖,才能使学生消除戒备心理,才能使师生之间没有隔阂,情感更为融洽;因为只有爱,才能消除学生压抑的心理,才能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作为教师,应该完全尊重学生的个性,包括所有的缺点,以我们的热情,宽容,理解,去爱他们,要多用鼓励与赞扬,让学生感到成功并不遥远,在课堂上发现他们拥有的点滴进步,要毫不吝啬地通过言语、神态、动作给他们以赞赏,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他们,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老师的期望与爱。教师必须注意语言和态度,不应使用太尖锐的话语批评学生,更不能挖苦讽刺,避免给学生造成伤害,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感,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者结论的信息,做到善待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尊重他们,关心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的爱,用他们情感上的満足感,燃起对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带给学生如沐春风般的心情氛围,使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二、激发兴趣,感受成功。

要让学生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要循循善诱,本着“你不会学习,我来教你学习”。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知识,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减少模式化的教学设计,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自然感。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学习是内在需要,能学以致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三、自主学习,张扬个性。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之中,自主是合作、探究的基础和前提。个人的自主学习对于思想品德学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和作用。我们的课堂教学,就应该在各个环节上体现人的本性,张扬人的个性,努力促进学生的成长。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每个学生都有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让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这样合理的评价就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乐观向上的课堂教学情感生态环境氛围的营造。

四、合作探究,营造和谐。

合作学习的课堂,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认知感受与情感流露,是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与环境之间的全新整合,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是情感与情感的交流,是思想品德学习生长与发展状态的优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尽可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学生有差异,那么教师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时就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体现着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参与的机会,多点探究空间,多点实现自我的满足。当课堂教学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学生之间的人际沟通会形成多方面的信息互动,众多的信息供每一个学习个体参考、选择和学习。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建构起新的知识,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并由此产生新的疑问。这时,教师应适时介入,或以平等的态度陈述看法,或以简洁的提问因势利导,以自己对文本的感受和认识,引导学生在个体多元解读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文本,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师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就形成了平等对话、信息多方交流、师生互助、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格局,新型的师生平等关系也就构成了愉快、轻松、民主、自由的情感生态环境。

总之,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开创课堂的生命长廊,需要教师从多层面考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更需要教师的悟性、创造性劳动的积累。

2构建思想品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感生态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友爱、理解信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让教师满怀激情地有效指引,让思想品德课堂变得快乐,成为一种享受,让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尽情地释放,激发课堂活力,提高课堂效率,落实课堂效果,实现学生、教师的个体发展,是使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回复生机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3磐石市黑石中学2012.5.16。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八

[摘要]在这个注重教学成绩的时代,有些教师更是唯成绩是从。那么对于政治学科,又是一门教育孩子们思想的课程,上好这门课可以说得上是艺术中的艺术。我们把思想指导经常放在首位,打开了思想就能指导行动。如何上好政治课,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上课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在总结中前行。从反思中摸索前进之路,从反思中不断找到新的突破口去提高自己职业水平,能让自身从青年教师的经验少、知识储备不足,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教学能手。

[关键词]思想品德反思教学反思促进方式和方法意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作为青年教师,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不断提高自己本身是职业要求,也是职业素养。自我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反思教学,能促进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也使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增大。

从反思中摸索前进之路,从反思中不断找到新的突破口去拔高自己职业水平,能让自身从青年教师的经验少,知识储备不足,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教学能手。

一、背景及界定。

在这个注重教学成绩的时代,有些教师更是唯成绩是从。那么对于政治学科,又是一门教育孩子们思想的课程,上好这门课可以说得上是艺术中的艺术。我们把思想指导经常放在首位,打开了思想就能指导行动。如何上好政治课,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以及上课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在总结中前行。

从反思中摸索前进之路,从反思中不断找到新的突破口去提高自己职业水平,能让自身从青年教师的经验少、知识储备不足,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教学能手。人常说“摸着石头过河”,“摸”就是反思,在与学生的接触中,在自己的教学课堂中,在自己的生活工作中......不断反思,不断进步!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理论依据:从反思中摸索前进之路,从反思中不断找到新的突破口去提高自己职业水平,能让自身从青年教师的经验少、知识储备不足,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教学能手。

意义:那么对于政治学科反思教学的意义,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反思教学可以使教师自身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形形色色的案例,不断的进行自我修正。

第二,反思教学可以使我们加深对学生的了解。都说现代社会的发展,伴随而来的是各种各样问题学生的不断出现,那么如何教这些孩子已经成为教师的一个难题。

第三,反思教学可以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水平。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可见,自省,反思只会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及思想觉悟水平。

第四,反思教学可以使教师在反思中不断前行,不断成长。研究的理论、实践、政策依据。

三、反思教学的具体案例及方式方法。

对于印象深刻的的案例感悟——《我愿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对于这个案例,我想法很多,因为我也是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也是众多母亲遇到的难题,到底该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一个大家眼里优秀的孩子,钢琴八级以上,英语厉害,会熟练掌握一门乐器,学习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成为众人眼里的人才?种种行为的背后,请问有哪位家长征求过孩子的意见?这个案例中的小女主人公,是一个在50多名学生的班级中排名23名的孩子,成绩并不优秀,也不落后。当和大家一起迈进真实生活的时候,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们却远远不如这个23名的学生。她在小伙伴发生争执时想到解决的办法,在沉闷的大巴车上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她的生活能力,人际关系能力远远超过了身边那些优异成绩的孩子。那么教育的落脚点到底放在哪里?我们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又该是注重什么?可见,我们对孩子的教育确实应该好好反思、反省,不要唯成绩是从,多倾听孩子们的内心,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让教育真正成为教育,别增加无形的枷锁。思品思品,思想和品质最重要,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就应该更多的渗透为人与处事,注重思想品德修养,从而提高孩子们的道德修养,能够在这个社会上站稳脚跟。

探究反思教学的方式、方法。方法各种各样,重点是我们教师要有一颗追求进步的心。目前我认为我用到的方式方法有以下这些:反思日记,教学反思,反思心情日记,博客更新记录反思内容,与有经验的教师经验交流,与学生交流教学效果,通过课堂上,课后与教师、与领导、与学生、日常工作生活中等等,都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只要能够促进教学的,能够帮助自己成长的一切行为,通过自我反思,凝练,再实践。都可以成为自己反思的结果,促进自我的发展,最后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述反思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视频、文字、讨论、教学设计、听评课活动、问卷调查等等。

重点是对于反思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学生容易接受的,并且能达到良好目的的,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的体会到反思结果,并促进自身成长。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的问题:

1、反思方式方法单一,不能就问题深入反思。可能我们平时遇到的教学中的问题,严重程度不够,或者说没有典型性。从思想重视程度而言就比较轻视,那么对于方式方法更是简单单一。

2、理论与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对于反思的认识可能达到了一定程度,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操作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效果,二者之间存在着未知的差距。

3、观念陈旧,不能及时的跟上时代的潮流。有些反思教学研究方面的专家观点与时俱进,而作为普通教师,往往思想高度不够,不能用最潮流、最创新的的办法对待反思。

4、受情绪、惰性影响较大,反思的结果也会存在偏差。有些教师不能冷静思考问题,遇到教学中的事情需要反思时,容易受到当时心情、情绪的影响,根据自己是否有惰性思想来进行反思。

改进的`措施:

1、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教学反思、心情日记、图片感悟、聊天感受、观察学生等等,并且养成反思习惯。将反思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文字形式。

2、日常教学中多看相关书籍,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指导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又不断总结、积累、反思,形成新的理论。在两者之间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3、作为新时代的年轻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创新,提高思想高度,从点滴小事中养成反思习惯。运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微信等方式与学生交流。

4、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用一颗平常心对待所有的人和事。在反思教学过程中,能够平静的对待一切,用理智的态度对待,冷静分析做出反应。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用爱来对待学生。

反思教学能够促进教师成长,已经成为当今形势下教师成长、进步的必要手段;反思教学的方法,通过课堂上,课后与教师、与领导、与学生、日常工作生活中等等,都可以进行自我反思,只要能够促进教学的,能够帮助自己成长的一切行为,通过自我反思,凝练,再实践。都可以成为自己反思的结果,促进自我的发展,最后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表述反思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视频、文字、讨论、教学设计、听评课活动等等,让反思教学落到实处,最后是小组成员总结阶段,并整理成总论上升到理论层次,总结报告。

教师应该不断反思,从各种角度来提升这门课的艺术性和吸引力,从而使自己不断成长。学科组反思和改进。政治组全体成员对此问题加强了交流。政治这门课很好的诠释了我们的人性,教学生如何做一个有价值的社会人。而有些政治内容在上课时比较枯燥乏味,这就给我们的上课带来了一系列的难度。再加上最近天热,更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我们打算从上课的方式改变,多增加视频教学,以及微课的运用,来改善这种状况。当然也要加强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让他们思想上重视这门课。

关于政治教学中反思收获很多,反思方式也丰富多彩,所有的收获是用言语所不能完全表述出来的,我们会在反思的路上继续前行。从反思中摸索前进之路,从反思中不断找到新的突破口去拔高自己职业水平,能让自身从青年教师的经验少,知识储备不足,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教学能手。

经过反思之后,我还加强了对微课教学、问题学生、课件制作、教学结果检测等内容的反思及研究。希望自己能从反思中不断加强这些技能的提高,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

反思之路没有终点,我会在反思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高,让自己不断成长,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九

思维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中和科学创新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是教学中极为宝贵的财富,让问题走进课堂,切实发挥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以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和高层次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能力是素质教育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二、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问题意识在思维过程中和科学创新教学活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创新教学活动来说,首先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问题意识,这是摆在我们各科教学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是最早主张学习要敢问、善问之士,正是“不耻下问”使其名垂千古!自古以来,只有敢问敢求、善问善求之人,才会有学业的进步、认识的丰富,才能为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做出不凡的业绩。如果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创新精神和能力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质疑。

长期以来传统的师生关系严重束缚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老师是绝对权威,高高在上,学生一直扮演着“遵从者”角色,这种不对等的关系,造成师生之间隔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老师要放下架子,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学生才能放下包袱,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想法和见解,甚至对老师观点提出不同的观点,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一种宽松、民主的气氛,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即使是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鼓励。在教学中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们,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正如古人所言: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产生“问”的起点。只要能我们老师接受现代教育理念,努力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欢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质疑,对老师观点的质疑;学生不盲目,不迷信权威。坚持这样去做,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是大有裨益的,进而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锻炼。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很关键的在于老师要积极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不但敢于提出问题,而且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给予表扬,以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紧张气氛、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轻松愉快地展现个性。创造敢问的氛围,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质疑;鼓励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对不同见解要理解和尊重。

2、引导学生提出来问题,掌握提出问题的途径。

爱因斯坦说:“系统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是从怀疑和提出问题开始的,善于提出问题是其具有问题意识的重要表现和先导。然而在实际教学中,“问”成了老师的专利,教师只重视问学生,重视研究怎样问、问什么,并给学生固定的回答模式,而忽视了学生提出问题的价值。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提出问题是浪费时间,影响自己教学,不利于自己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情况的长期存在,扼杀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了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对于很事情没有自己的观点,这对于学生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老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重视提出问题的质量。

学生提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提“课本之问”即对课本知识和老师在讲课中涉及到的理论与观点有疑惑的地方可设问。二是提“热点之问”。即对国内外大事、典型社会事件和社会现象的思考和质疑,而且所提之问通常与课本知识或学生实际有一定的联系。三是“做人之问”。即学生与家长、老师、朋友、同学等人际交往中就如何做人等到人生问题的思考和疑虑。四是“老师个人之问”即对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因此,要让学生“善问”,必须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作为教师应从这些方面加以引导,我认为能拓宽他们的思路,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做到让学生“乐问”,教师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首先,要熟读课本,理解课文,把握观点,掌握知识,这是理论武器。其次,要看新闻联播、报刊杂志,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再次,在教学时可以开展分组讨论、提问,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由全班同学仔细听并作回答。最后比一比,哪组同学提的问题质量最好,哪组同学回答的最好。最后,在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无论问题的价值高低,都要加以鼓励表扬,让学生逐步形成乐于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习惯,让他们逐渐体验到“提问”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3、联系现实生活设置问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只有当他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他才能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教学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从而把学生带入探索、思考的境地。一般来说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是和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如社会政治、经济方面的热点问题,发生在学生周围和身边的生活方面问题,都是学生喜欢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选用一些典型的、能激发学生共鸣的时政热点配合教材讲解,引发他们表达观点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好动、好说、好参与的特点,做到讲解与讨论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动脑与动手结合;动脑与动口结合。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可以是一组漫画、一段录像;也可以是一组材料、一个小品。

教学中设置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参加到学习中去的积极性,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善于用自己的眼光观察身边的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问题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设条件,使学生很快进入问题情境。三是要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使思想品德课教学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实效,切忌一种方法、一个模式用到底。要不断变换教学方式。

4、重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教师要通过传授有效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体验成功解决问题的快乐,逐步培养提出问题的习惯。要特别注意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为学生问题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实施启发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善于提出问题、因利势导、激发学生思维,培养教育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不是背书,而是让学生本人思考。”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启发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让他们主动提问题,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老师通过引导使学生时入问题情境后,让他自己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适进点拔,并在教师指导下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问题的提出,老师通过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这样学生就能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十

摘自:《中国期刊网》。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将起到奠基作用。特别是现在新课标实施后,对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全方位改革,将这门学科完全与学生的生活紧紧扣在了一起,很多课文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很多课文正是学生好奇的知识。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法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点看法: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的老师”,要想学生喜欢思想品德,首先,作为教师得想办法让学生喜欢你。一般,上课有激情,亲和力强,善于鼓励学生,欣赏学生,知识面广,且对学生严中有爱的教师都比较讨学生喜爱。博得了学生的喜爱,老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有利因素,趁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喜欢思想品德学科。其次,在教学中,要做到先易后难,善于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引导学生善于从实践中探究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绝大多数都来源于学生生活,所以很多的知识都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体会、感悟。由学生自己探究的知识既容易理解又记得牢。现在的思想品德教学,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且课本中也设计了很多这样的活动,只要我们认真利用,精心组织好这些活动,一定会对教学有帮助的。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也真正认识到自己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当代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

加强训练,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备课、上课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课后巩固也必不可少。学生课堂上听得再好,如果课后不及时消化,效果会大打折扣。接受得快,忘得也快。上学年我只要求学生在听课时一定要认真且做好笔记。课堂上,气氛确实很好,学生觉得轻松,感觉课堂上效果也不错。上完一个单元后,组织了一次测试,结果就让大家比较失望了,试题的答案很多口水话,知识零乱。并且,还有一些学生都是凭自己的感觉做的。这样,学生不仅能更牢固的掌握好所学知识,而且还能将课堂上所学知识通过练习得以提升、拓展。只要这样长期训练,学生就不会觉得所学知识不知如何运用了。既培养了学生的做题能力,知识的运用能力。又让学生知道了本课所学知识,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个知识经常会出现哪种题型,哪个知识应该怎样运用。这样对学生今后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从某种程度上说,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及时总结,勤于肯定。学了,记了,用了,还得检验。当然这个检验,可以是实践活动,也可以是书面的。但不管是什么形式的,都得及时。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很快知道自己哪些知识还没掌握,哪些知识还得强化。当然对于学生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我们一定要实事求是的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肯定。学生都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表扬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表扬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表扬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如: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习惯性的给予真诚的称赞,这样就能让学生培养自信,激起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很多老师都说学生到了八年级,就不爱回答问题了,我不这样认为。每次,我上课,课堂气氛都很不错的,学生回答问题很积极,和老师配合得也很好。

总之,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应勇于探索,积极落实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思想品德》新课程散发出它应有的魅力!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十一

摘要:

导课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对素质教育改革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导课必须要遵循相应的原则和规律,才能够确保其发挥有效作用。提高思想品德课程导课策略的有效性,是提升思想品德教育总体质量的关键。

在初中阶段,思想品德课程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教学内容相对较为抽象和枯燥,加之教学方法不当,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总体教学质量不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初中阶段德育教育工作的总体水平。

1导课的理论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1.1导课的理论内涵。

导课又称为课程导入,是指新的课程或教学内容开始前,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统称,是教学活动的开始环节,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总体质量和水平的基础性环节。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的导课策略对教学质量整体提升的作用尤为明显。

1.2有效导课策略的重要意义。

一是可以有效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将会极大地带动学生参与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与其他课程教学内容相比,初中的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内容较为单一和枯燥,如果在课程开始阶段通过运用有效的导课策略,能够迅速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会极大地提高课程教学的总体质量。二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运用有效的导课策略,教师一方面可以迅速地为课程教学内容的展开起到铺垫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根据导课策略实施过程中学生的集体反馈,调整和完善教学策略,达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2.1指向性。

导课策略的指向性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指导课部分的内容应当与课程教学的主体内容、教学目标等保持高度一致性,导课部分要体现出明显的指向性特征。二是导课策略中的教师感情因素要与授课主体内容和感情基调保持高度一致,让学生通过导课能够迅速进入到授课主体内容部分的感情情境之中,实现授课的平稳过渡。

2.2趣味性。

导课策略要具有高度的趣味性,教师通过采用导课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职欲望和好奇心理,带领和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习效果的有效转化。特别是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来说,由于教学内容相对抽象和枯燥,导课部分的趣味性尤为重要。

2.3简洁性。

导课是课程开始的部分,因此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所占的比例也应当与其作用相辅,不能够喧宾夺主,占据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有效的导课策略必须要求简洁明快,直奔主题,不能繁复,影响主体课程内容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导课部分教学时长控制在5分钟以内为宜,以便于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4生动性。

初中思想品德导课应当具备生动性,是指导课模式应当紧密围绕学生的`认知模式及生活实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生动地诠释了这个现象。教师在实施导课策略的过程中注重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3对提高课程导入策略有效性的思考。

当前,很多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实施导课策略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部分对于导课策略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对于应用导课教学策略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他们忽略导课环节,采取“开门见山”式的方法,直奔课程主题。或将导课环节草草应付完毕,人为地割裂导课与课程主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例如,某教师在讲授礼仪内容的教学过程中的开场白如下:“今天,让我们来学习礼仪有关问题,请同学们打开教材,来看看什么叫礼仪”。这种导课方式无疑是不够成功的,也不会起到启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积极性的作用。

3.2建立有效的导课策略。

笔者认为,适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导课策略有如下几种:一是问题式导入。教师根据课程教学主体内容,在导课环节中大量应用提问的方式,用来迅速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例如,在讲授“正确处理与父母的关系”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首先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你们平时跟父母关系怎么样?”、“当你遇到难题或疑惑之时,会不会主动跟父母沟通呢?”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跟父母产生矛盾呢?”,通过上述一系列问题,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教学信息导入式。教学信息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包括视频、音频、图像等多媒体教学信息,也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文学艺术作品、等等。教师在实施导课策略的过程中,通过展示这些教学信息,达到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的目标。例如,在讲授生命多样性和价值性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了一组专题片,介绍了世界各地的生命和物种,让学生迅速直观地了解到生命多样性的生动含义,为进入生命价值的授课主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点评式导入。点评式导入是指教师在授课之前对学生进行预先布置和要求,让学生根据授课内容事先收集资料,在授课之前要求学生谈谈体会,教师根据学生的体会进行点评,并导入授课主题的方法。例如,在讲授国家政治制度的授课内容的过程中,某教师预先要求学生根据授课内容准备一些实例。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这样点评:“刚才几位同学谈的都很好,有几个例子涉及到了我国的政治制度。下面,我们来看看什么叫政治制度”。通过点评式导入,教师很顺利地将授课内容进行带入,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2]许伟清.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导入艺术[j].教法研究,2012,(3).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十二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对小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课程,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给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必须改变以往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和研究新方法、新途径,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关键词:学习兴趣;主体作用;多媒体教学;社会实践活动。

一、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活动有浓厚的兴趣,那么活动效率就较高,而且不易产生疲劳或负担过重的感觉。小学思想品德内容比较抽象,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变苦学为乐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情境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真实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方式,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如利用实物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创设情境等,让学生如临其境,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创设何种类型的情境都要有一定的新颖性,这样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收到情理交融之效。

(二)引入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趣味性、竞争性,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娱乐形式,符合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天性。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中,能充分活跃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都热情洋溢地参加到课堂学习中去。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需要,组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轻松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创编故事,激发兴趣。

小学生爱听故事,教师可结合他们这一特点,经常为他们讲一些故事,激发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如可围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一些古代人物故事;可围绕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讲一些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英雄人物故事;可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讲一些现代人物故事。

二、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一起体验、探讨、研究,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始终占据着课堂主体位置,导致学生缺少话语权,只能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学习机器。这种教学方式不符合新课程理念,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一是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角色,变课堂主演为导演。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变以往的课堂控制者为学生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并与学生平等对话,一起思考、分析、讨论、解决问题。二是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讨论,自主去理解、探索新知识。学生自主尝试的过程就是一个自我探究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一定的能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探索新知识。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轻松解决教学难点。

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了学校教育中,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多媒体具有直观性强、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不仅能将静态、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动态化、具体化、形象化,还可以化难为易,增大课堂的信息量,较传统教学手段而言优势更明显和突出。小学思想品德课中有些内容用语言文字描述比较笼统或者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将多媒体引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复杂事物简单化,多角度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进而轻松解决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如教学《温暖的家》时,教师可在课前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家人过生日时的情景,让学生在观察画面的过程中直观地理解和掌握何为幸福的家庭及家庭的幸福是什么,成功地解决教学难点。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有优点,也有缺点,教师必须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整合,科学、合理、恰当、有针对性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四、组织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教学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的伸延和拓展,是学生由知到行的桥梁,对于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但现阶段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社会实践活动并不受教师的重视,教师对思想品德观念和概念的讲解仅停留在口头上,未让学生付诸行动,这极可能导致学生知行不一。对此,教师应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生活连成一体,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融入社会,亲自去体验、去感悟、去实践,从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如每年清明节,学校可组织和开展“缅怀先烈,争做文明学生”祭扫烈士墓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为国争光、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他们的斗志,使他们从小就树立崇高的生活目标和远大的理想。

五、结语。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教师在教学中应以此为目标,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学习、探索,积极探索新方法、新途径,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品学兼优的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项红伟.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xx(21):66~67.

[2]李湘春.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1):1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十三

与传统品德课不同的是,品德与生活课在教育目标的设置上更加凸显了活动性、开放性、生活性和生成性,强调让学生在生活性的活动中去体验、去感悟,最终生成积极的情感反应,从而达到培养基本道德观、人生观以及形成良好品性的目的。这样的目标设置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设置在某种程度上是不谋而合的,其最终目的都在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内容安排上,强调应来自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世界。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人心,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有了很大的改进,输入了许多生动活泼、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更是倡导教学内容要“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使得品德教学逐渐走出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死胡同。所以,教师一定要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进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给学生最真切的情感体验。

采取手段上,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

要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帮助其在回忆、感受中重新链接与生活世界的桥梁,情景的创设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老师可以借助于创设情景的手段,借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并导入活动主题的目的。同时,在活动中,教师要扣紧主题,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正反两方辩论、小组合作、情境表演、以身示范等。让学生易为接受的同时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评价方式上,趋向于发展性评价。

老师们更要注重考虑到每个个性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强调评价对学生成长的指向性作用,尝试在评价中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自信、自强、豁达等良好心理品质,因而,评价方式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一节课中,老师的评价方式除了显性的言语评价之外,还有更多隐性的非言语评价,如老师用赞许、鼓励的眼神专注的倾听学生的回答或给学生一个热情的拥抱等。在这样的评价中,学生也敢于说真话、表真情,学生与教师的心灵在对话中生成同感,形成共鸣,教学就有效。

途径上,要与班队活动、社区活动紧密相连。

新课程拓宽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而应根据需要走出课堂,如在校园中观察、做个小调查,在班队活动时开展与课堂内容密切相关的活动,在社区中锻炼锻炼,巩固所学到的行为要求。

总之,学生的品德教学需要教师用心的一门艺术。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十四

摘要:小学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和人格发育的初步阶段,培养优良的品质对于促进其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是一门综合形学科,也是小学开展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学习思想品德有助于提高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但是从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总结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对其解决策略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问题;对策。

开展有效的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很有帮助,并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对于其今后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致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未能充分发挥其德育功能。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从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了如下讨论。

1.理论教育空洞无物。

目前,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并没有认真钻研教材,也没有对学生真实的思想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空洞的理论灌输,学生缺乏实践。这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起不到让学生意识到良好品德和行为的重要性的作用。如果不能对品德精神进行亲身实践,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2.脱离实际生活。

从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来看,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让学生阅读课本中的案例,然后再通过交流和讨论,让他们对该案例形成统一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和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取得不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3.缺乏学生体验。

教师的主观思想介入过多是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一個重要问题。部分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认为他们对事物的认识比较模糊,如果让他们进行自由讨论,就很容易误解正确的思想品德。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导致他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少让学生参与,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无法真正落实到行为中。

4.引入案例较少。

大多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引导学生对课本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而缺少了引入意识,很少或从没有将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中引入相关的案例来教学。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教材中的案例需要兼顾不同的地区,学生对这些案例比较陌生,难以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思想品德教学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例如:在教学之前,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后。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去探索思想品德的知识,丰富自身的道德情感体验,培养道德意志,并在社会实践中自觉贯彻落实所学的思想品德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内化,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品德沿着科学的轨道发展,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展以行为主的教学活动。

在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激发出学生的道德情感,改变单向输入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学习自己买东西这一内容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我国市场的商品情况,尊重人们的劳动成果,掌握一些购物礼仪和常识,初步形成自我保护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后,到自己家附近的商业场所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组织一次买卖活动,加强学生对买东西和卖东西的感受。这些活动都是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之上的,和单一、枯燥的教学相比,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3.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模范。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的感召作用。因为小学生大多会模仿教师的言语和行为,来认识世界。基于这一特点,教师要善于和学生交朋友,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培养其良好的品德。仍以买东西为例,我们告诉学生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时,有的学生就会指出,我们有时候买东西却会对营业员大声责骂。此时,我们就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就需要及时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让大家相互监督,真正做到文明购物。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理论教育空洞无物、脱离实际生活、缺乏学生体验和引入案例较少等方面。为了改变现状,我们结合实践教学经验,从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开展以行为主的教学活动和树立学习的榜样和模范等方面提出了几点个人意见,希望能为广大同行提供参考。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十五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及国家有关部门的普遍关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起着引导、保证和促进顺利实施的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努力开创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探索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路子是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举措。

素质教育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前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为核心的现代教育,它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心理健康素质教育、劳动技能素质教育和艺术审美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方法、学会生活自理、学会劳动技能、学会创造技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在素质教育的内容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是顺利实施其他素质教育的基础,良好的思想品德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要求,一个人如果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那么他也不能更好的为集体、为国家服务,更谈不上作什么大的贡献,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也是正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21世纪的今天,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使传授科学知识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品德教育才可知可感,体现有血有肉,学生才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只有这样长期的日积月累,品德教育才能潜移默化,做得扎实有效,学生才能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坚定前进的信心和步伐,逐渐巩固优良品德,经得起实践经验的严峻考验和锻炼,产生判断走正确方向的能力。从而可知,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明辨是非的观念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让他们从心灵深处与品德不良者保持一定距离,决不能沾染坏习气、坏作风,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有良好思想品德的合格学生,认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学好本领将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

二教学中重视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

重视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是他们健康成长的现实需要,因为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教育的灵魂,是学生形成良好学风的保证。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长身体、增知识、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思想单纯、好学上进、对未来充满幻想、辨别是非能力差、容易接受各种思想品德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品德的教育,以基础的道德行为和养成教育为重点,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一系列思想品德工作的规章制度,着力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针对现在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狂妄自大、我行我素的特点,进行及时的品德养成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良好的品德习惯的养成,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人格品德形成的关键,教师对青少年学生从最基本的学生自律、待人接物、文明言行、仪表仪容、尊老爱幼、遵章守纪、社会公德等主要内容,开展灵活多样的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和基础的品德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科学的世界观和审美观,成为祖国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合格的接班人。

三教学中坚持正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的要求。

青少年学生的情绪和感情不够稳定,处于过渡时期,有些学生不善于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有时为一点小事而伤心或大发脾气,有的学生时常被悲观、孤独、紧张、烦恼等不良情绪所困扰,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注意力分散、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坚持正面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的要求。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校园内升国旗、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的影片、大唱革命歌曲、学习先进英雄事迹、举办墙报专栏宣传、鼓励每人做一件好事等有益的教育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文明守纪和革命理想的前途教育,使学生提高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认识,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怀,锻炼学生的思想意志的坚定力,真正发挥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十六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课堂教学的效果及时进行反思对不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思想品德教学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反思。针对初中的思想品德反思教学谈了几点体会。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对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注重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是初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只有对过往的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改善,才能使其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初中教师要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强对以往教学效果的反思,进而不断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一、反思教学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的反思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以保证反思教学的高效性。首先,要坚持及时性的原则,在课后及时反思记录,否则会因时间的流逝而失去对课堂效果的记忆;其次,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反思时要切中要害,不能流于形式;最后,还要坚持针对性的原则,对自己关注的部分进行反思,进而合理制订解决对策。

1.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

教师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的反思,要首先对自身素质进行考虑。思想品德的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因此教师的能力对整个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故而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丰富自己的知识,加强对自身能力的培养。

由于思想品德的教学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45分钟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教师要注重平时教学中的课堂效率,保证学生思想品德的接受质量。教师可以通过对课堂气氛的调节、丰富教学方式等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结合理论与实际生活。

思想品德教学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切实感受到思想政治的作用和其所具备的积极影响。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中,结合具体的实际生活对学生展开教育。如可以就生活中保护环境这一话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行为谈谈其看法。

总之,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审视教学效果,及时进行反思,看到教学中的亮点和存在的不足。不断积累经验并总结教训,在以后的教学准备过程中加以改进,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胡学俊。浅谈对新课标下思想品德教学的三点尝试.成功:教育,20xx(10)。

曲玉琴。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探索.现代阅读:教育版,20xx(22)。

陈天仲。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法.新课程:中学,20xx(08)。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论文。

中学思想品德论文篇十七

摘要: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总理探望钱学森,钱学森向总理谏言,批评现在的教育体制存在问题。钱老去矣。人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悼念这位曾改变中国科技命运的大家。愿我们在怀念他的离去时,同感于他的激动,同化于他的境界。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但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突出以人为本,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所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仅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时期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教育发展大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将“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开辟道路”作为教师主要的任务。但由于历史、课程等原因,思想品德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时,认为思想品德教学,思想品德学习都有特殊的一面,有意或无意地忽视这一个重要的论题,认为这种理念与思想品德教学没有关联。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开设是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对中学生的价值趋向、人格完善起到促进作用。然而,传统概念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多数采用了强迫记忆的方式,使得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认识停留在一个抽象、乏味、难以接受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便可想而知了。

学习本应当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从学习中可以获得新知。在不断的自我塑造中,可以感受到自我生命的成长。但是,现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很难让人把“学习”与“快乐”联系起来。没完没了的考试,堆积如山的作业,机械僵化的背诵,教师的叮咛,父母的唠叨,让中学生的生命无法承受如此之“重”.

特别是对于毕业班的学生而言,压力会更大。一些“责任心”太强的教师争着抢自习课,似乎多上一节课,就多尽了一份责任,多让学生背诵一节课,就会让学生多考几分似的。这种现象绝不是个别,因为教师把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定为学生对思想品德知识的识记程度。而且这个念头根深蒂固。而事实上,过多的课程压力,过大的作业量,机械的背诵,恰恰挤走了学生自我反省和知识消化的时间,根本就无助于实际成绩的提高,无助于个性的发展,反而会增加学生个性的贫乏,()这与素质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我粗浅地认为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的热情始终需要与尊重教学规律保持协调。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每个学生也是不同的,学生有着喜欢的科目与不喜欢的科目也是正常的。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找到他作为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在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的事情上,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教师的技巧在于善于觉察儿童的天赋,善于确定足以使他施展智力和创造力的.领域”.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素质教育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从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出发,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不同个性的多样化人才。在新世纪里,必须重视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学有所长、业有所专不仅有利于学生将来找到最能发挥智慧和才能的职业,而且又能使社会的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充分体现其自身的社会价值。

有人说“玩”是孩子的天性。一些教师也会教育学生注意“劳逸结合”.但是,稍微尽兴一下,便会收到让人扫兴的讯号。其实,玩耍不仅是一项能够放松身心的活动,也是一项能够超越书本知识,拓宽视野的活动,更可能是一项能够激发生命活力、生命创造力的活动。在中学阶段,这一被称之为“为未来作好铺垫”的阶段,玩耍常常遭到了无情的忽视。大量的补课,大量的作业,让学生根本就没有玩的时间,更不用说如何玩,玩得好了。几乎每个学校的校园都会挂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之类的鞭策之语,看到就会给人带来沉重感。教师和父母经常夸奖那些很自觉的学生,而贪玩的学生则往往成为批评的对象。“玩物丧志”竟深深地蛰伏在人们的潜意识之中。本来,学生可以和玩具打交道,体会到技术的奥妙;可以和伙伴很好地玩耍,体会到交往的快乐;可以和大自然打交道,体会到自然的生趣。但是,一旦跨入了中学阶段(甚至进入小学阶段),书本就成了生命的牢笼。学生在理论上获得了知识,但却走向了对生活的无知、对生命的无感觉的状态。

个性在教育过程中被不断地瓦解,所谓人生价值、人生观的教育与其实践逐渐地出现了断裂。这样的教育实际上就是“目中无人”的教育,而“目中无人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目中无人的教育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人;目中无人的教育在撕裂具有生命整体性的人,在摧残具有智慧生命的人,在压抑具有求知创新的人,在诋毁具有求善意向的人,在扼杀具有生命活力的人。”

所以在思想品德课堂上,也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成了思想品德教师备课、上课时要考虑的重要问题。紧贴时事,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这是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一条有效途径。以初三思想品德教学为例,思想品德理论与生活、时事息息相关。每一个思想品德论题都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时事来佐证。

道德修养的学习,教师可以以各种形式介绍社会中的正能量代表:歼-员缘飞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罗阳,在随“辽宁舰”返回大连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经抢救无效,于圆园员圆年员员月圆缘日员圆时源愿分在工作岗位上殉职的“最美中国人”罗阳;圆园员圆年缘月愿日,佳木斯第十九中学语文教师张丽莉,面对源车连撞后冲来的大客车,迎上去推开了学生,自己被车轮碾压而过,失去了宝贵的双腿。当医护人员赶来时,她却叮嘱着“先救孩子”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铁警”李博亚;“最美司机”吴斌;“暴雨救人”农民工群体;还有绑着妈妈去上班的孝子陈斌强……一件件,一桩桩,学生借着这些熟悉的事例,轻松地理解关于道德的相关论题,即清晰又深刻。爱国主义的学习中,在掌握相关的理论下,引导学生讨论中日钓鱼岛之争和日本修改教科书事件。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日本这个民族的军国主义思想的根源及危害,有可能对它周边国家造成的灾难。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意识。明白自己肩上承担的重任。从而清楚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应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教师的语言不多,但能使学生刻骨铭心,思想品德理论再也不是枯燥的内容。

“教育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这是代表斯宾塞愉快教育思想的一句教育名言。培养学生的兴趣,在合作的氛围中,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这应该是教学的最终方向。有人说,中国抵抗经济危机的最重要的、最长远的措施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如果培养不出创新型人才,当然就没有中国创造,只有中国制造。

因此,在面向21世纪的挑战,培养新世纪人才的今天,思想品德教师心存长远目标,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就显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了。

参考文献:

[1]刘德华。让教育焕发生命的价值:审视教育中的罪与罚[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郑国海。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j].中国教育研究,2003(17)。

(作者单位四川省射洪县东岳乡初级中学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5531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