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优秀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5:21:08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优秀17篇)
时间:2023-11-19 15:21:08     小编:雅蕊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感悟和经验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反思自己的行动和思考,并从中获得启示和提高。在一段时间的积累中,我们会不断积累心得体会,不断进行总结和梳理,从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的深度思考和总结,可以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成长轨迹,同时也可以让他人从中受益,与他人进行分享和交流,相互促进。写一篇完美的心得体会需要我们站在读者的角度,清晰地传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通过阅读心得体会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理解和认识。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一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导入。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质地、特点。

陶罐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9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罐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光洁美观。

铁罐是以铁矿石冶炼加工制成的器物,比较坚固。

2、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随机指导“罐”字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2、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认一认部分,教学生字,指导组词。

3、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更正读音。

三、朗读感悟。

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

例:(1)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

(2)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

(3)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

(4)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

师随机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奚落”、“懦弱”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师:要演好故事,关健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画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先自己练习读一读,然后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读出感情。

学生练读、分角色读,师巡视指导。

(2)请两名同学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学生评议。

教师适时引导:

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你敢碰我吗?”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显出铁罐的傲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语调下沉,突出“懦弱”,以示看不起;“住嘴!……”由于陶罐言之有理,铁罐恼羞成怒,因而声高气粗;“你算什么东西!”“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语调要紧凑高扬,读出铁罐混不讲理,怒不可遏的心态。而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的态度,语言也是平和讲理,语气自然平稳。比如,“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据理力争,“但不是懦弱”,语气要加重,以表达自己不与之相碰的原因,以及内心的坚强。

(3)同桌互换角色,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情境表演。

1、师:下面你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故事,能做到吗?

学生三五结合,分别排练“古代”“现代”两幕,分角色扮演陶、铁二罐、众人、旁白者,人人参与,当堂练习。

2、推举一组到讲台前表演,头戴不同头饰区分人物,进行表演。 。

五、畅谈体会。

1、师:这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已经表演完毕,在此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扮演陶罐、铁罐的同学和部分观众的表演表示感谢,他们精彩的、惟妙惟肖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什么感受。”

学生热烈讨论,互相谈自己的感受。

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比人优越,也没有理由骄傲。比不上别人也不要消沉,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社会作贡献……。

2、请陶罐、铁罐的扮演者和部分同学谈体会。

例:陶罐扮演者:“我是一个谦虚而又不懦弱的陶罐的扮演者,但在实际中我可不是一个谦虚的人……。

铁罐扮演者:“我是一个骄傲而又盲目自大的铁罐的扮演者。从这个角色中我感受到铁罐因为看不起别人的长处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得了个可悲的下场、希望自己在学习中不重蹈铁罐的覆辙……。”

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答,提示: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2、师:学了这则寓言,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例: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这则寓言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不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要多看别人长处。

长处弄不好倒成了短处,铁罐结实但容易氧化;短处弄好了也能变成长处,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

3、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二、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课文我们读过了,说过了,也演过了。老师想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把它写在书的空白处。

指名回答。

2、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名言警句,送给大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左眼看别人的优点,右眼看自己的缺点。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学生齐读。

三、总结全文。

1、师:这则寓言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呢?和同桌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汇报。

2、师总结:这则寓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重编寓言。

师:其实每个人,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很容易破碎,请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师:下面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

生边议边改、汇报。

例: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五、自编寓言。

1、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学生各自开始创编。

2、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编的寓言题目。

例:《大海和小溪》。

《手机与bp机》。

《大树和小草》。

……。

3、展示作品。

过了几天,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给别人……白猫想:凭我的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一定把黑猫送给别人。结果呢?结果大出白猫所料,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临别时,白猫问老奶奶:“我这么洁白,为什么不留我呢?”老奶奶笑着告诉它:“我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

六、练习写字。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帮写字部分,指导书写。

2、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练习。

七、找朋友。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找朋友部分,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词语的近义词。

八、作业。

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的好的词句。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人物对话中的神态、动作描写感受陶罐和铁罐的个性。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并能模仿课文人物的对话描写改编童话,试写一小段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人物对话中的神态、动作描写感受陶罐和铁罐的个性。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并能模仿课文人物的对话描写改编童话,试写一小段话。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一个是……,让我们齐读课题和它俩打声招呼吧!

2、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复习。

出示词语:

骄傲、奚落、恼怒、神气、感到羞耻。

谦虚、朴素、美观、价值、流逝、荒凉、和睦相处。

1)谁来做做小老师领大家读读?读出词语的语气就更好了。

2)这就是铁罐,每当我们看到它就会想到它的……(指读第一组词)。

这就是陶罐,每当我们看到它就会想到它的……(指读第二组词)。

二、品读课文。

1、奚落是什么意思呢?课文中是谁在奚落谁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发生在国王御厨里的这件有意思的事。默读课文2—9段,看看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在句子前用三角形表示。陶罐又是怎样应对的,找到相关的句子用五角星表示。

2、学生汇报。师出示相关句子。

3、学生练读。想读那句就读那句,边读边想: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如果能读好句子所想表达的语气,能自创表情和动作就更好了。(随机)。

1)第一次。

a铁罐第一次奚落的话,谁来读?

b普通的一句话,怎么就看出铁罐是在奚落陶罐的呢?“傲慢的问”怎样表现出来?

c得骄傲一点,语气上扬一点,我来找找,哪个是傲慢的铁罐?(指导读出傲慢的感觉)。

2)第二次。

a第二次铁罐又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从哪看出它在奚落?(懦弱、神气、轻蔑)。

b懦弱是什么意思?知道它的反义词吗?“神气”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你能读出铁罐神气的样子吗?“轻蔑”这是什么意思?(瞧不起人)做个瞧不起人的样子,就是这个味道,眼睛一瞟,眉毛一扬,轻蔑地来读读。

3)第三次。

铁罐怎么样啦?你从哪感受到铁罐的恼怒?谁又是那个恼怒的铁罐?

4)第四次。

b“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朗读指导)。

4、瞧,铁罐就是如此嘲笑、讽刺我们的陶罐,用那么尖酸刻薄的话来数落陶罐,让陶罐难堪,这就叫……(奚落)一次又一次的嘲笑,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铁罐的话是越来越……,越来越……。让我们再读这四句,读出句子所包含的语气,读出铁罐奚落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

5、从它奚落陶罐的话里,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铁罐?

6、听了铁罐的奚落,你有什么感受?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么说的呢?(齐读陶罐的话)。

面对恼怒的铁罐,陶罐依旧心平气和地说(                             )。

面对恼怒的铁罐,陶罐依旧苦苦哀求地说(                             )。

面对无礼的铁罐,陶罐依旧坦然地说(                             )。

b听了陶罐的诉说,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陶罐?

7、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它们的个性,这功劳都得归于对话中的提示语。看,比较一下,你觉得能把它们删掉吗?为什么?(有了这些提示语,帮助我们读出人物说话时不同的语气,可以表现出人物对话时不同的神态)。

8、现在我们就来摇身一变,看我们能不能读好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男女合作读)。

三、揭示寓意。

3、好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铁罐和陶罐各自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默读课文10—17节,看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生汇报总结)。

4、师总结:是呀,陶罐有陶罐的长处,铁罐也有铁罐的长处,铁罐拿自己的长处和陶罐的短处比,大家都不喜欢它。由此我们知道,谦虚的人我们都……(喜欢),骄傲的人我们都……(讨厌)。大家不喜欢铁罐不是因为它没有长处,而是因为……(生补充)。

四、改写童话。

1、童话故事真有意思,不仅生动有趣,还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呢!喜欢童话吗?现在我们也来做一回小童话家,改改这个故事怎么样?改成陶罐用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铁罐的短处。

2、出示: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铁的,一个是陶德。骄傲的(  )看不起(    ),常常奚落它。

“(                    )!”陶罐(     )地问。

“(                                               )!”

“(                                               )!”

“(                                               )!”

“(                                               )!”

“(                                               )!”

“(                                               )!”

铁罐不再理会陶罐。

3、生填写,交流。

4、故事改了,题目要不要改改呢?

5、这样一改,大家是不是又变得喜欢铁罐而讨厌陶罐啦?可见人和事物都是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重要的是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更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三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教育界出现了“听陶罐和铁罐说课”的新理念。近日,我有幸参与了一场听陶罐和铁罐说课的活动,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下面将从课前准备、课堂展示、学生反馈等方面,谈谈我对这种教学方法的体会。

首先,课前准备是教师成功实施“听陶罐和铁罐说课”的重要因素。在这次活动中,我看到老师们提前准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实物等。他们在研究教材和备课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的多样性和互动性,以便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老师们还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制定了一套备课计划,确保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这些细致入微的准备工作,为课堂展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课堂展示是“听陶罐和铁罐说课”成功的关键。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们将教材展示在陶罐和铁罐上,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各种知识点和概念。通过这种方式,老师们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例如,在一堂化学课中,陶罐展示了各种化学实验,而铁罐则展示了化学实验的原理和应用。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知识点,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此外,在“听陶罐和铁罐说课”的课堂中,学生们也积极地参与了课堂互动。老师们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活动等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学生们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与陶罐和铁罐的互动,主动地探究问题和寻找答案。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最后,学生反馈是对“听陶罐和铁罐说课”效果的检验和改进的重要参考依据。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他们认为,陶罐和铁罐的展示形式,使他们更加容易记住和理解知识点。同时,学生们也表达了一些改进建议,例如增加课后作业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这些意见和建议,帮助老师们更好地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听陶罐和铁罐说课”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和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准备、课堂展示、学生反馈等方面的改进和完善,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相信在未来的教育改革中,这种模式将得到广泛应用,为培养更加有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做出贡献。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四

生活中经常有人会去选择不同的容器来装载自己要存储的东西,而最为常用的便是陶罐和铁罐。两者各有优劣,那么这篇文章重点探讨的便是它们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陶罐的优势。

陶罐是指以陶瓷作为主要材料的容器,它最大的优势便在于它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上,普通的温度下它的保温效果十分不错,使用寿命比较长。而且,它环保,材料来自于大自然,没有污染,同时,因为本身材质自身的缘故,陶罐防水性也相当不错。

铁罐,则是用铁制成的罐子,这类罐子的优势便在于,与陶罐不同,铁罐的保密性更高,因此,在一些保密性更高的情况下使用铁罐便是最为恰当的选择,同时,铁罐也比较耐腐蚀,不容易生锈,品质上较为稳定。

第四段:两者之间的区别。

虽然陶罐、铁罐各有优劣,但是在使用时仍需注意自身需要的功能。同样,陶罐和铁罐的选择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比如:携带性,陶罐由于较为脆弱,所以携带性差,而铁罐则相对的防摔性能较好,较为适合出行携带。此外,还需考虑罐子的容量大小以及日常使用频率等,这些要素的差异也会对罐子的实用性造成不同的影响。

第五段:结语。

陶罐和铁罐都有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我们选择的罐子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也应该注意罐子的保养和使用细节,既能让罐子达到较长的使用寿命,又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好的体验。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五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特殊的听课活动,主题是“听陶罐和铁罐说课”。这听课活动不同于常规的教师讲课,而是通过两个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讲述了一堂关于友情和团队合作的课程。在这次听课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新的教学思路,还从中获得了很多关于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启示。

第二段:友情的力量。

在这次课堂上,陶罐和铁罐通过一段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向我们阐述了友情的力量。陶罐和铁罐原本是两个不同材质的容器,他们互相磨合、互相帮助,最终成为了一对不可分割的好朋友。通过这个故事,我们不仅看到了友情的力量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同时也意识到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身边的友谊,并通过友情的力量去传递爱与关怀。

第三段: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课程中,陶罐和铁罐展示了一个关于工作和团队合作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陶罐和铁罐展现了他们的各自特长,并通过相互合作和协调,完成了一项困难的任务。这个场景告诉我们,团队合作是成功的关键。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技能和才能,只有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成果。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我深深体会到,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共同进步。

通过听这次课,我也对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材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陶罐代表着懦弱,而铁罐则代表着坚强。在课程中,陶罐通过与铁罐的合作和鼓励,逐渐克服了自身的弱点,实现了自我提升。而铁罐则通过与陶罐的合作,学会了关心和包容他人。这个对比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但只要我们互相帮助,相互鼓励,就能够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第五段: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

这次听课不仅给了我关于教育的新思路,也让我深刻思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独特之处,只有通过理解和包容,才能和谐相处。陶罐和铁罐在这次课堂上展示了他们之间的友谊和团队合作,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身边的人,理解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以包容的心态去面对彼此。

总结:

通过这次特殊的听课活动,我不仅收获了关于教育和教学的新思路,还从中感悟到了友情的力量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比较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材质,我也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只有通过互相帮助和理解,才能实现共同进步。这次课程不仅仅是一堂教育课,更是一次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和理解的思考,让我对友情和团队合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六

1. 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激趣,导入  新课。

二、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 指名读课文。

2. 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 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三、  看图,初步认识。

2.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

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的特点。

4.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5. 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6. 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什么特点?陶罐呢?

五、指导多读,深刻领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 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2. 教师指导读。

3. 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 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二、  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 许多年过去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最终结局的语句。

2. 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3. 想一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 全班交流。

20* 长城砖。

1. 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 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了解长城砖思想转变的过程。

2. 联系生活经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题激趣。

二、   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 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 学生交流。

三、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 学生自读、讨论。

2.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 说说你们是怎样概括出来的。

四、  细读课文,质疑解疑。

1. 自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五、  联系实际,理解文中道理。

1. 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 长城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长城砖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现是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  分角色朗读课文。

1. 自读体会。

2、角色读,教师在读中指导。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从老师的口中听到他们讲授的知识,而今天,我却有机会能够亲身聆听两个特殊的物体,陶罐和铁罐,来讲述他们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这无疑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对此心怀期待。

陶罐开门见山地讲述了他作为一位语文老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他说他喜欢用故事来启发学生的思维,通过情景的描绘和人物的塑造,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精神。他还告诉我,他会为每一堂课准备丰富的教材和资料,并且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授,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此外,陶罐还强调了学生的情感教育,他说他担心教育体系中过于注重学术知识,但却缺乏对学生心灵的关怀。因此,他会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关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接下来,铁罐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数学老师的教学心得。铁罐告诉我他非常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功底。他会从简单的题目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他还强调了练习的重要性,铁罐说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数学的奥秘。此外,铁罐还强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他会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他相信只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他们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四段:两位老师的共同点。

尽管陶罐和铁罐教授不同的学科,但是他们在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上却有一些共同点。首先,他们都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他们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还注重情感和品德的培养。最后,他们都重视教学过程中的创新与改革,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五段:总结。

通过听陶罐和铁罐讲述他们的课心得,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陶罐和铁罐作为两个不同学科的老师,他们在教学中都遵循着相似的原则和方法,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全面发展。作为一名学生,我深感自己需要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我也会更加珍惜身边的老师,他们是我们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我们成长的引路人。通过这次难得的机会,我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教师的重要性,我相信在老师的引领下,我一定能够迎接更好的未来。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八

生:想!

师:不过,看完后要马上把你们的感受说出来,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你们看!(屏幕出示国王御厨图片)。

生:哇!好美!好豪华!

师:再看!(屏幕出示御厨房里的精美瓷盘)看到什么了?

生:很多美丽的盘子。

师:(屏幕出示陶罐图片)手指屏幕,这位是?

生:陶罐!

师:这一天,国王的御厨里又来了一位?(屏幕出示铁罐图片)?

生:铁罐!

师:自从这个铁罐来了,故事便发生了。让我们去读一读这个有趣又引人深思的故事吧!不过,读故事前,请大家先看这道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感受铁罐的傲慢。

生读题。

师:请大家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

师:大家看黑板,这是你们刚才找到的词语,大家一起把它们读一读吧!

生读词语,师纠正“恼怒”读音,师范读,生跟读。

师:(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这三个词语)看这三个词语,“傲慢”读,生接读这三个词语。

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谈一谈你找到的例子?

生:铁罐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铁罐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而陶罐很容易碎,是很低*的东西,甚至不把它当东西看。铁罐觉得和陶罐在一起是一种羞耻。这里看出铁罐很傲慢。

师:是啊,你从“羞耻”这个词语感受到铁罐把陶罐当成很卑微的东西,铁罐的确傲慢!

生:我从铁罐对陶罐的称呼看出铁罐很傲慢,铁罐称陶罐为“陶罐子”这是很不礼貌的。

师:很好,你还能从称呼中感受到铁罐的傲慢。

生:“你敢碰我吗?”我从“敢”字,感受到铁罐很傲慢,它认为自己是最坚硬的,陶罐肯定不敢来碰它,还要向人家发起挑战。

师:你能抓住文中的字眼来感受,很棒!

生:铁罐还说陶罐怎么能和他相提并论。

师:什么是“相提并论”?

生:两样东西根本不能相比较。铁罐说陶罐很容易破,根本不能和他相比较。

师:是啊!一个“相提并论”也看出了铁罐的傲慢。

生:铁罐嘲笑陶罐很懦弱,看出铁罐很傲慢。

师:是啊,还嘲笑别人懦弱。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

生读。

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神态、语气不同。

师:意思有没有不同?

生:轻蔑意思是瞧不起人。

师:你做个轻蔑的样子给我看看。

生眼睛一瞟,眉毛一扬。

师:哟,眼睛一瞟,眉毛一扬,好一副轻蔑样。“恼怒”呢?

生:“恼怒”就是非常生气。

三、入情入境,读出自己的韵味。

(屏幕出示三句话: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3、“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这样看来,铁罐在说这三句话时,一定有不同的神态、动作,请你们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你们读好了吗?

生:好了!

师:我来找一找!(屏幕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哪个是傲慢的铁罐?

生读这一句。

师:你的语气能再傲慢点吗?

生再读。

师:嗯!你的语气傲慢了,我还想从你的神态中感受到傲慢,可以吗?

生带着傲慢的神态又读一次。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生带着轻蔑的语气读。

师:刚才说了,轻蔑是什么意思?

生:瞧不起人。

师:做个瞧不起的样子。

生用眼神表示。

师:就是这个味道,再读。

生眼睛一瞟、眉毛一扬,轻蔑地读。

生一边做动作一边带着恼怒的语气读。

师:你可真是盛气凌人啊!谁还想当这个恼怒的铁罐?

生读。

师:这真是一个不可一世的铁罐!

生:我填“大发雷霆”。

师:好,你读一读吧!

生读!

师:铁罐大发雷霆了!

生:我填“怒不可遏”。

师:好,读出这种感觉!

生读。

师:好一个怒不可遏的铁罐!

生:我填“怒气冲冲”

师:把怒气冲冲的铁罐表现出来。

生读。

师:我看到你浑身仿佛要冒火啦。

四、交流,感受陶罐的傲慢。

生读解释。

师:铁罐说他要把这个词语送给陶罐,你们说陈老师能听他的吗?

生:不能(齐)。

师:怎么不能?铁罐确实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么还不懦弱?

生:他是很容易破,可是铁罐也有缺点,铁罐放在土里久了,就氧化了,没了。而陶罐放在土里无论多久都不会坏。他不懦弱。

师:陶罐容易破是他的?生接:短处。师:不会氧化是他?生接:长处。你既看到了他的长处也看到了他的短促,陶罐不懦弱。

生:陶罐也能盛东西,它盛东西不比铁罐差。他不懦弱。

师:哦,他也能为人们服务,也是有用的,不懦弱。

生:陶罐也能装东西,而且不容易氧化,容易碎只是他的缺点。

师:说得好,易碎只是陶罐的缺点,并不代表他性格懦弱。

生:陶罐知道自己的确容易破,但他也知道自己的长处,他不想和铁罐吵。

师:哦,铁罐明白自己的职责,不和他吵。

生:陶罐懂得“能谦让三分,就能海阔天宽”的道理,所以不和铁罐吵。

师:你真棒,还懂得这句名言,并把它用在陶罐身上。

生:陶罐他知道他们的任务都是装东西,觉得没有什么好吵的,他这是彬彬有礼,不是懦弱。

师:“彬彬有礼”这个词你用得好。

师: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屏幕上的“懦弱”消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

五、配音朗读。

师:对了,今天就要请你们来当一回配音演员。文中正好有四组对话,第一组同学配第一组对话,照此类推。排练时要记住把台词背下来,还得配上神态、动作。好开始排练。

同桌两人练习配音。

师:有情配音演员!(每组各请一桌同学)。

生配音!

六、领会故事寓意。

生:两幕!

生:时间:现代,地点:荒凉的场地,人物:人们和陶罐。

师:如果我们要编排第二幕的戏,我们也要注意人物的?生接神态。

生:能!

师:好,先不急,先默读课文的10-17自然段。

生默读。

师:手指板书,人们下面填什么呢?

生:惊讶(师板书:惊讶)高兴(师板书:高兴)。

师:陶罐下面又该填什么呢?

生:兴奋(师板书:兴奋)。

生平淡地读。

师:(屏幕补充出示:一个人惊讶地说。)这个人是?生接:惊讶地说。

师:你能再读一读吗?

生带着惊讶的语气读。

师:那其他人呢?(屏幕出示:“真的,一个陶罐!”)全班一起读。

全班齐读。

师:(屏幕出示: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其他人可是高兴地?生接:叫起来。

师:你们再来一遍!

全班齐读。

师:(屏幕出示:“哟,这里有一个罐子!”“真的,一个陶罐!”)我们把这两句连起来读。第一句一个人读,第二句全班读。

生配合读。

生读句子。师:你刚才好像读得特别?生接:小心。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是古董,很值钱,要把它保护好。所以要小心。

师:那我还想问一下刚才那位同学,你为什么那么惊讶?

生:因为在废墟中发现了陶罐很不容易,所以惊讶。

师:那高兴又是为什么呢?

生:陶罐是个古董,非常有价值,值很多钱,所以高兴。

生:铁罐埋在土里久了,就氧化了!

生:铁罐生锈了,最后氧化没了。

生: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生:我知道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

生: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

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取长补短!

生:我明白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师:看来这个故事已走进了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它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大家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听!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九

陶罐和铁罐都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它们的材质不同,性质也不同。陶罐多用于储存食物或饮料,因为它能够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味道;而铁罐则多用于储存干货、茶叶甚至锡纸等物品,因为它更为耐用和坚固。

在使用陶罐的过程中,我发现它有一些非常好的特点。首先,它保持食物保鲜的效果非常好,因为它能够让食物的味道更好地散发出来。其次,陶罐用来制作茶叶也非常棒,因为茶叶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最后,陶罐还是一种非常美观的装饰品,它的颜色和纹路都非常精美,可以为家居增添一份温暖的气息。

与陶罐不同,我在使用铁罐的过程中也找到了许多好的特点。首先,铁罐非常耐用,它用来储存干货或茶叶等物品可以长时间保存。其次,铁罐还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能够让储存的物品更加干燥。最后,铁罐的造型也非常多样化,在家居装饰上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

第四段:陶罐和铁罐的不同之处。

虽然陶罐和铁罐都是用来储存物品的容器,但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却不同。陶罐在储存时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味道,而铁罐则是通过保持干燥来延长物品的保存时间。此外,陶罐多用于储存食品和饮料,而铁罐则适用于储存干货、茶叶等物品。

第五段:结论。

陶罐和铁罐都有它们的独特特点和用途,没有优劣之分,只有不同的选择。在我们的生活中,它们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容器,更是一种家居装饰品,它们的出现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美感和便利。我相信,只有在实际使用中,我们才能真正发现陶罐和铁罐的优缺点,体会到其中的差别。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十

陶罐和铁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容器,它们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在使用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陶罐和铁罐的特点,并对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介绍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陶罐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器皿,具有吸湿透气、保鲜保温的特性。而铁罐则以其坚固耐用、密封性好、耐腐蚀的特点受到广泛青睐。在日常生活中,陶罐常用于存储茶叶、咖啡等干燥性食品,可以有效保留其香气和风味。铁罐则常用于贮存保健品、药品、食品等易受氧化的物品,可以防潮防霉,使储物更加安全可靠。

第二段,陶罐的使用体验。

在使用陶罐存储茶叶时,我发现陶罐的透气性特别好,可以使茶叶保持干燥,防止腐败。而且,陶罐的纹路和纹理非常漂亮,增强了家居生活的美感。同时,陶罐容易清洗、无异味,不会影响储存物品的原味。

不过,陶罐的保温能力并不是十分出色。存放温度过高的物品时,陶罐不能完全保持其温度,经常需要加入)足量的热水才能维持所需的温度。在日常使用时,需要根据陶罐的特点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好的效果。

在家庭中,我通常使用铁罐来储存饼干、糖果等食品。我发现铁罐的密封性非常好,可以有效地防潮防霉,保持食品的新鲜度。而且,铁罐的耐腐蚀能力也非常惊人,即使在潮湿环境下长期使用,也不会出现生锈等问题。

另外,铁罐还具有很好的防腐能力,可以保护内部物品不受微生物的侵害,因此非常适合用来储存药品和保健品,能够有效地保证储存物品的质量与安全。

1、储存物品前要保证容器内部干燥,以免物品受潮受损。

2、储存液体物品时,需要注意密封性能的好坏,以防泄漏。

3、储存易受氧化的物品时,应该选用密封性能好的铁罐。

4、储存香料类物品时,可选用透气性较好的陶罐,以保持其风味。

第五段,结语。

陶罐和铁罐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伙伴。通过使用这些器皿,我深刻地认识到它们的特点,并了解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更好地使用它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我会更加注重对这些器皿的选择和合理使用,让它们为我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十一

文本细读: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文章前半部分向我们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他。后半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年后,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铁罐却已经无影无踪了。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最后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骄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谦虚、轻蔑、争辩、愤怒等很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陶、谦、虚、职、羞、耻、逝、遗、素、漆、踪”等11个生字,会正确书写“骄、吵、羞、耻、宫、荒、堆、尘、净、素、损、挖”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思考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4、读课文,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

5、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比较中质疑,在交流中解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策略与方法:

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感悟。

读中想象,拓展想象。

剧本表演,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找关于陶罐与铁罐的资料。

教师准备:准备头饰。

教学过程:

师: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许多年过去了,两只罐子的命运如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读文,要求读准确。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指名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流利。

“渣滓”的“滓”要读轻声。

“陶罐”“铁罐”为了听起来舒服,读时也可以稍加儿化。“闷”字是多音字,在文中读一声。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3、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朗读体会,讨论交流,想象感悟。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讲到的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并说一说理由。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陶罐谦虚克制,铁罐傲慢无理。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两只罐子特点的词语。

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在文中勾画描写两只罐子特点的词语。

铁罐:骄傲、傲慢、轻蔑 。

陶罐:谦虚、朴素。

(2)引导学生读一读两只罐子的对话。(这一项一定要在学生初步感知两只罐子的特点之后进行。

a、学生读相关的语句,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抓住重点语句充分朗读。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过程中感悟文本,再现文本。

1、师:在两只罐子被埋没的漫长岁月里,它们是怎样度过的?都在想些什么?

四、朗读表演,加深理解。

学生小组内分角色读书。

指名在班上分角色读书,并佩戴头饰。

五、交流体会,拓展延伸。

师: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向大家谈一谈。

学生畅所欲言。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和同学交流,谈自己的优缺点,谈在生活中如何看待身边的人,如何看待自己。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懂得要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净”:注意不要写成“三点水”。

“荒”:注意上半部分的“芒”字最后不要多写一点。

3、学生独立书写。

七、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师:读了这则寓言,你是不是也有些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布置学生读寓言故事,选择一个喜欢的在语活课上讲给大家听。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十二

《陶罐和铁罐》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橱柜里的铁罐自恃坚硬,非常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很谦和,和它争辩几句后,就不再理会铁罐。很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个故事所蕴含的寓意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文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人物的对话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对话进行品读,抓住对话理解人物性格,体会人物形象,感悟故事蕴含的道理。

生: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师: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同学们想一想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

生:因为铁罐觉得自己是铁铸成的很坚硬,陶罐是用陶泥烧治而成的一碰就碎,所以铁罐就不断地嘲笑陶罐。

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的1--9节铁罐和陶罐的对话,画出相关语句,写下自己的想法。

生读课文,作批注,班内交流。生:铁罐称陶罐是“陶罐子”、“懦弱的东西”、“你算什么东西”、“我要把你碰成碎片”。从这里我可以看出铁罐的傲慢无礼。

生:从“傲慢”、“轻蔑”、“恼怒”等提示语中我可以看出铁罐是一个蛮横无理的人。

师:同学们找的准,评价的到位。那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么说的?态度又是怎样?我们可以看出陶罐是一个怎样的人?生读课文,作批注,班内交流。

生: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这样说的:“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想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从这些语言中我可以看出陶罐的谦虚友善、能克制自己的性格。

生:从陶罐说话时的“谦虚”、“不再理会”这些提示语,可以看出陶罐的谦和友善,宽容大度。

师:我发现同学们很会思考,那么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又是怎样的结局呢?请同学们读课文10---17节,圈画出相关语句。

生:许多年过去了,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而铁罐连影子也没看到。

生1:我明白了我们不能向铁罐学习,不要骄傲自大,要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生2:我明白了要有礼貌、谦虚地对待他人,要学会宽容和克制。生3:做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生3:我明白了每个人既有长处也有短处,要能发现别人的长处,并能看到自己的短处,和人要友好相处。

......

师:同学们总结的很到位,从这个寓言故事中我们明白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这也是这个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寓意。

师:如果你见到了铁罐和陶罐你会对他们说什么呢?

我想对铁罐说:

我想对陶罐说:

生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班内交流,学生畅所欲言。

师总结:生活中我们认识的每个人也是如此,既各有优点也各有不足,我们要学会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要学会尊重别人,和别人友好相处。

在本篇寓言故事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己的品读感悟,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在阅读的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每个人在阅读中所获得的体验是不一样的,教学时我并没有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读而是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让他们自己去“读一读”、“画一画”、“找一找”“说一说”,从而去更好地把握铁罐和陶罐的性格特点,这也体现了阅读教学中的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性。

寓言故事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能明白寓意,从而能从中受到教育,是寓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我在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对话,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说一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尝试着去发现其中的寓意,并通过“你想对铁罐和陶罐说什么?”这一环节,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和别人相处时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最后再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这一环节,让学生把所学过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从而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从而帮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实现了寓言的育人的功能。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十三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体会心情中指导感情朗读。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摘抄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和电子白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1、刚才课间休息的时候,同学们触摸了老师从家里带来的这两只罐子,我想请同学说一说这两只罐子分别是什么罐子?(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画简笔画)。

2、这两个罐子有什么特点?(老师发现,刚才同学们在摸陶罐的时候,非常的小心,这是为什么呀?根据学生的回答,师随机板书:易碎、坚硬)。

4、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课题,讲解“陶”的写法。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课文插图,认真观察这两只罐子的表情,好吗?(出示课件)。

5、看了插图,同学们一定急于想知道这两只罐子身上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听听发生这个故事吧。(播放课件)。

6、师:谁来说说国王御厨里的这两只罐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7、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老师要求大家读准字音,等会儿老师来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8、师:刚才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同学们的字音有没有读准?(课件出示生字词)。

三、学习课文1—9自然段。

3、师: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

4、师:同学们知道了,骄傲的铁罐看不起易碎的陶罐,经常奚落它。师板书:奚落。

5、哪位同学结合上下文,说一说你对“奚落”这个词的理解?(瞧不起,嘲笑)。

6、师:刚才同学们读了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呢?(指名说)。

7、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老师发现同学们最想知道这几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如何?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这个问题非常简单,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8、现在我们来看一看,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请同桌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想一想铁罐是怎么奚落陶罐的。

9、指名说。师:也就是铁罐对陶罐说的那几句话。(课件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10、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铁罐说这句话的时候,用什么语气来说的呢?(指名说,师随机板书:傲慢。)。

谁能给傲慢找个近义词?(骄傲)。

11、哪位同学带着傲慢的语气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12、师:那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呢?(指名说,师随机课件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13、这时候,铁罐的态度又如何呢?一齐说一说!(轻蔑)。

“轻蔑”是什么意思?(轻视,瞧不起)。

14、理解“轻蔑”。(课件出示表情图)。

15、哪位同学能模仿轻蔑的样子来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请一、二大组读铁罐说的这句话,三四大组读旁白)。

16、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指名说)课件出示:

17、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现在的什么?(恼怒)。

a、对,铁罐这时开始发火了。你发火的时候是什么样儿的?(指名说)。

b、师范读。(“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8、师:谁来模仿铁罐恼怒的样子读一读这句话?(指名读)。

19、师:真是一只恼怒的铁罐,下面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20、师:铁罐最后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碎。

21、下面我们来听一听,铁罐是怎么说的?(课件播放铁罐说的话:“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22、谁来模仿铁罐狂妄自大的语气?(指名读)。

23、师:同学们在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时,对铁罐不同的性格有了比较深的了解,那么,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的态度又如何呢?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前面学习的方法抓住词句理解,好吗?好,从课文中找一找陶罐说的话。(指名说)。

24、从这句话中,能体现陶罐什么样的态度呢?(播放课件,生回答,师板书:谦虚)。

25、再找一找,陶罐对铁罐说的话。(指名读)(播放课件:“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这一句如果没有“确实”这个词,我不敢碰你,这两个句子哪个更好呢?加上“确实”,更能体现陶罐什么样的态度呢?(谦虚)。

26、同学们认为陶罐懦弱吗?(不)从上面这些句子当中,哪个词能体现陶罐不懦弱?(争辩)哪位同学来当陶罐,跟铁罐争辩一下,读读上面的话?(指名读)师评:真是一只谦虚而不懦弱的陶罐。

27、接下来,老师要请两位同学把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内容从头到尾读出来,谁愿意读?注意听老师提要求:不用读旁白,直接读它们的对话就可以了,要注意读出它们的语气。(指名读,给动画配音)。

28、这时候,老师要给同学们提更高的要求,要求在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时,加入一些动作和表情,好吗?请同学们同桌分角色来读,等会儿,老师要请同学上讲台来表演。

29、让我们一起来分角色读一读。(请男生全体起立,你们来扮演铁罐;女生扮演陶罐,老师来读旁白。准备好了吗?)。

四、拓展训练。

是啊,人应该谦虚,不能骄傲自满,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更不要拿自己的长处跟别人的短处相比。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睦相处,这样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才会更加和谐,更加温暖。在这里,老师有几句话要送给同学们。(课件出示名言)。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十四

前不久,笔者在全国名师语文新课程观摩研讨会上,又一次欣赏了靳家彦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课《陶罐和铁罐》。他那精湛的教学艺术与全新的教学理念,倾倒了全场千余名与会者。征得靳老师本人同意,现将我们整理的课堂实录发表,以飨读者。

师:同学们早上好!

生:老师早上好。

师:刚刚见面,我先作自我介绍。这段介绍中有真有假,请你分辨一下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我姓靳,叫靳家彦,是你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今年60岁。我特别喜欢阅读和写作,《陶罐和铁罐》这篇寓言就是我写的。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一课。(学生纷纷举手发言)。

生:您姓靳,叫靳家彦是真的,我听刚才主持大会的老师向全场老师介绍的,所以这是真的。

生:您说是我们学校的语文老师,不是真的。因为我从没见过您,我们学校也没有您。

师:判断得有根据。

生:您说您今年60岁是假的,60岁的老人头发会花白的,可您的头发是乌黑的……。

师:染的。(全场大笑)。

生:您喜欢阅读和写作是很可能的,一位特级语文老师怎么会不喜欢读书作文呢?所以这一句是真的。说《陶罐和铁罐》是您写的,肯定不是,课文上有注释,作者是黄瑞云。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课是真的,发给我们的课文就是这一篇。

师:非常聪明,分辨得清清楚楚,有条有理,说明你很会思考和分析。(师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指导“罐”字的笔顺、笔画。)。

师: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词查字典解决,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学生练习读课文,一会儿读书,一会儿查字典,一会儿交头接耳议论,一会儿发出笑声。)。

师:可以了吗?请交流一下,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

生: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理解“奚落”)。

生: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师肯定,赞扬生。)。

生: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师指导学生掌握“懦弱”音、形、义,纠正学生把“懦”读为“儒”的错误,请他带领全班读句子,严格要求,一丝不苟。)。

生: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师:你的发言说明你领悟了语言的内涵。

生:老师,我想通过朗读表达我的感悟,可以吗?

师:太好了,请问你想读哪部分。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生互动,共读对话,时而生读,时而师读,时而分角色读,时而议读,把这一段读得声情并茂,兴趣盎然,听课老师掌声不断,笑声频频。)。

生:老师,我觉得第一句“何必这样说呢?”标点用得不对。这一句既不是疑问句,也不是反问句,读起来觉得是不赞成对方的话,不必这样说的意思,不含问意,我建议修改一下,把问号改成叹号或句号都可以,而且这一段叹号用得也太多了,干脆用句号吧!

师:大家觉得怎样?

(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

生:同意这位同学的意见,这句话用问号是不对的,你越读越觉得它不对。

师:同学们一旦把书读进去,就会有许多不同的感受,这是真正用心在读书,就这样读。(教师没有当裁判,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生:(兴高采烈)能--。

(学生三五结合,分别排练“古代”“现代”两幕,分角色扮演陶、铁二罐、众人、旁白者,人人参与,当堂练习。)。

师:关健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台词要熟记,课文中的对话和人物动作、神态都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创造机会。

(推举一组到讲台前表演,头戴不同头饰区分人物,学生表演生动有趣,活灵活现,把课文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话,表达流畅、风趣。)。

生:(争先恐后,要求再演。)(第一课时结束)。

师:我们继续上课。读了这则寓言,你们悟出了什么道理?

生: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生: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生: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生:这则寓言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不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要多看别人长处。

生:长处弄不好倒成了短处,铁罐结实但容易氧化;短处弄好了也能变成长处,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生:老师,我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讨论可以吗?

师:什么问题呀,说出来我们听听。

生: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很容易破碎,这一点铁罐说得并不错。只是铁罐的态度太骄傲了,所以大家不喜欢它。

师: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限制住,放飞思路,大胆发言。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生:(边议边改,集体创作)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师:这样学习课文的语言就融入了你的语言仓库,就变成你能运用的活的语言了。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生:(各自开始创编,大约写了15分钟。)。

师:请停笔。介绍一下你编的寓言题目。

生:《大海和小溪》。

生:《手机与bp机》。

生:《墨水和钢笔》。

生:《鲜花和绿叶》。

生:《鹦鹉和老鼠的故事》。

生:《兵马俑和航天飞船》。

生:《大树和小草》。

生:《石头和棉花的对话》。

……。

师:请这位同学读一读他创作的寓言故事《黑猫和白猫》。

师:完了吗?

生:完了。

生:(接下去编)白猫想:凭我的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一定把黑猫送给别人。结果呢?结果大出白猫所料,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临别时,白猫问老奶奶:“我这么洁白,为什么不留我呢?”老奶奶笑着告诉我:“我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全场老师大笑,热烈鼓掌。)。

师:篇末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生:老师,我读读我写的这篇可以吗?

师:可以,题目是什么?

生:《梅花和雪花》。

师:停!这么美妙的意境怎么出来个大狗熊呢?改成“这时,一位诗人踏雪寻梅而来……”

生:这时,一位诗人路过这里,听到他们的对话,停了下来,对梅花说:“你有雪花白吗?”梅花说:“不如她白。”诗人又对雪花说:“你有梅花香吗?”雪花说:“没有她香。”诗人说:“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耻笑别人。”

师:结尾不太好,我建议你用这首诗结尾,你看好不好?

师:(板书)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听课教师热烈鼓掌)。

(第二课时结束)。

赏析。

靳老师的这堂示范课,通过“读、演、改、编”四个板块,充分体现了“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风格。

课堂上,靳老师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语文能力,毫不放松理当进行的语言训练,完全没有那种虚浮空泛的花拳绣腿。百般花样,突出一个“实”字;课上师生心灵相通,情感互动,时时生成,处处出新,完全摆脱了那种呆读死记毫无生命气息,缺少人文关怀,把学生当成接受者的窠臼,突出一个“活”字;课堂上,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思维的火花频频闪现,语言的吸纳、积累和运用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突出一个“新”字;读写结合,口书并重,工具性与人文性两元统一,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立体的有机结合,使人耳目一新,突出一个“创”字。

“互动、生成、扎实、创造”是这堂示范课给我们的深刻启示,也是我们走进新课程,实施新“课标”近三年来实践成果的生动呈现。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十五

时间在流逝,世上发生了很多事情,王朝覆灭了,两个罐子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上面堆积着厚厚的尘土。

一天、一月、一年过去了。有一天,人们来到了这里,一个人掘开了厚厚的尘土,发现了那个陶罐。

“呦,这里有个陶罐!”那个人惊讶的说,其他人目光转移了过来。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人纷纷议论着。

捧起陶罐,倒掉里面的尘土,它还是那样的光洁、美观。

“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的,小心点么,千万别把它碰碎了。”一个人担心的说。

“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也在这里,请你们把他也掘出来吧!”

人们立刻动手,终于找到了。

现在的铁罐伤心极了。因为它现在全身都绣了,如果人们再迟一点把它掘出来,那它不知道成什么样子了。铁罐看看陶罐,又看看自己,伤心的说:“陶罐兄弟,以前我太自高自大,经常奚落你,你却口口声声叫我“兄弟”。现在你这样朴素、美观,我却不成样子了,以前我真不该奚落你啊,对不起。”铁罐又说:“我明白了,人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别人的优点。自己则要取长补短,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改正。”

陶罐笑着说:“铁罐兄弟,你说的很对,发现了吗?你现在就在改正错误啊!”

铁罐陶罐都笑了,这时一道金光过去,铁罐又变回原来的样子了。

原来,它说的话把上天感动了,它把铁罐又变回了原样,甚至比以前更好看了。

看,知错就改,就这样的结果。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十六

指导朗读,注意神态,语气的变化。接着师生互动,共读对话,在语境中理解,在朗读中感悟。了解陶罐谦虚和铁罐傲慢的不同性格特点。

(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掌握文本内容,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语文实践中感悟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三)、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性格特点后,深入研究结果是否正如铁罐所说的那样?骄傲的铁罐说过:要不了多久,陶罐就会破成碎片,消失掉。而他自己会永远留在这里。结果如何?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理解,合作学习10-17自然段。

交流反馈:

生:结果与铁罐所说完全相反,陶罐还在,他倒是无影无踪了。

板书: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

课件出示:多年后。

多年后,陶罐还是那样光洁,朴素,美观。他被挖掘出来后说什么了?(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的身边,他一定闷的够受了……)多么善良的陶罐,这份宽容,善良正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

师:通过进一步学习,我们再次感受到陶罐身上谦虚,善良的品质。同学们想不想演绎一下这个寓言故事。(小组准备,要求台词要熟,神态、动作、感情要到位。)。

课本剧表演。

(通过演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化主题,为理解寓意打基础。)。

(四)、揭示寓意,深化感悟。

生:我想对铁罐说,你真不该骄傲。应该珍惜陶罐兄弟和你之间的友情。

生:我想对陶罐说,你真是好样的,铁罐那样说你,你还把他当兄弟,你是我学习的榜样。

生:我懂得不要用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生:我要对大家说,让我们互相尊重,友好相处。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

板书:要全面看问题,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说出写出自己的心里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的前提下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引导学生感悟道理,明白寓意。)。

听了大家的发言铁罐兄弟也有话要说,你想听听他会说些什么吗?

课件出示铁罐的话。

六、总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生活中,我们应全面看问题,不能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作比较,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与身边的人互相尊重,友好相处。下面,让我们握住你身边朋友的手,一起高歌《找朋友》,在歌声中结束本课教学。

七、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编一个寓言故事。

板书。

谦虚傲慢。

光洁朴素、美观无影无踪。

要全面看问题,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读陶罐和铁罐心得体会篇十七

“陶罐,我们是不是朋友?”铁罐小声地问一旁的陶罐。

“是呀!”陶罐回答。

“那好,咱们一起离开草原,回到自己的家吧!”铁罐说。

最后,它们手领着手走回自己的家园。它们的新家是一个美丽的博物馆。从此,这给养过着快乐的生活,特别是有好多的叔叔、阿姨、小朋友们来看它们,赞美它们,于是它们再不吵闹了,而且成了很好的朋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38316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