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陶罐和铁罐有感(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1:43:10
2023年读陶罐和铁罐有感(模板16篇)
时间:2023-11-29 11:43:10     小编:紫衣梦

10.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每个人都在探寻的问题,通过思考和行动,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结的写作需要考虑结构、语言和内容,下面为您详细介绍一些指导建议。运动不仅能够带给我们身体上的改变,还可以培养品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不足,在人与人之间要学会相互尊重,才能和睦相处。《陶罐和铁罐》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文章主要讲国王御厨里有两个罐子:陶罐和铁罐。铁罐因为陶罐易碎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却一直和铁罐和睦相处。后来,王朝覆灭了,两只罐子被埋在了地下。过了好久,人们挖出了仍像以前那样光洁的陶罐,而铁罐却早锈坏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铁罐很骄傲还知道了骄傲会伤害人,这让我想起了外婆为了不让我们骄傲为我们讲了个故事。

从前有个人,成绩优异,又能歌善舞。有一回跳舞得发大奖,她的家长对她百般赞扬,同学们都夸奖她。慢慢地,她变得骄傲了。从此以后,她对待同学是居高临下的态度。不久,同学们都厌倦她,不喜欢和她玩。

记得有一次,那个人的几个同学去找她玩她正在练舞,她有一个动作跳不对了,有一个同学就指了出来。她却满不在乎,不理会那同学。

就这样,她的伙伴来越少。

读了《陶罐和铁罐》这往篇文章,想想那个女孩,我懂得了骄傲害了很多人,就是因为那些人只看见自己的长处,去取笑别人的短才产生了骄傲感,所以我们要像陶罐那样谦虚。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二

我读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名字叫《陶罐和铁罐》,讲的故事是,在国王的厨房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铁罐,一个是陶罐。

铁罐看不起陶罐,总是奚落它。有一天,铁罐骄傲的说:你敢碰我吗?陶罐说:不敢,我生下来是盛东西的,不是用来碰撞的。铁罐怒气的说:总有一次,我会把你砸成碎片的。有一次,整个王朝灭绝了,宫殿倒塌了,它们两个被埋在宫殿底下,过了很多年,人们把陶罐挖出来了,人们把上面的灰尘吹掉,说:这可真是个古代的东西。陶罐说:我的朋友铁罐也在下面,请帮我找一下它。人们翻来覆去,没有找见铁罐的踪影。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感受是,我们要多看自己的短处,发现别人的长处,我们看任何事物的时候,不能看外表的美与丑,要看它内在的实用性。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北京展览馆里,陈列着两个罐子。一个是铁的,一个是陶的。陶罐总是以自己的优点去嘲笑铁罐。

“看!我多美呀!你敢跟我比美吗?你身上有色彩艳丽的花纹吗?”陶罐挺着胸骄傲地问。

“我确实不比你美。”铁罐谦虚地说,“但……各有各的优点。你比我美,是你的优点;我也有优点,比如……”

“我就知道你不敢比美,丑陋罐子!”陶罐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说。

铁罐生气了:“总是说我的缺点。那好,不理你!”

两天后,这里忽然发生了八级大地震。铁罐早有准备,将自己的`两双旱冰鞋迅速拿了出来。一双自己穿,另一双则递给陶罐:“穿上吧!快和我去安全的地方!”“对不起,我错了!现在我们和睦相处吧,走吧!”

于是,他俩手拉手,“逃”到安全的地方。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四

今天我学了《陶罐和铁罐》有感这篇课文,它主要是将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管子,分别是铁罐和陶罐。因为铁罐自持坚硬,所以就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王朝覆灭了,两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有一天,人们来到这里,发现了陶罐,把它擦洗干净,陶罐和当年一样光洁朴素美观。但是铁罐早已生锈了。

这篇文章是我明白:不能瞧不起别人,不能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因为这样你会自高自大:要看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样才能不断的进步。

我学习了《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后,我不禁赞叹到:”多谦虚的陶罐呀!“。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国王御用厨房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谦虚的陶罐,一个是骄傲的铁罐。生活中铁罐经常奚落陶罐,说陶罐丑陋,很容易就摔破了,而自己是如何美丽,不怕摔。陶罐听了以后都不理睬。几年后,王宫倒塌了。又过了好多年,人们来到这里,掘开厚厚的堆积物,发现了陶罐,但铁罐的影子也没找到。因为”美丽而结实“的铁罐在土里已化成了泥土,人们没发现铁罐。

我从中明白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要相互尊敬,和睦相处。另外,我们要学习陶罐的谦虚,不要学习铁罐的骄傲。

上个星期四,我们学习了第27课《陶罐和铁罐》。从这篇文章中,我知道了别人比你做的不好的时候,你不应该嘲笑他,而应该全心全意地帮助他。

课文的大概内容是: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铁罐常常嘲笑陶罐,但陶罐却一直让着他。随着时间很快地流逝,王朝灭亡了,两个罐子被遗落了。陶罐被人们拾到,但他还想着铁罐,而铁罐却再也找不到了。

有一次,老师布置我们看书。忽然,我听到有人叫我,原来,有个同学是在阅读中有了不认识的字,我一看,这么简单的字他都不知道,真笨!我心里这么想着。突然,我想到了课文中的铁罐,脸一下子红了,便认真地告诉了他这个字的正确读音。

生活中,我们要向陶罐学习,学习他不为小事而斤斤计较的精神。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五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陶罐和铁罐》的文章,文章写得很精彩,令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讲的是在王朝的御厨里,有一只骄傲的铁罐和一只谦虚的陶罐.铁罐非常瞧不起陶罐,还经常奚落它,看不起它。对此,陶罐不放在心上,还想与它和好,把它当作好兄弟。可铁罐就是蔑视它,羞辱它。最后御厨塌了,两只罐子掉在了地上,被埋在土里。很多年过去了,人们挖出了陶罐,擦干净和它当年在御的时候一模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这时陶罐没有忘记铁罐兄弟,它让人们去挖铁罐,而铁罐早已氧化的无影无踪。

当我读到“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这一句话时,觉得陶罐非常大方谦虚,虽然铁罐常常奚落他,看不起他,可是他仍把他当做好兄弟。可铁罐却不领情,非常傲慢。

读了这篇文章,陶罐和铁罐让我想起了《龟兔赛跑》中的兔子和乌龟。铁罐就如同那只兔子:骄傲、自大、瞧不起人、自以为是,最后,却输了那个日日被自己看不起的乌龟。

陶罐就像那只乌龟:谦虚、老实、脚踏实地、不取笑别人。最后,自大的兔子输给了老实的乌龟,骄傲的铁罐比被自己日日嘲笑的陶罐更早消失。

由此可见,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做人要谦虚,不能骄傲自大,发现自己的短处,取长补短,让自己变得更完美。

人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陶罐和铁罐》这个寓言故事,使我受益匪浅,同时也刚好讽刺一些人一个有力的回击,给谦虚的人一个正确评价。读了这个故事,我认识到:人要谦虚,不能骄傲;要多看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因为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六

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中间有个故事叫《陶罐和铁罐》。我感觉这故事挺有哲理的,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国王的御厨里: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陶罐不再理会。时光飞逝,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弃了,被泥土掩埋了。许多年后的一天,人们找到了当年御厨里的陶罐,却找不到铁罐。原来铁罐在许多年前,就已经氧化了,早就无影无踪,不见了。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七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两个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骂他,奚落他,自己感到无比骄傲。

时间流逝,世界发生了很多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也塌了,两个罐子被遗忘在荒凉的场地上。

许多年代过去了,两个人发现了陶罐,陶罐请求他们寻找铁罐,两个人翻来覆去,也没见铁罐的'影子。

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了,做人一定要谦虚,不要太骄傲了。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八

生:想!

师:不过,看完后要马上把你们的感受说出来,可以吗?

生:可以!

师:好,你们看!(屏幕出示国王御厨图片)。

生:哇!好美!好豪华!

师:再看!(屏幕出示御厨房里的精美瓷盘)看到什么了?

生:很多美丽的盘子。

师:(屏幕出示陶罐图片)手指屏幕,这位是?

生:陶罐!

师:这一天,国王的御厨里又来了一位?(屏幕出示铁罐图片)?

生:铁罐!

师:自从这个铁罐来了,故事便发生了。让我们去读一读这个有趣又引人深思的故事吧!不过,读故事前,请大家先看这道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词语,感受铁罐的傲慢。

生读题。

师:请大家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

师:大家看黑板,这是你们刚才找到的词语,大家一起把它们读一读吧!

生读词语,师纠正“恼怒”读音,师范读,生跟读。

师:(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这三个词语)看这三个词语,“傲慢”读,生接读这三个词语。

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谈一谈你找到的例子?

生:铁罐说:“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铁罐认为自己很了不起,而陶罐很容易碎,是很低*的东西,甚至不把它当东西看。铁罐觉得和陶罐在一起是一种羞耻。这里看出铁罐很傲慢。

师:是啊,你从“羞耻”这个词语感受到铁罐把陶罐当成很卑微的东西,铁罐的确傲慢!

生:我从铁罐对陶罐的称呼看出铁罐很傲慢,铁罐称陶罐为“陶罐子”这是很不礼貌的。

师:很好,你还能从称呼中感受到铁罐的傲慢。

生:“你敢碰我吗?”我从“敢”字,感受到铁罐很傲慢,它认为自己是最坚硬的,陶罐肯定不敢来碰它,还要向人家发起挑战。

师:你能抓住文中的字眼来感受,很棒!

生:铁罐还说陶罐怎么能和他相提并论。

师:什么是“相提并论”?

生:两样东西根本不能相比较。铁罐说陶罐很容易破,根本不能和他相比较。

师:是啊!一个“相提并论”也看出了铁罐的傲慢。

生:铁罐嘲笑陶罐很懦弱,看出铁罐很傲慢。

师:是啊,还嘲笑别人懦弱。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

生读。

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神态、语气不同。

师:意思有没有不同?

生:轻蔑意思是瞧不起人。

师:你做个轻蔑的样子给我看看。

生眼睛一瞟,眉毛一扬。

师:哟,眼睛一瞟,眉毛一扬,好一副轻蔑样。“恼怒”呢?

生:“恼怒”就是非常生气。

三、入情入境,读出自己的韵味。

(屏幕出示三句话:1、“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2、“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3、“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这样看来,铁罐在说这三句话时,一定有不同的神态、动作,请你们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你们读好了吗?

生:好了!

师:我来找一找!(屏幕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哪个是傲慢的铁罐?

生读这一句。

师:你的语气能再傲慢点吗?

生再读。

师:嗯!你的语气傲慢了,我还想从你的神态中感受到傲慢,可以吗?

生带着傲慢的神态又读一次。

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生带着轻蔑的语气读。

师:刚才说了,轻蔑是什么意思?

生:瞧不起人。

师:做个瞧不起的样子。

生用眼神表示。

师:就是这个味道,再读。

生眼睛一瞟、眉毛一扬,轻蔑地读。

生一边做动作一边带着恼怒的语气读。

师:你可真是盛气凌人啊!谁还想当这个恼怒的铁罐?

生读。

师:这真是一个不可一世的铁罐!

生:我填“大发雷霆”。

师:好,你读一读吧!

生读!

师:铁罐大发雷霆了!

生:我填“怒不可遏”。

师:好,读出这种感觉!

生读。

师:好一个怒不可遏的铁罐!

生:我填“怒气冲冲”

师:把怒气冲冲的铁罐表现出来。

生读。

师:我看到你浑身仿佛要冒火啦。

四、交流,感受陶罐的傲慢。

生读解释。

师:铁罐说他要把这个词语送给陶罐,你们说陈老师能听他的吗?

生:不能(齐)。

师:怎么不能?铁罐确实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么还不懦弱?

生:他是很容易破,可是铁罐也有缺点,铁罐放在土里久了,就氧化了,没了。而陶罐放在土里无论多久都不会坏。他不懦弱。

师:陶罐容易破是他的?生接:短处。师:不会氧化是他?生接:长处。你既看到了他的长处也看到了他的短促,陶罐不懦弱。

生:陶罐也能盛东西,它盛东西不比铁罐差。他不懦弱。

师:哦,他也能为人们服务,也是有用的,不懦弱。

生:陶罐也能装东西,而且不容易氧化,容易碎只是他的缺点。

师:说得好,易碎只是陶罐的缺点,并不代表他性格懦弱。

生:陶罐知道自己的确容易破,但他也知道自己的长处,他不想和铁罐吵。

师:哦,铁罐明白自己的职责,不和他吵。

生:陶罐懂得“能谦让三分,就能海阔天宽”的道理,所以不和铁罐吵。

师:你真棒,还懂得这句名言,并把它用在陶罐身上。

生:陶罐他知道他们的任务都是装东西,觉得没有什么好吵的,他这是彬彬有礼,不是懦弱。

师:“彬彬有礼”这个词你用得好。

师: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屏幕上的“懦弱”消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

五、配音朗读。

师:对了,今天就要请你们来当一回配音演员。文中正好有四组对话,第一组同学配第一组对话,照此类推。排练时要记住把台词背下来,还得配上神态、动作。好开始排练。

同桌两人练习配音。

师:有情配音演员!(每组各请一桌同学)。

生配音!

六、领会故事寓意。

生:两幕!

生:时间:现代,地点:荒凉的场地,人物:人们和陶罐。

师:如果我们要编排第二幕的戏,我们也要注意人物的?生接神态。

生:能!

师:好,先不急,先默读课文的10-17自然段。

生默读。

师:手指板书,人们下面填什么呢?

生:惊讶(师板书:惊讶)高兴(师板书:高兴)。

师:陶罐下面又该填什么呢?

生:兴奋(师板书:兴奋)。

生平淡地读。

师:(屏幕补充出示:一个人惊讶地说。)这个人是?生接:惊讶地说。

师:你能再读一读吗?

生带着惊讶的语气读。

师:那其他人呢?(屏幕出示:“真的,一个陶罐!”)全班一起读。

全班齐读。

师:(屏幕出示:其他人都高兴地叫起来。)其他人可是高兴地?生接:叫起来。

师:你们再来一遍!

全班齐读。

师:(屏幕出示:“哟,这里有一个罐子!”“真的,一个陶罐!”)我们把这两句连起来读。第一句一个人读,第二句全班读。

生配合读。

生读句子。师:你刚才好像读得特别?生接:小心。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陶罐是古代的东西是古董,很值钱,要把它保护好。所以要小心。

师:那我还想问一下刚才那位同学,你为什么那么惊讶?

生:因为在废墟中发现了陶罐很不容易,所以惊讶。

师:那高兴又是为什么呢?

生:陶罐是个古董,非常有价值,值很多钱,所以高兴。

生:铁罐埋在土里久了,就氧化了!

生:铁罐生锈了,最后氧化没了。

生: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自己长处也都有自己的短处,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生:我知道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

生:我知道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取长补短。

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要取长补短!

生:我明白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师:看来这个故事已走进了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它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大家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听!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九

生:想。

师:看,他们来了!(课件)。

师: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

生:我看到了后面有勺子,叉子,是在厨房里。两个罐子上有表情,一个高兴,一个忧愁。要想在说些什么。

师:个子高一点的是铁罐,(板书;铁罐)。个子矮一点的是陶罐。(板书;陶罐)。

师:陶和罐都是生字,(看黑板,表情惊诧)诶你发现什么了?

生:我发现陶和罐都有一个缶字。

师:和老师一起书空。撇,横,横,竖,竖折,竖。

师:还需要注意什么?

生:陶罐的陶就是耳刀加上淘气的淘去三点水。罐里面是四横。

师:就是住字多一横。你读,你读,你读…齐读。

生:读,读,读,…齐读。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话音刚落)。

师:那么,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补充板书:19*陶罐和铁罐)。

师: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翻到第19课,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停)不会的字,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开始吧!

学生速读课文。

师:读好了吗?

生:读好了。

师:一会老师可要检查你呦!

师:那么,现在请你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人: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师:概括的非常好,语言非常凝练,能够抓住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概括主要内容。

师:那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呢?你,你,你,你……(一堆)。

师:哎呀,大家的想法是不是一样啊?

生齐:是!

师:理由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读一读,画一画,也可以把你的理由写在书上作批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去吧!

师:课文2个人物,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借助阅读提示说出你的理由?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书去吧!

师:读好了吗?

生:读好啦。

师:愿意把自己的理由说给大家听吗?

生齐:愿意。

师:谁愿意?你为什么喜欢陶罐?

生1:我喜欢陶罐,因为他很谦虚。我是从p101页的这句话看出来的。“不敢,铁罐兄弟。”

师:看出了谦虚。(板书:谦虚)还有吗?

生:我也喜欢陶罐,因为他不仅谦虚,还不懦弱。(师板书:懦弱)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得:“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师:懦弱,什么是懦弱?

生:就是软弱,不坚强。

生1:我觉得陶罐就很懦弱。铁罐说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陶罐却说不敢,还铁罐兄弟。我觉得他很窝囊,懦弱。

生2:我不同意**的看法。我反而觉得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和挑衅,表现的很从容,很谦虚。他知道自己的弱点,不能和铁罐硬碰。

师:陶罐是不是真的害怕呢?

生:不是,是谦虚。

师:谦虚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怕又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谁来试一试?

师:他读的怎么样?

生:他读的很好,但我能读的更好。生读。

师:好,你是一个正直,刚强的陶罐子。还有补充吗?

生:我从“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我觉得陶罐很平和,不屑于与铁罐争吵。

师:还有什么理由让你喜欢陶罐?

生:还有陶罐很仁慈,很宽厚。我是从:“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身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他一定闷得够受了。”

师:看来大家都很喜欢陶罐,而讨厌铁罐。也来说说你的理由吧。你为什么不喜欢铁罐?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我不喜欢铁罐是因为他傲慢。(师板书:傲慢)我是从这句话看出来的。“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他读的怎么样?

生1:根本没有傲慢。生2:他说的很好,但没有读出傲慢的语气。生3:我觉得他读的还行,但我能比他读的更傲慢。

师:你能读一读吗?

生读。

师:读出了气势,你已经进入了角色。

师:还有相同意见吗?

生:我不喜欢铁罐,是因为铁罐很神气。我是从:“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谁还能更神气?

生:恼怒了。

师:谁想读读看?

师:评一评,他读的怎么样?

师:恼怒的铁罐看到陶罐居然还和他讲道理,这时候他怎么样?

生:他气的愤愤的了,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简直是火冒三丈,怒不可遏。

师:你能读出他的怒不可遏吗?

生读。带动作。

师: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谁愿意来试一试?(出示课件)。

a:读陶b:读铁。

师:谁能即兴演一演,为我们展现出当时的场景?

师:看了刚才的表演,我也想试一试,可以吗?我演陶罐,大家演铁罐。

感情朗读,动作表情,神态,烘托气氛,达到高潮。!

(师指导,2分钟)。

师:讨论好了吗?讨论好的同学站起来说一说。

生1:铁罐虽然很傲慢,但是却很坚硬。(板书:坚硬)而陶罐虽然很谦虚,但是却很易碎。(板书:易碎)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

生2: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就骄傲,自大,就会像铁罐一样,下场会很可悲。

生3:我觉得人要学会面对自己的短处。就像陶罐知道自己的缺点是易碎,就不和铁罐碰撞,做人也贵在有自知之明。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人无完人吗!

下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十

注重教学目标的发展性,有具体可测的知识能力目标。不使其空泛和随意;更关心过程和方法,主要体现在动态生成的师生互动对话上;对情感态度价值观而言,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对人对社会态度的提升,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凸显设计的开放性,突出时空的弹性化设计。学生的学习是丰富多彩的,课堂上丰富性、多变性、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的因素很多,减少“刚性”设计,重视将课堂上信息的灵活处理和过程的及时调整。启迪学生感悟的独特性,为学生的创造开辟空间。不必对任何探索都设置一个统一的标准,唯一的答案和划一的方式,教师要善于选择或截取一个典型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与角度去感受、领悟,通过多种手段合成,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

【设计特色】

读写结合,注重创造思维的培养。通过“一议二读三品四改”的教学流程,体现“以情励学,以趣激学,调动参与,启迪创造,注重内化,求精求活”的教学风格。“互动、生成,训练,创造”,在全新的理念指导下,体现鲜明的教学特色。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朗读及形体动作演绎故事;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将《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改写,逆向表达,使陶罐和铁罐品行互换,变成《铁罐与陶罐》。

【流程预设】

课前预热:

找一找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之处,能简要说出不同人物(或场合)的长处和短处。

一、议,陶罐和铁罐的长处与短处

1. 大屏幕出示生活中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讨论它们的用途;

2. 如果让你选择一种装东西,你会选择哪一种呢?为什么?

3. 师结合学生讨论分别板书它们的长处与短处,引导学生说出它们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二、读,陶罐和铁罐的谦虚与傲慢

1. 大屏幕出示:傲慢轻蔑恼怒愤怒

谦虚友善宽容大度

4. 把对词语的理解送进句子里读一读,大屏幕出示铁罐的话,学生表演读;读陶罐的话,注意体会陶罐的谦虚友善、不亢不卑。

三、品,陶罐和铁罐的结局与启示

2. 学生谈谈读了这个故事,自己想到了什么;

3. 以你就是那只消失的铁罐,此刻会对陶罐说些什么,让学生进行练笔,并指名交流,老师用大屏幕出示写话内容,指名读。

四、改,逆向思维创改寓言《铁罐和陶罐》

2.师生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机动:现场可以口述,也可写后交流)

作业超市:

1. 课文真有趣,我想和同学分角色读一读;

2. 课文很传神,我想抄写描写神态和动作的`词句;

3. 课文真精彩,我们小组准备演一演这个故事;

4. 课文有意思,我要绘声绘色地讲给我的家人听。

板书设计:

陶罐铁罐

谦虚傲慢

长处美观坚硬

短处易碎易生锈

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十一

1. 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激趣,导入  新课。

二、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 指名读课文。

2. 自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3.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4. 你是怎么概括出来的?

三、  看图,初步认识。

2.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从神态上看,从个头上看)。

四、抓文中的词句,进一步体会的特点。

4.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5. 学生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引导解疑。

6. 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铁罐具有什么特点?陶罐呢?

五、指导多读,深刻领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 自读课文,画出描写铁罐和陶罐神态的词语。

2. 教师指导读。

3. 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 走出座位,自找好朋友分角色朗读。

二、  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 许多年过去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最终结局的语句。

2. 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3. 想一想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 全班交流。

20* 长城砖。

1. 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 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 联系生活经验,感悟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教学重点。

1. 了解长城砖思想转变的过程。

2. 联系生活经验,明白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  导题激趣。

二、   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1. 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 学生交流。

三、  整体感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 学生自读、讨论。

2.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 说说你们是怎样概括出来的。

四、  细读课文,质疑解疑。

1. 自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 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五、  联系实际,理解文中道理。

1. 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2. 长城砖真正的价值是什么?

长城砖妄自菲薄,失去自信的表现是什么?

3. 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4. 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六、  分角色朗读课文。

1. 自读体会。

2、角色读,教师在读中指导。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十二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形象导入。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陶罐和铁罐的质地、特点。

陶罐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900度左右的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罐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光洁美观。

铁罐是以铁矿石冶炼加工制成的器物,比较坚固。

2、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就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陶罐和铁罐,随机指导“罐”字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教师巡视指导。

2、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认一认部分,教学生字,指导组词。

3、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更正读音。

三、朗读感悟。

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

例:(1)我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我的根据是课文写“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还常常奚落它。陶罐则不是这样,它不但说话很谦虚,而且不和铁罐一般见识,避免矛盾激化,不和它争吵。

(2)陶罐不但谦虚,也很善良、真诚。你看,当人们刚把陶罐从土里掘出来,它立刻就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陶罐不计前嫌,豁达大度,我喜欢它。

(3)陶罐敢说真话,我喜欢它这一点。它说:“我们生来就是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从这可以看出陶罐并不是“懦弱”的东西。

(4)我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它对陶罐说:“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事实上,后来粉身碎骨的不是陶罐,而是铁罐被完全氧化了。看问题不能绝对。

……。

师随机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理解“奚落”、“懦弱”等词语的意思。

3、指导朗读。

师:要演好故事,关健是要深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画出描写陶罐和铁罐神态和语言的句子,先自己练习读一读,然后和同桌分角色读一读,读出感情。

学生练读、分角色读,师巡视指导。

(2)请两名同学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学生评议。

教师适时引导:

读出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你敢碰我吗?”语调上扬,有挑衅的意味,显出铁罐的傲慢;“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语调下沉,突出“懦弱”,以示看不起;“住嘴!……”由于陶罐言之有理,铁罐恼羞成怒,因而声高气粗;“你算什么东西!”“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语调要紧凑高扬,读出铁罐混不讲理,怒不可遏的心态。而陶罐自始至终是谦和宽容的态度,语言也是平和讲理,语气自然平稳。比如,“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据理力争,“但不是懦弱”,语气要加重,以表达自己不与之相碰的原因,以及内心的坚强。

(3)同桌互换角色,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情境表演。

1、师:下面你们自愿结合,组成创作小组,演出这个故事,能做到吗?

学生三五结合,分别排练“古代”“现代”两幕,分角色扮演陶、铁二罐、众人、旁白者,人人参与,当堂练习。

2、推举一组到讲台前表演,头戴不同头饰区分人物,进行表演。 。

五、畅谈体会。

1、师:这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已经表演完毕,在此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扮演陶罐、铁罐的同学和部分观众的表演表示感谢,他们精彩的、惟妙惟肖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并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学习或生活中有什么感受。”

学生热烈讨论,互相谈自己的感受。

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集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比人优越,也没有理由骄傲。比不上别人也不要消沉,要发挥自己的长处,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社会作贡献……。

2、请陶罐、铁罐的扮演者和部分同学谈体会。

例:陶罐扮演者:“我是一个谦虚而又不懦弱的陶罐的扮演者,但在实际中我可不是一个谦虚的人……。

铁罐扮演者:“我是一个骄傲而又盲目自大的铁罐的扮演者。从这个角色中我感受到铁罐因为看不起别人的长处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而得了个可悲的下场、希望自己在学习中不重蹈铁罐的覆辙……。”

同学:畅谈自己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答,提示: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2、师:学了这则寓言,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例: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

不要只看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

人们应该学习陶罐的胸怀,不应像铁罐那样自以为天下无敌。

这则寓言通过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就是不要以已之长,比人之短,要多看别人长处。

长处弄不好倒成了短处,铁罐结实但容易氧化;短处弄好了也能变成长处,陶罐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

3、师:你们体会出的道理,就是这篇寓言的寓意,寓是寄托的意思。

二、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课文我们读过了,说过了,也演过了。老师想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陶罐和铁罐说,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呢?把它写在书的空白处。

指名回答。

2、师:同学们说的真好,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名言警句,送给大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左眼看别人的优点,右眼看自己的缺点。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学生齐读。

三、总结全文。

1、师:这则寓言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呢?和同桌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汇报。

2、师总结:这则寓言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故事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蛮横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克制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此外,具体、生动的神态、动作描写,使铁罐、陶罐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重编寓言。

师:其实每个人,每种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习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比铁罐光洁、朴素、美观,但它很容易破碎,请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

生议论归纳,教师板书:

铁罐优点:坚固,缺点:丑陋。

陶罐优点:美观,缺点:易碎。

师:下面我们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它们相反的性格,题目就叫《铁罐与陶罐》。

生边议边改、汇报。

例: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不是让我们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摔得粉碎,而铁罐却安然无恙。

五、自编寓言。

1、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认识编一则寓言,先想好要告诉别人一个什么道理,然后创编一个寓言故事,说明这个道理,给人以启迪和教益。

学生各自开始创编。

2、师:谁来介绍一下你编的寓言题目。

例:《大海和小溪》。

《手机与bp机》。

《大树和小草》。

……。

3、展示作品。

过了几天,老奶奶决定把其中一只猫送给别人……白猫想:凭我的美丽洁白,主人一定舍不得让我走,对!一定把黑猫送给别人。结果呢?结果大出白猫所料,主人把白猫送给了别人。临别时,白猫问老奶奶:“我这么洁白,为什么不留我呢?”老奶奶笑着告诉它:“我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捉到老鼠的才是好猫!”

六、练习写字。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帮写字部分,指导书写。

2、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拓展练习。

七、找朋友。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找朋友部分,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词语的近义词。

八、作业。

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的好的词句。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十三

文本细读:

本篇课文是一篇寓言故事,看似简单,却寓意深刻。向我们讲述着深刻的道理。文章前半部分向我们讲述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骄傲的铁罐瞧不起陶罐,经常奚落他。后半部分向我们介绍了许多年后,当人们挖掘出陶罐的时候,铁罐却已经无影无踪了。文章虽然简短,但是,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差异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得非常明显,这和最后的结局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本文运用大量的对话来向我们展示两只不同的罐子,让我们深深体会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文章中的一些词语也说明了这一点。如骄傲、看不起、傲慢、奚落、谦虚、轻蔑、争辩、愤怒等很多。

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文章的重点在于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全面的看问题,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陶、谦、虚、职、羞、耻、逝、遗、素、漆、踪”等11个生字,会正确书写“骄、吵、羞、耻、宫、荒、堆、尘、净、素、损、挖”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思考陶罐和铁罐的最终结局。

4、读课文,了解语言蕴含的道理。

5、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在比较中质疑,在交流中解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懂得不以己之长比他人之短,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学着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

策略与方法:

在朗读中体会,在想象中感悟。

读中想象,拓展想象。

剧本表演,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找关于陶罐与铁罐的资料。

教师准备:准备头饰。

教学过程:

师:在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一只是陶的,一只是铁的。时间在流逝,世界上发生了很多事情。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许多年过去了,两只罐子的命运如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读文,要求读准确。

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指名读,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流利。

“渣滓”的“滓”要读轻声。

“陶罐”“铁罐”为了听起来舒服,读时也可以稍加儿化。“闷”字是多音字,在文中读一声。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3、学生自由读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朗读体会,讨论交流,想象感悟。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文中讲到的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并说一说理由。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1)陶罐谦虚克制,铁罐傲慢无理。引导学生抓住表现两只罐子特点的词语。

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教师引导学生在文中勾画描写两只罐子特点的词语。

铁罐:骄傲、傲慢、轻蔑 。

陶罐:谦虚、朴素。

(2)引导学生读一读两只罐子的对话。(这一项一定要在学生初步感知两只罐子的特点之后进行。

a、学生读相关的语句,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还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对话、抓住重点语句充分朗读。读出文中人物的语气,体会说话时的心理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朗读过程中感悟文本,再现文本。

1、师:在两只罐子被埋没的漫长岁月里,它们是怎样度过的?都在想些什么?

四、朗读表演,加深理解。

学生小组内分角色读书。

指名在班上分角色读书,并佩戴头饰。

五、交流体会,拓展延伸。

师:学完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向大家谈一谈。

学生畅所欲言。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和同学交流,谈自己的优缺点,谈在生活中如何看待身边的人,如何看待自己。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懂得要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六、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净”:注意不要写成“三点水”。

“荒”:注意上半部分的“芒”字最后不要多写一点。

3、学生独立书写。

七、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师:读了这则寓言,你是不是也有些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布置学生读寓言故事,选择一个喜欢的在语活课上讲给大家听。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十四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  。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

整体感知课文时通过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讨论后找出陶罐、铁罐之间发生的两件事:1、铁罐看不起陶罐;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边读边思考,析词品意中教师恰当点拨抓住重点词语,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从而理解寓意。

培养学生围绕中心编童话故事的能力。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十五

经过人们不断的挖掘,人们终于找到了消失已久的铁罐。

因为陶罐和铁罐是一起被挖出来的,它们就一起被人们送到了博物馆里,他们把陶罐放在像黄金一样的布铺上,但是却把满身长着黑色斑的铁罐放在一层厚玻璃里面。

这时铁罐才知道自己不应该以前那样的奚落陶罐。铁罐想到了以前它是怎么来骂陶罐的,但它又想到陶罐以后是不是这样对自己的。这就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意思。

就这样连续过了好几天陶罐和铁罐连一就话都没说。

铁罐终于忍不住了,就说“陶罐你恨我么!”

陶罐好奇的问“为什么恨呀?”

“就是很久以前的事呀!”

陶罐想了想说“这有什么好恨的”

就在这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情就是博物馆塌了,两个罐就埋在了下面,陶罐爬了上来可陶罐却不知道哪去了,陶罐拼命地喊着铁罐,铁罐……一直在喊着,铁罐听到了以后拼命的往外爬,终于它爬了上来。

俩人见到后,静静的抱在了一起,它们同时对对方说:“我们以后和睦相处吧?”

俩人听到后,就禁不住的笑了,俩人的笑声在空中久久回荡。

读陶罐和铁罐有感篇十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人物对话中的神态、动作描写感受陶罐和铁罐的个性。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并能模仿课文人物的对话描写改编童话,试写一小段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品读人物对话中的神态、动作描写感受陶罐和铁罐的个性。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并能模仿课文人物的对话描写改编童话,试写一小段话。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两位新朋友,一个是……,一个是……,让我们齐读课题和它俩打声招呼吧!

2、上节课我们还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让我们一起来复习复习。

出示词语:

骄傲、奚落、恼怒、神气、感到羞耻。

谦虚、朴素、美观、价值、流逝、荒凉、和睦相处。

1)谁来做做小老师领大家读读?读出词语的语气就更好了。

2)这就是铁罐,每当我们看到它就会想到它的……(指读第一组词)。

这就是陶罐,每当我们看到它就会想到它的……(指读第二组词)。

二、品读课文。

1、奚落是什么意思呢?课文中是谁在奚落谁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发生在国王御厨里的这件有意思的事。默读课文2—9段,看看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找出相关的句子,在句子前用三角形表示。陶罐又是怎样应对的,找到相关的句子用五角星表示。

2、学生汇报。师出示相关句子。

3、学生练读。想读那句就读那句,边读边想: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如果能读好句子所想表达的语气,能自创表情和动作就更好了。(随机)。

1)第一次。

a铁罐第一次奚落的话,谁来读?

b普通的一句话,怎么就看出铁罐是在奚落陶罐的呢?“傲慢的问”怎样表现出来?

c得骄傲一点,语气上扬一点,我来找找,哪个是傲慢的铁罐?(指导读出傲慢的感觉)。

2)第二次。

a第二次铁罐又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从哪看出它在奚落?(懦弱、神气、轻蔑)。

b懦弱是什么意思?知道它的反义词吗?“神气”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你能读出铁罐神气的样子吗?“轻蔑”这是什么意思?(瞧不起人)做个瞧不起人的样子,就是这个味道,眼睛一瞟,眉毛一扬,轻蔑地来读读。

3)第三次。

铁罐怎么样啦?你从哪感受到铁罐的恼怒?谁又是那个恼怒的铁罐?

4)第四次。

b“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朗读指导)。

4、瞧,铁罐就是如此嘲笑、讽刺我们的陶罐,用那么尖酸刻薄的话来数落陶罐,让陶罐难堪,这就叫……(奚落)一次又一次的嘲笑,一次又一次的奚落,铁罐的话是越来越……,越来越……。让我们再读这四句,读出句子所包含的语气,读出铁罐奚落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

5、从它奚落陶罐的话里,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铁罐?

6、听了铁罐的奚落,你有什么感受?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么说的呢?(齐读陶罐的话)。

面对恼怒的铁罐,陶罐依旧心平气和地说(                             )。

面对恼怒的铁罐,陶罐依旧苦苦哀求地说(                             )。

面对无礼的铁罐,陶罐依旧坦然地说(                             )。

b听了陶罐的诉说,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陶罐?

7、陶罐和铁罐的四次对话描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它们的个性,这功劳都得归于对话中的提示语。看,比较一下,你觉得能把它们删掉吗?为什么?(有了这些提示语,帮助我们读出人物说话时不同的语气,可以表现出人物对话时不同的神态)。

8、现在我们就来摇身一变,看我们能不能读好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男女合作读)。

三、揭示寓意。

3、好一个“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铁罐和陶罐各自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默读课文10—17节,看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生汇报总结)。

4、师总结:是呀,陶罐有陶罐的长处,铁罐也有铁罐的长处,铁罐拿自己的长处和陶罐的短处比,大家都不喜欢它。由此我们知道,谦虚的人我们都……(喜欢),骄傲的人我们都……(讨厌)。大家不喜欢铁罐不是因为它没有长处,而是因为……(生补充)。

四、改写童话。

1、童话故事真有意思,不仅生动有趣,还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呢!喜欢童话吗?现在我们也来做一回小童话家,改改这个故事怎么样?改成陶罐用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铁罐的短处。

2、出示: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铁的,一个是陶德。骄傲的(  )看不起(    ),常常奚落它。

“(                    )!”陶罐(     )地问。

“(                                               )!”

“(                                               )!”

“(                                               )!”

“(                                               )!”

“(                                               )!”

“(                                               )!”

铁罐不再理会陶罐。

3、生填写,交流。

4、故事改了,题目要不要改改呢?

5、这样一改,大家是不是又变得喜欢铁罐而讨厌陶罐啦?可见人和事物都是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的,重要的是不能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更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3643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