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7 10:31:08
最新安妮日记读后感 安妮日记读后感安妮日记读后感(汇总8篇)
时间:2023-11-17 10:31:08     小编:QJ墨客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一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的第一本日记,安妮是一个很有自己的独特思想、也很有自己主见的女孩。这本书所廛的,是安妮在世界大战中写出了自己在藏身之地发生的事情。

在这本书中,主要说的是安妮在秘密小屋发生的`一些事。比如说有人生病了,要知道生病就会难受,一难受附近的荷兰居民就会告密,对于安妮他们来说,生病可是件麻烦事。我最喜欢安妮所说他们是怎么样过节,在过节时,安妮他们总会互相交换礼物,或者一起去楼下听广播。每次听广播,安妮心中都抱着希望,因为广播是他们知道外面事情的唯一工具。

读了《安妮日记》这本书,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你受了委屈还是遇到困难,都要乐观勇敢微笑地面对生活,就像桑兰、张海迪一样,虽然她们的身体不健康了,但是她们的心灵是健康的!要相信,美好就在不远处!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二

上周末,我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叫《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在二战中写下的一本个人日记。它真实地记录了安妮一家和四名犹太人朋友为了逃避纳粹迫害,藏匿在“密室”里度过长达两年暗无天日的生活。

安妮·弗兰克一家原来居住在德国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后来搬到荷兰避难。1942年6月12日,安妮·弗兰克生日收到了一本父亲送给她的日记本,从此,她便开始写日记。她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她假托给一个叫“基蒂”的朋友写信来介绍“密室”里的逃难生活以及她的成长心事。

日记的第一部分记录了安妮·弗兰克如何与同学相处,战争的残酷,犹太人如何惨遭迫害......那时的安妮时而开心,时而忧伤。日记的后半部分主要写的是安妮对生活的感悟,渴望回到从前的校园等等。

最让我感动的是,她藏匿在“密室”的两年中还仍然不忘丰富生活,发展心智,克服种种困难,一直在刻苦学习记忆法、英、德、荷兰语、几何,历史......在这样残酷的战争中,她有时很沮丧,但从来不绝望......因为她执着于自己的理想,她想也许有那么一天她的理想还可以实现。

安妮经历了开心,隐匿,期望……的人生历程,她勇敢、幽默、独立,渴望自由和幸福的生活。然而不幸的是,战争最终给她带来的却是恐惧与死亡。而如今我们生活在美好的和平年代,感叹祖国强大给我们带来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们不但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还可以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为社会尽一份力量。

“我们都活着,可有些人却不知为什么而活着,我们生活的目的是追求幸福,我们过着不同而又相同的生活,但是,我们得自己去争取,争取幸福意味着要努力学习,工作,而不是投机倒把,好吃懒做,偷懒也许看起来有吸引力,但工作才使人满足。”读完《安妮日记》我觉得安妮当时的思想特别成熟,像个成年人,我想这跟她从小良好的教育,经历,以及广泛的阅读分不开。

相信日记中平凡而又真实的历史记录能够引起你心灵的震撼和感情的共鸣,安妮·弗兰克惊人的勇气与毅力鼓舞了我。(陈佳婕)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三

刚开学时mr彭推荐我们读两本书,一本是《安妮日记》,另一本是《骆驼祥子》。

我们组组员比我买的早,他看了一些内容后说,安妮一家太惨了。

当我翻开书的第一页时,着实带有一定的哀伤之情。

在安妮13岁生日后不久,因为当时是法西斯主义,犹太人惨遭迫害,所以安妮一家以及范丹夫妇和他的儿子彼得,杜瑟尔医生和在安妮爸爸公司工作的克莱尔、米普、艾莉搬到了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分公司的后屋,安妮在日记里一直称它为密室。

安妮自从搬到荷兰以后,就一直生活在阴森的密室里,白天不能打开窗帘,怕别人看见,晚上只能打开一点点窗户透透气,但立刻就要关上;上午吃完早餐以后就不能用水了,因为隔壁会听到;再加上一家人脾气暴躁,经常大吵大闹,克莱尔又体弱多病,外面不断传来的犹太人被杀的消息,搞得大家心神不宁。

在1944年的8月4日,在光明就要来到的时刻,纳粹分子冲进了公司的后屋,逮捕了这些犹太人,结束了他们两年的密室生活,最后,安妮以及她的姐姐、妈妈,范丹夫妇一家,杜瑟尔都惨死在集中营里。克莱尔被送往德国服劳役,中途逃脱;只有安妮的爸爸活着走出了集中营。

安妮,一个花儿般的少女,被纳粹分子残忍的夺去了生命。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四

众所皆知,《安妮日记》是一个犹太女孩在二战时期写的'日记,它记录了安妮在后屋藏身的全程,也记录下了安妮在后屋成长蜕变的过程。

安妮一家本在德国生活,安妮的父亲是一名德籍商人,但原本和谐的生活却被希特勒全盘打乱,由于希特勒的种族歧视,一家人为了生存,从德国流亡到了荷兰,在一栋房子的后面,与范丹一家和牙医杜塞尔一同秘密的生活。在日记中,这个地方被简称后屋。

在安妮13岁生日时,她收到了一本日记,于是她开始用书信的形式写日记,并假托寄给幻想女友吉蒂。安妮把自己的爱情、困惑、苦恼与思考统统写在了信里,这让日记本成为了她在后屋最好的朋友和精神寄托。

日记中安妮的情绪波动也比较大,她的语气也从开始的无忧无虑变到了后来的成熟懂事。这让很多人认为,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小孩是不可能写出这样成熟的文章的。

我认为,可能正是后屋那不尽人意的生活,铸就了安妮的早熟。

设想一下,你在一个不见天日的环境下生活两年多,并一直面对同一群人,不论谁应该都会产生厌倦之情吧。这其中,安妮还因为其行为举止不招人喜爱,成为后屋人口中的“小丑”。这两者使安妮提早开始思考复杂的人际关系,并不停地进行自我反省,想要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

当你看到安妮的早熟时,不要惊讶,因为那个时代就是这样,犹太孩子从小就见到了人性扭曲的一面,见到自己的亲人被德国军人抓走甚至杀死,战争的残酷使那时的犹太孩子都更加成熟。不止孩子,在那样的环境下,很多人的心理也扭曲了、崩溃了。安妮通过对后屋藏匿者们之间的种种矛盾的描写,也侧面的体现出了法西斯统治下人性所遭受的扭曲。

这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犹太女孩的日记,但在日记里把法西斯的残暴暴露无遗。

最后也要讲一下安妮他们的结局。在1944年8月4日,后屋全体人员都被盖世太保逮捕,9月3日,被送达波兰的奥斯威辛,男人和女人在那里也分开了。10月时,范丹太太、玛戈特和安妮被送到了德国的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1945年1月6日,弗兰克太太由于精神恍惚,死于奥斯威辛集中营。范丹先生被毒气毒死。杜塞尔死于诺恩加梅集中营。3月时,范丹太太、玛戈特和安妮也相继去世。八个藏匿者中,只有奥托·弗兰克(安妮的父亲)活了下来,也是他将安妮的日记公布于世的。

这个故事是一个悲剧,那个时代也是一个悲剧。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五

《安妮日记》的作者是犹太女孩安妮。弗兰克,这本书记叙了在荷兰被纳粹占领的两年中,13岁的犹太少女安妮一家躲进狭小的密室中,他们犹如坐在一个即将喷发的火山口上,脚下是滚烫的岩浆,火山随时都有喷发的可能,愤怒、恐惧、绝望、悲伤、甚至濒临崩溃,就是在这样一个极端与特殊的环境下,安妮从没有绝望!坚持学习写日记,记录了周围环境、人与事对自己的考验、磨砺和成长的经历。她盼望世界和平,自己能成为一名记者和作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她用她的坚强快乐去鼓舞身边那些绝望到极点的大人们,使他们重燃信心和勇气。

安妮的故事,就像是一个天然的电影剧本,它承载了人类所有的美好词汇——乐观、信念、感恩、勇气和爱。

真的很难想象,当人们因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感到痛苦时,安妮却仍然能够以乐观的心态将这一切化为了为自己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动力。

文中有一段曾写道“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作是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情事,并且将每段艰辛的事情当作我日记的材料。”安妮虽然恐惧,但她不放弃,而是把逆境化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可见她的精神家园是丰硕的,富有的。

再看看我们自己,从小就在糖水中泡大的我们就好似一个美丽的泡泡,尽管耀眼夺目,但却经不得一点风吹草动,随时可能破碎。因此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但相对于经历战争痛苦的安妮,我们所谓的“逆境”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微不足道。

安妮,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女孩受到如此大的磨难都勇于为自己理想而努力,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所以,如果你遇到了困难,请千万不要在逆境中沉沦,我们应该勇敢地站起来,奋起抗争,以乐观的心态直面逆境,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努力拼搏,并在逆境中锤炼自己,把自己磨练得更加坚实!因为,安妮一个不曾绝望的女孩;一个永远乐观永远快乐的女孩;一个面对逆境却不愿低头的女孩正激励着我们冲出逆境!也许我们常常会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而轻言放弃,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困难而怨天尤人,安妮的故事会给我们启迪和激励。她那种历经磨难而乐观向上的态度,身处绝境却不放弃希望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让我们学会在逆境中磨练自己,在困难面前知难而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不断努力!安妮,记录下她生活的一点一滴,听起来像梦魇,但却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最真挚的情感。这本书,或许该说这本日记,是陪伴着安妮成长的一件不会消逝的物品,亦是一本让读者在看了后,会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的日记。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六

我读了安妮日记以后有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的作者是安妮?弗兰克是德籍犹太人,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国的法兰克福。她的父亲奥托?弗兰克经营着一家公司,家中有母亲和姐姐一家四口过着安宁的生活。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的13岁生日。这一天,他收到了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她开始写日记,并给日记本起了一个叫吉蒂的名字。

一个十六岁的少女,最大的愿望是当一名记者和作家,却因为希特勒发动的一场邪恶的战争,于花季之龄死于纳粹集中营。日记是安妮在遇难前两年藏身于密室中的生活和情感记载。

它的特点是内容非常的简练朴实。看完本书,希望安妮在天堂幸福快乐,一路走好。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七

有一本书让我感动不已,思绪万千。那一本关于“美好生活”的书叫做《安妮日记》。

故事的主人公是安妮·弗兰克,是一位德国犹太女子,安妮·弗兰克家里并不是太富裕。

“我常常问自己,要是没躲起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难么多苦,不会连累那些保护我们的朋友,不是挺好的吗”?安妮·弗兰克是个活泼、可爱的犹太女孩,由于德国法西斯的残暴屠杀,她不得不和父母、姐姐躲进“后屋”。在后屋里,他们白天不能开窗,晚上也不能开灯,天天说话只能低声细语,一个月都不能洗澡,食物又日渐短缺,但是他们仍然坚持的活下来。

一个个志向远大,才智过人的犹太青年就这样,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人世。这些法西斯分子真是可恶啊!

从这本日记中,我感到,安妮也和和常人相同,有自己爱的、敬佩的、也有自己讨厌的甚至厌恶的人。但是她和常人不同的是,她虽然身陷逆境,却仍然有颗善良、爱学习、随时约束自己的心,她做了错事会把话说重了,自己都会认真的面对,及时纠正,还要自己反省,并为之道歉。这一切,我做的不是太好,我要努力,向她学习!

我同情安妮,更敬佩安妮,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向安妮一样时常自我反省,也希望世界永远和平,快乐!

安妮日记读后感篇八

1940年,由希特勒带领的“反犹行动”把在荷兰避难的犹太人大批大批地抓起来送往集中营。而在他们当中,有一个13岁的小女孩——安妮?弗兰克,与家人一起逃进了一间“秘密小屋”,并在一本被她叫做“基蒂”的日记本上,用青春少女的手笔记下了二战时小屋中的点点滴滴。

小屋与外面的世界相比,是乌云中的一块蓝天,但这里的生活并不自由、幸福。为了躲避搜查,“秘密小屋”中的八个人必须在早上保持沉静,在晚上才能稍微活动。每天,不合口味的饭菜、时好时坏的收音机、变化多端的信息、达恩夫妇无休止的吵架……,一切都是变幻莫测的,恐惧、惊吓、猜测、饥饿……大人们的情绪渐渐地低落,开始成天抱怨。可安妮不同,她独立勇敢、积极乐观,坦然面对空袭、子弹,视它们为天空中飘过的云,一笑而过。她明辨是非,有思想、有信念,坚信总有一天和平会到来,坚信总有一天,人们都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

合上书,回想着安妮的日记,我开始崇拜起眼前的安妮。她在那么艰苦的环境还能坚持着热爱生活的信念。哪怕最后被送到了可怕的集中营,身为幸存者的安妮,一次次面对着无辜的少女和小孩们走向焚尸炉、毒气室,在如此残酷的死亡面前,她依旧坚守着和平一定会到来的信念,在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默默地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坚强的活下去!”她就是这样,心中住着一个充满热情的太阳,当遇上乌云密布、狂风骤雨,这个太阳就会马上出来温暖着她受伤的心,她内心憧憬着未来的小苗就这样沐浴在阳光里茁壮地成长着。

其实,在和平年代的现今,我们的周围也有许许多多热爱生活,心中充满着阳光的人。一个名叫喜芽的女孩,因先天残疾,每只手都只有两个手指。然而,热爱音乐的喜芽,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而是做了一件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她用了5年半的时间刻苦练习钢琴!喜芽不顾钢琴老师和其他人的摇头否定,坚守着内心的梦想,在母亲的鼓励下,用比正常人多一百倍的努力,最后奇迹般地完成了高难度的钢琴曲《梦幻即兴曲》的演奏,还获邀去各地演出。如此“特殊”的她,在面对生活时,却拥有着比普通人更火热的心,不久前她还坠入爱河了呢!

与安妮和喜芽相比,我不禁自惭形秽。每次练钢琴时,碰到一点小挫折,比如有一个指法一直练不好、有一个音节总是出错,或者速度一直提不上去的时候,我就会又急又气,还会尖叫,乱抓头发,甚至想着弃之不理,再也不练琴了。在乒乓球比赛中,当我输给对手的时候,我会一直闷闷不乐;有时,当听到家人在讨论我的失败或不足时,我还会跑进厕所,一个人躲起来,不愿意面对……想到这些,再想想安妮和喜芽,我感到羞愧极了。

看完《安妮日记》,我总觉得在天堂里,安妮那双清澈的眼睛正望着我,用她那纯净的声音告诉我,要让太阳住进自己的心,抱着火热的激情面对生活。这声音虽然微弱,但它却比战火中的炮响更震撼,更持久,一直在我的心中回荡着……我相信,安妮的日记会一直鞭策着我。我要向安妮学习,积极面对生活中遭遇的任何挫折,做一个内心住着阳光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7117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