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蓄谋已久

2018/04/25 09:47:33文/admin

学分网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历史故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蓄谋已久,历史典故,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蓄谋已久。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学分网。

一、历史故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蓄谋已久

玄武门之变发生于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当时的秦王李世民在长安城宫城北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随后,李渊诏立世民为皇太子,下令军国庶事无论大小悉听皇太子处置。不久之后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关于"玄武门之变",有人说是秦王李世民被逼无奈,不得不奋起反抗,可历史真相到底如何呢

在一些史籍中,对太子建成的记载,多是荒淫无耻,碌碌无为之人,且是对李世民多次无理攻击,李世民是因为处处受迫害,迫不得已才后发制人,发动政变的。

李渊诸子中,李建成是长子,按照嫡长子继承皇位的传统,当然应该以他为嗣君。高祖即位之初,也的确是立李建成为太子,这是没有什么争议的问题。李建成既然立为太子,如果不发生意外,可以顺利继承皇位的,没有李世民的咄咄逼人,李建成不会发动政变的。问题是,在太原起兵以后,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李世民的功业远远超过了李建成,且李世民本人又气度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他不甘心,也不满足于仅仅当一个秦王,必然企图登上权利的顶峰。因此,玄武门之变应该是李世民采取主动,要负主要责任的。

历史是按照胜利者的利益编纂的,玄武门之变的最后胜利者是李世民,所以房玄龄等人"删略国史",编纂《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时"语多微文"(《贞观政要》),而后世的不少史书均取材于这两部《实录》与国史,因此,史书的记载有很多不实之处,漏洞百出。

以司马光如此严谨的的史官,虽然发现《实录》有歪曲史实的地方,亦有很多上当的地方。据《通鉴》记载:上(李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做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太子建成,性宽简,喜酒色,齐王元吉多过失,皆无宠于上……上面这段引文非常不合情理,伪造之处不少。

首先,"晋阳起兵,皆秦王之谋"的说法就不符合事实。

实际上李渊留守太原,具有起兵的良好军事基础,早有起兵的想法,原不待世民的一再苦劝。晋阳刘文静早就发现李渊"有四方之志"(《旧唐书》,《刘文静传》),崔善为是楼烦司户书佐,"以隋政倾颓,乃密劝进",李渊"深纳之"(《旧唐书》,《崔善为传》)。由于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诛杀兄弟,逼父退位,不合法地登上帝位,为了替他的夺权进行辩护,史臣所修的《国史》和武德,贞观二朝的《实录》,就尽量贬低李渊在起兵中的贡献,把起兵的首功过多的归于李世民。两《唐书》和《通鉴》因袭了这种歪曲,故多失实之处。

其次,既然起兵之事不是李世民首谋,李渊在起兵之初,成败毫无把握的时候就预许立李世民为太子也是完全不近情理的。

尤其是李世民平定全国的功业在当时还毫无踪影,李渊怎么可能抛弃立嫡长子为太子的传统,先许了李世民呢由太原南下,西渡黄河,攻打长安的一系列战争中,李建成与李世民常常是并肩战斗,一起向李渊献策,即使李世民的功业稍稍超过李建成,亦相差无几,李渊完全没有必要违反立嫡长子的传统,立次子为太子,自乱其步。况且,当时唐朝新建,李渊父子面临着全国林立的武装势力,在严重的战争面前成败未卜,根本没有可能在立太子的问题上仔细斟酌。义宁元年十一月李渊进封唐王,立即以陇西公李建成为唐国世子,李世民为京兆尹,改封秦国公;次年,李渊即位,立即于六月"立世子建成为皇太子"(《旧唐书》)。由此可见,最初李渊是按照嫡长子为太子的传统,立李建成为太子的。

至于"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太子。

上将立之。"亦不可信。请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将佐是谁史无记载。如果真有这样的将佐,一定会在日后受到李世民的殊赏,其事绩必然在两《唐书》中大书特书,然而遍查个传,却无一人涉及此事。可见将佐请立李世民的事亦属子虚乌有。

而对李建成,李元吉的记录也有失实的地方。李建成的才干可能不如李世民,但他曾与李世民一起向李渊提出过一些正确的建议,共同建立过不少战功,而且幕下网罗了魏征等一批日后的名臣,绝不是单纯的酒色之徒。李元吉其人的确有不少严重的缺点,但亦"力敌十夫"(《隋唐嘉话》),在军事上也不完全是无能之辈。

史籍上一再夸大李建成与李元吉的缺点,杜撰李渊企图立李世民为太子,而李世民一再表示辞谢的目的,就是意在掩盖李世民发动政变,夺取皇位继承权的不合法性,不道德性。

关于这次政治斗争李世民处于主动,负主要责任的情况,还可以找到其他很多证据。武德四年,李世民攻下洛阳后,杜淹本来是要"委质于隐太子"的,而当时封德彝典选,知道杜淹是个人才,"以告房玄龄,恐隐太子得之,长其奸计","于是邃启"李世民,引为天策府兵曹参军,文学馆学士。(《旧唐书》)可见那时李世民就已经与李建成展开了争夺人才的斗争。李世民以秦王的身份网罗了这么多学士,而且与他们"讨论坟籍,商略前载",俨然是一派君臣气氛,如果不是为了夺取帝位,有必要这么干吗

可见,李世民主动发难是蓄谋已久的,并不象史料中记载的那样,是一个可怜巴巴的受迫害者。

二、历史故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蓄谋已久

唐朝建立不久,李世民和皇太子李建成之间,就为争夺皇位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本来,唐朝的建立,李世民出力最多,功劳最大,他又网罗了尉迟敬德、秦叔宝、李靖等这些著名将领,广泛结交知名人士。所以,他的势力无人能比。李建成在太原起兵之后,也统领一支军队,打过一些胜仗,虽然没有李世民那样雄厚的实力,但是,他有太子这个合法的身份,使得一大批皇亲国戚聚集在他的周围;他长期留守在关中,在京城长安一带有坚固的基础,甚至宫廷的守军(玄武门的卫队),都在他的控制之下。他还把齐王李元吉拉拢过去。总的来说,李建成和李世民是旗鼓相当。

唐高祖武德九年的一天,李世民上朝去控告李建成和李元吉,揭发他们在后宫胡作非为。高祖大吃一惊,说:“竟有这样的事”李世民说:“不但如此,他们还几次想谋害我。如果他们得逞,儿就永远见不到父皇了!”高祖说:“你讲的事情,关系重大,明天我要亲自审问!”当天夜里,李世民调兵遣将。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亲自率领长孙无忌等人,埋伏在玄武门附近。守卫玄武门的将领叫常何,原来是李建成的心腹,但已经被李世民收买过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走到临湖殿,发现情况异常,立即掉转马头往东宫跑,只听有人喊:“太子、齐王,为什么不去上朝”李元吉回头一看,正是对头李世民,他急忙取弓搭箭,一连向李世民发了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对准李建成回射一箭,李建成从马上摔下来,断了气,李元吉急忙向西逃去,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死了。

三弟兄火并的时候,唐高祖正带着大臣、妃子在海池中乘船游玩。忽然看见尉迟敬德匆匆赶来,高祖就问:“你来这里干什么”尉迟敬德说:“太子、齐王叛乱,秦王恐怕惊动陛下,特派臣来护驾”。高祖大吃一惊,忙问:“太子、齐王现在何处”尉迟敬德说:“已经被秦王杀死了”。高祖十分难过,吩咐游船靠岸,回头对裴寂等人说:“想不到会有今天这样的事发生,你们看怎么办”萧和陈说:“建成、元吉本来就没有大功,秦王功德盖世,深得人心,理该立为太子”。高祖说:“我本来也是这样想的”。尉迟敬德忙说:“外面还没有完全平静,请陛下降旨,要各路军队都接受秦王指挥。”高祖立即派人传旨结束了这场政变。

三天之后,唐高祖宣布立秦王为太子,国家大事,一律由太子处理。这年八月,唐高祖被迫让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当了皇帝,就是唐太宗。第二年,改年号为贞观。历史上把这次政变,叫做“玄武门之变”。

学分网小编提示:以上是历史故事: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蓄谋已久,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蓄谋已久,高中历史故事。学分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推荐阅读:

历史故事:盘古和鸿钧究竟谁更厉害
历史故事:盘古和元始天尊什么关系
历史故事:李存勖的故事
历史故事:李存勖最宠爱的伶人是谁李存勖代表诗词

THE END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高考历史开放性试题答题步骤
重大历史事件时间表 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高中历史开放性试题类型 高中历史开放性试题解题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题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中历史材料分析题怎么做
清朝灭亡的具体原因 清朝覆灭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