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读后感。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红色家书读后感篇一
日前,城北街道康盛社区幸福书屋里,充满着浓浓的“幸福”味道,一群幸福的人聚在幸福书屋里,谈论着身边的幸福小事,品味着经典的红色故事。这是康盛社区为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发出的学习《红色家书》倡议而开展的红色故事分享活动,也是社区利用幸福书屋为阵地开展主题为“幸福家庭、幸福社区讲身边故事”活动的启动仪式,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
活动现场,首先大家一起分享了《红色家书》里《啪啪的枪声,是我们诀别的标志》——杜永瘦烈士就义前给妻子裴韵文的遗书。诵读人用带着磁性的声音满怀深情地朗诵了这封家书,字字含情,声声动人,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无比崇敬之情。他的朗诵,感染了在场所有人,大家都沉浸在对杜永瘦烈士的追忆之中,为他的英年早逝而叹息,为他的就义壮举而感动。
杜永瘦,原名永寿,字鹤龄,____省荆门县人。中学时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社会发展史》《向导》《中国青年》等革命书刊。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五卅惨案后,他离开荆门去黄埔军校学习。后随军北伐。1927年到武汉,任学兵团政治指导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曾先后任中共____省军委秘书、____西特派员等职,不久,回到武汉,在省委工作,由于省军委负责人叛变,杜永瘦被捕。1928后3月英勇就义,时年22岁。
听完诵读后,大家纷纷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社区干部董鹏玲表示:通过学习这封红色家书,感觉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的多么不易,多么的珍贵。它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努力工作,学习好、落实好、贯彻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优异的成绩去回报这些烈士们,要让他们的英魂地下有知,我们没有辜负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我们一定能够把他们精神传承下去,为新时代伟大的中国梦做出我们应有贡献!
社区党员裘淑蓉同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家庭故事。裘淑蓉老伴身体一直不好,儿子儿媳都有工伤在身,还要负担外孙的学费,全家全靠她一人支撑。她说:虽然她的家庭条件很苦,但是她不怕,比起这些牺牲的烈士们来,她不知要好过多少倍。人要学会知足,学会感恩,只要心里坚强,任何事都打不垮。通过学习红色家书,让她懂得了,幸福来之不易,幸福要小心呵护,幸福要用心经营。
此次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达到了宣传的目的,社区将会把活动长期坚持做下去。社区希望回归党员还有小区居民能踊跃参加到活动中来,把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分享出来,在社区营造一种“赞美好人、争做好人”的良好氛围,促进社区文明和谐发展。大家要将诵读红色家书与重温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家书读后感篇二
红色家书读后感红色家书读后感-读后感大全近期,重读《红色家书》,重温了我们共产党人那些波澜壮阔、悲壮激昂、感人至深的往事,让我更加执着革命信仰,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从中汲取无比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红色家书读后感-读后感大全
近期,重读《红色家书》,重温了我们共产党人那些波澜壮阔、悲壮激昂、感人至深的往事,让我更加执着革命信仰,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从中汲取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
《红色家书》是信仰之基,唯有笃信才能感悟其伟力
信仰是一种精神追求,信仰是一种力量之源。“我们虽然死了,但我们的遗志自有未死的同志来完成”,陈觉烈士在遗书中说。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革命先烈们始终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坚信中国人民一定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坚信一定有人能继承他们的遗志。王器民给妻子高慧根的遗书中,深情而坚定地写道:“革命份子如无肯牺牲,革命就没有成功的日子。我是为大多数人谋利益而牺牲,我革命目的达到了。”信的最后,写道:“慧根呀!我不忍说了,继我志呵!继我志呵!”书信字字体现了追求真理、献身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品读这些用革命先烈鲜血一滴一滴写就的书信,让人为他们矢志不渝一心向党的忠诚而动容、而震撼。时至今日,虽然国情、世情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我们忠诚于党的信仰不能变。我们要不断从红色家书中获取信仰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诠释心中的信仰,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力前进。
《红色家书》是奋斗之力,唯有奉献才能成就伟业
革命者最年轻,奋斗者最光荣。30多位家书的作者,均是风华正茂、青春勃发的年华,把韶华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就义前,在狱中与敌人顽强斗争,战斗到最后一刻,并以遗书和决笔信勉励着后来人继续革命,直到革命胜利。“杀了夏明翰,还有1后来人”。夏明翰是多么的豪迈和自信。他坚信,他为劳苦大众得解放是伟大的事业,是前赴后继、后继有人的事业,不是无谓牺牲的事业,是一定能够成功的事业!事实证明,夏明翰是多么的伟大,他的后来人实现了他的愿望。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走入了新时代。今天,我们更要充满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一定能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当前,南昌经济社会发展已经站在“彰显省会担当”新的起点,也遇到发展中的一些矛盾问题,逢事不拖拉、逢难不退却,大力发扬最能吃苦、最能攻坚、最能战斗的担当精神,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召群众、引领部属,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创造本岗位一流业绩。
《红色家书》是励志之声,唯有担当才能改天换日
一份份家书如一首首赞歌,歌颂着他们面对敌人的大无畏精神,歌颂着他们面对牺牲彰显出的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慨。邓恩铭给母亲的决别诗写道:“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继频频慰九泉。”邓雅声就义前给熊竹生写的信中说:“平生从来受人怜,岂肯低头狱吏前。饮弹从容向天啸,长留浩气在人间。”视死如归真壮士,肝胆相照两昆仑。革命者面对死亡,不是乞求敌人的宽容,不是乞怜生还的期望,而是决绝而歌地为革命赴死,为真理就义,为革命献身。面对当前工作的困难和矛盾,事业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与革命者舍身取义相比之下又何足以挂齿呢?要从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中汲取营养,遇挫不气馁,遇困不怨尤,遇难不止步,相信无垠的风光是在事业的险峰的。
《红色家书》是真情之爱,唯有大爱才能浩气长存
封封家书凝结着对党的忠爱、对事业的热爱、对亲人的挚爱、对同志的友爱,穿越时间,让我们仍然能够触摸到这份真情的温度。赵一曼就义前给儿子的遗书里,字字如泣血。“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不教育你,你用实行来教育你。”面对敌人的屠刀,他们用鲜血祭奠伟大理想;面对真情之爱,他们用遗书延续红色基因。一封不到百字的遗书上,用了4个感叹号,他们血性和坚毅背后对家人的刻骨柔情,让人肝肠寸断。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争岁月生命巅沛、骨肉分离,对于投身革命的先辈来说,家书也许就是遗书,弥足珍贵。《红色家书》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虽跨越时空,但历久弥新、永不封尘、永不褪色!是坚定理想信念之钙,让我们在品读家书中,不断校正思想偏差,不断剔除精神惰气,永葆共产党人的初心,为彰显省会担当贡献力量!
红色家书读后感篇三
翻开《红色家书》,就是翻开我们共产党人那部波澜壮阔、悲壮激昂、感人至深的往事。97年前,南陈北李相约建党;97年后,我们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时刻。在这97年里,无数共产党人为了理念信仰付出了青春、热血和宝贵的生命。时光荏苒,我们已经见不到先烈们的鲜活身影,听不到他们的呐喊呼声,但透过这一封封浸透着历史沧桑的家书,我仍能感受到他们不停跳动着的心脏,触摸到他们高尚纯净的灵魂,领悟到他们矢志不渝的初心。
一封封红色家书,迸发出“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信仰。裘古怀烈士在就义前给妻子桂芬的遗书上写道:“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临刑前,他神态自若,高喊“中国共产党万岁!”杨匏安烈士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摇,甚至连蒋介石亲笔写的两封劝降信都被严词拒绝,他说:“死可以,变节是不能的。”邹子侃的父亲花钱帮其保释出狱,但要求写一张“悔过书”,邹子侃闻后怒斥典狱长,并写信给父亲:“宁死也不求虚伪、卑污、罪恶的自由”,毅然回到了牢房。他们用自由和生命诠释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一封封红色家书,挥洒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李鸣珂烈士在狱中向同志们发出了“切莫为我空悲痛,愿对准我们的敌人猛攻!猛攻!”的呼声,在赴刑场的路上,他沿途大喊“共产党万岁!”,毫无惧色,如登讲演之台。贺锦斋烈士在深陷重围、敌我力量悬殊之时,抱着战死沙场的决心,立下了“我决心向培养者教育者贡献全部力量,虽赴汤蹈火而不辞!”的誓言,与敌人拼死一搏。英雄,就是即使身处绝境,仍能发出令敌人胆寒的怒吼,让对手也不得不敬佩他们的英勇豪情。
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四
《红色家书——革命烈士书信选编》辑录了李大钊、方志敏、陈毅安等三十位革命烈士遗书、就义诗、家信等红色书信,再现了革命烈士舍生取义、英勇报国的家国情怀;再现了不同时期共产党员和革命战士崇高的理想信念和坚强党性,带着我们回顾了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进行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如:方志敏、夏明翰以殉道者的精神为革命、为国家,正气凛然,坚贞不屈;“我含笑,我更望你含笑,我快乐,我愿你比我更快乐!”杜永瘦的视死如归;“只要革命成功了,就是万死也无恨”的毛泽建;革命夫妻陈觉、赵云霄的英雄故事;陈毅安的无字书信等等,都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封充满亲情、激情与爱情的家书,是革命者与亲人间的心灵桥梁。承载着战火的记忆,蕴涵着无穷的思念,诉说着无尽的衷情,寄托着殷切的祝福。从中,我们可以触摸到他们的思想轨迹,可以见到他们对革命事业的矢志不渝、对革命理想的坚贞不屈,为了革命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不惜英勇献身的豪情壮志。
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品读《红色家书》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还有奋进前行的力量。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从中汲取营养,补好精神之“钙”,牢记先烈们的遗志,坚定理想信念,做一名合格党员。
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共产党员我们如何传承红色基因,夯实理想信念的基石?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三个“要”。
一是要深入“学”。俗话说:“认识能力有多高,行动就有多自觉。”“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知识是通向胜利之门的钥匙。”“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学”。只有认真看书学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才能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断提高认识能力,夯实理想信念基石。在当下,不但要弄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尤其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八个明确”主要内容和“十四个坚持”基本方略。只有理论知识扎实了,才能更好地用于指导实践。
二是要扎实“干”。实现共产主义不是坐而论道的空谈,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是“干”出来的,不是“看”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列主义都没有”。“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实现理想,必须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方能“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而通过实践则能更好地促进学习,从而达到“知行合一”。正所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理想,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认认真真干事。要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靠的就是中国人民的实干精神,我们中华民族一贯以来就是勤劳的民族,因此,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三是要敢于“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必须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毛泽东说:“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可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邓小平说:“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出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改革发展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越是在铺满荆棘的路上,就越需要我们去开拓;越是困难的时候,就越是需要坚定不移的精神去克服。“世易时移,变法宜矣”。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甚至会停滞不前和倒退,夯实信念基石,必须不断开拓新境界,坚定四个“自信”,夺取新胜利。历史的无数经验告诉我们技术创新、方法创新、体制创新,必将会带来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和新的发展,畏首畏尾只会落后挨打。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习近平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毋庸置疑,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强大的精神力量。“革命理想高于天”。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更要有新作为,作为在新时代的公路人,我们要继承先辈遗志,爱岗敬业,团结创新,凝聚圆梦力量,在传承党的红色基因中使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彰显新的时代价值,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红色家书读后感篇五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革命先烈刘伯坚狱中给兄嫂的信,却成了绝命词及给诸幼儿的遗嘱。"以后结果怎样,尚不可知,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刘伯坚自知必死无疑,他至死都为自己是共产党人而自豪。视死如归,多么坚定的理想信念!我们一定要继承革命先烈毕生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
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六
近段时间以来,一直都在用心读《红色家书》一书,书中一封封家书饱含深情、感人至深、惊天动地,充分体现了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大公无私的家国情怀,对激发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上继承发扬艰苦奋斗、无私无畏的精神,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读的过程中,我也在深深地思考《红色家书》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含义,《红色家书》其实就是老一辈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缩影、一部简史,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根源所在。
69年前,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纽约星报》邀请了几位代表各种政见的美国远东问题专家举行座谈会。他们讨论的问题只有一个:“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取得胜利?”《西行漫记》作者埃德加·斯诺从平均地权的政策出发,阐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赢得民心的。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原美国新闻处处长约翰·费尔班克认为组织起广大贫困农民进行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胜利的根源,而蒋介石的前政治顾问,美国新闻处太平洋行动组副组长欧文·拉铁摩尔则认为,是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导致他们输掉了这场战争。他们从各种角度讨论了很多,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得出统一而贴近现实的答案。
然而69年过去了,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广大中国人民不断迎接挑战,不断赢得胜利,把一切不可能变成可能。这不由得让国际社会再次发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取得胜利?”
国际社会所苦苦求索的答案,其实,就记载在这本《红色家书》中。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源自于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孔子说过“自古民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信仰是一个人,一个政党,乃至一个民族的根本,失去信仰,人就会失去灵魂,政党就会失去活力,民族就会面临消亡。在战争时期,信仰尤为重要,夏明翰烈士在家书中写道“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我一生无憾,认定了共产主义这个为人类翻身解放造幸福的真理,就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甘愿抛头颅、洒热血!”这红色家书薄薄二张,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如有雷霆写就,划破了黑暗的夜空,照亮了新中国的未来。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如夏明翰烈士这般用鲜血浇灌信仰之花的共产党人何止千万,正是他们坚定厚重如山岳一般的共产主义信仰,才让今天的新中国繁花遍地,锦绣河山一片安宁。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源自于共产党员的一身正气。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政党,是劳苦大众的代言人。立党初衷,就是解放劳苦大众,造福全中国。每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挺立的旗帜,迎风飒飒响,正气贯云霄。红色家书中,无论是毛泽东致信妻兄杨开智告诫他不要有任何奢望,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还是刘少奇致信姐姐刘绍懿要求人民政府的法令要办的,必须老老实实照办,还是陈毅告诫家人,要想办法自力更生节约。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无论官多大、位多高,都依然保持共产党员公道正派的作风,绝不徇私枉法,绝不搞特殊化。共产党员都是从人民中来,必须时刻保持和人民的血肉联系。高高在上的姿态、贪赃枉法的行为,只会让人民所唾弃,终究被时代所淘汰,正因为共产党员的拳拳赤子心和浩然正气,让党和人民熔炼成一个整体,历经各种挑战,创造出一个个新的奇迹。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源自于“他们”的家国大义。“他们”有的是共产党员,有的并不是。“他们”是这一封封红色家书的另一方,历史的聚光灯也少为“他们停留”。“他们”是替毛泽东照顾病母的舅父文正兴、文正莹;“他们”是瞿秋白每封家书必提到的“小独伊”;“他们”是带着徐向前的一双儿女,东奔西走躲避飞机轰炸的黄杰;“他们”是共产党员的父辈、爱人、儿女。他们何尝不想亲人们留在自己身边,过着平淡的生活,但是国难当头、神州涂炭,唯有共产党能救中国。家国大义面前,“他们”毅然舍小家为大家,不再偏安一隅、儿女情长,他们全心全意支持亲人们踏上救国征程,正因为“他们”毫无保留的鼓励和支持,让这些共产党员们在那个血火交织的年代没有后顾之忧地投入保家卫国的战斗之中。这一封封真情流露的家书,虽然没有气壮山河的豪言壮语,却沉甸甸地记录着共产党员和至亲们的心灵默契,“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新中国的光荣和伟大,永远有“他们”的一半。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源自于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国共产党的胜利,绝不是封建王朝那种一朝胜、便称王的暴力更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推翻外来侵略、推翻暴力统治的正义的胜利。这胜利来自于人民,也将造福于人民。在这一封封红色家书中,我们看到毛泽东为儿子毛岸英的进步而喜慰,罗荣桓对女儿感叹为人民服务已成终生职业,刘少奇教导儿子刘允诺虚心听取同志们的批评,是这一代传一代的高尚品格和优良传统,让将近百年的共产党队伍历久弥新、永焕生机。无论是风雨飘摇的1921,还是国富民强的,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夙兴夜寐、鞠躬尽瘁。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必将沿着先辈们的足迹,发挥我党的优良传统,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这275封伟大而温暖的红色家书,勾勒出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从19到1982年这63年的时间跨度,更加凸显了主题的宏大。红色家书记载的不是历史,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传递着脉脉温情,反而让历史更加有血有肉。
九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已经没有了战争的威胁,摆脱了饥寒交迫的窘境。如今的中国,正越来越强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我们更要不断汲取革命先烈留下的红色力量,继续发挥我党的优良传统,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披坚执锐、奋勇向前。作为省民爆公司党委书记,我将以《红色家书》中传承的先烈意志为精神指引,重温党的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矢志不渝,做一个有信仰、有担当的共产党人,以更加努力的工作、更加辉煌的业绩来报效国家,不负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美好生活,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献出自己的力量!
红色家书读后感篇七
:读完许玉成同志写给亲人的家书,感慨颇深、思绪万千。家书作为亲人之间互相倾诉的媒介,他以情为笔,以感为纸,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思念、担心、祝福、期盼。期盼对方也回一封,以平复自己不安的心。
信中写到都是在部队胜利的战争捷报、良好的衣食住行、丰富的节日活动...1953年3月许玉成在战斗中牺牲,他的战友在他二姐的授意下向年迈的老母亲编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读后感
.
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潸然泪下,正是因为有无数像许玉成同志一样背井离乡、忍受和家人的分离的共产党员前仆后继为了家园的完整、民族的独立,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去捍卫着祖国的尊严。成长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对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应心怀感恩。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时刻谨记我们的职责、使命。不仅要传承革命先烈的红色基因,还要继承弘扬因公忘私、舍身取义等无私奉献精神。工作中要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以实际行动作出表率,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勇于担当。
红色家书读后感篇八
“我的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2013年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__曾这样说。古人云,“修其身、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对读书的热爱与痴迷,贯彻着__的人生轨迹。从梁家河的窑洞到中南海的办公室,从基层工作到治国理政,一路走来,他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青年时代的__,对知识有着发自心底的热切向往。上山下乡的日子里,他随身带了满满一箱子书。为了借阅《浮士德》,他走了30里地。在梁家河村,__上山放羊也不忘读书。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紧紧追随__的脚步,细细阅读着如五星红旗般鲜艳的《红色家书》,手不释卷,抚今追昔,钩沉史海,感受着中国革命斗争中创造的红色文化的伟大自信,这股穿透人心的力量,令我的思想受到洗礼、精神获得升华、心灵得到触动。
绿水青山聚英灵,红色家书抒壮歌。江西是令人敬仰的革命老区、红土圣地,生长在江西的我,儿时便对井冈山八角楼等革命先辈旧址、英雄事迹耳濡目染;青年求学时,浏览名胜古迹,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工作后不忘读书、求知若渴,先后阅读了《__的七年知青岁月》、《__谈治国理政》等诸多著作,如今又积极响应省委书记、省长刘奇同志号召,与《红色家书》结下不解之缘。这本承载着最真实、最生动感人故事的《红色家书》,具体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家庭建设,既反映了他们对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又反映了他们对亲属的深情、对子女的教诲。从中有人感受到人间大爱、革命大义的家国情怀;有人领悟到苟利社稷、舍家为国的高尚品格;有人传承了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忠诚信仰;有人身体力行着夙兴夜寐、日夜兼程的工作干劲。而我,在对老一辈革命家强大信仰精神力量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同时,更加深刻体会到,这不仅仅是一种民族之魂,一种理想信仰,更是党在奋斗历史过程中积累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__在__报告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红色家书读后感篇九
:今天在红色家书朗读会上,居然情绪失控不能自已。感情奔溃是因为我也曾经失去过最亲最爱的人,他的孩子也不满一岁,他是那么热爱生命和家庭的一个人,却遗憾地放下了一家人。所以读到左权同志3个月前,还时时惦念着他的亲人,给他的夫人、孩子写信,3个月后就为革命事业牺牲了,从此天人永隔,让我不得不心痛。
再看这些质朴的家书作者,哪一个不是妈妈心爱的孩子?哪一个不是妻子钟爱的丈夫?哪一个不是孩子最温暖的依靠?但是,为了民族独立、为了国家安定、为了人民解放,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将小家让位于大家,将小爱让位于大爱。是他们视死如归,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换得大地阳光,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9977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