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优秀2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7 19:29:51
最新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优秀24篇)
时间:2023-11-07 19:29:51     小编:GZ才子

总结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梳理,更是对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写总结时,可以参考相关资料和范文,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的例子,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一

1.教材选择难。经管类专业微积分课程教学是整个数学类课程教学的基础,我们学校经管类专业招收的是文理兼收的学生,其中90%生源地是贵州,他们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几乎没有,所以教学难度大。我们学院一共有9位老师先后上过数学类课程,老师们教学态度是认真的,工作是负责的,但是由于多方面原因,数学教学效果很不理想,试卷不及格率较高,有些学期不及格率超过了50%。学院曾多次举行教研活动,探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也定期召开班级学生代表座谈会,并将座谈会信息及时反馈教师,但是仍然收效甚微。

笔者通过听其他任课老师的课、与学生、任课教师私下闲聊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通过参加学生座谈会,调研学生课后对数学课程学习的投入状况,认为微积分教材的选择是影响微积分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这是因为:第一,微积分内容多,主要包括函数的基本知识、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级数等内容,虽然本课程开设两学期,合计144学时,但是由于第一学期实际学时只有56学时(新生从第五周才开始上课),再加上节假日,全年实际学时不足110学时,教学时数远远不够,虽然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调整,删减了一部分内容,但是教师教学仍感学时不够,学生学习仍然感觉接受困难。第二,教材的可读性不适合我们的学生。我们先后选用过“微积分”(赵树嫄编)、“经济数学-微积分”(吴传生编)、高等数学(曹定华编)三种版本的教材,这些教材均是211重点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的,其结构严谨,内容详实,应用型强。这些教材对于211院校的学生来说是适合的,但是对高考分数与一本录取线相差一大截的二本院校学生来说,众多的教学内容以及大量的练习题,使学生学习倍感吃力,不但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选用这类教材,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挑战和考验。第三,学校对教材选用的规定。目前,国内经济管理类专业微积分教材有数十种,其中多数教材都是211院校的专家、教授编写的,学校对教材的选用要求是使用规划教材或者重点建设教材,其实这种选用教材规定,相当于是要求二本学生去接受一本学生的课程教学,这对二本院校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是不恰当的。

2.学习习惯养成难。大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的学习与中学的学习差异很大,刚进校的学生还没有从高中的满堂灌输、拼命做练习,自己学习总结与思考的时间极少的状态中醒悟过来,对大学的自主学习认识不足,加上对于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与现实生活的差异存在较大反差,所以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基础较差的同学,中学的学习习惯就不太好,到了大学根本适应不了大学的教学模式,没有课前预习的习惯,由于基础原因听课精力不集中,课后复习遇到疑难问题不知道怎样处理,没有和同学谈论和交流的习惯,更不愿与老师探讨,慢慢地落差越来越大,有些同学干脆就放弃复习和做练习。最终出现厌学或不学的现象,采取上课应付、作业应付等办法简单应付微积分课程教学。

3.课件制作较难。目前多数教材都有课件,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几乎是教材的翻版,可读性较差,任课教师因为对计算机以及课件制作缺乏系统的训练,所以制作课件难度较大,想对已有课件进行删改,由于系统或课件制作者加密等原因,很多内容根本改不了,所以很多情况下想改课件上的内容但是没办法改,如何处理课件制作或修改中存在的问题成为数学教师的一大难题。

4.层次教学实施难。我们的生源存在省内和省外生源差距、存在文理科学生的差异,所以教学中若按照统一的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教学,相当一部分学生接受感觉有困难。但现行教学条件及班级规模,使得我们只能按专业分班教学,不能实施分层教学,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基础差,最终出现老师艰难教,学生痛苦学的尴尬状态。

5.教研活动开展流于形式。一次好的教研活动,可以使任课老师获得很大的收益,教研活动开展可以多种多样。比如,集体备课,举办公开课,开展说课活动、专题研讨乃至校际交流等。但是,由于学校政策原因,教师、教研室主任积极性均受到严重挫伤,没人愿意上公开课,集体备课开展不起来,专题研讨会教师也没兴趣,校际交流没有开展,教研活动的开展完成处于失控状态。

1.编制适合专业发展的微积分课程教学大纲,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材。笔者认为:要解决目前我院数学类课程补考率偏高,学生害怕的局面。首先要考虑的是制定适合专业发展的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可将课程教学大纲按照两个模块设置,第一模块是基本要求,即按照专业够用的原则,制定满足各专业专业课教学需要的数学课程教学大纲,具体由数学老师在广泛征求各专业课老师专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在专业够用的基础上,编制基本教学大纲;第二模块,专业拓展。改内容是在掌握第一模块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的提升,这部分内容专为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制定的提高模块。

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的同时,选择适合我院学生的“经济数学-微积分”教材。现行的微积分教材,更多讲究数学严密的逻辑关系以及知识的连贯性,这给学生课外阅读带来了难度,所以,应该考虑教材的更换,选用经管类院校编写的微积分教材,同时,结合我院学生实际,编制数学讲义以及学习辅导读物,条件成熟时,在已建校级精品课程《经济数学-微积分》的基础上,联合本省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数学教师,试编适合我院学生使用的经管类数学教材。

2.加强课外辅导,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学生进校数学基础较差,可通过建立数学兴趣小组,加强课外辅导,建议每周安排一个下午的时间集中辅导答疑,由任课教师轮流到校辅导答疑,使学生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得到老师的辅导,也可尝试借助网络或建立qq群与学生进行课程学习的交流。以此来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得不到及时解决的困惑,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3.开展课件制作培训,提高教师课件制作水平。要求任课教师自己动手做课件,有针对性定期举办一些课件制作的培训或比赛,以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质量,同时,教学常规检查将教师教学课件作为检查的主要内容之一进行检查,所有检查结果拿入年度考核内容。

4.尝试在微积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打散专业界限,将全院所有专业学生打散,按学生高考成绩或通过分班考试,将学生按高考数学分数或分班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按照不同层次学生实施差别教学,同时严格控制班级人数,每班人数不超过60人。

5.举办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为避免流于形式的教研活动,建议教研活动尝试按以下方式进行:上课老师按照“上课—说课—辩课”,听课老师按“听课—评课—议课”的程序进行教学探讨,最后大家达成教学共识。每学期每个教研室至少举办2次类似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教改项目,积极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交流活动及培训活动,积极组织学院老师到各高校进行教学交流活动,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激发教学参与教研活动的热情。另外,应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根据学生的需求及学生状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以最佳教学状态积极、主动地实施教学,力争教学质量能够尽快提高。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二

演讲辞作为演讲时的文稿,是演讲成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外,还要运用多种艺术手法,鼓舞听众的情绪,唤起他们的共鸣。

学习这类文章,要善于抓住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同时注意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其深刻的说理方法。另外,还要注意体会演讲辞的情感力量和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揣摩其中的情感、语气和表达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是演讲辞的定义以及教学要求。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蔡元培先生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时,面对道德沦丧的社会以及不学无术、只想着做官发财的北大学子发表的一篇演讲。他以校长的口吻语重心长的对北大学子提出期望。本文层次明确,主要内容是蔡元培先生所告北大学子的三事: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以及他近期计划的两件事情:改良讲义、添购书籍。语言文白交杂,充满典雅庄重之感。

基于对演讲辞定义的思考,为使教学要求得以落实,执教《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我确定了三点教学目标:

1.了解演讲辞的特点和风格;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透彻说理的方法;

3.品味文章语言魅力。

并确定了以下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明确鲜明观点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演讲,时间有限,那么想让大家都知道你在讲什么,应该怎么做?(演讲辞要有鲜明观点)

3.提出的三个观点,是根据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提出的?(演讲辞要有针对性)

三、研读课文,体会清晰逻辑

1.蔡元培先生为学生们所告的三件事情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

2.在本文中,作者是如何来论述抱定宗旨这个要求的?(演讲辞要有清晰的逻辑)

四、品读课文——体会凝练语言,感受真挚情感

1.“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改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诸君腐败,而诸君不腐败,问心无愧,于尔等何损?”好不好,为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来朗读这句话呢?(演讲辞要有凝练的语言,真挚的情感)

3.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怎样的蔡元培?

小结:从这篇演讲辞中,我们可以看出蔡元培先生对中国教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北大学子的殷切期盼。而他也真正做到了他所承诺的,他以坚决的气魄,按照自己的教育理想,采取一系列对症下药的措施。用不到两三年的时间把一个原来陈腐不堪的封建文化营垒,改造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说: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等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外,找不出第二个人。蔡元培为北大的改变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名副其实的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演讲辞具有观点鲜明、逻辑性强的特点,从大家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我们还了解到演讲辞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也可以鼓动听众的情绪。希望大家能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发表自己的演讲。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三

在20余年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说有辉煌,也有遗憾。遗憾之一就是教学反思缺乏恒久性和系统性,没有坚持写教学随笔。对20余年教学反思和教学笔记情况反思如下:

应该说,自己还算是个善于反思的人。10多届送高三的时段里,自己有时会在课后、考试后和高考结束后,对语文教学状况和班主任管理状况做一番总结,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到新一届学生身上,使教育教学在总结中慢慢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特色,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在,班级管理新方法——星级化管理,就是我对深感困惑的班级管理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的,收到了明显的实践效应;语文教学新方式——五步三段式语文教学法,就是在不停地对语文教学成败得失的反思中,在困惑中思考,在精彩中提炼,在德州市教研室李玉忠、张敬军等同志的帮助下,逐渐形成的一套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应该说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应该说,这得益于教学反思。反思,提炼了昨日的精华;反思,催开了今日的精彩;反思,埋下了明日希望的种子。

20余年的教育教学中,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自己也好,学生也好,所听的同事的课也好,都有着一些精彩的发言、生动的动作和良好的做法。这些曾经充满生机的枝枝叶叶,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精彩。比如学生排演《雷雨》《窦娥冤》等课本剧时有着天才的表演,但是录像资料和文字记录没有留下,对排演课本剧的深入总结和进一步升华明显做得不够;比如学生学了《雨中登泰山》《陈情表》等散文后有了入情入境的心得体会,一个15年前曾经听过我讲课的学生说,我讲的《雨中登泰山》那淋漓的雨意至今还在心中流淌;比如学生自主组织的各类主题班会都有着杰出的表现,我去年带过的09届学生所组织的班会课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学生的发言异常活跃,我当时就有“简直太精彩了”的激动,但是激动过后也就算了,没有很好地记录和总结;比如学生学习了《鸿门宴》后对各类人物有了独特见解,写出了精彩的文章,但是那些文章被自己丢开了没有保存,没有研究;比如自己设计了各类课前活动,曾经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反思总结不够,难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能进一步提高;比如自己设计的自主学习流程,曾经在德州市产生过比较大的反响,为此德州市教育局还在平原一中开过高效课堂观摩现场会,但是精细化的反思研究还是不够,不能在纵深研究中走得更远;比如自己曾经精彩的讲解,如痴如醉,感染了很多学生,但是那些话语,那些设计只是在脑子里过了一下,没有留下深深的印记;比如自己总结的层级训练式语文体系,想法很好,但是实践不够,反思总结不够,至今成型的东西还是太少;比如自己20xx年就已经开展的语文活动课,曾经引起本校教改的高潮,但是自己疏于整理总结,没有及时发表,尽管课改进行得比新课改还早,但是没有产生大范围的轰动效应。。。。。。这些教育海洋的一朵朵雪浪花,如稍纵即逝的天边彩霞,只留下了淡淡的美丽。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记下或者录下这些原生态的美丽,所以他们只能成为自己教育生命中曾经的永恒,曾经的美丽,如昙花一现,过眼烟云,倏忽而逝,只在记忆里留下了飘渺的印痕。这些教育生命里的精彩,是异常美丽的,也是令人无比遗憾的。

谨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能够以平凡的记忆力向漫长而无情的时光挑战,还是勤快些吧,从现在做起还不是太晚。

应该说,能考上师范院校最后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智力等方面差别不会太大,那为什么有些人慢慢成为名师,而有些人“泯然众人矣”?我想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教学环境、机遇和自身素质等都制约着一个教师的成长,但毋庸置疑的是,那些进步较大成名成家的人,往往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总结的教育有心人。教育人生的境界也许就是如此吧!

在当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文化面前,大多数教师只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神圣的事业去用心去做,因此满足于得过且过,完成任务就行,很少有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反思的。而那些成名成家的人,除了自身有比较好的素质外,坚持学习,深入反思,当是成长的重要原因。

结束,那是普通教师的做法。要想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只要能做到每节课后都能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日积月累,扬长避短,就可以逐渐成长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从而使得教育生命之树枝繁叶茂,蔚为壮观。

我们如果能做教育的有心人,如果有进行教学反思和写教育笔记的习惯,时时总结,刻刻研究,那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有所成就者还是初出茅庐者,将都会在慢慢的反思和打磨中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美丽,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越来越高超,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这样认为:对教育失误的反思,能使教师把失误变成财富;对教育实验的反思,能使教师实事求是,反败为胜、旌旗飘扬;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因材施教、以情感人;对教育现象的反思,能使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博采众长;对教育理论的反思,能使教师辨析是非、坚持真理、创新发展。

回首过往的路是为了走得更直更远。我反思,我收获,我总结,我成功。愿每个教育工作者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四

从教学效果来看,本课预设的内容基本合理,调动了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也充分体现了演讲辞的文体特点,教学内容得到了基本落实。但在这节课部分内容的处理上还有不少欠缺。

ppt制作过于简单,从头到尾都是“白板加黑字”。如此简单的课件制作不易引起学生听课的兴趣。在今后的上课过程中,我一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制作出精美、实用的课件。虽然ppt制作也不是一两天可以完成的事情,但在平时的学习中慢慢积累,多多练习,灵活的运用,相信自己也一定可以做的比现在更好。第二部分内容过于拖沓,以致在最后该让学生品味的环节时间不够,由于自己教学经验的欠缺,无法做到灵活调整教学环节,只能按照自己既定的教学设计来进行。课堂刚开始,其实已经有一个学生回答了下一个环节中的问题。如果我能够随机应变,就可以直接跳过中间的环节,进入到下一个部分的讲解。而我为了让课堂环节继续按照我的预想走下去,并未挖掘她的答案,而是再次讲解了这部分内容。使得在这个环节的教学过于冗杂,浪费了时间。在最后品味语句的环节时间不够,学生的朗读语调较为平淡,意绪较低沉,未能再现蔡元培先生演讲的鼓动性和感染力。因为课堂时间不够,我只对学生朗读做了简单的评价便匆匆进入总结。如果在这里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对句读、停连、语气进行具体指导,或者我自己再范读一遍,学生的体会和感悟可能就会深刻多了。

第四环节的小结部分,我只是用杜威的话作为了总结,而并未对蔡元培任职北大校长期间,学校的变化加以说明。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认知是空白的,所以学习这篇演讲辞还有些理解不够。如果能加上这部分内容,学生对蔡元培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在此基础上去读这些谆谆告诫恐怕就能真正感受到这篇演讲辞语言的感染力,进而感受到蔡元培先生卓尔不群、特立独行的人格魅力和以民族教育为己任的责任意识。

最后,我用演讲辞的特点来做总结,希望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演讲辞有深入的了解,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积极发表属于自己的演讲。而这样的总结是缺乏深度的,蔡元培先生在演讲辞中所表达的感情并没有在这堂课结束的时候得到升华,我没有让一篇厚重的演讲辞起到对学生心灵的启迪。如果能在最后点出蔡元培对教育做的贡献,以及他的教育理念对今天教育的影响,就会建立起蔡元培与当今社会的联系,在无形中拉近蔡元培与当代学生的距离,也有利于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蔡元培的思想感情和风采魅力。

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我可以在语文教学这条道路上继续求索下去。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五

多媒体技术是教育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让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的丰富,而且还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它变革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对教学过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多媒体的优势和不足出发,对多媒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反思,并提出了合理使用多媒体的相关建议。

职业 大学 多媒体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日益得到普及。多媒体技术因其能供多种文字信息、音频和视频信息等而使所显示的内容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生动有趣,更加形象、直观,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大大地优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近几年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各个教育领域,尤其是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多媒体教学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洁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然而,即使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都有它的优势与不足。

1.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多媒体教学变革了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它能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利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地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和学生的记笔记时间,可以在短时间内投放大量的信息,从而有效扩充了教学的内容和信息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高了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减轻工作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备课,这样教师就难以节省时间去学习新知识而进行自我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大大地缩短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和工作量,进而减轻了教师重复劳动的强度。"

多媒体教学固然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多媒体自身也有许多不足。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投影设各来教学的,不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而且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较大、文字图片切换较快,容易造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和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同的学科课程,其性质、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是否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有的教师把应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时髦,一味地追求多媒体形式的多样和新颖,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这样反而使教学质量大大的下降。

1.1遵循教学规律,合理选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如同一把双刃剑,如果科学合理、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一味地追求时髦和形式的多样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则会使教学质量下降。不是所有的课程和内容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要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立足于现有的教学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恰当、灵活地使用多媒体。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过于强调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在适当时候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形成有利于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气氛。

1.3认真准备,精心制作好多媒体教学课件

要想获得理想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必须有表现力丰富和感染力强烈的高质量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认真收集、整理素材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要突出教学重点却又简洁明了,应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从而达到教学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技术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去学习、总结、探究和积累经验。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六

高等教育是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方式,高校是输送社会人才的重要地方。而高校课堂教学是关乎到人才培养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才的质量问题,使我们不得不关注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可是,纵观我国现在高校课堂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在大学里,老师大多照本宣科,要不就夸夸其谈、毫无参照,有的甚至干脆放任自流,让学生自行学习。

究竟怎样才能构建出一个较为合格的高校课堂?一个合格的高校课堂对老师和学生各有什么要求呢?这就不得不引发我们审思我们的高校课堂教学,并对其进行反思,寻找问题解决的对策。

课堂教学的内容一般可以界定为: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范围内,以教师为主导所进行的讲授、课内练习等活动,其中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大多数是在课堂进行的。因此,可以说,抓住了课堂教学,也就抓住了教和学的根本。然而,如今受到时代的变迁,高校学生构成多样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高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大都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难题,那就是如何应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确保教学质量不下降。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是高校教育功能的集中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同时也是全面贯彻高等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环节。

不同学者对课堂教学管理的内涵有着不同的见解。johnson等人认为其“是建立和维持班级团体,以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emmer认为其“是教师一连串的行为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感与合作感,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处理学生问题行为,创设教室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戴翠萍认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的过程。孔兵兵等在文献中指出,课堂教学管理是指教师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率,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卢晓春的观点是:课堂教学管理是以现代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和教学管理理论为指导的,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作为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过程各要素及其优化组合为基本特征的教学管理实践活动。可以看出,不同的教学管理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适当的管理方式有促进教学的积极作用,不当的管理方式则对教学产生消极作用。因此要确立恰当的管理方式,必须首先搞清课堂教学管理的基本功能,即课堂教学管理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

高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地,课堂教学是造就人才的主要途径。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在课堂。课堂是高校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它不仅是教师和学生聚合的空间,更是一个独特的组织。有效、科学、合理的高校课堂管理,不仅有助于维持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课堂管理仍囿于传统的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课堂管理模式已凸显出它的缺陷。高校的课堂管理虽不如中小学课堂管理那样,过多地要求严格的纪律约束,但如何提高高校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既保持高度的兴趣,又能学习到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便对大学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因而,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无可争辩的。课堂教学管理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政府管理部门还是各级学校,在这一方面都比较重视,但是到了大学,对这方面的要求似乎降低了。此外,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高校课堂表现出来一些不同于以往的形式。就像有些教师讲的那样,“课堂教学每况愈下,学生不爱听,教师也不爱讲,上课对教师对学生来说都是受罪”。许多关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的问题接踵而至,对其进行审思有着重要的必要性。

可是在大学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任课老师其实并不专业。俗话说“术业有专攻”,但是由于开设的科目与自己的专业并不能完全对接或者是工作任务安排,老师们往往教的都不是自己学习研究的专业领域。因此,他们有时候难免会心里没底,只能准备好课件,或者有些较为懒惰的老师就是直接对着课本,无论是对着课件还是对着课本,我认为这样单一的教学都是照本宣科的教学。这同时关乎到了教师的专业知识的问题。试问,如何保证教师的授课质量呢?要怎样才能保证不让老师也在混日子呢?我想,这也是属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中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吧。

在上大学专业课期间,遇到了几个较为典型的数学老师。有些迷糊的几何学老师,她是那种没有做好课前备课的老师,在课上只要有学生提出突发问题,肯定会打乱这个老师原有的思路,然后马上变得一团糟,根本理不清自己的思路,所以往往讲着讲着就会说“等等,我好像也乱了,等我理理清思路先。”顿时,台下一片无语。也遇到了一些照本宣科的老头,完完全全的把课本的知识搬到黑板上,进行一片书法展示。没有提问、没有交流,也没有所谓的技能传授。这在我看来,真的纯属的“搬书匠”一个。后来遇到一个更为奇葩的老师,这个老师奇葩在他是十分有选择性地进行知识的讲授。容易讲的,容易懂的,他讲。那些不容易讲的,难懂的,他不讲但是要考。以致于我们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完全不知道听还是不听的好。不过,很庆幸,在大学期间还是遇到了两个对于数学极为热爱的老师。一个是概率老师,一个是高等代数老师。前者对于关于概率的一切只是几乎是信手拈来,问什么都可以很迅速地回答,而且觉得毫不吃力、费劲,其数学修养让台下的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后者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数学思想的自信的老师,在课上把数学讲得眉飞色舞的,很自信、很骄傲的样子。虽然有时候他讲的那些比喻让我们觉得十分冷场,但是他对于数学的那种敬业以及无限追求的'热爱,还是把我们搞得服服帖帖的。现在的他还是十分关于数学方面的研究,还是在不断地学习着。我想,在大家心里大学的老师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吧?对自己的专业有着一份痴迷,有着教师的威信,让人信服。

当然,除此之外,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让我们感到很痛苦的不愿意听课学习的老师。像是这种老师,往往是课上讲的东西太没营养了。要不就是照本宣科,要不就是语气语调过于让人感到困乏,以致于大家后来选择了补眠或者是直接干了自己的事情去了。

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看来还是对于学生学习有着重要的吸引力。

有时候科目的吸引与否或许也与学生本身的期望值有关吧。记得对于“教育心理学”这门科目,我们大多数都是十分期待的。想要从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去发现那些教育的问题与现象。结果遇到了一个奇葩的老师。除了让我们看书就是看书,看完了书就抽问,典型的“试卷简答式”课堂。所以,后来在这门课大家学得都不怎么愉快。还有一门我们认为极其重要的“教育研究法”的课程,对于这个课程我们认为是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的。结果,每次上课老师几乎都浪费一半的课程在那里说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感觉完全没有进行备课,不知道每节课学的是什么。说是学理论吧,理论知识又不系统又不完整。说是学实践操作写研究论文吧,又没有指导,没有批评修正。所以,相比于其他班的来说,我们好像又白学了一门课。看到别的班跟着别的老师学完了这门课后写起论文来那种轻松劲真的让我们班的孩子十分羡慕嫉妒恨。

所以,一个好的老师对于学生的学业发展是多么多么的重要呀。不过,或许学生心里对于某些课程有着较高期待,以致于会有所落差,影响其上课积极性。

有些老师,选择了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自己作为指导者。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模式是较好的。上了大学后,学校应该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辨别,而不是单纯的接受。但是,这同时要求了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我们的中国教育史的老师就是采取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授课方式。让学生自行地进行学习。然后对于每个学生的展示进行了及时的点评与补充。但是,后来,这样的方式也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不足之处在于每个学生都似乎只是在乎了自己所负责的那个版块,在乎怎样马上搜索答案回答课上小老师们的答案。似乎真的是为了分而争夺分了。导致后来大家在乎的是问了什么,问题答案在哪里,而不是这个同学讲的是什么了。我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课堂管理模式存在着联系。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有所思、有所得的,而不是让学生单纯为了分数而学习,忘记了学习的本质。

大学的课堂对于老师也好,对于学生也好,究竟目的是什么呢?我为什么要一再提及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知道,如果做一件事情,如果有着明确的目的,那么会干起来也有干劲,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过来,如果目标不明确,或者目标不正确的时候,有时候不仅会事倍功半还甚至白干活、瞎忙活。在大学课堂就有着这样可悲的现象,老师来上课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完成课程任务,学生来听课的目的也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于是,台上老师视若无人地把该念的念完,该放完的课件放完,该写的板书写完,于是就可以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学生在上课铃响的时候,人到教室,拿起手机,戴上耳机,玩起游戏,下课铃响了说声“谢谢老师”然后便是去吃饭的节奏了。试问这样的大学课堂你们有没有经历过?是觉得习以为常、不足为奇还是觉得不太对劲呢?这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学生课堂上的纪律要不要管?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老师的课讲得不好,还要学生一定要听确实是个伟大的折磨。或许,这是双向的管理。教师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的同时也要做好备课,上好课。不然,苦了学生,也苦了自己的声誉。

纵观四年的大学生活,发现我们大学课堂不再流行粉笔字,或者是说只会单纯地在“讲授+课件”或者是“讲授+粉笔字”两者之间选择。课本上的那些知识全被复制黏贴到课件上,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并不算是真正的课件。只能算是黏贴板,写字板。在我看来课件要有制作者自己的制作思路,作为其辅助的工具,而不是作为教本,作为读本。有些上了年纪的老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会制作课件,于是黑板上满满的一板又一板的板书,于是学生从上课到下课一直在那里拼了命的抄呀抄。我想不同的课程应该有其不同的教学手段,所以不能够以偏概全说哪一种形式就一定好,哪一种形式才是有效的教学模式。但是,那些无论是什么课程都是一如既往地使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没有结合现代的教学手段,没有联系实际进行教学,只是一昧地宣读课本的教学,我相信一定是极其乏味的。

有些学生对于不感兴趣的课程直接选择了逃课,有些则是人在心不在。在课堂上聊天、玩手机、吃东西甚至是谈恋爱,反正就是不当做自己正在上课而是毫无顾忌地做着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一些则是有些心里顾忌,不敢公然对抗,而是自己在那里默默地看着小说,不影响课堂,但是也没有想到要参与课堂。当然,还有些是较为沉默的乖乖的学生。只是坐在那里乖乖地记着笔记,听着老师讲话,不做任何表态。似乎这个课堂就是老师的表演场地,而自己只不过是观众而已。需要表态的地方“哦”“恩”几个单音词便足矣,就像是给予了表演者掌声般证明了自己还在。当然啦,有些还是积极参与课堂,参与讨论,积极发言的。不过,这种学生在大学课堂里少之又少,除非老师能够提出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学生们都变得冷漠了呢?当然,这也必须考虑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问题。大学生思想较为复杂成熟,不再像是小孩子那样随便流露自己的真实情感,也不再像是小孩子那样冲动地表达自我。但是,我相信这只是很小一部分原因。除开这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教师并没有创设一个很好的舆论的氛围,导致学生陷入了课堂的冷漠状态,不想参与课堂。或许,一个良好的课堂舆论气氛,会让学生慢慢地打开自己的话匣子,开始参与的。这样就不用老师自己一个人演着独角戏那么孤单了。

可是课堂管理毕竟是一门技术活,老师们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导致了学生也不愿意听、不愿理、不愿学。有些老师害怕管理不当会招致学生的埋怨、给予低评分,所以不敢管。有些老师想管,但是能力有限,不会如何管理好学生,要不就是大骂点名批评,要不就是要求不恰当,管跟没管一个样。有些老师则是认为上课只是作为他们工作的一个任务,并不愿意过于投入,甚至上得好与坏其实与他们来说并无太大的区别。于是,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只要不是有太过分的举动,老师都宁愿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意管理。这样的话,作为课堂的主要引导者与管理者,课堂的秩序就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而学生,同样因为老师的这种“不敢管、不会管、不愿管”而变得“不愿听、不愿理、不愿学”。因为老师的不在乎,学生也不想过于在乎,不想理会。

在大学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还是有很多同学在课上是在看书的,只是在看的往往又不是正在上课的这个科目的书。特别是在大三大四期间,大家可能会更加倾向于看一些教师招聘或者是考证之类的书。这些就是出于他们对于课程的选择的考虑。他们认为自己所选择的学习内容或许会对于自己的就业有着更大的帮助,对于正在上课的内容有着更多的吸引力。于是,在课上看那些计算机考级,看那些普通话培训书籍,看那些会计书籍等等的不在少数。其实,或许这也是出于一个原因就是“不安全感”。大学生在现在这个普及教育的时代已经不再吃香,说句难听的,或许正在扫大街的那个都是大学本科学生。所以,仅仅一个大学文凭并不能够向学生们保证些什么东西,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学生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来为自己增加竞争的筹码,证书无疑就是最为大家关注的一种战术装备。无论是否与自己的专业对口,只要觉得自己是有把握能够拿到这个证书的,只要自己付得起那个报名费、有时间去参加考试都愿意去试试,那几个额外证书回来作为备用。本来在规定的学习科目、学习时间里,就不一定能够把要学的东西学好学懂学透,还额外的去考取那些证书,无疑就是在干着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事情,可是为什么大家又都一直坚持干着这样的事情呢?因为大学的考核制度的问题。因为大家对于大学学习制度的了解。知道大学的考试无疑就是在考前花上那么一两个星期便可以应付了事,平时就是人在心不在也无所谓。认为读大学就是来这个撑着要个文凭的,上课的额外的,参与活动,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正道。试问,这样的心态下,课程的开设会取得很好的效果么?我想,没有人会给予一个肯定的答案吧。

湛江师范学院的学习体系存在的不足在于不够开放,不够严格。似乎这样看来有点矛盾。如何在开放自由的同时让同学们严格地要求自己呢?这或许要从我们的学分制入手进行调整。在我看来,其实我觉得湛师的学分制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对于教师的评价也要进行相应的修改。首先是对学生的,我觉得对于学生,除了设定那些我们必修的科目外,应该给予更多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去进行其它的科目的选修,让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学习。而且应该在学校设置一个课程表,把全校的课程安排进行张贴,欢迎学生进行相关的旁听。在我上大学之前,我总以为在大学期间我可以十分自由地到各个课室进行旁听与学习的。结果因为无法查询到相关的课程安排以致于无法好好地安排去听课的事情。当然,有的人会说如果你真的是想要去听课,就算是问同学也能够把课程表给借回来。当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如果我想还是可以的。但是,这样全都依赖于学生的主动的学校学习氛围怕不是一个名校应该有的好的学习的氛围吧?所以,或许学校可以改变一下其学习氛围。随时的旁听也可以让那些上课的老师有所紧张,而不是觉得就算照本宣科班里的人也不敢拿我怎样,以为他们拿我怎样或许我就会拿他们怎样,还边想边奸笑几声。好吧,我承认我有点多想了。但是我真的出于这种想法,从来不敢给老师们打出自己真实想打的分数,即使是对于我刚刚说的那些奇葩老师。

在大学里遇到了一个较为潇洒的老师,他不在乎有多少人来听课,他在乎的只是听课的质量。所以,对于他的课他只是提出了一个要求,要不你不来,来了你就得好好听。这样的老师不得不说是极其潇洒与自信的。我想一般老师都不敢如此大胆吧?不过,我一直都有坚持去听这个老师的课。我觉得能够让我一直坚持去听这个老师的课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个老师会结合事实来讲课,可不是脱离课本的进行乱谈。而且,他会注重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进行反馈与评价。同样的,在他的课上也会实行评分制,但是这种交流式的评分没有让那些投机取巧的人疯狂,所以似乎让我体会到了我想象中的大学课堂的感觉。唯一可惜的是,能够一直坚持来上课的人也不多。以致于我开始疑惑,讲得好的课同学们不愿意来,讲得不好的课同学们也不愿意来,那么同学们究竟愿意听的是什么课?难道真的只有用学分来压制同学们,同学们才能够自觉地学习么?从这一个层面看来,高校学生的学习确实缺乏了一定的自觉性。

不知道别的同学有没有同样的想法,我上了大学后有个极其不习惯的就是找不到老师求助。当然,这个求助指的是学习上的。大学的老师似乎真的是学生生活中不断出现的过客。上课铃响了,进来,讲课。下课铃下了,出去,离开。中间或许只有十余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可是这个时候老师往往也会到自己的教师休息间而不是留在课室。如果,有些老师课上还不给予学生交流、提问的时间,那么就真的是单方向的传授了。试问,这样的教学你会喜欢么?学得懂还好,学不懂的时候,或者是有别的意见与想法想要和老师进行探讨交流的时候,那就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有种力打到棉花上上,有去无回的感觉。我想,或许老师们可以不要这样着急地离开。当然,我知道老师也是十分忙碌的。为了两者都兼顾,又回到了课堂管理的问题了。我想在教师备课的时候,应该要预留部分时间给予学生进行知识的梳理、提问与交流。或许这样一不耽误老师下课的时间,增加老师工作量,二又方便学生进行疑问解答,进行思考。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七

当今社会最希缺的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职业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己任,专业技术的学习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高素质显得犹为重要,《大学语文》作为一门选修课,有它的特定功能。那么,我们来如何认识,教师如何教好,学生如何学好,这门课的功能如何张显出来,是一个很值得我们职业院校的教师所反思的一个问题。

首当其冲的一个问题是,作为职业院校,我们如何来认识《大学语文》这门课,如何来定位这门课?我们知道,高中语文有明显的基础性与工具性的特点,学好语文是为了考一个高分。那么,在职业院校,开设《大学语文》,应该突出其“大”字,这种大包含一种博大精深的涵义在其中。学习《大学语文》不但是为了提高语文能力,更重要的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为根本目的。因此,它的审美性、人文性、思想性就显得犹为重要。我们一般这样认为,审美性就是指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欣赏与评判能力、表达与写作能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学习来感受真、善、美。比如说一些同学追求时尚,热爱美丽,表现自我,然而再自己身上表现的美丽却不符合自己的年龄。一些同学喜欢追星,然而模仿着明星的性格,在很多方面迷失了自我的个性。一部分同学热爱想象,然而没有让想象成为理想,而是沉迷在武侠的幻想中不可自拔。这便是缺少审美性在生活中的表现----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美。只有通过阅读与学习好的文学作品才能更好地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文性就是指以优秀的文学作品为载体,通过阅读与学习,体味其中的文化底蕴与文化价值,从而提高自我的道德修养与人文素质。比如说,通过对名人或者英雄列传的阅读来学习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与道德情操。思想性就是指通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品评,引发一个人去思考人生价值与人生意义。比如说,在一些同学中,对不好的现象,不会考虑正确与否,只是一味的盲从,对一个问题缺乏自己的思考,这就是没有独立思想性的表现。北大的孔庆东教授说得好,学习《大学语文》,对于学生很有用,一辈子能够丰富他的人生世界,最终达到两个自豪,一个是对中国文化的自豪,一个是对自己能力的自豪。至少除了会专业课之外,作为一个普通的人,个人素质也是很全面的。

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总体文化功底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要差一点,很明显得一个现象便是文学鉴赏能力比较欠缺,给一篇文章说不出好坏。语言表达能力不太好,对一个问题表达不清。更好地情况下,不爱太动脑筋去思考,没有很好的做到“三思而后行”,而是表现出一味的盲从。

如何让职业院校的《大学语文》活起来,如何来做好职业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使这门课的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是我们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师所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人认为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要有新的突破。

其一,作为教师在教学上要有所突破。

首先,在教材上要突破教材。要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挑选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经典作品。要把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人文精神的体现,民族精神的弘扬融入自己的教学,用哲学的眼光来分析文学现象,探究文学规律;用史学的思想来追溯文化的源渊,寻找文化的内涵;用比较的方式来发现文化的差异,宏扬优秀文化传统。经过教学引导与课堂讨论,把作品讲活,讲精、讲透,使学生把握其中的人文精神。比如说,普通职业院校所采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孙昕光主编的《大学语文》,(高职高专教育)在民族地区采用就不太好。虽然选材比较丰富,有记叙文、议论文、诗歌、散文、戏剧、写作等组成。在所选的44篇作品中,有38篇是汉族作家的作品,占全部作品的87%,5篇外国作家作品,占全部作品的11%,1篇是少数民族作家作品,占全部作品的2%。由此可见,在民族地区开展《大学语文》就应该突破教材的限制。根据本地区的民族分部情况减去书中的一部分内容,再增加一部分内容。像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是一个由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回族、哈萨克族等多种民族杂居的地区。在这个地区开展教学,就应该再加一些少族民族作家作品,例如《知识礼赞》(维吾尔族作家:尼米希依提)、《满江红金陵怀古元代繁华》、(回族作家:萨都剌)《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回族作家:张承志)《**的故事》、(蒙古族作家:玛拉沁夫)《三百匹马的学费》。(蒙古族民间故事)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再增加一些精品内容,例如《希腊神话故事》(节选)、《雪地篝火》(美国作家:欧亨利)、《饥饿的艺术家》(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这样,在《大学语文》中,才能更好地把各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张显出来,才能更好地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更好地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

其次,在教法上也应该有所突破。传统的教法只是用分析的方式来讲文章,笔者认为在教法上要讲究“吃透”与“打通”,这样效果会更好一点。在讲的过程中,不一定全讲,只要精讲一部分内容就行了。最主要的是要讲深、讲透,这就是所谓的“吃透”。比如要讲宋词,只选讲一位作家就苏轼的作品就行了。这就要讲到苏轼的出生,他的人生观、他的创作道路。他的古文与辞赋,特别是他的诗、词风格,他同时代的相关作家及与他相反风格的著名词人李清照,最后要涉及到苏轼作品的重大影响。在讲课的方式上就要“文、史、哲”相“打通”来讲。比如要了解北宋的政治变革与苏轼的成长经历就涉及到史学的部分。要分析每一篇具体的作品,这就要用文学的观点,通过苏轼文学作品来体味儒、道、禅的人生境界,这就属于哲学的部分。要把苏轼的创作风格就要与李清照相比较来讲,这就分用比较的方法。只有用这样“打通”来讲,才能体现《大学语文》博大精深的文化境界。

再次,在学生上要有所突破。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那么,教师应该征求学生的一些教学建议及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再跟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提出的好的建议认真听取,对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应该多讲一些。这样,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好地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才能使教师有针对性地教与学生有针对地学有机地接合起了,也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与学避免出现“两张皮”的现象,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其二,作为学生,在学习方面应该用突破传统的课堂学习方法。

第一,有兴趣学习。孔子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们也一直这样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学习就要从阅读的兴趣中培养。喜欢它就去读它,只要是好的文章就要多多地、方泛地读。比如说,历史、哲学、诗歌、小说、散文、传记、游记等等。这种阅读可以开活视野,丰富想象,拓展思维,培养情感,深化感悟。然后再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开始可能写得不是太好,但只要不放弃去阅读、不放弃去思考,不放弃去写作,日积月累,也许一年以后,蓦然回首,就会为自己的收获惊喜不已。

第二,有计划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不妨为自己做一个小小的.计划,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一些好的书籍。例如说,可以计划在一学期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好书。认真地读,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其中的思想,品味其中的蕴味,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同时,也可以有计划地写一些作文,只要坚持下来,一年以后,收获还是很大的。至少拿起笔来可以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不至于像一部分同学,两年高职业毕业了,连自己的个人简历都表达不清楚。对于那些口才不太好的同学,要积极地去参加一些学院组织的社团活动或演讲比赛,可能不一定可以取得什么好的名次,但对于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个人表现能力都是一个很好地契机。实践证明,经过这种活动锻炼的同学,在毕业后面对用人单位的各种面试,一般都能从容自如,对答如流、文质彬彬,谦谦有礼、落落大方。而不至于面对用人单位的面试,内心紧张,手忙脚乱、表达不清,导致的后果便是失去一个很好的岗位。

古人说的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谓言简意赅,深刻中肯,在这个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年代,仅有一些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人文品行更为重要,也就是人们所言的,“做事先做人”。再者,我们的同学在自己的社会生活中,要同各种人打交道,要办各种事,缺乏观察、分析、综合、判断能力怎么能行。那么,人类优秀文化传统与生活经验对于我们而言,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只有学习,才能获取。由此可见,教好、学好大学语文对于高职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教好《大学语文》,学生学好《大学语文》,让这门课的生命力张显出来,这样才能给思想一片沃土,给心灵一个家园。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八

有些老教师课堂掌控力比较好,选择把课堂交给学生,自己作为指导者,这样的课堂模式是比较好的。大学学习,应该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会学习、会思考、会辨别,而不是单纯的接受。但是,这同时要求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有时候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然后对于每个学生的展示进行及时的点评与补充。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不理想的地方。不足之处在于每个学生都似乎只在乎自己所负责的那个模块,在乎怎样马上搜索答案回答老师课堂的问题。而忽略了别的同学讲了什么。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教师的课堂管理模式存在着联系。一个好的课堂应该是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并且有所思、有所得的,而不是让学生单纯为了个人平时表现分而学习,忘记了学习的本质。

(二)教师教与学生学目标不明确

大学的课堂对于教师也好,对于学生也好,究竟目的是什么呢?这是值得教师们好好思考的一个问题。做一件事情,如果有着明确的目的,那么不光有干劲,甚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过来,如果目标不明确,有时候不仅会事倍功半甚至还会导致白忙活。但是现在,在我们的课堂上就有着这样的现象,教师来上课的目的似乎仅为了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学生来听课的目的也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于是,台上教师旁若无人地把该念的课件念完,该放的课件放完,该写的板书写完,于是认为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学生在上课铃响的时候,人到教室,拿起手机,戴上耳机,玩起游戏,下课铃响了便是去吃饭的节奏了。教师在要求学生认真听课的前提,教师本人也要做好备好课,上好课的准备。反之,教师在讲台使出浑身解数、声情并茂卖力的讲,而学生在下面各干各的,对讲课的教师来说,也是个不小的打击。

(三)教学模式单调,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普遍现象,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讲授结合教材配套课件”或者是“边讲授边板书”两者之间选择某一种。将教材上的内容基本上原封不动地搬到课件上,这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算是真正的课件。只能算是教材内容的复制粘贴板。真正的课件要有授课者自己的制作思想,化书本教材的知识,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是其上课辅助的一种工具,而不是作为教本,作为读本。不论偏理论还是偏实践课程都是使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既没有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没有理论结合实际将学科前沿的知识及时补充进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地宣读课本的教学方式,乏味至极。

(一)实行目标管理,把关教师上课质量

对于教师上课质量进行严格把关是提高高校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教师教学效果评价方面,可以采取目标管理方式进行教学质量监控。每个学期由教学院长、资深教学能手和学生三方面对本学期任课教师分别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并建议这三方面力量可以适当提高学生评教的比重。前提是学生不带个人情感色彩对任课教师进行客观评价。方式上可以在本学期期中让学生做一次评教,期末再做一次评教,最终取两次的平均值做为学生评教成绩。可采取非纸质化无记名网上打分等形式。评价内容除了常规选项还可增加一项意见补充项,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为最终目标。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引起足够重视,学生的许多意见和建议能够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二)采取多样化评价,优化学生学业考核

学生的学业情况,主要是由学科知识的掌握情况、兴趣、动机、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培养和平时能力的发展情况等几部分综合组成。对于不同的学科,评价方式也应该灵活多样,体现出学科差别,例如:文史哲学类倾向于使用纸质化的测验来评价学生,倾向考察他们的记忆背诵能力;而对于理工科类学生则更适合采用通过实验上机等实际操作性方式来评价学生更为妥当,考察他们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因此,要科学的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首先应该明确:学科不同,学生类别不同,培养目标和规格不相同,从而教学内容不同,所以最终评价模式也应该不相同。没有一种方式能够适用于所有学科,所以必须针对不同学科、视教学内容具体情况,多样化的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

(三)师生互相监督,实行双向管理

高校课堂的管理更多注重的不是教师单方向的管理与制约,而是双向的交流与成长学习,真正地体现教学相长。让学生在课堂中锻炼其思考力、学习力与创造力。让学生在课堂中与老师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擦出真理的火花。让学生在课堂中与老师得到相互的学习与尊重。教师要有人文情怀,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善于发言,积极参与到自己的课堂。勿用唯一的标准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的拓展。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从中找出自己认为最成功、最满意的哪些亮点,并将其详细记录最好留下文字记录方便不断随时更新改进提升。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某个瞬间、某个突发小状况而采取的某个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次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的板书;某个瞬间,富有教学灵感火花的教学思想手段与现实相互结合应用渗透的过程;某次启发式教学方法的突出奇想和有感触教学方法手段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包括某些富有思想灵感的片段。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也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冻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以积硅步何以至千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平日里的点滴积累,将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不可或缺的参考依据,我们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以助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高校教师。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陶渊明说过:“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这句话也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的决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恶劣的环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双手和大脑维持自己的生存,同时,也想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走入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于是我便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之旅。

我的老板在走之前也给了我一些指点,他说:“一个人在他的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是学习东本,增长见识,锻炼能力,尤其在大学学习时候,选用暑期时间参于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赚钱不是主要的,作为学生,能赚多少钱,等你毕业了有的是赚钱的机会,然后他给我说了他读书时的事,他说他读书的时候,也是求知欲非常强烈,想方设法地想多学点东本,放假的时候,经常往全国各地跑,不为别的,就为了增长见识”。

这次社会实践真的让我收益非浅啊,从中我也学到了几门人生的必修之课:

踏进办公室,只见几个陌生的脸孔。我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从那天起,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早上见到他们都要微笑的说声“早晨”或“早上好”,那是我心底真诚的问候。我总觉得,经常有一些细微的东西容易被我们忽略,比如轻轻的一声问候,但它却表达了对同事对朋友的关怀,也让他人感觉到被重视与被关心。仅仅几天的时间,我就和同事们打成一片,我心变成“透明人”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我想,应该是我的真诚,换取了同事的信任。他们把我当朋友,也愿意把工作分配给我。

沟通是一种重要的技巧和能力,时时都要巧妙运用。认识一个人,首先要记住对方的名字。了解一个人,则需要深入的交流。而这些,都要自己主动去做。

其实,不管在哪个行业,热情和信心都是不可或缺的。热情让我们对工作充满激情,愿意为共同的目标奋斗;耐心又让我们细致的对待工作,力求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激情与耐心互补促进,才能碰撞出最美丽的火花,工作才一能做到最好。

很多在学校读书的人都说宁愿出去工作,不愿在校读书;而已在社会的人都宁愿回校读书。我们上学,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为的都是将来走进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应该在今天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明天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短期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为将来更加激烈的竞争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希望以后还有这样的机会,让我从实践中得到锻炼。

总结我的这次时期社会实践活动,虽然是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但我认为是一次成功的,有用的,受益非同的社会实践这将会对我的以后学习起很大的帮助的。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十

最近几年,大学语文“靠边站”的现象日益严重:学校排课靠后、任课教师靠后、学生选课靠后、课堂逃课较多、考试的及格率较低,大学语文课完全陷入“边缘化困境”,地位岌岌可危。面对尴尬,许多语文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教学体制、社会环境、教材编排、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师素养、考试模式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批评。作为任课教师,笔者对大学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发现以下问题的出现影响它走出困境。

1.课程定位过高,教学目标不明。作为文理科教育的通识课程,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很高,一直被赋予了太多的教育职能,集思想教育、文学教育、人格教育、情感教育、素质教育功能于一身,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的确,大学语文课在荷载传统文化、传达人文精神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以为上述教育发挥独到的作用。但这种笼统宽泛的课程定位,无疑会将其扭曲为哲学、宗教、社会、政治等文化范畴的注脚和思想教育、人格培养的工具。在这种课程定位影响下,任课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要么感到力不能及,难以兼顾;要么就将语言文学课进行政治异化。如此,大学语文失掉了自身的个性和魅力,邯郸学步般跟在其他目标明确、特色突出的课程后面亦步亦趋,落下队来。

2.课堂抽得过空,缺乏熏陶感受。大学语文课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模式固定单一,基本上沿用“灌输式”教学,采用中学语文的教学套路来组织课堂:先介绍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然后分段理解、提炼主旨,最后是背诵名段或习题演练。在这种“高四语文”式的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严格按教参要求把一篇经典美文的内涵吸干、抽空、打碎,整得没有一点味道了,让学生品尝。课堂时间全部被教师的讲解塞满,没一点学生自己的时间。学生没有时间去思考体会,对篇章或文学现象缺乏自己最基本的感受和理解,教学过程显得肤浅而没有意义。对他们来说,课堂成了一个思想的.空壳,不能激发任何的激情或真知灼见。繁杂的篇目、琐碎的知识、唠叨的讲解充斥课堂,下课后学生将这些全部忘光,教师的劳动、课堂的价值都被浪费掉了。

3.指责教材过多,挖掘教材较少。一直以来,我们对大学语文教材的批评指责太多,总觉得手中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这造成了大学语文教材版本多样,更新较快。不少专家呼吁由教育部出面,精选高质量的版本作为授课的通用教材,但时至今日,这样的完美教材依然在我们的期待中。冷静来看,每个版本的教材在编写前都是对原有教材的更新和提高,都是当时相对理想的教材。这些教材版本不同,但只是次要篇目稍作更改,经典篇目基本保持一致,因此,对教材的编排指责过多,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应该变消极为积极,客观地审视评价教材、认真地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将其转化为有益因素,提高教学效果。

4.因循守旧较多,积极创新较少。综观今日的大学语文课程,敢于革新教学和考试的高校是凤毛麟角,究其原因是师资问题。大学语文教师年龄普遍偏低,知识结构、学术水平都不甚理想,对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学的解读还缺乏引领时代的眼光和能力,不敢擅越藩篱。因此,大学语文教学考试只能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对此,大家都在表达不满,但同时又都在沿用旧制。徐中玉先生主张的专题讲座法,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南开大学通过网络改革考试的方法,对教学设施要求又很高。面对诸多困难,许多教师知难而退,安于现状,致使大学语文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1.适度把握课程定位,准确设计教学目标。尽管大学语文是一门含有丰富人文思想的课程,但不能据此将其理解为“全能课”,而让其越俎代庖,去承担别的学科的教学任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说:“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别的东西可以是技能,学了之后打工、干活,语文不是这样,语文是灵魂依靠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学问。”1996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将大学语文课定位于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把握了其人文教育的定位,任课教师的教学目标就要放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和文化修养的培养上,期望学生通过对经典的阅读有能力俯瞰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教学中,教师要立足于语文教学本身,从欣赏和理解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将教材作为一扇窗子,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经典,从而吸收经典中承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精神,传递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2.凸显学生学习感受,重视课堂交流互动。大学语文不同于中学语文,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层次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法。课堂必须凸显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受过程,突出作品本身对他们的吸引和熏陶。如果是议论文,让学生先去感受它讲得到底有没有道理,能不能被它的道理所折服。我们不能一开始就急着下结论,甚至搬出许多前人言论来证明我们的观点。对于散文或诗歌,我们更应注重学生的自我感受,把作品当成一个审美的对象,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和品鉴能力。教师对教材的认识和评价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课堂或社团活动安排师生的交流互动,鼓励学生在感受中熏陶感染领悟,并将其表达出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能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课文中蕴涵的意境与美感,让学生直接与古往今来优秀的心灵对话,从而提高自己的审美品位与人文素养,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效率。

3.赏识眼光看待教材,充分挖掘有益因素。赏识眼光看待教材,既能找出它的不足,也能发现它的优点,并能积极地发挥它的长处,有效弥补它的不足。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善于研究教材,看到教材编排中的一个规律:基本都是沿用“专题+文选”的模式,每章都有某个专题的名家与名篇,都是对每个时代文学与文化的要点内容的梳理和讨论。抓住这条规律,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构架一个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全貌,针对不同的历史时期设计不同的研究课题,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完成这些课题。比如,笔者在讲授先秦文学时,就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课题:战国时期“士”阶层的研究、如何评价“纵横家”。这样学生就不受教材的局限,积极去开阔视野,广泛涉猎教材以外的作品,了解每个时代特殊的文化现象,充分地进行比较、思考、评价,课题完成得很好。总之,对大学语文教材的使用,均应以“文学经典”为中心,培养学生认真严肃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让学生摸索到通向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一条道路,通过理解文学文化来理解人生、社会、生命、世界甚至历史。

4.积极利用教学资源,创新教学考核方式。对于教师来说,只要肯实践创新,在教学上多动脑筋,就能给教学带来生机。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校内外资源优势,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学语文教材中的诗、词、散文意境优美,是情与景、意与境、自然美与社会美的结合体,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诗文特定的环境,为学生对诗文的体验和感悟提供一种导向,使学生入情入境,激发联想和想象,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改写名篇,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评价能力。另外,运用读书汇报、大专辩论赛等形式让学生带着思考和想法去读书写心得,大家互相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

总之,随着教育部对各高校教学工作的督促,学校教学的逐步规范化和任课教师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语文课的未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作为任课教师,我们对大学语文如何走出“边缘化困境”应该多思考、多行动。相信,通过我们不断地探寻摸索,大学语文一定会早一天走出困境,迎来光明。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十一

标和内容而围绕特定主题形成的比较稳定而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教学活动方式。大学钢琴教育是我国钢琴教育的一部分,它不同于专业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又不同于中小学的音乐普及教育。由于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大学音乐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直接关系到普通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进而对全社会的音乐教育——素质教育水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钢琴课是音乐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技能课。在高等院校的音乐教学中,钢琴课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成为所有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作为大学音乐教学中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基础课,钢琴课必然成为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水平的提高,又将积极作用于大学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视角来构建我国的大学钢琴教育教学模式。

在我国,专业的钢琴教学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在这种专业教育体系里,一切都以选拔、培养和造就艺术家为中心。过去我们高等院校的钢琴教学完全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经验,一味追求技巧的训练,忽视了二者之间的区别。

在目前的实际教学中,大学钢琴教学的目标并不是很明确,教学活动的随意性较大。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了教学手段、教学要求等诸多方面出现了偏差。高等院校音乐专业毕竟不同于以培养专业演奏人员为目标的音乐学院,大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基础教育人才。因此,大学钢琴教学乃至整个大学音乐教学应该培养的是中小学音乐教师。以此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适应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需要。作为音乐教育的普及者,他们不仅要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还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过去我们的教学就是围绕专业课进行的,课程设置也模仿专业音乐院校,忽视了大学钢琴教学的自身特点,实际培养出的人才既不可能是专业演奏家,也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

为了解决教学与实际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一些高等院校开始尝试招收艺术通才专业。艺术通才,顾名思义即对众多艺术知识融会贯通。此专业定位于培养具备一定的音乐、舞蹈、美术(含书法)的实践技能和教学能力,能在中小学校特别是在基层从事教学、研究、管理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该专业课程设置较之以往也有很大不同,随之带来的是钢琴教学活动的改变。在通才专业的教学中,钢琴课全部采用“集体课”的形式,课堂教学不对学生具体的钢琴演奏技法做过多过高的要求,演奏曲目也不需要很高深,而是更多侧重于识谱演奏能力和即兴伴奏水平的培养。因为在具体的中小学教学以及普及型的音乐活动中,视奏和即兴伴奏这两项钢琴技能更加实用。大学开设钢琴课程首要任务就是为其他音乐课程打基础,如乐理、和声等,并通过钢琴课的学习,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教师在教学当中应当注意内容的实用性,改变过去的老套子,从实际需要出发,开展全新的,集培养乐理、和声、曲式、即兴伴奏、视奏等多方面能力于一身的钢琴教学。

作为一名大学钢琴教师,必须清楚认识到我们的培养目标,教学目的。总体练习曲、复调乐曲、大型乐曲、中外各类中小型乐曲都应让学生有所涉猎并掌握。但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课首要任务是即兴伴奏技能的掌握,所以,应加大即兴伴奏课的课时量,在其它内容上适当取舍与调整和补充。

首先,要由钢琴教研室组织全体教师共同研究教学大纲,调整各项教学内容各占的比例,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灵活教学,并突出教育专业的特点:

1、钢琴基本技术中的断奏、连奏、音阶、双音、和弦、八度、大跳等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准确掌握的基础部分,故应系统合理的予以安排,成为贯穿于学习钢琴演奏和教学全过程的主干线。钢琴基本技术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5%。

2、钢琴练习曲是对于掌握钢琴演奏技术,如断奏、连奏、音阶、双音、和弦、八度、大跳、震音及装饰音、踏板等训练必不可少的内容。因此,按比例必须合理地安排难易度始终的一定数量曲目。钢琴练习曲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20%。

3、复调作品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耗时太多、难度太大,可适当涉及,不应作为主要内容。复调作品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10%。

4、中小型作品可以使学生掌握各个流派作曲家的音乐创作手法与风格,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重要途径,应作为主要内容。中小型作品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20%。

5、大型作品的练习对钢琴基本技术的有效运用和培养学生音乐整体结构感方面是很有帮助的,而且可听性较强,应加强这方面的内容,大型作品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15%。

6、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应着重加强即兴伴奏能力的训练。

除了应开设伴奏课程以外,应在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分析各种伴奏类型与手法,为日后的即兴伴奏储备大量的感性知识。伴奏曲目应占整个钢琴教学内容的 40%。加大即兴伴奏教学内容比例是培养目标的需要。落实各项教学内容比例实施,由于是即兴伴奏所占的比例,它是在钢琴教育中突出教育的集中体现。 其次,要求教师在每学期伊始,针对每一名学生制定教学日历,并在授课过程中严格执行,学院及教研室负责人定期检查教师的执行情况。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有针对性的教学,对于不能按时完成计划的学生也要灵活应变,因材施教。大学钢琴教育应是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既是音乐学习的工具,又是教学手段,是需要普及、推广的教育。在课程设置上,现在大学的钢琴课只开两年,三年级分专业时,只有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还可继续学钢琴,成为主修生或方向生,他们的钢琴程度大多连299 的水平都达不到,这就导致了好的学生、主修生向音乐学院的钢琴专业看齐,差的学生又不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工作的需要,这也使得教师的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就需设立一个标准,学生在毕业时均需达到 299 以上的程度,学制为 4 年,对于达标的学生可以提前拿到学分,对于还想继续提高的学生也给他们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突出大学钢琴教育的特点,高标准要求,为中小学及整个社会所需的音乐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总之,大学音乐教育钢琴教学研究要从实际出发,全方位考虑方能找出一条适合大学音乐教育钢琴教学的实用之路,要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合格优秀的音乐教师。

为了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实现学科课程的整体优化组合,我们有必要对一些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调整与组合,把在教学内容上有重复的课程合并在一起。比如说,乐理课与视唱练耳课在教学内容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乐理课大部分教学内容需要结合音响效果进行教学,反之,视唱练耳课的教学内容中也有大部分乐理知识,所以两课合并是可行之举。另外,因为,钢琴即兴伴奏课教学内容中的音乐理论知识,都属于和声课里面的内容。所以,和声课在教学内容上应该调整,由易到难,可与钢琴即兴伴奏课合并。这样不仅解决了资源浪费问题,而且在教学上能让学生接受的更完整、更直接。这样做有两点好处:一是可以精简必修课程,丰富必修课程的知识容量,减少教学中不必要的内容重复,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选修其它课程,拓宽其知识面。

选择钢琴课教材授课,是通过学生的钢琴程度和学习的时间长短来决定的。在大学钢琴教学中,普修只有两年,那么,对于钢琴程度相近,但有一定基础、程度并不高的学生,在基础技术训练的同时,要多选择一些伴奏音型较规整并有一定旋律性的伴奏曲作为学习的教材。例如,我们可以从中外声乐作品中选出一些不同程度的、有一定教学价值的、有一定针对性的歌曲成品伴奏进行钢琴集体课教学,把钢琴基本练习曲、复调、乐曲教学相对地削减。这样,既可以改变学生学习钢琴的被动情绪,同时又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钢琴视奏、伴奏能力。在大学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将初级和声理论、简单曲式结构、钢琴作品背景及作者生平有机地引入到钢琴的技能教学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学习的能力。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可使本显枯燥的技能练习变得有趣和鲜活起来。学生通过两年的钢琴普修,不仅在钢琴视奏、伴奏、演奏以及一些理论基础知识上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高,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接受钢琴即性伴奏课、和声课、曲式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不同钢琴程度的学生,可选择一些初、中、高级的钢琴四首联弹及双钢琴协奏曲目,作为钢琴课教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钢琴技能、技巧,而且避免了钢琴教学单一、枯燥的不良现象,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十二

最近几年来,随着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呼声的不断高涨,研究大学课程教学的氛围越来越浓,如何使高等院校的`课程教学与改革朝着更加符合当前的文化语境和更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思考的热门话题.就大学语文课程来讲,有关大学语文教学研究活动在全国此起彼伏,有关大学语文教学的教材、论文日益翻新,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作者:戴永革作者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04刊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edgeeducation年,卷(期):2009“”(12)分类号:g642.0关键词: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十三

摘要:大学体育教学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内部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目前,我国已经开始出现大学体育生态化教学,但多数高校仍存在体育生态化教学缺失的现象。本文在理解大学体育生态化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体育生态化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推行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具体措施,希望能够促进大学体育生态化教学的良好发展,提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并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现状;措施。

1、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含义。

教育生态化这一词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将教育生态学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体育教学中的生态化在我国的发展与其他国家相比,严重滞后。体育教学生态化是研究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以及人与体育教学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的理论。它突出强调运动生态学理论来研究体育教学,使用全局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来研究推动体育教学的发展。体育教学尤其是在大学中,它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的,其教学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相互组合更具社会性。大学体育教学的要素有教师、学生、体育教学价值观、场地。器材、服装等。其中人的因素,尤其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实施。体育教学是一个微观生态系统,它是整体性和动态平衡性的结合体,在动态中不断发展完善。整个体育教学生态系统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动态中不断变化发展的,系统内部的诸要素也是在适应———不适应———新的适应的动态中发展的。人对新的体育运动环境的适应,老师之间的相互适应,学生之间的相互适应,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适应,以及学生对学习内容、教学方式的适应。我国体育教学生态化研究起步晚,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研究深度不够深入,造成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缺失严重,影响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在教育这个宏观系统中了解把握体育教学生态化这个微观系统,加强对微观系统内部诸要素的研究,努力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发展。

2.1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

在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认识到大学体育教学不是仅仅教学学生运动技能,它是由学生与外在的环境相互磨合,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扮演的角色是知识与技能的被动接收者,忽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在大学体育生态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意识到学生是有生命意识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在体育课中要通过一定强度的体育运动,将学生的潜力挖掘出来,促进其个性化发展。2.2教学目标和教学针对性不强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学校或者是课本规定的内容进行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授课缺乏生动性,使学生对体育教学尤其是理论知识讲解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不高。国家体育教育部在北京科技大学进行抽样调查,点差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在当今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够亲密和谐,不言而喻,这不利于实现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也不利于学生实现学习的效果,出现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不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不理解的现象,这使大学体育课程的实际效果与其初衷大相径庭,体育教学效果大大折扣。

2.3教学理念较为落后。

教学发展到相对稳定的阶段时,才提出教育生态学,教育生态中的各组成部分相互协调适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打破平衡,形成新的平衡,获取新的信息,进而促进系统内部的发展。在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系统中,体育老师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学生需要自己消化吸收,这样才能掌握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新时期,大学体育教学理念还比较落后,在教学内容上以技能学习为主,以统一化的标准去要求、考核学生,忽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导致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进行客观评价。枯燥的教学方式,陈旧的教学内容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未能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2.4社会因素滞后。

体育教学中主要因素时人即学生和教师,教学主体受周围环境影响很大,其中体育价值观和学校传统教育对大学体育教学影响较大。目前,众多大学体育价值观和学校传统教育受传统文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体现出保守型。大学教育整体重视专业课、文化课的教育,大学体育教学重视体育技能的指导,而忽视体育文化,导致大学体育出现悬在半空的现象,处于“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在高校中,体育科研项目无法获得上级科研部门的审批,持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相对较低,甚至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学校的教务部门削减体育教学学时,学校也没有组织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这直接导致教师、学生、体育课不和谐、反生态的局面,毫无疑问这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能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影响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的改革。

2.5大学生体育意识失衡。

我国传统教育中一直以应试教育为主,虽然国家现在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但是仍然出现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的怪相。中学中的体育主要是为了应付中考,因此,体育课上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围绕中考的内容展开,例如800米、篮球等,教师对这些体育项目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训练,中学生感受不到体育运动的快乐,感受不到体育的魅力,反而增加了他们的厌烦情绪。另外,中学体育课的时间会经常用来学习中考分数比重高的学科,这对大学生的内心产生不好的影响,严重时会形成消极的体育价值观。

3推行中国大学体育生态化教学的措施。

3.1加大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

大学体育教学生态化与整个社会存在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加强对体育文化的宣传,鼓励学生利用校园广播大力宣传体育文化,将体育学习的重要性和优点充分展现,获得学生对体育文化的关注和认可,提升教师和学生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

3.2树立科学的体育教学生态化理念。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学生也是一个个独立的自然人,大学体育教学要以保证学生的生命存在为根本价值追求,并促进学生生命的可持续发展。高校体育生态化教学中,教师在传授体育技能和体育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养成勤锻炼的好习惯。所以,在高校体育生态化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教学生态化理念,并开展各种体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运动活力。

3.3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大学体育生态化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为了促进教学生态化的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生态化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还要多关心学生,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内容,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十四

都说大学是塔,而我却感觉误闯进了猪圈。

这是东北一所211重点高校,在我近三年的大学时光里,所见所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最近自己的纠结激发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冲动。

犹记三年前的自己背着书包、揣着梦想来到来到梦寐以求的大学,谁曾想三年的时光不是丰富了知识和增长了见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磨灭了雄心扼杀了梦想。思前想后,我很想探清导致这前后巨大差距的原因到底何在。

或许我只是在大学堕落的那一小撮人中的一个,而此刻我很难过的是在我写这篇文章的同时我的`室友们正对这电脑冲着游戏里的队友大骂粗话玩着lol、正奋力的敲击着键盘玩着dnf。这样的情况自上大学那天起持续了三年,而我绝大多数时候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尤其是上大三以来,没电的时候我在宿舍睡觉,盼望着点留的到来,然而电流带来的不是光明,却是一个虚幻的游戏世界。

我不知道在中国的大学里有多少学生是这样的状态,但我却不能再忍受自己过这样生活,我不怪教育体制的不完善问题,只是想借此文提醒自己在剩下的一年多时间里,应该多学习以弥补三年来欠下的账,也希望处在这种状态中的同学们好好反省反省。

很喜欢梭罗的瓦尔登湖,故借一句梭罗的话结束此文吧:一个人若能自信地向他梦想的方向行进,努力经营他所想望的生活,他是可以获得通常还意想不到的成功的。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十五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下面是大学教学反思,请参考!

在20余年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说有辉煌,也有遗憾。遗憾之一就是教学反思缺乏恒久性和系统性,没有坚持写教学随笔。对20余年教学反思和教学笔记情况反思如下:

反思之一:有断断续续的反思,但是缺乏恒久性和系统性。

应该说,自己还算是个善于反思的人。10多届送高三的时段里,自己有时会在课后、考试后和高考结束后,对语文教学状况和班主任管理状况做一番总结,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到新一届学生身上,使教育教学在总结中慢慢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特色,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在,班级管理新方法——星级化管理,就是我对深感困惑的班级管理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的,收到了明显的实践效应;语文教学新方式——五步三段式语文教学法,就是在不停地对语文教学成败得失的反思中,在困惑中思考,在精彩中提炼,在德州市教研室李玉忠、张敬军等同志的帮助下,逐渐形成的一套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应该说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应该说,这得益于教学反思。反思,提炼了昨日的精华;反思,催开了今日的精彩;反思,埋下了明日希望的种子。

反思之二:教育教学中的点滴细节记录不够,研究不够。

20余年的教育教学中,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自己也好,学生也好,所听的同事的课也好,都有着一些精彩的发言、生动的动作和良好的做法。这些曾经充满生机的枝枝叶叶,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精彩。比如学生排演《雷雨》《窦娥冤》等课本剧时有着天才的表演,但是录像资料和文字记录没有留下,对排演课本剧的深入总结和进一步升华明显做得不够;比如学生学了《雨中登泰山》《陈情表》等散文后有了入情入境的心得体会,一个前曾经听过我讲课的学生说,我讲的《雨中登泰山》那淋漓的雨意至今还在心中流淌;比如学生自主组织的各类主题班会都有着杰出的表现,我去年带过的09届学生所组织的班会课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学生的发言异常活跃,我当时就有“简直太精彩了”的激动,但是激动过后也就算了,没有很好地记录和总结;比如学生学习了《鸿门宴》后对各类人物有了独特见解,写出了精彩的文章,但是那些文章被自己丢开了没有保存,没有研究;比如自己设计了各类课前活动,曾经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反思总结不够,难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能进一步提高;比如自己设计的自主学习流程,曾经在德州市产生过比较大的反响,为此德州市教育局还在平原一中开过高效课堂观摩现场会,但是精细化的反思研究还是不够,不能在纵深研究中走得更远;比如自己曾经精彩的讲解,如痴如醉,感染了很多学生,但是那些话语,那些设计只是在脑子里过了一下,没有留下深深的印记;比如自己总结的层级训练式语文体系,想法很好,但是实践不够,反思总结不够,至今成型的东西还是太少;比如自己就已经开展的语文活动课,曾经引起本校教改的高潮,但是自己疏于整理总结,没有及时发表,尽管课改进行得比新课改还早,但是没有产生大范围的轰动效应。。。。。。这些教育海洋的一朵朵雪浪花,如稍纵即逝的天边彩霞,只留下了淡淡的美丽。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记下或者录下这些原生态的美丽,所以他们只能成为自己教育生命中曾经的永恒,曾经的美丽,如昙花一现,过眼烟云,倏忽而逝,只在记忆里留下了飘渺的印痕。这些教育生命里的精彩,是异常美丽的,也是令人无比遗憾的。

谨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能够以平凡的记忆力向漫长而无情的`时光挑战,还是勤快些吧,从现在做起还不是太晚。

反思之三:教师的差别本来不是太大,所差的是教学反思。

应该说,能考上师范院校最后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智力等方面差别不会太大,那为什么有些人慢慢成为名师,而有些人“泯然众人矣”?我想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教学环境、机遇和自身素质等都制约着一个教师的成长,但毋庸置疑的是,那些进步较大成名成家的人,往往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总结的教育有心人。教育人生的境界也许就是如此吧!

在当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文化面前,大多数教师只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神圣的事业去用心去做,因此满足于得过且过,完成任务就行,很少有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反思的。而那些成名成家的人,除了自身有比较好的素质外,坚持学习,深入反思,当是成长的重要原因。

结束,那是普通教师的做法。要想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只要能做到每节课后都能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日积月累,扬长避短,就可以逐渐成长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从而使得教育生命之树枝繁叶茂,蔚为壮观。

我们如果能做教育的有心人,如果有进行教学反思和写教育笔记的习惯,时时总结,刻刻研究,那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有所成就者还是初出茅庐者,将都会在慢慢的反思和打磨中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美丽,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越来越高超,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这样认为:对教育失误的反思,能使教师把失误变成财富;对教育实验的反思,能使教师实事求是,反败为胜、旌旗飘扬;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因材施教、以情感人;对教育现象的反思,能使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博采众长;对教育理论的反思,能使教师辨析是非、坚持真理、创新发展。

回首过往的路是为了走得更直更远。我反思,我收获,我总结,我成功。愿每个教育工作者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十六

英语(english)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合而成,英文字母渊源于拉丁字母,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小编整理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外语教材 三大变化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从三个方面对大学本科公共英语教学进行重大改革,包括将原来的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到现在的以听说为主;改革现行的教学模式,将被动模式转变为综合应用为主的个性化和主动式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实用能力,使我国的大学生在大学毕业时都能达到基本听懂英文广播、进行简单的英语交流和具备一定程度的写作与翻译能力。

由此,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和软件系统也开始“转型”,强调听说领先,从应试型向实用和兴趣型转变。在新教材中,更加注重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加强学生的语言规范,而且更具有趣味性。此次面世的新教材,重视开发学习者的自我潜能,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大学英语教材首次提出英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教材中课程的设置完全针对了改革后的新四六级英语考试。在改革后的四六级新题型中,听力部分所占比例就由20%提高到35%。而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尧学不久前透露,教育部正在设计新的四、六级英语考试方案,新的题型将增加语言的实用能力方面的内容,更突出听、说能力的测试比重。“4年后要使60%以上的大学本科毕业生解决英语听说问题。”张尧学表示。

为了更好地体现实用性,新教材内容还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感、思想、生活经历“度身选材”,让学生更熟谙西方文化内涵,更适应国际交流的要求。教写求职简历、奖学金申请信和制作英文网页,学会讲英语笑话,熟悉了解西方节日庆典的来龙去脉,掌握重要国际组织的名称、功能,这些以前教材中没有选入的极其实用的知识内容,此次都写入新教材中。

南开大学公共英语教学部科研中心主任梁伟副教授在赞同新教材转变的同时,梁老师也提出了自己对新一代大学英语教材在选材上的建议——适当增加有关中国本土内容的英文材料介绍。他表示,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我们的学生毕业后与外国人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其中一个现象需要引起注意:不少人虽然可以用流利的英文与外国人沟通,但在介绍我国的风土人情、传统文化时往往“卡壳”。这是因为,目前我国的大学英语教材中,选材全是来自西方的内容,我们更多的是向学生介绍西方的文化和习俗,而压根没有涉及我国的内容。“比如说春节就要到了,中国人说的过年出自何典故?吃饺子、放鞭炮、年夜饭等习俗如何解释?很少有中国学生能用英文向外国朋友解释明白。因此,新的大学英语教材中应该考虑选入有关中西文化差异的内容,让学生懂得如何用英语介绍我们国家的文化习俗,从而避免在交流中出现语言应用上的误解。”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十七

反思之一:有断断续续的反思,但是缺乏恒久性和系统性。

应该说,自己还算是个善于反思的人。10多届送高三的时段里,自己有时会在课后、考试后和高考结束后,对语文教学状况和班主任管理状况做一番总结,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到新一届学生身上,使教育教学在总结中慢慢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特色,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在,班级管理新方法——星级化管理,就是我对深感困惑的班级管理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的,收到了明显的实践效应;语文教学新方式——五步三段式语文教学法,就是在不停地对语文教学成败得失的反思中,在困惑中思考,在精彩中提炼,在德州市教研室李玉忠、张敬军等同志的帮助下,逐渐形成的一套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应该说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应该说,这得益于教学反思。反思,提炼了昨日的精华;反思,催开了今日的精彩;反思,埋下了明日希望的种子。

反思之二:教育教学中的点滴细节记录不够,研究不够。

20余年的教育教学中,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自己也好,学生也好,所听的同事的课也好,都有着一些精彩的发言、生动的动作和良好的做法。这些曾经充满生机的枝枝叶叶,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精彩。比如学生排演《雷雨》《窦娥冤》等课本剧时有着天才的表演,但是录像资料和文字记录没有留下,对排演课本剧的深入总结和进一步升华明显做得不够;比如学生学了《雨中登泰山》《陈情表》等散文后有了入情入境的心得体会,一个前曾经听过我讲课的学生说,我讲的《雨中登泰山》那淋漓的雨意至今还在心中流淌;比如学生自主组织的各类主题班会都有着杰出的表现,我去年带过的20xx届学生所组织的班会课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学生的发言异常活跃,我当时就有“简直太精彩了”的激动,但是激动过后也就算了,没有很好地记录和总结;比如学生学习了《鸿门宴》后对各类人物有了独特见解,写出了精彩的文章,但是那些文章被自己丢开了没有保存,没有研究;比如自己设计了各类课前活动,曾经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反思总结不够,难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能进一步提高;比如自己设计的自主学习流程,曾经在德州市产生过比较大的反响,为此德州市教育局还在平原一中开过高效课堂观摩现场会,但是精细化的反思研究还是不够,不能在纵深研究中走得更远;比如自己曾经精彩的讲解,如痴如醉,感染了很多学生,但是那些话语,那些设计只是在脑子里过了一下,没有留下深深的印记;比如自己总结的层级训练式语文体系,想法很好,但是实践不够,反思总结不够,至今成型的东西还是太少;比如自己就已经开展的语文活动课,曾经引起本校教改的高潮,但是自己疏于整理总结,没有及时发表,尽管课改进行得比新课改还早,但是没有产生大范围的轰动效应。这些教育海洋的一朵朵雪浪花,如稍纵即逝的天边彩霞,只留下了淡淡的美丽。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记下或者录下这些原生态的美丽,所以他们只能成为自己教育生命中曾经的永恒,曾经的美丽,如昙花一现,过眼烟云,倏忽而逝,只在记忆里留下了飘渺的印痕。这些教育生命里的精彩,是异常美丽的,也是令人无比遗憾的。

谨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能够以平凡的记忆力向漫长而无情的时光挑战,还是勤快些吧,从现在做起还不是太晚。

反思之三:教师的差别本来不是太大。

应该说,能考上师范院校最后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智力等方面差别不会太大,那为什么有些人慢慢成为名师,而有些人“泯然众人矣”?我想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教学环境、机遇和自身素质等都制约着一个教师的成长,但毋庸置疑的是,那些进步较大成名成家的人,往往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总结的教育有心人。教育人生的境界也许就是如此吧!

在当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文化面前,大多数教师只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神圣的事业去用心去做,因此满足于得过且过,完成任务就行,很少有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反思的。而那些成名成家的人,除了自身有比较好的素质外,坚持学习,深入反思,当是成长的重要原因。

反思其实就是实事求是,从纷纭的教育现象中总结规律,摸索教训,从而改进我们的教育生态。很多有价值的结论和经验是需要反复思索反复验证的,唯有将自己的执教生涯总结系统起来,才能深刻地洞穿表象,从而发现其中深蕴的教育规律。上一节课很简单,短短四十五分钟,如果认为上完课就是课堂的结束,那是普通教师的做法。要想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进行反思。只要能做到每节课后都能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日积月累,扬长避短,就可以逐渐成长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从而使得教育生命之树枝繁叶茂,蔚为壮观。

我们如果能做教育的有心人,如果有进行反思和写教育笔记的习惯,时时总结,刻刻研究,那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有所成就者还是初出茅庐者,将都会在慢慢的反思和打磨中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美丽,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越来越高超,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这样认为:对教育失误的'反思,能使教师把失误变成财富;对教育实验的反思,能使教师实事求是,反败为胜、旌旗飘扬;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因材施教、以情感人;对教育现象的反思,能使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博采众长;对教育理论的反思,能使教师辨析是非、坚持真理、创新发展。

回首过往的路是为了走得更直更远。我反思,我收获,我总结,我成功。愿每个教育工作者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十八

刚开学的时候,由于刚刚分的班,老师也都换成新的老师,学生喜欢学习、模仿。但是,经过这一个月我发现,学生们好奇心逐渐减弱。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学生产生了消极情感,没有兴趣,甚至厌学。

在这一个月的学习中,我对学生学习英语的要求过于严格不能注意到学生的差异性,没有发现他们理解语言的快慢程度,最终导致有的学生吃得饱,有的学生吃不饱。吃不饱的那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以下情绪:上课或讲练习的时候,就会马虎,注意力不集中。我还发现有些知识点讲过后,有的甚至操练了多遍,反反复复强调了,学生仍没有掌握,时间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见了。

从以上几个问题中,我体会到:学生学习语言的潜力是因人而异的,有差别是正常的,要教好每一个学生,但不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一样、一个模式,不能要求学生都按一个模式去发展,而是开发学生不同的潜能,发展学生学英语的各方面潜力。

一、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握重难点。如果无法很好的把握重难点。则会对重点知识的讲授蜻蜓点水,导致学生也无法分清重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超多的时间花费在零散知识上,而忽视了重之之重。

二、其次语法讲解必须要清楚,透彻。在讲解重点语法的过程中,要学生造句子,让组长进行讲解,然后互相学习,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让学生多练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三、应加强学生的对话强度,鼓励不开口说英语的学生开口。有些学生是对自己不自信,所以当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应微笑着让他坐下,然后再纠正错误。

四、八年级英语教学单词仍然是基础。我认为就应打好学生的单词基础。在讲授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学生掌握基本的单词知识,还要和他们一齐寻找记忆单词的好方法。

五、培养学生们的课文背诵潜力。严格要求有潜力的学生背诵课文。基础差的学生要求他们熟读课文,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英语语感。

六、充分利用好课堂笔记本和纠错本,要让学生及时纠错,及时复习。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十九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和挑战。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提升我们的道德品质,高校开设了思政课,让我们在学业之外有更多的关注社会、关注人民的机会。然而,在思政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谈谈对思政学科教学的反思和体会。

首先,思政学科教学总体上存在着教材单一、内容枯燥的问题。虽然思政学科的意义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同学却对这门学科感到乏味,这与思政学科的教材设置有关。其次,思政学科教学缺乏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很多同学将思政课视为一门无聊的必修课,而教师往往也缺乏提供具体方法和引导的能力。最后,考核方式单一,缺乏有效性。思政学科的教学并不能通过传统的考核手段来切实发挥作用,因此需要以更加公平、科学和有效的方式来考核。

在教材方面,应该多样化教材进入,提升同学的兴趣。在教学方面,需要教师更加关注学生一些社会现象,将教师的亲身经历把实践方案带给进行与其科学知识的结合,增加教学引导的针对性,确保教学质量。在考核方式上,应该结合同学的实际,不断改善考核手段,进而达到科学、公正的考核。

思政学科教学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知识的传授,还在于培养同学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使得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变得更加合理和自觉。同时,思政学科教学过程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让我们有更深入的思维,加强我们的逻辑能力,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

第五段:结语。

思政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我们的成长影响深远。教学应基于实践,针对具体问题,教师和同学就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应该积极参与到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来,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素质,进一步推进自我教育的提高。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二十

思政学科作为大学教育中必须要学的一门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感受到思政学科教学的重要性,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经过反思和总结,我发现了一些问题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下面将结合自己的经验分享一些思政学科教学反思心得体会。

如今,社会发展速度飞快,竞争也逐渐加剧。大学生们课业繁忙、社交寂静,丧失了很多在大学里获得富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民族精神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思政教育在当今社会中的重要性。思政学科正是为了弥补这一空白,我们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一些知识,更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精神,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激发并发展起其独有的文化自信。

虽然重视思政学科教育,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因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热情等方面存在的原因而导致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因教材过于老旧,缺乏现代化应用而导致教学失去实际意义。这种现象公开的利用影响深远,必须认真对待,并采取措施应对。

我们要改进思政学科教育,需要教师们从自身的体会出发,将学科内容真正地传递给学生。应该关注教师教学能力、学生学习热情等先决条件,并适时地对教材进行更新改进。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多采用互动性、启发性和研究性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注意把教材内容与当今社会热点事件相结合,更好地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提高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

改进了思政学科的教学方法,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学生对思政学科内容的认识更加深刻,更具有亲身体验的价值,更能体现思政学科在大学生中具有的重要性。通过团队合作和互动教学的方法,我们希望可以让学生树立志向,建立信念,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的有用之才。

第五段:总结。

教育始终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引擎,在这过程中,思政学科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也必不可少。我们要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更好的把思政学科内涵和现代化要求相结合,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和深入的思政教育,使教师和学生们更深刻的领会思政学科。正如马克思所说,“教育必须成为人类思想和信仰的开端,必须成为人类精神独立的证明”。这也是我们教师应该坚持的信念。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二十一

随着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不断深入,思政学科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一名年轻的思政课教师,我深感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教育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更需要从思想上深入思考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有着许多的心得体会,下面我将就思政学科教学方面的几点反思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一、加强思政学子女教育力度。

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源头发力,为此,我们应在思政学科教学中对思政学子女进行更加深入的教育。我们如何加强思政学生的教育力度呢?首先,我们要观察学生的成长环境。由于现在社会的风气越来越浮躁和腐败,我们要想办法树立良好的家庭教育。其次,加强思政学生的日常教育,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只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才能真正加深对思政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二、培养思政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政学科的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教材知识外,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发现、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例如进行特定的社会调查,收集调查数据,用数据分析来印证教材中的思想观点和理论。

作为思政学科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教学水平。首先,在任课之前,需要认真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对重点思想进行透彻地分析、领悟。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思政学科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沟通,注重批评与鼓励。要让学生知道,老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学生成长进步的人生导师和朋友。

四、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在进行思政学科教学中,我们需要将原始的教学内容进一步分化,为学生提供更为具体、针对性的分科知识。要合理设计教学大纲和课程体系,逐层递进,使思政学生认真对待每一节课,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思政学科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递,更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即人的综合素质,它包括物质财富、体能与健康、专业知识、创新能力、社会态度等多方面的素质。为此,在思政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知道自己需要为社会做出贡献。

思政学科教学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学生思想品质的追求。作为思政学科教育者,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总结、加强、创新,注重学生的心灵成长,深入挖掘思政学科的魅力和丰富内涵,为学生们带来更为深刻的教育。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二十二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日益得到普及。多媒体技术因其能供多种文字信息、音频和视频信息等而使所显示的内容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生动有趣,更加形象、直观,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大大地优化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近几年来,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到各个教育领域,尤其是在进入课堂教学之后,显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多媒体教学能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洁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表现力,从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习的效率。然而,即使再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条件,都有它的优势与不足。

多媒体教学变革了传统教学中无法实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它能将复杂抽象的.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利用多媒体教学,有效地节省了教师的板书时间和学生的记笔记时间,可以在短时间内投放大量的信息,从而有效扩充了教学的内容和信息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提高了教学效率。除此之外,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减轻工作量。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备课,这样教师就难以节省时间去学习新知识而进行自我提高。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大大地缩短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和工作量,进而减轻了教师重复劳动的强度。”

多媒体教学固然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多媒体自身也有许多不足。多媒体教学是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和投影设各来教学的,不利于师生之间进行情感交流,而且多媒体教学信息量较大、文字图片切换较快,容易造成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和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不同的学科课程,其性质、内容和教学目标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是否适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有的教师把应用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时髦,一味地追求多媒体形式的多样和新颖,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这样反而使教学质量大大的下降。

1.1遵循教学规律,合理选用多媒体。

多媒体教学如同一把双刃剑,如果科学合理、灵活地选择和运用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一味地追求时髦和形式的多样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要求则会使教学质量下降。不是所有的课程和内容都适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要使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要求我们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立足于现有的教学条件,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恰当、灵活地使用多媒体。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不能过于强调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应在适当时候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进行互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形成有利于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气氛。

1.3认真准备,精心制作好多媒体教学课件。

要想获得理想的多媒体教学效果,必须有表现力丰富和感染力强烈的高质量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认真收集、整理素材制作好多媒体课件,要突出教学重点却又简洁明了,应做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从而达到教学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多媒体技术真正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去学习、总结、探究和积累经验。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二十三

在高校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分析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反思,并且重建教学手段,提升大学英语教学的实效性。

大学英语;教学;新课改;反思;重构

大学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受到高校的关注,在新课改背景下,完善大学英语教育势在必行。本文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完善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设置反思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课程设置上非常注重英语基础,更多的将精力放在四六级的考核上。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了主动性,除了应付考试外,大学生不能充分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课程设置非常不科学。

(二)大学英语教材选择的反思

大学英语教材应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西方文化,从而使学生了解中西方的差异,才能更好的学习英语,提升学生的语言和文化素养。然而,很多大学英语教材不能涉及到西方文化,导致学生在学习语言后,不能结合文化背景,在交流中让人贻笑大方。大学生不能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掌握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上存在问题。

(三)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中,教学方法非常单一和僵化,不能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很多大学教师强迫学生记忆单词、练习语法,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不能充分的发挥。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学生不能主动的去探索知识,限制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一)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环节中,可以将大学英语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分别是通用英语、专业英语和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课堂时间有限,学校应该体现出办学特色,可以开设各类英语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选择不同的专业英语进行学习。如学习机械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机械英语,今后想从事商务方面的学生可以选择商务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分成英美文化、跨文化交际等,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课程。大学英语将通用英语设计为必修课,使学生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然后再学习一些专业英语,切实提升他们的英语能力。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非常迷茫,他们学习英语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付四六级考试,但是这种应试教育方式并不能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实践,使学生可以自主的应用英语。学校可以开设英语角等活动,方便学生用英语沟通。在教学中,词汇教学中可以融入文化教学,通过一些习语和谚语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西方文化,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可以站在多视角。每个学期的英语教学都应该呈现不同的特点,第一学期可以重点进行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词汇量。第二学期可以在语言输入的基础上,使学生进行语言输出,使学生勇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第三学期,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和听说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和翻译能力。第四学期在学生掌握了听、说、读、写、译等技巧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在完成了基础教学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语言情境,让学生练习。

(二)教材选择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一般会涉及到美国文化、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英语中,要充分理解和尊重西方文化,而且还要充分理解中国传统文化。英语教材的内容应该更加广泛,不仅仅涉及到英美文化,同时也要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宣传正能量。很多学生对西方文化非常崇拜,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也要适当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教材的选择上,不能仅仅是为了满足四六级的考试。学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结合学生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教材的编写应该结合学生的英语基础,编写不用难度的教材。大学英语教材一般都是通用英语,教育部门积极提倡立体化教材的建设。高校应该完善教材的编写工作,结合网络资源,丰富教材内容。在教材编写中,应该转变传统的工具论,将教材中渗透更多的人文知识。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会耗费大量的课堂时间让学生记忆单词,理解复杂句型,这种教学方式效果并不好。如今,网络技术非常发达,教师上课的内容可以在网络上找到,教师的作用不突出。因此,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多留时间给学生思考。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解决问题,将课本上的知识以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学。教学方法应该实现多元化,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在学习中都能有所收获。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师不能拘泥于一种教学方法,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如今,多媒体技术在英语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境。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广泛的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转变大学英语教学的理念和内容。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该高度的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源。通过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方式,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现代教学手段符合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也符合他们的心理,可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教学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完善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合理的选择大学英语教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学习资源,采用多种考核方式,使课程改革更加适应大学英语教学实际情况。在教学中确保教学体系、方式和结构的调整,提升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

大学思政课教学反思篇二十四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做到听、说、读、写并举,眼、耳、口、鼻、脑并用,是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关键。学生的学习类型是有差异的。而没有学习兴趣的差异更大;学生的喜爱也不一样,有的喜欢听说法,就是一直看着老师,听老师说,很少看书本;有的喜欢阅读法,就是一直盯着书本看,很少看老师或黑板。因此,英语教师必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他们喜欢英语。

除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多听、多练、多参与。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完成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过程。

听学习英语的第一步。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语音、语调不正确,主要是由于听的不够、模仿不当造成的。教师应训练学生多听英、美人士的发音,正确地模仿。学校配置了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为教师教、学生学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与语言场景。但是,上学期,这些设备使用较少,由于预备教材没有听力磁带所致,听力操练的不够多,因此,造成期末考试中,听力这一大题失分较多。

读是学习英语的第二步。让学生听了之后要开口读出来是很困难的,学生往往胆子小或怕难为情,不敢在课堂上大声的读出来。因此,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胆子大一点,大声读出来,这也是提高英语的办法之一。另外在早读课上多带领学生朗读,来提高朗读能力。

综上所述,七年级阶段只要我们英语老师用心去教,只要我们学生用心去学,相信我们就能圆满的完成初中三年的英语教学工作,为学生之后的更高层次的英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896482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