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观感动中国有感(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5 11:41:05
最新观感动中国有感(通用10篇)
时间:2023-11-05 11:41:05     小编:紫薇儿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观感动中国有感篇一

有一朵花从刘盛兰老人决定那件事开始便一直为他开着——它叫"爱"。

从72岁起,刘盛兰老人就开始了他二十多年既漫长又令人感慨的生活。这种行为直到他不能工作了、需要人照护了为止。他不是什么出名的人,也不是什么企业老板,他只是一个平凡的靠薄微的工资过生活的老人。每一次的捐款都是他从牙缝中挤出的钱。

据推测,一个人的每年开支不少于5000,多的超过万元。而刘盛兰老人的开支只在20xx元左右,令人惊讶的是他的大部分的钱用于捐款和订阅报纸。捐款是为了帮助那些贫困的孩子,订阅报纸是为了更快的知道谁需要帮助。

花的盛开是那么的偶然,仅这一次的'偶然,也让刘盛兰老人有了使这朵花愿一辈子陪伴他的心。

刘盛兰老人在阅读报纸时看见了"某某学生因贫困退学"的事情。孩子哭泣的眼泪使他的整个心都凉了,于是他决定帮助那个孩子。可是这一次的捐款并不是他一时的热心肠。老人细想过:这家贫困不是学的孩子多着,他们多苦啊!就这样他收集报纸开始他长达二十多年的捐款。

事事都不是顺心的。一次意外的大火烧掉了他安身的厂,也烧掉了他的收入。可是老人并没有放弃,他希望更多的孩子有学上,以便报效祖国。他一心只为孩子,就好像那些孩子的爸爸。他认为做这些值,也是理所当然的事,他什么也没多想。于是,他回到老家。此时的刘盛兰老人在乡人的眼里不仅是一个破烂的乞丐,也是一个令人不可理喻的人。对于没有收入的他来说,拾破烂去卖是最好的选择了。"这个瓶子在城里卖5分,在乡下却连3分也没人要。唉........等有人要了再给他,先放着。"家境贫困的他靠着政府的贴津过日子,而每个月又从自己的贴津中拿出一部分捐给无法上学的孩子。

花的陪伴使他一生艰苦,可他乐意。拥有这花,他好似拥有了全世界一样,是那么满足。

在明媚的白天。

在这深邃的夜晚。

有一天,无法想象你变了,变得我都不忍心去看你。你那白天穿着的那蓝宝石般的裙子,竟然被一块块灰色的斑点所破坏,变得好难看,让人都无法想象。当风儿吹起你的头发时,你再也没有了跳舞的欲望。鸟儿也因为你的沉默而飞的无影无踪。只有你自己像一个破碎的娃娃一样,孤零零的挂在那儿,在你的周围充满了寂寞与孤独。

夜晚的你,同样也变了——————变得恐怖,像一个心里充满邪恶的老巫婆一样。那黑腾腾的麻布衣遮住了你衣服的闪亮。这时的你,让人无法去接近。你什么时候戴上你黑色的墨镜?你那闪亮的眼睛不再看着我们,你放弃了守候我们。只有那黑通通的眼睛看着我们。让人望而却步。

我大声的呼唤,想问问你为什么变得这么的让人无法接近。我很害怕,好害怕你会变得更糟糕,甚至会离我而去。我不禁的大声喊道:"换回你那美丽的蓝裙子吧!"可你却无奈的笑了笑。那样的笑容让我的心情变得更加的郁闷。

我终于忍无可忍了,我很生气,好多天都没去看你,你的衣服变得越来越糟糕,你的眼睛紧闭的时间越来越久。我终究是忍不下心来不去看你,你在哭?哭的是那么的伤心!你的泪深深地流进了我的心里。好难受!

我对着你轻轻地问:"怎么呢?"这时候,一团黑色的雾包围着你,不管你怎样都摆脱不了它。它们用锋利的爪子撕扯着你的衣服。你用尽全力也无法脱身。你显得那么的无助。我大喊着,却又帮不了你。我真的很无奈又无助。你全身都变得灰蒙蒙的。很难看很难看。我都不忍心面对你的眼神。

当我从梦中醒来时已经是晚上了。看着到了夜晚就贪婪睡觉的你,我很无奈,就想去叫醒你,可你的美梦才刚刚开始,任我怎样也叫不醒你。是呀!你太累了,只有到了夜晚降临的时候你才会有黑暗的宁静。

我怎么也睡不着了,就起身漫步在宁静的河边小道上,想去感受一下轻柔的夜风吹拂在脸上的清爽。

看到这样的情景,我即无奈又无语。我忽然明白了你为什么变成那个样子。你也很无奈吧!你也不忍心看吧!是呀,你不会忍心看到这样的情景发生,可又无法改变什么。只有到了夜晚你才会有片刻的安宁。我一直以为是你漠视我们的感情,原来不是,是我们在背叛着你对我们的感情。你也很伤心难过吧!也很心痛吧!

我亲爱的朋友,把你那好看的蓝裙子穿起来吧!让我再看看你那翩翩起舞的丰姿吧!

200多名孩子可以上学,捐款数目竟达10多万!在老人空闲时,他便读着那些感谢他给予帮助的孩子寄来的信,虽然多数信的开头是"刘阿姨""刘奶奶",可他不介意,心里反而暖洋洋的。看着照片是上一个又一个孩子的笑脸,老人都会会心满足的流泪。

老人的照片何时照的,他忘得一干二净。可是那些孩子的照片是什么时候寄的,谁寄的,他不曾忘。

老人言语不多,可这份爱心,这份执着感动着他人。他的爱深如海,他的捐款重如山。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爱,更反映了社会的道德的伟大。"走了一辈子再也走不动的人下不了床了",可那朵爱之花会一直为他开着。

蔚蓝的天空下,一朵火红的花在风中伫立……

观感动中国有感篇二

在《感动中国》中誓言无声的黄旭华,格桑开花的`格桑徳吉,心比金坚的陈俊贵,一秉至公的段爱平,梦想天开的沈家父子……他(她)们一次又一次地坚持,最终将换来的是最初的梦想。

他的高贵和心灵有关。20xx年的一场大火使他失去了在城里唯一的房子,82的他只好回老家,捡垃圾卖钱捐助给失学孩子们,但是还不够,他就从政府给的补贴金里扣,还从自己的牙缝里挤出钱来,十块,二十块,三十块,四十块……然而他自己一年的开销也不过1000元,其中花得最多的还是定报纸,因为不通过报纸,他不知道谁需要帮助。可是就是以他这样的方式竟捐助了100多名孩子,二十年来捐款额高达十多万。90岁的他,老了,没力气在去捡拾了。几十年来的坚持与坚守,一路上他都不曾放弃过,间断过……慢慢积攒着,他不仅是在帮助,他还在播撒爱心,播撒希望,未来的希望,他将这些爱与希望带给了100多名孩子们。给他的颁奖词中写到:残年风烛,发出微弱的光芒,苍老的手,在人间写大爱。他的坚持换来了祖国的未来的一些希望,他就是——崇仁厚德的刘盛兰老人!

她为了村民尽心尽力,完全不顾自己是个癌症晚期的病人,她的村民这样评价她说:“她这个人不要命也不要钱啊!”她不仅为村建起了学校还为村里的孤寡老人建起了养老院。她自己却说:“只有我还有一天生命,就尽一天的力量”我想她就是个顽强与病魔斗争的女人。她的坚持换来了全村的爱与关心,她就是——一秉至公的段爱平。

一位可能不久与人世的母亲,她用爱的信念与坚持换来了一幅六点五米长的《清明上河图》的十字绣画,她是一位母亲,她用自己的坚持换来了孱弱的生命,用仅剩的生命换来了儿女们日后的一些伙食费,她就是这样的一维母亲。

我走过得仅仅是十三个春秋,人生的一小段路,也许我不明白什么是坚持,也许我又不知道如何坚持,也许我就是不懂得坚持干什么。可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走过,当回头看时,就能看见自己的脚印,我在想:我走了那么长时间,我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她)们都是“超人”,他(她)们不管生活怎样,自身的条件如何,都咬着牙坚持着,毫无怨言地默默奉献着。

结束了——

一段段心酸的历史,都不曾消失过。我的心中无尽的感慨,我震撼了。

观感动中国有感篇三

革命烈士的鲜血加固了长城,他们让这片辽阔的疆域拥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中国!祖国已经六十岁了,她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儿女,这些儿女感动了无数人,他们也同祖国母亲一样,拥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感动中国人物!

邮局,随处可见;马背上的邮局你见过吗?回答是:当然没有。可是却有这样一个人,把马背当成运输工具,风里来雨里去,为山村的居民传递信件,而且一干就是二十四年。他,就是王顺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连公路都没有通的木里县,信件就是和远在天涯的亲人联系的最方便的方法了。邮路在马背上,在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上,二十四年的工作历程是多么辛苦啊!一次草丛中飞出的野鸡惊了马,马一脚踢在王顺友肚子上,王顺友疼得昏死过去,却还是将信件交到了居民手中,后来在医院检查才发现肠子已经烂了三厘米,再晚几个小时就性命不保了,当时是需要多大的意志才可以将信件发出去的呀!一个人、一匹马,他翻山越岭,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二十年的坎坷筑成传奇!这就是王顺友的真实写照。

感动,筑与王顺友的职业之上;感动,还生于朱自清的笔下!

《春》,《背影》,《匆匆》;一篇篇散文为中国文学这幢房加了多少砖瓦?《春》的文字是那样朴实,就像未经雕琢的美玉,清丽之中又透着来自自然的灵气;《背影》的文字没有华丽的词藻,那样朴实,却又显出老作家的独到风格,美哉!美哉!

才华横溢的作家,却有一件鲜为人知的事情:曾经为了一本《韦伯斯特大字典》,将父亲赠与朱自清结婚的皮衣送交当铺,为了书,将自己不舍之物当掉,有谁会下此“狠心”?提起当年之事,朱自清只是笑笑,美其名曰:“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我们的时间却一去不复返。”说得逍遥自在,一个多么勤奋的作家啊!

“感动”,多有意思的词啊,看了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感动或许就是泪水潸然了吧。

每个人都有一盏心灯,点亮属于自己的那一盏,照亮了自己前行的路,更温暖了别人的心灵。有一个人,将自己全部的爱全都交给了别人;有一个人,熄灭了自己的灯,却让别人的灯更加明亮。她是一位伟人,但她不是奇人,更不是神,她只是个普普通通的人,她只是在与“非典”抗争的战斗中牺牲的一名护士——叶欣。

翻开历史,20××年的记载,抹也抹不去,“非典”,到现在还是那么让人恐惧,但对于一个已经失去生命的人,它又能如何?它能夺去叶欣的生命,却夺不走她的灵魂!

叶欣在急诊科工作二十年了,算得上一位经验老道的护士。她对待这类病人,总是十分的细心、耐心,丝毫不因为他们得病而抗拒与他们接触。社会对这些病人的歧视态度, 叶欣没有,叶欣也不想,她总是能为别人着想。

2月24日,叶欣被累坏了,她四肢无力,浑身酸痛,真想睡上一觉,但想到还有许许多多的患者等着她的治疗,她只能吃力地爬起来,去给患者做手术、做检查。在治疗一个急症患者时,叶欣不慎落入“非典”掌控之中,她开始出现发热症状,体温不断升高,不得不进入隔离房。

然而,即使是此时,她最关心的并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那些“非典”患者,开口说的每句话几乎都与患者有关。最终,她含泪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与她并肩作战的同事,离开了她最爱的家人,永远的,永远的。

希望叶欣这位美丽的白衣天使在那个天使国度过得安好,让我们一起为她祈祷吧!

“双百”人物,他们以自身的种种事迹催人泪下,激人奋进,他们拥有一颗纯洁朴素的心,拥有着为祖国建设奉献力量的心。

小时候,我认识了轮椅上的英模——张海迪,一位从小就患有脊髓血管瘤的女人,多么可怕的疾病,可她并没有屈服,而是选择了坚强,选择了与命运抗争。张海迪学会了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学会了写作,她的作品深受欢迎,炙手可热。成功的背后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张海迪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残疾姑娘同命运顽强战斗的坚强意志和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于是,我知道了人活着,必须要拼搏。

上小学后,我知道了还有这样一个不怕死的英雄——叶成焕。1938年4月15日,日军占领武乡县城失败,打算延浊漳河东撤。刘决定抓住这一战机,带领叶成焕等人准备歼灭敌军,激烈的战斗中,敌人打了叶成焕数十发子弹,可他依旧没有倒下,直到最后一击击中头部,他才缓缓倒下,临死前最后一句话是:“队伍呢?”人在最危急的时刻所想到的,必定是最牵挂于心的,他想到了革命同志们,于是,我知道了人活着,要学会奉献。

现在,我又认识了一位“女强人”——邰丽华。她没有被无声世界的死寂吓倒,她坚信自己能行,舞蹈的无声美深深地吸引住了她,上帝为她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窗外的风景亦是无比美好的,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诉说着邰丽华付出的无穷代价,换来的是舞蹈界的盛誉!于是,我知道了人活着,要有自信。

…… ……

马克思说过:人生的价值不在于他做了什么,而在于他为社会贡献什么!“双百”人物感动中国,我会以他们的精神作为人生坐标,为之努力!

观感动中国有感篇四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在这历史长河中,也不乏有青壮年,甚至是老人、儿童,触动着我们的心灵,拨动着我们的心弦,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内心。

最让我感动而心生敬意的,是消防英雄——杨科璋。

杨科璋是一位消防员,他在一次消防事故中从大楼救到一个小女孩,却在返出时,由于烟雾大、能见度低而踩空坠楼。

在杨科璋向下坠落的地方,即将修成电梯,道内十分狭窄,容易附着、攀爬,但杨科璋没有,他紧紧地护住怀抱中的小女孩,最后坠入黑暗,献出了自己年仅27岁的生命。

“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爱的花朵”,杨科璋的精神让我们感动。

“你在时,如炽烈的阳光,你离开,是灿烂的晚霞。”虽然杨科璋已经走了,但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却留在我们心里。

观感动中国有感篇五

观2013感动中国有感

昨晚,我和爸爸妈妈共同观看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没有张灯结彩的虚荣,没有粉墨登场的高傲;仍是这个熟悉的舞台,仍是这种温暖的气氛。沉默的黑色背景,是无声的大爱和纯净的纪念。

让我记忆犹新的,是陈家顺。他似乎是一位农民工;但实际上,他是云南省沾益县人保局副局长、沾益县驻浙江义乌劳务工作站站长。为了替农民工谋生路,他“改头换面”,以普通农民工的身份潜入一家家企业工厂,打探其中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工资待遇、子女上学等“情报”,为合适的农民工兄弟创造工作条件。他之所以萌生“潜伏”的年头,是因为在刚上任为站长时,经常遭到农民工的投诉,称工作地点实际情况与宣传内容不符,有的农民工甚至想揍他一顿。而他为民办实事的信念,使他最终可以与农民工称兄道弟,仿佛是一家人。他自己也觉得仿佛化身为农民工的`一份子。“别总觉得老百姓抱怨多,其实他们讲究的就是实在和信任。你提供的用工信息与实际情况相差十万八千里,怎么指望大伙儿相信你?我们当官的,如果今天的事情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让老百姓相信你描绘的蓝图?”他真正做到了“动人以行不以言”。

张丽莉老师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誉为“最美女教师”的她,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推开了车前尚一无所知的学生,而自己的大腿却被沉重的车轮深深地碾压过去……她以失去双腿为代价,为自己神圣的职业,增添了光辉了一笔。她代表的是身后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

无论是这两个人物,还是罹患绝症捐献器官的12岁女孩何h,抑或是为残疾孩子开办“炕头课堂”的高淑珍,还有为中国军事献身的罗阳……他们都在尽自己所能,把自己奉献给他人,奉献给社会。他们的身后都站着一个庞大的团队,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使得我们总是能看到明净、清澈而美好的未来。

但是,我们也惊恐地发现,这样的人变得稀缺了。有许多的问题困扰着我们,让我们左右为难,如履薄冰;无论是往前踏一步,还是往后退一步,都有可能掉进水坑。于是在几次的伤害之后,我们如同蜗牛,渐渐地习惯龟缩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上了锁,再也不对他人敞开。于是,每个人之间都隔着无法逾越的障碍;我们呐喊,我们呐喊得声嘶力竭;但是没有人能听到我们的喊叫,我们也不会去注意别人的喊叫。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社会的一份子。没有人天生就被规定要奉献社会,也没有人天生就应该享受荣华富贵。尝试着,拥有一个更纯真的心态;相信自己,相信别人,相信我们的未来――现实,一定不是那么糟糕的!

只要,我们敢着手改变它。

观感动中国有感篇六

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的身边;爱,是开启心灵的金钥匙;爱,是一部生动的人生的教科书……看了《感动中国》,我的心被深深地震撼了,仿佛经受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各有各的令人震撼的事迹。他们有的是国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却都用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动了我们。他们都是中国英雄!

更令人难忘的是陈斌强服侍母亲的样子,毫无怨言,无怨无悔,尽管那是如此的辛苦、劳累……陈斌强每天9点,哄着母亲入睡,等母亲入睡后,他才能安心睡觉,到了凌晨1点!他有准时起床,带着母亲上洗手间,上了床,刚合眼,又摸黑起来,为母亲做早餐,当母亲起来时,陈斌强又喂饭给母亲吃.年年都是如此,不论春夏秋冬,从未改变过。

看着他一天比一天憔悴的面容,聆听着他感人的故事,我情不自禁地想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对待父母的。我们习惯了许许多多的理所当然爸爸妈妈应该为我们准备好一切,照顾好我们,就像养宠物,他是你养的,照顾他是你的责任和义务,他过得不好就是你的失职。还有的人不尊重父母,嫌父母唠叨,却没体会到其中的关心……如果心中没有了感恩,也就失去了它美好的前提。

让我们尊重父母,关爱父母,就像儿时他们对待我们那样!

《感动中国》10个英雄!他们让我们看见了爱所发出来的那耀眼的光芒!他们让我们明白了爱的真谛!他们让我们明白了千千万万个道理!他们的事迹让我们仿佛受到了爱的洗礼,让我们学着他们一样,做一个充满爱的人。陈斌强让我明白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真理。他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观感动中国有感篇七

世界上有令人感动的事。感动的事带给我们关怀和温暖。给我们送来坚强的力量。让我们刻苦铭心。

在感动中国颁奖典礼。被颁过奖的人物站在那充满温暖的舞台上。好像一抹阳光射进她们那激动心里。

刘伟就是坚持不懈的人。他在小时候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双臂。刘伟每天以泪洗面。之后刘伟说:“人活着,就一定有梦想,给了我活下来的机会。”他听了自己的安慰后就像给自己插上了一双隐形的翅膀。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于是,他开始了学游泳。功夫不负有心人。刘伟在游泳比赛上获了冠军。疾病又结束了游泳的梦想。这时的他好像,刚受到太阳沐浴到的小草又没有了阳光。他却依然坚持着。他又开始用脚弹钢琴。经过埋头苦练的练习。终于在比赛中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人人都能坚强,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你够坚强。希望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前。我希望每一个有梦想的人,都能坚持下去。

观感动中国有感篇八

我最喜欢陈斌强,他是一个非常有孝心的人。他是一个中学教师,却每天都把母亲背到学校里。这是因为他的父亲死了,母亲得了老年痴呆症。每天上完课,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宿舍照顾母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陈斌强获得了《感动中国》的认可。

看完后,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我很惭愧,因为我不是很孝顺父母,这点一定要改掉。以后,无论做什么事,我都要先想着父母,不让父母生气,做一个孝顺又听话的乖孩子。

相信我,我一定会做一个孝顺的乖孩子。

观感动中国有感篇九

中午还在宿舍同舍友讨论看《感动中国》时的情感流露,下午语文老师就让我们一起欣赏,看完后的感慨有种自责和惭愧。

林俊德,以逝去的长者。一位在我们背后默默为国家奉献了50年岁月的科研人员。他把他的青春洒在祖国的沃土上又把晚年献给了祖国的未来!病房的桌前,他用他不灵活的手触动着鼠标、敲打着键盘。医生让他休息他总是回绝,每一个回绝的理由都让医生和护士潸然泪下。他总说他的时间不多了,可还有好多工作没做完。他怕他躺下就再也起不来,我想他肯定想一口气把工作做完下一口气就不再呼出。原本可以做手术治好他的病,但因为成功率不是100%,他坚决不进手术室,怕的是出不来完不成他的工作!谁说中国没有人才,中国的人才从来不外漏,只有蠢材才在前方等着被挖走。林俊德老先生在为了我们的未来而奋斗到最后一刻,我们却在浪费着一刻又一刻,自责感让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一刻同样为着下一刻而奋斗!

一个人,在宇宙间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他们的品质、精神充溢在宇宙的每一个分子间。他们触动着我们的心弦。他们也许并不是很伟大,不像毛主席为中国开辟了新未来,带领中国走向繁荣;不像比尔盖茨是世界首富可以用好几亿的家产来捐献慈善机构;不像华佗一样可以救人。但他们竭尽所能使出自己最后能使出的一份力量去帮助别人。

何玥,一位仅仅十二岁的女孩,还没有享受过花纪的岁月,没有感受过毕业的欢乐就悄悄的离去了。何玥忍着脑瘤的痛苦与父母请求,甚至是哀求着让父母在她死后把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多震撼!也许她的大脑还没有成熟但她的`精神和品质已经达到了最高境界,也许她的身体还没有长成,但她的身躯在我们面前是如此高大,是我追不上的高度。清纯的面庞和墙上一片的奖状让我替自己感到羞愧!我有着健全的身体、稳定幸福的家庭、不错的生活环境却还在整天抱怨难过、虚度光阴,我根本没有资格这样!在何玥面前,我永远没有她高大!

《感动中国》的播出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习他们的精神和品质,也想让我们知道不论你穷或富、地位高或低,只要心美,一切皆美!

观感动中国有感篇十

在医院骨科大夫们眼中,梁益建是个精力充沛的人。这个留利落平头的五旬骨科主任,常穿一双泛黄的运动鞋,疾走于病房、医生办公室、手术室之间,并不高的个头一转身便找不见人。病房里的患者们觉得,梁益建是个和缓平静的人。调整牵引支架时,他手拿10号扳手,弓着身子不紧不慢地调整每一颗可能影响角度的螺丝钉,平均每个人的调整时间30分钟。面对媒体的采访,梁益建扶了扶黑框眼镜,用沙哑的声音说了一句:“我只是个小医生。”

在住院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中,75%以上是脊柱侧弯130°以上、四处求医无门的重度脊柱畸形患者。脊柱畸形改变的不仅是人的外形,与之相生相伴的呼吸衰竭、心脏衰竭,不断侵蚀着人的生命。面对患者,梁益建的话大辩若讷,“我治得好”,这四个字在重度脊柱畸形患者听来,有若天籁,意味着一线生机。

三医院1号住院楼2楼,带着脊柱牵引支架的于建红,常常立在骨科病房转角通往医生办公室的小平台上,静静地呼、吸。病区的空气混杂消毒水和病房里的各种药味,并不算清新,他却视为珍宝。

几个多月前,一辆小汽车飞驰在河北沧州到成都1750公里的高速公路上。于建红瘫坐在哥哥于建忠的汽车后座,大口地吸着氧气,生命的气息随着时间流逝,似乎正一丝丝地没入黑暗之中消失不见。因为40年脊柱侧弯而变形的胸腔,压迫着于建红肺部的呼吸空间,“我要活命!”他放不下80多岁的父母、媳妇周大姐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

为了“活命”,从就出现呼吸困难的于建红已经辗转在河北、北京求医2年,跑过很多家大医院。“这是命运的事,回家好好休养”,医生的这句话于建红听过很多遍。尽管呼吸对他来说越来越费劲,他一边吸着氧气一边执拗地在网上搜索,不甘心地试图叩开命运之门。当北京的一位医生告诉他“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梁益建可以治,他不收就没人敢收你了”时,他连发短信的力气都没有了。

去年8月6日下午,于建红的爱人周大姐试探着向梁益建的手机发了一条短信咨询,立即收到了回复。8月7日,于建红最新的血气分析数据被一一发到梁益建的手机上,“我的氧分压只有38mmhg,正常值是80mmhg。”氧分压低于60mmhg,已经意味着呼吸衰竭。紧紧捏着手机的周大姐,反复翻着手机,一条短信点亮了屏幕,这是于建红期盼了2年的回复——“可以入院,越快越好!”8月8日凌晨4点从沧州出发,一天之后,已经陷入半昏迷的于建红被送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立即进入骨科icu。2天后,于建红情况好转,进入普通病房。“奔着活命而来”的于建红,“活命”几率正在呈几何级数增加,“现在上下楼梯都没问题,聊天更是没有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783254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