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实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1 10:42:10
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 学习太极拳的心得体会(实用11篇)
时间:2023-11-01 10:42:10     小编:紫衣梦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一

颈椎病使我倍受煎熬,很多个夜晚折磨得我不能享受睡眠,人也总是无精打采。当我初涉太极拳殿堂,我的面前豁然开朗了,似乎又回到了年青的时代。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我的身体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手脚冰凉的`感觉消失了,久治不愈的颈椎病也离我而去,夜间也不用再把枕头拿到一边了,因为头脑发蒙、颈部不适的感觉都没有了。

现在的我身心健康,生活充实。我从心里感谢传授太极拳给我的小亮老师,更感谢大兴老年大学为我们开设这个专业,我会继续在老年大学学习下去。

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二

太极拳作为一门古老而神奇的武术,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热爱和推崇。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健身效果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太极拳的学习中。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学习太极拳成为许多人追求内心平静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下面我将分享我学习太极拳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学习太极拳需要耐心和坚持。太极拳要求全身心的投入和细致入微的动作控制。对初学者来说,掌握一系列的动作和招式并非易事。我记得当我开始学习太极拳的时候,最初的动作看上去如此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我经常感到左右协调不够,动作不够流畅。然而,我没有放弃,我坚信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我一定能够掌握太极拳的精髓。经过数月的学习和实践,我的动作逐渐变得娴熟,我能够感受到内力在我的体内慢慢积聚。

其次,学习太极拳需要注重呼吸和调节内心。在太极拳的练习中,呼吸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深入的呼吸,我们能够稳定内心,调节气息,进一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控制力。我发现,只有当我内心平静的时候,我的动作才能达到最佳状态。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呼吸技巧,并且学会了通过呼吸来调节情绪和集中注意力。这种内心的平衡与和谐将不仅在练习太极拳时受益,也会在日常生活中带给我更加深入的体验。

第三,学习太极拳需要倾听和互动。虽然太极拳可以独自练习,但是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也是学习太极拳重要的一部分。当我初学太极拳时,我参加了一个太极拳的学习小组。在小组里,我可以观摩其他人的练习,并通过与他们交流,获取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我们互相鼓励和支持,共同进步。更重要的是,组内的师傅会纠正我们的动作和姿势,使我们能够更加准确地完成各种拳法。在这个互动中,我感受到了太极拳的神秘和魅力。

接下来,学习太极拳需要和谐的身心连接。太极拳着重于整个身体的协调和流动。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我逐渐学会了集中注意力,并将身体的各部分协调起来。我注意到,在完成一系列的动作时,我能够感受到整个身体的流动和气血的畅通。我学会了思考和感受每一个动作,以便获得更好的效果。通过与自己的身体建立和谐的连接,我逐渐明白了身心之间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最后,学习太极拳是一个不断进步和提高的过程。虽然初学者可能会有一些困难和阻碍,但是只要坚持下去并跟随师傅的指导,每个人都能够慢慢进步。通过不断的练习,我发现太极拳不仅能够增强我的身体和灵敏度,同时也提高了我的自信心和耐心。在学习太极拳这个旅程中,我不仅学到了一门武术,还汲取到了一种人生哲学。

总之,学习太极拳是一种锻炼身心的方法,也是一种体验和领悟生命的方式。通过学习太极拳,我明白了耐心和坚持的重要性,学会了调节呼吸和内心平衡,体验了互动和倾听的喜悦,培养了身心的和谐连接。太极拳教会了我如何拥抱自然的力量和宇宙的能量,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无论是身体的健康还是心灵的满足,太极拳都带给我无比的美好与快乐。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将继续在太极拳的学习中成长并体验更多的心得体会。

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三

开太极起式:

1、无极开始三个圆,第一个圆是丹田左右前后轻微移动。是一维的,水平面的,额状轴的,矢量轴的位置划圆。

2、第二圈,向左迈左腿,左腿为金;腰为土,土生金;屈膝,双手划弧形的小圆,手指右摆,再向后,最后后,两腿伸直,手自然下垂。

3、第三圈:先向左,两手向左前45度方向平举,平行,平肩,向前转,齐眼,向右45度,向后屈膝摆正。开太极结束。

金刚捣锤:

第一步:

左手逆缠,右手顺缠。右手走立圆,是绕失状轴的圆,从丹田开始逆缠走,拇指过中线,往上走,到左肩处,左手是个斜平圆,向外逆缠以后,向上。手臂不要伸直,沉肩坠肘,至右手手心向里,左手手心向外(水火相应)

第二步:

身体右转,绕垂直轴,右手逆缠,同时,左髋落实,右脚脚后跟向内抠,右手做逆缠,手心开始向外。

第三步:

右髋落实,重心右移,两手向后捋,同时,左腿提膝勾起脚尖,勾脚尖,肌肉是拉紧的,可以挂对方的腿。虽然不发力,却有力量。

第四步:

重心下沉,左脚外出,开立,脚跟擦地前出,这样的技击效果,不容易被阻碍。脚跟着地,往前上步,太极的步法,上步可以当成一个功法来看待。脚伸出去以后,脚尖微微上翘,收脚时抬腿即可。左脚要向斜前落脚,同时步子不能太大。同样是相对距离为两肩的宽。

第五步:

重心前移,左腿下塌,外捻即是腰做平转,腰此时是松的,受到的力不会传到双腿上去。同时,左手逆缠在前外伸,右手顺缠在后跟随。右手在左臂肘下的位置。

第六步:

右手逆缠上捧,后捋,微后坐,腰左转,形成五行桩桩步,右手走一个斜弧线,左手在右手下这个位置。左下右上,但是不能转的过大。转过来后,右手不能过身体中轴线。

第七步:

重心向前移,左髋踏实,右腿蹬,左手逆缠出,左髋落实,左转腰,带动右腿,远踢近膝(远用脚踢,近用膝撞),落右脚,右手顺缠向内合,握拳,左手下沉,发沉裆劲。此时右髋虚,左髋实。右手落拳,同时右脚落地,且用意不用力。

心得补充:

1、两脚的横向距离应该与肩宽相当,差距不能太大。身体是正向时。两脚间的距离即为肩宽。当身体侧向时,两腿也不在一条直线上。两脚之间的距离也差不多是相对肩宽。

2、五行桩时,注意两脚的相对距离:后脚和前脚的延长线的距离,始终和肩宽是相应的。

3、金刚捣锤是太极拳里最重要的,最复杂的一式,它蕴含着棚、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太极八种方法,也是入门的第一式。

4、右手顺时针旋转为顺缠,逆时旋转为逆缠,左手逆时针旋转为顺缠,顺时针旋转为逆缠。太极处处都是圆,手臂在画圆,就像太阳地球,手本身在画小圆,陈鑫对缠法的评价:太极拳者,缠法也。

5、基本原则两条

一是动作应符合生理解剖学的规律,有益于健康,不能有害健康。

二是动作应符合符合生物力学的规律,有利于武术的运动。虽然传承的是金洪派太极拳,但要用这两个原则去修正,这就是新太极。

6、关于额状轴,矢状轴,垂直轴,额状轴,解刨学的概念:

垂直轴有通过左肩,通过右肩,还有通过头顶中轴的。失量轴有谭中穴,丹田穴。额状轴有肩部,髋部,还有膝,脊柱有很多关节,每一个关节都可以当做一个轴做旋转。

7、身体要灵活性,可以把任何一个部位作为圆心,当攻击其他部位时,可以通过圆的旋转将力化掉。

8、运动的要领,运乃气息的连绵不断,运转。动是位置的移动,通过力量来改变,这力量可以是内在的,也可以使外来的。篮球,足球等运动都是运少动多的活动,而太极拳是运多动少的活动。

9、虚灵顶劲:虚灵顶劲即“顶头悬”。练拳时讲究头部的头正、顶平、项直、颏收,要求头顶的百会穴处要向上轻轻顶起,同时又须保持头顶的平正。要使头正、顶平,就必须使颈项竖直、下颏里收。顶劲不可过分用力,要有自然虚灵之意。做到虚灵顶劲,精神才提得起来,动作才能沉稳。扎实。

10、气沉丹田:气沉丹田,是身法端正,宽胸实腹,“意注丹田”,意识引导呼吸,将气徐徐送到腹部脐下。太极拳在运动时,一般都是采用腹式呼吸,同时“意注丹田”,这样能达到太极拳“身动、心静、气敛、神舒”的境地。用腹式呼吸来加深气息的'深长,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不能用强制的方法。要求整套动作都要与一呼一吸结合得非常密切,应根据动作的开合、屈伸,起落旦进退、虚实等变化,自然地去配合。一般地说,呼吸一总是与胸廓的张缩、肩肿的活动自然结合着。在一个动作里,往往就伴随着一呼一吸,而不是一个动作固定为一吸或是一呼。这种与动作自然配合的方法运用得当,可以使动作更加协调、圆活、轻灵、沉稳。

11、圆裆松胯:裆即会阴部位。头顶百会穴的‘虚灵顶劲”要与会阴穴上下相应,这是保持身法端正、气贯上下的锻炼方法。裆要圆,又要实。胯撑开,两膝微向里扣,裆自圆。会阴处虚上提,裆自会实;加上腰的松沉、臀的收敛,自然产生裆劲。太极拳讲究“迈步如猫行”,要求步法轻灵稳健,两腿弯屈轮换支持身体进行活动。因此胯部关节须放松,膝关节须灵活,才能保证上体旋转自如,踢腿、换步灵便。

12、沉肩坠肘:太极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坠肘,两臂由于肩、肘的下坠会有一种沉重的内劲感觉,这就是上肢内在的道劲。两肩除沉之外,还要有些微向前合抱的意思,这能使胸部完全涵虚,使脊背团成圆形。两肘下坠之外,也要有一些微向里的裹劲。这样的沉肩坠肘,才能使劲力贯串到上肢手臂。

13、舒指坐腕:舒指是掌指自然伸展,坐腕是腕关节向手背、虎口的一侧自然屈起。掌的动作是整体动作的一部分,许多掌法都是与全身动作连成一气的,因之舒指坐腕,实际是将周身劲力通过“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完整一气。

14、三个面形成三维空间,也好似老子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当用身体的运动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空间,在里面,开始了自己的太极运动展现,暗合宇宙规律。

老师强调,太极里有太极,宇宙里有宇宙,身体每个部分都暗含太极,至于太极到底是什么,老师说的,我也没怎么理解,就我理解来,太极的意思,莫非是本源的能量?至于太极里有太极,宇宙里有宇宙,这个通过《无量之网》里的宇宙全息图的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吧。太极拳,应该就是去练习回归本真,感受最初最纯净的能量的震动吧。

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四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对太极拳的兴趣源于我小时候看到父母、家人或其他人练习,看似慢悠悠的拳法中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我深深地被这种内外兼修、阴阳平衡的理念所吸引,在心中留下了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够亲身体验太极拳的奥妙。

第二段:决定学习太极拳的原因和心路历程

决定学习太极拳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希望通过太极拳的练习来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我久坐办公室工作,很容易产生身体僵硬和疲劳感,希望能够通过太极拳的舒展和柔和的动作来调节身心,提升生活质量。其次,太极拳作为一种拳法对于修身养性也有很好的帮助,可以平衡内外能量,调节情绪,提升心理素质。最后,太极拳中的一些哲学思想,例如“用意不用力”、“以柔克刚”等等也吸引着我,希望通过学习太极拳来践行这些思想,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平衡和智慧。

第三段:体验太极拳的收获和感悟

学习太极拳的过程是一种身心的修炼,通过练习,我体会到了太极拳的深层次内涵。首先,太极拳的动作要求慢、准、连、圆,通过慢练能够培养出自我控制和专注的能力,通过准确的动作,能够激发自身的意念力,并提高对自身身体的感知,这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身体和健康。其次,太极拳注重呼吸的调控,通过呼吸的配合,能够调节身体内部的阴阳能量,达到舒缓压力和放松身心的效果,这让我学会了如何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最后,太极拳尤其强调意念的运用,通过调动身体的能量,将力量引导向周身的各个部位,使动作变得更加和谐流畅,这让我明白了在生活中往往要靠智慧和技巧而不是蛮力去解决问题。

第四段:太极拳对生活的影响和拓展

通过学习太极拳,我不仅受益于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平衡,还对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首先,太极拳在修身养性方面的思想对我有很大启发,我学会了在生活中注重内心的培养和修养,明白到平和、柔和的力量才能让自己真正强大。其次,太极拳教会我如何通过调整节奏、保持稳定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困难,让我以平和的心态来去应对各种困难。最后,太极拳的练习也激发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我开始研究太极拳的理论知识和背后的思想,感受到了孜孜不倦追求智慧的快乐。

第五段:总结太极拳的意义和感悟

通过学习太极拳,我不仅体验到了身心的舒畅和健康的提升,还明白到了太极拳所传递的智慧和哲学,这种智慧可以指导我在生活中更具思考能力和应对挑战的智慧。太极拳教会我如何平和地面对生活中的起伏和变化,并通过舒展的动作和深呼吸来调节自己的状态。太极拳让我从动作中感受到了力量和沉着,让我更加自信和坚定,展示出自己内心的强大和冷静,帮助我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难。我相信,只要我坚持下去,太极拳将继续给我带来更多的收获和启示。

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五

太极拳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风格而为世人所喜爱。谈起太极拳,人们总把它和“四两拨千斤”的防身技击功能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健身、养身与修身等方面的作用,作为窥传几百年的优秀拳种,其内涵博大精深,实非人们想象之简单。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养身之疗效,而且兼具防身、技击之功能,修身之妙法,而修身应为练拳学的起点和归宿。

初学太极拳的时候,只是凭着对武术的爱好而执着学习,随着练习的深入,以及接触了大量的太极拳书籍以后,我逐渐发现,太极拳的拳理对个人的修养有很大的帮助。太极拳修炼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自我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太极拳对修炼者的言行举止,个性发展,品质修养都有很深的影响。许多社会生活中的困惑都可以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到释然。从而涤虑身心,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

健康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现实生活中,疾病会时不时困扰着人们,烦恼也会经常缠身,身体上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来解决,而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压力依靠药物却难以医治,只能靠全身去调整、化解。修炼太极拳除可以清除躯体上的某些疾病外。更重要的可以使人心境平和,调节个人的心理。使人的个性得到良性发展。一个研究生曾经对我说:“想不到太极拳这么好,我患神经衰弱多年,吃药总不见好转。可是每当我来到这个草坪,练拳以后,头脑总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心情就舒畅了很多,神经衰弱的病症就有所好转,好象换了一个人似的。”这几年来,我通过练太极拳治好了我的肠胃病、腰椎劳损、轻度的神经衰弱,使我瘦弱的体质增强了许多。但更重要的是在太极拳的熏淘下,我总算从现实社会生活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不再片面地看问题,做事已多考虑对别人的影响。不以一己之好恶而随意伤害别人。如今的我已能保持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心境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拳著云:“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太极拳既是一种武术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人类文化培育、滋润的一朵奇葩,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社会学、兵学、佛家、道家、儒家、医家、戏剧、艺术等息息相关。在太极拳教学中,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外,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接触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以求提高拳艺。拳著云:“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太极拳综合了道家的“阴阳学说”,儒家的“中庸”思想,医家的黄帝内经),兵家的谋略、征战之术等等,从它们中吸收理论上的营养加以溶合而形成、发展、壮大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太极哲理,所以,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向老师、朋友请教,才能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精义,在提高拳艺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水平。

此时唯一的好办法就是去练拳,而且一练就是一二个小时。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需十二分钟左右,所以每次我都练五六遍拳以上,第一二遍时还觉得很烦闷,浑身不舒服,老想打退堂鼓,可是到第三四遍的时候,由于肌肉的放松,绷紧的神经也就慢慢松施下来,此时气感也逐渐增强,随着身体的运动,周身暖洋洋的,有如泡在温水中,到了五六遍的时候,周身溶溶涩涩,头脑清灵,好似与天地溶为一体,此时没有世俗的侵扰。没有烦恼,把一切不平和不满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练拳以后,不觉疲劳。反而觉得周身舒泰,晚上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啃书本。

随着太极拳修炼的深入。练拳者的气质、思想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因为太极拳的修炼过程也是文化修养、思想修养的过程。长期的修练必然会引起质的变化。拳著云:“外面形迹必带儒雅风气,不然狂于外,必失于中。”我校武协练太极拳的会员,看起来都很秀气,但又不缺英气,他们对人都很有礼貌,很少武人的霸气与骄狂。在武协,新会员经常会向老会员请教一些问题,由于太极拳比较难学,对于某些问题,老会员总会根据自己所学不厌其烦、反复多次地耐心指导,而不会藏私或者歧视别人,每当我们来到训练场的时候都会相互问好。在武协如此,在其它场合也如此。所以,大部分的会员的人际关系都比较好,与人都能和睦相处。太极拳对人心性修养的影响,使我感触最深的是陈氏太极拳传人陈正雷先生1996年途经广州稍作逗留的时候。他平易近人,不摆架子,在讲学的时候,如果不是事先知道,看他那英秀的样子,很多认为他是大学的教授,而很难把他同一个武术家连在一起,只有看他表演时,才能一睹武术家的真正风采。外示安逸,内在稳固,真不愧为太极拳一代大师的风范。

太极拳对修炼者品德修养的影响是必然的。中国是礼仪之邦,几千年文化盈育的中国伦理道德思想、观念已深深地渗透到太极拳理论之中。陈氏先辈门规戒律中就提到许多正直做人,谦虚待人的戒律,提出端正诚信、仁德忠勇等门规。其实,这些门规戒律都是根据太极拳的内在特点提出来的,目的是让门人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内蕴。

尊师重道,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练拳必先学会做人。拳著云:“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柬,何能学艺。”练太极拳如不敬重老师或对太极拳抱怀疑态度,则会认为老师的言传身教无甚可取之处,对老师的心得体会不细加琢磨,以至于对太极拳的精粹之处失之交臂。“谦受益,满招损”正直、善良、谦虚、敬业、重道应为我们练拳者时时自勉之言。悉心教授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传道授业解惑,此师之责任之所在。老师是一面镜子,是学生的楷模,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力。总之,作为太极拳的爱好者,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必重道而为之,才有可能把太极拳事业发扬光大。

“拳虽武艺,得其正道,无往不宜,”我在这几年的修炼中越来越觉得拳非小道。随着练拳的深入,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越来越大,每一个练拳者在深研太极拳健身、技击之法的同时也应重视修身方面的作用、意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其三味,妙悟人生真谛。

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六

最早接触太极拳是我还在上初一时,因为自己从小体弱多病,在父亲的提议下,我报名参加运城陈正雷太极推广中心的暑假培训班,开始学习太极拳。

刚开始我以为太极拳是非常容易学的,因为在我的眼里太极拳动作轻缓,动作又简单,没有什么挑战性。但其实并不然,我跟随老师学习之后才发现,太极拳真的大有学问,它的每一式每一招都与"阴阳"紧密相关,所谓"刚柔、内外、虚实、静动、松紧和圆方"都是太极阴阳的具体表现,比如看似简单的"太极起势"就对全身上下有所要求:站立是否自然放松,意念如何走动等等,需要自己去慢慢地用心思悟,去体会。

因为自己没有一点功底,所以刚开始学习时感觉比较吃力,老师每次上课都会一个动作反复演示,细细讲解每个招式的要领,我也尽可能去模仿老师的动作,但即使这样,也经常是记得这招忘了下招,不能将动作连贯。听了老师的建议后,从网上找到相关视频,自己就可以在家中反复练习,就这样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我的太极拳突飞猛进,当时连父亲都没想到我会短时间内有如此快的进步。以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学习太极拳的心得:

我觉得学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被各种琐事困扰,心态多多少少会有些浮躁,所以我认为能否将心收拢,将思绪抛开,注意呼吸和意念才是学习太极拳的一个大门槛。现代人练太极拳很大原因是为了养生,调畅身心,如果不能静心,后面的所学也是徒劳的。

在刚开始学习时主要先练形,就是紧随老师的授课进度,不论是跟着老师反复模仿也好,或是在家中看视频也罢,得先让自己的动作大体上向标准靠拢,做到学一式练一式,分步记忆,切忌心急。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听老师的教诲,比如某个动作需要注意什么,是虚步还是实步,是扣脚还是开脚,是一上一下还是一前一后。这些要牢记在心并且不断的练习加以巩固。老师纠正你某个动作,要先想想为什么这样做,这样做有它的什么道理吗?都要搞明白,并且之后尽快改正,如果在初学阶段没有改正错误,日后久了成了习惯,后面就很难再改过来了。总之,初学时要学与练互相结合,才能将整个套路熟悉,打下好的基础。

练好了形,就如同楼房建好了框架,接下来就要在其中添入砖瓦,这个"砖瓦"就是学习太极拳法,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也是我现在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太极拳的本质还是一种武术,它的一招一式都是具有攻防意义的,经常说太极"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这就用到了太极拳的八种劲: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这些都需要自己去领会,并和老师或者同道交流才能找到规律,使自己进一步提高。

如今我学习太极拳已近八年,从初中一直练到现在大学,始终一如既往的坚持,这是因为我感受到了太极拳的神奇。打太极拳达到了我的初衷,就是强身健体,现在的我不像小时候那样疾病缠身,反而,尤其在打完拳后整个人都精神不少,一年当中顶多有两次感冒。除了这一方面,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比如更能专心致志做完手头中的事,大脑的记忆力也有所提高,遇到事情能够冷静思考,不易乱发脾气,打拳也增强了身体的协调。最让我切身感受到的是太极拳对情绪和精神方面有很大的调理作用,生活中每当感到有压力,又不能缓解释放时,打一遍太极拳,之后就会感到神清气爽,心态变得端正。所以太极拳对我真的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我说说我对太极拳的看法:

第一,现在打拳,最大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自身的健康,打拳的过程就是自身放松的过程,它可以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使得经络舒畅,体质也由此得以增强。

第二,如果喜欢太极拳,就把它当作一门学问去研究,因为太极拳最初就是融合了中医以及易学等思想创编出的拳法,这也使得太极成为中国古代代表性哲学思想之一,太极是一门造诣很深的学问,打拳人有必要去了解它、深入它。

第三,太极拳离不开年轻人,说到太极拳,大部分人脑海里都浮现的是公园里的老人缓慢的打拳形象。而太极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怎能缺少年轻人去学习和继承它?在我的大学里,有很多同学对太极还不甚了解,甚至有同学将杨氏和陈氏理解为"阳式和阴式太极拳",可见太极拳知识在年轻人之间还没有得到普及,年轻人有足够多的想法和精力去发展太极拳,如果能在年轻人之间普及,我相信太极拳会发展的更好,成为真正的全民性体育运动。

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七

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技术特色。太极拳在我国已经拥有了几千年的历史,是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作为一名太极拳爱好者,我已经学习练习了几年的时间,今天我想分享一下我在学习太极拳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第二段:太极拳的基本理论

太极拳的核心理论是内外合一、意守中正、持之以恒。太极拳是一种独特的体育运动,它在实际运动中以推手、拍打、散手等方式进行,而在理论上则重在表现人体运动的内在能量和心理状态。太极拳的运用历史悠久,不仅为人体提供了完善的锻炼,而且无论是在文化、伦理及哲学方面也都有着非常高的价值。

第三段:太极拳训炼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太极拳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可以很好的提升自己的身心健康。太极拳能够有效的通过定期练习来改善我们的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改善我们的睡眠质量,调节我们的心情,帮助我们缓解压力和紧张。太极拳还能帮助我们在心理上过关,增强我们的意志力和决心力。

第四段:太极拳学习中的体会

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获益良多。通过学习太极拳,我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身体技能。太极拳的学习对提升自己的修养更是有很好的帮助。通过太极拳的手法和技巧,我学会了在生活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也更懂得了怎样更好地与人相处。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渐渐悟出来,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五段:总结感言

总之,学习太极拳对于身心健康和技能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学习太极拳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对于日常生活和提升自己各方面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我的体会和经验可以对其他太极拳爱好者有所帮助,同时也能感受到太极拳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核和功法特点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更好地获得健康、快乐和幸福。

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八

太极拳源远流长,以其独特的风格而为世人所喜爱。谈起太极拳,人们总把它和“四两拨千斤”的防身技击功能联系在一起,而忽略了健身、养身与修身等方面的作用,作为窥传几百年的优秀拳种,其内涵博大精深,实非人们想象之简单。太极拳不仅具有健身、养身之疗效,而且兼具防身、技击之功能,修身之妙法,而修身应为练拳学的起点和归宿。

初学太极拳的时候,只是凭着对武术的爱好而执着学习,随着练习的深入,以及接触了大量的太极拳书籍以后,我逐渐发现,太极拳的拳理对个人的修养有很大的帮助。太极拳修炼过程实际上也就是自我修养不断提高的过程。太极拳对修炼者的言行举止,个性发展,品质修养都有很深的影响。许多社会生活中的困惑都可以从拳术的修炼中得到释然。从而涤虑身心,使自己的思想得到升华。

健康是每一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现实生活中,疾病会时不时困扰着人们,烦恼也会经常缠身,身体上的疾病可以通过药物来解决,而思想上的困惑,精神上的压力依靠药物却难以医治,只能靠全身去调整、化解。修炼太极拳除可以清除躯体上的某些疾病外。更重要的可以使人心境平和,调节个人的心理。使人的个性得到良性发展。一个研究生曾经对我说:“想不到太极拳这么好,我患神经衰弱多年,吃药总不见好转。可是每当我来到这个草坪,练拳以后,头脑总有一种清新的感觉,心情就舒畅了很多,神经衰弱的病症就有所好转,好象换了一个人似的。”这几年来,我通过练太极拳治好了我的肠胃并腰椎劳损、轻度的神经衰弱,使我瘦弱的体质增强了许多。但更重要的是在太极拳的熏淘下,我总算从现实社会生活的困惑中解脱出来。不再片面地看问题,做事已多考虑对别人的影响。不以一己之好恶而随意伤害别人。如今的我已能保持坦荡的胸怀、良好的心境去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太极拳对修炼者的影响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拳著云:“不矜不张,局度雍容,虽曰习武,文在其中矣。”太极拳既是一种武术也是一种文化,是中国几千年人类文化培育、滋润的一朵奇葩,与中国古代哲学、文学、社会学、兵学、佛家、道家、儒家、医家、戏剧、艺术等息息相关。在太极拳教学中,除了老师的言传身教外,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接触有关太极拳的书籍,以求提高拳艺。拳著云:“学太极拳先学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太极拳综合了道家的“阴阳学说”,儒家的“中庸”思想,医家的黄帝内经),兵家的谋略、征战之术等等,从它们中吸收理论上的营养加以溶合而形成、发展、壮大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太极哲理,所以,练拳者必须多读书,多向老师、朋友请教,才能更好地领悟太极拳的精义,在提高拳艺水平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修养、道德修养水平。

在练拳的过程中,道家的“道法自然”,佛家的“善因善果”,儒家的“中庸之道”,艺术的审美观等等,必然影响着人的思想发展。拳著云:“学者初上场时,先洗心涤虑,去其妄念,平心静气,以待其动。如此而后可以学拳。”又云:“身必以端正为本”等等,所有这些渗透到拳论中的思想必然会在潜形默化中淘冶练拳者的性情,促进其思想的更新,促使其身体与思想得到健康、良好的发展。我练拳经常是在下午放学之后,经过一天的紧张学习,经常会头脑发胀,精神极度疲劳,此时唯一的好办法就是去练拳,而且一练就是一二个小时。演练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需十二分钟左右,所以每次我都练五六遍拳以上,第一二遍时还觉得很烦闷,浑身不舒服,老想打退堂鼓,可是到第三四遍的时候,由于肌肉的放松,绷紧的神经也就慢慢松施下来,此时气感也逐渐增强,随着身体的运动,周身暖洋洋的,有如泡在温水中,到了五六遍的时候,周身溶溶涩涩,头脑清灵,好似与天地溶为一体,此时没有世俗的侵扰。没有烦恼,把一切不平和不满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练拳以后,不觉疲劳。反而觉得周身舒泰,晚上又可以精神抖擞地啃书本。

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九

随着健身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太极拳这种传统的身体锻炼方式。我也是其中之一,不久前开始了太极拳的学习之旅。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练习,我受益匪浅,深深感受到太极拳的内涵和魅力。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心得体会,对太极拳进行总结。

第一段:太极拳的基本要素

太极拳是一种动静结合的身体锻炼方式,基于阴阳原理和道家哲学。它的基本要素包括身法、步法、手法、眼法、呼吸法和意念。身法、步法和手法是太极拳的核心要素,它们共同构成了太极拳的招式和套路。眼法和呼吸法则是太极拳的配合技巧,主要用于调节呼吸和保持专注。意念则是太极拳最神秘的部分,它是动作的源泉,往往决定了运动的流畅程度和内功的深度。

第二段:太极拳的健身作用

太极拳是一种全身性的体育运动,它可以锻炼肌肉、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反应能力、强化体质等。与普通的有氧运动相比,太极拳更注重内在的调整和平衡。它通过呼吸和意识的控制,使人的心态更加平和稳定,可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同时,太极拳还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治疗的作用,特别是对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

第三段:太极拳的思想理念

太极拳不仅是一种身体锻炼方式,更是一种思想理念。太极拳主张“以柔克刚”,认为强硬的力量容易受到反弹,而柔软的力量则可以沿着对方的力量,把握先机,达到最大效果。太极拳还强调内功修炼,认为人的身体和精神是一个整体,只有通过调整心态和修炼内力,才能真正达到身体健康和精神平衡的目的。太极拳思想理念在现代社会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告诉我们如何和谐相处、和平共处,让我们更加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第四段:太极拳的学习体验

太极拳是一种需要长期学习的体育运动,它需要不断地练习和钻研。在我的学习体验中,最重要的是认真听讲和反复练习。每一次上课,我都会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不断地纠正自己的动作,避免走弯路。而在练习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尝试改进和完善。虽然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没有放弃,就能逐渐掌握太极拳的奥秘,享受它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第五段:太极拳的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太极拳在未来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它的学习和推广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任务,应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太极拳。同时,还应不断地创新和改进,加强太极拳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使之更适应当代的生活和需要。太极拳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和体育运动,它需要我们保持谦逊和专注,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领略到它的魅力和价值。

以上是我的太极拳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太极拳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身体锻炼方式,学习它不仅锻炼身体,更重要的是锻炼精神和意志品质。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太极拳,享受太极拳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十

孙式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也是这些人之一,开始学习孙式太极拳已有数月,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感悟,我对太极拳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段:学习孙式太极拳的初衷

我开始学习孙式太极拳并非出于个人兴趣,而是身体上的需要。我是一名从事IT行业的白领,长期久坐导致肩颈酸疼、腰酸背痛等现象屡见不鲜,虽然曾尝试多种缓解方法,却收效甚微。偶然的机会下,我了解到了孙式太极拳的“以柔克刚、顺势而为、动静相成”等特点,觉得很符合自己的需求,便决定尝试学习。

第三段:学习孙式太极拳的过程

刚开始学习孙式太极拳时,我的身体并不协调,很难做到要求的姿势和动作,甚至还会引发肌肉疼痛等不良反应。但是,我并没有因此放弃,反而坚持每天练习,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纠正自己的动作错误。渐渐地,我的身体开始变得更加柔韧灵活,实现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动作。同时,我也明白了太极拳注重内功的理念,学习了如何调整呼吸、用意和用力等要点。

第四段:受益和收获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发现学习孙式太极拳给我带来的益处远不止于缓解肌肉疼痛这么简单。太极拳能够调整身体和心态,提高人体运转的效率,减少大脑中的杂念和压力,调整身体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等,从而达到健身、养生的效果。同时,学习孙式太极拳让我更好地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使我对生活和世界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第五段:结语

总之,学习孙式太极拳让我从某种程度上找回了自己的健康和自信。在这里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太极拳的益处,积极学习并实践,维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篇十一

上班时,健康的身体是工作的本钱,退休后良好的身心是生活的主题。

去年,人到达了退休的年龄。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我参加了大兴老年大学开设的太极拳学习班,经过老师的精诚教授,我已初涉吴氏三十七式太极拳,感觉收获匪浅。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620280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