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学分网 > 体裁作文 > 写景 >

孟浩然【精选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05-23 16:24:00
孟浩然【精选5篇】
时间:2022-05-23 16:24:00     小编:周同学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孟浩然【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孟浩然【精选5篇】

孟浩然【精选5篇】一

三月,拖着舞裙,带着画笔,点缀出了柳如烟,花似锦的春天。

黄鹤楼上,李白与孟浩然举起酒杯,一饮而下。李白再次酌酒,与孟浩然碰杯:“浩然兄,今日便是你我离别之时,咱们一醉方休,后会有期!”“好,本想邀太白兄一同去广陵的,怎奈太白兄事务繁忙,不能陪同,那就后会有期了!”孟浩然说完,一杯下肚。“哈哈,以后我去扬州,浩然兄可别嫌弃啊!”李白说完,随手折下一枝杨柳,赠给了孟浩然。孟浩然收下后,也摘下一枝垂柳,送给李白,哈哈一笑:“怎么会呢?只怕太白兄不肯赏脸,不愿去扬州呢!我们就此一别吧!”“浩然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李白把柳枝收入胸前,对着下楼的孟浩然挥挥手。

一阵微风袭来,婀娜多姿的垂柳在风中摇曳,柳条拂动着水面,水波纹荡漾着,随着孟浩然的船一同划向远方……

友人离别,李白依依不舍,始终望着江面友人在的船上,想起了曾经的种种,即使帆变成了一个小黑点,渐渐消失,李白仍伫立在黄鹤楼上,想着以前与孟浩然昔日的种种,他提笔疾书: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精选5篇】二

今天下午妹妹睡醒以后妈妈带我和妹妹开车一起到浩浩哥哥家里去做客。

大约走了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就来到了浩浩哥哥家。在小区里我感到腿有一点冷,我摸了模,我的裤腿被妞妞尿湿了我赶紧问妈妈要纸也没有给妈妈说明情况。。擦干以后我向妈妈说明了情况。然后妈妈笑了笑就打电话给浩浩哥哥。哥哥给我们开了门,我看他只穿了一个秋裤和秋衣,我问他这是怎么回事呀,他说他才刚刚醒来,。然后就扭头回他的屋里去穿衣服了。我们玩到了四点,就去外面买了一些吃的,然后回到哥哥家吃了吃东西,就依依不舍离开了哥哥家。

我以后还要去浩浩哥哥家玩!

孟浩然【精选5篇】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代:唐代

原文: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孟浩然【精选5篇】四

最近几周,我完成了《孟子》这本书。

其书共分为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离娄章句上,离娄章句下,万章章句下,万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尽心章句上,尽心章句下。

其实,我对那些古文是一窍不通。但是后来,我发现家里实在是没有什么书了,只能读它了。它里面有原文、译文和注释,这也带个我了不少便利。一开始,我是按照原文、注释和译文来读的。原本就不懂古文的我按照这个顺序读书,自然更是“一头雾水”了。我是读着读着就不想读了。因此,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直到几天后,我无意中先看了译文,又看了注释,最后才看了原文,这样我一下子就可以读懂了。真是太棒了!我终于成功了。

于是,在后面的阅读中,我是严格按照先译文,后原文,再注释的顺序。我也明白了很多孟子的思想和道理,我受益无穷。

孟浩然【精选5篇】五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和一群同学一大早就兴冲冲地赶向老干部活动中心。你问这是为什么?告诉你吧,今天我们要去一个叫“孟良崮”的革命根据地,哈,这怎能不激动人心呢?!

坐上开往孟良崮的车,们叽叽喳喳说个没完,心里甭提有多开心了。这一路,一转眼就过去了。

来到了目的地,我们更是满心惊喜,一打眼望去,满山是一片绿油油的青草绿树,看那令人赏心悦目的一片绿色,我们真搞不清这里是革命基地还是旅游胜地。等了一会儿,几辆车便拉上我们前往蜿蜒的山路。

车颠颠簸簸地绕过盘旋的山路,我们举目远眺,近山似水,远山似纱,几枝小花在或近或远的山上默默地开放着,简朴的小村子旁,牛羊们悠闲地逛来逛去,好一幅农家美景!

车子翻过几个陡峭的山坡,我们到了海拔575.2米的阶梯上。没等老师下令,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向上爬,可没爬多久,我们便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有所体会,革命之坚难。

过了好一会儿,我们才爬上第一个目的地——击毙张灵甫的地方。这里有一块大石头,听向导说,这里原先是一个山洞,张灵甫曾在这住过,后来被陈毅在洞边的山崖下给毙了。继续向里走,我们看见一个很大很大的碑,由三块石板组成,向导又说,这是1984年为纪念孟良崮战役在山上修建的纪念碑。它高30米,由三块状如刺刀的灰色花岗石筑成,象征着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的武装力量体制。底座为边长20米、高1.6米的正三棱体,组成一个枪托,意喻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纪念碑的上下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象征着军民团结必胜,人民战争必胜“哇。”同学们一个个惊叹不已,没想到一块碑也有这么多含意。

在纪念碑前,我们又是拍照,又是致敬,无不激动。

过了好一会儿,大家又起身向第二个目的地——孟良崮战役纪念馆走去。

在门口,我看见了陈毅元帅、粟裕将军侍马而立的大型花岗石塑雕,红色花岗岩上镌刻着陈毅元帅的《孟良崮战役》长诗,两位将帅雕像栩栩如生,再现了当年作为孟良崮战役主要指挥者的光辉形象。这时向导又开口了:“这座像高7.75米,其中底座高2.75米……”后面的我也没听到,只想着快到纪念馆里边.

在外边呆了好一会,我们终于进入了纪念馆.刚开始,我们还跟着向导,从头一件一件地看,这都是一些战斗用的物品,有的已破破烂烂,有的还沾有血迹,但不管怎么样,这些东西都让人肃然起敬。

后来不知转了不知多久,我们到了一个摆着好多枪的大厅。我们正聚精会神地观察着这些刚强的枪支,忽然响起了枪声,我们以为又打起来了,便向外跑,但跑了一会,我回头一看,原来是场景呀。只见烟也升起来了,呐喊也响起来了,枪声更是沸沸扬扬,惹得同学们不禁欢呼起来,同学们的欢呼是对的,果然,我们的队伍胜利了!我正在喜悦中,突然发现大家都不在了,便急忙向外面跑去,走过了展览大厅,我已走出了展览区,来到了烈士陵园。

纪念馆的后面就是是烈士墓地,墓地的正中是粟裕将军骨灰撒放处,其后是烈士英名塔,塔身镌刻着在孟良崮战役中牺牲的2800多名烈士的姓名,我们绕着那根大柱子样的塔,找自己的祖先,也就是和自己同姓战士的名字。我们找呀找,真是百家姓呀,只要是想找的,都可以找到。听向导说墓区内还掩埋着2800多名烈士的遗骨呢。

过了1个小时左右,我们坐上了返回的车.

这次出游虽只有一天,但让我们又长知识又长志气,而且还浏览了祖国的大好春光,真是一举多得,人回味长久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919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