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系毕业论文(模板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8 13:50:03
旅游系毕业论文(模板15篇)
时间:2023-10-18 13:50:03     小编:纸韵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旅游系毕业论文篇一

1、谢冽.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xx.

2、杜炜.导游业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xx.

3、任燕.旅游道德认知与旅游伦理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xx.

4、樊飞.导游回扣与薪酬机制设计研究[d]扬州大学,xx.

5、仝红星.优秀传统文化与导游修养的提高[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xx.

6、尹燕.当代导游知识结构优化的初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xx.

7、冯耕耘.导游员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初步编制及其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xx.

8、张红娟.导游职业倦怠成因及其对策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xx.

9、付冰峰.论导游语言的修辞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xx.

10、阙庆华.论导游言语交际中合作原则的运用[d]湖南师范大学,xx.

11、谢新暎.浅谈数字法在导游语言艺术中的妙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xx.

12、周丽玉,王坚.导游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xx.

13、殷群.从现场导游考试看学生导游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j]大理学院学报,xx.

14、杨培玉.导游专业学生导游应变技能培养的必要性及其方法[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xx.

15、王晓云.中职《模拟导游》教学法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xx.

17、王艳.浅谈职业学校旅游人才培养[j]经营管理者,xx.

18、王珍曙.高职高专导游专业学生讲解能力的培养——导游讲解十二法[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xx.

19、任春.加强对导游人员的管理提高导游人员的素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xx.

20、陈静.如何提高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xx.

21、余飞.论导游人员的第一印象[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xx.

22、欧阳莉.导游素质论及管理对策[j].湖南社会科学,xx.

23、孟海玲.导游激励目标与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xx.

24、吴丹.导游服务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初探[j].商业经济,xx.

25、朱玉华,陈珠芳.浅谈导游员职业道德建设[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xx.

26、李文明.导游员队伍素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经济,xx.

27、周国忠.关于建设高素质导游队伍的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xx.

28、谢冽.导游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刍议[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xx.

29、宋稚芳,耿文辉.导游人员职业道德的提高途径之初探[j].高教论坛,xx.

30、刘秀丽.浅析wto与山东省旅行社导游人员的培养[j].内江科技,xx.

31、梅琳,吕金兰.基于心理契约导入的导游人员管理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xx.

32、郭英杰.导游人员的人格尊严权及其法律保护[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xx.

33、殷国聪,杨霓.浅论导游人员的基本素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xx.

34、于萍.解析导游人员的继续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xx.

35、杨环焕.旅行社导游人员管理问题初探[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xx.

旅游系毕业论文篇二

摘要:本文通过县域旅游、县域旅游品牌的概念,结合循化县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循化县在进行县域旅游品牌塑造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优势,提出循化县县域旅游品牌塑造的对策。

关键词:循化县;旅游品牌;塑造;县域

青海河湟地区县域旅游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__年这一地区的循化县被评为县域旅游百强县,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宣传和推广的力度和宽度不够以及品牌定位不准确等原因使这一地区很多的旅游品牌不为人知。因此,从循化县存在的问题来看,青海河湟地区的县域旅游必须要充分挖掘这一地区县域旅游资源的潜力,通过旅游品牌的塑造或重塑,推动当地县域旅游业的发展。

一、县域旅游与县域旅游品牌。

县域旅游是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由各种旅游相关元素组成的区域旅游,即区域旅游在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一种层次分级形式,具有地域范围较小的特点。

品牌是指消费者对产品及产品系列的认知程度。从一般意义来说,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是设计,或者是他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旅游品牌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其产品及服务形象的名称、标记或符号,或他们的相互组合,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统一体,体现着旅游产品的个性及消费者对此的高度认同。旅游品牌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能够树立旅游目的地良好的整体形象,大大增加客源,有力地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市场竞争力。

县域旅游品牌是在县一级地域行政级别的旅游资源基础上,能够展现本地旅游整体形象进而促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产生向往,并能体现出当地独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结合体,是县域旅游提高旅游竞争力的核心。

二、循化县域旅游品牌的发展现状。

(一)循化县域旅游资源。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循化县地处青海省东部的黄河上游河谷地带,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8.4度,有“青海小江南”之称。其境内有被誉为“青藏高原西双版纳”的孟达自然保护区;黄河峡谷丹霞风貌为主的青藏高原自然风光和以黄河漂流为主的旅游景点。

人文旅游资源。循化县有以十世**大师、喜饶嘉措大师故居,文都寺、骆驼泉、街子清真大寺等为代表的历史人文景观、宗教景观和独特的撒拉族民俗风情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二)循化县域旅游品牌发展现状。

经过近年来的持续发展,目前循化县域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一是循化县域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近年来,在青海省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带动下,循化县通过举办撒拉族文化旅游节、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等各种活动,多渠道、全方位展示循化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撒拉人家、孟达天池等景区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前来进行假日旅游、民俗旅游、乡村生态旅游的游客不断增多,循化县旅游收入也相应增加(表1)。二是循化县域旅游资源不断开发。近年来,循化县的撒拉人家、孟达自然保护区等旅游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被评为4a级景区,20__年循化县荣获“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的称号,成为循化县旅游的亮点;十世**故居、文都寺等资源也在进一步的规划和开发中。三是循化县域旅游行业管理不断规范。近几年,循化县把旅游市场管理和整顿作为改善旅游环境的一项突出工作来抓,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治理,重点加强对旅游市场、景区景点环境秩序、安全执法和旅游饭店、旅行社服务质量的行业管理,初步营造了健康、有序、规范的旅游秩序。

三、循化县域旅游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开发粗放。

1.循化县文物资源丰富,但规模景区有限。

循化县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文物遍及整个循化县境内。但文物旅游景区规模小,且分布比较分散,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

循化县自然景观多样,但开发档次较低。作为循化县旅游业龙头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达天池景区的开发仍较粗放,景区的自然景观成因及生物树种等深度内涵尚未深入挖掘,知识性、趣味性不够,使景区吸引力减弱,五山池、清水湾等自然景观未得到开发利用。

循化县民族历史文化及宗教文化深厚,但是挖掘整理开发不够。由于受资金、经营理念、旅游开发管理人才等多重因素的制约,循化县诸如独一无二的撒拉族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及藏族宗教文化等都未充分挖掘和利用。在经营管理方式上,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除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外,景点自身几乎没有能力进行基础设施的改造和服务功能的完善,缺乏创新和活力。

总之,循化县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但长期以来,旅游产品建设严重滞后,特别是缺乏主吸引物,旅游各要素配置不合理,旅游与文化结合度差,导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

(二)品牌营销意识薄弱。

首先,循化县虽然提出了树立高原生态旅游品牌、民族品牌、黄河品牌等口号,但是未真正树立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观念,在宣传推广上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产业来进行培育,而是停留在旅游产品的推销观念阶段;其次,和经济发达县市相比较,循化县旅游宣传经费不足,致使宣传的目标群体只能以省内周边县市为主,客源也是以周边县市的短途游客为主,过夜游客比例很低,游客对当地旅游经济的拉动存在局限性,影响当地旅游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三)旅游品牌缺乏运作。

循化县旅游资源难以整合。撒拉人家、孟达天池自然保护区两大主要景区联动性不强,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未形成整体。虽然循化县在20__年被授予“中国最佳民族生态旅游休闲胜地”的称号,但“撒拉族绿色家园”的旅游形象至今未得到真正推广。循化县旅游客源市场比较单一,集中在西宁和周边州市及海东地区本身,对省内其他州市和邻近省区的吸引力较弱,较远省份的游客更少;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开拓尚处于起步阶段,海外游客人数十分有限,因此很难掌握游客对于旅游品牌的期望。当地群众对于旅游品牌认识模糊,难以形成人人塑造循化县旅游形象的局面。

四、循化县旅游品牌塑造的优势条件。

循化县旅游品牌的重塑拥有诸如生态优势、人文优势、后发优势等许多的优势条件。

(一)生态优势。

循化县位于青海省东部黄河谷地,黄河流经90多公里,县域面积2100km2,草场面积21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0.5%,海拔在1760米到4635米之间,平均海拔2300米,年均气温10.0摄氏度,气候温和、空气湿润,拥有一流的生态、空气和水质,积聚了旅游、林产、水力能源、特色农业等资源。水力资源蕴藏量达300万千瓦时;盛产冬果梨、杏、葡萄、苹果、枣、核桃及线辣椒、花椒等水果和农作物。

(二)人文优势。

循化县是全国惟一的一个撒拉族自治县,县内居住着撒拉、藏、回、汉等多个民族,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丰厚。有神奇瑰丽的佛教,有藏传佛教高僧大德喜饶嘉措大师和已故十世**大师的故居,有独特迥异的民族风情和干鲜果、调料、香料和中藏药材等。

(三)后发优势。

循化县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地理环境和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多旅游资源尚未开发或只是初步开发,因此极具潜力;循化县交通便捷,距省会西宁140km,境内涉及平大公路、清孟公路、循同公路、贵循公路等四条干线公路,为循化县旅游发展提供了便捷通道。

五、创建县域旅游品牌的关键因素和措施。

(一)旅游产品建设。

旅游产品是创建县域旅游品牌的基本依据。从旅游目的的角度出发,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着旅游吸引物、交通和旅游设施,向旅游者提供的用以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的全部服务。在某种意义上,旅游品牌就是当地最具特色或优势的旅游产品,是旅游目的地提供给旅游者的特色旅游产品的组合,品牌的一半是文化,文化支撑着旅游品牌的丰富内涵,是旅游品牌的价值基础。循化县有与其他地方文化差异比较大的地方文化,这就为创建旅游品牌、走品牌化发展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基础。在具体的旅游品牌开发和重塑过程中,循化县要充分挖掘当地的特色文化,整合民族文化资源和生态及现代农业文化等资源,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把文化特色融入到旅游品牌的价值构成中,突显地方的文化特色,从而增加旅游品牌的地方文化内涵与文化价值含量,提高旅游品牌的文化价值个性,增强旅游品牌的吸引力。因此,首先要进行市场需求调查,挖掘、整合当地的旅游资源,结合循化县地处黄河谷地的优越性生态环境、撒拉族民族文化、藏族民族文化与特色,通过增加旅游品牌的文化内涵建设旅游产品。在旅游资源整合和旅游产品建设的过程中,注意统筹规划,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当地居民、旅游企业、游客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旅游是关联度很强的产业,旅行社业、酒店业、餐饮业、交通业、娱乐业等都与旅游息息相关,因此,创建旅游企业的品牌,对于提升县域旅游地形象、促进县域旅游品牌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循化县旅游企业应该增强品牌意识,明确旅游品牌发展的思路,根据旅游业发展的态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开发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的优质旅游产品,并不断地对旅游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

(二)旅游品牌营销。

县域旅游品牌的塑造和传播离不开有效的旅游营销。县域旅游品牌的宣传促销工作,首先要突出当地的资源特色和民俗风情,做好旅游总体形象策划与宣传;采用多种营销手段,如推出具有感染力的旅游形象广告语、印制和发表旅游文件资料、制作高质量的旅游光盘、争取重大会议和活动的主办权等。其次,要特别重视网络技术的应用,建立旅游信息系统,通过旅游网进行广告宣传、发布招商信息、发展旅游电子商店、开设旅游信息交流平台和旅游网络服务为主题的一系列旅游市场营销新理念;通过县域旅游网链接,统一品牌、价格、服务、承诺等,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连锁经营,形成完整的旅游电子商务体系。此外,政府要加大旅游投入,增强政府的宣传营销职能。

(三)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员。

旅游服务人员是县域旅游品牌的动态传播者,优质的服务是品牌成功的基础和保证。旅游服务人员的形象、气质、服务态度、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品牌的形象,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员能够给旅游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良好的服务能够加深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印象。同时,循化县在旅游企业品牌的建设中,政府和旅游企业要引导、教育当地居民友好地对待游客,组织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全面、系统的服务知识、服务礼仪和服务技巧培训,努力增强优质服务的理念,合理调整和改善导游人员在语种结构、地区分布、地接能力弱等方面的问题,提高旅游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促进旅游行业良性竞争氛围的形成。

(四)良好的旅游环境。

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游客对县域旅游品牌的评价,良好的旅游环境是塑造县域旅游品牌的必备条件。政府承担交通、通讯、水电、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市容市貌整治的重任,制定本县域合理的旅游政策,规范旅游行业经营和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保护游客和旅游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当地旅游行业的诚信度和知名度;同时政府和旅游企业要引导和教育当地居民、游客、服务人员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当地的人文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从而为旅游品牌的塑造和建设提供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旅游系毕业论文篇三

摘要:旅游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障,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业。然而目前我国的旅游安全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分析旅游安全的现状和表现形式,并提出一些对策,以期能够对旅游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旅游;安全;对策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生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交通条件的不断完善,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然而,旅游活动的增多也使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增大,旅游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焦点。

一、旅游安全现状

安全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它不仅是旅游活动顺利发展的保障,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旅游业是个综合性的产业,它涉及到很多社会部门和行业,旅游活动又包含了食、住、行、游、购、娱六大方面,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现代旅游业由于各种社会的和自然的因素影响,潜在着许多危险和不安全因素,旅游行业和旅游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都可能存在着潜在的旅游风险。旅游安全问题产生后,会通过各种媒介影响到潜在旅游者,影响潜在旅游者对目的地决策行为。由表1我们也可以看出,旅游风险可能是来自旅游目的地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也可能来自旅游者自身和旅游组织者等各个方面。因此,解决旅游安全问题,加强旅游安全研究,不仅是旅游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旅游业做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目前情况下,旅游安全事件还在频繁发生,甚至出现了增长的趋势。据国家旅游局综合司统计,从初至9月份仅9个月中就发生了41起旅游事故,其中重大事件8起,比同期增长60%,整体比20同期增长10.8%。由此可见,旅游安全问题越来越尖锐,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

二、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

旅游安全的表现形式在实际生活中是各种各样的,而且常常是交叉出现。按照旅游研究对象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旅游主体安全、旅游客体安全、旅游中介安全。旅游主体安全就是旅游者的安全,旅游客体安全为旅游目的地人和物的安全,旅游中介安全为各种旅游接待设施和人员的安全。按照旅游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购、娱进行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饮食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游览安全、购物安全和休闲娱乐安全。按照最终的表现形式划分,旅游安全表现为交通事故、疾病、治安事件、火灾、食物中毒、旅游设施事故等。

三、旅游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完善旅游安全法规

旅游安全法规是从法律上保障旅游安全,为旅游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法律依据,依靠其权威性和强制性来规范和约束旅游从业人员的行为,增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安全意志和防控意志,提高旅游者的旅游安全防范意志,约束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各种不当行为。目前,虽然旅游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国家和地方也相继出台了各种相关法规,但是我国的旅游法体制还不完善,对安全问题只是做出了原则性的指导和规定,在处理旅游安全的相关问题上还存在着很多空白处。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础,完善的旅游安全法规是旅游业顺利、平稳发展的保障和前提。

(二)建立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旅游安全不仅仅考虑与人们生命财产直接相关的安全问题,还应涵盖旅游资源安全、旅游环境安全等内容,准确、及时的预警信息能有效减少国家经济损失,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说对危险事故的预警也是一种安全。旅游安全预警就是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通过科学指标,对未来特定的一段时间,一定旅游区域内的旅游动向进行预测和引导,使旅游效果达到最佳。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是个复杂的系统,它是为了预防旅游活动过程中发生危险而建立的报警和排警系统,它担负着旅游安全信息的搜集、分析、对策制定和信息发布等功能,是国家发布旅游安全信息、进行安全预控的组织机构,它在警示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增加安全意志、提高安全防范与控制能力,使旅游者和旅游企业预见问题并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

我国目前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假日旅游预警系统,属于旅游团体协作机构,依靠其成员单位的广泛性和权威性已经在假日旅游活动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假日旅游预警系统的基础上,集成和调配相应的功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旅游安全预警系统。

(三)建立旅游急救系统

我国现有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还不成体系,相互之间的协调合作程度比较低,这使得急救工作的效率不高。张秋芬指出,旅游急救系统应包括:(1)救援指挥中心。对整个旅游安全急救工作的进行开展、协调、整体统筹。安全救援机构。涉及到很多部门,如医院,消防部门,及其他与救援工作有关系的其它部门。(3)安全救援的直接外围机构。包括可能发生旅游安全问题的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业、旅游管理部门和社区。(4)安全救援的间接外围机构。包括旅游地、保险机构、新闻媒体和通讯部门。这些部门虽然不参加直接的救援工作,但是却对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完善的旅游安全急救系统要能够这四个部分组织起来,以救援指挥中心为核心统一策划旅游安全急救工作,一旦发生旅游安全事故,各方面能够快速、有序的开展工作,发挥集体的力量,顺利解决问题。

(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旅游业是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相对于其他产品,旅游产品有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不可储存性、异质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旅游产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旅游从业人员的即时表现来决定的。如果旅游从业人员没有掌握足够的基本安全知志,或是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不按有关规定行事,就会大大增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因此,旅游企业和旅游有关部门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知志水平和安全防范意志,强化他们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工作的意志,将安全事故的发生扼杀在萌芽阶段。

(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诸多安全事故,旅游企业及旅游有关部门应加大旅游安全的宣传教育,增加人们对旅游活动过程中潜在危险的了解,提高社会大众的自我保护意志。

参考文献:

郑向敏,卢昌崇.论我国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11(6).

朱红新.旅游安全及其管理体制研[d].南京农业大学,2007,(11).

李巧玲,彭淑贞.旅游安全及其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6,(1).

旅游系毕业论文篇四

现在随着国内旅游业发展的进一步深入,旅游模式逐步升级,开始由观光游时代向体验游时代转变,专题旅游已经成为一种旅游发展的趋势。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其实关于酒文化的旅游开发和设计虽然已经有很多人做了研究,其中关于贵州酒文化的旅游开发也有涉及,但是我依然选择了这个作为自己的论文题目,首先是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是基于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

1.旅游类型也开始由大众旅游向专业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本文的酒文化旅游正是一种专题旅游。本文的写作目的也就是在专题化旅游开发的大背景下,为我省的旅游规划和发展提供一种声音,一个思路。

2.我们知道,旅游的生命在于特色,有了特色旅游业的发展才能长远,酒文化旅游就是贵州旅游的一大特色。贵州作为茅台的故乡,不仅有悠久的酒文化历史,更有丰富的酒文化旅游资源。

3.我选择这个题目,老实说,我一开始是觉得这方面的文献资料比较充分,应该易于开展论文的撰写,所以选择了它。呵呵....

其次,我想重点说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及探讨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阐述了酒文化以及酒文化旅游的内涵,同时重点对贵州发展酒文化旅游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贵州酒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本文主要有几个组成部分:

1. 酒文化旅游概述,在这一部分我首先介绍了酒文化、酒文化旅游的定义,并重点阐明了贵州酒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

2. 对贵州开展酒文化旅游的条件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地理气候、资源条件、社会文化、政府政策等方面做了阐述,从而充分论证了贵州酒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

3. 对贵州酒文化旅游开发中现在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如酒旅分家严重,产品单一,开发创新力度低,缺乏专业化的策划、推广和营销等。我认为这是本文的亮点。

4. 针对贵州现存的问题,我尝试给出了贵州酒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通过挖掘﹑整合、再塑造贵州酒文化,进一步开展酒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彻底激活酒旅游的活力,从而塑造民族酒品牌、创造出品牌效应,进而开展酒乡旅游,打造出成熟的酒文化旅游线路,最终结合其他行业推进贵州酒旅游的综合开发,真正实现贵州旅游业的再发展,再辉煌。我认为这正是本文为数不多的一个创新之处。

旅游系毕业论文篇五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模板一:高职旅游管理开放性实训室管理研究

摘要: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各高职院校都建设了大量的实训室,为了解决实训设备利用不充分和学生的实训课时严重不足等矛盾,不少院校都进行了实训室开放管理的尝试。

但由于管理制度的不配套,往往存在师生和学院认识不统一、实施成本偏高、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本文针对前述问题提出了在开放时间、开放内容、设施设备管理、实训室师资队伍建设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管理思路。

关键词:高职;开放性;实训室;管理模式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已经成为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项迫切任务。

广大企业不仅要求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还要求他们具备岗位的综合发展和创新能力。

显然,传统的实训室管理办法已不能适应目前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开放实训室已经成为实训室管理的必经之路。

实训室开放管理是指将实训室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面向学生和其他群体开放,并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完成实训内容的管理模式。

开放性实训室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个性化实践学习的机会,更能提供创新型探索式学习的机会,是一种能充分利用现有实训资源的有效教学模式,更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

,我院成功申报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我系的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国家示范建设重点专业。

在建设周期里,陆续完成了近1000万元的旅游管理专业群实训室建设任务。

为保证实训室的充分合理利用,按照实训室开放管理的要求,从实训时间、实训内容、设备管理、队伍建设、成本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开放性的探索,总结了一些经验,也提出了一些思考。

一、开放性实训室管理存在问题

,我院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财政部验收。

我系开始尝试对旅游管理专业群的实训室进行开放性管理,在实施初期出现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学校热、学生冷”的现象较为突出。

校内开放实训室项目的开展,都是利用学生课后的业余时间,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本身自主学习的习惯较差,加上学院缺乏系统的开放实训项目的引导,学校对参与课后的开放性实训项目没有硬性的要求和学分补充等措施,学生完全凭借自己的爱好自觉参与,导致了学生对开放性实训的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学校热、学生冷”的现象。

2.“学校热,教师冷”的现象也很突出。

虽然学院也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在高职学生培养上的重要性,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师资的培养上,长期以来还是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对专门的实训指导教师没有科学的建设规划,没有把实训指导教师素质的提高放到重要地位,也没有实训教师的系统培养计划。

加上开放性实训的开展往往会占用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学院又没有相应的劳动津贴补偿制度,也造成了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3.实训成本很难计划和控制。

实训成本是指在实训过程中所耗用的各种费用之和。

其中课内的实践教学消耗可以通过教学计划准确计算,根据实践教学标准也可以较好控制。

但实训室开放项目的消耗是根据学生参与实训的实际情况和临时性项目的开设情况而定,事前很难有一个比较准确的计划。

由于参与人数的不确定和项目的繁杂,导致消耗难以控制,浪费严重。

二、实训室开放管理模式的探索

为进一步解决实训室开放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开放时间、开放内容、现场管理、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和服务对象的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在实训时间上,探索“白天+预约”的开放管理模式。

我院的实训指导教师实行的是坐班制,八小时内正常上班,晚上和周末是不上班的。

为了方便学生参与实训,我们在实训室开放的时间上,实施了“白天+预约”的管理模式。

在白天,所有实训室全天候向同学们开放,实训指导老师要对没有其他课程来实训室训练的学生进行指导。

晚上和周末则通过预约的方式,提前一个星期到所要参加课外实训的实训室进行登记,预约时间和项目,以便实训指导教师根据预约进行实训准备和指导。

拿旅游实训中心的茶艺实训室来说,茶艺课采取的是“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基本上在茶艺实训室上课,茶艺课程有3个学分,48个学时,每期上课时间为12周。

也就是说12周以后茶艺实训室几乎就是空闲的,要参与开放性实训的同学,可以利用12周以前的晚上和周末以及12周以后的全天和周末进行训练。

同学们对茶艺技能训练兴趣高,很多同学报考了茶艺师资格证书,组建了茶艺协会,这种“白天+预约”的时间开放模式大大满足了同学们对茶艺技能练习的要求。

2.在实训内容上,探索“基础+主题+自主设计”的开放管理模式。

开放实训室不是简单地将实训室门打开,延长实训时间,而是应该注意开放性实训项目的创建和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技能。

所以在实训内容上,我们探索了“基础+主题+自主设计”的开放管理模式:“基础”是指学校根据专业教学计划有组织地发布开放性实训项目,学生可以在本专业或跨专业范围内选择实训项目;“主题”是指利用学院实训场地和设备有计划地开设创新创业、技能竞赛、职业技术鉴定和各类企业培训等社会服务的实训项目;“自主设计”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需求,自主设计实训项目并寻求实训指导教师的帮助独立完成。

长期以来,实践教学都是由指导教师安排实训内容,学生接收实训并完成,一旦打破这种模式,学生在短时期内会有很大程度上的不适应。

所以如果完全依赖学生自主选择实训项目和内容,将会缺乏科学性,不能达到开放实训室的效果。

所以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以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主题实训项目和自主设计内容的实训项目为补充的开放性实训体系。

在这种体系指导下开展实训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

3.在现场管理上,探索“定置式自主管理”的开放管理模式。

开放实训室打破了传统实训室现场管理的模式,实训室在时空使用上和项目准备上都比以往更加复杂,依赖传统的单一实验员负责制度已经难以解决,所以我们探索“定置式自主管理”的开放管理模式。

“定置式自主管理”是通过对工作现场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科学分析,以实现物品在工作场所的科学定置,使学生成为定置管理的直接责任人,接受实训指导教师的监督检查,考核结果纳入实训成绩,从而实现人和物的最有效结合。

这种实训教师和实训学生共同承担实训现场管理的“双责任人”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解决实训指导教师的现场管理工作量过大,管理不到位,实训成本不好控制等问题。

并且在实现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也能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

4.在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探索“多元化”的开放管理模式。

相对于传统实训室,开放性实训室的管理有着更高的要求,更难的工作任务和更繁重的工作量,而现有的实训教师队伍不管从数量和能力方面都难以承担。

所以我们探索了由专任理论教学老师、专职实训教师和兼职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创新创业人才共同组成“多元化”的实训教师队伍的模式。

专职实训教师主要负责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实训室运行与开发,并参与实训项目的开发和指导;专任教师则要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是实训项目开发和指导的主力军;而兼职的行业专家和企业创新创业人才不仅要对校内专任理论教学老师、专职实训教师进行培训,也担负着对学生开展主题实训项目和自主设计项目的指导。

5.在实训经费上,探索“消耗成本+管理费用”的开放管理模式。

开放性实训室管理可以通过优化管理方式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教学计划内的实训消耗是学院完成教学的必须开支,由学院统一支付。

而在教学计划之外,可以对前来进行实训的学生、老师和外来人员收取一定的费用。

本院的学生和教师只需要支付完成实训的消耗成本,而外来人员缴纳的费用则包括实训消耗成本和一定的管理费用。

收取的管理费用用于补贴指导教师的津贴,减少甚至完全弥补学院由于开放实训室所支付的成本,逐步实现以“实训养实训”的目标。

三、开放实训室的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实训室开放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学院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

1.建立开放性实训室的“学分补偿”制度。

开放性实训室的“学分补偿”制度是指学生参加本专业开放性实训课程取得的学分应该作为实践课程的学分,跨专业参加开放性实训取得的学分替代公共选修课程的学分。

鼓励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兴趣小组,对参加开放性实训项目成绩突出的完成创造性成果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

今年,旅游管理专业的一名同学获得了教育部举办的“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学院给予该同学免修“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4个学分的补偿,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参与课后技能训练的积极性。

2.对教师参与实训项目研发和指导的给予教分补偿。

为了保证开放性实训的效果,建立一套适应开放性实训室的教学文件已经迫在眉睫。

学生是实训过程的主体,在为学生提供传统的实训标准文件基础上,还需要为他们提供开放性实训成果和考核方案,这将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实训的标准性文件。

虽然我们提倡学生自主选择完成实训项目,但为了保证项目开展过程的有序和有效,教师对学生开展实训项目进行指导是必要的。

由于开放实训室,大大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教分补偿也是必要的。

今年,学校给予了“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团队260个学时的教分补偿,大大提高了教师参与学生训练指导的积极性。

3.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开放性实训室的管理需要一支既要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更要有突出的团队凝聚能力的优秀指导教师团队。

所以可以通过为专任实训教师制定“量身定做”的教师培养方案;安排专任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外出进修培训;聘请行业专家、企业能工巧匠到学院现场指导、搞讲座;引进双师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与企业、科研单位、兄弟院校建立人员交流等形式组建一支专兼结合、动态互补、校企共享的高水平实训室管理队伍。

4.加强实训课程的考核力度。

实训室开放项目的实施,如果完全依赖于学生自觉,即使项目设计合理,学生有兴趣也增长了见识,但没有任何压力的学习,还是很难将实训内容执行下去,实训效果也不能保障。

所以,我们建议将实训课程各科内容分解成若干模块,每个重要模块都要单独进行考核,各模块的累计分数就是本课程的实训成绩。

任何一个模块不及格都会影响到本门课程的成绩,迫使学生自主到实训室完成实训内容。

总之,开放性实训室的管理只有处理好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开放与约束以及职业技能和岗位对应的关系,并结合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让开放实训室实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常海涛.高职院校开放性实训室管理体制的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0

[2]朱建军.开放性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研究[j].社会经纬,2014

旅游系毕业论文篇六

[提要]目前在中国互助旅游发展才刚刚起步,大多数互助旅游者在网络上建立联系,从而实现互助旅游。这种旅游方式除了更加的自由、自主外,而且非常的经济,同时能够充分融入到当地的生活中去。本文以互助旅游网站发展为线索,重点研究分析互助旅游网站现状及面临的发展障碍,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互助旅游网站健康发展。

互助旅游网站的产生及发展

当今世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完善的今天,人们在满足生存基本需求之外,更加注重精神需求的满足。旅游者的这种需求的变化同时会导致旅游活动方式及其发展的变化,互助旅游应运而生。互助旅游就是将本来互相不认识的一些人通过互联网来进行互相了解、熟悉,并且协商交换各自的家庭居住空间和必要的配备设备,或者约定相互提供旅游服务,从而达到节省旅游费用,提高旅游质量等目的。

互助旅游的出现吸引了目前众多年轻人以及爱好旅游的人群,互助旅游网站更多成为一个不同城市旅游者的交际圈子。国外互助旅游的平台出现的较早,例如 couch surfing,虽然它也吸引了不少国内的旅游者,可是国外沙发客互助旅游网站毕竟是全英文交流,受语言的限制,沙发客网站在中国还只是小众享受。

年国内终于有了一家自己的互助旅游网站。创始人是苏州的一个网民叫做仲一,仲一在互联网上看到一条改变他人生的信息 国外盛行一种城市或居家互换旅行,居民可以给旅游者提供住宿和早餐,而旅行者则与他们分享旅行快乐。 这种新颖实惠的旅行方式让仲一产生了灵感,204月,仲一的个人网站 游学中国 出现在了网友的眼前。仲一把自己欲寻求互助旅游的想法发布出去,也邀请全国各地的网友都来参与互换旅行,并且坦诚的公开了自己的个人信息。仲一的100天互助旅行,周游了全国16个省的31个城镇村寨,结识网友上百人下至16岁,上至66岁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所到之处全部由当地网友接待,除去交通费和景点门票,整个旅游总计花费才3,000多元,成了一次在当时看来难以想象的周游。信息的真实性吸引了网友的注意,一将这种旅行方式称之为 互助游 ,意思是互相帮助、互相接待来进行的旅游活动。随后,又创建了一个与网友以交换方式进行旅游的网络平台 仲一互助旅游论坛,提出 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的口号 鼓励更多的旅游爱好者尝试互助旅游,于是这种新鲜的出游方式逐渐被大家所知。2015年6月,仲一创办仲一互助旅游网络技术公司,开始对互助旅游进行专业化宣传推广。互助旅游网站在运作模式上大致相同,如仲一互助旅游网、中国互助旅游网、u客旅游互助网等都主要是以论坛发帖的方式来运作。

互助旅游网站发展面临的障碍

随着各种互助旅游网站层出不穷,已经有少量的互助旅游网站发展较为成熟,但由于互助旅游在我国发展仍然属于起步阶段,规模都不是很大,真正参与的人数相对来说比较少,在其探索发展和运营过程中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安全问题。根据网上在线问卷调查显示,61%的互助旅游者认为目前互助旅游网站在安全性方面还做得不够完善,33.5%的互助旅游者认为目前的互助旅游网站缺乏具体的信誉等级,还有5%的旅游者认为还存在一些其他的问题。

信任问题。通常旅游者们在网络平台上发布的信息,但是难以全面或正确地进行认证,虽然现在许多网站都要求旅游者们将自己平时真实的生活信息拿来和网友分享交流,从而产生信任,但是网络本身毕竟是虚幻的,对于互助旅游,目前的网络平台没有具体的信用度和经验值,导致一些旅游者对互助旅游望而却步。

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问题。在活动的组织上,很多都是网友自发组织的,网站的管理人员只是对帖子管理,没有深入到旅游者的活动当中,因此在旅游活动中,许多事项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接待费用是否aa制;接待的网友是全程陪同旅游还是只是部分陪同;接待方的 地主 不是与你进行互助的网友等,诸如此类的矛盾导致双方主体产生违背互助旅游初衷的不愉快经历。

提供的附加服务还不够完善。互助旅游的配套服务体系的`缺失导致互助旅游的质量大打折扣,如发生纠纷没有具体的反馈投诉机制;旅游者景点、地主接待状况等级不明确;网络社区安全无法保证等。

缺少专业旅游服务机构。互助旅游包括网络、旅游两个方面的内容,所以在网络运营的同时需要专业的旅游服务机构提供一些专业化的服务,例如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导游、线路设计等从而让旅游者的旅途无忧,同时,还可以提供保证金制度,让招待您的沙发客交保证金给第三方机构让其代为保管,在旅游体验结束后返还,如果一方违约则将违约方交纳的保证金交给受害方等等一些类似的措施。目前的一些互助旅游网站提供这些专业服务的项目相对来说还比较少。

网络社区的活跃人群比较固定。在互助旅游网站上,人们通过在论坛、bbs上发帖相互交流,而在这些论坛上比较跃,发帖较多的都是一些固定的人群,其他一些会员仅仅发过一次就再没有活动过,很多用户都只是随便看看帖子等,而没有什么能够刺激他们加入、融入进去。目前网站还缺少吸引新的注册用户来网站交流发帖,在扩大活跃人群方面还没有一定的措施。

互助旅游网站发展对策

许多互助旅游网站的开设目的各不相同,有的是为了盈利,有的是个人兴趣,网络市场相对来说比较的混乱,因此需要相关法律保障部门的关注,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规范网络社区、正确引导互助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三是引入保险机制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事故的发生,减少消费者的损失,可以采取保险机制,与保险公司和中介服务机构合作,提供诚信保险、旅途保险等等,从而保障互助旅游者的利益。

明确和规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与互助对象确认互助细节。如果已经有了非常明确的旅行目的地,那么可以通过网站选择感兴趣的互助对象进行交流。在达成互助意向之后,来访者需要向 地主 说明自己的行程安排及帮助需求, 地主 需要告知来访者自己所能提供的帮助。到达时间、是否需要接机、住宿安排、旅行线路等环节应在出发前得到确定,从而减少旅途中产生的争议和矛盾。

旅游系毕业论文篇七

近年来,国内居民呈现出强大的旅游需求;中国加入wto对我国旅游业的结构、体制、管理、营销方式等方面将带来深刻变革;北京申奥成功不仅影响到旅游的发展目标、速度、规模和进程,也将大大改变目前中国的客源结构。

这些都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增添了新的动力,使中国旅游业进入了全面创新发展的时期。

在旅游业总体发展形势的推动下,我国旅游开发和管理取得了重大进展,也出现许多新的特点。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特点进行剖析。

1需求透视:假日旅游与市场促销

旅游系毕业论文篇八

早在1977年,旅游人类学家valenesmith主编的《hostsandguests:theanthropologyoftourism》一书中,指出,旅游中“主人”和“客人”两种文化的接触和交往(尤其是西方旅游者与非西方主人的交往),使得两种文化在不断的借鉴和适应中走向趋同。

旅游者在不经意间将自己原有的文化带到了旅游目的地,影响了当地居民,也对自身文化产生一定影响。

首先,旅游是一种跨文化传播活动,是人们为了休养、娱乐和运动等目的.,离开日常生活范围所进行的暂时性的地域空间移动。

由于传播的双向性特征,旅游者负载着原有文化内涵,前往相异空间,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发出者。

其次,旅游是一种基于愉悦的、跨越地理空间的人类行为,它的跨文化传播不同于大众传播媒介的跨文化传播。

它是一种接触“真实世界”而非“媒介世界”的直接传播方式。

它是文化与文化之间、人与人之间亲身的、直接的、互动的、即时的、感知的交流与传播,而不是那种通过媒介来间接、外在地获得真实世界映像式的交流和传播。

因此,旅游中的跨文化传播,主要是基于人际交流的传播形式,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

而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则以新的角色活动于新的环境中,他们可能不受其原有身份的约束,但却无法脱离自己的传统文化习惯,并要把自己的文化传播至目的地。

第一,旅游满足了旅游者的文化需求。

旅游活动实质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体验,旅游者的文化需求是以精神需求为主的。

例如,居住在舒适宽敞的洋房里的欧美人为了满足旅游者对异域古昔生存方式的体验的心理需求喜欢住一住北京的四合院或云南的傣族山寨。

走在北京的王府井大街上,难免会来两串“糖葫芦”加两块“油炸臭豆腐”。

旅游者在进行这一行为时决不会将其作为一种维生手段,而是作为一种异己文化现象来看待和体验。

第二,旅游实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之间的交流。

在同一旅游群体中也许会有来自不同地域的旅游者。

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聚集在一起进行旅游活动,难免会发生文化上的碰撞和冲突。

比如,经济发达沿海城市的游客和西部地区的游客,北方游客和南方游客,外国游客和中国游客,国际团队中的不同国家的外国旅游者,在饮食、生活习惯、思维观念、行为方式上总会有所差异。

文化差异导致不同旅游者之间行为方式的模仿,来自发达经济地区的旅游者的物质优越感和文明的言谈举止可能会引起其他旅游者的效仿。

经广大研究者表明,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消费具有明显的挥霍倾向。

这其中部分原因是因为受其他旅游者消费行为示范作用的影响。

首先,对客源地文化的影响

旅游者从旅游地回来,旅游者根据自己对当地文化的认知、体验而向他人或自身社会转述而形成的文化传播对自己经历和旅游地风光人情的转述、回忆和主动进行的文化传播。

旅游系毕业论文篇九

[1]马勇,陈慧英。旅游文化产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

[2]曾亚玲。博物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j]。中国商贸。2012(04)

[3]王九位。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10

[4]吴普,葛全胜,席建超,刘浩龙。影视旅游形成、发展机制研究--以山西乔家大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7(07)

[5]庄志民。论旅游意象属性及其构成[j]。旅游科学。2007(03)

[6]钟晟,张军。皖南古村落和谐文化主题开发[j]。华东经济管理。2007(06)

[7]杨卫武,陈慧莎。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以上海市为例[j]。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8]徐仁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2(01)

[9]张薇,钟晟,张晓燕。1998~2007年全球旅游研究进展--基于scies、sci和a&hci三大检索文献计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9(12)

[10]赵勇。亲和性城市公共游憩空间的系统建构研究[d]。武汉大学2011

[11]张中华,王岚,张沛。国外地方理论应用旅游意象研究的空间解构[j]。现代城市研究。2009(05)

[12]李海霞,孙厚琴。基于城市旅游意象的旅游城市标志物分析[j]。社会科学家。2009(04)

[13]庄志民。宁波东钱湖旅游度假区旅游意象定位研究--旅游文化设计探索系列[j]。旅游科学。2010(03)

[14]凌莉萍,吴殿廷。国内外影视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j]。旅游学刊。2010(03)

[15]韩震。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16]侯建娜,杨海红,李仙德。旅游演艺产品中地域文化元素开发的思考--以《印象·刘三姐》为例[j]。旅游论坛。2010(03)

[17]陈才,李兆元,刘心怡。大连旅游意象研究--基于博客游记的探讨[j]。旅游论坛。2010(03)

[18]吴志军,田逢军。城市滨水旅游意象及其对旅游者选择意愿的影响研究--以南京、武汉、上海滨水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0(06)

[19]张海燕,王忠云。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0(04)

旅游系毕业论文篇十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方向的偏见使得旅游行业相关单位存在较大的用人缺口,如何解决这一缺口成为学校及社会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在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若干措施。

【关键词】

旅游管理;就业现象;分析

旅游业的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但是从目前的就业现状来看,不少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并不愿意到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业相关单位工作,造成旅游业从业人员学历偏低、素质较差等问题,限制了旅游业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需要对当前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一、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管理专业就业需求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为传统服务业的旅游业开始成为热门行业。,国内旅游44.4亿人次,出入境旅游2.6亿人次,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4.69万亿元,增长13.6%,国内旅游、出入境旅游还将保持较高的发展增速,旅游业还将继续领跑经济增长,预计国内旅游收入将实现12.5%左右的增长,不仅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旅游管理专业的主要教学目标是为旅游企事业单位培养一线服务与管理类专门人才,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以及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旅游管理涉及旅游行为的整个过程,包括旅行社、景区、酒店、交通、旅游局等等。就行业性质来看,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从事一线服务于管理,因此随着旅游人数的增长,我国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将呈现增长态势。旅游业属于服务行业,服务的质量决定该行业是否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因此未来的旅游业对人才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热情、情商高且知识面宽的人才才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及就业意向分析

尽管我们一直强调任何职业任何岗位都是平等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还是带有一定偏见,不少学生尽管学习了旅游管理专业但是在选择自身职业时更加倾向于选择文化艺术类、金融业、房地产等行业,使得旅游管理专业具有较高的流失率。同时,部分学校会为高年级学生提供到酒店或旅行社等相关单位实习的机会,在实习期间学生可能会对本专业的认同感降低,或受到其他高收入行业的影响,而重新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另外,即使大部分学生从事旅游业,但是对酒店、旅行社等的态度也不同,大部分学生认为旅行社缺少个人提升的机会,因此更愿意进入酒店,导致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集中在酒店特别是高级酒店,而限制了旅行社等的发展,不利于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三)造成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的主要原因

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失衡、流失率高的原因需要从旅游业及学生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旅游业提供的薪酬及待遇较低是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相比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旅游业的薪酬水平明显偏低,薪酬分配体系存在缺陷,酒店员工工资与岗位挂钩,旅行社工作人员薪酬随季节波动,极不稳定,会使员工认为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因此在实习期结束后,相当一部分会学生会选择离开旅游业,从事自己认可的其他行业。其次,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不断激励自己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调查发现,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并不完善,不少学生缺乏对本专业和自身正确认知,并且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待工作的态度越来越现实,直接导致不少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不安于现状频繁跳槽,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二、解决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业将进入快速上升发展的时期,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来讲,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他们将拥有更多的择业选择和机会,但是旅游业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变得迫切,学生只有具备扎实良好的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才能在与企业的双向选择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进入自己心仪的单位。从旅游管理专业就业现状的分析结果来看,旅游业总体就业形势并不乐观,优秀人才的高流失率限制了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一)加强学生的职业规划管理教育

职业规划管理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他们获得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师在旅游管理专业进行职业规划管理首先需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引导他们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管理的正确认识,提高对本专业的认识,培养自己对旅游业发展环境的分析能力,判断自己的性格、兴趣是否与旅游行业相匹配,从而建立对未来职业的长远目标,学会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打好基础。此外,学校需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将其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始终,对他们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同时引入丰富的实践教育活动并鼓励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重新认识和发现自我,提高对旅游业背景的熟悉程度,以达到适时检验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

(二)优化旅游业相关用人单位的薪酬制度

科学的薪酬制度能够实现单位内部公平,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是在旅游业中,不少单位提供给员工的薪酬与他们付出的劳动并不对等,因此不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从事1~2年旅游业后选择离开这一行业重新择业,加剧了高素质人才的流失问题。因此,旅游业必须对现有的薪酬制度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优化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首先,单位需要改变过去岗位与薪酬挂钩的薪酬制度,在薪酬的发放中考虑员工的个人能力和付出,有区别的运用精神激励、物质奖励等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归属感。其次,企业也要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宽广的平台,重视人才培养,提高员工的职业技能。

三、结束语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总体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普遍较好,但是在繁荣发展的背后,旅游业还存在高素质人才流失的问题,需要引起各方重视。只有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留住人才,才能促进旅游业进一步发展,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旅游业的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顾璇.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瞿聪.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现象分析及思考[j].现代妇女(下旬),,(01):85+87.

旅游系毕业论文篇十一

伴随社会与经济地不断进步,旅游渐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旅游产业的发展已变成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行业之一。

但是,传统的旅游发展模式在此时的环境下浮现出诸多问题,其中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和景区的粗放管理尤为突出。

如何实现旅游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逐步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1、旅游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旅游相对封闭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旅游大国,如今向旅游强国迈进。

在几十年的旅游发展中,旅游产业发展逐步呈现出一定规模,旅游产业涉及的各个行业,包括酒店业、餐饮业、娱乐业等,其产业结构都迅速壮大,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正是因为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相应的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够完善,导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类矛盾问题,例如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规划不科学、产业规模不合理等。

实施的《旅游法》,只是从法律层面,保障了旅游产业发展,而还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促进旅游产业可持续增长。

2、旅游行业市场的运营模式缺乏合理性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剧,旅游行业市场运营,不仅仅是国内市场,而且包括了国外市场。

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互联网大数据等时代背景的发展,传统的旅游行业运行宣传,例如海报宣传、电视广告宣传、广播宣传等,难免达不到理想效果。

旅行社组团运营模式,也出现中间环节利润下降、散客增多、导游压力大等问题。

因此,旅游行业市场运营模式,还需根据时代背景需要,进行科学合理改革,这样才会更好地促进旅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旅游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链不完备

当前我国旅游产业链中各类企业结构上都存有不同的不合理因素,其中重点体现在几个方面:内部结构、数量结构等存在不合理性。

为了实现可续发展对旅游的要求,确保旅游活动的开展,每个行业的协调发展是由旅游行业的整体特性决定的,在向游客提供服务的每个步骤出现问题都会致使旅游的总的质量下滑,而且游客所需的服务不可能由同一个企业提供完成,必须一开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各个企业协调配合。

然而在旅游行业的每个结构层次的不合理都会影响完整的旅游行业的竞争和管理。

所以,在构筑较为完备的旅游产业链不论是在增加竞争能力还是增加行业产业链的竞争能力都必须要做的。

4、旅游产业对环境所产生的破坏

当地人民经济活动的失误会一定程度破坏自然环境。

人们经济行为对于景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之中,工商业生产所排放出的废渣以及出现的噪声污染了景点的自然环境,破坏了景点应该有的安静。

此种行为不仅使景点失去了以前新鲜的空气、清澈的水流和安静的气氛,而且还由于环境污染而降低了游客游览的兴趣;另一个方面是不合理的环境开发和农业的生产模式破坏了旅游景点的自然环境平衡,使得自然人文环境遭受了直接的不良后果。

二、可持续发展下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

1、政策顶层设计,打造现代版本的旅游产业综合体

由于旅游发展政策不配套,导致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政策滞后产业发展情况。

因此,通过国家政策顶层设计,打造现代版本的'旅游产业综合体,把旅游产业发展纳入系统工程思考之中,以景区等旅游核心吸引物为依托,融入餐饮业、酒店业、娱乐业、购物业、交通业等配套政策支持,重点突出地区的旅游发展功能,以旅游产业综合体,带动周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经济规模效应和全局观的系统发展思路。

2、积极探索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创新

设立生态旅游和局部地区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鼓励建立自然环境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的旅游景区。

旅游景点必定依靠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标准,促进景区内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

政府在考虑土地规划的同时,不仅要重视景区土地利用的合理性,而且要把土地附作物上的生态资源,纳入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

这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发展的体制创新问题,探索一套完整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规章制度,把生态建设、开发、保护、管理融入到一个新的体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3、更新旅游产品体系,加速旅游产业结构升级

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就是把传统中旅游产业结构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重心,转变为符合时代发展的产业结构特征,即以旅游低端服务的产品对应产业结构,升级成为旅游高端服务的产品对应的产业结构。

重视旅游产业布局,建立完善的旅游产业发展环境支持体系,做好旅游景区发展可持续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优化行业结构,促进旅游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特色化方面转型。

特别是要重视旅游产业各个链条的合作,增强各行各业的沟通与交流,基于现代技术,融入产业发展,改变内部结构,促进行业自身更新升级。

另外,重视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合作,有效协调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争取获得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

旅游系毕业论文篇十二

1.历史背景

大汗行宫景区地点是京北第一草原(大滩草原)。京北草原地处北京北部,与怀柔交界,距北京280公里,是离北京最近的草原旅游区,夏季平均气温17.5度,景区总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所处之地在蒙元时期名为凉陉。并在公元12成吉思汗亲征漠南时在此驻营避暑,坐阵指挥蒙古攻金战争。景区将凭借自身历史文化背景优势及地域优势,以追溯历史文化和靠近大自然为主题,倡导社会重拾宝贵的蒙元历史文化。

2.景区概况

大汗行宫景区建设总投资2亿元。景区主体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分别是蒙元文化参观区(大汗行宫宫殿区)和京北草原娱乐中心两部分,详细内容包括:

(1)大汗行宫宫殿区

占地30万平方米,宫殿范围内由宏伟壮阔的宫门、代表民族信仰的长生天牌坊、战场上的金戈铁马的还原场景、世界上最具特色的议事金帐、具有强烈宗教色彩并象征神在其位的敖包和世界上唯一的集佛教、道教、萨满教于一体的祭天台等建筑共同构成景区中轴线。

(2)京北第一草原娱乐中心

占地面积150万平方米,乘坐草原观光小火车游览次序依次为:真人cs,草原高尔夫、草地摩托车,小蹦极,骑马,射箭,蒙古人家品奶茶,百花湿地,滑草,草原高尔夫等娱乐观光项目。

二、实习经历

1.实习目的

(3)了解景区部门的构成和职能,整个工作流程,从而确立自己在景区里最擅长的工作岗位。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

2.实习岗位

京北第一草原大汗行宫旅游区作为主题公园实习基地为我们专业提供的实习岗位有:宫殿区售票员、宫殿区检票员、景区讲解员、军帐管理员、金帐管理员、寝帐管理员、四大汗国管理员、娱乐区售票员、娱乐区检票员、娱乐区草原观光小火车司机、电瓶车司机等;我从事的岗位分别为景区讲解员、军帐管理员。

3.实习时间

我专业根据北方旅游景区的季节性特点,将实习时间定为4月27日至月7日,施行“旺入淡出”模式,更有利于在旅游旺季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同时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的在旅游旺季深入学习景区专业知识,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但这种模式也打破了学校的正常教学计划,给学校安排教学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三、大汗行宫景区八大优势

1.蒙元宫殿

2.青石之最

景区内建有世界上最大的石雕雄鹰,共用五百立青石构成,总重量达1250吨;

3.历史再现

4.酒店风情

5.蒙餐特色

6.湿地花园

7.另类史书

8.娱乐之都

在娱乐区设有多种独具特色的娱乐项目,真人cs,骑马、射箭、漂流、高尔夫练习场、草地摩托、小蹦极、滑草、草原小火车观光、蒙古人家、花卉观光、垂钓等。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京北第一草原大汗行宫旅游区作为一个自7月19日开业至今不足两年的民营性企业,在运营过程中整体状况良好,但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问题如下:

1.景区组织机构设置欠缺

原因:出于成本控制和医疗专业人才缺乏的原因。

2.规划设计不严密

(1)卫生间较少

原因:景区自身为节约成本,以及设计时考虑欠妥。

(2)旅游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旅游资源较丰富,但开发力度不够,营销产品种类较为单一。可消费型旅游资源不多,创新型和独特型产品不多,没有较大的营销优势,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不能给当地经济带来较大的发展。

原因:缺乏对当地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开发。

(3)局部规划设计不合理

原因:景区进行设计时考虑欠妥。

(4)人性化管理考虑不全面

原因:根据景区部分领导层人员说法是规划设计景区时为避免影响整体美观效果。

3.薪酬制度管理不合理

原因:对劳动力市场的成长缺乏了解和前瞻性。

4.人力资源体系不完善

人力资源体系,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制度、流程、组织等的系统化产物,包括:招聘、培训、薪酬、考核、人力资源配置、劳动关系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等。该企业欠缺如下:

(1)员工基本素质与工作能力,包括实习生,暑期工与长期工作人员,实习生到达单位后,以讲解员为例,未经专业培训,仅仅发放一份讲解词,背过之后即上岗。

原因:景区内缺乏专业的导游人员,且不能及时的与这方面人才进行沟通

(2)员工后勤保障,包括食宿水平以及食宿区安全卫生等,大汗行宫员工管理制度第一章第七节第十条规定:食堂饭菜要品种多样、价格合理,不出售腐烂变质食品,确保员工吃饱吃好。事实上,食堂饭菜水平普遍较差,厨师为临时聘请的农村阿姨;员工宿舍卫生间水房更是脏乱差,不能及时清扫,且卫生间建筑规模与对游客开放的卫生间明显不一样,施工质量相对较差。

原因:公司为节约成本,聘用非专业厨师做员工餐,且采购价格较为低廉的单一性食品。

5.物价管理制度落实力度不够

旅游物价管理规定要求各宾馆、酒店、饭店、娱乐场所、超市,在经营场所醒目位置,采取公示栏、公示牌、标价签、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公示商品和服务价格,做到标价内容真实、准确、规范,不得在标明的价格外收取任何费用。该景区物价方面管理不够规范,收费与不收费的项目标细不明,容易引发争执。如宫殿区室内取景照相等。

原因:各二次消费点多为个人承包,缺乏统一的落实性管理。

6.旅游安全管理工作体系有漏洞

应当遵循“统一指导,分级管理,以基层为主的原则。”该景区安全保卫措施不够规范,存在潜在的威胁,安全责任有待加强。如景区内投石器,战弩,金帐台阶,没有提示游客,都有可能对游客构成人身安全威胁。

原因:景区内安检力度不够,缺乏专门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同时摄像监控体系不完善。

五、建议解决方案

1.完善景区组织机构设置

景区组织机构不完善,根据实际情况,该景区距离当地大滩镇十分钟左右路程,与大滩卫生院建立合作关系,免费为其在景区内提供地点设立卫生医疗点,邀请其派出拥有行医医疗证的医生轮流到景区值班,为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提供医疗服务,既增加大滩卫生院的医疗收入又能方便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达到双赢;范例:北戴河鸽子窝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右侧即为卫生站,并与当地医院建立合作关系,极大程度方便了游客。

2.合理进行景区后期规划

(1)在宫殿区金帐雄鹰石雕右鹰翼后侧增设一个卫生间,既不影响美观又能方便游客,娱乐区马场卫生间在原有基础之上增加中英双语标牌。范例:北戴河鸽子窝公园鸽子楼右侧即为卫生间,既不影响美观又能方便游客。

(2)适当拓展旅游资源,整理资源分类,结合当地实际,充分有效利用资源,有针对性的加大开发力度,推出符合游客需求的旅游产品,如旅游路线地图等。

(3)以宫殿区出口处城墙为依托设立元朝版图观察点。

(4)设立残疾人通道,金帐鹰翼左后侧设立环形轮椅通道,寝帐各在后侧面设立轮椅通道,祭天台在佛殿右侧设立轮椅通道便于残疾人入殿内参观;范例:北戴河鸽子窝公园登观海长廊山路右侧设有轮椅通道,方便残疾人游客上山。

3.变革薪酬制度

完善薪酬制度管理,进行适当的薪酬变革,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有效的激励机制,科学设计绩效考评指标,包括德、能、勤、绩、体,注意科学性,兼顾可操作性,旺季时可实行倒班制度,避免员工长时间工作疲劳,范例:围场塞罕坝景区,实习生工资水平相对较高,落实八小时工作制,且平时有相应福利政策。

4.制定合理人力资源体系

(1)统一培训

员工上岗之前由专业人员进行统一培训,讲授景区工作的要求与知识,注意讲解技巧,提高工作水平与效率;范例:北戴河鸽子窝公园,同为季节性景区,在招募工作人员上有类似的情况,但其在员工上岗之前统一进行培训,讲解员需要在正式导游员实地景区讲解三次以上并经过考核才能上岗。

(2)与员工沟通

及时采纳员工意见并设置员工意见箱,适当提高员工食宿水平及生活环境,范例:北戴河鸽子窝公园,设有专门食堂,且请专业厨师做员工餐,员工卫生间与游客卫生间规模相同,并有清洁人员每日清扫。

5.落实旅游物价管理规定

落实旅游物价管理规定,明码标价,对于需要游客二次消费的项目使用明确的标识提醒。

6.做好旅游安全期管理

坚持旅游安全管理工作原则,建立景区安全管理模式,设立景区安全管理机构,可适当增加景区内摄像监控数量,扩大监控范围,并安排专门安检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同时落实景区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领导责任制,安全岗位责任制,经济责任制,安全管理工作制度。

六、实习结论

通过实习,我们收获很多,一方面,为我们旅游实践带来了一定的经验,为我们以后走入旅游道路奠定了较坚实的基础。打铁还得自身本事硬。想在工作中表现优秀,得到晋升的机会,除了技能娴熟外,你的文凭、学历,知识的深度、广度等各方面的综合术能也是必不可少的。想要以后有所建树,就必须学好各方面的专业技能。虽然机遇也不可缺少,但机遇从来都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的。我明确的认识到,以后的工作中,人脉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有能力还得有人赏识、提携。比如这次我们实习过程中,很多同学的工作表现得到了管理层人员的肯定和认可,这样我们毕业后又多了一条就业渠道。

对于旅游景区人力资源管理和导游等服务行业来讲,服务质量无疑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企业的生命线。高水平的服务质量不仅能够为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为其的再次光临打下基础。而且能够使顾客倍感尊荣,为企业树造良好的品牌和形象。在大汗行宫旅游区我们认识到管理部门应该十分重视服务质量的提高,即使对短期实习生,也必须经过严格的培训后才能上岗。对老员工应当进行跟踪培训和指导,不断提高和改善他们的业务素质和水平。

旅游系毕业论文篇十三

高职教育从上个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发展迅猛,成绩卓著,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高职教育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其教学手段和方法面临着改革和创新,旅游管理专业高职教育需要以其自身特点为前提,探索教学方法的革新。

高职教育旅游管理专业

回顾我国职业教育尤其高职教育的发展历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要正确认识与全面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特点,我们应弄清一个问题:要对高职教育进行准确定位,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准确把握高职教学特点的前提和基础。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就目前而言,主要指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观念转变是否到位的问题,也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既有教学条件投入相对不足问题,也有教学方法不适应人才培养要求的问题。笔者拟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进行探讨。

高职教育的教学与其它教育类型、层次的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遵循的教育教学规律也有自己独特的特点。通过比较研究,我们认为高职教育的教学有以下八个特点:

(一)教学目标的明确导向性

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就是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它强调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这个素质结构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行业通用技能)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职业特定技能);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核心能力)[1]。

(二)教学对象的较大差异性

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是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因而分析和研究教学对象很有必要。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偏低,起点不一,差别较大。我国高职教育的生源类型较杂,包括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普通初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但绝大多数是来自普通高中。这三类学生入学起点不同,文化、专业素质不同,甚至生理、心理素质也有差别,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学对象素质结构复杂,水平参差不齐,教育难度较大,出现“管理难,教学难”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

(三)教学组织的灵活多样性

机动灵活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长短和时间的组合方式灵活多样,即弹性学制。二是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制、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要求,其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不同,以适应复杂多样的教学情况。三是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总之,通过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来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

(四)教学考评的技术技能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始终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出发点来组织教学;二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注重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的考评;三是整个教学过程注意恰当渗透职业资格考试教育,努力使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四是教学考评与就业创业结合,注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岗位技能、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坚持正确的就业导向。

(五)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性,才能培养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一是教、学、研、产是一个既有各自功能又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做到协调统一是高职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二是既做到教、学、研、产的统一协调,又能发挥其各自的教育功能。

(一)课程设置注重实用性,强调学生参与

旅游管理职业教育的课程一般都是模块式,分三年进行。在设置上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及学习能力,主要由课堂参与、独立作业、小组作业、外出考察、毕业论文组成。第一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口语训练、旅游法规、中国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技能等专业基础必修课。并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带学生到安徽皖南进行为期一周的民俗自然风情考察。第二年主要课程有旅游市场营销、客源国概况、旅游心理学、实地导游、旅游产品策划等专业必修课,并在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带学生在南京市内景点进行导游实习,第二学期到华东四市(无锡、苏州、上海、杭州)进行为期一周的导游见习。第三年学分第一学期课程有旅游会展、旅游投资学、应用英语等专业选修课程,第二学期主要是写毕业论文和进行旅行社和酒店的毕业实习。

(二)教学内容围绕导游职业资格证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全国导游职业资格以能力本位为指导,由旅游机构制定出旅游领域的能力标准,以此来衡量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能力。从学习的角度来看,这些标准实际上就是学生学习的目标。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进行指导,课程与职业的匹配程度比较高。在核心技能课程的开发中,注重课程内容自身的逻辑性与职业要求的结合。这样的教学内容设计是面向世界、面向不断变化的行业发展需要的,观念新、内容广,并且注重学生方法论、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行业指导性。

(三)教学手段灵活,强调团队合作,加强实践锻炼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扩大讲课信息量,增强趣味性与直观性,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学习,如外出考察学习、课堂讨论、案例分析、视听教学、分组作业等,都属于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强调团队工作,分组讨论、分组作业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的有效形式。外地考察和实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前获得工作方面的知识与经验,以适应企业的需求。实习单位包括大众性的旅游公司、旅游景点、旅馆、旅游机构和旅行代理公司等。

(四)师资要求严格,强调教师的双师资格

实际工作经验新的时代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知识,而且要求专业教师每人都持有全国导游员资格证书,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必须有一定的旅行社或酒店的挂职锻炼经验。

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特征对传统教学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在认真总结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根据不同课程及同一课程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有针对性地采用灵活多样而又相对稳定的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方法,是将有关教学内容以图片、视频等较为直观可感的形式,应用于课堂教学。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一些具有较多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内容的课程比较适合采取此种教学方法,如“导游基础”、“华东旅游”、“旅游美学”、“客源国概况”等专业课。例如:《客源国概况》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主要介绍与我国旅游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周边国家的地理、历史、民族、语言、宗教、风俗、旅游业发展等内容;借助于网络,搜集客源国家的地图、国徽、国花、国树、服饰、饮食、旅游资源等等,通过多媒体以图片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

需要说明的是,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需要制作相关课程的课件,而课件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因此课件制作既需要一定的技术保障,同时要充分考虑与教学内容的交互性、衔接性,以及画面的艺术性。

(二)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是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研究生院于1918年首创。运用此法进行教学,在管理科类的专业中是较早也较普遍的。因为使理论紧密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使学生以“当事人”的角色进入“现场”,以决策者的身份面临现实问题,负起责任,而不是旁观者。所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应在各专业课程中广泛应用。

如何运用好案例教学法,关键注意以下两点:

1、案例必须具备典型性

案例要有分析价值。旅游管理专业中,各专业课程专门的配套案例教材本就极少,大多数一、二年前的“老”案例,也不能满足教学需要。教师不能光依靠书本上的案例,而应自己做好案例的搜集、整理工作。笔者认为从《中国旅游报》上搜集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中国旅游报》是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全国最权威的,对全国旅游市场最具导向力的行业大报。从这上面搜集案例,真实性、时效性能得到保证,教师再从中选择较典型、可分析性强的,相信好的案例会源源而来。旅游教学案例的选择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应根据所讲授知识点的实际需要,对案例进行精心挑选,使所选案例有典型性,能代表某一现象本质,可举一反三;同时案例应有启发性,留有思考余地,让人深思。

2、案例教学要有针对性

不同类型的案例,对于学生教授方法也不同。在教学中,应考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案例。进行案例分析时,既可以采用由学生独立分析,再以书面作业完成的分散方式;又可以采用先分小组讨论,后到课堂上全班讨论这种集中形式。其中,后一种方式主要用于对重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的指导要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分析思路和对关键点的多视角观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教师对案例分析的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2]。

(三)换位式教学

换位式教学就是在某些课程中的某些教学环节中师生换位,变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讲课”,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如“旅游公关礼仪”、“导游业务”等课程,教师将有关教学内容事先布置清楚,让学生有准备地进行“教学”,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讲解发挥情况,随机应变提出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四)模拟教学法

该方法始于20世纪30年代。它通过设置模拟环境、模拟角色、模拟操作程序,达到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非常适合旅游专业课使用。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在授课时,如“饭店管理”课程可以请同学上台扮演饭店服务员和客人,设置情景对话,以及问题的发生和处理;“实地导游”课程也可以请同学上台扮演导游员为在座学生讲解景点。通过这种演习,学生们可以直接感受世界的复杂性,弄清理论与实践的差别,增长实践才能。

(五)情景式教学

情景式教学可分为校内、校外两部分。

1、校内情景式教学

在教室或实验室模拟规定情景,具体来说,可开设校内实训室,如导游模拟实验室客房服务模拟实验室、中西餐服务模拟实验室旅游商品实验室等。导游模拟实训室应悬挂多幅旅游地图、挂图,及反映各地特色的旅游展品,另配备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现代教学设施,收藏旅游资源相关图书,及国内外旅游风光vcd,供学生进行导游业务训练;客房服务模拟实验室可按三星级宾馆标准间设计,供学生进行客房服务管理训练;餐饮模拟实验室可配备中、西餐桌及用餐工具各两套,还可经常举行各种比赛。如按正规导游的要求举行导游模拟比赛,学生自己选择景点,自己编导游词并进行特定的危机处理。

2、校外情景教学又叫实地考察法

这是一种通过到实地参观进行考察的办法。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第一,二年的实习周实地考察旅游正是对此种方法的运用。一年级是去黄山及皖南地区的旅游考察,通过实地导游的讲解,可以使学生在参观实际景点的同时更感性的了解导游的程序,导游的方法以及技巧。二年级的华东线考察,就是在短途导游的基础上,培养长线导游讲解的途径。对于饭店管理方向的学生,带他们到星级饭店参观,使学生了解星级饭店的设置机构,如客房,餐厅的规模,布置;了解饭店的运营状况,服务人员的服务方式方法,如怎样正确的铺床,摆台,怎样正确的迎接客人,使用礼貌用语,怎样转接,挂接电话等等。既然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实用型、技术性的人才,那么实地考察法显得尤为重要。

显然,一个学生最好经过各种方法的训练,以适应变革社会多方面的要求。对一个大学及其教师而言,也有必要用不同的方法训练学生。国内不少大学教学方法单一,而且理论脱离实际,以上介绍的教研方法或许可供参照。

[1]蒋作斌.对职业教育特色问题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3,(01).

旅游系毕业论文篇十四

论文摘要: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热情的高涨,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提倡环保的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的新时尚。

但由于自身的经济技术、专业设施和人才缺乏及民众环保意识较差的情况,我国在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本文就此以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为例,指出其现存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论文关键词:生态旅游;森林生态旅游;对策

由于全球生态环境的恶化引起人类社会对环境质量的普遍关注,另外,基于旅游的盲目发展造成的旅游环境衰退,引发了人们对传统大众旅游方式的反思和对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的呼唤。

而当前,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为了响应“绿色奥运”的精神,我国正面向全社会开展“绿色旅游项目推介计划”和“绿色旅游行为倡议”等,积极推广各种人与自然和谐的旅游活动。

1. 生态旅游

1.1 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于1983年首次提出。

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环境的危机的背景下,人们环境意识开始觉醒,而其内涵也得到不断的充实,即生态旅游是在被保护的自然生态系统中,以自然景观为主体,融合区域内人文、社会景观为对象的郊野性旅游,旅游者通过与自然的接近,达到了解自然、享受自然生态功能的好处,产生回归自然的意境,从而自觉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一种科学、高雅、文明的旅游方式。

1.2 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

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更多地联想到了“绿色”的丰富内涵。

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因此,森林公园生态游成为了世界可持续性旅游--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

据报道,目前美国家庭收入的1/8用于森林游憩,每年总花费约3000亿美元;在日本,每年有8亿人次进行“森林浴”;德国提出了“森林向全民开放”的口号。

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也同样着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

而我国政府也大力推进传统林业的转变,着力构建林业生态和产业体系,同时随着人们关注森林和保护自然生态意识的增强,森林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中的一个新亮点。

据统计,中国森林面积达到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21%,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

保护区1699处,规划面积1.2亿公顷。

同时,还建立了众多的自然保护小区、狩猎场、野生动物园和湿地公园等,一大批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成为了新兴的旅游胜地和开展户外休闲娱乐活动的主要场所。

2. 森林生态旅游

2.1 森林生态旅游的定义

森林生态旅游就是依现有森林资源,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自然景观为依托,以人文景物为点缀,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为群众提供游览观光、避暑度假、疗养休养、会议培训、科学考究和狩猎的良好场所。

2.2 以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宁武县东寨镇,总面积约4.433万公顷,森林面积2.27万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50%。

林木总蓄积量为管涔林区的40%,约为208万立方米,综合覆被率达到73.7%。

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约有560多种,野生动物有152种。

林蘑、蕨菜等绿色食用资源也极为丰富。

公园内风景优美,是一处以险山、奇峰、森林、湖泊和珍禽异兽组成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

2.2.1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发现状

整个国家森林公园由景色各异的七大景区组成。

分别为芦芽山风景旅游区、荷叶坪亚高山草甸生态区、马营海(天池)山地湖泊旅游区等。

1)芦芽山景区是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打旅游品牌,但却直属于管涔山国有林管理局下设的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辖,无权干涉芦芽山景区的一切事务。

而芦芽山景区由于各方面的压力与制约,无力改变景区落后的面貌:登山的石阶不规范,随意堆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经费不足;道路多年不予修缮,目前已破烂不堪,行车困难;出租马匹的商贩随处可见,混乱不堪。

2)万年冰洞形以制冷机制最强、冰储量最多而位列全国仅有的九个冰洞之首,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约三百万年,极具科考价值。

为了保护景观,应冰洞限制每日参观人数,但这系项措施好象并没有真正地实行过。

目前已有一些冰柱开始融化,过多的游客对冰洞景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荷叶坪景区也是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景区。

但自后,却由五寨县旅游局开发管辖。

由于盲目开发建设,大量游人甚至不少车辆都进入草甸内, 丢弃的垃圾和动物的粪便随处可见,致使草甸被破坏、水土流失逐年加剧。

4)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内还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如情人谷、汾河源头、古栈道等,但都是由宁武县旅游局、宁武县水务局等单位所管辖。

这些景区由于开发单位急功近利盲目开发,许多景点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些景点的生态环境已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2.2.2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开发中的问题

1)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规划,盲目开发建设。

在景

区或林区内,存在乱砍乱伐现象,加之旅游景点的开发,周边地区矿产开采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都会使当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生态旅游区的企业和个人在经营中不考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出现大肆招徕客源、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不良现象。

3)生态旅游区归属不清,管理混乱。

整个公园分属多个部门,其自身的管理机构没有实权,无法真正发挥其职能,造成对环境不同程度的破坏。

4)发展生态旅游的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5)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水平低。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尚短,缺乏既懂生态学和旅游学知识,同时又能正确理解生态旅游内涵的专业人才。

6)开发生态旅游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7)旅游者的环保意识淡薄。

在自然环境中,游客缺少对保护生态资源的责任感。

3. 解决对策

3.1 与各级部门积极进行协调,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各项职能作用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种融科普教育型、特色参与型、运动休闲型旅游于一体的高雅娱乐方式。

正因如此,森林公园必须把加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放在首位。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应积极和当地各级政府部门进行协调,取得对景区的管理权。

在政府宏观政策的指导下,充分发挥森林公园的管理职能作用。

3.2 对景区发展做科学合理的规划,避免盲目建设

森林公园开发生态旅游需要制定一个开发合理、滚动发展、永续利用的总体规划,以避免盲目地随心所欲地进行粗放式的开发。

否则,必定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导致一些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的损坏与浪费。

3.3 多方位筹集资金,加强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加大资金筹集范围,积极与当地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协商谋求共同发展的道路、或采取股份制、或主动与有意从事发展旅游业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合作等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从而逐步改善公园旅游的基础设施状况。

3.4 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员工素质

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需要积极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并开展职工专业知识的培训工作。

实行竞聘上岗的人才竞争机制,以提供管理队伍的综合水平。

3.5 加强管理和规范各种经营行为

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和严格的规章制度以杜绝恶性竞争和欺客、宰客的现象发生,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还景区一个宁静而和谐的环境。

3.6 加强旅客的环保教育

要塑造“负责任的旅游者”,可以通过

1)管涔山景区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开展各种环保活动,如拾垃圾,认养树木,设立环保提示牌等等。

2)通过导游或宣传手段对旅游者进行教育。

倡导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不乱扔赃物,使用环保包装物等。

3)通过法规、法律、制度等手段对旅游者行为进行制约。

4)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生态旅游者的管理。

4. 结论

森林生态旅游是一个以发挥森林的生态性、社会性和经济性功能为宗旨,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合理配套的综合型产业。

它将旅游开发和社会发展相结合,注重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可极大地推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实现山绿、水清、人富的目标,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措施,使政府部门、旅游业者、游客和旅游地所在社区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使生态旅游的观念深入人心,并落实到行动中去。

这正与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的林业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相配套。

而且,还可以帮助贫困林场、山区的群众脱贫致富,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系毕业论文篇十五

研究目的:无论旅游业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旅游资源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要素之一,对其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力。但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资源的破坏却日益严重起来。如何对旅游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已成为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亟待解决之事。我们对旅游资源保护进行研究,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旅游资源保护问题,以进一步促进我国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研究意义:本课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视野探讨旅游资源保护这个问题,分析了我国旅游资源保护现状,并提出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对我国旅游资源的保护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文化的定义与分类1.文化的定义2.文化的分类

(五)总结

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1.理论分析: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经过对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分析比较各种学术观点,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目前我国旅游资源保护问题的看法,针对这些看法,提出一些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主要设备、软件、资料:(一)主要设备:(二)主要软件:(三)主要资料:书籍、期刊,来源于xx电子阅览室、xx图书馆,xx资料库等。

1.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确定论文题目,收集相关材料,撰写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2.20xx年x月x日—x日,提交文献综述。

3.20xx年x月x日—x日,提交开题报告。

4.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完成论文初稿撰写。

5.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实习期间与指导老师至少交流两次以上,进行论文修改。

6.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完成论文最后修改,并提交答辩论文。

7.20xx年x月x日—20xx年x月x日,论文评审、答辩及答辩后的修改工作,并提交最终定稿论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76799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