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景点导游词顺口溜 北京景点导游词(精选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0 08:25:05
最新北京景点导游词顺口溜 北京景点导游词(精选10篇)
时间:2023-10-10 08:25:05     小编:LZ文人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北京景点导游词顺口溜篇一

北京,是中国六朝古都,历史源远流长,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代建筑格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北京的景点

导游词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东部。原为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御苑,占地约5200亩,平面布局呈倒置的品字形,总面积达350公顷。圆明园有“万园之园”的美称,它建成于清朝乾隆年间,原有亭台楼阁140多处,总面积达350万平方米。它的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

历史上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比颐和园的整个范围还要大出近千亩。它是清代封建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于此举行朝会,外理政事,它与紫禁城(故宫)同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被清帝特称为"御园"。

圆明园最初是康熙皇帝赐给皇四子胤禛(即后来的雍正皇帝)的花园。在康熙四十六年即公元1707年时,园已初具规模。同年十一月,康熙皇帝曾亲临圆明园游赏。雍正皇帝于1723年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正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御以"避喧听政"。乾隆皇帝在位60年,对圆明园岁岁营构,日日修华,浚水移石,费银千万。他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并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绮春园。至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

圆明园,不仅以园林著称,而且也是一座皇家博物馆,收藏极为丰富,堪称文化宝库。雨果曾说:"即使把我国(法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煌的东方博物馆媲美。"园内陈设豪华精美,收藏有大量的艺术珍品。据目睹过圆明园的西方人描述,"园中富丽辉煌之景象,非予所能描色揣称,亦非欧洲人所能想见"。"各种宝贵的珍品,均积聚于此皇家别墅,千门万户之中。"上等的紫檀雕花家具、精致的古代碎纹瓷器和珐琅质瓶盏,织金织银的锦缎、毡毯、皮货、镀金纯金的法国大钟,精美的圆明园总图,宝石嵌制的射猎图,风景人物栩栩如生的匾额,以及本国其它各种艺术精制品和欧洲的各种光怪陆离的装饰品,应有尽有。

圆明园是人工创造的一处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大型园林。平地叠山理水,精制园林建筑,广植树木花卉。以断续的山丘、曲折的水面及亭台、曲廊、洲岛、桥堤等,将广阔的空间分割成大小百余处山水环抱、意趣各不相同的风景群。园内水面约占三园总面积的十分之四,在平地上人工开凿大中小水面,由回环萦流的河道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园内又缀叠有大大小小的土山250座,与水系相结合,水随山转,山因水活,构成了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园林空间。使整个园林宛如江南水乡般的烟水迷离,真可谓: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圆明园体现了我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是当时最出色的一座大型园林。乾隆皇帝说它:"实夭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而且在世界园林建筑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其盛名传至欧洲,被誉为"万园之园"。法国大文豪雨果于1861年有这样的评价:"你只管去想像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夏宫(指圆明园)就是这样的一座建筑。"人们常常这样说:希腊有帕特农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东方有夏宫。""这是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与伦比的杰作"。

圆明园这座举世名园,于咸丰十年,即1860年的10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的焚毁,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一页屈辱史。

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以遗址为主题,形成了凝固的历史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相结合的独特的旅游景观,既具有重大的政治历史价值,又是一处难得的旅游胜地。圆明园被毁的悲剧,曾是中华民族屈辱的象征,圆明园的重生,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日益繁荣昌盛的见证。随着专项规划的出台,20xx年基本建成圆明园遗址公园的目标已经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我们坚信一个充满绿色的圆明园必将成为绿色奥运的一颗明珠;一个基本完整的圆明园必将成为人文奥运的一个亮点。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中央直辖市、中国国家中心城市,中国政治、文化、教育和国际交流中心,同时是中国经济金融的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与天津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具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力,其最早见于文献的名称为“蓟”。北京荟萃了自元明清以来的中华文化,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全球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北京也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历史悠久的国际高等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坐落于北京。

北京是全球拥有世界遗产(6处)最多的城市,是全球首个拥有世界地质公园的首都城市。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对外开放的旅游景点达200多处,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宫紫禁城、祭天神庙天坛、皇家花园北海、皇家园林颐和园和圆明园,还有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以及世界上最大的四合院恭王府等名胜古迹。全市共有文物古迹7309项,9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北京段)、3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国家地质公园、15处国家森林公园。世界文化遗产: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明十三陵。世界地质公园: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八达岭―十三陵、石花洞。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子监街、烟袋斜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密云县古北口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门头沟区:斋堂镇爨底下村、斋堂镇灵水村、龙泉镇琉璃渠村。

西周时成为周朝的诸侯国之一的燕国的都城。自金朝起成为古代中国首都中都。自元代起,开始成为全中国的首都。明朝自成祖后开始对北京进行大规模扩建,明朝时期北京成为第一个汉族王朝的首都。清朝在延续明北京城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修缮和扩建。至清末北京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9余年的建都史。自秦汉以来北京地区一直是中国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打进北京,美丽的北京城受到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和洗劫,大量文物被侵略军和坏民劫掠。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元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直至民国十七年中国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败回东北,北洋政府下台。民国伊始,北京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

直至民国三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直辖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辅仁大学、协和医学院等。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被日本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军队宣布投降,重新更名为北平。

北京城不仅汇聚了世界上著名的五大宗教(道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而且这五大宗教建筑和文化也各有特色。比如,现在我们行驶的朝阜路上,短短几公里,就聚居了四个宗教(朝阳门外的东岳庙、东四清真寺、隆福寺、广济寺、历代帝王庙、白塔寺)的建筑,而在北京宣南地区,以北京建城纪念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可以说聚集了五大宗教的许多著名活动场所。这些场所有:佛教的天宁寺、法源寺、长椿寺;道教的白云观;基督教珠市口教堂;天主教宣武门教堂(南堂);这种“宗教文化区”在世界大城市中是罕见的,体现了东方“和”的文化氛围,体现了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凝聚力。

北京是座千年古都,历史上,因长期处于中原与北方民族的交汇处,故而曾融合了众多民族的文化、习俗与语言。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了富有本地特色的北京风俗习惯。例如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北京庙会等。

北京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特色的节日如龙庆峡冰灯艺术节、香山红叶节、白云观庙会、东岳庙庙会等。

北京,是中国六朝古都,历史源远流长,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古代建筑格局。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简称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由此北京有着丰富多彩的古代、现代的人文景观,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

北京全市面积16807.8平方公里,在北面有军都山,西面有西山,与河北交界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市的最高峰。境内有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十三陵水库;其他还有潮白河、北运河、永定河、拒马河和汤河五大河。

北京的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季节分明:春季略有风沙,气温偏低。夏季炎热,有阵雨。秋季天气晴朗、温和,天高气爽,是旅游的黄金季节;但深秋早晚较凉,中午较热。冬季气候干燥、寒冷,雪较少。

来北京观光旅游不能错过具有北京特色的风味小吃和悠久历史的名吃。名吃有北京烤鸭、涮羊肉、宫廷菜。

北京的特产有:王麻子刀剪、安宫牛黄丸、秋梨膏、果脯蜜饯、茯苓夹饼、六必居酱菜。土产有:京白梨、盖柿、良乡板栗、山楂、核桃、密云小枣、杏。

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xx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天坛以其布局合理、构筑精妙而扬名中外,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

四合院是以正房、倒座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北方传统住宅的统称。北京四合院源于元代院落式民居,是老北京城最主要的民居建筑。一座座青瓦灰砖的四合院之间形成的窄巷,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

北京的宗教寺庙遍布京城,现存著名的有:佛教的法源寺、潭柘寺、戒台寺、云居寺、八大处等。道教的白云观等。藏传佛教的雍和宫等,天主教西什库天主堂、王府井天主堂等。基督教的缸瓦市教堂、崇文门教堂等。

北京中轴线是指元、明、清时的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从南往北依次为,永定门,前门箭楼,正阳门,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紫禁城,神武门,景山,地安门,后门桥,鼓楼和钟楼。从这条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起,就有天坛、先农坛;太庙、社稷坛;东华门、西华门;安定门,德胜门以中轴线为轴对称分布。中国著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曾经说:“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永定门、中华门、地安门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拆毁,而近年来又重新修建了永定门城楼。

北京景点导游词顺口溜篇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

今天,我是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梁导游。现在带着你们一起游览故宫,大家请听一下我的介绍。

北京故宫,位于北京市城区中心,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故宫是明朝的永乐皇帝建成的,到今已有近五百八十年的'历史。

故宫规模宏大 ,东西宽为753米,南北长为961米,总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全部建筑由大小院落约十座,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和大小宫室9999间。宫殿四周围有高约10米,长约3。5公里。朱红色的宫墙。宫墙四面都建有高大的城门,南为午门即故宫正门。北为神武门,城墙四隅各矗立着一座风格独特、造型绮丽的角楼。宫墙外围着一条宽为52米的护城河,使北京成为一座壁垒森严的城堡。

故宫正门外为一条南北狭长的前庭,是进出故宫的重要通道,通道长是600米,全用大青石铺成。通道东侧为劳动人民的文化宫,西侧为中山公园。

故宫藏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占全国文物总数的六分之一,其中有许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现在故宫的一些宫殿中设立了综合类的历史艺术馆、绘画馆、分类的陶瓷馆、青铜器馆、明青工艺美术馆,铭刻馆、玩具馆、文房四宝馆、玩物馆、珍宝馆、钟表馆和清代宫廷章文物展览等,是是国收藏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也是世界著名的古文化艺术博物馆。

各位游客,我就带你们游览到这里,接下来的时间,你们就自己到别处去游览一下,去加深了解故宫的知识吧!

北京景点导游词顺口溜篇三

各位朋友:

穿过午门,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故宫中这第一进院落就是太和门广场。首先我们看到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内金水河从紫禁城西北角筒子河涵道引入紫禁城,沿紫禁城内西侧南流,至武英殿东向,经武英殿门前,再东经涵道至太和门前。又经涵道东出至文渊阁前水池,从文渊阁东出经三座门前石桥,最后流入午门东侧筒子河,全长2100米。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宫中营造用水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分隔空间、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跨过金水桥,这片广场曾经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即前朝的正门,初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叫奉天门,明嘉靖年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年后改称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不到百日,三大殿被大火烧毁,朱棣曾在此御门听政,处理国家朝政。清朝人关后,清世祖福临的登基典礼、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封吴三桂为平西王等活动都是在太和门举行的。

太和门东庑中间的门叫协和门,西庑中间的门叫熙和门。太和门、协和门、熙和门加上前朝三大殿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称为“六和”。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分别为昭德门和贞度门。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中间御路铺以青石,两侧青砖墁地。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门,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面积约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在每年的元旦、冬至以及皇帝登基、大婚、万寿这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大朝礼。

大家请看,远处正前方是一片汉白玉雕砌的三层高台基,呈“土”字形,俗称“三台”。台基高8.13米,台边缘高7.12米,三层台基间,分列着18尊鼎式香炉。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这些小龙头实际上是大殿的排水系统。如果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三重台基承托着雄伟的三大殿,这就是故宫的中心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其中太和殿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南部,各位可以先在这里留个影,然后我们就去参观太和殿。好!现在我们面前这座高台上的宏伟建筑就是太和殿,也就是民间所说的“金銮宝殿”。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被视为皇权的象征。太和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原名奉天殿,嘉靖年间重建后改称皇极殿。清初顺治年间改称太和殿,康熙年间又两次大规模改造,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乾·彖辞传》中的“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太”即大,“和”即和谐。意思是在天道的主宰下,阴阳和合,太和元气常运不息,万物和谐共存。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殿高35.05米,面积约2377平方米。它是紫禁城乃至全国现存的最高、最大、最尊贵的宫殿,也是现存的中国宫殿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太和殿在明清两代是举行大朝礼的地方。每逢元旦、冬至、万寿,即皇帝生日这三大节及皇帝登基、大婚、命将出征、金殿传胪等重大活动都要在太和殿举行隆重的庆典。此外,冬至圜丘坛大祀、孟春圜丘坛常雩礼、孟春祁谷坛前一日,皇帝也都要在太和殿阅视祭祀祝版。大家请抬头看太和殿的屋顶,太和殿屋顶是采用古建筑中等级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屋顶正脊上两头的这两大琉璃构件叫大吻,吻上的龙形有镇火的意思。除了装饰性,它的实用功能是密合殿顶正脊和垂脊的交会处,以防风雨侵蚀。这两个大吻高3.4米,宽2.68米,重4.3吨,由13块琉璃构件组成,是现存古建中最大的吻。太和殿殿顶四面坡的筒子瓦上镶有琉璃帽钉两排,垂脊上还有10个垂脊兽,分别是龙、凤、狮、海马、天马、押鱼、狻猊、獬豸、斗牛、行什,脊兽前是骑凤仙人。脊兽和帽钉既有装饰性又有实用性,它们起着固定屋顶琉璃瓦的作用。在我国古代,脊兽的数量依照建筑物的等级高低而不同,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太和殿的脊兽共有10只,全国只有故宫的太和殿是这样。此外,太和殿装饰用的彩绘也是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

现在请大家跟随我一起登上高台来看看太和殿的内部陈设。太和殿由72根巨柱支撑,其中66根大红漆柱分布两侧,6根沥粉贴金蟠龙金柱分列宝座两旁。大殿内的地上是“金砖漫地”,这种金砖主要产于江苏省苏州,是专门为皇宫烧造的细料方砖。之所以叫金砖,是因为这种砖烧制时间130天,质地细密,敲之有金石之声。太和殿内的主要陈设是皇帝的宝座。宝座位于二米高的须弥式地平床上,通体雕以金龙,椅子后面是雕龙金漆的七扇屏风。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在袁世凯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西式靠背坐椅。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库房内发现了宝座的残件,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整修,终于恢复了宝座原貌。

现在请大家抬头看,宝座的上方是蟠龙藻井,上圆下方,深1.8米,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最下层是方井,中层为八角形,上部为圆形。井内蟠龙俯首向下,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寓意下面宝座上的皇帝是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人。藻井的设置一方面是烘托帝王的尊严,另一方面还有镇火的含义。

好,再来看宝座前方,大家可以看到宝座前设有脚踏、香筒、角端、仙鹤、宝象等。香筒是皇帝上朝的时候用于放置檀香的,通过燃烧着的袅袅的`香烟,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再来看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则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称为太平有象。角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鹤被古人看作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

看完了太和殿内景,现在,让我们转过头来再来看看殿外的陈设。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龙头乌龟和一只铜鹤。龟鹤都是祥瑞长寿的动物,摆在这里有千秋万代的含义。再仔细观察一下,大家可能会发现,龟鹤实际上是香炉,龟鹤背上有一块可以开启的盖子,里面可以放香料,上大朝时燃香用,届时香烟从龟鹤口中逸出,烘托了一种神秘庄严的气氛。此外,在太和殿丹陛的东南角还设有日晷。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针从晷盘中心垂直穿过。自古以来,皇帝就有向天下颁布历书的责任,所以日晷的设置是国家的重器之一。太和殿西南角设有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放置在这里象征国家的统一和强盛。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此外,在太和殿外东西两侧还各有鎏金青铜太平缸两口,每口重约2吨。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据说这么大的太平缸需要用黄金100两。不幸的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现在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缸身上留下的刀刮痕迹。太平缸的主要用途是储水,以备日常洒扫庭院、防火之用。据记载明朝时有热水处太监在每年的小雪节令,便给缸加盖,缸座底下加铁屉,用来生火,以防止缸内的水结冰,清朝时也是如此。紫禁城内现在共有明清两朝遗留下来的铜质及铁质太平缸308口,其中鎏金铜缸18口。

以上就是太和殿的情况。我刚才说了,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在古代,举行各种大典都要选良辰吉时,那么皇帝在何处等待这历史性时刻的来临呢?就是太和殿后面的中和殿,那我们现在就去看看!

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和保和殿之间,正处于“土”字形须弥座的中部。殿为方形,四角攒尖,鎏金宝顶。中和殿在明朝初年称为华盖殿,嘉靖年间改称中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中和”二字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体现了儒家中庸之道的思想。

在明清两代,凡遇到三大节举行庆典前,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内阁、内大臣、都察院、翰林院官员及侍卫人员的朝贺。如果遇到皇帝亲自参加方泽、太庙、社稷及历代帝王庙、先师孔子、朝日、夕月等重大祭典的时候,皇帝还要提前一天在中和殿阅览祝文以表示恭敬谨慎。每年仲春时节皇帝在去先农坛行耕礼时,也会亲自到中和殿阅览祝文,检查种子和农具。

过了中和殿,我们就来到了保和殿,它位于“土”字形须弥座的后部,为重檐歇山顶。明初永乐年间这里叫做谨身殿,嘉靖时改为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保和殿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意思是统治者应该保持天人合一,维护万物的平衡。

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时,每逢除夕,皇帝在这里举行宴会,宴请外藩王公。公主下嫁的宴请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到了乾隆皇帝以后,保和殿又多了一个用途,成为科举考试中殿试的地方。

大家随我往后走,大家看,在保和殿后的台阶上的这块石雕丹陛,是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制作非常精美,是难得的石雕珍品。这块丹陛石长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这是紫禁城内最大的一块石雕丹陛,采自北京房山境内的大石窝。

好啦!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作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北京景点导游词顺口溜篇四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我叫王xx,大家可以叫我王导。我是你们的导游,请大家跟好我的脚步,我们今天的景点是北京举世闻名的天坛。

下面我们来到了天坛的祈年殿。祈年殿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殿有33米高大约11层楼房那么高。1887年八月二十四日,雷雨交加,祈年殿不幸被击中,烧毁。因柱为檀香木,香飘数里。

下面我们已经到达“天库”了,“天库里有三音石,”它就在黄穹宇里,只要在第一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一下,在第二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两下,在第三个三音石上拍一下,就回声三下,所以,它们才称为“三音石”。

现在我们来到了圆丘坛,它有两个防护墙,一些阶梯和古人的雕像。

游客们,现在你们可自由观赏,但请注意,不要乱涂乱画,带小孩的游客请管好你的小孩,两个小时后在天坛门口见。

北京景点导游词顺口溜篇五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尧之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北京6大景点的

导游词

,欢迎欣赏。

各位朋友,过一会儿我们将参观故宫博物院,现在我先为大家作个简单介绍。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又叫紫禁城。“紫”是天上君王居住宫殿的颜色,那么人间的帝王当然要与紫字沾边。“禁”是指当时那里守卫森严,不要说是普通老百姓,即使是高官大员没有皇帝的召见也不能私自入城,否则就会引来杀身之祸,是皇家“禁”地,所以又称紫禁城,整座城池建成于公元1420xx年,位于天安门广场北侧。

故宫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960米,东西宽750米,全面积72万平方米。整座紫禁城被宽52米的护城河所环绕,城墙高10米,可谓是“城高池宽”。在故宫城楼的四周各有一座被称为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精美角楼。故宫开四门,座北朝南,南门为午门,即正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整个院落分为二大部分,即“前朝”和“后寝”。“前朝”是皇帝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及东西两侧的文华殿及武英殿为主。“后寝”是皇帝及后妃、未成年的子嗣们居住的地方,主要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及东西六宫为主。除此之外,故宫内还有很多其它各式各样、用途不一的大小宫殿。据说当年紫禁城共有宫殿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够多吧!打个比方说吧,如果一个婴儿从哇哇坠地开始每晚住不同的房间,等他住遍所有房间后已经是一个27岁的年轻人啦!

如此大规模的建筑群,所用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可想而知的,故宫自1420xx年开始筹建,至1420xx年完工,历时十余年。施工中征集全国著名工匠10多万名,民夫100万,所用的材料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自故宫建成后先后有明清24位皇帝在此执政。

1920xx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1920xx年清帝退位。1920xx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首次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多次对故宫进行修缮,使它更加壮丽辉煌。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好,先介绍到这里,呆会儿我再为大家做详细讲解。

2.午门导游词

各位朋友,这里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各位请看!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它建成于公元1420xx年,位于端门之北,雄伟壮观。

午门的平面呈“u”字型,正楼高35.6米,门额上有“午门”二字。两厢尽头为钟、鼓楼。城门正面开三个门洞,中路供皇帝出入,东西两侧供皇室成员及文武大臣通行。在两侧的墙上,还开有两个掖门,即侧门,平时不开,唯有举行皇家考试时才开放。

下面,我再为大家讲一讲午门的作用,在明代这里是举行献俘大典的地方。所谓献俘大典是指军队凯旋而归时,皇帝在此接见*臣、将士,将士们向皇帝献上战俘,皇帝象征性地将战俘赦免,以示皇恩浩荡,像正午的太阳光照四海,颇有一种“哪里有了皇帝郎,哪里人民得解放”的意味。另外,每逢正月十五过灯节的时候,皇帝在此赐宴百官,农历十月初一,在这里颁布次年历书,每逢皇帝去太庙祭祖便击鼓,去社稷坛祭土、谷神则鸣钟。如果皇帝去天坛祭天或祈谷便钟鼓齐鸣,告知百姓们“咱们的皇帝要去天坛祭天,祈谷为民造福啦!多么伟大的皇帝呀!”界时还有乐队吹奏、擂鼓,真是名符其实的自吹自擂!

刚才咱们讲的都是发生在午门前的好事,但这里还有可怕的一面呢!各位都在电影或在小说中听到过“将某某推出午门斩首”的说法,现在我要告诉大家,这里虽是午门,但却不是砍头的地方。在明朝的时侯,这里是廷仗之所。何谓廷杖呢,说白了就是用棍“仗”打某人的屁股。为什么要廷杖呢?大家都知道皇帝是真龙天子,文武大臣对真龙要百依百顺。但凡有人敢出言不逊或顶撞皇帝,那便是犯了“逆鳞”之罪。那位“逆鳞”者就会被押到午门东北角进行廷杖,轻则皮开肉绽,重者死于仗下。挺可怕的吧!那么,今天还有受廷杖之苦的人吗?有,不过今天的廷杖是让某人“停(廷)止游览,依仗(杖)有关条例处罚”的意思。所以请大家一定要遵守有关游览规定。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已经进入故宫。此处是故宫第一进院落,首先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座汉白玉石桥,它们象征五德,即仁、义、礼、智、信,是皇帝集美好的品质为一身的意思。金水桥下是内金水河,跨过金水桥就来到了太和门广场,这里即是明代皇帝御门听政时百官待驾的地方。

何谓“御门听政”呢?这“御门”即指太和门,“听政”是指听取政事。您可能觉得新鲜,这堂堂的皇帝放着那么多的宫殿不用,偏偏跑到这里来处理朝政,是不是有点做作呀?其实这并不是皇帝故弄玄虚,而是出于无奈。怎么回事呢?原来呀,在永乐皇帝自南京迁都北京以后,不到一百天,崭新的三大殿就着了一把无名火,望着三大殿的一片焦土,永乐皇帝想,是不是我迁都劳民伤财,上天要惩罚我?怎么办?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动上苍。因为三大殿被烧毁,无处可去,又要对上天表现出“勤政”,故每天黎明,在太和门办公,也真是够辛苦的。到了清朝,虽然也有御门听政的做法,但听政处自康熙以后改在了乾清门。自清朝咸丰皇帝以后就再也没有皇帝御门听政了。但同治皇帝上台后,又有了听政,不过不再是“御门听政”,而是变成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了。末代皇帝溥仪登基后,未出三年,大清国就灭亡了。好,下面请各位去参观末代皇帝溥仪举行登基大典礼的太和殿。

大家请看,这是中和殿。“中和”的意思是凡事要做到不偏不倚,恰如其分才能使各方面的关系得到协调发展。中和殿的作用之一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二是皇帝在去天坛祭天或是去先农坛行亲耕礼前视察农具和种子的地方;三是在清代每20xx年修家谱后,皇帝要在此处审阅。外人要想成为皇帝家族的一员,有两条路:要么嫁给皇帝或亲王;要么娶皇帝的女儿。俗话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但毕竟是“姑娘大了不可留”。所以不管愁嫁不愁嫁,到了年纪就必须得出嫁。这么大的喜事,少不了又要庆贺一番,在哪里庆贺呢?当然要在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好,请大家看看中和殿内的陈设,然后跟我来一起参观保和殿。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叫保和殿。“保和”的意思是“要保持事物间的协调关系”。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在清朝它的主要作用也有三个:第一,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皇帝在此宴请蒙古、新疆等外藩王公大臣以求边疆稳定;第二,我们刚才提到的,公主下嫁要在此殿宴请附马及三品以上官员;第三,自乾隆皇帝以后,此殿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好啦!故宫的前三殿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大家参观保和殿并稍适休息,我们1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现在我们来到了故宫中最重要的院落——太和殿及其广场,这里即是皇家举行盛大典礼的地方。太和殿广场基本呈正方形,整个院落平坦宽阔,气势非凡。北有太和殿,南为太和门,东为体仁阁,西为弘义阁,面积达3万平方米,是整座紫禁城面积的1/24。整个广场可容纳近7万人,为什么要在此处设这么大的广场呢?一是显示皇家的威严;二是起到震慑的作用,您想想,如果官员人等站在这么大的广场中,面对高高在上的皇帝及庄严雄伟的建筑,不得不由衷感叹自己的渺小及皇帝的伟大,既便心存异志,也只好无可耐何地拜于皇帝脚下。当然,皇帝也不傻,他也知道在他残酷的统治下,某些人会有些“想法”。不过你有你的“想法”,我有我的“办法”。你想进来刺杀,我就铺它个横七竖八。你想躲在暗处,我让广场无树无花。说到这儿,您会问,什么叫横七竖八?是皇帝派人把闯进宫中的刺客杀个横七竖八,人仰马翻吗?不是,刺客从地上是跟本进不来的。这“横七竖八”是指皇帝怕有人从地下挖洞进来刺杀,故下令将广场地面上横七层、竖八层地铺了十五层方砖,看谁还能挖地洞?刚才我还说过“广场无树无花”,对吧?各位看看,整个广场除有些大缸之外,真的没有树,没有花。那皇帝为什么不在这么重要的地方装点一番呢?其原因有二:第一,如果植树、种花,虽然景色美好,但失去了庄严肃穆的气氛;第二,皇帝怕在大典中有刺客藏在树上或花丛中对自己下黑手,所以在整个广场周围不植树,不种花。但却摆了一些大缸,这是何用意?请朋友们猜猜看…..那些大缸不是养鱼用的,而是为存水而设。大家看一看,我们周围的大殿都是木结构的,万一失火,后果不堪设想,怎么办呢?只好存些水,以解燃眉之急。故宫中共设水缸308口,其中锍金铜缸18口。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冬天很冷,如果水缸内的水结冰,怎么办呢?这真是有点“替古人担忧”了。请各位往下看,每个大缸下都有一个石基座,一边开小孔,这就是相当于北方农村原来烧土炕用的“灶眼”,到了大风降温的时候,上面盖盖儿,并加盖棉被保暖,下面用文火加热,这样水温不冷不热,既不会因为太热而蒸发,又不会因太冷而冻冰,于是这些大缸便成为宫中最有效的消防器材了。

好!这里可以拍下远处太和殿的全景,各位可以在此留个影,过一会儿,我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太和殿。

太和殿座落在八米多的三层汉白玉基座之上,庄严肃穆。在每一层基座的边缘都伸出很多小龙头,那些小龙的名字叫“螭”,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龙,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呢?其实,它们是大殿的排水系统。如果您仔细看会发现每个龙头的嘴里都有一个小孔,即喷水孔,三层基座之上共设小龙头1142个,每当下大雨的时候,雨水便从1142个龙头嘴里的小孔内排出,非常壮观,为宫中一景,被称为“千龙吐水”。

各位朋友,我们眼前的太和殿是整座紫禁城内级别最高的建筑,只有皇帝举行盛大典礼时才使用,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我国现存木结构大殿的杰出典范之作。太和殿始建于公元1420xx年,当时叫奉天殿。后来,该叫皇极殿。清顺治皇帝登基后,重修三大殿,并将皇极殿改为太和殿。“太和”的意思是: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可以得到协调的意思。后来在康熙年间又经二次重修,才有今天我们看到的太和殿的规模。太和殿高35米,东西长64米,南北宽33米,面积为2377平方米。它面阔十一间,进深5间,规模为紫禁城内大殿之最。装饰用的彩绘为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殿顶形式为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顶,就连大殿正脊上的吻兽也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总之处处显示“第一”,那是皇帝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思想的体现。

大殿内的陈设简单而又富丽堂皇,地上是“金砖漫地”,皇帝的九龙宝座位于二米高的楠木高台上,皇帝升座后,颇有居庙堂之高,君临天下之威风。宝座前陈设有宝象、仙鹤、香亭等物品,都取其美好的寓意,大殿中间有6根蟠龙金柱,直通殿顶,殿顶设蟠龙藻井,井内蟠龙口衔一个铜胎中空的水银球。这个球被称为轩辕镜,一般悬挂在皇帝宝座的上方,意思是说在位之皇帝是轩辕皇帝正宗的皇位继承人,而不是假冒伪劣者,倘若真的是冒牌货,据说轩辕镜就会掉下来砸他的脑袋。有没有害怕被砸的假冒伪劣皇帝呢?有,他就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他登基时为了防止被砸,故意把宝座往后移动了,不信大家可以仔细看一看。

看完了太和殿内景,现在,我们再来看看殿外的陈设。在太和殿外的露台上左右各有一只乌龟,各有一只仙鹤。它们取龟鹤延年之意,象征江山社稷万代相传。此外,东侧还有日晷,它是古代的计时工具。西侧设有嘉量,是古代的计量器具。这两件陈设象征皇帝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公正无私的,对天下百姓都是坦诚、平等的。

在古代,举行各种大典都有要选良辰吉时,到了吉时皇帝才能升宝座。那么皇帝在何处等待这历史性时刻的来临呢?走!现在咱们就去看看!

各位,现在我介绍一下故宫的后半部分,即“后寝”。说通俗些,就是皇帝后妃及其未成年子女生活居住的地方。整个“后寝”分为五大部分,即中路、东路、西路、外东路及外西路,下面我分别给大家讲一讲它们各自的作用。中路上分布着最主要的建筑,有皇帝住的乾清宫,存放玉玺的交泰殿,皇后住的坤宁宫。东路、西路是皇帝的三宫六院居住的地方。外东路是为退休的皇帝修建、用以颐养天年的地方。外西路俗称寡妇院,是已故皇帝的后妃们养老的地方。

在乾清门左右,东西宫门之前各有一组建筑,东侧为奉先殿,是故宫内供奉祖先的地方,西侧为养心殿,清代自雍正皇帝后,帝王们都迁到养心殿居住,它是晚清故宫中最重要的宫殿,历史上的垂帘听政就发生在养心殿的东暖阁。过一会儿,我们就去参观,下面请各位欣赏故宫内最大的云龙石雕。

各位请看,这是故宫中最大的石雕,这块大石头重250吨,是从距紫禁城90公里外的北京房山运来的。在冬天人们就在沿途挖井,拔水成冰,把石头放在冰上拖拉,要是在其它季节就在大石头下面铺上滚木,然后再用数百人一起拉,运到这里后再加以精雕细琢才雕成了我们看到的精美作品。

各位回想一下,我们在参观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对狮子,在天安门前,在太和门前,现在又见到一对,那么古人为什么要在门口摆狮子呢?把狮子放在门口有避邪之意,同时又象征着皇家的威严。那么各位猜猜看哪只是雄狮,哪只是雌狮呢?其实很容易判断。这位足下踩球,准备发点球的球星自然是雄狮;那位看着小狮子的母亲自然是雌狮。您瞧她的头偏向中路,好象在关注重着这个点球,会不会进……刚才跟大家开个玩笑,其实这雄狮脚下的球象征寰宇,即皇帝掌握着天下的命脉。雌狮脚下的小狮子象征皇帝子嗣兴旺,相传万代,后继有人。

乾清门内是清代帝王御门听政的地方,自康熙皇帝沿习至咸丰皇帝。后来,“御门听政”就变成“垂帘听政”了。

在乾清门之西有一排连房,那就是清朝大名鼎鼎的军机处,清朝的很多重要决策都出自军机处,皇帝在此与军机大臣共商国事,建筑虽不起眼,但地位显赫,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兼。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乾清宫,这是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处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后三宫之首,位于乾清门内。“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彻”的意思,一是象征透彻的天空,不浑不浊,象征国家安定;二是象征皇帝的所作所为象清澈的天空一样坦荡,没有干任何见不得人的事。

乾清宫建于明永乐初年,曾几度失火后重建,到清朝嘉庆年间才有了今天的规模。乾清宫两层檐间挂蓝底大匾,上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乾清宫三个字,象征清朝统治者希望满汉一家,和平共处,相安无事。

在乾清宫外的露台上陈列着铜龟、铜鹤、日晷、嘉量,它们的象征意义我们已在太和殿前讲过,这里又多了两件陈设,在乾清宫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江山社稷金亭,象征皇帝掌握着皇家的江山、社稷。

乾清宫分为中殿、东暖阁及西暖阁三个部分。正殿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临时按见大臣的地方。殿中设皇帝宝座及御案。东、西暖阁是皇帝晚上住宿的地方。每个暖阁里面又设为上下两层,每层又设若干张床,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有权有势的人都怕死,皇帝也不例外,之所以如此设计都是为以防万一。您想,要是有位大侠闯进宫来暗杀皇帝,到达乾清宫后,首先要判断皇帝今晚住东暖阁呢,还是住西暖阁,即使第一步判断对了,第二步更难了,东西暖阁共有床位27张,可见要想一下子找到皇帝真不是件容易事儿。所以自故宫1420xx年建成以来,到1920xx年溥仪退位,在长达近520xx年的历史中没有发生皇帝被刺客暗杀之事,不过有个皇帝却差点被他的妃子们杀死,那个皇帝便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嘉靖在位时不理朝政,求仙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到处搜刮民财,以至于民怨四起,老百姓称他为“家净”皇帝,即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被皇帝搜瓜干净了。这个嘉靖皇帝呀,不但老百姓恨他,就连他的妃子们也恨他。因为嘉靖皇帝荒淫无道,妃子们经常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她们决定以死抗争。大家想想,要刺杀皇上能需要多大的勇气呀!按当时的法律规定,犯杀君之罪要被凌迟处死,所谓“凌迟”是将罪犯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地切下来,同时还要让犯人保持清醒,直到切若干刀后,才能让犯人死去。对这一切,妃子们当然知道,但与其被折磨不如举大义。于是一天晚上,她们趁皇帝熟睡之时,打算用绳子把皇帝勒死,可天不随人愿,宫女们在慌忙中把绳子打成了死结,没有成*。后来,宫女们被抓。皇帝经过太医急救,苏醒过来,但是被吓破了胆,他万万也没想到,那些看来对他百依百顺、文文弱弱的宫女们敢集体造反,这太可怕了!嘉靖皇帝从此不敢再住乾清宫,搬到当时的西苑,即今天的中南海去居住,直到临死前一天才般回来。这就是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壬寅宫变”。

在乾清宫内,正中挂着一块匾,上书“正大光明”。那是清朝皇帝的祖训,作为治国、修身、平天下的基本准则。匾的后面是清朝自雍政皇帝后秘密藏储的地方。何为秘密藏储呢?“储”是皇储的意思,即是皇位的继承人。清代的藏储制度是这样的,在位皇帝将选出的接班人的名字写成两份,一份封在匣内,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另一份存在养心殿匾额后,当皇帝死后由顾命大臣分别打开两个匣子,两个匣内的人名一致,这就是新皇帝。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您想想,谁不想当皇帝呀!当皇帝可以为所欲为,那多爽呀!但皇位只有一个,如果大家都想要的话那就得打个不可开交,以至兄弟相残,父子反目,这在我国历史上也是屡见不鲜的。雍正皇帝之所以想出这一招来,与他的亲身经历是分不开的。雍正皇帝是康熙大帝35个儿子中的一个,当皇帝的机率是1/35,康熙皇帝两次废立太子,兄弟间明争暗斗,剑拔弩张,最后雍正当了皇帝。回想当年同室操戈,兄弟杀戳的情况,雍正皇帝决定建立藏储制度,这样皇子们谁都觉得有可能成为皇位继承人,但路只有一条:努力进取,博得皇阿玛的欢心,将自己的名字放入小匣子。这样一来,兄弟们从手足相残变成了兄则友、弟则恭,有利于家族内部的团结,所以这一制度还是有它的进步性的,清朝的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位皇帝都是按密秘藏储制度登上皇帝宝座的。

发生在乾清宫的故事还很多,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现在请各位随我去参观交泰殿。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紫禁城的后花园——御花园,这里是帝后们的休闲娱乐的场所。整个花园呈长方形,占地虽然只有1.2万平方米,但却容纳了大小20多座不同风格的建筑。布局紧凑,小巧玲珑。这里古树参天、奇花异石遍地,强调的是个“悠”字。分为中轴线及左、右三大部分,现在我先给大家讲讲中轴线上的唯一的一所宗教性建筑——钦安殿。

走进天一门,首先看到两棵树,它们下部分开,上部连在一起,像是一对恩爱的夫妻,被称为连理枝。在介绍钦安殿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讲连理枝的感人故事。相传战国时期有一对恩爱的夫妻,由于妻子长得漂亮,被国君看中,把她强行纳为妃,又强迫其夫去筑青陵台,后来又将韩平杀害。妻子闻讯痛不欲生,自缢身亡。国君大怒,为了让这对恩爱夫妻在黄泉地不能相见,特意将夫妻二人的尸首分别埋在青陵台两侧。后来,两座坟各长出一棵树,两棵树的树干不断接近,最后结合在一起,夫妻终能团圆。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对恩爱夫妻,把这两棵树称为连理柏。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钦安殿。它是一所道教建筑,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御花园的天一门内。始建于明代,是供奉道教北方水神——真武大帝的地方。(景物)由于紫禁城内几乎都是木结构大殿,最怕火,故每年立春、立夏、立秋及立冬之日皇帝来此上香以祈祷水神保佑。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的位置是在御花园的东侧,这里有两个亭子,名为万春和浮碧,在西侧相对应的位置也有两个亭子叫千秋及澄瑞,这四亭为一年四季的象征。

再请看这座假山,它的名字叫堆秀山,是由太湖石堆砌而成,山顶有御景亭,它是御花园内最高的建筑,为帝后在九九重阳节登高远望而设。大家可以在山前拍照留念,我们的下一站是清朝选秀女的地方——延辉阁。

各位,这里就是清代选秀女的地方,当年的兰儿就是在这里被选中,后来成为统治大清王朝长达48年的慈禧太后。

神武门是紫禁城的北门,明代曾叫玄武门,清代为了避讳康熙皇帝玄烨的“玄”字,改为神武门。神武门是皇家的报时台,原来门楼上设有钟鼓,每天早晨鸣钟,晚上击鼓,为在紫禁城居住的帝后们报时,此外皇帝外出巡幸也出此门。

各位请看,这座四角攒尖顶的大殿叫交泰殿,取天地交合,安康美满之意。这座建筑是明清两朝皇后过生日时举行寿庆活动的地方,您想想,过生日受贺是件多开心的事儿呀!皇后能不高兴吗?一高兴就得笑呀,这一笑呀,这里出“娇”滴滴的姿“态”,所以这交泰殿的名字及作用真是恰如其分。不过您可别当真,我只是推敲一下,不是正史。正史上的记载是说皇后过生日受贺是在这里,过生日受贺时还要隔着帐子,但谁也没机会看到她笑,因为古代男女有别,女子不能随便抛头露面,应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以能看到皇后真容的只有皇帝。此殿的另外一个作用是清代皇后去祭先蚕坛前要到这里来检查祭典仪式的准备情况,各位还记得皇帝要去先农坛行亲耕礼时要在哪里做准备活动吗?对!是中和殿。

在交泰殿内左右两旁陈设着古代计时工具,大自鸣钟和铜壶滴漏,清代还在这里放过象征各项皇权的玉玺25块,在大殿后墙匾额上有“无为”二字,那里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意思是希望后代能够以德制国,施以仁政,以图国家长治久安。

好啦!各位朋友,皇后在此接受朝贺后,要回宫了,回哪个宫呢?就是后面的这座坤宁宫。

各位朋友,这座大殿是坤宁宫,是皇后在紫禁城内居住的地方。

“坤”是地的意思,“宁”是宁静,安宁的意思,坤宁即是象大地一样宁静、安忍不动。意思是说,皇后是后宫之主,母仪天下,应该有大地一样安忍不动的胸怀。明代的皇后都住在这里,自清朝雍正皇帝开始,皇帝从乾清宫搬到养心殿居住,皇后也从坤宁宫搬到了体顺堂伴驾,坤宁宫的作用因此发生了变化,西部被改成了萨满教的祭祀场所,东部改为皇帝大婚的洞房。在清朝,凡是在未成年就即位的皇帝,在结婚时要与皇后在此度过3天,然后再迁往各自的居处。清朝在这里结婚的有康熙、同治、光绪三位皇帝,每位皇帝的婚礼都极为隆重、奢华。同治皇帝的婚礼耗银1100万两,根据当时的物价计算,这1100万两银子如果按照奢侈无度的慈禧太后的膳食标准来计算,那么即使是5个慈禧太后一齐花,花120xx年都花不完。现在室内的物品是按清朝光绪皇帝结婚时的情景陈设的,各位可以参观一下,沾沾皇家的喜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要参观的这组宫殿叫养心殿,取“养心以育德”之意,就是要通过深入思索,修到美好的品德,以德治天下。明朝的皇帝及清初的皇帝都住在乾清宫,后来康熙大帝死后,雍正皇帝为了给他守孝就搬到了养心殿,从此以后清代帝王都住在这里,于是这座大殿便是“有龙则灵”,名气就大起来了。在紫禁城内,它的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有些朋友会问,为什么雍正皇帝要选养心殿而不选其它地方居住呢?这与它在紫禁城中的位置有关系,下面我给大家说明一下。

首先生活上考虑:第一,这里相对独立而且又封闭,屋内设很多密室,比乾清宫更安全;第二,这里离御膳房很近,便于用膳;第三,养心殿位于西六宫之前,便于皇帝召见嫔妃。

其次,在处理朝政方面也很方便,第一,这里离乾清门也不远,不会影响御门听政;第二,这里离军机处很近,便于皇帝处理军国大事;第三,从这里去乾清宫及太和殿都很方便,所以由于位置理想,故成为清朝众多皇帝的居住之所。

养心殿分为前、后殿。前殿是处理朝政的地方,后殿为帝后休息的地方。前殿又分为正厅,东暖阁及西套间,正厅内设有宝座、御案,屋顶上有蟠龙、藻井及轩辕镜,清代自雍正皇帝至咸丰皇帝都在这里处理政事。同治、光绪小的时候就不在这里办公了,去了哪里?不远,就在正厅东部的小屋——东暖阁,这里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垂帘听政的地方。当年由于慈禧太后大权在握,于是借口皇帝太小不能处理国事为名与慈安太后两宫垂帘听政,各位请看那个帘子,当年小皇帝坐在前面的宝座上,两位皇太后坐在后面,中间有帘将皇帝及太后们隔开。大臣门奏事时跪在小皇帝面前,大臣们奏毕,两位太后决定如何办理,写好诏书再盖上皇帝的御玺,虽然皇帝一句话没说,只是个摆设,但既然盖了皇帝的章,就成了皇帝的圣旨。

养心殿的西套间为皇帝读书和休息的地方,西套间内有一间“三希堂”,是珍藏“三希”的地方,什么叫三希呢?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文采很高,而且书法水平也不一般,于是对名人手迹的热衷胜过于对金银财宝的喜爱。这所谓三希即是三件书法珍宝:王旬的《伯远贴》、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王献之的《中秋贴》,金银珠宝失去可以再得,但名人真迹遗失,永不会再有。于是乾隆皇帝特意将这三件绝世书法真迹珍藏在这里,并取名为“三希堂”。

养心殿的后院正殿为皇帝居住的地方,正殿东西又各设五间房,东侧名为体顺堂,是皇后居住的地方,西侧为燕喜堂,是其它嫔妃陪伴皇帝制临时住所。

养心殿也是清帝退位、结束中国长达二千余年的封建统治的见证人。1920xx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胜利,在大势已去的形势之下,1920xx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被迫在此代替末代皇帝溥仪签署了退位诏书。根据民国政府的优待政策,溥仪仍在此居住了20xx年,1920xx年冯玉祥将军下令将其逐出故宫。1920xx年10月10日故宫对外开放。好,下面请各位在这里参观一下,5分钟后集合。

各位,这里是西六宫的储秀宫,是明清两代后妃们居住的地方。

宫外东为大成右门,西为长泰门,储秀宫建于明初,清顺治年间重建,康熙年间公元1682年拆去原来的储秀门,改建为体和殿。其实储秀宫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因为有“凤”所以才灵,慈禧太后被封为兰贵人,入宫后曾在这里居住,后成为大权在握的皇太后。

慈禧太后住储秀宫时在体和殿用膳。除慈禧太后以外,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后婉容也住过这里,她将大殿内东侧改为卧室,西侧改为浴室,后殿改为西餐厅,已经出现了“西化”的苗头。 1920xx年冯玉祥将军“逼宫”后,婉容等人搬出储秀宫,这里便成为宫中最后一位皇后曾经居住的地方。

好啦,各位朋友,故宫中路及西路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请各位参观储秀宫,5分钟后我们在门口集合。谢谢各位的合作。

北京景点导游词顺口溜篇六

这里是观赏颐和园全景的最好的地方,为何称之为知春亭呢?大家都知道“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说法吧?但这里不养鸭,怎么才能知道春天的来临呢?我们的方法是“望柳而知春”。大家看,这里遍植桃柳,每当春天来临,此处是最先柳绿花红,向人们报春,故名知春亭。放眼望去,远处群山起伏,古塔耸立,现在我来问一问大家,远处的这座古塔是在颐和园园内呢,还在园外?远处的山叫玉泉山,盛产优质矿泉水,是专供紫禁城内的皇帝及后妃们饮用的。

远处的古塔叫玉泉山塔,看着在园内,其实是在园外的玉泉山,这种把别处的景色,借来一用的造园方法,称为“借景”。

再看看我们左前方的那个小的岛屿,它叫南湖岛它的南面有三个小岛——凤凰墩、治镜阁和藻鉴堂,象征东海三仙山的蓬莱、方丈和瀛州,它与万寿山遥遥相对,这种造园方法叫“对景”。

连接南湖岛与东岸陆地的桥叫十七孔桥,是仿北京著名的卢沟桥而建,为何要在这里仿卢沟桥建一座十七孔桥呢?这得从乾隆皇帝说起。

乾隆皇帝虽为一代明君,但也是一位好大喜功的帝王。他在下江南的游历中对江南的景色及建筑都非常喜欢,因此产生一个念头,何不将天下美景尽绘长廊之内,将天下精美建筑集于颐和园当中,于是颐和园中便出现了“黄鹤楼”、“岳阳楼”、“卢沟桥”等景致。乾隆皇帝还想留住杭州和苏州的景色,于是,又仿杭州的苏堤在颐和园内建西堤,西堤上又建6座桥用以增色,而且还消除了由于西侧建筑少而产生的空旷感,起到了造园方法上“添景”的作用。

此外还有万寿山后建苏州街,整条街再现苏州水乡的美景,这样一来,足不出京,就可遍游江南秀色,虽然造景花点钱,但节省了一次次下江南的路费及辛苦。如此说来,还真是挺合算的!

在十七孔桥东侧有个八角亭,叫廓如亭,它可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座亭子,它与十七孔桥及南湖岛连接在一起,形似一只乌龟的头,颈和身躯,用乌龟形状象征长生不老之意。

廓如亭往北的河堤处伏着一只铜牛,与真牛大小相仿。为何在此设铜牛?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为了镇水,乾隆皇帝铸铜牛,还特意写了一篇《铜牛铭》,刻在了牛背上。另一种说法是“在初建园林时,昆明湖西侧有一组田园风光的景致被称为“织耕图”,象征织女居住的地方,而东岸的铜牛郎隔天河——昆明湖与织女遥遥相望,够浪漫吧!

最后给大家介绍一下文昌阁,请看我们前方的这座关城式建筑,叫文昌阁,阁楼内供奉一尊文昌帝君的铜像。相传文昌帝君是专门主宰人间功名利禄的神,深受世人信奉,连皇帝也不例外。但是文昌帝君真要保佑某人当上皇帝,有了功名利禄,有了江山社稷,一定就会幸福吗?不一定!眼前就是一个例子。

各位看看那座小院,她叫玉澜堂(指向北侧)。那里曾经是光绪皇帝的“监狱”。身为皇帝,却失去了最基本的人身自由,够可怜的吧!为什么贵为天子的光绪皇帝会落到这步田地呢?咱们待会再讲。现在先请各位欣赏一下美丽的景色,照张像,我们5分钟后在玉澜堂门前集合。

北京景点导游词顺口溜篇七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游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x导。我们接下来要参观的地方是我国有名的万里长城。先提醒大家一下,大家不要随地乱丢垃圾,乱吐痰,也不要随处刻“某某某到此一游”不然的话,后果很严重的哦!要让别人知道,哦~原来是这家伙乱涂乱画呀!那你就遗臭万年了哈。等下,有趣的旅程就开始了,祝大家旅行愉快。

大家应该都知道这句话“不到长城非好汉”,但是,我们今天上长城有两种方式,一是徒步,二是乘坐电动索道车。我们为了节省大家体力,所以建议大家乘坐电动索道车。大家不用担心,不用大家自掏腰包,费用都已经算在了你们的团费里了。好了,大家跟我一起去乘坐电动索道车吧。

我们现在来到了八达岭,大家知道这儿为什么要叫八达岭呢?不懂的旅客你们别着急,让我来给大家解释解释《长安客话》中的解释是:“路从此分,四通八达。”因为八达岭是居庸关的外口,北往延庆、赤城、蒙古,西去张家口、怀来、宣化、大同,东到永宁、四海,南去昌平、北京等地区,可谓是四通八达,所以它是古代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和防卫前哨,素有“京北第一屏障”之称。大家看那条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的长龙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万里长城。据说,飞向太空的宇航员曾经报告说,从遥远的月球观察地球,能够辨认出的人类工程只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世界奇迹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这个故事的名字叫击石燕鸣。相传,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清早,两燕飞出关,日暮时,雌燕先飞回来,等到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燕鸣声,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每到有人以石击墙,就发出“啾啾”燕鸣声,向人倾诉。古时,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燕鸣声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祈祝,以至于形成一种风俗。

好了,我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大家开始自由活动,两个小时之后我们在这里集合,祝大家玩得愉快。

北京景点导游词顺口溜篇八

北京文化底蕴深厚,是一个古典与现代结合的城市。北京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景色都很宏伟壮观。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五大景点

导游词

,欢迎参考!

故宫博物院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其位于北京市中心,前通天安门,后倚景山,东近王府井街市,西临中南海。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xx年)落成。1920xx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0xx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紫禁城,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后寝”。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

辛亥革命后,这座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溥仪却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当时的政府决定,将热河(承德)行宫和盛京(沈阳)故宫的文物移至故宫的“前朝”部分,于1920xx年成立了“古物陈列所”。溥仪居宫内,一直与亡清残余势力勾结,图谋复辟,且以赏赐、典当、修补等名目,从宫中-大量文物,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严重关注。1920xx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对宫内文物进行清点。又经过一年的紧张筹备,于1920xx年10月10日在乾清门前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建院典礼,并通电全国,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放的第一天,人们以争先一睹这座神秘的皇宫及其宝藏为快,北京市内万人空巷,交通为之堵塞,此亦成为当天各大报纸的重大新闻。

经初步清点,清代宫廷遗留下来的文物,据1920xx年公开出版的二十八册《清室善后委员会点查报告》一书所载,计有一百一十七万余件,包括三代鼎彝、远古玉器、唐宋元明之法书名画、宋元陶瓷、珐琅、漆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匏、金铜宗教造像以及大量的帝后妃嫔服饰、衣料和家具等等。可谓金翠珠玉,奇珍异宝,天下财富,尽聚于此。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图书典籍、文献档案。为此故宫博物院下设古物馆、图书馆、文献馆,分别组织人力继续对文物进行整理,并就宫内开辟展室,举办各种陈列,还编辑出版多种刊物,公开资料,进行宣传。各项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人文荟萃,极一时之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夕,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了中国东北领土,步步进逼华北,形势危急。为了保护故宫文物不至遭战火毁灭或被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故宫博物院决定采取文物避敌南迁之策。从1933年2月至5月,宫内重要文物被装成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运抵上海,后又运至南京。遂于南京建立文物库房,并成立了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抗日战争全面展开。南迁文物又沿三路辗转迁徙至四川,分别存于四川省的巴县、峨嵋和乐山。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后,三处文物复集中于重庆,于1947年运回南京。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渡江之际,自1948年底至1949年初,南京-政府从南京库房中挑选出2,972箱文物运往中国台湾,后于台北市士林外双溪建立新馆,公开对外展出。余下的大批文物,在1949年以后陆续运回故宫博物院一万余箱,但至今还有2,221箱仍封存于南京库房,委托南京博物院代为保管。在这场长达十余年的惨烈的战争期间,由于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不畏艰难险阻,尽职尽责,南迁文物数量虽巨,却没有一件丢失和损伤,故宫人员的精神、事迹,可歌可泣。可又是因为这场战争,致使故宫的文物分处异地。这份祖国传统文化之珍藏应是一个整体,而尤与紫禁城建筑不可分离,人们相信,终有一日,其终将得以完璧。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的职工以崭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拔除杂草,疏通河道,清理垃圾。50年代初,从宫内清除出去的上百年的垃圾竟达250,000立方米,自此院容焕然一新。故宫博物院制定了“着重保护、重点修缮、全面规划、逐步实施”的古建维修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许多残破、渗漏、瀕临倒塌的大小殿堂楼阁得到了修复和油饰,愈显金碧辉煌。院内各处高大宫殿都安装了避雷设施,又以巨额投资建设了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和高压消防给水管网,使这座古老的宫殿建筑得到了更加有效的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彻底整治了环绕故宫的筒子河,更好地凸现了昔日皇城的风貌。

在文物工作方面,五六十年代的重点是对故宫博物院旧藏的清宫文物重新清点核对,登记造册,进行鉴别、分类和建档,纠正了过去计件不确之处并增补了遗漏的文物,例如从杂物堆中发现了用草帘裹着的象牙席、修复漱芳斋戏台时发现在地板下存放的传为唐代卢棱伽的《六尊者像》册等。通过长达十余年的工作,总计清理出清宫旧藏文物七十一万余件。与此同时,还通过国家调拨、向社会征集和接受私人捐赠等方式,新入藏文物达二十二万余件之多,大幅度地填补了清宫旧藏文物时代、类别的空缺和不足,诸如石器时代的彩陶,商、周时代的青铜器、玉器,汉代的陶俑,南北朝时代的石造像,唐代的三彩等。而新入藏的古代法书名画尤为大宗,为世所注目。如晋代陆机《平复帖》、王珣《伯远帖》、顾恺之《洛神赋图卷》,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唐代韩滉《五牛图卷》、杜牧《张好好诗卷》,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宋代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郭熙《窠石平远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等,均是人间瑰宝。此项工作数十年坚持不懈,近年还从市场上以巨资购回宋代张先《十咏图卷》,元代迺贤《城南詠古诗》,明代沈周《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清代石涛《高呼与可图卷》等,尤其前两件是溥仪以赏溥杰为名从宫中盗出而流散民间的,今日复归宝藏。

为保护好这批数量巨大的古物瑰宝,从五六十年代起对原有库房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采取了防潮、防虫的各种措施。九十年代后又建立了新的文物库房,可入藏文物六十余万件。新库房恒温、恒湿,防火、防盗,并采用现代化技术自动控制,可保文物安全无虞。自1950年开始,组建了文物修复工厂,1980年扩建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部,继承、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和引进自然科学新成果,对残损的文物进行修复,数十年来为本院及兄弟单位累计修复文物达十一万余件。

为了使院藏瑰宝和广大观众见面,在陈列展览方面,除了保存和复原三大殿、后三宫和西六宫等处的原状陈列之外,又不定期开辟了青铜、陶瓷、工艺、书画、珍宝、钟表等专馆,供参观者欣赏。还开设有临时展厅,举办各种主题性展览,如近年来的《古书画真伪对比展》、《古陶瓷真仿品对比及古窑址资料展》、《清代宫廷包装艺术展》、《五十年入藏文物精品展》等,都是广受社会各界欢迎的展览。同时也引进国内各兄弟博物馆和国外的收藏文物展。为满足广大群众的要求,故宫博物院还组织小型文物展到各省市博物馆展出,并应邀到国外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此类展览愈见频繁。曾赴展的国家有英国、美国、法国、前苏联、德国、奥地利、西班牙、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所到之处,无不引起当地观众的极大兴趣,使异国的人民得以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为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和文化交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除了直接面向观众之外,故宫博物院同时组织编辑出版各种图书画册和定期刊物,向社会各界广泛介绍故宫的宫殿建筑和文物收藏。已出版的大型图册有《故宫博物院-代名画集》、《故宫藏瓷选》、《国宝》、《紫禁城宫殿》、《清代宫廷生活》、《国宝荟萃》、《故宫博物院藏珍品文物全集》(共60卷,已出版18卷)等等,不胜其数。定期刊物有《故宫博物院院刊》、《紫禁城》两种。

从1997年起,为了适应故宫博物院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院内组织机构又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将原先分置的保管、陈列和研究三个部门进行改组,成立了古器物部、古书画部、宫廷部和展览宣教部。新组建了资料信息中心,专司推进故宫博物院的信息化工作。陆续投入资金,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开通了故宫院内的计算机光纤网络系统和各类管理用数据库,又利用联通世界的国际互联网建立了故宫博物院的网站。现在展示在各位面前的这个网站将使远在异地的人们也可通过互联网畅游这座神秘的宫殿,一窥故宫雄奇瑰丽的建筑和琳琅满目的文物收藏。

4

页,当前第

1

1

2

3

4

北京景点导游词顺口溜篇九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四周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范围巨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这里植被茂盛,古树名花数目众多,天然环景极为精美。

潭柘寺规模宏大,寺内占地2.5公顷,寺外占地11.2公顷,再加上周围由潭柘寺所管辖的森林跟山场,总面积达121公顷以上。

潭柘寺始建于西晋,至今已有近1720_年的历史,因其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而民间始终称其“潭柘寺”。

今天的潭柘寺殿宇巍峨,庭院幽静,殿、堂、坛、室各具特点,楼、阁、亭、斋风景超常,古树名木、鲜花翠竹遍布寺中,假山叠翠,曲水流觞相映成趣,红墙碧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殿堂整洁,肃穆雄伟。今天的潭柘寺不仅以古迹众多,景致幽美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而且还建筑有古代化的游览服务设施,履行交通、住宿、餐饮、旅行、娱乐、购物的一条龙服务,是京郊一处有名的旅游胜地。

北京景点导游词顺口溜篇十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

天坛是明朝永乐皇帝建成的祭天圣殿,主建筑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圆南方,寓意天圆地方。乾隆年间,将大祀殿改为现在祈年殿,将屋顶改为蓝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筑群。

这一祭天圣地,在1860年遭遇了英法联军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了八国联军的蹂躏,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成了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有很多健身的人们。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线路开始游览。

现在我们是沿着天坛建筑的中轴线在向南行进,将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坛。圜丘坛有两道围护墙,外方内圆,符合天圆地方的说法。每道墙都有四组门,门的大小都不一样,这是因为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从左侧的进入;而其他的官员只能从右边最小的门通过。

来到圜丘坛下,我们马上就要开始登坛了,不过要请您留心数一数,每一层坛面有多少台阶。到了最高层,大家都会发现,坛上所有的阶数,都是九或九的倍数。这些难道都是巧合么当然不是,因为古人认为九的极阳数。所以工匠们变用这个数字来赋予圜丘坛的"崇高"之意。

谢谢你们来北京天坛,欢迎下次再来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6861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