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摘抄(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25 18:12:36
春联摘抄(4篇)
时间:2023-05-25 18:12:36     小编:文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春联摘抄篇一

几天前老师刚一宣布要举行迎新春联欢会,许多人都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大声叫着:“王老师万岁!”到了课前,大家更是激动,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有哪些节目。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一些同学早就在黑板上写了“迎新春联欢会”这几个大字,旁边还点缀着一些精美的图案。

总算上课了,主持人我和崔正伊上了台,一齐说道:“新年马上就要到了,现在,迎新春联欢会正式开始!”这次联欢会的节目精彩纷呈,有令人拍手叫绝的魔术;有动听悦耳的乐器演奏;还有引人发笑的小品……

第1个节目是由冉祺等11位同学演唱的海盐骚子歌《家乡的桥》。她们大声地唱到:“拉起手来蹦呀么蹦蹦跳哎……”她们时而手拉手蹦蹦跳跳;时而围在一起转圈;时而又两两相对搭成桥,让人从中钻过去。表演得可精彩了,大家都连连鼓掌。

让我印象深刻的人是冉祺表演的古筝。音乐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时而快速;时而缓慢,让人回味无穷。冉祺弹得十分流畅,她的手指熟练地在古筝上来回拨动。听着听着,哦我仿佛看到了一条水清澈见底的小溪,溪里有活泼的鱼儿在游动,溪水发出的声音十分清脆婉转,两旁还有一排排翠绿的竹子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着身体……

最精彩的就属倪永超和王宇磊一起表演的小品《加油!加油!》。他们演了这样一个故事:倪永超到王宇磊的店里吃面,倪永超在看足球赛时不停地喊:“加油!”结果王宇磊就往面里不停地加油。两人还为此发生了争吵。这个小品语言幽默,再加上演员动作、神情都很有趣,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有的同学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有的肚子都笑痛了;还有的眼泪都笑出来了。

这次迎新春联欢会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每个人都大饱眼福,这些精彩的节目不时从我脑海里浮现出来,给我留下无尽的欢乐。

春联摘抄篇二

现在,我依然回味那次贴春联。

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洋溢着喜庆的氛围。见邻居阿姨笑呵呵地在门口贴春联,我和爸爸也买了一幅。

起初,我打开装着春联的盒子,取出春联并平铺在地上,站在一旁仔仔细细地端详着。哇!红色的春联,印着烫金的大字:迎春迎喜迎新春,接财接福接平安。龙飞凤舞,熠熠生辉,字字透着喜庆的味道。那两行大字好像有魔力,牢牢地吸引了我的眼球。

接下来,我把春联反过来,露出白白的“后背”。爸爸又拿来黑色的罐子,里面全是像牙膏一样粘糊糊的浆糊。我一把抢过爸爸手中的刷子,往罐子里粘上浆糊,涂抹在春联的背面。抹完浆糊后,就要贴春联了。我搬来两把厚实的凳子,颤巍巍地站在凳子上,将旧年褪了色的春联撕下来,这就是所谓的“辞旧迎新”吧!

终于到贴春联的那一刻,父女俩配合默契。先贴右边的上联,爸爸捏着对联的两个上角,将对联的上沿与侧边门框仔细地对齐,再用手掌轻轻一按,上部分就贴好了。我小心翼翼地托着春联的下部分,慢慢地松手,爸爸一路往下按,就这样,不一会功夫,春联全都贴好了。抬头一望,迎春迎喜迎新春,接财接福接平安,加上“幸福吉祥”的四字横批,煞是好看。整整齐齐的红纸金字,印染着浓浓的新春气息,好像真的将幸福吉祥迎进了家门。

我依然回味那次贴春联,将家庭的幸福吉祥贴在了我的心上。

春联摘抄篇三

倒数上去六十多年,腊月23日祭灶的前一周,北平城在万物萧条中,微微显出一点节日气氛。这不是指商家吹吹打打接连的疯狂大甩卖,不是指拍卖行也吹吹打打一个一个开张“大吉”。也不是指宣武门外小市,卖日用旧货的、悄悄换“袁大头”的,越来越多,以致显得有点拥挤;这些背后是下世的光景:穷困潦倒、走投无路、倒闭破产。没有谁这样做的时候脸上真的有笑容,心里有阳光。要过年了,把一切都提前了总要在守岁的时候给祖宗献上一点供品,给儿孙一顿饱饭吃应该是吃饺子,家里家外总该见点新。

学校正放寒假。住宿生回家的回家,投亲友的投亲友,校园顿时显得空落落的。本市的走读生却三三两两嘀咕着要干点什么。前面说的那点节日气氛,就从他们这嘀咕中来。

原来,他们正盘算着买墨汁、买红纸(砚台、毛笔是现成的),借谁家的桌椅,以便在菜市口一带街头,尽快摆起书案,写好第一批喜庆的春联,拉个绳,摆挂起来,等待第一批顾客做点临时性的笔墨小生意。

于是,过不了一两天,熙熙攘攘的菜市口街头,向阳的一边,就出现了一道新景观:一字儿排着四五个卖春联的小摊贩每隔三五十步就有一个。主人就是这伙年轻的、正读初中二三年级的中学生。

他们把手放进棉衣的袖管,尽量装得老成、正经。只是那稚嫩的脸、带点奶气的谈吐,和摊主身份有点不大相称。倒是现场写起字来有的`是一个大“福”字,有的是四个字:“招财进宝”、“新春大吉”、“恭喜发财”,有的是中楷“阖家欢乐百事遂心……”、“车行千里路,人马保平安”,等等,显得还算老道,有点令人信服。有人竟围观赞叹。生意就这么来了。

菜市口距离广安门外关厢不远,那一带多有菜农和送煤的,拉粪的、卖水的、拉杂货的,他们推着车、挑着担、赶着毛驴、马车、拉着骆驼进城卸完货,要买年货回家,都对这些学生娃所写所卖的春联大感兴趣。价钱公道,实打实,全看在眼里,所以顾客放心,生意竟不错。时常是,当天写的,当天就卖完了,以致晚上收摊以前,趁着手暖(天气十分寒冷)不得不多写些,以供明天用。

春节前三五天街上来来往往人多,是春联销售的高潮。摊主们最忙,手脸冻得通红,写了又写,还互相支援。这是些家境贫寒、功课比较好的学生。除夕晚间摊位收场的时候,盘点起来,每个人都有一笔小小的收入。有的用它补充来年的学费,有的用作春节的零花钱,有的接济家用。心情显然是好的,都有点说不出的自豪感,时或就相互打闹玩笑,那毕竟是生平挣来的第一笔钱啊。

对于未曾入世的初中生,这是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展示自己,接触各类人群的一个机会。不过,当时一点也没有这个意识。只是事后感到劳动人民特别是农民非常质朴。从他们所喜欢的春联你会感到,中国老百姓多么渴望世道太平,过上安定富足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如今终是盼到了,尽管不少人还不够富足。再过几年,会富足的,人们确信。一切都不一样了。春联的印制也早已工业化,红纸黑字的,红纸烫金字的,镶着金边的,大的,小的,方的,长的。已无须在年关将近时,受着冻,伏案街头,用手写了。日子开始过得轻松而愉快。十几岁的年轻人,从孩童起就是“小皇帝”、“小公主”,长到这个年纪,大多是应有尽有,有些就竞相奢华,特别是城里的,有的竟以追星、比阔为尚。

“你不感到生活中少了点什么吗”?有点自知的人这样追问。

少了点什么呢?

少了的,不是虚荣奢华、浮躁巧取,而是勤和俭,而是踏踏实实下真功夫,学真知,掌握真本领。

少了的是这种精神,这种行动。

一个浮躁奢华的家庭社会也一样,是没有后劲的,那富足也是难以指望持久的。

春联摘抄篇四

年底的时候,徐老师带着我和李佳浩等四个小朋友到鼓楼路的民生银行参加迎春送福活动,就是我们当场书写福字和春联,送给在民生银行里面办公和办事的人们。

我和姐姐按照规定的时间来到民生银行的大厅里,那里已经提前摆放好了五张长方形的桌子和一个大大的圆桌,每张桌子上都放好了红色福字纸、对联纸和墨水。整个大厅显得喜气洋洋。徐老师和其他三位小朋友也前后到达,并做书写前的准备工作,说来奇怪,虽然是第一次在公共场合写春联,但我没有一丝的紧张感,反而觉得很兴奋。

两点钟一到,全体进入书写状态,李佳浩同学就在我的旁边,书写期间,我偷偷看了他一眼,他正在认真的写着对联,眼神都集中在纸上,小嘴紧闭,握笔的手稳健有力的书写着。仔细看看了他的字,笔画有力,大小均匀,非常棒。每写好一张,李佳浩先用嘴轻轻吹一下,再小心翼翼地挂在旁边的椅子上,防止被人损坏。我不由地夸他字写得真好,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又继续认真书写。

我也静下心,投入到书写过程,每一次下笔,我都默默提醒自己注意笔锋,停顿和收笔要干脆利落。我在自己的作品中挑出了较为满意的作品,共四副对联和八张福字。这时我才注意到有一位老爷爷一直站在一幅对联的前面,静静地欣赏着,看的出来他很喜欢这副对联。看出了老爷爷的心思,我就主动提出把对联送给他,老爷爷开心地拿起了对联回了家。看着老爷爷的背影,我内心也有说不出的喜悦。

这些对联中,我最喜欢的是去岁曾穷千里目,今年更上一层楼这一对,因为它能鼓励我在新的一年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体会到做每件事都应该认真对待,并做到最好;当得到别人的认可时,就会发自内心的自豪和开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02034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