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读后感优秀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11 17:00:08
《莫高窟》读后感优秀
时间:2023-05-11 17:00:08     小编:文友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莫高窟》读后感篇一

我想,这可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结晶啊!那时没有现代化的工具,只有用石头、铁凿、锤子,认认真真的雕刻、打磨出来,如果是稍有不慎,可能雕塑就会毁掉。雕塑一尊雕像,需要坚定的信念、高超的技艺,还有一生辛勤的劳作及几代人的努力。

多少远去的马匹,落在尘封的路途,依稀听见"哒哒"的马蹄和嘶吼声。

多少醒着的灵魂,在敦煌无尽的苍穹,任由我想象,在圣地的石窟,我紧紧地攥住飞天的梦想。

课文中的敦煌,不禁让我在心底惊呼,这才是艺术,这才是生命。人世间最有吸引力的,莫过于一群活得很自在的人发出的生命信号。而这种信号充满了敦煌,这信号是磁,是蜜,是涡卷方圆的魔井,没有一个人能够摆脱这种涡卷,没有一个人能够面对着它而保持平静。

这样的敦煌,不朽于中华大地的敦煌,东方的艺术圣地,如此壮阔,如此庄严,如此神圣,如同我的祖国,如此的`令我骄傲。

《莫高窟》读后感篇二

学了《莫高窟》一课后,我深深的震撼着。莫高窟的存在价值?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是不能够做出资深的回答的。也许,莫高窟是历史、宗教、道德与美的结合吧!是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也许这就是莫高窟存在的价值……

“色流”在文章后的解释中他就是一个很生动形象的词。然而,在本文作者的眼里“色流”不仅仅是一个词而是不同的朝代在莫高窟中的演绎。

北魏时期的色流“青褐浑厚、色泽浓厚,沉着得如同立体”。大家都知道北方人一般都高大威猛。古代多战争,在这般文化孕育之下的儿女作的画自然多了一分强悍,少了一分温柔。

隋文帝统一中国之后的色流却跟北魏大不相同了。战乱少了,天下有了一定的太平,文人、才子一一涌现,人们不在满足于过去的粗布衣服,毫无生气。于是“衣服和图案都变的华丽”那这时的色流当然就是“开始畅快柔美”了。

唐朝盛世,盛世唐朝。他比北魏少了些凶悍,多了些文雅。但是,又不缺豪迈。比隋朝少了些温柔,多了些激情,但是又不乏华丽。宫中歌舞升平,朝廷官员其乐融融;街上喜气洋洋,天下百姓载笑载言;山间豪气升天,文人才子赋诗连连。在这样一个盛世,色流当然是“猛的一下涡旋卷涌”。

唐代已成为过去,五代已经到来,他已没有唐代的雄风,而是变得温柔了。于是“精细”成了这个时代的色流。色流中少了鲜明的色彩,变得有点灰暗了。那一定是宋代了,国破家亡的滋味有谁尝过呢?在这个战乱多于太平的年代哪里还回有欢快的整体气象呢?

作者能够如此仔细的观赏莫高窟,从这一方水土中看出一千年的生命来;看出莫高窟存在的价值来,这实在是令人惊叹呀,想一想自己游览名胜古迹时马马虎虎,匆匆而过的情景真是惭愧呀!只有用动情的眼光,真挚的心才能够看得明明白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8777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