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十九篇(通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5-01 20:51:52
2023年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十九篇(通用)
时间:2023-05-01 20:51:52     小编:zdfb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一

宋朝年间,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更为其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如今,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品读着《论语》,品读着这颗历史传承下来的明珠,品读着先贤的教诲……

我们吟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思索着曾几何时,在雨中,是父亲的伞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驱散了我心中的阴霾;曾几何时,在深夜,是母亲的一杯牛奶,给予我温暖,驱散了我心中的疲倦。要懂得感激父母的恩情,孝敬父母。走进《论语》,我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我们吟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我们应该在反思中成长,在追求高尚的境界中不断完善自我,做到诚信待人,无私奉献,善于思考。走进《论语》,我领悟到了贤人的风采。

我们吟着“其怒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人处事,自己不愿意去做,又何必强加给别人,使别人感到为难呢?有时候自己总让别人帮我倒垃圾,帮我接水,却没有为别人着想。正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为谋利益而掺假,既然你不想被别人欺骗有何必欺骗别人。温总理曾经感叹:中国人的道德底线下滑得太快了,那是因为我们盲目地追求西方的价值观“更高、更快、更强”而忽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以仁爱待人。遇事要多为别人着想,让心灵撒满阳光。

黎明的钟声敲响,世界又迎来了崭新的一天,这位“万世师表”又将重新走进中国人的眼中、心中。也许,以现代人的眼光面对传统文化,不再盲目追求,做到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但儒家的“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仍值得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

触碰《论语》的一角,让心唤起了本性的善良,孝敬父母,敬爱兄长,以仁爱待人,学会谦卑,做一个懂得仁、爱、礼、义、信的有道德的中国人!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二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在品读论语的过程中我对道德观有了新的认识。如:以生命捍卫仁义,不以个人利益为重,不以非正当手段去追求富贵名利,重视个人修养,追求内涵与外表的统一等。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孔子说,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要重视自己人生的责任,注意义、礼、孙、信四个字。本质上要有义,凡事都合乎义。行为上要合礼,有高度文化修养的行为。态度上要谦逊,不自满,不骄傲。待人上要诚信,言而有信,自信而信人。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认为,一个人斤斤计较个人的吃穿等生活琐事,他是不会有远大志向的,因此,根本就不必与这样的人去讨论什么道的问题。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孔子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孔子自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乐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论语》经历了两千个春秋,并不能完全适合我们现在的思想,但是它毕竟是经典中的经典。经典永远不会过期,我们要继承这些中华传统文化,让《论语》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总之,《论语》是我们必读之经典,我受它的感化甚深!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三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可我读过《论语》后,确实学到了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它使我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去孝敬父母,怎样去学习等等。《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早在汉朝初年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它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

读《论语》让我感悟最深的一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这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等等都是同一个意思。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知道怎样去推己及人,凭着主观意念,自己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根本没有想过后果。

记得有一个周末,我与我的一群小伙伴在玩耍。玩着玩着我们都累了,然后我们就找一个地方一起坐了下来。这时,我们邻居有一个热心的阿姨,拿了几个苹果过来给我们解渴。苹果刚好够分,可是其中有一个苹果因为阿姨不小心掉在地上给摔得有点烂了,而又刚好被那个小气鬼拿到了。然后他用一种讨好的表情对我说:“绍煊,我和你换过来好吗?”没等我回答,他就马上把我手中的苹果抢过去,然后又把那有点烂的苹果塞在我手中,笑嘻嘻地说:“嘿嘿,这苹果甜!”听到他这么说,我有点生气,我责备他:“你怎么这样,我还没有同意让给你呢!”那阿姨见状,立马跑出来说:“快把苹果还给她,这样做可是不礼貌的。如果你不想要,阿姨重新拿给你。”那小气鬼听了,不情愿的把苹果还给了我。阿姨说得对,不能把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别人,这样做是不对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时揭晓的也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切不可心胸狭窄;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读《论语》就好像在中国人文的精神宝塔里去寻找自己的宝物。从《论语》中得到的启示会让你受益终生。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四

生来喜欢读书,小说、散文、杂志,常常爱不释手,读起来废寝忘食。读书也让我受益匪浅,陶冶了性情,美化了心灵,医治了愚昧,强健了精神。而读《论语》更是让我感到与圣人对话,聆听谆谆教诲,如沐春风,如饮甘露。《论语》为我打开一扇大窗,让我看到更明亮、更广阔的世界,《论语》为我架起登山的梯子,让我站在更高的层面上。

读《论语》我明白了怎样学习和怎样对待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与思考要结合起来,缺一不可;“学而时习之,不也悦乎?”学了并要按时温习,那才有良好的效果。“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虚心求教,才是学生所应该做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们身边处处有值得学习的老师,“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应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啊!

读《论语》让我明白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当我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时,夫子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想要的东西,别人也不想要,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这真是与人相处的原则。当我与朋友产生误会,心里纠结时,夫子温和声音在耳边响起,“宽则得众,”我心中的烦闷一下子烟消云散,我明白友谊之花需要宽容去浇灌,宽容才会得到大家的支持。当我被别人伤害,心理失衡时,夫子有告诫我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我们应该像君子学习,心胸宽广、开阔,容忍别人的过失,容纳各种事件,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不要心胸狭窄,与人为难,与己为难,那样会时常忧愁,局促不安。当我与朋友意见不合,心内忐忑,不知如何处理时,我看到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如释重负,原来朋友之间可保留不同意见,不必人云也云,随声附和,只要保持和谐、融洽就好。

曾经学习中小有成绩,年少轻狂,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时,打开《论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四字跃入眼帘,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意识到自己要目光长远,不要为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忘了远大的志向,正所谓“是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我贪图玩耍虚度光阴时,又听夫子在和边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如流水一般不分昼夜的向前流去,一去不复返,我们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

……

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而我则从《论语》中收获了太多。没有一本书像这样细致的、全面的关照过我的学习与生活。《论语》,你是一位无声的朋友,总是耐心的倾听我的诉说,化解了多少烦恼与纠结;论语,你是一盏明亮的航灯,驱散了我前进路上的迷雾。我热爱你,我衷心的感谢你,你是我人生路上的导师,我会用一生去读你。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五

在初一的时候,我们就学过孔子的一篇课文——《论语十则》。

在这篇课文中我最欣赏一句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这句话让我明白了只要是自己不想做的事,都不能强加在别人身上,因为,别人也有自尊。

在我读六年级的时候,有一个人,她是我的好朋友,可是,他不管做的是对是错,他都往我的身上推。当时,我的心里好难过,我生气地说:“你自己不喜欢为什么往我的身上推呢?我不是你的玩物,我是一个人,我也有自尊,我不是你,我不会拿别人寻开心,你总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踏着别人的自尊,自己却在那里哈哈大笑。”

为此,我难过了好几天,上了初中之后,我学了孔子的这句话,其实,过后一想,这几句话一直在我的脑海浮现。为什么她总喜欢践踏别人的自尊呢?难道她真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吗?

学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我懂了,懂得怎样去看清一个人,去了解一个人,虽然她曾经做过很多对不起我的事,但还是值得我原谅的。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六

最近,学了《论语》十则。从中,我真心得体会到,人要学会反省!

我从小就是一个有点邋遢的女生,别人要是托我办点事,我总会搞砸。我学音乐,记得小时候,有唱歌比赛,老师让我当指挥,我却总是打反,离上台只有一天时间了,没办法,只好让老师代替我去指挥,事后,妈妈说我是狗肉上不了席。回忆起来,我真该问问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呢?”真该问问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

我还是一个有点言而无信的女生,又一次,同学约我星期六上午八点去公园玩,结果我一觉睡到十点,自然没去成,星期一,同学问我怎么没去,我嘻嘻哈哈的解释了一大堆,算是过了一关,只是受了点同学埋怨的白眼,现在回忆起来,真该问问自己“我和朋友交往时是否诚实守信呢?”真该问问自己“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我的学习态度也不是很端正,老师上了第一课的内容,隔三天就让我忘得一干二净,老师提问我之前学过的知识,我站起来一个大张嘴,啥也不知道。回忆起来,我真该问问自己“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过了吗?”真该问问自己“传不习乎?”

当我学习了《论语》中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句流传千古的佳话,我想了许多,反省了许多。

或许,就因你一次不经意的马虎,把别人托你办的事搞砸,就会让别人从不信任的角度看你。或许就因你一次不守信的违约,让你失去一个知心的好朋友……

通过学习论语,我明白要多方面反省自己,努力做到优秀,做他人信赖的人!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七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它,让我明白了要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他人。

镜头一

“上课”,只听一声,我们齐刷刷地问候了一声“老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孔子的论语,现在开始上课。”老师津津有味地给我们讲课。当讲到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她开始发问:“同学们,学了这句论语,你们有何启示?”同学们一个个高举右手,“启示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地角度看看,学会将心比心,宽恕他人。”几个同学迫不及待地说。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二天前的那件事。

镜头二

那天,阳光铺照着大地,花儿一个挤着一个,正争先恐后地展示自己的美丽。来到教室,同学们正在认真地学习。我坐在位置上,再翻抽屉找作业出来写。同桌就对我惭愧地说:“我借了你那个蓝色的笔记本回家后弄丢了,但我买了另一本。”说着,她拿出了她买来的笔记本给我说“满意吗?”我气极了,骂了她一顿,因为这是我一个最好的朋友送我的礼物,只要看到它,就好像见到了我好久不见的朋友,由此,我一直不理她。

镜头三

现在,我明白了人要将心比心,我发觉我对她太过分了。一下课,我就以导雷不及掩耳之势跑到她面前,她有意避开我,我一把抓住了刀子的手,诚心地向她道歉。她却说:“是我不好,不怪你。我们还是好朋友吗?”我点了点头。“你等一下”。她马上跑到座位,拿了那本笔记本递到我手上,“给你,这是赔你的。”我看了看那笔记本,上面有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正眨着眼向我微笑,我又看了看她,我们都会心地笑了。

是孔子的《论语》让我明白了要将心比心,让我学会了宽容,让我换回了一份珍贵的友谊……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让我明白了宽容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每当我想起一句论语,“宽容”两字就会浮现在我眼前。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八

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现在也有人称孔子为“仁爱的宣传者,仁爱的实践者”,如此众多的好评让我对《论语》产生了一种好奇,想从中了解孔子,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驱使下,我阅读了《论语》。《论语》让我明白了孝顺。

《论语》以孝顺、智慧、学习、诚信、治世、忠恕为核心,堪称是中国的圣经。确实,论语对中国人的影响很深远,甚至也影响到了其他的国家,比如,直到现在,日本的教科书中始终也保留着《论语》的一席之位,几乎每个日本人,都能说几句《论语》中的名言。

《论语》中的道理十分深奥,我想无论读多少遍,我总能从中汲取新的知识,《论语》就像一个永远取之不尽的宝库,让人爱不释手,不厌其烦地的次次咀嚼,吸收它的营养。

第一次接触论语是在小学,在一次“知识积累”的活动中我学到了来自论语的第一句话——“温故而知新”。在那以后,我又不断地认识了《论语》,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步步深入。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最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孝”道。

《论语》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 之本与”“夫孝 , 德之本也”,其核心内容就是“孝”。故此,《论语》中也收录了很多有关孝的故事。

孔圣人的得意弟子曾参——也就是世人皆知的曾子,就是一个以孝著称的大孝子。曾参在少年时期家庭贫困,为了维持生计,他不得以常常上山打柴,用柴换取微薄的银钱补贴家用。有一天,曾参家中来了客人,但曾参外出打柴,只留母亲在家。曾母见了客人不知所措,急的用牙齿咬自己的手指,盼望儿子快快回家。正在打柴的曾子忽然心口一痛,知道母亲在呼唤他,于是匆匆赶回家中,跪问母亲为何唤他回家。曾母说:“有客人忽然来到,我咬手指是盼你快快回来。”曾子听了,便松了一口气,热情地接待了客人。

曾子的故事让我感触颇深,我不禁又想起了卧冰求鲤的王祥,九岁温席的香菱,亲尝汤药的汉武帝刘恒。古往今来,中华孝子无数,他们的故事让我学到了很多。

一个“孝”字代表的是人的本分,子女的本分;更是天经地义,人伦之本。人们常说,树有根,才能枝繁叶茂;水有源,才能源远流长。羔羊能跪乳,乌鸦能反哺,草木禽兽尚且如此,人,不也一样么?确实,人之本就是父母。古语云:“孝乃天经地义,人伦之本,八德之上首,百善之上首也。”可见“孝”道是极其重要的。“老吾老,比及人之老”。我想孔子所说的孝应该是一个广义上的孝顺。当然,要做到大孝,就应该从狭义上的孝做起,做好。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无法孝顺,何谈广孝、大孝、远孝呢?

如果要用我自己的改变来说明,《论语》从“孝”这方面对我的影响,我想这并不难,因为《论语》确实让我明白了“孝”的真谛。记得有一次,父亲外出打工,只留我和母亲在家。炎热的夏天让人心烦意乱,再加上农忙时节沉重的压力,母亲终于不堪重负,病倒了。那阵子我一边帮着干农活,一边照顾母亲,操持家务,可毕竟我还小,帮不了多大忙,母亲一样还是家里的顶梁柱。人的本能就是在烦闷的时候向他人倾诉、发泄,母亲也是一个正常人,当然也无法避免。可最出乎我意料的是,面对母亲的唠叨,甚至于责骂,我的反应始终很平静。面对母亲的唠叨,我毫不反感;面对母亲的责骂,我毫不辩解,心甘情愿的让她发泄。我想,这和以前那个小姐脾气的我比起来,确实是令人吃惊的变化。

“百善孝为先”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前几天刚过的母亲节。母亲节是一个美国女孩在1908年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而提出的。外国人也是如此地重视对自己长辈的关心。虽然,他们对于“孝顺”有自己的解释,把“孝”叫做“爱”。但是他们的核心是和我们所说的孝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孝于亲,所当持”,读了《论语》后,让我认明白了孝。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九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论语》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则,意思是说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是的,每个人都有长短,但若想以长补短,那就必须学会谦逊。

一本《论语》通篇细究,涉及的面很广。有仁义,有忠信,有好学等等,但留给我最深的印象便是谦逊。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使得孔文子得到谥号为“文”,使得我明白学习要谦逊。孤芳自赏固然是好,但一昧的高傲自负,如同脚底生风,使人有些飘飘然。这是学习的大忌,然谦逊却能是脚底与地面相接。而《论语》能让我们领会“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谦虚的询问,谦恭的聆听,谦逊的记录……不应傲而弃嘴,不应了而弃耳,不应明而弃手……上天赋予我们五感与四肢,就是要让我们多问,多听,多记,只有怀着谦逊的心去支配四肢五感,才能让我们学得快,记得牢,用得稳。

论语让我明白了谦逊是打开知识大门的第一把钥匙,是通往成功的第一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这句话在现今仍具有较高的教育意义,我认为前一句:看到比自己好的人要把他作为榜样,要向他学习。便在教育世人,为人要谦逊。

谦逊在为人方面有其较学习不同的意义。为人的谦逊包含着对他人的一份尊重,对自我的反省。“吾日三省吾身”连曾子这样的圣人都要反省自身一日三次,何况是我们这样的平凡人呢?因而我们更应该抱着谦逊的心态,学会为人——成长自身,尊重他人。

论语让我明白了谦逊是建造人格修养的第一块基石,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仲弓曾牢记孔子的这句教导。它意在教会我们处世也要做到谦逊。

处世的谦逊是上述二者的延伸也是其最终的目的。处世做到谦逊就该“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谦逊的了解他人也使他人了解到自己。在谦逊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论语让我明白了谦逊是回报社会的的第一级台阶,是步入成功的第一步。

谦逊是我们民族的美德,而一部《论语》就将其浓缩成精华,传授给世人,让谦逊这种美德在过去,在今世,在未来得到发扬并运用,让成功的步伐离世人更近些,让成功的宽度更广些。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十

论语中每一句话固然都并不是很长,但都储藏着一个深入的讲理,这些情理让我受害盗浅。就拿其中的一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来说让我理解了坚持。

记得有一次体育课,老师教我们掂排球的动作,还告诉我们下一节课要测试二十个才算达标。我过后听了心里就有些手足无措心想:“我素来都没掂过排球,如果没达标当怎么办?但还是信任自己能达标。”

我归功神去,老师未经开端耐烦地教我们动作,告知我们动息要领——足要干弓步手要伸直,掂球时要掂在手臂前半局部不能掂在手上否则会把持不恶球的方向。我们皆依照老师说的作,老师在咱们身旁领导我们怎么把动作做得尺度。老师学完我们动作后让我们分组往拿球自在训练。

说瞎话这还是我身平第一次掂排球呢!在我的想象中排球是既软又很轻的,可该我拿到排球时取我所想的完整相反。掂排球也没我设想的轻易,尤其是想要节制它的方向。假如击在手上就会返外跑,打在面点些可能就会打到本人。尝试几回后都没能到达料想的成就就连掂到十个都有些艰苦,更别说掂到二十个了。我一次又一次扔伏球,启始掂球,但每一次的成果都让我有些扫兴。我瞅了看四周的多少个同窗,他们望上去掂起来很轻松,掂的个数也远遥超过二十个。我的一个赖敌人走过去对我说:“他们小学就教会掂了,仍是排球队的。”我口中有一丝丝的敬仰之情,心想:“要是我能掂到这个水平就佳了!”我即又开始训练,心中有些焦急——下一次体育课就要测试了,可我还不能掂到二十个。但我还是饱讫了勇气开初又一次掂球,手臂由于被球一次一次的击打变得通红,感到火辣辣的。

在这个时候尔的脑中显现了论语中的一句话“岁冷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我对自人说:“我不能容易废弃,我必定能够胜利,只有战胜了一个个的磨难才干磨难从彼,这样的己生才是最出色的。”我登时又对大家充斥信念,再一次摈弃了排球开始掂球“一个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十八个,十九个,二十个。”

应掂到二十个时我兴高采烈,心中有一种说不没的喜悦,一种克服难题后的快活。我也再一次想起了“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我非常深刻的懂得了这句话只有经由了磨难能力晓得自己的意志是否动摇。在当前的学习生涯中,我会更添尽力克服碰到的每一个困难,不会等闲的抬弃。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十一

孔子说:"己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可睹诚信在一集体的生涯中所占的分质。

不过,古返今来,不知有多多人不道诚信,却都仿佛活得很自由。

岂非,诚信居然是一种不切理论的理思吗?昔地咱们还需不须要诚信?

诚信是中国儒家思维中最中心的理念之一。在整部《论语》中,我们可以瞅到很多对于诚信的阐述。

孔子有这样一句话,他说:"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一个人要想坦坦荡荡走功终生,凭的是他为人的正直。正直的人就能安身破命,这个人的毕生理所应该走得遥。但是,那些不正派的、不守信誉的人,那些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他们不是也活下来了吗?这是怎么归事呢?孔子说,这鸣"幸亏免",他们是幸运遁脱了良多标应当产生的责奖才磕磕绊绊地活下来的,他们早晚要摔跟头。

人要凭着正直去生活,假如是靠脚踏两船、不取信誉去生活,那只是侥幸避过了灾害。

在这么长远的年代,中邦儒野提出的诚信的讲德理想,抬到今天,它还有价值吗?

在昨天的这个社会中,信誉对每一个人去是一弛无形的通言证。兴许信毁并不直交写在你的档案面,然而信誉是一个人的心碑,一个人干事如何替我如何,这皆会反应在口碑中,所以每一个人都能够在口中掂没信用的分量。

我们天天都生活在语言环境里,人际来往都离不启谈话,我们都在许诺,但是你说出来的话就一定可能兑现吗?你许可他人的事,就必定能作得到吗?你说的话能不能兑现,那要看你的诺言离路义有多远。如果你的诺言合乎说义,兑现的可能性就会高一点,这就是"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2007年"激动中国"的人物里点还有这样一个人,"良心医生"陈晓兰。她是上海市虹口区广中医院理疗科的大妇。她望到,这十年间病院入的医疗器材有相称多的是混充伪劣产品,有害于患者。鲜晓兰保持揭露这事。十年中,经她检举的冒充伪劣医疗器械多达二十多种,其中有八种未经过国家下文夺以废除。

但是,这十年中,这名医生付出了什么代价呢?由于触犯了医院的好处,医院强行把她调离本来的岗位,起初又逼迫她提前退戚。丢了农息之后,她深刻到医疗器械接易的直接环节,更动摇地往揭穿更多的乌幕,所以她被许多共走责备为"叛徒"。

对我们来说,陈晓兰的大胆实在比北魏史民高允的英勇还要有价值。这不仅仅关系到她个人的诚信,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也就是说,她的知己成为整个社会风气的一副污染剂。就是这样一个弱母子,成了宽大患者的一谈维护屏障。

旧晓兰,不外是普一般通的弱父子,但是你能说她们心坎的力量就薄弱吗?这种力气刚强而宏大,我信任它会有十分大的反应。这样的力量拉铺伏来,从一个人到全部社会,对一个国度影响宏大。这就是诚信的气力。

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想,应当从《论语》动身,联合今天的事实,以《论语》中的诚信来领导今天的生活,走恶我们人生的路。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十二

《论语》,是记录圣人孔子言行的书。读了之后,你可以感受到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抱负,他的很多高尚品德,是当今很少人有的,他不仅教会了人们应该接物待事,而且十分严谨的规范自己,以行动来证实了自己。

他之所以被人称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的生活中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思想带来了无穷的宝藏。

是啊!现实社会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的不同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出来的,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面对种种的不同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我想《论语》给予我们现代人的意义就在于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圆润地融合成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的生命在智慧光芒的照耀下,和在《论语》的启示下,今以宽容笑迎有价值的人生,让宽容荡遍整个生活。

论语告诉我们: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了别人,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论语》中,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能力帮助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得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

读完这一道,联想起生活中的自己,不禁羞愧万分。现实生活中自己自私、蛮横、无理、这跟书中相差了多远啊!我一定要做到宽容,关心爱护他人等,这样,自己的人生不是才会更完美吗?

我想圣贤的意义就在于,他从简约的语言道出人生大道,而后世的子孙或蒙昧地,或自觉地,或痛苦地,或欢欣地——去实践,从而形成以个人民族的精神。

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我此刻只是略知皮毛而已,但我的心灵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心灵得到了升华,认识到了宽容,理解了宽容的意义。论语让我明白了许多。

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光的流逝——一种促进使人时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生命价值只有在奋斗中才会实现的历史责任感。时间——是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平凡而又最珍贵的东西。

随着时间的流逝,《论语》离我越来越近,随着知识的增多,让我明白了宽容面对生活,面对生活的意义。《论语》中了解知识,知识中升华自己。

宽容,海阔天空。《论语》,孔子传颂千秋万代……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十三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对封建帝王的影响深远。《论语》作为一部经典著作,不仅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而且也让我明白了许多学习、做人以及交友的道理。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理解: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的体会、收获,凭借这个你可以做人的老师了。”

方法提炼:温故知新,是这则论语中提炼出来的学习方法。我们要经常温习学过的旧知识,巩固并加深记忆。同时,应多角度思考问题,从中了现新的知识点,并敢于和别人讨论你的新发现。

实践感知:一次,我温习一道数学题,竟然全无思路。仔细回想,当时自己并不会做这道题,老师讲了之后才抄上去的。那时候听明白了,怎么现在又不明白了呢?我又看了一会儿,才将这道貌岸然题看懂了。然而,在思考过程中,我好象又发现了一条新轴路。于是,我立即动笔在草稿上演算起来 。不一会儿,我的结果出来了,和老师的结果是一样的!我欣喜万分,享受着成功的快乐,这样的成功是需要温故知新做条件的。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理解:曾子说:“我一天多次地反省自己:给别人办事尽心尽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吗?”

方法提练:诚信交友是从这则论语中提炼出来的交友法则。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诚信作为交友原则,我们应该用自己的真诚的心去和朋友交往,换得朋友的真心。

故事延深:三国时势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本素不相识,但由于志同道合,最后在桃园三结义,以兄弟相称。他们彼此之间,肝胆相照,患难与共,诚信忠义在他们身上熠熠生辉。关羽兵败身亡后,刘备亲自出城招魂。最后,他还亲自挂帅,举兵攻打孙吴,可见兄弟情深。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理解:子贡问孔子:“有一个可以奉行终生的字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看书所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真谛感知: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是“恕”的含义,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把“恕”奉行为人生准则。今天,我们为人处事,也应该拥有一颗推己用人、仁爱待人的心,这也正是和谐社会的要求。

故事延伸:三国时,刘备事事以百姓为重,因而深得民心。汉津口大败时,刘备领军民十余万,车辆、家什无数,缓缓往江陵而生。眼看曹军赶上,有人劝刘备舍弃百姓,刘备不愿意,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可见刘备真是一位仁义之君!

先师已故两千载,一部《论语》传今世。《论语》是中国文化思想的精华,是历史前行的探照灯,它像一位先哲,一直指引着我走向正确的人生之路。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十四

《论语》,中国的一部圣经,一块古老而永远新鲜的龙骨,一条浸透中国人血脉的河流。看《论语》,就是一个过程:从想看,到阅读,再到品味,馨香书气沁人,实在幸福。

初读《论语》,是在小学,那时觉得《论语》即朴实无华又秀色而可餐,白纸黑字,片言只语就勾画了美好图景“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道出治国真谛;“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酝酿凌云壮志;“人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描摹君子气概;“人者爱人,亲亲爱人”互换人间温情。这些朴素而睿智语言事物的心灵干净明澈,引我走进了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面对眼前这份精神大餐,我只想用心品味,用心咀嚼。复读《论语》,是在初中,学校里每天晚自修都会让学生们观看博学经典,觉得《论语》是那么的深入人心,反映了许多在生活中出现的现象。

简单的说,《论语》的真谛是教人们如何得到真正的快乐;它的精华则在于教我们做人的心态。这本书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细细品味过这几个方面,也同时折射出了我自己的影子。

孝敬之道:“百善孝为先”,于丹用一个大树和孩子的故事把父母和子女的关系形容的淋漓尽致,不得不使人佩服,而这,更让我们体会到父母的父母所付出的,是人间最最宝贵的爱。自古以来,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因为父母是给予我们生命的人,他们用最无私的爱来抚养我们长大成人;他们为了抚养我们成人,花费了多少的心血和时间,花费了多少的精力和财力,但他们并没有想取得物质上的回报,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父母对我们的无私无畏的关爱,使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孝敬父母。

智慧之道:古人的只会一直是我们所敬佩的,虽然他们当时的条件不如现在,但是他们的奇思妙想,是我们后人所替代不了的,他们所留下的,不仅仅是后人们心中的敬佩之情,更多的是一些实质的东西,例如一些文化遗迹,各种经书,还有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秦始皇陵墓、长城、紫禁城、黄山、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九寨沟等等一系列人们都耳熟能详的地方,唐诗、宋词、元曲……这一切的一切都充分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有一句谚语说得好。有一句话说得好:人生的真正成功不在于你凭运气抓了一手好牌,而在于你抓了一手坏牌,但是你能把它打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真正成功不在于你侥幸一路走来遇到的全是君子,而在于你遇到有些不能成为君子的人,当然不一定就是小人,能不能因为从跟你的交往中看到人性中的温暖、善良,看到你对他的体谅、包容,而让他美好的一面更多地表现出来。

学习之道:每一个人都是从哇哇坠地时开始学习语言、行走,直到长大一些后开始学习知识、做人,就这样一直到老时,还有学不完的事,“学无止境”这句话正好体现了这一行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让我感触最深。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只要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选择他的优点进行学习,对于他的缺点就该对照自己本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诚信之道: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由此可见,诚信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的重要,不仅对于个人,也对于一个大集体,只有讲诚信,才会受到别人的爱戴和尊重。在学习上,认真对待;在家中,说到做到;在社会中,不能有欺骗行为,只有做到这几点,才会受重用,受关注。从《论语》中学习诚信,这无疑是做好的方式,更提醒了世人诚信的关键性。

今天,从《论语》中,我学会了改进自己,在读书中反省——我以为自己做到了最好,却不懂别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我以为自己很善良、很宽容,但是孔子所谓的那种心境和胸怀,我真的没有。细细品味,生活中要做到这些的确很难,但要努力。“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看到这句话,我深感愧疚,因为我常常把原本简单的事情想的复杂,把别人的无心当作有心,心里就会胡思乱想。其实真理告诉我们的道理永远是最简单的,个人的许多点点滴滴,片片断断,有好的,也有坏的,就让我们在这简单的道理中一点一点改进吧!愿《论语》成为大家的良师益友!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十五

论语让我明白了要诚信做人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

由此可见,诚信是支起我们人格的阶梯,是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精神,塑造我们不朽不烂品德、建立我们立身处事的根本。诚信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精华之一。俗话说:“国无信不威,业无信不成,人无信不立。”一个有序的世界,一个辉煌的国家,一个成功的企业,一个倍受信赖的人;他们靠的是什么?是势力,是金钱吗?……都不全是。这只不过是我们肤浅的眼光看待,是这两个字——诚信。它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更是世界生存的意志。

诚信能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有一句名言“真诚是处世行事的最好方法。”人与人之间诚实是不可缺少的道德品质,把诚实看作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高尚的品格。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就要诚恳待人。

“民无信不立”何止是单单一个民族,而是多个民族的魅力所在,是这些民族富强的动力源泉;民强则国强,这就是一个国家富强的阶梯。

诚信是古老的东方文化瑰宝。做人、做事都要讲求良知,讲诚信。人,行为不正,不被人信服;言语不诚实,不被人相信。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诚信品德是一个人立足的根本。如今,作为新世纪的莘莘学子,养成和培育诚信精神,弘扬我们诚信的传统,做一个诚恳待人之人,是我们的必修课程。孔老夫子把弘扬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寄托在我们身上,让我们完成任务,他把他一生的人生教给了我们,把他的哲思传承下来给我们,这就是善良、真诚的孔子。

这是一个“诚信力量”的故事,也是关于一位伟人的故事。

一天,父亲递给这位伟人一把斧头,让他将果园里影响果树生长的杂树砍掉,而且再三叮嘱他不要砍伤正在结果子的果树。

突然,他一不留神,砍倒一棵樱桃树。他害怕父亲知道了生气,便用杂树把树盖了起来。傍晚,父亲来到果园,看到地上的樱桃,就知道结果了,但他装作什么都不知道,还夸了他。

听了父亲的夸奖,这位伟人脸红了,他向父亲承认错误后,父亲说他虽然应该受到批评,但他没说谎,并且说:“我宁可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意听到你说谎!诚实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只有一个诚实的人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取得别人的信任。”

他曾经说过:“我希望我将具有足够的坚定性和美德,藉以保持所有称号中我认为最值得羡慕的称号:一个诚实的一个诚实的人”。

我很钦佩这位伟人——华盛顿。但我更仰慕他的父亲。父亲以他一生做人的原则,告诉儿子道理,而不是当时就责备华盛顿,如果当时责备他,又是什么样的结局呢?父亲用一生哲思,使华盛顿成了一代伟人。

其实这些告诉我们诚实是一个人起码的品德,也是每个人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诚实做人,坦然面对一切,无所愧疚,这样才是生命存在的意义。

让我们与《论语为政》里孔子以及一代古人一起建立诚信,把诚信的内涵发扬光大,带着他们的寄托和希望,振奋我们民族精神。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十六

子夏的这段话,让我想起一个人,就是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有一个著名的臣子,就是魏徵。李世民登基不久,有一次征兵,苦于兵力不足,当时封德彝给他提了一个建议,不足十八岁的中男,如果体格魁梧,也可以一并征上来。李世民一想,国家正缺士兵,就答应了。

唐代的制度,男孩十六岁以上叫中男,二十一岁以上叫丁,丁才负担力役。让未满十八岁的男孩当兵,肯定不合制度。结果呢,征兵敕文签署下去,到了魏徵这儿,魏徵坚持不签,给退回来了。李世民接着下敕文,魏徵再退回来,一连退了好几次。按照程序,魏徵不签署,这个敕文就发不下去,无效。

李世民大怒,急召魏徵。李世民说:中男里身强力壮的人,可能是奸民谎报年龄以逃避兵役,就是征发他们又能怎么样?你为什么要这么固执己见呢?"魏徵回答:带兵之道在于指挥有方,而不在于依仗数量多。陛下征发壮年成丁,好好训练,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弱小以增加虚数呢!况且,陛下曾经说要以诚信治理天下,而今您即位不久,但已经失信多次了!

李世民一听,非常惊讶,问:我哪里有失信的事情?魏徵倒也不慌,侃侃而谈,一下列举了当时好几件失信于民的事情,比如说今天出台一个政策说蠲免赋税了,明天又下一道敕文征收如故。

魏徵又说:陛下曾经下敕文说:已经出力役者、已经交纳赋税者,今年就不征了,从明年开始。但是后来还是加征赋税了,而今您又征兵,哪里就是明年再征呢?何况,与您共治天下的地方官时常检阅赋税人丁簿册,征税征兵都以此为准。征税时没问题,可这次征兵您却怀疑他们欺诈,难道这就是陛下所说的以诚信治天下吗?

李世民听了魏徵的一席话,恍然大悟,非常高兴地说:以前我以为你固执,不懂得政务,今天听你议论国家大事,真是非常精要。如果国家的号令不讲信用,百姓就会无所适从,天下怎么可能安定!我的错误真大啊。

结果,李世民不仅采纳了魏徵的建议,不再征发中男当兵,同时还赐给魏徵一个金。

这样的故事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可以说,从一人一事,直到一个国家的治理,信誉为先,这是中国流传已久的一种道德理念。

谈到信誉,我们还得知道大信和小信的区别。

难道诚信还有什么内在的区别吗?我们怎样来区分呢?

孔子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君子贞而不谅。(《论语卫灵公》)什么叫做贞?贞就是内有所守的大信誉,符合道义。而谅呢?谅就是内无所守,求信于人,拘于小节,难合大道。也就是说,君子要坚持正义而守大信,观大势,顾大局,但不一定要局限于小节上。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十七

论语,让我明白了论语,让我明白了人类的文化艺术如香气扑鼻的苗圃,香气袭人;如浩瀚的夜空,星光璀璨;如一首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诗,如幻如梦。

相信大家听到一位老者的名字都不会陌生——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为汉族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记载于语录体《论语》。

《论语》共12篇,本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一生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和教育原则等。

读着论语,使我沉醉在理论书香中;使我漂泊在哲理的海洋上;是我沉浸在道理人生中。

“温故而知新”令我懂得,学习不能光顾着预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不能死学,而要从旧知识中得到新知识,来完善自己的知识漏洞。

从古至今,许多有成就的名人,就是牢记这一点,最终才能成功。他们善于总结上一次的经验,吸取上一次失败的教训,学习上一次失败中的优点,才能不断卓越发展。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成为现在人们口中广为流传的一句口头禅了,用处极为广泛。例如现在起绰号这种陋习。“绰号”人人都不愿意别人把自己不论哪方面的缺点编成一个难听的名称像个罪名似的,沉重的砸在头上,使自己抬不起头。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会让起绰号的人明白,不应乱给别人起绰号,更不应用绰号去笑他人。

论语,是你让我怀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心,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人,让爱永存。是你让我把生活化繁为简,思想洗刷污浊,过滤杂质。是你让我带着“温故知新”找到学习中的精华,为蓝天添上白云,为小溪加上伴奏。

伴着你,我那平静简单的心多了一丝澎湃;伴着你,我那缺少勃发的心多了一丝斗志;伴着你,让我平淡枯燥的生活多了一丝情感!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十八

遂聆听生活之语,点亮心灵之灯,踏着智慧的阶梯,走近成功,快乐和亲情会在其中,让我们有信心努力向前。------题记

《论语》可谓是千古流传的著作,里面包含了孝敬﹑智慧﹑学习﹑诚信﹑治世﹑忠恕﹑仁爱等七方面,其中孝敬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还记得,前阵子要考试,我们都在紧张复习着,每次到深夜才睡。整个人不想说什么话,妈妈看到我这样,会找我聊天,可都被我不耐烦的话语给打断。她会无奈的摇摇头并轻轻说句:“别把自己累着。”模拟成绩下来了,成绩考得很好,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似的,可又找不到答案。妈妈看过试卷后,并没有想象之中的表扬我,而是坐在我旁边说:“你这几天很累吧?是不是没有感到快乐?那么你考的再好,也没有意义。只有快乐的活着,在这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才能走的无怨无悔,拥有快乐,才能在人生的试卷得到一个满分。不要为学习而学习,这样学是不快乐的。知道吗,宝贝?”我懵懂的点点头。那答案猛然间找到——快乐和亲情。少了这些是不能的:“谢谢妈妈,至于期末考试,我知道怎么做了。”她微笑的点点头,关好门。

后面的日子里虽然紧张,但又快乐。压力似乎慢慢减少,用平静的心态来迎接考试。最后的成绩,考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分。而妈妈那些话,也将永远记住。

深夜,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回想几天发生和以前的事。以前的我总是向妈妈发脾气,以前的我是那样不懂事,那么现在的我呢?如今年龄在慢慢增长,心智也越来越成熟,为什么还不理解父母的苦心?我就像渴望自由的风筝,在天空飞翔,然而没有父母的苛责,我又怎样在广阔的天空中飞得更远呢?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人人都需要理解,为什么我不能真正理解一个人?妈妈自己一个人撑起这个家多不容易呀,我又有什么资格来抱怨呢。我所能做的,仅是不让妈妈担心而已。我要多为妈妈着想。

那些暗淡无光的难过和沮丧,谁会记住?我所珍惜的是快乐的日子。亲情,是魂牵梦萦的思念,它仿佛寒夜中那孤星一点的灯火,为我们带来恒久不灭的温暖。《论语》这本书带给我的比这要多得多。《论语》将会伴我一生。

论语让我明白了小学作文800字篇十九

《论语》是记录名列世界十大历史人物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部集品,成书于战国时期。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意深刻,其中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他人视为至理。作为一部优秀的语言记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句,记述了孔子的言。

《论语》中记述了“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 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和“仁爱之道’’七个部分。

对于“学习之道”。我深有体会。

《论语》中有很多智慧,那么,智慧在人心里是怎么酝酿起来的?一个重要方法——后天的学习。达到理想的可行之境,便是学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了我们“思”与“学”的关系。要学,便要思,要思,更要学。其中还潜在着由思引深出来的问。学问,要学,还要问,必要问,是由不断的深入思考才能得出,多学,多思,多问,接受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便是学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不耻下问”都在提倡学习要思考要问,然而,这个问是没有限制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老师,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其所长,便是学习的至上之道。子曰“由,诲女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做到学必问,首先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可以不懂装懂,在求学求知的过程中,绝对不能弄虚作假,若在种种原因下不懂装懂,那便是自欺欺人,最终受害的仍是自己。

《论语》中隐含着大智慧,我们若深深体会,便可从中受益。明白许多哲理的知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7853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