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是怎么回事 养老金并轨方案细则大全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4:00:17
养老金并轨是怎么回事 养老金并轨方案细则大全
时间:2023-06-06 14:00:17     小编:zdfb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方案能够帮助到我们很多,所以方案到底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方案范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老金并轨是回事养老金并轨方案细则篇一

公务员工资改革:公职人员养老金高

2016年将上调公务员工资的九大省

2016年公务员工资改革消息:工资调整将更合理透明

2016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公务员涨薪提案


养老金并轨是回事养老金并轨方案细则篇二

在上述会议上,马凯亦提出,进一步提高统筹层次,统一规范制度和政策。具体是,职工养老保险要在完善省级统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推进基础养老金 全国统筹,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筹资与支付责任,统筹基金的使用和管理,增强基金的互济性和抗风险能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基金省级统一管理,化解基 金管理分散化的风险。

这意味着,提高养老金统筹层次,将更进一步。

“关于提高统筹层次,这也是大家现在最关心的,也是听说正要做的事。我提出一个建议:2007年劳社部发3号文,提出了省级统筹的六个标准,我 的意见是,再搞全国统筹的时候不要再附加标准了。假的统筹层次的情况不应该再发生了,时代发展这么快,学界批评这么多,这种情况不应该再出现。”郑秉文曾 直言,提高统筹层次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资金流的核算、支出和管理的层次。

实际上,今年以来,养老保险多层次统筹体系已有一定进展。今年4月,国务院提出将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合二为一”,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月份,人社部要求未来完成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之间可以转移衔接,制度上完成了社会养老保险的统一。

目前,全国只有6个省市做到了省级统筹的层次,而在辽宁等地,统筹层次还大多维持在县级层次。统筹层次低,则意味着养老保险很难随人走,出省后难以有效衔接。

事实上,早在2008年初,国务院曾在山西省、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重庆市先期开展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试点配套推进,但时至今日进展不大。

“因为把一个国家的问题放到地方了,本身是本末倒置了。事业单位改革,本身是要全国统一,国家层面来做。”程杰表示,中央政府、中央财政、全国各个省市一盘棋,是一个大的趋势。

报告针对当下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就指出,由于各地财政承受能力和基金结余分布不均,且统筹层次仍偏低,社会保障互济功能发挥不够,导致地区之间待遇差别较大。

根据聂日明测算的数据,2012年,养老金结余最高的省份是广东,为3879.6亿元;最低的是西藏,为24.6亿元,两省相差157倍。由此可见养老金总量在区域间的巨大差异。

聂日明举了一个例子,用来说明区域之间养老保险福利在省份之间的天壤之别。在广东,2012年缴费基数为1373元,每月领取1924元,养老 替代率140%,意味着9个在职职员缴纳的养老保险养1个退休职工;而在黑龙江,平均缴纳和领取养老金则倒置了过来,分别是3506、1488元,养老替 代率仅42%,意味着平均1.5个在职职工养1个退休人员,为全国最低水平,无疑给在职职工造成极大负担。

这意味着,在中国社保本地化的管理模式下,如果实现全国层次的统筹,虽然区域之间的差距缩小了,但一旦拉平,经济发达省份与落后省份之间的矛盾、省市县之间财权事权分割问题,比比皆是。

“全国统筹的话,假如让广东、上海等养老金结余高的省份补贴给辽宁,经济发达省份当然不愿意,收的钱还不如计入本地gdp中;而且如果将省市县的财权上收,地方收费缺乏动力也会出现供给不足的状况。”聂日明向记者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全国统筹难度很大”。

“每个问题都挺难的。”杨燕绥称,对于养老保险改革的主要方向,实际上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都已经有明确: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精算平衡;渐进式迟退休以及基金长期收支平衡。

在12月22日人社部召开的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工作视频会议,要求到,2015年底前,省、市两级都要建立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工作制度。

养老金并轨是回事养老金并轨方案细则篇三

养老金是居民们的养老钱,是很重要的,人社部辟谣“不认证停发养老金”怎么回事?下面是小编用心整理的人社部辟谣“不认证停发养老金”怎么回事,如果大家喜欢的话,欢迎大家收藏并积极分享哟!

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是国际通行做法,主要是为了建立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的反欺诈机制,防止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被冒领,维护基金安全。认证时间一般是一年一次,各地区社保部门对于认证时间的安排存在不同的做法。

2022年我国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1万亿元,支出6.6万亿元,年底累计结余7.4万亿元,能够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近日,“2023年养老金认证时间提前,退休人员必须在1月份完成待遇资格认证,否则养老金将会停发”的消息在多地流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有的网友担心是因为养老金不足。这是真的吗?针对此说法,记者予以求证。

记者注意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已发文紧急辟谣,同时提醒广大网友一定要提高警惕;武汉、成都、哈尔滨、郑州、呼和浩特、长沙、福州等多地人社部门也发布公告予以澄清,不少地方的人社部门还在相关公告中提示了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方式。

据悉,这个认证是指领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认证,认证时间一般是一年一次,各地区社保部门对于认证时间的安排存在不同的做法。例如,成都实行滚动认证,待遇领取人员自领取待遇的次月起,每12个月认证一次。开展此认证是国际通行做法,主要是为了建立领取养老金资格认证的反欺诈机制,防止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被冒领,维护基金安全。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副会长、浙江大学国家制度研究院副院长金维刚表示,一些试图浑水摸鱼的骗子通过散布谣言,推送虚假网站,打着可以代办认证的幌子,诱导一些退休人员和城乡老年居民填写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并从中牟利。

那么,如何进行认证?记者从人社部了解到,第一种是刷脸认证。人脸识别自助认证,通过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网站或“掌上12333”等官方手机app进行认证。第二种是社会化服务认证。高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出上门认证的申请,社保局工作人员上门协助认证。第三种是数据比对。社保局通过和公安、民政、医院、交通运输等部门进行数据比对来获取退休人员的情况。

如果退休人员或符合领取养老金的城乡老年居民在认证期限内没有办理认证,发现养老金被暂停,也不要着急。人社部提示,退休人员主动和社保局联系并按要求完成认证后,就会恢复养老金发放并进行补发。

金维刚表示,无论是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还是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都是大于支出的。2022年,我国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7.1万亿元,支出6.6万亿元,年底累计结余7.4万亿元,基金运行平稳。我国各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能够实现基金长期收支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能够维护广大参保人的合法权益,使其能依法享有养老保障。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实同样认为,从目前养老金的运营情况来看,不必担忧养老金停发、缓发或者少发。

“我国不存在养老金亏空的问题。尽管近年来受到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但财政补助力度相应增大,能够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李实说。

养老金目前投资多少?

1月1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2022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养老保险司、失业保险司等相关负责人出席,介绍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并答记者问。

相关负责人指出,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减负稳岗各项政策加速落地,全年释放政策红利约4900亿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近两千万,总缴费金额破140亿;并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实际投资运营规模1.62万亿元。

下一步,人社部将接续推出“10+n”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以农民工、困难人员和重点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集中帮扶,力争实现就业有支持、用工有保障。并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延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逐步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

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就业局势基本稳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司司长卢爱红表示,2022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就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减负稳岗各项政策加速落地,全年释放政策红利约4900亿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个人养老金制度启动实施。截至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5亿人、2.4亿人、2.9亿人,基金运行总体平稳。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司长张莹进一步指出,2022年,人社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脱贫人口务工规模3278万人,同比增加133万人。市场供求保持活跃状态,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人倍率为1.46,继续保持在1以上。

张莹强调,2023年,人社部将接续推出“10+n”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服务对象将覆盖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城乡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和各类用人单位,服务时间将分布于全年每个月份,努力实现月月有招聘,服务不断线。

其中,首先开始的为1月-3月的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活动。以农民工、困难人员和重点企业为服务对象,通过集中帮扶,力争实现就业有支持、用工有保障。活动期间,预计将提供就业岗位3000万个。江苏、河南、广东、云南、陕西、甘肃等劳务输出大省、劳务输入大省提前开展劳务对接,为节后劳务输出预作准备;北京、上海、浙江、福建等用工大省都已出台专门政策,为重点企业招用工发放资金补贴;吉林、湖南、新疆等省份组织对困难人员的走访慰问,上门送政策、送指导、送岗位。

近两千万人参加个人养老金,总缴费金额破140亿

在被问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进展情况时,养老保险司副司长亓涛表示,2022年1月实施以来,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基金收支总体平衡,制度运行平稳。

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政策统一,劳动者与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权益得到更好保障。指导各地逐步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将更多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养老保险保障范围。二是加大省际间互济力度。2022年全年共跨省调剂基金2440亿元,有效均衡了地区间基金当期收支压力。三是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养老保险支出责任分担机制,中央财政补助力度进一步加大,地方财政养老保险投入机制更加完善。四是不断提高养老保险管理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可及性。建成了与全国统筹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实现了数据集中管理、部省经办联动,更好做到“记录一生、保障一生、服务一生”。不断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已开通83项全国性、跨地区社会保险服务,比2021年增加了30多项,操作更加简便,方便了参保企业和参保人员“跨省通办”“一网通办”,累计访问达43亿多人次。

据了解,截至2022年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0.5亿人、2.4亿人、2.9亿人,同比增加2430万人、849万人、825万人。全年基金收入7.1万亿元,支出6.6万亿元,年底累计结余7.4万亿元。此外,基金投资运营和监管稳步开展,推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实际投资运营规模1.62万亿元。

而在个人养老金方面,亓涛指出,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是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意见》印发后,多部门协同发力初步形成了个人养老金制度体系和管理体系。

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36个先行城市(地区)启动实施。在各部门、各先行地区、各参与金融机构的大力宣传和共同推动下,总体运行平稳有序。截至2022年底,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1954万人,缴费人数613万人,总缴费金额142亿元。

2022年共释放稳岗红利2713亿元

在失业保险方面,人社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表示,2022年人社部先后出台了三轮“降缓返补扩提”一系列阶段性、组合式援企稳岗政策举措,加力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全年共释放稳岗红利2713亿元。

一是加大降费缓缴力度,在延续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一年的基础上,叠加实施困难行业企业和受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缓缴失业保险单位缴费政策。去年,共减收失业保险费为企业减负纾困1590亿元。二是支持企业稳定岗位,激励企业不裁员少裁员,大幅提高稳岗返还比例,将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大型企业由30%提至50%。去年,共向787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497亿元,是上年的2倍,小微企业受益明显。三是精准发力助企留工,对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所有参保企业、未出现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5个特困行业参保企业,按每名参保职工不超过500元的标准发放补助,支持企业留住工作岗位。政策实施7个月以来,共向530万户企业发放留工补助资金303亿元。四是激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创新出台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支持企业积极扩岗。毕业季以来,共向52万户企业发放扩岗资金27亿元,惠及高校毕业生192万人。五是促进劳动者提技赋能,拓宽技能提升补贴政策范围,并支持东部7省(市)将失业保险基金用于职业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等支出。目前,已支出技能提升资金296亿元。

“下一步,人社部将继续加强困难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兜底功能。”桂桢指出,人社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延续实施失业保险保障扩围政策,逐步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

1.携带好自己的身份证前往当地社保经办中心查询;

2.可在社保官网查询;

3.可在社保官方公众号查询。

养老金并轨是回事养老金并轨方案细则篇四

中国在职公务员数量约为700万,126万个各类事业单位在职人员3000多万。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无需自己支付,直接由财政统一支付,而社会企业单位则由单位和个人按照一定标准缴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对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做了调研,根据调研报告提供的数据,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今年5月开始全国人大财经委成立了调研组,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社会救助制度等几个方面为重点,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报告指出,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双轨制亟待解决。这一结论是依据调研组在中国人大网一份问卷调查得出,据悉,根据这份调查问卷,49%的被调查者对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与企业职工养老金差距大表示不满。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企业养老保险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并未参加,虽然后来一些地方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试点,但多数仅是在形式上缴纳社保费,体制机制没有根本改变。在调研中,各地也反映双轨制是当前社保制度不公平方面的突出问题。

调研报告还指出,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和企业职工养老金的差距逐步拉大。甘肃省有关部门向调研组反映,2014年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费水平为月人均3227元,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水平为月人均2065元。一些国有企业的退休职工,当时接受国家分配到企业工作,退休后养老金远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和自己条件相当的干部职工的退休金,对双轨制很有意见,企业管理人员和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退休职工意见更大。

另外,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丧葬补助等福利标准不同,进一步拉大了待遇差距。

调研报告还指出,双轨制也影响了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不用缴纳养老保险费,也没有个人账户。企业职工要缴费,有个人账户。人员流动时存在缴费记录的差别,影响到将来的养老保险待遇。从完善制度体系的角度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也是养老保险制度最后未覆盖的领域,应该将各类人群纳入到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体系内。

养老金并轨是回事养老金并轨方案细则篇五

养老金“并轨”也正式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2019江苏省养老金并轨的细则,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江苏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出台,人均增幅6.5%,全省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增幅超7%,机关退休人员人均增幅将控制在5.5%,新增养老金月底前发放到位。今天为大家提供2019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最新消息:江苏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出台 人均增幅6.5%。后续将持续更新养老金调整最新消息,敬请期待。

从江苏省人社厅获悉,江苏省 2019 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方案出台,据悉,今年是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施同步调整,整个调整工作将在 9 月底前落实到位。

2019江苏省养老金并轨细则的调整办法总体框架与往年做法一致,了解到,按照今年的调整方案,总体调整水平为国家统一规定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全部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 6.5%,其中,全省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调整幅度将超过 7%,机关事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调整幅度将控制在 5.5%,这有利于缩小两类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的相对差距。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今年我省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施同步调整,整个调整工作将在 9 月底前落实到位。过去,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国家统一部署实施,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退休费与在职人员工资调整同步进行。从今年起,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和企业退休人员将一起调整基本养老金,这向建立覆盖全体参保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迈出了重要一步,也在消除基本养老保险 " 双轨制 " 征程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批复方案,今年我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普调仍由固定额、与缴费年限挂钩和与本人基本养老金挂钩三部分组成。这一办法既鼓励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又合理控高抬低、防止差距过大,较好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固定额部分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统一标准,每人每月增加 45 元。这部分将使得基本养老金水平偏低的退休人员的调整数额能得到一定保证。

与本人缴费年限挂钩部分企业退休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也采取统一标准,缴费年限每满 1 年每月增加 2.4 元,不足 36 元的按 36 元发给。这一部分主要体现长缴多得,缴费年限越长的,这一部分增加的数额越多。

与本人基本养老金挂钩部分,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挂钩办法略有不同。企业退休人员统一按本人调整前月基本养老金的 2.3% 挂钩,这与往年的做法一致;考虑到过去机关事业单位调整基本退休费全省同职务职级的退休人员都是一个标准,为了与原有做法保持适当衔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本人调整前的月基本养老金挂钩比例为 1.8%,还有一部分与全省同类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挂钩。

按照今年的调整方案,总体调整水平为国家统一规定的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全部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 6.5%,其中,全省企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调整幅度将超过 7%,机关事业退休人员人均基本养老金调整幅度将控制在 5.5%,这有利于缩小两类人群基本养老金水平的相对差距。需要说明的是,上述 7%、5.5% 不是指每一位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都上调到这一幅度,总体而言,基本养老金水平高的退休人员增加的绝对额相对高一些,但调整幅度将相对低一些,而基本养老金水平低的退休人员增加的绝对额相对低一些,但调整幅度将相对高一些。

历年来,我省基本养老金调整时均对高龄人员予以倾斜。按照国家统一要求,今年我省继续对 70 岁以上的退休人员适当增发养老金。对于 2019 年底前年满 70 周岁不足 75 周岁、年满 75 周岁不足 80 周岁以及年满 80 周岁以上的退休人员,在参加普调基础上,每人每月分别增发 30 元、40 元和 50 元;对于 2019 年底前年满 70 周岁不足 75 周岁、年满 75 周岁不足 80 周岁以及年满 80 周岁以上的退职及领取定期生活费人员,除了参加普调,每人每月分别增发 20 元、30 元和 40 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67425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