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精选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6 18:28:13
2023年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精选14篇)
时间:2023-04-06 18:28:13     小编:zdfb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篇一

2、在诵读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3、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时安排:二课时

1、音乐激情: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诗歌导入: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国文化,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古往今来吟唱黄河的篇章可谓多矣。李白有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一首写黄河的现代诗——《黄河颂》

1、诗歌诵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节奏与情感。

2、感悟黄河:

在你朗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节最有气势?请你读给全班同学听。,并交流一下朗读感受。

1、合作探究:

①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②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颂黄河部分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历史贡献、地理特点、自然特点)

③结合时代背景,请根据诗歌的内容,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黄河精神。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2、品读赏析:

①分小组自由选定最欣赏、理解最深刻的片段进行朗读赏析。

②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1、回味抒情:

同学们,“情到深处自成诗”下面让我们再一次高声诵读《黄河颂》,再次感受黄河,感受伟大的中华民族。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2、拓展延伸:

①以“啊!黄河!”为情感基调,仿写几句话歌颂黄河。

②与音乐老师联系让学生学唱《黄河颂》。

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篇二

关于要不要在公开课的时候讲《黄河颂》我纠结了很久,因为这节课没有太多的情节,主要的就是朗读,后来问过x老师之后,x老师说这节课可以讲成一节朗读为主的公开课。

在备课的过程中,观摩几节公开课之后,心里有了讲课的一个大概思路:以“读”来贯穿整节课,听朗诵,自己读,展示读,分析读,齐读……这篇课文中的这种气势磅礴和英勇豪迈也要通过读的过程展现出来;一想到要读,要讲课的班也就定了下来,一班有几位同学声音很洪亮,比较适合朗读,他们可以带动起班级气氛,所以定下来要在一班讲这一节课。在具体的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发现会有很多问题:首先,课前的时候是不是要放一放歌曲《黄河颂》?或者是放《保卫黄河》更合适一些?其次,“读”的顺序如何确定下来,是先齐读还是先范读?学生们展示的时候应该让他们小组合作着展示还是个人展示?然后还有应该在哪个过程中融入对与文章的分析等问题都扑面而来……实在想不通这些问题的时候,又请教了x老师,x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把我不确定的地方一点一点的帮我落实下来,在讲课之前我的心里也有了底气。

开始讲课,学生们也很配合,他们也知道有老师听课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课前播放的《保卫黄河》把学生们们也带进了激情澎湃的氛围里,每一个环节的衔接都很紧密,学生们在课上也很配合,能够看出后面听课的老师脸上不时地浮现出来的笑意。真的是经过了一个多月的锻炼了,在讲台上的那种紧张的感觉已经没有了,更多的是自信与从容。在展示的环节,我没有规定个人或者小组起来展示,而是让他们自己选择,有些小组真的很积极,读完朗诵词之后意犹未尽,次次我找人读的时候他们都举手,还特别的积极,真的很高兴。在前几个部分都是小组展示之后,我本以为最后部分也会是小组来读,没想到一个男生站起来说,老师这段我自己读吧,我知道他是真正的在这节课上放开了自己,平时是个很腼腆的小男生,这次却主动表现自己了,我感到很欣慰。在这节课结束之后,听课的老师陆续的走出教室,而学生们们却还沉浸在《黄河颂》的激情之中,自发的吟诵起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要知道这首《将进酒》他们还没有学过,他们却已经可以自发的背诵了,我被我的学生们们的表现感动了。

在评课的时候,还是张老师对大家进行的点评:我与上次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抓住了诗歌教学的重点就是要读,在不断的读的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体会到本文应有的情感,环节的设置非常紧密,学生们在课上也受到了触动。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于学生们不太清楚的地方没有及时的给予解答,“对不对”口头语太多等等。

通过这次的听课,我的成长和收获很大,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努力,争取让自己变得更好更优秀。

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篇三

《黄河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文章,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这首诗用热烈的歌颂形式为我们塑造了黄河这一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英雄形象。学生将会在作品中感受到强大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另外,新课标强调重视学生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黄河颂》在这方面无疑是典范作品。这篇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初一学生比较容易理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我们呈现了众多爱国篇章,而《黄河颂》中的黄河向我们展示了她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这是培养初一学生爱国情感的好题材。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在上课时应想法唤起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共鸣,激发起学生心中澎湃的民族情感,强化爱国热情。让他们在欣赏到黄河这一英雄形象时,感受到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伟大而又坚强的性格,从而激起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更好学习第二单元其它文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初一学生爱朗读,表演欲望也很强烈,但他们对诗歌朗读技巧掌握不好。所以教师要借助多媒体,通过对语音、声色、节奏、语速、重音的把握使诗歌内容立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准确安排好停顿,处理好重音,调控好速度,把握好情感,美读诗歌。通过美读使学生在声音中陶醉,在真情中陶醉。初一的学生还喜欢模仿,在这里我要防止学生只停留在朗读的表层,(只是模仿老师或录音的朗诵)所以我在对学生朗读技巧进行指导的同时还要与学生一起边读边品析、揣摩语言,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情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初一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爱表达自己的阅读体会,品析诗歌语言是让他们交流阅读体会的好方法。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值得品味的东西很多,学生也只有在斟酌词句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情感。

学生都有朴素的爱国之情,但这份情感可能藏于他们的心灵深处,我将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爱国之情。

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依据新课标、单元提示要求及特点,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作品主体部分结构与内容。学会品析诗歌语言,为今后赏析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把握诗歌节奏有情感反复朗读诗歌(重点是歌词部分)。通过合作探究方法品析诗歌语言,了解作品结构,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欣赏黄河这一英雄形象的同时,感受到中化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培养爱国情怀。

诗歌语言高度凝炼,只有多读才能准确把握诗歌情感。诗歌教学也不能只重情感体验而忽视了语言的揣摩品味。如果这样便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基于以上情况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把握诗歌朗读技巧,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为品析诗歌语言,体会诗歌蕴含的爱国之情。

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能明理载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感染,道德情操得到培养,意志品格获得锤炼,审美情趣得到陶冶。所以我采取重阅读,促进感悟;重探究,鼓励尝试;重合作,多向互补;重方法,学会迁移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德、智方面主动地得到发展。

这节课我的教学流程是由五大板块组成,它们分别是:

一、开门见山,启发思考

开门见山地点出这节课的题目──《黄河颂》。抓一个颂字,提出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颂字什么意思?接下来又提一个较难回答的问题:为什么要歌颂黄河?

(这样一易一难,激起了学生的探索和思考的欲望。接下来我让学生用一些词语去描绘黄河。多数学生无法找出恰当的词语,因为他们多数没有见过黄河,此时的他们一定想看看黄河的样子,我便可以在学生们的期待下播放黄河的影像及图片,学生经过了如此直观的视觉刺激,一定会想起很多词语来描绘黄河的英雄形象。接下来,我并不急于让学生看诗文,因为学生对这首词的背景并不了解,此时看诗文,学生不易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我要对诗歌写作背景简单介绍,引入抗日战争的话题,让学生回顾自己看过的抗日影片,唤起他们以往的经历,同时也激发起学生心中朴素的爱国之情。我还会用最直观的手段为学生播放反映中华儿女反抗入侵者,奋勇杀敌的歌舞剧《保卫黄河》。此时的学生一定会很激动,也许他们会为自己身为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提问:中华儿女面对民族生死存亡之时,是谁给予了他们如此大的勇气和力量保卫家园?相信学生一定会找到答案,那就是──黄河!

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通过直观的影像及环环相扣的问题在边赏边悟的过程中产生强烈阅读欲望,从而接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

二、合作朗读、交流体验

师生合作朗读,教师有感情地朗读朗诵词部分,学生齐读歌词部分。

(通过师生的合作朗读,大大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这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不是教这篇文章而是与他们一起学习,欣赏这篇文章。老师也就变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我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之前,要先范读歌词部份,所以我很自然地继续采用师生合作阅读文章的方法再读文章。(只需把角色互换便可)经过这一环节,我不但是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还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这一环节中,范读课文结束后,我要谈出自己的情感体验,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情朗读文章。这为以后学生朗读后进行体验交流打下基础。)

(接下来我并不急于让学生朗读文章。我要组织学生采取合作探究的方式先对文章内容和结构进行研讨。)

1、歌词部分一开始就歌颂黄河了吗?

2、歌词中分别从哪些方面对黄河进行了歌颂的。

3、在颂之前作者在写什么?

4、最后一段写了什么内容?

5、你最欣赏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如果没有对文章内容进行研讨就让学生合作朗读,很可能会出现学生简单模仿教师的范读形式。而缺少了真实的感情,这样学生是很难入境的。

另外,对文章主体部分进行分析时必然会了解到这篇文章的结构,即望黄河──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保卫了中华民族)(激励了中华民族)──学习黄河,这样有利于生与生之间合作朗读时进行分工。

我设计的生生合作朗读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其它同学要对朗读结果进行评议,学生在评议过程中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不但可以对朗读技巧进行指导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

在这一环节设计上,我会本着师与生合作,生与生合作的原则来完成课文的朗读,在画面音乐的辅助下,把学生的感情提升到最高。如果有必要,我还可以借助表演或评选的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精读作品、揣摩语言

(诗歌教学不能只重情感体验而忽视了语言的揣摩品味。如果这样便脱离了语文教学的根本。品析文章语言的方法很多,考虑到诗歌的特点,在这节课上我采用的是炼字法,古人在诗歌创作中早就有了语不惊人死不休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说法。我认为今天的诗歌教学也可以采取炼字法对诗歌语言进行品析。)

问:文中哪个字用得妙?妙在哪里?

(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身的语言感觉,是很容易把文中富于表现力的字词找出来的。如:奔、掀、劈、铁、摇篮、屏障、臂膀等词。接下来我问:能不能对这些字词加以换和删?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们便有了一个广阔的合作交流空间,他们在讨论上面问题的同时加强了对作品的深层理解。)

如奔字可否换成流字,学生一定会对这两个字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奔字更能体现黄河那惊涛澎湃的景象和锐不可挡的气势。而流字则没有这样的效果。 )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紧扣诗歌教学的根本,在品析语言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良好语感的形成。这一环节的设计也为学生今后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养成了学生在阅读中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课文中关键词语意思的良好阅读习惯。)

四、创新实践,链接生活

问:如今的和平年代是否还需要黄河精神?

(依据新课程理念,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所以,我要让学生链接生活,讲述课文的实际意义。这一问题的创设可以鼓励学生百花齐放式的个性阅读。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保卫好祖国,建设好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安排

上网查找有关《黄河大合唱》的其他资料,进行阅读。有条件的可以学习歌曲《黄河大合唱》。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环节旨在于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走出课堂,走出课本,走近生活更好的感悟作品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望:近 远

养 育

颂:保 卫 历史贡献

激 励

学:伟大而坚强

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篇四

导学

1课时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字、词的积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1.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及发散思维能力;

2.培养热爱祖国的热情。

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读、悟、赏

录音机;电视机;vcd;投影仪

1. 以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配以朗颂词引入;

2. 整体感知

(1) 录音范读,学生体验作品语感和感情;

(2) 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把握好诗歌基调--热情、悲壮、豪迈)

(3)(配乐)齐读

(4) 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并朗读;

3. 质疑

4. 深入探究(用投影片展示问题)

(1) 第一节歌颂了黄河什么?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

(2) 第二节"颂前"哪个系统领诗句?诗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此诗文坛人仅仅是歌颂黄河吗?

5. 思维拓展:

(1)第二节中"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你知道哪些英雄的故事,(抽生讲)再放英雄故事的画面,让学生猜,画面中的英雄是谁?最后放《英雄赞歌》来结束对英雄的赞颂?"

(2)仿写:"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写你熟悉的事物。

(3)放《黄河颂》的录音,让同学们感受这首诗的悲壮感情。

(4)齐唱《保卫黄河》并配以黄河的画面。

6. 小结:

《黄河颂》这首诗不仅歌颂、赞美了黄河,赞美了黄河,而且赞美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坚强,并让我们炎黄子孙学习这种精神。

7. 板书设计:

黄 河 颂

光未然

序曲(朗诵)--(歌唱)主体---尾声

伟大坚强 望--颂 学习黄河精神

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篇五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本首歌词的创作历史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歌词中的语言;提高诗歌的朗读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蕴含在失重的思想感情;通过合作交流,理解诗歌用平实的语言表达深厚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感受诗中所表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与强烈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赞颂黄河精神与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内涵。

引导学生体会黄河的文化内涵。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与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初一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黄河大合唱》的音乐,大屏幕上打出黄河的图片,老师一边播放音乐,一边作出如下的解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源地,它孕育了五千年的古国文化,哺育了流域两岸的人民。黄河惊涛澎湃,具有恢弘的气势,而且它源远流长、九曲连环,仿佛象征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荣辱兴衰。每一个看到它的人都会为之而感动。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跟随抗日战士行军来到了黄河岸边,看到这一奇景,感慨不已,于是写下了歌颂黄河母亲的豪迈颂歌《黄河颂》,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这首诗歌,不但要领会它的内涵,还要学会朗诵,像诗人一样热情地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 歌颂黄河母亲的大型组诗《黄河大合唱》,共由八个乐章组成,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播放音频:《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保卫黄河》。

二、学会朗读。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强调朗读时,要注意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同时要融合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

2、学生自由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读词与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3、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4、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5、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多种形式合作朗诵

例如:人员数量的搭配——二人组、三人组、四人组、男女混合组……

歌词篇幅的选择——全文、一小节、甚至一两句。

诗句的具体分工——学生对所选的语段进行分工朗诵,创造多样式的朗诵方法。

6,全班评出最有情感感染力的最佳组合,予以鼓励。

注 :环节的设置意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领略歌词美感,将学生的情感逐渐引向高潮

三、内容研讨

(一)、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二)、全诗分成朗诵词与歌词两大部分,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与作用是什么?

了解黄河精神:伟大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三)、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

对黄河进行了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四)、品尝“颂黄河”部分。

1、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 了黄河。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五)、“颂黄河”之后,作者又加了一个尾声,想想看,这一尾声起什么作用?诗歌最后两句采用什么修辞方法,起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是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充满了战斗的决心,反复起强调作用,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赞颂,也表达了必胜的信心。

(六)、1、品赏诗歌的语言特点与风格。学生谈一谈:你认为这首诗的风格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明确: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2、、小结。(大屏幕显示下列板书)

序曲:描绘雄姿与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表达强烈的愿望与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2)反复(3)比喻拟人

三、学生自由畅谈,说一说在读诗时,你从诗句中想到了什么?可结合一句诗来想像,也可结合几句诗来谈,还可结合全文来说。

四、拓展延伸,参与实践。

1、同学相互交流学习的心得,谈谈我们应为振兴中华作出怎样的贡献,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2、课后向老人询问抗日救亡时的小故事。

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篇六

1、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2、提高朗读诗歌的能力。

3、理解歌词大意。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诵课文。

2、理解歌词大意。

教学难点:《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导入新课

请一两个学生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要求;了解诗歌内容,读准字音,揣摩诗歌要表达的情感。

2,学生各自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反复练习朗读。

要求,读出感情,语音清晰,准确。

3、朗读交流

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并请大家讨论如何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以通过自己朗读来表达意见。

提示:

(1)、诗歌分为朗读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颠,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五、内容研讨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一往无前,无坚不摧。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进行赞颂的?

提示:以“啊!黄河!”为标志分为三层,分别从黄河的历史贡献,地理特征,自然特点这三方面歌颂了黄河。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提示: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六、再次朗读

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赞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七、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在用各种方式来欺负我们。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八、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三

板书设计:

黄河颂

光未然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唱黄河颂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篇七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⑴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⑵了解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教材分析

这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学习写景诗文。品味优美诗文要求学生要全身心的投入,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内容大意,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体会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

3.中招考点

“赏析词句”每年的设题角度略有不同,但都指明了具体的赏析位置;考查细致,涉及到动词、形容词、修辞、细节描写、写作手法,赏析有一定难度,得4分的居多。

4.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对阅读诗歌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具体如何运用方法去解决问题还是掌握不好。

1.查找资料能介绍作家作品,理解并会正确书写重点字词。

2.通过反复朗读,学会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针对目标1,1、针对目标一,设计两个活动:

(1)开展字词大闯关的活动,让学生准确掌握 字词。

(2)通过查找资料,能说出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并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完成自学检测一。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圈点勾画出经典的句子做批注。能总结出品读语言的方法,并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一)导语设计

1.以《黄河大合唱》歌曲导入,渲染气氛,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学生展示自己课前所得,如《黄河颂》的相关知识,教师补充、强调。通过这一环节为下面理解诗歌内涵打下基础。 (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作者介绍 光未然,(1913——20xx),本名-----,-------人。------家、-------家。1935年创作-------歌词,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诗包括《------》、《------》、《--------》、《------》《-------》《-----》《---------》《-------》。

2.读准下列加粗字的读音

气魄( ) 山巅( )

澎湃( ) 狂澜( )

屏障( ) 劈开( )

宛转( ) 哺育( )

3.解释下列词语。

山巅:

澎湃:

狂澜:

浩浩荡荡:

屏障:

哺育:

体魄:

滋长:

婉转:

复兴:

(三)新课讲解

学习

目标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要点归纳

学习目标1: 查找资料能介绍作家作品,理解并会正确书写重点字词。

自学指导一: 1.查找资料能介绍作家作品,理解并会正确书写重点字词。

内容:课文

方法:查找资料,学生演板。

时间:10分钟

学习目标2:通过反复朗读,学会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自学指导二:通过反复朗读,学会概括诗歌主要内容。

内容:课文

方法:先自学,再同桌交流,找出规律, 归纳方法要点。

时间:20分钟。

要求:整体感知课文

自学检测二:

1. 这首诗歌总体的结构分为几个部分?

答:序曲-----主题-----尾声

2.歌颂黄河的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分别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地理特征、历史贡献、自然特点

能概括大意并会运用此方法解决此类问题1.看修辞

2.抓关键词

3.明主旨句

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篇八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其他相关内容;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一、播放《黄河大合唱》音乐片断,以雄壮激越的音乐演唱和朗诵来感染、调动学生

二、在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有关黄河的知识及《黄河颂》的写作背景,学生们汇报交流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多形式朗读,感知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学生评价,教师指导朗读.

2、多媒体展示范读及音乐,再次感受文章的内容,体味表达的情感.

3、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声”三个部分。

4、全文是怎样赞颂黄河的?

5、结合网上资料,分析赞颂了黄河的什么精神?

四、内容探究

1、探究课堂上生成的各种相关问题。

2、小结课文,启发学生应该学习黄河的什么精神?

3、查找了解黄河的现状,启发学生要热爱家乡,保护环境,关爱自己的母亲河。

1、随着诗人行进在黄河岸边,感受黄河的气魄,回想着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的战士抗击敌人的气概,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黄河颂》给了学生一个了解黄河、学习黄河精神的机会。

2、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给了学生更广阔的学习空间,但在网络环境下如何更好的组织教学,尚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探索、实践。

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篇九

知识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

3.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能力目标

1.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了解时代背景,激发爱国热情,打动学生心灵。

2.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通过研讨分析来深入理解诗歌。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情感目标

1.感受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2.体会诗歌蕴含的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

2.领会诗歌的内涵

1.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2.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3.教学时数:1课时

一、新课导入

1.《大中国》中这样唱道:“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兄弟姐妹都很多,景色也不错,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黄河,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哺育了一代代的炎黄子孙。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

2.黄河知识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海拔4500米的约古宗列盆地。经青藏高原的青海、四川、甘肃,黄土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华北平原的河南、山东,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每年淤积在下游河床中的泥沙有4亿吨,使黄河成为高出地面十余米的“悬河”。黄河中游地处季风气候区,多暴雨。泥沙和暴雨洪水造成黄河下游河床善淤,善决,善徒。从先秦到1949年的2500多年中,黄河下游决口1590次,改道26次。

3.时代背景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共有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二、整体感知

朗诵感情基调:豪迈、赞美、有激情、有气势。

1.《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

文章题目为 “黄河颂”,作者从哪几方面歌颂了黄河?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2.诗歌可分为几层? 请概括各层大意。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主体(望黄河颂黄河)——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三个“啊”要读的深沉,声音稍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赞颂。

3.在诗歌的主体部分,为什么要写一段 “望黄河”的内容?

“望黄河”是诗人抒情的基础,为后文作铺垫。

4.本诗题目中关键词是“ 颂 ”字,表达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6.诗歌语言要形象生动,往往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

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三、课堂小结

1.第二节中“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放《英雄赞歌》来结束对英雄的赞颂?

2.仿写:“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写你熟悉的事物。

3.赞颂黄河的诗歌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浪淘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篇十

①有感情地朗读,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②品味语言,体味歌词意境,积累经典语言。

③理解歌词内容,启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熟读成诵,感悟歌词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歌词的能力

歌词是贴近大众的文化样式,形式活泼,琅琅上口,深得学生的喜爱。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歌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培养兴趣,增加积累。

大家知道“中华儿女”又被称为什么吗?(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我们身上都流着同样的血,那大家知道我们的祖先最早起源于哪儿吗?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勇敢、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就是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篇――《黄河颂》

(学生自由畅谈)

小结:大家的发言让老师再次感受到黄河的雄壮、博大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无论在哪个时代,黄河都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诗人光未然做为时代的歌手出现,站在高山之巅,代表英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颂歌。

1、师范读。要求:批注重音字,语气,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来读。

2、探讨朗读语速,语气及重音。

3、分小组朗读、学生评价。

4、师生联读。(配乐)

1、河有怎样的气势和精神,你是怎样体会的?

2、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写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为了表达什么感情?

3、你能用一个相似的词来替代诗歌结尾的“伟大坚强”,来发出你自己的誓言吗?

(生小组合作探究)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伟大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英雄的中华儿女,维护的祖国的尊严。我们为民族自豪,为祖国歌唱。让我们以黄河为榜样,团结奋斗,为我们的民族挤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篇十一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理解诗歌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

:朗读体验课(本课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朗读中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1课时

(播放关于黄河的图片,教师激情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过她,有多少仁人志士为她抛头颅,洒热血。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黄河大河唱》曾感动了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而不懈奋斗。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自由朗读,体会情感: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后,谈感受。(把握诗歌对黄河的豪迈赞颂之情)

点名朗读后听录音,众生评论

此处指导朗读时应注意重音,学生提到朗读诗歌要把握好重音,则让他说出哪些词需要重读,为什么?如: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需重读

(朗诵词概括的写出了黄河的英雄气魄和伟大而坚强的精神。教师及时板书:英雄的气魄和伟大坚强)

点名朗读,众生评论

以歌词第一节为例指导朗读时应注意情感、语气、节奏。

从需要重读的词语(动词)“望、奔、掀、澎湃、劈”;和(形容词)“高山、滚滚、万丈”可以体会出黄河的一往无前、锐不可当的英雄气魄。所以,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磅礴之势、豪迈之情。当然也要读出变化“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没有磅礴之势,此时的黄河已进入一个相对平缓的地势,所以读的时候要舒缓一些。

师生共同总结:朗读要把握好节奏、重音(需重的词一般有动词、修饰名词的词)、语速(快慢)、感情抒发要恰当。

(此节主要体现了黄河的英雄的气魄)

师生再次共同朗诵这一节。

第一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母亲对中华民族的养育,所以要读的舒缓。

第二个“啊,黄河”一节由于在赞颂黄河作为屏障对中华民族的保护作用,显示她的伟大和坚强,所以读的要高亢、激昂些。

第三个“啊,黄河”一节是借用黄河的伟大和坚强来激励中华儿女保卫黄河,保卫祖国,感情达到高潮。所以,读的更要高亢、激昂,感情应完全迸发。两个“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不仅要读的铿锵有力,而且,要读出变化,后一个要比前一个感情更要强烈,“你一样的”和“伟大坚强”都要比前一个语气重,“伟大”的“大”和“坚”的“强”都要采用拖音,

三个“啊”要读的深沉,声音稍长,“黄河”要读的高昂,表明在赞颂。

教师适当师范朗读

在读的过程中总结出黄河对中华民族所作出的贡献:养育、保护及激励作用,并板书

学生分角色朗读(配乐)。

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一句如何理解?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以及“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介绍背景:《黄河颂》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雄奇的山川,伟大的人民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冼星海在除夕晚会上听了该诗的朗诵异常兴奋,连续写作六天,于1939年3月31日完成了《黄河大合唱》这部史诗性杰作。这部大型声乐作品共八个乐章,其中尤以《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等为人们所传唱。]

在抗日战争年代,民族的伟大精神表现在抗击侵略、保家为国上,如今,我们的民族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背诵课文

“你想对黄河说些什么?”写在笔记本上。

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篇十二

1、语言智能发展目标

(1)能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

(3)能初步学会运用英特网和图书馆搜集黄河相关的资料,并做初步的整理。

2、音乐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倾听《黄河大合唱》组乐,特别是课文部分《黄河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感染力。

3、人际关系智能发展目标

(1)通过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来增进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黄河颂》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同时也表达了一个炎黄子孙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文章气势磅礴,直抒胸臆,读来琅琅上口,使人受到无尽的感染。所以本课教学应以学生诵读为主,从诵读中领会它的思想内容,体会它的情感,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重点感悟诗歌的第二节。

1、学生准备与黄河相关的资料。

2、教师准备《黄河大合唱》各个部分的mp3音乐和课文录音及黄河景色的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授课年级:七年级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黄河大合唱》组乐

2、同时黄河景色图片联播

(以这种方式导入是为了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并发展音乐智能。)

二、话说黄河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在学习课文之前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说说自己课前搜集到的黄河的相关资料,3分钟后每组推选1人小结你组搜集到的资料。

(既是对搜集的资料的一次整理,也是借此对搜集资料的方法技巧的一次交流,更是对团队协作的人际交往智能的一次锻炼)

三、多角度朗读,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1、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初步感悟。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进一步感悟,并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及作者的情感。

3、学生齐读再进一步感悟。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通过反复地朗读,既增进了对诗歌所表现的强烈的感情有一个丰富的感性体验,也是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的语言智能的一次锻炼)

四、欣赏质疑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诗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简述理由。

6、小结课文。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描绘雄姿和气势

主体;歌颂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英雄的业绩、伟大坚强团结一致的精神。

尾声 :表达强烈的愿望和坚定的信念。

黄河——(象征)——中华民族

(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课堂讨论发展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的语言智能。)

四、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配乐朗诵、理解性欣赏朗诵,既可以增进了学生对诗歌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进一步发展了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诗文的语言智能。)

五、课外作业

1、背诵本首诗

2、收集有关黄河文化和治理黄河的资料,写成专题文章,计划开一次以“黄河”为专题的主题班会。

3、欣赏《黄河大合唱》音乐,学唱《黄河颂》部分,并进行表演唱。

(之所以布置这样的作业,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朗诵和搜集资料的语言智能的发展,也为后续学习做一点准备。)

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篇十三

一、情感与态度目标

1.深刻感悟九曲黄河的英雄气概

2.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坚强品格

二、知识与能力目标

1. 系统了解黄河的历史与地理

2. 切实掌握本文借物抒怀的写法

3. 努力培养朗读、感悟和理解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目标

1.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习课文

2.重视运用感悟、联想和探究的学法

3.通过拓展学习建立对黄河的整体认识

鉴于作者是借黄河的英雄气概来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所以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感悟和认识黄河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将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品格相联系,结合本文创作的背景,深刻把握课文的主旨,最后再通过拓展学习,从更宽广更深刻的层面去理解黄河和中华民族。

1.引导学生明确本课所要达到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些目标既是努力的方向,也是检测的标准。

2.运用多媒体播放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影像画面。

3.投影展示同学们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黄河的图片。

4.师生一起扼要说说对黄河的观感。

5.引导学生回顾历史和地理课对黄河的介绍,并了解诗人光未然创作《黄河颂》的经过,从而激发兴趣,启发联想,导入新课。

(一).整体感悟的方法指导

1.导师首先范读课文第1小节的朗诵词部分,并以此节为例,作朗诵方法指导。

(1) 将第1小节默读1遍,了解大致内容与句式特点。

(2) 标出节奏、重音和韵脚。

(3) 轻声试读几遍。

(4) 大声朗读,音量以能够听清自己的声音为准。

2.请几位同学朗诵,请全班同学点评。

3.全班齐读,相互讨论,集体点评。

4.分角色表演朗诵,全体起立,配乐朗诵《黄河颂》,导师读朗诵词部分,同学读歌词部分。

4. 自由发言,谈谈朗诵后对黄河的英雄气概与中华民族伟大品格的感悟。

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的第二、第三题,要求同学独立思考,得出答案,也可就自己学习时的独特感悟和发现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力求有自己言之成理的认识。

1. 诗人为什么把黄河比作“摇篮”和“屏障”?

2. 课文从哪些方面赞颂了黄河的伟大和坚强?

3. 诗人写黄河的意图是什么?

4. 你认为这首诗中有哪些表现技法值得学习?

各小组按要求讨论探索,记录要点,踊跃发言后,师生一起明确上述问题的答案。

明确1: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把它比作摇篮可以形象确切地表现黄河的历史功绩。黄河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是阻挡外敌入侵、保卫中华民族的又一道钢铁长城,因此诗人称之为“屏障”。

明确2:课文是从自然特点、地理优势和民族贡献几方面赞颂黄河的伟大坚强。

明确3:在诗人笔下,黄河是中华民族英勇豪迈、不屈不挠、伟大坚强的象征,因此诗人借赞颂黄河来激发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凝聚力,动员全民族亿万英雄儿女像黄河那样伟大坚强!这是借物抒怀的写法,正像矛盾在《白杨礼赞》中借赞美白杨而赞美抗日军民一样。

明确4:课文中值得学习借鉴的表现技法主要有(1)呼告,如“啊,朋友!”有助于明确抒情对象,直接抒发强烈的感情。(2)反复,如“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起到了加强结构,渲染感情,突出主题的作用。(3)比喻拟人,如“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你一泻千里,……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等诗句,赋予了黄河无限丰富的生命,使她像母亲一样亲切深情。

1.阅读光未然《〈黄河〉本事》一文,完成练习。

〈黄河〉本事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bó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hi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农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bó战: 惊涛hi 浪:

(2)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

沃壤: 不期而遇:

(3)画线句中“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幻想与现实是否矛盾?为什么?

(4)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写了“一个农村妇女”的遭遇,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5)文中用“惊涛”、“怒涛”、“巨浪”来形容黄河之水,你认为作者要借此表达什么样的情绪?

(6)文中哪一节与《黄河颂》有内容上的联系?

2、课外分工合作,通过电视、网络、诗文集、教科书等搜集有关黄河的诗文、传说等,编一期《感悟黄河》小报,在班内展评。

华清黄河颂教案 黄河颂教案两课时篇十四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

2、领略黄河的英雄气魄,学习诗歌的豪迈风格。

3、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音乐的欣赏,体会黄河雄浑的气魄。

2、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感悟内在的气势。

一、导入

请一两个同学简要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性。

欣赏《黄河船夫曲》,并且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内容?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达到了彼岸。这象征我们伟大的名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黄河颂》那激昂的旋律……

二、文学常识

1、曲作家

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2、词作家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生于河北省光化县,1927年参加革命,1935年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1939年在延安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广阔的历史画卷,刻画了黄河母亲的伟大形象,反映中华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3、创作过程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现代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当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由邬析零指挥),引起巨大反响,很快传遍整个中国。

4、作品构成

作品共有八个乐章,每章开首均有配乐朗诵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水谣》 《河边对口曲》 《黄河怨》 《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黄河大合唱》为我国现代大型声乐创作提供了光辉的典范。六十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

三、生字教学

磅礴( )( )

澎湃( )( )

气魄( ) 高山之巅( )

狂澜( ) 哺育( )

浊流( ) 屏障( )

四、朗读

1、听读,注意字音停顿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请一两个学生选取感兴趣的部分读给全班同学听后学生自己交流如何读出感情

4、全班齐读

五、整体感知

1、题目《黄河颂》中,哪个是关键词? 颂

2、读过《黄河颂》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魄? 一往无前势不可挡

3、作者从哪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自然特点 地理特征 历史贡献

4、《黄河颂》从音乐结构上分可以分几个部分?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个部分:序曲、主体、尾声。

5、序曲部分和尾声部分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总写伟大坚强 学习黄河精神

6、主体部分可以分成哪两个层次? 望黄河 颂黄河

7、主体部分的第二层次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这几个方面在写法上是采用了由“实”到“虚”,还是由“虚”到“实”的顺序?

养育炎黄子孙,保卫了神圣国土,激励着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

8、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以激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伟大坚强的精神,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六、问题探究

1、“望黄河”这个层次中,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远镜头——近镜头——俯瞰——纵向——横向

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雄浑开阔、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坚不可摧的黄河立体画卷。

2、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作用?

(1)使得歌词主体部分层次分明,结构清晰: 即“颂黄河”部分可清楚地划分为“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三个层次。由实到虚,逐步深入。

(2)有利于直抒胸臆,直截了当地表达对黄河的礼赞之情。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所以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精神支柱。

4、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1)这是个比喻句,,诗人将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的千万条“铁的臂膀”。

(2)联系全诗来看,如此比喻,形象地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锐不可当的气魄,可以更好地激发民族精神和民族信念。

5、《黄河颂》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歌词语言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歌词长短句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韵律自然和谐。

七、迁移积累

1、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1)这首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

(2)因为本诗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抒胸臆充满了豪迈之情.

(3)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满江红》、《沁园春·雪》等都是属于这一类。

2、收集几条有关黄河的诗句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b、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c、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e、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八、欣赏歌曲《黄河颂》

九、结束语

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强大到无人敢欺负.所以我们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的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诗歌贵形象思维,且讲究含蓄。当诗人描绘事物时,他的目的往往不在于说这事物怎样,而在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景则是借景抒情,咏物则是借物言志。而这些形象也好,情感也好,无不依赖于诗歌语言的表述。因此,在进行诗歌教学时切不可从抽象再次走向抽象。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表情与动作的感染;教师板画的直观;录音配乐、cai课件的使用化抽象为形象。诗歌教学中的一切审美活动都是以学生对审美对象的直接感知开始的,并在这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一、借助美读

所谓美读就是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叶圣陶语)。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

美读现代诗,首先必须把握其思想内容,根据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黄河颂》唱出黄河的雷霆万钧之势,奔腾咆哮之声,更写出中华民族不惧艰险,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联系时代特征,读出激昂、雄健、悲壮!再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读出诗歌的韵味。形式灵活多样,教师范读,学生个别读、分组读、齐读,

二、借助音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学生听后,激情澎湃,情不可遏,在其中激越飞腾,在其中濡染陶冶。

总之,我们不仅要探寻提供有丰富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更要运用一切可行手段,如借助物像、借助画面、借助音乐、借助美读、借助移情等,从而丰富学生的审美感知,使学生对诗歌作品的思想内容有深刻的领悟和启迪,情感产生强烈的共鸣,染上作者的情绪色调。所以我们进行诗歌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诗歌本身的美感,让学生感到,即使是枯燥的哲理,也是美的,美就能够接受。方能使整个诗歌教学过程笼罩在师生所创造的特定的气氛和情调中,使学生在和谐、热情、活泼、充满美感的课堂氛围中感知美、欣赏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37614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