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配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实用(七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5:38:26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配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实用(七篇)
时间:2023-06-06 15:38:26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配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实用篇一

⒈师自我介绍

⒉请学生介绍班上其他同学的情况

⒊师小结,有意识表扬那些善于介绍同学长处的学生。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⒈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

③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⒉重难点:

三、设计意图

四、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初步理解课题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优缺点.

3.说说自己对课题的理解:

预设如下:

师:谁跟谁比?

生:尺和寸比。

师:尺和寸有什么关系?

生:1尺=10寸。

师:一尺和一寸比,谁长?

生:尺长。

师:那又为何说是尺有所短呢?

生思考不语。

师:尺有所短,那是一尺在跟谁比啊?

生:跟 一米 比。跟一丈比,就显得短了。

师:很好,相信你们也同时明白了寸有所长是怎么回事了。

生:那是把一寸和 一厘米 、 一毫米 在比了。

师:对极了。

(二)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读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带拼音的新词,多读几遍,想办法弄懂意思.

(3).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反馈初读情况.

(1).出示文中的新词,读一读,正音.

(2).抽读课文的部分章节,讲评.

(三) 读读课文,交流感悟.

张国强同学给柯岩的信

柯岩回信

(四) 交流补充,知道学生行为.

1.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格言 警句,简单说说自己的理解.

2.谈一谈:学完这一课,你对今后人际交往方面有什么启发?

(五) 学习写书信.

1.根据文中的俩封书信,归纳出书信的基本格式.

3.练习:给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写一封信.

(六) 板书设计

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自己的长处   别人的短处  停止前进  形单影只

自己的短处   别人的长处  飞快进步  奋发乐观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学反思

知道人各有所长,要取长补短,学会欣赏和尊重别人,是本课的教学要求,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不足,正如人们常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能够欣赏别人,改正自己自己的不足,就会进步得更快。

对于学生来说,前面已经了解了自己的优点,再学习本课就顺理成章了。由于学生准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反省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是有一定困难的,所以我在教学时,根据儿童的认知归路,以学生的探究为切入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探究,认识自己的不足,并由此找到榜样,学习他人,改正不足,完善自我,不断进步,为培养学生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奠定基础。同时也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有所感悟,真正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配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实用篇二

1.认识7个生字。(认识生字可以不作为教学目标出现)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读懂书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一个信封)问:你们写过信或收到过信吗?以前因为没有快捷的通讯,(电话、手机、电脑等)人们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等的方式是书信。而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叫张国强的小同学也用书信的方式向著名作家柯岩倾诉了自己的烦恼,希望能得到帮助。其实这封就是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阅读第一封信,读懂信的内容。

1.找学生读第一封信并提要求:(读的学生认真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同时思考:张国强遇到了什么麻烦?(找学生回答。)

2.过渡:柯岩老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下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三、指导阅读回信。

1.自由读回信弄明白柯岩老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找学生回答。)

2.(1)默读课文,想想如果你收到这封信,你该如何解决?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谈。(要求:边读边画或作批注。遇到不明白的多读几遍)

(2)学生汇报。

学生;甲、要发现别人的长处,改正自身的缺点,不断吸收好的东西,这样一个人才会不断地进步。

乙、“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不能由于一点小成绩而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3)师小结:同学们的钻研、探究很认真,也很有实效,我向你们表示祝贺。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外有天,切不可骄傲自满,目空一切!

3、小组讨论:柯岩老师建议张国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组长汇报。

(2)师小结: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进步。

过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短处。我们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要扬长避短。而在你们的成长中肯定有喜怒哀乐的事。你们也可以通过书信的方式向适当的人谈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书信。

四、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1.自由观察两封信的格式,交流发现。

2.指导总结。

(1)称呼。把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怎样称呼,要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而定,一般说,当面怎样称呼,信上就怎样称呼。有时可以在称呼前面加“敬爱的”“亲爱的”这样的词语。

(2)正文。这是信的主要部分。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部分。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您好!”“你身体好吗?”如果写的是回信,可以写“×月×日的来信已收到”等内容。如果来信中提出一些问题或要求代办的事,可以先把问题回答清楚,或者把代办事情的结果告诉对方,然后再写自己想说的话。如果说的事情多,就应该分段写,写完一件,再写一件。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结尾。正文完了,结尾应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结尾的写法,根据对象而定。如果给长辈写信,可以写“敬祝近安”“敬祝健康”;如果给平辈写信,可以写“祝你健康”“祝你工作顺利”;如果给晚辈写信,可以写“祝你进步”“望你努力学习”。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署名。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可以带姓,也可以不带姓(熟悉的人可以不写姓)。有时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称谓,如“弟、儿、侄、妹”。如果加称谓,一般不带姓。如果是给单位或组织写信,姓名要写齐全。

(5)日期。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如果信已经写好,但是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完,可以写在信的后面。先写一个“附”字,后面加上冒号,写完补充的话以后,再加上“又及”二字,“又及”后面加句号。

3.书信练习

《搭石》一课让我们感受到了那里的人们都拥有先人后己、尊老爱幼、相互礼让的好品质。我们可以给那里的任何一个人写信。

1.学生写信(一人写在黑板上,其他在练习本上写)

2.集体纠正。

五.布置作业

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太多了,学了书信我们可以以书信的方式谈谈我们的感谢之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配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实用篇三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由两封信组成。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学情分析】

本课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容易理解,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教学理念】

教学中应尽可能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见解。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一个信封。)

1、提问:

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2、谈话:

二、指导阅读

1、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

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2、讨论:

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3、自读回信,思考: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朗读课文,感悟柯老师信中的语气特点:真诚、耐心。

三、总结延伸

1、自己归纳书信的格式,发现去信与回信的异同。

2、合作交流,教师小结。

3、辩论会:

结合本班实际,自由组成正反方,展开辩论。

【板书设计】

↑正视自己

善于沟通

【相关作业】

1、给自己的亲友写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

2、结合自身实际,写一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读后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配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实用篇四

1、nǎo

头( )烦( )大( )苦( )

2、yú

( )快( )树( )是年( )古稀

3、mò

寂( )沙( )( )名奇妙( )( )无闻

二、给下面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怪:① 觉得奇怪;② 物体形状怪异;③ 很、非常。

1、石林的石头奇形怪状。()

2、老师表扬李强,李强觉得怪不好意思的。()

3、你总是大惊小怪的。()

③ 沿,顺着;④ 边;⑤ 因为。

1、“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是()。

2、“无缘无故”的“缘”是()。

3、“缘分”的“缘”是()。

4、“边缘”的“缘”是()。

三、改写句子

乌云遮住了太阳。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 柯岩老师信中语气的特点是:、。

⑵ 写信的格式很重要。开头写,要 写。称呼后面要加 。正文 写,每段开头空格,信末祝福语写。最后写 和 。名字写在 ,日期写在 。

五、阅读课文片段,并作答)

青年时代因为写出了一点作品,也曾飘飘然过。那时候妈妈还在,虽已身患重病,还是不时地告诫我:不要忘记小时候班主任的教导呀!可惜那时候年少气盛,也并未真正入耳。直到以后不断碰钉子,摔跟头……又在生活中亲眼看到许多比自己优秀千百倍的人,这才慢慢理解了这些话的深意。

1、说说加粗字在文中的含义:(6分)

2、妈妈的告诫“我”当时理解吗?为什么?(8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配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实用篇五

1、认识7个生字。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发思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这两封信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读第二封信,说说柯岩的回信中哪几段话对国强帮助最大。

4、指名朗读6、7两段话,说说柯岩是怎样帮国强找到朋友与他疏远的原因的。划出能帮助国强解决烦恼的句子。

5、读句子,谈感受。

6、讨论:当自己取得些荣誉,朋友和你疏远时,该如何处理?

7、将柯岩的回信中对你有帮助的句子背下来,或写下来做为勉励自己的话。

三、联系实际,明白道理

2、出示句子:

齐读,谈谈自己的理解。

四、了解信的格式,学习写回信。

1、读课后的泡泡,说说有什么发现。

2、自己去读信,再去寻找写信在格式上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做上记号。

4、拓展阅读

马老师:

您好!我是一名中学生,有个难题想请教您。

敬祝

身体健康

李萍

9月10日

5、尝试着给李萍写回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反思

推荐上完了这篇课文后之后,我觉得在以下几个方面还可以有所改善:

1.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柯岩在回信劝告国强时是非常真诚、耐心的,这样才可能令国强信服。然后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推想: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畅所欲言,还要注意倾听,相机指导,形成互动。

还应根据文后的提示,引导学生共同讨论从课文中发现的书信的格式、写法。

2.对要求认读的词语,应让学生多读几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大意。

3.本文的课题富有哲理,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举例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理解。

4.课后,可以建议学生之间互通书信,内容可以是互相沟通、消除误解,也可以是交流彼此对成长中遇到问题的一些看法,在实践中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配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实用篇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有别于其他传统课文,它由小学生张国强和大作家柯岩的信构成,形式新颖活泼,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由于这篇课文属于略读课文,因此本人在设计和对学生实施指导时,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而且自读和指导的重点放在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中。在学生自读理解的同时,引导、提示学生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自读课文。通过自读,知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掌握书信的格式。

4、认识课文中的7个生字。

【课前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有关柯岩的资料(包括多媒体的图片材料),收集其他名人志士给少年儿童的书信。查字、词典并结合课文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导入和简介柯岩

1、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写过信吗?给谁写信?为什么写(写了什么内容)?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封书信,一封问一封回。

(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

3、简介柯岩:

(如果是多媒体或图片资料,教师应进行播放)。

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收集了相关的资料,大家拿出来看看(学生出示资料)。

柯岩,当代诗人,作家,已出版专著50余部,最的诗歌有《周总理,您在哪里》。

(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可以说得更丰富一些。)

4、说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尺和寸放在一起,尺比寸长(老师或者学生出示它们各自的长度),但尺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了(出示比尺长的物体)。寸虽然很短,但寸和比它小的东西相比,它又显得长了(学生或老师出示比寸短的东西)。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书信导入,能使学生对课文产生一种亲近感。通过展示课前准备的资料,既是对辛勤劳动了的同学的一个肯定和对大多数学生的激发,又帮助学生认识了柯岩,为深入自学作了一些铺垫。)

二、自读自悟

1、出示导读提示:

⑴张国强同学为什么要给柯岩老师写信?信中他叙述了哪些苦恼?

⑶你明白了为什么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作题目的原因了吗?

⑷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者问题(请简要地写在书中的空白处)。

2、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学生自读的时候要给足时间,同时老师要参与其中并提示一些方法。

(设计意图:这篇略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重点在于让学生读懂信的内容。但作为四年级的学生,问题的引导是不可少的,因此老师与同学一道设计了一些引导题,而且有些引导题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问题⑷),这样,有利于满足不同的学生。)

三、交流讨论

1、交流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

交流时,要读(读有关的原文)和说(说自己的理解)结合,问题⑷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化阅读的,所以要作必要的启迪和挖掘,但又要区别对待。

有代表性的让学生交流,要尽可能的说得具体一点。

3、通过学习这两封信,看看书信在格式和语言上有什么要求?

(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作适当归纳。)

⑴格式:

①称呼(顶格写,后面加冒号,怎样称呼,依人而定,称呼下面加问候语)。

②正文(将要叙述的事情和说的话写清楚,格式按常规的行为格式)。

③结语(单独一行并空两格写上祝语,内容因人而定)。

④写信人姓名和日期(信的正文的右下角,分两行写)。

⑵语言方面:

相当于与收信人进行面对面的说话,一般用你或者“您”,写给很多人的要用“你们”或“您们”。语言亲切与否,根据收信人和要叙述的事情决定。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中“交流讨论”的内容很多,但又很有必要,重点是交流对柯岩老师的回信的理解与收获。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帮助学生认识书信的格式。)

四、质疑拓展

1、质疑解惑: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不理解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

2、拓展延伸:

⑴出示冰心的《寄小读者》或《再寄小读者》,鲁迅的《给颜黎民的信》(具体的内容略)。让学生读一读内容,看一看格式。

⑵练笔:

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疑惑在不同的学生中是永远存在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安排这样一个环节。通过质疑不仅能帮助“疑”者,而且还能使大多数学生得到启迪。给柯岩老师再写封回信,既能促使学生再深入地读原文,又有益于学生实践书信的格式。)

【板书设计】

讨教:作文获奖──嫉妒、寂寞

从自身找原因

回复:

人上有人,天外有天

书信格式:1、称呼

2、正文

3、结尾

4、署名和日期

(设计意图:简单明了,同时,通过老师一笔一画的书写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美观及其书写规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配图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实用篇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由两封书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写给柯岩老师的信,另一封是柯岩老师的回信。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流。写回信的书面训练跟这篇课文整合设计在一堂课中,其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提高课堂效率,达到读和写、积累和运用的真正结合;另一点就是为学生深入地思考和交流成长中的问题提供一次真正的机会。

教学目标:

1、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2、学习回信的格式、写法。

3、在写回信的过程中感受成长: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就是与他人共同成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平时交流中常用什么方式呢?(谈话、电话、收发信息,还有书信。)是啊,书信也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以书信的形式进行交流的例文,那就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学习提示:

自己小声读课文,用铅笔划出

1、来信中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在回信中柯岩老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三、学习思考并讨论

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何看法?

四、对比着两封书信,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对比来信和回信的写法及格式)

五、给王虹写回信

请打开课本,看看王虹遇到了什么问题?同桌商量一下该怎样给她写回信。

六、自己根据口语交际的情况,写回信。

七、交流回信三封。

教学反思:本来设计的时候是打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还有写作教学整合在一起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但是总觉得哪一点都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没深入进去就匆匆而过了,感觉自己的课堂总是失败多于成功遗憾多多。想想姜校长说的话再想想自己,倍感自己的落伍,的确,对于我们现代人不进步就是落后了。光想这堂课是不够的,我应该从我的很多课去思考:多了条条少了“润物细无声”的衔接,各个环节的过渡语言备课时一定要充分;学生的学情总是过高地估计,只是自己的课堂学生的反映跟不上老师的思路,再加上老师的驾驭能力的限制,使得学生有不知所措的时候。自我锻造已迫在眉睫!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21012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