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部编版(实用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6-06 16:50:14
三年级下册语文备课教案部编版(实用5篇)
时间:2023-06-06 16:50:14     小编:admin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部编版篇一

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2、积累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动作的词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自主读书、汇报、交流、展示。

与课文所讲道理相关的成语,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反复阅读陶罐和铁罐对话的句子,并勾画出表现它们神态、动作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体会你知道了什么。

自主、合作、探究:

(一)复习生字,游戏激趣。

(二)情境表演,讨论交流。

1、引:上堂课,我们当了一回演员,把这个故事演出来了。这节课,我们再请几个同学上来演一演1到9自然段的内容。

2、请学生注意观察课文插图,上面画着许多的盘子、勺子、锅等。请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样当做是陶罐和铁罐身边的小伙伴。

3、2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让学生以铁罐小伙伴的身份劝劝铁罐。

盘子:勺子:

其他小伙伴:

因为:

5、讨论:假如你去外面旅行,在铁罐和陶罐间只能选择一个和你同行,你会选择谁?(学生大胆发言,积累下表现陶罐谦虚的词句。)

6、学生发言:应该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正视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和睦相处。

我来闯关:

a、基础知识。

1、给生字标注正确的读音。

()()()()()()()()()

傲慢谦虚恼怒朴素陶罐嘴价值兴奋相提并论

2、说说下列词语的意思。

奚落。傲慢:。

谦虚:。懦弱。

相提并论:。

b、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

铁罐认为陶罐懦弱,因为它觉得自己,陶罐并不承认自己懦弱,因为它认为。多年后,人们挖掘出陶罐,仍然,而铁罐。读了这课文,我想到了。

c、拓展练习。

1、说说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放飞思路,大胆发言。尝试改写课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2、学生自己仿造课文的写法,也编写一个寓言故事。

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部编版篇二

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导写字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2、它为什么看不3、起陶罐?请同4、学们自读课文,5、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6、并对不7、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8、学生自读,9、教师巡视

10、学生交流质疑,11、教师点拨,12、引导解疑。

13、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14、铁罐有什么特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谦虚、友好、克制)

板书: 谦虚 傲慢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傲慢——轻蔑——恼怒”陶罐是:“谦虚——自尊”)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教师巡视、指导。

5、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3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

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部编版篇三

知识与能力:

1、通过铁罐与陶罐的对话,体会理解 “奚落”一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4、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来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

3、通过自由读、同桌读、师生读、分角色读等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

4、抓重点词、句体会陶罐和铁罐的态度。

5、通过搜集信息和听取信息资料的途径,了解铁罐无影无踪的原因。

6、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对阅读文本的独特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全面地看问题。懂得各人有各人的长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大,要正视自己的弱点。

通过陶罐说的:“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理解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陶罐的谦虚却不软弱,并能够有感情的朗读陶罐的语气。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引出新课。

1、师:孩子们,你们还记得这两个朋友吗?

出示图片:陶罐、铁罐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27课。齐读课题

2、师:请你读读这些词:

1)谦虚、恼怒、朴素、傲慢、骄傲、轻蔑

看来,我们对陶罐和铁罐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

2)奚落:课文中写的是谁奚落谁呀?

读读这句话: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除了铁罐奚落陶罐,你还读出什么了?

二、 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一)细读2-9自然段

1、师:这一天,铁罐又来奚落陶罐了,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请你默读2——9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2、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管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3、铁罐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 )。

陶罐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 )。

好了,快打开书,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学习吧!

2、师:最初让你感到铁罐傲慢的是哪一句呀?

[课件]“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指名读。

师:怎么样问的?你能读出铁罐的傲慢吗?

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却是怎样说的?

[课件]“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你听出什么了?

你能把陶罐的谦虚读出来吗?

同桌同学分角色试着读一读。

3、谦虚的陶罐使铁罐停止了对他的奚落了吗?

铁罐又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师:这一次奚落和前一次有什么不同吗?

你能把它的不同读出来吗?

4、它这样奚落陶罐,可陶罐还只是 “谦虚”的`回答吗?

读一读。

(1)你从哪看出来的?

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师:它想向铁罐说明什么呀?

板书:就是 不是

(2)“再说……”陶罐子还想说些什么呢?(不会生锈、美观)

(3)陶罐是怎么样说这些话的?(争辩)

如果我们把“争辩”改成“争吵”好不好?为什么?

师:如果你就是陶罐,你要怎样向铁罐争辩呢?试着读一读。

师生配合读:我来做铁罐,谁来和我争辩。

8、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奚落陶罐的,它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傲慢到更加轻蔑到恼怒而越来越恶劣。

可陶罐却始终那么的谦虚!最终它不再(理会铁罐)了。

9、 你们能把它们不同的态度读出来吗?同桌同学分角色试一试。

请1-2个小组汇报。

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部编版篇四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7课《陶罐和铁罐》。板书,齐读课题。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过渡: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1、指名回答: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多指几名学生说,将主要内容说清楚。)

2、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提取主线。

师:刚才老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注意到,大家都提到一个词:“奚落”(板书)

那么谁能说说“奚落”是什么意思呢?

3、指名学生回答。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多请几个。

4、师过渡:那么在课文中铁罐是怎样来奚落陶罐的呢?

要求:用笔画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铁罐奚落陶罐的词语或句子。

老师巡视辅导(随机点评:这个同学真棒,还注意到了标点符号的作用。铁罐的语言、神态,还有“!”的多次出现。)

1、师:说说,你找到了哪些?

生:我找到的是“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说。

师:哦,他抓住了铁罐的语言和神态来充分体现它对陶罐的奚落,真好!

生:“陶罐子”铁罐对陶罐的称呼感受到了铁罐子的傲慢

师:谁能读一读,点人读,生评后再读,全班读

2、你还找到了哪些句子?

过程:读句子2

师:从哪里看出铁对陶的奚落的?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相机设问:你认为陶懦弱吗?为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抓“争辩”——读句子,注意省略号的读法。

这是一个对自己充满自信的陶罐子…

3、师:傲慢的铁罐听到陶罐的争辩,怎么样呢?

生:铁罐开始恼怒了。师:自己做一做。点拨:他瞪着眼,他还气得手指着对方,他在跺脚呢(用各种动作表情形象化“恼怒”)

师:恼羞成怒的铁奚落陶的语言一定更尖刻了,听听,他都说些什么?同桌合作读6——9段。

指名合作读——师再问:你们听出了什么?从哪里听出来的?抓“相提并论”“算什么东西?”(铁对陶的极度轻蔑和瞧不起)

4、同位之间分角色读对话。

5、男女生分角色读。

6、请学生展示合作,带头饰

师:面对铁罐的横蛮不讲理,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

2、学生默读后文。

3、指名说。多请几位学生说。

师相机归纳或板书:无影无踪成为文物

是呀,当年被奚落的陶罐成了珍贵的文物,而当初傲慢自大的铁罐却在世上消失了。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有许多自己的感慨,你想说点什么吗?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一写。

三年级语文备课教案部编版篇五

1.听写词语。

骄傲 谦虚 懦弱 古代

价值 尘土 捧起 擦洗

2.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故事,陶罐和铁罐截然不同的性格和它们最终的结局有什么关系?从中我们又可以学到哪些与人相处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1.分角色朗 读课文,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有什么不同。

明确:陶罐:善良、谦虚、自尊、宽容;铁罐:骄傲、自大。

2.课文是通过什么手段塑造出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的?找出相关语句各举一例进行分析。

明确:语言描 写和 神态描写。

①神态描写:铁罐“傲慢地问”表现出它骄傲、自大的性格;陶罐“谦虚地回答”表现出它谦虚、有礼的性格。

②语言描写:“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表现出铁罐自以为是、蛮横无理的性格;“不敢,铁罐兄弟”表现出陶罐善良、宽容的性格。

3.阅读第1自然段,结合后文说说为什么“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

明确:因为铁罐自认为十分坚硬,所以看不起脆弱易碎的陶罐 。

4.阅读第6自然段,说说铁罐说的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铁罐说陶罐“要不了几天,就会破成碎片”,自己“却永远在这里”,与后文陶罐保存完好,铁罐却无影无踪的结局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讽刺性,为后文作铺垫。

5.第10自然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 过渡作用;内容上表现出时间过去了很久,为下文揭示陶罐和铁罐的结局作铺垫。

6.多年之后,陶罐和铁罐的结局是什么?

明确:陶罐依然保存完好,被人们挖掘出来,视为珍贵的文物;铁罐却 因为长期的氧化反应消失不见了。

明确:陶罐请求人们把他的兄弟铁罐也掘出来。这反映出陶罐不计前嫌、宽容大度、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明确: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正视自己的短处。

9.课文运用的最有特色的表现手法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对比的表现手法。体现在陶罐和铁罐的对比,多年之前和多年之后的对比两方面。

(1)骄傲--( )

(2)奚落--( )

(3)轻蔑--( )

(4)懦弱--( )

(1)骄傲--( )

(2)轻蔑--( )

(3)懦弱--( )

1.

(1)傲慢

(2)讥讽

(3)轻视

(4)软弱

2.

(1)谦虚

(2)尊重

(3)勇敢

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应自高自大,看不见自己的短处;也不应该妄自菲薄,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古诗云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与他人相处时,我们更要怀着谦虚的态度,学习对方的优点,与人友善、和睦相处。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20881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