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争吵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27 01:33:05
2023年争吵教学反思(模板10篇)
时间:2023-12-27 01:33:05     小编:紫衣梦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争吵教学反思篇一

一、导入新课文

1、我们一起生活在学校这个大舞台上,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肯定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走进一对好朋友争吵的故事,去体会一下他们争吵之中的感受和争吵过后的启发。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指课题质疑,预设学生提问: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争吵后怎样了?

过渡:那就让我们赶快去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2、课文很长,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很有耐心。读着读着,你觉得哪一自然段比较难读,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吗?指名学生选择难度段读。

预设:第1、3、5、7、9自然段。

随机正音:嫉妒、胳膊肘、挨、服侍、哼、线缝

随机指导词义:(1)胳膊肘:摸摸自己的胳膊肘,同学们在上课时要注意姿势正确,胳膊肘放好,特别是在写字的时候,胳膊肘动来动去会影响别人哦。(2)戒尺:请学生谈谈什么叫戒尺,教师补充。

3、读了课文,相信同学们对课文中争吵的来龙去脉有所了解了。谁来说说?

(1)谁和谁争吵?谁来叫叫两个小朋友的名字——“克莱谛”、“安利柯”,一起叫叫他们的名字。

(2)为什么争吵?怎样争吵?由学生大致了解意思即可。

(3)争吵后怎么样了?学生大致说意思。师在课题“争吵”下画箭头并板书:重归于好

过渡:咱们现在就去克莱谛和安利柯的吵架现场,读读他们为什么吵架?

三、研读“争吵经过”

1、自由读1-4自然段,思考你认为“我”和克莱谛吵架谁对谁不对?

2、学生反馈后出示句子

(1)他只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指名读,读出克莱谛的歉意,主动认错的语气。

(2)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

自由读,你读出了“我”的什么心情来?

指名读,教师用评价语指导学生读出“我”嫉妒、生气的语气。

看来,克莱谛得奖,安利柯并不是无所谓的,而是非常——生:嫉妒他

师:所以我想报复他。——引读“过了一会儿……”

(3)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了,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指名读,读好克莱谛生气的语气。

过渡:两个好朋友就这样你生我的气,我生你的气,各不相理,多么可惜呀!不过,我们可别急,后来他们怎么样了?(和好),在哪几自然段?我们赶快去读读。

四、研读写“克莱谛”的句子

1、默读9-13自然段。想想谁使得他们和好如初,又成了好朋友。

2、指名分角色读对话。反馈:是克莱谛主动与“我”和好,表现出了友好、宽容的品德。

3、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

反馈出示句子:

“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再议,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指名读好克莱谛的友好和宽容。

4、克莱谛在放学路上主动表示友好,那么在他们争吵后,克莱谛在课堂上还有什么表现?

出示: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

(1)“瞟”是用眼睛怎样看?我们也用眼睛瞟瞟自己的同桌。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3)他这样的眼神,这样的话,他心里想什么呢?

小结板书:宽容友好

5、联系上文读读,克莱谛的好还表现在哪里?

(1)克莱谛是个好人: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

(2)克莱谛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他勤劳、善良、孝顺、懂事、宽容,怪不得父亲说克莱谛是——高尚的。

小结:正是克莱谛这么一个高尚的好人,能够宽容友善地对待同学同学,所以他们才重归于好,但是他们的重归于好,安利柯也表现出他自己的特点,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

五、写字指导

1、范写“缘”、“承”

2、学生各写一个

3、布置学生回家多写几次。

争吵教学反思篇二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我”和同学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具体讲了“我”所受到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要宽容待人、团结友爱。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在讨论朗读课文中思考、感悟,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感悟语言,提高阅读质量。

教学目标

1.认识“嫉、妒、骂”等生字,会写“奖、骂、悔”等字;理解“嫉妒、后悔、缘故”等词语,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会用“可是”“不是……而是……”“既然……就……”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至三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读题,因题设疑

1.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2.读完题目,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提出来吗?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不会读或没把握读好的字标出来。

2.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听准字音,特别是刚才标出来的字。

3.自由认读生字词,然后同桌互相认读,纠正读音。

4.检查认读生字词。

5.再读课文,做到不丢字,不加字,把课文读准确、流利。

6.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7.再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8.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细读,探究原因

1.自由读课文第一至第四自然段,思考:

“我”和克莱谛争吵的原因是什么?从哪里可看出来?(是因为克莱谛不小心弄脏了‘我’的本子,更主要的是因为嫉妒。)

2.“嫉妒”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说和克莱谛吵架不是因为嫉妒?

3.你从这些自然段里还读懂什么?从哪里读懂的?

(“我”有意碰了克莱谛一下,把他的本子弄脏了,克莱谛非常生气。)

4.相机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5.有感情读好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你弄懂了什么?

2.课后认真把课文多读一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文主要写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他们因什么事争吵?

二、细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想想“我”和克莱谛吵架后是怎样的心情,说说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很后悔,想认错又不敢认错的矛盾心情。)

(指导读好有关句子。)

2.“我”为什么觉得后悔?“我”当时是怎么想的?

3.吵架后克莱谛有什么表现?

4.为什么克莱谛眼里表现出来的是悲哀而不是愤怒?从“悲哀的眼神”你体会到什么?

5.“我”和克莱谛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时,两人分别在想什么?

7.“我”两次说“再也不了”,这说明“我”是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8.分角色朗读“我”和克莱谛的对话,注意读出两个人的不同语气。

9.父亲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把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三、朗读深化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2.你喜欢课文中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

四、拓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遇到类似的事情会如何处理?

五、指导书写

先让学生找出难写、易错的字,并说出识记方法或容易写错的地方。再认真观察课后生字表中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写一写。

争吵教学反思篇三

课题引起了我们的猜想:这是谁与谁的争吵?为什么事争吵?怎样争吵的?争吵的结果如何?这一件事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寻找答案。

学习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13个生字。

2、正确读写“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等词语。(重点)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

学法指导:

利用熟字带生字,或者在语言环境里识记等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知识链接:

亚米契斯(1846—1908)艾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作家,他周游世界各国,撰写了许多游记,以明快、新颖的笔触,记叙各国的风土人情,同时贯串了向意大利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宗旨。本课选自他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这本书1886年一经出版,即在意大利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在它出版后的100多年里,已有100多种文字的译本。

一、自主学习:

1、我要把课文多读几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同桌之间互读课文,共同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读词语。

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

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

4、给下列加粗的字注上拼音。

()()()()()

石匠墨水故意诚心诚意承认

()()()()()

缘故愤怒独自戒尺既然

5、通过自学,我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词。我会写:

二、合作探究

1、自主识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学生交流自己的识字方法,鼓励有创意的识字方法。

2、认真观察今天要写的生字,说说我们在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通过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我理解了课文中的生字词,它们是:

3、讨论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课堂小结

1.学了课文,你喜欢文中的那个人物?为什么?

四、课堂检测

15、《争吵》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课文内容,知道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重点)

3.体会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并学着处理同学间发生的问题。(难点)

一、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里的`两个朋友在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画出父亲说的话,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收集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有趣的小事。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从争吵过程中,看出我和克莱谛是怎样的人?

2.默读课文第五至第八自然段,在文中画出争吵之后我的心情的词句。

(1)读了这几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2)我在争吵之后为什么后悔?又为什么不安呢?

(3)从争吵之后,我的心理活动中,你对克莱谛有了怎样的了解?

(4)我要认真的读一读,体会“我”的心理变化。

3.小组内分角色读第九至第十三自然段。

(1)重点理解“挨”的意思,体会“我”觉得时间过的太慢的心情。

(2)找出克莱谛表情神态的词语。

()()这两个词说明了()。

4.齐读第十四自然段。

(1)文中,父亲对我的教育共出现了几次,用笔画出来。

(2)读了这几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三、课堂小结

我学了这篇课文,懂得了()。

三、拓展延伸

.同学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对吧?那请讲一件你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情,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争吵教学反思篇四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理清顺序)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采取指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

4.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争吵教学反思篇五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思考: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争吵,发生争吵后,他们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理清顺序)

3.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采取指读、齐读、分组读等方式。

4.默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和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争吵教学反思篇六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遇到读不通顺的地方要多读几遍,然后读读黑板上的字词。

2、领读字词,这些词在读时你有要提醒大家的吗?(点拨读音:嫉二声,哼hng,服侍shi,挨到放学二声)自己读一读生词,前后同学检查读词,老师检查读词,看谁反应的快。(点拨:嫉妒什么意思,挨还读什么,哼,你们在发这个音时有什么感觉?还读什么?)

3、指读,其他同学继续思考(手指黑板)

4、谁来说说(手指黑板说)(总结: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谁知道我们刚才是用什么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根据课题提问并回答)

争吵教学反思篇七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做到规范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在新老式钟表的对比中,懂得去发现和欣赏新事物的优点。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感受语言的优美,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生字敦请卡片,机械和电子钟表实物。

1、同学们到过钟表店吗?你看到些什么?

2、读课题,有何疑问?

1、自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边读边思考读课题时的疑问。

3、解答疑问,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在文中找出来。(课文最后一句话)。朗读后引导变成陈述句,再次质疑。

2、再读课文,讨论解疑:

(1)旧事物即第一段和第八段中所指,钟表要有声音,有钟摆,有指针,上发条,走时不太准确等。

(2)新事物即最新式的电子表,优点如3~6段所写。

3、主观判断,情感朗读。

(1)你对新式表和老式表有什么看法?

(2)文中老式表对新式表是什么态度呢?勾画出相关语句。

(3)分角色练习情感朗读。

1、回扣课文最后一句话,指导读出反问的语气。

2、你还发现了哪些新事物?说说它们的`优点。

说说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争吵教学反思篇八

《争吵》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围绕“我”和克莱谛之间因本子被弄脏而发生争吵的事,具体讲了“我”所受到的教育。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

争吵

亚米契斯

今天我和克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早晨,“小石匠”病了,老师叫我替他抄写每月故事。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克莱谛忽然碰了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我火了,骂了他一句。

他只是微笑着说:“我不是故意的。”

我本来会相信他,可是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心想:“哼,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我想报复他。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克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被老师看见,克莱谛急忙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你!”

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克莱谛是个好人,他绝对不会是故意的。我想起那次去他家玩,他帮助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的情形。还有他来我家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诚心诚意地欢迎他,父亲又那么喜欢他的种种情形来。啊,要是我没有骂他,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该有多好!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但是,要我向他承认错误,我觉得太丢脸。我用眼角偷偷地看他,见他上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大概是因为扛多了柴的缘故吧。想到这里,我觉得克莱谛很可爱,心里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

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我心想:“我只是防御,决不还手。”毕竟是心里有事,老师讲的功课我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终于挨到了放学。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听见克莱谛从后面跟上来。我手里拿着戒尺站住等他。他走近了我,我举起戒尺。

“不,安利柯!”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戒尺,温和地对我说:“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

“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就高高兴兴地分手了。

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本想让父亲高兴一下,不料父亲把脸一沉,说:“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说着从我手里夺过戒尺,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争吵教学反思篇九

《争吵》是一篇阅读课文,文中围绕克莱谛不小心碰到安利柯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本子被弄脏了,于是两人发生争吵,最后解决矛盾的事,表现了克莱谛主动认错和安利柯知错就改的品质。

《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也是多元的。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我采取课题质疑的办法,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以下问题:

1、谁和谁争吵?

2、为什么争吵?

3、怎样争吵?

4、争吵后怎样了?然后学生自主读书,并通过交流、讨论,了解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同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的意思。父亲的话散见于课文之中,共三处。可以让学生把这三句话找出来,读一读,再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把“我”的行为与父亲的话对照,看看“我”在哪些方面做到了,哪些方面没有做到。允许学生自由谈体会,父亲的话主要说了四方面的意思:要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做到是非分明;要勇于承认错误,“第一个伸过手去”,请求对方原谅;要是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你错了,别人没有打你,你不应该“举起尺子”防御。

最后为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组织课堂讨论。如,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喜欢他什么?使学生在对人物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加深对人物形象的体会。有的学生能比较全面地评价别人,既看到“我”的一些弱点(爱面子)和缺点(报复同学),又能看到“我”的长处(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改正错误)。

总之,学生只要能结合课文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都可以的。在交流时鼓励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语句作为自己的理由支撑。接着让他们谈谈《争吵》中的两个小伙伴是怎样的.朋友,生活中你的朋友又是怎样的朋友?你最想交的朋友又是怎样的呢?通过一系列的讨论让同学们懂得真正的朋友要真诚相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争吵教学反思篇十

今天,实习生范**执教了《15争吵》一课,教案项目齐全,过程详细,实用,简洁。下面就上课情况谈一谈自己听课的感受。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上课伊始,范老师采取了课题质疑的办法引入新课的学习。在学生读课题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读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回答:谁和谁争吵?2、为什么争吵?3、争吵后结果怎样?这一设计意图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同时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也是教师在检查学生课前自学情况的一种手段。

二、抓描写人物的语句,由扶到放,体会人物情感。

课文通过&qut我&qut与克莱谛吵架前后的表现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特点。范老师先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1-4自然段,画出描写他们吵架前的相关语句:“当我被克莱谛碰了胳膊肘时,我&qut火&qut了,于是产生了报复的念头……”进行引导学习,让学生明确在写好人物特点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里来表现人物特点。然后让学生运用这种方式学习5-13段,找出他们吵架后的表现。在全班交流时,不仅让学生读出的重点句,还让学生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然后再让学生体会,带着感受去读。如:从:“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那样做”(体会:我很后悔)“我又记起父亲应该知错认错的话来。”(体会:我矛盾的心理。)从:“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现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他又说‘我在外边等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体会:对我所做一切的'不理解。克莱谛想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误解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打他。)“可我心里却在想着父亲对我说过的话:‘要是你错了,别人打你,你千万不讨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体会:我误解了对方,自己决定只防御,不还手。)从:克莱谛“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肩上”、“温和的说”、“让我们像以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体会:克莱谛的宽容和友爱。)

范老师不但引导学生抓人物心理体会人物情感,而且还通过找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语气的语句来体会任务的思想感情。从而落实了单元训练重点。

三、反省自我,深化主题

在实际生活中,孩子之间发生争吵是在所难免的。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后能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范老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说与同学之间有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情,经过如何,你是怎么处理的?开始学生没有一个举手发言的,可能都羞于启齿自己不光彩的事情。范老师很机智,想到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说一说,给学生一个平台,为全班交流能顺利交流做好铺垫,这时学生都能坦然的说出自己和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从而深化了课文内涵。也为课下的小练笔奠定了基础。

总之,通过第三次执教,范老师能基本脱离教案,学会评价学生,在教学机智方面也有提高。但还有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品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只有通过多读,学生对人物想象才能体会的深刻。

2.课堂要体现以生为本,教师只是指导者、点拨者,而不是牵着学生走。

3.课堂上,老师的状态直接决定了课堂效果。只有激情四射,声音抑扬顿挫,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975032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