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12 07:30:14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范文(18篇)
时间:2023-12-12 07:30:14     小编:ZS文王

一个好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任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经典教案案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一

在音乐实践中,准确有感情地演唱《跳绳》,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姿势,能在《跳绳》的间奏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准确有感情地演唱《跳绳》。

加入打击乐伴奏。

电子琴、录音机。

1、引出题目:你们喜欢跳绳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跳绳》。

2、师范唱,让学生随着音乐的节拍自由律动,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3、朗读歌词,启发学生理解“小绳子,很灵巧”的意思,师创设一种民主的'氛围,让学生理解歌曲。

4、跟琴唱歌,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5、指导学生用轻快而富有弹性的歌声来唱歌曲。

6、自编动作表现歌曲,师作指导。

7、编创歌词:

小绳小,真轻巧。

身体健康学习好。

让学生在师的鼓励下动脑编创合适的词演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用画图形的方式感受长短。红绸舞红绸飘动长;乒乓球跳动短。以生活经验让学生感知长短,为过渡到音乐中时值长短的感知作铺垫。

2、指导学生把红绸和乒乓球的点,从视觉上感受长与短。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二

1、指导学生用柔美的声音熟练演唱歌曲《茉莉花》,并能背唱歌曲。

2、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差异。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茉莉花》。

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歌页。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想听吗?(生答)。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她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出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出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来,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都死在了她的刀下。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他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问题那样,被处死刑。当天晚上,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瞧,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播放背景音乐),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师问:这首曲子大家听过吗?有谁能哼唱两句吗?生答。

生答。

(出示歌页)。

(师播放歌曲范唱录音)。

学生听后,师问:谁能说说歌曲的情绪怎样?(优美抒情)生答。

师:歌曲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芬芳美丽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生答。

师:有谁见过茉莉花吗?生答。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师出示茉莉花图片。)茉莉花也叫茉莉,为白色的小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原产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它还是菲律宾的国花,也是印尼的国花。它不仅可以用来观赏,还可以用来熏制茶叶。

1、师:下面,让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的范唱录音,边听边在心里哼唱,感受一下歌曲抒情、优美的情绪。

播放歌曲录音,与学生一起内心哼唱,边画旋律线。

2、师:现在,我们用哼鸣轻声练习演唱,请大家边唱边画旋律线好吗?学生跟老师的电子琴用哼鸣练习演唱歌曲旋律。

3、师:刚才的哼鸣练习中,你记住了哪些好听的句子?

学生回忆演唱歌曲《茉莉花》中的句子,老师用电子琴伴奏,并及时纠正音准、节奏。

师:大家记住的句子可真多,你们发现这些句子中,有没有相同或是相似的句子啊?请你唱唱它们的谱子。指生唱。

请前后四个学生一起试着唱唱歌谱。(提示学生唱好连音线,和比较长的句子。)请大家一起演唱一遍歌曲的谱子。

师:同学们唱得不错,我们在演唱时要注意唱好有连音线的地方,要唱得流畅连贯,我们再唱一遍。生跟琴唱。

师:接下来,我们试着填词演唱。

(和学生一起演唱,要求学生跟琴慢速演唱,在连音线处提示学生注意。)。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三

学习集体舞《雁儿飞》。

1.复习歌曲(飞呀飞)。

2.参与集体舞《雁儿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体验与他人团结协作、互助友爱的乐趣。

3.培养学习音乐的兴趣。

能积极参与集体舞《雁儿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从中体验乐趣。

1.安静的排队上下楼梯。

2.听曲律动进入教室。

3.师生问好。

1.复习歌曲《飞呀飞》。

2.歌表演《飞呀飞》。

3.集体舞《雁儿飞》。

(1)介绍大雁:大雁是侯鸟,一到冬天就成群结队飞到南方去过冬,第二年春天又飞回来。大雁飞时由一只头雁带领着,常常飞成“一”字形、”人”字形,队伍整齐而美丽。所以人们把大雁称为团结、友爱、守纪律的鸟儿。小朋友们也应该学习大雁,做团结、友爱、守纪律的好孩子。

(2)有感情地范唱,引导学生讨论:

启发学生善于去表达、敢于表现.勇于参与。

(3)集体舞的动作与队形设计。

(4)集体舞表演。

(5)自由的进行自评、互评与他评。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四

1、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放牛歌》,指导学生用活泼亲切的情绪演唱歌曲。

2、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自编动作表达歌曲的意境。

3、通过为歌曲伴奏的过程中学习使用自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会听间奏,认识反复记号。

钢琴、录音机。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音乐课堂小常识:坐姿、歌唱的常规等。

3、复习前课内容。(唱游为主)。

二、新课学习:

1、小练习:节奏练习,教师介绍自制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与姿势,练一练。(也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其演奏方法与姿势)。

2、欣赏童声合唱《放牛歌》。

1)初听,(完整听全曲)。

2)谈谈所听内容;

3)自由活动:随《放牛歌》自由地进行选择活动,可用双响筒与三角铁为歌曲作伴奏。

3、歌曲学习:

1)教师范唱歌曲。

2)学生模唱学习歌曲。(注意间奏、学会看反复跳跃记号)。

3)通过分句唱熟练歌曲的演唱。(可加上锣鼓的.伴奏学习与运用)。

4、通过自编游戏表演歌曲《放牛歌》要求自创运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三、课堂小结:

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五

第六课飞呀飞[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童声齐唱《雁群》和学唱歌曲《雁儿飞》,让学生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并能学习大雁团结友爱、遵守纪律的好品德。2.学会有队形变化的舞蹈《雁儿飞》。3.学会双人律动:转圈舞。[课时安排]本课用3教时完成。第一教时:欣赏《雁群》;学唱《雁儿飞》。第二教时:听辨音的高低;学会歌表演。第三教时:律动《转圈》。[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能按三拍子的节奏感较自然和整齐地表演《雁儿飞》2.难点:感受和初步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能进行有队形变化的舞蹈表演。[突破口]从边欣赏边做律动来作为感受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的.先导,并通过比较感受一下与二拍子歌曲在节奏感方面的区别。[教具准备]电子琴、教材、光盘第一教时教学内容1.欣赏《雁群》;2.学唱《雁儿飞》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两人一组,弹簧步《开火车》律动进教室。二、练声练一练o与u三、复习音的高低和长短1.制作几副大雁图片,老师提示这是大雁喜欢飞翔的候鸟。请学生听了老师弹出的前后不同高低的两个音。用“大雁”把这两个音的高低摆出来。2.老师弹奏三个单音,学生依次摆出高低。3.看大雁飞翔图拍一拍教师喊口令,学生拍手(空心表示大雁空格表示休止。)教师弹奏《雁儿飞》乐曲,让学生跟着音乐感受三拍子的乐曲。4.老师提示:今天我们要边拍手边学说话,老师以三拍子节奏语言说:“小火车”速度要均衡平稳,让学生在说话中感受二拍和三拍的不同节奏。老师不断变换二拍子语言,学生用三拍子节奏语言对答。四、听赏《雁群》。1.听赏前介绍候鸟――大雁。2.用录音机让学生仔细聆听。教师可适当介绍歌词内容,进行团结守纪的教育。五、新授歌曲《雁儿飞》。1.从欣赏导入,提问后听教师范唱,让学生回答这首《雁儿飞》是几拍子的歌曲。2.让学生做《移动重心》的律动,感受三拍子摇晃、动荡感,并熟悉新歌曲调。3.在教师反复范唱中,再让学生了解歌词内容,帮助学生熟记歌词。4.用听唱法学会全歌,六、复习小结。七、师生告别,下课。第二教时教学内容1.听辨音的高低;2.学会歌表演。教学过程:一、听《雁儿飞》音乐进教室二、游戏:《请你跟我一样做》老师做三拍子的动作,如:移动重心“飞”双手高飞,向下飞,边转边飞。跪蹲飞等。为歌曲表演做准备。三、问好和练声练一练“o”,与“u”四、继续新授歌曲《雁儿飞》1.听乐曲做移动重心律动动作:两手插腰站立两脚分开,随音乐两脚下蹲,屈膝后向右移动重心至左脚,右脚虚点地,第二次下蹲屈膝向右移动重心至右脚,左脚虚点地。2.听乐曲。一边移动重心,一边飞,身体向左移时,双臂侧平上举,身体向右移动双臂侧平向下,可以适当动手腕,也可以身体移动重心一次。手臂上下飞舞一次。3.复习歌曲。五、听琴声辨别音的高低。1.根据书上小鸟的插图,听辩音的高低。2.听到高音站起来,听到低音坐下去六、复习与小结七、师生告别,下课第三教时教学内容:1.律动:转圈舞2.看队形图进行表演。教学过程:一、听音乐进教室。要求:飞的有节奏感。二、问好与练声:练一练“o”与“u”三、复习集体舞《找朋友》四、学习律动:双人转圈舞基本步伐:弹簧步动作:两人一组,中间的手拉手往上举,另一只手插腰,音乐开始,单数由外向里转圈一周到原位。接着双数由外向里转圈一周到原位。两人同时转时再回到原位。1.先复习基本步伐弹簧步。2.教师通过口令指挥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灵敏反应。3.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看图自学动作,然后教师示范纠错。教学反思双人转圈律动一定要互相协调;动作配合默契。在学转圈过程中还要教会学生与舞伴交流眼光,交流感情。用二拍子音乐伴奏,速度不宜过快。五、看队形学表演首先把歌曲唱好。唱熟,然后表演,教师把单个图形画于黑板,让学生七人一组自己编演,自由创造队形。六、课堂小结。七、师生告别,下课。教学反思听辨音的高低应该经常进行,以训练学生的听觉。方法要多样,可以听音摆高低;也可以“开火车”式大面积进行听音辨高低;也可以让学生在琴上弹出高、低不同的3个音,集体回答。让学生学会做“小老师”,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六

1、感受2/4拍歌曲的旋律。

2、在活动中体验用乐器伴奏的愉悦。

1、星星图片一张。

2、塑料瓶制作的沙球十个。

3、家长已经会唱歌曲《小星星》。

4、配班教师钢琴伴奏。

1、教师向家长介绍活动名称和目标。

2、教师边唱“问候歌”,边拍手示意家长带宝宝坐垫子呈半圆型,家长引导宝宝跟着一起拍手。

3、教师出示星星图片:今天姐姐请来了星星和我们做游戏,现在星星要跳舞,姐姐和妈妈唱歌,宝宝们来拍手,我们一起表演《小星星》的曲。

4、教师:姐姐想要大家表演的更棒一些,瞧!还带来了沙球,请宝宝自己到姐姐这里拿沙球做伴奏乐器。家长鼓励宝宝大胆的上来拿。

5、第一次活动时,需要家长右手帮宝宝一起握沙球摇节奏,左手在宝宝的腿上打拍子。

6、第二、三次活动时,家长只需左手在宝宝腿上打拍子。

1、在活动时家长要投入给宝宝营造氛围,多给宝宝鼓励和肯定。

2、帮助宝宝打拍时,节奏要正确,动作要轻柔。

1、家长可以利用家里的废品瓶子和宝宝一起制作沙球。

2、多让宝宝听听音乐,并做拍手、点头等动作。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一、了解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通过听唱少数民族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二、学唱歌曲《乃呦乃》,了解有关土家族的简单知识。

三、能够用茶杯、碟子、碗演奏这首歌曲,并感受土家族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用动作表现音乐。

课时安排:(本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课件导入(课件:中国地图)。

师:看!这是什么?(生答:中国地图)在这张中国地图上,分布着许多民族,你知道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生答略)老师在课前让大家去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的资料,现在就考考你们,看看你们认识多少个少数民族。

2、点击地图出现少数民族人物,请生看图说说这个少数民族。

师对生的发言作简单总结,引出下一环节:

3、师:我们以前还学过几首少数民族的歌曲,你们还记得吗?现在有几朵花,每朵花里都藏着一首歌,请你们听听、唱唱,如果能表演更好。(将生分组,每组选一朵花进行表演,之后进行简单评价)。

4、师:这张地图上还有一个民族你们认识吗?(点击出土家族)这是土家族,(介绍土家族——课件演示图片,背景音乐《乃》)老师准备带你们去土家族生活的地方去做客,和土家族的小朋友交朋友,不过,和他们交朋友可不容易,你要会唱他们的歌曲,还要会跳他们的舞蹈才能和他们成为真正的好朋友,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交朋友?好!现在老师就教你们唱一首土家族的歌曲。

三、新授注:每项训练前要有要求!还要有提高。

2、按节奏轻声读歌词(师生对读、拍手读,要求读出强弱)。

3、听范唱,记忆图了颜色的小节。

4、听范唱,在有颜色小节处拍手。在请生在此小节出设计其他动作。

5、跟教师模唱歌谱(用多种方法进行)。

6、完整的演唱歌曲。

7、请一生领唱,其他生齐唱涂色的小节。

四、表现歌曲。

1、师从底下拿出酒杯和碗,问:这是什么?(生答略)我要用他们来演奏这首歌曲。

2、演奏前,请你们听听他们各是什么音?(531)。

3、师演奏歌曲。每种各一遍。

4、请生上来演奏。(1——2人)只需演奏其中的一句或第一句。(请生回家也去找自制乐器,演奏这首歌。

5、学舞蹈。

师:去土家族光会唱歌还不行,还要会跳他们的舞蹈。你们会跳吗?教师也为这首歌曲设计了几个动作,我表演一边给你们看,好吗?(跳完,让生作简单评价,再请每个小组长和老师围圈跳一遍。

6、分组创编(分4组进行)背景音乐《乃》及图片。

师:请大家根据这些图片和老师教的基本动作,为这首歌曲编个歌表演。(要求:小组的动作要统一,或有唱有跳,或伴奏表演)。

7、分组汇报,之后相互评价。(表演时,可请生上台演奏碗等)。

8、评价:谁表演的最好?小组的成员是不是都参与了?他们设计的动作是不是合拍?

9、小结:今天学会了土家族的歌曲和舞蹈,了解了土家族,相信我们下次去土家人家做客时,一定受到他们的欢迎,并且和土家族的小朋友成为好朋友!

10、布置作业;在《乃呦乃》音乐声中结束。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八

能用声音表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并在表演中担任一个角色。

1.学生复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注意语言的规范性与标准性。

2.将学生分成2-4组,讨论如何用声音来表现。(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自由创编能力)。

3.分组到前面表演。由一位同学讲故事,其他同学用声音来表现。

4.师生共同来评价。

5.如有时间还可创编其他内容。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九

1、能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同学交流,乐于说说自己和玩具朋友间的亲密感情。

2、用歌声及简单动作表现歌曲情绪。

3、学习整体听唱,逐步培养音乐记忆。

《玩具兵进行曲》活泼欢快,两句相似又不相同,节奏整齐,有较强的进行曲特点,能帮助孩子培养统一步伐,稳定节奏。

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在活动中体验快乐,引导学生喜爱音乐。

在前一节课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充分发挥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

一、故事导入。

1、欣赏故事《独腿锡兵历险记》。

2、说说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为什么喜欢它?你能说说玩具故事吗?

3、请小朋友模仿自己喜爱的玩具形象,跟着音乐演一演。

4、听听《玩具兵的故事》。

二、学习歌曲:

1、学生跟着节奏拍手或做其他律动。

2、教师完整演唱全曲两遍(边走边唱)。

3、学生跟着音乐走一走,鼓励学生创编不同的走路姿势(大步走,蹲着走,小兔跳,乌龟走等),音乐停止时,摆出姿势造型,音乐想起继续行走。

4、看书p2,跟着琴唱一唱(由于以听过数遍,学生不难唱出)。

5、跟着音乐边走边唱,可以将自己的玩具编入歌词中演唱。

三、动一动:

1、认识图形(圆形;方形;

“8”字型;卷心菜形。

2、跟着音乐走一走(感受常见的进行曲)。

四、复习与拓展。

1、背唱歌曲《我们一起来唱歌》。

2、说说你认识的好朋友。

3、集体舞。

1-4小节里外圈面对面原地踏步拍手。

5小节里圈同学做邀请动作。

6小节外圈同学做邀请动作。

7-8小节手拉手做小步转圈。

五、总结下课。

1、能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同学交流,乐于参与《请你跟我这样做》的律动,体验音乐课带来的快乐。

3、以音乐的方式做自我介绍。

复习歌曲;音乐游戏;《传传传》。

本课音乐内容情绪活泼,节奏明快,旋律流畅,有较强的互动性,孩子们能在其中相互了解与认识,能帮助孩子培养音乐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音乐活动,鼓励学生表现音乐,引导学生喜爱音乐,音乐课,初步培养演唱、听赏的良好音乐习惯。

刚入学的孩子好奇心强,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在教学中,还应满足学生“爱动”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活动。

1、小朋友跟着老师随音乐节奏拍手进教室,师生问好。

2、红绿灯游戏:培养音乐记忆力和内心节奏感;绿灯时唱出声音,红灯时心里唱。(可请小朋友充当交警)。

3、复习演唱两首歌曲《我们一起来唱歌》《玩具进行曲》,抽查演唱并做评价(师评、自评、互评)。

学生在原位做动作,用音乐代替教师口令:

上行音阶:学生起立;下行音阶:学生坐下;

高音区弹奏:白云飘飘动作低音区弹奏:树叶飘飘动作。

弹《我们一起来唱歌》:排成圆形弹《玩具进行曲》:自由队形。

1、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分句学唱----接口唱----完整唱----小组竞赛唱。

2、传花练习:强调一拍传一次,在强拍上传,不能抢拍子,间奏时自由选择把花传给谁。

老师学生围成一圈,面向圆心坐下,一人传花,其余人跟节奏拍手,当唱到“就是你”的“你”时,花传到谁手里,谁就要站起来表演节目(唱歌、跳舞、弹琴或用节奏介绍自己等),然后从头开始,反复几遍,对学生音乐技能有所了解。

1、能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同学交流,乐于参与各种音乐游戏,体验音乐课带来的快乐。

3、了解学生各项音乐素质。

本课宗旨在于帮助孩子巩固第一单元所学内容,有较强的互动性,音乐游戏的设计可使小朋友充分参与进来,在音乐中感受快乐。

在音乐声中进一步了解课堂常规,提高学习兴趣。

怎样在积极参与的情形下较好的、有秩序的进行?引导学生喜爱音乐课,进一步培养演唱、听赏、游戏的各种好习惯。

学生参与游戏的愿望高,积极性也很强,容易在课堂上失控,教师应充分发挥孩子好动天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提出规范和要求,使课堂活而不乱。

(模唱练习)。

1)solsolmi—2)sollasolfami—。

同学好同学好。

3)soldo’solfami—4)miredo—。

同学好同学好。

1、《我们一起来唱歌》。

1)集体背唱歌曲。

2)抽查部分同学独唱歌曲。

3)师评、互评、自评并颁发音乐娃娃标贴。

4)红绿灯游戏(培养内心节奏感,从只动嘴不出声到内心唱)。

5)创编歌词××××××唱一唱。

6)邀请好朋友一起唱一唱。

2、《玩具进行曲》。

1)集体背唱歌曲。

2)与老师接龙唱复习。

3)抽查并颁发音乐娃娃标贴。

4)红绿灯游戏。

5)音乐表现,教师扮演会吹喇叭的小娃娃,边走边唱。

6)小朋友自编表演动作,模仿自己喜爱的小玩具,教师指导学生按节奏走一走。

7)全体小朋友围成圈走一走,要求:动作按节奏做,队伍整齐;

8)为表演好的同学颁发音乐娃娃标贴。

3、《传、传、传》。

1)集体演唱歌曲。

2)徒手练习(一拍传一下,只在强拍传)。

3)跟着音乐节奏练习。

4)随音乐做游戏(其余人跟节奏拍手,按座位先竖着传,再横着传,音乐结束时花传到谁手里,谁就要站起来表演节目。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十

1.感受并模仿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

2.感受人声和乐器不同的音色。

3.能够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声音。

4.能够用声音编织一个简单的故事。

5.会唱歌曲《大雨和小雨》和《大鼓和小鼓》。

1.歌曲《大雨和小雨》。

2.歌曲《大鼓和小鼓》。

创造声音并用声音编织故事。通过创编音乐的实践活动,引起学生对创造的兴趣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对声音的联想。学生虽然对生活中的声音有一定的感受,但没有从声音引起联想的经验。教师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逐步建立起对声音的联想,为探索声音打下良好的基础。

1.五个盛水的瓶子、碟子及课堂打击乐器。

2.自生活中采集的各种声音的录音带或cd。

钢琴,多媒体,打击乐器。

1.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2.歌曲《大雨和小雨》。

3.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能寻找并模仿生活中的声音。

2.能够准确朗读歌词。

3.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4.能创造几种声音。

(一)寻找生活中的声音。

1.教师用猜谜语的方式,启发学生用耳朵仔细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2.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倾听”生活中的声音进行简单分类,再分别播放教材中城市、森林、乡村的声音,学生、模仿并简单说明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设计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

3、想一想,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

(二)歌曲《大雨和小雨》。

1.雨是一种自然现象。有大雨也有小雨。下面我们来学唱一首关于鱼的歌曲《大雨和小雨》。

2.由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设计目的: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跟着教师学唱《大雨和小雨》。

4.讨论大雨和小雨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三)听听我创造的声音。

1、我们刚才听到的声音都是生活中的声音。

2.能不能自己创造一些与教材中不同的声音呢?(设计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3.用几种声音连在一起表现一定的内容。

歌曲《大鼓和小鼓》。

1、能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2、能够熟练朗读歌词。

3、会唱《大鼓和小鼓》。

1.播放少先队鼓号队的录象,提问:队伍中有什么打击乐器呢?(大鼓和小鼓)(设计目的:加深学生对两种乐器的印象。)。

2.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有什么不同(高低、强弱、音色、不同等等)?

3.学唱《大鼓和小鼓》。

4.听一遍录音范唱。(设计目的: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

5.按节奏准确朗读歌词。

6.听唱法学唱歌曲。

7.分组演唱歌曲。

8.边走步边演唱歌曲《大鼓和小鼓》并模仿打鼓的姿势。(设计目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

用声音编织的故事——小白兔盖新房(一)。

了解〈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大意,初步找出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相应的声音。

1.教师看着书上的插图给学生讲述〈小白兔盖新房〉的故事。(设计目的:让学生在故事中寻找声音,他们兴趣倍增。)。

第一幅图:兔妈妈幸福的一家。

第二幅图:暴风雨来了,大风刮倒了房子。

第三幅图:小喜鹊在树上报信。

第四幅图:小松鼠、小猴、小狗、小熊从四面八方赶来。

第五幅图:小熊、小狗锯木头。

第六幅图:小松鼠、小猴钉钉子。

第七幅图:小白兔刷墙。

第八幅图:新房子盖好了,大家一起来唱歌跳舞。

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用标准语言准确复述故事内容。(设计目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课声音的记忆。)。

3.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如何用身边的材料表现雷、闪电、大风及故事情节中要求表现的声音。

4.安排学生下课寻找能表现《小白兔盖新房》内容的声音材料。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十一

一、通过听《小拜年》感受中国民间过年的气氛,以及音乐欢快热烈的气氛。

二、通过表演《龙咚锵》感受中国小朋友过新年时欢快热烈音乐、情绪,并通过红绸带、秧歌舞的学习,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三、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能掌握其演奏姿势,探索其演奏方法,并能为歌曲伴奏。

一、学唱歌曲《龙咚锵》

二、聆听《小拜年》

教学重点:感受中国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表现小朋友过年时愉快的心情

教学难点:用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为歌曲伴奏

一、认识民族打击乐器锣、鼓、镲

1、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各组都来了三个小客人,你认识他们吗?

师分别出示锣、鼓、镲,并逐一向学生介绍,并示范其正确的演奏姿势。

2、出示实物节奏谱,探索敲奏的方法

合奏

镲:0 0 | x 0 |

锣:0 0 | x 0 |

鼓:xx xx| x 0 |

念:龙咚龙咚| 锵 0|

3、分小组,探索演奏

龙咚 龙咚 | 锵0 龙咚 | 锵0 锵0 | 锵 0 |

4、分小组,探索演奏方法,要求:

(1)、有几种敲击的方法?

(2)、怎样敲击长短不同的声音?

(3)、将各小组探讨过的方法一一展示,看哪组发现的方法多,敲击出的不同声音多。

二、导入新课

1、聆听东北音乐《小拜年》

师:小朋友,人们一般在什么时候会敲锣打鼓?(过年、取亲等)过新年的时候,你们一般会干些什么?(出示课件)那你知道新年在什么季节吗?在冬天的新年我们还可以干些什么呢?(出示课件)

a、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到东北去过个新年,好吗?喊“过年了”,“过年了”!

聆听东北民间音乐《小拜年》

b、师:让我们他小组设计一个过年的情景。

(放鞭炮、乖雪橇、打雪仗、提灯笼、粘年画)

c、分组表演

1、 表演《龙咚锵》

师:过年真有意思,让我们用歌声一起来赞美新年吧!

a、听范唱

b、 朗颂歌词。用听唱的方法学会歌曲。

c、听歌曲录音,听到锣鼓声龙咚 龙咚 | 锵 0|,徒手敲锣打鼓,让学生在动中感受歌曲的情绪。

d、用锣鼓为歌曲伴奏,分小组讨论,编创打击乐伴奏。

e、 边歌边舞,可以编创动作,也可以拿红绸或手帕扭秧歌,加入打击乐。

三、课堂小结:过年开心吗?祝小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十二

:指导学生用明快、活泼、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模唱小段旋律。

:通过《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的学唱与表演,懂得种子生长离不开雨露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与表现能力。

:进一步巩固音乐课的课堂常规,培养良好的学习音乐的习惯。

:指导学生用明快、活泼、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学习歌表演《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和舞步——踵趾步。

:学习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曲和舞步——踵趾步。

:录音机 歌曲录音带 钢琴

1.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

1=g —— 1=d 2/4

1 2 | 3 ——| 3 2 | 1 —— ||

(师) 轮 船 叫,(生)嘟 嘟 嘟 。

公 鸡 叫, 喔 喔 喔。

青 蛙 叫, 呱 呱 呱。

汽 车 叫, 嘀 嘀 嘀。

要求:用轻快的声音演唱,避免喊叫。

3.模唱练习:

a. 5 3 | 5 3 | 1 1 1 | 1 1 1||

b. 53 3 | 53 56| 5 —— ||

要求:教师弹奏后,学生轻声模唱。

欣赏歌曲录音,观看教师表演《国旗国旗真美丽》。

1.请学生观看书站书中图片,

并提问:请你描绘春雨和她带来的景象;春雨的声音是怎样的?

2.教师带读歌词2—3遍。

3.用听唱法熟悉歌谱。教师用琴演奏,学生模唱2—3遍。

4.学生集体跟琴模唱歌谱,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

5.教唱歌词,比一比谁学得快。

6.集体演唱歌曲,并进行单个检查。

7.分析讨论:这首歌怎么唱最好听?(请学生看歌词,看图片)

第一 、二乐句要运用轻柔、甜美、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仿佛探听种子在小雨沙沙中的秘密;第三、四乐句声音要明亮、饱满、充满喜悦的情感,以表现种子在雨水中就要破土发芽。

8.有感情的演唱全歌。

9.男女同学演唱比赛,并进行自评。

小结课堂纪律,表扬部分同学。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十三

一、巩固歌曲《快乐的小笛子》,用优美抒情的声音来表演。

二、聆听《星光圆舞曲》,感受钢琴的音色。

三、感受音的长短,听辨音的强弱。

一、复习歌曲《快乐的小笛子》,要求学生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来表达。

二、复习《法国号》,要求学生用富有弹性的声音唱。

三、感受音的长短。

1、用比较的方法说说:瀑布流水与房檐滴水哪个长,哪个短?

2、用碰铃和木鱼敲一敲,哪个声音长,哪个声音短?

3、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感受理解音的长短。

4、将学生分成小组,对课本上的思考题进行思考讨论,并且用笔在纸上画出长短线条。

四、聆听《星光圆舞曲》。

1、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的情绪。感受钢琴的音色,让学生说说你听了有什么感觉?

2、再听乐曲,说出乐器的名称,边听音乐边用手指敲击节拍。

3、复听乐曲,随着音乐用动作表示出三拍子。

五、编创与活动:走走跳跳。

1、学生围成一圆圈,教师手持鼓站在圆圈中,教师敲敲,学生走和跳,鼓声强跳,鼓声弱走。

2、师用强弱分明的力度来敲,第一组用强音__,第二组用弱音__,便于学生反映在动作上。

3、改变方法:学生随师的击鼓声转方向,鼓声强时顺时针走,鼓声弱时逆时针走。

4、让学生献计献策,怎么样才能让活动更有趣,让学生动脑参与到编创活动中。

5、根据学生的想法走走跳跳。

6、小结评价。

在学习休止符过程中,同学们能理解,但是实际演唱时总出错,于是当遇到四分休止符时,让学生点一下头,刚开始同学们动作比较生硬,慢慢练习,同学们掌握了休止符的运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思考,就能想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摸索,使我们的教学更具特色。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十四

1.听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1.能安静地聆听音乐,并知道在什么场合下要唱、奏国歌。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感受人声和器乐不同的音色。

3.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能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唱歌。

学唱歌曲《国旗国旗真美丽》

cd

(一)听赏《国歌》

1.引入新课。

教师简单介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歌。国歌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尊严,反映该国家人民的精神风貌。因此,在唱、奏国歌时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庄重、肃穆,身体不能乱动。介绍完后,请学生起立,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赏一遍。

2.可向学生提问:在什么场合、情景下唱、奏国歌?然后播放有关唱、奏国歌的vcd、录像带或幻灯片及有关图片,再请一至两位学生补充。

3.介绍国歌的来历,并听齐唱和铜管乐演奏的国歌,使学生感受人声与乐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师启发学生简单谈谈,用乐器演奏和人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给他们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国歌、升国旗的画面,让学生知道奏国歌、升国旗的联系。

(二)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

1.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谈一谈,国旗的形状、颜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义等国旗知识。

2.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学生学唱歌曲的兴趣。

3.教师带领学生将歌词按语言节奏朗读一遍。

4.学生跟着教师分句模唱歌曲数遍。

5.教师引导学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师唱“国旗国旗”,学生接唱“真美丽”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十五

1、学唱歌曲《大雨和小雨》、《上学歌》。

2、让学生感受上学时心情愉悦心情。

3、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表现歌曲。

4、能用身边的材料模拟大雨和小雨的音效,与小组同学合作编创表演。

了解并能够掌握2/4拍的强弱规律。

能用强弱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大雨和小雨》。

1、导入。

播放歌曲《上学歌》,感受歌曲情绪。

2、学唱歌曲《上学歌》。

(1)聆听歌曲范唱。

(2)老师分句教唱歌曲。

3、聆听、辨别声音。

老师播放雨的音效,请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

4、表现歌曲。

(1)请学生注意分辨大鱼和小雨的声音又什么不同。

(3)学生分组边唱边模拟音效伴奏。

(4)完整演唱歌曲,并用模拟音效或编创动作参与歌曲表现。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十六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诗词歌赋、绘画、舞蹈、音乐艺术的鉴赏,使学生学会运用简单的艺术表现方法,亲自参与艺术实践和艺术表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多种艺术表现形式——诗词、歌赋、绘画、演奏、舞蹈、制作等去讴歌赞美春天,从中领略艺术的无穷魅力,继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大自然、讴歌大自然的美好心愿。

重点:歌曲的表演及情感的体验。

难点: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了解艺术是相通的。

多媒体软件、钢琴、水彩、剪纸、图画纸、头饰。

一、组织教学:

教师有意在室中布置几盆花,学生随钢琴曲《春之歌》进入教室,按半圆形位置坐好。

设计意图:舒缓、柔和、优美的钢琴曲《春之歌》,加上几盆含苞欲放的花给学生带来的絮絮春意,引发出他们对春天思索的兴趣。

二、导入

1、春天来了,大自然都发生了哪些变化?欣赏图片集——春天的大自然(放多媒体软件)

2、学生配乐朗诵《春天在哪里》,学生自选头饰表演舞蹈剧:《春天在哪里》

春天到了,积雪慢慢融化,大地从沉睡中苏醒,小燕子飞来了,在枝头上高唱,小狗也出来了,小兔子也出来了,花儿开了,柳枝吐出了嫩芽,泥土散发出芳香。蝴蝶、蜜蜂跳着欢快的舞蹈。瞧,小朋友们也跑来了。他们手拉着手,欢呼着,跳跃着,歌唱着美丽的春天。(放歌曲《春天在哪里》部分学生舞蹈)

春天是发芽的季节,我们是求知、憧憬的季节,春天是我们,我们是春天,春天和我们永远是伙伴!

师:同学们让我们随着春天的旋律,踏着青春的脚步,去拥抱春天,歌唱春天吧!

设计意图:通过舞蹈剧《春天来了》创造一种欢快、愉悦、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新课教学

1、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划拍方式为歌曲伴奏。

2、指导学生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1、教师范唱让学生感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春天。激发学生学习的渴望和热爱春天的情感。

2、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实践采取不同的划拍方式,感受歌曲三拍子的特点,从而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3、引导学生用歌声感受春天的同时提高学生歌曲演唱能力。

四、学习交流、展示及实践

歌颂赞美春天的诗句、歌(乐)曲、绘画作品、舞蹈等你们知道哪些?

学生集体讨论后尽量用“诗”“画”“乐”相结合的形式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去感受春天,赞美春天,共同分享春天带来的喜悦,同时学生的才艺得到展示,艺术能力得到提高。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十七

《新年好》是一首英国儿歌,3/4拍子,f大调,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曲调优美、流畅,表现了人们在新年来临时欢欣鼓舞,互相祝福的心情。

一年级小学生刚上小学,正处于转折阶段,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短的特点,发挥其、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的优点,通过动作、舞蹈把学生一步步引入课堂。

1、聆听《平安夜》,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宁静、祥和的情绪。

2、通过柔和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新年好》,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祝福,并能背唱这首歌曲。

3、能编创简单的节奏。

学唱歌曲《新年好》,编创舞蹈动作为歌曲伴舞。

一、师生问好,交流感情。

二、聆听歌曲《平安夜》。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年吗?

生:喜欢。

老师:中国的年你们已经过了很多次了,那你们知道美国、英国是怎样过年的吗?

生:不知道。

老师:那好,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们。不过,我们得一边说,一边听一首英国歌曲。当乐曲听完后,小朋友们要说一说这首乐曲让你联想到了什么情景?心情怎么样?(随音乐,听老师讲述平安夜的小故事。)。

学生聆听后自由发言。带着对歌曲的了解,再听歌曲,感受乐曲的音调,并随着音乐轻轻做动作。

三、播放《龙咚锵》。

1、让学生复习上一节课的歌曲,感受音乐所表达的过新年的热闹、喜庆的气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随着音乐起舞,通过红稠舞、秧歌舞边唱边表演,表现过年的愉快心情。

3、让学生自由讨论中西方节日的异同,借此机会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父母的情感。

四、新歌教学。

1、第一次播放歌曲《新年好》,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首歌好听吗?好听在哪里?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2、反复聆听歌曲录音,感受歌曲情绪和表现的意境。让学生在心里跟着歌曲录音唱。

3、学习歌词,特别要注意“祝贺”的学习。

4、跟着录音大声演唱。

5、自编动作表演歌曲。

6、让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

7、再次播放乐曲,教师与学生共舞。

五、编创与活动:送贺卡。

这是一个编创节奏的练习,以“送贺卡”的方式呈现。

1、学生之间可分组进行,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编创节奏图谱,由受到贺卡的一方读拍出来。

2、读拍准确,还要自创节奏回赠对方贺卡。

六、学生边听、边唱、边跳,在一片喜庆、热闹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开始学习歌曲之前,我就先问一下学生,他们喜欢过年吗?为什么呢?然后学生踊跃发言,列举了一系列过年的好处,如利市、鞭炮、新衣服等等,最后才引入歌曲《新年好》。在这个好的开始的前提下,学生学起歌曲来非常有兴趣。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多利用动作、舞蹈引导学生,并鼓励他们自由表演,这些辅助都有利于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音乐乃呦乃教案篇十八

1、歌曲《如果你高兴》。

2、唱游《十个小印第安人》。

3、歌曲《牧童谣》。

1、能根据音乐内容、节奏、速度、情绪,有感情地进行唱游活动。

2、学一个新的音“la”。

3、通过唱游活动,融入人文知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

1、感受不同的风格、不同文化的生活环境。

2、建立“la”音与“do、re、mi、sol”的相对音高观念。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时间:三课时。

歌曲《如果你高兴》。

一、复习、表演。

1、听中动。听音乐有节奏地拍手;听音乐有节奏地拍腿;听音乐有节奏地跺脚;听音乐有节奏地弹舌。全班做声势游戏。

2、听中读。跟音乐小声的跟读歌词。

3、背唱歌曲。在前面的活动与朗读歌词中,同学们对歌曲已很熟悉。此时,教师可请学生跟着钢琴伴奏背唱歌曲。歌唱过程中,教师应通过范唱、手势、表情的提示,随时纠正学生唱歌是的不良习惯和不正确姿势,提醒学生不要大声喊叫。

4、自编歌词。启发学生用身体的其他部分的名称编成歌词填入乐曲中演唱,并伴以相应的律动。

二、表演。

用身体作为乐器为歌曲伴奏,并做一定的动作表演。学生创编的身体的其他部分进行演唱,并伴以相应的律动。

三、小结。

教学反思:

唱游《十个小印第安人》。

一、复习、表演。

二、学唱新歌。

1、游戏引入。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听音乐自报编号进课室。讲故事,鼓励学生用简单语言描述“十个印第安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2、听唱歌曲。请同学们哼唱旋律、默唱歌词,然后跟唱歌词、学会歌曲。

3、背唱歌曲。请同学们边做跑跳步,边背唱歌曲。

4、与人文知识结合。介绍印第安民族风俗、习惯、服饰等。

5、创设情景同学们用老师准备好的色彩小纸条化装成印第安人。

三、即兴表演。

戴头饰的十名学生,随着歌词里的数字一个个出场,跳印第安人风格的跑跳步,然后,再随音乐一个个退场,或者一个个躲藏起来。

四、接龙游戏。

让十个扮演小印第安人的学生按顺序到同学中找其他人互换头饰和礼物,围着篝火多跳几遍,让全班同学都有机会扮演小印第安人参与跳舞和活动,达到全班体验音乐律动的效果。

五、小结。

教学反思:

歌曲《牧童谣》。

一、复习、表演。

二、学唱新歌。

1、初步感受。这是一首湖北民歌。民歌中巧妙运用“那斯那斯嗨”的衬词,来抒发儿童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2、感受歌曲。先听教师范唱,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述与音乐风格。

3、学唱歌曲。教师弹琴带着学生小声唱。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唱准曲中衬词,感受la的音高。

4、学新手号。学习新手号,做教材第41页的活动“唱唱”。

5、师生互动。学生演唱歌曲,教师用牧童笛伴奏;教师演唱歌曲,学生自选感受由四个音构成的湖北民歌《牧童谣》的风格。

三、表演鼓励学生表演歌曲。

四、小结。

教学反思: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89888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