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1月5号,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为解救落水儿童不幸逝世的消息让人们无比震惊、悲痛不已。
1月4日中午13时56分许,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阵哭喊声。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见一儿童落入冰窟,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一脚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不慎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他身体的温度,他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的力气把孩子托举在水面上。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帮助他一起施救。
拉齐尼·巴依卡的舍友木沙江·努尔敦说:“孩子落水的地方和岸边是十多米,我们想办法爬,爬不上去,一边爬一边冰掉下去了。他第一个下的,水里面呆的时间太长了,太长了以后他是稳不住自己,然后救不了他,他离开了我们。”
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十多分钟过去,孩童成功获救了,但托举起他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将他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教师刘局红说:“他也经常说他还年轻,以后的路还长,所以他想自己在各方面都能有所提高,不光是在更好地为巡边、护边作贡献,同时也能把自己的儿女教育得更好。他真得不愧是我们身边的一个见义勇为的英雄,我真的为失去这样一个好学生,感到非常痛心。”
落水儿童母亲说:“拉齐尼第一个跳进去了,然后就抱着我们家的孩子,然后木沙江用围巾拖着孩子和拉齐尼,但是拖不动,拉齐尼就自己松开了手。然后冰面裂了,我自己掉进去了,后面我就不知道了。等我上来的时候,他们就告诉我还有一个人在里面,我才知道那个是拉齐尼,我的心都凉了。”
2004年8月,拉齐尼·巴依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凭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满腔挚爱,守卫着帕米尔高原这片净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誓死捍卫着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拉齐尼·巴依卡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早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称号。2020年10月他荣获“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同年11月,他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做祖国的边境线……”这是他生前常说的一句话。这铿将的铮铮誓言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帕米尔雄鹰将永远飞翔在祖国的边境线上。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1月4日中午,寒风刺骨。喀什大学中国语言学院的教师陈晓琴,带着8岁的儿子在校园里的人工湖边玩耍。冰面突然坍塌,儿子不慎落入4米多深的冰水中。救子心切!陈晓琴冲过去拉扯儿子,不料也同样落入水中。
“救命啊!救命啊!”这时,路过此地的拉齐尼·巴依卡和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听到撕心裂肺的呼救声,迅速向湖边跑去。只见孩子在冰冷的湖水中时沉时浮,情况万分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冲上冰面,直奔落水的孩子。伸手拉孩子的时候,冰面再次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
刺骨的冰水很快浸透了拉齐尼·巴依卡厚厚的棉衣,迅速消耗着他的体能。他一边拍打水面,一边抓住孩子的衣服,奋力向上托举。
噩耗传到帕米尔高原,拉齐尼·巴依卡的妻子正在家里喂牦牛。视频中,她含泪回忆道︰“去喀什培训之前,他还在训练家里的4头小牦牛,他说等这些牦牛训练好了,家里就能有5头牦牛参加巡边任务了。”说完,她便提出结束视频通话:“不想说了,心里疼得很……”
视频中,被救孩子的母亲陈晓琴未语泪先流。1月5日,刚刚离开医院重症监护室的她,放下仍在住院的孩子,奔向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她要送孩子的救命恩人最后一程。
汽车一刻不停地开了6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陈晓琴抱着拉齐尼·巴依卡的两个孩子,哭作一团。晚上,两个孩子来到她住的宾馆。自从得知父亲牺牲的噩耗,他俩就没有合过眼。陈晓琴让兄妹俩躺在床上,安静地听他们说话。
11岁的男孩拉迭尔说:“爸爸带我去过北京,姐姐却没去过……”
13岁的女孩多尔罕说:“爸爸是为了救人才牺牲的,他是我心中的英雄。虽然我想爸爸,我没去过北京,但我不怪他……”
1月5日下午,拉齐尼·巴依卡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他的家乡提孜那甫村举行。人们默然肃立,静静送他最后一程。悲伤和不舍,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1月4日以来,“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消息传遍新疆,轰动全国。网友痛惜,人民怀念:“这样优秀的战士离开了我们!英雄一路走好!”“沉痛悼念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怀念英雄!”
自治区党委追认他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自治区人民政府评定他为烈士。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接力守边71年的动人故事早已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他的英雄事迹动人心魄,他的精神令人敬仰!
他是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先锋模范。拉齐尼·巴依卡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不足3年,围绕边境地区民生领域建言献策,提交建议、议案12件。他的提案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改善了护边员队伍结构和工作条件,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付出了毕生努力。
他是坚定守卫边疆的忠诚卫士。“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16年如一日地坚守在素有“死亡山谷”之称的红其拉甫边防线上,无数次冒着生命危险翻越雪山达坂,蹚过急流冰河;在巡边路上多次豁出性命冲在前面,为救起掉进雪洞的战士曾被冻得昏迷过去;为探出一条安全的山路被滑落的石头砸晕在悬崖边……拉齐尼·巴依卡坚守初心,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他时刻秉怀作为党员、作为军人的使命和责任感,心中饱含着家国情怀。
他是坚持人民至上的时代楷模。“他心里装的都是别人,唯独没有自己”,拉齐尼·巴依卡的战友说。巡逻期间遇到暴雨,拉齐尼让护边员们都进帐篷休息,自己坚持留在外面看管牦牛,即使被淋成“落汤鸡”,第二天依然精神抖擞地继续巡逻;每场大雪过后,他总是第一个帮助牧民清理积雪;巡逻路上遇到病情危急的群众,顶风冒雪将病人送到医院,默默守候直至病情好转……拉齐尼·巴依卡时刻把群众的事记在心上,关心群众、体贴群众,扑下身子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成为群众最认可、最信任、最亲近的人。
不畏困难、不惧牺牲,心系家国、舍生取义。在生死考验面前,拉齐尼·巴依卡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生命向党和人民递交了一份优秀答卷,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树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他是模范中的英雄、英雄中的模范。英雄虽然逝去,但他的精神永存。拉齐尼·巴依卡英雄的精神将永存在祖国的边境一线,永存在帕米尔高原的雪山之巅,永存在天山南北的广袤大地,永存在全疆各族人民的心中。
拉齐尼·巴依卡对党忠诚、热爱祖国,是一位优秀的护边员。他是祖国边疆的忠诚卫士、人民生活安宁的可靠守护人。他担负的职责与我们政法人的职责相同,他执行的任务与我们政法干警的任务相近。在学习他的英雄事迹、传承他的不朽精神时,我们情更浓、心更近、劲更足。全区政法干警要以英雄精神为灯塔,照亮心灵,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高举法治大旗,弘扬英模精神,做实各项工作,努力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尽职担责,为加快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贡献政法力量。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共产党员拉齐尼·巴依卡生前是一位光荣的护边员,17年前,拉齐尼.巴依卡作为第三代护边员,同当了30多年护边员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一样,像雄鹰一样守护在帕米尔高原。
位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是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乡,这里是我国唯一一个与陆地三国接壤的边境县。在这里有一个叫红其拉甫的地方,塔吉克语意为“血染的通道”。
红其拉甫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达零下40多摄氏度,被称为“死亡之谷”。
71年来,拉齐尼·巴依卡一家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的每一块界碑、每一道山沟、每一条河流,成为了一个个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他们默默无闻、甘于奉献,始终为祖国的边防安全进行义务巡逻。
用他的一句话来说就是,边防部队的官兵日夜巡逻边境线,使祖国的边关得以安宁,牧民得以安居乐业,我为他们带路,只是做了一个塔吉克族边民应该做的事情。
自从成为护边员以来,拉齐尼·巴依卡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便把护边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再也没有离开过这片雪山。
他也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因此在帕米尔高原上,拉齐尼·巴依卡一家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家喻户晓。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五
近日,莎车镇加罕巴格社区组织干部、居民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英雄事迹,通过拉齐尼英勇救人事迹,让党员干部接受精神洗礼和党性教育。
莎车县莎车镇加罕巴格社区干部乔江涛说:“英雄已去,但他的精神长存,他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们,我们要学习他这种敢于奉献、始终爱国、忠于国家的精神,我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更要在居民中做好宣传,在社区营造良好的氛围,更要将这种精神一直发扬下去。”
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加罕巴格社区组织社区居民观看拉奇尼·巴依卡英雄事迹的相关报道,大家边观看视频,边被拉奇尼·巴依卡的英雄壮举深深感动。
莎车县莎车镇加罕巴格社区居民努尔买买提·买买提吐尔孙说:“我很感动,觉得拉齐尼·巴依卡是一个善良而勇敢的人,他是英雄,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冲进冰河里面救出他人,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我觉得我们应该学习他助人为乐的精神。”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六
2018年,拉齐尼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次巡边归来,他都会带着问题深入各族群众,广泛听取意见建议。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大山,求学务工。一些年轻人不愿意再像父辈那样,走上条件艰苦、环境恶劣的边境线,导致护边员队伍青黄不接。拉齐尼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2018年,他第一次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参加全国两会,就提出防止边境“空心化”的议案,呼吁适当提高护边员待遇、扩大护边员队伍、实现护边员队伍“留得住、守得住”。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七
连日来,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勇救落水儿童的英雄事迹在喀什市多来特巴格乡兰干村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该村掀起了向“帕米尔雄鹰”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学习的热潮。
喀什大学驻兰干村“访惠聚”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组织集中观看拉齐尼·巴依卡同志英雄事迹的相关报道,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将英雄事迹纳入入户走访宣讲内容,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大力弘扬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忠诚正直、谦逊善良、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扎扎实实干好各项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英雄事迹深深地震憾了我,他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我们要把他的英雄事迹讲给村民听,并将他舍己救人、巡边护边的精神传承下去,引导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建设美丽乡村。”工作队副队长杨轶动情地说。
“我们要把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英雄事迹与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为民情怀,履职尽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兰干村党支部书记卡丽比努尔·尔肯说。
“我要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爱国情怀和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在日常工作中热情服务群众,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推动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工作队队员那斯尔热拉·吾普尔说。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八
短片播放间隙,拉齐尼·巴依卡在喀什大学培训时的室友木沙江·努尔墩、红其拉甫边防连指导员刘小龙、原武警喀什边防支队塔县机动中队指导员杨思明,以及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老护边员巴依卡·凯力迪别克依次走上台,接受现场采访,让所有人更深入、真实地了解英雄一家的传奇故事。
木沙江·努尔墩2018年与拉齐尼·巴依卡相识。他说,从认识拉齐尼·巴依卡的第一天起,就发现他乐于助人。“培训期间,每天早上老师同学来之前,他都会用湿毛巾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一个粉笔印都没有。放学之后他还会把教室的地拖一遍,课桌擦一擦。”
高原扎根,默默奉献。从拉齐尼·巴依卡的祖父算起,这个平凡的塔吉克族家庭已为祖国守边护边70多年。坚守着“不让界碑挪动一毫米”的信念,他们几乎付出了所有。
2004年,拉齐尼·巴依卡接过了家族神圣的“接力棒”,成为一名护边员,他称自己是“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实际上,他曾经也是一名武警边防战士。在军队的历练让拉齐尼·巴依卡更加顽强,也让他对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拉齐尼·巴依卡2001年12月在新疆武警边防支队服役,2003年底退伍。“他在新兵连时,我就是他的指导员。”杨思明说,“第一眼他给我的感觉就是个子比较小,身材比较瘦弱。”
军旅生涯伊始,拉齐尼·巴依卡的训练成绩并不好。不管是体能还是器械,都低于平均水平。
“但他不气馁,很刻苦,甚至拼命。每天晚上主动给自己‘开小灶’。”杨思明感慨,短短3个月之后,拉齐尼·巴依卡的训练成绩就一跃为支队第一,战友们都十分佩服他。
看着儿子生前的影像,听着人们对往昔的叙述,立于台上,白发苍苍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泪眼婆娑。
“失去心爱的儿子我真的很难过。但如果再来一次,我相信他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去救孩子。我做护边员的时候,也曾不顾生命危险救过一名掉入冰河里的军医,拉齐尼·巴依卡知道这个故事。我们是共产党员,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必须义无反顾冲在前,从小我就是这么教育他的。”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话语令王宁几度哽咽。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九
来人啊!救救孩子!”1月4日中午13时56分许,在喀什大学进行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刚做完常态化核酸检测,正准备去餐厅吃饭,突然听见一阵带有哭腔的叫喊。循着声音,他急奔过去,发现一个小孩在人工湖冰面玩耍时,冰面突然断裂,孩子陷入冰窟,无助的母亲正在湖边哭喊求助。
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来不及细想,一脚踏上冰面,直奔孩童。在伸手去拉孩子的时候,冰面突然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不慎跌入水中。冰冷的湖水,迅速带走身体的温度,拉齐尼·巴依卡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身力气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此时,一同赶往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冰冷的湖水中,帮助他一起施救。闻讯赶来的人们也纷纷参与救援。十多分钟过去,孩童成功获救,但托举起他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从水中上来,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
冰凉的湖水呀,你怎能如此无情!拉齐尼·巴依卡的家人、朋友,曾经得到他帮助的乡亲们,以及他所在培训班的老师同学,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他们熟悉的那个忠诚正直、谦逊善良的拉齐尼·巴依卡就这样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守边护边事业和挚爱的亲人。
“前两天,我们还一起上街给他买了一套新衣服,他说要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时候,到北京再穿。”舍友买买提·居马红着眼圈哽咽地说。
祖孙三代忠诚守护祖国边境
拉齐尼·巴依卡工作的地方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东南部。这里有一条我国和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的边境线,全长888.5公里,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一半,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
从1957年起,拉齐尼·巴依卡的爷爷凯力迪拜克就自荐成为了部队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后来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从他手中接过了这根“巡边棒”。
拉齐尼·巴依卡十几岁时,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由于地势险要,巡逻不能乘车,只能借助牦牛。2004年,从部队退伍的他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成为了不穿军装的边防军人,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巡逻在这条边防线上。
2004年8月,拉齐尼·巴依卡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和使命光荣,凭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满腔挚爱,守卫着帕米尔高原这片净土,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誓死捍卫着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拉齐尼·巴依卡三代守边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早已家喻户晓、广为流传,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赞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帕米尔雄鹰”,一路走好
拉齐尼·巴依卡曾多次荣获国家和自治区道德模范、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等荣誉称号。2020年10月他又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荣誉称号,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同年11月,他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20年10月2日,应邀参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5周年大庆的拉齐尼·巴依卡在乌鲁木齐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多次提到他的一头白牦牛。语言朴实,感情真切!
这头白牦牛对于拉齐尼而言,是他出生入死的亲密战友,2014年,它在跟随拉齐尼护边途中,不慎受伤而亡,这成了拉齐尼多年的隐痛。
“刚到乌鲁木齐的那天晚上,在宾馆里,我又梦见我的白牦牛,6年了,我经常梦见它……”
如今
边境线上还会有骑着牦牛巡边的队员
但再也不会出现拉齐尼·巴依卡的身影
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
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
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这是拉齐尼·巴依卡生前常说的一句话
这铿锵的铮铮誓言
回荡在帕米尔高原的群山之巅
“帕米尔雄鹰”将永远飞翔在祖国的边境线上
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篇十
2021年1月4日,获得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全国劳动模范殊荣的拉齐尼·巴依卡,为救落水儿童把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1岁。
“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我随时都做好了准备,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一生。”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活着,他用坚守诠释忠诚,与雪山冰岭为伴,书写着对党的满腔赤诚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离开,他用生命托举生命,把生的希望留给年幼的孩子,用滚烫的大爱温暖无数人的心田。
大爱是最纯粹的情感,大爱是最无私的付出。心中有大爱,才能有大境界、大担当,才能临危不惧、奉献无悔。无论是在雪山深谷巡边,还是在朋友圈留下“南湖红色的光照亮帕米尔高原”的诗句,抑或是生命最后那次勇敢无畏的托举……我们从拉齐尼短暂的一生中,看到了他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子弟兵深沉的爱、炽热的情。
英雄的生命之火是短暂的,但精神之光是永恒的。无论是实现民族复兴,还是推进强国强军;无论是弘扬新风正气,还是干好本职工作,每名官兵都应该向拉齐尼学习。当党需要我们冲锋时,就像他那样化作一柄锋利的剑;当祖国需要我们坚守时,就像他那样矗立成一座沉默的山;当人民需要我们呵护时,就像他那样撑起一把坚实的伞。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8511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