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论文(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08:21:19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汇总14篇)
时间:2023-12-06 08:21:19     小编:灵魂曲

思考是思索问题、回顾经验的重要环节。总结不仅要注重事实的陈述,还要分析原因和找到问题的根源。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案例,它们或许能给我们提供一些启示。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篇一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阶段,市场机制以及体系正在不断完善,这就需要通过国家层面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采用经济杠杆调控经济和谐平稳发展,为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保障。文章重点就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进一步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策略进行研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有效的经济管理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而宏观经济管理就是一种高效的经济管理手段。因此,必须增强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全面了解,充分认识到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的前提是对经济管理和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掌控,在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之后在科学的宏观经济管理理念指导下开展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正确轨道。

宏观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主要是指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从而对经济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和施加影响的经济管理活动,能够对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和提供方向指导。第一,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是国家各级政府,因此宏观经济管理的实质是国家层面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需要注意的一个概念是国家管理和政府管理相比具有极大的差异性,我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都是将政府管理作为国家管理的组成部分,除了政府管理之外还有其他的管理分支,其权力和管理范围都高于政府管理。第二,国家开展宏观经济管理的目的在于促进宏观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而且在市场经济不同发展时期会有不同的宏观经济目标,这就需要根据特定的时期和条件进行目标的调整。宏观经济管理想要实现的目标包括: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全面提升经济效益,进一步优化国家经济结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全面增强综合国力等。第三,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是宏观层面的各项经济活动,主要包括宏观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结构优化以及宏观经济总量平衡等,它和微观经济管理相对。

2.1适应社会化大生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国逐步进入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而且正在向着社会化大生产的目标迈进。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全面实现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一方面,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推进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在这样的环境下,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生产要素的流通也逐步加快。那么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和正常发展,就必须对社会劳动进行合理分配,将其按照一定比例并且依据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进行分配,确保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控不能仅仅依靠价值规律的市场调节,还需要借助宏观调控这一有形之手增强宏观经济管理能力。另一方面,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国家已经完全摒弃计划经济模式,不会下达指令性计划,也不会再对企业生产进行系统规定。所以,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在无政府状态下发展,这样的情形容易导致市场经济混乱情况的出现,从而影响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对此,要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有计划和有步骤地对国家经济进行协调指导。

2.2弥补市场调控缺陷。

市场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缺陷,而宏观经济管理则成为了弥补市场缺陷的保障,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起着协调稳定作用。一方面,在市场经济体制之下,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市场,而且市场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当中不可或缺。但是市场在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在经济运行和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多样复杂问题,仅仅依靠市场调控是不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例如,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市场竞争的存在,从而为市场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支持。但是不合理的竞争也是难以避免的,它会导致市场紊乱,这个时候市场调节也就难以解决这一问题,从而造成经济波动。对此,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受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进而导致市场经济不成熟因素的存在。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管理成为促进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市场机制不是完美无缺的,那就可以通过增强宏观经济管理的方式解决无法通过市场调节而解决的难题。

2.3维护我国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最为基本的特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国企内部也进行着一系列改革,在产权分离以及政企职能分开的情形之下,我国政府逐渐把国企推向市场,在对国企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没有直接插手其经营与管理,但是仍然充当着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角色对国企进行必要管理,尤其是在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国企制定重大经济决策的过程中,必须给予一定干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维护我国的公有制制度,并且促进体制改革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可以说宏观经济管理是维护国家经济体制的关键,更是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这与我国的国家体制和发展现况紧密相关,更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维护国计民生的大事。我国各级政府一定要不断强化宏观经济管理,确保我国经济体制不动摇,并加快我国的改革进程,促进社会经济以及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进步,国家各级政府就需要不断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策略,根据宏观经济管理的现实需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制定针对性的经济管理策略,进一步提高管理效果。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创新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宏观调控中不可忽视。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各级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中所要达成的经济运行状态的预期目标,这一目标也成为评价宏观调控工作质量的标准。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必须具备有效选择性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发展状况处在不断变化当中,伴随着经济发展情况的差异和变化,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也需要具备不同的侧重点和差异性的特征,必须是可以根据现实状况进行合理选择的目标。例如,经济过热环境下,应该将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最大化地降低经济过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经济衰退时期应该将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来确保经济的稳定协调进步;我国在加入wto之后,我国需要将维持经济总量平衡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并且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第二,宏观经济管理应该在居民消费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并对管理目标进行针对性调整和创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居民消费行为日趋成熟,社会消费走向稳定发展之路,此时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需要对投资增长速度进行控制,以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第三,就国家进出口而言,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必须将侧重点放在合理控制进出口比例以及优化进出口环境方面。

为了更好地发挥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须采用科学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手段,这就需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也就是全面优化能够促进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实现的方法,具体而言,主要包括经济、法律、行政以及传媒手段等。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手段的创新和优化,能够最大化地提高经济管理效能,国家各级政府应该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采用以下几种创新型的宏观经济管理方法:第一,强化法律手段对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市场经济同样也是法制经济,再加上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维护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就必须利用法律手段确保经济运行状态的稳定和运行方式的合理运用,在宏观经济管理方面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规范管理行为,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第二,对宏观经济管理的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进行创新和优化。宏观调控重点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管控,那么就需要根据经济环境、发展要求、经济管理目标等实施经济管理手段,并与行政手段实现紧密配合,进一步强化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第三,推进电子化政府建设,提高宏观经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经济全球化步伐正在逐步加快,这就需要对电子商务引起高度重视,根据时代发展潮流推进电子政府机构体系建设,并在网络政府工程建设上加强投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成效。

宏观经济管理主体创新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管理效能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其主要包括依法成立并且承担着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组织机构,而在对管理主体进行创新后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其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维护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第一,组织创新。组织创新即改革和完善政府机构,对政府机构的职能进行创新改革,进一步协调政府机构,全面优化政府规模,并在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提升方面加大力度。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国家各级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职能是对市场运行进行全面监管,维护好市场运行程序,从而为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同时,承担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政府机构必须在人员创新方面提起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市场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实际发展要求进行人员选拔,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使其能够在宏观经济管理过程中发挥出更大作用。第二,严格遵循政企分开原则,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决策体系,有效提升公共政策的质量,实现从微观干预到宏观调控的巨大转变,由直接性的管理变成间接性调控。第三,严格遵循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调控与约束政府各个职能部门的权限,积极协调各个职能部门,使其能够分工合作,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避免职能交叉情况的出现,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提高宏观经济调控水平。

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全面发展的大环境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宏观调控能够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更加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弥补市场调控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维护我国经济体制的健全和发展。在明确宏观经济管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宏观经济管理策略,提高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为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在具体工作中可以重点就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管理方法以及管理主体进行创新。

[1]张勇.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范式的形成与发展———论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的理论价值[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xx(3):83.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篇二

通常可以用“动态复杂性”和“结构复杂性”两个概念描述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动态复杂性是指随着时间延续,经济系统的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经济系统的变动趋势越难以预测,运行越来越不规则,那么整个经济系统的复杂性也就越高;而结构复杂性是指某一时间点,经济系统的构成状态,结构复杂性假设经济系统由若干小部分组成,这些小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数量越多,说明经济系统的结构复杂性越高。然而,无论是基于动态复杂性角度分析,还是基于结构复杂性角度分析,我国的经济系统都朝着日益复杂化的方向发展。

(一)我国经济系统的构成变化速度加快。

目前,我国经济系统的构成变化速度日益加快,结构复杂性日益增加,变动规律难以预测。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优胜劣汰,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经济单位在重组、破产、兼并过程中消失,但每年也会有数以万计的经济单位注册成立。与此同时,经济单位的所有制形式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也变得较为复杂。无论是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还是数量,我国国有企业都呈现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个体企业、民营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却得到了较快发展。此外,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第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日益提高,从1990年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3%提高到20xx年的46.8%,主要原因在于第三产业是沟通物质产品最终消费者和生产者的中介产业。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高,说明各产业之间的经济联系越密切,各个产业之间的结构也越复杂。

(二)经济系统构成部分的异质性明显提高。

我国经济系统中存在较多的异质性表现,如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企业规模分布不均匀、行业规模分布不均匀、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居民收入不均匀等。从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看,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的差异日益增大,由表2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江苏省20xx年生产总值为49110.27亿元人民币,20xx年生产总值为54058.22亿元人民币,20xx年生产总值为59161.75亿元人民币;而西部地区的贵州省20xx年生产总值为5701.84亿元人民币,20xx年生产总值为6852.20亿元人民币,20xx年生产总值为8006.79亿元人民币,仅占同期江苏省生产总值的12%左右。基于企业规模来看,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规模差距日益加大,尤其是在电力、石油等垄断性行业,少数占支配地位的大型企业几乎完全垄断了整个行业的市场销售活动和生产活动,使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内部效率差异与经济行为差异日益增大。

(一)促进政府制定细致的、针对性强的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系统的各个构成部分之间差异越大,就需要越多信息协调经济运行,这会增加整个经济系统的结构复杂性。而经济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越会使经济系统构成部分呈现出高度多元化或高度异质性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若要开展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就必须在采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制定细致的、针对性强的宏观经济政策,而不能再采用过去统一的、简单的经济政策。

(二)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的经济运行依赖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主调节。由于我国经济引入市场机制的时间较短,市场发育尚不成熟,政府的宏观调控在经济运行中仍起主导作用。目前,我国政府采用的调控手段主要以总需求管理为目标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其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往往忽略经济系统的变化及复杂性,仅以几个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简单阐述宏观经济系统,若经济系统较为复杂,就会阻碍经济政策的有效发挥。这就需要政府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宏观调控能力,以便实现经济的平稳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篇三

我国目前主要的经济研究理论都来自于西方的研究成果,包括范式、假设、模型等。而西方各国是在二战之后,世界格局被改变的情况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针对当时的经济现象建立起了完善的经济理论,包括宏观经济理论,发展到如今已经十分成熟,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用性非常强。反观我国,国内学者比较看政策性对策,在宏观经济研究中主要研究其规范性。另外,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改革开放时间不是很长,经济制度与社会观念与其他国家有很大不同,导致西方经济理论中用到的假设或建造的经济模型并不能很好的适用于我国,进而影响了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如果不加筛选、不分主次地将西方研究成果引进我国并作为研究依据的话,很容易造成市场经济的混乱,甚至是经济的扭曲,这就对政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学会区别对待,因地制宜。

由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向太宏观,导致对我国中观问题的研究不深入,无法具体解决宏观经济下遇到的问题,我国经济学家曾讨论研究过中观经济学。中观是介于微观与宏观之间的领域,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能够对我国现有的理论加以丰富。专家、学者在研究我国的gdp、就业率、通货膨胀、物价变化等宏观问题时,忽略了这些问题在中国这一特殊经济市场中形成的机制,而我国也没有有效的理论与研究成果为这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由此可知,中国经济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可一味使用传统的宏观经济理论,这种生搬硬套研究方法不可能对我国经济市场有较深入的研究,因此,相关学者在进行研究时应考虑抽到中国制度的特殊性,深入研究我国的经济形态的特点,与西方国家作对比,找到适用性高的相关理论,促进我国经济形态的转型。1.我国宏观经济的主要驱动是投资,而其中工业投资为主体,政府对大型产业的投资与干预度比较高。这一点明显区别于西方各国,美国宏观经济驱动为消费,服务业消费为主体,而投资方也主要是私人。2.我国经济制度还正在快速发展期,并且变化频率很高,而西方经济制度已趋于稳定。我国在投资、技术、法制等方面的变革对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也与西方有很大不同。3.西方国家制定的制度框架较统一,并且经过长期发展达到了全国经济市场的均衡;而我国由于国土资源大,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地貌特征、人文观念等不同,受这方面影响,我国的经济市场发展很不均衡,东南与西北、沿海与内陆差异巨大。上述种种不确定性导致了我国无法形成统一的经济理论与模型,各地的经验也不能互相通用,专家、学者之间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却也说服不了对方,无法建立统一的研究平台。例如,由于部分行业投资过快,导致相关材料价格急速上涨,钢铁、原油、粮食甚至水电等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短缺。一些学者通过宏观经济学现有的相关模型看出了这一趋势下的通货膨胀问题迟早发生,建议相关部门做出准备;但也有一部分反对者,他们同样是采取相关数据,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一时间争论不下。从中可以看出,两者结论的不同只是他们分析出的数据的不同,而并无本质的区别。这种情况下,对宏观经济的研究本质上却成了对数字的估计,而最后只需看谁估计得更准一些,导致了每次都会有研究学者大跌眼镜的结果。

在我国,投资与消费对gdp的影响占比为6:4,而美国正好相反。正常情况下,投资不应受到政府的干预,而是由私人通过研究市场动向,独立进行投资,投资领域也不会有过多限制。但是在我国,政府对投资的干预力度很大,相关限制也比较多,这些都导致了私人投资难以对抗政府投资,造成一些行业的垄断。这些问题对我国gdp造成了一定影响,投资和消费对经济的影响很大,这些都造成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1.投资。不同部门、行业投资的不同对其他部门、行业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能源工业与基础材料工业,对能源的利用率较低,而我国由于产业结构的特殊性,在这一方面的投资很高,这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对其他行业正常发展造成了影响,再加上部门、行业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使得上述状况更加不好控制。2.消费。对消费领域而言,消费者购买欲、消费群体结构、消费能力等的不同决定了消费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经济专家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其特征与国民经济的形成机制。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宏观经济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产业经济结构的不合理,这应该引起相关专家的注意,引导我国经济顺利进行转型。从客观角度看,我国政府在管理上也有一定的难处,由于受到多方面的限制,不得不采用“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因此,我国应改变研究方向,对不同部门、行业和区域的各自特点做出深入研究,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使相关部门的管理变得井然有序,通过对中观层次作出调整最后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将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影响方式、传播原理等搞清楚,从而达到控制影响因素变动的目的,把握住整体波动的方向。之后就可以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宏观经济管理理论。借鉴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的过程,逐步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通过实践,一步步摸索出相关理论。

目前,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发展应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同时引用西方较为健全的研究成果,通过深入、细致的探讨,开拓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管理道路。当我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后,我国的宏观经济理论与西方的理论在相同水平的经济、制度等条件下达到有机的融合,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篇四

所谓宏观经济管理就是指国家各级政府进行的一定范围内经济总体与其运行情况的决策、计划、调节并监督与服务的过程,进一步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保证能够取得良好的宏观经济效益。而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治与企业的职责是分开的,国家的政府不能直接经营企业,但是却担负着一定的经济管理职能,即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也就是说,目前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是国家的各级政府。

1.2经济信息的概念。

经济信息主要是指各种与经济运动相关的信息,它们从不同角度来反映经济运动的变化与特征,是通过市场经济在运动过程中直接反映出来的。

2.1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在发展国民经济的过程中,经济信息是进行经济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更是调控并监督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它可以推动各个经济部门与环节之间的沟通并协调发展,对市场经济中的生产管理起到指导与促进的作用。

2.2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从建设各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来看,能够充分开发并利用信息资源的国家其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快,发达国家发展自身经济的过程其实就是其对信息资源开发并利用的过程,通过创造性活动进一步实现其经济的发展。而且开发信息资源比开发物质资源的投资要小许多,同时见效很快,可有效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

2.3催化开拓人类智力。

信息作为存储与传递社会知识的一种载体服务于人们自身知识的增长与智力的开拓,人们要想有效地进行生产与实践,就必须获取大量信息,而人类知识的积累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接收、存储信息并进行加工、组合、产生新知识并输出信息的过程,而在当今的信息时代,人们要尽快开发并掌握信息资源,但是人的精力、智力与存储知识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将全部信息都储存进人脑之中,因此,这样的客观条件就要求人们必须采用先进通信工具来获取信息,并在一些特殊工具功能的帮助下存储信息,提高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与改造能力。

3.1未能充分发挥经济信息的作用。

因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与完善,不但物质基础薄弱,同时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又不高,因此未能充分发挥经济信息的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出信息资源的作用,才能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决策,进一步调整并优化市场经济结构,避免失误的现象发生,以减少损失。

3.2对经济信息投资应用的认识不足。

由于经济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科学,而在我国改革开放前的应用并不多,虽然在改革开放后充分的运用了经济信息来进行一些运动,但是人们对于经济信息理论的研究不够深入,单纯地将经济信息作为一些活动的参考信息,甚至只是凭借以往的经验或是领导意志进行管理,不考虑客观经济发展规律,不能从科学管理角度出发进行决策,同时也不重视经济信息的作用,未能强化开发信息的力度,严重影响到经济信息在经济生活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要想全面的掌握系统化、有效化的经济信息,就必须借助一些信息收集设备,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然而由于人们对经济信息的认识不足,对于这方面的投入也极小,没有计算机等先进的收集信息的设备,人们是很难完全掌握有效经济信息的,因此,经济信息收集的及时、准确以及有效程度与人们对经济信息的认知程度与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3.3缺乏经济信息资源方面的人才。

随着现代社会对信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而国内本来经济信息专业出身的人才就不多,很多都是从事研究经济信息的人员,在一边工作的情况下一边学习并研究,因此很多时候有效、真实的信息得不到及时的反馈,而信息是具有时效性的,不同时期的价值是不同的,先掌握信息并能有效利用的人就能赢得胜利,因此,当今时代对经济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是极为迫切的。

要实现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就必须合理地设置宏观经济管理机构,保证管理职能的有效发挥:第一,要依据管理的职能与任务要求来确定管理机构的原则,以机构所担负的管理职能与任务为主要内容,先拟定职能的具体任务,再定管理机构,取消或是合并以往直接影响经营企业的有关部门,强化过去承担宏观经济管理职能的部门。第二,以保证管理机构的精简高效为主要原则,根据组织机构设置的内在联系来确定合适的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聘请精干的工作人员,减少多余的管理层,避免因管理机构重叠现象而导致经济信息传递速度缓慢,保证管理的效率。第三,统一国家各级政府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并确保制定的政策相协调,避免多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各行其政、管理混乱的现象。第四,将统管全局的权力落实到每个机构与领导管理者,建立有效、相关的责任制,实现责任与权力的统一。第五,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与法律法规,使组建管理机构与运行都能做到规范化、法制化。4.2强化建设我国经济信息服务的机构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机构主要包括最高决策机构、经济调节机构以及检查监督机构等,但是在受到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却忽略了在机构中设置有关的信息服务机构,即使有设立各类信息中心与研究中心的,也未将其使用到进行决策方面上,未能充分发挥宏观经济管理应有的效能,政府作为最大的信息收集者与生产、拥有者,其采集的信息是具备广泛性、宏观性、预测性等特点的,提供给各企业与全社会各种经济信息,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指导社会的经济活动。

4.3改革并合理建设运行机制。

要实现政企分家,合理的取消或合并直接管理经济的相关部门,强化并完善宏观调控部门,同时实现管理部门的精简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充分发展社会协调、监督与服务的组织,分担部分管理任务,同时要与世界国际接轨,并强化廉政建设。

4.4完善人才选拔与任用制度。

通过严格的考试来选拔德才兼优的宏观经济管理人才,对领导职务实行选拔制度,针对对象与岗位的不同特点,结合实际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拔,实行民主集中制,另外还要加强对人才的考核与培训制度,实行定期考核,以激励职员的上进心,进一步推动我国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

5结论。

综上所述,自我国加入国际世贸组织以后,开始实施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而经济信息为实现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及时、可靠的智力资源,因此,研究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篇五

:本文结合多年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经验,简单分析在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之下,每一个且有与项目在发展与进步过程中都无法离开的经济管理工作,并简单分析企业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一)调整市场失灵的现象。市场失灵的体现方式非常多,例如市场无法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市场无法自发的消除垄断现象;市场混乱无法展现公正的收益分配与合理竞争;市场无法有效的处理外部非经济因素;市场调整本身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以及盲目性,无法达到想要的调整目的[1]。上述的这一些市场失灵现象,都需要借助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进行处理或解决。对于我国大多数企业来说,近些年许多新技术、新设备不断的推广和应用,企业之间的经营利润不断增加。(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我国当前仍然处于新旧体制的转轨时期,市场本身的体系并不是非常完善,市场的调节也并不是非常的完善,市场在运行过程中仍然会遭受非市场内因素的不正常干扰,导致市场的正常秩序无法有效维持,这也就提出了需要宏观经济的管理方式来保障经济的持续、稳定以及平衡性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经济需要在短时间内缩短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这一发展目标也需要借助国家的宏观经济管理方式进行推动,发展与巩固我国的国有经济主导性地位,并逐渐促使社会团体成员可以走向富裕的道路,促使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更加有力。

在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中,最大的特征便是以投资驱动的方向为主,以工业主导型为方式,投资当中的政府占比相对比较大。政府的主导性投融资、行政干预的作用较为突出。这一现象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存在明显的差异,以美国为例,美国是采取宏观经济的方式推动消费,以服务行业为主导,投资的方式以私人方式为主。与此同时,因为我国的发展时间相对发达国家而言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我国的制度演进速度相对较快,西方国家的许多制度体系已经相对较为成熟,基本定型。但是,相比之下,我国在金融、法制、人力资源、技术、投资、制度等多个方面仍然有着较为突出的发展空间,这一些发展都需要在宏观经济的调控政策之下进行,所以我国和西方国家的差异仍然较为突出,但是这一差异正处于缩小阶段。西方的统一性制度框架体系之下,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并形成了一个较为统一的市场环境,但是对于我国而言,因为我国地域跨度较大,南北、东西、城乡等方面的地域因素差异较为突出,所以这一种经济环境仍然存在偏向性、动态性以及不确定性,在我国实行宏观经济分析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对比模型的应用条件,许多的静态宏观经济分析模型本身就存在缺陷,局限性以及不广泛性很难规避。方法论方面相对较为尴尬,这也促使无法直接应用宏观经济的数据,也不能根据之前的经济过热经验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导致无法构建一个共同的研究目标点与出发点。

首先,宏观经济要求企业构建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是体现在道德角度上,同时在法制角度上也有充分体现。想要促使企业自觉的承担社会相关责任,政府必须从监督、管理的角度着手,构建完善的政府监督管理体系,同时督促社会中各类型企业主动履行自身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义务,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适当的考虑社会稳定性,从而达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平衡性发展。与此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政府对于市场的干预会逐渐减少,同时企业的主动性参与积极性会主动提升,这样的现象必然会出现市场失控的问题。对此,政府还需要在适当的环境与前提条件之下,对市场失控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判断与分析,并借助有效措施。其次,宏观经济要求企业强化信息的披露。信息披露制度不仅是财务报表中的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保持社会稳定,保障投资合理性的关键,展现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直接体现。信息披露制度本质上是借助报表的方式为政府、行业、社会提供企业的经营状况,其初衷在于让企业行为因公示而被约束,促使企业可以主动履行好自身的责任义务。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之下的市场经济提示之下,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借助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措施,才可以有效的约束企业的市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仅可以有效的控制市场中失灵的校正,实现对市场缺陷的调节、弥补性作用,同时还能够有效的突出市场创造以及维护的作用,更好的展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下的经济发展的健康、持续、稳定性,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加顺畅。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篇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制度的改革,宏观经济调控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为进一步发挥宏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必须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控与管理。而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便是经济信息,准确、完整的经济信息对于宏观经济管理的有效实施具有积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宏观经济调控下经济信息管理现状进行讨论,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效率提出建议。

(一)宏观经济管理的含义。宏观经济对于一国经济制度来说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宏观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国居民的基本生活与国家命脉。因此,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与管理,是一国在各个发展阶段都不容忽视的问题。调控宏观经济需要在充分理解和掌握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制度,从而对市场进行综合且系统的调整,以推动市场经济的平稳发展。

(二)推动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推动宏观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调控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调控宏观经济,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以有效利用各项经济信息,提高资源利用率,避免因信息误差导致的资源浪费,从而促进我国经济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其次,调控宏观经济是稳定物价并促进我国社会公平与稳定的有效手段,而物价水平的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安稳生活;最后,调控宏观经济是为了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在日益复杂且竞争激烈的国际环境中脱颖而出,从而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增强话语权。

(一)经济信息的含义。经济信息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形式,既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信息,也包括与市场规律有关的信息以及国家管理部门对宏观经济调控所发出的所有指令,等等。

(二)经济信息的基本特点。经济信息对于市场经济活动以及市场参与主体的决策具有关键性的意义,经济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信息具有数字化特点,数字化是指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种类型的经济信息,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获取渠道以及管理方式上都逐渐呈现出数字化的特点;其次,经济信息具有结构化的特点,无论是法律法规还是主管部门的相关经济政策与经济制度,均影响着经济信息的构成,人们对于经济信息的总结与统筹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当前经济信息愈发呈现结构化、知识化的特征。

(一)经济信息是市场活动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古至今,市场经济活动所衍生出的经济信息,对于政府决策以及市场参与主体的各项经营举措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尤其近现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经济信息愈发呈现出数字化、结构化与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在此背景下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新兴部门———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也逐渐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技术基础和保障,在世界范围内为人类的各项生产生活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并且随着信息传递效率的提高以及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用,人们对于市场信息的传输与接收也愈加方便,这对企业以及国家经济管理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经济管理目标的制定与实现离不开对各项经济信息的及时掌握与合理运用,经济信息管理贯穿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过程,在做出所有经济决策前,必须要对经济信息进行仔细的收集分析与应用,才能设定最优化、最科学的管理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调用各项人力、物力以及生产要素,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因此,只有对经济信息进行综合利用,才能进一步提高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性与可靠性,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经济信息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前提。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企业的决策者与领导者,对于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决策前,都需要掌握充分有效的经济信息,如果缺乏经济信息作为决策依据,将导致最终采取的决策或措施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要达到科学决策的目的,就必须要对经济信息进行全面且及时的收集与掌控。一方面对于市场经济管理活动来说,信息产业促进各项有效的经济信息在市场活动中充分流动,影响着企业管理者以及其他市场参与主体的经济决策;另一方面若要解决经济发展所存在的困难,必须要将发展重点转移到经济活动效益的提升上,从而保证决策科学性,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企业领导者,均需要对市场环境进行严格把控,及时收集与分析各项经济信息与资料,才能为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经济信息是引导经济管理活动按规律运动的方向盘。经济信息的运用体现在投入与产出活动的全环节,并影响着人类生活与生产的全过程。生产要素的流动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一是由劳动者运用劳动工具、劳动原材料等进行生产加工的活动过程,即称为物流;二是由人类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流动,从而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形成人流;三是指在物流和人流的发展前提下,所产生的由数据、文字、信号等组成的信息流,以上三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形式对于经济管理活动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一旦信息流产生中断或者阻碍,将会导致生产活动的停滞不前甚至混乱,对人流与物流的调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一)经济信息获取方式不科学。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必须对市场现状发展方向以及竞争对手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充分掌握数据与资料,并且运用到企业各部门的实际业务中,才能充分把握市场动态,了解市场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完整且有效的决策,经济信息的充足能够保证企业朝着正确的方向经营与发展而少走弯路。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信息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且结构复杂,想要获得真实有效的经济信息或数据,需要人为的统计和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经济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对信息管理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因此,要想全面掌握经济信息并合理利用,必须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利用通信手段以及信息化处理系统及时收集并管理经济信息。

(二)虚假信息泛滥,真假难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信息通过线上以及线下途径迅速传播,尤其随着各类自媒体的兴起,信息传播的速率在进一步提高,但是同时信息的质量也受到了不利影响,市场很难快速分别信息准确性,甚至有人故意传播虚假信息,并以此谋利。虚假信息的传播必定影响市场秩序的稳定,危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企业在加强信息管理的同时,在进行信息收集的阶段,也要加强辨别信息真实性的能力,例如组织相关专业人员专门对各项数据进行认证与考察,从而保证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

(三)缺乏信息管理专业人才。以往企业往往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忽略了对经济信息的有效管理,但近年来,随着市场化程度的加深,现代化企业的发展理念的更新等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对于经济信息的应用与管理。然而,仍有一些企业对于信息管理制度的认识不足且经验缺乏,没有建立或完善科学合理的经济信息管理制度,导致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无法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信息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与人力,一些企业因为缺乏信息管理人才,导致信息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因此,需要加大对于信息资源开发与研究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服务企业。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作为市场交易的重要主体,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家和政府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为规范企业运行,保证经济发展总体目标的不偏移,国家和政府应当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为企业信息管理提供重要的依据,在保障人民利益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促进市场繁荣。

(二)完善经济信息管理制度。经济信息在企业的生产销售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活动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关键信息的收集、传递与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具有关键意义。企业需要加强信息管理制度,防止重要信息的缺失以及泄露。一方面企业需要投入相关资金与技术,建立并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信息管理技术方面的培训,提升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能力,增强信息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以企业利益为出发点,保证企业重要信息不被泄露。

(三)创新经济信息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的背景下,企业应当根据自身需求以及市场变化情况,创新经济信息管理的模式,进一步加强对有效信息的管理与应用,并且杜绝重要信息泄露的可能性。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云”技术进行信息的储存和共享,“云”技术有利于企业及时上传并保存重要文件资料,并且能实现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从而避免因信息延迟或传递误差导致的工作错误。此外,信息共享有利于促进全社会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利用信息共享推动了共享经济的出现与发展,促进了相关产业效益的显著提升。企业之间通过分享信息与加强合作,能够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从而在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保证发展方向的正确性。

(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培养工作人员专业技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我国经济发展在获得更多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大改革力度并推动改革效果的实现,才能为我国市场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以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为此,企业领导者应注重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投入更多资金成本,推动信息研究与分析工作,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更有效的依据。对于企业工作人员而言,应当严格遵守企业的信息管理制度,履行信息保密义务,同时不断学习专业信息管理知识,培养信息管理专业技能,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经济信息管理对于宏观经济的调控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各市场参与主体都对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存在初步认识,但是目前经济信息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阻碍。在此背景下,应当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管理制度,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管理专业知识与工作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中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

[1]王建红.经济信息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用[j].中国商论,20xx(24).

[2]华航.浅谈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xx.05(12).

[3]赵新宇.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经济,20xx(31).

[4]谢芳芳.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01).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篇七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本科教学中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的重要地位是十分突出的。无论是经济学专业,还是与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等就安排了西方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的教学任务,而且大都在学科体系中都是专业主干课程。与一般院校的西方经济学讲授类似,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分学期先后讲授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划分往往简单的根据关注的视角和范畴,既割裂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在思想体系上的联系,也把方法论和学科地位上的纽带不经意的阻断了。以至于后续课程《世界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课程中学生往往无所适从,不能准确的将已经学习的课程知识与经济学演化过程进行系统的衔接。导致整个经济学教学的碎片化倾向。以至于通过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后,学生仍然不能鸟瞰整个经济思想体系,更不能驾驭较为复杂的经济学问题研究,仅仅是达到了简单模仿和基本理论应用的水平。并不能完全达到学科体系所要求的教学目标。为此,通过梳理和分析,试图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实践活动,有目的的使学生建立起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找到能够打通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键环节,积极寻找两者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论上面的统一,从而使学生融合贯通,全面理解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学科思想,并能够灵活运用西方经济学思想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综合性和系统性问题。

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相对独立。学生对微观和宏观部分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和思想体系有学科体系的原因,有教材选择和使用的原因,也有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首先是学科体系的问题。西方经济学发展到今天总共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虽然在学科体系上形成了主流体系,但总体的学术流派林立,思想和研究观点呈现百家争鸣的态势,这就导致在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的学习中,并不了解和掌握整个经济学学科体系的全面,导致学习中不能建立起有机体系,而容易造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形成割裂的局面。

其次是本科教材的选择问题。当前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的划分和教材的编写一般都是遵循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视角展开的,同时为了保证全面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将部分非主流经济学的流派思想也纳入了教材体系中。此外,主要的本科教材都是使用国内学者编著的教材,加入了国内学者的主观思想,同时也避免不了国内学者思想体系的束缚,导致当前的教材使用中,学生很难通过阅读教材看到历史上经济学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的演化历程和不同观点的分野。加上大量非主流经济学思想的编入使当前教材在学科体系的传播和影响上,作用大为下降。造成学生无法读懂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密切联系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是教学环节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认可教师往往会突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自学科中的重点部分,而往往忽略两门课程的衔接部分。在微观经济学部分,消费者理论、厂商理论、市场结构理论等部分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而其他部分往往安排的教学时间和讲授深度有限。而在宏观经济学部分,无论是是先讲短期模型后讲长期模型,还是先讲长期模型后讲短期模型,都更多从宏观经济学产生之初,宏观经济学几点问题入手。忽略了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讲授过程中,也回避了众多打通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纽带的因素。最终导致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观念,微观经济学介绍消费者、厂商、单一市场结构等微观问题,而宏观经济学介绍政府和货币当局如何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学关注的统计指标等。

首先,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联的最为重要的思想纽带。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是强调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主体作用的。而且,无论是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对特定的社会环境、历史传统、文化法律等有十分明确的限制。这说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不仅强调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还强调维系市场经济基础的软环境。

其次,方法论是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共同的基础。无论微观经济学还是宏观经济学都是众多主流经济学家通过不断发展演化中创造性的运用了数学中边际、均衡等研究方法而形成的。虽然受到研究方法的限制,现代西方经济学存在众多局限,但整体上来说,西方经济学的主体地位在整个经济学界上不可撼动。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两大板块,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式、研究思路是相通的和密切联系的。

最后,存在着许多可以打通和关联的知识理论。造成现实上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有明显割裂之感的重要原因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兴起。由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强调了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积极干预经济,导致大家往往忽略微观经济学中的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以及宏观经济学中的`发展经济学、经济周期理论等。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包含着宏观思想,宏观经济学理论有扎实的微观基础。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关联教学衔接论文范文例文相关参考属性。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微观经济学文章。

大学生适用:。

8000字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大一微观经济学方面。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微观经济学题目。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既然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就应该消除两种之间割裂的感觉。使两者之间真正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并使学生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这两门西方经济学不可分割的部分成为有机整体。

一是在教学中为学生梳理不同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脉络,在经济学思想上的地位,以及不同理论的地位、作用和选入教材的原因等。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以使学生很清楚的了解到所学的知识点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之间有着紧密联系的。微观理论的提出的基于既有宏观经济学思想的,而宏观经济学的演化中,微观基础也是其可以发展和延续的重要依据。因此,通过明确知识体系的方式可以避险学生对知识点形成孤立认识,杜绝了教学过程分割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密切联系。

二是突出方法论的地位,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经济学研究方法在不同知识点中的应用。西方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和发展使得学科体系日臻完善。虽然这样的发展也饱受非议,但总体上奠定了西方经济学在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地位。因此,需要学生认真学习和研究方法论方面的知识,体现不同知识点中相同方法论的使用技巧和密切关联。

三是通过课程培养目标、教学目的和考核方式的调整,避免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经济学思想体系学习产生障碍。由于以往教学中经常会根据难易程度、结构组织、如何考核等问题安排教学的重点内容,这样一来,往往会导致一些结构较为庞大、联系紧密、难易适中,容易考试的部分成为所谓的重点部分。而一些学科体系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就被教学过程人为的删减了。这样的后果之一就是造成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形******为阻隔,成为孤立的知识小岛。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通过调整整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增加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比重;一方面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大纲中也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增加对必要的思想体系、研究方法的教学时间。此外,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后续课程世界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也进行了有益的调整,使其教学过程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能够密切联系。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篇八

近些年来,我国主流宏观经济学遭到了四大危机的严重冲击,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主流宏观经济学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界学者更应该对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深刻地反思,使之更能适应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需求,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一)基本信念危机。

主流宏观经济学对市场十分推崇,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发现市场不再是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市场不能按照理论一样解决所有问题,长期以往,人们对主流宏观经济学推崇市场的信念变得不再那么坚定,这是主流宏观经济学现阶段面临着的基本信念危机。现阶段我国经济市场的各种经济行为监管力度明显不足,经济市场的波动性很大,而主流宏观经济学对市场是十分推崇的,经过实践的验证,主流宏观经济学必然会遭遇基本信念危机,而且基本信念危机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二)方法论危机。

贯穿主流宏观经济学始终的.方法主要是均衡方法,所谓的方法论危机主要是指均衡方法忽略了相应的时间与过程,没有将经济体系的变动性与复杂性考虑在内,这样在实践过程中很难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经济活动进行过程中,我国需要的是一个市场过程的方法理论,而不是均衡方法理论,方法论危机是主流宏观经济学必然要遭受的危机之一。

(三)形式化危机。

在经济学研宄过程中,为了科学研宄的方便,学者往往会建立相应的模型,在某些情况下,科学模型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往往是不能兼得的。所谓形式化危机主要是指主流宏观经济学研宄过程中,研宄者往往更加注重模型的形式美,却忽略了模型的实用性。经过长期实践,主流宏观经济学研宄模型变得更好美观,虽然看似很科学,但其实却变得更加不实用了。近些年来,经济学学者公认宏观经济学研宄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能够很好地应用于经济活动指导实践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却很少,形式化危机是现阶段主流宏观经济学所面临的主要危机之一,而且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危机现状很那得到根本性地变化。

(四)忽视金融的危机。

主流宏观经济学存在一定危机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主流宏观经济学并没有将金融危机很好地考虑在内,但在实践过程中,金融危机是不可避免的,长期以往,主流宏观经济学必然会面临着忽视金融的危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长期以来,主流宏观经济学都采用了“两分法”模式,没有注重金融危机的研宄和融入,导致主流宏观经济学缺乏了金融危机的研宄,这与实际经济发展需求不相符,长期以往会直接带来忽视金融的危机;其二,主流宏观经济学成熟时期是市场经济环境是较为稳定的,稳定的市场经济环境导致经济学者对金融危机的关注度不高,长期以往面临着忽视金融的危机;其三,传统的主流宏观经济学忽视了市场金融化所引起的收入差距变化,没有对其作用渠道进行深入地分析,这也是引发主流宏观经济学忽视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面临着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首先要推进宏观经济学的整合,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整合,而是一种根本性地变革。一方面,宏观经济学研宄与实践应该在同一框架体系中进行,现阶段宏观经济学趋同的一个重要变现就是dsge模型的出现和广泛适应,在趋同的模型里,宏观经济学能够更好地融合与改革,有利于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宏观经济学研宄与发展过程中,主流宏观经济学应该主动接纳和吸取其他非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和实践操作,从而在各种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碰撞中促进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快速发展,增加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可行性。

(二)重建危机经济学。

重建危机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将金融危机看成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使促进主流宏观经济学更好实用、有效。一方面,经济学研宄学者要将金融危机“常态化”即将金融危机作为经济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将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影响融入主流宏观经济学的研宄过程中;另一方面,重建危机经济学除了增加金融危机的重视度,还要逐步重建宏观经济学方法,这就要求宏观经济学学者在研宄过程中逐步摒弃传统的经济学研宄方法和研宄模型,结合时代发展需求创新出更多新的经济学研宄方法。另外,21世纪以来,物理学和数学获得了快速地发展,物理学、数学理论知识的更新为宏观经济学研宄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综合型研宄学者应该积极吸取物理学、数学理论研宄经验,从而推进主流宏观经济学理论研宄进程,增加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结束语。

现阶段主流宏观经济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市场竞争体制的完善。为了很好地解决这种危机现状,首要要推进主流宏观经济学与非主流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融合性发展,还是结合时代发展需求重建危机经济学,从而促使主流宏观经济学更好地指导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篇九

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出口型中小企业的研究还不多见,远远落后于实践中的需要。本文将从经济学视角,以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集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我国出口型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提高集群应对风险能力及集群竞争力为目标。

3、选题研究的内容: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1.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2.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3.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4、选题研究的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5、研究与写作计划:

20xx年3月1日--3月6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3月7日--3月10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5月1日--6月30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7月1日--9月30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xx年10月1日--10月30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参考文献:

1.陈乃醒:“我国中小企业进出口贸易服务需求”,《中小企业评论》,20xx年第10期。

2.鲁桐主编:《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年版。

3.邹刚,黄祖辉,周连喜:“中小企业的国外市场进入模式与演进---以浙江省为例的若干分析”,《财贸经济》,20xx年第6期。

4.李时民:《中小企业出口问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xx年版。

5.徐剑明:《国际营销实务与案例》,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年版。

6.尹柳营主编:《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国际化经营视角》,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

7.顾列铭:“中国如何拥有国际市场定价权”,《中国外资》,20xx年第2期。

8.任建雄、吴兵:“中小企业国际化动因及其国际化战略选择”,《企业天地》,20xx年第5期。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篇十

第一节企业培训行业政治法律环境(p)。

一、行业管理体制分析。

二、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三、企业培训行业标准。

四、行业相关发展规划。

第二节行业经济环境分析(e)。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国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3、产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二、宏观经济环境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1、经济复苏对行业的影响。

2、货币政策对行业的影响。

3、区域规划对行业的影响。

第三节行业社会环境分析(s)。

一、企业培训产业社会环境。

1、人口环境分析。

2、教育环境分析。

3、文化环境分析。

4、中国城镇化率。

二、社会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三、企业培训产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第四节行业技术环境分析(t)。

一、企业培训服务能力分析。

二、企业培训设备器材分析。

三、企业培训技术发展分析。

四、行业主要技术发展趋势。

五、技术环境对行业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篇十一

宏观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作为大一学生一定要了解。下面是大一宏观经济学小论文,为大家提供参考。

摘要:宏观经济学在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由于其理论高度抽象,与生活联系紧密,同时又派别林立等特点导致传统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文章从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出发,探讨了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等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其他相关课程对宏观经济学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宏观经济学;特点;教学改革。

宏观经济学又称总体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同属于理论经济学范畴。宏观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济学类和管理学类各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条件,地位极其重要。然而宏观经济学历来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探讨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已成为迫切需要。

与一些应用学科相比,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运用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抽掉次要因素、规定典型环境以突出主要经济变量关系。也就是说,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一系列前提假设之上的。在这一基础之上,该学科大量使用数学工具进行逻辑上的抽象推理,将经济社会中各种不同的经济现象抽象为单纯的数学符号。

宏观经济学理论产生于现实经济生活,指导并反作用于现实经济生活。然而,宏观经济学是资本主义国家各个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的经验总结,它是对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规律的抽象和概括,许多理论与我国的国情和历史背景差异很大。因此,在宏观经济学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应该结合本国的国情,有选择性地对其中反映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管理方法加以借鉴和吸收。有一些理论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资源条件、市场体系发育程度的差异,在我国目前是行不通的。

西方经济学是在16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从它产生到现在历经了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革命以及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派别林立、观点各异的特点。宏观经济学由众多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构成的,庞大的体系和林立的派别在丰富和完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也给初学者造成了众多疑惑与费解。

1.充分认识案例教学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就是按照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教材,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及集体讨论,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仿真环境,使其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和实际社会环境,从而会在复杂条件下利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其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案例教学最大特点是它培养学生的实务性和创新性,而这一点正是我们经济管理专业学生最需要的。它是将宏观经济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的有效桥梁。

但是,仅仅分析一些经典案例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的宏观经济学原理分析和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选编本土化案例教材尤为重要。案例的选择一方面要以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另一方面选取的案例必须具有说服力、现实性、代表性和时效性。在案例教学当中应少讲重在学生讨论,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自学能力。

2.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通过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对于宏观经济学,启发式教学尤为重要。

在教学当中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循序渐进、不断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这样使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变为积极思考,帮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一些结论的教条,学会思考问题,培养思维技巧,达到开设宏观经济学最主要的目的。启发式教学还包括介绍学生阅读一些从现实经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生动活泼的经济学读物,培养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兴趣。另外,还可以通过布置课下作业引导学生学习,并及时得到关于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从而更好的组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小测试,这些小测试的成绩可计人平时成绩,以督促学生平时认真学习,防止考前突击。

3.其他相关课程的支持。

作为经济学各专业基本课程之一的宏观经济学同样也需要其他课程的知识和理论支撑。随着经济学的迅速发展,经济分析越来越多地涉及到一些模型推导和问题求解,数学方法作为一种工具在经济学中被广泛应用。另外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因此,在开设宏观经济学课程之前,应开设数学和经济学基本原理等课程。

数学思想在追求精确和理性的经济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数学高度的抽象和严密的逻辑,有助于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素养。部分数学专业课程,包括数学分析、随机过程、常微分方程等,可作为选修课有效补充经济数学未能达到的内容。经济学原理作为经济学启蒙课,可以对经济类一年级的本科生进行先入为主的教育,帮助他们了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框架,为他们后续系统学习经济学的知识打好基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小结。

总之,宏观经济学的教学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性思维。宏观经济学的教学还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还需认真探索,积极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篇十二

宏观经济管理发源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在二战后世界进入了以和平与发展为核心的建设时期,在经济领域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开始了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的分析,这是对战争的反省,同时也是对金融体系世界层面上的重要反思。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谈判过程中,西方国家看到了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的价值,开始告别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说,最终形成了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广泛认同,进而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经过60多年的发展,国际市场经济体系在宏观经济管理的条件下,得到了迅速发展,避免了多次经济领域的世界性灾难,这使得宏观经济管理得到全面地认可,进而确定了宏观经济管理的价值和功能。在美国金融风暴的影响下,世界看到了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价值,在主体经济领域人们对宏观经济管理已经取得了共识,认为在市场经济体系下,要想获得高效、稳定的经济发展,必须依靠全面的宏观经济管理,通过宏观经济管理的全面开展和运行来实现对市场经济的促进与发展作用。

2宏观经济管理中更好地体现对市场经济发展价值的措施与方法。

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宏观经济管理,市场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无法自发消除垄断,市场不能够完全体现公正的收入分配,市场不能有效地处理外部经济的问题,市场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等。我国的企业为了创造出更大、更多的经济利润,于是纷纷引进国外的最新技术、最新设备,并且加大产量和发展的步伐,以便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占领市场,盲目生产,这样就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结果,而这些都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加以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非常严峻,西方发达国家实行贸易壁垒,因此,应该对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进行完善和提高,才能满足我国市场经济的未来发展。

3结语。

宏观经济管理是从宏观上对市场和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以区域和国家为主导层面,以政府和主管部门为主体,对市场的资源和发展进行调控和干预,是市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途径与方法。宏观经济管理是更广范围、更深层次与更高高度上对市场经济的调节,对于市场经济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深刻的意义,对于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更加深远而有效。经济学界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宏观经济管理对于市场经济的作用,要立足于市场经济的特点,在强化宏观经济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市场经济的研究层次,在结合我国经济和社会实际的前提下,以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为出发点,全面提高宏观经济管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进而创建出宏观经济管理的策略,实现对市场经济长期发展的保护与支持作用。在宏观经济管理的工作中,应该积极借鉴发达国家在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要树立科学的、批判的思维和方法,在“拿来主义”的引导下吸收国际上宏观经济管理先进的理念和现代化的方法,做到对宏观经济发展的促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为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创立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使整个经济体系和社会结构更加符合现代化与市场化的要求,为经济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管理的基础。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篇十三

由于毕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检验学生数年学习中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水平的一份综合性答卷,所以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基础。选好了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进行理论准备,否则积累资料、形成论点和论据都会迷失方向。以《对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有关问题思考》一文为例,论题一旦确定,必须接着实施理论准备,对什么是市场?什么是建筑市场?建筑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条件和基础是什么?等等,必须先进行理论回答,然后再按照理论思路去搜集资料,再形成论点和论据。有人以为这种做法违背了“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的惯例,其实,学生所选的一般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已有相当程度感性接触的领域的论题,从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调查研究、搜集资料阶段来验证这种理性认识的正确与否。

二、毕业论文撰写前理论准备的范围。

以经济学论文来讲,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xxx:《反杜林论》。《马克思xxx选集》第三卷,第259页)它指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是所有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在当前尤其显得重要的是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它是xxx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主义时代的新的发展,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理论。因此,撰写各种经济学毕业论文,都必须首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作指导,它是撰写经济学毕业论文时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其次,还要掌握应用经济学知识,包括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财政学、外贸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学,等等。这些学科所研究的规律性问题比政治经济学具体得多,不仅涉及生产关系改善、调整、改革,而且涉及生产力的合理配置;不仅研究经济规律,而且研究管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可应用的特征。因此,它对于研究现实经济问题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比如撰写《试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论文,就必须掌握人口经济学知识,任何一本人口经济学教程都没有例外地指明了劳动者的素质实际上说的就是人本身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其中主要的根本的素质就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不少教材还提出了对这三方面素质测定的一些数量指标,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理性知识,就不至于闹出前面所讲的笑话,从中可见掌握应用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

再次,还要掌握研究经济现象必须具备的方法论知识,这主要是指经济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等有关数量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任何经济现象都表现为质和量的统一。因此,对经济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就不能只停留在质的分析上,还必须进行量的分析,否则,研究只能停留在粗浅的阶段。毕业论文撰写中的一个通病就是满篇理论,而不进行实证分析,如果有也多是一些观点加例子。在不具备充足的条件下,例证分析是没有说眼力的,因为在不同的条件下,同样的事例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而一些现代数量分析方法却可以避免发生类似错误。所以,不少人认为撰写经济学论文而不掌握数量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三、理解和正确运用基本理论的基本方法。

为了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基本理论,要注意下列各点:

其次,要科学地掌握理论,必须善于联系。一是联系理论所形成的客观条件,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确切地理解这一理论的内容。比如,要撰写《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就必须把市场形成的前提条件联系起来考虑,掌握了市场形成的一般前提条件,自然而然也就引申出建筑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前提条件:其一,体制条件;第二,相关市场条件3其三,行业用工特殊性条件。二是联系与其相关的理论,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这一理论的实质。仍以上文为例,要揭示建筑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不仅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应掌握与此相关的理论,譬如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的产生总是它事物作用的结果,从这一原理我们认识到,建筑劳动力市场之所以能在当代中国应运而生,也存在着孕育它产生的必然的前提条件,这推动着我们去探究促使建筑劳动力市场产生的“他事物”。

宏观经济学的论文篇十四

经济信息的定义包括广义的经济信息和狭义的经济信息。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经济信息是指与经济活动有关的所有信息,这些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变化;从狭义的角度看,在经济活动的过程中直接反映出来的各种信息就是经济信息。因此,对于已经进入信息社会的人类来说,经济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经济信息,经济活动的发展也会带动经济信息的发展。不同水平的生产力对经济信息活动的利用水平也不同,只有充分利用经济信息才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在分类方面,宏观经济信息主要包括为经济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如投资信息、货币信息、分配信息、政策法规信息、战略信息等;微观经济信息是指经济活动的具体变化方面的信息,如技术开发信息、加工信息等。

宏观经济管理是指,政府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对经济运行的决策、计划等进行调节。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包括调节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有效平衡;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弥补市场调节的缺陷,创造有利的经济环境,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能弥补市场的缺陷,调节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保证国民经济结构和总量的平衡;能有效地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各个主体的公平竞争;能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提高其在市场经济中的责任;能维护社会稳定,有效地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的关系,维护公平。

二、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1、经济信息的作用。

一是经济信息能够使经济决策科学化。经济信息反映了经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为决策者提供了预见性的决策方案。二是经济信息能够有效地指导经济计划的编制。经济计划的制定以统计资料、经济信息和经济情报为依据,但在编制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效地收集经济信息能够避免不确定性因素,使经济计划与经济实际相适应。三是经济信息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管理者主要通过对人力、财力、物力、生产、销售等进行有机地组织,进而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而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经济信息的支持。

2、宏观经济管理的内容。

宏观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经济总体,影响其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组织结构、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发展周期等。因此,必须认识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即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作用。从目标来说,宏观经济管理主要从经济规律出发,克服市场自身的缺陷,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任务来说,宏观经济管理按过程来说主要有决策、调节、监督等重任;按管理方式来说,有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

3、经济信息对宏观经济管理的作用体现。

一是经济信息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经济信息是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同时也能够监督经济活动,联系各个经济部门。二是经济信息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经济信息也是一种资源,且投资少、见效快,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能够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三是经济信息能够提高人类的智力。信息就是知识,人们在生产生活中需要接收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融合和再生就产生了新的知识,借助电脑之类的外部存储设备能够解放人的大脑,让人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此外,人们能够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与自身的信息融合,从而提高了管理水平。

三、经济信息在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为宏观经济管理指明了方向,有了目标,宏观经济管理的措施才能够有针对性。经济信息为宏观目标管理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它显示了市场的供需情况,如人口增长数量、居民购买力的变化等,只有依据这些信息才能够减少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目标更加科学可行,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我国的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是:在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企业自主经营的基础上,政府正确使用宏观经济管理职能,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的要求。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主要包括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宏观效益和生活水平。经济稳定目标包括经济总量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物价稳定;经济增长目标是指一定时期内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表现和人均占有量所要达到的新水平;宏观效益目标是指国民经济发展中社会总投入与总产出的比例;生活水平目标是指在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宏观效益的影响下,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反映了总体经济在运行速度、效益等方面的关系,而在实际情况中,它很难达到完美的程度。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目标时要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则:一是主次分明。宏观经济的运行充满了矛盾,这些矛盾的交织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如当需求过多时,有可能存在供给不足;当总量平衡时,有可能结构失衡。因此,必须主次分明,抓主要矛盾,有的放矢,提高目标的科学性。二是有所取舍。宏观经济目标不可能全面覆盖,总要有所取舍。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大方向,做到利大于弊。三是量度适中。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各项指标要达到精准十分困难,应该有一定的弹性,也就是要量度适中,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这样才能有实现的可能。为实现宏观经济管理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制定战略。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精密部署。另外,还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根据实际经济运行情况实施战略转移。同时,在实现步骤上,要充分考虑现阶段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情况,分阶段实现。二是落实责任。宏观经济管理目标的实现必须要落实责任,以提高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是各级政府,在给予他们宏观调控权利的同时还要让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三是组织实施。第一,要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各种形式宣传目标的内容、意义、实施步骤等信息,统一认识,调动积极性。第二,要制定好政策、协调好工作,以利于各部门之间的合作,提高目标的实现速度。第三,要做好信息收集和评价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按预定目标进行。

计划管理需要有经济信息的支持,离开经济信息的支持,宏观经济计划管理就成了无本之木。宏观经济计划是一种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因此宏观经济计划的编制过程也十分复杂,其中必须重视经济信息的导向作用。为了促进计划的实现,必须充分利用信息手段引导企业和市场,必须做好宏观经济和市场的检测工作,积极收集信息,特别是投资、消费等方面的信息,并将其加工和传递。此外,还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发布制度。

宏观经济决策是指为了实现国民经济、地方经济或部门经济的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实施方案。宏观经济决策的科学与否关系到宏观经济管理水平能否提高,如果宏观经济决策违规经济规律,必然导致经济发展的随意性,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经济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宏观经济决策的基本程序有:一是确定目标。目标要根据实际存在的问题确定,在确定目标前必须深入研究经济信息,发现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到原因。二是制定方案。方案的制定必须以全面的、准确的经济信息为依据,同时还要拟定多个备选方案,提高决策的优化程度。三是评价方案。评价方案是指依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指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的一个。四是反馈信息。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并跟踪验证,在主客观条件变化或决策有误时要及时调整。

四、有效应用经济信息的对策。

1、全面收集信息。

信息收集是保证经济信息有效应用的基础。在收集信息时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一是计划性原则,即要根据国家、地区和行业的经济信息资料确定一个科学的目标,此目标要切合实际,突出重点。二是时效性原则,即要提高反应速度,确保信息的时效性。三是针对性原则,即所收集的信息必须切合实际,紧密结合服务对象的需要。四是连贯性原则,即要保持信息的连贯,不断积累,丰富信息。在收集程序方面,一要分析服务对象的需求,了解他们对信息需求的内容。二要保证信息源的准确性、时效性、全面性,以便选择最优的经济信息资源。三要采用多样化的信息收集方法,如文献法、内部资料法、参观访问法等。

2、有效整理信息。

在收集到信息后,要做好信息的筛选、分类、编码、存储和更新工作,同时还要建立对应的索引,以方便查阅。经济信息的整理能够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并使其条理化,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3、建设信息网络。

信息资源的储量是无限的,并且在开发利用中其还能够得到丰富,因此,必须建设高效的信息网络,使经济信息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一是政府要加强宏观指导,成立管理机构,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参与其中。二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动力,同时还要引导用户参与到信息网络的建设中。三是联合共建。经济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除国家投资外,还要积极吸引多方资金,建立共享网络,避免重复建设,提高信息的收集效率和使用效率。四是开发信息市场。要充分利用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介,宣传经济信息的作用,拓宽经济信息的覆盖范围。五是培养信息人才。要制定人才培养战略,不仅要重视现有人才的培养,还要利用高等教育培养后备信息人才。

五、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信息将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作为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政府必须有效地利用经济信息,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从而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7597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