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6 05:26:22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范文(20篇)
时间:2023-12-06 05:26:22     小编:书香墨

绘画是一种通过色彩和线条来展现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视觉效果的艺术形式。总结要结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这些是修辞手法的具体例子和运用技巧,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一

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国务院提出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队伍结构不尽合理,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完善,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亟待提升”。下面谈谈自己学习“意见”的心得体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重要作用,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管理水平、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建设等是三个关键性的因素,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缺少或者削弱哪一项都会影响人才培养质量,或者达不到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仅从师资入口抓起,严把质量关,还要建立完善的后期培育机制,为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高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为人之师,才能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学质量。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估体系,形成严格规范的考核评估制度,建立有效的运行、监督、检查机制,对教师师德师风进行考核,记入档案,作为评职、晋级、奖惩的重要依据。做到真抓实干,避免师德师风教育的形式主义,使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

教师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2)善于与人交往的能力;

(3)组织管理的能力;

(4)教育研究能力;

(5)熟练而有效地运用信息手段的基本能力等。因此,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既有基础能力,也有一般能力,还有创新发展的能力,这些能力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综合发挥作用。

要制订骨干教师的发展规划,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严谨治学,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驾御能力、更新知识的能力、探索创新的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培养一批又一批教育教学的骨干力量,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深入开展多层次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活动,形成每个教研室有课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局面,鼓励教师结合课程改革、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研究,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营造和谐的人文校园环境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只有和谐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才能做好人的工作。我们要大力提倡人与人坦诚相待,互相尊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实际问题和困难,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提高业务能力。要开展各种有益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做好关爱教师工作,使广大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奋发向上,争先创优,为完成“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二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立志成为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就是立下了君子之志。只要我们这个志向坚定,就能像阳明先生一样拥有勤学、改过、责善这三大法宝,帮助自己成为一名拥有君子美德的“四有”好老师。

坚定了这个志向,外界再多的诱惑都不会让我们迷路。我们会永远追求先进性、纯洁性,不会把双眼紧盯着挣钱快的行业向往,紧盯着滔天的权势羡慕,不会整天去比吃比穿比富贵,整天对着清贫唉声叹气,牢骚满腹。

坚定了这个志向,我们会一心一意追求光明磊落,即使犯错误,也不会扭扭捏捏遮遮掩掩,而是堂堂正正地改正错误,力争做一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据我观察,凡是在教育教学中善于反思的老师,他们的成长都会比那些自以为是、没有志向的老师进步快,收获多。

坚定了这个志向,我们会广泛而深入地学习科学文献和文艺文献,怀着满腔热情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勤奋努力,孜孜不倦地寻找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让自己学识渊博,成为学者型老师。让自己教法灵活有效,能针对不同学生采用恰当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和探究的`习惯。绝不会只满足于把教材和教参读懂,把教材和教参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即可。

坚定了这个志向,我们会成为一名拥有仁爱之心的人。能做到把个人荣辱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只做那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团结和谐、有利于国家繁荣富强的事情,不会只计较眼前得失,急功近利,让学生学无所用,成长为书呆子和空心人。

坚定了这个志向,我们会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认为人生没有什么可争夺的东西。如果需要争,会重在享受比赛的过程,至于结果,顺其自然,做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从而拥有有闲雅的风度,宽容的胸怀;做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不再把学习结果的评价当作唯一评价;将“立德树人”永远放在首位,让学生更有团队意识,大局观念,心怀天下,学有所长,成为有担当、能创新、能奉献的人才。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三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这一梦想的重要支撑。要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领域各项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教育现代化;必须坚持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位置,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公平、优质、多样的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的期盼。

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免费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学前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均提前达到或超过预期目标,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加快发展,教师队伍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普及到多样化、个性化,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些不平衡不充分,有区域之间、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有结构性的,如硬件建设和软件投入、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学科等方面的不平衡,还有德智体美劳发展的不均衡。

这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制约着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教育公平的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推进、人民满意度的全面提升,影响教育强国建设。对照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教育改革发展要相应把握好这十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是坚持教育以人民为中心。要立足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和幸福感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提升办教育。

三是坚持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抓住关键环节,破解发展瓶颈,把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作为突破口,增强教育生机活力。

四是奉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理念。鼓励创新,普职融合,均衡发展,扩大交流,让师生感受到获得感。

五是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科学管理,民主管理,自主办学,社会参与。

六是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办学、依法执教。提升教师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加强对学生法治教育。

七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从小就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成为自觉行动。

八是坚持在发展中保障民生。在发展中补齐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九是坚持环境教育。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让学生懂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道理并落实到行动上。

九是保障师生安全。师生的安全保障和安全教育,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放松。

十是加强国防教育。促进军民团结,开展拥军活动,广泛组织军训,磨炼学生意志。

十一是加强对港澳教育引领,促进与台湾教育交流,让“一个中国”深入人心。

十二是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改进学校外语教学,培养学生国际意识,鼓励增加人员往来,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三是加强学校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教师是发展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提供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

具体到教师队伍建设,要以落实十九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要求为根本指引,研制出台并推进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确保方向,强化保障,突出师德,深化改革,分类施策,培养造就大国良师。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广泛开展向黄大年学习的活动,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二是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研究启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办好学校。发挥教学名师示范带动作用,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三是完善准入和退出制度、教师聘用制度。深化职称制度改革、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切实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鼓励地方政府和相自身学校培养“一专多能”的本土化乡村教师;扩大“特岗计划”招聘规模,提高补助标准。推进交流轮岗,深化“县管校聘”改革。着力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提高补助标准。加大周转房建设力度,关爱乡村青年教师,优化发展环境。

四是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摆上重要位置、改善生活待遇、关注教师身心健康。维护教师职业尊严和合法权益。厚植尊师文化,构建新时代尊师文化体系。加强尊师教育,赢得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营造尊师社会氛围。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根本的是教师队伍建设,本学年我校在管理中紧紧抓住这个根本,在师德建设和业务素质上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我校近几年来快速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就得益于此。下面,结合我们自己学校的一些做法,谈几点体会。

计划贯彻“三个全面”,实现“三个还给”,即全面建设合格学校、全面贯彻课程方案、全面培育合格学生;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能力还给孩子。追求教育教学以及管理水平的规范化、科学化、逐步建成一支务实高效、精干、开拓的教师队伍。

能否把学生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否让学生获得全面而健康的发展,关键是教师自身是否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修养。教师的师德修养,是教师职业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决定着学校的办学质量。

加强师德建设,一是始终不渝地加强对教师的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职业观,着重解决把教育当事业还是当饭碗的问题,被动工作与主动工作的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形势下,多元化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给了人们多种选择,面对社会上非主流意识的影响,学校必须保持育人环境的圣洁,教师必须保持精神家园的高尚,牢记教书育人的使命。为此,我们通过常年开展师德教育、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发扬优良教育传统等系列活动,培养教师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精神,发挥骨干教师、党员和各类先进人物的榜样作用,通过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积极鼓励教师建功立业,从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体验人生的幸福,从本职工作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学校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作为新分来的年轻教师,第一个任务是了解和掌握学校的创业史、发展史,让他们从老教师身上感受教育的精神;学校注重教师的个人修养,倡导广大教师淡泊名利,修身励志,建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树立抵制各种不良文化侵袭的思想道德防线。二是加强法制教育、制度建设,以国家有关的各种教育法规为依据,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准则,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此,我们对建校以来的规章制度进行的系统的完善,形成了学校管理的规范体系。同时,加大管理和监督力度,落实目标责任,严格要求,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把违反师德的行为作为高压线,在绩效考核和评优树先中实施一票否决制。

为了改进部分教师课堂效益不高、教育水平低下的问题,学校开展了课堂教学会诊、集体备课和传、帮、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推行了推门听课制度,由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参加,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定范围,随堂听课,课后会诊,对成功的地方予以肯定,对存在的问题给予矫正、跟踪、指导,如此反复,直到其教学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对刚参加工作、教育经验不足的教师,学校安排经验交流、观摩和师徒结对的做法,使他们学有目标,行有指导,为其快速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学校依据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制定了学校自己的课堂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把过去课堂上教学的随意性规范化,大到新的教育观、教学观和学生观,细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使课堂教学由教师的个人教学行为,规范到严谨、科学、艺术的轨道上来。课堂教学标准成为教师教学行为的坐标,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学校借鉴课堂教学的规范,进而推广到学校的其他管理工作中,使管理效能大幅度提高,营造了和谐的育人环境。

为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学校组织实施了首届“读书月活动”。贯彻落实了“十大工程”:订一份读书计划、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文章、举行一次演讲比赛、捐一本好书、评一届读书明星、举办一次读书笔记展评、建一个读书博客、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组织一期《我校简报》读书特刊。学校督促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学习,本学年共派出教师20人次,培训经费达3.7万元。强化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比武,提高了年轻教师的专业素质。我校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先后组织青年教师上“汇报课”,中老年教师上“研究课”,学科带头人上“示范课”,一学年,校内共有442节研讨课,广泛的提高了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师个人的切身利益,如果不能切实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就会挫伤部分教师的积极性,出现评价的抑制效应,背离了评价的目的。所以,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操作制度,是实施评价的前提和基础。

首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达到让干事业的人扬眉,使消极落伍者受到鞭策。学校制定和完善了结构工资、绩效考核、评优树先、职称评聘以及各种专项奖励制度,使教师全方位的工作都能得到体现。其次,制度的制定必须源于民意,即充分发扬学校民主,学校重大方案制度的出台,事先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最后由学校教代会审议通过后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切实实现阳光操作,做到标准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保证了各类评选活动的公正和公平,起到了凝聚民心、团结奋进的激励作用。完善的评价体系,既要能体现教师的综合素质,又要能为教师个人的专项发展提供了舞台。管理的目的在于激活群体的潜能,而激活群体的重要方面就是善于发现个体的长处、优势,并为之提供必要的成功机会,让个体在成功中实现自我的管理和发展。第三,把终结行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规范评价与谈心工作相结合,使广大教师时时受激励、处处有目标。

学校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事业,它需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学校的发展既不可能靠一部分人支撑,也不可能靠一时的热情来完成,它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持续过程,说到底就是教师能力提升过程。所以,教师的潜力储备是教育永葆青春的基础,学校的发展潜力既取决今天的师资水平,更取决于教师素质的未来储备状况。

在教师队伍的结构中,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坚,他们的发展状况悠关学校发展的大局。为此,学校在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建立青年教师学习和培训制度,重点对他们的发展进行指导,学校成立了青年教师学习沙龙,进行新教育教学理论、实践的学习研讨,就如何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开展自我设计,学校根据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设计的目标,由管理干部、骨干教师分别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同时,通过建立干部与教师谈话制度,把管理工作落实到最基层,把人文关怀落实到每个教师身上。尽管学校资金紧张,但在教师参加进修、学习培训、教科研活动和比赛等方面,学校全力扶持,为广大的发展创造和谐宽广的平台。

关注教师的健康储备。近几年来,关于教师身心健康的话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当代教育的发展给学校和教师带来了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职业倦怠的心理比较普遍,这不仅影响教师的健康,而且影响学校的发展。为此,我们把关爱教师的身心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学校积极开展健康活动,学校坚持每年为教职工查体,下发了健康教育指南,并建立了教职工健康状况档案,对有问题的教职工进行跟踪指导,鼓励教职工参加体育锻炼,经常性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使广大教师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工作中充满了干劲和激情。

一年来,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学、研讨评比,有1人取得省级优质课一等奖,1人获省级优质课2等奖,市级优质课比赛一等奖6人,市级优质课2等奖和区及一等奖共38人,省级论文一等奖6人,区及一等奖以上65人。有人在全区学科研讨会上做了典型发言,有向各级刊物、网站投稿100余篇,有16人次在《泰山教育》上发表了文章,15人次在《课改报》上发表论文。有4人在课件评比中获市一等奖。获学科辅导省级一等奖以上31人次。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五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方案的发布为深化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当然,教育评价问题不仅仅是教育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对象,实践操作难度很大,必须破立并举,方可久久为功。

其次,要坚决破除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坚持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的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和需求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针对学校评价,要坚决破除重规模轻内涵、重学术轻应用等倾向,树立坚持扎根地方、服务行业、崇尚应用的办学导向,突出企业工程师为本科生上课、“双师型”教师占比、应用型课程、应用型专业、来自企业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平台)、应用性研究和成果、毕业生地方就业占比等;针对教师评价,要坚决破除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重校内轻校外等现象,树立潜心教学、服务地方、全心育人的评价导向,突出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学生指导等;针对学生评价,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突出学术诚信、学习过程、知识应用、综合素养、社会实践等。

然后,要坚决破除评价模式和评价工具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公正、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信息化平台泛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评价模式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等现象,违背了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某个阶段或某个时点的少量数据、少量个体和几个方面等进行评价肯定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参与,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就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数据平台,不断创新评价工具。

“唯名校”“唯学历”“唯称号”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可以将评价结果与财政经费投入、绩效分配、合格评估、招生指标、专业认证、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学位点申请等挂钩,综合发挥评价结果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同时,也要坚决摒弃一些错误做法,不要把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不要将学科科研平台数量、sci论文数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要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用人选人的限制性条件;不要通过任何形式以合格率、毕业率、升学率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要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等等。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六

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体会到,课改也得到大家广泛支持。但在学校里,在新闻媒体中也屡屡看到,学校加班、加点,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体罚学生等违规现象。造成这些现象原因有多种,但其中重要原因还是“升学率”是学校一切工作指挥棒。考试成绩还是评价教师好坏重要指标。教学任务繁重,升学压力过大,工作超负荷运转,是当前许多中小学教师真实生存状态。爱因斯坦曾指出:“负担过重必然肤浅”教师通过培训和学习,接受了新理论。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压力太大,教师往往不敢运用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方法去教学。

建设教师队伍,要对教师工作构建合理评价机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功能。”评价是改进教育教学的动力和源泉。目标是为了促进教师工作。评价是为教育教学服务,其目的在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要充分发挥评价功能,不要把评价当做筛选与甄别的工具,要把评价功能转向为导向、激励等功能。评价应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思想要关注个体处境和需要尊重和体现个体差异,激发个体和主体精神,以促进每个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要逐步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为辅。

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体魄和良好心理素质,养成健康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一代新人。”这些,学生应具备素质,教师首先要具备。然后才能教得好学生。教师“一次教育终身受用”,单一性思维已落后于时代。以教师为中心,“师道尊严”,思想必须扬弃。教师在教育改革中要建立形式多样的培训、学习机制。建设教师队伍要针对教师工作特殊性,建立形式多样,培训学习机制,学校要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教育面向的主体是学生,进行课改的对象也是学生。而看学生成绩优劣,更多时候,还是从考试中来衡量。所以现在众多家长观念还未转变,他们还是看孩子的学习成绩是不是能得高分、满分。家长们普通认识,考上名牌大学才有希望。家长们这一观念和态度,不但直接影响学生,对老师也会产生一定压力。建设教师队伍,要为教师工作努力营造宽松向上的内外环境,完善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机制。首先学校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大力宣传素质教育重要性,要使家长普遍认识到新课程改革处处体现了“以人为本”。教育改革是为了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以德育为中心,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重点”。其次,学校要完善以人为本,民主管理机制。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努力为教师营造和谐内在环境,主动为教师排忧解难,要完善以教代会。民主管理机制任何改革措施,要充分尊重教师,体现民主。要认识到教师是课程改革积极支持者、推进者和具体执行者。教师只有在宽松文化氛围里,才敢于表达思想,才有可能与他人合作,积极探索改革途径,寻找稳妥方法,从而敢于改革,勇于尝试,使得课改有条不紊地进行。

课程改革是循序渐进过程,只有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机制,才会让这一处处渗透“以人为本”的新理念的教育改革取得预期效果;才能使教育课程改革成功。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七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20xx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全面启动教育评价改革,吹响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攻坚号角,既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山东科技大学“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确立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教育评价改革是20xx年山东省教育工作的“龙头工程”,也是我校全面开启建设世界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新征程的“龙头之战”,为打好这“最硬的一仗”,首当其冲是做好对《总体方案》的学习宣传,营造全校师生员工关心、关注、支持教育评价改革的浓厚氛围,为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加强学习宣传,发展规划处编制了《山东科技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学习参考材料》,会同宣传部等部门制定了《进一步加大教育评价改革宣传方案》,利用宣传栏对《总体方案》精神要义进行了解读,在校园网、校报积极宣传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对《总体方案》进行了学习研讨,校党委书记罗公利、校长姚庆国带头撰写学习体会,为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开篇布局,被省教育厅率先在山东教育新闻网刊登,为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奠定了基础。学习才知不足,宣传方显重要,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应提高政治站位,将学习宣传《总体方案》作为近期重要工作加以推进,组织干部师生在全面学、深入学、反复学上下功夫,全面领会思想精髓,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冲破陈旧观念束缚,打破传统思维桎梏,广泛凝聚改革共识,形成强大改革合力。

罗公利在开学初20xx年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一定要学会反思”,其实就是强化问题导向;强调“在认识上找差距、工作上找短板、措施上找弱项、落实上找问题、安全上找盲点”,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在改革过程中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准问题发生的源头和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改革是山东科技大学发展的根本动力,破什么、立什么,怎么破、怎么立,要“从建校70周年的历史方位反思,从20xx全省绩效考核结果反思,从树立和践行先进的办学理念反思”,强化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教育评价改革“五破五立”核心要义,从党中央关心、师生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对标对表《总体方案》提出的5个方面22项重点改革任务,聚焦影响学校发展的堵点难点,进一步清理办学治校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和文件,在面上推进,在点上突破。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根本利益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靶向施策,破立并举,激发创新活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在学校诸多的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评价改革至关重要。改革完善教师评价体系,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强化师德师风考核结果在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考核和绩效分配中的运用,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要突出教学实绩导向,完善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加大绩效考核向教学的倾斜力度,把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情况计入工作量,强化教学业绩和教书育人实效在绩效分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要突出成果质量导向,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改变“侧重用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量化指标评价科研能力”的状况,积极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是否能够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的状况转变,引导教师潜心研究,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要突出人岗相适导向,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分类评价人才,合理设置考核评价周期,不以“帽子”论英雄,不以“过往”论英雄,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推动形成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的良好局面。

《总体方案》要求“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山东科技大学作为地方本科高校,本科教育应“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办出专业特色;学科建设应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国家“十四五”规划已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明确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青岛作为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在这一区域重大战略中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山东科技大学主校区地处青岛,如何能够利用区域优势,在主动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山东省“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和青岛“十五大攻势”中,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攻坚“深水区”、啃下“硬骨头”,发挥重要作用,形成新的办学特色,是“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十四五”时期,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压舱石作用不会改变,但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将加快向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煤炭利用洁净化转变,煤矿智能化和煤炭智慧物流将成为行业发展亮点,煤炭工业发展还需要大批的工程技术人才。山东不仅是煤炭资源大省,也是第一用煤大省。山东科技大学因煤而生、因煤而兴,行业特色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十四五”时期,山东科技大学应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强化行业特色,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思想升级、行动升级、效果升级”,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大力量,为建设世界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八

《总体方案》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

作为一名高校工作者,虽然不是专业教师,但从事着接触学员的一线工作,更要深刻领会《总体方案》的精神实质,以《总体方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争做教育评价改革的排头兵,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育工作者,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总体方案》明确,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引导各级教育机构和学生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科学的评价导向。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分析:近年来,我国教育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但是,教育评价的功能仍未得到科学地、充分地发挥。这一问题突出表现为以分数和升学率为依据来评价学生、学校和教育从业人员,以文凭、论文和帽子为依据来评价人才。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具体分析:唯分数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能力素质等成长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唯升学评价学校,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唯文凭评价人才,忽视了人的品性和综合素质,不利于鼓励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唯论文评价教师,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唯帽子评价学科,忽视了学科建设的本质、职责、使命和作用,不利于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要深刻反思、克服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存在的五唯问题,破立并举,提高改革实效。

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认为,破五唯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任务和重中之重,对整个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总体方案》部署的五项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均是围绕破五唯的中心目标展开推进。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和切入点,开拓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

多年来,现代远程教育又称为网络教育正快速发展,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学历的在职人士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网络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含金量最低的,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网络教育就是花钱买证书,基本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大部分用人单位也对网络教育文凭不屑一顾。为了摆脱学历歧视观的现象,网络教育近年来一直在进行改革,例如提高报名要求,缩减部分专业,毕业要求更加严格等,自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到2021年发布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可以看出,国家在不断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服务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升网络教育的含金量。

为贯彻落实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服务全民终身学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高校继续教育治理能力建设,近年来,我院逐步完善了招生管理、考试管理、毕业论文管理及毕业管理等各环节工作制度。毕业论文管理方面,自2019年起,不断进行改革,增加毕业论文学术不端查重检测、改革毕业论文写作环节、完善学位论文答辩制度、加强写作毕业论文指导培训等。今后仍将持续优化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合理制定毕业论文政策,严格落实教育行政部门的各项规定,全面有力的促进网络教育的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九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十

教学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学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的教育价值观突出了教育主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的融合,强调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强调了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了四项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当然,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果显着,但我国目前教育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有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数计算存在磨练问题、先进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教育部门、评学校、评教师的硬指标。选择人才重视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仍在一定范围内。高等学校还有教师重新科学研究轻教育,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水平、论文模仿、数据伪造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脱离了新时代的教育价值观,脱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和价值是不可分割的。教育评估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估的目标和结果。教学价值观为教学评价提供尺度,教学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了教学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对教学行为的价值选择和追求。教学考核是教学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学考核通过价值导向,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学需求和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学价值观对人们教学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整体方案》通篇渗透了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传播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学评价的系统性。教学评价是反映教学实践成效的完整体系。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固的疾病,从整体上巩固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提升改革的系统性、总体性、协同性,对教学考核改革开展深度规划、系统设计、全方位布局,涉及教学实践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品类、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学考核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学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学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学评价一定要体现教学本质,遵循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学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一样主体和不一样学段、不一样类型的教学特点,层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学评价的內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学行为,消除教学中的浮躁弊端,保障人才培养规格和品质,人才挑选和使用满足新时期教学价值观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学评价都包含了一定的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学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树立新时代教学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学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大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的教育合作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创造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教育发展理念,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有利于加快建立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活力,凝聚新力量,开辟新局面,加快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十一

体验是一种在感受之后的书写,主要用来记录你的思想和感受。它是一种在阅读和学习实践之后的感觉写作。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由于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确存在着不少令人不太满意的现象。尤其是近几年,随着社会对教育关注度的空前提升,各种吐槽、批评不绝于耳。客观地讲,有很多问题并非教育本身的问题,需要社会综合施治才能奏效。

而在问题解决层面,起牛鼻子作用的无疑是评价这根指挥棒。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总体方案》的出台,对于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方案》中旗帜鲜明地指出“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多年来,无论是幼儿教育的小学化,还是提前一年学完初中(高中)课程,然后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复习、刷题训练;无论是挤占音、体美及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时间,反反复复在“考试科目”上进行强化,背后的原因都是指向升学率。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升学率,不是不要分数,而是不能走过头,倒向“片面”的邪路上去。最终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以牺牲大部分学生的人生幸福为代价,为极少数几个所谓的“尖子生”陪绑。

因此,《方案》中提到的“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是极其正确的,这对维护正常的教育生态将起到拨乱反正的良好作用。

凭心而论,能够考上北大清华或者“985”“211”的学生毕竟凤毛麟角,而且也不能把功劳都记在学校的头上。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说,从培养共产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这个角度来说,从“人民至上”的国家执政理念上来说,学校教育必须要关注大多数,这才是社会主义学校办学的应有之义。

将大量的教育资源聚焦在少数几个学生上,而对绝大多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视而不见,这显然是“跑偏”了。

更有甚者,有些地区的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四处“掐尖”,将别的地区的优秀生源挖过来,做着损人利已的事情,这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几千年前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的思想,是到了坚决落实的时候了。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成为参天大树,小草也用自己的绿色装点了春天。在建设共产主义大厦的过程中,高级工程师用智慧规划了蓝图,而数以万计的普通劳动者也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将图纸变成了现实。

《总体方案》的出台,必将引领我们的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轨道,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校必将百花齐放,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必将异彩纷呈。

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提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为深入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校于近日组织召开了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分别在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上传达并学习了文件精神。

10月16日,陈宁川校长在行政会上传达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就方案中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作了详细的传达。陈校长要求全体行政认真学习方案,结合实际工作,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营造新背景新时期下的校园良好教育环境10月20日,陈宁川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全体教职工讲解了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标与重点任务,特别强调了”师德师风“、”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与”一线学生工作“,希望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心,认真践行师德师风要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好教师。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方案》体现了学校办学观的价值引领。方案中明确了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评价倾向,让学校不再追求功利的、短视的办学价值观。将“人”的成长放回学校的主要任务,学校要从目中只有分没有人变成有人、有内涵、有文化氛围,真正的将文化、将书香、将生活作为评价衡量一所学校的指标,让功利的学校回归生活、回归快乐、回归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方案》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方案》充分展现了评价导向性价值。评价的定性认定仅仅是评价的最直接、最显性的作用,但评价的影响力则主要在于过程的引领与导向。方案中开篇明确,本次评价改革的出发点就在于纠偏、在于对学校、教师、学生过程的引领,真正体现评价的导向性和引领性。以“输入”引领“输出”手段的应用,从设计上不仅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评”,更重要的是为了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发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发展。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第三方”。

方案的执行计划,充满智慧和坚定。方案明确了执行计划,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步完成,形成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发展态势,让评价改革结合实际逐步完成,但总体目标是明确的。学校、教师和学生包括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要把教育拉回“以人为本”的根源上,且这个教育不单单指的是学生一个层面,而是整个教育链,上到相关政策的制定,教育学院的管理方法,下到学生的教育维度,老师的评定等等,真正是要把“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口号落实,落地,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的高综合素质的社会人才。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改革目标是到2035年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改革的五个关键主体: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共同协作努力,攻克五个重点任务。

五个重点任务分别是: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

2.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4.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5.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前三点,个人认为,对现有的人才留存是起到关键作用的。而公正公平合理化的政策,让优秀的人才留存下来,才能继续培养出下一代更为优秀的人才。年初的时候,有一条新闻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茅台总工程师入选工程院院士。看似发表了多篇论文的“茅台院士”论文里科技含量到底有多少,论文水分到底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朴素的人民认知都清楚的明白一个道理,还有那么多在高精尖钻研的人,在基础科学理论埋头苦干的学者都没有入围,没有资格评选是为什么?是因为贡献不够吗?是因为论文发的少吗?中国龙芯的研发者,获得诺贝尔奖屠呦呦等很多人都不是院士。这期间寒了多少人的心,让中国流失了多少高端人才。中国想要进一步发展,就更要在高端技术方面有突破,在世界顶端技术行业站住脚。

第四点重要任务,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不单单是让数学、语文、英语这样主要学科,把时间课时还给体育、音乐、品德等以前的辅助学科。我认为,更是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让个别老师找回师德,不以分数评定个人,老师传输正确的平等观念,老师也要注意不要以权谋私,以教师之便给学生灌输不正确的思想,比如追星,比如不正确的历史,比如重男轻女思想等。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是有显著成效的,但是也不必讳言,当下我国的教育体系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只有进行彻底的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教育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

新课改在我区已走过六年多了,在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区各校领导教师的积极努力下,我区的课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几年来我们采取了通识性培训、骨干培训、活动带训、竞赛促训、走出去、请进来等等多种培训形式,全方位地对我区教师进行新理念培训。让"以生为本"成为我区各校的教育理念。

首先建立学习型团队,提升教师自身修养第一我们组织教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标准来丰富教师的理论功底;第二组织教师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及相邻学科知识来提升教师的知识底蕴;第三也是更重要的是我们结合区情,开展了以校为本的"品味书香"教师读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许多学校已把读书做为教师的必备功课。其次深化"名师工程",打造品牌,丰富课改内涵。

时代呼唤名师,课改需要名师,"名师是一所学校的名片",培养名师,造就名师是我区新课改的重要工作。我们经过"个人申报、集中培训、调查考核、结果认定"四步让一批具有献身教育精神,追求卓越教育境界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品牌。再通过开展品牌教师教学竞赛、品牌教师挂牌讲学、品牌教师校际间交流研讨、品牌教师"一带一"等活动来锤炼他们并发挥其辐射作用,从而涌现出一批在全市叫得响的品牌教师。如新安小学的史丽萍代表省参加全国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观摩、七道的高文兴、八道的迟立新代表省参加全国英语教师基本功竞赛、金汤的姜晓坤代表省参加全国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等等。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区现有市级学科带头人16人,市级骨干教师48人,区级品牌教师60人。这批强大的名教师群体为我区的课改工作走在全市的前列奠定了基础。

我们通过开展"有效教学、状态教学"研讨、"有效教学、状态教学"教学竞赛、网上教研、"每周一校"听课活动。让全区教师真正学会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变"预设"为"生成",让教师的教学方法开始呈现出多样化。其实新课改最大变化是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们对学习感到有趣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因为以人为本,启发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根植于每位教师的课堂,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课改以来我们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改变以前一张卷定学生优劣的局面,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呈现出多元性、主体性、开放性等特点。要更多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除卷面外、各学科都增加了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学习习惯等内容的综合评价。各校学生都建立成长记录袋,来记录学生的成长的足迹。特别是兴仁小学探索出"一个积累、三个阶段、一个汇报"评价模式。让学生自主管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受到与会同行们的认同。

新课改以来我们坚持"重心下移,亲身实践,行为跟进,专业引领"的教研原则,协助各校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强化对基层学校校本教研的组织、指导和服务,在具体的指导中我们采取"互动式"教研指导模式,对教师的备课、上课、课后反思全程跟踪,一起交流。尤其是我们教研人员每天下校后都要写下校工作日记,这是我们每天的必备作业,主要是写下校后的感悟,发现的问题,解决的办法等等,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使我区的课改工作跃上新的台阶。由于我们的共同努力各校的校本教研开展得扎实有效、各具特色。如八道小学、朝阳小学、新安小学将"诵读中华经典,打造书香校园"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金汤小学立足课堂,把握课程改革的中心地带,积极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等课题的研究和探索。受到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其中数学姜晓坤教师的"猜想与验证"有效教学模式被省数学科研课题组作为开题示范课进行展示。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归,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融为一体,有效利用图书馆、阅览室、校园文化、电视媒体、网络等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如中富小学利用多媒体每位教师开办博客,建立自己班级的主页,积极参与校园网进行的教育教学论坛、家校联系、教学反思、案例展示等。中富网站现有近百人注册用户,600多篇日志,7万多的点击率。网站成为体现学校教改特色的展示平台;师生互动、家校互联交流的平台。此外,哈小的足球小本课程、新源小学的推呼拉圈、九道小学的体操、新安小学的英语校本课程,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突显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特色。

不足:

1、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存在差距。个别教师甚至学校存在着新理念形似而实非的现象。新理念仅停留在思想上的还大有人在,一部分教师还没有进入课改的实质。

2、课改的决战地是课堂,日常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有待加强。例如个别教师在教学中使用教学手段重"新潮"轻"重点"、指导学生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等等,个别学校的.教学活动重"形式"轻"实质"等等。

最后我希望各校能通过今天的学习,吸纳别人的长处走出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新课改之路,共创元宝教育的辉煌。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提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进行了系统的指导,包括评价主体、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用人评价,应该说立体系统的调整了教育评价,通过结果核定和运用引领过程,直接针对当前教育的急需、针对教育教学诸多因素和环节的不足,不仅点出了目前教育如何纠偏也明确了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思路,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这也是教育从业者能力提升和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必经之路。

《方案》体现了党管一切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在管理体系中对党管一切进行了贯彻落实,明确了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不仅是管理体系的明确,也是对教育价值的明确,就是要讲党的思想、党的理念在教育中落地生根、在教育中绽放结果,让教育真正的为党和国家的发展事业服务,不仅培养能力更要加强思政,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成为学生的本能,学生的终身核心素养。

真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破解教育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矛盾。

《方案》体现了教师职业追求和个人成长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将师德师风放在了评价教师的第一标准,将教学、将育人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标准,回归教研、论文等作为提升教学、育人的自然总结,而不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论文而论文。让教师将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作为自我提升的方向与目标,让教师真正的成为教师、真正的成为师者应该具有的样子,潜心教书育人,向主业发展、向培养人的价值体现发展。

《方案》体现了学生成长发展的价值引领。方案中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细化和明确,不再是单纯以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将德育作为第一要求,说明了我们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信念坚定、价值正确的人。方案中还单独设置了段落分别对学生的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评价进行了说明,非常明确的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不仅仅关注分数,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关键因素都进行评价,体现了对学生发展方向的价值引领。

“做”。针对过往通常将应试教育归咎于高考“指挥棒”,从根本上将“指挥棒”调整,通过将单一考试评价转变为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从应试教育真正的转变为素质教育、转变为针对“核心素养”的立德树人。

方案对于评价的运用,不仅解决了教育整体的评价问题,也对教育系统内部科学评价进行了示范。学校教育本身就是阶段性教育,不具备为人的发展定性的功能,尤其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个人成长的基本要求,因此学校更应该是学生成长阶段的引领,学生走出校门的那一刻,学校无权为学生打任何标签,因为学生迈出校门还存在着诸多可能,一定会有进一步的大幅发展。学校的评价不应是简单的“评”,更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通过动态的视角来看待学生的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更加科学的进行评价、立足发展进行评价、立足基础工作进行评价,才是评价的作用所在,才是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方案的提出,为基层如何应用评价做出了示范,做出了引领。所以无论是评价学校、还是学校评价教师、学生都应该立足于引导教师、学生如何更好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一评了之。督导关键不在于督,而在于导,导才更能体现工作的意义,才对于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也才能够让评价环节也成为教育教学的一个因素,而不是独立于教育教学的“第三方”。

家庭、社会都有充分的理解时间、都有充足的消化吸收时间,给予理解和消化的时间和过程,就能够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认识上逐渐的进步,并能够通过不断感受新的评价标准而体会到新标准的优势,进而能够更加准确的理解新评价的思路、新评价的发展方向,让新评价方案首先入心入脑,进而更加积极的贯彻落实新评价方案,让新评价方案更彻底的落地生根,也让新评价方案更加有效的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形成新方案作用发挥的长效机制。

《方案》的出台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具体落实思路之一。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工作的精准施策,引领教育回归“人”的教育,关注人的发展。需要全体教育从业者乃至家庭、社会认真学习仔细领会。

课余时间我们英语办公室一起学习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对教育评价改革有了新的体会。

《总体方案》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必将有利于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是践行者,要跟从国家大方向,从小事着手,从每一节课着手。

我也赞同《方案》中的这一点。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说实话,长期的循环工作已经让我退去了刚上班的热情。然而增值评价这一项正好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

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作为一名上班10多年的教师,我们要趁着增值评价的改革,再次充满激情,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教师有了爱,才能点亮学生的心灵,也才能有不断创新、进取的原动力。身为教师,更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关键是要勤于学、精于教。同时,教师要有仁爱之心,读懂学生和用爱尽责是两大重点,自觉的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个“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生命去激活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的过程。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的教育价值观突出了教育主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的融合,强调了人才的全面发展,强调了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了四项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的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当然,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成果显着,但我国目前教育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教育部门、评学校、评教师的硬指标。选择人才重视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仍在一定范围内。高等学校还有教师重新科学研究轻教育,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水平、论文模仿、数据伪造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脱离了新时代的教育价值观,脱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和价值是不可分割的。教育评估本质上是。

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全面启动教育评价改革,吹响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攻坚号角,既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山东科技大学“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确立了任务、指明了方向。

教育评价改革是2021年山东省教育工作的“龙头工程”,也是我校全面开启建设世界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新征程的“龙头之战”,为打好这“最硬的一仗”,首当其冲是做好对《总体方案》的学习宣传,营造全校师生员工关心、关注、支持教育评价改革的浓厚氛围,为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加强学习宣传,发展规划处编制了《山东科技大学教育评价改革学习参考材料》,会同宣传部等部门制定了《进一步加大教育评价改革宣传方案》,利用宣传栏对《总体方案》精神要义进行了解读,在校园网、校报积极宣传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对《总体方案》进行了学习研讨,校党委书记罗公利、校长姚庆国带头撰写学习体会,为学校教育评价改革开篇布局,被省教育厅率先在山东教育新闻网刊登,为推动教育评价改革奠定了基础。学习才知不足,宣传方显重要,全校各部门各单位应提高政治站位,将学习宣传《总体方案》作为近期重要工作加以推进,组织干部师生在全面学、深入学、反复学上下功夫,全面领会思想精髓,准确把握核心要义,冲破陈旧观念束缚,打破传统思维桎梏,广泛凝聚改革共识,形成强大改革合力。

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用“顽瘴痼疾”这四个字来形容教育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足见这些问题积淀之久、弊害之深、解决之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必须强化问题导向,深入思考、潜心研究。罗公利在开学初2021年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一定要学会反思”,其实就是强化问题导向;强调“在认识上找差距、工作上找短板、措施上找弱项、落实上找问题、安全上找盲点”,其实就是要求我们在改革过程中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找准问题发生的源头和规律,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改革是山东科技大学发展的根本动力,破什么、立什么,怎么破、怎么立,要“从建校70周年的历史方位反思,从2020全省绩效考核结果反思,从树立和践行先进的办学理念反思”,强化问题导向,准确把握教育评价改革“五破五立”核心要义,从党中央关心、师生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对标对表《总体方案》提出的5个方面22项重点改革任务,聚焦影响学校发展的堵点难点,进一步清理办学治校各环节的规章制度和文件,在面上推进,在点上突破。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师生根本利益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精准靶向施策,破立并举,激发创新活力,提高改革的针对性、精准性、实效性。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中,在学校诸多的评价体系中,对教师的评价改革至关重要。改革完善教师评价体系,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强化师德师风考核结果在专业技术岗位聘任、考核和绩效分配中的运用,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要突出教学实绩导向,完善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加大绩效考核向教学的倾斜力度,把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编写教材、案例,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就业、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竞赛展演等情况计入工作量,强化教学业绩和教书育人实效在绩效分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岗位晋级考核中的比重,激励教师潜心教书育人;要突出成果质量导向,实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改变“侧重用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量化指标评价科研能力”的状况,积极向“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是否能够有效支撑人才培养”的状况转变,引导教师潜心研究,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要突出人岗相适导向,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分类评价人才,合理设置考核评价周期,不以“帽子”论英雄,不以“过往”论英雄,完善同行专家评价,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推动形成不拘一格选人用人的良好局面。

《总体方案》要求“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山东科技大学作为地方本科高校,本科教育应“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办出专业特色;学科建设应突出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国家“十四五”规划已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列为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明确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青岛作为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和山东半岛城市群的龙头,在这一区域重大战略中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山东科技大学主校区地处青岛,如何能够利用区域优势,在主动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山东省“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和青岛“十五大攻势”中,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攻坚“深水区”、啃下“硬骨头”,发挥重要作用,形成新的办学特色,是“十四五”时期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向。《煤炭工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十四五”时期,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压舱石作用不会改变,但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将加快向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产业分工专业化、煤炭利用洁净化转变,煤矿智能化和煤炭智慧物流将成为行业发展亮点,煤炭工业发展还需要大批的工程技术人才。山东不仅是煤炭资源大省,也是第一用煤大省。山东科技大学因煤而生、因煤而兴,行业特色是立校之本、强校之基,“十四五”时期,山东科技大学应立足山东、面向全国,强化行业特色,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思想升级、行动升级、效果升级”,为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强大力量,为建设世界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一)关于《方案》。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十二

20xx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提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读起来深受教益。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着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为深入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校于近日组织召开了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分别在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上传达并学习了文件精神。

xx月xx日,xxx校长在行政会上传达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就方案中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作了详细的传达。陈校长要求全体行政认真学习方案,结合实际工作,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营造新背景新时期下的校园良好教育环境。

xx月xx日,xxx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全体教职工讲解了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标与重点任务,特别强调了”师德师风“、”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与”一线学生工作“,希望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心,认真践行师德师风要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好教师。

《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学校评价的根本标准,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主线和学校办学的根本遵循。

一要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推进“校党委-中层党组织-党支部”三级联动,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弘扬科学精神观、创新质量观、服务贡献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

二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增强学生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为统领,以共产主义远*_**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建好课堂教学、网络思政、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社会实践、文化传承等六大功能平台和十大育人实施体系,构建系统科学、协同高效、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形成具有强大合力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三要加强校内治理结构建设。坚持章程在学校规章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动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内部治理体系,让治理各方“有序”,让学术治理“回归”,让民主管理“落地”,让管理重心“下移”,让办事流程“再造”。将“放管服”改革作为推动学校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破口,通过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激发***办学活力,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增加动能。

《总体方案》指出,要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学校要坚持问题导向,把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作为重要任务。

一要在教师评价方面突出师德导向。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坚持以师德为先,以教学为要,以育人为本。加强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严把师德师风考核,完善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划定师德底线红线,强化师德监督和失德失范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扭转“唯文凭”“唯帽子”的不科学评价导向,破除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建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二要在学生评价方面突出全面导向。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化体育工作,让学生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加强人文和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依靠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理念。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评价导向,破除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和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错误做法,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三要在科研评价方面突出质量导向。破“五唯”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扭转“唯论文”的不科学评价导向,广受师生关注的帽子、文凭、职称、奖励等均与论文休戚相关。破“五唯”并非去“五唯”,不“唯论文”不是说不关注重视论文,而是不以论文数量、不以论文指标数据作为评价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直接依据。科研评价要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要清理在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科研奖励、评奖评优、学位授予等方面与《总体方案》精神不相符的文件,并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分类制定不同的科研评价模式,不断完善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和同行专家评议机制,从而有效扭转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唯论文”不良导向。

《总体方案》指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为了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将提升办学水平作为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脚点。

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师评价时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基本要求,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推进“自省、自律、自查、自纠”质量文化建设,将质量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加强教育教学评估机构建设,建立专业化评估队伍,实施教育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推动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持续提高质量为目标,不断改革教学过程、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要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完善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和促进成果转化的科研评价体制,对于基础研究类科技活动,注重评价新发现、新观点、新原某某、新机制等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对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活动,注重评价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等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扭转在科研领域的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推动产出更多高质量的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

三要提高支撑服务质量。学生培养和科研产出都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实际贡献,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以及科技创新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支撑力度。紧紧围绕服务xx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海洋强省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需求,以及行业创新发展的需要,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持。

目前,山东科技大学正处于全面建设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学校锚定发展方向、释放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抓手,只要抓牢、抓实、抓好这个“龙头工程”,科大高铁动车组就必然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和方向行稳致远!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一、突破结果唯一,注重过程本位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二、探索增值评价,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制定的方案。

通过这次对《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深入学习和了解,及时了解党中央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宏观战略布局,紧跟党的教育发展步伐,把为党培养人为党育人工作落实到自己的教育工作中。

《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主要原则是,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问题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坚持科学有效,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坚持中国特色,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方案》确定的改革目标为: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方案》列出的五项重点任务:

二是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完善幼儿园评价,改进中小学校评价,健全职业学校评价,改进高等学校评价。

五是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树立正确用人导向,促进人岗相适;

《方案》组织实施,一是要落实改革责任,二是要加强专业化建设,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履职尽责,带动全社会形成科学的选人用人理念。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涉及到不同主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以攻坚克难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劲,进行系统设计、辨证施治、重点突破。

《总体方案》的基本定位和考虑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为推动各级党委进一步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完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的工作机制,《总体方案》提出:“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主要设计了三项改革任务。

第一,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在健全领导体制方面,提出各级党委要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职责,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紧紧抓在手上,贯穿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牢固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坚决克服短视行为、功利化倾向。在完善工作机制方面,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完善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教育一线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联系学校和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工作等制度。

第二,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在评价内容上,提出对省级政府主要考核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教育突出问题等情况。在评价方式上,既评估最终结果,也考核努力程度及进步发展。各地根据国家层面确立的评价内容和指标,结合实际进行细化,作为对下一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的依据。

第三,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三不得一严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对教育生态问题突出、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依规依法问责追责。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引导各级各类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切实推动把立德树人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总体方案》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加快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评价标准,将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加强和改进学校党的建设以及党建带团建队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依法治校办学、维护安全稳定作为评价学校及其领导人员、管理人员的重要内容,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为更好地引导广大教师履行职责,《总体方案》设计了一系列改革任务。

第一,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第二,突出教育教学实绩。第三,强化一线学生工作。

《总体方案》在改进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和高等学校评价中分别进行了政策设计。

第一,突出质量导向。教师科研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得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

第二,实施分类评价。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特点,坚持分类评价,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探索长周期评价,完善同行专家评议机制,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探索国防科技等特殊领域教师科研专门评价办法。对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前沿技术突破、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难题、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申报高级职称时论文可不作限制性要求。

第三,改进高校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推进高校分类评价,引导不同类型高校科学定位”,“探索建立应用型本科评价标准,突出培养相应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方案的发布为深化新时代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吹响了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改革的号角。当然,教育评价问题不仅仅是教育发展问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更是新生事物,涉及不同领域、不同主体、不同对象,实践操作难度很大,必须破立并举,方可久久为功。

为应用型高校。应用型本科教育评价宜采取学校自评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原则,按学校类别依次展开,评价对象首先应该是列入教育部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普通本科高校,其次是通过合格评估的新建本科院校,最后才是独立学院和其他应用型本科高校。

其次,要坚决破除教育评价功利化倾向,坚持地方性、行业性、应用性的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五唯”的顽瘴痼疾,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针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突出问题和需求侧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引导高校从治理结构、专业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师资结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改革。针对学校评价,要坚决破除重规模轻内涵、重学术轻应用等倾向,树立坚持扎根地方、服务行业、崇尚应用的办学导向,突出企业工程师为本科生上课、“双师型”教师占比、应用型课程、应用型专业、来自企业的学位论文(毕业设计)、产教融合项目(平台)、应用性研究和成果、毕业生地方就业占比等;针对教师评价,要坚决破除重学历轻能力、重科研轻教学、重校内轻校外等现象,树立潜心教学、服务地方、全心育人的评价导向,突出师德师风、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学生指导等;针对学生评价,要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突出学术诚信、学习过程、知识应用、综合素养、社会实践等。

然后,要坚决破除评价模式和评价工具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评价原则。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取得了较大发展,建立了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学籍学历信息管理平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等一大批高质量的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在推动高等教育公平公正、促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育管理信息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信息化平台泛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另一方面,信息化平台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评价模式的简单化、模式化和僵硬化等现象,违背了科学评价的基本原则。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仅仅通过某个阶段或某个时点的少量数据、少量个体和几个方面等进行评价肯定是不客观和不公正的。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必须坚持定性和定量、局部和整体、个性和共性相结合的原则,必须学生、家长、教师以及社会等多方参与,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就必须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不断完善数据平台,不断创新评价工具。

“唯名校”“唯学历”“唯称号”的用人导向,充分发挥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评价结果运用,可以将评价结果与财政经费投入、绩效分配、合格评估、招生指标、专业认证、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学位点申请等挂钩,综合发挥评价结果的调控和导向作用。同时,也要坚决摒弃一些错误做法,不要把人才称号和数量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承担科研项目、职称评聘、评优评奖、学位点申报的限制性条件;不要将学科科研平台数量、sci论文数量与应用型本科高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要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用人选人的限制性条件;不要通过任何形式以合格率、毕业率、升学率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不要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等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教育事业需要向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已经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更是一项必须完成好的艰巨任务。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性改革的文件,是一部顺应新时代发展要求、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引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对于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有着重大意义。《总体方案》既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指明了方向,其核心要义也为学校现阶段改革发展指明了根本遵循、重要任务和指引目标。

一、贯彻“立德树人”根本遵循要加强的“三个建设”

《总体方案》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学校评价的根本标准,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主线和学校办学的根本遵循。

一要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持续推进“校党委-中层党组织-党支部”三级联动,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弘扬科学精神观、创新质量观、服务贡献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

二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增强学生使命担当、引导学生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为统领,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引领,建好课堂教学、网络思政、科学研究、管理服务、社会实践、文化传承等六大功能平台和十大育人实施体系,构建系统科学、协同高效、特色鲜明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形成具有强大合力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教育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三要加强校内治理结构建设。坚持章程在学校规章制度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推动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内部治理体系,让治理各方“有序”,让学术治理“回归”,让民主管理“落地”,让管理重心“下移”,让办事流程“再造”。将“放管服”改革作为推动学校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突破口,通过重心下移、权力下放,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为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增加动能。

二、落实“破除五唯”重要任务要突出的“三个导向”

《总体方案》指出,要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学校要坚持问题导向,把破除“五唯”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作为重要任务。

一要在教师评价方面突出师德导向。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首要条件,坚持以师德为先,以教学为要,以育人为本。加强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严把师德师风考核,完善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切实提高思想政治与师德师风考核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划定师德底线红线,强化师德监督和失德失范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扭转“唯文凭”“唯帽子”的不科学评价导向,破除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建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二要在学生评价方面突出全面导向。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化体育工作,让学生在体育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锻炼意志。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加强人文和美育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树立依靠劳动创造美好未来的理念。扭转“唯分数”“唯升学”的不科学评价导向,破除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和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错误做法,建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三要在科研评价方面突出质量导向。破“五唯”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扭转“唯论文”的不科学评价导向,广受师生关注的帽子、文凭、职称、奖励等均与论文休戚相关。破“五唯”并非去“五唯”,不“唯论文”不是说不关注重视论文,而是不以论文数量、不以论文指标数据作为评价学术水平与创新贡献的直接依据。科研评价要重点评价学术贡献、社会贡献以及支撑人才培养情况,不将论文数、项目数、课题经费等科研量化指标与绩效工资分配、奖励挂钩。要清理在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科研奖励、评奖评优、学位授予等方面与《总体方案》精神不相符的文件,并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分类制定不同的科研评价模式,不断完善代表性成果评价机制和同行专家评议机制,从而有效扭转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忽视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等“唯论文”不良导向。

三、实现“提升水平”指引目标要提高的“三个质量”

《总体方案》指出,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是为了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学校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将提升办学水平作为推进各项改革任务的落脚点。

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师评价时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基本要求,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推进“自省、自律、自查、自纠”质量文化建设,将质量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加强教育教学评估机构建设,建立专业化评估队伍,实施教育教学质量自我评估制度,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推动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持续提高质量为目标,不断改革教学过程、优化资源配置,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要提高科研成果质量。完善有利于激发创造活力和促进成果转化的科研评价体制,对于基础研究类科技活动,注重评价新发现、新观点、新原理、新机制等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对于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类科技活动,注重评价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等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贡献和影响,扭转在科研领域的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推动产出更多高质量的重大标志性科研成果。

三要提高支撑服务质量。学生培养和科研产出都要更加注重实际效果和实际贡献,不断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以及科技创新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支撑力度。紧紧围绕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海洋强省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需求,以及行业创新发展的需要,提升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创新发展提供更高质量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持。

目前,山东科技大学正处于全面建设工科主导、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的关键时期,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学校锚定发展方向、释放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的关键抓手,只要抓牢、抓实、抓好这个“龙头工程”,科大高铁动车组就必然能够沿着正确的轨道和方向行稳致远!

近段时间,我利用工作之余,积极投身到教研教改知识的学习当中。我认真学习了魏书生、李镇西等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经验、教学杂志上面有关教研教学的文章,以及介绍杜郎口教学模式的《课堂的哥白尼革命》一书。通过学习,我充实了自己的教学理论,开阔了自己的视野,迸发了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现将学习中个人的片面认识,简要汇报如下:

魏书生老师通过自己潜心研究教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以他全新的教育理念,走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路。作为语文课老师,他长时间不进教室,不讲课,学生照样自觉主动的积极学习,取得优异成绩。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仍能从繁琐的班级管理工作中解脱,让学生成为自己的助手,从容应对班级管理。这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而读后认真思考,魏老师之所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不仅取胜于科学严谨的管理措施,还取胜于自己崇高的人格魅力。首先他用自己博大无私的爱感染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赏识教育,学生做错事没有斤斤计较,抓住不放。不仅不体罚学生,而是让学生唱歌或做件好事改正错误,在充满爱的教育中真正体现出在学生心中伟大地位,学生受到感染,主动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老师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学生才会承认自己所作所为,心悦诚服地接受惩戒。其次,他能身体力行,以他自身的行为做表率,毫不懈怠地带领学生无论是在严寒或是酷暑,从不间断地锻炼身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具有坚强不息的拼搏精神,形成坚忍不拔的坚强的意志。作为每一位教育学生的老师,我们的工作对象是长知识学本领有思想的学生,这决定我们的工作具有特殊性,我们要想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学生,我自己必须是一名德才兼备,勤奋好学、吃苦耐劳的老师,要想锻造出好钢材,自己先要有扎实过硬的技能。

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实时更新,不学习不仅不能与呼唤学习型社会这一大需要相协调,还有愧于代表着进步与知识的“教师”这一称号,更不能很好地胜任我们的工作。纵观当今教坛,教育前辈和教育同仁就教学改革做出了不懈努力,有很多宝贵的成功经验无偿的供我们学习,我们只需采取正确的学习态度就能轻松获得成功。反思自己的教学,虽然有新课改理念的融入,但自己的教育技术手段还很落后,大多数情况下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靠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偶尔用上录音机就能使学生欣喜若狂,学习积极性大增,课堂教学效果极佳。试想,如果在先进教学模式下,我们把预设的课堂问题,以及参考答案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用影像画面创设课堂情景,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学习知识将会是怎样的享受,课堂效率和课堂效果将会有怎样的飞跃,而本人在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知识几乎是空白,因此,我要从头再来,积极学习。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十三

为深入学习《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切实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我校于近日组织召开了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分别在行政会与教职工大会上传达并学习了文件精神。

10月16日,陈宁川校长在行政会上传达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就方案中的背景、目标、重点任务作了详细的传达。陈校长要求全体行政认真学习方案,结合实际工作,坚持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努力做好各项工作,营造新背景新时期下的校园良好教育环境10月20日,陈宁川校长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达《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为全体教职工讲解了方案的出台背景,目标与重点任务,特别强调了”师德师风“、”突出教育教学业绩“与”一线学生工作“,希望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教书育人的信心,认真践行师德师风要求,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争做一名好教师。

20**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进行了集中论述,明确提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要改,坚决改变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的导向和做法;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率先破除唯名校、唯学历是举的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给全社会带个好头,担起育人的社会责任。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就是着眼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主线,贯穿于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始终,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以破“五唯”为导向,就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以五类主体为抓手,就是立足全局,坚持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针对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不同主体,充分考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不同教育领域和大中小幼不同学段特点,分类分层研究教育评价改革思路、提出改革措施、明确实施路径,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破”的是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立”的是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相应提出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改革学校评价。“破”的是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立”的是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相应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

改革教师评价。“破”的是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立”的是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相应提出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

改革学生评价。“破”的是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立”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相应提出树立科学成才观念。

改革用人评价。“破”的是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立”的是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改进中小学校评价,提出义务教育学校重点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障学生平等权益、引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以及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情况。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十四

经验是指在阅读和练习后写出的一种接受性写作。语言阅读体验类似于数学阅读笔记经验是指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通过实践和写下来反映学习内容,类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会议强调,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指出了教育评价之真义,对今后教育评价深化改革具有鲜明深刻、意蕴丰富的引领作用。

传统评价观以结果为唯一依据,过度强化了结果在整个评价中终端的关键地位,带着结果至上的浓郁色彩——这进一步导致了偏重分数、轻视过程的严重后果,甚至表象的分数似乎可以“铆定”教育乾坤。其实,分数只是冰冷、机械的数字符号,它后面还有更丰富的意蕴,需要评价主体多视角、多向度地辩证看待。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例如,学生的成长不但源自智力活动,而且,更深层次的是取决于情感凝聚的热切度和专注度,取决于意志力量的自控度和持久度,取决于语商表达的确切度和精彩度。没有一个学生仅仅凭借着智商之高度,就能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艰难险阻、赢得贯穿过程始终的最后成就。

因此,优秀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符号,教育评价不能止步于某某,还要科学评价学习主体是否享受活动过程中的情意态度、生命活力乃至质疑批判。否则,难以可持续地升华到更高级的新一轮课程学习中。过程评价较之于结果本位要困难得多。但我们要在不偏废分数的评价结果的同时,更要对生命发育和成长的过程中精神力量的生长给予特别的关注。“结果本位”与“结果过程兼顾”是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辨别伪教育与真教育的试金石。

增值评价属于新鲜的前卫概念,《改革方案》也是首次提出。它以享有“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的拉尔夫xxxxx泰勒的思想为理论基础,根据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步幅度来评价教师的绩效,而不是仅仅以单纯的考试分数。

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这正如另一位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本杰明xxxxx布鲁姆所说:衡量学校好坏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步的幅度。正因为这样,增值评价决然不同于终端式鉴定评价。

在具体操作上,涉及教学创造力的增值。即将学生原有基础纳入增值评分范围,以其比较学生在接受教师教育后成绩的增长幅度。增值评价分,有点复杂:首先根据原有基础得到一个输入值,然后根据学生受教育后的成绩得出一个输出值,输出值与输入值之间的差就是增值,用公式表示就是:增值=输出值-输入值。增值评价开展得并不普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对最初的“原某某”和接受教育后的“原某某”,如何转化为“标准分”比较困难。因此,《改革方案》指出,“探索增值评价”,以待逐渐推进、改进完善、方便操作。然而,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

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

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

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教育发展离不开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底色。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突出教育本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注重教育价值融合,既强调人才的全面发展,又突显教育的社会价值,明确“四个服务”,确立了新时代教育发展基调。其中,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取向,人民中心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立场,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标尺。

毋庸赘言,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显著的,但也不必讳言,我国当下教育中也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以“五唯”为代表的功利化倾向。“五唯”在教育实践中有多种表现。一些学校、家长、学生过于强调智育、重视分数,“分数至上”“分分计较”,还不同程度存在着“刷题”、超前学习、过度教育等现象。有的学校和地方政府片面追求升学率,“一本率”“北清率”甚至成为评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评价教师的硬指标。选用人才重学历轻能力,“学历高消费”“名校效应”“学历歧视”还在一定范围存在。高等学校中还存在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片面追求人才“帽子”、论文发表的数量和级别,以及论文抄袭、数据造假等现象。“五唯”问题严重偏离了新时代教育价值观,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评价与价值不可分割。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教育价值是评价的目标和结果。教育价值观为教育评价提供尺度,教育评价的维度、内容、方法、标准和手段都充分体现着教育价值观的尺度,引导人们教育行为的价值选择与追求。教育评价是教育价值观导向功能的延伸,教育评价通过价值引导,调整和匡正人们错误的教育需求与价值观念,保障和实现教育价值观对人们教育行为的指导作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篇渗透着教育价值观的立场、尺度,反映了教育事业发展的价值追求,为弘扬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了机制、行为、思想和环境保障。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教育评价是反映教育实践成效的完整系统。只有进行教育评价的系统性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和顽瘴痼疾,从总体上匡正人们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行为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统一。《总体方案》坚持统筹兼顾原则,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对教育评价改革进行了深度谋划、系统设计、全面布局,涉及教育实践的全环节、全主体、全要素、全类别以及各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教育评价机制和制度,为各级各类教育和主体落实新时代教育价值观提供机制保障,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科学性。科学的教育评价一定反映教育本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体现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总体方案》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分层分类创新和改革教育评价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标准,形成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规范人们的教育行为,祛除教育中的浮躁之弊,保障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人才选拔与使用符合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要求。

《总体方案》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价值性。任何教育评价都包含着某种价值立场和尺度,促使全党全社会端正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价值观念,确立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统一思想,规范教育价值创造的实践过程。《总体方案》强调,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旨在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目标,确保教育正确发展方向,针对不同主体的实践特点,分别建立了“科学履行职责”“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等五种教育评价尺度,促使主体行为回归教育本质,形成巨大教育合力,共同创造新时代的教育价值。

优化评价结果产生的社会效应,实现教育与社会互动的良性循环,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总体方案》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正确价值观和科学的教育发展理念,遵循了教育发展规律和教育改革逻辑,必将有利于加快构建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凝聚新的合力、打开新的局面,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读起来深受教益。

跨世纪教师不但能教书,而且能写书;不但是教书匠,而且是研究者。在教学中发现题目,在研究中解决题目,教学推动科研,科研增进教学,科研能力是衡量跨世纪教师的重要指标。一方面,以教育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教师不但要解释、组织和管理知识,而且要改编和具体说明课程;不但要针对每种环境选择最适当的教法和内容,而且要确定其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围绕这些需要组织教学;不但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要追踪大众媒体信息并培养学生批评性地选择和使用公共信息。教师假如不把教育作为研究对象,不对此进行深入的反思,其本身也会失去思考和发展的活力;教师只有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形,以研究者的眼光审阅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题目,则对已有的理论会更愿意思考对新的题目会更敏感,更有创见。另外一方面,以专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呼吸新鲜空气,吸收丰富养料,检验发展理论,走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成为某一专业理论的专家,用最新成果指导学生,启发学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以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他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取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师生同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养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意志、信念、动机,需要等非智力因素,实现师生间知识同步,思惟共振,感情共鸣,学生才会在轻松的状态下唤起创造的热情,开释巨大的学习潜能,取得最好的学业表现。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可以说就是引领时代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一位教师而言,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更应紧追时代步伐,把握现代化教学技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而不能墨守陈规,假如这样只会误人子弟,违反作为一位教师适应有的职业道德,是会被社会淘汰。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把握时代信息,紧随时代潮流并能正确掌控时代主流,积极有益的引导学生。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工具及传播方式遍及我们的平常生活。作为学生很轻易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和左右,所以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一些错误的、有害的、不良的信息伤害。这就要请教师应用熟练的计算机及其他途径能够迅速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并能正确引导他们。

2、学习、把握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技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作为一位教师应把握并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力求在授课进程中形象、生动、出色。

3、在信息化的时代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教学的进程中游刃有余。

4、重视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应重视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和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书刊、电视等渠道来展开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题目和解决题目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必须建立教育新理念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进程中的利用,再不断的应用进程中进步教师的信息素养。西南京大学学教授陈时见在《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化》的讲座中说:“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作为‘教书者的’教师不同。”“教师从一种从业职员转变成教育者,实质上是教育从简单化向复杂化转变。”记得《与众不同的教师》一书中有那末一段话:“教室里有甚么样的教师,就有甚么样的教育,就有甚么样的国民。”因此,对当代教师素质进步,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使命。教师不单单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严师,而且是拓展心灵聪明的人师。这就对现代教师的知识素质、职业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从事实践的教师与从事理论研究者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者。

那末,在这样的一种理论支持之下,我们的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环境呢?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善课堂教学行为,重建课堂中民主的、***的、人性的、同等的、互助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从课堂环境和课堂人际氛围的改变中体验到同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进而构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也是新课程改革中融会心育的核心题目。首先,从天天做起,从每堂课做起,逐渐减少知识的灌输,增加教学活动的安排,一点点地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传统教师把学生管得太紧、太严,转型路上,教师要勇于对学生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放手不同等“放养”,要善于安排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掌控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有需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也就是说教师从台前退居到幕后以后,要在严抓与放手之间寻觅一个平衡点。

其次,技术要先行。有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再把它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很好地整合,可以设计出很好的教学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爱好,终究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乃至可以说新技术是教师转型的引爆点。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可以说就是引领时代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更应紧追时代步伐,掌握现代化教学技能,熟练使用现代化教学工具,而不能墨守陈规,如果这样只会误人子弟,违背作为一名教师适应有的职业道德,是会被社会淘汰。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及时掌握时代信息,紧随时代潮流并能正确把握时代主流,积极有益的引导学生。信息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工具及传播方式遍布我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学生很容易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冲击和左右,所以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一些错误的、有害的、不良的信息伤害。这就要求教师运用熟练的计算机及其他途径能够迅速了解各种各样的信息,并能正确引导他们。

2、学习、掌握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技能,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作为一名教师应掌握并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能够使用多媒体教学,力求在授课过程中形象、生动、精彩。

3、在信息化的时代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游刃有余。

4、注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师应注重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引导和指点学生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能力;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书刊、电视等渠道来开展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必须树立教育新理念强化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再不断的运用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

西南大学教授陈时见在《教育变革与教师专业化》的讲座中说:“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与作为‘教书者的’教师不同。”“教师从一种从业人员转变为教育者,实质上是教育从简单化向复杂化转变。”记得《与众不同的教师》一书中有那么一段话:“教室里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因此,对当代教师素质提高,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使命。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严师,而且是拓展心灵智慧的人师。这就对现代教师的知识素质、职业品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的客观要求。教育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从事实践的教师与从事理论研究者是两种不同的研究者。

跨世纪教师不仅能教书,而且能写书;不仅是教书匠,而且是研究者。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在研究中解决问题,教学推动科研,科研促进教学,科研能力是衡量跨世纪教师的重要指标。一方面,以教育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教师不仅要解释、组织和管理知识,而且要改编和详细说明课程;不仅要针对每一种环境选择最适当的教法和内容,而且要确定其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围绕这些需要组织教学;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而且要追踪大众媒体信息并培养学生批判性地选择和使用公共信息。教师如果不把教育作为研究对象,不对此进行深刻的反思,其本身也会失去思考和发展的活力;教师只有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育情景,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则对已有的理论会更愿意思考对新的问题会更敏感,更有创见。另一方面,以专业作为研究对象,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呼吸新鲜空气,吸收丰富养料,检验发展理论,走在理论研究的最前沿,成为某一专业理论的专家,用最新成果指导学生,启发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他在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人在压抑,恐惧,紧张的心理状态下是很难有所创新的,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张扬个性,培养起探索未知的情感、意志、信念、动机,需要等非智力因素,实现师生间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学生才会在轻松的状态下唤起创造的热情,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获得最佳的学业表现。

那么,在这样的一种理论支持之下,我们的学生需要怎样的课堂环境呢?

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善课堂教学行为,重建课堂中民主的、和谐的、人道的、平等的、互助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从课堂环境和课堂人际氛围的改变中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关爱,进而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这是新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展开的重要保证,也是新课程改革中融合心育的核心问题。

首先,从每天做起,从每堂课做起,逐渐减少知识的灌输,增加教学活动的安排,一点点地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传统教师把学生管得太紧、太严,转型路上,教师要敢于对学生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放手不等同“放养”,要善于安排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有需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也就是说教师从台前退居到幕后之后,要在严抓与放手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其次,技术要先行。有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再把它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很好地整合,可以设计出很好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甚至可以说新技术是教师转型的引爆点。

方案的制定,反映出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系统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举措,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方案中指出改革教师评价,要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坚决克服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现象,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首要要求,强化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考察,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健全教师荣誉制度,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全面落实新时代幼儿园、中小学、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准则,建立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突出教育教学实绩。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引导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关爱每一个学生。

方案指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提出完善德育评价、强化体育评价、改进美育评价、加强劳动教育评价、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并提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郑新民谈英语教学与研究"深感在这里花点时间来讨论课堂教学管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在我们看来,作为普通教师,我们应该通过对课堂教学管理的所思,所想,所为来积极参与这场重大的教育评价改革,因为有效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创造和维持一个有利于提供最佳环境来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英语课堂教学具有其独特之处,也因此给我们提供了独特的挑战。据了解,在大部分的英语课堂里,教师都会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来教学,如教授专业知识,传达期望,分析批判,鼓励表扬,加强纪律(现在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现象比较严重,建议有关部门要尽快提出规约)等。多年以来,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种理念,即避免使用母语(汉语)来教学。但我们认为如果使用得当,汉语可以成为非常有效的课堂管理工具。如果我们不说汉语,有时候很难让学生立刻弄懂一些艰深晦涩的专有名词、定义或语法/语义上的规则等,反而增添了学习上的负担。由此可见,适当地使用汉语进行课堂教学组织是很有必要的。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建设健康的课堂文化至关重要,甚至为学业成功奠定基础。我们认为师生关系融洽很重要,我们应该抽出一定的时间和学生们进行全班或一对一的谈话。教师简单的举动,比如课前在教室外问候一下学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正效应。但是,对于学生的考勤工作我们应该大胆抓起来,管起来,要做好过细的核实工作,及时跟班导,辅导员,直至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通气和汇报。要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之所以这么做,出发点是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是为他们负责任。只有严格要求,才能培养出守规矩,懂纪律,努力向上的英才。不少教育家指出,教师平衡温暖和强大边界的能力是成功人际关系和课堂管理的关键。

有一点必须重申,保持相互尊重并不意味着我们跟学生只是朋友,我们可以对学生友好和支持,但我们毕竟是他们的老师,我们在严以律己的同时,也要负起我们该负的责任。教育人士普遍认为,为学生们建立恰当的课堂行为是作为教师所必须努力践行的。现在的不少学生随意在上课期间进食,例如是菜包和肉包这样味道很重的食物,我们应提醒他们要遵守课堂所需要的基本礼仪。我们很有必要经常性地向学生传达我们的期望与要求,做到苦口婆心,这对于保持风清气正的良好学习氛围至关重要。我们要让学生清清楚楚地知道在课程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对他们的期许。开学伊始,我们就要跟学生说清楚课程目标,行为规范,让他们要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主动自觉争取多发言,按时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和社会实践等。

为了让50分钟教学更有效,我们要善于学习和使用有效的教学管理策略,在一节课内教学模式不宜单调,要多变化活动形式。过于沉闷的教学方式会导致学生分心,并可能导致行为不端。现在的课堂大都有多媒体,但我们不能过度依赖多媒体,而要注意视觉提示的多样化,例如,把照片/绘画贴在班级的黑板上就可以用来帮助组织活动,不要老是使用ppt,何乐而不为?在备课时,我们要充分考虑课堂活动顺序的安排,是先听写,还是先练习会话?是先讲语法,还是先做语法习题?要经常反思我们之前的课程是否成功。利用我们获得的教训来更有效地安排各种活动,从而达到有效的课堂管理之目的。

最后一点建议,我们要尽自己所能把问题学生变成我们喜欢的学生,也就是说我们要爱护自己的学生。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事实上,我们应该这样去想,没有一个学生不想成功。我们要像关心自家孩子那样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需要哪些帮助,尽量及时帮助他们,鼓励他们,相信他们,这样他们就一定能成长!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

11月2日,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李俊杰常务副校长带领发规处科级及以上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并部署安排学习贯彻《总体方案》的任务。

李俊杰常务副校长指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攻坚任务,学校职能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总体方案》落地落实的责任,结合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全面统筹思考,破立并举,深入研究“破什么”“立什么”的具体举措任务。

大家一致认为,《总体方案》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鼓舞人心,令人振奋。《总体方案》内容围绕立德树人要求,紧扣“破五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提出了系统科学的改革任务。在编制学校总体规划和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对照《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全面梳理相关政策、措施及方案等,系统谋划改革任务举措。

大家一致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改革的精神和奋进的姿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作出新贡献。

2020年12月15日,遂川县扬芬中学叶付勇校长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要求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文章。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持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性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前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唯分数论”很盛行。学生考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职称考核,评优评先,选调进城。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都会将各校考试成绩打印出来,教师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本班考试成绩与全县兄弟学校做比较。有的学校也会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好一点,就拼命的布置作业,大搞“题海战术”。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半夜三更都还没有休息。有的学校,老师规定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为两分钟,每餐吃饭的时间为十分钟。有的学校要求教师作业全批全改,老师改不完,就叫学生改,有的还叫家长改。

减轻学生负担,减轻教师压力,喊了多年,但成效甚微。君不见,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资料越来越多。有的学校,一门学科就有四五套资料,学生即使不休息,也做不完这些资料。有的资料,学生动都没动,就拿去卖废纸了。

值得欣慰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教育部规定,对于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遂川县教体局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明确规定每天要有一至二节的时间用于开展各种艺术社团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释放了学生压力,陶冶了学生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谋划,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一定会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国家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近一年多以来,我常沉迷夜深人静的独处时光,处于一种冥想的状态,任思绪穿梭时光,在内心修篱种菊,直到诗和远方愈发明朗。

去年年初,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隔了春天的脚步,褪去了春节的红幕,草长莺飞的季节姗姗来迟,亲眼目睹园内半数老师陷入了没有钱发工资的窘境,园外民营幼儿园经营举步维艰的情形,我的内心开始萌生一种强烈的危机感,党和人民给予我稳定的工作,让我不至于为生计奔走四方,但我是否做到去专注于每个幼儿的发展?党和人民对我的幼儿教育满意吗?有没有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可以让我能客观地感知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好与坏、得与失?我的内心是茫然的。

于茫然中,我一直在苦苦的探索着,在探索中豁然开朗。2020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于教育来说,如久旱逢甘露,久雨遇新晴。“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这句话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她刚好回答了我的困惑。我如获至宝,欣喜不已,这不就是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标准么?我深信,只要把这句话镌刻在我的心里,深入我的脑海,付诸于行动,就一定可以让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走向卓越!

我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这句话中,提取了三个关键词,游戏、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在趣味游戏中激发兴趣,让兴趣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从而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怎样才能在组织开展游戏活动中实现儿童的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呢?在认真梳理总结自己从教十年的经历中,我对趣味表现和严肃立意深信不疑,以此来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标准。

什么是趣味表现?一言以蔽之:呈现给幼儿的幼儿园生活是快乐的、游戏是有趣的。孩子们视园如家,视老师如妈妈。无论是习惯的养成还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都应该向趣味表现要方法,要目标。

将教育蕴含在趣味中,在趣味表现中实现教育目标。比如,我班孩子因为好奇将画画的颜料打翻了一地,这时候,没有指责: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把地弄脏了。而是呵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在好奇中激发兴趣,放手让孩子们去画、去涂、去探索。让孩子们观察,提出疑问,得到答案,原来蓝色遇见红色是紫色,绿色遇见黄色是黄绿色,红色遇见黄色就变成了橙色。“老师,我看到了彩虹”,“老师,这是国旗红”,“老师,我长大了要当一个画家”,于是我设计出“奇妙多彩的世界”的特色主题活动,带领孩子们认识多彩的世界,明白颜色之间有这么多的串联。这是来自好奇的兴趣,源自趣味的认知。生活处处皆课程,幼儿园生活是美妙有趣的,在趣味表现中实现教育目的。显然,这样诗意的幼儿园生活,孩子们一定乐于接受!如梁启超所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我想,教育亦需如此,才能体现出教育的价值。

把乐趣还给孩子,让天使的翅膀自由翱翔。“教是为了不教而教,教是为了乐学而教”。一次咯咯大笑、一次短暂的思考、一次认真把玩都是孩提时代最真实的乐趣。游戏,自带乐趣,自然也会得到幼儿的青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我的教育教学充满乐趣。我时常告诫自己,组织开展游戏不可随意,不可漫不经心,必须严肃立意。

阿莫纳什维利告诉我们,儿童的精神世界不可能是闲置着的,它犹如一座神殿,把它弃之不顾,无异教育的犯罪。所以,无论组织开展什么游戏,都必须认认真真策划好游戏中的价值引导工作。

游戏不是玩耍,不是迎合,不是灌输概念,而是给孩子的心灵点亮一盏灯,照亮孩子内心的真善美;打开一扇窗,还孩子一个精彩的世界;种下一粒粟,让孩子茁壮成长。在趣味游戏中挖掘游戏的深层次价值,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加强品德修养的、培养奋斗精神的……,育人如平地起高楼,只有夯基固本,才能一日百尺。开展游戏中,幼儿是飞翔的风筝,老师的手中握着线,时时牵挂相连,以幼儿为主体,相信幼儿,收放自如,松紧有度。老师融入游戏,并在游戏中绽放魅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整合零碎的事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游戏中实现育人的目标。建立一套游戏的完整体系,从系统和统筹的高度对一系列游戏的组合进行严肃立意,确保一整套游戏组织下来,孩子们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运动中锻炼了身体,也健全了人格;在游戏中享受了乐趣,也成就了习惯;在些小细节中释放了天性,也形成了价值取向,在游戏的片段中,形成思维和方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的过程,就是认识资源的过程,游戏的过程,就是对利用资源的实践。游戏能给幼儿带来一连串充满疑问、挑战、机会、兴奋、惊喜、沮丧、等待、满足、失落等等的体验,带来高品质的学习。我们要有一种基于幼儿发展性需要的课程资源视角,合理地搜集、运用资源,促进幼儿经验的生长。也要有一种基于幼儿实践性需要的活动策划视角,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实践方案,促使幼儿实践能力的培养。策划游戏之初,更加去注重观察那些有利于幼儿多样化游戏、持久性游戏的资源,比如幼儿园的户外种植养殖活动,玩泥沙活动等,多样化激发兴趣,持久性巩固认识。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提高了幼儿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于严肃立意和趣味表现中组织好每一天的每一个游戏,以游戏为教育教学的基本活动,这也是坚持“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最重要的举措之一。除了组织好游戏,我也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去小学化的要求之下,幼儿园究竟应该给孩子教什么?仔细梳理,正是要通过趣味表现教会孩子如何融入集体,让孩子们了解“个体与集体”的概念,感受“自己和环境”的关系;在游戏中,懂得如何进行社会交往,累积生活经验;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引导孩子早睡早起,按时吃饭,学会照顾自己;在游戏中,教孩子学习习惯,引导孩子们守时间、坚持不懈、专注于一件事……从什么叫形成优良的学习品质;继续以游戏的方式,将知识自然而然地传达给孩子,“教”给孩子知识。

心向往,脚步自然跟上。幼儿在前,我在后。我正在以方案中提到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儿童主动学习和全面发展”为指引。于严肃立意和趣味表现的艺术融合中组织好游戏这一基本活动,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这就是我努力的方向。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的出台实施,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

11月2日,围绕贯彻落实《总体方案》,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李俊杰常务副校长带领发规处科级及以上人员开展专题学习,并部署安排学习贯彻《总体方案》的任务。

李俊杰常务副校长指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是学校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攻坚任务,学校职能部门要主动承担起《总体方案》落地落实的责任,结合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全面统筹思考,破立并举,深入研究“破什么”“立什么”的具体举措任务。

11月6日,发规处组织全处人员精读《总体方案》全文,就教育评价改革的5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展开研讨。精读全文后,发规处全体人员结合学校发展和自身岗位要求畅谈了学习心得体会。

大家一致认为,《总体方案》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目标,鼓舞人心,令人振奋。《总体方案》内容围绕立德树人要求,紧扣“破五唯”,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提出了系统科学的改革任务。在编制学校总体规划和深入推进学科建设的过程中,应对照《总体方案》有关要求,全面梳理相关政策、措施及方案等,系统谋划改革任务举措。

大家一致表示,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改革的精神和奋进的姿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举措落地见效,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早日建成世界一流特色研究型大学作出新贡献。

2020年12月15日,遂川县扬芬中学叶付勇校长要求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并要求大家结合工作实际写出心得体会文章。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方向”。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持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性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以前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唯分数论”很盛行。学生考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师职称考核,评优评先,选调进城。教育主管部门每学期一次的期末考试,都会将各校考试成绩打印出来,教师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本班考试成绩与全县兄弟学校做比较。有的学校也会用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绩效工资的发放。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考好一点,就拼命的布置作业,大搞“题海战术”。有的学生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半夜三更都还没有休息。有的学校,老师规定学生课间活动的时间为两分钟,每餐吃饭的时间为十分钟。有的学校要求教师作业全批全改,老师改不完,就叫学生改,有的还叫家长改。

减轻学生负担,减轻教师压力,喊了多年,但成效甚微。君不见,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资料越来越多。有的学校,一门学科就有四五套资料,学生即使不休息,也做不完这些资料。有的资料,学生动都没动,就拿去卖废纸了。

值得欣慰的是,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发现了这些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教育部规定,对于教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的现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遂川县教体局大力开展大课间活动,明确规定每天要有一至二节的时间用于开展各种艺术社团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充分释放了学生压力,陶冶了学生情操,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谋划,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一定会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国家一定能够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在此也希望新时代教学评价改革早日落地,生根发芽,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体方案》明确,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教育评价改革,就是要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引导各级教育机构和学生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五唯”是当前教育评价问题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不科学的评价导向。

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副主任辛涛分析:“近年来,我国教育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但是,教育评价的功能仍未得到科学地、充分地发挥。这一问题突出表现为以分数和升学率为唯一依据来评价学生、学校和教育从业人员,以文凭、论文和帽子为唯一依据来评价人才。”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翟博具体分析:“‘唯分数’评价学生,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能力素质等成长的重要因素,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唯升学’评价学校,违背了教育规律,不利于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唯文凭’评价人才,忽视了人的品性和综合素质,不利于鼓励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唯论文’评价教师,忽视了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质;‘唯帽子’评价学科,忽视了学科建设的本质、职责、使命和作用,不利于推进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要深刻反思、克服教育各领域、各环节存在的‘五唯’问题,破立并举,提高改革实效。”

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认为,“破五唯”是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任务和重中之重,对整个教育系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示范作用,《总体方案》部署的五项教育评价改革任务,均是围绕“破五唯”的中心目标展开推进。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为牵引和切入点,开拓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新局面。

多年来,现代远程教育又称为网络教育正快速发展,对于想要提升自己学历的在职人士来说,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网络教育一直被认为是我国高等教育中含金量最低的,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网络教育就是花钱买证书,基本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大部分用人单位也对网络教育文凭不屑一顾。为了摆脱学历歧视观的现象,网络教育近年来一直在进行改革,例如提高报名要求,缩减部分专业,毕业要求更加严格等,自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到2021年发布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的通知可以看出,国家在不断地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服务高等教育大众化,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提升网络教育的含金量。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十五

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心中的楷模,一言一行,皆代表教师的形象,是学生行为模仿的对象,所以每天笑容待人,不把生活中的情绪带入工作中,对待学生要有耐心,不急躁,面对学生,要大方得体,体现教师端正的行为态度,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不能讲粗话,脏话,是作为教师的德道底线。

二、教师要有扎实的业务基础。

古人言: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传道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要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自己必须知识过关,教学业务能力要达标,要勤于钻研,总结教学方法。主动自己参加各类培训,提升自己。积极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再实践当中成长。工作中严于律己,精益求精。

三、教师要相互关爱。

教师是个群体,是个大家庭,各科老师是大家庭里面的成员,都是共同为了家庭的美好,各成员分工不同,但是相互之间要关爱,理解,沟通。各科目之间的老师要相互配合,为了同一个目标,让我们的学生变的更好而不断的去努力。不能计较个人得失,要有牺牲的精神,服务大家。教师应该是一个道德高尚的群体。学校是个大家庭,每一位教职工都是学校的一份子,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一位教职工的目标都是为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职工的责任。我认为,做好一名教师,必须多读书、善积累、勤实践、重合作、常反思,既能创新教育模式,顺应时代的变迁,又使教育回归本真,不忘育人初心。

教师队伍的建设,归根结底是让每个教师有归属感、幸福感,让每个教师主动的去自我修养,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让自己变的更完善,实现人生价值。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十六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深知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应牢记党的宗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意识,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政策,这是人民教师的精神所在。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1、严以律己,注重言行。为人师表,坚持严以律己,增强自身的自控潜力,每一天都带着一份好情绪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学生。

2、培养良好的内在素养。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学生。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有效地备课,体现教师教学的智慧,常规教学做到扎实有效。

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我们必须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用心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4、坚持“一切为了。

学生。

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关心每一个学生努力发现和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

5、注重团队合作。学校的。

工作。

需要多方人员的配合才能得以良好运作,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团队精神”。学校是一个大家庭,个人只有融入到这个大家庭才能得到提高,体会到工作的愉快,学校也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十七

《总体方案》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破除“五唯”顽瘴痼疾,引导全党全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具有重大意义,必将有利于推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是践行者,要跟从国家大方向,从小事着手,从每一节课着手。

我也赞同《方案》中的这一点。学习的成果,是一个多重努力的参与过程,也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其中,有情商、智商、志商、语商等多因素的融入并决定,分数只是多因素融合后的一种结果。浮出水面的是可以直观到的智商的结果——分数,然而潜存在水下的是不容易发现的共同培育着智商的情商、志商、语商等一系列素养。

说实话,长期的循环工作已经让我退去了刚上班的热情。然而增值评价这一项正好激活教师生机。增值评价强调的是学生进步的增幅,而不是单调、机械的数字;强调的是学生较之原有学业的增值分,而不是孤立静态、固化凝止的数量符号。

增值评分法的引入,给我们洞开了考察教师教学力的一扇新视窗。毕竟,我们对考试成绩的分析,太执着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最高分、最低分等传统数据链的一成不变的固化分析上。而引入增值评价的积极作用在于拓展教学评价的多渠道,消解了评价的种种遮蔽,敞亮了评价之眼的洞察深度。

其一,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更是为了改进教师的教育教学之方法,激发教育教学活力和积极性。其二,最大限度地释放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完满享受学习的高峰体验。其三,真正有助于教育公平的落实,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创新活力的迸发和科学化发展。从发展的意义看,增值评价确实拥有可以期待的远景,有待教育评价界的切实努力。

作为一名上班10多年的教师,我们要趁着增值评价的改革,再次充满激情,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作人生的最大乐趣。教师有了爱,才能点亮学生的心灵,也才能有不断创新、进取的原动力。身为教师,更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关键是要勤于学、精于教。同时,教师要有仁爱之心,读懂学生和用爱尽责是两大重点,自觉的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个“用生命去感动生命、用生命去激活生命、用生命滋润生命”的过程。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十八

教育改革进入深入区和攻坚期,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是理顺体制机制的前提。意见抓住问题要害,聚焦管理顽疾:

——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

——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深入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实行学区(乡镇)内走教制度。逐步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

——完善教师资格考试政策,新入职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

——逐步将幼儿园教师学历提升至专科,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师范专业专科和非师范专业本科,初中教师学历提升至本科,有条件的地方将普通高中教师学历提升至研究生。

——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

——完善职业院校教师资格标准,探索将行业企业从业经历作为认定教育教学能力、取得专业课教师资格的必要条件。

——严把高等学校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推动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将评审权直接下放至高等学校。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十九

教师教育是培养教师的关键环节,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活水。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578万。与2012年相比,学前教育专任教师增加75.3万,增长50.9%;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增加16.2万人,特殊教育专任教师增加9516人,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增加18.7万人。

然而,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结构性失衡问题仍然存在,大力振兴教师教育,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至关重要。

意见提出:

——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

——鼓励各地结合实际,适时提高师范专业生均拨款标准,提升师范教育保障水平。

——完善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履约任教服务期调整为6年。

——推动一批有基础的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设立师范专业。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心得篇二十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此次教育评价改革,通过五“破”五“立”教育评价“指挥棒”全面转向。

1、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

破:短视行为和功利化倾向。

立:科学履行职责的体制机制。

2、改革学校评价。

破: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

立: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3、改革教师评价。

破: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等行为。

立:潜心教学、全心育人的制度要求。

4、改革学生评价。

破: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不科学做法。

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要求。

5、改革用人评价。

破:文凭学历至上等不合理用人观。

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的人才使用机制。

此次国家的教育评价改革是切合实际、贴近民生、解决顽瘴痼疾的重要举措。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每天与学生们朝夕相处,切身地体会到目前教育评价机制存在弊端。例如唯成绩论,评价一所学校教学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好差就看学生的成绩。为提高成绩,学生夙兴夜寐,还要利用假期补课,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来“学习”。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涌现出一批成绩优异的学生,但同时也淘汰掉了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实际上承受了更大的压力,甚至很多出现心理问题。上述正是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的真实写照,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总体方案》第四点提出改革学生评价,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树立科学成才观念。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可以看出,此次学生评价改革旨在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53208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