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实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5 05:04:03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实用16篇)
时间:2023-12-05 05:04:03     小编:梦幻泡

世界上每个独立发展的国家都曾在古代文明史中留下了自己的篇章。如何培养财商,合理规划理财是人们追求财富的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相关范文,供大家参考。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一

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由成功励志网整理,希望有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的这篇文章教师职业道德论文教师的职业道德论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酷爱门生是师德的焦点。

门生的生长不但是阳光、雨露、面包和开水就能完成的。他们必要一样与植物和其他植物所差别的工具——这便是炽热而朴拙的心。中国有句古话:“爱人者,兼其屋上之鸟。”教师对门生的爱,会被门生内化为对西席的爱,进而把这种爱迁徙到西席所教的学科上,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而“乐其道”,因而爱的教诲是我们讲授上的宏大推进力。西席体贴门生,就能载起我们教诲界称之为严酷要求的那条很难驾御的小舟。没有这种体贴,小舟就会停顿,用任何高兴也无法使它挪动。西席酷爱门生有助于门生精良风致的作育;有利于发明生动、生动的学习气氛,使门生连结精良的学习形态;有利于……而这统统,都是做好教诲事情必不行少的条件。

二、酷爱门生是师德的焦点。

赞可夫说:“当西席必不行少的乃至险些是最重要的品格,便是要酷爱儿童。教师职业道德论文”英国教诲家罗素指出:“通常西席缺乏爱的中央,无论是风致照旧伶俐,都不克不及充实地或自在地生长。”可见酷爱门生是师德的焦点。要是我们深条理地思索一下,西席休息职业的特别性决议了酷爱门生是西席的本分。西席职业的最大特点是作育新一代。西席的休息工具是人,并且是人群中最年老、最有生机,最喜好学习,最容易担当新事物,最具富厚情绪、本性奇特的群体——少年儿童;西席的使命便是在讲授历程中,凭着本身的本性、知识、才气、情绪、品德和意志,把门生作育成德、智、体、美等片面生长的社会主义奇迹的设置装备摆设者和办理者。由此可见,西席的休息便是教诲人、塑造人,西席才因而得到“人类魂魄的工程师”的佳誉。西席这种休息的特别性决议了西席必需酷爱本身的教诲工具,酷爱门生。同时,西席休息的特别性也划定了师生干系是学校里最重要的人际干系的特别性,由于西席在整个教诲讲授历程中处于主导的职位中央,这就决议了在师生干系中,西席对门生的爱是主导方面,酷爱学天生为创建调和师生干系的条件,也就天然的成为调解师生干系的西席的.职业品德范例。要是我们再深条理的思索一下,西席休息职业的特别性决议了酷爱门生是全部讲授运动的底子。在教与学的双边运动历程中,现实上是师生之间情绪交换的历程,由于教的主体是西席,客体是门生,学的主体是门生,客体是教师,只要主客体情绪调和同等的时间,教与学的使命才气很好的完成,才气构成讲堂上的教与学的精良的互动佳境。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二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支柱行业之一的建筑业也以呈现崭新的姿态,随着建筑业市场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就更引起关注。建筑工程质量一直是工程建设中尤其突出的问题所在。本着搞好建筑工程质量的目的,本文提出几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初探性的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初探;影响因素;工作质量。

建筑工程质量可分为狭义和广义。狭义-主要是指从使用功能上说,强调的是实体质量,比如说基础是否坚固耐久、主体结构是否安全可靠、采光和通风等效果是否达到预定要求是否合理等。广义-主要指的不仅包括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而且还包括形成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的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是指参与建筑工程的建设者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工程实体质量所从事工作的水平和完善程度,包括社会工作质量、生产过程工作质量。现就广义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做初探性的探讨研究。

一、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

建筑工程产品质量与一般的产品质量相比较,建筑工程质量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影响因素多、隐蔽性强、终检局限性大、对社会环境影响大、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等特点。

1、影响因素多。

建筑工程项目从筹建开始决策、设计、材料、机械、环境、施工工艺、管理制度以及参建人员素质等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它具有受影响因素多的特点。

2、隐蔽性强,终检局限性大。

目前建筑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一般事后表面上看质量尽管很好,但是这时可能混凝土已经失去了强度,钢筋已经被锈蚀得完全失去了作用,诸如此类的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在工程终检时是很难通过肉眼判断出来的,有时即使使用了检测仪器和工具,也不一定准确的发现问题。

3、对社会环境影响大。

与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质量的好坏有密切联系的不仅仅是建筑的使用者,而是整个社会。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还影响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特别是有关绿化、环保和噪音等方面的问题。

二、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在业主建设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五个方面,即人(man)、材料(material)、机械(machine)、方法(mathod)和环境(enviornment),简称为4mie因素。

1、人员因素。

人是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人员的素质将直接和间接地对规划、决策、勘察、设计和施工的质量产生影响,而规划是否合理、决策是否正确、设计是否符合所需要的质量功能、施工能否满足合同、规范、技术标准的需要等,都将对建筑工程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人员素质是影响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2、工程材料。

工程材料泛指构成工程实体的各类建筑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它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工程材料选用是否合理、产品是否合格、材质是否经过检验、保管使用是否得当等,都将直接影响工程工程的质量。

3、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可分为两类:一是指组成工程实体及配套的工艺设备和各类机具,如电梯;二是指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如各类测量仪器和计量器具等,简称施工机具设备。机具设备对工程质量也有重要的影响。工程用机具设备其产品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工程使用功能质量。

工艺方法是指施工现场采用的施工方案,包括技术方案和组织方案。前者如施工工艺和作业方法,后者如施工区段空间划分及施工流向顺序、劳动组织等。在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案是否合理,施工工艺是否先进,施工操作是否正确,都将对工程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大力推进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提高工艺技术水平,是保证工程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因素。

5、环境条件。

环境条件是指对工程质量特性起重要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工程技术环境,如工程地质、水文、气象等;工程作业环境,如施工环境作业面大小、防护等;工程管理环境,主要指工程实施的合同结构与管理关系的确定等;周边环境,如工程邻近的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等。环境条件往往对工程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

三、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和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水平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1、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必须实施动态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工程项目过程和管理过程的有机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和质量控制随时间、地点、客观条件、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的发展而变化的,因此,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必须是动态的控制。是指从空间上的有关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部分、每一个子项目,直至每一个设备零件、材料单件,每一项工作、技术和业务,都要保证工程质量标准,才能确保建筑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水平。

2、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应事先对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加以控制,而不能是消极被动的,等出现质量问题再进行处理。所以,要重点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的事先控制和事中控制,以预防为主,加强过程和中间产品的质量检查和控制。

3、建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体系。

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参与建筑工程建设的各方,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合同、协议以及有关文件的规定承担相应的责任。

1)、项目业主的质量责任。

项目业主要根据建筑工程特点和技术要求,按有关规定选择相应资质等级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单位,在合同中必须有质量条款,明确质量责任,并真实、准确、齐全地提供与建筑工程有关的原始资料。凡建筑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建筑工程建设有关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均实行招标,依法确定程序和方法,择优选定中标者。建筑工程项目业主对其自行选择的设计、施工单位发生的质量问题承担相应责任。

2)、勘察、设计单位的质量责任。

勘察、设计单位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相应的勘察设计任务,不许承揽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以外的任务,不得将承揽的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也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单位的名义承揽业务或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业务。

3)、施工单位的质量责任。

施工单位必须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相应的施工任务,不许承揽超越其资质等级许可范围以外的任务,不得将承接的工程转包或违法分包,也不得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单位的名义承接工程或允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接工程。施工单位对所承包的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负责。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确定建筑工程项目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和施工管理负责人。

4)、工程监理单位的质量责任。

工程监理单位应按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担工程监理业务,不许超越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或以其他工程监理单位的名义承担工程监理业务,不得转让监理业务,不许其他单位或个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担工程监理业务。工程监理单位应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技术标准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与项目业主签订监理合同,代表项目业主对建筑工程质量实施监理,并对建筑工程质量承担监理责任。

四、结束语。

上述针对建筑工程质量控制提出了几点简单的控制措施,希望在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程中对工程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只有做各环节的有效控制,才能使建筑工程的质量达到最优。如果能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中,我们深入细致认真的分析,有效的采取相应的策略,是可以为国家节约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无形的提高了我们的建筑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戚振强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2】建设工程质量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3】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李子新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4】工程项目管理实务范式方法与管理表格马士华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三

1.高职学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理念落后当今社会,传统道德观念受到冲击而新的价值观念还没形成,大学生思想尚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抵抗种种社会不良风气和消极因素影响的能力较差,缺乏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因此,职业道德教育中的现代性内容对他们来说十分必要。旅游专业学生缺乏职业道德认知是高校旅游专业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应该解决的重要问题。

2.高职学校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意义认识不到位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历一个反复磨炼,不断累积的过程。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实践相结合,而仅限于知识教育,从而导致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意义认识不到位,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理想,学生职业道德缺失。

1.旅游教育重知识技能传授,轻职业道德教育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高职学校没有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应有位置,一般只是提出职业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缺乏实施具体过程。学校往往将工作重心放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上,而忽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导致学生缺乏职业道德方面的认知,不能满足学生立足社会的需求。与此同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重视传授专业知识,而轻视道德教育。在平时的学生管理中,辅导员和相关管理人员也忽视了在学生生活实践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很少用职业道德教育的理念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这是导致当前旅游专业学生职业责任感缺失、道德意识淡薄、职业素质低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职院校这种“重技能、轻道德”的做法,势必会影响未来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2.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不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使学生获得职业道德规范知识,而在于引导学生选择并建构合乎道德的职业方式。然而,高职院校现有的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模式仍存在不少弊端,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不强,学生对旅游职业道德的了解主要来源于旅游专业教师的讲解,缺乏专门的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理论知识灌输的方式,不善于运用问答或启发的方式在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旅游职业道德教途径比较单一,重理论轻实践,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实践机会较少,使培养出的学生走进社会后成为“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3.旅游专业教师缺少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指导旅游专业本身极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但大多数旅游专业学生表示在旅游专业实习过程中很少得到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指导,也很少听到他们谈及旅游职业道德的相关问题。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高职旅游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没有专门的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进行跟踪指导;二是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以发表论文、完成课题的数量和质量为依据,这导致很多教师将更多精力用于学术研究,形成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与学生仅仅保持一种“纯教”的关系,除了课内的答疑、辅导外,很少在课外尤其是在实习中给予学生职业道德指导。因此,旅游专业学生在旅游行业实习过程中出现的责任感缺失、服务热情不高、易被游客投诉等种种道德失范现象,与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指导的缺失存在一定关系。

(三)社会环境对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社会的日益发达,产生了功利主义等消极价值理念,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高职旅游专业学生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极易受到影响。加之学校不重视职业道德教育,导致不良社会环境制约了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使职业道德教育效果不佳。

综上所述,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每个旅游专业学生都应该具备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作为系统培养旅游人才的主要阵地,应充分了解高职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产生问题的成因,认识到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探索开展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四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西方思想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社会道德氛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等等,对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中专生的腐蚀和毒害不容忽视,这使得中专德育教育面临严峻的考验。再加上学校重智轻德的现象仍然存在,中专生在思想道德方面陷于了一个空前荒漠化的困境。因此,如何适应时代发展对道德教育的新要求,重新反思中专德育工作不足之处,并及时改进和提高德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中专德育教育的现状。

(一)中专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

中专生正处于心理发育期,面对自己身体的发育和人生环境的变化,逐渐不再依靠师长,而开始进行主动的思考。此时的他们具有对外界强烈的好奇心,喜欢独立的认知探索未知事物,并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对于长辈的教导,不再盲从,而是更愿意根据自己的思考来判定是否接受,并且通常以叛逆为荣。这种个体意识的觉醒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但由于他们自身缺乏人生阅历,并往往缺少实践锻炼,一旦缺少正确恰当的指引,在当今道德观纷繁混乱的形势下,很容易被迷惑而出现精神空虚、行为失范,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中专生具有当前青少年常见的道德问题,如:自我意识膨胀,缺乏集体组织观念;重视物质利益,追求个人享乐;社会责任感淡漠;缺少远大理想。并且由于中专生往往在中学时成绩一般或者较差,难免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不公平待遇,一些学生因此而性格压抑,很难接受外界善意的劝导,为中专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外,大部分学生在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同时,忽视自身的职业道德培养,这对于今后的工作将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中专德育存在的问题。

1.对德育的认识有待提高。当前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而中专生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职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因此,中专教育几乎以一边倒的态势,完全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德育成为形式上的首要问题,“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是育人之首,学校单纯的追求知识与技能的教授,而忽视了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真正合格的人才。教师对待德育工作应付了事,课堂上死板教育,忽视教学效果,缺少合理的德育考核评价标准。学校平时不重视,学生一旦出了问题,就突击教育,以德育为保护伞,企图追求短期效果,其结果显然无法尽如人意。而学生受学校和教师的敷衍态度影响,也不能严肃认真的对待德育,认为空洞无用,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中专德育目前最根本的问题是认识问题,不从根本上提高德育的地位,德育的进步和改善也就无从提起。

2.教育内容陈旧空泛。中专德育课以教材为主,教材虽然比较完备,但难免重于理论并缺少时效性。大部分教师单纯依赖教材,不能将书中理论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缺乏实例教学来证实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脱离了实际生活的德育就失去了本身的教育意义。中专生处于心理成型的关键时期,对于其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疑问急待有人帮助解决,对于社会的变化也需人解释指导,而目前的德育工作无视这种需求,仍按老套路走,教育内容陈旧,比如:对于恋爱、性教育、社会问题等学生迫切需要正确引导的话题,教材始终讳莫如深,教师也就正好避之不谈,学生只能从影视作品和网络等媒介中寻求帮助,但其中的信息鱼目混杂,处于此阶段的青少年的判别是非的能力还远不成熟,因此常会受到不健康信息的影响而贻误终身。

3.教育手段过于简单。目前中专德育课仍以课堂教育为主要手段,教师照本宣科,对学生硬性说教,偏于单向宣讲,缺少与学生的沟通,课堂互动性差。由于德育手段集中于课堂,不少教师急于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按大纲讲述教材中的各种理论,而忘记了课堂教学本应由教师组织,学生参与的一个互动学习过程。尤其是道德教育这样需要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实践中的课程,教师如果忽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仍然以自己为主体,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被灌输对象,而不能平等地与学生沟通,压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免会使学生对德育产生厌恶和抗拒心理,教育的效果自然不会好。

二、提高和加强中专德育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重视中专教育的德育培养。

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中专教育也不应该例外。德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起着基础性、方向性的作用,起着培养青少年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是青少年能否成为合格人才的关键。

提高对德育的认识,首先要对德育工作者的认识进行升华和巩固。学校应该引导教师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中专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他们一生将影响很大。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如何,又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从实际来看,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人才,技术是重要,但是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更不容忽视。学校应该端正对待德育的态度,不能再把德育作为智育的陪衬,而是强化教师对待德育的重视,提高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理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不仅在口头上,更应体现在实际行动中,从上而下都要参与进来,并把德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只有从认识上真正重视德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德育所遇到的一切困难,才会真正达到德育所追求的教育目标。

(二)与时俱进,实现德育内容的.更新发展。

当今的青少年早已经不满足于教材原有的一些道德理论,他们更关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并试图通过自己的思考来重建自身的道德观念。教育者应该关注学生的心态,紧紧跟随时代的变化,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适时调整德育内容,以引导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教育学生通过掌握的理论知识来分析社会现象,不仅可以正视社会的阴暗面,更可以对其进行正确的认识和批判;把握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不仅明白自己现在所处的形势,更可以看清楚将来前进的方向。道德作为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而更新发展,德育内容也必须与时俱进,在传统的道德素质培养之上,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创业意识、开放意识,才能使其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而不断更新的德育内容,比如联系国内外时事,讨论“伊拉克战事中的美国”等,无疑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再认为德育空洞乏味,从而逐步改变学习态度。

(三)贴近生活,提高德育实效性。

中专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首先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成长中有一系列道德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另外,他们即将走入社会,相比其他同龄人,需要关于职业道德一系列的重点教育。因此,中专德育的内容必须贴近他们的生活,给予上述两方面的重点关注。

青春期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着很多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矛盾和问题,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学生眼里可能就是无法逾越的一道坎。德育工作要以人为本,就不能继续逃避问题,放手学生通过网络等媒体去自寻帮助,而后者很容易产生严重问题。教师通过更新德育内容,展开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健康顺利的渡过这一人生转折点,为其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基础。

对于中专学生,加强与职业和社会相关的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根据原有的德育课程设置下,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专业方向等条件增减适合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生活的教学内容,比如,“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投资与理财”、“消费者权益”等方面的学习,都将对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和生活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的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有所区别有所重点的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从实际出发的德育一定会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四)注重创新,丰富德育教育手段。

在目前德育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情况下,必须改变以往以灌输理论为主,教师为课堂主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成果有限的被动局面。要加强课堂学习的互动过程,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使德育课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教师注意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可以通过设置实际情景和实际困难,启发学生将理论自觉运用到实践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的理解并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除了师生互动,还应努力让学生参与同学间互动、学生与教材的互动,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索、团队合作以及自我完善的能力。

德育作为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单纯依靠课堂教育是远不能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教育者应当主动创新,探索一些其它途径作为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可以根据教材中可实施性较强的部分安排一些实践活动,将教育融入实际,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者实际动手操作而获得感性而深刻的印象,摆脱德育课枯燥的形象,并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将感性经验升华至理性体会,完成德育目的。

另外,一些传统的德育活动仍然值得借鉴,比如召开班会或者团会,让学生就某一身边实事或当今时政,畅所欲言,在讨论中获得成长;举办辩论会,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自我积累,在辩论的过程中吸取别人的精华而得到迅速提高;组织观看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影视作品,同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让学生去调研、实习或参观,都可以将社会引入他们的生活,而由他们自己去发现、思考和总结各自的收获,这样的教育效果是书本和课堂永远无法给予的。

(五)循序渐进,营造德育隐性环境。

德育的主渠道是学校提供的德育课程,但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又离不开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周围的环境,人的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交往中都包含着对学生潜在的教育,而社会和家庭这个大环境,就是德育的的隐性环境。隐性教育具有弥散性、渗透性等特点,其教育功能特点为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校要利用好隐形教育的功能,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并和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敦促家长重视孩子的道德素养成长,双方多进行平等耐心的交流,共同合作,尽量为学生营造理想的德育隐性环境。

三、结语。

道德教育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课题,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中专学校负责培养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要向社会提供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必须要重视道德教育。广大中专德育工作者要不断创新和探索,为德育工作寻找出一条有效的新途径。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五

以美育德模式是指为解决道德教育问题,在一定的德育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用以组织和完成教育任务的美感教育理论、手段、途径、程序、机制等有机结合起来的理论模型和实践范式。笔者在此提出的在“以美育德”模式下开展艺术类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利用美育和德育在育人目标、育人内容等方面的内在统一性,把职业道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创设审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条件和氛围,让学生在美和善的感知、体验、实践中受到熏陶和教育,自觉接受和认同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逐步内化并付诸道德行动,从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

(一)促进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受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新时期艺术类大学生在就业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的现象,如理想信念淡薄,热衷于追求薪酬和待遇,缺乏集体观念,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有所减弱,等等。因此,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艺术类大学生职业道德素养显得尤为迫切。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人们欣赏优美的事物时,也就不能不受到其崇高的内在意蕴和精神的熏陶,这势必会促进人们内在道德和人格的进一步完善。在“以美育德”模式下,将艺术和现实生活的美与职业道德要素相融合,学生通过愉悦的审美体验获得感知、感悟,进而深化对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自律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

当代艺术类大学生追求个性化发展,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传统“灌输式”、“说教式”的职业道德教育难以真正被学生所接受,反而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情绪。而以美育德模式具有独特的道德教育优势,正如蔡元培所说:“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在该模式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可以充分发挥美育“以美导善、以情化人、寓教于乐”的特点,使职业道德教育生动形象、直观感人。把职业道德教育寓于美育之中,让学生在“美”和“善”的熏陶中陶冶情感,净化心灵,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职业道德价值判断和选择的原则,并形成内在的道德需要,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一)以美启知,树立理性的职业道德观念。

以美启知即用美的艺术启迪学生,使其在对“美”的鉴赏、感受和体验中,获得职业道德规范、原则的认知和理解。任何艺术教育和艺术作品都富有独特的内涵和人文情怀,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来认知和理解艺术形象,在分辨善恶美丑的同时自身的思想也得到感化。在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从德育的角度充分挖掘美育资源,利用艺术教育和艺术作品的直观性、形象性、愉悦性等特点来陶冶和教化学生,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活力。(1)要充分利用艺术类专业课程的优势,发挥艺术教育本身特有的德育功能。利用美术、动画、摄影等艺术形式在专业课程中有目的、有计划的介入职业道德规范的指导,用生动活泼的艺术形象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产生对是非、善恶、对错的认识判断和评价,提高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了解;(2)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在美的艺术学习中加强对专业、职业、行业的理解,增进对未来职业角色的认同。例如,开设各类艺术选修课、组建各类艺术社团、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觉参加,由被动的“知之者”变为主动的“好之者”,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深化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理解。

(二)以美怡情,激发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感。

以美怡情以艺术类大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审美情感体验为切入点,借助一定具体、有形、可感的审美对象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寓教于形,以形悦目,以情感人,使学生在认识、理解、践行某一职业道德观念时获得内心积极的情感支持。

1.高校要努力营造美的教育环境。“大学是一个‘大染缸’、‘泡菜坛子’,其构成的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作用。”高校可以在工作室、艺术展厅、作品陈列室等艺术专业场所中植入职业道德要素,渗透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荣誉感、耻辱感等。另外,充分发挥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优势进行校园环境化设计。如美术、艺术设计类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教室走廊、宿舍等进行手绘创作,开展“图说职业道德”系列活动,将乐业、敬业、勤业、精业精神教育融入精美的画作中,使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得以形象化、生动化、立体化,能够极大地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2.完善教师形象,以美好的人情人性浸润大学生的心灵。“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举止和道德示范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教育。特别是艺术类专业教师往往具有较高的艺术造诣,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深受学生的尊重和敬仰。加上他们与艺术生接触多,关系密切,学生容易“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对艺术理想的追求、崇高的敬业精神、严谨治学的态度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形成具有积极的影响。因此,专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更应该以身作则,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在言传身教中激励学生积极进取,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

(三)以美炼意,培养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

以美炼意,即在情动于衷、辨识道德的基础上,通过“美”和“善”教育和感化学生,提高他们的道德自觉性,锻炼道德意志,使其能够在处理职业生活矛盾和问题时产生支配行为的力量。学校可以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充分挖掘艺术类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广泛吸引学生参与。学生可以从中受到教育、熏陶和锻炼,逐步培养对活动或事业的责任心、荣誉感、使命感。参与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磨砺职业道德意志的过程。如邀请知名企业家、艺术类行业领军人物、优秀校友举办职业道德专题讲座,介绍有感染力的成才、成功的典型事例,让大学生在聆听“真、善、美”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感受崇高的职业道德情操。大力开展音乐、舞蹈、书法、摄影、漫画、海报设计等课余艺术活动,激发学生知美、爱美、创造美的热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陶冶健康的审美情趣。有意识地将“诚信”、“责任”、“创新”等职业道德理念渗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和感化。另外,针对艺术类大学生成长特点,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心理工作坊、心理咨询、心理讲座等形式,帮助他们克服实用至上、个人至上、物质至上等不良社会思潮和职业道德观念的影响,提高分析于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引导他们在择业、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过程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四)以美导行,调控自觉的职业道德行为。

以美导行即在一定的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支配下,在社会实践中自觉主动地以美的标准约束和调节自身行为,促进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高校在对艺术类大学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意识与行动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体验美、实践美来领悟职业道德的真谛,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1)要充分利用校内艺术专业实践平台。利用版画、漆画、陶艺、摄影等艺术工作室进行创意项目设计,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素质教育、企业文化教育贯穿在整个专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学生在创造作品、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性、合作性、责任心、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一定的职业道德素养;(2)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接受职业道德的熏陶与锻炼。可以利用社会实践构筑学生审美、创造美的舞台,组织学生到农民工子弟小学、敬老院、社区等地开展文艺演出、艺术创作等形式的志愿者活动,促进其践行责任、奉献、服务、合作的职业道德理念;(3)可以选择一些本地区的企业、博物馆、美术馆、文化创意园等作为艺术类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基地,将学生的专业实习、毕业设计、教育实习等与各类职业道德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将专业美、职业美的体验升华为精神美、道德美的理性认识,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职业道德修养,达到“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中求发展”的良性教育状态。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于人才的渴求达到了一个高度,由于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初步形成,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也发生着重要的改变。

一、职业中专德育课中道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首在“树人”,这是所有教育的首要目的,也是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首要目标。在当今职业中专的德育课教学活动中,怎样把德育课和道德情感教育和谐统一起来,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课题。正确的教育能够让学生有着积极的道德情感上的体验,对于促进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自教育部发布有关职业教育素质教育的条例以来,德育课在职业教学中就成了很重要的一个课程。它对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并且对于学校的教育水平发展以及企业未来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都有着相关的联系,所以职业中专的德育课教学非常重要。

德育课在职业中专的教学中主要是知与行的统一,解决个人的行为规范与道德要求上的矛盾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道德情感的的加入会给德育教育增添一种内在的动力,促进学生在道德上的正确选择,从而对道德有更深的理性认识。另外,道德情感教育对于当下的教育改革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这对素质教育的发展是一股前进的动力。

二、职业中专德育课所具有的特殊性。

国家开始实施职业教育改革这对职业中专来说是一次发展上的转折点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即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职业中专的德育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中专必修的科目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

职业中专的培养人才有着其自身的不同,而德育课在其中尤为重要,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所产生的影响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前,德育课教学是职业中专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树立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这些知识内容是其他一些科目不能替代的。

三、道德情感教育对职业中专德育课的作用。

1.道德情感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与其他高校的学生相比,职业中专的学生面临的竞争压力更大,自身的控制能力上也略差一点,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道德情感教育能够把学生的思想引向正确的道路,使他们勇于面对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更加顽强,能以更好的状态适应社会,在交往中也会更加游刃有余,从而对于学生的交际能力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职业中专的学生可能大多数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很少与外界接触。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中专学生在业余活动中都是面对电脑玩网游,很少有人能和身边的人谈论心事,甚至在交际中有着偏激的言行。这就需要教师在德育课上要引导学生,把情感注入到德育课的实践中去,这样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从而在交际能力上得到提高。

2.道德情感教育对学生的素质发展有全面影响。

德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道德情感融入课堂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在知识方面的学习,而且使学生在性格和情感上得到补充发展。情感是道德与精神的核心,没有了情感的加入,道德说教就会无力、空洞。所以,道德情感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在他们形成独立人格方面是不可或缺的。道德情感教育与德育课相结合在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健康以及想象力和创造力上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道德情感是学生认识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引导方向,将其与职业中专的德育课相结合,是促进教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不竭动力。

在职业中专德育课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习到应该掌握的知识,也要使学生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上有着深刻的认识,把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与社会相契合。将道德情感融入到德育课当中对学生的品德修养有着重要的促进意义。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七

作为一名教师就是无尚光荣的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就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就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就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就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老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师的道德就是教育文化的深层内涵也就是一个民族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行为就是提高民族素质、培养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就是一项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是这一工程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

现今社会就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知识更新加快。因此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要以宽广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尤其就是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来实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的目标。

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是一个空洞的思想外壳它就是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娴熟的业务技能与执着的敬业精神的结合点。面对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世界教师不能墨守陈规固步自封。面对挑战和机遇我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起了“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知识视野以此来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八

当看到“挟尸要价”这张照片时,让我震憾不已。三个舍己救人的大学生,在死后却成了一件挣钱的“物品”,这让人寒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鲜明的道德对比。

每一个人会对三个大学生的死感到痛惜,这曾是三个鲜活的、承载祖国希望的生命,他们或许可以有一个光辉的未来。但是,他们却为了救一个小孩子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我们对他们的事迹肃然起敬,因为他们是我们道德的模范和榜样。或许,在多年后,人们会淡忘了他们的名字,但是这样的事迹会永驻于我们的心间。

可是,在这样“发光”的道德下,却无情的揭示了另一种败坏道德的行为――“挟尸要价”,这让人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残忍”、“无情”、“没有人情味”。

看着照片,比看地震后房屋倒塌的惨况还要难受。就是犯了死罪的人,死后也会被埋葬,也会有亲人常去给他烧纸钱,希望他下辈子做一个好人。但是三个救了人的英雄大学生的尸体却让人当成一件物品,讨价不价。他们若在天有知,会是多么的寒心?这是在给“道德”抹黑,这让人感到莫大的耻辱。如果这样的行为依旧存在,那么除非有人想得到三个大学生那样的下场,不然,不会有人再敢下水去救与自己素不相识的人了。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九

超市香烟不翼而飞,店内天花板也离奇被破,今年三次连续被盗,店门却完好无损,超市老板赵女士可是百思不得其解。看完店里监控之后,赵女士被吓了一跳,这小偷竟然是“从天而降”!

13日凌晨,武昌一超市今年第三次被盗。监控显示,小偷每次都是从天花板跳下来,盗走了10多万元的香烟。

超市天花板藏活人。

超市天花板离奇被破。

事发武昌区才华街可多超市。店长赵女士介绍,13日凌晨6点多来开门,发现天花板又破了,柜子里存放的香烟全部不翼而飞。而这已经是今年来第三次被盗了,前一次就在两天前,第一次是1月6日,三次加起来损失了10多万元的香烟。

赵女士说,她的店内装有监控,第一次看到偷窃画面时,她惊呆了:小偷竟是从天花板上跳下来的。

13日,记者从监控画面中看到,前两次,一名男子拿着手电筒从店中央的天花板跳下,随后迅速拉掉电源,切断了监控。

后来,店员将此处天花板用粘胶加固,结果13日凌晨4点半,小偷从门口附近的天花板上跳下。记者看到,天花板上面还有半米多高的空间。

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

为什么小偷会藏在天花板里呢?据了解,赵女士店铺相邻的店铺上都有着很大的招牌,招牌都是空心的,而且相互连通,只要小偷从任何一个店铺招牌里面钻进去,都可以进入赵女士的超市中。看来,店铺的招牌可都是要重新换了才能防止小偷如此“从天而降”了。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十

什么是道德?我觉得它是个很抽象的词。《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在我们身边有形形色色的人,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从他们的所作所为中我们能看出哪些是有道德人,哪些是没有道德人。例如,拾金不昧、诚实守信、舍己救人等都是有道德的;而随地吐痰、见利忘义、坑蒙拐骗等都是没有道德的。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天,我跟着妈妈到市场买菜,看见卖烤肠的,便央求妈妈给我买一根。妈妈犹豫了一下,还是掏出五块钱,说:“我到前面买菜,你等会儿去找我。”我一边胡乱答应着,一边跑向卖烤肠的摊。到了那儿,问明烤肠价钱,便把钱递给那位叔叔,让他给我烤一根。叔叔很麻利,一会儿工夫,一根香喷喷的烤肠就做好了。我接过来,说了声:“谢谢叔叔!”就跑进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去了。终于在一个卖土豆的摊上找到了妈妈。妈妈问:“多少钱一根?”我一边吃着一边答道:“一元一根。”妈妈说:“我没零钱了,那四块钱正好够付土豆的钱。”我猛然醒悟:糟糕!刚才买烤肠没找钱。便对妈妈说了一声,拔腿向卖烤肠的摊奔去。我边跑边想:那个叔叔会认帐吗?如果他不承认怎么办?我一路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地到了烤肠摊。我走过去,怯生生地对卖烤肠的叔叔说:“叔叔,刚才买烤肠您忘了找我钱了。”叔叔忙从放火腿肠的小箱子底下取出钱说:“刚才我低头找零钱,一抬头,你就已经跑得没影了。”说着,把四元钱递给了我。我觉得这位叔叔是个有道德人,作为小商贩,他诚实,不贪小便宜。

但有些商贩却不是这样,他们缺斤短两,以次充好,挂羊头卖狗肉。就拿那件事来说吧,有一次我和妈妈听见有人在市场吆喝“一元一把”的油菜,妈妈便买了两把。结果回家洗菜时才发现,中间夹杂着野草烂菜,择了半天,两把油菜才挑出不到一把。这个商贩太没有道德了,他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败坏了自己的人品。

从小妈妈就教育我不浪费粮食,不撒谎,不说粗话,不随地乱扔垃圾。我想,做一个有道德人,应该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我觉得作为一名学生,应该做到:

1.在家里,尊敬长辈,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家务,培养自理、自立的能力;不挑吃穿,不乱花钱,不盲目攀比,养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2.在学校,尊敬师长,自觉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爱护公物,关心集体,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互学互爱,养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好品德。

3.在社会,学习宣传礼仪知识,文明出行,礼貌待人,做"文明小使者"。

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讲文明、懂礼貌、有素质,文明社会离我们就不会遥远了。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十一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无一不告诉我们道德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拥有至高的美德。

当我看了这样一则材料时,我猛然清醒,我们应该遵从自己的本心,拒绝一切以道德绑架为借口的事。一天,卡尔森和妈妈去公园玩,几个小朋友想让卡尔森把玩具分享给他们玩,卡尔森不愿意,妈妈没有迫使卡尔森必须分享,但是卡尔森却遭到了小朋友的厌恶的眼神。在此,我们看到的并不是卡尔森的小气,而是看到了妈妈对卡尔森的尊重与理解。我们看到的是人世间令人生畏的道德绑架,所以看到这样的事情的发生,我们在道德绑架面前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拒绝。

夸美纽斯说过: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暑假特别火的电影《战狼2》,这部吴京用心拍摄的电影让吴京名利双收。但8月8号四川九寨沟地震发生以后,吴京捐款一百万帮助灾区共渡难关,但就是这样做也免不了被网友谴责,吴京的微博下面有很多网友留言:那么高的票房,那么高的利润,吴先生打算分多少钱给灾区。赚了中国同胞十亿,现在四川同胞有难了,吴京同志总得捐上一两亿表一下态吧……吴京在看到这些网友的留言并没有很生气,再后来的采访中冷静的表示自己只是像其他热心公益的人学习,捐多捐少并不代表什么,只要有这份热爱公益的心就行了。在看到这些的时候,我其实很生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自己捐了多少,为什么要批判别人捐多捐少。别人的钱也是靠自己的努力去赚的并不是白来的,在说别人的时候要先想想自己做到了吗。这种道德绑架是自私的,因此我们不要自私的考虑问题,我们要做有道德的人,而不是做道德绑架的那个人。

在新时代,其实道德绑架问题还是层出不穷,有的人因为旁人的谴责而被迫让座,有的人则一直批判别人不反思自己,有的人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不惜损害别人的利益……道德绑架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一直存在,不曾远离我们。

但随着新时代,新思想的发展与普及,我们每个人必须转变原有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想事,办事我们都要以道德至上为原则,不让道德绑架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在道德绑架面前,我们应该遵从本心,对道德绑架坚决说不。时刻谨记道德至上,我们要做个有原则的人。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十二

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应该怎么写?网络是我们现在生活中不能够少的一部分,看看下面的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论文吧!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其网络意识和行为对整个网络社会的道德现状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大学生在利用网络获得大量信息和愉悦身心的同时也陷入了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之中,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本文旨在阐述大学生网络失范现象,分析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而探索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正确引导。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学生网民占网民总数的近40%,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网络活动的主力军,大学生网络行为和意识将影响整个网络的发展。

因此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规范其运用网络的行为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受到了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网络教育研究逐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然而,诸如网络语言不文明行为、网络欺骗盗窃行为、网络诽谤行为、传播计算机病毒与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等行为的凸显,说明大学生在使用网络时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陷阱常常做出错误判断,从而引发各种网络道德失范的行为出现。

一、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现象。

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大学生网络诚信缺失。

网络交往中大学生可以完全隐去自己真实的身份,以一个或者多个的虚拟身份从事网上活动。

一旦自己不满意,可以随时终止自己某种身份而不必承担任何责任。

同时,网络还允许匿名发表个人意见而忽视了发表言论的道德化与合法化,虚拟的世界解除了现实社会对人的身份、角色的束缚,网民可以随心所欲的享受自己的“精神乐园”,并一次性缓解在现实生活中长期压抑的情绪,从而获得内心的发泄和平衡。

基于这样的原因,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不顾道德和诚信的约束,在网络交往上产生不负责任的懈怠思想。

至今,不少人尚未将网络上的非诚信行为视为不道德的行为。

由此引发的网络诚信危机,以及在网络活动中的精力消耗,势必会造成大学生与周围同学关系的淡薄与疏远。

同时,网络的不良诱导使得网络犯罪率上升。

网络不单单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也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使大学生难免其害。

网络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网络犯罪”这个名词。

如网络游戏的内容多是带搏杀、武斗、色情等情节,使得一些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深受其害,甚至纷纷效仿。

不良信息的诱惑,使得大学生难以分辨,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由于网络不良诱导而发生的大学生犯罪事件。

同时,由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过度沉迷网络游戏,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无经济能力支付游戏费用,但又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从而产生违法犯罪的念头,为达目的铤而走险。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首先,大学生自身价值观不稳定,网络道德认识不高从而导致信念不坚定。

大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差,意志力薄弱,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各种干扰就会改变甚至扭曲其正确的价值观,在网络社会中道德防线很容易崩溃,心中的道德良知很容易泯灭。

其次,由于利益的驱动,网络法规的不完善,网络上充斥着追逐私利和享乐的个人主义的消极思想和不良信息。

网络的日益普及使得人类社会出现了新的生存空间——电子空间。

电子空间由于互联网所采用的特殊离散结构,没有中心,没有国界,不受任何组织机构的控制,更没有健全的法规制约,加上利益的驱动,电子空间就脱离了网络法规的限制和约束,各种软件开发商开发出虽利润空间大但包含暴力色情等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游戏、软件,从而腐蚀大学生身心,引发一系列不良社会问题。

再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缺乏有针对性、积极的教育引导机制。

网络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现行的网络道德教育却将道德从活生生的网络世界中抽离出来,变成了僵硬的教条,让大学生背诵、记忆,将网络道德变成了没有情感与意志的抽象物,使得大学生很难从中找到与自身发展的切合点,无法把道德内化成自身的理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造成绝大多数大学生明知网络文明公约,却在网络上进行各种不道德行为,获得自我满足。

除此之外,生硬的“灌输教育”和“全程讲授”的教育方法无法满足大学生的内在需求和自我需要,学生没有机会对所接受的道德观念教育进行批评性思考,没有将各种观点进行比较,而是被动的接受,思想灌输并没有真正成为塑造大学生性格的手段,反而降低了学校教育引导的效率和成果。

目前,学校、社会、国家都还没有一套针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积极有效的教育引导机制。

因此建立有针对性的积极的教育引导机制迫在眉睫。

三、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

第一、要客观认识网络,保持积极心态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之所以能在快速发展的今天受到欢迎与应用,是因为它自身很多优点方便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适应了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越来越得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三方结合,对规范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明确大学生网络道德目标,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网络道德教育作为新生事物,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他们的著作从伦理学的角度审视信息世界人与人之间的伦理问题,介绍计算机网络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探讨适应我国网络人群特点和网络文明发展的道德理念和道德规范,为进一步具体研究我国网络道德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要强化思想道德课程教育力度,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道德自律精神。

大学教育在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过程中始终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

大学要充分认识自身角色的重要性,依托《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等课程,积极引导,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行为和思想意识教育,积极响应《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切实实施其中提出的“五要”、“五不要”方略,矫正大学生盲目使用网络的行为。

通过教育使大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树立良好的网络道德,端正上网的心态和目的,做到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资源。

第三、要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手段,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的针对性。

网络强大的交互性、开放性和及时性,使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也相应丰富、及时而全面。

因此,针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手段不能仅仅拘泥于书本理论教条,而是应开拓新颖的教育引导方法,开辟新的教育阵地,充分运用网络自身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正确引导,使教育内容从通俗化向科技化转变。

针对大学生不同类型的网络道德危机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重点教育和引导。

同时,道德的监督需要舆论的有力支持,网络的特点决定了网络道德缺乏舆论监督,因此舆论应该发挥其特点,加强对网络道德的及时监督。

总之,网络一方面使大学生面临着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只要我们积极面对,汲取网络文化的精华,清晰认识问题症结,就一定能充分发挥网络媒介的强大优势,推进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建立良好的网络伦理规范,将网络技术与道德伦理有机结合,让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充分的认识和发展自我,成为新时代真正的主人,为我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剑颖论网络环境中的信息理论问题及对策[j]情报杂志,2004(4)。

2、王秀荣建构网络伦理规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j]中国成人教育,2006(4)。

3、王文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5(7)。

4、张彦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探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8(4)。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十三

在当前的会计学专业教学中,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属于一门专业必选课程。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囊括会计工作相关的金融、财税和会计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且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研究方面的理论思维。通过提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学水平,能够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经济中的交易事项,并且有利于学生从多思维视角思考会计问题,提升学生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课程教学特点和学科体系等因素,导致当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依然较低,学生职业能力低下。

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网络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整合有效教学资源,其中有效教材资源主要包括下列几项:

其一是校本资源。

再次,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让学生共享有用教学资源,并利用该平台提交电子作业,进行电子在线考试,有效提高学生处理会计业务的能力。

其二是学生资源。要求学生利用课前时间,结合教学内容搜集大量真实的资料信息,并进行归纳分析,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三是社会资源。学生可充分利用网络、图书和媒体等多种平台,广泛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案例,真正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整合,合理地将课堂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堂教学之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网络课程的教学效率。

在当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课证融通是必经之路。其中,“课”表示专业课程体系内容,“证”表示各个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网络课程新修订的考试大纲中,对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老师结合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创新,并坚持以《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网络课程为主要基础条件,以便有效提高会计核算能力、税务处理能力和决策能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应对岗位需求。在新修订大纲的背景下,老师应该合理调整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针对“增值税”的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尤其是在“营改增”政策的出台过程中,合理增加“增值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税率、征收管理”等方面的知识点,这便要求老师不断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内容,并合理地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网络课程内容与多种教学方法有效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水平。

最后,充分利用多种平台,搜集数据来验证假设的问题,从而总结归纳出结果,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新知识。通过采用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掌握新知识,系统全面地理解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其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效提升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作为考证过程中一门必考的课程,《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非常突出。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探究、不断总结和归纳的,促使学生进行学习之后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引导学生养成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办事和经营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从而为学生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需求奠定良好的基础。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十四

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社会是一个更趋于自律型的社会,因而道德在维持网络秩序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在网络社会里加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培养基本的道德意识,并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

被誉为“数字经济之父”的美国著名数字未来学家唐·泰普斯科特曾把1977年以后出生的人称为“网络世代”(简称n时代)。在他看来,“网络世代”与网络技术一起诞生,一起进化,使用电脑网络就好像呼吸一样自然。泰普斯科特描述的虽然是美国的情况,但基本上反映了世界网络发展的状况。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历次调查结果都显示,我国网民中18-24岁的年轻人最多,远远高于其它年龄段的网民而占据绝对优势。20xx年1月《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字为37.3%,而高校则是使用互联网较为集中的地区。网络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机遇,同时大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并产生了一些网络道德问题。因此,探讨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的道德修养问题是规范网络社会秩序,保证网络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人格的一个重要内容。

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网络正因为有了人的参与和活动,成为了人的网络,成为了各种社会关系的网络,也就被赋予了社会的意义。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相比是一个更趋于自律型的社会,道德在维持社会秩序方面将扮演着主导角色,因而加强个体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1.加强道德修养是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的客观要求。

现实社会中道德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风俗和习惯等发挥作用的,是靠显性而强大的道德压力来制约人们的行为。而在网络社会里,人的形象、身份、特性等自然和非自然的特征都已数字化、符号化,呈现出虚拟性。大学生的网上活动更表现出隐蔽性和不确定性,难以感受到直面的道德舆论监督。在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张扬,感情得到渲泻的同时,极端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也容易滋长,甚至在匿名性面具的背后可能做出一些粗俗不堪、违法犯罪的事情。这就要求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更高的道德境界,具有真正的道德自由和自律品格,即自我主宰、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

2.网络社会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是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的现实需要。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网络的主要功能在于为大学生自由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网络道德问题。集中表现在:一是道德观念的紊乱。网络社会里,道德冲突加剧,现实社会占主流的道德观念被淹没在海量化的信息中,使大学生真假难辨、善恶难分,主要表现在道德相对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个人主义在网络社会中的流行与泛滥。二是道德情感的冷漠。虚拟交往有助于大学生敞开心扉、坦诚交流,但也容易产生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如谩骂他人、欺骗他人感情等。同时,长期与机器相伴,也会造成对现实生活中的他人及社会幸福漠不关心。三是道德意志的薄弱。网上冲浪让人随时体验到新鲜刺激和兴奋冲动,一些意志薄弱的大学生往往因此对网络过分眷恋和依赖,严重地沉溺于虚拟的网络社会中无法自拔。四是道德人格的缺失。人格的形成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过程,是个体适应社会环境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有些大学生在网络社会里经常变换角色,处于矛盾的、相互冲突的道德选择和转换之中,给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严重者导致人格的异化、虚拟人格与现实人格的分裂。总之,网络发展中带来的道德问题迫切要求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实现道德自律。

3.加强道德修养是网络社会中大学生道德实践的重要环节。

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是道德实践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而其中道德教育则是大学生道德人格形成的外在途径。因此如何对作为互联网主力军的大学生开展卓有成效的网络道德教育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20xx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就强调“进一步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指出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和利用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工作。由于道德教育必须通过主体内在的道德修养过程才能发挥作用,因而在我国,道德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的整个一生,在校读书期间更是集中接受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阶段。因为从幼年到青年时期,道德教育的作用随着主体意识和独立行为能力的增强反而呈弱化趋势,而道德修养的作用日益增强。特别是网络社会更倡导个性自由的独立发展,而个体在网络上的行为又很难得到有效监控。因此,高校在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同时,其最终效果的落实还是要依靠大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

在谈到网络道德时,有些大学生苦恼地说到:不是不想讲道德,而问题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才是道德的。确实如此。一方面由于历史上科学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会给人类带来新的道德问题,而网络超时空的特性更使道德冲突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人们在复杂的新情况面前往往会出现道德认识和选择上的困难,显得无所适从。另一方面,网络道德规范的健全也明显落后于网络的发展速度。实际上就人类发展的现阶段而言,由于存在国家、民族、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背景等差异,虽然尚不可能建立统一的网络道德规范,但起码的网络道德品格则应当具备。因此大学生在网络社会首先应该通过道德修养培养一些基本的道德意识,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1.社会主义意识。现实社会中的道德往往具有单一性、一元性。即在某一特定的时空阶段,一般只能有一种道德占主导地位,其他道德则处于从属或者被支配的地位。网络打破了物理空间上的疆域限制,在信息疆域上实现了全球一体化,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道德、风俗习惯在相互交流中必然发生激烈碰撞,因此,在网络社会里道德应该具有兼容性,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然而事实又并非如此。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始于美国,至今美国仍占垄断地位。从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无论是cpu芯片、视窗操作系统、tcp/ip协议,还是域名体系、技术标准、电子商务等都体现出美国网络文化帝国主义的足迹。再加上目前互联网发达的国家一般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英语信息在互联网上占90%左右,并且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的标准语言。这样就使互联网实际上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广泛推行其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的新平台。同时一些恶意的政治信息也打破了过去的自然屏障在网络社会中恣意横行。这些对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有极强的渗透和辐射影响。因此,在目前还存在对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情况下,大学生首先要对网络社会中存在的不公平的竞争态势和文化环境有清醒的认识。既不因噎废食,弃网络而不用,又要认清国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意识,兴利除弊。在充实利用网络积极方面的同时又要注意抑制其消极的一面。

2.社会责任意识。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与国家、社会紧密联系的。在网络社会里,一些人高呼着“自由是网络社会的天性”,力图以此逃避社会责任,为自己的恣意妄为作辩护。其实,数字化的网络本来是由冰冷的数字电路组成,只是由于人的介入,网络才作为新一代的大规模信息载体,成为一种独立于自然环境以外的社会环境。但网络社会终究是人的社会,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与作为“机器生态”的网络的有机融合体,离开了人,就没有网络的发展,也不可能形成虚拟社会化的网络社会。因此,理解网络社会时,首先应理解人,理解人的需要、愿望、价值追求等人的本质属性,才能区分道德之善恶。同时,理解人也是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意义关联。每一个人都不能脱离他人、社会而孤立存在。而网络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互联共存尤其需要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否则网络就不能发展。正如“数字化时代的女先知”埃瑟·戴森谈到的:网络“在赋予个人强大权力的同时,也要求个人为他们自己的行动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世界担负起更大的责任。”

3.互敬互助意识。网络社会的全球性、超地域性,使得不同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同情感、个性的人的交流变得轻而易举,彼此尊重也就成为网络社会道德的最基本要求。因此大学生在上网时要时刻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加强自律,尊重他人。同时,网络社会本身就是一个互通有无、互相帮助的社会。从网络的存在来看,它是科学家基于信息共享的基础上产生的;从网络的发展来看,互联网发展仅仅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其影响却超过了任何一种媒体,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次产业革命,这也是人“社会化”行动的结果。因此,为了网络的存在价值与未来发展,为了维护网络社会的秩序和平安,尽己所能、助人为乐、扶正怯邪是网络社会里每一个“公民”应尽的、自然而然的责任。

4.诚实守信意识。现实社会中诚实守信是指言行一致、不虚假、不伪装、说话办事实事求是,讲信用,表里如一等。它是维系人际合作、从而保障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纽带。因此,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除了要保持真诚不撒谎,做到“心口一致”、“言行一致”外,还要谨慎认清消息来源的渠道和准确性,共同维护和提高网络信息的可信度。

网络社会中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就是一个从理性认知到产生道德评价再到网络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实现他律转化为自律、自发向自觉转变的自我塑造、自我提升的过程。而现实社会中许多道德修养的方法值得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所借鉴。

1.学习以提高网络道德的认知水平。

要进行道德修养,首先要通过学习提高道德认识,了解在网络社会中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最基本的是认真络道德规范。网络道德规范从广义上讲,由浅入深有三个层次。首先是网络礼仪。它是网络道德规范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如平时见面点头微笑、互相问候一样平常。其次是狭义上的网络道德规范。是指大学生通过信息网络发生道德行为时应遵循的具体化标准。再次是带有强制性的网络法律规范。目前,我国已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网络法律规范,都应认真学习。当然,学习的方式是很多的,既要通过理论学习,更要在实践中学习。笔者以为由于网络道德几乎涉及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一具体方面,因而以上三个层面仅仅是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而其关键是在学习中培养网络道德意识,提高网络道德素质,共同遵守和维护网络的正常秩序。

2.内省以规范网络道德的行为。

内省是我国传统道德修养中的精华。即通过这种方法,反思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评价,从而达到调控自己的行为,提升自我的社会价值,使自我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网络社会里的“无人监管”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只见律人、不见律己”、“律人严、律己宽”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对盗版严重怨声载道的同时也随意下载软件;强烈谴责他人侵犯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大量使用未经授权的文件和数据,从网络上获得有用信息和他人的无私帮助的同时却不愿为他人提供帮助,以及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时候却随意攻击、谩骂他人等等。因此,大学生在网络社会里应时常对道德品行进行自我反省、矫正、升华就显得尤为重要。与传统社会的“依赖型”道德相比,网络社会的“自主型”道德更体现出一种自觉自我反省的精神,通过内省做到自己对自己负责、自己为自己做主、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

3.积善以加强网络道德意志的培养。

从网络道德认识到规范网络道德行为之间有一个中间环节,就是网络道德的心理调适。而其重点又在于道德情感的培养和道德意志的磨砺。当个体在正确的网络道德认识的指导下能够互相交流各种真实的信息,真诚地表达各种观点时,其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在此基础上,自觉进行意志锻炼,从小事做起,通过积善的方式精心地保持自己的善行,精心培养心中开始出现的良好的道德观念和品质的幼芽,并使其不断积累和壮大。良好的网络道德品质的形成就是这样一个不断积善成德,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只要个体能坚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能形成网络道德的坚强意志,就能做到网上虚拟人格和现实人格的协调一致和有机整合。

4.慎独以形成高尚的网络道德人格。

早期的儒家经典《大学》和《中庸》中都提出了“君子慎其独”的思想。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要谨慎自己的内心和行为,防止有违背道德的思想或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自己独处而他人不在场时的道德实践。慎独是最高的道德境界,也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而网络社会里由于主体行为表现出时间上的瞬间性、空间上的变动性、交流方式的符号性和匿名性,这些特征也对慎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与不做、怎么做都发生在隐和微的状态下,只在于个人的“一念之差”。如果在网络社会里能够很好地实践慎独的修养方法,就能有助于真正锻炼出大学生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主宰精神,使道德修养成为为我的而不是为人的,从而形成高尚的网络道德人格。

[1]埃瑟·戴森.2.0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2]严耕,陆俊,孙伟平.网络伦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3]泰普斯科特.数字化成长——网络时代的崛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4]刘云章等著.网络伦理学[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xx.

[5]张震.网络时代伦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xx.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十五

又到年终,大多要考核。习惯是优秀、合格、不称职三个等次。人们都清楚,不是特别犯事就不会不称职,人们渐渐以为年度考核就是优秀与合格两个等次了。习惯用分数来考学生的老师如今却纠结啦,原来说孩子:分分分是命根,如今,自己轮到为师德考核分纠结不堪一击。

马丁*路德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就是在法制社会里,道德的力量渗透我们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不是法律所能全部涵括的。加强自身修养,看似文弱不堪一击,但是,有那种正气在,足以养天地浩然。

英雄所见略同,康德也说:“有两样东西,我们愈经常愈持久地加以思索,它们就愈使心灵充满始终新鲜不断的景仰和敬畏: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居我心中的道德法则。”由此可见,做人的首先需要经济基础,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追求,需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孜孜以求,不知疲倦,真如屈原的上下而求索!

由此看来,老师的职业道德只是道德中的一种,是从事老师这种职业约定俗成的一些行为规范的总和。针对某个老师的言行,人们的习惯是二元论,热爱学生是有道德的老师,那么体罚学生就是违背职业道德的老师。基本上还没有这种95%热爱学生,70%关心学生的说法,那么,如今在全国各地盛行的给师德量化测评的做法,实在有点滑稽。简单机械,粗暴单一,简直是对所有老师职业道德的侮辱。

以百分制的分数来给师德测评老师的行为规范,本身是不道德的。是仅仅为了绩效的发放,不得已采取的方法看似公平,实则不科学的。某种意义上是对老师人格的侮辱与戏弄。道德本来是一种宽泛的概念,不可论斤计量的,也不可以用米尺来丈量。往往人们的习惯是善恶来评价,但是,市场的今天非得量化,实在勉为其难。

道德小论文道德小论文篇十六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道德: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通过人们的自律或一定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制约作用。这样说来,道德其实就是用来约束人的。

中国古代思想大家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道德是宇宙的终极所在,它创造了万物。“独立不改,固行而不殆”又谓道德是独立存在的,循环往复地运行,永不衰竭。这种“道生万物而无所不至”的绝对观点我们当然该保留质疑立场。然而,《老子》中另一种对道的解释确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道德礼节的始祖。“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定义了道是一种规律性的东西,要用道来治理天下。相对于把老子的这种道看成道纯任自然或者自然无为的为政之道,我更倾向于将其解释为将道和德结合起来的揭示仁、义、礼、智、信与行为准则的关系。孔子围绕礼和仁回应秩序的紊乱和仁爱忠恕之心的缺失;孟子用仁义、仁政回应功利主义的甚嚣尘上;庄子以无用为大用回应把生命当作工具的价值观饯害。在“纯中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下,道德作为一个宏大深刻的话题在历史长河中碰撞出了绚丽的火花,开创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并且用这一丝火花燃亮整个华夏文明,使智慧在这里繁衍,德行在这里生根,道法在这里安家。

然而,21世纪的中国,打着文明大国的旗号,用无数的绚丽高科技以及消费热点,诸如奥运会、圣诞节、灾区送真情等来掩饰随时代消逝的道德观。道德沦丧已成为时代不可忽视的暗点。

时代呼唤道德。

我们需要一条绿色的准则,来指引我们“低碳生活”;我们需要一条仁义准则来保护亲如弟兄的生灵;我们需要一条光明准则,来践行正义的职责;我们需要一条信义准则,来守护我们五千年的传统。

时代呼唤道德。

中国要用用礼法来约束秩序;用诚信来约束誓言;用仁义来约束残暴。

时代呼唤道德。

中国人要用道德延续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传统。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32177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