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03:21:47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汇总14篇)
时间:2023-12-04 03:21:47     小编:曼珠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过程。编写教案时,可以设定一些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教案的精选范文中融入了多种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的应用。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篇一

1、了解汉字的起源,知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文字。

2、尝试根据图画、象形字寻找相对应的汉字,并能进行认读。

3、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汉字,产生对汉字的兴趣。

2、了解本班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和识字的情况。

一、找汉字。

1、出示挂图一,今天老师带来一张很特别的图片。提问:我们一起看看图片上有什么?(字)。

2、这些文字一样吗?有谁知道这些字是哪些国家的文字。

3、找出图片中的汉字,一起读一读。

4、小结:汉字是中国人发明和使用的文字,中国的汉字又叫方块字,已经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有了汉字,就可以让我们很方便的交流,知道更多的东西,中国人很了不起。

二、交流关于汉字的经验。

1、除了图片上的汉字,你还见过哪些汉字,是在什么地方看见的?请你和好朋友说一说。

2、幼儿讲述见过的汉字,教师记录幼儿所说的。认读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发音。

3、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三、看图猜字。

2、出示挂图二象形字部分。请幼儿猜猜是什么?(幼儿自由猜测)。

3、你认识它吗?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个呀是古代人用的字,你看了这个字想到了什么?感觉它象什么?引导幼儿观察汉字“火、口、山”的图画部分和象形字,猜一猜,认一认,出示现代汉字,并说说这些汉字是怎么认出来的。原来古代的人把山的样子画了下来,用这个符号表示山字,人们一看就看懂了,因为它很象一幅图画。认读现代汉字“火、口、山”。

4、帮助幼儿了解我国最早的文字叫“象形字”,是从各种具体形象的图画中创造演变过来的。

5、小朋友们都说了很多,这些到底会是什么字呢?在这些字的旁边都有一幅图画,请你们把图画和字一起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他们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给他们找到朋友,然后贴在旁边。

7、一起说一说这些到底是什么字。

四、游戏:寄信。

1、我们帮博物馆的叔叔解决了困难,现在,我们把答案寄给叔叔,好吗?

2、在“有趣的汉字”反面写上你们自己的名字,这样,叔叔就知道谁做的了,然后放在大信封里,寄给博物馆的叔叔。

3、幼儿写名字,装入大信封。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牙刷蘸了颜料互相摩擦,喷洒成画的方法。

2、通过树叶不同的组合方式,制作出图案不同的牙刷喷画。

3、通过牙刷喷画,感受不同的作画方式,提高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颜料,牙刷,树叶,抹布等。

重难点。

培养幼儿绘画兴趣和合作意识。

活动过程:

1、提问引出牙刷的另一个作用。

教师出示牙刷:“牙刷有什么作用?你知道吗?它还可以作画呢”

2、教师出示ppt作好的牙刷喷画,幼儿观察。

教师提问:“你在画上看见了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画的吗?”

3、幼儿观察喷画方法,个别幼儿尝试操作。

教师在投影仪上示范:今天我们的画笔是牙刷,我先拿一支牙刷,蘸点颜料,然后摩擦另一支牙刷,在纸上喷洒。然后教师请一名幼儿上台尝试操作,提醒幼儿蘸颜料时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4、教师用树叶在纸上拼画,然后进行牙刷喷画。

5、教师提出要求,幼儿操作。

请幼儿用树叶在纸上摆出喜欢的图形,然后在空白的地方都进行喷画。提醒幼儿将树叶全部拼好后就不能再碰树叶了,用过的牙刷放在颜料盘里,颜色太多了就用抹布擦一擦。

6、展览幼儿作品,简单评价。

7.总结,布置作业。

活动反思。

因为初次尝试用牙刷刷色喷画的作画形式。小朋友都很有兴趣。这种喷画活动比较适合中大班年龄段的幼儿,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具有很大应用价值,此活动操作性强又极富乐趣,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们对这种作画形式非常感兴趣,忙的不亦乐乎!因为是第一次接触这种作画形式,孩子们的作画技巧掌握的不太好,画面效果一般,相信孩子们多次尝试以后,一定会喷画出美丽的画面。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篇三

1、策划并开展简单的小组活动,学写活动计划。

2、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3、认识10个生字。

“有趣的汉字”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五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

第二、三课时:分组活动。根据制定的计划,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调查、整理学习的资料。

第四、五课时:展示、交流活动成果。

制定和交流小组活动计划(一课时)。

1、激趣:

汉字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让我们在这段时间里,一起遨游汉字王国,开展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

2、介绍活动内容:

搜集或编写字谜,开展猜字谜活动,体会汉字的有趣;查找体现汉字谐音特点的古诗、歇后语、对联或笑话,和同学交流;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了解汉字的起源,感受汉字的有趣。

3、分组:

自由组合成合作小组。每组7-8人,选出小组负责人。

4、制定计划:

活动时间:xx月xx日。

活动地点:xxxx家。

活动内容:1、搜集或自编字谜。

2、查找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

3、了解汉字的起源。

成果展示:把搜集到的资料编成小报,贴在教室里。

分工:组长:xxxx搜集资料:xxxx。

编辑:xxxx抄写:xxxx。

插图:xxxx。

日期:xx月xx日

5、交流:各小组交流计划,并张贴在教室里。

搜集和调查资料(两课时)。

通过上网查询,阅读书籍、采访、看电视等多种途径进行探究,感受汉字的神奇、有趣。

相关资源介绍。

交流活动成果(两课时)。

一、猜字谜。

1、激趣:现在请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一起领略汉字的魅力。请以小组为单位猜字谜,看哪组猜得又快又多。

2、猜教材中列出的字谜。

(1)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

(2)千字头,木字腰,太阳出来从下照,人人都说味道好。

(3)一点一横长,两点一横长。你若猜不出,站着想一想。

(4)有心走不快,见水装不完,长草难收拾,遇食就可餐。

(5)这里是两幅画:一个人靠在树旁休息,钟指向了十二点。

(6)一些运动员在运动场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及他们的姓氏时,他们笑而不答,各自做了一个动作,让记者自己猜。

3、小组同学间相互猜字谜。

4、公布答案:

(1)日(2)香(3)立(4)曼(5)休(6)林杜刘孟。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学习喷画的技能,体验喷画方法再现物体形象的乐趣,幼教大班语文教案《有趣的喷画》。

・2、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利用光线做影子游戏。

・2、1―4种调好的颜料;每人2只吸管或1把牙刷、一块纱布;擦手布。

・活动过程:

・a)・出示喷画范例:小象的影子,引起幼儿的学画兴趣,幼儿教案《幼教大班语文教案《有趣的喷画《。

・老师:画上是什么动物?画的前面没有光也没有小象,小象的影子怎么会到纸上呢?

・b)学习喷画的方法。

・先将图画纸铺平,再把自己喜欢的物形卡片放在纸上,然后用吹管蘸色在站上吹(或用刷子蘸色在纱窗上来回刷),将颜色喷在纸上,这样有物形卡片的地方,因为喷不到颜色而不变色,喷完后过一会将物形卡片轻轻拿掉,就留下了物形的影子。

・为了使画面更漂亮,可以喷2或3种颜色:喷完一种颜色后,必须等晾干才能喷另一种颜色。

・c)・提出要求,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d)请幼儿欣赏作品,说一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图案排列美观、色彩搭配好、喷色均匀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一、感受喷刷画活动的乐趣,积极参与,大胆创作。

二、学习喷刷的技能,能独立,有序,正确的使用工具。

三、大胆使用颜色,注意色彩的.和谐,提高美的鉴赏能力。

四、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五、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准备各种颜料(每组若干),各种图形的卡片若干,废旧牙刷,小沙网,画纸,围裙人手一个,示范画若干。

二、用幼儿完成的作品布置活动室的墙壁。

三、幼儿观察、欣赏自己及其他小朋友的喷刷作品。

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引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欣赏示范画,说说其中的内容,及制作方法。

二、请幼儿观察和学习喷刷画的制作方法。(展示多张喷刷画及牙刷、小沙网等工具,并介绍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

四、展示、评价幼儿作品。(把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请幼儿互相评价。)。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利用牙刷、圆形纸片等常见物品,发挥幼儿想象力,制作出一幅幅漂亮的喷刷画装饰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做一做、玩一玩认识了新的画种――喷刷画,游戏活动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美的表现力。在合作方面,幼儿通过小组合作,促进了协作能力的发展;在制作礼物过程中,通过玩色、配色、添画,幼儿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本来我选择用一支牙刷和一支笔来刷一刷,但是幼儿对牙刷和笔使用不熟练,无法达到预定效果。经过陆老师的提醒,可以用两个牙刷对着刷一刷,这样轻轻一刷就能将颜料喷到画纸上。并且之前我用到了各种图形宝宝,让幼儿用图形先拼出不同的形状,像房子、小动物等,听课老师也指出:这样比较偏向数学活动,这也要改。我后来想直接用不同大小的圆形宝宝来添画,这样既能简化拼图形,也能将作品变得更生动。

活动后,我觉得我在示范操作中,还是没能将很多细节讲解清楚,导致幼儿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差池。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篇六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喷刷画,激发幼儿对喷刷活动的兴趣。

2、体验喷刷作品的艺术美。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色图形的彩纸、废旧牙刷、颜料(红、黄、蓝)、抹布、牙签、旧报纸等。

2、范画两张(图形贴画和喷刷画)。

3、事前已进行过图形拼贴活动。

活动过程:

1、出示图形贴画和喷刷画,引出课题。

引导幼儿欣赏两幅作品不同的艺术效果,它们的绘制方法有什么不同?

2、讲解示范。

(1)先做好图形拼贴画,拼完后放在画纸上,注意不要贴在纸上。

(2)运用红、黄、蓝几种颜色搭配,在纸上喷刷背景。

喷刷方法:可以先喷红色,用一把牙刷蘸上少量的红色,然后牙刷与牙签相互摩擦,红色均匀地喷洒在纸上;再喷黄色或蓝色,但必须等画面上的红色干了以后再进行,注意换颜色时也必须清洗原来蘸有颜料的牙刷和牙签。喷刷颜色的顺序可任意,可以喷三种颜色,也可任选其中两种颜色。

(3)等背景色干了以后,取下图形彩纸,有彩纸盖着的地方没喷到颜色而形成白色图案。

3、幼儿练习。

(1)提醒幼儿喷刷时不能移动画纸和放好的彩纸图形;协助能力较差的幼儿学习喷刷的方法。

(2)提醒幼儿围好旧报纸后,再进行喷刷,注意保持桌面、画面的整洁。

4、讲评。

幼儿相互评价:哪些作品图案优美,色彩漂亮,作品干净。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利用牙刷、圆形纸片等常见物品,发挥幼儿想象力,制作出一幅幅漂亮的喷刷画装饰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通过做一做、玩一玩认识了新的画种――喷刷画,游戏活动提高了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和美的表现力。在合作方面,幼儿通过小组合作,促进了协作能力的发展;在制作礼物过程中,通过玩色、配色、添画,幼儿的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

本来我选择用一支牙刷和一支笔来刷一刷,但是幼儿对牙刷和笔使用不熟练,无法达到预定效果。经过陆老师的提醒,可以用两个牙刷对着刷一刷,这样轻轻一刷就能将颜料喷到画纸上。并且之前我用到了各种图形宝宝,让幼儿用图形先拼出不同的形状,像房子、小动物等,听课老师也指出:这样比较偏向数学活动,这也要改。我后来想直接用不同大小的圆形宝宝来添画,这样既能简化拼图形,也能将作品变得更生动。

活动后,我觉得我在示范操作中,还是没能将很多细节讲解清楚,导致幼儿在操作的时候出现了不同的差池。这是需要改进的地方。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资料信息,初步了解《西游记》在中国文化、文学的意义,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2、以扫读、跳读等快速阅读及圈划交流方式,初步感受孙悟空的形象,激发探究人物形象与情节的热情。

3、用朗读讨论的方式,感受环境烘托的作用,语言整齐而活泼的优势,激发探究描写手法与语言魅力的热忱。

重点难点:

1、感受美猴王超然出众的表现,对后文全书的作用。

2、领会古典白话概括、整齐的优点,激发对书艺术特色的探究。

说明:

本课重在以篇引书,学生对悟空从小即有所了解而且一般都颇感兴趣,探究其“出生、出任”非常符合预备孩子的年龄兴趣特征,教师以此为重点可顺势引发学生开展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

《西游记》诙谐活泼又不失古典的语言既可能成为现代学生学习的难点,但适度的陌生化恰恰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丰富现代汉语口语、书面语的表现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简介《西游记》引发读新课。

1、看单元标题,“读一本名著”,名著《西游记》你觉得它“名”在哪里?

1、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从小积累的关于《西游记》有名之处。

2、学生根据课前查阅资料择其要点分类概述。

激发学生从小就积累的古典文化名著在自己内心的影响,使学生走近原著;有关资料的补充能训练处理分类信息的能力,又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浏览目录首回初感书文异同。

1、根据学生介绍主旨时对孙悟空的评介,引入翻阅目录,思考《西游记》从孙悟空出世开始讲起的原因。

2、初读首回前半部分看看与课文有哪些不同,想想自己小时看动画片、听故事感受有何不同,谈谈你初读古典白话的新感受。

3、积极鼓励学生真实新体验。特别对删去诗词与后文的质疑应大加鼓励并留到课下探究。

1、翻阅目录,了解全书大致格局及意义。

2、在课前预习课文基础上,比较书、原文、影像作品的不同感受,特别说一说自己新的体验。(如有更多疑问,对美猴王有了一些新了解等)。

引发学生了解读书要有全局意识,粗读不妨轻松随意,精读就需要有所探究,初步感受,影像、听闻不能代替读原典名著的意义。

感受人物形象激发情节探究。

1、再读课文,圈划出美猴王超然出众表现的语句。

2、读、说给同桌听,概括为几方面与大家交流。

3、引发人物性格与环境及时全书情节展开作用,点到为止,启发学生思考。

1、通过扫读、跳读等圈划语句。

2、与同桌,再与全组交流(可能说到勇敢、勇于尝试实践、有见识、有领导才能等)。

本课重点,通过圈划交流,感知小说人物与情节环境的关系,激发“英雄出少年“的情怀,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

思考环境衬托感知语言魅力。

1、小说为何不惜笔墨描摹花果山的“山”、“石”、“猴”、“水”?

2、既然猴王外其他描写起衬托作用,是否可将(2)(3)节减缩为“那石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与众猴一样寒来暑往,游乐嬉戏,非常快乐”。

1、结合第1段说说“山石水”的作用(明确既交待情节,又间接衬托猴王的不凡)。

2、朗读(2)(3),感受写“猴”这一部分语言形式的魅力。(学生可发现在句式、引用、音韵等方面的特色)。

顺势激发学生探究写法,语言特色的魅力,为探究性学习进一步张本、感受古典白话独到韵味,与现代汉语更好沟通。

明确读书要求布置探究任务。

1、小结,引出“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在通读书中制作10~20张阅读卡片。

2、结合今天生发的疑问与p172页中的提示初步确定研究的小组与方向。

1、翻到p172《西游记》读书报告,明确要求。

2、课下分组讨论。

激发读书热情,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初始工作。

思路点拨:本课也可根据学生层次压缩前两个教学环节,在学生简介《西游记》作为古典神魔章回体小说精典的体裁与主旨之后,切入问题:孙悟空作为“神、猴、人”三性合一的典型形象在小说首回中各是如何表现的。在学生充分朗读思考讨论后,进一步引发“神化”环境的作用,并由读引“说”,在复述式的讲说评比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和神魔小说的特色。

练习举隅:

1、查词典,注音、了解词意,并选择5个词语连成一段话。

迸裂玩耍蹲身瞑目镌抓耳挠腮石碣顽劣喜不自胜天造地设拖男挈女。

感之既久采花觅果洗濯。

2、模仿第(3)节句式,用几句话描写一下幼儿园里小朋友玩乐的情景。

3、用“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禽有禽?,兽有兽?”、“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等俗语名句组织一段有意义的话,并说说引用俗语的好处。

4、用第一、第二张卡片摘录《西游记》1~7回中你最欣赏的语句片断,并说明理由。

5、将精彩语句保留,以讲故事的口吻将猴王出世出任说给父母或同学听,并请他们作出评价。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篇八

《汉字真有趣》选自部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这一单元要求围绕“邀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感受汉字的有趣,了解汉字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学习写研究性报告。

“邀游汉字王国”分为“有趣的汉字”和“我爱你,汉字”两大板块。“有趣的汉字”是第一个板块,主要由“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组成。“活动建议提示学生如何自主地开展活动,“阅读材料”分字谜、有趣的谐音、形声字几个部分。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是围绕有趣的谐音展开,形式为讲授课,作为本单元的先导篇,启发学生综合性学习思路。五年级的学生开展过小组合作学习,但是学生通过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打开思路、使用搜集方法并自主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是存在很大困难的。基于此,本节课我从“有趣的谐音”着手,充分借助谐音的讲解引导学生学会利用三种搜集方法,以及从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方面去自主探索字谜、形声字、汉字的起源的思路,为孩子们开展综合性学习准备扶手和“小锦囊”。

教学目标:

1、了解汉字中谐音字、谐音歇后语、谐音对联的特点。

2、通过资料收集、讨论交流、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等教学形式能够学会运用谐音歇后语。

3、在感受汉字谐音有趣神奇的同时,激发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受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1、了解谐音歇后语的特点,并能够准确运用到相应的语境中。

2、通过有趣谐音的学习,学生能够学会利用三种搜集方法,并学会开展汉字综合性学习的思路。

3、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什么是谐音?

2、通过谐音图片及谐音名字(渗透父母的爱),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谐音的含义。

3、规范使用谐音,讲解谐音笑话,体现汉字使用智慧。

二、谐音歇后语。

1、自由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歇后语,感受歇后语的乐趣。

2、出示书本谐音歇后语,让学生找出它的主要特点,并拓展课外的谐音歇后语。

三、谐音对联:

1、出示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讲解郑板桥“缺衣少食”的谐音对联故事。

2、东兴酒馆的谐音对联的故事。

3、生贴对联,写横批,体会中国的传统文化。

四、总结升华、布置作业。

1、学生总结的谐音。

2、提升高度,让学生想对汉字说什么。

3、师总结,说出对汉字的爱。

4、引导孩子看板书,让他们根据板书思路采取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字谜、形声字、汉字的起源等方面的自主探索和研究。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篇九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基本特点,能将象形字与现在用的汉字联系起来。

知道汉字是中国发明的文字,对中国文字感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一些常见汉字。

课件准备:“汉字”组图;《汉字的演变》小知识音频及图片;“象形字”组图;“汉字对对碰”组图。

活动过程。

出示组图“文字”,引导幼儿了解汉字是方块字的特点。

图片中有许多文字,你能找出哪些是中国的汉字吗?

为什么这些是汉字?/不是汉字?

小结:汉字是中国的文字,它的形状方方正正,所以又称作“方块字”。

播放小知识音频及图片《汉字的演变》,引导幼儿了解汉字的发展。

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字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变化而来的,一起看图了解汉字是如何来的吧。

小结:我们的汉字经过很长的时间演变发展,从最早的图画到象形字,又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慢慢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出示组图“象形字”,引导幼儿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图片上是一些象形字,你觉得它们像什么?

你觉得它们可能是什么字?

小结:象形字是最早的文字,是用简单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事物的外形特征形象地画出来。经过数千年的演变,现在我们使用的汉字跟原来的象形字已经有很大不同。

出示组图“汉字对对碰”,鼓励幼儿连线配对,认识更多汉字。

图片上的象形字对应哪个现代汉字?试着动手连一连。

你觉得这是什么字?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有趣的汉字,知道汉字是中国发明的文字。从象形字到现在的简体字,都见证了中国的发展,我们要学好汉字,做喜欢汉字、热爱汉字的中国人。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

请家长共同配合,在生活中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汉字。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篇十

本组教材围绕着“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本课的内容有《字谜七则》、《有趣的谐音》、《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字谜七则》让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初步认识字形往往表示着一定的意义。《有趣的谐音》介绍了使用谐音的几种传统语文形式,使学生感受到汉字的神奇和有趣。《仓颉造字》和《“册”“典”“删”的来历》主要让学生了解到:没有文字非常不便;汉字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最早的汉字是从模拟事物的形状开始创造的;以及汉字的来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通过猜字谜、读对联的活动,感受汉字的有趣现象,尝试编字谜,增强热爱汉字文化的情感。

2.通过了解汉字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3.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汉字的来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4.通过学习,能增进对汉字的了解,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5.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字谜、谐音的特点,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初步了解汉字的起。

源,引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分组按要求准备有关字谜、谐音的资料。

2.搜集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1.上节课我们一起制订了《畅游汉字王国》的活动计划,根据分工,每个小组都承担了具体的任务,大家完成了吗?游览了“汉字王国”,一定有很多收获。这一节我们进行展示、交流,相信同学们会体味出更多的妙趣。

2.板书课题。

二、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活动一:有趣的小字谜。

1.出示教材中的字谜。(课件出示)。

2.小组代表出示小组成员搜集整理的字谜,并宣。

布竞猜规则,开展竞猜比赛,教师做好组织。

3.自编字谜。

活动二:猜歇后语活动。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猜字谜,编字谜等活动,感受了汉字的神奇和有趣。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还创造了近似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形象幽默的口头语言,那就是“歇后语”。

1.课件出示歇后语前半句。

2.学友猜歇后语后半句。师傅找出其中的.谐音,并谈谈歇后语的作用。(谐就是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它有着双关语义,既富有幽默色彩,又饱含哲理,余味无穷。)。

3.公布歇后语答案。

4.课件出示歇后语小知识。

5.师友在全班汇报:出示自己搜集到的歇后语,相互出题竞猜。

6.教师也可积极参加,并能及时给予学生肯定与鼓励。

7.小结活动:歇后语是我国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学习。

活动三:读谐音小笑话。

1.学生自由读故事。

2.指名师友读故事。

3.说说送礼人可笑在哪里?这个笑话让你明白了什么?

4.学生交流所搜集到的有关谐音小笑话的资料。

5.教师小结活动:汉语同音字多,不能随意乱用,否则会闹笑话。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展示,我们猜了字谜,了解到谐音的表现形式很多,有歇后语、笑话、古诗、对联等,感受到谐音的神奇与有趣。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搜集更多有关谐音现象的资料,来体会汉字文化的丰富有趣。

【设计意图:教师总结拓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也为下一个活动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教师: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猜字谜、有趣的谐音活动,从中我们感受到汉字很有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有趣的汉字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汉字的来历。

二、阅读材料,了解汉字来历。

1.提出阅读要求:

a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仓颉造字》这个传说。

b“册”“典”“删”这几个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c除了仓颉造字传说,你还知道哪些汉字起源的故事和传说?

d你搜集到哪些汉字的来历?

2.快速读课文,组内师友讨论交流。

3.推荐代表汇报。教师适时点拨。

4.教师补充有关汉字来历的资料。(课件出示)。

5.学生谈收获体会。

三、总结回顾。扩展延伸。

1.总结回顾;同学们,通过学习,你们收获了很多,对汉字的历史和文化方面的知识增进不少,更加深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2.扩展延伸:把搜集的字谜,有趣的谐音、汉字的起源故事、传说及一些汉字的来历整理归类,出一期黑板报。(课件出示)。

板书设计。

奇妙的字谜传统的文化。

有趣的谐音智慧的结晶。

汉字的来历悠久的历史。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了解短文含义。

2、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冖”和“竹”这2个部首。

3、学会把字的形和义结合起来认识生字,记忆生字。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培养良好的识字能力和写字习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马、虫、鸟、鱼、足、手”等字的象形字,让学生猜猜它们各表示什么字。

二、学习短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学生自由读,认为难读的地方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分角色读短文,互相正音。

4、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价。

5、师指导读好短文,要求爷爷的语气要读得亲切,元元的语气要读得天真、可爱。

6、读了这篇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二、学习生字。

1、在短文中把生字画出来,自己读一读,读准字音。

2、检查读音,互相正音。

3、师出示生字卡片,开为车认读。

4、自由选择生字组词、造句。

5、指导书写。

6、巩固练习。

三、总结。

让学生说说本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篇十二

一、按提示填空(22分)。

1、古人曾经发明、使用过______,还有人曾经使用过______。

2、东汉改造了造纸技术。

二、字词积累与运用(30分)【在线字典查询】。

诞()绵()均()册()。

延()棉()钧()删()。

三、猜猜我是谁(猜字谜)(12分)。

1、十字尾巴弯弯,算算数目少三。()。

2、左看马靠它,右看它靠马,两边一起看,脚踩万里沙。()。

3、二十四小时,莫当日字猜。()。

4、十个哥哥力量大,一切捆那都不怕。()。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篇十三

在一次午间吃西瓜的时候,我无意中问了孩子们一句:“你们吃的西瓜皮像什么呀?”没想到我的提问引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有的说像月亮,有的说像小船,有的说像镰刀……孩子的想象竟然如此丰富,这激发了我的灵感:西瓜皮可以变成一个极好的语言素材。于是,我设计了这次大班创造性讲述活动。

活动目标。

1.借助西瓜皮进行联想,并通过添画表现联想物的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2.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相互间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半块西瓜皮,半块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小动物卡片,一张大的画有几块西瓜皮的背景图,四张小的画有几块西瓜皮的背景图,一张西瓜皮变秋千的图画,泡沫板。

活动过程。

2.幼儿借助西瓜皮进行想象、添画,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1)教师出示西瓜皮变秋千的图画。

提问:谁会在秋千上面玩呢?最后,教师把这幅图编成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2)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一张西瓜皮的`图片,请幼儿在上面进行想象添画,然后讲述:西瓜皮,变什么,谁用它来做什么。

(3)请小朋友讲一讲西瓜皮变成什么了,如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狗用它来挡雨。

(4)教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狗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狗和小兔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

(5)给每组幼儿发一张背景图,若干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西瓜皮》故事。

(6)每组推荐一名幼儿讲故事,教师对幼儿所编的故事给以肯定和评价,最后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这次主题活动。

语文有趣的谐音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认识到说话要简明扼要、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体会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认识不说废话的重要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的确,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就一块来感受我国著名相声演员马季郭启儒合说的相声〈打电话〉的魅力。

二、明确学习目标。

阅读课前提示:想想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哪些问题?

(1)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2)故事里的那个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4)说说这个相声或听听其他相声,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特点。

三、根据目标学习全文。

1.自己浏览全文,想想说的是件什么事?

交流:(这个相声主要讽刺了一个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缺乏公共道德的年轻人。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小事,结果被这个人东拉西扯,说了两个多小时,既误了自己的事,又耽误了别人的时间。)。

2.再读课文,想想故事里打电话的年轻人说话的特点是什么?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说话啰里罗嗦、废话连篇。)。

3.这个相声对你的启发是什么?

交流,小结:打电话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

4.现在请同学们分角色读读这个相声,来感受感受相声语言的艺术风格。

(1)同桌分角色读。

(2)找伙伴分角色读。

(3)师生分角色读读。

5.找学生上台试着说一说这个相声。

6.听两个精彩的相声段子。

7.看一个你们自己搜集的相声。

四、交流相声语言特点。

学了这个相声,听了相声,看了相声,你现在觉得相声的语言怎样?(通俗、贴近生活、幽默、有很浓的讽刺意味)。

五、演一演。

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相声演一演,评一评谁具有相声演员的风采。

六、总结。

我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个相声段子,时时提醒自己文明地与人交流,交流时注意自己的语言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

七、作业。

1.课余与父母共同看相声、演相声。

2.创作一个短小的相声段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5455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