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成绩的关键。一个较为完美的总结应当具备准确、简明扼要的特点,突出重点和核心信息。如果你对总结写作还不太熟悉,不妨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会有些启发。
成本核算论文篇一
做好成本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面临的头等大事。对于茶叶企业而言,在生产经营中明确成本项目,能够推动会计成本核算的不断完善。具体来讲,茶叶生产经营中的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种植成本,即茶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种苗、肥料、水分、农药以及人工等都需要计入种植成本,对于一些没有独立种植园的企业,购买茶叶成本也应该纳入种植成本。第二,人工成本,即在整个生产经营链条中投入的人工工资,如茶叶的初加工、深加工、管理等方面的成本。第三,设备成本,即茶叶生产中设备的购置、折旧、维修等成本,如茶叶收割机、杀青机、运输设备等。第四,营销费用,即企业在销售茶叶中产生的费用支出,如广告费用、营销人员工资、服务费等。第五,管理费用,即企业在运行中发生的一些管理事务费用,例如管理人员工资、招待费用、房屋租赁等,当然从大的成本范围讲,除去销售和财务费用,大部分茶叶生产经营环节都应该被纳入到管理成本中来。第六,财务费用,即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如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贷款手续费等。
成本核算论文篇二
茶叶生产经营过程的特殊性,使其会计成本核算与其它企业有所区别。会计成本核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成本审核确认能够系统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支出结构,控制成本支出规模,为资源配置提供科学依据,进而带来更多利润,增加企业财富。基于此,本文从会计核算成本的基本内容出发,对茶叶生产经营中的会计成本核算项目进行阐述,并结合生产经营过程中会计成本核算问题,探究相应的成本核算对策。
会计成本核算是把一定时期内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按其性质和发生地点,分类归集、汇总、核算,计算出该时期内生产经营费用发生总额和分别计算出每种产品的实际成本和单位成本的管理活动。对于茶叶企业而言,通过系统的会计成本核算能够了解茶叶生产经营中的不足,找到合理的成本管理方法,更加全面有效地分析茶叶生产成本结构,进而为决策者提供系统的会计信息支持。
做好成本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面临的头等大事。对于茶叶企业而言,在生产经营中明确成本项目,能够推动会计成本核算的不断完善。具体来讲,茶叶生产经营中的会计成本核算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种植成本,即茶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种苗、肥料、水分、农药以及人工等都需要计入种植成本,对于一些没有独立种植园的企业,购买茶叶成本也应该纳入种植成本。第二,人工成本,即在整个生产经营链条中投入的人工工资,如茶叶的初加工、深加工、管理等方面的成本。第三,设备成本,即茶叶生产中设备的购置、折旧、维修等成本,如茶叶收割机、杀青机、运输设备等。第四,营销费用,即企业在销售茶叶中产生的费用支出,如广告费用、营销人员工资、服务费等。第五,管理费用,即企业在运行中发生的一些管理事务费用,例如管理人员工资、招待费用、房屋租赁等,当然从大的成本范围讲,除去销售和财务费用,大部分茶叶生产经营环节都应该被纳入到管理成本中来。第六,财务费用,即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如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贷款手续费等。
2.1存在问题。
随着企业成本管理体系的逐步建立,茶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会计成本核算的重视程度也逐渐提高。但是实际核算中面临的问题依旧突出。首先,核算内容比较混乱,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占据一定比重,但是对于哪些能够纳入到人工成本核算,那些属于管理费用,企业缺乏系统的规定,常常出现会计账目混乱,人工成本核算与实际支出不符的情况。其次,核算项目设置不合理,存在着一些项目重叠的情况,对于人工成本、运输成本、采购成本等项目的核算缺乏科学性,使得成本核算信息缺乏真实性,难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依据。第三,资料信息不完善,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茶叶企业而言,生产经营成本在生成过程中缺乏完整的原始凭证,使得会计成本核算的推进遇到障碍,甚至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第四,会计管理人员素质欠缺,无论是在专业素质上还是职业道德方面均难以胜任成本核算工作。针对这些问题,茶叶企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对会计成本核算工作做出系统规范。
2.2相关对策。
2.2.1转变传统理念,建立健全会计成本核算体系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传统会计核算工作与企业成本管理需要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因此,茶叶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积极调整会计理念,为成本核算提供科学指导,以推动会计成本核算体系的不断完善。在会计成本核算体系的建立中,茶叶企业首先要完善生产流程,对成本控制中的重点环节、重点问题进行会计分析,以确保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合理的归集与分配;其次,根据会计成本核算理念的指导,制定核算指标,并确定分析流程,管理者在全面了解了茶叶生产成本之后,应根据成本的归集与分配方案,对生产周期中的茶叶生产生产情况进行量化处理,以保证成本核算指标能够有效衡量成本价值,确保成本核算过程的规范化、指标化;第三,对茶叶以及相关产品进行定期盘点,及时清理与生产过程成本核算内容不相符的项目,确保成本投入与实际核算内容匹配;最后,编制茶叶生产经营过程的会计成本核算分析报告,对茶叶生产成本的变动、产量的变动等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利用更加直观的数据模型呈现出来,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2.2根据茶叶生产经营特点,确定成本核算方法在茶叶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不应该盲目照搬其他产品经营中的成本核算方法,而是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设计科学适用的核算方法,以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理念,确保会计成本核算项目对茶叶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覆盖。例如有的茶叶企业拥有自己的种植园,而种植园中不同操作环节的员工工资应被纳入到茶叶成本中来;而对于没有独立种植园的企业,则应该将采购过程、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成本纳入到会计核算中来。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茶叶企业在转型中逐渐由传统的生产导向型模式向顾客导向型模式转变;在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茶叶产品种类以及相关副产品也逐渐增加。为确保成本核算的合理性,企业应根据不同茶叶的类型进行分别核算,并通过与市场中同类产品的比较,明确生产成本,进而适当调整成本核算方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2.2.3注重会计人才培养,强化成本核算意识会计从业人员作为运用会计成本核算方法,落实成本管理措施的主体,其综合素质对于茶叶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具有直接作用。因此,茶叶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应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培养,提高其成本意识,用专业素养为管理者提供完整、可靠的成本核算信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应明确会计人员的职业定位,从知识结构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打破传统会计从业人员单纯具备会计或财务管理方面知识的局限,从法律、经济、审计、计算机等多方面入手,塑造适合茶叶企业长远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建立系统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为会计人员实现再教育,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提供条件;完善职业考核,茶叶企业无论是在人员招聘过程中,还是业务考核过程中,都应该利用竞争机制,对会计人才进行科学选拔,利用优胜劣汰的管理机制促使会计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增强法律意识,明确会计行业特点,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同时加强会计监督,培养一支严于律己,克己奉公的专业队伍。
2.2.4完善企业管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效果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为茶叶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提供必要的条件。在茶叶生产过程中,某一环节的费用支出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在预算范围内、在良好的内部控制中得到体现,并在成本控制失效之后,进行严格追责,这对于完善会计管理体系,提高茶叶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茶叶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中,首先要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从岗位设置、职责划分,到队伍建设、制度落实等方面应作出系统规定,明确内部控制细节,完善内部控制流程,对于成本管理实现系统化、程序化控制;其次,注重风险管理,成本控制失效意味着茶叶企业生产经营风险的增加,因此,企业内部应针对各环节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将成本控制能力作为衡量风险系数的主要标准,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第三,完善执行体系,提升控制能力,对于会计成本核算而言,茶叶企业应建立管理流程,按程序操作,提高责任管理意识,避免人为因素对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影响,进而在执行中实现有效的制约与平衡。
综上所述,茶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引入科学完善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不仅能够加强成本管理效果,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更能够推动茶叶企业的的转型与发展。目前在会计成本核算方面,茶叶企业依然存在着会计资料不完整、人员素质不高、核算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探究科学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企业谋求转型。推动发展的重要动力。
[1]李丹,贺琛。关于茶企业会计成本核算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茶叶,2018(6):49.
成本核算论文篇三
随着人类对环境关注程度的增加,环境因素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指标,各企业把环境成本纳入到会计核算体系中,环境会计也因此走入到我们的视野。然而过去狭义的环境成本只包括了产品的制造阶段,而广义上的环境成本还包括产品研发阶段产生的环境成本及服务与处理阶段的环境成本,上述三个阶段构成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本文将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环境成本核算体系。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199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了一系列环境管理标准体系(iso14000系列),现已正式颁布的有8个标准,其中最重要的有5个,包括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iso14004《环境管理体系——原则、体系和支持技术指南》,iso14010《环境审核指南——通用原则》,iso14011《环境审核指南——审核程序》以及iso14012《环境审核指南——环境审核员资格要求》。这些标准对企业环境管理做出原则性的框架性规定,对如何达到这些环境规定的要求提供了一种环境管理的指南和模式,但从iso14000系列标准对环境成本问题的阐述可知,这些标准都没有明确企业必须进行环境成本核算,对环境成本的标准也未作规定,使得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没有一致性和可比性。
因此,亟待建立一套关于企业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方案。企业传统成本核算具有一定局限性,按照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经济资源价值耗费进行对象化的数额,在此强调以经济资源为主进行成本核算,而实际上当前很多企业都是以自然资源的消耗换来企业利润的增长的,企业在成本核算中并未将其考虑进去,因此传统成本核算是不真实的,进而在产品定价上也会出现偏差。具体而言,企业核算的范围有了扩展,扩大到研发以及服务与处理阶段,同时引起成本核算的一系列变化,我们要根据产品所处的阶段不同对其产生的环境成本进行核算、计量与披露。
二、生命周期基本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从产品的最初研发直至消亡整个过程所经历的期间。从生产者角度看,一个产品的生产,原材料购进后,经过工厂的制造、加工,形成半成品和产成品,最后包装,经过验收入库的完整过程,这个过程由生产者来完成,可称之为“产品生产周期”或“制造周期”。对整个企业来讲,则要经历创意过程,然后经历研究与开发、设计、制造和营销,即从产品产生到交付顾客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由经营企业来完成,可称之为“企业产品生命周期过程”。从顾客角度看,自产品购入经过使用磨损直至报废的过程是产品的使用周期,这也是生产者售后服务的过程,这一过程加上研发、制造和营销过程可称之为“顾客产品生命周期”。从社会角度看,任何产品都要经过研发、营销、顾客使用和产品废弃等几个阶段,这一完整的过程又可称之为“社会产品生命周期”。因此,可采用生命周期成本计算,其基本思想是对环境成本加以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应当立足于产品的生命周期全过程,对产品设计材料加工、仓储、销售、使用、废弃等各个阶段所有内部和外部环境费用加以会计处理。
(一)生命周期法下的环境会计成本计量。
对环境成本确认的结果予以量化的过程,亦即指在环境成本确认的基础上,对其业务和事项按其特性,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和属性,进行数量和金额认定、计算和最终确认的过程。环境成本的计量问题是困扰环境成本会计发展及应用的关键问题,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的原理我们可以根据其所处的不同阶段按照实际情况采用一些专门的处理方法。
1研究开发阶段。
企业在研究开发阶段就要做好环境预防,对企业环境成本做好事前控制,具体包括:环境资源保护项目的研究、开发、建设、更新费用;社会环境保护公共工程和投资建设、维护、更新费用中由企业负担的部分;企业环保部门的管理费用等。因此在该阶段,企业可采用差额计量法,即指企业在进行环境投资支出时,根据支出总金额减去没有环境保护功能的投资支出的差额来进行计量,其后的折旧额也按这种差额的折旧进入环境成本。
2生产制造阶段。
企业在此阶段会生产出大量产品,与此同时也会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很多环境问题也产生在此阶段,所以该阶段的环境成本集中在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等方面。对于环境污染专项治理投资成本的计量也属于全额计量的范畴。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可以采用按比例分配计量的方法,即将与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污染的治理费用,按一定比例分配计入到各产品的制造成本中去。
3服务及处置阶段。
该阶段的环境成本包括产品在使用时对环境造成污染产生的环境成本以及产品报废处置时产生的环境成本,这些环境成本我们可以类比产品制造阶段的环境污染专项治理投资成本和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成本,分别采用全额计量法和按比例分配计量的方法。
(二)生命周期法下的环境会计成本核算。
结合生命周期思想分阶段核算的企业环境成本,更能全面考虑其产品在各个阶段的特色,从而提供详细的与环境决策相关的信息。
1研究开发阶段。
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的计算实质上是一种预算,因为很多产品或设备使用的时间都比较长,他们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和维修成本以至最终的处置成本大多是相关领域专家的估计,所使用的只能是近似值运用生命周期预算。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研究开发阶段的成本决定了产品80%的成本,因此该阶段产生一定比例的环境成本,我们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核算,所以我们可设立成本的目标即利用目标成本法对该阶段的成本进行核算。采用基于价值的目标成本法以所能实现的价值为导向,进行目标成本管理,即按照供应链上各种作业活动创造价值的比例分摊目标成本,采用目标成本法能有效降低环境成本,加强产品价格竞争。
2生产制造阶段。
企业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并向环境排放。由于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当这些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超过环境容量的有限能力时,就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为改变这种状况,作为社会管理者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促使企业加强废弃物的再利用,从而将废弃物排放控制在环境容量的范围之内,这样就产生了企业在该阶段的环境成本。因此可采用改善成本法对企业在该阶段的环境成本进行前馈型管理,通过预期的成本降低需要来制定产品成本的降低目标,而不是当成本超标已经发生后才做出反应。这样,可以使成本降低压力持续于整个的产品生命周期。
3服务及处置阶段。
产品在售出后开始为消费者服务以及在服务结束后要对其进行报废处置,在此阶段会因为产品的品质质量因素不同程度的对环境造成影响,这时的作为企业外部缺陷成本的环境成本也应该由企业考虑,由于这种成本源于产品质量,暂且可利用质量成本法对其进行核算。
(三)生命周期法下的环境会计成本披露。
目前,众多公司在披露环境信息时,并没有共同接受和依据的专业标准,环境报告中还缺少比较有效的财务信息,因而环境会计及环境审计都有待发展。鉴于此,提出运用生命周期法对环境会计成本进行不同阶段的披露,在具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的环境成本报表及附注。
1研究开发阶段。
由于以上对环境成本核算和环境成本计量的研究,在对该阶段的环境信息披露时要反映这两点,将研究开发阶段的所耗费的环境成本在报表中体现,对于成本核算中的目标成本法和成本计量采用的差额计量法和全额计量法在附注进行披露。同时,企业在本阶段为了节约环境成本会研制一些新方法和新技术,这些方法和技术也应该进行披露,对外公开。但在公开之前企业应将新技术申请专利,并将该专利价值写入环境成本报表,这样不仅形成了其自身的无形资产,保护了企业,而且也会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
2生产制造阶段。
对于该阶段的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我们同样结合前面的研究,先把核算计量的实际价值计入环境成本报表,另一方面在附注中披露企业在生产制造阶段的环境成本核算采用的改善成本法和成本计量采用的差额计量和按比例分配计量。报表附注中应披露记入损益的金额,并区分为经营和非经营产生的环境成本,还应按适合企业经营性质和规模的方式进行分析,或按环境问题的类型进行分析,或同时按以上两种方式进行分析。由于不遵守环境法规而被判处的罚款以及由于以往环境污染和损害造成损失或伤害而对第三方的赔偿,与其他形式的环境成本不同,它们不对企业提供任何利益或回报,因而应单独在报表中披露。
3服务与处置阶段。
服务与处置阶段产生的环境成本属于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企业来说并不好确切计量,我们只能采用类比方法,与前两个阶段进行比较来计量,计量的实际价值进入环境成本报表,环境成本的核算计量方法都应在环境成本报表附注中进行披露,这个阶段的环境成本也可以按产生的环境问题类型分类,确认的项目类型分为排放污液的处理;废物、废气和空气污染的处理;固体废物的处理,场地恢复,修复。这些分类我们也应该在环境报表附注中说明,进而使报表使用者能更好的了解企业在环境成本方面所采用的一些方法。
成本核算论文篇四
要保证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使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得到真实的体现,并且为医院科室的医疗服务项目费用成本的制定找到准确的费用依据,最重要的就是要对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内容进行完善。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医院科室所使用的各项直接或间接的成本费用都计算到成本核算中去,对医院的行政管理费用、科室所使用的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固定资产进行折旧计提,并将其纳入科室成本核算的范围之内。此外,科室人员的工资、奖金等薪酬成本,也应该根据其实际状况纳入成本核算之内。总而言之,就是要将在医疗供应、临床医疗以及行政后勤等各项服务过程中的医疗成本都分摊到医院科室的成本之中,保证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完善费用分摊标准。
要解决好医院科室在费用分摊上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应该从这几方面来加强:一.要完善医院保障服务部门在服务定价方面的成本核算体制,只有首先保证各项医疗资源和服务有一个准确的定价成本核算,才能使其作为间接的管理成本具体分摊到各个科室形成实际的成本核算。二.由政府或相关的社会团体组织牵头,通过研讨会的形式,根据医疗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制定一个统一的费用分摊标准,以此来供各家医院进行参考。而在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过程中,对科室的管理费用的分摊,应该按照各科室的实际状况来制定相应的`分摊标准。此外,还要按照相应服务的定价标准来对医疗器械维修、洗涤、医疗供应等环节的成本费用分摊,对医院后勤保障部门的生成费用进行一定的控制。做好后勤服务社会化的前期准备调查工作,尝试实行统一管理,减低成本支出。
3.加强医院实物资产的管理。
加强医院实物资产的管理,建立完善的实物资产管理制度也是改善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一项重要措施。一.加强对医院实物资产管理部门的有效管理,建立专门针对实物资产的实物会计体系,以此来建立比较完善的医院实物资产管理制度。要定期做好对医院实物资产的使用、存储状况的效果和状态分析,完善实物资产的财务报告,对实物资产的年度成本预算、采购、维修等开支提出具体的建议。资产的管理部门要根据医院的库存状况,及时与医院的实物会计和医疗采购部门进行沟通,保证医院物资的充足,但是要对物资的积压和浪费情况进行预防。二.加强对临床科室对医疗物资的使用管理,针对临床科室对物资的使用状况,制订相应的使用和储备医疗物资的标准,尤其是对临床科室的医疗物资的储备的时间、数量等制订相应的量化标准。三.要加强对各科室医护人员的成本知识的宣传,让其在一线的临床医疗实践的过程汇总,能够尽可能地节约,减少不必要的实物消耗和浪费,以此来降低科室的成本。
成本核算论文篇五
目前医院进行的成本核算仅仅是对科室收入、费用的简单的事后数据的归集,不能把成本控制在医疗行为的过程中。管理费用如何合理分摊一直困扰着每一个医院管理者和财务工作者。医院的管理者要转变思路,应用企业成本学来管理医院,将全成本核算的理念引入医院管理,保证医院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必然选择。医院只有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才能增强其竞争力。
鉴于医院对自身管理的要求,借鉴企业成本核算体系与成本管理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制订切合本院实际并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这些方法包括,建立覆盖全院的微机网络系统,变动成本项目和固定成本项目的划分,规范各核算单位的收入、支出范围、管理费用的分摊方法,健全成本会计制度,建立成本考核指标体系,以便开展成本效益的分析评价工作。
(一)在收入的归集上。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信息中心引进上海某软件公司的his系统进行全院的微机联网,建立了最小核算单位并建立了各收费项目的编码库。注重对各核算单位录入人员的培训,规范其录入操作和检查审核,以保证原始数据的真实可靠。在检验科室引入lis系统,实行双条码扫描,坚决杜绝了医院漏费,欠费,人情费,确保了医院收入的全面性。在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根据核算单位的需要及时进行技术指导,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及各项收入数字的正确归集。
(二)对成本项目的控制上,要区分不同的成本区别对待。
1.对各核算单位的固定成本,要由医院器械科,财务处,审计处,总务处等相关部门组成固定资产清查办公室,对各核算单位进行清产核资,以便摸清家底;对各核算单位的医疗用房面积准确核算,以便分摊房屋成本。在此基础上,建立各核算单位资产清单,由核算单位责任人签字,据此核算固定资产的折旧额。
2.对实际劳务成本,根据省人事部门的要求结合本院各科室的情况实行定编定岗,人事部门可以一目了然地统计出各科的劳务成本。
3.对变动成本部分主要是医疗成本的控制,将医疗科室根据功能不同划分为手术科室,非手术科室,检查科室等,利用本--量--利分析模式,测算出各科室的变动成本。利用本--量--利基本的损益方程式来测算单位变动成本。它的数学表达式为: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在这个公式中,单价是物价部门有严格收费标准的,销量是可以根据历年来的业务量平均统计出来的,固定成本包括房屋,机器设备的折旧,水电汽暖的消耗及科室的劳务成本等。这样在科室预计利润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出单位变动成本。据此可以控制对卫生材料,物资的领用,这样对科室物资材料的领用就有了依据,以耗定量发放。
4.对行政后勤部门领用办公用品上进行定额管理。各科室指定专人领用,发放部门严格按定额发放用品,定期或不定期地由审计纪检部门联合抽查领用物品清单,对超标领用的要严惩发放部门。形成一套奖惩分明的责任制度。
5.各核算科室宏观成本的管理,如病人的欠费,医疗事故赔偿金的发生要积极去预防和控制。
(三)在管理费用的分摊上,引入了税法公平主义原则。
1.医院的管理费用包括: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发生的各项支出。对管理费用中工资及福利费等与人员有关每月基本保持不变的费用可按医疗科室人员的比例分摊到各医疗核算单位,而对一些管理费用不可预测性的如职工差旅费,科研费等引入税法原则中税收公平主义的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税收负担要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来分配,负担能力相等,税负相同;负担能力不等,税负不同。这里的负担能力指核算科室人均创收额。人均创收额多的单位多负担,人均创收额少的科室少负担,无创收额的单位不负担。这样就把不可预测的管理费用按负担能力的大小分摊完毕。
2.有一些直接为医疗科室提供服务的科室如供应消毒室,锅炉房、水暖维修等科室可利用一定的方法直接计入各核算单位的成本。
3.供应消毒室要测算一个内部转移价格,根据各科室的消毒物品数量计入核算单位成本。对独立核算的核算单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时,需要制定一个内部转移价格,才能规范各个核算单元的收入。内部转移价格有以下几种形式:市场价格;以市价为基础的协商价格;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和全部成本转移价格。根据对4种内部转移价格的比较分析,笔者建议使用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这样可以调动各核算单元的积极性,实现医院整体目标的一致性。对锅炉房、水电维修要测算消耗定额,核算其消耗材料,人工费等,计算其定额成本,据此直接计入各医疗单位成本。
四、建立健全考核体系。
每月末要对各核算单位的成本核算体系进行考核,及时找出问题及原因,并及时纠正偏差。做得好的科室要给予奖励,并推广其成功的经验。
五、总结。
以上是笔者对全成本核算的粗略想法。这些做法能把医疗成本控制在医疗行为的过程中,可以为医院领导的决策提供真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
成本核算论文篇六
(一)退职费以及离退休费等补助开支。
对相关文件规章进行分析可知,幼儿园的教育培养成本主要由四部分构成,即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支出、人员支出、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公用支出。在这四部分里面,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包括了退职费以及离退休费等补助开支。但对相关的配比原则进行分析可知,退职费以及离退休费等和学生的培养工作没有联系,因此在大多数学者看来,应从幼儿园学生培养成本中剔除此项开支。
(二)管理费以及租金。
多年前,幼儿园属于企事业的一个部分,可无偿对房屋、场地进行使用,因此也不需缴纳管理费以及租金。因此,当幼儿园成为独立法人以后,就无法对原单位的场地进行无偿使用了。在当前情况下,我们不能强求企事业单位对场地、房屋等进行无偿提供,因此,就需由市场来决定幼儿园的管理费标准以及租金标准。当然,针对管理费以及租金,教育行政部门可出台标准对价格进行一定限制,旨在防止漫天要价问题的出现。
(三)经常性成本的项目内容。
幼儿园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对日常运作进行维持的费用就称之为幼儿园的经常性成本,这并不属于供教育服务的费用。在进行计算核定工作时,各幼儿园的成本项目也是大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幼儿园的经常性成本由诸多类构成,即公务费、修缮费、工资以及业务费等。
1.公务费。幼儿园在管理和教学方面所支出的费用就称之为公务费。公务费主要涵盖了邮电费、差旅费、办公费、水电暖费以及车辆费等。
2.修缮费。一般而言,幼儿园建筑物以及附属设备的修护费用,例如办公室、大型器械、教室、水电气设备、活动场的日常维修护理费用都需纳入到本学年的教育成本中。针对大修费用,则需依照修理间隔年限进行分期摊算。但在这其中,招待费以及会议费等开支却与学生培养没有关系,因此在进行核算时,应在学生培养成本中对这些费用进行剔除,并在此基础之上尽量细化,避免过于宽泛而无法对幼儿园的具体支出情况有明确掌握了解。
3.工资。在幼儿园的日常开支中,工资是最为主要的项目,在这里,工资是指幼儿园付给教职工的相关费用。受人事制度改革的影响,在工资的构成方面,各个幼儿园都不大相同,所以工资的成本内容也就出现了差异。
4.业务费。为了完成相关的教学业务,幼儿园所支出的易耗品购买费以及消耗性费用就称之为业务费,该项费用主要包括了文具费、玩具费、资料讲义费以及图书费等。
(四)投资者的收益。
幼儿园盈余涵盖了投资者收益,投资者收益并不属于幼儿园支出的成本。一般而言,幼儿园实行收支平衡,但在此基础之上,幼儿园都具有期望盈余,投资者也希望从中获得一定的投资收益。因此,其成本收费应该由成本和期望盈余构成。由此可见,不论是“非营利性幼儿园”还是“营利性幼儿园”,其实际支出成本的核算都是相同的,只是在期望盈余方面存在差异。
1.权责发生制原则。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收益对象的培养进度与培养投入往往存在不一致。在一定时期中,教学设备、教学图书、仪器、运动场地以及房屋等均为一次性投入,这些投入往往可对许多届学生进行培养。所以,就需依据比例将先开支的费用计入到之后各期的'教育成本里去,并对“预提费用”、“待摊费用”以及“累计折旧”三个账户进行增设,明确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使权责发生制得到有效运用。
2.实际成本计价原则。对不同层次的人才进行培养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货币表现值就是实际成本,运用实际成本计价方法,不仅方便快捷,所得的结果也较为准确科学。
3.会计期间学年制原则。教育成本核算期间的划分和企业会计期间的划分是存在较大差异的,即不可对日历年制进行采用,而是需采用到培养周期学年制。在这里,培养对象从入校一直到毕业的这一段时间就称之为培养周期。
1.会计调整法。在学校现有收付实现制基础之上,依据成本计算原则对会计资料进行调整,转换教育经费支出数据,使其成为学生培养成本数据。倘若教育和财政部门对调整规则进行了制定,那么作为学校的一项基础工作,计算学生培养成本以及编制报送培养成本报表就可以获得系统的培养成本数据了。会计核算的权责发生制原则为这一转换调整方法的基础,因此这种调整方法就称之为会计调整法。当学校成本核算制度还未得到建立完善时,运用此方法,可对幼儿园微观层面的学生培养成本信息进行有效获取。
2.分级核算法。在同一所幼儿园里面,不同年级的教师工资、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存在一定差异的。因此,为了对学前教育经费进行科学有效核算,我们就需采用到年级分级核算方法。一般而言,分级核算法主要是按照年级不同对小班、中班、大班的支出成本进行分别核算。在到课率人数与学生缴费人数比例正常的情况下,用各年级总成本/班级数=单个班级成本,可推算出单个班级成本/单个班级学生数=人均成本。运用这样的计算方法,可明确了解每个学生、每个班、每个年级的不同成本,进而使成本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得到保障。
3.会计核算法。以成本会计的基本技术以及基本理论为基础,运用会计系统,依靠设置以及登记账簿对教育资源的耗费进行正确记录,进而核算出培养成本的方法就是会计核算法。要想对准确而系统的学生培养成本信息进行了解,就必须通过会计系统的账薄记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以及运转发展而言,成本核算环节是极其重要的。因此,我们就需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幼儿园的各项收支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运用会计调整法、分级核算法、会计核算法以及统计调查法等多项方法,使我园成本核算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得到有效保障,进而推动我园的健康、稳步发展。
作者:曾李华单位:桂林市农机校。
成本核算论文篇七
摘要:科室全成本核算是医院全成本核算、诊次、床次成本核算、医疗服务项目成本核算的基础,医院的成本核算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是由上至下的多部门的联动,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各医院需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医院成本核算的经验,完善成本核算体系,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医院成本核算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1.加强会计人员知识更新及培训。新医院会计制度用专门的一个章节讲述了医院成本管理与核算,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了科室成本核算内容,对科室的成本范围、成本归集、科室成本的分摊做了相关规定,改变了旧会计制度对成本核算过于笼统、缺乏指导性、没有规范的成本核算原则、工具、及方法,各医院的成本核算更多的是用于科室绩效考核,没有可比性等缺陷。目前,公立医院的专职成本核算人员主要由会计人员担任,新的科室全成本核算对会计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会计人员要及时进行知识的更新及培训,正确掌握科室全成本核算的范围、对象、内容、流程及方法,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2.进行全院固定资产盘点,为折旧做准备。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将权责发生制引入固定资产的核算中,规定医院应当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图书除外),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医院在进行科室绩效考核的时候,也会对科室的固定资产进行分摊,但是折旧年限比较随意,对于金额不大的固定资产,科室一般会提出缩短折旧时间,对于金额较大的固定资产,科室会提出延长折旧时间。为了统一折旧口径,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必须对医院各科的资产进行全面盘点,摸清家底,按新制度规定的标准和折旧年限计算各科室每月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
3.科学确定核算单元。核算单元是医院基于业务性质及自身管理特点而划分的成本核算单位,其基本特征是责、权、利相统一。由于医院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合理科学的设置成本核算单元极为重要,成本核算单元设置合理,成本的分摊、归集将顺利进行,成本核算会真实反映成本核算单元的成本控制结果;如果设置不科学,不但会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一系列问题,也会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成本核算结果失去评价价值。需要注意的是,成本核算单元并不总是和行政划分单位相一致,划分成本核算单元可根据医院业务发展规划进行并根据医院业务发展规划进行增减。核算单元具体可分为临床服务类、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
4.设置科室编码。设置科学的核算编码有利于归集成本的科室通过电子信息化系统准确上报成本费用数据,实现与his系统、物流系统的数据对接。具体做法为:根据核算科室的性质和分类,按新制度对核算科室的分类,在会计账上设置核算科室编码,将临床服务类、医技类、医辅类和行政后勤类的编码设置为同一级,并在该分类下面设置相应的二级、三级核算编码。
5.升级医院财务软件及核算软件。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医院会计核算具有共同的核算对象,即以货币表现的医院经济活动,这就决定了两者核算的内容和结果应该一致,医院会计核算的支出内容包括医院科室成本核算的内容,无论科室成本核算的成本费用怎样归集、分配,一定期间各成本核算单元的成本费用总和都应等同于相同期间会计核算的支出总数。医院科室成本核算与医院会计核算内容的一致性为会计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前提。以医院建制科室或核算单元为成本核算对象,归集各个成本核算单元的直接成本费用,设置支出类会计科目的部门辅助核算,在录入记帐凭证的同时将各项支出归集到所属部门,达到归集收入及成本的目的。旧的医院会计制度,因为对成本核算的要求比较笼统,所以,不论是用友、金蝶等使用量较大的财务软件都没有在支出类会计科目下设置部门核算,因此,有必要升级财务软件,包括升级相关的工资软件,固定资产软件等,每月能根据各软件的数据自动生成相应的凭证,并按核算单元进行归集,减少核算人员重复劳动。
6.合理制定内部核算价格。内部核算价格是分摊医疗辅助类、后勤类成本的依据。比如,医院供应室消毒类物品中,外科的消毒类物品比内科的消毒类物品多,如果单一的使用工作量或者收入来分摊,会造成科室成本的不真实,所以,有必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模拟市场运作,以医院内部价格结算方式分配医疗辅助类、后勤成本至各受益科室。医院应定期测算内部价格,发现实际成本与内部价格差异较大时应及时重新核定,以尽可能减少未分摊成本。
1.1人员经费:指直接为科室核算单元医疗活动提供的各种劳务报酬,包括各种正式人员、合同工、返聘人员工资、福利及社会保障等用于个人部分的各项支出。由于医疗行业有其特殊性,医生护士轮换科室的现象较为普遍,为了正确核算科室的人力成本,按每月各科室上报的考勤人数工资计算各科室人员经费,能达到准确的效果。
1.2药品费:按各核算科室领用药品费的进价,直接计入各核算科室成本。
1.3材料费:指小型器械和消耗材料,包括手术、介入、诊疗等器械和耗材,以及透析材料、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医用气体等。按领用、消耗材料的进价直接计入使用科室成本。
1.4固定资产折旧。在不考虑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按会计核算方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专用设备和一般设备按核算科室使用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房屋类固定资产按核算科室实际占用面积计提折旧。
1.5无形资产摊销。医院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年限平均分期法平均摊销,按受益科室确认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全院使用的信息化投入,如电子病历系统、his系统等,纳入管理费用进行核算,再进行摊销。
1.6后勤保障类费用。
(1)水电费。直接按各核算单元所安装的水电表上的记录,由后勤保障部计算后,计入核算单元成本。
(2)被服洗涤费。由于各公立医院后勤服务逐步社会化,被服洗涤业务大多数由有资质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承包,服务公司提供的洗涤服务费按不同洗涤项目标价,按科室的洗涤数量收取费用,因此,每月可以按照服务公司提供的工作量及工作项目,科室确认后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3)办公费。各科室从后勤保障部仓库领出的纸张、笔墨、电池等办公费用,按消耗量直接计入领用科室成本。
1.7科研教育费、职工培训费。按照实际发生的费用,计入科室成本。
1.8医疗风险基金。按开单科室收入3%直接计提计入临床科室成本。
1.9设备修缮费用。按修缮记录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1.10消毒费用。按消毒项目内部价格及消毒数量直接计入科室成本。
2.科室成本的分摊。医院的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用和医辅、医技科室发生的成本,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要求,各类科室成本应按照分项逐级分步结转的办法进行分摊,通过三级分摊,最终将所有成本转移到临床类各科室。第一级分摊:管理费用分摊。将行政后勤类科室发生的管理费用向临床类、医技类、医辅类科室分摊,分摊参数采用人员占比计算。第二级分摊:医辅类科室成本分摊。医疗辅助类科室按各自的工作量分摊成本,根据医辅科室提供服务的对象,将各辅助科室的成本分摊到临床门诊、临床住院和医技科室。医辅类成本根据医院制定的内部服务价格,首先按内部服务价格根据记录的服务量直接归集到临床和医技类科室,剩余部分再按服务量比重、收入比重、工作量比重等进行分摊。第三级分摊:医技类科室成本分摊。
参考文献:
[1]财务部规划财务司:医院财务与会计实务[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2.325.
成本核算论文篇八
摘要:在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也要求同步适应医疗改革的需求,医疗管理系统采用全成本核算是为了呼应医疗改革的有力助手,全成本核算的推广可以有效的规范医院的各类开支行为,节约成本支出,提高收益水平,因此,医疗系统实行全成本核算是规范财务管理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全成本核算;医疗系统;财务管理;成本效益;本量利分析法。
一、概述。
(一)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概念介绍。
医院全成本核算是为了适应医疗系统的发展需要和医院财务管理的实践诉求而推出的核算方法,它是借鉴现代企业的全成本核算方法结合医院自身的特色发展而来的。它全方位的记录医院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类医疗耗材、燃料动力及人员工资等各类消耗类支出。该核算方式具备分类与汇总功能,可以分类列示出各单项费用,同时,又可以汇总统计出全院综合性的总成本费用。它比以往的医院核算系统核算范围更广、核算更加具体明细、核算分析功能更强大,针对不同需求,提取和分析数据更便捷,它的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是以往医院核算模式所不能比拟的。首先,医院全成本核算不同于以往的收付实现制,它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核算方法。医院全成本核算不仅仅囊括医院资金的流动,还包括投资或筹资过程中的费用支出等核算内容。其次,全成本核算的范围较传统核算模式更广,不仅核算医疗的费用,还囊括后勤部门、管理部门等所有部门的成本核算。
(二)医院全成本核算的模式。
目前,我国医院全成本核算模式分为四大类:第一类是临床服务类,临床服务类核算的是医院直接为病人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它不仅包含科室直接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医学耗材费用,还包含从其他部门摊销过来的间接成本费用;第二类是医疗技术类,是医院为病人提供检查等技术服务的费用核算,它是过程费用,月末要将费用按照临床服务类的收入权重分摊给临床服务类;第三类是医疗辅助类,该类别主要为医院日常运转提供水电气等燃料动力部门的费用,他们是医院必不可少的辅助部门,产生的费用也属于期间费用,月末要进行分摊;第四类是行政后勤服务类,和医疗辅助类人员一样不参与医疗业务,为医院的日常运行提供前三类之外的服务管理功能,如管理部门和食堂等服务部门。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具体设置。
首先,医院全成本核算对象的二级单位段以医院的科室为部门进行核算,三级按照成本费用科目进行设置。其次,各科室发生的成本按照权责发生制而非收付实现制核算,各科室直接领用的耗材等直接费用直接归属各科室,燃料动力等辅助部门的间接费用月末分摊计入各科室的.成本费用。再次,成本费用划分为人员类的工资费用、津补贴费用、绩效费用;各科室可以直接领用使用的卫生材料费、医院开给病人使用的药品费用、医院所属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医院拥有的无形资产摊销费用、提取的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费用。其中,其他费用包含水电燃料动力费、邮电费、物业管理费、维修维护费、差旅交通费、出国考察费、劳务费等。资本性费用包括资产购置费用。
(四)医院全成本核算下间接费用的分摊。
全成本核算模式下间接费用采取谁使用谁分摊的原则进行分配。首先,将行政后勤类费用向临床服务类科室和医疗技术类科室进行分摊,然后将医疗辅助类科室的费用向医疗技术类和临床服务类科室分配。其次,不同的间接费用采用的分摊参数是不同的,可以采用人员比例参数、使用面积比例参数、工作量法等分配参数。最后,通过全成本核算后形成医院的成本报表,形成各科室可以横向比较的成本费用表,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种类型的财务分析和比较,反映医院管理过程中的运行规律和各类问题,通过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一)实施本量利分析法的简介。
本量利分析法是研究成本-产量-利润三者依存关系的财务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现阶段被大多数现代企业采用,是因为它可以为企业决策、预算、控制三大方面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在医院核算系统引入本量利分析法,使得财务人员可以准确掌握医院的收入、医院的支出、医院的利润,可以横向比较不同科室的收益情况,从而为医院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可以为医院发展带来好处的决策信息。本量利分析法可以将医院的核算工作带入科学决策的进程当中,提升财务人员分析数据和预测数据的能力,提升财务在医院重大事项决策中的权重值。
(二)本量利分析法在医院全成本核算中的实施条件。
本量利分析法对医院的数据相关性的要求比较高,这种分析方法应用的前提是产量、收入、成本和利润有着某种线性的关系,从而可以从产量、收入、成本三变量中推算出医院的目标利润。它是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应用数学模型和图文来反映医院内部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服务价格、医疗服务收入、利润等变量之间内在规律性的联系,再通过数学公式为医院财务预测和决策提供依据。
(三)本量利分析法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医院实现全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很好的管理核算输出的数据,切实为医院带来更大的收益和更有利的发展。建议建立本量利分析法来管理全成本核算的结果。它可以帮助医院寻找到盈亏平衡点,这样医院就可以知道运营情况下的保本状态;医院可以根据分析结果较准确的预算下年度的预算情况,可以根据本年的经营情况提出修正建议,为下年度创造更多的收益打下基础。本量利分析法要结合风险分析措施进行,采取有效的风险应对方式,或者变风险为机遇,保障医院的健康发展。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提高医院员工全成本核算的意识。
只有广大员工接受了在医院开展全成本核算的意识,此项工作才能顺利的开展。医院领导层要对全体员工开展广泛深入的动员,让广大员工接受医院的财务报销和核算改革,消除对新事物的抵触情绪。医院管理层要做好示范带头的表率作用,在医院内部自觉树立上行下效的意识,带头树立全成本核算模式下节约成本的观念,改正以往只管办事、不考虑办事成本的老旧观念。邀请已经运行稳定的、其他医院有经验的同仁和软件培训师来医院开展培训活动及经验介绍,克服职能部门的畏难情绪。
(二)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为全成本核算打好基础。
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是实现全成本核算的根本保证,医院必须设立信息管理部门,采用具有全成本核算功能的软件系统,对业务人员展开系统培训,做好全成本核算的事先准备工作。各大型企业使用较多的是erp信息系统软件,它集合财务核算功能、资产管理功能、网上报销系统、行政办公系统、人事薪酬系统、数据查询分析功能等各个模块,是一个功能全面的现代化集成办公软件。建议医疗系统也采用erp软件作为医院的全成本核算的工具,为下一步医院各业务系统的集成做好准备工作。
(三)建立医院全成本核算的规范体系。
在医院内部建立全成本核算的规范体系,确保该规范体系在财务管理流程中的核心地位,这是财务改革最终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将全成本核算体系以规章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要求财务部门必须逐步实施,其他职能部门在新的业务核算模式下开展工作,全成本核算规范体系唯有真正的实行起来,才能为医院开展成本核算的精细化、全面化提供可能。要成立专门的部门对该规范体系植入医院的运行效果开展追踪调查,实时向医院管理层回报核算系统在单位运用的具体情况和实施过程中的困难,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直至该系统在医院内部能够运行的流畅稳定。
(四)对医院全成本核算的实施程度开展监督和检查。
建立全成本核算的根本目的是控制成本,有效控制的前提是医院经济支出运行过程中有各类切实可行的控制标准,在标准范围内的耗费都属于正常耗费,超出标准范围的耗费为非正常耗费,要追踪原因、进行整改,确保后续情况得到改善。医院实现全成本核算以后,要开展常态化的专项监督检查工作,对全成本核算在医院的实施情况进行追踪调查,防范医院在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风险,提出恰当的应对风险的策略,确保医院的各类业务在轨道上正常运行。监督和检查制度也要适时更新,以满足医院不断发展的业务需要,使得监督检查制度与时俱进,避免僵化老化的现象产生。
四、全成本核算对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的意义。
(一)医院全成本核算有力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率。
加强医院的全成本核算以后,医院的资金流动会更加清晰的展现在财务人员面前,有利于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财务人员可以根据以往年度的资金使用情况,减少医院无效的资金占用,提高医院收益高科室的资金投入,测试出医院流动资金需求量、存量资金规模、编制医院年度预算,合理的进行投资和购置固定资产,从而使得医院资金按照计划有序的运行,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医院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对内可以更好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有利于医院对外强化市场份额,医院总体的经济效益提高,推动医院资金的良性循环。
医院全成本核算模式下,各科室的经济技术责任划分的明确,各科室的收入和成本都显而易见,医院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绩效考评机制,将各科室的效益和员工的水平挂钩。为了提升自身的绩效水平,全体员工必然会努力提高收入、节省开支,提高效益从而提高绩效工资。医院在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建立多层次的绩效评价体系,目的是根据各个科室的不同特征制定出公允的、可操作的、可以被员工接受的绩效评价系统,切不可实行一刀切的评价体系,导致考评的公允性受到员工的质疑,不占考评优势的科室员工出现抵触情绪,达不到考评体系设计的目的。
(三)医院全成本核算对财务管理的促进作用。
医院全成本核算较传统的医院核算模式而言,它的功能和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大大节约医疗成本,实行成本核算以后,各部门的耗费情况对照表一览无余,各部门的收益也一览无余,有利于激励各部门节约成本、提高收益;其次,全成本核算推动绩效评价机制的实行,对员工的激励要和各部门的收益挂钩,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空前提高;再次,可以优化医院内部资源的配置,对效益好的部门在资源分配方面要有所倾斜,鼓励创造更多的收益,效益不好的部门加强成本控制,节约成本,保障收益;另外,全成本核算有利于医院耗材费用的追踪,有利于仓储功能的增强和耗材出入库管理的严密性。最后,全成本核算可以有效的提升医院整体的服务质量,严格管理的目的是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和人民大众。
五、结语。
在全球化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对我国医疗系统财务核算开展改革、提升医疗系统的财务管理水平是势在必行的趋势,也是医院为将来的长期发展目标和管理思路提供实施途径的必然之路。全成本核算的目的是让医院从全盘高度考察收支盈余情况,为今后医院的侧重发展提供有数据支撑的决策依据。我国的医疗事业要想取得长足的进步并参与到国际竞争中来,进行全成本核算改革是医疗系统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赵峻.用友财务软件在医院全成本核算中的应用与探索[j].经济师,2016.
[2]盖全正.信息化条件下的医院全成本核算[j].中国外资,2012.
[3]申妮娅.新的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医院全成本核算[j].中国外资,2012.
[4]柳平.试论医院成本核算的难点与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
[5]孙艳.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的难点及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5.
成本核算论文篇九
20xx年6月8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印发了《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下文简称《办法》)。《办法》中规定了成本核算对象、核算期,明确了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核算的具体原则、高校教育培养成本的范围、成本归集的项目及标准等问题,由于《办法》是国家发改委颁发,而不是与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它还未纳入财政部与教育部联合发布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核算体系,因此,在高等教育成本计算环节无法执行,而且,《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与《办法》在成本项目规定上不十分吻合,在实际执行中也有一定的难度。
本文拟汲取《办法》可操作部分,结合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特点,探索我国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几个关键问题的解决思路。
参照《办法》的规定,在职教职工总数不足定编的按实际数,突破单位定编人数的则按定编人数列支出。在具体操作时,笔者认为,应在总成本费用中按超编数、教职工人均人员费用支出水平相应地核减总成本,即按在职人员工资除以现有的在职教职工总数,得到现有在职教职工工资人均水平,再用超编或超比例的教职工人数乘以人均工资水平,得到应核减的人员工资。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原则上控制在事业编制教职工人数的12%~15%,高于15%则按超比例行政管理人员数、教职工人均人员费用水平核减支出,低于12%不核增支出。福利费、工会经费按工资总额的3%、2%计提。
参照《办法》规定的招待费审核标准,地方管理高校为“当年公用支出总额(扣除招待费和维修费)的2%,中央(部门)管理的高校为“当年公用支出总额(扣除招待费和维修费)的1%”。超出的要进行核减,未突破的不核增。
科研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社会职能之一,它和教学一起构成高校的两个重要支撑。科研活动不仅直接服务于社会,而且可以整体提升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支出是否计入高等教育成本,要视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
第一,高校为教育教学改革而设立的校内教育教改科研项目所发生的支出,由于和人才培养直接相关,应当全部计入高等教育成本。
第二,高校为鼓励和支持科研,对有关科研项目进行的配套资助与奖励所发生的支出,可视为学校为社会的一种直接贡献,也应计入高等教育成本。
第三,高校承接的纵向、横向课题所发生的支出,因为每个课题都有相应的课题经费来源,并且能做到单项课题收支平衡,关键是这种课题研究与教育的人才培养不是直接关系而是间接关系。因此,不能计入教育成本。
第四,对高校承接的某些横向课题,在研究过程中要消耗学校的教学材料及人工,挤占了教育支出,学校不仅不能将其开支计入高等教育成本,而且应从课题经费中计提一部分上交给学校,用于补偿高等教育成本。
(一)折旧方法的确定。
按现行高校财务制度,高等教育财务支出中不包含固定资产折旧因素。为了真实计算高等教育成本,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计提折旧。根据我国实际,高等教育成本计量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即按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平均计算各年折旧;折旧年限的确定,可参照《办法》的规定:房屋建筑物50年、专用设备8年、一般设备5年,其他设备。将《高校会计制度》单列的图书、交通工具列入其他设备。
(二)后勤资产折旧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高校投资了相当一部分后勤设施,如学生公寓、食堂等。这些设施本应由社会投资实行市场化经营,不挤占教育投资。这部分资产的折旧是否计入高教成本,也要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对待:第一种情况,高校后勤没有社会化或没有彻底社会化,后勤资产由学校自身经营管理的,则对后勤资产按全部原值计提折旧后计入高等教育成本;第二种情况,高校后勤虽已经社会化,但后勤资产只是委托给后勤服务公司进行物业管理,资产产权没有发生变化,则高等教育成本中也应包括这部分资产的折旧因素;第三种情况,高校后勤资产已经整体租赁或承包给校内后勤公司或校外单位与个人,在计算高等教育成本的折旧费时,应扣除那部分租金收入,即:年折旧费用=后勤资产原值×折旧率一年租赁收入;第四种情况,由社会投资兴建的后勤资产,资产产权不由学校拥有,完全按市场开发的原则,学校也不计算经营收入(住宿费、饮食服务收入等)。因此,其资产折旧不能计入高等教育成本。
高校后勤服务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条件。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后勤自成体系。近年来,通过后勤社会化改革,引进社会资金扩建后勤设施,使高校后勤服务成本是否计入高等教育成本和如何计入高等教育成本变得复杂起来。
第一种情况:后勤没有实行社会化,由学校自办后勤,后勤的收入(包括住宿费、餐饮收入等)作为学校收入的组成部分。按照配比原则,后勤成本是高等教育成本的一部分,以其实际发生的成本作为高等教育成本。第二种情况:对某些后勤单位如绿化、车队、物业管理等实行了内部承包,则计入高等教育成本的只是学校按内部合同应支付给承包单位的承包款,其服务成本不能计入高教成本。第三种情况:由社会投资兴建的高校后勤设施(主要是学生宿舍、食堂、超市等)完全按市场化运作,与学校没有直接的财务关系,其收入(住宿费、餐饮收入等)和成本也不能计入学校收入和办学成本。
[1]赵红英.高等教育成本的界定和控制[j].财会月刊,20xx,(7)。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水平不断地发展,经济大幅增长,科教文卫事业都取得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同时也给这些行业带了新的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服务的质量也有了要求,医疗服务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伴随着健康意识的提升。大多数企业看中了医疗行业的发展前景,投资产生了一些技术好的、服务好的新医疗结构,这些机构采用管理方法先进,尤其是在医院的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投资,增加了这些医疗机构的竞争力,所以从医院管理的角度来看,实行医院的成本核算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大多数的医疗机构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会计与成本一体化核算的方法,现在大多数医院所使用的核算方法已经落后于市场上所流行的成本和会计核算的方法,为了提高医疗机构的管理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应该充分的应用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一体化的管理方法,这样医疗机构的管理者可以更加高效的,调整医疗机构的管理与决策,实时的调整管理措施,做出正确适合市场的决策,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
医院的成本核算是指医院在日常的医疗预防治疗、提供服务以及医院器械使用过程中的消耗的物资的成本的核算,医院采取成本核算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反应医院日常的开销。会计核算是指医院正常的运营所收取的服务费以及药物买卖所收取的费用,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为了知道医院的盈亏情况。
(二)医院的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一体化核算的内容。
医院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一体化就是要医院所发生的每一笔财务往来,要同时满足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提高医院的成本控制和提高医院的效益。医院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一体可以保证核算数据的真实性。医院的科室管理和后勤管理是分开运营的,一体化可以很好的将两者结合起来,减少灰色地带,两个部门之间可以相互监督,使得医院的管理更加透明。医院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一体就是说,医院的每一项业务往来都同时有会计凭证和成本凭证两种属性,从而保证会计核算和成本核算的一致,减少财产的损失。
(一)促进了医院自身的发展。
现在国家对于医疗行业的资金投资,每年都在上升,但是医疗服务的定价是多少却没用合理的依据,成本核算可以很好的完成这一目标。成本核算是一种资源合理配置的管理方法,因此应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资源,医院是为人们服务的行业,应该始终坚持低成本,但是又要好的服务质量,而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的一体化就能很好的降低医院运行的成本,医院服务成本的减少可以使人们获得更好的服务,同时所花费的资金很少,如此一举三得。
(二)提高了医院会计信息化质量。
医院会计的信息化是指将计算机、大数据、网络等先进的现代电子设备和先进的技术,应用到医院的成本核算、销售和会计核算各个方面。这样就会大大的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使得医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保持医院的竞争力。医院信息化会使得医院的会计和成本核算的真实性得到提上,真实性是指企业的财务部门对于季度或者年度的财务信息,进行处理归纳,得到企业的盈亏信息,这些信息必须是真实的有效的。这样一来通过数据的显示才能够更加透彻的了解财务和经营的真实写照。医院会计信息化的质量提高,这样对于企业管理者做决定,是否利用这一财务信息作为决策的参考至关重要。
(三)提高了医院会计和成本核算的人员的素质。
在当下这个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最重要的是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这是某个企业的名言。医院的会计核算与成本核算,可以有效的提高医院会计和成本核算的人员的素质,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一体化就要求核算人员的必须要有综合的素质,能够处理医院正常财务往来的所有财务信息,医院的成本关系到医院的利益,好的成本核算从业人员可以很好的对于医院的日常运营的成本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出医院日常运营的必须消耗品和可以减少的消耗品,从而控制医院的成本。对于医院会计和成本核算的一体化是将原来的成本核算和会计核算综合起来,这样可以减少医院冗余的机构,提升办事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人员的素质。
综上分析,社会的快速发展,医疗行业的迅速发展,大多数的医疗机构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范的会计与成本一体核算的方法,为了提升医院的效率,实行医院会计和成本核算的一体化可以提上医院的工作效率解决问题,本文介绍了医院会计和成本核算的一体化的内容,并且分析了医院会计和成本核算的一体化后对医院产生的积极影响。
[4]罗彦亭.关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下成本核算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探析[j].时代金融,20xx(15).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一
所谓3r原则,就是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其中减量和减物质化的原则主要是对生产和消费环节的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再利用原则主要是作用在资源使用的环节当中,更加有效的延长产品生产和服务之间的时间长度;再循环也就是对资源进行再利用,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进行资源化的处理,最后时限资源的二次甚至是多次利用。
(1)减量化原则的影响。减量化原则是指使用更少的资源完成既定的生产和消费的目标。在生产的过程中,企业要通过对生产工艺的优化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减少一些污染物的排放,同时还要鼓励人们选择一些包装相对比较少的产品或是可循环使用的产品,便于减少消费之后垃圾的产生。减量化原则通常在商品方面有着非常明显的表现,一方面是尺寸更小,一方面是重量更轻,这样就可以在同等的生产条件下减少材料费用和人工费用的投入。
(2)再利用原则的影响。再利用原则在应用的过程中强调的是包装物可以重复使用。再利用原则下,企业应该实行标准化的生产,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企业的科学化和规范化运营,这也成为了企业成本控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这样的生产方式会使得企业的包装物可以重复的使用,从而降低成本。
(3)再循环原则的影响。再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物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原级资源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资源化方式,在形成产品中可以减少20%-90%的原生材料使用量。企业生产产品时,根据再循环原则,企业产生的废料可以重新变成原材料,这样企业在生产同种产品或新产品时,原材料的取得成本就会降低。
2.循环经济对成本变动趋势的影响。
和传统的经济模式相比,循环经济在量变和质变上都有着比较明显的体现,在循环经济模式下,企业的成本核算可以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开始,到生产过程中产生废弃物的处理结束,所以商品生产的过程也延伸到了产品的生命周期上,这样就会使得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研发成本也会呈现出走高的趋势。循环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比较重视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当前的处理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工艺上已有了很大的提升,总体的成本正在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3.循环经济对成本核算范围和核算程序的影响。
在以往的成本核算工作中一般都是将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成本项目按照成本对象进行归集和分类,完成成本核算程序。但是循环经济的模式下生产产品使用的原材料既会成为初始资源,部分会成为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再生资源,直接材料的加工环节成为了企业内部的再生资源对其进行有效的再利用,并对企业的技术发展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因此,企业的成本核算需及时作出调整。
总之,循环经济不是建立一种新的资源配置模式,而是经济结构优化的过程,是市场经济的自我完善,是把资源环境纳入市场核算更加尊重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是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经济提出的必然要求,其不但能够很好的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还能在促进我国企业在提升经济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所以企业必须要重视起循环经济的发展,并积极改变成本核算方法来适应这一经济模式,以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共同持续发展。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二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国家无论是在生产领域还是经济领域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互联网技术的引进和使用更是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给我国经济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在国家经济领域内的各个行业,在会计行业发生的变化具体就体现在,越来越多的网络会计涌入了人们的视线,这一方面象征着我国经济在逐渐的与国际化接轨,发展越来越现代化,但是另一方面也预示着我国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正在遭受着严峻的考验。
自从人类社会开始工业革命起,社会就在以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快速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蒸汽动力,使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则给人带了光明,使用电力来推动社会的发展,使社会获得了巨大的进步。而第三次科技革命则更是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可以无视时间、空间的距离,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发展。在这种全世界都应用网络来推动生产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中小企业,还是跨国企业都开始采用网络技术来对自己的公司发展作出贡献。这种应用体现在很多方面。
首先是因为互联网上聚集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资料,所以企业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并且对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形势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并据此对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作出指导。以免企业在日新月异的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不到发展的目标,从而渐渐落后下去,直到被淘汰。
其次,很多公司都运用网络来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审查与管理。因为通过网络,企业领导者可以对自己公司的财务状况了然于胸。公司每一笔收入的来源,以及每一笔支出的去向都能被准确的记录在网络上,这样一来,如果公司的财务上出现什么状况,那么企业领导者能很快找到出现问题的环节,然后找到到底是哪里出现了问题,并想出一定的办法去解决它,确保公司的正常发展。
公司对财务状况借助网络的形式来进行管理就渐渐催生了网络会计。网络会计就是指企业通过对在互联网上的信息进行筛选确定企业发展的方向,并通过网络对一些产品的生产等问题作出指导。
而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就渐渐跟不上时代的需要了。因为信息网络的出现将人们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只有当一个企业能及时掌握消费者消费的动向之后,才能抢占先机,进行生产,从而获取利益。而传统会计却不能弥补这些空间上的不足,继续运用传统会计来对企业经济的发展作出指导,那么企业就会渐渐落后于使用网络会计的那些企业,最终惨遭淘汰。所以,正是因为信息化技术的大量普及以及企业需要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网络经济下的成本会计的发展受到了巨大的挑战,这也对仍然只使用这种会计核算方法的企业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考验。
随着工业的进步发展,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慢慢建立起来。自从企业成立以来,就一直在摸索着如何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成本会计来对企业的经济行为作出记录、评价。而这一制度的使用确实在过去的很多年中,大大促进了企业管理方式的完善,为很多企业带去了十分可观的利益。但是随着网络信息化的普及,这种成本会计在企业中的“受宠”地位渐渐失去了,成本会计在这股信息化浪潮的冲刷下受到了重大的挫折,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过去的成本会计有四大原则,分别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这是使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来对企业的经济进行管理时依据的原则方法,但是在网络经济下,这几种原则也受到了影响。
首先,过去的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对象,基于此企业的各项工作都针对这个对象展开。而在网络经济下,企业间的竞争也在不断的加剧着,这就使很多企业之间的关系时刻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这导致的结果就是会计主体的范围在不断的变化,很多企业在使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时不能准确把握核算的对象,这就对企业开展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其次,过去的持续经营、会计分期是对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进行了一个界定,就是指会计核算是针对企业哪一段时期的经营状况进行一个评判。这在过去的会计核算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如今的网络经济下,企业间的吞并融合发生的更为频繁,所以很多企业的资金问题都与很多家企业相交融,这样就对使用持续经营、会计分期的会计核算方法来进行会计核算造成了很大的难度。
最后,过去在会计核算中所使用的货币计量方法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因为在过去,企业间进行经济往来的手段还比较单一,所以使用这种方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手段。但是随着网络经济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资金的流动,而且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之间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在经济的交流方面,不同国家之间的政策也有所不同,所以企业也无法再通过单一的货币计量手段来进行会计核算了。
除了会计核算的这几大基本原则受到了网络经济的巨大冲击,企业在成本核算中的很多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过去的企业经济发展中,无论是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是收到的资金一般都是以实物的形式存在,这就决定了需要用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核算。而互联网的使用使很多交易都可以在网上进行。也就是说虚拟的产品越来越多,这就导致了要求使用传统成本核算的交易在不断的减少,但是与此同时,对网络会计的需求却在逐步的上升。网络会计对推动企业产品的经营销售有着巨大的帮助。还有一点就是在网络经济的影响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更为方便快捷,企业能够根据消费者在网络上表达出来的购买意愿有针对性的进行生产,这样一来,既能使企业赚取丰富的利润,也能减少企业生产产品过多,销售不出去的情况的发生,为企业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算是。所以这种新的生产方式的使用,使得网络会计比传统会计在目前的企业生产中更受欢迎。
网络经济的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成本会计不能一味的抵制网络会计的发展,而是应该找到自己发展过程中可以改善的地方,提高自己在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保持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原有的地位。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在成本会计的发展中做出一些变革。要提高成本会计核算与企业实际工作的融合情况。只有当了解企业目前工作的进展以及具体情况,成本会计才能找到进行自己工作的突破口,这样才能在企业实际工作中派上用场。除了这一点,成本会计的发展还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先进的经验,并且尽可能了解他们处理企业会计工作的方法。因为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推进,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只有全面的吸收各方的经验,才能适应当今企业发展的需要。
网络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信息化的发展是这个时代必然的趋势。所以各个企业都应该重视网络经济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与成本核算造成的影响,加强对网络会计的应用,帮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三
成本核算是财务核算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不管在企业管理、项目管理还是在其他管理中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重点探讨了成本核算在管理中的意义及作用,并针对我国当前管理中成本核算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建议,对我国成本核算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当今社会,大部分的人都在质疑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十分关注。但是,会计信息的失真,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成本信息的失真。想要加强单位、社会、国家的管理,就要加强成本核算,采取措施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是必经之路。
在企业对产品进行定价的时候,成本是最基本的依据。企业要想制定合适的产品对外销售价格,就一定要综合考虑产品的成本、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力以及目标利润等多个因素[1]。若是少了其中一项,那么产品的成本核算就会出现问题,管理阶层就会收到错误的成本信息,然后根据错误的成本信息,制定不合理的产品定价,最终会影响到管理者的利益。因此要及时进行正确的合理的成本核算,这是管理者决策的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决策依据。
1.2成本核算关系着企业的财务经营成果及分配。
财务收入减去成本费用,就是企业的经营成果。而财务收入是比较容易核算的,很少会出差错,但是成本核算却不是很容易,它涉及到了很多人为的因素,工作量大,技术性与财务收入相比更强[2]。而且,成本核算出的数据,跟最后企业的利润数据之间可以说是一种杠杆的关系,成本越低,企业的利润越高,成本越高,企业的利润越低。所以,哪怕是一个单位的很小的成本数据变动,都能够引起利润数据的巨大变化,最终对国家税收、股东和债权人等的利益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成本核算与企业的财务经营成果分配关系密切,意义重大。
准确、及时地成本核算,有利于成本管理。通过对成本进行核算,能够及时地发现成本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同时,管理者在进行成本分析时也有了坚实的基础,成本核算对于管理者的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因此,及时、准确地成本核算,可以加强成本管理,增强经济效益。对于成本管理而言,成本核算可以促进其往好的方向发展,实现成本的高效管理,也就相当于加强了成本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成本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争取最大限度地让成本核算为我国企业管理和经济发展服务。
成本核算难度大、覆盖范围广泛,企业的所有职工和部门基本都有所涉及,是一个十分具有综合性的工作。成本核算的数据对于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成本数据与财务利益分配更息息相关,最为严重的是,成本核算与偷漏税问题有着联系。领导要高度重视成本核算工作,尤其是第一责任人,加强重视,精心组织成本核算工作,对于自身利益关系重大[4]。此外,管理者要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这是成本核算的关键之处。成本核算的过程和成本核算的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合使用的范围,用不同的方法核算,计算的结果也会有所差别,而计算的结果会影响到管理者的决策和企业的利益,因此管理者要加强对成本核算的重视,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
1.5成本核算与信息沟通管理系统关系密切。
在现代企业的成本核算中,已经将材料的收发存核算、人工费的统计和分摊、间接制造的费用进行规整以及对中间产品进行成本核算等都加进了成本核算的工作中,造成了当前成本核算的工作量加大,甚至需要几个部门来共同认定一些基础数据[5]。因此,为了适应现代企业的成本核算,已经利用现代技术引进了会计电算化,通过会计电算化,争取建立起一个良好的信息和沟通系统,将企业的成本信息及时、准确并且全面地展示给有关部门和人员,有利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进而促进管理能力和效力。
现如今,我国的成本核算更加关注的是生产制造的过程,这样就往往会忽视生产之前和生产之后的环节。但是,相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产前成本、产中成本加之产后成本都是其进行连续生产经营的整个成本[6]。可是在现代的生产经营环境中,由于科技水平的提高,科技产品大量进入生产过程中,生产制造的过程大大地缩短了。因此,在产品成本的整个过程中,研发设计、销售、管理以及技术等的成本与之前相比增加了很多,制造成本反而下降了。所以,想要在当前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一定要根据科技和社会的发展潮流对成本核算进行变革,不断扩大成本核算的范围,多加注重产前、产后的成本核算,将生产经营的整个成本都进行核算,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利益。
在我国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会计服务的主要对象,国有企业产品的成本核算对象也是把有形的物质资料当做重点内容,即使有活劳动耗费核算,也不过是把补偿的那一部分实用价值加到成本当中,并没有把人力资源一起加入到成本核算中去。在传统的工业生产方式中,无形的资产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不大,重要性也不高,往往会被作为期间费用进行处理,不会进行成本核算,也对成本信息的真实与否影响不大[7]。但是现代生产经营环境与传统不同,无形的资产日益增多,范围更是日渐广阔,要是还不根据无形资产项目的特点进行区分,就会影响到产品的成本内容,长久下去,一定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妨碍企业的管理和运行。因此,要根据生产经营的形势,不断更新成本核算的对象,增加成本核算的内容,这是成本管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2.3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有限。
审计监督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必要保证。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审计监督无论是方式还是内容都面临着一个与国际规则接轨的问题。为此,对我国过去已试行尤其是一些已被过去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审计监督办法,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反思。会计师事务所负责审计报告,而会计师协会要负责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报告的质量进行检查和处罚。很多注册会计师为了尽量多地承接业务,降低审计的成本,有时候会随意出具审计报告,所以,注册会计师是要终身负责其出具的审计报告[8]。可是,在这些方面,我国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却十分有限,往往不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因此,国家审计部门、税务部门在查账时,要着重对成本核算进行审查,一旦发现违纪违规行为,一定要严惩不贷,争取完善经济管理体系。
成本核算对于管理来说,意义和作用都是巨大的。但是在它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成本核算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局限,影响到了作用的发挥。为此,我们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扩大成本核算的范围,顺应形势调整成本核算的对象,加强对成本核算是审查和监督,尽量改善我国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成本管理和企业管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争取最大限度地让成本核算为我国企业管理和经济发展服务。
[1]王秉贤.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的现状与建议[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24).
[2]兰宇曦,赵亮.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地方医院设备成本分析比较[j].中国医院管理,(9).
[3]叶兵.强化医院成本管理,走内涵发展之路[j].中国卫生经济,20xx,22(8).
[4]匡粉前.餐饮企业经营管理工具箱:餐饮成本核算与控制一本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xx.
[5]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讲解[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xx.
[6]陈洁群.企业成本核算[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xx.
[7]王晓丽.工程物资成本核算与控制[m].陕西: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xx.
[8]汪丹梅,刘立善,奚晓鸣,等.基于绩效管理的医院成本核算方法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4(2).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四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物流企业在我国市场上的出现,由于物流企业的上市,所以国家对于物流的管理也就越来越重视,其中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就是最为重视的一项,它是影响着物流能否成功的发展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物流企业的迅速发展,它对物流成本的信息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只有形成有效的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才能维持物流企业高速有效的进行。
随着物流企业的迅速崛起,各个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方法都出现了较大的漏洞,那是由于现如今物流企业对成本核算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没有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核算系统,因此造成了物流企业在发展中的重重阻碍,本文通过对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不足之处,并且提出鄙陋的建议,希望可以对大家都有所帮助,让大家都能够充分的理解到如果不能运用正确有效的核算物流成本的方法,会造成物流企业的巨大损失,严重的会阻碍公司在世界上的发展,甚至于使经济发展变得更加缓慢。
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中确确实实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严重的导致了企业物流的发展现状。现如今什么管理制度都有一套自己的管理体系或者是自己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可以是自己走向自己设定的发展道路,但是对于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至今人没有统一的模式,各个企业物流只是根据自己对物流成本有限的理解依据,因此导致了成本核算信息严重的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对于各种不同的物流信息来说,核算成本的方法也应该各有差异,基于物流成本核算方法没有科学的模式,只会运用传统的核算方法进行工作,在社会进步异常迅速的情况下,传统的方法就太过于狭隘,知识面参透的少,赶不上时代的潮流,导致了最终的失败。其次就是邮政物流采用的倒扣法计算成本,这种核算方法不利于真实的信息的核查,因为在许多繁杂的交易任务中,很难条理清楚的找到信息的关键环节,因此造成许多的不必要的麻烦,在这种方法的利用不当下,还要人为的进行多到程序的逐一排查,找到使得实际总额会有如此大的偏差的原因,这样不但会损耗很大的人力物力,还让讯多的工作人员不能坚守自己主要负责的职位,造成混乱的局面,不利于公司企业的有效的管理。最后就是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严重的限制了核算方法的全面的更新,所以在传统的方法引领下,没有办法突出物流成本的核算的重要作用,无法有效的计算成本的有效收益,不能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做出有力的贡献。
在世界格局变换多端的现代,物流企业应该时时的观察世界的最新动态,掌握最新的科技手段,使用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潮流,物流界需要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技术方法。就是要吸取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的精华,摒弃其中的糟粕,在运用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时,首先要注意物流任务中各个领域所涉及的资源,没用的成分就应当在核算中去除,还要明确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计算的对象不同,那么所引起的一系列的后果也是不同的,比如,计算成本的资费,采用的工作人员,还有其他的一些工作成本,服务成本等等这些都是因对象而有差异的,所以在计算成本前,一定要研究好计算的对象,如果计算对象出现误差,结果就是上面全部的都会毁于一旦,不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浪费国家的资金,因此最好选用通过选择多样化的分配标准进行分配,这样可以在保障不浪费成本的基础下,使得成本的归属性大大的提高,将浪费降低到最小的程度。采用新的成本核算的方法,首先就要时常的与国内外保持一定的联系,就是要引进他们的先进的思想,要有很强的创造性,提高成本核算信息的准确度和可比性,只是闭关锁国的工作是不可能突破自己的极限的,只有将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不合理的地方去除,新的核算方法就会新鲜出炉,新的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符合时代的潮流,适应时代的发展,只有做到这样物流企业才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褒词稳定的地位,如果还是坚持传统核算方法不放弃,那最终也只会被世界所抛弃,无法顺应时代的发展。想要物流企业能够获得生存,就要谨遵科学,正确,合理,有效的基本思想理念,才能使得物流企业长久的发展。
通过对上文的分析物流成本核算方法的总结,也看到了其中存在的许多弊端,我也浅薄的指出想要加快企业物流的发展,就要先周详的思考出一套详细的成本合算的模式,只有建立出科学有效的模式,才能做出有效的成本核算,就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掌握最先进的思想,摒弃落后的传统的物流成本的核算方法,不断地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在进行成本的核算之前,一定要严禁的分析计算成本的对象,不要造成必要的损失,或者是损失大量的人力和劳动力,物流企业想要获得经济的发展作为有效的保障系统,就要积极地做出正确应对,只有做粗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促进物流行业的大规模的发展。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五
成本的核算管理是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最重要的管理步骤之一,好的成本核算系统除了提供准确的财务报告支持,同时也可以辅助生产部门确定经济投片量,以及结合生产部门实践状况反馈,督促研发、制程部门或设备部门,不断的从细节中寻找节能降耗的方法,对于降低成本费用,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实际工作以mems中试代工平台成本核算模型的建立及模型的运用进行具体分析。
在传统成本管理中,人们认为产品成本是指产品制造环节所“发生”的成本,因此往往将成本管理重点放在产品的制造环节。但是,制造环节的资源消耗及要素成本在其使用前大多属于固化成本。大多数企业由于种种原因,面临的问题仍然是要解决,对已经既成事实的产品设计或生产线进行成本管控,如此成本控制工作做的好坏就显得极为重要,作为如代工企业,特别是工艺已经既定的情况下,提升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制造效率、关注制造过程所发生的弹性资源消耗就显得尤为重要,除了好的生产控制系统,好的成本核算模型对于制造企业成本管控,数据汇总分析,促进工艺改进,生产线产品组合以达到降低成本,降低资源耗费起着重要的作用。
成本核算可分为事前成本匡算,事后成本核算及复核,是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数据支持。制造环节的资源消耗及要素成本在其使用前大多属于固化成本。所谓固化成本是指因事先做出诸如产品设计、生产线规划等决策从而在未来一定要发生的成本。事实表明,通过经营性成本控制,只能降低少部分的非固化成本,成本降低幅度、余地并不大。只关注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难以真正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因此,在产品制造过程之前,应事先“筑入”成本理念,挖掘产品研发、产品设计、生产线规划或布局等方面的成本降低空间并进行优化,即对成本实施事前的规划性控制,才能真正从源头控制产品成本,源头控制已经被许多先进的企业,行业的领先者在产业布局时所考虑,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某个部门就可以完成,也是对企业领导者及管理团队的战略思维、实战经验乃至知识体系的考验。
(一)准确的成本核算是竞争谈判的重要依据。
在充分的市场竞争情况下,除了产品品质客户服务外,产品定价方法就显得格外重要,是市场份额的争夺、还是为企业生存的维持,会采用不同的报价策略,从企业自身层面看,所要引入的产品是作为企业的主打产品,还是填线产品,所使用的定价方法也不同的,而这所有定价行为的背后都需要一个准确的产品成本核算,继而产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就成为了焦点,如引入产品作为填线产品,准确的变动成本是必须保证的。
(二)良好的成本核算模型有助于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
合理确认批次数量,有助于生产投片管理,减低产品成本对于以批量投产的产品,良好的成本核算模型还有助于辅助生产部门,计算出成本最低的批次投片数量,以保证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财务人员也可以结合成本核算模型及与生产管理人员了解实际生产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反馈报价所引用的理论成本与实际生产消耗成本的差异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改进的空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实际生产过程错综复杂,要准确核算成本需要核算人员了解各种状况,而往往了解状况不懂核算,懂核算的不了解状况。
(二)各部门信息沟通不畅。
成本控制资源的有效利用,需要各部门的信息沟通,实际工作中生产部门一般是按照研发部门、制程部门给定的bom操作,很少主动提出建议和意见,也不会很关注成本问题,在不满产的状态下,资源无法充分利用,成本就会相应的升高,而此时信息的反馈尤为重要,促使研发或制程改进bom,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第一、成本核算人员与研发、制程、生产部门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反馈机制。第二、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成本核算模型。好的成本核算模型有助于提供多部门数据支持,销售报价、生产管理、供应链物资采购、及财务核算。第三、通过建立模型快速测算产品成本。区分固定与变动成本;测试产品组合以降低成本;进行数据积累便于管理分析产品结构及改进空间;根据预算销量生成主要材料需求表。下面以苏州纳米研究院微纳制造分公司成本核算体系建立为例,介绍其成本核算的思路。1.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主要借鉴标准成本法,即测算出机台标准费率,再按照机台使用的标准工时,计算出产品成本。2.按照公司报价需求计算变动成本。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如主要客户的维持,有时会以变动成本加利润加成的方式,来承接受客户的个别产品订单,又如生产线产能有剩余,选择填线产品,一般也是以变动成本加利润加成进行选择,以抵消部分固定成本,即核算体系的成本结构区分变动、固定成本3.数据积累功能,原料需求测算。由于mems生产管理软件很难直接对接财务erp软件,量价转换基本全部靠后续财务手工计算,甚至物料需求也由生产计划员手工反复转换单位测算而来,耗时耗力容易出错。
1.成本结构分析。成本结构主要由料、工、费三个层面,分别区分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部分半变动项目可以做精细的阶梯核算,根据企业自身情况也可采用粗略估算计入变动。主要是制造费用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区分及统计方法。制造费用按照直接生产设备统计,区分固定、变动项目,如水电气,维保费用可按待机、运行分为固定、变动项目(需要设备部门协助统计,提供直接生产设备的基础数据),再如纯废水、厂务系统等基础设施的折旧及日常维护费用等,可以按照fab机台的投影面积分摊作为固定项目,总之能追溯计入设备的变动成本部分都计入变动项目,避免因少统计变动项目,造成决策参考错误,导致公司利益受损。2.制造费用计算方法。制造费用=所耗标准机时*占用机台小时标准费率主要借鉴标准成本法,由机台出发,统计各项费用至机台,即核算机台小时费率(区分变动、固定);根据某产品各工序所使用的机台及消耗的机时,从而计算制造费用。3.材料成本计算方法。材料费由变动成本和间接材料消耗分摊组成,变动成本即直接材料从bom中直接获取,间接材料消耗分摊,即间接材料费(未计入bom部分生产性消耗)按订单量阶梯核算(假设生产耗材4万/月(如指套,口罩、打包带、容量瓶等),估算支持1000片/月,简单估算单片分摊40元。根据企业不同管理需要,也可按照产品耗时比例、所耗工艺数量比例等进行分摊。4.人工成本计算方法人工成本由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组成。(1)直接人工成本。dl按照人机比分摊。人机比:每人/可控制机台数(如1个人可以同时保证3台机器运行,人机比为:1/3)此时会引用小时工资率,小时工资率计算时一般要考虑实际工作时间作为基数。(2)间接人力。idl-生产、供应链、质量,设备维修等人力分摊,有条件的公司可以采用作业成本法形式进行分配,idl-洁净室保洁人力分摊,按照机台面积比分摊计入机台费率,相对较为合理。
模型构建成功后,可以上传所需产品flow形成产品库,随着bom更新,各费用项目数据的更新,原料价格变动等,均可快速核算产品成本;新产品工艺不断改进快速形成产品报价;根据产品工艺对比,组合投片计划以节约成本;根据生产计划测算原材料采购量,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避免人为差错,以减少企业损失;数据积累比较实际生产投入差异,提供给生产部门、制程部门进行分析,以找出降成本点,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加公司利润。
[1]吕振华.浅议中小制造企业会计成本核算与管理[j].会计师,20xx(19).
[2]蔡丽霞.关于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及解决途径的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xx(09).
[3]孙疆蕊.零部件供应商的成本管理[j].经济视野,20xx(10).
[4]程明娥.成本会计[j].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六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会计成本核算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企业的会计成本核算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有效地解决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才能避免因核算失误而出现的经济损失。下面就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
企业成本,指的是在企业创造和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其中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不管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都必须以一定量的资金来获取,而整个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这部分的资金则可以称之为企业成本。所以,上位者必须要严格的计算出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成本,通过所消耗成本再结合市场的需求来合理地给所生产的产品定价,以获取较高的利润,实现企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管理者们应该知道整个企业的资源运用情况,根据成本核算的结果来合理地规划企业的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在熟知企业成本的同时,管理者还应该掌握市场经济的情况,通过调查了解顾客们对于产品的期望,也要掌握其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的价格,在降低自己企业生产成本的同时,不能将产品价格定得太高,保证产品的质量,合理的定价并且生产出顾客所需要的产品,通过这些方法让自己的企业在同行之中脱颖而出,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与此相反,如果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过程中存在问题并且没有及时解决,就会导致计算的成本与实际成本出现较大的偏差,而相关的管理人员将不正确的成本核算结果考虑到企业的发展规划当中,导致了企业资源的浪费,产品定价的不合理,直接给企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损失。所以,应当避免在企业会计成本核算的工作当中出现失误,对于一些不可避免的纰漏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及时的补救,保证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
就目前情况而言,大多数的企业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成本核算不够全面,出现纰漏;缺乏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审查不够严格,造成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相关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差等等。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的流通形式已经越来越趋于多样化,而使用传统的模式来计算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很容易出现纰漏。而很多的工作人员仍然采用传统的方法来核算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成本,只是简单地将固定的资金货币列为成本之中,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资产,比如说:土地资源、矿产资源、股券、人力资源等等。这样就会在统计结果的时候造成统计的成本较小,从而与实际的生产情况出现较大的偏差,导致产品的售价低下,如此一来,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相关的国祚人员在核算企业的生产成本是一定要做到全面统计,将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资源列入成本当中。另一方面,知识资源和信息资源这些无形的资产也属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而很多企业则是将这些无形的资源列为管理的费用中,这样就造成了成本核算中的纰漏。此外,人力资源不仅仅包括在生产线上工作的一线工人的雇佣资金,而产品设计和研究的技术人员所消耗的费用也是属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成本。以此,这些资源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的遗漏会造成统计的成本低于生产过程中实际成本费用,对企业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员工应该与时俱进,将所有的有形与无形的资产进行统计,仔细严谨地计算企业生产成本,保证财务整理报告的全面性和正确性。
2.2企业缺乏正确合理的计算方法以及相关的解决措施。
上面所说的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成本包括有形的物质成本和无形的知识成本,而工作人员要明确生产成本的概念。另外,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设计和研究等无形的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很多的工作人员仍然不将其列为到成本当中,这是极其错误的。上位者们应该科学合理地掌握成本的计算方法,注重产品的设计成本和研究成本,并将企业的重心转移到此类的信息资源上,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不被淘汰。2.3上级的审查不严格,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在统计过程中相关部门会将统计结果层层上报,最后进行综合的汇总。而在这其中的审查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经常会引起上报过程中出现数据的统计错误,这会对最后的统计结果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利润。而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就要求管理者加大对财务的监控力度,将上报的账单进行严格的审查和把控,避免出现数据的誊写错误。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保证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到严谨计算,认证负责,一旦出现错误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够勇于承担责任和积极的改正错误。只有员工的综合素质有所提高才能将错误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小结。
通过上面提到的一些错误可以看出掌握科学合理的计算方式很重要;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能力,保障工作人员的统计和核算做到全面仔细;管理者加大审查力度和监控力度。只有做到这些方面才能有效地管理好企业的资金运转,保证企业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3]曹磊,郭雅莹.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xx(04):145.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七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大力发展,对于集成电路行业颁布了一系列的优惠扶持政策,尤其是集成电路光掩模制造企业快速崛起,但在发展同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除了技术同源、产品同质化、创新不足外,企业如何通过科学合理成本控制管理来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在规范集成电路光掩模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法方面值得研究探讨。
(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年增幅屡居世界领先地位,回看这种增长的主要技术动力来自于硅片制造光刻技术的成熟发展,而硅片光刻技术中光掩模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正是集成电路行业长盛不衰的关键。其中光掩模制造是集成电路产业链中工艺、设备、管理技术中要求最高,资金投入比重最大的关键工序。任何商业化的集成电路制造都离不开光刻掩模版这一核心产业。(二)集成电路光掩模制造企业的基本特点1.投资巨大,收回投资的周期漫长光掩模制造是一个非常依赖设备的产业,目前光掩模制造设备主要来源于进口,设备的精密性令其价格非常昂贵,并且这些设备都必须在高度无尘的环境中运行,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因此,大量生产设备和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是光掩模制造的第一大特点。另一方面光掩模制造设备投入相对较高而产量效率偏低,企业收回投资的周期漫长。2.生产制造过程技术含量高、更新速度快作为集成电路产业前道的光掩模制造,是微细加工技术的代表,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精密程度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涉及到机、电、光学、有机化学、量子力学等诸学科理论,使诸学科理论在掩模制造设备上得到有效的统一,洁净环境的需求,使车间的设计、运营过程都有别于其他行业。20世纪末我国在集成电路加工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水平是5μm,在这之后逐步经历了从3到0.18μm的发展过程。现今国际水平为7纳米,我国与之相差约为3-4代。3.进入与退出行业壁垒较高首先,集成电路制造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军事国防实力,欧美发达国家实行高端光掩模制造设备对中国禁运的措施来保护其白身利益,高昂的设备价格阻挡很多潜在竞争者。其次,光掩模行业从业人员并不是很多,人才资源相对较少,新进入者的人员培养费用和时间成本较高。最后,光掩模制造业因其设备价格昂贵,因此固定成本很高,和变动成本比较,公司会有很高的经营杠杆,小幅度的销售量下降都会导致公司的赢利下降。而且由于设备的专用性,公司的退出壁垒非常高。
(一)案例分析g公司为光掩模制造企业,隶属于中央某集团公司,是为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保障任务而组建的'多元化股份制公司。现有研发大楼、生产厂房、动力厂房以及配套用房,共计2多平方米。公司的销售业务主要以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定制的掩模版为主;内部结构设置有市场部、物资部、财务部、生产部、人事部、cad及总经理室。该企业目前成本核算方法仍采用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本文以g公司生产制造成本为例,探讨集成电路光掩模企业成本核算方法。(二)g公司光掩模制造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现状1.成本核算方法落后传统成本法,是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对象、以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如人工工时、机器工时)作业间接制造成本分配依据,也就是以成本论成本。其财务核算成本更多的是考虑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或者会计制度要求而忽略其行业的特殊性,目前g公司成本计算分为材料成本的归集和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两部分,直接人工和间接人工按照生产工时进行分配,而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和折旧参照机器工时进行分配;辅助生产用材料未考虑作业动因,而是按实际领用一次性消耗列入当期成本费用。2.备品备件成本处理不科学掩模制造企业备品备件成本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消耗件的成本,一类是备件的成本。所谓消耗件成本是指使用更换周期较短且当年分摊的成本,备件成本是指金额较大且更换时间较长的备品备件成本。而目前企业多数以当月发生费用一次性在当月消耗入当期成本,未考虑贵重备件的使用周期。3.企业固定成本占成本总额比重高,单一分配方法导致成本失真在光掩模制造企业,主要采用高度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其产品成本结构与其它行业明显不同。该行业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制造费用占比较低,而间接制造费用占比约占企业总成本总额的50%左右,小规模的掩模制造企业甚至更高;其间接制造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占比严重失衡。使用传统形式的“数量基础成本核算”无法保证分配制造费用的准确性,导致不同产品之间的“成本转移”,严重扭曲单位产品成本占比。例如,折旧不考虑作业动因采用机器工时单一分配,水电费用的分配也采用标准的机器工时分配,这种做法缺乏相关性。必然导致成本的高估或者低估,导致产品成本信息的波动或不准确,结果是------企业若低估产品成本,则可能是账面上的盈利而实际是亏本;若高估产品成本,则意味着低估了该产品的真实边际利润,企业将会被竞争者抢占市场,丢失客户,进而引起成本控制失效,经营决策失误。
(一)成本核算准确性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之下,企业面临着全面的竞争,伴随成本控制不断增加的不利因素,如企业内部资源的耗费、原材料及能源价格的不稳定等,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且伴随市场有效需求比较稳定,成熟产品的销售价格可提升的空间小,所以更多的制造企业要从自身的优化做起,加大本身成本管控。成本管理重要的是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在这样基础上才能发挥成本管理。制造类的生产企业,普遍所用的是作业成本法,这种方法可提供及时、准确,提升决策、计划,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1.成本核算关系到制造企业产品的市场定位制造业的产品品种多、结构复杂,所以要结合企业及产品特性拟定目标,企业要做为成本中心,工作内容仅是针对制造阶段成本,按照工艺部门设定的消耗定额,对公司内部的消耗量差异进行简单考核,企业成本管理核心在于总部设计、工艺成本目标的拟定。针对企业总部技术部门设置的独立目标成本,例如成熟产品和新研发产品等,按照相应的原则制定具体目标,例如成熟产品需要对工艺标准进行考虑,按照企业发展历史和同行业先进性原则;针对新研发的产品则要遵循利润优先原则。若设计方案利润存在偏差,需要对原因进行判定,明确责任部门,提高新研究产品在市场报价以及产品设计等多个方面的精细化,优化新研究产品成本,为开拓市场奠定基础。2.成本核算关系到制造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做好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以及成本核算和控制的基础荼,是明确成本管理有效开展的关键所在。(1)践行额度管理方法,针对原材料要设置消耗定额,做好成本核算工作,实现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有效分配。(2)建立全面性的原始成本记录,做好成本计划编制工作,为成本考核提供依据,连接成本流程。(3)充分配置企业人力资源,将专业性强以及有潜力的财务工作者放置于成本管理重要工作岗位,调动工作积极性。(4)加大对财产物资验收的控制力度,针对材料收发以及半成品生产等环节均要有严格的计量、以此确保成本核算真实性。3.成本核算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紧密关系制造企业要发挥出产品生产的优势,针对成本费用、制度进行对标,突破传统限制,完善标准管理。对于企业当中的同质产品,进行工艺购买价格、费用产生情况的对标,针对差距,采用拓展采购渠道、控制采购成本、完善制度流程等方法,让企业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取长补短、移植优势资源,促进企业总体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二)以作业成本法核算成本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集成电路光掩模制造行业,除体现其技术密集型的特征外,产业竞争激烈,其价值高昂的制造设备带来高额折旧费用和维护费用等间接费用的分摊,需要以成本动因作为分配标准,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细化为各项作业,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准确计算产品成本。作业成本法是传统成本会计系统的一种替代方法。面对成本扭曲问题;传统形式的成本会计无法提供与成本相关的管理信息;从成本核算的角度分析其优点主要体现在:1、明确财务业绩贡献人员和侵蚀人员。2、按照生产量、组织结构以及资源成本出现的变化,准确预测成本,明确利润以及资源要求。3、掌握企业耳中不良财务业绩出现的源头。4、对形成成本的作业流程进行跟踪。5、加强管理人员者成本观念,为生产提供动力。6、加强企业议价能力。7、对生产产品进行准确定位。因为作业成本法是通过作业的方式实现成本分摊,所以制造批次产品中形成的成本非常容易被甄别。将产品直接成本、间接成本扣除后,企业才会获得产品利润率。作业成本法能够分开考虑批次产品成本,对于计算产品利润率有很大帮助,也可以更加准确的定位产品与服务。1.辅助材料的成本处理方法在掩模制版企业辅助材料特指显影液、光刻胶、蚀刻液、化学试剂、特种气体、各种源(镭射源),辅料更换的有两种,一种是按频次更换,一种是按产量更换。这样企业就需要把辅助消耗材料折算到每一作业工序,计算其辅助消耗量,再依据其材料价值计算其单位成本费用。例如:显影液可跟据工艺制程可以理论计算其每分钟单位消耗量,依据其工艺制造时间,可计算该产品在该工序总的显影液消耗量,依据材料价格可以计算每片产品的显影液消耗成本。2.折旧费用的处理方法光掩模制造设备投入相对较高而产量偏低,不同掩模版的加工时间受ic设计的精度、难度影响较大。例如:曝光机设备加工的总产量可按掩模版3、1、0.8、0.5、0.35、0.18、0.11微米等产品类别来进行划分(前提:市场需求确保的情况下),各大类别产品所耗用的机器工时基本是固定的,对于此类设备,可以按产量法来分配折旧费用。另外掩模制版企业也可以依据作业工序(仅指单台设备加工)在该设备加工的产品工时数进行分配,此处的工时仅指掩模版3、1、0.8、0.5、0.35、0.18、0.11微米等产品在工序上的运作时间,即机器的时间,不包括该产品在该工序上的等待加工的时间。在以工时数作为分配依据时,企业还需综合考虑设备的开机率、设备使用效率等因素,从而能更准确的核算折旧费用的成本费用/单位时间。3.备品备件成本处理价值较低的消耗成本配件可以归入当月修理费用中;备件成本价值较高的可以由企业生产制造部门或设备部门估计该备件的使用寿命,或根据历史记载数据来判定其使用周期,或采用1年作为备件的平均使用寿命分期摊销至12个月中,并入企业修理费用中。备品备件成本归集仍需要按工序来归集和分配。4.设备签约维保合同的技术服务费与一般修理费成本处理由于掩模高端设备资源的稀缺,设备及维修基本为原厂商垄断,在掩模制造行业中设备护技术服务的惯例是每年签订一次,合同中已明确服务期限,企业技术服务费可以参照备品备件的方法处理,并按工序归集和分配。一般修理费只占总修理费的1%~2%,对企业成本影响较小,依据重要性原则企业完全可以将该费用并入一般制造费用按工时进行分配。5.动力费用成本处理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其动力费用类似固定成本,掩模制造企业也不例外,动力费用多少与其产量相关性不强。光掩模产品关键工序为曝光工序,为能更好的体现收入、成本配比原则,企业可以考虑采用曝光工序工时进行分配;或者可以综合考虑曝光工序工时权重、检测工序工时权重等多工序因素,按权重占比综合计算多工序工时,按综合计算工时进行分配。
(一)本文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适成电路掩模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运用作业成本法作业动因与资源消耗的相关性、可靠性,提升成本核算信息质量,加强成本计算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技术高新化、管理高度信息化、生产自动化、高额资本投入、质量高要求这些特点不仅集成电路掩模行业乃至整个集成电路制造行业均都具有,其他制造企业也部分程度上具有上述特点,因此,作业成本法不仅适用于集成电路掩模制造行业,对企业产品种类多,成本准确性要求高;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大;企业生产或业务流程复杂等这类型的制造类企业也具有参考借鉴意义。(二)企业应用可能出现困难目前我国企业对作业成本法运用起步相对国外较晚,作业动因选择的准确性是成本核算的基础,由于作业动因的选择也存在主观性,作业成本法的使用效果有可能受到影响。从国外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经验可以看出,作业成本法从设计、组织、到初步实施,人力、财力、物力及花费时间都投入较高,规模较小的企业不适合采用作业成本法。集成电路制造企业通常都具有一定的规模,企业应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营运的前提下试点推行。
[1]尹学恺.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制造企业产品定价决策应用研究——以a电子制造公司为例[d].天津大学,20xx.
[2]高振玉.上海凸版光掩模有限公司竞争战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xx.
[3]赵建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企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基于s公司的案例分析[d].上海海事大学,20xx.
[4]周卫平.集成电路制造行业生产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应用[d].复旦大学,20xx.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八
质量成本的形成和发展是在经济发展的特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是20世纪50年代初逐步建立起来的新兴学科,美国质量管理专家av菲根堡母首次提出质量成本概念。半个多世纪以来,质量成本控制被广泛应用与企业管理,并在应用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质量成本管理是质量管理向成本管理领域渗透的结晶。20世纪70年代西欧各国的企业质量体系中也广泛注重质量成本控制。进入21世纪后,随着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的飞速发展,质量成本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在全球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世界,质量成本管理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强质量成本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还可以增强顾客对高质量、低成本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通过开展质量成本的核算、考核、分析来评价企业质量体系的适应性和有效性,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制定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和计划,建立质量成本管理程序,考核质量成本指标的执行发现问题,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以便改进质量降低成本。
2.质量成本作用。
作为药品生产企业而言,药品生产除了与传统的生产指导行业的类似的一些基本特性以外,药品生产的质量问题是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是现代社会中关乎民生及普通百姓健康的重大问题,药品生产质量的安全可靠超过了传统的成本控制的范畴。质量作为企业成功关键因素之一,在医药生产企业取得并保持竞争优势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消费者期待着更高更好的品质,绝对不能容忍低劣的质量。医药生产企业永远不会停止追求药品完美的质量,在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时,对于质量成本的计量和分析变得尤其重要,这与传统意义上成本核算有着巨大的不同。传统行业的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构成成本的主要因素以外,质量控制成本也在医药生产企业的总成本费用构成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代企业中的战略成本管理理论,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寻求企业持之以恒的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一切战略核心,归根结底来源于企业能够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一价值要超过企业创造的成本。可见成本优势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而传统意义上的降低成本和企业追求的成本优势是两个有着不同内涵的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药企的质量成本不属于传统的料工费的核算范畴,但往往这部分成本的核算又是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而必须发生的费用支出,医药生产企业的质量成本如何计量,如何利用质量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显得极为重要。
确定企业质量管理目标是从生产药品的质量出发,从客户满意和生产效率两个维度对于产品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取产品的成本优势,从而占领市场为企业创造价值。
2.质量成本项目分类。
作为财务管理部门需要配合企业相关各个职能部门定义企业质量成本的主要内容,统一记录和核算的口径。原则上按照企业的性质分成:预防成本类,包括质量工作费用,产品评审的费用,质量培训费用,质量改进措施费用和质量管理专职人员薪酬;鉴定成本类项目,包括检测试验费,检测设备的折旧,质量审计和信息费用等;内部缺陷成本类,包括废品损失,返工损失,加班成本和事故分析费用等;外部缺陷成本类项目,包括退货损失,索赔费用,诉讼费用,销售损失。以上这四类费用都属于显性质量成本,可以明确计量,又与相关产品直接进行可靠计量。质量成本是管理能力的表现,也是衡量质量体系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对于质量成本进行统计、核算、分析、报告和控制,不但可以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同时还可以监督和知道质量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因此,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的质量成本管理规则》提供的法规和政策依据的基础上,财务部门会根据会计凭证和质量部门成本记账凭证的有关资料,建立质量成本台账,开展质量成本核算,逐月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报告上报质量管理部门进行统计,以便了解质量保证资金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效果。
公司在质量成本数据收集的基础上,按照质量成本项目从生产车间开始进行逐级向上汇总核算,从车间质量成本统计表汇总到全公司质量成本汇总表,通过长期质量成本信息的收集,形成质量成本报告,用来衡量企业特定阶段的质量成本分布的情况,从而发现问题,运用有效手段和措施降低产品的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分析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质量控制,减少质量损失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着显著的作用。从分析四类成本的比例关系,寻求质量成本的最佳值,从而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质量成本,同时亦可推进质量改进计划,通过质量改进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预防潜在不合格品的发生。
4.质量成本报告。公司在质量成本报表基础上,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出公司在生产、销售、仓储和物流等环节的问题:
(1)公司的外用药眼膏系列产品,按照工艺配方投料,理论投料得率在92%左右,公司按照工艺规范操作,正常得率在正常的水平浮动,可是在生产车间,往往到最后批次机器灌装时,产品得率水平会显著下降,只有80%甚至不到。经过分析发现由于原料采用凡士林等凝固性原料,在持续高温的状态下可以正常灌装,但是由于最后阶段,灌装管路的温度无法保持,导致部分原料缓慢凝固在管道中,形成了巨大的原料浪费,这属于内部缺陷质量成本。财务部门通过生产质量报表及时反馈该项内部缺陷的质量成本项目,生产部门会同质检和研发部门,通过问题的发现解决问题,生产部门提出了进行管路技术改造的要求,通过采取管路上加温的措施,持续保持管路的温度,大大降低原料凝结的可能,直接提高产出。
(2)公司的一主打品种销售,没有随着公司传统销售旺季夏天的到来而出现销售旺季,相反关于该产品的质量投诉屡有发生,销售客服人员通过反馈和沟通,发现这一热销用于皮肤外用的搽剂药水,消费者普遍对于产品的使用方式很不满意,指出该药剂的使用方便程度较类似同类产品有欠缺,公司通过销售部门的质量成本报表也发现这项外部缺陷成本类项目的支出。市场部会同研发部门,通过内包装的调整,改装喷雾头用以改变原有使用棉签的方式。产品的小改变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使用的满意程度,产品销售规模很快就恢复到正常的销售水平。
(3)药品生产的原料按照相关食药监局的监管规定,对于生产用原辅材料需要每批次都需要进行抽检,这样一来该项鉴定成本费用在品控部门的质量成本报表中一直居高不下。同时采购部门在追求最优经济批量订购上支出的节约,无形中与每批次的鉴定成本抽检费用的增加相互抵消,没有给公司的经济效益带来优势,公司仓储费用的减少和质检部门抽检费用的增加都在各自部门的质量成本的报表上得以体现,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冲突是对管理层的考验。公司通过生产部门合理生产计划的安排,在满足销售的前提上对于车间的生产线进行科学的规划,单批次的连续生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解决这一矛盾,仓储部门和品控部门无需对于订货批次和抽检频率矛盾过多而烦恼。
(4)公司的产品区域覆盖全国大部分行政区域,因此对于仓储部门而言,公司对于其质量成本关注的焦点在于货物的运输,一旦物流公司运输的产品在经销商和批发商等客户处遭到退货,这不仅是退货损失,更可能造成销售损失。仓储部门质量报表的长期数据显示,公司产品在运输途中的损耗水平较高,该项外部缺陷的质量成本也是重点关注的内容。通过分析发现,由于公司的运输区域较为广阔,承运商会大量选择二次转运方式,这样增加了因为产品破损导致客户拒收的风险。公司仓储部门会同销售部门一起对该项成本支出进行分析,一方面在外包装上进行改进,选择优质外包装材料,包装内部也增加了衬板,增加了抗压水平,使得运输途中的损耗大量降低;另一方面对于物流线路进行重新设计和规划,通过销售部门在各个销售区域增加一级经销商的库存容量,尽可能减少直接向二级经销商的转运工作,该项退货损失的支出得到明显的改善。近年来通过对于质量成本的持续跟踪和分类汇总,质量成本的费用支出保持在7%~8%之间。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不仅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使产品质量成本在产品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多。也有助于推进产品质量改进,预防潜在不合格产品发生。还可以拓宽成本管理路径,引入质量成本管理后,对成本实施全过程预防性控制,从而扩大成本管理职能和范围,使成本管理进入新阶段。研究表明,理想的质量成本水平应占销售收入的2%~4%,两者之间的差额就是企业降低成本,取得成本优势的巨大空间。作为医药生产企业,质量成本的目标是:消除外部缺陷成本,最小化鉴定成本和内部缺陷成本,有效投资预防成本。同时必须以质量求发展,通过提供高品质的医药产品,来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获得长期的竞争优势。
成本核算论文篇十九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高校投入巨资,完成了外延式扩张,随着国家“双一流”工作的积极推进,逐步转入内涵式发展。仅从经济效益出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收回投资呢?这就涉及到高校的经济效益管理,涉及到高校的收入和学生的教育成本管理,就需要核算学生教育成本。学生教育成本是指学校为培养一定数量和专业的学生所发生的直接用于学生方面的一切开支和耗费。
折合人数;费用分配;教育成本核算。
学校发生的各种费用不能全部计入学生教育成本,如离退休人员支出、经营支出、科研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党政管理部门支出等;对于应计入资本性支出的购建固定资产支出、购买无形资产支出以及对外投资等,视用途情况以固定资产折旧费或者无形资产摊销的形式分期分批计入有关支出,而那些直接用于学生教学、管理的费用,如各学院发生的人员费用、水电暖费、奖助学金等以及向学生提供服务的图书馆、实验室等分配转入的费用计入学生教育成本。下面探讨学生成本费用分配情况。学校各学院管理部门所发生的支出、教学人员费用、教学用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及学生活动经费等大多属于应计入学生教育成本的间接计入费用,应按一定标准在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分配,一小部分不必经过分配就可以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
教学辅助费用是指教学辅助单位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主要包括工资及福利费、社会保障费、折旧费、水电暖、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等。这些费用要在接受服务的单位之间分配,即遵循“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分配标准为提供服务时数或接受服务的学院学生数。教学辅助单位主要有图书馆、水电暖中心、实验室、学生公寓、维修中心、学生食堂等,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公共服务。某教学辅助费用分配率=该教学辅助费用总额/各学院学生总数或劳务时数总和某学院应分配的该教学辅助费用=该学院学生生总数(或劳务时数总和)*该教学辅助费用分配率例如,某高校图书馆5月份共发生固定资产折旧费6万元,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用等3万元,水电暖、办公费、差旅费等共计2万元。全校在校生8000人,其中文学院1500人。那么图书馆费用分配率=(60000+30000+0)/8000=13.75(元/人)文学院应分配的图书馆费用=1500*13.75=20625(元)对于水电暖,各教学楼及所有楼层有仪表计量数据的,按实际使用数量和相应的费用单价计算某学院应分配的水电暖费用;没有仪表计量的水电费,按学生人数分配;暖气费按各学院占用的房屋建筑物面积和暖气单价计算,计入有关学院学生教育成本。如果某学院独占一栋教学楼,该教学楼所发生的水电暖费全部直接计入该学院。
公共课主要有中文、数学、政治、外语、体育等,其课时费按各学院接受的公共课时数以及课时平均单价计算分配。例如,5月份文学院向全校学生提供公共课教育20xx课时,其中讲师1000课时,副教授600课时,教授400课时。学校制定了课时费标准,讲师50元/课时,副教授70元/课时,教授100元/课时。其中数学院接受文学院授课300课时。那么课时费共计1000*50+600*70+400*100=132000(元)课时单价132000/20xx=66(元/课时)数学院分配转入的文学院课时费=300*66=19800(元)文学院在计算学生教育成本时,文学院的成本费用总额加上其他学院分配转入的公共课费用,再减去分配转出的公共课费用,即为文学院实际发生的学生教育总成本。
学生教育成本包括各学院为教学、管理学生所发生的各种支出,包括教学人员费用、管理人员费用、水电暖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奖助学金以及其他单位分配转入的教学辅助费用等。
(一)人员费用。核算各学院教学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用、课时费以及分配转入的公共课课时费。
(二)折旧费。核算各学院教学用房屋建筑物、教学仪器设备、实验设备、电子设备、办公家具等固定资产折旧费。
(三)奖助学金。核算学生奖助学金、学生活动费等直接用于学生方面的支出。
(四)管理费。核算各学院用于教学管理方面除固定资产折旧费以外的费用,如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社会保障费用、修缮费、水电暖费、办公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分配转入的教学辅助费用等。
对于学院内部间接计入成本计算对象的费用,不同类别学生之间(指专科、本科、硕士、博士)按折合人数比例分配;如果学院内部相同类别内部各专业以及不同年级之间学生的单位成本相差不大,学院内部就不必在各年级各专业学生之间分配成本费用,只要计算出某届某类别毕业学生的总成本,再除以相应的毕业学生总数,即可计算出该学院毕业学生的单位成本。某学院某项费用分配率=该学院该项费用总额/该学院学生折合总数该学院某批(种)学生应分配的某项费用=该院系该批(种)折合学生数*该项费用分配率批是指各学院各年级各类别各专业学生人数;种是指各学院各专业学生数。一般来说,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情况下,水平相近的同类型高校同类型专业对比,单位教育成本的高低直接体现为高校经济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一定范围内,单位教育成本越低,经济效益就越好。
成本核算论文篇二十
【论文摘要】本文就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就业成本核算的缺失和缺陷,提出了全新的就业成本核算理念;对就业成本的项目划分、账户设置及核算方法,给出了新颖的操作模式,对于我国数以万计的高职院校而言,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
一、目前,毕业生就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其毕业生就业成本亦随之逐年攀高。然而,不少高职院校却在就业成本管理与核算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缺陷或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单纯追求以“高就业率”为标志的“社会效益”,而忽视自身的“就业经济效益”,造成了就业成本居高不下的现状;二是就业经费管理囿于传统“经费包干”的预算模式,重年初预算、轻日常管理和核算,甚至不管理、少核算,导致经费的随意追加和浪费;三是缺乏对就业经费的专项管理,仅仅简单地列入年度预算,甚至和招生经费“捆绑”使用,在淡化费用与效益配合关系的同时,也存在着经费超支、管理失控和营私舞弊等隐患;四是实行“粗放型”核算,经费开支职能模糊,淡化了就业经费项目间的功能界限,导致经费管理的混乱。对于以上问题和缺陷,笔者以为:转变就业经费管理理念、改进核算方法,是解决问题和根除缺陷的必由之路。
二、毕业生就业成本核算的理念变革理念之一:把就业费用当作“成本”而非“费用”来看待和管理。因为:“费用”仅作为高校的一般性“教育事业支出”,未体现其真正价值;而“成本”则与学校综合办学效益紧密联系,符合“费用与效益相配合”的原则。
理念之二:突破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既看重年初对就业经费的“预测型”预算,必要时辅以“弹性预算”,又注重年中的“预警型”监控和日常的就业成本开支核算,以使就业成本管理步入科学化轨道。
理念之三:将毕业生就业成本核算与招生成本核算分开,并与学校“教育事业支出”相对分离,实行独立核算,以体现就业成本的价值和效益。理念之四:变“粗放型”核算为“集约型”核算,将就业成本按成本性态和职能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并分别施以不同的管理方法,以提高成本开支效益。
三、毕业生就业成本项目的界定、管理与核算(一)毕业生就业成本项目的界定结合高职院校就业成本开支实际,可列出如下项目:。
1津贴与补贴: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机构中,按照有关规定开支的工作津贴和加班补贴。
2.办公费:反映依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不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的书报杂志及办公用品开支。
3.宣传印刷费:因推荐毕业生就业而发生的广告费、宣传材料印刷费。
4.电话通讯费:反映就业机构发生的电话电报传真费、网络通讯费等。
5.交通费:反映为就业工作而发生的市内外交通费,包括:租车费、车辆用燃料费、过桥过路费、专用车辆保险费等。
6.邮寄费:反映与用工单位之间的信函往来、档案传递的邮寄费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35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