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的合理性。教案范文中的教学步骤和活动安排可以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启发。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一
词语:
好词:
【郁郁葱葱】形容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湛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_露】露出,没有遮盖。
【咆哮】野兽的吼声,这里形容河流的波涛声。
【清澈】(水)清而透明。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都有了。形容非常齐全。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二
小村庄是我们的童年回忆,那里曾经有我们的欢笑声,也有哭啼声。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搜索整理了以下三年级语文上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设计,欢迎浏览学习。
1.理解课文,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2.继续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学会本课15个生字、12个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指导学生观察图画,根据图画加以想象,说一说这篇课文会讲述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生字画出来并小组解决。
2、让学生分组,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所说的故事说一说。
3、质疑问难
4、带者问题再读课文。
三、整体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试着让学生把这个美丽的小村庄画一画,感受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3)再读一读,深入感受。
2、学习第五自然段
(1)学生自由小声读第五自然段
(2)说说读懂了什么?
(3)提出不懂的.问题,大家共同解疑
(4)学习该段生字
四、设置悬念
2、小结:惋惜
一、复习导入
1、检查学生对本课生字掌握的情况
2、联系第一与第五段思考:是谁毁了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二、探究学习
1、学生浏览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讨论以上问题
2、深入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齐读。
(2)说说这段话写了什么。
(3)谈一谈你读懂的,未懂的组织同学共同解决。
3、深入学习第三自然段
(1)反复读第三自然段
(2)把“一间间、一栋栋、应有尽有的家具、工具”说一说,画一画。
(3)讨论理解:“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4)说一说你从这一段指导了什么。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去掉“还”跟原句比较出问题的实质。
(3)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句子或词语同桌一起想办法解决。
5、学习最后一段
(1)读最后一段,想一想该怎样读好,试试
(2)什么都没有了是指“——没有了——没有了——没有了——还有——也没有了。
三、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四、巩固本课生字
五、课后扩展
以“保护绿色家园”为主题办一个手抄报。
美丽的小村庄 (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
锋利的斧头 (房子、家具……)
什么都没有了 (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三
读完这篇课文,我的感触极深。课文中写的不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吗?那个小村庄就是我们可爱的地球,村庄里的村民就是愚昧无知的人类,村庄的命运也许就是地球的命运。现在,因为人们乱砍滥伐,大片大片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而沙漠却以疯狂的速度不断扩大。树木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抵挡风沙。可是森林被砍,山洪暴发,各种灾难接锺而至。再说,没有了森林,动物也就没有了家园,面临灭绝,人类的末日也就快到了。
现在,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境问题,可缺乏的是行动!
那么这一切能改变吗?我可以肯定地说,能!
首先,要想使森林资源不缺乏就要种树。可光种也没用啊,人们砍的比种的还快呢,所以还要使人们意识到砍树的危害——课文中的洪灾不就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吗?再有一点就是要节约用纸,因为纸的用途很广,但因价格低廉,所以人们很不注意节约。别看一张纸不起眼,如果每个人一天浪费一张纸,全世界60亿人,就是60亿张纸,差不多有几十棵树,一年就要浪费掉一片森林,多么巨大的数字。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从每一个人做起,都来节约用纸。
为了可爱的地球不会有和小村庄一样的命运,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会生活在荒漠中,请大家保护森林吧!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四
读短文后作答。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选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不错。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傍晚()增加()。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应有尽有:
奇多:
3.第五自然段已用“||”分成了两层,请写出每层的意思。
4.写出“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都还过得不错”这句话的意思。
5村子里的人们当时在砍树时会怎么想?假如有洪水过后的幸存者,他又会怎么想?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7.大雨倾盆,咆哮的洪水席卷了小村庄时,小村庄会是一片什么情景,请用一、二百字写出你的想象。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五
一.教学目标: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理解小村庄变化的过程和原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四.设计理念: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小村庄从美丽的到毁灭的过程,但文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学习。另一方面老师在探究中有意地点悟,让其走进课文,明白道理。
五.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片等。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2.现在的小村庄怎样啦?谁来说说。板书什么都没有了。
(二)、继续研读课文。
1.自读自悟要求:小村庄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你找到的答案(词句)用“————”画下来。准备交流。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回辅导。
3.交流平台:找到答案了吗?谁来说说。
预测,学生会找到: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1)、根据问题你读懂了什么?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预测,学生会找到:两个“谁”、“拎”
(2)、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什么?理解词语:裸露。
(3)、小结:这里的人们没有任何的限制,上山随意砍树。板书:随意砍树。
(4)、指导朗读。
(过渡)人们在拥有了房子,犁之后,他们有没有停止砍树呢?
4.研读第三自然段。
(1)、提出学习目标。
(2)、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巡回辅导。
(3)、交流平台。(学生会找到: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4)、(读读议议)你读懂了什么?板书:不断砍树。
(5)、小结:人们还在不断的砍树,对森林的破坏还在继续,环境在进一步恶化。
(6)、朗读:两个“不断”语重些。
(7)、人们把这些树木砍下后作什么用啦?
认识排比句:三个“变成了”,这句是排比句。语气表达一个比一个强烈。
(8)、读读这个句子。
还有不懂的吗?(估计“柴烟”)。
(9)、在我们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把树木用来烧饭啦?
5.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学习句子: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
这里的“还”能去掉吗?
(2)、读读。“不管、还、”音稍重。
(3)、引述:终于,小村庄失去了树木的保护之后,在一个、(接读)。
读了这段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看插图)你能用文中的话来说吗?
(4)、“大雨没喘气儿”的意思,你能不能用句中的话来说?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同学们,课文使我们很受启发,你有什么启发?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我们要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和大自然和谐生活。(板书:保护环境)。
(同桌讨论)。
(4)、说说。
师结:我想,你们的句句良言,小村庄的人们一定会听到的。
(四)课外作业。
回家向大人了解家乡动物、植物有无增减。如:蛇、青蛙、树木、它们对环境有无影响。
附板书:
随意砍树。
美丽的 什么都没有了。
不断砍树。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
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通过小村庄前后情景的的对比,揭示要爱护环境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1、情境导入。
交流森林的作用。同学们喜欢听或看故事吗?老师也喜欢。其实许多故事里都蕴藏着或多或少的人生哲理,它指导着我们怎样去生活,怎样去做人。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故事,关于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板书课题)。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题目。
3、检查生字词的认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课文,说一说小村庄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早先()。
后来()。
最后()。
生1:讲述了早先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导致土地裸露,最后被洪水卷走的故事。
三、品味阅读,解决疑惑。
1.从前的小村庄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
出示句子----。
生1:“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1)看看课文围绕小村庄的美写了哪几种景物?(齐读)。
(2)、课文是怎么具体地把小村庄的美描写出来的?
(b)小河——村边是清澈见底的小河,发挥想象河里可以看到什么(板书:清澈见底)。
(c)天空——湛蓝深远。
(d)空气——清新甜润。
2、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怎样?(愉快)那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去读一读这两句话吧。(生自由读。谁想展示一下个人风采?指名读,评价)。
四、感受毁灭。
过渡:这么美丽迷人的小村庄最后却被冲毁了,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
1、出示课文第四段。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相关的文字: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天,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1)、“大雨没喘气”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2、生再读课文。
(1)、理解“咆哮”。
过渡:其实,小村庄被冲毁的原因就藏在课文中,请同学们对照学习要求学习课文。
五、探究小村庄变化的原因:学习第2——4自然段。
1、出示学习要求:读一读第2—4自然段。画一画小村庄被山洪卷走的原因的句子。
2、哪位同学能说一说造成小村庄最终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1)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梨,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出示学生找到的句子)。
从这个句子中,你知道了什么?(说明砍了很多树。)。
a、问:一年年,一代代说明什么?(时间很长)每一年,每一代都这样砍树,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指课件)。
b、这个省略号还表示什么?想像一下,这个小村庄慢慢地变成了什么模样?
3)那树木变成了(引生读句子)(多媒体点句子)树木变成了一栋栋大大小小的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了。
a、那些词说明砍的树多?(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
3、同学们,树木的作用不仅仅可以造成房子,做家具,还可以净化空气,遮风挡雨,更能防止水土流失啊!那你们看到村民大量地砍树,心情怎样?(难过)请同学们用难过的心情去读这个句子。
4、小村庄的人们,不断砍伐树木,肆意破坏环境,他们的未来又会是怎样的呢?
六、了解小村庄的结果:学习第5自然段。
1、出示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2、师:什么都没有了,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师:大大小小的房子,各式各样的家具,整个小村庄都没有了。是斧头令村民过上了比较好的生活,却又是斧头,令村民们失去了可爱的、赖以生存的家园。归根到底,造成灾难的罪魁祸首是什么?(乱砍滥伐)。
这时,你又是什么心情呢?(沉重,很难过,不好受)就用你沉重的心情去读吧。
3、同学们,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在悲剧没发生之前你想对村子里的人说些什么话?(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对村民的劝告表述出来。)。
过渡: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只留下一个令人深思的故事。
七、自学丛书《自然规律》。
八、小结。
人们过度地砍伐树木,使环境遭到极大破坏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小村庄消失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没有环保的意识,贪图眼前利益,致使村庄最后消失。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七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家家有了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那个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八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郁郁葱葱、湛蓝、甜润、裸露、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九
1.帮助学生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1.课件出示村庄图片,谈话导入课题。
2.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这是个什么样的村庄?村庄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出示词语,理解词语
斧头:也叫“斧子”。砍竹、木等用的金属工具,头呈楔形,装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断:连续不间断。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一栋栋:一座座。
应有尽有:应该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齐备。
锋利:(工具、武器等)头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体。
黎明:天快要亮或刚亮的时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来势迅猛,势不可挡。
何处: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见、少有得多。
班内汇报:
(这个故事讲了一个小村庄的人们利用手中的斧头乱砍乱伐,结果为自己家园创造的一切被洪水无情地夺走了。)
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结合课件图片理解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1.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
2.查找与环保有关的资料。
1.回顾课文内容,指名说。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渡: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汉字,会写4个,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
教学方法和学法:
1、情景教学法、启发式。
2、质疑问难、自渎感悟等。
师:你们爱干什么?老师喜欢听故事,因为能够让我放松心情,学到知识,听故事也能体会到一种学习的快乐。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走进一个故事,享受学习的快乐。
生:齐读课题。
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一段风光片。(课件:美丽的小村庄)。
师:谈谈,你看到了什么?
森林郁郁葱葱。
河水清澈见底。
天空湛蓝深远。
空气清新甜润。
·郁郁葱葱是什么意思?
·天空湛蓝深远那是怎样的天空啊?
学习汉字:郁葱润。
·出示一自然段内容。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山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村前河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
·那现在你能根据这段课文在来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这个小村庄吗?
师:其实,这还是一首小诗。
山上的森林。
郁郁葱葱。
村前河水。
清澈见底。
天空。
湛蓝深远。
空气。
清新甜润。
师:谁来展示一下。
·在这美丽的小山村,你还会看到些什么?或者听到些什么?
生回答:我还会看到小鸟在唱歌。师:是啊,因为那里(空气清新甜润)。
小鱼``````。
·练习背诵。
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 )小村庄。山上的森林( ),村前河水( ),天空( ),空气( )。
师:我感受到了同学们对小村庄的喜爱。小村庄美得让人陶醉,让人窒息,那么小村庄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请同学们快速读文。
·交流,小村庄最后的结局。
·读过课文之后,你的心情如何?
师:是啊,老师和你们有着一样的感受,那个被洪水吞没的小村庄曾经是多么地美丽,多么地让人向往,多么地让人魂牵梦萦啊!但所有的一切都消失了,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看看本课出现了哪些词语。
郁郁葱葱 清澈见底 湛蓝深远 清新甜润。
熟悉吗?还用解释吗?跳过。
认读 齐读 开火车读。
理解:犁 裸露 一栋栋 没喘气儿 咆哮。
根据图片或者随文理解。
轮读课文,帮老师解决疑问。
交流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表演拎的动作。
·练习说话。
师:从“拎”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村民随意,想砍就砍)。
出示: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读出你内心的滋味。
·变成变成变成,什么句,什么心情?
师:我感受到了你的心痛,除了这三个变成还有哪个词深深地触痛了你?(大量,消失)。
师:大量的什么?怎样地消失了?
师:多么浪费的行为啊,读出你内心的滋味。树木一棵一棵地倒下了。
出示: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师:斧头停止过吗?哪个词体现出来的,(不断,不断)。
还有吗?(省略号)。
一年年的砍,一代代地砍,不挺地砍,砍,怎样读出这种感觉?
心情怎样?
读出你的伤心,难过,沉重,气愤。这才是这个句子的味道。
师:正是有了这不停地砍伐,小村庄才。
出示: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生:齐读。
生:齐读。
生:齐读。
伴随着一场洪水,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了。暑假时,我们很多同学亲眼目睹过洪水来临时的可怕,面对猛烈的洪水,人们却那么的无能为力。村民们创造了美丽的小村庄,同时,也毁灭了小村庄,人类——万物的主宰,可以让美丽愈加美丽,也可以让美丽走向毁灭。早先那个美丽的小村庄已经成为了故事,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许我们不能改变昨天,但是,同学们,相信我们可以决定明天!
作业布置:
摘抄让你印象深刻的句子。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十一
课时。
第1课时。
主备人。
潘娟 。
审核人。
复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逐步学会自查。
学习薄弱环节。
班级。
三(3)班。
小组。
姓名。
学习。
目标。
1、我能够自主灵活地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重、难点预测。
在字词的预设目标中,能正确听写词语是重点。
用多种形式展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是本课的难点。
知识链接。
时间预设。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预习要求:1、借助工具书认读本课的生字。2、熟读课文。
一、 激趣,板书课题。
板书课题,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 出示本课导学目标。
1、我能够自主灵活地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齐读学法指导:。
2、 对学互相帮助对方解决生字问题,互相提醒易错的地方。
3、 小组内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共同探讨展示方案。
三、 小组自学,互助合作。
小组内依据学法指导开始自学,师依次巡视掌握小组学习状况。
易错的生字有--------,我是通过------------解决的。
这篇课文讲了一件-------------------------的事。
提示:小组展示时可用三字经。
有一个、小村庄、山茂密、水清澈……。
可用线路图。
美丽的小村庄——人们砍树造房——。
四、 互学展示,小组互评。
五、 评学测试,评比小组。
1、 听写词语。
2、 多音字组词。
露、尽。
六、 整理学案。
课时。
第二课时。
主备人。
潘娟 。
审核人。
复备人。
本周行为训练重点。
逐步学会自查。
学习薄弱环节。
班级。
三(3)班。
小组。
姓名。
学习。
目标。
1、我能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我能通过自学、讨论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3、我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重、难点预测。
我能通过自学、讨论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是本课的重点。
我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是难点。
知识链接。
时间预设。
导学2分钟、自学18分钟、互学15分钟、评学4分钟、整理1分钟。
学习过程。
师生笔记。
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一、 课前检测。
以小组为单位听写本课容易错的生字。
二、 出示本课导学目标。
1、我能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我能通过自学、讨论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3、我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齐读学法指导。
1、 先自己默读课文,了解小村庄前后的变化和原因,用铅笔标注。
2、 对学交流答案,解决难点困惑。
3、 小组讨论用什么方式展示学习结果。
三、 自学。
1、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通过------------些词语可以看出小村庄原来的美丽。
2、 对学、小组合作学习2—4自然段。
小村庄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话当中,“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指的是--------------,因为--------------------,才造成了今天悲剧的后果。从中我明白了--------------------。
小组展示提示:可读一读,把小村庄的以前和后来对比读,再喊出保护环境的口号。
可演一演,重点突出小村庄被毁后,人们的痛心后悔自省。
可写一写,续写后来的人们会怎样做呢?
四、 互学展示,小组互评。
五、 评学测试,评比小组。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山谷中,有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后来,人们利用锋利的斧头砍下了树木。树木变成了----------------,变成了什么--------------------,变成了---------------,还变成了--------------------。
2、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
六、 整理学案。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十二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4.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1课时。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把你们的小手举起来,跟老师一起来写。
集体读一下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师:从你们读题的声音中老师就听出来了,你对这个小村庄感兴趣。快点打开课本,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学生翻书。
师:打开了吗?(打开了)那么你在读课文之前,有没有给自己提一些读书要求呢?(学生自由回答)。
师:老师也把你们要学习的内容写在大屏幕上了,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好,老师从你们端正的坐姿就知道大家都已经读完了,是吗?(是)。
课件2:出示词语。
指名读。
为了让更多的同学跟这些词语宝宝交上朋友,我们开火车来读读吧!
小火车,谁来开?
开火车读。
同学们真棒,都和这些词语宝宝交上了朋友。
出示课件:
师:(出示课件)这是哪儿?
生:小村庄。
师:对,这个小村庄怎么样呢?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
(美丽)板书:美丽。
这么美的小村庄里面有哪些景物呢?快来在大屏幕中找一找。
森林,河水,天空,
这些词语宝宝中有很多很美的词,能不能找一个来形容这么美的森林?
生:郁郁葱葱。
师:这就是郁郁葱葱的景象.
“郁郁葱葱”(生跟读),读得再静一点,再美一点,郁郁葱葱的森林。
生(轻柔齐读):郁郁葱葱的森林。
师:你知道这些郁郁葱葱的树木有什么作用吗?
(美化环境,呼出氧气,防止水土流失)。
是啊,正是有了这些郁郁葱葱的树木,村前的河水才会(),天空才会(),空气才会()。
那这些美丽的词语宝宝组合的句子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呢?
对,就是第一自然段,谁有信心读给大家听听?
指名读,众生评议。
小村庄这么美丽,谁再来读一读,带着大家走进美丽的小村庄?
师:你们听的真认真。
同学们,这一段中要求大家写的字非常多。其中有一个字,它的结构非常特别,是“森林”的“森”。注意到了没有,这是什么结构的字啊?(品字形结构)没见过这种结构的字吧!它和品、亮晶晶的“晶”结构是一样的。三个同样的字以这种结构组合在一起,叫品字型结构。记住了吗?我们一起来写这个特殊的字,举起我们的小手。三部分,上面这部分写扁一点,下面这部分写的一小一大,是左小右大,而且右面这部分写的是最大的一个,对不对?(对)。
教师板书森字。
我们合作来读一读这一段,我读前面,你们读后面。
(师生合作读)。
读书就应该这样,带着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来读。
这么美丽的小村庄你喜欢住在这里吗?(喜欢)。
师:谁来说说,美丽的小村庄里面还会有什么呢?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恬静的小村庄,那里绿树成荫,树木成林。绿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欢地玩耍、嬉戏;牧羊人吹着笛子,悠扬的乐曲声在碧蓝的空中回荡。不远处有所小学校,从校园里传出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大人们都在辛勤地建造着自己的家园。整个山村充满了祥和的气氛和勃勃的生机。)。
(课件出示被破坏后的小村庄图片。)。
师:有个女同学坐得较近,刚才吓了一跳,谈谈你对小村庄现在的印象?
学生自由说。
现在小村庄的情形藏在了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中呢?快速读课文,找一找。
指名说。谁来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指名读。
生:读课文。
师:好孩子。精彩,本来我还想给大家示范一下,你读了我不敢读了,该快的快,该慢的慢,让人听了一种心碎心痛的感觉,把声音放得低一点,心放得凉一点,速度放得慢一点就能读出他那种效果。
生:全班齐读。
板书:消失了。
是呀!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板书:?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一起来看看我们的作业吧!
美丽森。
什么都没有了。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十三
教学分析与处理:。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情境导入)。
1、激情创设情景。
同学们,老师今天送给咱们每个组一棵小树,但是它还没有发芽,想让它枝繁叶茂吗?(想)那么你的出色表现将为它填上一片绿叶,最后咱们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的小树长的最茁壮。
【设计意图】利用树木生长分小组评价,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渗透环保意识,达到情感目标。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十四
这篇文章短小,语言朴实,然而其隐含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本文没有一处谴责人们滥砍乱伐树木的行为,却把抽象的含义化为具体的物象,让我们从这些可视可感的画面中去领悟、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浅显、朴实,用娓娓道来方式向学生讲述了一个村庄从发展到毁灭的过程。但文章中也有含义很深的句子,与学生的人生体验有些距离,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让学生结合体会,谈感受,教师适当点拔。
1.在读中品词析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2.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角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中表达的效果。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创设情境,以读为主,开展研究式和体验式学习,锻炼创新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爱护家园、保护环境、爱护树木,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志向、创新思维和创新想像。
重点、难点、创新点、德育点
重点:
1.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德育点:
1.通过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2.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为建设和拥有一个绿色的家园做出自己的努力。
创新点:巩固与创新运用环节中,让学生自由发言,谈感受,表现自己对环境保护的感悟。
本课教学采用自制的多媒本课件,展示直观的、感性的情景材料。其目的是让情境再现,使学生多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较深的层次,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1、激情创设情景。
同学们,老师今天送给咱们每个组一棵小树,但是它还没有发芽,想让它枝繁叶茂吗?(想)那么你的出色表现将为它填上一片绿叶,最后咱们比一比看看那个小组的小树长的最茁壮。
【设计意图】利用树木生长分小组评价,一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渗透环保意识,达到情感目标。
2、出示小村庄图片
问:说说这事哪里的景色?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
4、板书课题
(1)、指导书写课题(强调“村”与“庄“的写法)。
(2)、学生说说自己对课题中的那个词语感兴趣,并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题。
【设计意图】小小的课题却也蕴含着许多的知识,而对课题的分析与朗读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而这也是正体现了细节成就魅力。
过渡语:那么这到底讲了一个小村庄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翻至课本第七课,有自己喜欢过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之后和同桌讨论讨论课文讲了一个小村庄怎样的故事。
1、 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汇报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1、说说你从这段感受到了什么?
2、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小村庄的美丽?(相机理解“郁郁葱葱”等词语)
3、当你走进小村庄你仿佛还能听到什么?看到些什么呢?
4、有感情的朗读
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课文。(音乐创设情境)
【设计意图】从文字的感悟到体会词语的妙处,然后再回到情感的升华。这样的设计符合新课标中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教学策略。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兼顾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过渡:这么美丽迷人的小村庄最后却被冲毁了,找到相关的段落读一读。(板书:冲毁)
1、出示课文第四段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和相关的文字: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天,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十五
本文正如它的题目,讲述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环境优美的小村庄,村庄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森林。人们靠着手头锋利的斧头,将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过上了不错的“日子”。但是由于过度的砍伐树木,致使土地裸露,极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终于在一场连续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将小村庄卷走了。这个故事讲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错误的行为以及这种错误行为所引发的严重的后果——不爱护自然,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本文呼吁人们应该爱护树木,保护周围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读懂课文,理解课文。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课文中蕴含着蕴含着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方法】。
通过小村庄前后情景的的对比,揭示要爱护环境的道理。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还记得那个小村庄吗?再一次回到这个小村庄以前,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些故事里的词语。
1、出示词语: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清新甜润。
2、抽读。
二、初读(自由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读。
(一)原来的村庄是什么样子?(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村庄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
2、品读句子。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十六
1、理解课文,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以及一些字词所蕴含着的道理。
3、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一、激趣导入,质疑课题。
1、【课件:美丽的小村庄】描述小村庄的美丽,激发学习兴趣。
层峦叠翠的群山环抱着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那里的森林郁郁葱葱,草木苍翠欲滴;那里的小河流水潺潺,河水清澈见底;那里的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多么自然优美的环境,多么令从神往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那就让我们一齐走进这美丽的小村庄,去看看发生在那里的发人深省的故事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质疑。
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产生了什么疑问?读书要有疑,这可是一个好习惯,在心里记下你现在的问题,就让我们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请同学们翻开25页,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读书效果。
(1)检查字、词、句。
1)【课件出示词串】:森林郁郁葱葱清澈见底湛蓝深远。
a、[指名读]词语,要求读准字音。
b、哪个字的字形要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葱”不要少一点。
c、出示“森林”,两木为林,三木为森,从字形的构造上,你能理解“森林”是什么意思吗?对了,这就是汉字的会意字字形表义的特点,掌握汉字的构字特点来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汉字的方法。
d、把它们送回句子中,你们还能读准确吗?[齐读]。
2)【课件出示词串】:盖房造犁砍下来裸露。
a、[指名读],要求读准字音。
b、出示:“造犁”、“裸露”,同学们仔细观察“犁”字和“祼”字,你发现了什么?又明白了什么?这两个字都是什么字?(形声字)你能从它的形旁中猜出它的意思吗?(“犁”和牛有关,意思牛拉着耕地的工具。“裸”和衣服有关,意思是没穿衣服,露出来的地方,在课文中是指,砍掉出山上的树木,就好像是给山脱去了衣服,让山上的土地显露了出来。
是啊!同学们真聪明,能根据汉字的特点来认识汉字,理解汉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在生活中都能随时运用这种好方法去学习。
c、把它们送回句子,[齐读]。
3)【课件出示词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柴烟。
a、[开火车读]词串,正音。这里面哪个生字的字音,要提醒在大家注意,“应”第一声,“柴”读翘舌音。
b、扩大的反义词是(缩小)。
c、读读句子。(齐读]。
4)【课件出示词串】:雨水奇多没喘气儿黎明咆哮。
a、[开火车读]词串,正音。出示“黎”,黎字哪个部分要提醒同学们特别注意?(右上部分里面有一撇。)。
b、读句子。[齐读]。
3、检查概括内容。
【课件出示】:(美丽)的小村庄(锋利)的斧头。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了解不加节制地砍伐树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交流,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以及一些字词所蕴含着的道理。
3.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教学重点了解小村庄消失的原因。
教学难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美丽)的小村庄(锋利)的斧头。
(裸露)的土地(咆哮)的洪水。
1.我们先一起看看原先小村庄的样子【课件】。
2.谁能读出小村庄的美?【指名读】。
3.学学这个同学的朗读,把小村庄的美读出来。【齐读】。
三、感受灾难。
2.我觉得刚才那个孩子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小村庄消失的原因从课文中找出来,动笔画一画。开始吧。
3.请同学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十八
1、下面就让我们进入课文,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汇报主要内容。板书:美丽卷走]。
(设计意图:同过网上浏览课文,让学生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进入课文的情境。)。
1、那小村庄被洪水卷走时的情况怎样呢?轻声读第4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
3、哪句话写出了当时雨下得特别大?请你们再读读这段话,结合重点词语谈谈你的感受。
(1)指读自己画的句子:“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a重点理解“没喘气儿”、五天五夜、才”的意思。
b边理解边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过渡:谁还对其他句子有体会。
(2)“可是,小村庄却被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3)(录像:洪水)咆哮的洪水来了你们快看。
(4)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自己读、找人读、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找句子,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当时雨下得特别大,同时也交给学生一种理解课文的方法。利用洪水的录像,让学生更身临其境的感受洪水的咆哮,为更好的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过渡:是呀,为什么会形成洪水,为什么洪水又无情的卷走了小村庄?请读二、三段,结合阅读提示看看能不能自己把问题解决。
1、出示阅读提示:(1)默读2、3段。
(2)找一找小村庄消失的原因的句子,读一读。
(3)和小组交流感受。
2、汇报:谁把你找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的理解。
(1)“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裸露的土地”
a读句子说理解。
b人们除了盖房子、造犁砍树外,还在什么时候去砍树。
谁家,谁家,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一棵砍下来。
d多么令人痛心呀,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自读、指读。
(2)“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a(课件)读句子说理解。
b再读读,通过变色的词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小结:多少树木消失了,多少资源浪费了。
c感受真好,快读出来吧。自己读、指读、引读。
(3)“一年年,一代代……”
a(课件)看,这就是裸露的土地,能把“裸露”换个词吗?还可以说什么样的土地?
b漫长的时间过去了,风不停的吹在土地上,看,土地裸露的越来越多(演示土地的变化)。
c多么令人痛心的场面,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指读、齐读。
(设计意图:这段形式设计多样,通过想象说话、变色词语的体会、课件演示裸露的土地以及裸露土地不断扩大的情景、换词体会等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体会出树木被砍伐的情景十分严重,这也正是小村庄消失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体会的更加深刻。)。
过渡:这么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在人们的斧头下了,那曾经是一个多么美丽迷人的地方,让我们再次走进那个美丽的地方。
第一段。
1、(课件:美景)看,这就是先前那个美丽的小村庄,有什么感受?
3、想象:这么美的画面中,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4、就是这样美丽的小村庄,把你想象的朗读出来。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说感受、朗读谈体会、想象说美景,回忆小村庄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第五段:
1、可是这美丽的一切,再也看不到了。(课件)。
2、树木没有了,房子没有了,还有什么没有了。(填空)。
3、多么悲惨的场面呀。齐读第5段。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感受小村庄的荒凉,与小村庄的美丽形成鲜明的对比,给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反差,然后通过说话练习“还有什么也没有了?”让学生在语言中进一步体会小村庄的荒凉,朗读中感悟小村庄的悲惨。)。
1、读了这凄惨的故事,看了这悲凉的画面,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些什么?村里的人们醒醒吧。
2、在我们的周围除了乱砍树木这种破坏环境的做法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破坏环境的做法,打开网站,进入资料袋,去看看。
a选印象最深的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
b全班交流。
3、看完这些资料,你又想提醒人们什么?或今后想怎么做呢?[把感受写在留言板上]。
4、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要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板书:保护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向小村庄的人们说话,体会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是对学完课文的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同时,上网浏览破坏环境的做法,把学生由课文引到生活中,切身体会周围环境的改善迫在眉睫。留言板上的留言,更是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话语。是以此结合课文的小练笔,为写作做铺垫。)。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十九
1,指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深刻地体会到乱砍滥伐对人类的影响,以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体会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培养学生的语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句子的朗读和理解,来感悟课文所要传达的意义——不能乱砍滥伐.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
二,深入学习。
1,默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从这段文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带着体会齐读这一自然段.
看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找出相关自然段读一读.
3,多美的小村庄呀!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4,小村庄什么都没有了,你会有什么疑问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画出句子)出示句子.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说句子:。
谁家想,谁家想,就拎起斧头到山上去,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6,齐读第三自然段.
读句子:。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阔达……。
说句子:。
用"减少"和"扩大"两个反义词说句子.
7,的确,成批的树木被砍伐,是在是太大的浪费,真是人类的巨大损失呀!树木再减少,变成了房子,工具,家具.但人们并没有意识到真正宝贵的财产正在流失.这不,灾难在不知不觉中来临了.
8,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多少年,多少代"说明了什么。
"大雨没喘气儿"用了什么手法。
三,课后延伸。
1,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吗。
2,你现在知道了小村庄的最终下场.假如让你回到当初的小村庄,你会怎样做。
3,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破坏环境的人又有没有保护环境的人呢。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二十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等词语,摘抄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领会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道理。
4、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
学习难点:学习难点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学生畅所欲言。
多媒体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a、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
b、这个小村庄有着怎样的一个故事?
一、学习课文。
(一)体会小村庄的美丽。
1、带着问题读课文。
2、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村庄?找出相关的部分读一读。
3、画一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想一想这个小村庄还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4、请几位小画家上来讲台合作着画一画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5、师生共同欣赏这幅美丽的图画。
6、教师随手擦掉一些学生认为美丽的景物。大声问道“如果有一天,你的这些美丽的景物没有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7、生表达自己的心情。
过渡:可是有一天,这个美丽的小村庄却消失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来读一读课文并找一找,这个小村庄的结局怎样。
(二)品读结局,引起思考。
指名读一读。
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句子:
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也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师启发: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小村庄一夜之间无影无踪呢?(稍停),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课文最后特意提到了锋利的斧头,这锋利的斧头在这件事情中又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呢?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寻找答案。
(三)探寻原因。
1、生回答,师引导:“从哪里你体会到是人们滥砍滥伐树木造成小村庄的毁灭?”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在书中批划。
2、小组讨论,交流看法。
3、全班汇报,交流。
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木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这是小村庄消失的直接原因)。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引导:读到这里,你想对小村庄里的人们说些什么?)。
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师引导: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引导学生总结:现在大家说一说,小村庄毁灭的原因是什么,罪魁祸首是谁?
(四)再读结局,升华感情。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读上面的的句子,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观看资料,了解目前形势。
师补充一些目前人们砍伐树木的资料,包括一次性筷子,人们为了牟取暴利,砍伐稀有树种、目前我国森林资源和世界平均人均数量。以及党中央号召植树造林的图片及数字资料。
四、激qing总结。
师: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想法?
生畅所欲言。
生发言。
三年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案设计篇二十一
环保问题已是二十一世纪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环境保护倍受世人关注的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需要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大到电视新闻,小到课本教材,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与环保紧密地联系着,在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本中,就有这样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故事讲的是由于人们乱砍滥伐,昔日美丽的小村庄最终被洪水淹没。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的方法。黑板上有彩色粉笔勾勒出了一幅美丽的乡村图,郁郁葱葱的森林,清澈见底的河水,袅袅的炊烟,精美的画面吸引着同学们。学生一边欣赏图画,一边朗读课文优美的文字。我们仿佛置身在这个美丽的小村庄。
正在大家陶醉其中的时候,故事出现了转折,人们拿着锋利的斧头上山砍树,有的盖房,有的造犁......这时,我擦去了黑板上的几棵树,又画上了一个个树桩。我看着同学们,同学们也专注地看着我,我问:“同学们,你们需要树吗?谁需要?”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起初是沉默的,后来就开始热闹起来。
“老师,我需要一棵树。”于炎生说。我听了,显出一副很高兴的样子,问:“你要做什么?”“我要做家具。”他坚定地说。“哦,做家具,那是应该的。好吧!你上来砍一棵树吧!”说着,我把“斧头”递向他,他兴奋地跑上讲台,接过“斧头”擦去了一棵树,留下了一个孤零零的树桩。
这时,更多的同学举手了,我又叫了一位同学,“你想砍树做什么?”
“我想建造一座别墅!”刘昊源说完,大家都惊奇地看着他,有的还在议论,“建别墅,两层的,要砍好几棵树吧?”听了同学们的议论,我也表示肯定:“对,要砍好几棵呢,为了能见到漂亮的别墅,你砍吧!”
“老师,我想造一座船。”乔奕宁兴奋地说。
有了刚才的意外发生,我改变了回答方式:“造船,那你觉得需要几棵树?”
只见他的眼珠子一转,脑袋一歪,思考了片刻说:“一棵大树吧!”
“好,上来找一棵大树,砍了背回家吧!”同学们听后一阵嬉笑。
······。
就这样,黑板上茂盛的树林没有了,留下了一个个可怜的木桩。
此时,同学们望着黑板,有的好像在深思什么,而有的还沉浸在砍伐后的喜悦当中。
我的一句话打破了片刻的沉寂。“同学们,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需要,人人都上山去砍树。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没有了,裸露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接着,发生了更可怕的事情。谁知道发生了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都迅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了答案——山洪暴发。
同学们认真地读着课文,体会着山洪巨大的威力,感受着山洪给小村庄带来的不幸。
“同学们,山洪暴发之后,小村庄是怎样的?”我想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并想让学生从自己合理的想象中明白道理。
“庄稼淹没了!”
“家具冲走了。”
“别墅也没有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37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