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6:15:09
2023年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实用18篇)
时间:2023-12-01 06:15:09     小编:纸韵

教案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科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的产物。教案的编写应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如果你需要一些教案的灵感,不妨看看下面的范文,或许能够帮到你。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一

本活动取材来源于生活,以探索橘子的瓣数为主线展开活动。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幼儿探索用多种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了解橘子的瓣数并不相同。第二环节是利用统计得出的数据,让幼儿猜测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然后提供大、小橘子让幼儿验证。

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教师边说边出示表一)。

表一。

数一数有几个橘子。

8

9

10。

11。

12。

13。

师:这张记录表有几列,每一列表示什么?左边的一列有数字,右边的呢?这里的数字表示橘子的瓣数。如果你的橘子有9辨,你就拿一个橘子小卡片贴在9的右边的“我的橘子有几瓣”那一栏中。为了让自己知道哪张橘子卡片是你的,你可以在小卡片的上面做上你喜欢的记号。

反思。

表一用来记录全班幼儿计数的结果。运用统计表既有利于引导幼儿总结规律,让幼儿的知识系统化,增进幼儿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

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提醒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让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让幼儿在操作前先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幼儿讨论激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反思。

集中分享能为幼儿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在分享中幼儿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办法、多角度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幼儿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探索的快乐。从幼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能用多种方法数橘子的瓣数。这说明幼儿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幼3:有12瓣。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备赢几个?

幼儿统计和记数。

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

幼5:一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

幼:30个。

幼:不知道。

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反思。

本环节利用统计表,让幼儿发现橘子的瓣数不相同,初步知道橘子大约的瓣数。设计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的发展;二是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抛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并不是橘子最少只有8瓣,最多有14瓣。橘子到底有多少瓣,教师没有给予答案,而是提醒幼儿在生活中关注,为幼儿继续探索橘子的瓣数留下广阔的空间。

2、抛出新的问题,启发幼儿猜想与验证。

(1)幼儿猜想、验证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

师:你们猜猜,一个橘子只有8瓣,它是大橘子还是小橘子?为什么?

幼:是大橘子瓣数多,因为大橘子很大肯定瓣多,小橘子很小肯定瓣少。

师:你们都觉得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待会儿你们拿两个橘子数一数,然后记录在表我们一起来看记录表(见表二),左边第一列是一个大橘子、一个小橘子,第二列是猜一猜橘子有几瓣,第三列是数一数有几瓣。

表二。

任务。

数一数有几颗。

大橘子。

小橘子。

反思。

利用统计表的数据引发幼儿探索橘子的大小是否与瓣数的多少有必然的联系,此环节采用猜想与验证的组织形式。猜想能让幼儿调动原有经验与面临的情况进行思维碰撞,训练了幼儿独立思维能力。猜想、验证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在猜想验证过程中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2)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

幼l:我猜大橘子12瓣,小橘子9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3瓣,小橘子11瓣,大橘子瓣数更多,我猜对了。

幼2:我猜大橘子14瓣,小橘子10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0瓣小橘子14瓣,,卜橘子瓣数更多,我猜错了。

幼3:我的大橘子很大,我猜大橘子有15瓣,小橘子比较小,我猜有9瓣,大橘子肯定比小橘子瓣数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4瓣,小橘子14瓣,大橘子和小橘子瓣数一样多,我猜错了。

反思。

此环节让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幼儿通过自己的验证,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认识是不对的,通过此环节,让幼儿学习客观地看待问题,建构辩证的思维方式。

(3)利用探索的答案引发幼儿思考。

师:刚才,小朋友经过验证,得出三种答案:第一种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

幼1:我问我爷爷,我爷爷是生物老师.他会知道。

幼2:我看百科全书。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二

本活动取材来源于生活,以探索橘子的瓣数为主线展开活动。活动有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幼儿探索用多种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然后把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幼儿通过观察统计表,了解橘子的瓣数并不相同。第二环节是利用统计得出的数据,让幼儿猜测是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然后提供大、小橘子让幼儿验证。

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用表来记录全班幼儿计数的结果。运用统计表既有利于引导幼儿总结规律,让幼儿的知识系统化,增进幼儿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同时还能够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

教师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第二个问题是提醒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让幼儿与旁边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让幼儿在操作前先进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动中的盲目性?幼儿讨论激烈,纷纷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对方。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集中分享能为幼儿的相互学习提供机会。在分享中幼儿学习同伴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运用多种办法、多角度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幼儿用语言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探索的快乐。从幼儿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幼儿能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能用多种方法数橘子的瓣数。这说明幼儿在面临新的问题时,能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灵活运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

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幼3:有12瓣。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备赢几个?

幼儿统计和记数。

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

幼5:一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

幼:30个。

幼:不知道。

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本环节利用统计表,让幼儿发现橘子的瓣数不相同,初步知道橘子大约的瓣数。设计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的发展;二是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抛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并不是橘子最少只有8瓣,最多有14瓣。橘子到底有多少瓣,教师没有给予答案,而是提醒幼儿在生活中关注,为幼儿继续探索橘子的瓣数留下广阔的空间。

2、抛出新的问题,启发幼儿猜想与验证。

(1)幼儿猜想、验证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

师:你们猜猜,一个橘子只有8瓣,它是大橘子还是小橘子?为什么?

幼:是大橘子瓣数多,因为大橘子很大肯定瓣多,小橘子很小肯定瓣少。

师:你们都觉得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待会儿你们拿两个橘子数一数,然后记录在表我们一起来看记录表,左边第一列是一个大橘子、一个小橘子,第二列是猜一猜橘子有几瓣,第三列是数一数有几瓣。

利用统计表的数据引发幼儿探索橘子的大小是否与瓣数的多少有必然的联系,此环节采用猜想与验证的组织形式。猜想能让幼儿调动原有经验与面临的情况进行思维碰撞,训练了幼儿独立思维能力。猜想、验证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特点,在猜想验证过程中幼儿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

(2)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

幼l:我猜大橘子12瓣,小橘子9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3瓣,小橘子11瓣,大橘子瓣数更多,我猜对了。

幼2:我猜大橘子14瓣,小橘子10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0瓣小橘子14瓣,,卜橘子瓣数更多,我猜错了。

幼3:我的大橘子很大,我猜大橘子有15瓣,小橘子比较小,我猜有9瓣,大橘子肯定比小橘子瓣数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4瓣,小橘子14瓣,大橘子和小橘子瓣数一样多,我猜错了。

此环节让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幼儿通过自己的验证,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认识是不对的,通过此环节,让幼儿学习客观地看待问题,建构辩证的思维方式。

(3)利用探索的答案引发幼儿思考。

幼1:我问我爷爷,我爷爷是生物老师、他会知道。

幼2:我看百科全书。

幼3:我跟我爸爸上网。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三

活动目标:

1、探索橘子的大小与瓣数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联系;

2、能清楚地表达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学习不受物体排列方式的影响计数,探索多种计数的方法;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准备: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幼3:有12瓣。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备赢几个?

幼儿统计和记数。

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

幼5:一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

幼:30个。

幼:不知道。

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游戏能较熟练地分辩10以内的单数、双数。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分析。

活动准备:

熊妈妈头饰、数字卡片、实物卡片、音乐《伦敦桥》。

活动过程:

一、幼儿通过听数做反应,复习认识10以内的单、双数。

教师以可爱、笨拙的熊妈妈形象吸引幼儿游戏的兴趣,边和他们玩“熊妈妈,几点了”的游戏。

游戏后请个别幼儿操作数字和实物来证明10以内的某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二、幼儿通过观察数并用肢体动作表现10以内的'单、双数。

三、幼儿通过亲自操作归纳出单双数的排序规律。

引导幼儿发现单、双数的排列规律并清楚、正确地表述出来。

老师出示1-10的数卡,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好,反扣在黑板上。游戏由易到难地请幼儿操作数字:

四、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巩固单、双数。

音乐游戏《伦敦桥》。

请来到的所有单数宝宝到前面站好,请最大的单数和最小的单数宝宝搭桥,游戏开始,捉到一个数字宝宝就要请它的人、小隔壁邻居来救它,游戏继续进行。

五、结束环节。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五

童谣《城门城门几丈高》是首经典的民间童谣,它富有情节又很有趣味,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我将童谣内容进行了剪辑,并配上旋律,以对唱表演的形式重新演绎,让童谣变得既传统又现代,积极促进幼儿的游戏和生活。同时,也赋予童谣传承新的生机。

活动目标。

1、学习用对唱的形式演唱民间童谣。

2、运用动作、表情大胆表现、演绎对歌曲的理解。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课件,歌曲《城门城门几丈高》(课件和歌曲录音见本期附赠的光盘)。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感知对唱(出示pptl-2)。

提问:你觉得这首歌和平时听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小结:歌曲里有两种声音,一个人问,一个人答,这是一首问答歌。

(这是一首对唱歌曲,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清脆的童声,还有一种是洪亮有力的男声。不同的演唱形式一下子吸引住幼儿,并让他们对歌曲的曲式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观看ppt3-6,感知歌词。

提问:你听见小哥哥问了什么城门又是怎么回答的。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图片。

(课件的故事性和画面性,使幼儿对歌曲有了更加深入、形象的感知,从而对童谣产生了兴趣)。

2、运用图谱,理解歌词(出示ppt7)。

(1)完整理解歌词。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将其余的图片点出,帮助幼儿完整理解歌词。

(2)体验歌曲情感。

小结:我们看出小哥哥勇敢、坚强、毫不畏惧、所以我们要用响亮的声音唱出小哥哥的自信。城门高大威武、雄伟坚固,所以,我们要用非常坚定的语气和洪亮浑厚的声音表现城门的坚不可摧。

(图谱的出现赋予童谣节奏感,而且,图谱排列整齐、有序,让幼儿一目了然地感知歌曲的对答与呼应、乐句的长短以及不同乐句表现出的不同情绪。巧妙提问使幼儿对歌曲中人物的个性特征逐渐明晰,为分角色演唱加深了感知)。

3、大胆表现、演绎。

(1)配上动作,完整演唱。

提问:小哥哥问了城门几次城门答了几次现在,我们看着图唱一唱这首问答歌。

(2)发挥想象,创编造型。

提问:小哥哥问完最后一句,做了很有力量的造型动作,城门打开了吗我们一起看一看(出示ppt8)。

(本环节增加了对形象特征的感知,让幼儿知道遇事要勇敢、坚强、不退缩,这不仅有助于幼儿演唱时注意音高、音色,对幼儿性格的培养也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六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学习认识数字1---3的。

2,学习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二,活动准备:

橘子园背景图;幼儿操作材料。

一,活动过程:

(一)认识数字3。

1,出示果园图:今天我们去参观橘子园。

问:你看到了什么?有几棵橘子树?幼儿随意观察图片,

(互相交流讨论。)。

2,用点数的方法得出图片上有3棵橘子树(出示3让幼儿认识)。

3,哦,这就是3,你们说说看:这3象什么?

(二)找数字)。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了小果树,请你们数数你的'果树上有几个橘子,并去找一个与橘子数量相同的数字朋友贴上去。和旁边的小朋友比比谁的橘子多。

(三)装橘子:

1,师:你们想不想去摘橘子?(幼儿自由摘橘子)。

2,你摘了几个橘子?现在请你根据篮子上的数量把橘子装进去。

(引导幼儿边装边数)。

教学反思:

1、活动中通过猜一猜的形式,运用多种感官让孩子们来感受桔子的外形特征及颜色,能够更积极的激发孩子的思考同时更直观的帮助了孩子们积累巩固对于桔子的经验,活动形式比较“活”调动了兴趣,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了进来,整个活动过程更自主,更活泼了。

2、在活动中给与了每个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在操作中体验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同时也让孩子感受了成功的愉悦感,在剥一剥数一数的过程中每个孩子都非常的认真投入,也很乐意把自己的发现来告诉大家。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七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6、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1、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2、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教师边说边出示表一)。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幼3:有12瓣。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各有几个?

幼儿统计和记数。

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

幼5:一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

幼:30个。

幼:不知道。

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2。抛出新的问题,启发幼儿猜想与验证。

(1)幼儿猜想、验证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

师:你们猜猜,一个橘子只有8瓣,它是大橘子还是小橘子?为什么?

幼:是大橘子瓣数多,因为大橘子很大肯定瓣多,小橘子很小肯定瓣少。

师:你们都觉得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待会儿你们拿两个橘子数一数,然后记录在表我们一起来看记录表(见表二),左边第一列是一个大橘子、一个小橘子,第二列是猜一猜橘子有几瓣,第三列是数一数有几瓣。

(2)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

幼l:我猜大橘子12瓣,小橘子9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3瓣,小橘子11瓣,大橘子瓣数更多,我猜对了。

幼2:我猜大橘子14瓣,小橘子10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0瓣小橘子14瓣,,卜橘子瓣数更多,我猜错了。

幼3:我的大橘子很大,我猜大橘子有15瓣,小橘子比较小,我猜有9瓣,大橘子肯定比小橘子瓣数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4瓣,小橘子14瓣,大橘子和小橘子瓣数一样多,我猜错了。

(3)利用探索的答案引发幼儿思考。

1、利用统计表,让幼儿发现橘子的瓣数不相同,初步知道橘子大约的瓣数。设计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的发展;二是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抛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并不是橘子最少只有8瓣,最多有14瓣。橘子到底有多少瓣,教师没有给予答案,而是提醒幼儿在生活中关注,为幼儿继续探索橘子的瓣数留下广阔的空间。

2、让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幼儿通过自己的验证,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认识是不对的,通过此环节,让幼儿学习客观地看待问题,建构辩证的思维方式。

3、教师归纳幼儿操作后的答案,利用三种不同的答案,引发幼儿继续探索,让幼儿关注橘子生长的条件。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进一步认识橘子。

2、写生画法的培养。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体验运用不同方式与同伴合作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橘子若干,画纸每人一张,蜡笔。

活动过程:

1、观赏品尝橘子。

(1)观赏橘子的颜色形状。

(2)幼儿逐个触摸观察,再次表达自己的认知。

小结:橘子不是很圆,扁圆形,有的地方是橘黄色,有的地方是绿色,有的'地方是黄色。

(3)品尝味道。

2、给橘子画像。

3、作品展示,自我介绍。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对橘子外部特征了解更近了一步,由于幼儿们掌握了圆和椭圆形的画法。所以幼儿画的橘子造型较好,构图大胆,由于是写生,活动没有出示范例,不想给幼儿一个固定模式,结果令人欣喜,在用色方面,幼儿的作品很有色彩感觉。甚至在橘子身上由于反光呈现出的蓝色,紫色,小黑点都进行表现。活动中幼儿兴趣很浓厚,画得非常认真投入。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也是教育所在,相信用这样的观念来教育孩子,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小百科:“柑橘”与“橘柑”不同:“柑橘”可以指柑橘属所有水果,包括柚、柑、橘、橙等;而“橘柑”在有些方言中和橘子同义。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九

4、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6、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1、启发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2、幼儿在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橘子的特性。

1、剥开的橘子人手一个、没剥开的橘子人手两个;

2、笔、记录纸、卡片等。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思考与操作。

(1)、幼儿想办法点数橘子的瓣数并进行记录。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喜欢和大家分享东西,今天我们来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师要考验小朋友,如果你们挑战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战的问题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个橘子,每个人吃一瓣,可以有几个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办法知道。

幼:数一数。

师:橘子是圆的又可以掰开,那可以怎样数呢?小朋友动脑筋想一想,可以跟旁边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个橘子用你的办法试一试。数完了不仅要把数字记在心里,还要记在记录表上。

(2)幼儿交流数的结果和计数的方法。

幼1: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数一数。

幼2:我数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给10个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停下来。

幼3:我数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给12个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记住这一瓣的样子,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知道有几瓣。

幼4:我数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给9个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抠个小洞.然后从这一瓣开始数,数到它旁边就不要数了,最后是数字几就是几瓣。

幼1:我发现有9瓣的橘子和10瓣的橘子一样多,都是4个:

幼2:有的橘子是9瓣,有的橘子是8瓣。

师:你的橘子有几瓣?

幼3:有12瓣。

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8瓣的橘子、9瓣的橘各有几个?

幼儿统计和记数。

师:看一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幼4:我发现8瓣的橘子只有1个,12瓣的橘子最多,有9个。

幼5:一个橘子最多的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的有8瓣。

师:今天我们只有30个小朋友参加活动,一个人数一个橘子,我们一共数了多少个橘子?

幼:30个。

幼:不知道。

师: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2.抛出新的问题,启发幼儿猜想与验证。

(1)幼儿猜想、验证大橘子瓣数多还是小橘子瓣数多。

师:你们猜猜,一个橘子只有8瓣,它是大橘子还是小橘子?为什么?

幼:是大橘子瓣数多,因为大橘子很大肯定瓣多,小橘子很小肯定瓣少。

师:你们都觉得是大橘子瓣数多,小橘子瓣数少,到底是不是这样呢?待会儿你们拿两个橘子数一数,然后记录在表我们一起来看记录表,左边第一列是一个大橘子、一个小橘子,第二列是猜一猜橘子有几瓣,第三列是数一数有几瓣。

(2)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

幼l:我猜大橘子12瓣,小橘子9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3瓣,小橘子11瓣,大橘子瓣数更多,我猜对了。

幼2:我猜大橘子14瓣,小橘子10瓣大橘子瓣数更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0瓣小橘子14瓣,,卜橘子瓣数更多,我猜错了。

幼3:我的大橘子很大,我猜大橘子有15瓣,小橘子比较小,我猜有9瓣,大橘子肯定比小橘子瓣数多,后来我数大橘子有14瓣,小橘子14瓣,大橘子和小橘子瓣数一样多,我猜错了。

(3)利用探索的答案引发幼儿思考。

1、 利用统计表,让幼儿发现橘子的瓣数不相同,初步知道橘子大约的瓣数。设计这一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幼儿在操作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的发展;二是为后面的探索活动提供条件。"建瓯有很多的橘子,那么多的橘子中,是不是一个橘子最多有14瓣,一个橘子最少有8瓣呢?以后你们吃橘子前数一数,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教师抛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让幼儿知道并不是橘子最少只有8瓣,最多有14瓣。橘子到底有多少瓣,教师没有给予答案,而是提醒幼儿在生活中关注,为幼儿继续探索橘子的瓣数留下广阔的空间。

2、 让幼儿交流猜想、验证的过程与结果。幼儿通过自己的验证,意识到自己原有的认识是不对的,通过此环节,让幼儿学习客观地看待问题,建构辩证的思维方式。

3、 教师归纳幼儿操作后的答案,利用三种不同的答案,引发幼儿继续探索,让幼儿关注橘子生长的条件。

小百科:橘子中的维生素a还能够增强人体在黑暗环境中的视力和治疗夜盲症。橘子不宜食用过量,吃太多会患有胡萝卜素血症,皮肤呈深黄色,如同黄疸一般。若因吃太多橘子造成手掌变黄,只要停吃一段时间,就能让肤色渐渐恢复正常。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十

活动目标:

1、用美丽的线条、色块、花纹,创造性地进行衣服装饰。

2、培养幼儿的美感,发展幼儿的现代意识。

活动准备:

几件美丽的衣服范样;多种美丽的小图案;彩笔、剪刀、录音机、磁带、浆糊、大头针;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纸上画有不同款式的'衣服轮廓线)、夹子、铁丝。

活动过程:

一、幼儿服装表演,引起幼儿的兴趣。

老师:小朋友,我们班的服装表演队今天成立了,你们高兴不高兴?(拍手欢迎)(让几个幼儿穿上衣服范样,随音乐进行服装表演,摆造型、做动作,展示自己美丽的服装。其他幼儿观看,情绪兴奋。)。

二、欣赏服装,激起幼儿的创作欲望。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他们的衣服漂亮不漂亮?(漂亮)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的衣服为什么这么漂亮。(然后逐一从颜色、款式、花纹、对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想)好!现在你们每个小朋友都是小小设计师,自己动手设计一件漂亮的衣服来参加我们举办的“服装展销会”好不好?(好)我们还要评奖呢,希望你们认真设计,争取得奖。(小朋友们都跃跃欲试)。

三、剪下衣服,进行装饰。

老师:请你们沿衣服轮廓线剪下衣服样。(提醒幼儿安全用剪刀。)可以用老师准备的图案进行装饰,如不够用,也可以用彩笔进行装饰。(幼儿在音乐声中,认真、愉快、兴趣盎然地进行装饰)。

四、幼儿自由进行服装表演。

老师:请小朋友装饰完后,随音乐自由地进行服装表演,好不好?(好)(幼儿展示自己装饰的美丽的衣服,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用大头针)。

五、服装展销及讲评。

老师:现在我提议开一次服装展销会,好不好?(好)(幼儿表演一会儿后,把自己装饰的衣服用夹子夹在预先备好的铁丝上,老师和幼儿一起评论,最后评出一、二等奖)。

六、颁奖结束活动。

1、老师简单总结幼儿装饰情况,表扬大胆用心作画、积极动脑、有创新的幼儿,鼓励进步。

2、获得一、二等奖的幼儿在欢乐的音乐声和全班幼儿的祝贺掌声中上台领奖(五角星、小红花)。

活动反思:

在评价时,我特地表扬了这些有创造的孩子,鼓励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在以后的活动中,要注重幼儿创造性装饰的培养,激发幼儿感受、表现美的能力。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十一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果园是一派美丽的景象,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橘子,甜甜的柿子……成熟的水果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秋天的水果真是丰富多彩,而水果又是孩子们熟悉的、喜欢的、每个人对水果都有自己的喜爱。水果的色彩、外形、味道、营养等都蕴涵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水果,我们和孩子一起装饰了可爱的水果娃娃,孩子们很喜欢,一有空就会跑过去看看、摸摸,还会和同伴互相讨论呢!由于小班的孩子活泼好动,把游戏融入其中,让孩子在自主活动中不断地丰富知识经验,提升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养成喜欢吃水果的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内容安排:

活动一:苹果

活动二:香香的水果

活动三:小乌龟去看爷爷

活动四:橘子船

活动五:猜一猜

活动六:奇怪的汽车

活动七:丰收的水果

活动八:好吃的橘子

活动九:好吃的苹果

活动十:水果全家福

活动十一:一个苹果许多梨

(二)活动方案:

活动一:苹果

1、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2、尝试用常见的几种水果替换原歌词并演唱。

1、立体“苹果树”(制作成粘贴式,可随时取放“苹果”)及苹果、葡萄、香蕉等水果实物或图片。

2、幼儿已对这些水果有初步的认识。

3、音乐磁带。

1、学唱歌曲

出示苹果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讨论:苹果长在什么地方?

出示立体苹果树,教师边有节奏地朗诵歌词“树上许多红苹果,一个一个摘下来”。

2、边演示把“苹果”一一摘下

教师边朗诵“我们喜欢吃苹果,身体健康多快活”,边把摘下的“苹果”送给想要的幼儿,鼓励幼儿做出各种吃苹果的样子。

请个别幼儿摘“苹果”,其余幼儿拍手念歌词。

教师范唱,幼儿跟唱。

请幼儿轮流摘苹果,教师与其余幼儿为其配唱。

3、尝试创编新歌词

你还喜欢吃什么水果?这种水果长在哪里?

鼓励幼儿把自己喜欢的水果名称编进歌曲中,唱给大家听。

4、复习游戏:小兔和狼

上过托班的孩子对歌曲已经熟悉了,所以重点引导孩子在节奏、动作方面的练习。很多孩子随着音乐能边念歌词边做动作,但动作与接奏似乎不太协调,在创编新歌词时,我们先引导孩子观察水果特征,孩子们能简单说出水果的外形、颜色,于是引导幼儿替换歌词,个别孩子能简单编唱,并能做做动作,而大多数孩子的声音比较轻,歌词替换不完整。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十二

1、通过活动,了解面塑的特点,知道面塑是我国的民俗之一。

2、感知民间艺术的`美,体验民间文化的丰富性,体会到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准备各种形态的面塑图片,组织幼儿观赏。

2、白面、面板、塑料剪刀等面塑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谈话法引入主题:“孩子们,春节刚过,你们在家都吃什么好处的了?”将话题引入面塑,然后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家里或者你见过的面塑,你吃过的面塑是什么味道,是什么感觉。

2、教师出示各种美丽的面塑图片,让幼儿观察欣赏,进一步激发兴趣。并且启发幼儿从造型、色彩等方面进行观察欣赏,进一步让幼儿形成自己的审美风格和情感态度。

3、一边欣赏,教师一边提问:他们有什么特点?是拿什么做的?

4、教师继续深入:“小朋友们见过了那么多美丽的面塑,也吃过,那你们知道面塑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要做面塑呢?有什么含义?”请幼儿自行讨论和交流。

5、教师向幼儿介绍面塑的由来及民间风俗。让幼儿知道面塑实际上是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等方面。农家把已蒸好的各种面塑花摆在诸神前,其中猪头形面塑俗称“大供”,另外还有花模、花果模、礼模、馍玩具等。让幼儿感受到我国丰富的文化和民俗习惯。

6、教师播放音乐,请幼儿相互分享和品尝幼儿园准备的面塑。

延伸活动:

请幼儿回家与父母一起制作面塑。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十三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美丽的树林(线条形状装饰)。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直线、曲线、圆形、三角形等不同的线条和形状,装饰表现树的基本特征。

2、运用已有经验,并根据教师的示范讲解,学习用装饰的手法画出各种各样的树。

3、通过颜色的使用及搭配表现出一定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纸、勾线笔、油画棒。

2、教师相关的经验准备。(如能很快地画出一些不同的树)3、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一、观察果树,引出秋天的树。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棵果树,引起幼儿的兴趣。

2、这是什么?(苹果树)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瞧,满树都是红苹果。

3、你们看苹果树有一个大大的树冠,把许多苹果都围了起来。这个树冠是什么形状的呢?(椭圆形)4、秋天到了,除了苹果树,你还见过什么样的果树?它们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幼儿说出后,教师将果子画在黑板上,便于观察了解绘画的方法。

5、你看见了哪些树、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快速地在黑板上画一画。

二、引导幼儿打开幼儿用书,观察各种各样的树,了解其装饰手法。

1、画面上的树是什么颜色的?什么样子的?

2、叶子和树干是什么形状的?上面有哪些图形?使幼儿知道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装饰树的不同地方。

三、教师提出绘画要求:

1、今天我们来画“秋天的树林”,要画出三种以上的树木。

2、前面的树是完整的,后面的树,有时只能画出一部分。

3、秋天的树林是什么颜色的?(五彩缤纷,红、黄、绿等色彩都有)我们要多选择红、黄、橙以及绿色进行装饰。

四、幼儿绘画,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绘画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五、展览幼儿作品,将幼儿的作品拼成一大幅《秋天的树林》。带领幼儿参观秋天的树林,欣赏幼儿自己创作的作品,让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

活动之前我让幼儿大量的收集了关于秋天树林的资料,还通过校信通让家长带孩子去观察秋天的景色,不但丰富了幼儿这方面的知识面,更是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指导幼儿能根据提供材料的特性,探索不同的绘画方法,以达到较好的效果。幼儿在操作中寻找自己的绘画方式,教育幼儿不盲目的跟从教师所画的流程方式,有了初步的独立见解与创造性。

活动反思:

活动之前,我让幼儿与家长一起关注秋天的特征,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因为幼儿对秋天已有准备,兴趣较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涨。而活动前充分得知识准备也使幼儿在活动中有更多的语言去表达和讨论。

绘画时幼儿能大胆勾画树林形态,用不同的方式,线条表现树木,作业情况很好。很多幼儿画得栩栩如生,我们把幼儿的作品张贴到作品角,让同伴之间相互交流、尝试。当然,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较少,对新材料的介绍与操作要点讲解不够,流程图的指向也较明确,限制个别幼儿发展个性化的创造,对不同画法的评价应更全面些,鼓励幼儿共同探索,找出更多适合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十四

1、 练习连续跳圈到指定地点。

2、 借助儿歌的节奏,有序的跳完所有的圈。

3、 分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和成功感。

1、圈24个,椅子12把(当做小树)。

2、橘子为幼儿人数的5——6倍,用夹子夹好悬挂在终点的绳子上。

一、 跳热身操。

1、 教师:秋天到了,果园里的橘子丰收了,我们要到果园里摘桔子,先跟着老师锻炼一下身体。

2、 操节:摘果子——上肢运动;举起篮子——体侧;把篮子放下——下蹲;很开心的跳舞——跳跃;擦汗——整理运动。

二、 摘桔子游戏。

1、 跟着教师从起点线跳到终点线。

教师:刚才我们是在空地上跳的,现在我们要练习从这些圈里一个接着一个的跳过去。

2、 幼儿自由练习跳圈。反馈:怎样跳圈可以不碰到圈?请个别幼儿示范。

3、 分组练习。请所有的小朋友在起点线后,接力练习,引导幼儿关注前面跳圈的小朋友在跳的时候有没有碰到圈。

4、 摘桔子。教师:每个人跳过圈以后只能摘一个橘子,放到终点的筐子里,然后从队伍的旁边跑回到队伍的最后,看哪一组最先完成。

三、 比赛摘桔子。

1、 教师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摘桔子比赛,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摘得橘子多。让每个人轮流摘橘子,直到老师说停的时候就结束。

2、 游戏结束,请排队数数自己组的橘子数量,并记录在黑板上,比较橘子的数量。

四、 音乐活动:摘果子。

1、 教师:我们摘了这么多的橘子,你们还想吃什么水果?跟着老师来摘水果吧!

2、 幼儿听音乐,跳集体舞“摘果子”。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十五

装饰手套。

目标:

1.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一双手套的对称美。

2.知道什么是左右对称,即左边的图形、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与右边的图形的大小、形状和排列一一对应、完全一样。

3.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运用多种图形、颜色、线条、装饰手套面。

4.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5.感受到绘画的魅力,喜欢绘画。

准备:

1.手套三双。

2.范画六张。

3.供幼儿作画的手套形画纸。

4.油画棒。

5.电视。数码相机。

过程:

1.引起兴趣:

老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猜一个谜语:十指尖尖肚里空,有皮无骨爱过冬,不怕寒冷不怕风,十冬腊月逞英雄。(手套)老师戴上手套。

2.引导幼儿感受这双手套的对称美。

老师:请小朋友看看,这双手套你发现了什么?(右边的手套和左边的手套一样在哪里?引导幼儿说出右边手套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和左边手套图形的大小、颜色、形状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就称为左右对称。)。

3.幼儿讨论什么是对称。

请一位小朋友上前来戴上一双手套,(颜色、图形不同的手套让幼儿观察)大家看!这位小朋友戴的一双手套,你们发现了什么?(左手手套的颜色,图形与右手手套的颜色、6图形不一样)这样的一双手套我们能称为左右对称吗?(不能)让这位小朋友换上左右对称的手套,再请小朋友观察,并说出左右对称的手套美。

4.幼儿讨论如何装饰手套。

老师:小朋友知道一双手套要有左右对称的图形才美。这些手套的图形颜色都是工人叔叔,阿姨设计出来的,我们也来设计一双漂亮的手套好吗?现在我们的教室是工厂,老师是师傅,小朋友是工人,先看师傅怎样设计手套面。首先把一双手套摆放好。拇指相对,想好要画的图形,再开始动手画,在一只手套面上画图形,在另外的一只手套上也要画上相同的图形,这样才是对称的手套。最后涂上颜色。也要求左边与右边的颜色相同。

老师出示设计好的手套(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创造)。

可爱的.中国娃装饰的手套是不是很漂亮?

流畅的波浪线也能装饰出漂亮的手套。

看!连我们学的阿拉伯数字都能装饰出美丽的手套。

这是英语字母装饰的手套也与众不同。

简单的折线。圆点也能装饰出漂亮的手套。

顽皮的熊猫装饰出的手套很有情趣。

5.幼儿装饰手套。

“请小朋友当设计师,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漂亮的图形把自己的一双手套装饰的最漂亮。”

发给小朋友手套形的白纸两张,油画棒一盒。

画的快的小朋友可以帮助画的慢的小朋友。

老师把画好的手套拍下来,在电视中放出给小朋友欣赏。

6.讲评:

刚才小朋友装饰的手套有动物的,有花草的,还有人物等等,这些手套的图形都好看,颜色又鲜艳,现在请小朋友把自己装饰好的一双手套贴在墙上开个展览会,比一比谁的手套最漂亮。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十六

1、通过多个角度观察橘子,了解橘子内、外的结构特征,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观察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

2、增强幼儿的自我意识及大胆表现的信心。

多媒体课件、横切、竖切及剥开的橘子若干(保证人手一份),记号笔、纸

一、引题

师:橘子宝宝想拍照片,请大家当小小摄影师,把橘子宝宝拍下来。

二、整体观察---观察实物

教师出示橘子实物,让幼儿自主选择角度进行观察:这是什么?这个橘子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让幼儿自主地观察和讲述,树立初步整体的印象。)

三、局部观察---实物、图片观察交叉进行,线条辅助

(4)观察竖切的橘子,并从线条辅助:橘子里的形状又变成怎样了?

(5)观察剥开的整个橘子及一瓣瓣的果肉,这时橘子看起来象什么?

四、细节观察---图片观察

五、启发想象

(2)教师把幼儿想象的形象现场画出来,起到点拨幼儿的作用。

六、创造作画

师:原来橘子可以变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来。现在请你把橘子变出一个很奇特的东西来。看谁变得最神奇,还要想想你变出的是什么东西。(在作画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对遇到困难的幼儿及时启发以解决问题,对想法特别奇特的幼儿要给以大力的支持和鼓励。)

评价、讲述作品。幼儿自我评价,讲述画面内容。同伴评价。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十七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和交流中,感受橘子成熟后挂在枝头造型饱满、色泽红润的美。

2.能大胆运用勾、涂的方法,表现橘子在树上的不同造型。

活动准备:

1.颜料、水粉笔、绘画纸、毛巾、水桶等。

实物橘子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细致观察成熟橘子的颜色和外形,感受其饱满、红润的特征。

1.出示实物橘子,引导幼儿观察。

师:秋天到了,有许多的水果都成熟了,猜一猜,梁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水果?

这是什么?橘子成熟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成熟的橘子是橙色的,呈椭圆(扁圆)形,橘子摘下来之后,你还会发现一个突起的部分叫梗。

2.欣赏ppt——橘子林。

这里的橘子树是什么样子的?看一看,树干是怎样的?(粗、矮)枝条又是怎样的'?(细细的、长长的、弯弯的)。

仔细看一看,树上的橘子都成熟了吗?都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一样?(颜色、大小、果实的密集与稀疏)。

这么多的橘子都是长在哪里的?枝条上除了许多红红的橘子之外,还有什么?叶子是什么样子的?(绿色、椭圆)。

小结:生活中的橘子树一般有2-3米高,在细细弯弯的枝条上结满了橙色的果实,有一个的,也有两个、三个挨在一起的,它们悄悄地压弯了枝头。

3.个别幼儿尝试画橘子。

小结:画橘子时,应该先勾画出橘子的轮廓,再给橘子涂上颜色。(幼儿空手练习)。

4.欣赏名画——《门外的橘子树》作者:美国画家温斯洛.荷默。

师:我们画的都是一个一个的,那么两个、三个橘子挨在一起又是怎么画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国的一个画家他的作品——《门外的橘子树》。

(1)讨论:这根树枝上有几个橘子挨在了一起,你觉得画家是怎么画的?

小结:如果几个橘子挨在了一起,最前面的橘子画完整,后面的橘子遮住的部分不画。

(2)个别幼儿尝试作画挨在一起的橘子。

二、幼儿集体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你们都想不想自己来画橘子树?你想画几棵?树上有多少成熟的橘子?和同伴说一说。

要求:

1.开始作画时,我们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添画上什么?

2.换色时,把笔在水桶里涮一涮,在毛巾上蘸一下,再换颜色。

3.音乐停止播放时,小朋友绘画全部都要停下来。

三、幼儿作品欣赏。

师:你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

活动延伸:

整理绘画工具。

让幼儿带上自己的作品与其他班幼儿一起分享。

活动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对橘子外部特征了解更近了一步,活动没有出示范例,不想给幼儿一个固定模式,结果令人欣喜,在用色方面,幼儿的作品很有色彩感觉。甚至在橘子身上由于反光呈现出的蓝色,紫色,小黑点都进行表现。活动中幼儿兴趣很浓厚,画得非常认真投入。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树叶,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也是教育所在,相信用这样的观念来教育孩子,孩子一定会成长得更好。

橘子有几瓣大班教案篇十八

目标:

1.制作快乐口袋和快乐小球。

2.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感受。

准备。

1.幼儿自己准备乒乓球、透明保鲜袋,大小均可。

2.彩笔、彩色不干胶粘纸、丝带。

3.一只快乐的口袋。

过程:

1.听听快乐小精灵的故事。

――小精灵有一个快乐口袋。小精灵最喜欢帮助别人了,他每做一件帮助别人的好事,就把一个快乐小球装进自己的快乐口袋中。所以小精灵的口袋里装满了快乐,他的生活也充满了快乐!

――出示快乐口袋,使幼儿获得直观的印象。

2.制作快乐口袋。

――装饰口袋。幼儿可利用教师提供或自己收集的材料进行装饰,如贴上彩色粘纸,画上自己拿手的画等。

――剪下长度适当的丝带,在袋口系上蝴蝶结,制成快乐口袋。

3.快乐口袋的使用方法。

――当你像小精灵那样每做一件帮助他人的好事时,你就可以用彩笔在快乐小球的一面画上笑脸,再把小球装进快乐口袋里,最后扎紧袋口。

――一段时间后,数数自己的.快乐口袋里装了多少“快乐”,和好朋友比一比谁的快乐口袋中“快乐”最多。

建议:

1.材料的准备应尽量简单可行,如保鲜袋也可以用广口玻璃瓶或塑料瓶替代,快乐小球若没有现成的乒乓球,可以用瓶盖、纸团等替代。通过“快乐口袋”这个物质载体,幼儿可以在填充它的过程中直观地获得帮助他人的快乐体验,这才是活动的根本目的。

2.这一活动需要家长的配合。生活中,鼓励幼儿多帮助别人,丰富口袋中的“快乐”,并定期与幼儿一同看看自己的“成果”,数数袋中积累的“快乐”数量,幼儿良好的人格品质即在坚持与延续的过程中,慢慢形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4075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