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是我们时代一个重要的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守护地球家园而努力。总结要积极向上,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计划。接下来是一些关于人际关系处理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一
1、借助汉语拼音会认5个生字;正确书写14个字,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理解“瞻仰、欢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自然段。
3、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激发对毛主席的热爱,敬仰之情及新中国成立时,人民无比激动,喜悦之情。
4、在阅读过程,初步体会场面描写、反复等表达方式。
体会场面描写的表达方式是教学重点,体会人民对毛主席的热爱,敬仰之情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一、导入释题,初识大典。
1、释题。
2、齐读题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大典带给我们的喜悦。
(设计意思:“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释题初识大典,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营造阅读期待的氛围)。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典。
自由地朗读课文,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新词。
出示课件:“擎看红旗、电钮、瞻仰、聂荣臻、共产党”等。
快速默读课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提示:画出文中有明确时间的词语,理解课文层次。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是进入课文的门户,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三、精读品悟,感受大典。
这节课,我们就直奔重点,学习文章主要部分典礼仪式。
1、轻声读5--10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哪些场面?提示:找出“接着”一词,理清这几个场面。(板书:典礼开始,宣告成立,开国旗,宣读公告)。
2、默读5--10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的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并加以批注。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4、交流反馈:
预设一:(出示课件)。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1、自由读,你发现这段话什么特点?
(两个“这庄严……声音”,两个“一齐”,两个“传到”)。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什么呢?指名读毛主席的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3、两个“一齐”说明什么?(万众一心,不约而同,表达人民无比激动,高兴的心情)“欢呼”看得见,通过你的朗读表现此时人民的心情。“欢跃”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为什么全国人民如此激动?(出示资料)。
4、“两个传到”说明什么?借助祖国版图,引读,想象,还会传到什么地方?
5、出示课件:再现当时的情景,指导朗读。
小结:这一段作者采取反复的表现再现了当时情景。
背诵这一段(第七自然段)。
小结:作者抓住毛主席宣布公告及人民反应的句子进行描写,再现昔日的场景,这就是场面描写。
预设二:(出示课件)。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瞻仰”什么意思?三十万人瞻仰的是什么?
2、两个“一齐”又说明了什么?“站”又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写话:
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______,表明______。
5、感情朗读,升华小结。
预设三:(出示课件)。
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1、“一齐”说明什么?(对毛主席的敬爱)。
2、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读中感知,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习得语言,抓住关键词体会感情,使学生“言意兼得”。)。
四、总结升华,铭记大典。
作者抓住描写毛主席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再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场面,这就是场面描写的好处。
五、作业设计。
1、背诵第七自然段,抄写第七自然。(必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课下交流。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二
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习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一、激情导入。
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
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4、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5、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关键词“直奔”“赶”等。)。
6、男女生合作读。
7、女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读出语气。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
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请看图片,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小结:,课文主要事件写了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们想急切看到毛主席的心情。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再一次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全班齐读第7段)。
四、,总结布置作业。
大典前会场。
大典中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充满光明。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三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结合课文,训练朗读,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读书习惯。
(三)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理解含义较深的句子。
(四)按要求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1段课文。
1.指名读第1段课文。(老师强调朗读要求,有感情地一句一句地认真读。)。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指出文章开头向我们清楚地交待了以上五个问题。)。
(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
(4)“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学生对第1段课文质疑,老师解释。(擎着:举,往上托。宣读:在公开场合向众人朗读布告、文件等。)。
4.齐读课文第1段。
5.归纳:(课文第1段写出了开国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先交待了举行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和总人数。然后描述了广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热烈场面。)。
(二)学习课文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课文。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在第2段课文,主要写了开国大典进行中的三件事,请说出是哪三件事?(第一件: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件:五星红旗升起来了。第三件: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宣布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2)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会场上的情形怎样?(说出“排山倒海”“一齐投向”的意思。)。
(3)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句话有什么历史意义?(这句话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当家做了主人。)。
(4)当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时,三十万群众表现得怎样?这说明什么?(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说明他们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当家做主人感到无比激动,无比自豪。)。
(5)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当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主席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时,会场上的情景怎样?(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3.齐读第2段课文。
4.归纳:(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这是开国大典的重要部分,主要写了以上三件事。)。
5.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的含义。“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毛主席的宣布,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到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它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三)指导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这段课文的背诵共6小节,难度较大。引导学生一小节一小节地背诵。每小节在背诵中要反复读,一句一句地读,边读边想边记。背诵前学生对不懂的词语、句子先质疑。两个同学互相背诵。)。
1.男生背4、5、6小节。女生背7、8、9小节。男女生交换背。
2.然后指名背诵。
3.用投影做填空练习。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主席台。
(2)毛泽东主席宣布:()。
(3)这()的宣告,这()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传到(),使全中国人民的心()。
(4)他读到()这一句的时候,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观礼台上同时()。
(四)小结。
(五)作业:背诵“下午三点整......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四
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认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1、开国大典。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的心情,并讨论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了。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国旗国徽国歌的来历,深入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的象征意义。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五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3课时。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等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轰雷似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4、背诵6~8节。
二、阅读第三段。
1、自由读,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划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成果。
欢喜和激动的心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选读句子。
三、作业。
1、背诵6~8节。
2、完成作业本3、5题。
3、联系课文内容写排比句:
全场30万人,为xxx而xxx;为xxx而xxx;为xxx而____________。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复习。
1、听写。
2、背诵6~8节。
二、阅读第四段。
1、默读,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
2、理解。
3、朗读第14小节,读出欢庆的气氛。
4、读结尾两句,领会句子的意思。
“两股红流”指什么?这样比喻写出了什么?
“光明”指什么?象征什么?
读好这两句话,读出内含的意思。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连起来说说课文记叙了4个怎样的场面。
2、整理语言,归纳主要内容。
4、完成作业本6、7题,交流。
5、学习“单元提示”。联系这一课的学习,说说怎样凭借主要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四、作业。
选做:
1、摘录、朗诵最令你激动的句子。
2、写一写你读后的感受。
3、写一段话:1949年10月1日,我站在天安门广场上。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学习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2、对呀!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建立了伟大的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了开国大典。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诞生了。
3、解题[板书课题,齐读]。
典?大典?分别是什么意思?(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完成练习,[.课件出示]。
时间:
地点:
参加成员:
参加人数:
大典内容:
2、交流。
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北京。
参加人数:30万人。
大典内容:会场、大典、阅兵、游行。
过渡:就让我们来到会场,看看会场的布置吧!
三、学习第一段。
四、.总结延伸。
天安门广场上人如此之多,气氛如此热烈,我们一起期待大典的到来吧!
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七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体会中国认人民对新中国的成了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1)初读课文,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并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2)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盛大场面?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交流。
(5)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体会。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朗读。
(6)指导书写生字词。
(1)大典开始,写了哪三件事?(学生快速默读、思考)。
(2)大典进行中,哪些场面最让你感动?(边读边画、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同时进行批注感想。
(4)指导朗读,表现出群众欢腾、热烈的场面。
(5)用同样的方法学习阅兵式部分。
(“天安门广场上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只礼花陆续…………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让学生反复读这几句话,体会作者用词准确、句式整齐的西写作特点。这样生动的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中,表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7)理解“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的意思?想想本文的中心思想。
(8)学生听配乐朗读课文,回忆全文内容。
(1)课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试写出课文的梗概。
(2)仿照课文写出3个比喻句。
(3)阅读自读课文的《刻骨铭心的国耻》。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体会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
1.演示《开国大典》情景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边看。
2.交流初步感受。
二、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题。(国家创建时举行的盛大典礼)。
三、初读课文。
1.思考课文的叙述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
2.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几个场面?(开会、阅兵、游行、宣布开国、升旗鸣炮、宣读公告)。
3.画出文中让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在旁边标注上你自己的体会,想一想表达了人民怎样的感情。
4.在组内讨论。
四、全班交流,引导学生重点体会。
1.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引导学生观看开国大典资料片,体会人们听到主席的话后的激动心情和当家做主的自豪感)。
2.“升”和“姑”(也说明了人们自豪、激动)。
在品读了重点词句后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3.品读描绘阅兵盛况的句子,要读出阅兵队伍的整齐、威武、雄伟、及群众情绪的热烈。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典礼、协商、汇集、宣布、电钮、瞻仰、旗帜、选举、领袖、徐徐上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过程:
一、学习生字新词。
1.识记生字。
2.交流书写中要注意的问题。
3.组词练习:
协()檐()钮()泽()宣()。
胁()瞻()扭()择()喧()。
二、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先介绍了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参加典礼的成员,然后介绍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的情况。接着介绍了开国大典进行的情况,最后介绍了典礼后的情况,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开国大典伟大的历史意义。更增添了我们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四、写课文梗概。
1.在小组内练习说说。
2.每组选一位代表在全班说说。
3.动笔写一写。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课上安排了这样的教学活动:1、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2、学生边读边勾画边思考,将自学体会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收听录音,观看资料片录像和情景朗读,发挥想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这些方法和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的盛况,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使学生了解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继承革命传统。同时,通过初读课文和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知道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探究活动。
布置学生查阅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编写“我爱中国”为主题的语文报。进行展示。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九
【基础知识积累】会写本课的生字,辨别形近字并进行组词,读准易误读字的字音,掌握课文中较有特点的多音字的字音、字义与组词。
【方法与能力】(1)能结合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生词的意思;(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3)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情感与思想】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拓展与延伸】组织学生观看电影《开国大典》。
【重、难点突破】结合背景知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直接板书课题:开国大典。
理解题目的意思。
提示:抓住“开国”与“大典”两个词加以理解。“开国”是大典的前提,“大典”是开国的体现。
紧紧抓住“大典”一词学习课文:“大”体现出隆重,和人们的无比喜悦;“典”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二课文学习。
1“开国大典”是按什么顺序进行的?写了哪些内容?
提示:这实际是在弄清文章的写作顺序。本篇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即“典”的顺序写作的。并通过第二个问题,了解文章的内容。
2这次“开国大典”是如何之“大”?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提示:开国大典的“大”是与人们的心情紧密相连的,这两上问题的关键是在让学生体会当时人们为新中国的成立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注意一定要抓住文章含义深刻的句子加以理解,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人们自豪与激动的原因。
3你们知道为什么哪些之“大”吗?
提示:可让学生联系《最后一分钟》来理解。
板书设计:
典礼前:广场成了人的海洋。
阅兵式:天上——一队队飞机飞过;地上:海军排、步兵师、炮兵师、骑兵师。
群众游行:天上花成彩,地上灯火红;高呼欢呼。
游行结束:“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2、小组合作整理出课文的顺序。按事情发展依次写了“会前 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四部分。
教学重点: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设计思想:。
通过课堂教学,目的让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多媒体教学选取与课文有关的资料辅助互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发思维,积极探究问题,实现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材以分组的形式设计,本组的课文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真挚而强烈的感情,要求学生在阅读时设身处地去读,抓住重点的语句、段落多读多想。《开国大典》这篇课文就是要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祖国诞生时的感情,引导学生热爱祖国。
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
教学过程:。
1、师:这是个个特殊的日子。(课件展示:1949年10月1日)特殊在哪呢?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师:这是一个特殊的地点。(课件展示:北京)它特殊在哪里呢?
(北京是中国首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心脏啊!)。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这三个词来试着来说一句话。(课件强调: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
师引导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修饰语(形容词)隆重、庄严。
师:带着一份隆重,一份庄严,我们再读课题,谁来?
指名、齐读(指导学生读出气势)。
师:看了开国大典你有哪些感受或有哪些话想说呢?
二、感知整体,梳理学路。
师: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多,场面大,写起来可不容易了,下面我们来看看我们的课文是怎么写。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文中写了开国大典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课件显示问题)。
生默读课文。
小组讨论。
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
阅兵式。
群众游行)。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三、读中感受,提升能力。
师: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交流。
(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师:通过读,了解了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师:在参加开国大典的人群中,最多的要数到工人和农民,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写到……(师生合作读)。
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要读好关键词“直奔”“赶”等。)。
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女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男女生交换。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啊!读好它。
师: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
师: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师生合读。(同时注意指导个别词的朗读)(课件展示:会场的意图)。
师:看着图片,读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指名1人到黑板前看着示意图介绍开国大典会场的布置。
师小结: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及会场的布置,下面就可以写主要事件了及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想急切看到毛主席的心情。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毛泽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遍)。
男女生读。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师生合读第7段)。
指名1生读。
女生读第1句,男生读第2句。
男女生背第7节。
师:激动吗?有话要说吗?(毛主席万岁)。
生齐说。
四、巧设语境,总结升华。
师: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课堂上来不及写,就来交流交流你的新闻稿题目吧。(生略做思考后交流)(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啊,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天!)。
师:此时,老师也是心潮澎湃,我也用一个题目来表达:开天辟地的一天啊!(课件展示)。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材分析:《开国大典》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以“走近毛泽东,感受他伟人的风采和凡人的情怀”为人文主题,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这四篇课文。其中,《开国大典》记叙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全文共15个自然段,场面描写是课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举行典礼、阅兵式、群众队伍游行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令人激动万分,突出了开国大典的喜庆、庄严、隆重、热烈气氛。记叙详实、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
学情分析: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理解课文,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读为主,扎实训练”的教学方法。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领悟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
教学面向的是五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信息素养,掌握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由于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趣味性浓,动手实践性强的特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乐于探索、勇于创新。
开国大典距今六十一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这篇课文的关键。为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引领学生按照从整体——部分——回归整体的教学方法学习课文,先初读整体感知大典进行情况;然后抓住部分重点词句领会人民的情感;最后再浏览全文回归整体。同时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走入情景,深化体验。这样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再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自学生字、新词;多种方式朗读课文;让学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场景,朗读,想象,谈体会,即通过谈——读——想——体这四个环节,来学习课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效地展开了与文本的对话。
(一)、激趣导入:
(播放开国大典的视频短片)
揭题:26、开国大典(板书课题)(边指导书写“典”)
解题。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读文情况,扫除障碍:
(出示文中难读的字、词、句,练习朗读,从音准、停顿等方面指导正音。)
2、长文短读: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写了哪些场面?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会场情况”部分。
刚才咱们从课题已经知道课文写的是一次大典,一次隆重的典礼。请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想想课文中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这是隆重的、盛大的典礼?人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画出有关的句子。再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1、四人小组交流。
2、教师结合学生交流情况,深入研读,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3、根据学生感悟,灵活切入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感悟,感情诵读,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引导想象写话。
5、再朗读第四自然段。
四、总结布置:
1、总结“隆重”,感悟人民群众的心情。
2、回归课题,再读课题。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书写生字及词语。
3、练习读熟全文。
六、教学评价设计
1、让学生自己阅读找出老师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水平。
2、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处于和课文内容协调的氛围中,有求知的欲望和兴趣,从而学得愉快,学有所获。
3、因我所教的学生是聋哑孩子,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较困难,所以要在让他们观看电影,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4、对于聋生自主学习还是较为困难。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三)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并按照这个顺序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提纲。
(一)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按课文叙述顺序分段,并列出段落提纲。
(二)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泽”注意右半部“”的下面是“”,而不是“丰”。)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听配乐朗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3.列出段落提纲。(第1段: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第2段: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第3段:阅兵式盛况。第4段: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第5段: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五)作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十三
1、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2、提高阅读的速度和水平。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__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篇十四
1、学会3个生字,理解部分词语,学习排比句、认识双关句。
3、学习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方法,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读熟课文,准确概括文章内容。
领会课文准确用词在表达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一、激情导入。
1、师: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课件播放开国大典盛况)。
(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课文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
3、说说课文大意。
师: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品读感悟,梳理内容。
1、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开国大典”的含义。(大典:盛大的典礼;开国:建立国家)。
(1)生认真读文。
(2)小组讨论。
(3)指名交流。
(课件展示: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师:这几个部分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四、读中感受,品味理解。
1、课文中还写了大典之前的哪些内容?生自由读课文,指名回答。
(时间、地点和出席的人员。会场的布置。)。
2、有哪些人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开国大典的有领导,有……师生合作读)。
4、通过这一段的学习,你能感受到人们的心情怎样?(激动、沸腾、难以平静……)。
5、指名生读。(师指导朗读关键词“直奔”“赶”等。)。
6、男女生合作读。
7、女生读描写工人的句子,男生读描写农民的句子。
师:是啊!人们的心情是那样激动,久久不能平静,读出语气。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
现在让我们去了解会场。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会场的结构和布置?
请看图片,读课文,把会场的布置记在脑海中。(生自读)。
师:课文主要事件写了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典礼是从第几节到第几节?(5—10节)。
师:高声朗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要读出感情,读出自己的感受。
生自由读这部分内容。
全班交流朗读感受。
第5节:重读“排山倒海”,它表现了人们激动的心情。
重读“一齐”,它表现了人们想急切看到毛主席的心情。
第6节:你对哪句话感受最深?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主席宣布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刻是最令人激动的!)。
(指导朗读:声音应该是高亢、洪亮的。)。
师:让我们亲眼来见证这激动人心的一刻!(媒体再一次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
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在场的30万人和全中国人民的心欢呼起来……(全班齐读第7段)。
四、总结布置作业。
大典前会场。
大典中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
大典结束充满光明。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64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