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日本教案(汇总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0:10:21
湘教版日本教案(汇总22篇)
时间:2023-11-27 00:10:21     小编:字海

教案不仅是一种教学工具,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思考过程。教案的编写不应过于繁琐和复杂,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案样例,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一

七年级学生在升入初中一学期后,对地理学习掌握了初步的方法,教师在初一下学期就是要用较好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在这节课中,用了多媒体课件,又用了板书,较形象的吧知识要点进行系统整理,也直观的在黑板上给以明确,如:西亚五海三洲二洋的地理位置。通过草图,也让学生可以增加填图训练,更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如由石油之争引导落后挨打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二

本章节是世界区域地理的初始章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了解区域地理的方法最为重要。本节课是学习《东南亚》的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东南亚的自然地理部分。由于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具备相应得知识背景,因此,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独立思考,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等方法来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只需要适时引导,提供资料,答疑解惑。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学生明确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东南亚的自然和人文的特征。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对地理事物及地理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还很缺乏;另外,一些学生还没有养成图文结合的习惯,比如能记住地名,但不能在地图上标注,本节课要注意强调这方面的训练。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教法:利用图片、视频资料、诗歌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创新意识。课堂设置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尽可能给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帮助其培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解和巩固地理知识,培养用图习惯和发展地理智能。

2.学法: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和材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依据地图和材料分析、掌握知识的能力。

我认为亮点的地方有:

1.利用图片、猜谜语、诗歌的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他们积极性、主动性。

2.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引导学生思考本课学习与以往知识的联系,做到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课堂设置了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效果较好,能帮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并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在学习注重了基础知识的强化,指图,查图,看图等过程,能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的提高。

有待改进的地方有:

1.拓展的知识“世界性的粮荒”应该由学生先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给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2.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教师问、学生答的单一模式,略显呆板,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的过程。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三

《巴西》这一课我拿来上全校性优质课比赛,这节课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互动学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过程还比较顺畅,效果良好。但是也还存在很多问题,我想这些问题在我平时的教学当中就已经存在吧,只是自己未能及时发现,我得好好反省反省。

首先是心理关,也许是学科的关系,平时较少有人来听课,锻炼的机会较少。虽然已是“老教师”了,可是每次上公开课都是很紧张,放不开,寝食难安,心理素质太差了。有时候真的是胆识比学识更重要,我以后要多上公开课,多邀请别人来听课,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我一定要战胜我自己。

其二,未能引导好合作探究。活动的设计、活动的组织这方面平时重视不够,个人探究多,小组合作探究少。人家的课堂多是活动搞得热热闹闹的,尽管有些只是表面上的,相比之下,自己的课堂就逊色不少,虽然有同事说这样的课实在,这一点以后要加强。第三点,要适时使用评价性语言。学生答得好时鼓励,答不对或似懂非懂时又该如何鼓励,多讲究表扬艺术,这一点非常重要。还有未能及时调控气氛,这些都有待以后进一步改进。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四

《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中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它和第二节《巴西》共同构成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对西半球两类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概况有所了解。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都围绕美国经济发展展开。本节第一课时分析了美国的人种构成以及美国的农业地区专业化。第二课时则主要认识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第二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深入地分析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和带来的问题。

世界高新技术技术产业基地—这部分内容,突出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发达、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和高新技术工业在美国工业及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资源消耗大国—在学生了解了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大国同时辩证地让学生看到美国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源消耗大国和环境污染大国。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对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后,已经能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简单方法,并且对于世界地图、区域地图和统计图表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所以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读图认识美国的工业分布以及美国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

七年级下半学期,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也有所增强,指导学生通过分析阅读材料和活动中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美国工业的地位和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其经济增长的作用。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五

《从分数到分式》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八年级数学上册15.1.1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和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分式是继整式之后对代数式的进一步研究。与整式一样,分式也是表示具体问题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的一种工具,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常见模型之一。本节课的学习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函数和方程等知识起到奠基的作用。

2、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用分式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能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归纳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与整式的区别;进一步培养学生代数表达能力和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类比、讨论、交流的思想,感受知识的内在价值。

3、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抽象分式概念学习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分式的根本特征。

难点:分式有无意义、分式值为0条件的讨论。

二、学情分析。

通过小学分数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分数的相关知识,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具体的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学习分数的思维定势来认知和理解分式。另外,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整式,分式与整式一样也是代数式,因此,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迁移知识。

三、教法分析。

1、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2、学法指导。

研究与学习的方法与整式相类似。分式是分数的代数化,学生可以通过类比进行分式的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归纳,培养探究、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的知识经验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数字或者式子填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有的分子、分母都是数字;有的分子是数字,分母是单项式;有的分母是数字,分子是含有字母的……然后让学生自己来分类,让他们体会到有一种不同于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新型代数式,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从而导入课题来。

让学生深刻体会分式的特征。

(2)探讨分式有意义的问题。

通过两道例题探索,突破分式有无意义及值为0的条件。

通过练习,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探讨,总结出满足什么条。

件,分式无意义?分式值为0?最后得出知识归纳。

3、课堂小结。

回顾这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分式的特征、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分式值为0的条件。

4、作业布置:课本习题15.1中第1题。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通过情境引入、创设情境、观察类比、问题牵引、发展认知、随堂练习、巩固深化、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环节实现学生理解掌握从分数到分式,通过类比分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分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爱学、善学、乐学。通过采取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用启发引导学生的方式学习分式的概念以及分式有无意义、分式值为0的条件,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探究日本的位置和范围,知道日本主要自然地理特征及自然资源;。

3、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和地理学习能力;。

重点和难点:

1、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教学准备和方法:

1、课件《樱花》。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课件开始]屏幕显示日本富士山图(带樱花的一幅),名曲《北国之春》,用于课前播放,营造气氛。上课时,停放音乐,导入新课后。

[提问]:同学们,通过看和听,你有什么要说的?学生发言,把学生引入日本话题。

[板书]第七章第一节:日本(版面1)。

1、汽车2、火车3、飞机4、轮船。

(让学生去知道日本是一个岛国。)。

[活动]:四人一小组,根据下面提供的四个问题,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其中的一题展开探究讨论,然后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向大家展示讨论结果。

[探究题活动1]:(版面2)合作完成1、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哪几个大岛组成?

2、地图册上的比例尺量算上海――东京的距离。

3、日本有那几个著名的城市?并能在地图上找出所在的位置。

(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讨论,画面切入到“世界政区图”、“日本图”)。

[板书]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探究题活动2]:读图7.5-7.7分析完成(版面7)。

1、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和地震?

(版面8),(版面9),(版面10)。让学生对火山和地震有感性认识。接着显示“日本和中国人口比较表学生分析(版面11)。

第二课时:

国家人口数(亿)面积(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中国13960万。

日本1.2737.7万。

[阅读材料](版面12)。

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万多美元,是世界最高收入国家之一。

世界上前30家大商业银行中,日本占18家。

日本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

[板书]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版面13)。

[探究题活动3]:(版面15)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2、日本经济发展水平如何?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

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自哪些国家(地区)?

4、日本贸易对象是哪些?中日贸易情况怎样。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2)较高的科技水平(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最后布置第1课时作业,显示“日本空白图”,让学生说出日本四大岛、邻国、富士山、主要港口的英文代号。学生回答正确,屏幕上就出现相应位置的文字并伴之以动听的声音,以示表扬。

[板书]三、太平洋沿岸的工业。

[探究题活动:4]:(版面15)。

1、看看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里?

2、综合分析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主要原因。

3、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那些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4、阅读课本24页有关资料,回答问题(版面16)。

阅读“日本主要工业区的分布”图,把图中的主要工业区用红色块显示图中的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和九州等城市名用蓝色显示,加深学生对主要工业城市和港口位置的了解。然后提问:日本工业为什么分布在这里?然后显示几幅图片:“日本富士山和高速铁路”图片、“填海造陆”图片、有关大阪的鸟瞰图片。教师边讲课边播放有关内容。(版面18)(版面19)。

[板书]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版面20)。

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不难理解,但缺乏感性认识。在教师讲解的同时,可接连播放较多的动静态画面。如“穿和服的日本妇女”(版面20)、“日本茶道”图片(版面20),然后,以教学纲要总结全文(版面20)(略)。

[探究题活动:5]:最后布置本节课堂作业:显示“日本工业区分布空白图”(版面41),让学生回答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工业中心名称,并思考回答日本工业分布在这里的原因。(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完成,同时借助于多媒体,通过这多个版面的播放,辅之以教师的讲解,学生普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反馈练习]。

(一)填空题。

1、东亚包括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国家,日本居民主要是______民族。

2、日本的领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

3、日本的地形以______和______为主,该国最大的平原是______平原,最高的山______。

4、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______特征,与亚洲大陆同纬度相比,冬季______,夏季_______,降水______。

5、日本四大工业区指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

1.日本四大岛从大到小的排到顺序是:[]。

a.北海道、九州、四国、本州。

b.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

c.四国、本州、北海道、九州。

d.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

2.下列四国中人口密度最大的是:[]。

a.中国b.蒙古。

c.朝鲜d.日本。

3.日本经济发达的有利条件有[]。

a.岛国海岸线曲折,但良港不多b.国土狭窄,自然资源贫乏。

c.气候适宜,耕地很多d.科学技术水平高,人力资源充足。

4.日本工业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一带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降水丰富。

b.多优良港口,便于原料输人、工业产品输出。

c.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发展潜力大。

d.劳力资源丰富,市场大。

(三)开放题:

从地理的角度,探讨日本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提示:从资源、市场、地理位置等方面来探讨。)。

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一、日本自然地理特征。

2、日本多火山和地震的原因。

3、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二、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1、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有利条件:(1)丰富的人力资源(2)较高的科技水平(3)岛国的优势。

不利条件:自然资源缺乏。

2、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

三、日本工业区的分布。

1、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2、原因。

四、兼有东西方文化特点。

更多初一地理教案,请关注。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七

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但学生对这段历史了解甚少,对孙中山本人的革命活动了解太少,我进一步强调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对中国的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

教授本课时,我先从中山装导入,激发了学生兴趣。又带领学生回顾了自中国近代史开始历次的列强侵略战争,及中国人的斗争过程,和对救国救民道路的不断探索过程,使学生带着一种既悲壮又激昂的情绪,投入到了本课学习中。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以孙中山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活动。提前布置了预习任务,并鼓励学生课下收集相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我先用多媒体出示孙中山的简介,使学生对人物生平有个大致的了解。课本的第一部分是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我请小组推举代表来讲述孙中山的故事,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同盟会的过程。其他学生在聆听中提取相应的信息,最后我总结归纳同盟会建立的时间、革命纲领、机关刊物、三民主义等知识,并强调三民主义对革命伟大的指导作用。

在学到辛亥革命的结局和历史意义时,我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分成两组来讨论。观点一: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是一次成功的革命;观点二: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是一次失败的革命。你是如何看待呢?学生参与度很高,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我再进行总结补充。通过此活动激活学生思维,锻炼了学生的思辨能力,课堂气氛活跃。

本课知识点、重点、难点多,教学时间很紧迫,但教学效果较好。以后还要加强课后反思,及时改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八

周围的海域组成,首都为东京。

2、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峰为富士山,是一座的活火山,日本位于。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交通以海洋运输为主。

3、日本地处中纬度,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4、日本水能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

5、日本自然资源缺乏,发展所需的原料、燃料主要靠进口。

6、日本为亚洲的发达国家,科技力量雄厚,产品多销往国际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九

学习埃及地理特征的感性知识,需要用大量的直观材料,因此我采用了大量的地图、图片和相关资料如埃及金字塔的神秘故事,使理性的知识感性化。埃及既遥远又神秘,学生对埃及的好奇心很强,兴趣也很浓,所以让同学们课前有目的的查找资料,并在课堂上给他们表现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果然,在课上,同学们一个一个都要讲故事,非常地踊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第三章走进国家的学习中,教师已带领学生对日本这一国家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启发引导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的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主学习和利用板图,学生掌握了埃及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农业和旅游业的情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各国经济的发展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我国可以从中借鉴,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教学中采用“导学—导疑—导练”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有事可做,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实现师生和生生互动,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重在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和引导。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十

二、课时安排:第1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认识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霍尔木兹海峡、波斯湾、土耳其海峡。

能在西亚的填充图上准确的填出西亚的主要国家及其首都,

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亚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西亚地区的宗教特色以及与宗教有密切关系的两个城市——麦加、耶路撒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西亚也是人类古代文明中心之一,是犹太教、-的发源地。

四、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能够正确填图。

五、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地图说明西亚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提高学生的读图、填图能力。

六、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上节课主要内容。

(二)、导入新课。

由新闻直接指出硝烟弥漫的战场——伊拉克。找学生指出伊拉克所在的位置,由此引出伊拉克的所属区域——西亚地区。联系实际、从新闻出发吸引学生兴趣。

板书:第三节西亚。

(三)、讲授新课。

通过读图确认伊拉克的位置,了解西亚的范围。

读图找出亚洲欧洲、非洲,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里海、大西洋、印度洋。

五海三洲之地。

通过读图掌握西亚的地理(海陆)位置:

间接的沟通着大西洋与印度洋。

位于亚洲的西南,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地带。

位于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之间。

所以被称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交通要道(古代、现代)。

找学生介绍历所学的古代丝绸之路的知识。

主要国家、首都。

伊拉克—巴格达、阿富汗—喀布尔、

土耳其—安卡拉、科威特—科威特、

伊朗—德黑兰、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叙利亚—大马士革、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布扎比等国。

利用填充图册12页的题目进行练习。填注两洋、三洲、五海、大洲分界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巴勒斯坦、埃及、土耳其、科威特等名称的位置。

阿拉伯国家、宗教。

简单介绍巴勒斯坦地区以及巴以之间的矛盾冲突。试着分析引发矛盾、战争的主要原因。

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新闻的良好习惯。

(四)、小结与作业:

目标检测上的题目。

板书设计。

西亚(1)。

五海三洲之地。

交通要道。

主要国家、首都。

宗教。

西亚(2)。

二、课时安排:第2课时。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亚的自然地理环境,比如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主要河流等。

了解自然环境与当地农牧业生产的关系,以及当地发展节水农业所取得的成就。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四、教学重点:

掌握西亚石油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分布特点和主要产油国。

根据地图,了解西亚石油输往西欧、美国和日本的路线。

五、教学难点:

通过对西亚石油资源的强调,指导学生认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地观。

六、教学方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七、教学用具:

教学挂图、板图、班班通。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讲授新课:

以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

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提示分析地形特征的四个方面(平均海拔高度、相对高度、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点)学生分别分析西亚地形的四方面特征。

炎热干旱的气候。

大部分为热带沙漠气候,伊朗高原和小亚西亚半岛中东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黑海、地中海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阿拉伯半岛的西南有小部分热带草原气候。大部分较干燥。在如此干旱的地方,对于人、动物和植物,水都是非常重要。强调西亚地区大部分属干旱地带。

河流。

世界石油宝库。

西亚石油的储量、产量、输出量居世界首位。

西亚石油主要输往西欧、美国、日本。

51页图2-24西亚石油海上运输路线。

强调霍尔木兹海峡的重要性“西方的生命线”。

阅读“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阅读材料,“西亚石油资源和生产特点”

三、作业:

目标检测上的题。

四、小结:

本课主要内容。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十一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日本的国情,分析其与世界联系密切的经济特点。

2、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工业带的分布,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了解日本的人口和民族以及东西方兼容的文化特点。

4、运用实例说明日本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国家,综合分析日本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条件。

教学重点。

1、日本的经济特点。

2、日本的工业布局。

教学难点。

日本的工业布局特点及其原因。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册。

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引导启发。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日本的自然环境条件都有哪些?

岛国,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主要以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资源丰富,无长河;

【讲授新课】。

二、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展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来源图”,日本从国外进口哪些主要工业原料?

煤、石油、铁矿石、铜矿石等。

日本依靠什么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呢?

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1、经济发展条件。

阅读17页教材内容,找出日本发展经济的有力条件和不利条件。

a不利:地域狭小,资源贫乏。

b有利:劳动力丰富;科技水平高;岛国多优良港湾。

由于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进口原料,出口产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和产品输出国。

日本发展经济有明显的局限性,但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总结一下日本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的。

“进口――加工――出口”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日本的工业发展状况。

2、主要工业区及其分布。

展示:读18页图7.14“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找出日本的工业区,并观察有什么样的特点。

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为什么主要集中在这里呢?(形成原因)。

临海可利用海上便利的交通,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

讨论:

(1)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带带来了哪些问题?

工业用地紧张,工业供水、供电不足,环境污染加剧等。

(2)随着工业发展,日本工业面临哪些问题?

劳动力价格上涨、用地紧张、人口老龄化、国内需求减少。

面对这些问题,日本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3、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

日本在海外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美国、欧洲、东亚、东南亚地区。

由以上可知:日本经济对外依赖严重,有利促进其科技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便于日本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更有竞争力;但是经济危机的发生,同样使其经济受到沉重的打击。近年来,日本又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迁移到海外,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丰富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减少运输成本,保护了本国的自然资源,提高了劳动效率。

日本从古代就重视吸收外来文化,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从古代中国文化的传入,到近代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日本的文化兼有东西方文化的特点。

三、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展示图片,说明“东西方兼容”的特点:

和服与西装并存,和食与快餐并存,同样用筷子吃饭等。

东西方兼容的日本文化,对日本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有利于继续传统文化的,利于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利于良好社会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的形成;对西方文化的吸纳,利于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课堂小结】。

我们从日本工业的发展过程中可知,一个国家想要发展经济,其资源丰富与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对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利用,而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水平又取决于该国家科技水平。日本正是利用了自身这一优势,才在一个地狭人稠的岛上发展成为世界上经济强国。这一点正是我国在发展经济时所要借鉴的。

【板书】。

与世界联系密切的工业。

1、发展条件:

2、工业分布:五大工业区。

3、加速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与销售基地。

文化。

1、民族特点:大和民族占绝对优势。

2、文化特点:东西方文化兼容。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十二

主题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学校是一个可爱的地方。

2、学生爱学校、爱学习、喜欢上学,并且学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重点: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

活动难点: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彩笔、铅笔、纸、相机、参观需要的手持扩音器等。

活动课时:2课。

第一课时。

主题目标:

1、学生初步知道学校是一个可爱的地方。2、学生爱学校、爱学习、喜欢上学,并且学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重点: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

活动难点: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彩笔、铅笔、纸、相机、参观需要的手持扩音器等。

活动进行:

活动小结:可以在学生小组总结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汇报活动,教师可以做一个听众,让学生选出会议的主持人。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1、了解学校,喜欢学校;2、对周围环境感兴趣,学习了解新环境的方法;3、学习利用学校的设施解决问题。

活动重点:认识学校,了解自己所在学校的环境。

活动难点:会利用学校中的各种设施来解决自己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彩笔、铅笔、纸、

活动过程:

活动进行:

1、师:小朋友们好!你们知道学校的哪些情况呢?2、师:刚才我们和自己的学校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小朋友们可以把自己在参观中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出来。可以自己设计,也可以合作完成。3、“我的发现”汇报交流(1)、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2)、高年级的同学挑战小朋友,让小朋友回答问题。4、设计展示(1)、让学生自己将作品贴在“我的展示台”上(2)、学生互相观看交流,并评议。5、活动延伸:(1)、将学生各种形式的汇报展示出来,办一个墙报或编成一个册子,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封面、装订等。(2)、开展以“我心中的学校”为主题的画展、作品展等。(3)、与美工课、语文课以及其它班级活动结合进行。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积累掌握文言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2、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力。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文教学。

教材分析:

重点:1.掌握重要加点字词,背诵课文。

难点:1.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2.抓住本文骈散结合的写法。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合理停顿,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文的目的。.

教学设想:

本课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言文。作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范仲淹。文中除了大量的文言实词、虚词和重要的句子需要翻译理解外,还要学习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因此学习中把重点放在文言知识的掌握上,难点放在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学课时:2课时。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点:

使学生通过整理和复习,弄清楚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知识,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能力点:

1、培养学生简单的整理、归纳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德育点:

体验与同伴相互交流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理知识:

小组交流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笔算加法、笔算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用数学。

把自己找到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

二、自主探究,发散思维:

1、学生自己编题,复习笔算的方法。小组自编计算题,自己笔算。

笔算加法应注意什么?减法呢?

他们共同的地方是什么?不同的地方是什么?

做笔算时应注意什么?

3、数学医院。

82399527。

79777990。

说说错在哪里?

4、母鸡有45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答。

母鸡有45只,公鸡比母鸡少36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5、爸爸今年41岁,儿子今年13岁,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学生列式计算。把题改为:后,爸爸比儿子大多少岁?

让学生多讨论,说一说解题思路。

三、拓展运用:

开放题:小明有50元钱,它可能买了下列哪两种物品?应该付多少钱?(至少写出两种可能)并列出算式。

伞14元钟表26元足球35元茶杯10元。

教学后记:

实践活动:我长高了。

教学内容:教材第36~3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进一步发展长度观念。

2、在活动中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利用统计表发展学生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巩固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正确方法。

能力点:

1、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德育点: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米尺、长绳、皮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今天就要在这个教室里举行一次测量大比拼,决出一个冠军小组。

测量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测量的方法是什么?

二、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分别量出1米、2米长的绳子。

比一比哪一小组量的又快又准。

学生动手操作。选出量得最快的小组交流一下量的方法。

量出2米长的绳子,对于不同的方法给予肯定。

师:测量时我们要选择既简单又方便的方法。这样才能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2、量出课桌的长、宽、高。小组分工合作。

3、分组测量身高、头围、臂长,并填表。

与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进行对照。

男生女生。

头围(厘米)43~5942~58。

身高(厘米)99~13398~132。

三、拓展运用:

1、大家还想测什么?自由测量。

2、指导学生测量步长。

3、从你家到学校是多远?怎么测量?如果没有工具又怎么测量?

课后完成测量任务。

教学后记: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十五

知识技能目标:

1、懂得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人总会有情绪的变化。

2、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处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小学生乐观的情绪和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小学生能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会在生活中找“乐”,做乐观开朗的人。

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要悲观、失望、逃避,要勇敢的面对,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处理问题。

课前布置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幽默笑话,课上进行幽默笑话比赛。

1课时。

一、导入:

师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有过哈哈大笑高兴的时候吗?你有过暴跳如雷生气的时候吗?你有过痛哭流涕、悲痛欲绝的时候吗?(生1-3)。

师2:高兴、悲伤、生气等都属于人的情绪,人的情绪有七种,就是所谓的“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我们每天都难免会有情绪的变化,比如高兴、悲伤等,若长时间受到坏情绪的影响和刺激,就会导致身体生病,所以我们要从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个乐观开朗的人。(板书课题)。

二、引导学生自主阅读链接的有关资料,说一说自己明白了什么(针对故事中对待突发情况的两种不同态度发表自己的看法。)。

1、乐观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乐观能带来快乐、智慧与勇气。

2、乐观的人生态度是我们快乐人生的通行证。

三、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来交流,加深认识,丰富感受。

中心话题:如何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

1、自由阅读,静思默想,在书上写己的想法和认识。

2、小组内交流。几个同学为一组,口头交流。

3、全班交流。可以选一部分学生在全班交流、发言,让学生的认识在相互碰撞中不断提高。

四、提升认识。

五、教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如何拥有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的心态加上积极的行动,才会有快乐、智慧、有意义的人生!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十六

1、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b5e2rgbcap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自己动手绘制褶皱、断层、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简图,培养准确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p1eanqfdpw通过对地质构造意义的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科学素养。

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

3、地貌的变化及其成因。

:多媒体板图。

: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从宇宙对地球有了一个宏观的认识,知道了宇宙环境对于地球的'形成和发展来说特别重要,但人类是生存在地球上的,影响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直接因素是地球自身的环境。因此,从本单元开始我们就进入地球本身对做一些微观的了解。dxdita9e3d提问:

1、阅读单元标题,说说你的理解?

归纳引入:地球有四大圈层,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rtcrpudgit提问:

1、阅p26图,指出岩石圈的范围,并说明岩石圈对人类活动的意义?(结合2-1-1图)。

一、岩石圈。

快速阅读一、二两部分内容,试设计本部分内容的知识框架:

仔细阅读该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试用资料说明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的差异?

2、阅读p30知识窗,了解岩石、矿物与元素的关系及地壳的元素组成?(根据时间采取课堂还是课后完成)。

3、试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各大岩石的形成及分类?(可分组进行;一组回答,其他组点评;老师可展示其他比较形象、实际的示意图)jlbhrnailg4、p29“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可能指哪些岩石,这说明三大岩石之间有何联系?完成p31活动1。xhaqx74j0x5、地壳的物质循环对人类活动有何意义?完成p31活动2。

承转:读图2-1-6试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学生对图中的地表形态进行说明并归纳总结)分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试解释下列现象:

1、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大约两万米,但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8.13米。

二、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貌景观。

(一)内力作用的“足迹”

展示《岩层分布示意图》——褶皱、断层直观图。

阅读本部分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填表地质构造褶皱断层形成基本单元岩层形态地貌形态。

2、褶皱和断层在形成过程及地貌上有何异同?

3、图2-1-10与2-1-11中的构造和地貌有何异同?并解释原因?

4、研究这些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生活有何意义?具体说明。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

阅读课本第一自然段,认识几种主要的外力并设计前五种外力作用的关系图?

各种外力都是一把刻刀不断雕塑着地表,其中最锋利的是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阅读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部分的图文,完成下列问题:

1、填表外力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分布地区作用形式地貌类型典型地貌。

2、冲击扇、冲击平原、三角洲的位置有何不同?

3、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坡度有何不同?

4、黄土高原和黄土高原地区钱沟万壑现象的形成有何不同?

5、如果在沉积地貌处做一个剖面,剖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试解释其原因?

阅读p36知识窗,了解冰川、海浪侵蚀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分布位置。

(根据时间采取课堂还是课后阅读)。

外力的来源很多,作用形式也多,因而,塑造的地表形态千姿百态、丰富多彩。人类生活在地球表面,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有何关系?试举例说明。zzz6zb2ltk(学生回答)。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采用读图观察法、绘制示意图法、列表对比法、讨论法等地理。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十七

一、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亡羊()牢一()当先()武扬威。

()手不及居高()下置之不()。

()壁偷光震()欲聋()竽充数。

千()百()()水()山()涯海()()气()现喜()乐()()如生。

二、按要求将下列成语归类。

神采奕奕喜出望外眉飞色舞全神贯注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大公无私废寝忘食诲人不倦平易近人。

三、根据意思写成语。

连声称赞不止。()。

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

河堤塌的声音特别响。()。

坐着站着都不安稳。()。

吸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

对善良的心意不好拒绝。()。

一片碧绿的颜色,十分广阔。()。

形容全军被消灭,彻底破坏的意思。()。

四、成语三则熟读力争会背。

五、先将成语补充中,再按要求归类。

目()口呆口()悬河守株()兔买()还珠应接不()心()肉跳。

奋不()身兴高()烈对答如()忐忑不()蹑手蹑()调兵()将。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十八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考察一下,山顶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

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用火。

穿着。

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比较。

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

我们今天的科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作为小结。

拓展思路。

书后“学习测评”。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我们一日三餐吃的主食是什么?……导入农业及农业的起源而导入本课的新课学习。

(科考队进入下一站,来到浙江余姚……)。

利用学生熟悉的内容谈话,接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除此以外,他们还从事哪些生产活动?你知道稻谷是如何种植、储存、加工、食用的吗?

当地的气候条件怎么样?这与先民的这些生活习惯有什么关系?

指导学生阅读p12史海拾贝。

这是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那北方的原始居民的农耕文化是否一样呢?

学生看书、寻找、发现。

理解生活的需要制造相应的工具。

理解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知道最早种植水稻与粟。

过渡,引起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要求学生看书找找“半坡遗址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是否与河姆渡原始居民一样?”“有哪些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观察书上的石器和陶器,看看它们有什么用途?是如何使用的?

你能根据书上p10小字的描述和你的理解复原出半坡人的居住的房屋吗?

带着问题看书,有的放矢。

大胆猜测、想象。

学生看书,然后自己试图画出半坡人居住的房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在山东泰安附近,比河姆渡和半坡晚些的时候,出现了一处更先进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即大汶口遗址。

现在请大家看看书,想想河姆渡、半坡、大汶口三处遗址的其同点?各有什么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想一想“大汶口墓葬的差异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去归纳发现。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国的原始农耕文化具有起源早、成就大、存在南北两大类型。

认真听,自豪感。

当堂测评、巩固。

巩固知识、激发兴趣。

第3课远古的传说。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听,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说。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过渡、导入。

学生好表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平台,取得成功感。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学生讲。

识记和理解:记住中华大地上国家产生的大概时间和标志,记住商朝后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国历史的重要地位。了解商朝繁荣的主要表现。

能力与方法:通过对夏、商历史特点的概括,培养概括能力。通过对禹、成汤等历史人物的评价,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了解公元纪年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家形成的相关知识,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通过夏、商历史的学习,更多地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是非分明、爱憎分明的情感。

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后期的都城。难点:夏朝建立的标志;国家的含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禅让的最后一个部落联盟首领是谁?大家想不想知道从这以后又是怎么演变的呢?

认真听,吸引起学生进一步学习了解的兴趣。

从谈论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拉近历史与现实距离。

1、夏朝的建立:讲解夏朝的建立。事实上,禹已按照自己的愿望建立起了一个王朝。这在历史上称为----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xx年。

借助于数学上的“数轴“解释”公元“纪年法。

本目理论性强,又缺乏相应的历史物证,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认真听讲。

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夏朝的统治。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结合自己课外了解的知识谈自己对这几个问题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整理,以突破难点。

1、商朝的建立:过渡。然后。

2、商朝的迁都:原因、情况、影响。

进入下一问题的学习。

认识是非善恶,战争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性质。

为下一目的学习铺垫。

1、商朝的疆域:学生阅读教材上的地图,说说。

2、经济的发展:观察插图说明了什么?然后阅读教材,说说商朝表现?并要求学生来概括。

3、商朝的灭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培养读图能力。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十九

掌握教育改革的艰难,中国近代后期时代特征对文艺的巨大影响。

对比鉴别文艺巨匠的姓名和主要成就(要求“对号入座”)。

讨论探索清末新式学堂教学内容与今天学校教学内容异同之处。

唯物史观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新式教育的开端和近代文艺巨匠。

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众多易于混淆的知识点。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一节课学过的线索,按表格内容“对号入座”:

姓名魏源严复詹天佑侯德榜茅以昇。

成就《海国图志》译著《天演论》京张铁路《制碱》钱塘江大桥。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上述思想家科学家中,除了魏源以外,其余四位都是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且都是留学成材后,归来报效祖国的知识界精英人物。这新式教育制度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在文学艺术方面出现了哪些人物?(组织学生阅读117——121页课文,对重要的人名、代表作名称[或主要成就]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新式教育的开端。

1新式学堂在中国出现的情况怎样?

a.出现时期:洋务运动开始时[1862年]。

b.中国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27页]。

c.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今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在地]。)。

2怎样评价《奏定学堂章程》?(它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它顺应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废除了不合时宜的科举考试制度,具有进步性。但仍然局限在“西学为用,中学为体”的框架内,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经学”课时最多,学生仍立足于做官等。)。

教师小结、过渡:《奏定学堂章程》拟订后,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1906年后的考试就都属于近代教育的形式了。在这样的制度下,不但培养出杰出的思想家、科学家,还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文学艺术巨匠。

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1你知道五四运动到1949年间中国文学艺术的神圣使命吗?(宏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2请你根据下表,找出字母所示的内容。(先找到标明之,后组织“接龙回答”)。

类别姓名代表作。

文学aa。

bb。

cc。

dd。

艺术美术ee。

音乐ff。

gg。

a.鲁迅b.郭沫若c.赵树理d.丁玲e.徐悲鸿f.聂耳g.冼星海。

教师总结:

近代中国的文学巨匠、美术大师、人民音乐家、解放区文艺工作者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锻造出来的。这说明了“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五四以来,宣传科学进步,反对愚昧迷信;追求人民民主,抨击独裁专制;讴歌民族独立,反对外来侵略成了中国近代文艺的主旋律,仍然值得今天的青年学生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起来。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二十

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2.欣赏故事的趣味性,理解比喻说理的妙处,把握故事的主旨。

3.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文化品位。教。

育学生做人要襟怀坦荡,不可有小人之心。

教学重点:1.2.

教学难点:理解庄子的志趣。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采用朗读法,小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比较法、延伸拓展法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割据,风起云涌;贤哲奔走,百家争鸣,聚徒讲义,著书立说,遂有蔚为大观的诸子散文。《论语》平实质朴,谆谆善诱;《孟子》笔力雄健,铿锵有力;《荀子》行文气魄雄浑;《老子》哲思清远深邃;《墨子》质朴;《庄子》恣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庄子,感受先生的大智与幽默。

二.作者简介及《庄子》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人物,世称“老庄”。思想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无为而治”。《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文章多采用寓言、故事形式,文笔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富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和浪漫主义色彩。其经典著作《庄子》在道学和文对后世颇有影响。

解题:惠子在梁国当宰相。相,名词作动词,做宰相。

三、诵读课文——疏通文义(学生自主学习,做学案)。

多媒体显示课文正确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并思考译错的地方。

四、交流展示----析人物形象、品写作特色、悟人生哲理。

1、了解《惠子相梁》这则故事的情节。

2、惠子对庄子来梁国有何反应?

惠子在别人的挑拨下,害怕。怕庄子取代他的位置。在城里进行大搜捕。

3、庄子对惠子的作法有何反应?

他没有躲,没有逃,没有破口大骂、当面痛斥,而是大大方方地主动来到惠子面前。面对利欲熏心、薄情寡义的惠子,给他讲了一个鹓鶵的故事,极其辛辣的讽刺了惠子醉心功名利禄,心胸狭小,让惠子自己去感悟故事的用意。

4、庄子讲鹓鶵故事的用意是什么?有何好处?

文中叙述的以下事物,分别把它们比作什么?

5、分析人物形象(惠子见利忘义、薄情寡义;庄子淡泊名利、清高自守)。

6、《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请总结归纳在写法上值得赞赏的地方?(情节出人意料。人物形象鲜明。比喻巧妙贴切。描摹生动传神。)。

7、你从这个故事中悟出了哪些人生的哲理?

要有高洁的志趣、淡泊名利。

要珍惜友情,不要见利忘义。

做人要襟怀坦荡,不可有小人之心。

五、阅读拓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二十一

3、七月的天山。

4、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

5、山海关。

阅读链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综合学习(一)。

6、穷人。

7、最美好的礼物。

8、有月亮的晚上。

9、成全一棵树。

10、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阅读链接。

爱的絮语。

综合学习(二)。

我的小笔头。

11、《心的翅膀》教学设计。

12、百合花开。

13、世界边沿在哪儿。

14、壮哉,少年游。

15、为“我不能”举行葬礼。

阅读链接—学会乐观。

综合学习(三)。

姚振函简介。

16、世界儿童和平条约。

17、相片。

18、将军与孤女。

19、阳光下的皮肤。

20、地球万岁。

阅读链接—不能忘却的圆明园。

综合学习(四)。

小学语文冀教版新课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说明。

轻轻翻开这本散发着浓浓墨香的课本,我们便开始了一次远行。随着一篇篇优美的文字我们纵情于山水之间,领略着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自然山水在文化的浸润与熏陶中,增添了一丝神秘;文化的传承与博大,让大自然的神奇尽显风姿。留连于山光水色、亭台楼阁之中,我们的心灵受到滋养,眼界得到开阔,胸怀变得博大,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出发吧!

《长江之歌》将让我们领略到波澜壮阔、气势磅礴的母亲河,走近那壮丽雄奇、举世无双的大峡谷,感受她穿越古今、亘古不变的豪迈情怀,触摸她默默无闻、无怨无悔的母亲情愫。让我们用无限的赞美与最真诚的祝福歌颂她吧!

《七月的天山》这则游记让我们置身于一种抛却喧闹之后的寂静、远离酷暑之中的清爽、洗尽雕琢之余的纯朴之美中,这样一次旅行让我们的心灵也随之接受了一次洗礼。

《绍兴的船啊绍兴的桥》为我们展开了一幅水乡优美的画卷。徜徉其中,我们被绍兴水乡的精灵——乌篷船,深深吸引,流连其间,我们为那五千座姿态万千的桥而叹服,心底深深地羡慕绍兴孩子能够坐在桥上听故事的经历。油然而生一种感慨:绍兴,真美!

《山海关》则把我们带到了一个雄伟壮观、地势险要的关口,展示了它千年雄关的巍峨气势。随着作者抚今追昔,我们也不禁为那些捍卫国土的英雄而肃然起敬。

《阅读链接》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独特的楼文化,让我们走近中国名楼,来感受它们丰富的人文内涵吧!

这一次旅行,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相信这趟旅行也将为你的人生打下另一番底色,抑或开启了你的心智。这不过是一个开始!

1.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理解生词的基本含义。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资料,在美读中品赏领悟诗歌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和中华民族之母亲河的雄壮与伟大。

【教学重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大意,体会出长江的宏大气势,激发同学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对祖国长江的感恩之情。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1、激情导入。

听《长江之歌》这首歌及放映有关长江资料图片,让学生初步感知长江的壮观美丽。

师:同学们,当我们口中吟唱起“长江之歌”时,你一定会难抑激动的心情,现在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走进这首诗歌。

2、初读感悟。

师:大家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检查认读。

个别指导纠正。

预设:

师:通过诵读诗歌,谁愿意把自己的感觉说给大家听?

生:体会到了祖国长江的壮观、磅礴、伟大。

我感到生活在祖国大家庭的幸福。

感受到了诗歌语言的优美和凝练。

我为母爱所折服。

我们要学会感恩。

我为长江母亲而自豪。

师:同学们的感受和我一样,下面就让我们带着别样的心情再次走入这首诗歌。

3、品读领悟。

出示中心话题,“作者为什么把长江比做母亲来赞美?”默读课文,请在文中勾画出关键词句,结合搜集的资料来谈谈,并体会着读一读。

学生自学。

小组进行合作、探讨。

预设点:

你用甘甜的乳汁,

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

挽起高山大海。

生:“哺育各族儿女”:只有母亲才会哺育儿女,在这里把长江看作了母亲,而且长江哺育的是各族儿女,可见这位母亲的胸怀是多么的宽阔。

生:“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这里又把长江拟人化了,长江很长,它就像母亲伸长那健美的臂膀,从西至东,把祖国的高山大海拉在手里,让它们紧密联系在一起,永不分离。)。

师:你可知道长江两岸有着多少中华儿女,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知道有三亿人口生活在长江两岸。

生:我可以体会到长江哺育了千万人民,灌溉着良田万顷,滋润了两岸的泥土,我们吮吸着她的乳汁,沐浴着她的恩泽。

湘教版日本教案篇二十二

学写上中下结构的生字,借助拼音,朗读背诵古诗,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调查能力和计划能力,提高学生写字的能力。

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关爱他人,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从小掌握正确的书写规则,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学习填写小调查、小计划的表格。

小黑板、录音、cai课件。

在《语文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写在左中右结构的字,很多小朋友写得非常漂亮,今天,我们学习写上中下结构的字,看看谁是“小小书法家”。

1、生字卡片出示“意、害”两个字,学生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

2、学生自行选择喜欢的一个字练习书写。

3、小组讨论交流监察院的书写顺序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

书写时要先上再中最后下,注意安排好三部分的比例关系。比如:“意”在占格上,上中下一样多,但注意强调卧钩的写法。而“害”字中间的“丰”要占得宽些。

4、教师范写,学生练习写好另一个字。

5、学生练习自己收集到的上中下结构的字。

6、小组汇报交流,师生相互评议,选出“小小书法家”。

1、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感。(课件出示古诗)。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播放课件,感受诗歌所表达的意境。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指正。

4、举行朗读邀请赛。,表演赛。

5、采取多种形式背诵诗歌。

6、课后你还积累了哪些古诗?请学生背一背。(对积累得多的进行鼓励,表扬)。

1、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你们能将这种表现带到“大舞台”上吗?

播放课件,揭示活动的内容,理解什么样的人需要帮助。(有困难或者在某一方面有缺陷的人)。

2、学生观看录像,看看小女孩调查的.事件。(出示课件:小女孩的调查和计划表)学生分组,仔细阅读,想想这个小女孩的计划对自己有哪些启发。

3、小组讨论,汇报交流在我们的周围需要帮助的人。教师相机鼓励学生要多多观察,乐于助人。

4、小组合作,共同填写。(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5、学生分组汇报自己的调查计划表格,师生评议。

同学们,通过过次语文活动,我们不仅学会了书写上中下结构的字,会读会背古诗,还学会了怎样填写调查、计划表并按照计划去付诸行动,我们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们今后能更积极地参加语文活动,获得更多的知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5496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