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过年了范文(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17:13:02
过年过年了范文(12篇)
时间:2023-11-26 17:13:02     小编:影墨

建议信是一种以提出建议和意见为主要内容的书信。善于总结经验教训,记录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是写一篇完美总结的重要方式。掌握一些写好总结的基本要素和技巧非常重要。

过年过年了篇一

因为今年十二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啦。外公家是早上天亮之前的。天还没亮,外公、舅舅、舅妈就起床做饭了,饭菜很丰盛,有鸡、鱼、肉、可乐、雪碧、酒、营养快线还有花生奶。晚上12点,爸爸、姨父、舅舅一起放烟花,远处也在放烟花和鞭炮,声音很响,散在天上的烟花就像星星一样亮晶晶的。

正月初一大清早,我和邓优优姐姐、邓纵横哥哥、康成希哥哥、康贝西姐姐一起去外公他们村子里拜年,在村子里拜年时,一进邻居家我就说:“姥爷、姥姥、哥哥新年好!”他们高兴地把糖果、橘子、苹果、旺旺雪饼给我,把我的帽子和口袋都装满了。走的时候我跟他们说:“姥爷、姥姥、哥哥再见。”不过,有一件事让我特别奇怪,我叫一个看起来像姥爷的人姥爷时,邓纵横哥哥他们大声地笑,说应该叫哥哥,邓纵横哥哥还告诉我,以后他叫人家什么我就跟着叫。

回家时,我把帽兜和口袋里的糖果、水果倒出来,装了满满两大盘,我端到妈妈跟前,骄傲地说:“这是我一上午的收获。”妈妈笑了,接着我跟妈妈说起那件奇怪的事,妈妈和姨妈笑得更大声了,妈妈告诉我,村里叫人是按辈份来的,我叫姥爷那人应该叫我妈妈为姑姑,所以我应该叫他哥哥,这件事把我搞糊涂了,因为我觉得那位哥哥长得实在不像哥哥啊。

在外公家太好玩了,我想以后还要去外公家。

过年过年了篇二

寒假转眼间过了一半,我迎来了我最喜欢的新年。

到了新年,必不可少的就是吃饺子了。,我们全家总动员,一起包饺子,我包的有的是“面馅”,有的是馅太多,胀破了饺子皮,有的是像“ufo”,只有一两个是正常的;再看爸爸包的,跟我包的截然相反,只有到了最后,馅不够了,才包“ufo”,其他的基本上一样,只有一些细节不同。包好了饺子,就下锅了。只见饺子在锅里上下翻腾,只有个别饺子沉在锅底,不用说,那一定是我包的“面馅”饺子。

当然,我和我的伙伴们也会在小区里放炮,小区里散发着浓浓的年味儿,并伴随着火药味。到了晚上,有人出来放焰火,红的,似节日的灯笼;黄的,像成熟的稻谷;绿的',如茂盛的大树……绿花一层层,红花一重重,就像苹果园里庆大丰收。我在大家欢乐之余也做好了“蟹绑腿”巨型炸药,点燃后扔进了水里,溅的我一身水,让我哭笑不得。深夜,人们有的睡着了,但还有人在外面放炮,即使你睡着了,也会被这喧闹的炮声吵醒。

我喜欢,不但因为有美食吃,还因为有很多乐趣。

过年过年了篇三

爆竹声中辞旧岁,转眼之间2019已经离我们远去,崭新的2019正在向我们招手。

夜,清冷清冷,窗外白色点点似是雪在飘,转眼之间地上的黑暗已被一片银白所笼罩,在这年尾时分,整个大地都被这浓浓的年味所吸引,而展现出一种靓丽的红色。爆竹的颜色。雪,还在下,在这大年夜里使出了自身所有的力量,想要覆盖这层浓浓的年味。那点点的红。

红色,是吉祥如意的颜色,中国的春节正是因为这一抹红色才显得热闹,喜庆非凡。但那万红从中的一点白似乎有点刺眼。

独自一人站在窗前,风吹着我的头发。雪花飘飞,落到我的脸上,引来丝丝凉意。冬天的夜本来是很寒冷的,春节热闹的气氛把温度都提升了好几度,电视机里正在播放着2019年的春晚,屋外的人们正在点燃一串串鞭炮。噼里啪啦之声涌入我们的耳朵。是啊,这就是过年。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便有过年的传统,而各个民族的过年方法各有不同。但总结来说无外乎贴。

春联。

放鞭炮吃年夜饭穿新衣……到了我们这个时代,21世纪的新时期,过年的方式似乎正在转变,以前的过年春联都是自己买好红纸自己写或找人代写,现如今街上随处可见卖春联年画的小摊。现在的人们追求新奇,年夜饭不再自己做而是出去品尝各种异域风情。结果往往在年三十晚上,西餐饭店爆满,中餐饭店人数寥寥无几。

古代也有传说,年是一种怪兽我们正因为赶走了年从而才开始过年的,但是现如今科技如此发达,我们应该知道年这种古代人想象中的怪兽是根本不会存在的。我们过年的习俗却从未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认知面更加宽阔而消失。这是为什么呢?请听听我的看法。

过年,就是度过农历的腊月三十就算是过了一年,因此我们会在大年三十这一日举行许多的庆祝活动从而营造一种过年的氛围。过年这一思想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扎根,它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神圣的一种象征,每当到了这一日无论人们身在何方都会尽自己所能赶回家中和父母、亲人团聚。这是一种精神的力量推动着人们,正如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是龙的传人一样。春节也同样是在肩负着这样一种使命。

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有着无比重大的特殊意义,正如外国人疯狂的过他们的圣诞节一样,再看我们的春节就不会觉得外国人比中国人疯狂了。

年末,热热闹闹的,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家家户户都张罗着辞旧迎新,忙活着过年了。

过年那天的早上,父母和祖父母都早早起床了,开始准备祭祀事宜。如果祭祀在中午的话,即使我帮不上忙,也不能再睡到日上三竿的,不然是会挨骂的。

祭祀的正式开始总是奶奶拿着香烛、点心、水果、鱼和肉之类的东西到父母的睡房。然后锁上门,在里面捣鼓一段时间,经过漫长的等待,奶奶出来了,我会迫不及待地进去,一探究竟。房内黑洞洞的,而且乌烟瘴气,其它的就没有什么特别了。看来,奶奶不仅锁了门,还拉上了窗帘,并且点上了烟,但是其它的我不得而知了,问奶奶,她告诉我只是拜神。奶奶那段不为人知的时光,充斥着神秘。

然后开始祭菩萨。平时的餐桌上盖上了那张只有在过年或宴会时才用的大圆桌。餐桌的最北端放着香烛,因为正门是朝南开的所以拜的方向自然要朝南了。后面依次摆放着整个的鸡鸭,五谷杂粮,点心瓜果,酒水。总之,一张大桌子是摆得满当当的,而且每只盘子里的货也都满实的,这寄予着我们美好的愿望。桌子的北面会放上一张毯子,那是用来作跪垫的。小孩子在拜的时候,家里的长辈往往站在一旁念,大多是愿菩萨保佑孩子成绩好之类的话。祭拜的最后程序就是把老人家准备好的“佛”放在专用容器中烧成灰。年年如是,虽然这是科学的时代,但这种仪式,中华民族一直在延续。

祭完菩萨就得祭祖宗了。祭祖宗不需要祭菩萨那样大的一张桌子的,桌子上的内容也与祭菩萨时的大不一样了。香烛是放在桌子的最南端的,而且盘子里装的都是熟食,围着桌子还放着6把椅子,每个“座位”前都准备着碗筷和酒杯,碗中盛了一点点饭,酒杯中也倒着酒,酒壶放在香烛旁边。整个儿给人的感觉像是一家人围坐着吃团圆饭。如同拜菩萨一样的,也要跪拜祖宗们,只是长辈在说的时候的语气似乎没有拜菩萨时那么严肃了,多了些家常的味道。烧“佛”的同时还少了一些元宝。同样是祭祀,但对祖宗们,多了一份绵长的人情味。

最后就是关照自己的肚子了。虽然我们吃饭的规矩不是那么正统,但爷爷奶奶还是会笑着唠叨几句的,透着传统的气息。老一辈的人,难以忘怀这些规矩。

年过完了,但愿中国的传统文化永远都不要过去。

新的一年,新的气息,我们带着新的希望来迎接新年的到来。新春的到来,人们带着激动和愉悦的心情迎接春节的到来。人们都盼望春节的到来,春节到代表新的一年已经到。新年到,小孩子们长大一岁,会越来越懂事。大人们则盼望着新的希望有新的收获。而这些却离不开自己创造机会和努力工作。这样,才能让愿望梦想变成现实,让自己走向成功的终点,实现成功的梦想。我们回想一下自己一年所做的事情,自己的努力学习,自己的学习成果等。

而这一年中,学习应该是略微轻松,学习不大紧张。但是老师常说学习轻松基础最重要,要有扎实的基础,才能保证学习的脚步稳稳地,坚定地,扎实地。所以学习的保障是扎实的基础。学习的第一步是把知识学会学懂,预习新知识要学会,复习旧知识要明白弄懂,并从旧的知识中获取新的知识,懂得新的道理。对于重要的题要会举一反三。从二十六开始,人们就忙着打扫卫生,忙着清洗衣服,忙着置办年货,迎接春节的到来。小孩子们则希望在春节到来前赶快忙碌着把作业做完,忙着预习新的知识,忙着复习学过的功课,也忙着从错题中找到错误,并及时改正过来避免以后再错,让自己遗憾,后悔,伤心,难过。而让自己快乐,高兴,愉快。在二十九的晚上,有人们盼望看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这一个晚上,我们会欣赏到精彩的节目,惟妙惟肖的表演,奇妙神奇的魔术,有美妙的音乐,还有让人们开怀大笑,笑破肚皮的小品等。

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有新的收获,有新的计划,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收获果实,我们哭泣过,伤心过,难过过,也高兴过,开心过,愉快过,又伤心至极过,也有开怀大笑过,新的一年已经到来,让我们把快乐留在脑海里,把难过不愉快的事情忘掉。在这里,祝老师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每天开开心心。

过年了!周围到处都洋溢着节日的气氛!街道被打扫的干净整齐,树木被披红挂绿装饰一新,各大商铺张灯结彩,家家户户贴上了喜庆的。

对联。

人们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这个年我是在姨妈家过的。

年三十的早上,我们几个孩子的手就开始“痒痒”了,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些鞭炮出去放。放着放着,我们就开始嘀咕了:这么点鞭炮怎么够放呢于是又急忙跑回家里,正准备再偷偷拿一些时,被姨妈发现了:“你们不是已经放过鞭炮了吗怎么还要放晚上还放不放了!”哎!大人就是这么唠叨,我们只好作罢。“走喽,我们堆雪人去!”不知谁喊了一声,我们一帮孩子“唿啦”全都跟着跑了。

今天除了有好玩的还有好吃的。

晚饭时舅舅和舅妈带着弟弟也来姨妈家吃年夜饭了。餐桌上的饭菜真丰富,看的我眼花缭乱,不知先吃那个好。大家一边吃着一边说着一边笑着,你一问,我一答地说着今年的成绩,明年的打算。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祝福的话,相互举杯敬酒,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气氛非常融洽,真叫合家欢乐呀!

十二点的钟声敲响了,我们拿着鞭炮冲出了家门,汇入了今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此刻鞭炮声是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五彩缤纷的烟花在天空上相互交错,流光溢彩。天空仿佛都被映红了,我们欢跳着,跑着,笑着,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里,在这举国欢庆的时刻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祝愿我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放寒假了,紧接着就要过新年了,在我的盼望下,新年的脚步终于迈近了。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炎黄子孙历来都重视。离新年虽然还有两个礼拜,但是大家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

在这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里,亲人、朋友欢聚一堂似乎很困难了,而过年正好是游子与家人相聚的大好时机。在外工作的友人也可以团聚,虽然我体会不到游子的心情,但过年时亲朋好友聚在一块玩,却也其乐无穷。

作为老大不小的我,同样也爱玩,平日里忙于学习,过年终于可以痛痛快快地放松一下了。大家不妨与我分享一下我的新年吧!

清晨,我早早地起床了,忙着收拾东西,因为接下来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做,妈妈给我和爸爸的任务——贴春联。我一手拿着透明胶,一手拿着锋利的剪刀,爸爸把对联按在墙上,我在远处指挥爸爸调整春联的方位。调整后,我一边剪透明胶,一手递给爸爸,因为我们合作的天衣无缝,所以很快就大功告成了。仔细看看,那窗户上还贴这一张“福”,我看了之后迷惑不解:为什么这“福”要倒着贴呢?奶奶看到我迷惑不解的样子,笑道:“这样贴才能把福到家的意思体现出来呀!我听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除夕这天,我与朋友一起高兴地玩到了下午,回到家里,一桌的美味佳肴便让我垂涎三尺。饭桌上,大家举杯同庆,互相传递祝福:大人们祝小孩快乐成长,学习进步;小孩则祝福大人们身体健康,财源广进。接下来当然是小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喽——领压岁钱。捧着一叠叠厚厚的红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可却又让我们在高兴的同时伤心了——父母收走了我们的压岁钱。

深夜12点,新年的钟声敲响了,烟花炮竹随之响彻夜空,此时此刻,我的心激动不已,全村沸腾起来了!漆黑的夜空,被焰火点亮了,更被人们那颗期盼新一年快乐的心照亮了。

凌晨,我怀着难以平静的心情在炮竹声中渐渐入睡。明天,迎接我的将是崭新的一天,更是崭新的一年!

每年爸爸、妈妈都要带我到乡下的爷爷奶奶家去过年,我最喜欢在乡下过年。

每年春节,奶奶都会早早地站在离家很远的地方来迎候我们。一看见她,我就跑过去,抱着奶奶,叫奶奶好。这时,奶奶就会把对我的喜悦都挂在嘴上、挂在脸上,用嘴吻我的额头,笑眯眯地抚摸着我的头,对我说:“宝宝好,宝宝乖。”

到奶奶家,我最盼见到姐姐、妹妹和小弟弟。他们是姑姑的小孩,也住在城里,每年都会到爷爷奶奶家来过年。姐姐比我大半岁,妹妹比我小一岁,弟弟只有三岁不到。我们表姐弟四人在一起过年好不热闹。我喜欢放“冲天炮”、姐姐喜欢摇“流星雨”、妹妹和弟弟喜欢玩“地下”……我们一起玩“龙虎斗”、“躲猫猫”、“爬楼梯”……天公作美的话,我们就结伙到小溪旁去,到田野里去;到别人家去,到乡村学校去,与乡下孩子和小学生交朋友。春节给了我一次免费郊游的机会。

春节,家家户户放鞭炮,爆竹声声,连成一片,像火星的海洋,像狂狮的天堂。

到乡下过年,除了好玩之外,还可以了解到一些有趣的风俗。乡下人吃年夜饭有一个规矩,必须等上完香、放过鞭炮以后才能开席。家家户户在门前、灶房、厅堂都特意放置了香炉和烛台。有的人家供奉了菩萨等雕像。大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都点香、烧蜡烛,灯火通明。据说,吃年夜饭时,诸路神仙会跑到乡下来讨香火吃。比如有观音、灶王爷、土地公、门神、财神……开席前,乡下人先让神仙吃饱、吃好,图个来年吉利。我们家上香的任务总是落在奶奶的肩上。我就像一个尾巴似的跟着奶奶,楼上、楼下,灶前、灶后,前门、后门来回地跑。我喜欢模仿奶奶的样子,手持三柱香,双手抱拳,伫立在神位前,闭目默默祈祷片刻,向着神位做一个九十度的三鞠躬。也许,是我的操作太不“专业”,总搞的大人们捧腹大笑。放完鞭炮,爷爷就宣布开席。

乡下过年,真是一个好选择,别有一番风味。

过年过年了篇四

日复一日,时光飞速流逝,转眼春节即将来临。每当春节临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喜气洋洋,精心准备着过一个丰盛的好年。

前,忙碌了一年的人们都忙着采购各种应节的年货,各大商场、采购中心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笑容,高高兴兴地紧跟着父母,手里抱着自己的新衣服,拎着各种好吃的零食,东瞧瞧,西看看,别提有多开心了!

我对的记忆,是在妈妈的忙碌中不经意找到的。每当春节来临,爸爸妈妈都会带着我去会展中心海购,买一包又一包各种口味的糖果,开心果、碧根果、榛子、松子等坚果,还有花生、瓜子、葡萄干等。看着那些商家夸张的叫卖动作,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还有顾客疯狂抢购物品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除夕当晚,我们团团围坐在饭桌旁,爸爸和亲戚、朋友们相互敬酒、祝福。他们推杯换盏,欢声笑语不断:妈妈用手机不停地拍照,欣赏自己的杰作,并记录那美好的时光,而我是在大口大口地往嘴巴塞一个又一个的鱼蛋。饭桌上丰盛的菜肴热气腾腾,大家都在品尝着美味佳肴。

吃夜饭,我们都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着期待已久的春节联欢晚会。当快要临近12点时,我们都在期待新的一年的钟声敲响。12点到了,钟声响起,窗外响起了震耳欲聋的爆竹声,燃放着一炮又一炮的烟花:原来漆黑一片的天空中出现了绚丽多彩的图案,烟花在绽放它的美丽,虽然转瞬即逝,但给人们留下的记忆却是深刻的,心情是愉悦的。

初一早上,家家户户的人们都穿上新衣,戴上新帽,走亲访友。到处都张灯结彩,热热闹闹的。人们相互祝福,期盼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美满!

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它精彩、美好,让我记忆犹新。

过年过年了篇五

今年春节,我们一家小三口去了妻娘亲家过年。

早在腊月初,妻就电话告知了岳母。从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起,岳母就开始掐指算日子了,还不时打电话催问究竟哪一天才能到。

因妻单位放假晚,直到腊月二十九,我们才得以动身。原本计划中午就能赶到岳母家的,没曾想,在中途南京转车时,因临近年关三十,车票极其紧张,根本没法买到,所以我们不得不滞留于车站。这让我焦急万分。怎么办?情急之余,我拿起手机,拨通了妻弟的电话,告知他我们到了南京买不到票的情况。妻弟知晓后,即刻关切地叮嘱我们千万别着急,他将很快开车到南京接我们。这让我感动不已!因为妻弟性格内向,一向不善言辞。这次有如此举动,着实意外,实属难得。

回到岳母家已是下午五点多钟了。到家放下行李,方知一家老小三代早中饭都还没吃,一直在等我们一起呢!

看着一桌热腾腾的饭菜,我的心一下子热乎得沸腾起来。因为我知道,在这一饭一菜里,包含着妻娘亲对我们浓浓的亲情。饭菜很香,个个胃口都很好,不大工夫吃了个净光光。

吃好饭,为过好大年,大家一边说着话,一边又忙开了。好在,很多的准备,妻弟、弟媳均已考虑周全,年货也已办置妥当。

晚上,妻与岳母同床共枕,谈话到了很晚很晚。我一觉醒来,她们还在窃窃私语。

第二天,也就是大年三十上午,妻弟一家小三口、我们一家小三口一同去了岳父墓前拜祭。在岳父墓前,妻弟拜了又拜,头磕了又磕,其情至深,其孝至真,明月可鉴。而我则在心里默默地对岳父说:“二爷,您知道吗?这些年我们一直好想念您啊!您放心,我们现在日子过得很好,孩子也已长大,身体结实着呢!二爷,我们知道,您就在我们身边的某一角落,无时不刻在瞧着、在保佑着我们。二爷,您不用牵挂我们!有您在天之灵保佑我们,我与妻儿一生一世都会平平安安,幸幸福福的……”与妻儿跪地叩拜过后,我们又将那份对岳父无尽的难以割舍的思念深深地埋藏于心底。

中午,我们在岳母家吃了午饭。考虑到这次年假时间紧,有很多亲戚家,我们只能走下过场,不能久留。我与岳母商量:“妈,我们年三十计划不在家吃年夜饭,想去陪小舅妈一家吃,因为小舅已不在了……妈,您不生气吧……”小舅在世时对妻娘亲家最顾惜,对我们也最疼爱,如今小舅不在了,门庭不比以往热闹,相比之下冷清了不少。岳母赞同并支持了我的想法。

吃过午饭,我和妻就直奔小舅妈家去了。到了小舅妈家,小舅妈见着我们,深感意外,还有些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小舅妈问长问短,像有说不完的话。我们的到来,可高兴坏了小舅妈!

此刻,小舅妈家很是热闹,很是温馨。一家人没一个闲着,大人们都在忙着年夜饭。表弟媳妯娌俩配合默契:一个在切配;一个在灶上烧菜。小舅妈则在灶下添材烧火。俩表弟一个在写。

对联。

一个在忙这忙那。孩子们就在院子里玩耍一个个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崭新擦亮的玩具汽车和飞机两小眼瞪得大大的对之充满好奇对之爱不释手。一家和和睦睦其乐融融很温暖。

趁小舅妈一家都在忙碌的当口,我和妻就去了小舅墓前拜祭。小舅已走了近六年,但在我们心里,他就像没走一样,平常有事无事,我和妻总能提及小舅在世时对我们的好。

小舅不在了,过世了,门户就由俩表弟支撑。表弟兄弟俩很和睦,什么事情都商量着来做。这让小舅妈省了不少心,亦深感欣慰。

吃年夜饭之前,大表弟将对联、窗花一一贴好。大表弟写得一手令人好生羡慕的毛笔字,所以每年自家对联都是他亲自写就的。每年的此刻,整个屋子内外都弥漫着那久违了的墨香,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

贴好对联,俩表弟开始“祭灶”,即拜“灶王爷”。这是一项在中国广大农村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司命灶君”,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大表弟极其虔诚地把他写在红纸上,两旁附着“上天奏好事,下地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少平安、健康、如意。

拜完“灶王爷”后,俩表弟接着又去土地庙祭“福德正神”,也就是“土地爷”。表弟点上蜡烛,插上香,摆满贡品,燃放爆竹,跪地叩拜,祈求“土地爷”保佑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畜兴旺,免灾免难;保佑一家人身健体康,工作顺利,家庭美满。

拜祭完诸神,又祭祖。俩表弟一刻也不停。为了一家老小来年平安、幸福,俩表弟累着,但也心甘着、快乐着!

忙妥这一切,年夜饭就正式开宴了。

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心头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言喻。一大家人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大家不分老少,相互夹着菜,相互敬着小酒,相互祝福着,尊老爱幼的传统此时此刻体现得淋漓尽致。劝吃声,劝酒声,谈笑声,祝福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此时此刻,幸福装满了一屋,有的还偷偷从门缝窗户溜了出去,跑得很远很远。我想:要是这样的相聚永远不散,那该有多好啊!

吃好年夜饭,舅妈百般挽留我和妻一起与表弟表弟媳打打小牌,一边耍,一边守岁。我和妻惦记着岳母,想着妻弟小夫妻俩肯定已被同村年轻人邀去一起打牌去了,她老人家没人陪着挺寂寞的。于是,想趁天黑前回去陪陪岳母说说话,与岳母一起守岁。说了我们的想法,小舅妈眼睛一下子湿润了,接连点头,说:“去吧!去吧!”妻一一为表弟孩子和小舅妈包了红包,发了压岁钱,然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小舅妈家。

岳母家村子与小舅妈家村子相隔大约二里路,中间无障碍物,甚是宽旷,两村相望隐约可见。

与妻出了小舅妈家村子不远,妻带着心疼的口吻对我说:“你看,妈站在河塘埂朝我们这边看呢!”我说:“哪里啊?我怎么就看不见呢?”“你等一下子再瞧,肯定是我妈在盼我们回家。”妻很有把握地说。

妻眼神好得出奇,没出嫁前,每次舅舅家有人去她家,出了村口,妻就能看得真真切切,一次也不会看走眼。

我们一路顺着弯过来曲过去的小田埂向前走去。到了一半路途,妻又让我往岳母家门前塘埂方向仔细瞧,这下我瞧清楚了,是岳母的身影,岳母站在塘埂最高处翘首相望着我们。见此情景,我不由得一下子想起了朱自清笔下父亲的背影,与之相比,那是何等的一致啊!

是啊,一年到头,妻至多与岳母相处不过小几日,岳母怎么能不盼呢!想到这儿,我们脚下的步子不知不觉加快了许多。

到了岳母跟前,我刚要张口问:“妈,您怎么站在这里啊?”还没等我开口,岳母就关心起了我们:“你们怎么回来了?不在小舅妈那里多玩会儿?怎么没打牌?晚了就不要回来,在小舅妈家歇息一晚也好吗!”我笑着说:“要是不早点儿回来,不知您还要站这里望多久呢!”岳母笑而不答,只说妻弟小夫妻下午四点左右就被村子里的好友邀去打牌了。听了岳母这一说,我和妻对视而笑,都说:“妈,我们早预料到您一人在家,才回来陪您的。”岳母听了,又连声说:“不打紧!不打紧!还好,伢在家呢。”伢是妻弟孩子,性格与他爸爸一个样:忠厚谦和,不善言辞。我和妻一听,忙说:“那好呀,就我们四个打麻将呗。”

到了家,取出麻将牌,三代凑一桌打起了麻将。在吵闹声、欢笑声、搓麻将声、鞭炮声中,我们连战了四个多时辰,最后战局挺崩溃:三个大人输给了伢。

伢兴奋得前俯后仰,手舞足蹈……这哪还是昔日那个“三棍打不出个闷屁”的伢呦?

三个大人输了钱,见伢如此高兴,心里虽有不服,也只能自我安慰:这不就是过年吗?过年,输点儿小钱算个球啊!过年,快乐最重要。如此一安慰,心里顿觉舒畅多了。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焰火照亮了整个夜空,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历代的诗人墨客总是以最美好的诗句,赞颂新年的来临。王安石的《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极其真实地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

此刻,妻弟、弟媳打牌回来了。看脸色,不温不火,估计麻将战绩平平。果不其然,听妻弟媳说,他们俩赌局一开始,手气相当的不错,可到后来,据赌规调了方向,换了座儿,牌运就停滞不前了,一开始赢到手的钱在最后时间又吐了回去……唉,真是……可惜,可惜!大家说罢,一笑了之。

屋外爆竹声一浪胜过一浪,夜空在烟火的妆点下绚丽无比。大家尽情放着鞭炮烟火,喝着浓郁的香茶,吃着甜蜜蜜的糕点,嗑着香脆的瓜子,庆祝新年的来临。

大年初一,晚辈们相继来给岳母拜年,甚是热闹。上午妻弟小夫妻忙着做饭,我和妻一边陪伴岳母谈心说话,一边招呼来拜年的客人抽烟、喝茶、吃糕点、嗑瓜子。午饭,大家没敢贪杯,只草草吃了些饭菜,就收碗拾桌子了。因为大家都惦记着下午打麻将赢钱,得好彩头呢!

打了一下午麻将,几乎没什么输赢,大家皆大欢喜。

散了麻将,我与妻陪伴岳母随表弟回到小舅妈家吃了晚饭。晚饭过后,由表弟开车送我们到居住在县城的妻妹家。

初二在妻妹家待了一天。

初三一大早,表弟开车送我们至南京,然后我们转车回到了淮安。

这个春节,我们过得很充实,很快乐,很幸福!

过年过年了篇六

大年初三一大早,我还在被窝里蒙头大睡,妈妈说:“小懒虫,快起床。咱们今天要回老白寨”我一骨碌爬起来,穿好衣服。我们就出发了。爸爸车开得飞快,一个的小时就到了。

城里的雪化的差不多了,但老白寨的雪厚的像一层厚被子,我刚一进门就看见爷爷绑的秋千,爷爷还在院子里放了一个大鼓还有一个大箩,爷爷、爸爸、姨夫、哥哥和我一起敲锣打鼓,妈妈和二姨三姨四姨一起扭秧歌。一院子的欢声笑语。我看见墙角边有一个比我还高大的空油桶,我和爸爸一起把它滚到院子中间,把炮放在桶里放,炮的声音就像爆米花似的。我们又抱来硬柴放在桶里点燃,把桶推进家里。一大桶的火让屋子里一下子暖和起来,大人们在家里一边烤火一边聊天,小孩们在外面打雪仗。

我喜欢在爷爷家。

过年过年了篇七

今年,我是在杭州过的,以前每年都是回爸爸的老家仙居过的,这次是姥爷姥姥过来我们一起在杭州,因为外公外婆,舅舅,舅妈和表弟都在杭州,所以我们这么多人就在一起吃年夜饭,也好热闹一点。

我们的年夜饭是在饭店里吃的,那家饭店很大。我们找到了我们订的桌子,六点左右我们就开吃了,我们大家先干杯,我们祝姥爷姥姥外公外婆身体健康,他们也祝我考试考一百分,然后给了我一个红包,上面写着“学业进步”,我正要打开来数钱,外公却不让我打开,叫我晚上再打开,因为压岁钱是要年三十晚上再打开的。

吃的时候,大人们一起聊天,叮嘱长辈要注意身体,平时想吃什么就买点来吃吃,不要太节省了,有空多锻炼,多去体检,平时大家都工作忙,聚在一起的时间不多,所以对长辈的照顾也比较少,所以要自已照顾好自已。

他们也对我说,叫我不要老玩电脑,多看点书,不要太懒,多做练习,多运动,多出去走走,不要窝在家里。长大一岁了,要懂事了。

吃完年夜饭,我打开红包,再放回去,心里盘算着怎么花这些压岁钱,刚才吃饭时大家说的话和举杯的情景在我脑子里久久不能忘记。

过年过年了篇八

啦!啦!天空还没有亮起来就听到窗外的鞭炮声碰碰的响!

拉开窗帘看到家家户户都在贴春联,小孩子们在楼下放着鞭炮,老爸让我赶紧起床,因为姥爷和姑姑一会儿过来接我去大爹家。今年我不和老爸老妈了,我要和大爹他们一起,因为我和王乐乐早已约好一起啦!洗漱完不久姑姑和姥爷就在楼下等我了,跟爸妈道别后就拎着一大包衣服就跑下楼了,然后又回姥姥家把姥姥接上就出发了。

我大爹家在达拉特旗,中午十二时左右我们到了大爹家,我一进家门看到妹妹在玩电脑,我说:“王乐乐”,“哥哥你来了”妹妹见到我高兴地笑了。吃过午饭后我和妹妹出去放了一会儿炮就回家了。傍晚时妹妹的大舅找来了两袋炭跟一些树枝,准备在空地上堆火笼,我和妹妹还帮忙把火笼堆起来,过了一会儿大妈就叫我们吃年夜饭了,有饺子、羊肉、猪肉、鱼……非常丰盛,其中大妈在饺子里包好几个硬币,吃饺子的时候妹妹的姐姐吃上了一个硬币,然后妹妹吃到了硬币,就我一个人没有吃到硬币。吃完饭后我们一起点着了火笼,大家高兴地围着火笼转,这时大爹从车库里拿出很多的炮,有喷花的、飞天的.、转的……各种各样的礼花炮把天空装扮的绚丽多彩,我和妹妹玩的高兴极了,到了十二时外面有很多的花炮放起来,就像是一个大花园一样!虽然老爸老妈不一起,但是我还是玩的很高兴!我想现在该给老爸老妈打电话拜个年了。

过年过年了篇九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每到这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外来打工者都急急忙忙地收拾行李,准备回家,拿着一年的工资,心中暖洋洋的;我们小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心中美滋滋的,等待着家长们的夸奖……大街上、小区里、超市中,到处都洋溢着喜气,一派热闹的场面。

今天是大年三十。早晨,金色的阳光撒满大地。家家户户贴着“到福”和。

对联。

还有挂着红灯笼。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纷纷脸带微笑地走向各个市场有的购物有的观赏一片欢乐详和的景象。

到了晚上7点钟,我先看年货,8点钟了,《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晚会的节目很精彩:有优美动听的歌曲,有幽默风趣的小品,还有滑稽逗人的相声………节目丰富多彩,看得我眼花缭乱。

“当当当……”随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烟花和爆竹便齐鸣起来。我和哥哥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烟花,点燃了烟花筒,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弹升到了空中,在一瞬间爆炸了,那爆炸了的烟花仿佛是一朵美丽的莲花在空中展开了花瓣,这时,一颗颗烟花又从烟花筒中喷发,像无数明亮而璀璨的流星,在天空中一闪而过……天空中还闪烁着其他的烟火,它们有的如一串串珍珠,有的如一颗颗流星,有的如一朵朵菊花,有的如一条条瀑布……让我目不暇接。一声声响亮的爆竹声,一朵朵光芒四射、灿烂无比的烟花,在天空中飞舞,各式各样,五光十色,把天空点缀成一朵鲜花,夜空顿时变得光彩夺目。此时的场面,被笑声、鞭炮声、喊声、乐曲声合成的旋律包围着,真是热闹极了。

到了初一,就是拜年的时候了。早晨,我们洗漱过后,吃早点,早点吃的是稀饭,家乡的大年初一早上有“不杀生”、“不吃荤”的风俗。吃过早点,我们兴高采烈地出发了。到了别人家门口,进到别人家里面喝茶和别人说新年好。从村头走到村尾。

今年这个春节我过的真是太有意义了,我真是快乐!

过年过年了篇十

一年结束了,在除夕夜是团圆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的,庆祝一年平安结束,新的一年好的开始。

在除夕这天,家家都忙着贴。

春联。

我们家也不例外而且每年家里的。

对联。

还是由我来贴的。其实这贴对联的学问也蛮大的,你去年时只要一看这对联你就会知道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里的希望和打算,也会知道在过去一年里这家人家里发生了什么喜事,你看这对联神不神呀。

除夕夜是最难忘的一夜!

我盼望的新年来了。我们这里的新年可真热闹,我们一个个喜气洋洋的,有些人扎了彩龙有些人扎了彩狮,还有的扎了狗……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了红艳艳的对联,挂上了五彩缤纷的灯笼,真是美丽极了。

吃过年饭,大院里开始热闹起来了,大家都开始放烟花了,我也跑回家拿烟花出来了,我那几个伙伴们也回去拿烟花了,我小心翼翼的拿出一个“大地开花”点燃引线,过了一会儿冒起了火星,眨眼工夫就在天空中开出了一朵鲜艳的花朵。这朵花到处乱跑,一会儿变红,一会儿变绿,把我们看得眼花撩乱,好像片地开满了鲜花。“真好看!真好看!”邻居的小妹妹也高兴地跳了起来。

我又点起“百话争艳”。引线越烧越短不一会儿,蹿起一人多高的火星。着火星像炼炉里飞溅的火花,又像公园里美丽的喷泉,向四处飞溅。这时,远处半空里蹿起一颗颗“魔术弹”,就像战场上的信号一样,一会儿喷出红色的,一会儿喷出绿色的,把天空照得如同白昼。

过年过年了篇十一

伴随着一家人忙碌的身影,我于是知道要了,呵呵……了,母亲和小姑去超市狂购了一番年货,看看,满家都是她们买的年货,这可也太多了吧。呵呵……再看看父亲,他一个人忙的不行啊,快来我去帮帮他吧。于是我和父亲一起贴了春联和福字。恩真正到了的那天晚上那可是让我难忘的一个夜晚啊。家里所有的人那是一个忙碌,跑来跑去的。

看看餐桌上摆的一桌子菜,好丰盛呀!开饭了没一会,在父亲的催促之下我开始给爷爷姥姥父亲母亲敬酒了。吃过饭没一会就听见父亲在楼下喊叫的声音。爬在窗户上一看。哇!好漂亮的烟花啊,它们虽然那么的漂亮但是很快就消失掉了。看的我们正起劲了,只听见小姑在叫我,回头一看,呀春节联欢晚会已经开始了。

过年过年了篇十二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同父亲一起回到重庆远郊的老家,进屋正值大年三十,晚上,我们就守在土墙一角的地灶边,地灶里燃着碗口粗的柴火,从屋梁上悬吊下块是块的猪肉,也就这时,我才知道,农村的腊肉就是这样,由地灶,或火塘边的柴火长久熏成的。

吃了晚饭,就将就炒菜的那口大锅,仅用刷把刷二下,便盛上水烧着,烧热后,就是洗脸洗脚水,油腻腻的。洗脚时,大家相互吩咐,要洗过膝盖,说是要翻过一年的山。

洗后脚脸,大家又围守在土灶边。这时忙完事的大人们也陆续围拢过来,开始拉起家常,从今年的收成到明年的盘算,从家里的这个娃儿扯到另一个娃儿,一个一个地扯到,扯完了,就摆龙门阵,说笑话、讲故事。我毕竟走路走累了,想睡觉,可堂哥堂妹们说什么也不放过,说今天守岁,可不能睡觉,睡了觉的话,明年年娃娃就进不了家门。再困、再累也要等到十二点以后。现在想来,那真是一段挺惬意的经历。

那个时候,城里的人大多在农村,城里人春节放假回老家,几乎成为大家一年之后最快乐的事。回到老家,遇到第一件事,就是吃团年饭。这团年饭,按说是在大年三十吃,可在乡里,一个大院子,几道梁、几道沟,转过去转过来都是亲戚,不可能都排在大年三十,所以常在大年二十四五就开始吃转转,一直吃到三十晚上。大年三十晚上吃过最后一顿团年饭后,第二天春节就开始吃汤元,吃团年饭自然是为了团年,至于为什么要吃汤元,并且以后每到一家,吃饭前,都得先吃一碗汤元,就不知道究竟为什么?有的说汤元是圆的,吃到肚里,一年都顺滑,也有的说:是为了日子滚得快。这后面的一句,可能是说的笑话。

从吃汤元的一天起,到大年十五,整整十五天就走人份,即窜亲戚,其间也赶集,但主要还是窜亲戚,大人小孩,走在山坡田坎上,一溜溜的,这期间,一个沟里,常能看到好几串,大队大队的人马。窜一家,少不了又是吃上一顿。腊肉,酥肉、夹沙肉、烧白、糯米元子常是桌上的佳肴。

大年十五,也就是距春节还有十五天的日子,据说在农村也是挺闹热,可惜,城里回老家的人,一般都玩不了那么久,自然我也就不大知道老家的人都玩些什么。现在从电视与书里也就知道,有观灯,看谁的灯笼做得好,现在已演变为一种文化与艺术。父亲老家在大山沟,较穷,没有观灯的习慣,甚至连挂灯的习俗也没有,其闹热程度自然比不上我国江南一带。但虽不观灯,家家口户贴门联还是少不了,挂灯的目的,还是实实在在付诸于行动中。

“灯”,火字加一个丁字,丁,即男也,也就是祈求丁如火永续的意思。求儿为上,也许并不亚于我国江南一带,以至要倡导计划生育,多数家庭都有七八个娃儿,一般最少有两个以上是儿娃子。那个时候,娃儿虽都有自己的名字,但一般不直呼其名,按其排序:张三、李四、陈五、周六、刘七、王八一阵呼唤,或按其体貌:黑娃、黄(毛)妹、胖礅、狲猴子等一阵地乱叫,就是现在有人还有这些别称。

时过境迁,现在老家“”不知咋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4434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