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写景我的故乡范文(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05:56:40
高三写景我的故乡范文(13篇)
时间:2023-11-26 05:56:40     小编:文锋

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学习效果非常重要。写总结要客观真实,实事求是,不夸大和缩小自己的成绩和表现。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总结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三写景我的故乡篇一

“我的家乡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这首歌描绘的是我的故乡,“东北”。

奶奶家坐落在东北的一个小乡村,那里的房子是一排排的瓦平房,没有大城市的拥挤,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小院。东北的四季也特别分明,有别于四季常青的南方。

春天,奶奶家门前的大白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屋顶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滴滴答答的从屋檐上掉下来,一下子万物复苏,小草房里的小绵羊醒来了,一下子从羊妈妈暖洋洋的怀里冲出来,在微微青绿的草地上尽情地玩耍。

夏天,大白杨长得高大无比,树下摆着一台石凳,每逢休息时,有些人坐在石凳上乘凉,有些人在坐着听评书,有些人坐着织毛衣。门前的草地也变成了深绿色的,晚上时不时还传来一阵蛙叫声,我忽然想到了一句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秋天,白杨树的叶子变黄了,一片片落下来,好像金色的海洋!远处的稻地也由绿军装换成了金色的长袍。这时,村里的人们抬着一篮一篮酸甜可口的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的药材回来了。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充满了丰收的喜悦。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地上积满了雪,到处都是白茫茫一片,大家都裹得像粽子一样,冷得不想出门,鸡、鸭、鹅,都早早的回窝相互依靠取暖了。小绵羊也匆匆的躲回到羊妈妈身边不肯出来了。

我的故乡一年四季景色宜人,真是美丽的大植物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高三写景我的故乡篇二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离,碧山还被暮云遮。

——题记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回到阔别十几年的故乡,这就是他日思夜想的故乡,儿时的他就是在这片土地上成长,嬉戏。故乡依旧是那么安静,祥和宛然是一个慈爱的母亲,夕阳西下,更是平添了几分亲切。

走在这里,他仿佛从一个长长的梦中醒来。

终于,进入了梦中的'小巷。

他又看见了那棵古老的柳树,阅尽沧桑,它还活着,老态龙钟,枝叶葱茏。

泪眼汪汪,往事历历在目。这棵柳树下奶奶抱着他哼着小曲等待他的父母下班回家,这棵柳树下,母亲摇着大蒲扇,父亲替他辅导功课,这棵柳树下,他与伙伴无忧无虑的玩闹,办家家酒……随着年龄的增大,这棵柳树成了他童年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了生计他离开了生他育他的故乡,一走便是十几年,丝丝乡愁无时无刻不在占据他的心,他在小院里种满了百合。

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思。春去秋来寒暑交替,门前的杨柳不知开了几次花,院中的枣树不知结了几番果。不变的是他那份浓浓的思乡情。每逢中秋他都会摆出八仙桌,独自一人在月下借酒浇愁来平去心中的哀伤,回忆着故乡的一草一木。清风吹来,落花如雪,在风中扬扬撒撒,是要去他的故乡吗?花儿,请等等,请带上他的乡思,寄给他久违的故乡。

……再过几天,他便可回到故乡,夜沉沉但并不静。躺在床上辗转难眠,索性起身漫步再小院中。夏夜的晴空撒满了无数的星斗,弯弯的一道新月浮在远出的树梢上,他是那么细小,玲珑,象漂在水上的一条小船,这条小船将载着一颗思乡的心漂向开满百合的故乡。

一滴水能诠释大海,一片绿能证明生命,一种牵挂,可诉说他对故乡的思念。

情系故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三写景我的故乡篇三

思念的故事总是发生在秋天。

看着满地火红的枫叶,我突然意识到,已经是深秋了,徐徐吹来的凉风,带着模糊的回忆,把我的思绪带到了故乡的深处。

随着一声啼鸣,似乎有一轮旭日从山的另一边缓缓升起。虽然失去了夏天的温暖,却更加清新宁静。几声鸟鸣从幽深的山谷里传来,在森林里飘来飘去,轻抚着心脏,让它跳动的节奏渐渐平缓,让沉睡的心开始苏醒。人们纷纷从家里出来下地干活,一缕缕青烟从烟囱里飘出来,一直延伸到天空,让蓝天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让它更加迷茫和遥远,以至于完全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我喜欢家乡的早晨。

斜雨湿漉漉的黄昏,空气仍残留着雨水的湿润,夕阳尚未落山,但光明已不在。天空清澈干净,让人心慌。连绵的山野像时间一样延伸到天空的尽头,除了枯黄的叶子,那只是虚空。在天堂的旷野里,四季的色彩是一波无字的.流动,堆积着欢乐和逃避。寒烟缭绕,天空映在波浪上,金黄在那里奔涌流动,使雾气染上了生命的色彩。夕阳的余晖淡淡地流淌,直到充满了整个故乡。萧瑟的山川,在这充分的倒影下,抹上了一层耻辱,静静的流向天空的尽头。终于,夕阳西下,又带来了和平。

我喜欢家乡的黄昏。

夜色越来越浓,黑色覆盖了山顶上方的夜空,充满了深邃与静谧。闭上眼睛,让呼吸和心跳平静下来,让血液不再躁动,用心聆听晚风的呢喃。云不再紧,朦胧的月色开始落在大地上,但朦胧却清澈无瑕。月光轻轻地流过森林,荡漾着我的呼吸,四处蔓延。夜在小屋里灯光下肆意偷听谗言,渐渐入睡,等待明天的日出。

我喜欢家乡的夜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三写景我的故乡篇四

从很久以来,我都无法不带有浓重的感情色彩去看待我的家乡。养我生我的地方,那里绿树如荫,那里让我春风迷醉。那里,生我养我几十年。那里永远在我的心底里留下一个眷恋。我记忆里的故乡,你是否应为我长时间不去而偷偷变换了模样,记忆里等到故乡,你是否应为我孩童时的天真现在消退了五彩斑斓,记忆里的故乡,你是否应为我长时间心也未到而偷偷改变童年的模样。记忆里的故乡,我亲爱的模样。

我这里指的故乡是我外婆家,那个有浓密深林的地方。那里阳光照耀在我脸上的时候,琉璃色彩映在我脸庞。那里春风吹拂我的散乱的头发,都能给我二月的芬芳。那里青春的颜色,醉人的芳香。那里到饭点生起来的缕缕炊烟。每每都是幸福的场景,村里人一生的幸福啊,感恩呀,都仿佛要交待给这岁月的恬静美好。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不是都市里人的渴望的生活吗,但是当他们真正溶于这种状态里,庄稼人,农村人。他们也开心着,肆意着天时的美好和盼望。

我又想起我外婆的模样,现在她已经去世两三年。但是在我心里的影子,永远没有消减。永远温柔亲密的微笑,永远爱着我们的慈祥目光。到现在。我都深深怀恋。作为一个在外婆家长大的孩子。我有理由。也有立场说我是热爱我外婆多过我妈妈的。我妈在我的生活里的确扮演着很不同寻常的角色。但是外婆啊,她和我的故乡,一切在我的孩童时期,留下过难以磨灭的记忆。如果说我还能爱着什么的话,我爱我的外婆,我爱我的记忆里不再衰老的外婆,她并没有死去和消亡。她永远在我的脑海里。深深的脑海里,永永远远的活着。

而且以一种神秘神奇的力量推动我如今的成长。

梦里又是那条泥泞的小路。

曲曲折折的。

放眼望去。

还能看到故乡。

天上的太阳和云。

都随着风里的歌。

咿呀的歌唱。

故乡,故乡。或许我回不去的地方。

高三写景我的故乡篇五

我的故乡是一个安静偏僻的小山村,没有什么风景优美的名胜古迹,有的只是一份静谧和美好。小路两旁的茅草引领着整个春天,而雨总是悄无声息和迷蒙的。撑一把雨伞,行走在羊肠小径上,你会闻见一股属于大自然的、泥土的芳香。

这就是我故乡的全貌?不,不。它还是绕屋流过的小溪,起伏的山峦,迎风开放的桃花,夏夜里的萤火虫和蛙鸣;它也是在秋风中舞蹈的芦苇,它也是冬日里温和的暖阳。不,对于一个深深爱过的人来说,穷尽所有言辞都无法描摹出故乡的身影。如果你不曾赤足在松软的泥土里奔跑,不曾在烈日下挥舞着镰刀,不曾枕着青草的气息酣然入睡,你便永远无法体会到故乡的柔软与美好。

童年时最喜欢的事情,便是坐在故乡的池塘边上,看一场夕阳。水流环绕,不见波澜。偶尔,一条小鱼悄悄探出脑袋,小心翼翼地吐出一个泡泡,水面泛起微小的涟漪。太阳像一个燃烧殆尽的大火球,一点一点地沉入群青深处,整个世界都像被镀上了一层金色,像一块金色的蜜糖,整个人被包围其中,映得人心里也暖暖的,颇有一种怀旧电影里的味道。鸭鹅三五成,浮游玩水,扑扇翅膀,撒下点点银珠。远方炊烟袅袅,有一老者持竿钓鱼,神态悠闲。五彩斑斓的晚霞也悄悄把草地染成了黄色锦缎。这场景似梦一般,又像一幅缥缈的水墨画,更像是一缕轻烟,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诉说着故乡的味道。

光阴的马匹飞快,它踏过青春,踏过希望,也踏过天真烂漫的童年。故乡,虽是极简单的两个字,却总能拨动人心中最脆弱的弦,承载起游子最深刻的想念。她像一个迟暮的老人,在远方遥遥望着,等待她所哺育的孩子归来。

高三写景我的故乡篇六

夜,静谧而又充满神秘,深远而又显得旷达。我和小伙伴们便在这凹凸不平的土路上捉着蟋蟀、萤火虫,老人们摇着昏黄的蒲扇,天南地北的谈着,偶尔,也传来一两声犬吠。

清晨,我总会跟随着妈妈去小溪边洗衣。清清的流水,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绵长而又动人的故事。每次我都忍不住跳金溪水中,用脚踩踏溪水,飞溅起的水花打落在我的身上、脸上,那感觉真的很爽。一会儿,全身湿透的我,就会被妈妈拎了回来,溪边的大婶们“哧”的都笑了。雨过天晴之后,我们这一群“野孩子”拿上小桶、篮子去堵住那涓涓细流,晕头转向的鱼儿便成了我们的“战利品”。火红的夕阳映红了半边天,也映红我们的笑脸。

现在,一座一座小洋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每天清晨,家家户户门前的水井便咿咿呀呀的唱着洗衣谣,站在楼上,向远方眺望。那漫山遍野的果树上的果子让人垂涎三尺,金灿灿的橘子,红彤彤的石榴,绿油油的栗子,啧啧,真是可望不可及。我一口气冲下楼,跑上山,如小猴子般左摘一个橘子,右摘一个石榴。我站在树下,那绿的发亮的栗子实在让我望而生畏,唉,栗子呀,你要是不长刺儿该有多好啊!回想到这里,我不禁笑了,笑我的嘴馋,也为故乡的发展而高兴。我很清楚这都是国家的富民政策实行的好。

路在无休止的延伸,我在心中默喊,山青水秀,美丽富饶的红安,我为你骄傲,国富民强的祖国,我为你自豪!

高三写景我的故乡篇七

我的故乡是一个安静偏僻的小山村,没有什么风景优美的名胜古迹,有的只是一份静谧和美好。小路两旁的茅草引领着整个春天,而雨总是悄无声息和迷蒙的。撑一把雨伞,行走在羊肠小径上,你会闻见一股属于大自然的、泥土的芳香。

这就是我故乡的全貌?不,不。它还是绕屋流过的小溪,起伏的山峦,迎风开放的桃花,夏夜里的萤火虫和蛙鸣;它也是在秋风中舞蹈的芦苇,它也是冬日里温和的暖阳。不,对于一个深深爱过的人来说,穷尽所有言辞都无法描摹出故乡的身影。如果你不曾赤足在松软的泥土里奔跑,不曾在烈日下挥舞着镰刀,不曾枕着青草的气息酣然入睡,你便永远无法体会到故乡的柔软与美好。

童年时最喜欢的事情,便是坐在故乡的池塘边上,看一场夕阳。水流环绕,不见波澜。偶尔,一条小鱼悄悄探出脑袋,小心翼翼地吐出一个泡泡,水面泛起微小的涟漪。太阳像一个燃烧殆尽的大火球,一点一点地沉入群青深处,整个世界都像被镀上了一层金色,像一块金色的蜜糖,整个人被包围其中,映得人心里也暖暖的,颇有一种怀旧电影里的味道。鸭鹅三五成,浮游玩水,扑扇翅膀,撒下点点银珠。远方炊烟袅袅,有一老者持竿钓鱼,神态悠闲。五彩斑斓的晚霞也悄悄把草地染成了黄色锦缎。这场景似梦一般,又像一幅缥缈的水墨画,更像是一缕轻烟,萦绕心头,挥之不去,诉说着故乡的味道。

光阴的马匹飞快,它踏过青春,踏过希望,也踏过天真烂漫的童年。故乡,虽是极简单的两个字,却总能拨动人心中最脆弱的弦,承载起游子最深刻的想念。她像一个迟暮的老人,在远方遥遥望着,等待她所哺育的孩子归来。

高三写景我的故乡篇八

随着气温的降低,昨晚下雨时的雨中不时的夹着雪花。下了夜班,我带着疲惫和寒冷回到宿舍。宿舍虽然已经开始供暖,但突然的降温让我感觉不到一丝温暖。我躺在冰凉的被窝里面,看着窗外的雨夹雪,拨通了远在老家外婆的电话,本想向她们问寒问暖,没想到年迈的她们一直嘱咐让我穿暖盖厚别冻着,外婆说:“我和你外爷天冷时吃过饭没事就不出去了,家里的炕烧的特别热,我们坐在炕上看看电视、听听广播,一点都不冷,你不用担心,把自己照顾好。”土炕,多么温暖的地方啊,尤其是此时的我特别怀念小时候故乡的`土炕。

小时候,故乡的人都是一家人住在盘有大炕的窑洞里,炕上铺的全部是纯手工的羊毛擀毡。春秋的时候一晚上烧上一把柴禾,炕上的温度不高不低,睡在炕上特别舒适。尤其像此刻的天气,躺在土炕上那才叫幸福呢,地下放些柴火,把炕不时的烧着,整个窑洞暖暖地。全家人坐在热炕上,爸爸看着电视剧,妈妈做针线活,我们孩子们玩一些破旧的扑克牌等游戏,吃着自己种的炒麻子或者炒瓜子,闻着灶火里烧过的柴禾味、土腥味,感受到家里特殊的温暖味道。此刻回想起那些情景历历在目,瞬间有一种暖流涌上全身。冬天里,土炕几乎一直都是热的,坐久了几乎是烫的,必须挪下位置,要不屁股实在烫的受不了。微微的柴禾里孩子们放些土豆、红苕,不一会儿土豆、红苕的焦香味就充满了整个窑洞。到了吃饭时候,妈妈把盛好的饭递到家中每个人的手中,一家人盘着腿坐在土炕上津津有味的吃着饭,中间放着一个瓷盆,里面放着或稠或稀的农家美味。坐在炕上吃饭就必须盘着腿,否则只能把腿吊在炕栏边上,舒展不开,就像坐火车是卧铺和硬座的区别。

冬天时,每逢家里来了客人时,首先就招呼客人鞋脱了,快快上炕,炕上暖和。晚上睡觉时就会把客人安排的睡在炕头上,就像现在我们上食堂吃饭的上席一样,也是特别有讲究。快到过年时,炕头处放着起面盆、生豆芽的菜盆等,上面盖上厚厚的棉衣,过上一天就能吃到妈妈蒸的馒头,那是不添加任何一种添加剂的原生态美味。有时候炕上还捂着黄酒,那是那个没有饮料、啤酒年代过年时最美的饮品。

故乡的土炕有我太多的回忆与思念,在孔窑洞、那盘土炕上,我们全家人度过了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风风雨雨,承载了太多的回忆,孕育了香甜的美梦!如今我已离开了土炕炽热的怀抱,却留下了思念的根。此刻,我多想再次回到故乡的窑洞,在那暖暖的土炕上甜美的睡上一觉!

高三写景我的故乡篇九

我的祖国地大物博,我的祖国历史悠久。我的祖国是东方巨龙,世界强者,我的祖国就是————中国。

从炎黄二帝到末代宣统,从通商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历经沧桑,面对严峻的考验,生死的较量,而从不畏惧,上下5千年展示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魅力;上下5千年,展示了中华儿女不畏艰难,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永不衰竭;中华民族,欣欣向荣;中华民族,永远是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循着历史沧桑的年轮,顺着奔腾不息的长河,中华民族恢复了龙的面貌,迎来了华诞64周年。64年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64年代对外战争胜利,70年代中国任联合国五大常委之一,改革开放,收复香港澳门,神舟火箭发射,中国取得了多少伟大成就。我想说,亲爱的母亲啊,你是儿女们生存的源泉,你是华夏子孙的骄傲!!!

中国,中国,文明古国;中国中国,世界强国;中国中国,永盛不衰!

高三写景我的故乡篇十

的情感。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我们只有读书才能变得聪明。

儿时,五颜六色的小人书是我的最爱。短小的文章,精美的图画,将奇妙的故事活灵活现的展示出来。每当翻开这些有趣的书籍,就让我陶醉在这片知识的海洋之中。同时,也使我积累了更多词汇和知识,让我在成长的道路上踏出了第一步。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眼,我已经是九年级学生了。因为我热爱读书,所以养成了饱读诗书的习惯。不仅读书的种类更加丰富了,而且数量也增多了。《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这些书籍都让我受益匪浅。其中,《鲁滨逊漂流记》给我的启示是:只有奋斗,才有出路。当一个人独立生活的时候,也要乐观、充满信心的对待生活,因为人不应该被困难吓倒,而应该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战胜困难。

记得有一天,妈妈要出去有事,在家里吃饭,而爸爸正好出差了,中午只有我自己一个人在家。妈妈刚走,我便拿起现在正在阅读的书——由丹尼尔·笛福创的《鲁滨逊漂流记》。我细细的品味着书中的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甚至每一个字。品味它哪里写得好,换上什么字或词语会更好。我认认真真地读着,生怕错过了一个精彩的片断。一会儿,我被主人公一个惊心动魄的危险冒出一阵冷汗;一会儿,我又被他独自困在荒岛上感到恐惧;一会儿,因为他脱险得救而感到高兴;我完全进入了书中,自己好像就亲临其境一般。

书,能带领我们走入远古时代,让我们了解恐龙的生活世界;书,能把我们带到一个幻想、快乐的世界中,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书,能引领我们走向未来,让我们逐步登上科学的顶峰。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如果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如同鸟儿没有翅膀。爱书吧,朋友,有了书,你的生活会更加充实、精彩,人生会更有意义。

最爱摩托车声。

“恼火!吵死人,还让不让人休息。”我咬牙切齿的埋怨着。母亲却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着,她倒是不觉得车声吵耳。

父亲是经营摩托车的。全家都靠父亲拉客的钱来维持生活;母亲有时也会出去打货来卖,不过母亲的那点钱还不够自己的生活,更不要说宽裕。

每天夜晚母亲只有听见摩托车声,她都要去看看。窗下的巷道里没有灯,因此,母亲经常误认为是父亲,把人家搞得是不好意思。渐渐的母亲越来越能准确掌握父亲回来的时间,最重要的是熟悉了父亲的摩托车声。

我从学校上完晚自习回到家里,结束了使我苦不堪言的学业,纵身一跃跳到了床上,细细地品味这来之不易的时间——打开电视机欣赏一下异域的风情……。母亲正在做饭,但她却不时地跑过来,忽而向窗外东张西望一番,似乎若有所思的样子……忽而跟我争摇控板看新闻,一看就没完,还不时发出几句把你搞得快要崩溃的话。母亲的精力还真旺盛。

电视报道:一旅客住店时被人盗了财物;一名出租车司机被一伙犯罪团伙抢劫被打成重伤;达县——盘石路段发生滑坡事件。于是,她便开始问我:父亲现在情况怎样了?怎么这么晚还不回来?难道出事了吗?她就这样疑神疑鬼的。我被她差点整成**。没有看见父亲,母亲是一脸忧郁的样子;我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酸楚和温馨。母亲老是不停地向外张望着。慢慢的我也习惯了。母亲把做好的饭菜端上了桌,出门去迎接父亲去了,还嘱咐我们不准先吃。从放学到现在已经足足3个小时,母亲还真是有耐心。一进门我便看见母亲那一脸幸福的微笑,那笑容是多么的无暇和纯真。吃饭了,母亲总是请父亲上座,先吃,把好吃的先夹给父亲吃。我嘟嘟嚷嚷着说母亲偏心,但那顿饭母亲吃得很高兴。当我们吃过饭后,全家人都坐在床上对着电视机看了起来,寂静的夜空中不时的传出一阵阵欢笑声和谈话声。

摩托车声停了,夜晚沉寂了,母亲的心也安定下来了,全家都睡了。

高三写景我的故乡篇十一

着二胡,旋律悠扬、起伏跌宕,然后引来好多的乡亲常来欣赏。晚风中这些音符被揉碎,被放逐。然后飘散在悠长,悠长的黄昏小道上。

那时候田埂上、小河边、老树旁总会有一群小小的身影,村庄很热闹,很丰满,同时也很慈祥。

后来,村子里的年轻人为了理想,为了前程,背着沉沉的行囊,匆匆踏着乡间那泥泞的小路越走越远,只留下那一串串写满感叹号的深深足迹。

他们都涌向了喧嚣的城市,希望在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打下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从此故乡不在热闹,孑然一身。那离开故乡的游子,怀揣着故乡的希望,故乡的慈祥,踏上了另一段不一样的人生征程。

每一次回到故乡身旁,发现故乡又老了一些,从村庄的意像中分明读得出几分沧桑。走在高高的田埂上,没有拾稻穗的孩子们,没有了大树旁的阵阵笑声,榕树下也没有了祖父拉二胡的声声悠扬。

那天空中的排列整齐的大雁又在声声呢喃,它们也都回到了故乡,可在外的游子们,还有当年的那一群小毛孩子们现在都还在哪里呢?是不是都还想着这寂静得可怜的村庄呵。

故乡永远让人魂牵梦绕,根叶相连!多少个夜晚从梦中依晰能够见到你慈祥的容颜、苍老的身躯、与孤独的愿盼。

高三写景我的故乡篇十二

今天的中国人享受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奇迹,以及高度经济成长所带来的物质生活,这是老一辈们梦寐以求的。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成长起来的我,亲眼见证着我的祖国强大起来,改变着我的生活,改变着成长的足迹。

1986年出生在江苏宿迁的我是家里的老大,家中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和一个从小就寄养在我家的表妹。小时候常听爷爷说起,他的老家原来在河南鹤壁,上世纪50年代,因爷爷的家人无法继续养活家中的孩子们,在他12岁时就被卖到江苏。虽从河南到了江苏,但还是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一句“一家饱暖十家怨”道出了当时的窘境。后来爷爷成了家,当上了村里的会计,爸爸也成了乡里的老师。虽成了老师,但是当时这份工作却没有较高的报酬,工资少的可怜,只能维持我们兄妹四人的正常上学而已,吃好饭依旧是我们家的一大困扰。小时候最喜欢过年了,除了人多热闹,最重要的原因是过年就意味着终于有肉吃了。但是人多肉少啊,记得一次,我弟弟因多抢吃了一块大一点的猪肉,我们几个孩子却为了这一块大一点的肉引发了不小的“内战......大人们也就当是过家家一样一笑而过了,弟弟吃了肉的满足感依旧会在我的脑中闪过。现在说给我儿子听,他问:为什么不多买点肉啊?我竟一时无法对答。现在吃肉讲究肥瘦,讲究吃法,讲究花样,但在那时能吃上几顿饺子和几斤肉都是奢侈的事情。

后来,爸爸通过函授、考试正式成为了一名在编的教师,到镇上去教书了,工资也稍微高了点,于是家人商量着买了辆自行车。妈妈说,那时候爸爸追求妈妈的时候,每次去妈妈家都是借有钱朋友家的自行车,自己家实在买不起。现在爸爸说他考上了想买自行车骑车上班,而那时全庄也找不到一辆自行车。买自行车还得找关系,通过外公的关系,我家有了第一辆自行车——“长征”牌子的自行车,那时候的牌子是“永久”牌的,不过这“长征”牌自行车在当时成为了家中的宝贝啊,每天爸爸都早早起床,上班前用抹布把它擦得干干净净,下班回来第一件事情也是把它擦的一尘不染……而今满大街的小汽车成了代步工具,速度和舒适度是自行车不可比拟的。

妈妈说她嫁给爸爸的时候,住的是低矮简陋的茅屋,屋顶上有缝隙,天晴还好,一到下雨天,屋子就开始漏水,常常是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我小时候也住过那屋,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个傍晚,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眼看就要下雨了,全家就开始行动,爷爷到处找木棍,爸爸东家西家借梯子,妈妈屋内屋外找塑料纸,我们这些孩子也帮忙递家伙,费了一段时间,我们才勉强在大雨来临之前把屋顶盖上,虽然仍有些许滴落在凳子和桌子上,但是我们已经感觉很幸运了,至少那晚我们睡得很香,被子也是干干的。而今我家的房子在镇中心的小区,买的三楼,装修风格选的是北欧风,家具是现场打的,好不惬意。

想想昔日,看看今朝,天壤之别。偶尔我会和5岁儿子说起姥爷辈、爷爷辈、爸爸辈的事情,每每回忆,我都是感慨万千,从自行车出行到小汽车代步,从“屋漏偏逢连夜雨”到“家家户户有新房”,生活的变化不是一点点,是巨大的。广袤的农村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人的心里到人的脸上,吃穿住行玩乐用样样都有大变化,越变越好,这都得益于我们伟大的祖国。我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跟着祖国的步伐长大,我的家也随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发生着变化,日子越过越甜,生活越过越美了。相信祖国的崛起,相信我的孩子们也会越来越好!

高三写景我的故乡篇十三

“花再开的时候,各都有未来要走,让我道声珍重,曾有过的梦也都不再懵懂,时间就这样一点一点匆匆溜走,我们再也不能回到那小时候……”熟悉的旋律又在耳旁飘过,再次将我带回到那小时候。

当我还是小孩子,我住的是简单的瓦片楼,走的是泥泞的小路,过的是长满青苔的石板桥,吃的是亲手种的大米蔬菜,喝的是山间的清泉,赏的是路边的小野花,伴的是三五成群的小羊驼,玩的是随处可见的小野果,闹的是左邻右舍的小朋友……过得简单自然,活得幸福纯粹。还总是对着爷爷奶奶念叨,如果可以,我愿意一辈子这样生活,有山有水,有亲人,有朋友,不富有,但是我却有平凡的快乐。那时候的我,八岁。那是我八岁的时候生活的家乡,故乡的模样,慵懒的时光,平凡的梦想。

当我长大了一些的时候,它有了变化,我也跟着变化。我从村里转到了城镇的学校去上学,开始了我的“新”生活。新的环境,好像打开了我许多新世界的大门,许多我没见过的东西,让我应接不暇眼花缭乱。可能也正是因为这样,让我有点恍恍惚惚了,让我有一种不想回到我那平凡的故乡的感觉。后来有一次放假回家,听爷爷说村子要拆迁,我们可能要搬家,搬到我读书的地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竟然很期待这件事,难以掩饰的高兴,忽略了爷爷那一丝一闪而过的眼神,以及后来总是莫名其妙静默的他。我很惭愧,很多年以后我才懂。就这样,我总是期盼着时间可以快一点,让搬家的日子快点到来,我忘记了平凡简单的快乐,我忘记了幸福纯粹的感动,我想要的是车水马龙的触碰。那时候的我,十一岁。那是我十一岁时心中的渴望,生活的想象,繁琐的时光,却忽略了故乡。

再后来,经过两年半的时间,所谓漫长的等待,我终于如愿以偿,我们搬家了。村子也已经被夷为平地,只留下了那所学校当做工人的住宿。刚开始的我真的是异常兴奋,可是好景不长,半年的时间都还没有,我好像已经找不到当初那种喜欢与向往的感觉,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厌倦了。我开始想念以前邻里串门的日子,蹭饭的时光,我也想念春天的小溪流,夏天的小蝌蚪,秋天的小野果,冬天的小温热……我不喜欢周围的`装修声,我不喜欢处处修建的高楼,我不喜欢汽车的鸣笛声,我不喜欢抬头是乌烟瘴气……我很困惑,我很迷惘,以前我所喜欢的感觉,怎么都无疾而终。那时候的我,十五岁。那是我十五岁时故乡的回想,生活的迷茫,忧愁的时光,没有方向。

再后来,也就是现在。我上了大学,彻底离开了家,离我的故乡更是遥远。刚开始到学校的我,即使寝室静的出奇,我也总是睡不着。每次夜深的时候,我总是回想以前的日子,即使是阵阵蝉鸣,声声蛙叫,我都不会失眠。第一次放假回家,爷爷照常在车站等我,当我下车的那一刻,脚踏上土地的那一刻,我有一种莫名的感觉,不自觉的酸了鼻子,红了眼眶。晚上躺在熟悉的床上,脑中一直回想着这一幕,直到睡着。第二天,我从睡梦中醒来,回想着我的梦,只是普通的瓦片房,石板桥,小羊驼,小野果……却让我明白了爷爷的眼神与举动,大半辈子都洒在那片土地,他的根也在那里,要让他离开,只等于是连根拔起,这是怎样的一种难过与不舍。而我,只是因为新奇的事物,差点就忘了我的故乡。也正因为这样,我也懂了那句话:“从此故乡再无春秋,只有冬夏”。这时候的我,十八岁。这是十八岁的我想念的故乡,心中的方向,清浅的时光,重拾了平凡的梦想。

不禁想到了绿亦歌的《也曾与全世界为敌》,里面有几句话让我印象颇深:“这个世界上,漂泊在外的灵魂有很多,我不是唯一的那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而真正的故乡,回不回得去,它都在那里。”

你好,我久违的故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16531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