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道德经心得体会300字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十一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7 17:33:06
2023年读道德经心得体会300字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7:33:06     小编:admin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体会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300字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篇一

几千年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我现在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体现。道家强调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的基础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顺着自然本有的发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明的做法。乱思、乱想、乱研究、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与视为自然发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发展下去,如果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发展。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道家强调知道最根本的道理、逻辑和规则后,必须要追求愚、笨、傻、呆,必须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发展智力、别发展技巧。严格来讲,道家这个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但是对投资来讲,道家的这些观点是最正确的。投资你想得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赔钱的风险越大,掌握的知识越多,自以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觉得自己聪明,乱为乱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少掌握点知识,能不做尽量不做,投资成绩自动提高。你知道终极的总道理就可以了,你知道真正的本质性逻辑和法则就可以,其他的东西能不知道就不知道,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知道太明白是有害的。

圣人不为大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观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不做难事。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的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小事。对大事难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从简单容易的方向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不与高难度的问题正面交锋,主动的避开高难度的问题。从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当的构建一个大的格局,大场面。这样因为没有难度,就没有太大的失败可能性,不断的积累小的成功就能实现成其大的目标。把老子挖出来进入中国股市,会做得好,老子肯定是不懂现在经济,财务经济,金融学说,但他有大智慧,从简单入手,从易处入手, 避开难的和大的, 从而终成其大。

这个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从不试图跨越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所寻找的,只是容我轻易跨越的一尺栏杆”。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难度的事,只做杀鸡宰羊的事! 问题的难度降低后,错误自然不会发生。”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办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这其实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300字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篇二

几千年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我现在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体现。道家强调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的基础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顺着自然本有的发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明的做法。乱思、乱想、乱研究、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与视为自然发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发展下去,如果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发展。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道家强调知道最根本的道理、逻辑和规则后,必须要追求愚、笨、傻、呆,必须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发展智力、别发展技巧。严格来讲,道家这个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但是对投资来讲,道家的这些观点是最正确的。投资你想得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赔钱的风险越大,掌握的知识越多,自以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觉得自己聪明,乱为乱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少掌握点知识,能不做尽量不做,投资成绩自动提高。你知道终极的总道理就可以了,你知道真正的本质性逻辑和法则就可以,其他的东西能不知道就不知道,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知道太明白是有害的。

圣人不为大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观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不做难事。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的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小事。对大事难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从简单容易的方向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不与高难度的问题正面交锋,主动的避开高难度的问题。从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当的构建一个大的格局,大场面。这样因为没有难度,就没有太大的失败可能性,不断的积累小的成功就能实现成其大的目标。把老子挖出来进入中国股市,会做得好,老子肯定是不懂现在经济,财务经济,金融学说,但他有大智慧,从简单入手,从易处入手,避开难的和大的,从而终成其大。

这个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从不试图跨越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所寻找的,只是容我轻易跨越的一尺栏杆”。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难度的事,只做杀鸡宰羊的事!问题的难度降低后,错误自然不会发生。”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办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这其实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300字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篇三

在省级机关和全厅开展的读书活动中,闲暇我又翻了翻《道德经》,随着岁月的流逝,可能是年龄的增长,过去的事情常常会历历在目。我从乡村民办老师入伍的新兵当团政委后转业,再从派出所普通民警到厅出入境管理局政委,在这个一直为共产党效力的两个强力部门服务的人生历程中,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从无到有,再到现实的运用与感悟,实在受益匪浅!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始祖--老子唯一传世的著作,全书虽仅五千字,却被历代圣贤、帝王、朝野各界奉为处世与治国宝典。中国各大思想流派均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也深为西方大思想家如黑格尔、海德格尔等所推崇。《道德经》文字简约而深奥,思想丰富而难测,似乎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和期望,能引出不同的理解、解释、理论、猜想以及发挥。

《道德经》第八篇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为人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从这里悟水之德行,老子在这里便把水之德认为是最接近于“道”的,如水,“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读《道德经》,修为虽浅,感悟犹多,参学百家,对于老子水之悟犹为尊崇,所以作下散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能广济通达。水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山有水则灵,园有水则秀,木有水则青,地有水则绿。水是地球的血液,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居功,彰显自己。水的这种广济通达品格启迪我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学习水不争的品格就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价值体现在对事业的默默奉献中。

抽刀断水水更流,水具刚柔相济。水虽柔弱但意志坚定,它信念执著,追求不懈,没有走不通的路。长江黄河,奔流向前,万千阻隔,东流入海的意志没有一丝的动摇。还有那屋檐的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滴石穿。由此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的精神。

水的公平正义是为官者必学之道。水从不嫌贫爱富,不管泥缸瓦罐,还是金盆玉碗,随形就物,始终坚持“一碗水端平”。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赢得民心。

水光明磊落,清澈透明。惟其透明才观得鱼戏浅水,月映深潭。惟其本色清廉,自然天成。即使蛰伏地下,依然清澈纯真。若以水为镜,能辨出忠奸善恶,照出真善美,假恶丑。人若修养到像水一样光明磊落,玉洁冰清,心地充满阳光,阴影自然远去。

水无坚不摧,滴水成河,团结无私。水的聚集力非常强大,一旦融为一体,就不分你我,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水聚集在一起就能显示自己的强大力量,故有“团结一心、其利断金”之道理。这印证了要把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向前进,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荣辱与共、包容豁达的境界与情怀。

我们学习水的优秀品格和精神,最本质的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即要谦虚谨慎,豁达包容,积极向上,增强能力,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心系人民,努力去做一切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事,不计较名利与地位,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300字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篇四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高度概括大道的德性进而总结出人应具备慈德、俭德和让德的三大美德,更是为人修身处世的三项基本原则。

宽厚仁慈是领导干部的安心立世之本。“慈”是老子“三宝”中最重要的,是世间一切美德的基础。《孙子兵法》中:“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就是领导者仁慈所激发出的巨大作用。

老子说:“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倘若一个领导干部无视国家法律,为所欲为,即便能够躲过一时,最终也没有好下场,“老虎”、“苍蝇”的结局就是现身说法。领导干部若能秉持老子倡导的这种官员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应具备的官德,用“慈”的理念去从政,对社会有回馈之心、责任之感,对百姓有人本思想、服务意识,对自然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对下属有仁爱之心、感激之念,做事从政能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就不会肆意妄为,继而与社会和谐相处,得到百姓的拥戴,这也是领导干部的安身立世之本。

清心寡欲是领导干部的修身养廉之要。老子用 “俭”字作为治国、事天和养生的根本原则。治国者唯有坚守少私寡欲、勤俭治国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为民谋福。多少王朝更迭、社会变迁、政权兴衰的历史,无不验证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又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你想给人一滴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容量,这就是“俭德”。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保持淡泊清静的心态,神安体健,也是对廉政自律者的回报。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通过外界制度的规范与约束就非常必要。当前,党中央强力推进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和“四风”整治,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八项规定的意义深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谦虚和顺是领导干部的立身处事之则。为什么老子崇尚谦柔之德?因为他明白“物极则反,过盛必衰,盈满则覆”的道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凡是过于自我膨胀的行为,都不会持久!老子的“谦下”,也被孔子视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孔子带子路游览鲁国宗庙,看到一个欹器,它中空时会倾斜,半满时会端正,满盈时又会倾覆。孔子借此教育子路:“唉,哪有盈满而不倾覆的道理?”子路问:“有保持盈满的方法吗?”孔子答:“聪明睿智,要守之以愚拙;功盖天下,要守之以谦让;勇力盖世,要守之以怯弱;富有四海,要守之以节俭。这就是抑制自满的方法。”孔子告诫人们,要想保持完满,必须做到不自满。若能做到谦、让、愚、怯四点,近可独善其身,远能兼济天下。

以来,随着中央强力推进反腐败,“大老虎”的一个个倒下,再次证明了老子“物壮则老”和孔子“满盈倾覆”的道理。同时,也给世人敲响警钟:有恃无恐的狂妄者必然没有好下场,为政者唯以谦和、辞让为处事原则,时时警钟长鸣,警示自己时刻清醒头脑,防止罪、祸、咎落到自己身上,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定。

《道德经》中的“三宝”及许多精辟见解都闪耀出思想的光辉,丰富了当代反腐倡廉思想,对促进当代领导干部廉德修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300字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篇五

《道德经》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两千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读书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吸取新鲜营养,但同样也不能放弃对传世经典和传统文化的学习。读高中的时候,我曾经粗略的读过老子的这本著作,但只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后来随着生活阅历的丰富,慢慢的体会多了一些。

在我看来,《道德经》是一部充满了东方智慧的哲学著作,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对现代社会同样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其实,我们很多常说的典故和词语就来源于《道德经》,如无为而治、上善若水、大象无形等等。当然,虽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千言,但是思想非常深刻,要把它完全读懂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今天我主要想讲一下我读后的一点心得:柔弱胜刚强。

万事皆有“道”,如为官之道、从商之道,还有现在流行的养生之道等等,大到治理国家、管理企业、小到为人处世和个人生活,都离不开“道生之、德畜之、物行之,势成之”的道理——就是说事物产生之后,要用道德去培养它,用实际行动去支持它,并且依照形势去发展它。老子在《道德经》中赋予“道”以至高的地位,“道”的地位之所以无穷无尽,就是因为它的本性是柔弱。如果把它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就是柔弱胜刚强。

柔弱与刚强是一对矛盾体,那么柔弱是如何战胜刚强的呢?它需要忍耐和克制,需要韬光养晦、忍辱负重,需要年复一年的付出。“水滴石穿”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水是至柔的东西,但是它却蕴含了无穷的力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其实,正是因为柔弱,它才蕴含着无穷的潜力,才能够永远充满活力。就像柔弱的小草,在狂风暴雨中随风飘摇,却永远不会折断,而高大强壮的树木,却很容易被大风摧折。

历史上也有很多的故事说明了这个道理。刘邦因为有柔弱的性格,处处小心谨慎,每次大难临头都化险为夷,项羽虽然骁勇善战,可惜他狂妄自大,到头来却身败名裂,乌江自刎。还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胯下之辱”的故事,都说明了这个道理。弓满易折,人强易亡,柔弱胜刚强。试想,假若当年越王勾践不忍辱负重,意气用事,何来日后东山再起,报仇称霸?同样,要是韩信不受跨下之辱,冲动之下拔剑杀人,后来的结果恐怕是以身偿命,默然消失,就没有以后叱咤风云,击败霸王项羽流芳百世的将军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小草是柔弱的,但是它的生命是顽强的。在抗日战争中,当时弱小的中国忍辱负重,最终战胜了强大的日本侵略军。在现在和平时代,我们国家一直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实际上就是不逞强,以低调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的处理,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而美国凭借他的霸主地位,到处惹是生非,国际声誉每况愈下。

柔弱,并不是胆小怕事、唯唯诺诺,它在现代社会表现出来是一种谦虚谨慎、低调务实的态度,是一种虚怀若谷的胸怀。对于为人处世而言,柔弱是一种自我修养,它教我们要学会不自满、不逞强,要学会韬光养晦、宁静致远,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就沾沾自喜、得意忘形,也不要因为一时的失意就消极懈怠、丧失信心。对于为官从政而言,柔弱也是一种生存智慧,即使身居要位也要低调谨慎,要善于守拙,不能锋芒毕露,否则弓满易折。“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适当的示弱,才能够以退为进,成为最后的赢家。

柔弱胜刚强,这是古人教给我们的哲理,仔细品读《道德经》,你可以感受到老子的思想穿越时空,直达我们的心灵。收起你的锋芒,保存你的实力,卧薪尝胆,以柔克刚,在合适的时候主动作为,必将成就一份伟大的事业。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300字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篇六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高度概括大道的德性进而总结出人应具备慈德、俭德和让德的三大美德,更是为人修身处世的三项基本原则。

宽厚仁慈是领导干部的安心立世之本。“慈”是老子“三宝”中最重要的,是世间一切美德的基础。《孙子兵法》中:“视卒如婴儿,故可以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这就是领导者仁慈所激发出的巨大作用。

老子说:“天将救之,以慈卫之。”倘若一个领导干部无视国家法律,为所欲为,即便能够躲过一时,最终也没有好下场,“老虎”、“苍蝇”的结局就是现身说法。领导干部若能秉持老子倡导的这种官员应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应具备的官德,用“慈”的理念去从政,对社会有回馈之心、责任之感,对百姓有人本思想、服务意识,对自然有敬畏之心、感恩之情,对下属有仁爱之心、感激之念,做事从政能成人之美、与人为善,就不会肆意妄为,继而与社会和谐相处,得到百姓的拥戴,这也是领导干部的安身立世之本。

清心寡欲是领导干部的修身养廉之要。老子用 “俭”字作为治国、事天和养生的根本原则。治国者唯有坚守少私寡欲、勤俭治国的原则,才能更好地为民谋福。多少王朝更迭、社会变迁、政权兴衰的历史,无不验证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人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又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你想给人一滴水,自己就需要有一桶水的容量,这就是“俭德”。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保持淡泊清静的心态,神安体健,也是对廉政自律者的回报。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通过外界制度的规范与约束就非常必要。当前,党中央强力推进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和“四风”整治,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八项规定的意义深远,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谦虚和顺是领导干部的立身处事之则。为什么老子崇尚谦柔之德?因为他明白“物极则反,过盛必衰,盈满则覆”的道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凡是过于自我膨胀的行为,都不会持久!老子的“谦下”,也被孔子视为克敌制胜的法宝。孔子带子路游览鲁国宗庙,看到一个欹器,它中空时会倾斜,半满时会端正,满盈时又会倾覆。孔子借此教育子路:“唉,哪有盈满而不倾覆的道理?”子路问:“有保持盈满的方法吗?”孔子答:“聪明睿智,要守之以愚拙;功盖天下,要守之以谦让;勇力盖世,要守之以怯弱;富有四海,要守之以节俭。这就是抑制自满的方法。”孔子告诫人们,要想保持完满,必须做到不自满。若能做到谦、让、愚、怯四点,近可独善其身,远能兼济天下。

以来,随着中央强力推进反腐败,“大老虎”的一个个倒下,再次证明了老子“物壮则老”和孔子“满盈倾覆”的道理。同时,也给世人敲响警钟:有恃无恐的狂妄者必然没有好下场,为政者唯以谦和、辞让为处事原则,时时警钟长鸣,警示自己时刻清醒头脑,防止罪、祸、咎落到自己身上,才能获得长久的安定。

《道德经》中的“三宝”及许多精辟见解都闪耀出思想的光辉,丰富了当代反腐倡廉思想,对促进当代领导干部廉德修养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300字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篇七

几千年来,道家的以上思想被视为保守、落后甚至反动。我现在认为这种看法可能是不识货的体现。道家强调不作为,无知识、无智技的基础是认为大自然自身会以最合理的方式存在和发展,顺着自然本有的发展事态、追随自然的节奏是最聪明的做法。乱思、乱想、乱研究、乱动颠倒了本末,把人的参与视为自然发展的主要条件,其实事物的发展是事物的自然属性,没有人的干预就能自然发展下去,如果人过度干预会破坏事物最合理的自然发展。一个“有知者”在干预自然的过程中,造成的麻烦比产生的利益大得多!人类那点可怜的“智慧”在大自然的固有智慧面前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个人认为道家的思想是非常高深的哲学,对投资有强大的指导意义。

道家强调知道最根本的道理、逻辑和规则后,必须要追求愚、笨、傻、呆,必须少做少为,少思少想,别求知、别发展智力、别发展技巧。严格来讲,道家这个思想对现代科学技术不是一个正确的理论指导。但是对投资来讲,道家的这些观点是最正确的。投资你想得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你操作的越多,赔钱的风险越大,掌握的知识越多,自以为是的可能性越大,你觉得自己聪明,乱为乱动的可能性越大。所以,少掌握点知识,能不做尽量不做,投资成绩自动提高。你知道终极的总道理就可以了,你知道真正的本质性逻辑和法则就可以,其他的东西能不知道就不知道,能不清楚就不清楚,太知道太明白是有害的。

圣人不为大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提出了一个与巴菲特的想法一致的观念:“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圣人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意思是说,杰出的人并不直截了当的去追求大事,难事,而是有意识的不做大事,不做难事。他们做什么呢?他们做的是比较容易成功的小事。对大事难事的把握和控制,在于从简单容易的方向下手,实现远大的目标,不与高难度的问题正面交锋,主动的避开高难度的问题。从小的地方做大事,而不要直截了当的构建一个大的格局,大场面。这样因为没有难度,就没有太大的失败可能性,不断的积累小的成功就能实现成其大的目标。把老子挖出来进入中国股市,会做得好,老子肯定是不懂现在经济,财务经济,金融学说,但他有大智慧,从简单入手,从易处入手,避开难的和大的,从而终成其大。

这个理念也正是巴菲特的核心理念之一,甚至也是巴菲特成功的根源之一,巴菲特:“我从不试图跨越七英尺高的栏杆,我所寻找的,只是容我轻易跨越的一尺栏杆”。巴菲特的意思是“我不做高难度的事,只做杀鸡宰羊的事!问题的难度降低后,错误自然不会发生。”

提升成功率的根本办法是为其易,为其细,为其小,不为其难,不为其大,不为其烦,逐步积累在时间的作用下能够成其大,成其功。这其实才是根本的成功之道。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300字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篇八

《道德经》仅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的确,《道德经》一书告诉我们就应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

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深!能够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仅有五千余字,而“道”字却出现了八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道”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构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道”的理解更加不易了。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上善若水”,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习的就就应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

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我们明白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能够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然而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因为道是“无”。我们明白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空间孕育了无数星球,而我们的地球只是这其中一点不起眼的颗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独特。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儿自居,应为宇宙中可能会有无数个更高的生命体!他们的科技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道就是就象是玄牝,所谓的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而我们永远都只是她的孩子。永远不能超越她!就应她本就没有形体,只是一种“柔”的表现形式,我们就应学习道和水的柔,仅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平坦,我们的为人处世才会更圆滑。

有些人常认为仅有“有”才是能够被我们所利用的。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万事万物都不能够独立在“有”之上,仅有透过必须的形体才能显示出“有”的价值。而这种无形的形体就是“无”,之所以会“有”是因为“无”。上方曾提到我们宇宙中的星球都是从无中演化而来的。“无”其实就是指空间。比方说我们所住的房子,他之所以有房子的用处是因为其中是空的,能住人,所以有房子的作用。如果房子是一个实体,他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再比方说一个糖果盒,因为里面是空的,能够装糖果,也就实现了他“有”的价值。“有”与“无”这两个概念不仅仅适用于物质与空间。还适用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常对父母说,给我们一些空间。如果其他人过多的涉及我们的空间,我们就会觉的心理十分的窄,透可是气,十分的闷。宇宙之所以为宇宙,是因为其有足够大的空间,能把万物都放在其中,而如果人有这么大的空间,我们就会自由!(那里所提到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可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与无形的“道”成相同阶级,或高之。所以我们内心总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空间是有限空间,而宇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与其持平,只能不停的追求!追求“无”。追求一个现实与虚拟“

有”与“无”并作的境界。仅有这样,才可能到达相对自由,身理心理都会得到放松。

无形的道,至柔的水,都是先驱与我们共同学习的对象,永远都不会停止。

老子的辨证观可谓是玄妙无比,最有名的就是阴与阳了。阴阳能够引申出很多相对的概念,比如正与负,对与错。为什么太极图中的阴阳会是旋涡形的呢为什么不是由一条线将其分割呢为什么黑颜色中会有一点白,白颜色中有一点黑呢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福祸相倚”和“物极必反”的体现。白色中有一点黑,黑色中有一点白是因为世事都有相对面。“塞翁失马”就是一个的例子。而当黑将要超越白,白将要超越黑的时候,就会成其相反的颜色,循环往复。而有其他物质肆意破坏就会浑浊。就象人类,万物循环往复是其道之根本。而人类却施加干预——破坏树林、大肆捕杀。这样只会打乱正常的秩序,最终人类也会在这团浑浊的气流的中沉没。然后又恢复正常。古人说过不能涸泽而渔,伐木而猎。翻译成现代也就是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我们就应正确的、不干预的攫取利益。同时认清福祸的相互转换,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高兴的忘了本象,可能灾难正潜伏在明天,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馁,可能幸运就藏在你身后。

读道德经后我总结三十六个字。为无为,无不为,骋至柔,克至坚,习水性,与人善,明阴阳,晓情理,知可止,利于本,有无生,悟道德。

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礼貌的瑰宝,其中妙理,还得是你亲自去读才可,每个人读“道”,都可得不一样道。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300字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篇九

“道可道,非常道……”一阵阵读书声回荡在校园里。自从学校开展“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读书活动以来,校园里每天都飘荡着整齐而有节奏的读书声。

当老师第一次捧着《道德经》,告诉我们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我就暗暗地下决心一定要认真地学习它。

可是当老师第一次用清脆的声音带领我们读《道德经》时,我感觉到枯燥无味,一点儿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来。虽然如此,我还是不忘每天读一读,渐渐地我发现自己喜欢上了它。于是每天清晨,伴着鸟儿的歌声,迎着初升的朝阳,我坐在阳台上,一边享受着清鲜的空气,一边开始了晨读。它给我的心灵开启了一道门,引导我如何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不追求名利的人,一个健康向上的人。

读《道德经》后,我渐渐发现,原来做事马虎的我竟安静耐心地思考问题了,原来作业中潦草的字迹变得端正了许多。从诵读经典书籍中,也让我悟出了些做人的道理。比如文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告诉我们,一个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更应该有勇气战胜自己。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300字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篇十

林语堂曾说:“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必须会大笑,然后笑他自我竟然会这样笑,最终会觉得此刻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我就是如此。”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人读《道德经》的感受了吧。

其实每个民族都会有智者,会站在人群前面,站在天地之间把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告诉给他的每一个人。告诉后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怎样样才能活得更好,更长久,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被自我灭亡。而老子便是这样貌的一位智者。

老子将一切归咎于“道”,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能够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于是我们后人再次基础上理解的“道”便是——道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三才,进而构成世间万物。可是老子又说了“道可道,十分道;名可名,十分名。”意思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所说出来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就是天道关系。

“道”生万物,可是“道”亦为虚幻。在恍惚虚幻中,它含万物之影象;有含形色之实体;其实老子的“道”,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先于天地而生,周而复始。这天,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科学家们也证实了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存在于互不相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此是此,彼是彼,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轨迹运行。人们能够用必须的方法去认识它、体验它、并按照客观规律改造它。由此观之,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经揭示了宇宙的起初和自然的本源,这比之西方近现代的理论学说早了两千多年。

老子的“道”,寓意精深,无法企及。使得我们只能用仰望的目光触及他深刻的思想。而老子所提倡的“徳”也被为后世奉行为处世哲学。

“道”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是神秘难测而又隐蔽在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可理喻的东西,是不可及的。而“德”则是“道之功”、“道之用”,是人们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一种人为行为,是能够理解理解的,是人们可及的。

“德”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之人必备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他讲究“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上善若水”“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之德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而梦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处于最末。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却常德众之先。以不争而争,以无私而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却无取于万物,并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水有其种种美德堪比圣人,堪谓之“道”。可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往高处走,难免竞争,有竞争就有争斗,有争斗自然就有流血牺牲。水比人明智,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净无为而又无所不为。“上善若水”,就是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修德的必备境界,一种养身之术。我们心中有德,必然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我们离道就更近一层,更能体会到人生的终极哲理。

老子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一言道破天下之事,看破人生之理。世上本无善恶贵贱,人与人本无争斗之意,天地万物本和谐融洽。但由于世人皆需追逐自我所需,觅求自我生存发展之本,于是不断于天地之间人世之中苦心经营、算计不已,一切仁义与邪恶也相反而成。天地本无成人与害人之心,但却造就人际错综复杂,世间本无圣人之现,但却成就社会等级。一切本自然,但却一切又进入繁杂之社会,天地万物、圣人百姓本自然相处,无私无公、无善无恶;却人与人终究摆脱不了关系往来,免不了融于社会,所以一切纷争痛苦皆至。一切人之所想,一切人之欲,一切人之愿,一切人之求,但所有种种皆需要人自我内省不已,都需要自我能够达物达人进而才能达己。

当然每本书都有瑕疵,《道德经》也不例外,他的弊病在于过于虚幻,有种避世的消极状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这种消极状态断然是不行的。可是只要我们采撷其长,也会有不少的收获。

读罢此书,掩卷暇思,不禁叹服古代人民对自然崇高的敬意,对人生透彻的洞悉。这样如玑似玉的文字,清新畅怀的生活方式,高屋建瓴的理论,虽不尽善尽美,也无可*了。

又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层次不一样,领悟的道就有区别。道法自然,道亘古不变,看的就是不一样人不一样心境的理解。读此罢,书受益良多,无以为馈,愿共享此书之精华。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300字 读道德经心得体会800字篇十一

在省级机关和全厅开展的读书活动中,闲暇我又翻了翻《道德经》,随着岁月的流逝,可能是年龄的增长,过去的事情常常会历历在目。我从乡村民办老师入伍的新兵当团政委后转业,再从派出所普通民警到厅出入境管理局政委,在这个一直为共产党效力的两个强力部门服务的人生历程中,读《道德经》的心得体会从无到有,再到现实的运用与感悟,实在受益匪浅!

《道德经》是我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道教始祖--老子唯一传世的著作,全书虽仅五千字,却被历代圣贤、帝王、朝野各界奉为处世与治国宝典。中国各大思想流派均从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也深为西方大思想家如黑格尔、海德格尔等所推崇。《道德经》文字简约而深奥,思想丰富而难测,似乎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和期望,能引出不同的理解、解释、理论、猜想以及发挥。

《道德经》第八篇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为人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想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

从这里悟水之德行,老子在这里便把水之德认为是最接近于“道”的,如水,“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它处于深潭之中,表面清澈而平静,但却深不可测。它源源不断的流淌,去造福于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样的德行,乃至仁至善……

读《道德经》,修为虽浅,感悟犹多,参学百家,对于老子水之悟犹为尊崇,所以作下散记。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水能广济通达。水最具包容性、渗透力、亲和力。它通达而广济天下,山有水则灵,园有水则秀,木有水则青,地有水则绿。水是地球的血液,它与土地结合便是土地的一部分,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居功,彰显自己。水的这种广济通达品格启迪我们要有恢宏的气度,博大的胸怀。学习水不争的品格就应该不争名,不争利,将个人价值体现在对事业的默默奉献中。

抽刀断水水更流,水具刚柔相济。水虽柔弱但意志坚定,它信念执著,追求不懈,没有走不通的路。长江黄河,奔流向前,万千阻隔,东流入海的意志没有一丝的动摇。还有那屋檐的滴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滴石穿。由此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和坚定执著的精神。

水的公平正义是为官者必学之道。水从不嫌贫爱富,不管泥缸瓦罐,还是金盆玉碗,随形就物,始终坚持“一碗水端平”。公平正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只有“端平一碗水”才能赢得民心。

水光明磊落,清澈透明。惟其透明才观得鱼戏浅水,月映深潭。惟其本色清廉,自然天成。即使蛰伏地下,依然清澈纯真。若以水为镜,能辨出忠奸善恶,照出真善美,假恶丑。人若修养到像水一样光明磊落,玉洁冰清,心地充满阳光,阴影自然远去。

水无坚不摧,滴水成河,团结无私。水的聚集力非常强大,一旦融为一体,就不分你我,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朝着共同的方向前进。水聚集在一起就能显示自己的强大力量,故有“团结一心、其利断金”之道理。这印证了要把我们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向前进,就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荣辱与共、包容豁达的境界与情怀。

我们学习水的优秀品格和精神,最本质的是“善利万物而不争”。即要谦虚谨慎,豁达包容,积极向上,增强能力,坚定信念,对党忠诚,心系人民,努力去做一切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事,不计较名利与地位,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能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044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