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热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2:26:08
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热门12篇)
时间:2023-11-25 12:26:08     小编:ZS文王

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对学生发展的关注。在编写教案时,我们需要合理选择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地理》教案范文

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一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读准“溜”“种”等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利用图片认识“蚂蚱、倭瓜、狗尾草”等动植物,理解“谎花、溜平”等词语意思。

2、抓住我和祖父在园子中的活动,感受“我”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体会祖父的慈爱,领悟“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了解萧红和她的作品《呼兰河传》,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4、选取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说一说并写下来。

1、同学们,在你的家人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有一位作家,她最喜欢祖父和他的园子,她在她的著作《呼兰河传》中写下了自己的心声。老师摘录了她的文中的话(出示)齐读。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萧红《呼兰河传》”

3、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到这个园子对于作者是那么重要!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课文,走进那让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齐读课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2、出示三组词语:昆虫、庄稼、事情。理解“倭瓜”

3、齐读词语。

4、下面,我们把这些词语送进课文,看看你课文是不是也能读得这么好。

5、浏览课文,思考主要讲了什么?试着给课文分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在作者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生机勃勃)。

动物多:蜂子蜻蜓蚂蚱蝴蝶。

还会有什么?(瓢虫、蜗牛、小甲虫、蟋蟀、蝈蝈、蚯蚓)。

颜色美:蝴蝶——黄、白、红中带着金粉;蜻蜓——金;蚂蚱——绿。

形态美:蜂子——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胖圆圆、小球似的、不动了。

2、小结:不管是天上飞的,草里藏的,知名的,不知名的,美丽的、不太好看的,都聚集在这里,真是一座生机勃勃的大花园!(板书)让我们再次朗读!

1、习字册。

2、整理作者在园子中生活的几组镜头。

第二课时前置性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考:挑选一个场景,说说你是从哪感受到“我”的自由自在的?圈圈划划,写写批注。

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二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1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家林海音一起感受了她在北京城南的那段美好时光。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另一位女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本课清新活泼的笔调定会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定会对祖父的园子产生深刻、美好的第一印象。)。

三、研读课文,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找出印象最深刻的情景,体会“我”的心情。

(学生自主学习)。

2.汇报交流:

(一)对园子的印象(1—3小节)。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什么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1)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2)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二)“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4—15小节)。

“伏在”、“乱钩”,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说明了园子不仅是童年的乐园,而且是学习的大课堂。

(这几个小节围绕着“我”错把谷穗当野草割掉的趣事展开,通过对话表现“我”的年幼无知和天真顽皮,也表现出祖父对“我”的喜爱和呵护。一老一少,形象鲜明,语言生动,特别是人物心理很耐人寻味。教学中,还可安排角色表演的形式,激发兴趣、丰富内容、加深体验。)。

(3)小结:“我”在园子里到底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我”在园子里干活就是玩,玩就是干活,反正都充满了欢乐。)。

(4)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我”的快乐。

(“捡了这个,扔了那个,心里却又想着另一个”,这种微妙的心情,是每个孩子共有的心理特点,因此,这一环节应重视孩子的朗读体验,读出孩子所特有的俏皮可爱。)。

(三)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16—17小节)。

(1)思考:从这两段话中读出了什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2)交流、讨论: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

(写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的一切都是自由、快乐的,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3)重点朗读17小节,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理解作者在这一小节列举了大量事物,花费大量笔墨细致描写的用意,充分感受园子中所有生命的自由自在。)。

(4)有感情地朗读后面三段话,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这些事,只有小孩会这样做,这样说,具有真情实感。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这篇课文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敏感的心灵,细腻的笔触,她选取的例子看似一件件平常的小事,却往往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对我们的写作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兴趣的,还可以背一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抄课文中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3.课外阅读有关童年生活的文章,如高尔基的《童年》,为口语交际做准备。

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三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自学生字(课前完成,检查)。

1、读准生字词(分辨多音字)。

2、形近字对比组词。

3、分析难写字和易错字。

4、理解难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词典)。

三、初读课文,知大意。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找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字音.。

3、想想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祖父的园子里快乐玩耍的哪些情景?

1观赏小昆虫,大榆树。

2跟随外祖父栽花,拔草,种菜,铲地。

3误把狗尾草当谷穗留下不铲除。

在祖父的园子里玩耍的情景:4摘吃黄瓜,追逐蜻蜓,捉玩蚂蚱。

5用瓢舀水往天空扬。

6沐浴阳光,感受花、鸟、果、虫的自由。

7用草帽遮脸睡觉。

四、理解课文,

1、课文中哪些情景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说说原因。

2、说说“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怎样,从哪儿体会到的。满足,得意,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3、有感情的朗读你喜欢的部分。

五、课后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中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云朵的影子。

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四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国标本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2、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产生阅读其它作品的愿望。

3、体会祖父的爱,感悟园子在作者心中的精神意义。

多媒体课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率性之美。

三、教学过程:

一、读好课题,认读词串。

1、读题,介绍作者。(萧红,三十年代文坛上非常有才华的女作家。)。

2、认读词串。出示:

蜂子蝴蝶蜻蜓蚂蚱。

韭菜谷穗倭瓜黄瓜(谎花)。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

——读,正音。了解倭瓜就是南瓜(北方人的说法),黄瓜开谎花就是开假花不结瓜。

——三组词串有规律,你们发现了吗?

(1)第一组:动物(昆虫)第二组:植物(谷穗是粮食)第三组:农活。

(2)第一、二组:园子里有什么。第三组: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

1、过渡:那么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园子?哪几自然段写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干什么?2、学生自由读课文,尝试给文章分分段。

3、师生交流。

小结:读读词串,你们就发现了课文的两条主线——园子、我和祖父;抓住直接写园子的两段,你们就理清了课文的段落。这就是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分享自己喜欢的句段。

1、多年以后,作者萧红仍用小女孩子的眼光看待童年时快乐玩耍的园子,她的笔调是那么的清新自然,处处流露出她的率真率性的性格。读着她的文字,我们似乎也走进了她幼时的园子,走近了她那段快乐自由的童年生活。下面就请大家来分享她的那份率真,那么快乐,那么自由。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句段,并说说喜欢的原因。师生相机评价。

四、指导书写,学生描红。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重点学习课文第2和第13自然段,感受园中景的特点,能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自由和快乐的情感,领会作者特殊的表达方式的特殊效果。

2.能主动质疑,能结合作者及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童年的生活愉快又美好,今天,我们继续走近课文,一起读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2.课文一共14个自然段,读一读,课文有两节是直接写园子的景色?找找看在哪儿?在书上做个标记。(2和13节)。

二、园中景。

1.自由读这两小节,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做个标记?

2.质疑。注意把问题要点留在黑板上,随着课文理解的推进,可逐渐擦去问号。

3.提炼问题,小结重点: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园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园子?

(一)好看。

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自由读,如果说这个园子带给你的感受,你会选用哪个词?(板书:好看)。

4.交流:好看在哪儿?

(1)好看在各种各样的昆虫在这里生活,生机勃勃:这园子里有蜂子、蝴蝶、蜻蜓、蚂蚱……园子里的昆虫远不止这些,从哪看出来的?(样样都有)这就是简洁。

(2)好看在色彩。白、黄、大红、金、绿……色彩真丰富,这真是一个美不胜收的园子。五彩缤纷。

(3)好看在园子里景物惹人喜爱。出示:蜂子则嗡嗡飞地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

喜欢这句话吗?喜欢哪儿?(生机勃勃、形态可爱)。

5.自由读一读这一段落,把好看表现出来。

老师走动的时候,听到同学们读得很美。既然作者想写园子的景好看,为什么作者还要说“这些蝴蝶极小,不大好看”呢?干脆把它删了吧,这些写是不是自相矛盾?(白蝴蝶、黄蝴蝶这些颜色我们司空见惯,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可大红蝴蝶我们却不常见,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衬托“我家园子里”蝴蝶的好看,园子的好看,这种一种写法只是为了突出大红蝴蝶的好看)。

6.羡慕这样的园子吗?想自己的家里也有这样的园子吗?让我们把它就当自己家的园子,美美地读吧。

(二)自由。

1.13小节就更有意思了。请你再大声读一读13小节。读完后要求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个园子带给你什么感受?请你还用文中的一个词。(板书:自由)。

2.这种自由的感受是通过怎样的句子表现出来的。这段话非常热别。请你默读这一段课文,这个特别的句子,不是比喻句,拟人句,比喻句、拟人句我们读得多了,也不是排比句。特别在哪里呢?你刚读的时候,甚至觉得它啰嗦。找找看,找到的话,把它画下来。

3.交流,出示“一切都活了……也没有人管”。

你发现这段话的结构了吗?学生自由读,试着掌握特点背下来。

我读愿意,你读背,试试看,行吗?背读:师生接背。

特别的写法往往蕴含了特别的情感。萧红反反复反复地写,我们也来反反复复地读,反反复复地背。给你一点时间,自由读自由记,看谁背的最快!擦背。老师隐藏一句,学生背一句。

快背(读):现在什么都没有了,你还能记起园中的这些景物吗?加快点节奏,行吗?

4.小结:园子里的植物,想怎么着就怎么着,那么动物呢?出示蝴蝶的句子。指名读,哪个词突出了自由?(随意)。

三、园中事。

是啊,正因为祖父的勤劳、他的宽容、他的爱,给萧红这么多的自由。所以,我眼中看出来的一切也是——自由的。

我们再来看看园中的景。出示:太阳在园子里是显得特别大。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请你读读这两句话,你有什么独特的感受?太阳为什么只有在园中显得特别大呢?回应上文园中的景,园中的我。

特别大的太阳,特别多的温暖。

特别自由的心灵,特别高远的天空。

小结:原来,境有心生。我的心是快乐的,自由的,我眼中的倭瓜啊,玉米啊,蚂蚱啊,都是快乐的,自由的。

四、园中人。

1.课文学到这里,你还有别的问题吗?(机智处理)。

2.打开课本,读第一句话。师引疑:.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板书:人。

偌大一个呼兰河,为什么偏偏只写我的祖父呢?

(其实,萧红的童年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么欢乐,母亲很早就去世了,父亲是个很冷酷的人,娶了后母。萧红的童年过得十分不幸。但她又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宽容、慈爱,给她无限自由的祖父。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使萧红感受了温暖和爱,板书:温暖和爱(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

回读课题:不是祖父的园子,也不是我的园子,而是——我和祖父的园子。

3.事隔二十多年,萧红心中还是念念不忘那个园子?因为在她心中,这还是一个精神家园。

4.这个园子,萧红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小结:正是怀着对“爱”与“温暖”永久的憧憬和追求,无论在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萧红永远怀念着这个园子,让我们一同怀着这种美好的情感,再次吟唱起这支抒写心灵自由的歌。(出示第十三自然段。)。

板书设计:

爱自由。

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五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樱桃、圆滚滚、明晃晃”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1.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古诗三首》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课件出示)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通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2.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三、整体感知,理清课文顺序。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3.全班交流: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四、精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2.多媒体课件出示(1-2自然段)。

(1)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作者描写了哪些小昆虫?

(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2)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生机勃勃、热闹、美丽、可爱……)。

(3)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感受?(读出了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4)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书写生字及词语。

3.练习读熟全文。

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的宽容和慈爱,感悟“我和祖父的园子”的精神意义。

3、感受萧红语言清新自然、率真稚拙之美,体会文字的意蕴,产生阅读其作品的愿望。

1、精读课文,感受文章中的“景”的自由,体会文中小姑娘自由快乐的生活和祖孙情深。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师:有一篇文章,读着,读着,我们就沉浸在作者那烂漫的童年生活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萧红的童年。读课题!

预习时,读课文超过五遍的同学请举手。了不起!熟读课文是我们阅读理解的基础。是不是觉得这篇文章语言近乎口语,并不难理解,但要读出文字背后包含的那些情感还需要我们凝神静气地阅读。

有谁带着问题读课文的?

会读书!带着问题读书会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方向,更有收获。

同学们的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含金量很高,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阅读探究。

学习任务: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课文中有两个小节直接写园子的,打开课本,略读课文,把它们找出来。

1.让我们到园中来漫步吧。出示第二自然段:

自由地读一读,想一想,在萧红的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结合文章的语句来谈一谈。

2.让我们继续在园中漫步。

在萧红的眼里,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自由地读一读。

这一段,读着,读着,有一个词会扑面而来。

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这一点。

师: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切都是自由的。

这一段文字写得很美,写得很妙,这精彩的地方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地品读、品读。

这些句子好在哪里呢?专心地读一读,静心地品一品。

你有什么发现?

还有什么发现?

这四个“愿意……就……”后面还有一个“随意”,写出了什么?对!园子是自由的,作者的心灵也是自由的。景物的自由代表着身在景物中人的自由。这种写法就叫借景抒情。这自由呀,装得下天和地。读吧,自由地练一练。

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老师为你配上一段音乐。用你的朗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自由。

读这一段文字的时候,我们眼前会浮现出许多画面。同学们,细读出滋味,品读有收获。再读一读,哪个镜头最吸引了你。

预设:

文中相似的句子串起来就成了一首诗。不信你看: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水,我也抢过来浇。”

“祖父笑了,我也笑了”

“我开心地笑了,祖父也开心地笑了”

如果你关注了细节,读了这一段后,祖父有一种特别亲切的表情浮现在我们眼前——笑。让我们一起来回忆:

这是和蔼可亲的笑!这是欣赏的笑!这是宽容的笑!这是充满爱意的笑。

同学们,这一次又一次笑容的背后你读到的是祖父什么?那一份浓似一份的爱。

不管是瞎闹,还是淘气,即使是越帮越忙,甚至闯出点小祸,在萧红的记忆里祖父是勤劳的,是宽容的,是疼爱她的,祖父带给了萧红无限的自由和快乐。

(萧红出生与一个地主家庭,父亲对她十分冷漠,母亲也不喜欢她,只有祖父疼爱她,祖父是萧红一生最重要的人。在萧红眼里,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园子,而是萧红童年生活的乐园,这个园子只属于“我”和最亲爱的祖父,这个园子是萧红的家园)。

5、这个园子是萧红的乐园,是一个充满爱的园子,更是她的家园。萧红怀念的是园子,怀念的是祖父,也是怀念那一段真性情的岁月。所以萧红后来写了一本书叫——《呼兰河传》。在《呼兰河传》记叙了一些人还有一些小事。文章的结尾她这样说:“呼兰河这小城住着我的祖父,也埋着我的祖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这位北国才女在1942年1月22日一个凄凉的冬日去世了,只有31岁。在这堂课要结束的时候让我们来轻轻地读首诗。也算是我们对她的一种纪念!

祖父一天都在园子里边。

我也跟着祖父在园子里边。

祖父。

戴一顶大草帽。

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就铲地。

祖父种菜我就溜平。

祖父浇水我就“下雨”

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样就怎么样。

园子里的一切都是活的。

花醒了鸟飞了。

虫子说话倭瓜上架。

玉米上天黄瓜开花。

玩累了。

我找个阴凉地。

就睡着了。

不用枕头不用席。

只有一顶小草帽。

……。

课件。

19、我和祖父的园子。

乐园爱园家园。

作业:

回忆自己的童年趣事,下节课和同学一起分享。

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七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体会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东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给你留下哪些难忘的记忆呢?告别童年东阳下的骆驼队,我们走进了第7课《祖父的园子》。(齐读 板书)

2、自由读,交流:

(园子里有很多可爱小动物;“我”跟祖父一起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我”在园子吃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园子里的小动物自由自在的;“我”在园子里睡觉……)园子是丰富多彩的,我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

3、默读课文,想一想:我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从哪里体会到?

2、交流:(快乐的,自由的……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板书“自由自在”

1、是啊!“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很多事情,对这些事情,作者进行了“详略”处理,其中写得最详细的是哪件事情?(铲地)

2、找出相关段落,自由读,从哪些的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作者的自由自在。

3、交流: (5-12自然段)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给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1)动作:伏在、乱钩(哪个句子说明我是乱钩呢?)、抛给。(板书)

(2)语言:

a 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把最后一句话改成直接叙述,再师生分角色朗读; 你从我和祖父的对话中体会到什么?(无拘无束、调皮、惬意、漫不经心、调皮、懒散;祖父的亲切、慈祥、宽容、哭笑不得)

指名读“祖父的话” 你对祖父又有哪些深刻的认识?

祖父的“笑”和我的自由有什么关系呢?(正是祖父的爱放飞了我自由的天性)

c 祖父始终“笑”着面对我,那我又是怎么说的呢?作者并没有写出来,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请你们自由的读一读,你觉得“我”会怎么说呢?(指名)

(调皮地、大声地、不耐烦地、嬉皮笑脸地、没大没小地、一本正经、天真地、满不在乎地……)

指名读“我”的话,加上这些词语,作者的形象就更生动更立体了!

d 同桌合作:练习、展示(多么和谐的画面! 多么温馨的情景!)

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八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幸福。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法。

让学生了解作家萧红,读一读她的有关文章。

一、激发兴趣,走进作者。

你对萧红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萧红。

师:有人说作者萧红是一朵开在中国北方原野里的花,盛开在中国东北的农家院落里,她从来不用浇水,任着风吹,任着太阳晒,却越开越红,越开越旺盛。事实就是这样,在20世纪30年代的文坛,萧红就像是她笔下那北方庭院的花儿们一样,鲜明而热烈地开放,泼辣地,不娇贵,不做作,自由自在地开在阳光下。无论她的生命中有多少逃亡与饥饿,无论她面对多少困苦与不幸,她都用她的笔写着她的字,大气的'文字。

萧红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初读课文,走进园子。

自由读课文,回答问题。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形容词回答)(生:生机勃勃、无拘无束、鸟语花香、丰富多彩、自由自在……)。

三、品读课文,感受园子的自由。

师:课文的第1、17自然段写了园子。(感受园子的自由)1学习第一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感受“我”的自由。

学习第4—15自然段,感受作者的自由。

交流讨论: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事?(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浇菜等。)。

五、总结升华。

师:在园子里,我是自由的,想摘黄瓜就摘黄瓜,想捉绿蚂蚱就着绿蚂蚱……玩累了,想睡就睡。

1、如果你是文中的作者,当你来到这生机勃勃、无拘无束的园中时,你想干什么?小练笔。(请用上“想……就……愿意……就……”)。

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篇九

1.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本课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蝴蝶、蜻蜓、蚂蚱、樱桃、圆滚滚、明晃晃”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

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感想的写作手法。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1.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古诗三首》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2.介绍作者。(课件出示)萧红,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人。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5年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l940年发表了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1.通读课文,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2.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讨论: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在祖父的园子里经历的哪些场景?

3.全班交流:

祖父的园子给你留下的是什么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读出来的?试着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多媒体课件出示(1-2自然段)。

(1)朗读这两个自然段,说说作者描写了哪些小昆虫?

(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2)用一个词概括园子里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生机勃勃、热闹、美丽、可爱……)。

(3)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感受?(读出了热闹和生机勃勃的感觉。)。

(4)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2.书写生字及词语。

3.练习读熟全文。

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十

1、结合预习,能认读“倭瓜、蚂蚱”等生字词,读通课文。

2、走进文本,感受祖父的园子里的自由、快乐、爱,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感悟“反复”等表达方法。

3、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学会反思自身的童年生活。

走进文本,感受祖父的园子里的自由、快乐、爱,体会作者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感悟“反复”等表达方法。

一课时。

课前谈话:qq农场。

1、辨音。

2、标注自然段序号,了解特殊段落。

幻灯片出示相应段落。

3、整体感知。

师:通过预习,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用一个词语概括的说说。

指名学生把词语写在黑板上。

师:那么,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请你默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一些句子,然后把这些词语写到句子的旁边,做批注。

生自主画句子。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相机教学:

(一)感受园子的美丽。

(二)感受作者的自由和快乐。

(三)感受祖父的爱。

2、总结全课。

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十一

1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2.领略祖父园子和儿童诗的魅力,感受童年的情趣。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上课。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一个人缓缓地向我们走来,看,她是谁?(出示萧红头像)对,她就是萧红。对她,你有那些了解?指名学生汇报萧红资料。

2.师:同学们课下搜集信息的习惯真好!(补充):萧红,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她文笔质朴、清新、厚重,短短的一生我们留下了近百万字的作品,(出示课件)被鲁迅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生读)其代表作《呼兰河传》是萧红对故乡的回忆录,也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伟大的作家矛盾曾这样高度评价它的艺术成就:“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生读)。

1.课前,同学们已经读了课文,现在,拿出你手中的导学单,回答第一个问题:走进祖父的的园子,你都看到了什么景物?(评价:你看到的真多!我也看到了,你呢?)。

2.师:园子里的景物真多,不仅有植物,还有动物呢!你还看到了哪些人呢?生答。

3.师:这么多的景,这么多的.物,还有我和祖父,你还看到了什么有趣的事呢?(太有趣了!太有意思了!真是顽皮……)。

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发生了这么多有趣的事啊!通过这些趣事,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萧红?(顽皮、可爱、自由、快乐…..)。

师:哦,你看到了一个快乐的萧红、自由的萧红。板书:自由快乐。

5.师:相机出示(祖父栽花,我也栽花段落)观察一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难读吗?长吗?这就是萧红语言的魅力:她善用简洁明快的短句子,把文章写得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板书:短句)文中这样的短句子还有很多(指名读)……这些简短的句子把一个孩子的快乐写得多么真实!

师:除了拟人,你还看出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生:排比)你是从那几个词语看出是运用了排比呢?(生回答)这些排比句形象地写出了园子里万物的自由!你再来感受一下这份自由,好吗?(出示排比句生读)。

8.师:(师生接读、分角色朗读)看,作者巧用修辞,使文章的语言像诗一样优美!(板书:诗意语言)不管是排比和拟人,都来自于作者丰富的想象。(板书:想象),让我们带着这份想象,再次感受园子里的自由和快乐吧!

9.师:读着读着,我们就把这一段读成了一首诗(男女生分读)。

10.师:《呼兰河传》的尾声部分也用诗一样的语言这样写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2.师: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三首诗歌,并完成手中的学习学习单。

师:画出最吸引你的场景,并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师:你来说,最吸引你的场景是什么?给你怎样的感受?(生汇报)。

3.师:(引导朗读):这么美丽的画面怎能忘记!忘不了在喧闹的街头读书的专注——生朗读《街头》;忘不了碧绿的溪水边曾留下我们垂钓的身影——生朗读《溪边》;更忘不了水葫芦出水时的那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4.师:(引导背诵)这么诗意的语言,这么美丽的画面,想不想永远留在心中?(指名背第一二首,齐背第三首)。

三,学习《我想》。

师:童年是一首优美的诗,童年是一幅五彩的画,童年更是一个美丽的梦!你听:(师配乐朗读第一小节)让我们怀揣梦想,一起读下去吧!

四.总结,布置作业。

师:萧红运用诗一样的语言再现了她自由快乐的童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园子;《儿童诗两首》中,作者巧用修辞,把童年的每一个场景都写得栩栩如生!课下,让我们走进古人小时候(课件出示),去感受古代儿童童年的快乐!

语文祖父的园子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3、学习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在品读文字中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快乐和祖父的爱,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二、赏读园中景物自由。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园子的段落。(第2节、第13节)。

2、引读第二节,说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色彩艳丽。

很大。

昆虫的天地。

充满生机。

相机补充原文:园子时明晃晃的,红的绿的,什么都有。)。

3、自由读第13节。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

(1)鲜活的园子。从哪看出来?指导读。

(2)自由的园子?这节中还有哪些词语看出自由?(随意、没有人管)。

课文写了哪些植物的自由?指读。假如你是倭瓜、黄瓜、玉米,你如何表述自由?

(3)想像说茄子、比瓜、晴蜓如何自由的。

三、感悟童年的自由。

1、默读其它内容,说说作者在园子里生活如何?

2、交流。

(1)快乐。指导朗读。(浇水)。

(2)自由。找句子说感受。教师相机概括:想吃就吃,就玩就玩,想闹就闹,想睡就睡、想不听就不听。

(3)结合睡这一部分,想像如果你的家人见你这样睡如何说如何做。

(4)感受淘气、任性。

1、自由读,说说祖父给你的形像?

2、交流:慈爱、放任、宽容3、重点出示:从哪个字看出祖父的爱?祖父发现我铲的那块地还留着一片狗尾草,就问我:“这是什么?”

我说:“谷子。”

祖父大笑起来,笑够了,把草拔下来,问我:“你每天吃的就是这个吗?”

我说:“是的。”

我看祖父还在笑,就说:“你不信,我到屋里拿来你看。”

我跑到屋里拿了一个谷穗,远远地抛给祖父了,说:“这不是一样的吗?”

祖父把我叫过去,慢慢地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却没有,只是毛嘟嘟的,很像狗尾巴。

3、想像一下,祖父还会在什么时候笑?

4、出示原文:祖父的眼睛是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和孩子似的。

6、出示: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

文章开头这句话表达什么情感?

五、品味语言。

1、出示13节,说说运用了哪些写法。

2、老师读这一段时发现了一个问题,文中一连用了十个“就”,读起来是不是觉得啰嗦?(萧红的文字很朴素,但读起来觉得很灵动,很清新,字里行间扑腾着两个字——自由。)。

4、出示下列句子,感受朴实、反复的特点。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

祖父下种,我就……。

祖父铲地,我就……。

祖父浇水,我就……。

六、总结。

童年的一切,是萧红忘却不了的,于是,她就用最质朴的文字去表现它,珍藏它,写成了《呼兰河传》。著名作家矛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这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读的好书,希望同学们课下找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任性、快乐、任性、自由(想吃就吃,就玩就玩,想闹就闹,想睡就睡……)(爱)和祖。

慈爱、宽容、放任父的园。

充满生机、

自由、随意、没有人管理。

(要怎样就怎样)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93388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