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行散记初一范文(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1:20:06
湘行散记初一范文(22篇)
时间:2023-11-25 11:20:06     小编:书香墨

议论文是通过辩证思维和逻辑推理来表达观点和论证的一种文体。总结时要注重提炼核心内容,不要太过于泛泛而谈。掌握一些情感表达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湘行散记初一篇一

这些天,我读了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感受颇深。

内容令人陶醉,其中《老伴》这章却让我对时间有了新的感慨:在十七年前,“我”和一个同宗兄弟和一个成衣人的独生子成为了要好的朋友。其中那个成衣人的独子,发誓如果作上个尉副官,就把在绒线铺干活的女孩子做媳妇,于是他一次次买白棉草鞋带子,但是他却没有一双草鞋。十七年后,“我”重回这里时,发现那女孩还是那个女孩,而她的父亲死当年发誓作副官的那个少年,可是鸦片毁了他,他也忘记了“我”。

那位少年给了我很深的印象:少年时的他满怀热血,心中充满理想,憧憬着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但从文中作者见到他时的描写:这个人简直可说是个老人,很显然的,时间同鸦片烟已毁了他。此时的他,与少年时的他真的是天壤之别,他没有当初想去闯荡的心,只有安于现状的神气;没有当初想当军官的志气,只有现在放任自我,放弃生活,寻求鸦片带来短暂的快乐的“老人”。用“老人”形容他,再适合不过了:历经沧桑的面容,看破红尘的心……着章虽是感慨作者俩个老伴的命运,但也同时表达了时间来去匆匆的无奈。

湘行散记初一篇二

阳春四月,草已长、莺已飞。我想说:“好久不见,我的校园。放假前的我不曾想过会与你分离如此之久,一眨眼已经三个多月了,在家的我已微微发胖,不知你是否也有变化?”而今天,我们终于开学了,我的心情无比激动。

就要走进窗明几净的教室,我知道从明天起,就能听见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那绿草如茵的操场马上就会有同学们如飞的健步。春回大地,万物更新,花带朝气,草怀希望。终于可以见到春日里的你,我的校园。终于可以沉浸在和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终于又可以听见老师关切背后的碎碎念。开学真好。

由于这次疫情还没有结束,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不能掉以轻心。我们报到入学时,需带上家长承诺书、体温卡和健康码,每人佩戴口罩,采取错峰分时的方式入校。进入校园,大门口分了几个进入通道,值周老师严阵以待,我按照老师要求的通道进去后出示承诺书,健康码,体温卡进入教室,看到老师同学都戴着口罩,看不见彼此的脸,但是仍然能感受到同学老师眼睛里流露出的欣喜与愉快。教室里桌子上放着洗手液,消毒液。老师拿着额温枪认真地给我们测体温,耐心地讲述防疫知识,开始了开学第一课,同学们听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

时间过得真快,马上放学了,我们背起小书包在门口排队,同学之间拉开间距,不扎堆,不拥挤,迅速安全有序地离开了校园,回家第一件事赶快洗手消毒。特殊时期,我们能做到科学防疫保护自我。盼望着,盼望着疫情早日结束,我们能摘掉口罩,和小伙伴们手拉手尽情奔跑在宽阔的操场上。

湘行散记初一篇三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初中部201班二(1)班金潇逸。

(六)天安门前的感叹与乞讨者的目光。

在28日去往人大的路中,我已路过天安门,那时雾把天安门衬托得若隐若现,汽车开过的那一瞬,雄伟的天安门便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那一瞬间的天安门似乎是深远的,仿佛谁也无法读懂它深邃的眼神。

曾经,在小学课本上看到过天安门的插图,也听见了一个充满童稚的感叹:“我们的'祖国真美啊!”幼时读来不觉可笑,然而当我站在夜幕笼罩下的天安门下时,我才觉得这是发自内心最童稚最真诚的呐喊。像蒸馏水般不掺一点儿杂质。

远远的浮光印衬着银白色的华表,印衬着金水桥,印衬着天安门下的一对石狮。

夜中的天安门,光彩夺目,到处都镶着一层金边,美好的瞬间就停留在我迷茫呆滞的眼神中,直到天安门的幻影在我眼前摇晃,我希望这一刻能够静止。

即使一个乞讨者,也会痴痴地仰望着高大的天安门,他也许会忘记乞讨,而沉醉于这迷蒙的夜色中。

天空已渲染出睡意,闪耀着的金水桥,桥下是碧水环绕,灯光照在桥上便成了柔和的魅影。

在这里,我宁愿成为乞讨者,怀望着天安门。

欣赏的眼光任何人都不会改变。

乞讨者的目光与常人相似或更具有欣赏力。

湘行散记初一篇四

与过去“快开学了”的心情相比,这一次听到“快开学了”四个字是无比兴奋的。为什么?我想,当一个学生的假期比他学习的时间还要长得多时,这个人是会期盼着回到学校去学习的。

“快开学了”这件事儿是我的同班同学打电话来告诉我的,他说这是内部消息,虽然还没有公开出来,但快了,我们很快就要重返校园,去学校里继续做一个学生了!我和我的同学在电话里讲了很久我们各自对于开学的期盼,这让我知道不只是我一个人想念着学校,希望着开学,我的同学他也是,听他说,我们班还有许多同学都是一样,都在期盼着开学呢。

挂完同学的电话,我在家里认真准备起快开学了这件事儿。在这漫长的假期里,虽然我们都还在上着网课,可网课带给我们的感觉还是不如在学校里听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好,现在我回想一下这些上过的网课,我已经忘记了很大部分,我想开学之后,我一定要用最快的速度把假期里落下的功课都给补上来,这样我才可以继续做家长眼里的好孩子和老师眼里的好学生。

虽然学校里还没有发放出“快开学了”这个通知,但我已经开始准备开学所需要用到的文具了。这学期开学,我就是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了,怎么着我都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贪玩了吧!这一想法让我在我的文具盒里多装了好几支笔,彩色的,我相信在做笔记的时候可以用到!我还在我的书包里,放下了一本我这个假期里看到的好书——《草房子》,我要在开学了之后分享给我的同学,让他们也看看这本书里所讲的故事。

快开学了,我好高兴啊!这还是我头一次想到“快开学了”而高兴,我想我应该好好感谢一下这个漫长的假期吧!

湘行散记初一篇五

书的前面是写给爱人的信,字里行间怎一个相思了得。看了几章,稚气痴情,没想到沈从文还有这样一面,有点感动。看到十几章还是这个调调,就有点腻。虽然行文中也夹着人物风情,却被腻得有点看不下去。蹦蹦跳跳好容易过了三十九章,那个喜爱的沈从文才又回来。

最喜欢作者文字中那种存在既合理的心态以及对家乡的爱。

在沈从文眼中,人们“那么忠实庄严的生活,担负了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继续在这世界中活下去。不问所过的是如何贫贱艰难的日子,却从不逃避为了求生而应有的一切努力。在他们生活、爱憎、得失里,也依然摊派了哭、笑、吃、喝。”每个人都生动活泼有趣。想想如果是我自己亲眼目睹,恐怕会看到无知粗鄙无赖。因为我狭隘所以眼中的世界就狭小。

记得年少时的一件往事。曾经坐长途车从昆明下景洪,途经思茅去一个朋友的朋友家拜访。那是一栋三层的居民楼。在厨房里我吃惊的发现烧水做饭居然用的是柴灶!现在还记得自己当时的无知,脱口问主人为什么楼房还要用柴灶。以前的经历已经使当时的我明白楼房也不一定用管道煤气,但是柴灶还是有点超想像了。一直感恩所有旅行中遇到的都是好人。当时的主人也是纯朴善良,完全没有认为我是城里人的傲娇什么的,真正理解我只是浅见无知而已,仔细的给我解释了当地的民生以及南北能源差异。

作者笔下的人物,一直都在提醒我,旅行时遇到的当地人。他们可能没上过什么学,没去过百里之外的地方,但是他们努力生活,心中对未来都有规划,而且他们心中不以恶意对人。

喜欢沈从文是因为个人觉得他并没有高高在上或冷眼旁观的自以为是,只是单纯的“心中似乎毫无渣滓,透明烛照,对万汇百物,对拉船人与小小船只,一切都那么爱着,十分温暖的爱着”。他没有去评判什么,也没有去试图改变,就像书生会有的那种以为是热血激情,其实是何不食肉糜的好心。

喜欢沈从文还因为他对家乡的无条件的眷恋。他笔下的湘西宁静平和,人物活泼有趣,人事物都淡淡的又吸引人,就像是一副印象派的画作,具体画的什么不清楚,满眼都只有光影色的印象。没有去过湘西,也并没很渴望沿着沈从文的路线走一次,是因为我知道我不会感受到沈从文的湘西。对于那片土地,作者是全身心的爱恋,全无半点介意。很多人也是爱着家乡,但心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不如意,可能是风沙太大,梅雨季太潮湿,冬天太阴冷,邻居太粗鄙,乡亲没文化,等等。每当看到爱恋家乡的文字背后那点介意,都会想到沈从文。在沈从文笔下,家乡的一切都好,每一点一滴汇聚成那幅叫湘西的画,缺了哪一笔,画都不成画,家乡都不是家乡。

湘行散记初一篇六

随手翻开《湘行散记》,便被沈从文先生构建的亦真亦幻、淳朴美好的湘西世界吸引。这部散文集是作者两次重返湘西所得,是1934年作者回故乡时所作的游记。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黑暗的时光中,《湘行散记》依然能繁花尽开、向阳而生,令人惊叹。

文章的字里行间都是“花”,是盛开的向日葵,是永远保持的一种向上的姿态。文字中氤氲着烟火气、草木香和书卷气,令人初读时便心生愉悦。清新易懂的笔触中,透出沈从文先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一颗赤子之心;几笔传神的描写,便将湘西迷人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风土人情展现在每一位读者眼前。且看《桃源与沅州》中的这一段:“那种黛色无际的崖石,那种一丛丛幽香炫目的奇葩,那种小小回旋的溪流,合成一个如何不可言说迷人心目的圣境!”寥寥几笔,这桃源仙境的美丽便溢了出来。

文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开满了“花”,是傲骨不屈的梅花,是品格坚韧的象征。纤手老头儿对生活的努力执着、拉船人对生命的忠实庄严、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的豪迈豁达等人物身上的顽强品质是令人赞叹崇敬的。有人说鲁迅先生的文章特点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人”,而沈从文先生又未尝不是呢?在沈从文先生所塑造的人物身上能看到他的优秀品格与志向、期望,蕴含着对黑暗社会的思考和不满,以及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在与沈从文先生的交谈中,我仿佛可以看到这样一个人:性情率真、喜欢字画、对湘西有着无限眷恋和热爱、身上不乏劳动人民勤劳的影子。看着沈从文先生,我很好奇:“在那如此黑暗的年代,湘西人民为何还能保持如此乐观的心态生活?”沈从文先生深邃的眼睛似乎眨了眨,透出智者的光芒,他说:“因为他们身上有着劳动人民顽强的品格,有着属于中华儿女的那份坚韧不拔!”是啊,这些美好的品格多么难得,多么需要新时代人们学习传承!

湘行散记初一篇七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初中部201班二(1)班金潇逸。

(九)颐和园。

颐和园最多的是水,这是她带给我的第一印象。

我的故乡是水乡,小舜江的水比颐和园的`清得多,当然,颐和园的湖很大,一望无边,她的前身叫做“清漪园”,都有三点水旁,可见水之多,湖之广。

租用脚踏船似乎是最安全最周到的打算。

颐和园不仅水多,桥也多。这是推导,有水必有桥嘛。

西堤是条不宽的堤岸,形成六桥烟柳,湖光山色,交相辉印,美不胜收。

船徐徐而行,踏船也是兴娱之事,边踏船边赏景,似有遐意之意。

踞山面水,湖道纵流,船行至上,如在画中游。

颐和园中,有很多全国的名胜,如南湖上的望蟾阁是仿武昌的黄鹤楼,“十七孔桥”是仿芦沟桥的,后山的苏州街是仿苏州买卖街的。

也有一组壮观的建筑群,是仿西藏布达拉宫的。

我踏累了,换江天珑,江天珑的脚很结实,踩得也挺快,他实在是个很友好的人,一副憨厚相,性格也好。高逸飞像个长跑运动员,体力多得很,也遐意得很。

脚踏船踏累了,便换成步行,可惜步行太慢,只得缓行,最后终于“挪”到了出口,暂且可缓一口气。

出了颐和园,已是晌午,肚子早响了,于是买了串烤肠解饥,老江和老高则去买棒冰了。人都到齐了,老高和老江还未到,我们过去时,他们正笑呵呵地舔棒冰呢。唉,这两人真没时间观念!老江还是领队的呢!

湘行散记初一篇八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初中部201班二(1)班金潇逸。

(一)京都印象。

火车便颠簸在苍茫的夜色中了……。

睡上铺的滋味实在不是很好,沉闷的空气,矮小的空间,有一种压抑在心头起伏。

绍兴到北京仿佛千里迢迢,经过23个小时的头脑震荡,北京便在前头摇晃了。

这是一个古老的城市,朦胧的明亮包裹着它。仿佛把手伸到窗外,北京便触手可及。火车碾过的车轮声已没有刚才的激烈,缓缓地平息了它的怒吼。

北京西站已隐隐约约地铺展在眼前。西站很大,站内人头攒动,在人流的簇拥下,我们被挤到了出口。

北京的天气似乎不是很好,黄漫漫的天,天空有些雾蒙蒙,云被压得很低,显得凝重,街道的这方延绵到那方,就像伦敦一样。

站在近处看远方,可以看见西站上方仿清式的建筑,古铜色的柱子,金黄略掺土黄的飞瓦,漆成红色的墙壁,衬托出孤傲的性格。

西站正中有一根旗杆,却没有挂旗,银灰色的旗杆直插苍穹,只能抬头仰视旗杆和那镀银的天空。

北京仿佛很大,近处的景致朦朦胧胧引伸向远方,像是九月的离愁;远处的楼阁牵牵扯扯地会聚到近处,像是六月的馨香。

京都的建筑错落有致,近处的老北京和远处的高楼形成对比,仿佛在过去与未来中穿梭,一切都是崭新的',好似蚕破茧时一瞬间的光明,当然,是以我的眼光。

我见过上海,拔地的大厦,喧嚣的人流;我生活在绍兴,悠悠的碧波,柔美的浮光;然而首都北京却把绍兴的柔婉与上海的喧嚣糅合在一起,扯成一幅漫漫的巨卷,射向一双双棕黄色的眼,深蓝色的眼,又指向一颗透明的心,把心照亮,把心温暖。

湘行散记初一篇九

背着背包出门的那一瞬,突然想放声吟咏李白那两句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平常在家,觉得自己是风筝,那根线攥在父子俩手里。稍微飞得高一点的时候,他们就使劲把我朝下扯。再遇上他们不高兴的时候,就把我又嗖地一声拉下来摔在地上。这次北京之行,这心情,仿佛自己成了天上的一朵云,轻飘飘的。

到达目的地需要三十个小时。火车在开。车里有人在走动和说话的声音。我仰在低矮的床框里装模作样地看书。突然喜欢上这种既在外出又好似在家的感觉。不用脚步,不会疲倦,可是人在前进,日子也在前进。这日子,安静里有点嘈杂,嘈杂里有点安静。这样既不觉得热闹,也不觉得孤独,刚刚好。翻着书的时候,内心里以为没有虚度时光,于是会安然。摸着书页不知所云的时候,可以思念一下过往,或者憧憬一下未来,忍不住有眼泪或者微笑。这些神经质的表情不用担心会被发现,有一种不被人打搅的美好。

地坛,是一座安静的公园。在《想念地坛》里,史铁生这样写:“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坐在那园子里,坐在不管它的哪一个角落,任何地方,喧嚣都在远处。”确实是这样,地坛少了许多旅游景点的那种游人如织。它如一个处子,衣着整洁地、清清爽爽地、甚至是满含羞涩地等着你的到来。

一进地坛,一股清纯之气迎面扑来。这清纯之气来自于地坛无边无际、从上到下的绿。

这绿首先来自于无数高大的松树和柏树。松柏树树干苍黑粗壮。用手轻轻抚摸,坚硬油滑,让人体验到一种成长的蓬勃和韧性。松柏枝层层叠叠地给树穿上了一袭深绿的新衣。左看右看,斜看正看,这些全心全意向上生长的健壮的树都被人着意地规划成一条条直线。这严谨的线条给生机勃勃的园子平添了一份庄重肃穆。想起在最狂妄的年龄突然残废了双腿,每天都摇着轮椅到这里来的史铁生,觉得这些沉默无言的树似乎又都融进了一丝忧郁。

这绿还来自于树下成片成片竞相生长的草和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低矮的植物。它们匍匐在湿润的泥土表层,干干净净、安安静静。

头顶有细碎的阳光洒下来,这光柔软而明亮。我想着这光的温暖,因为它曾给予过命运多舛的作家那么多的慰贴和希望。绕着园子走了一圈,园子太大,我走着走着就找不到东南西北,找不到出园的路。在这绿意盎然的园子里,我不敢轻易发出声响,连呼吸也小心翼翼。我在细心倾听和使劲捕捉史铁生曾经用心感受并用笔记录过的东西:那些和他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呢?那些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的蜂儿呢?那些寂寞如一间空屋的蝉蜕呢?那些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的露水呢?所有这些,我似乎都没有看到。此时此刻,对作家的敬佩更甚。一个在风华正茂的年纪就被命运残忍地捉弄无奈坐在轮椅上的人,他能清晰地听到如此阔大的空间里这么多来自大自然的片刻不息的弱小生命的声响,该有着一颗多么强大的内心!怀揣着一份敬意走过地坛,无端地生出许许多多对生活的热爱!

去北京,如果不去看升旗,犹如写一部没有主题的文学作品,即使是在鸿篇巨制里精雕细刻,它都一定会失去灵魂。

凌晨两点起床,坐车,走路,微凉的夜气里裹挟着急促赶路渗出的汗液的味道。四点到达恢宏的天安门广场时,那里已经是人山人海。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都在晨光初现的时候匆匆忙忙奔到这里,只是为了能目睹五星红旗迎风招展的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忍不住用一些分行的文字记录下那难忘的心情:

本不想告诉你。

我前半生所有的慎重与坚持。

都是为奔你而来。

不想告诉你。

还因为你是始终保持沉默的。

那一端,我说了。

你未必能听,听了你也未必能懂。

但是我依然固执地认为。

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我下了决心一定要。

来这里一次,来这里看你。

无眠的夜和长长的路。

盼望用蓬勃的心跳去体会。

那慢慢从下到上升腾的路径。

用尽了全力,看到了无数的背影。

与短暂的飘扬,在那一个万众瞩目的。

时刻,星星早已隐匿的天空。

真实地罩住我那一张,湿漉漉的脸。

是的,那一刻,无数的人满怀着骄傲与自豪在那鲜艳的红色下热泪盈眶!人到中年,似乎已经难以装下宏伟与庄严,但是,仍然会有让人热血沸腾的事激荡我们的内心,比如看升旗。

看过升旗,随着人流,我们还登上了八达岭长城、参观了故宫、瞻仰了天坛、聆听了卢沟桥的枪声……北京,伸出双手,敞开胸膛,满是真诚地接纳着我们这些怀着朝圣一般心情的人们。

回去的路上,我放松地躺在火车硬卧的中铺上。车窗密闭着,但是我感受到凉爽。我知道,车里没有风,那风是从心里吹来的,所以感觉格外舒服。稍微侧头,透过车窗可以尽情地看外面。白色的云朵,葱郁的树木,明亮的阳光,温柔的河流,巍峨的建筑,高高的山,铁轨上碎碎的石块……所有的一切,都叫人隐隐生出欢喜。

长时间在火车上,我并没觉得有倦意。火车在不疾不徐地奔跑,那种状态一如我少了许多波澜多了几分沉稳地走过了几十年的岁月存在的状态。在火车上,我又想起了曾经长时间徘徊在地坛里思考生命出口的史铁生,想起了在天安门上空飘扬的红旗,想起了登上八达岭长城时高举双手忍不住想呐喊时胸腔里那火热的心跳……在火车上,我还想起了那位脑瘫的农民诗人余秀华在她那篇《只要星光还照耀》的散文里写的文字:“人间也许不够好,不会给谁欣喜若狂的感觉,但是它毕竟是我们住惯了的地方,其他的地方不熟悉,没有试探的雄心。”

也许,对这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人间,我们需要的除了毫无条件的热爱,还应该具备的就是这样一种踏踏实实地、不慌不忙地、不惧不怕地行走。因为不管曾经经历过什么,悲伤的、喜悦的,痛苦的、兴奋的,我们最终还要继续在这条独一无二的路上风雨无阻地前进甚至是横冲直撞下去!窗外的无数风景,那么快地来到眼前,又那么快地从眼前消失,就像短暂而无法回头无法逃避的人生,目标,永远都在前面!

公众号:天府散文。

湘行散记初一篇十

欢快的暑假结束了,新学期开始了。四年前的`同一个日子,我依依不舍地离开妈妈的大手掌,看着四、五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冲我们微笑,慢慢地走入学校,好奇地看着一些新鲜事物。今天,我已经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身份又回到了这里。学校已经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上海、自已家后的第四个家了。

心里仍然清清楚楚地记得暑假里的每一个激动人心、快乐精彩而令人回味的瞬间,如今,我又回到学校。走进大门,看到许多陌生的面孔。校园里,充满了鸟语花香,充满了问候声,更充满了欢笑声。这一切,都是那样的亲切。“你好,你叫什么名字?”,“我七岁,你几岁?”,“我们做朋友,好吗?”。这些,是从一年级新同学教室里传出的声音。“啊,哥哥,能像你一样戴上红领巾真好。”刚走到二楼,一个二年级弟弟走过来对我说,“不过,我下学期也可以戴着它了。”我向这位苗苗小团员笑了笑,点了点头,继续爬楼梯。

我爬上四楼,走向教室。二天前,我来教室出黑板报,记得那时我跑了将近十几分钟才找到教室,想到这里,我不由得笑起自已来。教室门关着,我伸手去拧它的把手。我感到手甚至有些颤抖,心想:“马上就能见到好久不见的同学啦!”

接着,门被打开了。啊,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向我微笑。我走到座位,宋子缘和其他几个我最好的朋友马上围上来和我说话。这一分钟,是我一天中最激动的一刻。

在接下来的一天时间中,又是像以前一样紧张的学习。但我和其他同学一样都很愉快,因为我们又见面了,又回到这充满激情而富有诗意的学校生活中。

湘行散记初一篇十一

《湘行散记》是著名作家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我记忆犹新的一篇文章叫做——《一个戴水獭皮帽子的朋友》。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我的一个朋友。故事中顺便穿插了有关沈石田的介绍。沈石田,石田是他的号,他的真正名字叫做沈周。他与沈从文先生一般,都是才高八斗的人。他不应科举,专门花心思于诗文书画,同时还是“明四家”之一。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要去桃源时,在行车过程中与沈石田的交谈与自己的回忆。我认为沈从文先生的朋友是一个语言巧妙的人。他不是像别人一样,对那些名人采取一味的赞美的方式。他运用了笑骂的方法,来表示自己对沈石田先生的赞美。也体现出了他是一个粗犷的汉子形象。他不论是做事情,还是说话,都是心直口快的。做错了就骂,这是他爽朗性感的表现。可能正因为他的直爽,交了好多的.朋友。真的可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朋友。”但是在他粗犷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颗柔软细腻的心。他极爱收藏字画。可能在他心中有了画展与好画的地方就是好地方吧。

其实我比较喜欢这一类的朋友,他们“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之间有着最深厚,中肯的情谊。

湘行散记初一篇十二

・・・・・(四)世界公园里的世界。

公园是新建的,薄雾印衬着尖尖的蓝色城堡顶端,好像进入了一个童话世界里。

欧式风情,配上淡淡的雾气,渲染出一片恬静。

与我在一起的高逸飞,“海拔”的确很高,与我一样都有个“逸”字,但却不会飞。

阳光似乎已驱走薄雾。橙黄色的t恤,白色的短裤,染上了夏日独有的风情。

这里绘粹了世界各国的标致性建筑和工艺品。

置身此地,仿佛在周游世界。眼前都是琳琅满目的雕像、建筑。其实这儿世界全国的建筑都是1:10缩小,莫斯科红场不过是我身高的两倍。

美国的白宫的确名符其实的白,六根银白色的柱子,正中26扇绿色的窗牍,镶嵌着银灰色的窗棂,底部是3扇大门,瑕玉似的楼梯直通高处,顶端是花园似的阳台,整个白宫衬托出巍峨的.仪表。

而埃及金字塔则比白宫与国会大厦壮观的多,金字塔是用一块块黄色的砖块垒起来的巨大建筑,隔着它,我仿佛看见了几千年前的古埃及,可是这只是一个缩小了10倍的模型,但我迷离的眼中幻化出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尖尖的塔顶直刺蓝天,宣示着古国悠久的文化底蕴。

相反,悉尼歌剧院更具有风情,那旁是荫凉,这旁是温暖,阳光倚在歌剧院的斜面上,耀得刺眼。

欧式花园也有着它独特的风情。一般都有尖尖的顶部、墙壁房面都镌刻着精美的花纹,一些房屋紧紧地挨在一块儿,有些是红色的墙壁,有些则显现出瘦长的身影。

原以为世界公园里只是各国的建筑,没想到娱乐节目也很多。在路上我和高逸飞碰见了宋健强――皮肤比我黑十倍的家伙,张瑞军――一张胖胖的肉脸,彭旷――呆板的那种,李雨晨――胆子很大,爱玩刺激游戏的“假小子”。

宋健强是自称“老师”的,习惯抽烟,说是要遇到上级领导时不抽烟没面子,张瑞军也一样抽,也是要与领导“会面的”。

原本以为宋健强是个刚强的男子,可坐过山车是被我们费了牛劲才请上去的,就坐在我旁边,大喊大叫的,听得我耳朵都快聋了,但他没有尖叫,只有雄厚的咆哮,惹得后面两个女生狠命掐他。过山车上升时很舒服,背靠着椅子,然而下倾时,没反应过来,心像是被狠狠地揪住一般,此时宋健强叫得越发凄惨,吼得越发响了,我吃进去缓解紧张的口香糖咽不下去也吐不出来,一个急转弯便到了起点,这才觉得背上出了点虚汗,手心有点黏湿,细细的纹路里淤积着一些晶莹的液体,再看看宋健强――一点事也没有,真会装酷!

比起绍兴的天气来,北京要凉快得多。但世界公园中的北京比北京却要热一点,是玩得尽兴还是心理作用?我也说不清。

湘行散记初一篇十三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初中部201班二(1)班金潇逸。

(八)升旗与故宫。

今晚11:30躺下,没有因为去了3次鬼屋而睡不着,3点多时,急促的门铃响了起来,莫非真见鬼了!!!我的瞌睡醒了一半,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前,门铃又响了,倒把我吓了一跳。

猫眼里望去,看到半张脸,门一开老妈便来了个通谍:“今天是建军节,要去天安门看国旗!”同寝室的高逸飞还打着呼噜,我踢了他一脚,他翻过身再睡,我拧着他鼻子,他总算醒了,大声骂了句“你有病啊,大半夜@%&$%&……”没等他骂完,我便把老妈说的话重复了一遍。

他才懒懒地起来。大约3:40的时候,车子开了,我晕乎乎地坐在后排,早餐是发的,可惜我一口也吃不下,我晕车了。

不知今天的绍兴怎么样,毕竟是建军节呢!平日的绍兴总是张灯结彩,在武警大队里还可以打枪呢!

北京的建军节是早早地来了,长安街亮起了灯,到达天安门时,昨晚的灯还没有散去。

车缓缓地停了,大约四点多罢,人已很多,挤也挤不进去,只得静坐在铁栅栏上吃早饭,起身时已是五点,快要升旗了,前方已是人山人海,只得跑500多米再横穿马路到广场上看升旗。

这时,太阳已露出了小半个脸,和绚的阳光照倚着银灰色的旗杆。

快要升旗了,人群欢呼起来。广场极大,人也极多,建军节的国旗仿佛格外鲜红,我没有看到扛枪走过的步兵,也没有听到嘹亮的国歌,但我又像是看到了,听到了。国旗在人头顶端缓缓升起,仿佛和旭日同时升起,阳光照射在鲜亮的国旗上,红旗上的金星更闪亮。焕发出建军节的神采。

天很热,长安街却人头攒动。去往故宫的空调车里,有人正高声谈论着什么,有的说3点钟起来和6点钟起来一个样,有的说连根警察毛都没瞧见,有的说还以为升旗有多壮观呢,诸此种种。

太阳更烈了,摸一摸空调车的窗子便可感知室外的温度,顶烫手,伸出去就不由自主地缩回来。

没过几分钟故宫就在眼前了,跳下车,一股热气便迎面扑来。

我们从神武门进,城墙高大、巍峨,站在这里的人感到渺小,这是古代君王利用建筑艺术来显示自己的地位。

我们一行人又来到了内宫,我们走的像是中路,路过乾清宫和交泰殿,却没有进去看。一是没时间,二是人太多根本挤不进去。路过坤宁宫时倒瞧了瞧外观,与故宫里的建筑差不多,但却极其华丽,在坤宁宫北面有个御花园,大多是些珍贵的花木和山石。松柏青绿得滴翠,花草更惹人喜爱,巨大的冠顶遮住毒辣的阳光,全身一阵凉意,是立秋了吗?御花园内有两座十分华丽的亭子,一座名千秋亭,一座曰万春亭,亭院落落大方,“万春”和“千秋”对仗工整,古亭的结构色彩也不相上下。

昨晚睡得极少,只得倚靠一会儿,坐卧石桥,桥下已经没有溪流,口中干渴,仿佛听到当年潺潺流水声。

领队的武汉人江天珑,打牌打到凌晨,苦曰只睡了1小时20多分钟,他说高考考完了,已习惯了。

我的心中不免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哀,自己的生活还没开始呢。

故宫中的书斋馆榭还真不少,远处的'凸兀的便是假山,如今,假山的石头已被磨得平坦光滑,山上的石阶却已破旧不堪,或许是游人多的缘故吧,御花园的山石已被围起来了。

故宫的艺术珍品极多,总计达1052653件之多,可惜我没仔细看,只看了些故宫博物院的刺绣和图画。

最令我遗憾的是没去珍宝馆和太和殿。

珍宝馆分不清方向,找了半天没找着,太和殿找到了,却还在装修。

隔着绿纱帐望去,太和殿显出堂皇的模样,隐隐约约衬着一层面纱。

我好似隔着纱帐看到了围绕御座的沥粉金漆幡龙柱和高2米的御座。

中和殿和宝和殿都没去看过,据说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而保和殿则是每年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走过一道道门,跨过一级级台阶,不知走了多久,终于又回到了神武门。

我一句话也不想说,浑身乏力得想睡觉,那天,我18:00就睡了,连北京电视台的《家有儿女》也没看。

湘行散记初一篇十四

读《湘行散记》你会发现,她名虽似游行志记,却并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记事。她是沈十六年后因探病母重返故乡途中的所见所感。与其说她是一本回乡散记,倒不于说是沈对当时社会基层民众的忠实叙述,以及对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们深挚而真诚的爱。

初读《湘》你会发现,那里有清澈毫无渣滓的河水,有听过之后一生也忘不了的橹歌,有爱说野话却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爱质朴却沦为妓的妇人。但远不止这些,从“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会了解,在那个战乱且无序的年代里,只在沈的视角范围里,就有那么多转徙漂泊,有那么多普通人在战乱里平静的死去,却不为亲人知晓,有那多妻离子别,等待然后平凡的老去,有那么多平凡的人在命运的夹缝里平凡的生,然后在十六年后某个平凡的日子里不期而遇,却不再相识。初读,以为是在读小说,仔细斟酌,才发现是沈人生经历里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缩影,细细体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再往后,从“一个多情的水手与一个多情的妇人”到“历史是一条河”,你会了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着少得可怜的收入,却干着辛苦且随时有生命危险的行船行当。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险时照样往下跳,行船过程中,船遇上险滩,河水再凶猛也得冒着生命危险下水护船,十年如一日。而即使这样,这些水手和拉船人却从不曾失去应有的勇敢和努力。而吊脚楼上妇人,多半因为这个社会的黑暗,以及家庭生计的原因沦落为妓,而即使这样,她们依旧不失去那一份质朴和可爱,以及那一份对生活的纯真希望。

读《湘》你会发现,你情感会随着沈一样流淌,到最后俨然如那一派清波毫无渣滓。虽然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穷苦人们的悲惨命运和容易被“社会上层”漠视的生活哀乐,但他没有将自己陷于深深的痛苦,没去无边无际的同情,也没有给人消沉灰暗的情绪。一以贯之的是对河水、对拉船人同船、对那片流域温暖的爱。因为他知道,对这些人沉重的生活,我们这些读书人是不配说同情的,对这些人的命运他也无力去做什么。想到这些感想,我又不禁想到书中的文字,写道:

湘行散记初一篇十五

读《湘》你会发现,你情感会随着沈一样流淌,到最后俨然如那一派清波毫无渣滓。虽然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穷苦人们的悲惨命运和容易被“社会上层”漠视的生活哀乐,但他没有将自己陷于深深的痛苦,没去无边无际的同情,也没有给人消沉灰暗的情绪。一以贯之的是对河水、对拉船人同船、对那片流域温暖的爱。因为他知道,对这些人沉重的生活,我们这些读书人是不配说同情的,对这些人的命运他也无力去做什么。

每次读时总有所感悟,却不知道是什么。联系现实中的生活,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富士康的“跳楼事件”,以及和我同在一个园区的千千万万来自基层的群体,而这其中也应当包含一个我。每次在紧张忙碌的车间,在匆匆忙忙地上下班途中,我总是看到每张年轻面孔后面单调、机械、无趣的工作,以及还并不可观的收入,再想远一点,是一个个极易敲碎的梦想。我吧,又或许多少比他们强一点,在这个异地他乡耕织自己的梦想。我想,先前我也错了,正如沈所说的,我们并不是可怜的生,也不是无所谓的生,无论是在自然上,还是在各自的生活上,是担负有各自的一份责任的。虽然面对生活的“寒暑”的来临,我们比某些人更感觉严厉,但我们不应该因为这样就逃避生活,也不应该因为这样就放弃为儿女,为父母,为命运梦想所作的应有的一份努力。而这样的生活态度,在自己,是应当感觉庄严自豪的,在别人,应当是受尊敬的。把眼光再放得宽广些,或许我们只是历史的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们却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我们可以选择爱生活,在自己习惯的生命里,去哭、去笑、去爱、去吃、去喝,像生命无法把握的水手,永远勇敢有力,像沦落风尘的妇人,永远保留那份纯真的希望。

湘行散记初一篇十六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初中部201班二(1)班金潇逸。

(二)夜行的路,前方的灯。

的一天晚上,我收到了一张蓝色的邀请函,那晚我迟迟未睡,因为我第一次参加“中国少年作家杯”就获了一等奖。

一个月后的今天,我便如愿以偿地来到了中国人民大会堂。昨晚下了几滴雨,灰蒙的天空被洗得透明,无暇的风吹过无暇的心。

无暇的天印衬着粉白的墙壁。大会堂顶端有颗闪亮的国徽。我只能默默地伫立,仰望着大会堂,好像一个基督教徒抬头仰望着十字架上的耶稣。

大会堂下是10几根光滑的大理石柱,衬托出肃穆的.意境。

脚踏着红地毯,步入人民大会堂,我从没有这样近距离地接触过它。

大灯无比精致,一切都是那么鲜明。无数盏灯招引着我,使我感到晕眩。

大会终于开始了,火红的世界,燃烧着五湖四海火红的心,把礼堂照得火红。宣读完获奖名单后,颁奖就要开始了。

前面的名字一个个飞越,终于读到浙江省了,我的心赶紧一绷,“金潇逸,一等奖”我迷惘的眼神立刻熠熠生辉,当运动员交响曲响彻大会堂上空,我也自信地走上了领奖台,仿佛所有的离愁都被剪断了一样。给我颁奖的好像是樊发稼,当他把水晶奖杯和证书送到我手里时,我的心湿润了。

湘行散记初一篇十七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初中部201班二(1)班金潇逸。

(十一)长城下的屈服。

初到八达岭,便陷入重叠的浓翠中了,车在道上行,两旁全是高大的山脊,比起绍兴的山,这里的确巍峨得多。

终于,长城出现了,蜿蜒于浓翠中的长城曲曲折折地引伸,引发众多豪杰的千古遐思。

八达岭长城是居庸关的北口,东门曰“北门锁铜”,西门曰“居庸外镇”。北往延庆州,西至宣镇,故名“八达岭”。

下车后,觉得十分凉爽,山风舞动着长城,一派孤傲的性格,更衬托出它的气势。

长城的石阶很高,蹬步稍许有些费劲,向上攀爬不得不低头弯腰。

八达岭道极宽,可使五马并行,整座城墙用花岗岩条石和特制城砖砌铺而成,守城可谓“固若金汤”。

手扶石栏,顿觉凉意。城墙边有敌台、垛口和躲洞,也有排水系统,约行十步便有一个。

排水系统在花岗石脚下,有一个正方形的小洞,山风灌进来,从脚凉到手。凭栏远眺,蜿蜒长城延绵在天的尽头,经历千年的风霜便扑打在坚固的城楼上,城砖越磨越光,最后变得平滑。

到长城来,不得不登上好汉坡,但登上它时已背湿一片。原先稍为平坦的路越来越陡,只觉站不住脚,只得握拳前行,手心早已攥出了汗。

爬到后来,腿肚已没有了知觉,只觉得一阵阵发麻,到达好汉坡时,才觉得累瘫了,山野的清风从城墙口一阵阵灌进来,毛泽东的题字“不到长城非好汉”在山风中特别醒目。

长城远方立着一块巨大的牌子,上面写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下面用英文标注着“oneworld,onedrem”,左边是奥运会的会标,2008,我们共同期待,一个梦想便立在这块中华瑰宝上。

下了长城,太阳正值头顶,长城下用餐的时候也到了。因耗费体力,肚中饥渴,本想大吃一顿,可这儿的菜太咸实在咽不下去,只得悻悻吃了碗杂酱面。

下午的长城依旧巍峨,长城博物馆内的东西一些是仿制品,除了刀剑、铠甲、大炮和长城巨大的模型,其它我没有多大兴趣。

晚上,我还在怀想长城,透明的心幻化作雨丝,滴落在厚实的城墙上。

湘行散记初一篇十八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初中部201班二(1)班金潇逸。

(五)王府井的喧嚣。

王府井大街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我曾到过上海的南京路,那是上海最繁华的路段,一条路走下来,不被人踩几脚才是怪事。

北京的王府井也是如此,但街道似乎比南京路更阔一些,不一样的是汽车在这儿畅通无阻,人流会自觉拥到马路两边,而南京路是步行的,满大街都是人头。相比之下,王府井便是喧嚣中的恬静了。

王府井的大商店很多,特产店和百年老店也多。更多的'是外国人,随处可见,被骗的也更多。北京的特产特别多,东西也不算太贵,一根用五个李子串起来的冰糖葫芦才卖5元。外婆说要吃茯苓夹饼,买了4大包,100多块,一片片切得很薄。表姐说要吃冰糖葫芦,因为天太热带不回去,给她费了牛劲找到了一大包包装好的冰糖葫芦,里面的糖葫芦很小,不过中指般粗,小指般长短,但很多,易坏牙齿呢!

与上海南京路相仿,北京的肯德基、麦当劳多得是,几乎是百步一个,工艺品商店也很多,满大街都是。我印象最深的是“承古斋”,那儿东西都很精致,但价格太贵,据说还是老字号呢。

王府井小吃街里的东西实在吃不下去,哪怕吃下去也会吐出来,那些烤章鱼,烤羊肉串的,店开到外边,地上黑黝黝一片,都是用来叉肉的棍子。有些人还吃着烤过的知了(还真吃得下去!),我一阵恶心,赶紧离开了那儿,可北京太大,老在小吃街里头兜圈子,好不容易出去了,又撞到小摊上来了。王府井上摆摊的都会吐一两句英文,都是问价的。老外本身就多,骗起来头头是道,可也有精明点的外国人,一问价太高立马走人。当然也骗外地人,听口音。这是我在南京路上的经验,因为上海我每年都去,上海话我也说得挺顺溜,但北京的方言我却说不准,因此多少有些吃亏。

相比之下,陈义婧的那条手链买得更不值得,哪买的东西,一条要50元!在“承古斋”买的景泰蓝手镯也不过35元,为了讨好她,只得当面说:“哇,这么好看,大商场里卖100元呢!”多少有些褒贬,她怎么连价都不还呢!太大方了。

北京百货大楼很大,奥运会吉祥物满大街,连老外头上戴的也是的帽子。路过海淀区,看到过奥运会场,一个巨大的鸟巢,而现在五个福娃的销路也很好,中国在欢呼,不只是北京。

走出王府井,觉得有些惋惜,除了带了一些景泰蓝和吃的,又带走了什么?哦,还有记忆。

湘行散记初一篇十九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初中部201班二(1)班金潇逸。

(三)广东人――刚毅的象征。

说起广东人,给我的印象是刚毅的。他们,似乎有比钢铁更硬的身子骨。

这是我看到一个广东少年的生平事迹后给我留下极端深刻的印象。

他的名字叫朱良红,是广东韶关的一个普通学生。母亲因病聋哑,父亲离家出走,一家九口人,就弯弯曲曲地过日子。

朱良红7岁开荒,10岁辍学打工,工地条件十分艰苦,他3次遇险,险些身亡:一次是从建筑工地九层高楼落下,一次是被煤窑的机车撞飞,一次是为救小孩陷进2米深的茅坑,落下满身伤痕。

我曾经亲眼看见过他的腿,处处是伤疤,几乎没有一块完整的皮肤,血红处的浓重像是旭日落下的深远,他带给我的是沉重的悲痛。

然而,他并不惋惜什么,生命几乎不可承受的重负在他身上承受了,他复学的信心在风吹雨打下点燃了。

复学后的'他依然俭朴,多年失学使他基础不牢固,有时竟用功到凌晨2点。

当暴风雨来临时,他勇敢地面对了。他的梦想就是驱使他奋斗的魔杖,钢翼似在磨难中陶冶过一般,飞向他梦想中的长满蒿草的港湾。

机遇与挑战并存,他顺利考取了乐昌一中,并于去年考取了广东韶关大学。

如果说生命只是一个不能重复的花季,那么拼搏便是一颗永远搏动的心。

朱良红来到北京的身影虽然只有短短的一瞬,然而他留给我的却太多太多……偌大的背影投影在我的明眸中,我的心不禁泛起一种酸楚,今年他乘火车站了27小时才到北京,为的只是领一个二等奖,然而他的背影却在远方的月光下闪烁,背影延伸到远处,我的心却可望不可及。

月儿懒散的浮光射向他的身影,在他面前我是多么卑微与渺小。

湘行散记初一篇二十

读《湘行散记》你会发现,她名虽似游行志记,却并不是一般的出行心情记事。她是沈十六年后因探病母重返故乡途中的所见所感。与其说她是一本回乡散记,倒不于说是沈对当时社会基层民众的忠实叙述,以及对那方河域和生活在它上面的人们深挚而真诚的爱。

初读《湘》你会发现,那里有清澈毫无渣滓的河水,有听过之后一生也忘不的橹歌,有爱说野话却勇敢有力的水手,有可爱质朴却沦为妓`女的妇人。但远不止这些,从“老伴”到“滕回生堂的今昔”,你会解,在那个战乱且无序的年代里,只在沈的视角范围里,就有那么多转徙漂泊,有那么多普通人在战乱里平静的死去,却不为亲人知晓,有那多妻离子别,等待然后平凡的老去,有那么多平凡的人在命运的夹缝里平凡的生,然后在十六年后某个平凡的日子里不期而遇,却不再相识。初读,以为是在读小说,仔细斟酌,才发现是沈人生经历里的一些真真切切的缩影,细细体味竟不禁使人潸然。

再往后,从“一个多情的水手与一个多情的妇人”到“历史是一条河”,你会解到,水手和拉船人拿着少得可怜的收入,却干着辛苦且随时有生命危险的行船行当。冬日三九,天再冷,船遇险时照样往下跳,行船过程中,船遇上险滩,河水再凶猛也得冒着生命危险下水护船,十年如一日。而即使这样,这些水手和拉船人却从不曾失去应有的勇敢和努力。而吊脚楼上妇人,多半因为这个社会的黑暗,以及家庭生计的原因沦落为妓`女,而即使这样,她们依旧不失去那一份质朴和可爱,以及那一份对生活的纯真希望。

读《湘》你会发现,你情感会随着沈一样流淌,到最后俨然如那一派清波毫无渣滓。虽然沈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穷苦人们的悲惨命运和容易被“社会上层”漠视的生活哀乐,但他没有将自己陷于深深的痛苦,没去无边无际的同情,也没有给人消沉灰暗的情绪。一以贯之的是对河水、对拉船人同船、对那片流域温暖的爱。因为他知道,对这些人沉重的生活,我们这些读书人是不配说同情的,对这些人的命运他也无力去做什么。想到这些感想,我又不禁想到书中的文字,写道:

三三……,我先前一时不是还提到过这些人可伶的生,无所谓的生吗,不,三三,我错。这些人不需要我来可怜,我们应当尊敬来爱。他们那么庄严忠实的生,却在自然上各担负自己那份命运,为自己,为儿女而活下去。不管怎样的生活,却从不逃避为活着而应有的一份努力。他们在他们那份习惯生活里,命运里,也依然是哭、笑、吃、喝、对于寒暑的来临,更该感觉到这四时交递的严肃。三三,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感动得很!我希望活的长一点,同时把生活完全发展到我自己这份工作上来。我会用我自己的力量,为所谓人生,解释得比任何人皆庄严些与透明些。三三,我看久水,从水里的石头得到一点平时好像不能得到的东西,对于人生,对于爱憎,仿佛全与人不同。我觉得惆怅的很,我总像看得太深太远,对于我自己,便成为受难者。这时节我软弱得很,因为我爱世界,爱人类。

每次读时总有所感悟,却不知道是什么。联系现实中的生活,我想到前段时间富士康的“跳楼事件”,以及和我同在一个园区的千千万万来自基层的群体,而这其中也应当包含一个我。每次在紧张忙碌的车间,在匆匆忙忙地上下班途中,我总是看到每张年轻面孔后面单调、机械、无趣的工作,以及还并不可观的收入,再想远一点,是一个个极易敲碎的梦想。我吧,又或许多少比他们强一点,在这个异地他乡耕织自己的梦想。我想,先前我也错,正如沈所说的,我们并不是可怜的生,也不是无所谓的生,无论是在自然上,还是在各自的生活上,是担负有各自的一份责任的。虽然面对生活的“寒暑”的来临,我们比某些人更感觉严厉,但我们不应该因为这样就逃避生活,也不应该因为这样就放弃为儿女,为父母,为命运梦想所作的应有的一份努力。而这样的生活态度,在自己,是应当感觉庄严自豪的,在别人,应当是受尊敬的。把眼光再放得宽广些,或许我们只是历史的毫不起眼的一部分,但我们却是自己生活的的主人。我们可以选择爱生活,在自己习惯的生命里,去哭、去笑、去爱、去吃、去喝,像生命无法把握的水手,永远勇敢有力,像沦落风尘的妇人,永远保留那份纯真的希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湘行散记初一篇二十一

今天是令人兴奋的一天!因为我们要去北京进行夏令营活动啦!

坐上大巴车,所有的同学都唧唧喳喳兴奋地议论个不停,我也不停例外。“哈哈,北京——祖国的首都,我看你来了!”我豪情壮志地面对窗外的大地在心中大声喊到。

经过几个小时的奔波,我们终于到了首都——北京。下了飞机,我们先坐大巴车来到了科技馆。科技馆可真是让我们目不暇接,光是门口变幻无穷的五彩气球就让我们大为惊叹。那些白色的气球通过它们颈上系着的丝带时上时下,组成一组组美丽的图案,有波浪形,有金字塔形,让我们叹为观止。

北京科技馆的外面都那么精彩,我暗想:里面可能更加有趣了。我们兴冲冲的先去了科学乐园展览厅,这里有奥兹为我们讲解的天文地理,有爱迪生讲析的相对论。虽然我们听得不是很懂,不过还是了解到不少新的有趣的知识。走过科学乐园展览厅,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又来到了科技与生活展览厅。说白了,就是一个放大了的人体,我们就在这个大型的人体内进行实地的参观。这个人体模型内部可鲜活了,头顶上亮着的灯是红色的,还在流动,因为那是血管。血管都汇集的地方正是一颗跳动的心脏,在喉咙的中间,有支气管,枝枝丫丫的像一颗倒着长的树。我们还看见了放大8000万倍的艾滋病毒细菌,那种病毒细菌可真恶心,底色是深蓝色,外面有好几万簇黄色的毛,这个人体演示区的上空还悬浮着大大小小的细菌,有又粗又长的大肠杆菌,还有一群不知姓名的细菌。有趣的是,我们也不管这些细菌是好是坏,大家在这个无穷大的人体体内拍照拍的不亦乐乎。

我们与月球合了影,别看月亮的表面好象很光滑,其实月亮的表面层有许多坑坑洼洼的环形山,还覆有一层厚厚的尘埃。这些尘埃别小看他们的作用,其实尘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通过视频知道了月亮尘埃的作用就是反射太阳光,也就是说,没有尘埃,月亮也就不会亮了。

在科技馆里,我感觉了高科技的无穷魅力,更了解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

今天早上我们5点半就起床了,因为是要去天安门和故宫两大景点进行参观。

一路上车子开的很快,两边的风景快速的向我身后隐去。很快我们就到了天安门广场,见到我朝思暮想的天安门城楼,此时此刻我激动的手舞足蹈,赶紧拿出相机拍下许多难忘的记忆。

通过导游的介绍,我们知道,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也是新中国的象征。现在,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都是朝着天安门慕名而来。

我最喜爱的是天安门城内的故宫。故宫是明清两代帝王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凝结着历史的烟云,记载着岁月的沧桑。我们迈着期待的步伐走进了故宫。刚刚走进去,同学们就哇一声,脸上都是一片羡慕的表情,我也惊呆了。这是多么大的建筑啊!窗户、门上都是雕龙画凤,巧夺天工。房顶是褐色,门柱、屋梁都是朱红色。秦导看我们惊讶的表情,不以为然的说,这里还算差的,只不过是宫女和太监居住的地方。天啊!我心中呐喊到,连太监住的地方都这样富丽堂皇,那么后面的皇帝寝宫就好的更不敢想象了。

后面走过的.妃子殿就更加数不胜数了,什么交泰殿,昭德殿,还有乾清宫。导游介绍说乾清宫是后宫,是皇帝休息的地方。每一次天子生日的时候,都要在后宫举行一次盛大的生日宴会。

天子上朝的地方我们看到了,那才叫做人间能得几回闻呢。前面的台阶很高,在石阶的中间雕着龙纹,几条巨龙栩栩如生地盘旋其中,十分壮观。

在这里,我探访了神秘的皇宫内院历史遗迹,感受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今天依然是5:30起床,我们以惊人的速度完了洗漱吃饭等必备工作。

今天的第一站是居庸关长城。我心中满怀憧憬,激动不已。我早就听说过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名言,今天一定要尝尝做“好汉”的滋味。大巴车载着我们到了居庸关长城的山脚下,我们看到城墙边上立着一个富丽堂皇的亭子,亭子上有一个牌,上面写着“登天下第一雄关”的遵劲大字,看到这一行字,我就更加热血沸腾,更加有爬上长城的欲望了。

因为来的早,太阳淡淡的光照在长城上,映出一层薄薄亮亮的光,好象长城浑身都镀了一层金子,这一下,长城在我们心中更加神圣了。

我们迫不及待地跟着老师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长城下面的树郁郁葱葱,一眼望去,满山遍野好象一片绿色,我们继续以高昂的热情继续往上走,到了后来,路越来越难走了,越来越陡,每走一步都要用去我很多力气,不过我们走走歇歇,相互鼓励,终于登上了三号烽火台。三号烽火台很高,下面的景色一览无余,真是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我叉着腰,带着自豪的笑容俯视着山下。“耶”,我们快乐地呼喊着!当我们看见只有我们这一组爬得最高时,我的自豪感更加无与伦比了。

这次登长城,我在“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字碑前留念,抒发了我“不到长城非好汉”的雄心壮志,我观赏了长城内外的祖国大好河山,实现了我赏“燕京十景”之居庸叠翠的愿望。

今天我们的行程十分轻松,是去参观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我还特意买了一本纪念明信片。

我们先参观的是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是我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导游说北京大学的景色叫做一塔湖图,塔是指博雅塔,湖是指未名湖,图是指图书馆。我们先参观了未名湖,岸边杨柳依依。未名湖的来历是很有趣的。这个湖是清朝大贪官和绅开建的,可是还没有给这个湖起名字,和绅就死了。过了好多年,冰心奶奶和校友来欣赏这片湖,就商量给这湖起个名字,但因为这湖实在是太美了,想不出有什么词可以形容,所以湖就叫做未名湖。我们大家在湖边合了影,湖水清澈见底真是美丽极了。

接下来到了博雅塔。博雅塔因为象仙剑奇侠传中的锁妖塔,所以我们都戏称它为锁妖塔。据说这座塔是以前治水用的。北京大学的图书馆是中国最大的图书馆,藏书量最多,所有的书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个图书馆中借到。

后来我们又去了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最美丽的景色就是学校院子那儿的一片荷塘。有的荷花亭亭玉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开正艳。听导游说,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灵感就就来自这一片荷塘,我更加崇拜这片荷塘了。

这次的行程,我们边玩边学,游览了北大清华的胜景,也亲身感受到了中国高等学府深厚的人文底蕴。

hello,今天是我们最兴奋、最疯狂地一天,因为我们盼到了这五天中的最强行程——玩转欢乐谷!

大家那个兴奋啊,真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了。整个大巴车都躁动的不行,只有司机叔叔最沉得住气,他仍然不紧不慢的握着方向盘。大巴车终于渐渐驶进了欢乐谷。大家透过车窗远远的看见了过山车、漂亮的大蘑菇、旋转木马等游乐设施后,整个大巴车又开始沸腾了。

一下车,大家欢呼着冲进了欢乐谷……。

大家的激动无以言说,好玩、刺激的项目玩过后,似乎所有的同学变得只会说一个字“耶!”。

兴奋刺激过后是极度的疲惫,赶往飞机场的路上,大巴车里静悄悄的,不时还能听见几个熟睡同学的呼噜声。呵呵,玩累了,该回家啦。

欢乐谷——我们的快乐园。别了,欢乐谷!

后记:在这里,我们锻炼了胆量,积累了勇气,学会了独立,懂得了相互鼓励照顾他人。这里留下了我们的童年的欢笑声。别了,北京!我会将你深深的记在心里。

湘行散记初一篇二十二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初中部201班二(1)班金潇逸。

(十)清华与北大。

刚到清华,还以为没到清华。

看到清华黄土砖砌成的房子,我不敢相信这就是清华。清华太大,汽车、自行车可自由行驶,在清华的大道上,来去匆匆,比菜市场还热闹。

我们到了清华大学西大操场北侧的饮食广场吃午饭。北方的菜我是吃不惯的,像给牛吃肉一样。

然而,清华的菜我却一个也没尝到过。单说口味,绝对是一流,厨子也是一流,无论从样式、形态、颜色诸方面考虑,都别具风格。

有个菜是用陶盆盛起来的,挂在黑色的花架上,盆下点了火,就这样烤着吃,风味与形态结合才是美食佳肴,高逸飞瘦高个儿,饭量极大,江天珑也是,他俩起码每人胜我三倍。

走出饮食广场,便是自由参观。

清华真大,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尽头。

里面的植物都标上注记,方便背记。清华有个小地方,凿了一方小池,池旁有个避荫亭,四周种植着紫藤,旁边的木凳是休息的好地方。

清华有个荷塘,有些大,我总算领略到朱自清笔下的“荷塘”,的确是曲折的,也有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的荷叶”,却大都是些浮于水面的,也听不到“远处渺茫的歌声”了。

走出清华,几步路就到了北大。北京大学的荷塘与清华的相仿,都浮于水面,也有莲蓬,不过是些细小的。

北大的周边种植着许多植物。它们彼此紧挨着。

北大有个未明湖,平静的湖面像泼靛了一般,倒映着岸边的花木和高高的寺塔。

北大有个斯诺墓,这里埋葬着斯诺,他曾写过《红星闪耀着中国》,对中国影响很大。

我对北大有种特殊的感情,可能是因为蔡先生吧,他是北大的.第一任校长,也是我的同乡――绍兴人。

北大有校园巡逻车,专门逮捕那些非法营业的北大学生。非法营业就是摆小摊,出售北大的纪念品。

我曾亲眼见过一个北大学生摆小摊被抓获的情景。也许是凑不起学费,也许是家遇横祸。

北大的天已黯淡下去,阳光已不是那么刺眼,青年作家班就在北大里头,宋健强就在里面工作,自称“老师”,真是个厚脸皮!我已是少年作家班中的一员,再过几年我也会是青年作家班中的一员,那时梦想就更近了,北大的天也会因此而亮丽起来。

清华与北大这两颗中国的明珠定会辉煌璀璨。

离开北大,仅仅是一瞬,然而联想,却是永恒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91772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