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虎门销烟心得体会(优秀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9:08:30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体会(优秀13篇)
时间:2023-11-23 09:08:30     小编:琉璃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与成长,并提出改进和提升的方向。怎样运用恰当的语言,使总结更加精炼有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体会篇一

今天,我观看了《虎门销烟》这部历史悠久的电影。它让我感受到了清朝时代英国的可恶,让我愤怒;也体会到了那时林则徐在虎门销烟时的英勇,让我敬佩。

《虎门销烟》这部永恒经典的电影,是这样的:1839年,中国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奉皇帝之命在广州禁烟。他从外商手里收缴鸦片、烟具,当场在虎门销毁。这充分表现了民族英雄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后来,1840年5月30日,英军发动大量兵向广州进发,林则徐被免去了官职。皇帝又派了一名和英国商人有勾当的官员来广州。那位官员砸碎了林则徐建的炮台,结果英国人不讲信用,发起了兵,中国民兵和英军开始了激烈的战争。最后,中国清镇府和英军签下了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所以,我们应该学习林则徐这位民间英雄爱国主义精神。从小事做起,尊老爱幼,发扬林则徐爱国主义精神,让更多的人知道林则徐,学习林则徐,向林则徐看齐!林则徐曾在虎门销烟时说过:“鸦片一日不上缴,我就一日不走!”这句话体现了林则徐那时的决心,要把鸦片全部销毁。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品德,说到做到,为人正直、清廉。

虽然,我们今天的社会并没有那么多战争的销烟,但我们要不忘国耻,学习林则徐精神,“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点小力量,向林则徐看齐!今天,我再一次面对林则徐,感受到得不仅仅是他那优秀的品格和英勇的精神,还有那浓浓的爱国情怀!我们要向林则徐一样热爱祖国,为祖国争光!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体会篇二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翻看100多年来中国的近代史,我发现,我们中华民族受尽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欺侮,签订《南京条约》、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香港和澳门的“被强借”、卢沟桥事变,等等。堂堂中华落到如此境地,再次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

但是,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不会屈服的。在民族危难面前,许许多多民族英雄挺身而出,林则徐就是他们中杰出的一位代表,他领导的禁烟斗争,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信心和能力。

历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非常自豪,但是,老师也告诉我们,我们的祖国还不够强大,钓鱼岛、黄岩岛等原本属于我们中国的领土、领海,依旧被别的国家侵占。习近平爷爷提出的“中国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的梦想。我们虽然还是小学生,但是我们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收回属于我们祖国的领土、领海,我们义不容辞。

“中国梦”,我的梦。我决心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等长大了,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体会篇三

今天,我读了《虎4102门销烟》一片后,心潮像起伏的波涛1653,久久不能平静。

电影记叙了19世纪30年代,英国商人把大量的鸦片贩卖到我国,牟取暴利,严重地摧残了人民的健康。面临经济受损,人民受害,国防削弱的严重形势,清朝政府软弱无能。最后,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州查禁鸦片,禁烟,迫使洋人交出鸦片。林则徐在虎门进行了历史上有名的“虎门销烟”,共缴鸦片19187箱,合计118万公斤,销烟连续进行了23天,广大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可以说,虎门销烟是二战期间的一次壮举!因为,在中国,这个当时被软弱无能的清政府所统治的国家,竟有人做出了对腐败的统治者与强大的侵略者的勇敢反抗!

众所周知,在二战期间,法西斯在攻击着中国。当时,法西斯为了削弱中国的势力,竟做出了无耻的选择——他们在制造一种毒品——鸦片——他们把它出售给了中国!毒灾泛滥,中国人精神上衰弱了;肉体上也虚弱了。同时,不知多少同胞丧生在毒品的魔爪之下。

中国,这个本来已软弱的民族,更加撑不下去了,在岁月的摧残之下,南京大屠杀,火烧圆明园等,这些罪证便是最有力的见证!

中国,正走向亡国;中国人,正准备变成亡国奴!

……。

伟大的---曾说过一句伟大的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现在,中国醒了,它在仰天长叫,它在愤怒!一叫惊醒梦中人,中国千千万万子孙亦觉醒了!随后,国民党、共产党先是推翻了清政府,再赶走了侵略者,新中国从此成立了。

现在,我们这一带虽已和平;中国,也虽已强大;世界,亦推荐忘记战争。但我想,我们仍不该忘记那国耻与法西斯的罪恶。我们要以此化作动力,把中国,向列强推动!我们要向全世界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不软弱!我们要完成---的心愿,让他的预言成为现实——中国将让全世界为之震惊!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体会篇四

道光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道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降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2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硝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

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是对于数十年来外商贩运鸦片的严正抗议和坚决打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体会篇五

昨天无意中在某视频平台上看到了龙虎门发布的新闻稿,我不禁感到震撼。这篇新闻稿以评论的方式对我们当前社会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让我不由得想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第二段:新闻稿内容梳理。

这篇新闻稿的整体结构非常清晰,先是通过现实案例的介绍来引入话题,然后从多个维度对其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例如,讲到了目前社会上盛行的以“言论自由”为名的网络暴力问题,同时又指出了网络暴力背后的人性问题。此外,新闻稿还对社会中存在的“人云亦云”和随大流心态进行了剖析,以及对学校和社会教育的不同现象进行了比较分析,表达了对青少年教育的高度关注。

第三段:深入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篇新闻稿背后蕴含的深意。我们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中,要想真正了解并去解决社会问题,必须具备跨学科的视野和开阔的人生经验。同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要学会用全新的思考方式去看待问题。新闻稿告诉我们,抱有创新思维的人,是推动整个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第四段:自我反思。

通过这篇新闻稿,我又一次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的确,在日常生活中,我也常常会受到外界声音的干扰,会抱有某些固定的想法和观念,导致自己的思想受限。但是,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必须意识到这种不足,并努力拓宽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以更加全面和敏锐的思考方式来看待身边的世界。

第五段:总结。

对于这篇新闻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其中的意义。我们不能被单一的思考方式所限制,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同时,我们也要拥有一份敏锐的意识去发现问题,去了解社会的多重复杂性。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成长和前进,成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同时也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取得真正的成功。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体会篇六

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我非常期待龙虎门新闻稿的发布。这部电影以其震撼人心的打斗场面和生死之间的激烈较量闻名于世,备受瞩目。而当我浏览这份新闻稿时,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部好莱坞电影,更是一部能够激励人们的电影,它教给我们何为坚持、何为勇气、何为团队协作,同时也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如何渡过难关并实现自身价值。

第一段:吸引人的开头。

龙虎门新闻稿的开头非常吸引人,它迅速引起了我的兴趣。从标题上,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部极富热血和激情的电影。通过新闻稿的方式介绍这部电影,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立即想看看观看电影之后所能带给我哪些体验。作为一名影迷,我非常期待能够看到这部电影的首映式,因此新闻稿引起了我参加这一活动的浓厚兴趣。

第二段:对电影的总体印象。

龙虎门新闻稿中提到了电影的情节和主题。通过描述主角陈真在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它告诉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我们不应该提前轻易放弃,而是应该奋力抵抗,勇往直前迎接人生的挑战。电影也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能力和优点,如果能发挥他们的长处并将他们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就能让彼此共同进步,实现伟大的目标。观看龙虎门后,我更加重视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学会了和身边的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现和别人一起共事和谐相处的美好。

第三段:情节悬念的刻画。

龙虎门新闻稿的描述使我想起了电影中的情节悬念。新闻稿中描述了极具独创性的动作场景、紧张刺激的打斗以及剧情的转折点。这些场景既刺激又充满了情感,让观众充分体验到电影中充满着冲突和挑战的情节。新闻稿中描述的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让我想要立即购买电影票,体验这一精彩画面。

第四段:电影的背后故事。

作为一名人类,我们非常喜欢看到有着激烈冲突和战斗的电影。但是当我们认真阅读电影新闻稿后,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是一部更多关于人性和人生哲学的电影。为了制作这样的电影,导演和演员们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需要更加坚定的信念和对事业的热爱。电影背后的故事告诉我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我们必须要有耐心、毅力和决心,不断香拼搏斗,向目标迈进。

第五段:总结与启示。

观看龙虎门新闻稿之后,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启示。我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已经脱离了过去,进入了一个更加宽广的思考空间。我们可以通过电影找到自己的不足,真实地反思自己的人生,并为自己的未来规划提供依据。而这部电影也提醒我们,要成功必须要拥有不懈的奋斗精神,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电影中体现出的人生哲学教育我们如何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克服困难,走向成功。

总之,观看龙虎门新闻稿后,我感觉到我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充满了勇气、决心和自信。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里,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强大的信仰和毅力,正视困难和挑战,才能走向成功。我相信,对于所有观众而言,这都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电影。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体会篇七

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2113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出5261超地位。

中国对英贸易每年都保持出超二三百万两白1653银的优势。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资产阶级出于其掠夺本性,竟用鸦片来冲击中国的贸易市场,获取一本万利的不义之财。

英国资产阶级先把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再把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再从中国把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贸易中大获其利。除了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外,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俄国则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片。

由于鸦片输入的急剧增加,使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中国却相反,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左右。由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因此,要求禁烟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有爱国心的士大夫也要求禁烟。从1836年起,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一场禁烟与弛禁的激烈争论。

湖广总督林则徐、两江总督陶澍等支持黄爵滋的主张。林则徐从1838年7月至9月,3次复奏道光皇帝,赞成黄爵滋的主张。他尖锐地指出,如果不切实禁烟,长此下去,几十年后,军队就会衰弱,国库就会空虚,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国家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于1839年1月8日在北风呼啸的严冬离开京城,踏上南下征途。3月10日到达禁烟斗争的最前哨广州。林则徐到达广州后,立即与两广总督邓廷桢等合作,开始禁烟工作。广州的广大人民群众看到林则徐有禁烟的决心和魄力,都积极行动起来,支持林则徐的缴烟命令。

为了敦促洋商交出鸦片,林则徐下令停止中英贸易,并派兵严守商馆,断绝商馆与澳门的交通,撤退中国在商馆中的雇员,终于迫使英国鸦片商贩同意缴烟。林则徐、邓廷桢率领文武官员,勒令停泊在零丁洋的洋趸船上的英、美烟贩缴烟,从4月12日到5月21日,收缴了2万多箱鸦片(其中1540箱属于美国烟贩),共计237.6万多斤。这在清代禁烟史上是破天荒的第一次。这一胜利,像惊雷般地轰击了珠江口外零丁洋上的敌船,那些贩运鸦片的敌船纷纷逃窜。

1839年6月3日,这是值得中国人民纪念的日子。钦差大臣林则徐在虎门销烟。为了让外国人“共见共闻”,6月13日,林则徐发出告示,准许外国人到销烟现场参观。一些外国商人和传教士参观后,惊叹销烟工作的“细心和忠实的程度”,远出乎他们的“臆想”。从6月3日到25日,除留下8箱作为样品送往京城外,200多万斤鸦片全部销毁了。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体会篇八

近日,广东省虎门镇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销烟吸毒事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深思。作为一名普通公民,我深感这起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法忽视,同时也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中汲取教训,共同致力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此,我愿就虎门销烟吸毒事件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起事件再次呼吁我们要加强对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的打击力度。销烟吸毒既是一项违法的活动,同时也是对社会和个人健康的重大威胁。这起事件中涉及的销烟吸毒者的数量之大,规模之广,让人不禁惊叹。同时,更让我们深思的是,为什么这样的活动能够在大庙湾村这样一个规模较大的社区中存在多年之久却没有被管控住。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警示,警示我们不能再对类似行为持有宽容和放任的态度。只有加大对销烟吸毒行为的打击力度,才能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维护公众的利益和健康。

其次,这起事件让我们意识到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大庙湾村之所以成为销烟吸毒者的聚集地,一方面是因为缺乏严格的社区管理,另一方面也与部分居民对危害行为的宽容有关。社区作为一个小型社会组织,对于维护社会的安全和秩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社区管理既需要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支持,也需要广大居民的共同参与和配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我们每个人应该发扬社区自治精神,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安全、健康的居住环境。

再次,这起事件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法治社会是一个有序、健康、公平的社会,它需要每个公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虎门销烟吸毒事件中,许多参与者和高层组织者显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这实际上代表了对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不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了解,自觉遵守法律的规定,同时也要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全民的法治素养。

最后,虎门销烟吸毒事件让我们再次认识到预防毒品滥用的重要性。毒品是一种毁灭社会和个人的巨大灾害,它不仅破坏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更会摧毁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在现代社会,预防毒品滥用是全社会面临的一项严峻而艰巨的任务。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应该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预防毒品滥用的体系。只有通过教育、宣传和法律的手段,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青少年的毒品滥用,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总而言之,虎门销烟吸毒事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警示。我们应该从这起事件中汲取教训,增强对危害社会安全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社区管理,提高法制意识,积极预防毒品滥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有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以正确的态度和行动来面对社会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才能共同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体会篇九

今天我读了《虎门销烟》一文,文中的林则徐在当时帝国主义横行的情况下销毁了洋人的*片,这一正义行为实在令我们感动。

读到这,我脑海里浮现出一件事来:班主任有事出去,交给我一个小本子,让我记下来调皮学生的名字。一下课,同学们便“哗”地一下围了上来,询问是否被记在“黑名单”上。好不容易把大家打发走,刚准备出去玩,便被有名的“恶霸”堵住,凶神恶煞地问:“说!你是不是记我的名字了?赶快给我划掉!”我很不情愿,又很惧怕,生怕他总是找我的毛病,只好把他的尊姓大名从“黑名单”上划了。现在想起来,我是又羞愧又庆幸。羞愧是因为自己太懦弱,轻易地饶过了不遵守纪律的人;庆幸的是读了这篇文章林则徐的言行给了我极大地教训,让我明白了怎样做事。

读到文中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时,我十分感动。因为林则徐身为朝廷大臣,公事繁多,本来时间就很紧,还得抽出时间亲自督察,该多累啊?不过,如果林则徐如果不这么认真、仔细,那么销毁*片的事就不会办的这么彻底,那么林则徐的努力,则都白费了!

看到这,我想起了上次大扫除,班主任怕我们“偷工减料”特意亲自来盯着我们。是啊,如果老师不来盯着我们的话,不知会有多少人不干。

林则徐办事认真、负责、不畏强权,令人钦佩!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体会篇十

龙虎门新闻稿是一份关于电影《龙虎门》的线上新闻稿。它揭示了电影的制作背景、剧情介绍、角色解析、制片方和演员的访谈等内容。最重要的是,它传达了电影所要表达的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影迷,我观看了这份新闻稿,感受颇深。这里我想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看新闻稿,体味龙虎门的精神。

龙虎门是一部能够引起人们思考的电影,也是一部鼓舞人心的电影。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武打的精髓,更重要的是对人生的思考和价值追求。在新闻稿中,制片方和演员的访谈中处处充溢着对电影精神的流露。例如原著作者王家卫提到:“电影中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打败对手,而是为了争取更好的生活和平等的状态”。这种思想极大地启发了我对正义、平等和奋斗精神的理解。

第二段:了解电影制作背景,感受电影魅力。

电影的制作背景对观众来说不是必须了解的,但是对于影迷来说,这是解释电影魅力的重要途径。龙虎门的背后有着许多精彩的故事。例如,导演李连杰为了呈现逼真的打斗场景,在拍摄过程中出了很多伤病。听到这些,我不禁为电影的精彩场景所感动。更让人感受深刻的是,每一次龙虎门的呈现,都有着电影人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第三段:剧情解析,了解角色性格。

剧情解析是了解一部电影的必经之路。通过新闻稿中的剧情解析,我更深地了解了故事的情节、人物的性格、心理以及人物演绎的角度。在故事中,所扮演的角色无不显现出他们各自的性格,以及对正义和努力的坚定信念。通过分析电影角色,我对电影情节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第四段:人物访谈,感悟演员心路历程。

电影中的演员可以说是电影的灵魂所在。在龙虎门新闻稿中,演员们接受了制片方的采访,分别讲述了自己在电影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于电影内核的理解。通过和演员的交流,我感悟到了演员对角色的从理解到表演的全过程,也了解到电影的制作背后有着许多人的默默付出。所以,电影的精彩画面、深刻情节、演员的出彩表现不背后的制作人员是难以实现的。

第五段:体会到电影所传递的人生哲理。

电影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故事、人物情节等来传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个体的人生哲理和智慧。电影《龙虎门》通过打斗场景和人物形象,向我们表达关于奋斗、正义、平等、自由等方面的人生观、价值观。电影是一种让人情感和思想交流的方式,每个观众看到的效果是不同的。对我而言,通过观看这份新闻稿,我更加理解和感受到了电影所要传达的精神。

总结:

观看电影新闻稿是一种了解电影、感受电影的途径。通过龙虎门新闻稿的阅读,从电影制作背景到角色性格、演员表演、电影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我更深刻地了解了电影的黑白两道、正邪分明的精神,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电影除了带给我们惊险刺激的感觉,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交流的方式,能够让我们在感受到电影魅力的同时,也更加深入地反思人生。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体会篇十一

今天我观看了《虎门销烟》这部电影,电影里的故事非常精彩。我喜欢林则徐,因为他是一个为祖国着想的人,看到西方商人把鸦片贩运到中国,大量的中国人开始吸食鸦片,使这些人面黄肌瘦、四肢无力,让许多人家破人亡。面对此景。林则徐曾经向道光皇帝上书:“长此下去,国外无御敌之兵,内无充饷之银。”

在1839年6月3日,林则徐站在彩旗林立的礼台上一声令下,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一群光着脊梁、赤着双脚的民工,先向灌了水的销烟池里撒下盐巴,再把鸦片抛入池中,然后再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顿时销烟池像开了锅一样,“咕嘟咕嘟”直冒泡,散发出难闻的气味。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们唱呀、跳呀,特别高兴。

林则徐是一位民族英雄,他的虎门销烟这一壮举,让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向全世界人证明了中国人是不可欺负的。但是,想想现在,我们国家还有不少人吸食毒品,我真想对他们说:“远离毒品吧!无知的人!”

看了这些历史片以后,我了解了许多过去的往事,让我明白,要想在世界立足,国家的科技就要发达。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学习科技知识,为以后建设我们的祖国做出贡献!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体会篇十二

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个事件也被成为“国耻”。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不少文艺作品也展现了虎门销烟的历史及其影响。其中一部营造了浓郁中国气息的剧目——《虎门销烟情景剧》。近期我有机会观看了该剧,下面将分享我所收获的体会。

第二段:剧目介绍。

《虎门销烟情景剧》讲述了1894年中国与日本爆发战争后,拥有大量烟叶的农民邹汉荣在想方设法卖出烟叶的故事。经过各种沟通和威迫利诱,他成功将烟叶卖给了国外的商人。而当地官员为保全国家利益,不断阻挠农民出售烟叶的行为。在故事的高潮处,农民与官员展开激烈的对抗,一番斗争后,农民终于取得了胜利。这部剧目将一个小人物的抗争故事融入了整个社会的环境中,让人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三段:舞台表现。

这部剧目的舞台设计十分巧妙,将官方建筑和底层群众的生活场景巧妙地应用于设计之中,通过多角度的呈现,让观众们更好地认识了那个时代。同时,剧中的服饰、场景、道具、人物和角色扮演都十分到位,很好地呈现了那个时代的人文情怀和社会风貌。

第四段:表演技巧。

该剧在演员的表演技巧方面也十分出色,演员们把各自的角色塑造的非常鲜明。他们通过个人扮演技巧、动态和语音的细致表现、人物性格的差异以及细节刻画的处理等方式,让每一个角色都变得非常真实,观众也因此能够感受到他们表演中所呈现出的情感和感受。

第五段:感受。

这部剧目让我感动又震撼,让我更了解了历史,也感受到了那个时期人民的艰苦和坚韧。在戏剧之外,虎门销烟事件无疑更多地教育人们,让人们意识到保护国家,捍卫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同时,这部剧目也展现了农民所面临的问题、他们的生活、价值,唤醒了观众对于小人物的关注和支持。

总结:

《虎门销烟情景剧》展现了一个坚决与压迫和不公斗争的故事,剧目的内容丰富,表现得极为生动。同时,该剧在舞美、表演技巧和情感体现等方面都得到了完美的呈现。这部剧目已经成为中国戏曲舞台上的一份珍贵文化财富,让我们对过去有了更多认识,同时也唤起更多对未来的警醒和期许。

观看虎门销烟心得体会篇十三

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山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

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

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

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道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降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2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硝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

虎门销烟是禁烟运动的高潮,是对于数十年来外商贩运鸦片的严正抗议和坚决打击,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意志。

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硝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3082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