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流水的故事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08:58:16
听流水的故事范文(18篇)
时间:2023-11-23 08:58:16     小编:QJ墨客

总结是成长的一种方式,记录下经验和教训。写总结时要注重围绕主题进行,避免过多的细节和无关内容。通过阅读总结范文,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思路,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听流水的故事篇一

在我成长的道路上,我欠下了许多的账,今天,我就来清点清点。

古人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辛苦养育我十二载,这其中的艰辛不言即明,再加上我们这些年来让父母受的累,受的气,更是数也数不明白。父亲在外奔波,不经意间,无情的岁月在父亲的额头刻下三道深刻的皱纹,父亲的黑发中也多了几根银丝,这不正是我欠下的账吗?还如歌词中所说:“希望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我愿用我一切还你岁月常留……”母亲辛苦怀胎十月,一日分娩,这是多大的恩德,我亲爱的妈妈,赐予我生命的女神,愿您青春永驻!

这么多的流水账,我又该怎么还呢?

其实,很简单,只要我认真学习,取得好的成绩,多听他们的话,长大后常回来看望他们,在他们眼中便是最好的回报!而在我身上的流水账,同样负于你们身上,他们是监督你最好的工具,千万别辜负这些对你有大恩大德的“债主”哦!

听流水的故事篇二

在十大古琴曲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高山流水》,不仅仅是因为这个曲子悠扬动听,主要是其背后有一个关于弹琴觅知音的感人故事。

据《吕氏春秋》记载:“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时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鼓琴,洋洋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于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流传开来,到了明代,冯梦龙把这一百来字的典故改编成了人物、地点、情节样样俱全的话本小说。在小说中他把伯牙改成了乐官俞伯牙,把钟子期写成了汉阳的樵夫。这篇小说就是《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还要感谢互联网。最近我看见网上的一篇文章——《被善意无限夸大了的友谊》,了解了一些历史知识:《吕氏春秋》的故事来源于《列子》,而在《列子》中并无伯牙因钟子期离世而不再鼓琴的内容。“钟子期死,伯牙摔琴绝弦。”很可能是《吕氏春秋》编出来的故事。于是网文作者做了大胆的设想:子期死后,伯牙并没有“摔琴绝弦”,而是周游列国到处演奏,使欣赏他的听众越来越多。他还开办音乐学校广招门生,跟他学琴的人越来越多,他和他的`学生开创了春秋时代音乐的新纪元。作者还调侃道:如果放在现在,伯牙一定是哪家著名乐团的总指挥,终日忙于演奏、忙于写书、忙于上cctv的《艺术人生》,也许还要拍广告、拍专题片……不但粉丝多多,人民币一定也多多了.....这样编故事当然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读者的口味了。

我在小时候多次听别人讲过“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每当听到“钟子期死后,伯牙摔琴绝弦,发誓终身不再鼓琴。”的时候,都为俞伯牙难过一番,亦有世间知音难觅的同感。其实“知音难觅”是一种中国特色的“士大夫情结”。因为在专制制度下,人与人的关系是人身依附关系,读书人只有得到朝廷和权贵的欣赏、启用,才能施展抱负。因此,他们朝思暮想企盼着有朝一日遇见明主一飞冲天。然而真正能巧遇明主的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的读书人一生怀才不遇而汲汲无名,有的隐身市肆,有的终老山林。“高山流水觅知音”正好讲出了人生遇合的美妙和人生不遇的缺憾,打动了读书人心灵深处那根敏感的神经,所以几千年来一直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

现代社会人身依附关系基本解除了,社会的主流趋势是追求自由,渴望平等,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觉醒,“知音”在很多人心里没有那么重要了。在情感交流上,他们相信天涯何处无芳草。在实践中,因为社会多元化更容易找到“知音”,在人际交往时,社会的开放“知音”往往会主动找上门来。在人们不再渴望知音、知音不再难觅的情况下,再讲“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恐怕就不那么能打动人心了。有时候给小朋友讲这个故事,小朋友会弱弱地说上一句:俞伯牙并不是真的喜欢弹琴。

听流水的故事篇三

今天是星期天,早上妈妈给我讲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仓颉造字》。

仓颉是古时候的一个大臣,他用给绳子打结的方法来记事情,后来仓颉觉得很麻烦,他发现猎人是按动物的脚印判断是什么动物,仓颉想我也可以用一个符号代表一件事情,他用各种符号记住了很多事情,皇上很满意,这些符号最后变成最早的文字。听完故事,我很佩服仓颉,我要学习仓颉勤奋好学的精神。

听流水的故事篇四

《三字经》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的精华,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珍贵遗产。

1、《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2、《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4、《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5、《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6、《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着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7、《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着有《嘉佑集》十五卷。

8、《母子同刑》。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9、《孙敬悬发》。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10、《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11、《铁棒磨成针》。

古时候,有一位姓李名白的小男童,他天资聪明,看到不懂得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李白每天去学堂上学,因为他天资聪明,教书先生不但很喜欢他,还常常夸奖他。渐渐地李白骄傲了。曾有一段时间,他时常逃学。

有一天,他逃学在外面,一边走一边玩。突然,他看到前边有一位老婆婆蹲在一块大石头旁,在石头上正磨一根铁棒。李白非常好奇,就走上前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温和的告诉他:“我正在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讶的问:“这么粗的一根铁棒,怎么可能磨成很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又和蔼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专心致志,铁棒必能磨成针。”并以此教育李白,只要持之以恒,必会成功的道理。李白听后很受启发。

从此以后,李白刻苦用功的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诗人,一代大师,留名万古。

12、《杀妻求将》。

战国军事家吴起,其妻子是齐国宗室的女儿,他们住在鲁国。不久齐国发兵攻打鲁国,有人推荐吴起率兵抵抗,鲁穆公因吴妻是齐国人,怕他有私不敢任用,吴知道后,为了功名,居然杀了妻子取得信任,最后打败了齐军。吴虽成名,但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鄙视。

13、《大禹治水》。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由于方法不当,洪水越来越大,鲧因此被杀。大禹后来接替父亲,继续治水,并吸取父亲的教训,采取疏导法终于制服了洪水。其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历代人的称赞。

14、《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一次吴国将越王勾践包围,勾践只好求和,但发誓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耻辱,他床上铺刺人的柴草,并悬挂一个苦胆,每天睡柴草尝苦胆,以此激励自己,使越国实力不断增强,最终灭了吴国。

听流水的故事篇五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听流水的故事篇六

三字经中运用了一些小故事小典故,通过这些故事更加的方便的帮助大家加深对三字经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人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孔融是东汉末年人,他四岁时,一次有人送来一筐梨,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个。有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说:“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孔融这么小年纪已知道传统美德。

听流水的故事篇七

《列子》。

传说,有一对好朋友,一位叫伯牙,一位叫钟子期。伯牙弹得一手好琴,他能把心里所想的事物,用琴声完美地表达出来。钟子期是个樵夫,但却是个懂音乐的行家,无论伯牙用琴声表达什么内容,他都能听的懂。

一次,两人在一起弹琴娱乐。伯牙手抚琴弦,轻轻拨动,先弹了首抒情的曲子,接着又弹了一首欢快的曲子。弹着弹着,伯牙一抬头,看见了南窗外远处的一座高山,不由想起了曾和钟子期登山的`情景,心里一走神,指尖弹出的乐曲突然变得雄壮高峻。钟子期微闭着双眼,正沉浸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忽听得琴声突然变得高昂激越,不由得睁开双眼,高声喝彩道:“好啊,高峻得像泰山一样!”

伯牙见钟子期一下子就听出了自己的琴声表达的意思,会心一笑,故意又变了个调子,琴声一下子变得宏大壮阔,好像是江水一泻千里。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荡得像江河一样!”

伯牙又连续变了几个曲调,钟子期都能准确无误地听出来。

后来,两人又携琴同游泰山,走到泰山的北面时,突然遇到了暴雨。两人赶快躲到岩石下面避雨。狂风夹裹着雨点抽打着山石、劲松,泰山的一切都隐没在雨幕中,耳边只听见暴雨的喧嚣声。伯牙被这大自然的伟力所震撼,情不自禁地拿出琴,弹了起来。他先弹了大雨倾盆的曲子,接着,又演奏了山崩的音乐。他刚弹完,钟子期就开玩笑说:“我们的处境很危险啊!不仅有狂风暴雨,还有山崩地裂呢!”

伯牙不由得放下琴,叹息道:“好啊!好啊!您听音的功夫实在太高明了。您想像的意思正是我心里想的、琴上表达的,我的琴声怎能逃过你的耳朵,您真是我的知音啊!”

成语“高山流水”就是从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而来的。

比喻遇到知音或知己。

听流水的故事篇八

比喻知音难觅。

【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

伯牙是春秋时一个著名的音乐家。

他从小就喜爱音乐,年轻的时候跟着当时最有名望的琴师成连学弹琴。

伯牙跟着师傅学了三年,弹琴的技艺已经非常高超了,但他觉得还没有达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作出的曲子也不能尽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就要求继续跟着成连学习。

有一次,伯牙想作一首描写海上风暴的曲子,想了好几天,作出的曲子总觉得不能称心如意,他就去请教他的老师成连。

成连就对伯牙说:“我有个老师擅长作曲,住在东海的篷莱山上,我们去向他请教。

成连把伯牙带到蓬莱山上,让伯牙在海边等着,自己借口去找老师,驾船走了。

伯牙在海边等了许久,也不见老师的影子,正在他焦急的时候,忽然,天刮起了大风、大海上掀起了滔天大浪,波涛汹涌,扑向岸边,拍打着山崖。

山崖上的松树也在风中呼啸,风声、涛声、松树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了一首雄壮激昂的乐曲声。

伯牙突然觉得自己的灵感被触动了,赶忙摆好琴,忘情地弹了起来。

就这样,他终于创作出了一首描写海上风暴的美妙的乐曲。

过了一会儿,大海上又风平浪静。

这时,成连老师又出现了,伯牙这时才明白了老师带他到海边来的用意。

成连说:“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啊!”从此,伯牙的音乐水平又上了一个台阶,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有一次,他正在弹琴,他的一位好朋友钟子期来了。

钟子期是一位极有造诣的音乐鉴赏家,任何乐曲,他一听就知道乐曲表达的是什么内容。

这一天,伯牙弹奏的是他新创作的《高山流水》,当琴声高扬激越时,钟子期就说:“真妙啊!气势磅礴,像挺拔雄伟的泰山!”当琴声悠扬舒缓时,钟子期又说:“太美了!就像烟波浩渺的江河流水!”伯牙听了,非常激动,对钟子期说:“你真是我的知音啊!”“高山流水”本是传说中伯牙创作的乐曲名,后用来比喻乐曲高妙或知音难觅。

听流水的故事篇九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于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于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然遇到了暴雨,只好滞留在岩石之下,心里寂寞忧伤,便拿出随身带的古琴弹了起来。

刚开始,他弹奏了反映连绵大雨的琴曲;接着,他又演奏了山崩似的乐音。恰在此时,樵夫钟子期忍不住在临近的一丛野菊后叫道:“好曲!真是好曲!”原来,在山上砍柴的钟子期也正在附近躲雨,听到伯牙弹琴,不觉心旷神怡,在一旁早已聆听多时了,听到高潮时便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由衷的赞赏。

俞伯牙听到赞语,赶紧起身和钟子期打过招呼,便又继续弹了起来。伯牙凝神于高山,赋意在曲调之中,钟子期在一旁听后频频点头:“好啊,巍巍峨峨,真像是一座高峻无比的山啊!”伯牙又沉思于流水,隐情在旋律之外,钟子期听后,又在一旁击掌称绝:“妙啊,浩浩荡荡,就如同江河奔流一样呀!”伯牙每奏一支琴曲,钟子期就能完全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他放下了琴,叹息着说:“好呵!好呵!您的听音、辨向、明义的功夫实在是太高明了,您所说的跟我心里想的真是完全一样,我的琴声怎能逃过您的耳朵呢?”

二人于是结为知音,并约好第二年再相会论琴。可是第二年伯牙来会钟子期时,得知钟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俞伯牙痛惜伤感,难以用语言表达,于是就摔破了自己从不离身的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听流水的故事篇十

当时的楚国有个读书人,姓伯,名牙。他很喜欢弹琴,从小跟一位名叫连城的先生学琴。伯牙天资聪颖,琴艺大进,但却很难捕捉到乐曲的神韵。

一日,老师对伯牙说:“我带你去寻一个仙师点化点化,好吗?

伯牙一口答应,高高兴兴地背着琴随老师乘船来到东海蓬莱山,老师让他坐地休息,自己去找老师去了。

伯牙在这巍峨苍郁的山野之中,久等不见老师归来,便沿一条山路寻去。绕过一个山头之后,不想却有一幅奇景挂在眼前:真是云中飞瀑,雾中清泉,水花四溅如珍珠,激音回荡如仙乐。伯牙顿感天眼大开,灵感涌起,便席地而坐,抚琴而成妙曲。突然,他的身后传来老师的声音:“哈哈,哈哈……仙师被你找到了。”

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所说的仙师就是大自然啊。相传《水仙操》和《高山流水》这两首古琴曲都是伯牙当时成就的。从此,他的琴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却始终没能找到一个知音。

后来,伯牙到晋国做了大夫。一日,他奉命出使楚国。因遇大风,只好在汉阳江口停留。待风平之后,一轮仲秋之月便从浮云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头,仰视明月,俯视江面水波,琴兴大发,便抚琴而弹。一曲即终,忽从草丛中跳出一个樵夫来,此人对伯牙的琴艺赞叹不已。

伯牙大惊,便问道:“你会听琴,你能识琴之优劣吗?”

樵夫接琴观之,答道:“此琴叫瑶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树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树必高三丈三尺,截为三段,上段声音太清,下段声音太浊,只有中段,清浊相济,轻重相兼。后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择吉日良时,凿成乐器。最初,此琴有五条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内按宫、商、角、徵、羽。后来,周文王添弦一根,称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称为武弦。因此,这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伯牙听罢,心悦诚服,便又调弦抚琴,时而雄壮、高亢,时而舒畅、流利。樵夫时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时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礼而问道:“天下贤士,请教高名雅姓?”樵夫还礼,说:“在下姓钟,贱字子期。”伯牙叹曰:“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烛,与子期结为兄弟。并相约来年中秋再在此地相会。

第二年中秋时节,伯牙如期而至,谁料想此时已是与好友阴阳相隔,子期已离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坟前,抚琴而哭,弹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终,以刀断弦。并仰天而叹:“知己不在,我鼓琴为谁?”说毕,琴击祭台,琴破弦绝。后人感其事,就在汉阳龟山尾部,月湖侧畔筑一琴台,以资纪念。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有同名电视剧《高山流水》。此曲为古琴曲,唐代分为《高山》、《流水》二曲。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听流水的故事篇十一

晚上,我父母总是给我讲故事。爸爸总是忙于工作,但他仍然每天抽时间给我讲故事。我的父亲,他真的是世界上最好的父亲。而我的妈妈,她每天都要做家务,但她还是抽空和爸爸给我讲故事。爸爸妈妈也说会听故事的孩子最幸福,他们希望我幸福。

我有一个好父亲和一个好母亲。我好开心!

听流水的故事篇十二

今天下午,马老师带我们去阶梯教室听故事。一进教室,我就觉得很奇怪。这个阿姨为什么长这么高?比爸爸高,比爸爸大。一听声音,不对啊,他是叔叔。奇怪,大叔为什么留长发?不是长发的女人吗?带着疑问,我开始迷迷糊糊的听故事。古怪的彭伯伯一下子给我们讲了很多好看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是《贪吃的小蛇》。知道这条小蛇有这么可爱的一面,我就被迷住了。希望彭伯伯能经常来,给我们讲更多更好的故事。

听流水的故事篇十三

时光斗转,流水把我带到一座孤塔前,看到了一个消瘦的身影,他是李煜,他哀婉地唱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凄凉的曲调在我耳畔回响。那是怎样的心情?故国不在,江山不在,龙椅不在,唯有雕栏玉彻能证明他曾经的辉煌,但那又如何?流水带走了他的忧愁,他的富贵,他的朱颜。

流水又把我带到一座小院前,我看到了一个女子倚在亭中,她痴痴地望着院中零落的花,风吹起了她未梳红妆的脸庞。那是怎样的.凄凉、无助?“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她――李清照,不再有当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迈,岁月流去了她的锐气,生活得苦难让她不由得洒去那份傲气。“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是何等悲凉,寂寞。

大江边上,我听到了苏东坡在高歌,他的豪迈一洗李煜,易安居士带给我的惆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中,我看到了苏轼闲适的心情,那是怎样的一种心境?胸怀敬意,他也许在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任何困难,任何挫折都不能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我的双手仍捧着流水,它让我看到李清照的柔情,随后想到了李商隐“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惆怅;苏轼泛赤壁的胸罩,让我想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豪情。

听流水故事,领会华夏文明场合的渊远,更让我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

听流水的故事篇十四

夏天的夜晚,深蓝色天空中的星星像顽皮的小娃娃一样向我们闪烁。一群萤火虫点着灯笼,在丝绸里和五颜六色的花玩捉迷藏,逗得花哈哈大笑。葫芦架上挂满了绿色胖乎乎的葫芦娃。爷爷奶奶和丁丁在葫芦架下乘凉。爷爷用蒲扇指着天空,给小丁丁和奶奶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丁丁端端正正地坐在竹椅上,瞪着圆圆的眼睛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听爷爷讲故事。奶奶兴致勃勃地听着,猫摇着尾巴呜呜呜,仿佛在说:“这个故事真感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听流水的故事篇十五

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我的床竟然湿掉了,糟糕!原来我尿床了。妈妈一上楼,看见床铺湿答答,非常的生气,就拿棍子打我,我痛得眼泪都留下来了。

因为我不常尿床,所以妈妈才会那么生气,被妈妈打是应该的,谁叫我那么爱听鬼故事,才会晚上做恶梦。

我虽然知道世界上没有鬼,可是听了仍然会害怕,所以如果我会害怕,就不要常听鬼故事,免得下次又尿床了。

听流水的故事篇十六

关于解放,我不曾知道些什么,然而更多的旧故事,也都是从老一辈的爷爷奶奶那里所得知的。奶奶,也算得上是身边最亲的人了,虽然她现在已经离我们而去了,可是我记得她,那短短的头发,慈祥的眼睛,和蔼的微笑。爷爷,一副总是很庄严的模样,总是给我一中害怕的感觉,就像是看到了爸爸。

小时候,听到的最多的故事,就是爷爷奶奶给我讲的解放战争时期的事儿,虽然这些故事我听的耳朵都磨出了茧子,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使我最受启发的,还是这些我都“听烦了的故事”。每当奶奶听我向她念起祖国的发展她总会感慨,说起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往事,那熟悉的故事时常萦绕在我心头。

听流水的故事篇十七

我一路唱着歌,流过平原。我不羡慕高山的巍峨,也不仰慕湖水的静美,因为我有流动的生命。我不仰望雄鹰有劲的翅膀,我不感叹猎豹的风驰电掣的速度,因为我知道自己微小,但并不渺小。看!夹岸的桃花笑颜粲然,/对着流水的清澈梳洗自己的模样;柳杨因得到我的滋养,伸长衣袖飞扬;我体内的鱼儿开心地嬉戏玩耍。生命因我而鲜红耀眼。在一望无垠的平原上,我放声歌唱,望天上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在我耳畔轻轻低吟。我说:“请跟随我流淌的轨迹,你会明白――流水并非无情,而是带你迈向更广阔的天地。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只是一瞬,但是它经过了炙热的大气层,将自己的生命熊熊燃烧,/将光明无私地奉献给大地,于是便筑就了永恒。”落花不信,我开心地笑了,“哗啦啦――”地继续向前流淌。

我高歌/,对落花说:“看!我带你找到了天堂。”我整理好行装,勇敢地投入大海的怀抱。落花不禁感叹:“一条因生命而歌的潺潺流水,汇成了一片生命的大海!

听流水的故事篇十八

教学目标:

1.认真倾听《老鼠嫁女》的故事,听后能够复述故事。

2.掌握并运用听故事和讲故事的要领,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风格,培养学生倾听与表达的习惯。

课前准备。

1.相关图片、视频、录音、头饰等。(教师)。

2.了解生活中各种角色最强和最弱的方面。(学生)。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敲锣打鼓的喜庆音乐)注意听听这段音乐,人们好像在干什么?(好像是在办喜事!)。

3.(出示太阳、乌云、风、围墙、老鼠、猫的图片)猜猜看,新郎会是谁呢?

4.小朋友们知道的真多!这里有一个故事,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你们就知道新郎到底是谁了,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老鼠嫁女”。

二、倾听故事,了解内容。

(教师播放故事录音)。

2.你听得真仔细!你知道谁最后成了新郎吗?

(1)太阳最强的本领是带给大地温暖和光明。

(2)太阳虽然很强大,但是乌云可以遮住太阳,这是乌云最强大的地方。

(3)风可以吹散乌云,所以说风很强大。

(4)围墙能挡住风,围墙就比风还强大。

(5)围墙虽然结实,但是老鼠可以在墙角钻洞,老鼠会钻洞是它最强大的本领。

(6)老鼠却害怕猫,猫能捉住老鼠。这是猫最强大的本领。

4.小朋友们不仅听得仔细,还能联系生活说出每种事物最强大的本领,真令我佩服!下面请你和同桌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的内容。

5.学生同桌交流,自由说说主要内容。

三、学讲故事,把握内容。

1.下面请你们再听老师讲一遍故事,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样讲故事的。

(1)讲故事时声音很洪亮,我们才能听得很清楚。

(2)讲故事时表情很丰富,有的地方还加上了动作。

2.学生试讲第一节,师生评议。

3.学生结合图画自主讲故事,学生评价。(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的语言。)。

4.谁愿意先来讲讲这个故事?

老鼠嫁女。

又是敲锣鼓又是吹喇叭,咦,这是谁家在办喜事啊?原来是老鼠家有个女儿要出嫁。老鼠妈妈问老鼠爸爸:“我们的女儿嫁给谁啊?”老鼠爸爸是个老糊涂,说了一句糊涂话:“谁最神气,我们的女儿就嫁给谁。”老鼠爸爸去问太阳:“太阳,太阳,你是不是世界上最神气的人呀?”太阳说:“乌云会遮住我,看见乌云我就害怕。”老鼠爸爸又去问乌云,乌云说:“大风会吹走我,看见大风我就害怕。”老鼠爸爸又去问大风,大风说:“围墙会挡住我,看见围墙我就害怕。”老鼠爸爸又去问围墙,围墙说:“老鼠会打洞,看见老鼠我就害怕。”“噢!太阳怕乌云,乌云怕大风,大风怕围墙,围墙怕老鼠,我们老鼠怕谁呀?”老鼠爸爸想了想,乐得笑哈哈:原来猫咪最神气,女儿应该嫁给他。又是敲锣鼓,又是吹喇叭,老鼠女儿坐花轿,一抬抬到猫咪家。过了几天,老鼠爸爸和老鼠妈妈到猫咪家去看女儿,可是女儿在哪儿呀?他们就去问猫咪,猫咪拍拍肚子说:“我怕别人欺负她,啊呜一口吞下了她。”

5.师生共同评议。

四、表演故事,升华理解。

1.同学们喜欢这个故事吗?下面我们来试着演一演这个故事,好不好?请小朋友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这个故事吧!

2.指一组到前面表演故事,师生评议。

3.通过今天的学习,小朋友们学会了怎样听故事,讲故事,只有会听才能会讲,希望你们成为善于倾听,乐于交际的有心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32797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