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那些年散文随笔 那些年的沉默散文(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23:43:09
最新那些年散文随笔 那些年的沉默散文(优质13篇)
时间:2023-11-22 23:43:09     小编:雨中梧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那些年散文随笔篇一

刚入大学的自己对未来的生活是充满向往的。我渴望遇到新鲜的事物,遇到新鲜的朋友。因为性格的内向,我不求自己有很多围着你的朋友,有一两个陪着我就行,我希望我们是很好很好的闺蜜。刚到宿舍,见到你大学四年的舍友,当时其实自己已经有一个大概的认知,你知道谁是你更合拍的伙伴。我们的大学说白了最熟悉的人莫过于你的舍友,大学四年有可能你连自己班级的同学名字都记不清,所以一般你的宿舍就是最活跃交流圈。我的舍友每一个性格都很明显,不过身高更为明显,两个高的,两个矮的,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两两结伴而行,我是矮的那个,我不愿意凑到高的那一组,那样我会感到自卑,那样我要抬头跟她们说话。我的伙伴,怎么说,现在只能说是单纯的舍友吧,不,还是陌生的舍友。因为一次次的冷战,沉默,我们从形影不离变成独行侠。记得刚开始见到她的时候,比我矮,这是第一印象,后来交流后我知道她的性格比我要强硬一点,但没关系,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我们依然成了很好的朋友,无话不谈。军训她总喜欢拉着我的手挤公交,飞奔到训练营,晚上怕我近视也拉着我手不让我跌倒。我不知道她说了多少次小心脚下的路,因为我迷糊的毛病。在她的身边我总像小孩没有长大,她说没关系她为我撑起整个世界,不感动是假的吧。

我们一起吃饭,一起上课,下课,一起吃南门吃火锅,一起逛操场。也许大学里的朋友都是这样的吧,不过我还是以为我们可以好到永远。但我们没有经过时间的考验,因为我不想有一个强硬到让我一直接受她的想法的'人,我不希望有人强行的告诉我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第一次沉默是因为好几次她没有和我吃饭以后,她问了一句,没有我你也能过得很好吗?我愣了几秒回答:没有你我一个人也可以的。话说听到这句话大多数人都会不开心吧,当时气氛很好的沉默了,她生气了,接下来我们再也没有同行,她不再和我说话,这是第一次那种感觉太难受了,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说出那句话,有可能我不想让她知道她在我心里多么重要。后来我跟她撒娇说平时偶尔可以没她,但生活上不能没有她,她开心的笑了。第二次是因为一次吃火锅,她喜欢自己拿自己的那份,我喜欢拿多一点大家一起吃,所以帮她们也拿多一份。后来吃的剩下了她埋怨我就应该拿自己的那份就行了,我生气了,我不喜欢火锅还要自己吃自己的,回到宿舍我建议她在我们面前这样就算了,在其他人不要这样做。其实这件事只是个人的价值观,没有谁对谁错,她听了向我发飙了。之后就是沉默,后来是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我们才和好,和好后我送了一份音乐相册给她,写着争吵会有的,希望我们能相互宽容。但也许性格真的互补很难,之后我们之间有多次小小的沉默,我已经可以预料到我们两个友谊的发展了。这一次是真的沉默了,我们因为座位的问题又沉默了,她让我占位好听课,而我占的位置被一个男生坐了,其实旁边还有位置,但她还是生气了,跑到最后面去坐,放学后我等了很久没等到她,我打了电话,接了,很低气压,我感觉的到。

我尽力请求原谅,但在一次讨论课上,她把一位同学的包隔住我和她的时候,我顿时觉得我们之间没戏了,一个真的爱我的人不会让我连讨论的权利都没有,从此我们是两条平行线。她曾说她生气的话只要哄她就行了,这次没用,我任何主动没用,久而久之我放弃了,突然间发现这样的陪伴不是我想要。才发现我刚入大学时要的不是最好的友谊,而仅仅是怕自己孤单,找的一个伴,我没想和好,因为这样的友谊已经变质。多次不和让我们害怕和好,因为我们再也不能敞开心扉谈心,我们知道再在一起就只能是有容忍的一方,这样的友谊我不想要。在自己变成一个人我发现我多了很多东西,我不再局限于一个人,在乎她的感受,我可以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有种东西我知道叫独立。也许今后的我们还会和好,也许微微一笑就什么事也不存在,我还是会感谢她曾陪过我那段时间,至于真正的友谊我想是要靠时间筛选的,留下来的才是最爱你和值得你爱的人,希望和我一样的朋友都能想开,这也是青春的一部分。

那些年散文随笔篇二

每年的腊月二十几,母亲比平日更忙碌,带着我们姐妹把屋子院里打扫干净,过年吃的鱼肉放在院里的缸里,那就是家里的冰箱。母亲从邻居冯奶奶家借来小石磨,米在前一天泡好,一手舀了米放进石磨上的圆孔里,一手不停的摇动石磨把手,白色的米浆在两扇石磨间流淌下来,米浆用来炸年糕。母亲做的年糕表皮又酥又粘,馅料香甜,年糕炸上两盆,东家西家的送上几块,年的味道蔓延开来。

院里的几只白鹅悠闲的踱着步,寻着母亲扔给它们的白菜叶子不时啄上几口。母鹅留下生蛋,公鹅杀了过年吃。父亲做了决定。不知咋得,看着这几只鹅竟有些舍不得,虽然平日里难得吃上次肉,想想都流口水,而且这几个家伙并不讨人喜欢,样子笨拙,叫声也不好听。可平日里我没少给它们喂食,还让我有过守株待兔的经历。这几个家伙去河边游泳,天晚不归,母亲要我去找它们回来。在河边我捡到一枚大鸭蛋,惊喜之余每天都要去河边看看,可每次都徒劳而返。想此,它们确实有可恨之处。

父亲中等身材,样子魁梧,干起活来一个顶俩,脾气又火爆,在我们眼里父亲是个厉害人,可他杀鹅却下不得手,鹅在他手里不停挣扎,最终从他手里逃脱。父亲满院子追鹅,鹅扬着头,嘎嘎叫着,惊慌失措,扑扇着翅膀似要飞起来,很是让父亲费了一番功夫把它们捉住。

母亲十七岁做为知青来到父亲的村子,用外婆的话说母亲那时横针不知竖线,一点针线活都不会的意思。可自母亲同父亲结婚后,学会了裁剪衣服,全家人的衣服鞋子都是母亲自己做,让城里的两个姨妈叹服的是家里的日子尽管贫寒,每年的冬天我们姐妹都有两身棉衣,过年时穿的衣服和城里卖的一样漂亮。常常到了腊月二十八九的晚上,母亲在我们都已睡下的时候还在灯下赶做我们的新衣服,常常要忙到后半夜。早上我们姐妹几个叽叽喳喳的起来,迫不及待的试穿新衣服,母亲拽拽这个女儿的衣襟,翻翻那个女儿的衣领,左右前后的看上几眼,几个女儿被她打扮的漂亮,熬的通红的眼睛满是得意与兴奋。

父母从进腊月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父亲那时在城里做临时工,多了些便利,能在城里买些便宜的鱼回来。家里养了肥猪没舍得杀了吃肉,卖给猪贩子,钱做了来年的花费。村里人家杀了猪,母亲从那买几斤肉回来,父亲看着肉评价一番,怪母亲买的肉太瘦,肥些的'才香,还能炖出油来炒菜用。母亲对父亲的话不服气,两人要争上几句才算完,胜者自然是母亲,母亲做饭的手艺了不得,做知青时负责给村里知青们做饭,十几个人的饭母亲一个人做。父亲当时是村里的民兵连长,想是看上母亲的泼辣能干娶了母亲。

年三十的中午饭尤为重要,要请爷爷奶奶叔叔们来家吃饭。父亲是长子,孝敬父母团结兄弟要从父亲做起,这是传统。奶奶是小脚女人,走路颤颤巍巍,脑后盘一个小纂,穿一件偏襟蓝布大袄,她比爷爷先到,问母亲有什么要帮忙的,不过一句客气话,母亲把她请到炕上坐下,急忙忙回到灶前忙碌。

我们小孩子是不许上桌同长辈吃饭的,帮母亲把饭菜端上桌,而后领着妹妹们去别的屋子玩耍。饭菜的香味不时飘过来,肚子饿的咕咕叫,不敢探头去看长辈吃饭,那要被母亲骂为没规矩没志气。等到长辈吃过饭,母亲喊我们过去吃饭,不能跑太急,问过长辈们吃好没有,我们才能上桌吃饭。母亲规矩多,我们只能吃自己面前的菜,筷子不许伸到别人面前的盘子里夹菜。

吃过饭,奶奶喊我们过去,撩开蓝布大袄的下襟,摸出四张五角纸币,依次递给我们姐妹。得了压岁钱,我们很是兴奋,母亲答应我们这钱归我们自己所有,心里盘算着买些什么才好。

年三十晚上要去奶奶家守岁。父亲给我们姐妹每人买了一个红灯笼,在灯笼里点上红蜡烛,一团红色的光映在黑夜里。父亲跟在我们身后,看我们小心翼翼的提着灯笼,噼啪的炮竹声里,一再提醒我们注意脚下,村里的路没有路灯,我们因为有了红灯笼兴奋的不行。

父亲那时每月四十元的工资,买灯笼花去四元。每天凌晨三点父亲起来从家里去城里上班,中午回到家里吃饭,多少年从未舍得吃过早饭。吃过午饭又忙着去地里干活。一分钱要攥出水来。村里日子好过我们的人家都不会舍得花费钱来给孩子买灯笼,认为那是浪费钱,可父亲有他的说法,女儿们不放鞭炮,鞭炮钱就换成灯笼,过年嘛,要让孩子们高兴。

初一早上,母亲早早喊我们起来,吃过早饭,打开院门,这一天家家的院门都是打开的,村里人家互相走动,串门问好,大人们会聚在一起打扑克,我们小孩子一个上午忙着串糖疙瘩,穿着新衣服到村里的长辈家拜年,进的门去,站在门槛边,甜甜的叫着爷爷奶奶叔叔婶婶过年好,长辈们会在盘子里抓上几块糖递给我们,多是水果硬糖,日子富裕些的会有花生酥糖。一个上午,我们走遍半个村子,裤兜里的糖满满的,我们也是满足的不行,回到家里掏出糖放在炕上,姐妹几个看谁的糖多,糖块多的人说明嘴巴甜更得长辈喜欢。

初二,母亲要回城里的娘家,我们姐妹跟着一起去,不用母亲喊,我们早早起来穿好衣服等母亲出发。对城里的楼房商店充满好奇,而姨妈舅舅们给的压岁钱让我们恨不能一步到外婆家才好。母亲面色忧愁,她的个性刚强,可是能带给外婆的不过两包点心一篮鸡蛋,在城里人的眼里算不得什么,平日里母亲极少回娘家,她受不了别人怜悯的目光。在我们的一再催促下,母亲带我们出门做火车去外婆家。

车站在十里外的矿区里,那列火车是煤矿接送工人的班车,附近的村民可以免费乘坐。火车定点发车,我们提前一个小时从家里出来去火车站。

进入矿区还有两里路,交错的铁轨间满是黑色煤沫,我们在铁轨旁边的小道走向站台,有时会有装满煤的火车经过,长长的车厢蜿蜒着驶向远方,呼呼的风声擦着耳际,我们站着不敢动,等火车完全通过才敢继续往前走。家里的黄狗一直跟在后面,母亲几次呵斥它回家去,听到呵斥黄狗停下来,看我们走远又飞跑过来,在我们身后尾随着,几次之后母亲不在理睬它。

站台上有不少附近村民乘车去城里,大家蜂蛹着上车,没有检票员,座位先到先得,母亲领着我们随人群上了车,急急地找好座位,把鸡蛋放到座位上的行李架上,才稍稍松口气。从窗户探出头看黄狗是否回家去,站台上的人都已进了车厢,黄狗在站台上扬着头走来走去。大黄,回去看家。母亲对着大黄喊,大黄看看母亲慢慢走下站台。火车开动,载着我们去城里,大黄独自回去看家。

农村的风俗里,出嫁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年。而父亲这个地道的农民却敢打破这规矩,父爱如山。

结婚第一年,我和丈夫在自己的新家过年。丈夫从小没了父母,几个姐妹结婚后离开家在婆家过年,只有我们两个人的年有些冷清。因为从小没了父母,丈夫更渴望家里的人多些,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我把他的话说给父亲。第二年的腊月二十九,父亲找了熟人开车来接我们回家过年。家里什么都有,不用你们买东西,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在一块热闹,父亲对我们说。

出嫁的女儿到了娘家就是客,可以做到炕上和长辈们聊天,我还是喜欢跟在母亲身后忙碌,就像小时候一样。家里的日子有了好转,饭菜丰盛,父母的眉头舒展,奶奶的背弯成弓,小小的身体缩在蓝布大褂里。奶奶的一生只穿家里做的偏襟大袄。孙女们都已长大,奶奶不再撩起衣襟数手里的毛票。瘪着嘴巴问我什么时候要孩子,她有生男孩的秘方,婶婶一旁接上一句,您呀,就是重男轻女。奶奶笑笑不做回答。

九年前的腊月初七,父亲突然去世。全家人沉浸在悲痛里。我留在娘家陪母亲。母亲的脾气突然变得很坏,我做任何事都不能让她满意,时不时的骂上几句。

日子一天天过去,眼见到了年根。家里还没有准备过年的东西。父亲在时都是他和母亲备年货。年总要过,活着的人还要生活。三十几年里我一直做为孩子在父母身边过年。父亲离开了,年不知如何过才好。

腊月二十八,母亲交给我一千块钱,你去买些年货,年总要过的,家里有人去世,三年不请客不走亲戚,简单的买点就行。母亲的眼神里有悲伤与失落,让我知道没有了父亲的年再没有往年得热闹温暖。

父亲去世后,我依然在娘家过年,同父亲在时一样。母亲老了,每次同母亲一起置办年货,她都要征询我的意见,末了总要说上一句,你爸在时会如做,总要安慰母亲几句,让她不觉孤独。陪母亲过年,让家里的老屋有温暖在。

那些年散文随笔篇三

等待是一个动词,有很多种。在我眼前的常常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节令里,一个人头顶雪花。满身的白色,眼睛扑敕敕的望向远方,翘首等待着生命中重要的人,那是焦急的等待。

等待,即使再焦急,但是,却是一个过程。你越是期盼远方身影,这身影却迟迟不出现。而他终于从远方模糊到清晰时,眼前早已是泪花一片。

等待是谁都不用导演指引的`戏,每个人都娴熟地演好这出戏。等待,是分不同心境的,有时候,等待越是渴望越等不来。有时候,越是达观越是开阔。

我喜欢这样的等待,在一朵花开的时间内,在一支曲子释放的时间内。在一杯茶沉淀的时间内,等待得细致、等待得轻巧。那份寂静犹如钓鱼者的淡然,但没有饵,没有线。那份等待有绣花者的执着,但是,没有那么浓的爱。也或许如渔妇等待那打鱼晚归的渔民,但是,没有那么多的望眼欲穿。

等待,在慢慢时光里温婉流转。或许,就如铁杵磨成针的孩童,知道那样的答案,却不在意哪一日会出现这样的一瞬。

我要的等待,必定是苔痕上皆绿一遍遍,有了时光沧老的意味。偶尔有一天,当所有的帷幕都谢下装扮。一个身影缓缓地向我走来,那样的等待毕竟是无言。等待应该是繁华的盛世,我想,在樱花下默默地等待着,必定是如翻开一本花间集,婉约而又凄美。

等待应是浩大的一场指挥,每一个神魄都在聆听。那心魂之曲,是一场戏已经排练好无数遍,熟悉却偏偏仍是无限地期待。

那些个等待,见多了,喜欢,翻转书页。等待那一枚缠绵多年前许下的心事,突然跌落脚下。等待得绯彻缠绵,那些个等待。早已没有泪眼,就那样在等待中倾听时光慢慢变老的声音。仿佛多年前,我与你的对话,在无限地延长,没有止境。

等待着吧,为了那些个不需要强调的等待。终有一天,会无视门前流水的喧哗,终有一天,会不再一遍遍地细数燕儿的归来又归去。终有一天,眼前都变成一片空有,那些个等待都变成了记忆,而只有等待本身回应着等待,茫然吗,也茫然。失落吧,或许有过,而转身后一切的等待都仿佛不成有过了!

那些年散文随笔篇四

我是一个相对来说很沉默寡言的人,每当我放空思绪,沉默就会自然而然的出现,坐到我的旁边,如自小相识的老友,没有过多的问候与寒暄,就那么静静坐着就很好。更多时候我喜欢把自己置于文字中,在文字中倾听,在文字中倾诉。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曾在他的小说《永生》中写到“语句,被取代和支离破碎的语句,别人的语句,是时间和世纪留下的可怜的施舍”,然而对于所谓的语句,我却始终怀着一颗朝圣的心。文字往往带有笔者不可磨灭的精气与灵魂,这些语句经过漫长的时间依然能警醒世人、抚慰悲伤、激励心灵,这是一种神奇的能量与缘分,是笔者妙不可言的不言而喻,是读者无法感同身受的心领神会。

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些句子而爱上一场雨,就像会因为一些言语而爱上黑夜。史铁生说“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甚至盼望站到死中,去看生”。爱上夜晚,是因为它的静谧与包容,是因为它的沉静与自由。也可能是因为我始终觉得我与夜晚有着某种类似的特质,我喜欢低调而有内容的事物,我欣赏朴素而有故事的人。在夜晚我的思绪可以自由的在星河游牧,我的灵感也会像晚风般飞过窗口,来看望我被白昼忽视的心情。

如今的我独自生活在另外一个城市,白天的.阳光和喧嚣,让我看清窗外的五彩缤纷的世界,倾听别人的烦恼忧愁和幸福快乐;而夜晚的灯光和静谧,却让我听到内心的天马行空的想法,倾听自己的思考和愿望。当夜晚来临,我可以走进单纯的只有自己的世界,让自己以任何一种状态存在着。这样的世界:台灯,键盘,指尖,音乐,心灵,单纯而美好。夜晚的安静更能清楚的倾听自己的心,不再逃避,心绪从以前到现在,文字从抒情到怀念。现在只有耳边的大提琴和指尖下的键盘,看见流于我手的文字,仿佛过往种种同此时的心情一样丰富了、生动了,这是一种记忆,一种镌刻。兀自述说着每个夜晚台灯下的胡言乱语,但愿我写下的只言片语在以后,能解某些只有晚风可解的心情。

勇敢地往前跑,在晨曦的雨露中奔跑、在黑夜的星光下奔跑。即使沉默寡言,不置一词,也要清醒明白的透视自己所有的心思,不怕伤害,不怕遗忘。所有的斑驳痕迹和轰轰烈烈,都会在温柔的月光下,随晚风逝去,化作字字句句,化作千山万水。

那些年散文随笔篇五

年,是经年居家的母亲,最深切的等待!

年,是经年离家的游子,最期盼的归程!

年,是父亲给我十张一毛的压岁钱,穿着母亲亲手缝制带两个布兜的新衣服,称二两花生,装几颗糖块在兜里的甜蜜,是好久好久都没吃过肉,没吃过白面馒头的馋!

年,流水般,匆匆,太匆匆!老了父母的身影,深了对儿女的牵挂;疼了久不在身边儿女的心,经年离家,不知何时是归程!

昨天,是腊月二十九,单位才放假,就急急的告诉了母亲,明天大年三十能到家的行程。父母在电话里一声声的叮咛:“……要是忙?放假晚?买不上票?今年就别回了!馒头和你爱吃的花糕都蒸好了,丸子和酥肉也炸好了,买来的`羊肉和猪肉一会就炖上。这个年不太冷,不要担心我们,一切都好着哪!……”其实,我早已预定好了今晚就回家过年的车票,给父亲买了爱喝的老酒,给母亲准备好了喜欢的零食。

自那年经历了十年寒窗苦,如愿考上了一个远在异乡的学校。在九月一个阳光格外灿烂的日子,略显单薄的我,背上简单的行囊,在父亲慈祥温馨的目光里,在母亲千叮万嘱的不舍中,含泪挥手告别贫穷乡村的父老乡亲,远离了家乡,一个人在陌生的城市学习生活。毕业后,历经磨难,几经辗转,最后留在了一个不太发达的三线城市混生活。最初几年的工作艰辛,生活窘迫,交通不便等原因,使得很少回家乡。白色的月光下,冷空的城市,寥落街灯廖落情,经年长别,思乡情在夜深人静的时时候刺痛我支离破碎的心。逢佳节,倍思亲,躲进小楼借酒浇乡愁,记不起流着眼泪走出无人的角落有几回。多少个夜晚思乡不易回,只好一次次用长途电话搭起的思乡桥梁慰藉异乡孤寂的思乡之情,在父亲反复叮嘱家里一切都好,母亲伴着啜泪家长里短瓜果丰收别挂念的安慰声中,我早已经不着感情的诱惑,任泪水横流。

后来工作顺当了,虽尚无大业可立,却也拼出个衣食无忧,生活条件也慢慢好起来,我这远离家乡的游子,不顾一切要回家。村头,那棵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柿子树,铁黑色枝头上零星挂着几个橘红色的诱惑,经历苦雨风霜仍留守的几片叶子,依旧在微风中唱着褪了色的歌谣,年复一年,见证并目送着一个又一个熟悉的身影,沿着村头熟悉的小路走向外面的大千世界。然后,或者衣锦还乡,或者落魄失意,叶落归根。

少年离家,不谙离愁之苦。而今,背负了一兜兜异乡的风寒路冷,人情世故,每迈一步都冷汗涔涔,战战兢兢,走走停停,才会悟出乡情为何物。在心灰意冷委屈无奈时,想着父亲的鼓励和母亲的叮咛,捡几串儿时的欢笑,听听家乡田埂上歇着的乡亲唠着的家常话,品一品故乡淡淡的乡情,就会觉得,即使遭受了多少委屈,饱尝了多少人间冷暖,那怕整个世界的人都抛弃了你。家里慈爱的母亲永远都会不弃不离地遥望远方,默默为我们这些离乡的游子祈祷祝福,企盼我们能早日的归来。

然而,真的归来时,一种茫然无知的感觉涌上心头。或许是离乡走的太远,把这个梦做得太久?离开家乡时曾走过的路上,后来者的足迹早已把我的一切踏的模糊不清了,没了昔日半点迹痕。也许今生我注定要独在异乡为异客,但我仍会痴痴地抱着一个理想,回家过年。夕阳的余晖里,渐渐的有炊烟升起,在院落里不时传来阵阵的欢笑声中,我到家了,陪父母过年了。

抖落一身风尘,敲开熟悉的门。频频揉着眼睛唠叨我的母亲,是灰沙风尘?还是长久的思念不经意溢出的眼泪,诱惑我眼泪对着泪水。母亲,我回了,经年离家的儿子会好好陪您过年!

那些年散文随笔篇六

1、曾几何时,网络被视为只言片语的集散地、道听途说的原产地。

2、从对个体的调查研究走向模型的创建,从感性的思维分析走向理性的科学论断,从专家的只言片语到系列专著文献的问世,事实证明,人才学不再是作坊豆腐,而是理论性很强的科学。

3、相对于国外而言,信赖利益的相关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法律上尤其是合同法上虽有规定,但却是只言片语,且很模糊,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

4、他威协我说,如果我对任何人透露只言片语,就是对国家安全的危害。

5、建立同盟关系、打击恐怖主义、抗击疾病、促进妇女权利、塑造普遍繁荣——但却对于选举、人权、自由或自治只有只言片语。

6、他擅长于从生意场中找出一个正在流行的词汇,或一段谈话的只言片语,并揭示出它们的荒谬。

7、那时我才知道父亲已经离我而去,没有给我留下只言片语。

8、所以教师自身也不够重视,对翻译技巧的讲授缺乏整体的规划,常常是有时间就讲,没时间就不讲,随意性很强,讲解时也是只言片语,缺乏系统性,至于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翻译训练就更少了。

9、以服务于典礼而采制的诗,以对乐的感悟来评价诗的中国开端之文论,加之对不朽之文的重视,中国文论往往极其珍惜笔墨,因此只言片语的品诗语言形成了中国文论的含糊感悟形态。

10、不仅对于破产管理人行使选择权的一般原则并未详加规定,且对特殊合同的特殊对待与处理也未见只言片语,显然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亟待完善。

11、外界信息来自报纸、广播或旅行者的只言片语,呈现间歇性移动,并且经常有很大的滞后。

12、不过,尤文图斯看来希望最大,虽然两边俱乐部都没有透露只言片语。

13、简单地知道只言片语,即使你没有完整地把它们串在一起,也往往会让你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

14、它是这么撩起的一种感觉:每当你读到报上一则趣闻,在街上遇见一个滑稽怪人,或者无意中听到只言片语,你下意识中世上只有唯一的那个人是你必须倾诉分享的,这就是那种感觉。

15、处在封闭状态中的中国学术界从有关这次会议的只言片语的报道中获得国外现代化研究的最初信息,当即认为这是对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资产阶级思潮,给予了批判。

16、他擅长于从生意世界中找出正在流行的一个词汇,或一段谈话的只言片语,让读者领悟到它们的荒谬之处。

17、猜谜的一方再次交头接耳起来,显然他们对这场戏所表现的字或只言片语,无法取得一致意见。

18、五个月过去了,我们没有从你方收到只言片语,更不用说正式回复了。

19、我只能捕捉到不多的字眼,而即便如此我也收集到了些重要的消息因为除了其他那些意思大体相同的只言片语外,我还听到了句完整的话:“他们中再没有人想加入了。”

20、从他的只言片语中,一点一点地,我还是了解了所有的情况。

21、本来,事情可以以一个紧张的微笑和只言片语就此结束。

22、虽然是只言片语,但是我能感觉到这一次是真的离别。

23、但是我们如果历史和客观的看待马克思主义,他们的学术并没有对文化艺术作出系统的解释,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文化美学思想,我们只能在他的论著中找到相关艺术的只言片语。

24、然而它们决不是看起来那个样子,尽管准确的消息也是只言片语。

25、不会强求写很多的文字,也许只是只言片语,但可能的话每天都写就好。

26、在贝幸铭的一生当中,他在很多公共场合也留下了只言片语,成为我们的宝贵资料,如果结合他一生的经历和创作历程,慢慢我们就可以发现一个富有开创精神的大师。

28、于是,我从纷杂零碎的历史片角中,搜罗着只言片语,想揭开徽州民谣这一庐山真面目,想寻找这似曾相识又十分陌生的带韵节奏。

29、每一次相见都令我热血沸腾,哪怕只是看到你的只言片语也足以令我心跳加速,无法自持。

30、投资者似乎从来自政府和银行的只言片语中获取了信心。

31、垃圾信息和有用信息一样到处都是,用户不仅要有能力识别它们之间的不同,还要有敏锐的信息识别技巧与能力,以辨别有价值期刊上的第一手资料与个人网页上偏激或不现实的只言片语的区别。

32、他们只根据材料中的只言片语就断章取义地进行理解,不能通过对各个局部的理解快速找到上下文间的联系,结果对整段内容产生片面的理解,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

33、此外,虽然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现行的教学中,授课时老师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只言片语,或者实验课教师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强调不够。

34、尽管使出了浑身解数,作者也只让读者瞥见了这场激烈辩论的只言片语。这场辩论还将在他描述的历史中,继续延续下去。

35、几乎不说话,仅有只言片语。

36、在这全新的一年,只想留下只言片语,以此纪念。

37、最好的朋友就是那种能和你在门廊的吊椅上促膝而坐,彼此不说只言片语,分别时却感到这是你有过的最好的一次交流。

那些年散文随笔篇七

读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后,很受感动。《秋天的怀念》写的是:“我”双腿瘫痪后,慈祥的母亲怀着伟大的母爱,拖着病重的身体,无微不至的关心“我”,照顾“我”,直到母亲生命的最后一刻,母亲还惦记着她的儿子和女儿。

通过这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我想到了我的母亲。母亲养育了我十年,给了我许多温暖。在家里吃饭时,有肉、虾、鱼一类的食物,她从来不舍得先吃,而是先夹给我,让我吃。母亲为了增强我的计算能力和阅读能力,给我买了许多课外辅导书让我读、写、练,使我在课余时间多计算多阅读,不会的还手把手教我,帮助我。经过我的努力和母亲的帮助,我的计算能力和阅读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尤其让我难忘的是:有一次下大雨,中午放学了,我班同学都被家长陆续接走了,我站在门口,望着,望着,等待着妈妈的到来。可我等了好久,雨还是下个不停,也不见妈妈的身影。我想,这么大的雨,妈妈怎么不来接我呢?唉,我还是自己跑回家吧!正想背起书包顶着雨回家时,就看见远处一个打着雨伞而浑身湿透的人正急急忙忙骑着自行车向学校奔来。

走到近前,我一眼就认出来了,此人正是妈妈。我看她焦急的神情,脸上不知是汗水还是雨水,夹杂着往下流。这时,我不知为什么,怨气没有了,而且眼睛湿润了,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妈妈!”妈妈把我搂在她的怀里,此时我觉得好温暖啊!本来妈妈第四节有课,她要把学生送走后,才能来接我,我怎么没想到呢?真是惭愧!妈妈时时刻刻为我着想:天冷了,让我多穿些衣服;晚上睡觉还要替我盖被子……而我,还总是埋怨妈妈不如同学的妈妈,我真是羞愧!

这就是我的母亲。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父母都非常地关爱我们,我们拿什么来回报父母对我们这么无私的爱呢?当然了,只有好好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才能回报父母对我们的爱。

《秋天的怀念》心得体会(五)

母爱,是世界上最动人的诗篇,催别人泪下。

母亲,她可以强忍着病痛还努力让儿女快乐。她可以在你看不见的地方为你默默伤心;她可以默默忍受你暴躁的脾气。

只为抚慰儿子那颗易碎的心。《秋天的怀念》里的那位母亲,她用包容的爱,体谅着儿子,却依旧关爱着儿子,鼓励着儿子。她将伟大与深沉的爱无私地给予儿子。而儿子只是每天灰着心,憎恨一切美好的东西,在母亲面前发泄。也未曾想过母亲的苦痛不曾体谅过母亲,又不曾关心母亲的身体。母亲爱“我”胜过爱花,胜过爱她自己。

那个秋天,看过菊花以后的我,竟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那句母亲还未说完的话,在那一刻我懂了。也代表我已经重拾对生活的信心,获得了“重生”。也使我看清了母亲对我的良苦心,读懂了母亲是怎样爱我的……可当我想明白了这一切,一切都已经晚了。就算我再懊悔、愧疚,也无法挽回了。母亲早已离开我,那是永远的诀别。

母爱,那将会是我一生都还不完的债!

那些年散文随笔篇八

立春好几天了,但气温还是这么低,还不见春天的气息。昨天是星期天,天气还好,想出去找寻春天的消息。于是一个人到了菱角湖公园。

天气虽然寒冷,但垂钓者的雅兴不减。四周的平台或者稍开阔的地方,都被垂钓者占据。我沿湖转着,偶尔看见运气好的`垂钓者钓上一条鲫鱼。大多数人,悠闲地守着钓竿,或有心无心地甩着鱼钩,大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意味儿。很多人的鱼篓挂在水边,但里面是空的,不见一条鱼。我想起了古人“垂钓洹水,息隐山林”。我非隐者,但很崇尚这种境界。

有怀念,有心,有放弃!

有一个地方,你没有去过,却信他存在。

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了解。

生命如随时可以静止的时钟,

爱在最醇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

如果当初再勇敢一点,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如果当时再多点坚持,回忆会不会不一样?

比算命美妙。

可能,角落里哭泣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影子。

可能,认真喜欢你的不是我,而是影子。

可能,活着的不是影子,而是我。

心,才是命运的主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那些年散文随笔篇九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身患重病的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直到生命最后一息的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思念与愧疚。

课文里有很多句子都感动了我,比如说“这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这句话,使我感受到母亲的宽容、无奈与担心。而从“当一切恢复平静时,她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这句话,又可以看出母亲为了不让儿女知道,强忍着自己身体和内心的痛苦,而故作平静,又一次体现出母亲对儿子无的爱。然而,最让我感动的是母亲临死前的嘱托:“我那个有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母亲在临死前都还惦记着儿女,说明母亲心中只有儿女,唯独没有她自己。不过我相信,只要儿女记住母亲的话,好好活下去,就是对母亲最大的安慰!

《秋天的怀念》让我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我以后一定要感恩母亲,让这温暖的母爱永远保存在我的心中!

那些年散文随笔篇十

童年时代有太多的活动,但是我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儿竟是在屋后的土台上挖灶生火,现在回忆起来那些青烟袅绕的景象还犹在眼前。

农村的孩子游乐设施缺乏,我们没有玩过城市孩子的那些好玩的游乐设施,但是我们有这可以让想象力茁壮成长的土壤,我们是自由的,那样无拘,就像原野流淌的风。我们的童年体验者最原始的生活,我们就像是自然的精灵,在山林原野自己制造缥缈云烟,然后在自己的仙境里享受着无拘无束的生活。

农村是丰饶的,就算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也是如此,农民是醇厚宽容的,就算你在他家的菜园里拔了几个萝卜摘了番茄或黄瓜,或者薅了一把落花生扒了几个红薯,他们也不会太在意,最多只是念叨几句。

山林里从来不缺少柴火,出去放羊或者拾橡子桐子顺手就能捡到一背肩干柴。因了这些便宜,我们就会在有时间的时候聚在一起找一个田埂,带上铁钎挖个土灶在加上从家里带出来的铁的或者搪瓷的碟或者缸生火“做饭”。炒花生香气袭人,炒芝麻噼里啪啦,烤红薯噎人味蕾.......每年新笋长起来的时候,会砍一些粗壮的新竹裁成一节节,在竹筒里放上糯米红豆和红薯煮一筒及色香味俱全又营养丰富的浓粥。

我们有时候学了烧砖的窑洞,做些泥捏的物件放在土窑里烧制陶器。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烧窑的土坯需要量晒干了之后才能入窑,后来不知道是谁发现,晾干的土坯烧出的东西坏的概率会大大减少。这是在自己摸索里发现的烧制陶器要注意的事项,我有理由相信这是人类发展中的重演过程,就像人体的发育从单细胞开始经历生物发展的各个阶段一样。

有时候学了电视里的延安火炕,自己在土坡上用老砖窑的青砖建起火炕,然后烧起来坐在上面,就算是炎热的.夏天,自己被热的满头大汗也不愿意离开。那时候往往是能够烧一个下午的,被家长一遍又一遍的呼喊才会不舍得熄火归家。

太阳落尽天色渐暗,在家长的声声呼唤里我们回家,每次走在通往村庄的土路上,都能看到稍远一点的山腰上缠绕着一条淡青色的匹练。那条带子有我们生火冒出的柴烟,也有远近村庄做晚饭的炊烟,那条带子里有我们快乐的欢笑,也有众多家庭的微暖。那时候并没有这样的感受,只是觉得神奇。后来慢慢长大,离开家乡到远方求学,在假期回老家看到空空的寂寥村庄,村庄里那些年迈的人晚饭后依着门框看那一条淡淡的裙带的时候才发现村庄败落了。

现在我虽然长时间里住在城市里,特别是到了大学以后就回过一次老家,但是我依然没有习惯没有裸露黄土的马路,没有青烟绕梁的高楼,没有青蒿遍野的公园,没有和泥玩耍的幼儿园.......

想念那些和小伙伴们一起奔跑在黄泥路上的欢笑,想念一起挖灶生火的快乐,想念那一带缥缈的青色山裙........

回不去了,只能在夜微阑人未静的时候,写这样的文字来怀念了。

那些年散文随笔篇十一

老黄这些日子很忙碌。交警、公交公司、律师行之间来回奔波,希望尽快让儿子出来!

我来时,屋子里挤满了人。坐在桌子边的,都是老黄多年的朋友;一旁站着的邻居时不时会愤怒地插些评论。

“那分明就是一颗地雷啊,”老黄沏着茶,招呼着朋友,“临时车亭飘出马路,顶部还?有大巴高!”

“交警怎么界定责任的?”我问道。

“全责。全责啊!”老黄眼中喷着火,“是你撞的,候车亭才塌,两个人才死的。”老黄起身,拉开抽屉,抽出几张材料,第一页是申诉书,申诉事项:儿子阿德不负刑事责任。

阿德是家里的顶梁柱,刚刚入职公交公司,不到二个月就出了这天大的事故,已拘留二十天了。老黄上有88岁老父,下有独子阿德及两个年幼的`孙子,舐犊之情急切而不慌张。

文化与经验在这时总会显得重要。大半辈子风浪沉浮,让老?风雨不惊!他不徐不急的语调与坚定的目光,给家人以安慰与镇定。

?有一丝的慌张!

我的心不由地悸动:慌张,曾经的慌张!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县农机厂大院里涌着很多人。一辆军用吉普车停在院中,几位公安下车,迳自走进一间办公室。

“潘司机撞人了!撞了一个老太太!”人们窃窃私语。我与伙伴们很好奇,就扒在窗户上往里瞅。只见潘司机坐在长条凳子上,面色苍白,瑟缩一团,在向公安交待着什么。

那时潘司机也就三十来岁,为人随和,谁要是想搭顺风车,找他一准答应,在厂里很受人待见。但那天,我才知道,人犯错误,特别是重大错误,慌张一定会如影随形的!

好像说后来责任不在他,加上单位做保,潘司机?有坐牢,但后来的几天,人们都知道,潘司机家白天不生炊烟,夜晚不开灯。他母亲不洗不漱,总坐在门槛上,伤心地哭泣:“作孽啊,把人撞了!”

老太太出殡那天,披麻戴孝走在最前面,举着灵幡的,是潘司机。

夜已深,老黄安排好明天的事,我便告辞。刚走?多远,“王老师!”老黄儿媳妇跟上来,怀中抱着六个月大的儿子,“阿德出这么大的事,您干万别说出去啊!"顿了顿,凑近些,有些慌张,“要是死者家属知道我家住址,闹过来,可不得了啊!”

我应承着,转身?入黑夜里,步子也有些慌张。

那些年散文随笔篇十二

从小,奶奶只对我说一句话,孩子,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错误。

小时候并不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只知道自己憎恨这个世界上任何的一切。

我出生在一个南方的乡村里,出生的那天,下了很大的雪,雪就像是白鹅毛一样轻飘飘地落在地面上。妈妈告诉我,我出生的时候,爸爸可高兴了,他在那个下着大雪的晚上高兴的的吼,我做爸爸了!我做爸爸了!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在我3岁以后,总是喝得烂醉回家,还经常打妈妈,打得她跪在地上求饶。可这都没有用,爸爸还是继续打她,一直打到她倒在地上不断地抽搐才愿意停止。

妈妈则总是跟我哭,不断的向我诉苦,被爸爸打了以后,她就抱着我哭,哭一晚上。

记得有一天,爸爸从外面带了个女人回来,那女人长的很漂亮,比我妈妈还漂亮。妈妈打女人,女人也打妈妈,爸爸看见了,又开始打妈妈,妈妈大声的哭,哭的很厉害。

那天晚上,下了很大的雪,和我出生那天一样。

妈妈走了,发疯一样的跑了出去。

(二)

两年以后,妈妈回来了。

她穿了一身名牌,烫了卷发,化了一脸的浓妆。妈妈比以前漂亮,漂亮的简直是两个人,可是我不喜欢现在的妈妈,她不是我妈妈。

她和爸爸吵架,吵的很凶,可不知道为什么,爸爸开始对她笑着说话。妈妈那个晚上不断的笑,笑的很难听,就像一个疯子一样。我一晚上没睡,我哭了。

妈妈让爸爸去打那个女人,爸爸便去打那个女人,那个女人被爸爸打得头破血流。

妈妈让爸爸跪在地上,爸爸便跪在地上,不断的喊妈妈姑奶奶。

妈妈把爸爸扇了一耳光,恶狠狠地骂了一声,狗!我发誓,我会一辈子记得妈妈的眼神,她当时的眼神,似乎可以杀人。

妈妈走了,走之前还丢了一地的钱,她还是笑,笑的跟一个疯子一样。

第二天一早。

阳光很灿烂,灿烂的让人看了都会笑起来,除了我。

我好像不会笑了,我恨爸爸,我恨那个女人,我也恨妈妈。

从村外开来了一辆汽车,很漂亮的车,我长大后知道那车叫宝马。车上走下一个年纪不小的男人,还有妈妈。妈妈拉着我的手,跟我说,妈妈带你走。

那个男人走进屋子,我听见爸爸在屋子里的傻笑,还一个劲的说行,行。

然后那个男人走了出来,上了宝马,妈妈也把我抱进了宝马,一辆白色的宝马。

妈妈把我带到了城里,那个地方有钢筋砌成的大楼,也柏油铺的马路,还有时尚的人群和各色各样的生活。

这是一个我从没有接触过的世界,或者,这里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

过了1年,妈妈送我去上学。

说真的,我不喜欢学校,我从没理过学校里的任何一个人,不论是老师或者是我的同桌。我甚至连妈妈都没有理过,所以,妈妈开始越来越不喜欢我。。

(三)

我曾经多次回去过爸爸住的房子,可那里早已人去楼空,爸爸不知道拿了妈妈和叔叔给他的钱带着那个女人到了那里,只是,他们的死活也不再与我有关了罢。

那个房子里只有一盏昏暗的油灯,奶奶经常会到这个房子里来,因为她爱她的儿子,很爱很爱。

奶奶每一次看见我,都会轻轻摸着我的头,用她那苍老又无力的声音对我说,孩子,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个错误。

奶奶的脸,已经皱的有些看不清五官了,可她却总是回到爸爸的屋子,她只有爸爸一个孩子,我可以想像的到她的心里是什么滋味。

她一定很寂寞。

她一定很失望。

奶奶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她善良了一辈子。她善良的对待爸爸,对待妈妈,到了晚年,她善良的对待我。

我从不在别人的面前哭泣,除了奶奶。

奶奶看见我的眼泪,会用那皱巴巴的老手轻轻拭去。她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如此软弱无力。她很瘦,瘦的皮里面只剩下骨头,瘦的好像风一吹就会倒下去。

或许,她真的倒下去了,我一年没有见到我的奶奶。

今年,我17岁,她71岁。

(四)

今天是我的生日。

我回到了我出生的地方,那里有陈旧腐烂的楼道,有结满蜘蛛网的墙角,还有无法磨灭的记忆。

房子的四周都盖上了厚厚的一层灰,那么多年没有人打扫了,自然也就是一片狼棘。整个空间里都充满了一种腐朽的`味道,那些桌椅以及其他的家具都在岁月的消逝下失去了它们的活力,一阵阵穿堂风吹过,冷的我不禁打了几个寒战。

在这里,我仿佛听见了我出生时的哭泣。

在这里,我仿佛听见了母亲那刺耳的笑。

在这里,我仿佛看见了过去的一切一切。

……

不知是过了多久,我好像看见了奶奶。

奶奶支起她那消瘦的身体在这个屋子里徘徊,我甚至可以看见她的眼角闪耀着晶莹的泪光,她爱爸爸。

“孩子,你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一个错误。”奶奶看见我,用她嘶哑又无力的声音对我说道。

她朝我走了过来,伸出爬满皱纹的手,轻轻的摸着我的头,她眼里的泪光更是明显,眼泪已经摇摇欲坠。

她是一个了不起的女人。

“孩子,我可能再也见不着你父亲了。”奶奶的神情显得十分无奈,她的一生,或许就是如此无奈。“我爱你的父亲,她是我的孩子,是我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不管他做过什么,或者是他对我怎么样,我都爱他,我也应该爱他。”

我的眼里,也满是泪水,眼泪从眼角慢慢流淌,落在地上。

“孩子,他对不起我,更对不起你。”

(五)

“奶奶,快看。下雪了。”

那些年散文随笔篇十三

苏州北局小公园的历史背景,我并不熟悉;就是知道,也一知半解。因此,只能说我童年时,与北局小公园有关的故事。

中心,当年,东面是大光明和苏州电影院,北面是青年大都会,还有一条“吃煞太监弄”,西面是人民商场,南面是开明大戏院、苏州书场,是人们看戏、听书、购物、歇脚的地方。所以聚集的人多,知名度也就高了。

那时在小公园内有许多跑江湖的,做小生意的,非常热闹。有小热昏、有猢狲出把戏的、有卖盐金花菜黄莲头的。我印象最深的是卖蛇药的朱松官和卖拳头的葛云彬、徐鹤鸣(后来都是医院伤科医生)。我常在那里呆上半天,看他们舞枪弄棒、伸拳踢腿的表演,看到精彩时,就忘记了回家的时间。

从我家到北局,要走半个小时。那年寒假,与同学约好去北局打乒乓球,戴了顶新买的鸭舌头帽子,屁颠屁颠地走到邵磨针巷,迎面跑来三个比我大一些的男孩,将我团团围住,把我的帽子摘了去。我追上去,想把自己的帽子抢回来。但是追到了这个,跑掉了另两个,帽子被传来传去。在我急得哭出来时,突然有个中年男子出现,他大喊一声:“小贼!住手!”这时,这三个小孩丢下帽子逃散了。我感激地说:“叔叔,谢谢你!”他说:“不用谢,你今天遇到了‘抛顶功’,以后要当心点。”

几十年过去了,苏州城市建设翻天覆地,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我也满头白发,步入老年,但每当到北局去,都要驻足小公园,回想起童年的那些事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24483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