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小论文 初中地理论文(实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23:03:11
初中地理小论文 初中地理论文(实用10篇)
时间:2023-11-21 23:03:11     小编:字海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地理小论文篇一

摘要: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应当紧密联系当地实际,把地理知识与当地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乡土地理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乡土地理的内容有利于增加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有利于增加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乡土地理主要讲的是家乡的地理,乡土地理所描述的问题也是与学生的平日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也反映了乡土地理与学生的关系。乡土地理具有生动和亲切的特点,乡土地理通常不需要借助很多手段就能够将周围的世界展现出来。由此可见,乡土地理有利于促进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们对地理的认识。乡土地理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增进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一、利用乡土地理进行环境教育

初中的地理新课程改革之后,更加倡导学生注重乡土地理的学习,将乡土地理作为学习地理的载体,通过对乡土地理的学习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收集身边的资料,逐渐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然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技能逐渐探索周围新鲜的事物。乡土地理有一定的界定范围。乡土地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描述,通常有区域的划分,范围的界定主要是地区的环境与发展,目前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实践和探索性活动。在目前的教学改革中,对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环境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环境系统。教师应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使其热爱生活,喜欢观察周围的事物,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经常提出假设,总结经验,制订调查信息和方案,经常反思评价自己。以上两者都需要鼓励学生对周围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探究新鲜事物的能力,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二、利用乡土地理教学资源实现德育的渗透

初中地理新课标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环境保护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教师应该经常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家乡的热爱,由此可见,在地理教学中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地理学目前所研究的主要是人类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地理学科本身是十分枯燥的,很多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不大,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困扰,教学难度变大。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地理学科与学生没有心灵上的共鸣,没有情感上的认识。一些事物稍纵即逝,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乡土地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跟书本知识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乡土地理材料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还可以指导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德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如果教师一味地讲解课本知识,那么教学内容就会显得枯燥和空洞,学生很难得到心灵上的共鸣,如果教师在授课中穿插乡土地理内容,那么可以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世界观,对环境保护教育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乡土地理知识中有很多内容学生比较乐于接受,在教学中,一些有趣的内容会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使学生学习和教师授课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结合乡土地理材料可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印象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无法将每一件事物都对学生展现,有的景色和事物无法面面俱到地让学生观察,又不能够依靠实验来完成教学。但是,一切地理事物和现象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事物都是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的。地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观察周围的事物,为学生学习乡土地理创造条件,加深学生对乡土地理的印象和理解,学生懂得乡土文化和乡土地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热爱,有利于让学生养成热爱大自然的好习惯。

四、借助乡土地理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杜甫的诗中曾多次提到家乡的景色,每个人都对家乡充满热爱,都对家乡有着不一样的感情。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乡的景色和风俗习惯都给人们无限的情感和怀念,家乡的地理同样对人们十分重要。每个人最熟悉的地点是自己的家乡,最应该敬重的也是自己的家乡。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时刻关注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了解家乡的变化,收集与家乡相关的信息。在向学生介绍中国发展变化时,可以列举青岛的例子,青岛作为沿海城市,船业发展得十分迅速。青岛的机车厂也是我国规模相当大的机车厂,肩负着进口车辆和出口车辆的重任,为我国的重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青岛新型工业的发展也十分迅速,青岛的重工业集团也为我国的重工业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向学生逐渐地渗透乡土地理知识,以乡土知识为载体,给学生提供更加有趣和生动的地理知识,使地理教学更加有趣,使地理课堂也变得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2]魏进明.以乡土地理为载体进行地理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z4):9-10.

初中地理小论文篇二

第一步:检查学生自学效果,对要求通过自学应该记住的、掌握的进行检查。检查形式多样,可以是提问,也可以是课前小测。

第二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互教,教师点拨,对本节重点、难点进行突破。本环节利用学案的第二部分内容,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互帮互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第三步:当堂检测,巩固落实。本环节就是对本节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当堂检测,诊断反馈教学效果。主要操作环节包括测试、学生互相批阅、汇报批阅结果、优秀试卷和规范试卷评选等。

初中地理小论文篇三

新课程改革力度正在不断加大,对地理课程的教育也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能够广泛的应用在生活以及工作中,所以学好地理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相比于其他版本的地理教材具有浓重的地域气息,也正是这一点对课堂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对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做出了一些分析,希望能够对地理教学中所存在一些困惑做出指引和帮助。

高中地理;鲁教版;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对于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来说,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社会的实践与生活,对人地关系的发展和协调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教材上的很多内容都是贴近真实生活的,还有一些实际的事例,这些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由于地理所涉及概念性的问题较多,仅仅通过阅读很难进行深入的理解,了解到的只能是浅显的知识,如果遇到相似的问题也很难去正确的判断。鲁教版的地理教材很重视实践的内容,相比于其他教材也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去了解地理。

对于鲁教版地理教学资源的研究能够从了解教材的内容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被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高中地理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学生也很容易接受这种直观、形象的信息展示。鲁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教学资源从多媒体的表现形式来看能够分为文字资源、语音资源、视频资源。文字资源就是文字表达的教材内容,就是地理书,这是学生在学习中应用最广泛、方便实用的教材资源;语音资源包括录音、广播等通过声音能了解到的内容。还包括视频教学资源,比如,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的地理课程教学课件,课件当中含有图片和视频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建立起地理思维意识,还包括视频教学资源,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提升地理教学有效性。

针对鲁教版地理教材特征来讲,教学方法的探索应随着学生的地理学习方法来变化和革新。学生学习地理知识主要还是从教材当中获得,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正确阅读教材的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断提升学习效率。

(一)运用地理模型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针对学习和认知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运用抽象的理论和概念进行类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知识点。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例如,运用地球仪向学生讲解地球自转、公转以及经线和纬线相关知识的时候,学生通过对地球仪模型的观察,在大脑中形成三维立体化的图像,继而帮助学生更容易的去理解相关知识。同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让学生随着地球仪的转动学生也在进行思考,让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更好的衔接和融合,为接下来知识的讲授做好导入。当向学生讲解地形图相关知识的时候,还可让学生观察地球仪上各个国家的不同颜色,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气候特点和地质构造等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地理学习提供一定的知识基础。

(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

进行辅助教学。近些年来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的革新与发展,在目前的教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结合地理教材内容精心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将原本抽象、枯燥乏味的地理知识和概念变成直观生动的文字图片、图表、动画或视频的形式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更加容易的去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对多媒体课件合理设计和实际运用,与其他版本的高中地理教材相比鲁教版对于地理知识的说明更加详细和深入,和实际联系的更加密切,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所以这就需要采用更加有效的地理教学手段和更加优化的地理教学资源来突破这一瓶颈。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对地理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切实的解决这一问题。在高中地理实践教学中教师可运用课前转备好的图片、视频等优化的地理教学资源,有效加强地理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三)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图表进行地理教学

在目前所使用鲁教版地理教材中图表的设置和布局非常合理。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实践教学中应对图表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运用。图表对于学生学习地理来说作用是非常大的,图表能够将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地理知识。对于鲁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来说,图表的作用被很好的体现出来,图表与教材中的知识点的结合为学生所展示的内容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的理解,还能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在为学生解答时能够围绕教材中的图表进行,学生会根据这种形象的概念展示找到用图的方法,学生会用图,就表明学生的地理学习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鲁教版高中地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教育者来说是教育改革之后所面临的挑战,要求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高中地理课堂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引导学生对学习地理产生兴趣,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创新教学的方法。

[1]王宇。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67.

[2]李羽然。浅析高中地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当代教育201411.

初中地理小论文篇四

一、乡土地理需要教师提升素养

课堂教学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推动,想要围绕乡土内容是地理教学这样的一个核心,教师本身就必须提升其专业素养。依据熟悉的乡土内容,教师在课堂上,更多是时刻结合周围环境,挖掘带有亲切感的乡土素材。教师自己平时就要时刻留心相关的课程资源,对于重要的素材必须信手拈来、成竹于胸,对于一些专家的观点也要仔细研究和反复推敲,对于先进的教学思想要努力学习、扬弃其中,对于一线的教学同仁则要互相提点、虚心求教,对于师生提出的教学质疑还要自我反思、解决困难。另一方面,学校也要组织更多相关的教学活动,加大关于乡土地理的教学培训力度,完善高质量的教学设施。如果依然存在部分教师缺乏地理信息技术水平的情况,学校就要及时组织学习活动,真正地提高教师开发利用资源的水平。教师和学校共同营造乡土地理的学习氛围,珍惜外出探讨研究的学习机会,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学习资源。

二、运用乡土内容作为课前导入

将熟悉的乡土内容与地理教学巧妙结合不能纸上谈兵,必须落实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做到日积月累、步步为营。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地理学习的时候,往往留恋于教材中美丽的图片而忘却学习的真正内容,长久之后流于形式而抵触地理教学内容,为继续学习地理留下大患。无论是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都会深受打击,严重者更是无心于地理学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学生对于乡土地理中尤其是自己身边的地理环境如地表形态、土壤植被、地理资源以及农业活动等兴趣浓厚,希望通过课堂的学习对此深入了解,而不是现在课堂中只言片语带过。教师要善于运用好学生的这种学习心理,满足其好奇需求,而不是当作旁门左道连连阻止。在地理教学的导入环节就可以微妙地利用这种学习情绪,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迸发出学习的活跃性。诸如我们学习天气该章节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展示这几日周围天气的图片,有针对地提问学生这些到底是晴天、雾霾或是大雨,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拉开整节课的教学序幕。一来从身边的乡土地理很自然地过渡到地理课堂的教学内容,使人倍感亲切、如临其境;二来牢牢抓住学生们的眼球,使他们片刻就能聚焦于课堂,而不是缓慢进入课堂状态;三来将乡土内容渗透于地理课堂,为之后如介绍地理中天气的特殊符号等教学内容起到铺垫作用。

三、围绕乡土实况进行课中讲学

对于教师而言,初中地理的掌握犹如探囊取物,然而对于这阶段的学生却是困难重重。例如我们在讲授季风该章节的时候,学生对于此概念其实是面面相觑的,他们只知道当地夏天经常刮东南风,冬天则刮西北风,季风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教师此时就可以结合乡土内容,向学生们介绍夏天之风来自于海洋,因此潮湿和炎热;冬天之风来自于蒙古和西伯利亚,因此干燥而寒冷。这两者分别就是常见的东南季风和西北季风。学生在听到如此解释之后必当会豁然开朗,然后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慢慢揣摩其中原理。教师在学生有所感悟之后,可以拓展出各地季风产生的原因,当然也可以就当地情况作出一个系统的解释,季风给当地的工农业生产以及社会生活的具体影响也必须一一指出。在教学完成之时,还可以普及一点如中国称的台风与东南亚称的旋风以及北美称的飓风是同一之物,此类的课外小知识,在夯实教学内容的同时也减轻了教师讲学的小小负担。

四、课外开展乡土资源调查实践

初中地理中很多现象的产生和影响,如果在课堂讲授时,对于学生而言仍然抽象无趣,教师就可以有序组织学生进行课后的教学实践。在保证学生完成的基础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学话题,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利用情况,师生共同进行实地考察,然后根据调查所收集来的信息数据,对当地的资源利用状况作出合理的评价并给出适当的建议。寓教学于调查之中,让学生体会地理现象。结合乡土内容进行初中地理教学的实践犹如星星之火,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师专业过硬的基础上,课前、课中、课后时时紧绕,日后在地理教学之中可以成为燎原之势。

初中地理小论文篇五

什么他们在长跑当中普遍又跑得比较快呢?这些都是否和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关联呢?”话音刚落,学生们都各抒己见,最后,为了解开大家的谜团,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提醒他们注意观察非洲地形图以及气候图等,这样一来,既能让学生学习本节内容,又能将本节有关于非洲的地形以及气候的相关问题迎刃而解,学生们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来,而且还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顺利地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

初中地理小论文篇六

在由人民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出版社地理社会室编著的九年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三年制初级中学地理课本中,采用了大量的卫星照片。例如,第一册的封面底图“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第一册封底的“地球卫星照片”、第二册封面底图“北纬26°附近尼罗河一段河谷及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第三册封面底图“太湖流域卫星照片”、第三册封底“卫星云图照片”、第四册封面底图“北京市地区的卫星照片”,等等。课本第一册“地图”一节中,穿插了“绘制地图的新技术”一段“读一读”课文,简单介绍了遥感技术和卫星照片在绘制地图方面的运用。

卫星照片是一种遥感资料,是通过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按一定比例缩小了的图像,它能比较准确、客观、全面反映地表地物的几何形态信息和电磁波辐射信息。

卫星照片的判读方法,概括地说可分三种:常规目视判读、光学增强技术判读(包括多光谱彩色合成和假彩色密度分割)和电子计算机图像自动识别等。光学增强技术判读和电子计算机图像自动识别,必须利用一些光学仪器或电子计算机才能进行,一般中学都不具备这些设备。常规目视判读则简单方便,室外和室内都能进行,用普通的放大镜即可开展工作。

要掌握常规目视判读的方法,必须了解目视判读的标志,国为常规目视判读就是依据这些标志进行的。目视判读的标志主要有:

1.色调和色彩。地物的光谱特征,通过色调和色彩反映。照片上色调和色彩的差异正是区分各种物体的依据。九年义务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初中地理课本上采用的几幅卫星照片,基本上都属于假彩色合成照片。在假彩色的合成照片上,一般植物是红色,城市是蓝灰色,水体是蓝色(较深部分是黑色),荒地是灰色,砂地为黄色,均和自然色彩有明显的区别。在第三册封底的“卫星云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是云雨区,白色的程度越浓,表明云层越厚,这种云区下面往往下雨越大。每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时采用的卫星云图,就和第三册封底的卫星云图一样。

2.形态标志。进行卫星照片判读时,地物的形态标志常以它的宏观影像、地貌特征、水系特征和组合图案作为识别基础。

地物的宏观影像:如第三册封面底图“太湖流域卫星照片”上,太湖和太湖以北的长江河段的`轮廓;第二册封面“北纬26°附近尼罗河一段河谷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上,尼罗河河谷的形状;第四册封面“北京市地区的卫星照片”上,北京市区轮廓和长城位置,卫星照片上都有良好的显示。

地貌特征:借助卫星照片的阴影,可以衬托出各种地形地貌的立体效应。这样可以比较容易地看到地势起伏,使平原、山地、盆地条带状的山脊、层状的岩层组合和河流切割面等地面特征明显地反映出来。观察时,要注意阴影方向,要让阴影朝向自己。如果阴影背向自己,观察效果与实际物体凹凸正好相反。例如,在第一册封面“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面的卫星照片”上,让阴影的方向朝向自己,就可以较明显地看到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周围地区的条带状山脊和山谷走向,以及这个地区的地势起伏特征,还可以看到白色的冰川沿山脊的分布情况。

水系特征:水系的组合反映一定岩性和构造特征。黄土地区水系呈密集的树枝状,花岗岩地区的水系是树枝状与钳状沟头组合;格状水系反映两组构造的扭裂面,放射状水系反映穹隆构造等。水系的变迁在卫星照片上也有明显的显示,可以研究古河道与新构造变动。例如,第三册封面“太湖流域卫星照片”上,就能较清晰地看到长江三角洲地区河网稠密、纵横交错、湖泊众多的特征。

[1][2]

初中地理小论文篇七

在“应试化”的教育背景下,地理在初中的课堂教学中并不被重视。课堂调查研究发现,不少学生对初中地理课堂重视力度不够,觉得地理课“可听可不听”。课堂上“互动合作”教学方式成效不明显,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互动合作,有的甚至放弃学习地理,上课的时候睡觉、讲话、学习其他科目的现象尤为普遍。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要从三个角度进行探究:(1)从社会的角度讲:“应试化”思想深入人心,从根本上对初中地理的重视力度不够;(2)从学生的角度讲:地理学科比较抽象,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空间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对地理知识不理解,产生了“畏难”的情绪;(3)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形式简化,学生对地理课堂学习兴趣不高。这些现象是造成地理课堂师生“互动合作”效率不高的重要因素。我们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研究,以下是具体的解决措施,希望能为提高初中地理“互动合作”学习,提供参考建议。

一、设计双向性任务、促进互动合作学习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课堂互动合作不足的情况。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策略,开展互动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促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尽快融入讨论的环境中。例如,教师在讲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时提问:“为什么喜马拉雅山每年都会长高?四种说法正确的是()a.陆地是会运动的,喜马拉雅山受地壳运动的影响;b.人的测量技术有限,存在误差;c.喜马拉雅山自己会长高;d.人的主观想象。”教师要求学生分好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这时前后左右的学生聚集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教室里嗡嗡的声音学习氛围浓烈。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了讨论之中。几分钟后,小组中选出的代表发言,“我觉得是选a”“我是这样认为的……”“我觉得是应该选……”。通过小组之间的互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实现资源共享、大家凝聚智慧的过程,能够让学生以讨论交流的方法相互学习、交换看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而且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培养师生情感,促进互动合作学习

在现代化的教学中,教师充当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师生互动合作中。通过师生之间情感互动合作、生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合作,培养学生提炼新思想和创新胆识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两方面,一方面,教师要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可以通过考试和平时的教学,了解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接受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通过家访的方式可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长、兴趣爱好等内在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有效地实施“互动合作”学习。另一方面,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升师生之间的融洽程度也很重要。假如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和谐,学生也很难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着重培养师生情感,在生活中注意为人师表、在课堂上要幽默风趣、在课下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学生通过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合作投入情感,在互动合作中不断发现自我、感受自我,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接受知识的熏陶,享受学习地理的快乐。

三、增加课堂活动,促进互动合作学习氛围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特性。由于它的抽象性,学生在地理的学习上畏缩不前,认为地理是非常难的学科。为了消除这种“畏难”情绪,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地理课堂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概念记忆大赛”活动,教师给出20个学过的地理知识点,然后将学生按成绩的优良中分配,然后在给定的时间内开始记忆知识点,最后进行小组比拼,看哪个小组默写出的公式总和最多。学生为了集体荣誉都能够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由此可见,我们广泛开展课堂活动,能让学生在亲身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地理互动学习的实施。

四、结合社会焦点、促进互动合作学习

在初中地理学习中,要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具体事例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学生的视野。例如,2014年,英国伦敦的奥运会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在奥运会开幕之际,长达数个月的火炬传递活动将奥运圣火和奥运精神传送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教师结合地理学习中的区域地理知识与社会焦点相结合。教师从世界奥运火炬传递的路线图上,选取几个典型的城市,并制成挂图供学生参考,学生在挂图上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让学生分析区域地理的地形、地貌特点。类似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

五、角色扮演,促进互动合作学习

“角色扮演”是一种拉近学生与地理课堂教学的距离,是地理课堂生活化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例如,在学习初中一年级的《世界气候》的时候,采取了分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互动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将全班的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组查阅资料和阅读课文,讨论世界各个地区的气候差异,说出最多的小组获胜。”每个学生都积极的投入到了互动学习中,十几分钟后两组学生各派出代表,有的同学说:“我是来自马来群岛的人,我比较黑,那是因为我们那里是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常年高温多雨,气候年较差比较小,各月平均气温在25到28度之间,太阳比较晒,所以我这么黑。”“我是来自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这里不像热带地区那么热,但是1月份平均温度也在0度以上,7月份平均气温在25度以上,冬夏风向有明显变化。”“我是温带季风气候区的人……”这样贴近生活的表演,为学生创造了一定的生活教育情境,有效地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情绪,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获得身体、心灵的解放和自我发展,有效地展开了学生的互动学习策略。

六、从身边生活出发,促进互动合作学习

从学生身边发掘与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这样有利于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接受。因此,地理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的变化,养成善于观察、乐于发掘的良好习惯。

例如,教师讲述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的时候,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让学生提前观察:“最近,请同学们观察不同时间段的气候和季风变化,然后做好记录,自学有关季风与气候的知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结合了以前学习的野外辨别方向的知识,以及通过查阅相关的学习资料。这样教师在讲到《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这节课的时候,学生就能很轻松地理解季风是指一年内盛行风向随季节而发生明显变化的风。因此,地理教师要具有善于捕捉、善于发现的慧眼,发掘生活中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地理现象,指引学生根据这些地理现象的变化、发展过程由简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进行探究分析,在实际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学习地理知识。让学生从身边生活出发,感悟地理,学习地理。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地理合作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地理并不仅仅局限于认识多少地理知识,也不是要对地理事物有多透彻地理解,更重要的是如何提高学生对地理的兴趣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才是地理学习的关键。而教师的引导在这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学习形式、合理分工、亲切授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愉悦地听课、透彻地理解,使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学习中绽放光芒。

参考文献:

[1]阚星星。让地理教学走进学生生活[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0(09)。

[2]李树民。生成性资源在地理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地理教育,2011(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教育集团致远校区)

初中地理小论文篇八

本学期,根据学校对教研组工作的安排和要求,每个老师都能做到课前认真备课,统一计划,统一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作业全批全改。

二、教研组教研活动情况回顾

1.组内老师相互听课评课,并且共享课件资源。

2.每周集体备课一次,交流进度和自己对这节课教法的设想等,就相关教学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原因,统一对策。

3.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研究自己在现实的教学过程和专业发展中遇到的最突出的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并将自己思考的结果用于课堂的改进和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最终解决自身问题,促进专业发展,并在客观上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

4.期末考试试卷由备课组老师集体进行出卷分析,针对学生存在问题,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练习的数量与难度。

5.初步形成应对初二地理会考的模式。既重点针对地理后进生,教师个别辅导和学生对学生辅导相结合、知识点与练习的落实相结合、教师间的分工合作等方法,尽可能的转化地理学习后进生,在本学期进行的泉州市地理会考全体同学都取得“a”;初一期末考及格率100%、a率达94%以上。

三、本学期教师发展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在20__年泉州市地理教学创新设计比赛中,黄慧琦老师《埃及》教学课件设计获得晋江市及泉州市一等奖的佳绩,朱诚恳老师的论文《初中地理课堂图表有效教学的策略探讨》发表在《地理教学》(20__年第20期,cn31-1022/g4)。

四、本学期教研组存在问题分析以及今后的工作设想

2.进一步加强组内授课交流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改变学生认为地理只要到考试之前背一背就万事大吉的认识误区,加强课后作业及检测的强化落实。

4.推进本组的教研方向,形成本校初中地理教学和教研特色。

初中地理小论文篇九

一、地理教学设备不足

地理课在以前属于非中考科目,学校一直以来都把它当副科看待而不加以重视,所以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投入远不如语数外等学科。比如理化课如今都配备有比较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投影仪、实验室等,而地理方面却一直以来都是空白。笔者在乡下任教地理的几年中,只见过一个地球仪和几张挂图,为此笔者曾多次向学校领导反映能否适当增加一些教学辅助用具,但得到的答复是:学校财力有限,无能为力,等以后吧……所以,很多时候地理教师上课都是靠“一本教材一张嘴,一支粉笔写到尾”。现在虽然很多学校都具备了多媒体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设施,但那也是语数外等学科的专用设施,一向被当作副科来看待的地理科,想用多媒体教室上课,即便是上公开课,也要等其他学科排完了才能轮到。

二、学校意识不到位、教育理念落后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学校为了吸收好的生源,打开知名度,拼命地追求升学率,都把语数外等学科的教学放在了首要位置,这一点在学校课程的学时安排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早晚读课基本只满足英语和语文,地理课则靠边站。除此以外,平时一个星期只有两节地理课,特别在九年级时段,由于地理课没有新的内容,只是为了迎合中考需要而把地理课每周安排成一节。于是许多地理教师认为:反正地理课不受重视,教那么卖力干什么,意思意思得了。至于说带学生外出实践考察就更没有必要了,加上现在对于学生的安全问题都很敏感,也没必要给自己惹麻烦。况且一个星期才一两节课,上课都上不完,哪还有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部分学生家长还认为:反正地理是副科,中考时才占那么几十分,高考也不过是一百分,如果高中学理,高考还不用考,因此到考试时突击背背就得了,平时花那么多时间太浪费。

其实地理课程跟其他科目一样,也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将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环境,今后具有一定地理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会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和社会的青睐,因此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它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材料,它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承担使学生树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的重任。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所以要提高地理课程的地位,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初中地理小论文篇十

1、比较各类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结合实例情景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需要,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过程

导入:

在生产力落后的年代,人们用人力畜力进行交通运输。今天2个小时的火车车程,用马车运输要走10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交通运输方式可供选择,甚至想象插上竹蜻蜓遨游世界。

课件展示:《没有机器猫的日子》,在今年暑假里,康小夫的爸爸妈妈都因工作出了远门,他自己也踏上了旅途,遇到了不少问题,没有机器猫,你能帮帮他们吗?问题1:爸爸临时接到明天早上去哈尔滨开会的通知。

接到这个紧急通知时,康小夫的爸爸选择交通方式时首先会考虑到什么因素?

读图:南京到哈尔滨距离较远,需要多长时间能到。

课件展示:不同运输工具的速度比较

学生总结:南京到哈尔滨的距离远,而时间紧,坐飞机较快。

问题2:妈妈后天去北京签定一份合同,路费自理。

康小夫的妈妈选择交通方式时会考虑到什么因素?

读图:南京到北京距离较远,需要多长时间,票价贵不贵。

课件展示:不同运输工具的速度比较、不同运输工具的价格比较

学生总结:火车速度较快,两天时间足够从南京到北京,而且价格又适中。

问题3:康小夫和表哥约好一起去宜昌旅游,沿途欣赏三峡风光。

康小夫选择交通方式时会考虑到什么因素?

读图:南京和宜昌都是沿江城市。是否能欣赏三峡风光?票价贵不贵?

学生总结:坐船既能欣赏三峡风光,票价又适中。

思考:选择轮船的话,要考虑到起止城市都必须是什么样的城市?(沿河、沿海)

承转:选择坐船确实便宜风景又好。但是,轮船客运目前却很不景气。

资料展示:由于沿江高速公路网的开通及铁路线次的进一步密集,加上长江客轮的运行速度慢等原因,长江客运在公路和铁路的竞争下已无优势可言,现已退出长江旅客运输市场。在节假日的旅游班次在零星开行。

读图:南京和连云港之间有宁连高速。

汽车运输能够实现“门口到门口”的服务,价格适中。这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旅行社的短途旅游线路都用汽车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原因。

讨论:结合各种运输方式的特点,想一想下列情况需要用哪种交通工具运输?

1、把五百吨煤炭从太原运到南京。(火车)

运量、价格、速度都适中,受天气影响最小。缺点:投资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2、把一万吨海盐从天津长芦盐场运到上海。(轮船)

运量大,价格便宜。缺点:送达速度慢;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3、把一吨西瓜从江宁横溪运到福建路菜场。(汽车)

直接到达目的地。没有过多的装卸过程,对货物的损伤较小。缺点:运量少,不适合长途。

4、把一批鲜花从云南昆明运到北京。(飞机)

速度快,能保鲜。缺点:受自然条件影响,价格高,运量小。

承转:航空运输不仅能运送长途的鲜活产品,对一些贵重或急需的物品也可使用。

播放影片剪辑材料:《一颗心飞越千里,4小时生命接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409200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