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读后感受(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0:11:15
乡愁读后感受(汇总19篇)
时间:2023-11-20 20:11:15     小编:笔舞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内容,同时也是对自己阅读能力的一种检验和提升。写读后感时可以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有艺术性和表现力。10.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读书心得写作有所帮助。

乡愁读后感受篇一

对于一个常年漂泊海外的游子,“乡愁”便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主题。

几笔平素的'语言中,渗出的是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一张小小的信笺寄去了对母亲的问候,带去了一份乡愁。长大后,一张窄窄的船票,那是与新娘的相聚,载去的是一份离别的乡愁。后来啊,一方矮矮的坟墓,是那割舍不下的心,是那深厚的情愁!游子的心,谁能读懂,这简练的语言中又浓缩了多少的情感!从小时候的乡愁到现在的乡愁,同样的乡愁,不同的心情!从思乡、思亲升华到思念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大陆和台湾,但是它又怎能隔断两岸深情的呼唤、企盼和守候呢?那一声声从心底发出的呼唤,对大陆、对祖国母亲的呼唤,对渴望祖国统一的呼唤,将怎样震撼着中华炎黄子孙的心啊!

《乡愁》,短短的四小节,反复地咏叹,道不尽的是乡愁,凝聚的仍是乡愁。

余光中用《乡愁》这首诗来聊以慰藉,让我感到诗人那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悲壮,那种“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沉重心情,这正是一颗游子的心哪!

读《乡愁》,是中国人与中国人在用心说话,在用心交流。读了《乡愁》,游子的那颗火热赤诚的心便会呈现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那是一个游子的乡愁,那是一个渴盼祖国统一,与亲人早日团聚的游子的乡愁。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思念祖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能真正理解游子的心,同是中国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忍受着同样的痛,有着一样的心情,也有着同样的乡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

乡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乡愁读后感受篇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少小回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自古以来,有多少思乡的名句流传下来。牵肠挂肚对家人的思念,道尽了中国人对家乡及故土的依恋。

由《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母亲带我从上海乘船至安南,然后乘火车北上昆明。滇越铁路与富良江平行,依着横断山脉蹲踞的余势,江水滚滚向南,车轮铿锵向北。也不知越过多少桥,穿过多少山洞。”作者在抗战之中奔波,迁徙,离开了自己的故土。多次与家人聚散离合。这样的童年经历造就了诗人敏感而又细腻的心。

《乡愁》中,余光中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实体化,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乡愁的理解。引起终日奔波、阔别家乡的人的共鸣,引起人们无尽的哀愁与相思。它将自己对祖国统一的期望与乡愁结合在一起,在内在感情中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特征,《乡愁》在均匀、整齐的句式中追求一种生机勃勃的表现形式,使诗歌具有音乐般的节奏。篇幅虽短,但表达的感情却滔滔不绝。对母亲、对妻子、更多的是对祖国的思念。使读者读起来更加亲切。

余光中先生在《浪子回头》中写道“一百六十浬这海峡,为何渡了近半个世纪才到家?当年过海是三人同渡,今日着路是一人独飞。”表达了作者对家人的思念和对大陆的向往。《舟子的悲歌》中所说“昨夜在海上铺一条金路,渡我的梦回到大陆。即使在梦中,也希望自己回到大陆,这是一种多么深切的希望。纵使他只到过中国的九个省而在美国的足迹遍布二十八个省。而他对中国的思念却没有在美国的喧嚣中迷失,相反而是更加的深厚。当作者阔别大陆二十余年,内心对大陆的思念如滔滔洪水一般倾洒在洁白的纸上,一字一画都是对大陆深沉的思念。《乡愁》是作者在厦门街的故居中,仅用了二十分钟完成,这怎么不是对大陆深沉的思念与爱的见证。

游子的乡愁,是渴望大陆统一与亲人团聚的乡愁。诗人那颗火热赤诚的心脏,燃起了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乡愁。无论你身在何处,思乡之情是不会被那无边无际的大陆和海峡所阻碍。

乡愁读后感受篇三

读一首好诗,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重读余光中的《乡愁》,我才真正体会诗中那浓浓的乡愁。

对于一个常年漂泊海外的游子,“乡愁”便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主题。

几笔平素的语言中,渗出的是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一张小小的信笺寄去了对母亲的问候,带去了一份乡愁。长大后,一张窄窄的船票,那是与新娘的相聚,载去的是一份离别的乡愁。后来啊,一方矮矮的坟墓,是那割舍不下的心,是那深厚的情愁!游子的心,谁能读懂,这简练的语言中又浓缩了多少的情感!从小时候的乡愁到现在的乡愁,同样的乡愁,不同的心情!从思乡、思亲升华到思念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大陆和台湾,但是它又怎能隔断两岸深情的呼唤、企盼和守候呢?那一声声从心底发出的呼唤,对大陆、对祖国母亲的呼唤,对渴望祖国统一的呼唤,将怎样震撼着中华炎黄子孙的心啊!

《乡愁》,短短的四小节,反复地咏叹,道不尽的是乡愁,凝聚的仍是乡愁。

余光中用《乡愁》这首诗来聊以慰藉,让我感到诗人那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悲壮,那种“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沉重心情,这正是一颗游子的心哪!

读《乡愁》,是中国人与中国人在用心说话,在用心交流。读了《乡愁》,游子的那颗火热赤诚的心便会呈现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那是一个游子的乡愁,那是一个渴盼祖国统一,与亲人早日团聚的游子的乡愁。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思念祖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能真正理解游子的心,同是中国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忍受着同样的痛,有着一样的心情,也有着同样的乡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

乡愁啊,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乡愁读后感受篇四

当初上学时因为离家近,所以也没有多大的感触,直到毕业工作多年之后才终于有了切身的体会。

自从20xx年参加工作以来,和家人的聚少离多已变成了常态,自从当初下定决心投身铁路事业开始,就意味着与家人的团聚往后会少之又少,工作与家庭的不能兼顾这已变成大多铁路职工的伤,每年的国庆节及春节这两个相对来说时间相对长一点的假期便成了与家人团聚的为数不多的日子。子女在成长,父母在老去,每次回家的路上都是心驰神往归心似箭,归程却总是恋恋不舍。

以前,乡愁是每天的放学钟声,我在教室里,母亲在家里。当我从小学到中学的这段时间里每天就盼望着,放学的钟声一响,每个孩子都急切的往家里赶,因为在家里母亲已将可口的饭菜做好等着放学后的我们来吃,然后“某某某,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便是我那时的回忆。

后来我到了大学,回家的时间很少了,那时候真的感觉自己不再被家里管着了,变得浑浑噩噩,与家里的联系也变得日渐稀少了起来,整天要么沉迷于网络,要么出去玩,只知道自己享受,完全荒废了学业,同时对家人的关怀也很少了,直到临近期末才匆忙去复习功课,出来的成绩也可想而知并不怎么样。这个时候即可以说我是迷茫的,也可以说我是颓废的,对自己的未来没有一点规划。当然对于团聚这个词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字面上。

后来,乡愁是长长的铁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自从参加工作之后回家的机会变得很少,而且第一次有了距离上的概念,一千多公里的路程以前只是纸面上的数字,现在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距离,每次回家的路程艰辛自不必说,父亲已经50多了却还在工地上打工,而母亲则一个人在家务农,每次给父母的电话基本都是一些嘘寒问暖的话语,唯一盼望的就是什么时候假期的时间能长一点,这样对于我们离家远的职工能回家一趟。

现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去年,春节回家,记得母亲的.身体不好,一直在挂水,到年前的前一天才有所好转,然后就没怎么注意。年三十晚上和母亲在家里包的饺子,然后守岁,还和父亲半夜到庙里去祈福。之后就是从初一到初五的到亲戚家拜年,我和父亲每次回到家,母亲就为我们端出早已准备好的饭菜,然后和我们拉家常。那些天虽然平常,但也很幸福。然后我假期到了,坐的是最早的班车,父亲和母亲都来送我,但没想到那却是母亲最后为我送行。

之后母亲被诊断出肺癌晚期,虽然我们全家都想着尽一切努力挽救母亲的生命,但是由于发现的太晚,已经无法控制了,最终于2个多月后撒手人寰。对于母亲的突然离世,我很愧疚,以至于每每想起总是潸然泪下,觉得自己以前疏于父母的感受,陪伴他们的时间太少,而且还不够成熟,总是让他们担心。这也成为我现在只要一休假就回家陪父亲,而不是像其他同事那样去旅游的原因,因为我对于母亲的遗憾不能再在父亲身上重演。

小时候不识乡愁,长大后待得识乡愁,已是举杯消愁愁更愁。离家的孩子心中的总是少不了牵挂,往往是思念到深处眼泪止不住的流。我曾经问过父亲是否愿意跟在我身边到我这边来生活,他说舍不得咱家的那几亩地,其实我知道,他是舍不得那生养他的土地,并且那也是他和母亲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是他,是我的根,他想守护我们的归宿。对于父亲的决定我虽然理解,也感到心疼。从我离开家乡的那一刻起,乡愁已经在我心中扎下了根,时刻提醒着我——常回家看看。

乡愁读后感受篇五

离家有多少个风雨漂泊的日子,就有多少个想家的黄昏;离家有多少里不可逾越的路,就有多少里乡愁的延伸;离家有多少个曲折,就有多少次泪蒙双眼。再一次读到余光中的《乡愁》,思绪就再一次回到了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

如一只刚会飞的小鸟渴望投入蓝天的怀抱,用双翅划出自己人生的美丽弧线,却怕遇到狂风雨淋,一个带着慈爱的声音如一股强大的力量从您的嘴边滑出:孩子,如果你是一只小鸟,就勇敢地用双翅打造属于你自己的天地,于是我学会了飞。

如一匹刚会独立生存的小马渴望投入草原的怀抱,用双腿跑出自己奔跑的人生,却怕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我,一根能看懂人心事的目光如一根坚韧无比的擎天柱从你的眼中泻出:孩子,既然你选择了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于是我上路了,当我不经意地回首时,我看到您滴落的泪,在屋舍的那根炊烟的伴随下,显得那样的真实,真实得让人感动,真实得让您苍老。

会!我会的!家乡您在精神上给我如此之多,您让我学会了飞,学会了跑,学会了面对生活的种种,我无时不刻不在想您。您是我的精神源泉,更是家园。每逢佳节更是如此,但家乡的距离让我无奈,却想起席慕容的诗句:曾在绿树白花前,那样的轻易的告别,二十年后的我魂魄夜夜梦归故里。

冒着淋淋细雨,走出两行走向家乡的足迹,我渴望有这么一天,这种渴望强大如山崩,庄严如死亡。

乡愁读后感受篇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

重着读余光中先生的这首《乡愁四韵》,除了感受其缱绻的乡愁,却还有另一番感受。由于上游植被长期遭到破坏,长江的水土流失加剧,加之沿岸工业“三废”的排放,这水大概也难以有“醉酒的滋味”了。老子说:“上善若水。”这是因为水能够洗涤污垢且不失了自我本色。可如今你若是到长江边掬一捧水来,且就不说其混浊的颜色,就是那从沿途带来的泥沙,想来也是大把大把的。

这种景象仅仅发生在长江吗?

在我的相册里有这样两张照片:一张是幼时在家乡的后山拍的,树木葳蕤,画面恬静。另一张是今年在同一个位置拍的,背景却是裸露的黄土,见不着一点儿鲜润的绿色。在过去近十年里,家乡的木材被商人收购运走,土地巴望着的“新衣”亦只是幻念而已。一条条笔直的公路将人们引向致富的大道的同时,旧时的苍翠也已不再,家乡的沃野随着李太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水而去。水土流失的到来促使肥沃的土壤离我们远去,区域的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决裂,眼前的利益蒙敝了人们的眼睛,人与自然的隔阂越来越深。频发的自然灾害是大地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大自然是慈爱的母亲,也是残忍的屠夫!

每一次听见伐木声,每一次看见因挖矿而裸露的土表,我仿佛已经预见自己的家乡出现了大片皲裂贫瘠的土地,河床因堆积了大量的泥沙而抬升干涸,被废弃的煤矿周围只是荒地。尾随着荒凉而来的暴风——没有肥沃的土壤可以为我们培育“绿色长城”,抵挡风沙的侵蚀。过度采伐,不合理的开采将为我们带来一场无法醒来的恶梦。

放眼全国,被喻为“北大仓”的三江平原的黑土层因高强度的农林开发而退化严重。黑钙土以每年1。5厘米的速度流失,形成1厘米的黑土层却需要数百年;黄河上中游,尤其是黄土高原,因水土流失变得千沟万壑;大量的养分被水带走,荒漠化的脚步正在加快,步步紧逼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原地带。

爱我家乡,护我水土!它不只是一句口号。为了换救我们的家园,为了更加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倡仪:禁止乱砍滥伐,严惩毁坏植被的不法分子;退耕还林,禁止一切毁林造田的行为;每年的植树节应当鼓励人们走出家门植物造林。

土地是人类的根系所在,如果水土流失依旧无法得到解决,人类将会是多米诺骨牌中紧接着倒下的一块。请让保持水土的意识与行动走进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用我们的双手去阻止恶梦的'到来。

我相信,当我们再次读《乡愁四韵》时,只有超越岁月的感动。

乡愁读后感受篇七

太平洋,波涛汹涌,留下我,孤苦伶仃。我与祖国母亲仅一河之隔,我愿投入她的怀抱,寻求庇护,但只差一架桥,我这个千百年来的海外游子——台湾,希望回归自己的祖国。

正当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准备“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时,十二道金牌如利箭射穿了他的心,他知道他的梦难圆了,背上的字隐隐作痛,风波亭,轰然倒下。岳飞选择了历史的宿命,选择了无奈,选择了精忠报国。他死了,尽了自己的忠义两字,至死都没有背叛。

读懂了岳飞,我低下头,脸微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汗青”的文天祥,面对死去的千万百姓,面对敌人的威逼诱降,腿弯也不弯。长叹一声,?咳焕嵯隆s谑钦怪交雍粒?ldquo;乱世羁旅,夜沉沉,不尽悠悠愁绪。故国山河,西北望,废池春深入寂,不堪回首,零丁孤梦难续……但取丹心照,青史人寰世”。他面对高官厚禄眉都没有皱一下,他不愿,亦不想背叛祖国。

读懂了文天祥,我有了悔悟之心。

夏完琼,面对清军,用“毅魄归来,灵旗空际看”,表达了对清军的憎,对祖国的爱。

读懂了他们,我愿回到祖国的怀抱。

给我一架桥,我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我最真诚的挚言。

乡愁读后感受篇八

在现代的诗篇和散文中,有这样一个人。他不但在他的作品中表达了他对家乡亲人们的思乡,也表现了他盼望祖国大陆的统一。他,就是著名的台湾诗人,《乡愁》的作者—余光中。

自1949年国民党政府退到了台湾,共产党就把解放台湾看作是一件大事。毛主席曾说过:“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策”。渐渐的,中国和台湾从敌对到友善,开始逐渐走向光明,而到后来,台湾当局发生变化。一些台独分子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中国各族儿女和台湾大部分民众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反台独斗争。

诗人余光中就生活在这个时代,他亲眼目睹了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关系,看到了时隔几十年后,有的人与在大陆的亲人抱头痛哭,叙述着太多的悲欢离合,而有的人只能站在亲人的坟墓前。于是便写了这首小诗《乡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亲在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头;后来啊,乡愁是一坊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头。

诗虽然不长,不过却表达了他对祖国统一的。在他的作品中,他描绘了祖国了大好河山和名胜古迹,而有一些则是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

而现在,当我们再一次品味这些诗时,不免会产生一种想法:台湾到底何时统一?这种想法到现在还是一个知数。而现在我想说的是:“让我们盼望祖国大陆早日统一,不要就此”感人的悲剧再次出现。

当然,余光中作品还有很多,我在这里只举了一篇,如果本文有什么问题,请给予改正。

又一次读到余光中先生这首著名的乡愁,其中饱含了作者对故乡、对母亲、对爱人的热爱,进而把感情升华为对祖国大陆的热爱,其中还隐含着作为祖国的一部分早日回归大陆的热切期盼,这个应该是作者写这首诗的深意。

这首诗以极其平淡简单的文字表达了深挚的情感。我觉得这首诗最感人的地方就是诗人写的时候好象不是在用文字书写,而是在用心书写,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从诗人心底里流出来的感情的泉,细腻而清冽。给每一个离家在外的游子以心理的共鸣和激荡,很久没有回家了,真的有些想家,想念那些爱护自己的亲人。

乡愁读后感受篇九

读一首好诗,如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重读余光中的《乡愁》,我才真正体会诗中那浓浓的乡愁。

对于一个常年漂泊海外的游子,“乡愁”便是他们心中永恒的主题。

几笔平素的语言中,渗出的是浓浓的乡愁。小时候,一张小小的信笺寄去了对母亲的问候,带去了一份乡愁。长大后,一张窄窄的船票,那是与新娘的相聚,载去的是一份离别的乡愁。后来啊,一方矮矮的坟墓,是那割舍不下的心,是那深厚的情愁!游子的心,谁能读懂,这简练的语言中又浓缩了多少的情感!从小时候的乡愁到现在的乡愁,同样的乡愁,不同的心情!从思乡、思亲升华到思念我们伟大的祖国。那一湾浅浅的海峡,隔断了大陆和那个岛,但是它又怎能隔断两岸深情的呼唤、企盼和守候呢?那一声声从心底发出的呼唤,对大陆、对祖国母亲的呼唤,对渴望祖国统一的呼唤,将怎样震撼着中华炎黄子孙的心啊!

《乡愁》,短短的四小节,反复地咏叹,道不尽的是乡愁,凝聚的仍是乡愁。

余光中用《乡愁》这首诗来聊以慰藉,让我感到诗人那种“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的悲壮,那种“思念故乡,郁郁累累”的沉重心情,这正是一颗游子的心哪!

读《乡愁》,是中国人与中国人在用心说话,在用心交流。读了《乡愁》,游子的那颗火热赤诚的心便会呈现于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心里。那是一个游子的乡愁,那是一个渴盼祖国统一,与亲人早日团聚的游子的乡愁。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更思念祖国。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游子能真正理解游子的心,同是中国人,我们流着一样的血,忍受着同样的痛,有着一样的心情,也有着同样的乡愁,因为我们中国人有着一颗同样的中国心!

乡愁读后感受篇十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乡愁》有如音乐中柔美而略带哀伤的回忆曲,总能悄悄勾起游子对母亲的思念,妻子的不舍和国家的热爱。

整个小诗充满着音乐之美。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叠词运用,还有四个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韵律之美。

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艺术形象,使之呈现在读者眼前。

少时,在外求学,和母亲用书信传递彼此间的挂念,用小小的邮票承载自己厚重的乡愁。到了中年,依然不能摆脱这种隔岸的牵挂。最让人痛心疾首的是,自己朝思暮想的母亲在苦苦的等待和思念中烟消云散。还有一条浅浅的海峡阻隔着两岸人民的交往。

作者没有用十分华丽的辞藻,气势磅礴的句式,却在叙述自己思乡的感情基础上,将这种情感体验流露到每一个人的`心中,将这种中华民族本性深深地印在在人们心灵的殿堂里。

乡愁读后感受篇十一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都要相信,有那么一个地方,一直在等着我们回去,那个地方,名叫家乡。

——题记。

我的家乡是一个很小的农村。

记得很小的时候,因为父母工作的原因,我们一家人在城市里居住着。爷爷奶奶从小就跟我说,我们家在哪个乡哪个村但听到最多的便是: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就想家了。”

“哎吆!想看看我那个老房子了。”

我那个时候还小,不明白爷爷奶奶在感叹着什么,更不明白“乡愁”这个字眼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或对我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从我记事时开始,就一直在县城住着。那时爷爷奶奶随着我们一起离开生活四十多年的老房子,来到城里一住就是十多年。

虽然我对家乡的记忆并不深刻,但它在我的眼里一直是个美妙的存在:干干净净的院子,一棵已经好多年的老槐树,以及晚上总能望见的美丽的星星。

一方小院,却似一方小小的世外桃源,花花草草,小猫小狗的存在使小院不再落寂。

前几年爷爷把老房子重新装修了一下,使它焕然一新,后来便和奶奶一起住进了房子里。

我总能听见视频那边传来了高兴的声音:“今天我又跟着别人跳了一阵儿舞,可高兴了。昨天帮着剪叶子,还挣了点小钱。”奶奶说着脸上还洋溢着笑容。

每逢周末,爸爸妈妈都会带着我回家看望爷爷奶奶,帮他们做做饭,陪他们说说话。

不止是爷爷奶奶两个人。我的爸爸。也牵挂着故乡。

村里定期有庙会,爸爸总是在村里过庙会的时候,拉着我去吃一碗凉粉,那是他的最爱。

每次望着那一碗碗热气腾腾的凉粉,我都在想,这大概就是爸爸的童年吧,简简单单,却又非常隆重,一碗小小的食物却勾起了我无数的情思,在心胸中激荡开来,不能平复。

虽然在我的印象中,家乡是一个很陌生的地方,我未曾真正的了解过它,但是,我却在长辈对家乡的一字一句中,意识到,他们很爱很爱家乡。而我在他们的影响下,逐渐了解它,牵挂它,铭记它。

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与父辈们的童年紧密相连,也与我的童年紧密相连,我们或许有些生疏。但在我心中却生出那份浓浓的、厚重的、朴实的故乡情。

乡愁读后感受篇十二

在南国暖暖的春阳中捧读台湾著名诗人席慕蓉的《乡愁》,我真正体会到了“读好诗文如饮醇酒,让人齿颊留芳”这句话的含意。席慕蓉将萦绕于心头的情愫,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让人沉醉,引人共鸣!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筑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起句比喻精巧,乡音如歌,如清远悠扬的笛声,在每一个有月光的晚上吹响,飘荡在游子的耳边,缠绕在游子的心房!试想一年四季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念故乡,真是“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诗人紧接着用了第二个比喻:“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筑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时光流逝,故乡的轮廓在游子的脑海中是模糊而又真切,真切却又无法一一道出,心头便会因此油然而生出一丝惆怅,一阵迷茫,仿佛与亲人离别时执手相看泪眼,朦胧的泪光中看不清对方的容颜。此句竟是如此的传神,如此的贴切。“离别后筑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筑永不老去”,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写出乡愁的永恒,无论离开故土多远、多久,游子心中的那份思念将永远不老,永远鲜活如昨。品读全诗,我不由得为诗人精妙的连环的比喻喝彩!

余光中先生也曾作脍炙人口的《乡愁》诗,诗中用“邮票”、“船票”等意象来寄托自己的故园之思、家国之恋。相比之下,我认为席慕蓉的《乡愁》更含蓄隽永,更意味深长。诗人用巧妙贴切的比喻、清新飘逸的文笔,抒发内心深处那至真至纯的乡恋。那字里行间洋溢的诗情画意,如迎面吹来的缕缕杨柳风,如浅香飘飞的幽幽香茗,让人心醉神迷!

乡愁读后感受篇十三

我经常在电视中看到一些分别几年才相见的亲人,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外出求学,有的打拼天下,过去,我们常常会觉得,也应该会觉得这是感人的场景,思乡是珍贵的感情,而现在,心理扭曲的世人们往往会予之“作秀”、“炒作”等一系列标签,我们怎么了?是在钢筋混凝土中住得太久,连自己的心也被同化了吗?也许,他们是在嫉妒吧,嫉妒自己为何没有这一份真挚、深切的乡亲。

乡愁,并非忧愁,这是我们成长的见证。有这种情感,意味着我们长大了,有足够的能力去开拓创新了。也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很容易,且自然而然地就思念起故乡、故人来,随着而来的是担心、忧虑。

“落叶归根”是每个人心中根深蒂固的愿望,古往今来,多少名人墨客死后一定要长眠于自己的家乡。家乡是自己情感的寄托,所以即使是个衣冠冢,也要设在家乡。

乡愁,是一份厚重的情感,它的产生无可避免。

家,也许是一直在忙碌的我们所到过的地方中的'沧海一粟,但它却不同,它是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的源泉,是自己在累的时候,唯一一个能随时到达的地点。

乡愁并不值得骄傲,但也绝不耻辱。

“乡愁迟早会退出生活,进入苍茫的历史兴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乡愁读后感受篇十四

《乡愁》全诗共四节,一方面,诗人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人生阶段;另一方面,诗人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长大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样我们看到这首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色,那色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小时候离家读书,乡愁唯有通过那小小的邮票以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诗到了这里,感情加重,悲剧氛围更强,载不动,许多愁。而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这首诗的形式美非常突出:一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了自由诗的特点;二是同一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简洁而有韵致的美让人感动,读完后对于诗歌所传递的那份思念似乎也有了切身体会,诗不长,却很意味深长,是值得一读的好诗。

乡愁读后感受篇十五

余光中的《乡愁》流传了几代,那是在寂寞中升起的思念;汨罗江流淌的永远是屈原的血,那是他在寂寞中激起的忧愤;俞伯牙在钟子期墓前一曲成为绝响,那是痛失知音的寂寞……在我看来,寂寞带给的不仅仅是失意、彷徨、忧愁……寂寞还指引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人生。

寂寞是不得求之的殇。半世癫狂,敢让国忠研墨,力士捧靴,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盛唐李白,他狂放不羁,敢高呼“明朝散发弄扁舟”,这是他反抗命运的最强音,他在政治上却终生不得志,终“对影成三人”,抱月而终矣。他是寂寞的,不得志给了他寂寞,寂寞使他酒入豪肠,斗酒诗百篇。也许他的锋芒毕露[注:毕露:完全显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不适合那个弄臣当道的时代,但是百姓千古吟的是他李白的诗,歌的是他李白的才。

寂寞是书写辉煌的笔。李煜,一个被记录在才子佳人[注:泛指有才貌的男女。]史上的帝王,他有着“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注:原形容风儿吹指水面,波浪涟漪。后作为与你有何相干或多管闲事的歇后语。]”的敏感细腻的内心,却生于帝王家,他将寂寞书写成了备受后人推崇学习的花间词风,他虽是个失败的帝王,却造就了一个词的盛世繁华,成为千古词帝。纳兰性德,天生贵胄,皇帝近臣,一生显贵,然而华丽的外衣下,是他寂寞敏感的心。他的寂寞给了他灵感,使他写出了一首首忧愁细腻的词文,掀起了“家家争唱饮水词”之热潮,将饮水词风推向辉煌,后人给之评价“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寂寞是心怀天下的志。自古英雄皆寂寞,“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陆游的慨叹,更是英雄末路的悲鸣。那个积贫积弱,日见窘迫的南宋,是一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但这又是一个英雄“过剩”的时代。陆游的一生以抗金复国为己任,无奈请缨无路,屡遭贬黜,晚年退居,有志难申。他的寂寞是不得救济天下的悲凉,无人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投江的屈原,屈死的岳飞……他们的一生是寂寞凄凉的。但是后人,却有一波接一波的人,以之精神为榜样,将一生献给百姓。

也许,他们的一生,没有卓著的政绩,没有文治武功[注:比喻政治与军事。],但他们的一生却书写了另一种成功。命运的安排并没有让他们毫无闪光点,他们只是在一条路上失败了,却走向了另一条成功的路。所以,历史记住了他们,他们诠释了寂寞,寂寞也会带给我们成功的人生。

乡愁读后感受篇十六

余光中先生的去世,是文学史上一颗星辰的陨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等候回家的灵魂,带着满腔的乡愁,在世界上消散于烟云之中,只剩下精魂留存于世。

余光中先生的身世是让人唏嘘的。他二十二岁时,便被国民党一起带到了台湾。从此跟着国民党远别故乡,在台湾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在台湾生活期间,写出了多首流淌着浓浓思乡情的诗歌。比如《乡愁》这首广为人知的,读来让人悲哀婉转的诗歌。尽管只有只言片语,可是诗人将自己的思乡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都隐含着无尽的乡愁。

余光中先生活至九十岁,却依旧像二十多岁——年轻时候那样,思念着故乡。那是他永远回不去的热土。

虽说余光中先生在文学史上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但实际上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他的浓浓乡愁。他的每一首诗,都融入了自身的真情实感,是他呕心沥血而写就的。他用浓浓的思乡情,创造出了一首又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

从古至今,乡愁都是多种多样的:有一去不复返的乡愁;有久别重逢的乡愁;也有短别重回的乡愁。可是,命运捉弄人,偏偏让余光中先生只能在一去不复返的悲哀中度过自己的人生。在台湾带着深深的遗憾,最终魂归天堂。

乡愁可以创造出艺术,但更多时候却会创造出无奈。余光中先生迫切回到故乡的心情,使他走向了创造艺术的道路,在一场轰轰烈烈中走向沉静。但他的离世,却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索。

乡愁读后感受篇十七

太平洋,波涛汹涌,留下我,孤苦伶仃。我与祖**亲仅一河之隔,我愿投入她的怀抱,寻求庇护,但只差一架桥,我这个千百年来的海外游子——台湾,希望回归自己的祖国。

正当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准备“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时,十二道金牌如利箭射穿了他的心,他知道他的梦难圆了,背上的字隐隐作痛,风波亭,轰然倒下。岳飞选择了历史的宿命,选择了无奈,选择了精忠报国。他死了,尽了自己的忠义两字,至死都没有背叛。

读懂了岳飞,我低下头,脸微热。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汗青”的文天祥,面对死去的千万百姓,面对敌人的威逼诱降,腿弯也不弯。长叹一声,?咳焕嵯隆s谑钦怪交雍粒?ldquo;乱世羁旅,夜沉沉,不尽悠悠愁绪。故国山河,西北望,废池春深入寂,不堪回首,零丁孤梦难续……但取丹心照,青史人寰世”。他面对高官厚禄眉都没有皱一下,他不愿,亦不想背叛祖国。

读懂了文天祥,我有了悔悟之心。

夏完琼,面对清军,用“毅魄归来,灵旗空际看”,表达了对清军的憎,对祖国的爱。

读懂了他们,我愿回到祖国的怀抱。

给我一架桥,我将回到祖国的怀抱,这是我最真诚的挚言。

乡愁读后感受篇十八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在外漂泊的人对家乡忧愁的思念。近代著名文学家余光中老先生就在他的诗歌集《乡愁四韵》中写道:”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在每一个人的眼里都一样。乡愁是忆童年,乡愁是海外游子思念故乡、思念祖国的急切心情。乡愁是故乡的改变,原来的土路变成了水泥路。乡愁是一曲怀古的柔歌……乡愁在余光中老先生看来是一个地瓜干,地瓜干并不好吃,可他独好这一口,地瓜不管落在哪里,都会生根发芽,地瓜是他对故乡的怀念,也是乡愁。

我的老家在陕西,我出生却在江苏,我来到这里就在这里生活,也回老家转转,看一看家乡的变化,看看自己的至亲。看看家中后院那颗老枣树。看看以前从小一起玩到大的朋友,一起回忆小时候的糗事。少不了的是家乡的小吃,小时候奶奶做的凉皮,饺子。让我玩不了的是老陕的甑糕,用糯米和大枣做成又香又糯、又香又甜。也忘不了家里那曾经玩的小玩具,跑到后院看见小时候爱不释手的玩具,不知道为什么鼻梁一酸,眼泪流了下来,脑子里全是像过电影一样的记忆。乡愁是什么?我想他是心里永远放不下的思念永远忘不了的事物。

乡愁又是什么?乡愁是朴素的亲人。奶奶从小就对我很好,总给我做好吃的。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乡间不知名小花,不知多少次把它摘下。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曾经。有一个词语叫做“落叶归根”。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好比一片叶,一生在“树顶”上拼搏吸收“太阳的能量”。到了死的那一天,落到生你养你的“树根”上。这是一个教我打乒乓球的老人告诉我的。我的理解是:一个人,一生都可以在外面打拼拼搏拥有财富。可到了死了的那一天,总得回到家乡葬在那生你养你的那一片熟悉的故土,我想这也是乡愁。

乡愁,乡愁到底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乡愁读后感受篇十九

比我更能体会乡愁滋味的,那是我远在台北的叔公,1945年,他以老兵的身份孤身一人从江西去到台北,背井离乡。当时他才不到二十岁,整整阔别40年后,1985年他首次带着儿女回乡寻亲。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叔公,也是唯一一次见过叔公。亲人相见抱团痛哭的场面历历在目。

走出半生,归来已是暮年。

乡愁也许是一枚邮票,也许是一张船票,总而言之,这就是诗人——余光中对祖国深沉的爱与思念。而今,余光中爷爷已离我们而去,让我们再次走进诗人内心,来表达我们对他深切的怀念吧。

余光中爷爷本是福建人,后来辗转到了台湾。然而他的这首《乡愁》感动了无数的华人读者,红遍了大江南北。诗中,诗人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呈现在人们面前,让人们心灵为之一颤。

当时他才22岁,却被国军所抓。离别前夕,余光中对家人说:“我会快去快回的,两三年的光景,我就会回来团聚。”然而谁也没有料到,他一别大陆就是好多年,他的母亲在大陆这头,默默等待了漫长的半个世纪。大海无垠,海上没有一只扁舟将自己日思夜想的儿子送回来。她一直盼啊,盼啊,盼白了头发,盼干了泪水,直至生命的尽头,依然没有盼到自己心爱的儿子。

他在《乡愁四韵》中深情的呼喊:“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那酒一样的长江水,那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他在《当我死时》中殷切地期望:“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这无不饱含着对大陆的思念,对两岸统一的渴望。

故而,我们要记住那位写《乡愁》的游子,记住他那满腔的爱国情怀。与其说他是“乡愁诗人”,莫如说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诗人!

余光中爷爷的爱国情怀,应成为所有华人的内在气质,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79773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