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教案小学(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7:59:04
广场舞教案小学(优质20篇)
时间:2023-11-19 07:59:04     小编:念青松

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教学环节的合理搭配和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这份教案范文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提醒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培养。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一

今天风和日丽,阳光灿烂,可是我头不舒服,我被这好天气感染了。

爸爸对我说:“我们去市民广场放风筝吧”,我说:“好啊”,我们来到市政府前的绿草地上,我卖了一个福娃风筝,风筝越飞越高,它在向我招手,小朋友你真棒!

今天我玩得很开心。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二

1、进一步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估算意识,并能掌握正确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的计算。

〖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十数。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建设方法,掌握如何确定积中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大自然中有很多的动物,你了解哪些动物?(学生列举)。

同学们知道的真多,那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是什么你们知道吗?

呈现下列几组数据:

1、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目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

2、三趾蛞蝓在地面上每分钟大约爬行2.1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上的1.2倍。

读了这几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解决的问题?

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模型。

1、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并解决。重点研究乘法问题。

例如:三趾蛞蝓在树上每分种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2.15。

(2)估算。

引导学生估一估2.1×2.15的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用笔算来解决问题。

(3)尝试计算。

讨论: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4)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2.15。

×2.1。

215。

430。

4.515。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乘数是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是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是3位小数。

(5)结合整数乘法你有什么发现?

2、师提出问题:三趾蛞蝓在地面上1小时大约爬行多少米?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1×60。

(2)用竖式计算。

2.1。

×60。

126.0。

(3)思考为什么要把0写在一边不乘,直接写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小数乘法当成整数乘法说说道理。

三、课堂活动。

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四、解决问题。

练一练第4、5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五、课堂总结。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等,小数的值扩大(或缩小)10。

倍、100倍、1000倍等。

2.掌握一个数乘以(或除以)10、100、1000等,只要把小数点向右(或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等。

3.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解决移动小数点时数位不够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计算等活动,熟练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通过利用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让学生理清思路,熟练规律,并渗透归纳、整合的数学思想,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过程:

1.口算:。

0.1810=4.310=。

0.18100=4.3100=。

0.181000=4.31000=。

2.利用小数点移用的规律计算。

计算结果。

93.0710930.7。

93.071009307.这里的小数点能省略。

93.071000。

93.0710000。

93.07109.307。

93.071000.9307小数点前无其他数时,应补上0。

93.071000。

93.0710000。

总结: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注意:(1)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要在左边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整数部分还要添一个0。

(2)小数点移动的方向不能搞错。

[在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运用中解决移动小数点时数位不够的问题]。

3.下面各小数和8.73相比较,大小有什么变化?

8.7387.30.8730.008738730。

10。

8.7387.3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是这个小数乘10。

10。

0.873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是这个小数除以10。

总结:

2.观察小数点移动几位,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是乘(除以)10,100,1000,(移动的数位和0的个数相同)。

[经过二部分的对比训练和比较,使得规律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

4.在()里填写适当的数。

101000。

30.07()0.062()。

10100。

3.732()37.32()。

5.填空:

(1)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2)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

(3)把21.3()是2130,把()除以10就是0.72。

6.在内填、,()填适当的数。

3.810=3847100=0.470.0081100=8.1。

17.510=1.7562.71000=0.06270.084100=8.4。

5.27()=52710()=0.013210()=32.1。

0.063()=63。

7.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应注意什么?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四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进行轴对称图形的判断。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阅读等能力。

3、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对称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唤起回忆。

师:鳄鱼——小西,今天带来了一个游戏,需要我们认真阅读文字,根据文字准确做出动作。准备好了吗?谁愿意上来做一做?和你想象中的动作一样吗?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文字,学生领会文字的意思,并准确地用富有同去的动作表达出来。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左手的动作和右手的动作是一样,但方向相反。课前游戏,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同时也唤起左右相对的知识回忆。

师:同学们喜欢读绘本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数学绘本《什么是对称》。看着封面说说你的发现。

预设生:图案、作者、书名……。

师:封面上的元素很多,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从封面就可以了解到这么多信息。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走进绘本,初步感悟。

(一)观察发现对称。

师:小鳄鱼——小西爱好做手工和摄影,瞧!这两只蝴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师:你是通过观察发现的对吧?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下呢?教师示范对折,对折后发现蝴蝶的左右两边翅膀完全重合。

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阅读绘本:请伸出你的左手、右手体验一下完全重合。教师示范,学生跟着做。

【设计意图】从简单的感性材料中提供出数学本质的东西,了解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折一折。

四人或六人一小组,折一折组内的图形小组长先展示完整的图,再向全班判断,最后验证给全班同学看。

【设计意图】在操作实践中让每位学生亲历感受到有些图形的两边对折之后完全重合,这一类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渗透猜想验证的数学思想方法,体验通过对折来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三、再次走进绘本,反馈提炼。

(一)指一指。

文字“山”、“巨”的对称轴,先比划,再折一折,最后在的实物中画出来。

师:你们现在能找准对称轴吗?请同学上来指一指。

【设计意图】从绘本中提炼数学知识的过程,动态演示蝴蝶舞动翅膀的过程,让学生将“舞动翅膀”与“对折”对应理解,“对折”与“大小形状相同”对应理解,进而理解“对称”,把图形分成两部分的那条线叫“对称轴”。

(二)内化知识师:在蝴蝶、树叶、汉字上都发现了对称的现象,我们一起来小鳄鱼的房间,你发现对称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师: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对称,我们一边欣赏图片(课件出示),一边比划一下对称轴。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大量具有对称现象的图片,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让学生感受对称美。

(三)应用知识。

1、沿着一张纸的中线对折,然后剪出你想要的图形,任何形状都可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感悟对称。

2、刚才,小鳄鱼给我们介绍了检验是否对称的实验——对折实验,它还有一个实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动手试一试。用铅笔在第二次折痕处戳一个洞,想象一下,有几个洞?它们的位置是怎样的?用笔画出来。教师操作,验证是否画对。再次戳洞,位置在纸的另一边。

【设计意图】两次戳洞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让学生先想象在操作验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四、拓展数学绘本阅读师:小鳄鱼带给你的知识,你学会了吗?关于“对称”的知识,我们还没学完呢!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跟你的家长一起继续进行阅读。

五、板书设计。

什么是对称。

轴对称图形。

对折、完全重合。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五

秋季渐渐地降临,一片萧瑟。但市民广场仍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我是向西走入广场的。脚下一个个石板刻成的浮雕,我都轻轻地一跃而过。但路边的树、草、花,我却十分在意。看,紫色的小喇叭在大树这个既安全又舒适的庇护所里幸福地绽开了笑脸。朵朵雏菊抬着头,自信地笑着:“看我们,身着金衣,比你们都漂亮!”树一个接着一个向人们点头。草儿低低的伏在地面,顿时,黝黑的泥土变得像青翠的碧毯,再看小草,它们遵循风的规律,在跳着时而欢快时而悠扬的风之舞,颇令人惊叹。

一路溜达,眨眼间就到了广场中心。广场的.正中央是三只象,全是灌木经修剪后的杰作。小象依偎着大象,另一只大象紧随其后。小象甩着鼻子,笑得无比张扬:“我的妈妈、爸爸如此爱我,有如此多的人来看我,我是整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小象!”公象神色凝重,步伐稳健,带领着母象和小象向正确的方向前行。母象跟在小象后面,把慈祥的目光投向活泼的小象。再看看,它那弯弯的嘴角尽显笑意。往北是十字街地下广场,再往北是钟楼和谯楼。

钟楼和谯楼都是极其富有时代气息的。钟楼灰砖,橘红的边,一座洋式的楼在南通拔地而起。精致的窗台,非常大的钟。追忆往事无穷啊!倚朱帘,深深沉思。最顶上一层楼,密密的栅栏把我吸引。但我发觉,没有大门,怎能进入?谯楼是古代打探情报用的。它古色古香。黑色的砖头更添几分古老。不知怎的,我一直不敢说话。也许大家都和我一样,方才造就了它那幽静的特点。

夜晚的市民广场火树银花,人头攒动。阿姨们跳着广场舞,口中哼着歌儿。播放器的声音震天价响。树上挂着的彩灯也亮了,是那么的璀璨夺目,光彩照人。人群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秋季的市民广场依旧是那么的朝气蓬勃,让人忍不住啊,真是美不胜收!”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六

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谜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过程与方法:经历简答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代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体验成功的乐趣。

重点难点:

学生在探索加减法算式中的数字迷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用推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仔细观察情景图中的加法竖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飞加飞等于2.腾加腾等于9。

(老师借助课件演示)。

猜一猜:猜猜看每个汉字代表的数是多少?

先学(看一看)。

1.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看书自学。师巡视,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认真看书自学。

算一算:动笔算一算,看看自己的猜想对不对?

小组交流:每个汉字代表的数是多少?

验证:教师借助课件演示推理的过程。

2.做一做。

师:下面老师来考一考同学们,看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题。(投影出示)。

(1)2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师巡视,发现其他同学的错误。

3.学生更正。

师:发现错误的来黑板上更正。(提示:把错误的或不同的答案用红粉笔圈起来,在旁边改正。

4.讨论(议一议)。

(1)第一个同学做的,认为正确的请举手。

(2)第二个同学做的,认为正确地请举手。

生回答,师板书。

(3)评议板书,正确率。

(4)同桌对改并更正错误。

四、当堂训练。

师:刚才同学们做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接着做题,小组比赛,看哪个组得的小红旗最多。

练习:自主练习第1、2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2.写完检查。

五、全课小结。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

板书设计:

数字谜。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画图整理信息的方法,能借助所画的线段图和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

2.进一步体会用画图的策略整理信息的价值,懂得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培养运用这一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强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又掌握了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它是什么呢?

(2)我们通过画什么样的图来分析问题?

(3)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有什么好处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起完成一些练习,通过这些练习同学们将再次感受画图这一策略的价值。(板书课题)。

二、基本练习。

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2页“练习八”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线段图。

观察线段图、分析解题思路,发现:2本笔记本的价钱刚好就是12元。

2.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10题。

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将教材上的线段图补充完整。

这里比较困难的是弄清楚线段图中,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表示的是不是8张。

引导学生发现:只能把王晓星比张宁多出的那一段的一半给张宁,这样两条线段才会一样长。因此多出的那一段要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才是8张。

让学生独立解答,组织汇报。

3.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1题。

组织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交流补充线段图的方法,最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三、综合练习。

用画示意图的策略解决问题。

1.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八”第8题。

这道题画示意图时,引导学生可以用一个小圆点表示一个人,画出下面这样的示意图: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察,计算出每个方阵需要两种颜色的运动服各多少套,再算出一共要准备多少套。

2.完成教材第54页“练习八”第13题。

3.完成教材第52~54页“练习八”其余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三、探索算法: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四、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九

我家对面就是城市广场。城市广场里的瀑布是我最爱去的地方。

广场的瀑布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的美,那么的吸引人。

春天,我来到城市广场的瀑布旁,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万物复苏,一股清澈的水流从山上的岩石里喷出来,发出“哗哗哗”的琴声,中间还夹了几片花瓣,为春天的来到增添了许多光彩。

夏季,白天烈日炎炎,瀑布流下的水是透明的,不大引人注意。而到了晚上,彩色的霓虹灯照耀着瀑布,显得格外鲜艳,吸引住了人们的眼球。炎热的天气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烦躁,而我坐在瀑布旁,听着那清脆的流水声,淋浴着那瀑布飞溅起的.小水花,却感觉像秋天一般凉爽,顿时感到神清气爽。

秋天不知不觉地来了,树叶变黄了,飘了下去,落到瀑布里,就像一支歌曲的音符一般顺水流了过去。这就是秋姑娘的作曲。

城市广场的瀑布即使断流了,带给我们的乐趣也依然是无穷的。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十

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三、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新知。

1、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教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教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你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吗?

学生: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后,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总结出方法,进行提炼,学生记忆的会更深刻。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十一

春天,小草嫩嫩的、绿绿的。我轻轻一摸就觉得痒痒的,像一个人在给我抓痒痒。桃花开了,红红的像我的小酒窝。

夏天,荷花开了,像荷花仙子的小宝宝。

柳树的枝条拂在水面上随风起舞,像一位正在跳舞的小姑娘。

九孔桥弯弯的犹如五彩缤纷的彩虹。晚上,华灯高照,人们有的在散步,有的在滑冰,还有的在看风景呢!

我爱市民广场,我爱我的家乡!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十二

星期天的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柯桥明珠广场游玩。广场上的灯光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鲜花盛开在花坛中,鲜艳的彩旗迎风飘扬,把广场打扮得十分美丽。

广场中央传来优美的音乐,我们沿着台阶往上走,远远望去,有一片水柱冲天而上,和着音乐的节拍忽停忽上,十分壮观!听妈妈说这就是音乐喷泉。看着飞溅的水珠像小精灵般随着音乐欢快的舞动,我也忍不住想跳起舞来。音乐喷泉让热闹的明珠广场更加绚丽多彩。

我们一家人坐在喷泉下尽情地欣赏这美丽的夜景,真是个美好的夜晚啊!

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十三

1、了解天安门广场的构造,欣赏天安门广场的宽广、壮观。

2、感受天安门的历史价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四、五、六自然段。

cai.课件。

一、轻松谈话,检复导入。

1、上课铃响了,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干什么吗?请读课题。

2、汇报一下上节课的学习收获好吗?用“天安门广场”这一词组说一句话。看谁说得精彩。

3、听着同学们的介绍,你们知道老师现在有一个什么心愿?

4、我们是知心朋友,我想请你们做导游行吗?怎样才能做好导游?请按你的想法努力。

二、学习2、3节,了解天安门广场概况。

1、仔细读文,先找一找天安门广场上有哪几种典型建筑?用序号标出。

2、这些建筑在天安门广场的布局是怎样的?(仔细读文,找到根据,划下相关词语。)

3、请一学生上台为我们指点游览路线。请介绍经验,你是一位出色的导游。然后同桌互说。让我们来欣赏,播放.课件。

4、你对其中哪一建筑最感兴趣?把它介绍给老师听。抓紧时间准备。

你的介绍可与文中内容有所相同,也可进行补充,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目的只有一个,令人心驰神往。

三、学习4、5、6节,感受其历史意义。

2、是的,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让我们追溯历史,再看那庄严的历史时刻。播放.课件。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3、多么令人激动的场面,现在让我们用我们的声音向在坐的各位老师再现这辉煌的历史场景。

4、也正因为此,全国人民无比敬仰它,只要有机会到北京就一定会来到天安门,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以表达自己对它的挚爱之情。请看(播放.课件)

5、仔细读文,请你为这一场景配上解说词。

6、每逢节日,全国各族人民来到天安门广场就象扑进母亲的怀抱,尽情抒发着自己的情感。请用心读第六节,圈划出让你感受到天安门广场壮美的词句,并在脑海中想象画面。

四、课外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的好奇心得到彻底满足了吗?

2、老师认为最佳导游奖现在还不能评,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学习和思考写导游词,要引人入胜。

3、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请你给同学提个醒。

4、我们于八月三十一日评选并举行隆重的颁奖大会。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十四

泉城广场位于济南市中间,是济南人民的休闲娱乐中心,也是外地游客的必到之地。它南望千佛山北依大明湖,东眺解放阁,西邻趵突泉。

广场中央立着济南市的象征泉标,泉标高38米。泉标的造型非常奇特,三根天蓝色的柱子弯曲着直入云天,中间镶嵌着一颗巨大的明珠,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泉字。泉标底部的地面上印着72名泉的.名称,旁边还配置72股涌泉及四组泉群。

从泉标往东走就到了最引人注目的荷花音乐喷水池了,每当音乐响起,喷水池最美的时候还是在傍晚,五颜六色的灯光倒映在喷出的水柱上,犹如一位美丽的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美丽极了。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十五

大年初一,我、爸爸、妈妈还有堂姐一同去了泉城广场,整个广场都被笼罩在节日的快乐中,广场上人山人海,大街上人流如潮。

一下车,我就嚷着要去喂鸽子,我妈妈只好对我说:“不要急,慢慢来,马上就到了!”

我们现在喷泉下合了影,又看了济南的'各类文化遗产,就到了喂鸽子的地方了。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十六

昨天晚上,爸爸妈妈又带着我来到了人民广场看音乐喷泉。

当我迈进人民广场,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片绿油油的草坪,就像一块块绿色的地毯。我又走到了长方形的喷水池旁,津津有味地观看着音乐喷泉。喷水池里装满了清水,一眼就能望见水池底部了。喷水池里还装着各种各样的灯具。

一股股随着音乐高低喷出的水,组成了各种美丽的形态。有些喷得特别高,就像水柱一样。也有喷得低的,就有点像盛开的花朵。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彩虹”了,两边的水往中间喷,射灯发出五颜六色的的光照在水上,那水就像一座彩色的拱桥。还有特别壮观的形态,四面八方的水都往高处的中心点喷去就像一座金光闪闪的金字塔。一阵微风吹来,一滴滴小水珠洒落在我的`身上,我觉得凉丝丝的。

天慢慢地暗了下来,在妈妈的再三催促下,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美丽的人民广场。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十七

能力目标:培养收集、整理社会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天安门广场第一课时。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懂得天安门广场凝聚着中国人民的血泪和智慧,她是新中国的象征,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是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创设情境,调动情感体验,自由表达。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结合上下文理解有关词语、句子。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启发学生生活经验,在课件中导入课文。

1、出示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说说这首歌的名称?会唱的一起唱。

2、简介天安门:建于明代,名“承天门”,重建于清代,改称“天安门”。

3、天安门广场在我国的什么地方?(不准确就看看课文的`第一段)课件帮助理解。

4、为什么去过北京的同学差不多都去过天安门广场呢?

5、看课件:天安门广场的图片,激起学生去天安门广场参观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看谁,漫步后能将天安门广场给你留印象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读词语,及时纠正错误读音。

(2)出示长句。

二、精读细品,读中感悟。

天安门为何给你留下这样的印象?你从那些段落体会到的,请通过默读,在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大声读一读读出你的体会。

1、出示课件相应指导。

(1)指导品味第一段。

a.对“最宽广、最壮观”两词,引入资料“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南北长880米,总面积达44万平方米。中心干道可同时通过120列游行队伍,宽阔的广场可容纳100万集会。”

b.再读这一段,抓住重点词“最宽广、最壮观”读。

(2)指导品读二、三段。

a.天安门广场到底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

(a)划出建筑物的名称(b)找出方位词。

b.四人小组合作用学习文具摆一摆,讨论填写课后第四题。

c.请学生填写课件,注意准确运用方位词。

小结:这是转换方位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写一处景物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d。天安门广场的建筑物中,你最感兴趣,最想去游览的是哪一座?为什么?

相机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朗读。

y.招聘导游带领全班去天安门广场参观。(介绍布局和景观。要求说明景物特点)。

教师相机展示课件,加深学生对各个景点的印象,理解重点词语。

(过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讲述自己去北京时的事情,引人开国大典。

(3)指导学习第四段。

a.师语言渲染:55年前,这庄严的声音宣布了一个民族新生,宣告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到来了。

b.播放课件,一同听听这无比庄严的声音。

c.指名说说,听到这声音你有什么感受?请将这感受读出来。

d.让我们带着这无比的自豪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

小结:有一首诗中有这样一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于四时同”,其实,“天安门广场一天中,风光不于四时同”。我们下节课,再去看看它不同时刻的风光吧。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十八

南昌的夏天真热啊!我们每天都呆在空调房间里不敢出去,真是郁闷。有天傍晚,舅舅突然对我说,如果我能在7点钟前完成地理作业,他就带我去秋水广场看音乐喷泉。我一听高兴极了,赶在7点前做完了作业。

秋水广场离舅舅家有点远,我们打了个的士过去。

今晚喷泉的第一曲音乐是《走向新时代》。泉水像一群刚刚出浴的仙女,随着优美的旋律翩翩起舞,那可真是壮观啊!到了歌声的最高潮,只见一个高高的水柱直扑云霄,就像孙悟空变长的金箍棒一样。水柱保持了数十秒才猛地跌下,溅起的水花竞有数米高。我们朝喷泉拍了很多照片,然后骑一辆可以坐4个人的单车在附近溜达。后来,我们发现一个可以看喷泉的好位置,只是会打湿衣服――泉水像淘气的小孩,时不时地跳到我们身上来。很多游客的.衣服都被打湿了,可是没有一个人退却,似乎都在享受泉水带来的清凉。在《青藏高原》那一曲时,泉水随着激昂的音乐蹦到了最高点,大概有三十层楼那么高。水柱上投映着彩色的灯光,仿佛一排排巨大的荧光棒,非常壮观。

我觉得这次游玩很愉快,而且收获真不少。

(指导老师:杨海燕)。

编辑絮语:

写游记,一般要把“路线”以及“景观”写清楚,让读者有陪着你一起在游览的感觉――换句话说,就是要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由于本文重点只写了音乐喷泉与文化长廊两个点,并不复杂,因而“路线”比较清晰,那么“景观”是否也给人一目了然之感呢?先看音乐喷泉部分,作者显然并没有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喷泉图,只有一些零散的“点”。而文化长廊这部分,作者虽然交待了很多事物,却也没有形成画面感,这是因为作者的描述是粗线条的,显得笼统。本文的文字相当简洁,叙述也颇有条理,如果观察能再全面、细致一点,就更好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十九

走进孝文化公园,来到百善门前,从左往里走,我们就看到了一番新天地。

首先,我们到达的是感恩林。树林里最惹眼的是那若隐若现的生动逼真的石像。它们似乎在演绎着一幕幕生动感人的有关孝的故事,如芦衣顺母,涤亲溺器等。踏上如虹卧波的飞虹桥,小走一段,走过被绿柳围抱的至真桥,我们便来到了竹简广场的入口处。此时,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个比半个篮球场稍大一点的圆形广场。入口处的两侧呈弧形排列着一根根样子看上去像竹简一样的方柱,左右各十七根。每根方柱上都刻着有关孝的鎏金文字。这些鎏金文字在阳光的照射下金光闪闪。细心读罢这些文字,你便能很好地受到孝文化的熏陶。

广场的中央是由巨石堆叠而成的'假山。假山上的大石形态各异,有的像屏障,有的像宝塔,有的像拇指……假山的正前面的五个石像向我们展示一幅生动感人的画面——一个体态肥胖的母亲正在给两个孩子喂奶,另两个孩子吃饱了乐得在地上打滚。假山的背面是一个方形的石雕大茶壶。这大茶壶边围着三只逼真的大石蛙。大茶壶的壶嘴有开口,能喷出水来。喷出的水会浇在大茶壶正前方的那只大石蛙上。被浇水的那只大石蛙则好像在美美地沐浴一样。在旁的两只大石蛙似乎很羡慕。广场近处是绿绿的草地,远处是茂密的山林。置身广场,我们时不时能听见清脆的虫鸣鸟叫声。

围着广场转了一圈,我们虽然被太阳晒得大汗淋漓,但仍感到其乐无穷。

广场舞教案小学篇二十

今天我来到了人民广场,它位于大沁他拉镇的中心,也是奈曼最著名的广场。

来到人民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上面用蒙汉两文叙述了建筑人民广场的经过。石碑的西面是喷泉,每当五点左右的时候,喷泉就开始喷水了,它喷出的水大约有十米高,犹如一条白龙从坛底冲出来,冲向云霄。

沿着壁画往前走,就是儿童乐园了,那里的游乐设施很多,比如:迪斯克、流星锤……简直就是儿童的天堂。

啊!人民广场,你是我们奈曼人的骄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23515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