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质量和效果是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的体现,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教案的设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研究这些教案范例,你可以提高对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一
狮子这种动物,不是孩子们能经常见到的,因此他们在表现公狮头部茂密的毛发时容易忽视下巴部分。通过事先欣赏动画片《狮子王》中的片段或欣赏狮子图片,能够帮助幼儿比较直观地感受狮子头部的毛发长向、生活环境等。在幼儿掌握了狮子的头部特征后,就能比较容易添画细节、丰富画面的内容、协调画面的结构比例了。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二
孩子们对动物始终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喜欢画动物,但是动物的脸部特征、身体和四肢却很难把握。为此,我结合孩子的认知特点和现有的作画技能,用儿歌的方式,利用简单图形来表现动物的脸部特征和外形,设计“狮子参加服装秀”的教学情景,引导幼儿帮助狮子选择“服装”来巩固已有的装饰经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三
1、狮子出场。(看白板)今天呀我们的动物朋友大狮子要到这里来做客,我们一起把它喊出来吧。--大狮子,快出来。
咦,怎么不出来,我们再来喊一次。(大狮子,快出来。)狮子:哎,来喽!
师:狮子你怎么才出来呀?
狮子:甭提了,今天我这背上呀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一直痒、一直痒的,别提有多难受了。
问:狮子哪里痒呀?(背上)你们的背在哪里,我们来摸一摸。摸一摸你好朋友的背呢!你们身上痒了会怎么办?(3个人)(可以用花露水、用肥皂洗……)。
师:我们来看看狮子是怎么做的'?
二、创设情景:狮子请小动物帮忙。(看电脑)狮子:小动物们快来帮我抓痒吧!
师:狮子背上痒,请人来帮忙。看看谁来帮狮子抓痒了?(小兔、小熊、小猴来了)有小兔、有小熊、还有小猴。
1、小兔:
师:狮子背上痒,请人来帮忙,小兔来帮忙了。
狮子:哎哟,小兔你抓的太轻了。
问:小兔抓的怎么样?(太轻了)为什么会太轻了?(小兔身体小,没有力气)我们来学学小兔是怎么抓痒的。(边学边念:小兔抓,唉太轻了)。哟,这只兔子轻轻的,学得真像。我们也来学一学。
刚才宝宝学的都很像,我们请男宝宝一边学一边念这句好听的话,看谁念的最好听,好不好?女宝宝也来试一试。
2、小熊:
师:小兔刚走,谁又来抓痒了?
狮子:哎哟,小熊,你抓得太重了,痛死我了。
问:小熊又抓的怎么样呢?(太重了)为什么小熊抓的太重了?(力气大)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熊。(边学边念:小熊抓,太重了)现在陆老师请一个宝宝来做狮子,我们一起来做小熊,一边抓痒一边说一说这句好听的话。现在陆老师来做狮子,请一个宝宝来做小熊,看谁学的最像。再请一只小熊来。
3、小猴:(看白板)师:狮子最后请了谁呀?小猴来抓痒了。
狮子:小猴,你抓歪了。
问:小猴是怎么抓的?(抓歪了)什么叫抓歪了?(没有抓到痒的地方,抓到了别的地方去了)哦,小猴抓,哎哟,抓歪了。老师请一个宝宝做狮子,一个宝宝做小猴,一边做一边来说一说这句好听的话。
请宝宝帮旁边的好朋友抓一抓,说一说这句好听的话。
三、迁移经验。
师:老师这有个痒痒挠专门用来抓痒的(出示痒痒挠),我们把痒痒挠给狮子,让它也试试。
狮子:嘿嘿,真舒服啊,想抓哪就抓哪。谢谢小朋友。
师:狮子现在怎么样了?狮子拿起痒痒挠,自己抓痒真舒服。我们也一起来学一学狮子抓抓痒--狮子拿起痒痒挠,自己抓痒真舒服。
四、学儿歌。(看电脑)。
1、教师完整念儿歌。
师:现在狮子舒服了,原来刚刚是这么回事:
狮子背上痒,请人来抓痒。小兔抓,太轻了;小熊抓,太重了。小猴抓,抓歪了。狮子拿起痒痒挠,自己抓痒真舒服。
2、这首儿歌好听吗?我们一起来一边做动作一边念一念,好吗?
幼儿学念,边做动作。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四
1、欣赏狮子图片,巩固了解狮子的外形特征。
(i)教师:狮子是什么样的?(幼儿自由讨论)。
(2)教师小结:狮子的头大大的,上面长着密密长长的鬃毛,鼻子像一个三角形,脸e有两个大大的腮帮子,上面有很多点点,长出细细长长的胡须。
2、师幼共同探索狮子发型的画法。
(1)探索单层发型的画法。
教师:狮子今天想来理发,请你们帮它想一想,给它设计什么样的发型呢?(幼儿边说,教师边出示相应的线条标记图)。
教师:这些发型是怎么画出来的?
(2)探索染色发型的两法。
教师出示范例:我这儿还有一种发型,你们看看和这些有什么不一样?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试试。
3、激发幼儿充分想象,鼓励幼儿用彩最大胆创作。
教师:你准备给狮子设计什么样的发型呢?染什么颜色的头发?
4、集体欣赏作品,教师引导幼儿重点从发型和颜色来评价。
教师:你设计的是什么样的`发型?是什么颜色的?你喜欢哪种发型?为什么?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五
一、依次出示大狮子和小老鼠的画面:
这是谁?大狮子长的怎样?我们来学学它走路和说话的样子。
这又是谁?小老鼠长什么样?我们来学学小老鼠走路和说话的样子吧。
狮子这么大,老鼠这么小,你们猜猜他们会成为好朋友吗?为什么?
二、依次演示课件,根据画面内容讲述故事主要情节。
1、演示故事第一段:狮子在睡觉,一只从没有见过狮子的小老鼠出来玩,发生了什么事?
2、依次演示动画:狮子抓住小老鼠、放了小老鼠的画面。
“狮子被小老鼠吵醒后会怎么做?怎么说?(恶狠狠)幼儿学学。
最后大狮子和小老鼠怎么样?
4、演示故事第二段:狮子遇难、老鼠相救的画面。
最后大狮子和小老鼠怎么样?
三、完整欣赏配音故事(课件)。
四、讲述整个故事,明道理。
2、为什么大狮子和小老鼠能成为好朋友的呢?
这让我们懂得了什么道理呀?
总结:大的有大的本领,小的有小的用处,只要互相帮助,就能成为好朋友。
五、为故事取名字。
六、生活经验迁移: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帮助过朋友。
七、延伸活动:表演故事。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六
小班美术优秀教案《狮子笼》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小班美术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标:
1、学习画长格线,能从纸的一边画到另一边。
2、能选用颜色、坚持画画。
活动准备:
范画、中间贴有狮子图片的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预热阶段。
教师讲故事“动物园里的狮子笼坏了,大狮子逃了出来,发生了一些惊险的事情……”。
2、图形刺激。
教师引导幼儿建构狮子笼:“我们来帮助大狮子,重新帮它搭个狮子笼吧!”
1)搭狮子笼。;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教师和幼儿一起尝试手拉手、肩靠肩用身体来搭狮子笼,要搭得紧密些。
2)出示图片。“这里有一些老师设计的狮子笼,这些笼子是怎样的?”
3)教师示范画:“从纸的一边画横线到另一边,从纸的上边画竖线到下边,画得密些,这样的狮子笼才结实。”
3、创作表现。
鼓励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坚持画画。
4、评价作品。
评讲谁画的狮子笼最结实、最漂亮。
教学反思:
纲要》中“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整节活动下来,基本目标能够达成,幼儿能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孩子们在做做玩玩、动动小手的活动中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活动中锻炼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左右手协调能力以及手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小班美术优秀教案《狮子笼》含反思这篇文章共1584字。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七
1.能根据动画以及教师的语言提示,想象并讲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通过故事内容,知道“小有小的用处”。
3.感受朋友间相互帮助的美好情感。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八
1、了解舞狮是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知道它的来历。
2、了解舞狮时的动作结构特点及配乐演奏。
3、感知多媒体舞狮的画面,体验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幼儿进行舞狮时的动作结构特点及配乐演奏。
1、事先与幼儿收集有关舞狮的vcd、图片、资料。
2、舞狮的道具:凳子代替狮子头、乐器。
一、开始部分。
1、以谈话的形式引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舞狮,老师、小朋友当狮子头。小狮子们…、我们开始练习了。”
2、队列练习:立正、稍息、看齐,向左(右)转,原地踏步。
3、热身运动。
(1)听信号走和跑,齐步—走——————跑步走。
师::“请小狮子们听我的信号练习跑步,齐步—走——————跑步走”。
(2)练习活动:摩拳擦掌、转脚腕、拉力器、登山等。
(3):“小狮子们,原地踏步走。”师吹口哨,每节四个八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讨论:
(1)“说一说什么时候有这种活动?”
(2)“在哪里见过这种活动?”
2、了解舞狮是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知道它的来历。
3、讨论:为什么要舞狮?有什么意义?它和什么民俗活动相同?
4、引导幼儿边看边讨论:舞狮时的动作特点及配乐演奏。
5、幼儿玩舞狮的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幼儿随音乐做放松运动,教师小结。
2、师生共同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九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师: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动物,你们喜欢什么动物?(评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谈谈自己喜欢的动物,使孩子们在脑中产生对动物外部形态的联想。)。
(二)讲解示范,学画狮子。
1.边念儿歌边示范画狮子。师:一间小房真正棒(头),两个烟囱两扇窗(耳朵、眼睛),三角门前是池塘(鼻子、嘴巴),池塘两边草儿长(胡须),房子周围花儿开(毛),房后高山把风挡(身体),山下流水哗哗响(四肢)。(评析:用形象的儿歌把狮子的外形特征表达出来,非常巧妙,老师边念儿歌边画画,增强了讲解过程的趣味性。)。
2.观看课件,欣赏狮子的服装。
(1)师:先来看看第一件是怎么设计的?上面有什么?
(2)师:再来看看第二件衣服有什么不一样?
(3)师:第三件衣服,有什么特点?(评析:信息技术引入教学活动,无疑是给教学注入了活力。在观察三件衣服的不同特点时,利用课件使孩子直观地进行不同图案组合的审美体验。欣赏之余,孩子们能把自己对美的理解、感受大胆地表达出来,为下面的装饰环节做好了铺垫,化解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3.演示课件,巩固技能。(评析: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回顾运用儿歌画狮子的作画步骤,伴着兴奋的情绪体验,潜在的艺术本能被调动,表现出强烈的创作积极性。)。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交代作画要求。师:先把狮子画得大大的,再用各种各样的线条、图案把它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狮子打扮好了可以添上美丽的背景。
2.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背景音乐)。鼓励幼儿设计各种线条、图案装饰狮子,提醒他们尽量把狮子画的大一点。(评析:幼儿对画狮子产生了较浓的兴趣,尝试着边念儿歌边用简洁的线条画出狮子,在装饰狮子的过程中,尝试用各种各样的线条和图案进行装饰,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孩子们作画的过程变得轻松愉悦。)。
(四)展示幼儿作品。(播放时装秀音乐)。
1.请幼儿找出又神气又漂亮的大狮子。
2.幼儿每人一张选票贴在自己最喜欢的大狮子的下面。看看哪只大狮子的得票最多?(评析:采用投票的方式评议作品,孩子们感觉很新鲜,这一环节促使幼儿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十
本课《小猫和》是一堂乐曲欣赏课,有别于其他的乐曲教学活动。由于中班幼儿听辨音的分化能力有所提高,逐渐能辨别声音的细微变化。因此本课就需要幼儿会倾听,了解乐曲的名称和特点,辩听乐曲中明显不同的音的高低、快慢、轻重的'变化。通过幼儿熟知的两种不同类型动物形象(一种柔和,一种威武),来对应感受乐曲中两种不同的风格。让幼儿知道轻柔的乐曲是代表小猫,而低沉的乐曲是代表。而这些体验强调的是由幼儿的直接经验获得的,不是老师间接知识的传授。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十一
1、了解舞狮是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知道它的来历。
2、了解舞狮时的动作结构特点及配乐演奏。
3、提高动作的协调性与灵敏性。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幼儿进行舞狮时的动作结构特点及配乐演奏。
1、事先与幼儿收集有关舞狮的vcd、图片、资料。
2、舞狮的道具:凳子代替狮子头、乐器。
一、开始部分
1、以谈话的形式引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舞狮,老师、小朋友当狮子头。小狮子们…、我们开始练习了。”
2、队列练习:立正、稍息、看齐,向左(右)转,原地踏步。
3、热身运动。
(1)听信号走和跑,齐步-走------跑步走
师:“请小狮子们听我的信号练习跑步,齐步-走------跑步走”。
(2)练习活动:摩拳擦掌(转手腕)、(转脚腕)、拉力器(扩胸)、、登山(跳跃)等。
(3)师:“小狮子们,原地踏步走。”师吹口哨,每节四个八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讨论:
(1)“说一说什么时候有这种活动?”
(2)“在哪里见过这种活动?”
2、了解舞狮是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知道它的来历。
3、讨论:为什么要舞狮?有什么意义?它和什么民俗活动相同?(复习游大龙、走古事等)
4、引导幼儿边看边讨论:舞狮时的动作特点及配乐演奏。
5、幼儿玩舞狮的游戏。
三、结束部分
1、幼儿随音乐做放松运动,教师小结。
2、师生共同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体育活动—舞狮,具有竞争、竞技和趣味性强的特点,有一定的激励程度,幼儿参与的欲望一般都比较强烈,这就使得他们在参与过程中比较容易忘乎所以,也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一些激动情绪,在加上体育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发挥、自由活动,在这其中,我们老师也无法完全预料到活动过程中会发生什么事情。因此,在组织幼儿开展舞狮活动时,一定要多观察幼儿的行动,再给予适当的提醒。比如,我们小朋友在游戏时经常发现小朋友们之间总不免有你推我,我撞你的行为,这样的行为其实很危险,我把观察到的现象告诉大家,让全班的孩子一起来评价,一起来解决,怎样才能玩好舞狮的游戏。因此我在体育游戏“分角色”解决了以上问题,让孩子们明白狮子表演不能掉队,走路时不推不挤,还能有秩序地一个跟着一个走。又如:结合大型玩具游戏舞狮,大型玩具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玩的,在玩之前,我们先检查了一下大型玩的安全性,但在玩滑滑梯过程中,发现小朋友们喜欢从下爬到上,再倒滑下去,而且是头朝下地滑。发现了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做的事情是制止,然后根据这些情况,找一些相关的图片及录像来给小朋友们一起看,让孩子们知道身上的任何部位碰伤,出血了都很疼痛,而且有可能会有发炎、发烧或是有更加危险的事件发生。由此,小朋友们被录像中的小女孩的疼痛感受到:玩滑滑梯时更要注意不能倒滑,不能从高往下跳等。我们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提醒教育中提高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也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十二
用《狮子王》这部动画片真的一些片段来激起孩子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请你们仔细看看它是谁?(教师播放动画片)。
师:动画片播完了,小朋友们知道它是谁吗?(小狮子)。
板书课题——狮子大王。
(二)分析师子的特征。
教师提问通过刚才的动画片小朋友是否看出大狮子和小狮子之间的区别,并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出狮子大王的特征:有鬃毛、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圆等特点。
(三)学习绘画狮子的鬃毛。
教师讲解狮子王很爱漂亮,所以也有不同款式的鬃毛。教师展示树叶、向日葵、太阳鬃毛的画法。此外,教师还用不同的线条展示狮子王鬃毛的画法。
总结:为小狮子添加的鬃毛有直线的、曲线的、折线的,大家都做的很好!
(四)延伸环节。
请小朋友用丰富多彩的颜色画一只自己喜欢的狮子。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十三
有趣的动物》是大班最近进行的.一个主题活动,在认识狮子时,我们组织孩子观看了动画片《狮子王》,孩子们非常喜爱小狮子王辛巴,狮子威武的形象也特别吸引孩子们的注意,他们很想画画狮子,为了让孩子们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形态各异的狮子王的形象,我设计了这次美术活动以满足孩子们的需要。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十四
今天,我们把自己想象成参加竞选狮子大王的狮子,当小小设计师,设计与众不同的鬃毛造型。你想设计什么样的狮子鬃毛造型?使你的狮子看上去很威武,象个大王的样子。
1、组织幼儿小组讨论。
2、请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狮子鬃毛造型的设想:
如:设计心型的狮子鬃毛;象妈妈的卷发一样的狮子鬃毛;象游泳圈一样的狮子鬃毛;象白云一样的狮子;象火苗一样的狮子鬃毛;有许多长方形组成的狮子鬃毛等等。
小结:要设计与众不同的狮子鬃毛造型,狮子的脸要画得大,毛发要多,要丰富,一直要画到纸的边缘,要把狮子大王毛发的茂盛、威严充分地表现出来。
画好后,涂上漂亮的颜色,涂色时要注意颜色的搭配,可以将冷色与暖色搭配起来涂色。涂好后把自己画的狮子沿轮廓线剪下来,贴到大森林里,参加狮子大王的竞选。看看谁能当选为狮子大王。
(评析:通过让幼儿当小小设计师,设计自己狮子的鬃毛造型,竞选狮子大王,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画出不同的狮子鬃毛造型,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幼儿相互交流狮子鬃毛的造型的设想,有助于幼儿相互学习,互相借鉴,拓展思维。)。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十五
1、了解舞狮是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知道它的来历。
2、了解舞狮时的动作结构特点及配乐演奏。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1、事先与幼儿收集有关舞狮的vcd、图片、资料。
2、舞狮的道具:凳子代替狮子头、乐器。
一、开始部分。
1、以谈话的形式引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舞狮,老师、小朋友当狮子头。小狮子们…、我们开始练习了。”
2、队列练习:立正、稍息、看齐,向左(右)转,原地踏步。
3、热身运动。
(1)听信号走和跑,齐步-走------跑步走。
师::“请小狮子们听我的信号练习跑步,齐步-走------跑步走”。
(2)练习活动:摩拳擦掌(转手腕)、(转脚腕)、拉力器(扩胸)、登山(跳跃)等。
(3):“小狮子们,原地踏步走。”师吹口哨,每节四个八拍。
二、基本部分:
1、幼儿讨论:
(1)“说一说什么时候有这种活动?”
(2)“在哪里见过这种活动?”
2、了解舞狮是民间的一种民俗活动,知道它的'来历。
3、讨论:为什么要舞狮?有什么意义?它和什么民俗活动相同?(复习游大龙、走古事等)。
4、引导幼儿边看边讨论:舞狮时的动作特点及配乐演奏。
三、结束部分。
1、幼儿随音乐做放松运动,教师小结。
2、师生共同收拾场地结束活动。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十六
1、引导幼儿创编狮子舞及狮子戏球的动作,并分别在a、b两段中表现出来。
2、启发幼儿配合乐曲自由表现狮子的神态和动作,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喜庆的气氛。
3、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十七
1、教学内容:双柄、单柄、坐头、双飞夹腰,双飞冲拳。
2、狮子基本表情:环顾前方,瞻望五下;环顾右方,瞻望三下;环顾左方,瞻望三下;跳跃时表现出高兴的表情向45°角抖三下,动作要干脆利落。
3、基本要求:(1)狮头把脚收起;狮尾用胸口顶住狮头的臀部并慢慢地放在自己的胯部;狮头要求内八字踩在狮尾的腰部;狮尾要求马步蹲平。
(2)单柄要求:狮头把左脚收起,右脚单立;狮尾举起狮头放在胸口,顶住狮头的臀部;狮头的右脚踩在狮尾的右脚上。
(3)坐头要求:狮头把双脚收起,轻轻地放在狮尾的胸;狮尾借助狮头跳跃的惯性举起狮头放在自己的头上。
(4)双飞要求:狮头把双脚收起,膝盖碰到自己的胸口;狮尾借助狮头跳跃的惯性把狮头举过自己的头顶,狮尾双手必须撑直。
(5)双飞冲拳:首先要做到双飞和坐头的要求;冲拳速度要快,动作要连贯并要求做到干脆利有力。
4、教学所达到的结果:十天之内要求每位学员对动作熟悉并做到动作规范,表情灵活。
幼儿园舞狮教案篇十八
春节期间,广东人主要的民间娱乐:睇戏、打牌、逛花市、出游、拜神、拜年,“逗利是的”……而最吸引人的要数舞狮子了。可知道,舞狮子是广东春节的一大特色民俗,民间传统活动之一。
关于舞狮这种民间有几种不懂的起源和传说在这里我列举一些仅供参考。史料记载说:
这个比较丰富可以考究的史料很多,不过残缺不全真假难辨。据说狮子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和孔雀等一同带回的贡品。而狮舞的技艺却是引自西凉的“假面戏”。也有人认为狮舞是五世纪时产生于军队,后来传入民间的。两种说法都各有依据,今天已很难判断其是非。到了唐代时狮舞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唐段安节《乐府杂寻》中说:“戏有五方狮子,高丈余,各衣五色,每一狮子,有十二人,戴红抹额,衣画衣,执红拂子,谓之狮子郎,舞太平乐曲。”诗人白居易《西凉伎》诗中对此有生动的描绘:“西凉伎,西凉伎,假面胡人假狮子。刻木为头丝作尾,金镀眼睛银帖齿。奋迅毛衣摆双耳,如从流沙来万里。”诗中描述的是当时舞狮的情景。
美丽的传说:
相传,相传明朝初年,广东出现了一头肉翅虎,翅如蝙蝠,飞而食邪心人肉,它的皮可以辟百鬼百蠹。粤入迷信,凡能保家宅保平安的东西,都视为吉祥之物,因此,人们仿造此兽形象在节日中舞动它,以告四方生灵,不要给黎民百姓带来灾难。后来人们考究其实,原来这称之为肉翅虎的,是文殊菩萨的坐骑——狮子,因鬣毛过肩,并且毛色与身体颜色相同,奔跑时鬣毛扬起如蝙蝠的缘故。
近代起源说:
广东舞狮子活动起源于明朝末年,初为表现武术馆的尚武精神。清朝中叶,已广泛流行于两广地区,并传至南洋、北美和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广州三元里、泮塘的“狮子”尤具特色。时逢节日,舞狮游行,共庆丰收,亦互为勉励。若遇“狮子”临门,视为“驱除邪恶、光耀门庭、大吉大利”之事,纷以彩礼答谢。现在,广东各市各镇、各大企业和一些村、衔都有狮队。广东最具实力的狮队是分布在广州、肇庆、佛山、遂溪。
舞狮,广东俗称“醒狮”,醒狮在广东城乡有着悠久的传统,其实不仅在春节舞狮采青拜年,是广东城乡的习俗,很多时候其他的节日婚庆,也有不少企业个人邀请舞狮团来表演。这些舞狮团都会以舞狮助兴,进行惊险刺激的表演。
醒狮点睛规矩严格。
醒狮表演之前,还有一道必经的“开光点睛”程序,它是一种单列仪式,庄重而肃穆。选良辰定吉时,择吉地,由有身份的教练或法师,先洗手后烧香礼拜,指挥四周压住阵脚摆好五行阵,东南西北中,金木水火土;静场,行礼如仪,绕狮三圈贴三道灵符,再杀鸡用鸡冠血滴入容器,口中还念道:“老师傅、老师公、过往神明:今天我们醒狮团借宝地一方,进行醒狮点睛,请各位扶持保佑,能保则保,不能保请绕道而走。”再用朱砂红笔按先左后右顺序,点眼睛,念道“日月光明”,点舌时念道“国泰民安”。
此外也还有点额头点角点背点身的,有的也就略去。完成点睛后,喝令一声“响鼓”,鼓锣齐鸣,被点了睛的狮子从睡眠状态苏醒,得了生命和灵气,避开妖魔鬼怪,腾起舞动了。整个点睛,规矩森然,不能“犯冲”。
广东醒狮是以武术功法为基础,又以舞”为形式的独特民间艺术舞狮。由两人合作,首。
尾配合,舞动一头四不像“狮子”,前有“大头佛”逗引,配以象征狮吼和风雷之声的大鼓、厚锣、响钹,随着乐声起伏,把“狮子”从酣睡到奋起的神态举止、喜怒哀乐表现得淋漓尽致。每逢佳节喜庆、迎春赛会、开张庆典,人们必敲锣打鼓,舞狮助兴。
其实,狮子有“北狮”和“南狮”之分。“北狮”重形,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南狮虽也是双人舞,但舞狮人下穿灯笼裤,上面仅仅披着一块彩色的狮被而舞。和北狮不同的是“狮子郎”头戴大头佛面具,身穿长袍,腰束彩带,手握葵扇而逗引狮子,以此舞出各种优美的招式,动作滑稽风趣。广东民间的“南狮”重“意”,讲究桥马,善于抽象传神。“南狮”造型套路甚多,酣睡、出洞、起势、过三山、上楼台、发狮威,无不神似;喜则欢而碎步,怒则气冲牛斗,哀则闭眼稳步,乐则跃而跨步。这是南狮重“意”的舞法。还有迎宾舞、跳龙门、叠彩、采青等各种形式。法不离碎步、马步、弓步、虚步、行步、探步、插步、麒麟步,内外转身摆脚等。“舞狮”高潮在“采青”。人们把象征“松柏常青、身壮力健”的“青叶彩礼”(通常是一棵连根的生菜,菜中扎有一封利是)高高挂起或放置于盛盘之中,“狮子”从探青、惊青、食青、吐青按套路表演。“采青”有地青、高青之别,花款有水青、桥青、蟹青、阵门青、七星伴月、九指连环等名式。“采青”时视青”的高度,少则二三人“叠罗汉”踏肩而上,多则数十人肩托圆盘至五六重,摘取彩礼。舞狮者必须顺利地一次采到“青”,并将“青”食下,将生菜取下撕碎,然后再把“青”吐出来抛给主人象征着“发财”;春夏秋冬四季,冬天代表静,鞭炮响过后,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万物充满生机。主人接“青”以后,表示接到福了,无比高兴。还久就是采橘青,即、利是先由狮子吃到嘴里,再将橘放回到神台,表示吉祥;并将利是拿走。表示大吉大利。每年春节初二开始,醒狮团也会到上合居民家中拜年,恭贺新春大吉大利,取得开年好意头。
进入新世纪以后,“广东众多醒狮团”通过摸索学习改良醒狮技艺。表演形式有“过长桥”、“上楼台”、“高杆采青”以及破解若干阵法的不同形式。如长蛇阵必从七寸破起,蜈蚣阵必从阵尾破起,蟹阵必从蟹钳破起,然后逐腿破完。破出来的道具还必须摆成好“大吉大利”等字样,这才合乎规范。不懂此道乱破乱舞一通会受到懂行人的耻笑,重者还会被取消表演资格。另外,还要求高师不露头,不能舞出“三个头”,舞得要“似”要“生”,强调要“三弯”(肘、腰、膝)。
现在广东醒狮,头上是有角的,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造型,名为“狮子”,实为一头不像。
狮子,不像犀牛,不像麒麟,不像虎豹的“四不像”。这个“四不像”还有一个传说,在明朝初年,有头独角怪兽出现在佛山,害人害物,人们不得安宁。后来有人想了个办法,以兽治兽,做了一头竹编纸糊的头上也长独角的狮子,并且敲锣打鼓大放鞭炮,把怪兽吓跑了,从此便把独角狮子作为驱邪消灾的吉祥物。
醒狮不愧为岭南一大特色民俗。
文图/绍笔。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3033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