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物种起源达尔文读后感 达尔文传读后感(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5 07:45:07
最新物种起源达尔文读后感 达尔文传读后感(优质11篇)
时间:2023-11-15 07:45:07     小编:影墨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种起源达尔文读后感篇一

这本书里面讲述了达尔文从出生到去世,达尔文的全名叫查尔斯·达尔文,在他家庭里,祖父叫伊拉斯·莫达尔文,是名医生、哲学家、诗人。他曾在著作《动物学》中提到过进化学说。外祖父约西亚·维奇伍德是著名的陶艺家,父亲:罗伯特·韦林·达尔文,母亲:苏珊娜·维奇伍德。她在达尔文8岁时去世了。这本书里讲道:达尔文的父亲希望能给子女最好的,他希望两个儿子伊拉斯莫和达尔文接受整正统的教育,成为有学问、有教养的绅士。他们应该研读古典学科,学习希腊文、拉丁文,阅读《荷马史诗》。荷马出生在希腊,是盲诗人。公元前钱873年生,相传记述公元前12~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故事,他写过《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和维吉尔的作品,同时也应该学习古代历史。这时的达尔文却有自己的想法。

在达尔文9岁的时候,被父亲送到附近一所寄宿学校,和哥哥伊拉莫斯一起就读。这是一所声誉良好的学校,当时的教育方式。但是达尔文不喜欢这所学校。他不喜欢古典学科,也不喜欢这所学校,也不喜欢谁在一间被十几个男孩挤满的大宿舍。他想到户外骑马、打猎、钓鱼、在乡间散步、采集标本,所以一有机会他就逃回家。达尔文先跟哥哥在家里的花园小屋做化学实验。达尔文的父亲有一个计划:他希望达尔文以后做一个牧师,在乡间拥有一栋优雅的房子。所以达尔文要先去剑桥大学的基督学院,和哥哥一起学习牧师的课程。他还找了家教帮达尔文复习拉丁文和希腊文。达尔文发现其他科目比较有趣,尤其是植物学教授亨斯洛的课。他仍然喜欢打猎、骑马和采集果子。毕业考试时他很用功,以高分通过,让父亲十分满意。他毕业后,去四处调查旅行。他认为自己是一名自然学家。

我喜欢这本书,我喜欢达尔文。

物种起源达尔文读后感篇二

暑假里,我禁不住又一次捧起了《达尔文传》这本书读了起来。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让我百读不厌,更让我忘记了周围的世界,进入了达尔文的时代。

读这本书我了解到达尔文在小时候去了舅舅的庄园,从那里开始他对生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正是由于他对生物的无限热爱才让达尔文成为了干预挑战权威的科学斗士。他一生致力于生物学研究,获得了无数的辉煌,他甚至还荣获了英国最高的奖牌--柯普雷奖章。但是让我深有感触的是他一生都淡泊名利,虽然获得的奖牌奖章无数,但他从来没有炫耀过自己的荣誉,依然刻苦钻研。

伟人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榜样,比如居里夫人。她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一生中的任何一种发现足以让世人仰慕。但在她看来,那些代表她荣誉的奖牌奖章只不过是女儿的玩具。

再看看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他们为了名利整日奔波劳碌,想方设法想要成名成功,甚至为了一时的名利扭曲了自己的灵魂,耽误了自己的前途,也毁了自己的人生。

看看伟人,再想想自己曾经为了一张喜报乐的屁颠屁颠的,巴不得让街坊四邻都知道。还曾经觉得老师评价不公而抱怨,搞的自己郁郁寡欢而耽误学习。现在我终于明白,喜报只是激励同学们好好学习的手段,而不是学习的目标。我应该在学习上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一个个目标,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淡泊名利是成功的基本要素,同学们,让我们也向伟人们学习吧!

物种起源达尔文读后感篇三

在《达尔文女孩》这本书中,作者以自己非常丰富的想象塑造出许多有意思的人物:循规蹈矩的母亲,乐观开朗的父亲,调皮的六兄弟,看淡一切的爷爷以及热爱科学的小女孩(卡普尼娅)。

其实我最喜欢卡普尼娅,虽然她最后没有成为科学家,但是她有一颗执着的热爱科学的心。她每天都被妈妈强迫学钢琴,她不想成为淑女,也不想和其它小女孩一样,过最平凡的人生,走最平凡的道路。在她的生活中,科学成了她的一切,她不论在前进的途中有多少陡坡,多么坎坷,都依然坚持从实践中学习,求得真知。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令我佩服,成功地赢得了我赞许的目光。

然而,在此书中,还隐藏着一位关键性人物,每每都因为他而引出下文的故事。他,就是爷爷。他当过兵,平时不爱说话,在家庭中地位最高。在二战中,当过长官,养过蝙蝠,也当过科学家。常常和卡普尼娅一起去大自然中探索科学的奥秘和自然界生物的生存规律。有时还和卡普尼娅一起在小河里发现了一种新物种——藻菜,是这整部书的文章小助手。

啊!《达尔文女孩》,你是民间孩子认真学习的真实写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世间万物,也学会了看淡世间的一切事物。

物种起源达尔文读后感篇四

达尔文回顾一生的道路时,曾谈到两种气质对他的帮助。

首先是“保持思想自由”。1881年,他告诉人们,自己遵循这样一条治学原则:“我曾坚定地努力保持我的思想的自由,以便一旦事实证明这些假说不符合事实时,就丢掉我无论多么爱好的假设(而我不能反对每一问题成立一种假设),除此之外,我并没有别的办法。”考虑到当时宗教的社会习惯势力和神学的影响,考虑到研究进化论这一问题本身的难度,我们可以体会“保持思想自由”对达尔文是特别有意义的。

“保持思想自由”在达尔文身上具体表现为富有怀疑精神和不自满、不保守。

无须说,他的进化论是对当时宗教神学观的叛逆,是大胆怀疑的产物。

他一生最感谢和尊重两位导师,一个是汉斯罗,一个是赖尔。他恳切地接受导师的指导,但这并不妨碍他保持自己的风格,具有自己的思考。例如,汉斯罗认为缠绕植物的运动是由于它们本身具有一种盘旋生长的自然倾向,可是达尔文根据自己对花房中栽培的攀缘植物的观察,提出:“卷须植物或攀缘植物的运动是一种对生活环境的适应,以获取较大的阳光面和较多的空气,利于生存和生长,不这样的话,它们很难生活下去。”又例如,赖尔关于珊瑚礁的形成,曾提出一个火山口理论。人们相信赖尔,谁也不去怀疑。可是达尔文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了疑问:“新的事实似乎不像赖尔所说的那样。”他认为珊瑚礁的形成与火山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是珊瑚虫长年累月筑成的。

后来他自己成了权威,但这并没有使他变得保守和谨小慎微起来,而是仍然富有怀疑和进取心。有一次,他读着刚出版不久的《血族婚姻》一书,作者引用比利时一位学者发表在权威杂志《比利时皇家学会会报》上的一段实验资料:用近亲的兔子繁衍许多代,丝毫没有发生有害的后果。人们对权威报刊上的文章,习惯于不去怀疑。但达尔文认为,这一实验报告是站不住脚的,于是写信给那家杂志,提出自己的见解,询问实验是否真实。果然,不久他得到回复,那个实验报告是伪造的。

物种起源达尔文读后感篇五

小说《达尔文》读后感 "与生具有的"离奇"和"怪异",伴随了他的童年生活。一生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是他认识到生命是那么的神奇。五年的远航生活,解开了物种进化和人类起源的秘密。学习、学习、在学习,求索、求索、再求索,是他一生唯一的事业,最大的乐趣。除此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像是枯萎的叶子,不再有生命的意义。"你们猜到这个人是谁了么?对了,他就是举世闻名的科学家、昆虫学家、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达尔文的童年和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顿、爱迪生、诺贝尔的童年一样,都很平常,可谁能想到,他们长大后,经都成了改变世界的伟大人物呢?没准哪一天,像你我一样普通的孩子,也能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呢!我认为,只要我们肯努力,有毅力,做自己喜欢的,我们一定能行!达尔文从小就喜欢在大树上爬上爬下,树枝常常把衣服割坏,他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标本、石块,弄得就像一个小小博物馆。他在家里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能提出许多古怪的问题,对大自然、动物有着独特的感情。他的`想象力很丰富,他的实验室,经常能吸引来好奇的同学们,可是他在学校里的成绩并不理想,被看成是一个"不务正业"的学生… 我觉得达尔文很有毅力,其实他的毅力也相当于是执着。就是因为他的执着,才造就了他今天伟大的业绩。他做自己喜欢的,并且执着的去做,没有任何人能够动摇。他父亲曾经让他去学医学,以便子承父业,但他执着做自己喜欢的;他曾经也学过神学,他父亲要他当牧师,但也是执着做自己喜欢的。

达尔文读后感

达尔文传记读后感

小说读后感

动物小说读后感

英文小说读后感

物种起源达尔文读后感篇六

今天,我读了《达尔文传》这本书,达尔文大家都知道他是个英国学家,进化论的主要莫基人。1809年生于英国施鲁斯伯里。1831年,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英国派谴的环球航行,做了五年的科学考查。他大量的采集动物植物标本,大范围地勘察地质,经过综合探讨,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1859年,他出版了震惊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提出了深化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其提出的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这我一讲,你们大家更加了解达尔文了吧!

第一章写达尔文有高尚慈爱的母亲,有一位有一位乔赛亚舅舅,有有趣的野外生活,有强烈多样的兴趣,这些都是写达尔文纯真的童年故事。

第二章写的达尔文有从束缚思想的灵魂的学校离开,有从爱丁堡大学手术室逃离,去剑桥求学和捕获大十字甲虫,这些都表示尔文充满转折的学习生活。

第三章写了达尔文有引路人享斯洛教授,有第一次地质考察,有远航的实现,都表示表现了达尔文对考察初探。

第四章写了达尔文有贝格尔号上的航海生活有难忘的圣地亚哥和里约热内卢有不平静的航程,有奇异的动物世界,写出了达尔文的奇妙之旅初期。

第五章写了达尔文有亲历火山爆发和地震,有进入梦境,有别了澳大利亚,这都表示达尔文有旅行的危险际遇。

第七章写了达尔文有思想困扰,有发现自然先择,有《物种起源》出版,写出了对物种起源。

第八章,写了达尔文有攻击者,有悍为者,有达尔文主义者,有牛津大论战,有牛津大论战后继,这些都显出了达尔文有战论。

第九章写作达尔文有在被围攻,有应得的荣誉,有揭开人类起源之谜,有不断耸的丰碑有心耗尽,这些对达尔文晚年生活。

1882年,73岁的达尔文4月19日早晨4时逝世,安葬在伦敦西旬教堂中央的北门,与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的墓地相邻。

物种起源达尔文读后感篇七

读完《达尔文传》,我对理想和信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谨以此文来记录我的感受。

达尔文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颇有名望的医生。小时候的达尔文成绩平平,然而他却总是把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采集各种昆虫和植物标本、钓鱼、掏鸟窝上,因此在大人的眼中,达尔文实在是个过于顽皮、不成器的男孩,整天不务正业。

为了让儿子学一门正当的技艺,父亲希望达尔文以后继承他的事业,于是将达尔文送进爱丁堡大学学医。但是医学院枯燥的课程无法激起达尔文的学习欲望,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达尔文仍就每天去池塘采集各种动植物标本、去野外观察鸟类,这使得他在学医的道路上半途而废了。

父亲终于明白达尔文不适合学医了,在经历了一轮周折之后,父亲决定让达尔文去读神学,将来做一个牧师,不仅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且会有稳定的收入,最终达尔文采纳了父亲的建议。然而,他却在足够多的业余时间里故态重萌---大大满足了自己的第一大爱好,就是野外采集,尤其是采集昆虫。在此期间,达尔文结识了亨斯罗、塞治威克等有名的生物学家,在他们的指导下,达尔文打下了扎实的科学根基。

读完了神学的达尔文,正准备回到家乡做一个普通的牧师之前,却收到了亨斯罗教授的邀请---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去参加“贝格尔&(号舰的远洋航行,于是达尔文从此走上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历时五年的远洋航行生活是枯燥的,常常好几个月在茫茫大海上漂泊,看不见陆地,但是达尔文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而且,在航海期间他每天都勤勤勉勉地做着日记,养成了安静思考的良好习惯。五年的航行经历实在是过于丰富,这让达尔文搜集了大量的标本。尤其是在经过加拉帕戈斯群岛和火地岛这两个地方的时候,达尔文的所见所闻更是为他后来寻找人类的起源埋设了线索。五年的航行生活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生涯,回到家乡之后,达尔文果断放弃了牧师的工作,他开始一门心思地整理标本和思考问题,最终举世震惊扥《物种起源》问世了,达尔文的梦想终于实现。

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是的,纵观达尔文的一生,不难发现,最终还是他的梦想指引着他一步步走向了成功。而萧伯纳却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人生在世,没有理想信念是不行的,而如果只有满腹志向却不付诸任何的实际行动亦不可取。若想坚守住理想信念并使其实现,读完《达尔文传》,我总结出以下几点要素:

物种起源达尔文读后感篇八

我认为,达尔文那五年的.航海生涯对达尔文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在那几年,他登上了各种岛屿,对当地的生物进行了研究,这为他以后写《物种起源》做好了基础。

他还有这部迷行权威的精神,面对当时社会上普遍的上帝造人论,他并没有信服,而是通过自己的一番研究,得出了进化论,推翻了之前的说法。《物种起源》一经发表,立刻引起了轰动,面对许多人提出的质疑,达尔文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得出的结论,他力排众议,终于说服了大多数人。

然而,它也有不足,他娶了自己的表姐,作为一个生物学家,他没有意识到这近亲结婚的危害。后来他虽然有七个子女,但这七个中,一个也没有生育,这是他没料到的。

达尔文,在学术上,他是伟大的,提出了进化论;在精神上,他日复一日的钻研,面对质疑,他勇敢地站起来辩论,这也是伟大的;但在个人生活方面,他是平凡的,近亲结婚,这一点令人诟病。他伟大又平凡,伟大,在他的研究成果,平凡,在他的个人生活。但是,他的伟大,大于他的平凡。总之,他是很难以评价的。

物种起源达尔文读后感篇九

在我人生的道路中,我曾经读过很多书。从小学到大学时代的每一本教科书自不必说,它们给了我营养,直到从一个不谙世事的顽童成为了一名可以自食其力的医者。在课本之外我所读的书,给我打开了另外的一个世界。每一本包装精美或装潢朴实的书都好似一个个精彩的世界,当它们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都会引起我无尽的遐想,给我智慧,给我启迪。其中有一本我在中学时代读过的一本人物传记,给我的人生道路和医生职业的选择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本书的名字叫《达尔文传》。

达尔文(1809—1882),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在达尔文生活的那个时代里,神的理论主宰着当时的整个欧洲,人们普遍认为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生物界是在某一个时刻被一次创造出来的,而且一旦形成就永远不变了,还有的人认为生物是一次又一次被创造出来的,因此地球上的物种是有变化的。以上的观点都是所谓的神创论,这当然是没有科学道理的,也有当时很多的科学家也试图推翻这种神创的理论,但是最终成功改变大家认识的,正如今天大家所周知的,是达尔文和他经过千辛万苦撰写的《物种起源》。

在我当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起初是被书中所介绍的世界各地的不同的生物种类所吸引,当我逐渐细读时,深刻的感受到了达尔文做为一位卓越的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那种严谨,细致,对任何细微之事都能去探究的精神,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在今天受到世界的接受与尊重。我记得在当年读这本书的时候,刚上初中一年级,可以说是一个渴求知识,对任何事情都很好奇的阶段,当时还没有互联网,电脑也只是当时中国人在科幻小说里经常提到的神秘名词,人们接受各种知识主要还是在书本上,所以我看到着本书时,可以说是如获至宝,不仅被书所吸引,更多的是确实从书中得到了启迪。面对着一下子增加了很多门功课的中学时代,刚开始的时候真有些不太适应。

但当我读完这本书后,我感觉一下子就不一样了,现在我还能记得当时的那种心情。虽然在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一种心理的调整过程,但是我知道如何去以一种认真的态度去对待每一门课程,弄清其中的道理,不能马马虎虎,更重要的是我从此对生物学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我繁忙的学业中有时无暇顾及太多,但在我的心里,生物学,医学等相关学科已经深深的扎下了根。高中即将毕业,选择高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的填报了医学院校的医疗专业,直至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一本书,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为了我们,为了大家,为了世界的美好,让我们都沉浸在书香的氛围之中吧!

物种起源达尔文读后感篇十

我对达尔文的印象,最初只限于他那一把给人感觉乱蓬蓬的胡子,好像西方的伟人都有这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胡子。

为了更进一步接近这个伟大人物,我不辞劳苦地上了百度、搜狗,但得到的说几乎千篇一律:“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爱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这样的文字吸引不了我的.光,因此我只好另辟蹊径,看我能不能从别的途径摆脱我只有关于他胡子的浅薄认知。

我翻开了《物种起源》,从其绪论开始我对达尔文的了解。

“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我虽然时常注意,只信赖良好的证据,但是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只有对于一个问题的两方面的事实和论点加以充分地叙述和比较,才能得到良好的结果”……个科学家最要拥有的就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达尔文正因身体的原因,没有更多的时刻去寻找支撑自己观点的依据,他为此深感遗憾和歉疚,这不正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才具有的品质吗?达尔文虽然深信自己的观点是科学的,是相对合理的,但他依然为没有带给强有力的事实论据而感到惭愧。

在那个年代,违背教会之难,难于上青天。但乌云遮不住真理的光芒;黑暗无法阻拦人类追求真理的脚步。总有那么一批坚持真理的人,不畏教会等反对组织的压迫,坚持真理,经过几个世纪,几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真理终于战胜谬误,人类终于见到了科学的曙光。达尔文就是这样一个为追求真理而不懈努力的人。

然而,科学与唯心的斗争是长期的。直到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90年代,有的宗教人士才承认了进化论。1996年,在生物进化论日趋深入人心的环境下,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不得不改变了教会对达尔文主义的否定态度,教廷不得不抛弃了“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始祖”的信条。

而事实上,如今仍有很多人(主要是一些宗教信徒)否定并驳斥进化论。我不久前还看到一篇文章,文中仍然以神创论否定进化论。

由此,可想而知,在一百多年前,达尔文要否定残酷的教会的理论是多么的困难。读此书,让我知道了对待科学一定要认真,对真理,就要百折不挠地坚持。

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所体现的认真精神同样值得钦佩。当他谈论到一些问题时,由于版面的限制,无法进行再多的论述,虽然书中提到的事例已足以证实他的观点,但他仍告诉读者,他在其他的文章中已有或将有对此问题更深入的论证。我想,对这种问题,能够不敷衍,充分体现了达尔文对科学认真、严谨的态度。

物种起源达尔文读后感篇十一

读完《达尔文传》,我对理想和信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谨以此文来记录我的感受。达尔文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颇有名望的医生。小时候的达尔文成绩平平,然而他却总是把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采集各种昆虫和植物标本、钓鱼、掏鸟窝上,因此在大人的眼中,达尔文实在是个过于顽皮、不成器的男孩,整天不务正业。为了让儿子学一门正当的技艺,父亲希望达尔文以后继承他的事业,于是将达尔文送进爱丁堡大学学医。但是医学院枯燥的课程无法激起达尔文的学习欲望,由于好奇心的驱使,达尔文仍就每天去池塘采集各种动植物标本、去野外观察鸟类,这使得他在学医的道路上半途而废了。父亲终于明白达尔文不适合学医了,在经历了一轮周折之后,父亲决定让达尔文去读神学,将来做一个牧师,不仅能拯救人的灵魂,而且会有稳定的收入,最终达尔文采纳了父亲的建议。

然而,他却在足够多的业余时间里故态重萌——大大满足了自己的第一大爱好,就是野外采集,尤其是采集昆虫。在此期间,达尔文结识了亨斯罗、塞治威克等有名的生物学家,在他们的指导下,达尔文打下了扎实的科学根基。读完了神学的达尔文,正准备回到家乡做一个普通的牧师之前,却收到了亨斯罗教授的邀请———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去参加“贝格尔(号舰的远洋航行,于是达尔文从此走上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历时五年的远洋航行生活是枯燥的,常常好几个月在茫茫大海上漂泊,看不见陆地,但是达尔文很快就适应了这样的生活,而且,在航海期间他每天都勤勤勉勉地做着日记,养成了安静思考的良好习惯。

五年的航行经历实在是过于丰富,这让达尔文搜集了大量的标本。尤其是在经过加拉帕戈斯群岛和火地岛这两个地方的时候,达尔文的所见所闻更是为他后来寻找人类的起源埋设了线索。五年的航行生活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生涯,回到家乡之后,达尔文果断放弃了牧师的工作,他开始一门心思地整理标本和思考问题,最终举世震惊扥《物种起源》问世了,达尔文的梦想终于实现。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是的,纵观达尔文的一生,不难发现,最终还是他的梦想指引着他一步步走向了成功。

而萧伯纳却说“人生有两出悲剧:一是万念俱灰;一是踌躇满志”,人生在世,没有理想信念是不行的,而如果只有满腹志向却不付诸任何的实际行动亦不可取。若想坚守住理想信念并使其实现,读完《达尔文传》,我总结出以下几点要素:一、良好的习惯很重要。人们都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达尔文从小就养成了爱思考、勤动手、及时做记录的好习惯,这为他能够在五年的远洋航行中搜集大量的资料奠定了基础,同时他的航海日记也为《物种起源》一书的编撰提供了最原始的资料。达尔文的成功与其良好的习惯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二、优秀的精神品质很重要。陶铸说:“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

从达尔文的身上,我们看到耐心、勤勉、仁慈、谦逊、耐得住寂寞、不怕吃苦、敢于为梦想坚持到底等优秀的精神品质,这些优秀的精神品质使得达尔文在远洋航行中,不顾外界条件的艰苦,仍然能够忘我地工作。达尔文的成功与其优秀的精神品质密不可分。三、机遇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关键。拉罗什富科说:“不管人们怎样夸耀自己的伟大行动,它们常常只是机遇的产物,而非一个伟大意向的结果”。在达尔文的成长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大师。从爱丁堡到剑桥,达尔文有幸遇见了格兰特、亨斯罗、塞治威克等生物学家,他们是达尔文的启蒙者、和塑造者,正是他们的出现,才推动了达尔文的进一步成功。由此可见,达尔文的梦想之所以实现,与其机遇密不可分。四、学问出于好奇与探索。亚里士多德说:“学问出于闲暇与好奇”。就达尔文来说,这两方面他都有了:对于博物学,他从小就充满好奇;此外,他还碰巧拥有闲暇。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达尔文总是喜欢搜集动植物标本,并常常去池塘采集各种小动物做解剖;在他的闲暇时间,他还去参加各种学术聚会,拜访学界精英。

这使得达尔文积累了很多博物学的知识和本领。由此可见,达尔文的梦想之所以实现,与其好奇之心和探索之心密不可分。高尔基说:“读一本好书,犹如和高尚的人谈话”,读《达尔文传》,我感觉自己学到了很多,我认识到了理想信念对于我们成长的重要性。理想和信念之于人,犹翅膀之于鸟,理想和信念是飞翔的翅膀。坚定信念,守望梦想!我将带着我的感悟努力走好接下来的路程,不负青春,实现我自己的理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211908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